CN101303554B - 调色剂盒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3554B
CN101303554B CN200710301294.1A CN200710301294A CN101303554B CN 101303554 B CN101303554 B CN 101303554B CN 200710301294 A CN200710301294 A CN 200710301294A CN 101303554 B CN101303554 B CN 101303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reservoir vessel
stirring
addition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12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3554A (zh
Inventor
上园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3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3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3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色剂盒,该调色剂盒设置有:长方形的调色剂储存容器,在其角部具有调色剂供给口;以及搅拌传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可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搅拌调色剂并将所述调色剂朝向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传送。储存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的所述调色剂的压缩比为0.25至0.38,所述压缩比由下式定义:压缩比=(P-A)/P,其中,在该式中,P表示调色剂的振实体积密度,A表示调色剂的松散体积密度。

Description

调色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储存调色剂的调色剂盒。 
背景技术
作为在诸如复印机、打印机等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盒,已使用的调色剂盒构造成这样:即,按预定定时将容器中的供给显影剂供应至显影装置,与此同时对在显影处理中用过的并劣化的包括有载体等的废弃显影剂进行回收。 
针对使用了此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43795中说明了这样的粉体调色剂供给方法:即,在调色剂容器中所填充的调色剂具有0.95至0.99的圆度以及20%至50%的粘合度。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3-289687中说明了这样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即,利用装备有挠性部件的搅拌器将调色剂储料器中的调色剂从补充部分补充到显影装置中。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06610中说明了这样的调色剂盒:即,该调色剂盒具有固定到旋转轴上的挠性传送部分,并且在该挠性传送部分中,沿着旋转轴中心轴线方向按一定间隔形成有从前端缘朝向后端且倾斜地向另一端缘侧延伸的多条狭缝。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36410中说明了由可旋转地设置在调色剂供给容器内部的挠性部件构成的搅拌部件。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96884中说明了通过两个传送叶片的旋转沿着旋转轴方向传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补充容器。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56927中说明了这样的调色剂供给容器:即,该调色剂供给容器通过调整搅拌部件的主叶片末端部的倾斜角可在容器主体的两端有效地传送调色剂。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要求按预定定时将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装置。 
然而,随着图像形成装置趋于小型化,为了减少调色剂盒的安装空间并确保对调色剂的保持容量,调色剂盒不应形成为对于调色剂的搅拌传送最理想的标准圆筒形而可能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色剂搅拌传送部件对调色剂盒的容器中的调色剂的传送性能将有所下降,并且调色剂易于残留在容器底部的角部中。 
此外,如果在将调色剂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并使用该调色剂盒之前以稳定的状态对其进行长时间保存,则调色剂可能聚集并凝结,即可能发生所谓的调色剂结块(包括软结块)。如果在调色剂盒中形状不是标准圆筒形的部分发生这样的调色剂结块,则难于利用调色剂搅拌传送部件疏松该调色剂结块。由于这样,调色剂颗粒的团块可能从调色剂盒被供应至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中,由此易于引起调色剂堵塞并使图像质量产生缺陷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调色剂盒:其可有效地传送容器中的调色剂,并且在该调色剂盒中调色剂不会残留在容器底部的角部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包括:长方形的调色剂储存容器,在其角部具有调色剂供给口,并且储存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的所述调色剂的压缩比为0.25至0.38,所述压缩比由下式(1)定义,即,压缩比=(P-A)/P(1),其中,在式(1)中,P表示调色剂的振实体积密度,A表示调色剂的松散体积密度;以及搅拌传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可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搅拌调色剂并将所述调色剂朝向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传送。所述搅拌传送部件设置有:轴部,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以及搅拌传送部分,其设置在所述轴部上并具有在受到储存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的所述调 色剂施加的压力时可发生弯曲的挠性,其中,所述轴部包括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轴部的纵向设置并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突出,并且所述搅拌传送部分具有可使远离所述搅拌传送部分的所述旋转中心的末端侧滑擦(slide)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壁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二方面,所述调色剂的形状系数SF不小于140,所述形状系数SF由下式(2)定义: 
SF=100×(π/4)×(ML2/S)       (2) 
其中,在式(2)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S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三方面,所述调色剂是粉碎调色剂或者熔融粉碎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四方面,所述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所述长方形的调色剂储存容器沿着纵向一侧的角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五方面,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具有调色剂供给侧区域,所述调色剂供给侧区域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沿着所述调色剂供给口所处一侧的纵向形成为圆弧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六方面,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具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且形成在下述角落部分中:所述角落部分在与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状态相似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上侧,并且所述弯曲部分沿着所述搅拌传送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在下游侧具有从变化点向上隆起的凸出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七方面,所述搅拌传送部件具有:插入部分,其位于所述搅拌传送部分的末端侧并可插入到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中;以及滑擦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分的附近处,所述滑擦部分距离旋转中心的长度长于所述插入部分并可滑擦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盒的第八方面,所述搅拌传送部件具有多条狭缝,所述狭缝形成在所述搅拌传送部分的与调色剂供给侧区域 相对应的部分并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适当地维持储存在所述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的流动性。因此,可促进在所述旋转搅拌传送部件的表面上调色剂到所述旋转轴方向的流动,并且可充分促进调色剂到调色剂供给口的流动,从而可减少在所述调色剂盒中的残留调色剂量。另外,调色剂不会在所述调色剂盒的角部等处堆积或沉积,并且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当调色剂结块发生时,也可尽快地疏松所述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存在这样的趋势:即,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加并且在所述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传送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例如,与化学球形调色剂相比可减小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并且可减小调色剂的结块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防止在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上侧发生的调色剂结块到达所述调色剂供给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通过所述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可改善所述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传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以上下颠倒或侧向一边或类似情形存放所述调色剂盒,也可防止所述调色剂结块发生在所述调色剂供给口的所述上侧,并且即使所述调色剂结块发生在所述上侧,也可在所述搅拌传送部件旋转的开始阶段容易地沿远离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一侧的方向转移所述调色剂结块。另外,通过设置凸出部可扩大调色剂保持体积,从而例如即使在小型调色剂盒的情况下也可增加调色剂保持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当调色剂结块发生在所述上侧时,也可防止未被充分疏松的调色剂到达所述调色剂供给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使所 述旋转搅拌传送部件在所述狭缝两侧的挠曲量不同,从而可将所述调色剂朝向所述调色剂供给口的方向传送。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总体构造的构造图; 
图2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盖处于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5为显示调色剂盒处于分解状态的构造图; 
图6A至6C为沿着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从开口部分所处的一侧观察每个横截面的状态; 
图7为显示作为搅拌传送部件的搅拌器的透视图; 
图8A至8D为用于说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中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状态的视图; 
图9A至9C为用于说明调色剂盒的存放状态的假想实例以及调色剂结块的发生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10为显示每单位时间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调色剂盒供应至显影装置的调色剂供给率(分配率)与调色剂供给电动机驱动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发明主旨范围内以多种变型形式实施本发明。此外,这里所使用的各附图可能不代表实际尺寸而是仅用于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 
利用图1至3将对涉及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进行说明。图1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总体构造的构造图。图2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3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盖处于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1至3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主体1,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1的内部沿着上下方向具有图像形成单元2以及对由图像形成单元2形成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的纸张传送带单元3。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备有控制电路等的控制单元4、装备有高压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单元5以及用于供给作为转印介质的转印纸张的纸张供给装置6。 
图像形成单元2具有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B)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部分7Y、7M、7C和7B。这四个图像形成部分7Y、7M、7C和7B依次沿着图像形成装置的上下方向以给定间隔串联设置。 
这四个图像形成部分7Y、7M、7C和7B具有相似的构造。换句话说,图像形成部分7Y、7M、7C和7B具有保持有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8(8Y、8M、8C和8B)、对感光鼓8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的充电辊9(9Y、9M、9C和9B)、通过将与各颜色对应的图像曝光到感光鼓8的表面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学写入装置10(10Y、10M、10C和10B)、利用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对在感光鼓8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11(11Y、11M、11C和11B)、对残留在感光鼓8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12(12Y、12M、12C和12B)以及将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装置11的调色剂盒13(13Y、13M、13C和13B)。 
显影装置11在对储存在其内部的双组分或单组分显影剂进行搅拌的同时将该显影剂供给至显影辊14(14Y、14M、14C和14B),并利用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对在感光鼓8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清洁装置12利用清洁刮板15(15Y、15M、15C和15B)将残留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去除。所去除的转印残留调 色剂被传送并储存在清洁装置12的内部。 
控制单元4设置有例如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系统(IPS)16。图像处理系统16依次将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B)各颜色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光学写入装置10中。光学写入装置10依据图像数据将四束激光束LB照射到各感光鼓8Y、8M、8C和8B上以通过扫描曝光形成静电潜像。 
纸张传送带单元3装备有循环运动的纸张传送带17。纸张传送带17以静电吸引的状态传送由纸张供给装置6供应的转印纸张。在各图像形成部分7Y、7M、7C和7B中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转印纸张上。纸张传送带17以预定的张紧力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驱动辊19(张紧辊)与从动辊20之间被张紧。此外,纸张传送带17通过驱动辊19沿着逆时针方向按给定速度旋转运动,该驱动辊由驱动电动机(在该图中未示出)可旋转地驱动。 
另外,吸引辊22通过纸张传送带17与驱动辊19的表面相接触,从而使转印纸张被静电地吸引到纸张传送带17的表面上。 
转印辊23Y、23M、23C和23B通过使在感光鼓8Y、8M、8C和8B上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彼此重叠从而将各调色剂图像多重转印到吸引在纸张传送带17的表面上并被传送的转印纸张上。 
纸张供给装置6设置在主体1的底部以供给转印纸张。纸张供给装置66装备有用于收纳具有期望尺寸和质量的多张转印纸张的纸张托盘24。供给辊25从纸张托盘24送出转印纸张。分纸辊26一张接一张地分开多张转印纸张。阻挡辊27按预定定时将转印纸张传送到纸张传送带17上的吸引位置。 
其上多重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张依靠该转印纸张自身具有的硬度(所谓的刚度)与纸张传送带17分离并沿着传送路径28被传送至定影装置29。然后,定影装置29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纸张上。定影装置29在这样的状态下受到可旋转地驱动:即,加热辊30与加压带31通过压力彼此接触,并且转印纸张穿过在加热辊30与加压带31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分从而利用压力和热量受到定影处理。其后,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其上的转印纸 张通过排出辊32被排出至设置在主体1上侧的排出托盘33,从而完成打印操作。此外,主体1装备有操作面板34,该操作面板可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并可进行要求的操作等。 
各图像形成部分7Y、7M、7C和7B设置有作为显影剂储存容器的储存有被供给至各显影装置11Y、11M、11C或11B中的各颜色调色剂的各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 
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设置在主体1侧面的开闭盖100可更换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B)各颜色的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通过用手拉动把手101以解除钩形件101a的锁定状态从而打开开闭盖100。 
如图3所示,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安装在曝露在主体1侧面的开口部分40上从而在安装在盒架41上的状态下可拆卸。各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所储存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但其基本上装备有相似的构造。 
如图3所示,臂42以末端凸出的状态可旋转地安装到盒架41上,并且该末端与设置在开闭盖100上的被接合部分43相接合。盒架41随着开闭盖100的打开操作从主体1开始旋转并运动到拆卸位置。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在被安装在主体1的开口部分40中的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设置在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上的把手部件128得到固定。 
(调色剂盒13) 
下面,将对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13(13Y、13M、13C和13B)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13的外观的透视图。此外,图5为显示调色剂盒13处于分解状态的构造图。 
如图4所示,调色剂盒13构造成细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长方形)的盒体。调色剂盒13具有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和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可储存包括有新调色剂的供给显影剂或者包括有新调色剂和载体的供给显影剂。废弃调色剂储 存部分103储存有由清洁装置12去除的废弃调色剂、或者从显影装置11中回收的废弃调色剂或者从显影装置11回收的废弃显影剂。 
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具有为长方形容器的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设置有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该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为连接到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纵向端部的长方形容器。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具有比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大的体积。 
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是具有开口部分105(参见图5)的细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盒体,该开口部分105中的整个区域在面向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的一侧是开放的。另外,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的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是具有开口部分107(参见图5)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盒体,该开口部分107中的整个区域在面向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的一侧是开放的。 
通过将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与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的横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即大致长方体形状或大致立方体形状,与形成为圆筒形的情况相比,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储存大量的调色剂或废弃调色剂。 
如图5所示,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在开口部分105所处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连接部分108。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在开口部分107所处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连接部分109,该连接部分109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连接部分108的内周相配合。 
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具有调色剂供给侧区域110,该调色剂供给侧区域110沿着纵向占据了与开口部分105相反一侧的大约三分之二的部分。调色剂供给侧区域110具有形成为圆弧形的侧表面110a。 
调色剂盒13具有用于移动调色剂盒13的驱动部分115。另外,用于打开和关闭调色剂供给口111的挡板113沿着水平方向可滑擦地安装在调色剂供给口111上。如图5所示,密封部件114附着在挡板113的内表面。 
此外,构成调色剂盒13的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与废弃调色 剂储存容器106被分隔部件117和密封部件118、119隔开,其中密封部件118和119作为防泄漏部件一体地设置在分隔部件的两侧,即,正面和背面。 
圆筒形轴承部分117a一体地设置在分隔部件117上。轴承部分117a可旋转地支撑着作为搅拌传送部件的搅拌器140的搅拌器轴141的旋转轴。 
圆筒形轴承部分117a形成为使其封闭的末端部分延伸至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的内部。此外,该末端部分形成为超出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连接部分108的端部延伸至废弃调色剂储存部分103。 
此外,当利用自动装配机等将分隔部件117安装到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连接部分108的内部以装配调色剂盒13时,该分隔部件117的轴承部分117a也可用作由自动装配机的机械手握持的手柄。 
另外,将印有各种说明的标签L贴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在与其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1上的状态(安装状态)相类似的状态下朝上的外部顶面上。 
为了防止供应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与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之间发生意外的脱离,在连接部分108和109的外周覆盖有胶带122。此外,通过剥离胶带122可以容易地拆卸并重复利用调色剂盒13。 
在废弃调色剂储存容器106上,用于将调色剂盒13安装并固定到预定位置的把手部件128安装成以支点129(参见图4)为中心可旋转。 
如图5所示,作为用于对储存在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内的供给调色剂进行搅拌的同时传送该供给调色剂的搅拌传送部件的搅拌器140设置在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的内部。搅拌器140具有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作为轴部的搅拌器轴141和设置在搅拌器轴141上的作为搅拌传送部分的搅拌器膜片142。此外,搅拌器轴141的后端部设置有用于旋转驱动搅拌器轴141的驱动齿轮156。 
下面,将说明调色剂盒13的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结构。 
图6A至6C为沿着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从开口部分105所处的一侧观察每个横截面的状态。图6A至6C中所示的各状态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与将调色剂盒13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状态相类似的状态中的上下方向。 
图6A为沿着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纵向从开口部分105所处的一侧占据大约三分之一的区域的剖视图。图6B为沿着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纵向从与开口部分105相反一侧占据大约三分之二部分并且在调色剂供给侧区域110内相对接近开口部分105一侧的部分的剖视图。图6C为包括调色剂供给口111的区域的剖视图。 
如图6A至6C所示,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具有R形的角部(角落部分)或类似的部分,但在总体上形成大致长方形或类似长方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角部104a(图6A至6C中底部的一侧部分,在安装状态下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1的一侧),该角部104a在与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状态相类似的状态下位于左下方,并且该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内部位于角部104a的上方角部具有角落部分104b。 
如图6B所示,在调色剂供给侧区域110中与图6A中所示的角部104a相对应的部分形成圆弧形的侧面110a。此外,如图6C所示,在形成为圆弧形的侧面110a的纵向的端部设置有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装置11(参见图1)的调色剂供给口111。 
如图6C所示,在位于调色剂供给口111上方的角落部分104b中形成有弯曲部分116。另外,如图6C所示,弯曲部分116具有从变化点116a向上隆起的凸出部116b。凸出部116b可扩大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的调色剂储存容量并构造成即使在小型调色剂盒13的情况下也可增加调色剂储存容量。 
通常,在长方形区域的角落(每个角落部分)的周围,因调色剂随时间的变化而易于发生调色剂颗粒彼此聚集成结块状态的所谓的调色剂结块。例如,即使颠倒或侧向一边地存放调色剂盒13,也可通过将位于调色剂供给口111上侧的角落部分104b调换为弯曲部 分116来防止调色剂在调色剂供给口111的正上方结块。此外,如果在调色剂供给口111的上侧发生调色剂结块,在搅拌传送部件(搅拌器140)旋转开始调色剂结块就可容易地沿着远离调色剂供给口111所处一侧的方向转移。 
图7为显示作为搅拌传送部件的搅拌器140的透视图。如上所述,搅拌器140具有作为轴部即旋转中心的搅拌器轴141和作为搅拌传送部分的搅拌器膜片142。在搅拌器膜片142的末端形成有凹部142b和切口142c。另外更优选的是,为了调整对调色剂等的传送量,搅拌器膜片142具有多条具有预定倾角的狭缝142a并具有小狭缝142f,这些小狭缝的切割量小于狭缝142a并且其倾角几乎与多条狭缝142a相同。 
当搅拌器膜片142旋转时由一条狭缝142a和切口142c可形成滑擦调色剂供给侧区域110(参见图6)的内周表面的滑擦部分142d。另外,在两条切口142c之间形成有切断部分(插入部分)142e,该切断部分142e被插入调色剂供给口111以便于当搅拌器膜片142旋转时排出调色剂。换句话说,搅拌器140具有可插入调色剂供给口111的切断部分142e以及设置在搅拌器140末端侧(搅拌器膜片142的末端侧)邻近于切断部分142e两端的滑擦部分142d。滑擦部分142d距离旋转中心的长度长于切断部分142e并可滑擦调色剂供给口111侧部的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内壁。 
搅拌器140的搅拌器膜片142通过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薄膜片形成并具有可通过储存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调色剂施加的压力而产生扭曲变形这样程度的挠性。此外,远离作为旋转中心的搅拌器轴141的末端侧可滑擦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弯曲部分116(参见图6C)。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使用具有0.25至0.38的压缩比的调色剂而较好地维持了调色剂的流动性,因此即使所使用的搅拌器140垂直于旋转轴方向传送调色剂也可将调色剂传送至调色剂供给口111所处的一侧。此外,除此之外,通过形成狭缝142a可使搅拌器膜片142在狭缝142a两侧的弯曲量显著不同,由此更易于将调色 剂传送至调色剂供给口111一侧。 
由两条切口142c限定的切断部分(插入部分)142e的宽度小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调色剂供给口111在轴向(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纵向)上的宽度。此外,凹部142b的尺寸根据所形成的切断部分142e的长度确定。切断部分142e的形状由两条切口142c、两条切口142c的长度以及凹部142b的尺寸确定。此外,切断部分142e的形状根据插入调色剂供给口111并翘曲的切断部分142e的功能确定。另外,通过切断部分142e选择使调色剂顺利排出所需要的尺寸。此外,切断部分142e的长度是使远离作为旋转中心的搅拌器轴141的末端侧可滑擦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弯曲部分116所需的长度。 
具有如此形状的搅拌器膜片142以这样的状态安装到搅拌器轴141上:即,将搅拌器膜片142插入突起146和147。作为轴部的搅拌器轴141具有多个从旋转中心沿着纵向朝向外侧突出的突起148。即使发生调色剂结块,也可利用多个突起148相对迅速地疏松该调色剂结块。另外,利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搅拌器膜片142的传送力疏松调色剂结块。 
图8A至8D为用于说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状态的视图。作为搅拌传送部件的搅拌器140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搅拌器轴141的中心轴141a沿图中箭头方向旋转。通过此旋转,搅拌器膜片142的叶片部分(末端)与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发生弯曲。此时,搅拌器膜片142由于其具有狭缝142a而在产生螺旋变形的状态下受到旋转驱动。通过旋转驱动使搅拌器140对储存在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中的供给调色剂进行搅拌,将调色剂朝向设置在供给调色剂储存部分102一侧的角部分(角落部分)处的调色剂供给口111转移,并逐渐从各调色剂盒13Y、13M、13C和13B朝向各显影装置11Y、11M、11C和11B供给该一侧的调色剂。 
例如,当从图8A中所示的状态转移到图8B中所示的状态时,如图8B所示,搅拌器膜片142上长度短于其它叶片部分的切断部分 142e翘曲到调色剂供给口111中。由此,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传送的调色剂可以从调色剂供给口111被适当地排出。 
此外,当从图8B中所示的状态转移到图8C中所示的状态时,在搅拌器膜片142的接触到弯曲部分116的叶片部分之中,在变化点116a处长度短的切断部分142e由于凸出部116b的存在而翘曲(参见图8C)。切断部分142e的翘曲可有效疏松聚集的调色剂(调色剂结块)。 
此外,如图7所示,在搅拌器膜片142的叶片部分上邻近于切断部分(插入部分)142e设置的滑擦部分142d距离旋转中心的长度长于切断部分(插入部分)142e。另外,滑擦部分142d滑擦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上距离中心轴141a最远的内壁。例如,如图8D所示,滑擦部分142d的末端可以滑擦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角落部分104c。 
图9A至9C为用于说明调色剂盒13的存放状态的假想实例以及调色剂结块的发生状态的视图。例如,图9A显示了将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上具有弯曲部分116的一侧向下以存放调色剂盒13的状态。通常,在所填充的调色剂的底部(下侧)易于发生调色剂结块,并且当以稳定的状态长时间存放调色剂盒13时,调色剂将聚集而造成调色剂结块。在图9A的实例中,调色剂结块经常发生在调色剂盒13上具有弯曲部分116的一侧。 
图9B显示了将调色剂盒13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位置被颠倒的存放状态。安装位置中的顶侧也被颠倒并且调色剂结块易于发生在安装位置中的项侧。 
图9C显示了使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在纵向(调色剂供给方向)上的端部向下以存放调色剂盒13的存放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调色剂结块易于发生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在纵向上的端部。 
如果通过调色剂供给口111直接传送这种调色剂结块,则易于发生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堵塞以及图像质量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即使当调色剂结块发生时如果调色剂结块被疏松后传送则上述问题可得到解决。通过在从设置在如图6C所示的弯曲部分116中的变 化点116a向上隆起的凸出部116b处弹打如图8C所示旋转的搅拌器膜片142的切断部分(插入部分)142e的末端可增加对调色剂结块的疏松效果。 
下面,说明将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口111朝向显影装置11的传送。各颜色调色剂盒13的调色剂供给口111与显影装置11通过调色剂传送管(图中未示出)相连。通过以恒定速度驱动设置在调色剂供给管中的传送桨叶(图中未示出)将调色剂传送至显影装置11。通过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1的信号开启及关闭用于驱动传送桨叶的电动机(图中未示出)以在需要时供应调色剂。 
(调色剂) 
下面,将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至少包括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并且根据需要还可包括其它的成分。 
(粘合树脂) 
用于本发明的粘合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使用传统上公知的树脂。粘合树脂典型地包括下述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这种单体包括:诸如苯乙烯、氯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类;诸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戊二烯等的单烯烃;诸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酸乙烯酯等的乙烯基酯;诸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异丁烯酸甲酯、异丁烯酸乙酯、异丁烯酸丁酯和异丁烯酸十二烷酯等的α-亚甲基脂族一元羧酸酯;诸如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和乙烯基丁醚等的乙烯基醚以及诸如乙烯基甲酮、乙烯基己酮和乙烯基异丙烯酮等的乙烯基酮。 
代表性的粘合树脂包括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烷基丙烯酸脂共聚物、苯乙烯-烷基异丁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聚乙烯以及聚丙烯。此外,还可以涉及到聚酯、聚亚安酯、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香、石蜡以及蜡。在这些成分之中,特别是当使用聚脂树脂作 为粘合树脂时,对于低温定影性、耐偏移性以及耐结块性是有效的。 
此外,作为粘合树脂,特别优选具有90至150℃的软化点、55至75℃的玻璃软化温度、具有1至40的酸值并具有5至40的羟值的树脂。 
这些聚脂树脂典型地由多羟基化合物组分与酸组分的缩聚作用而合成。多羟基化合物组分包括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5-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等。 
酸组分包括例如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异酞酸、对苯二酸、丁二酸、十二烯基丁二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环己烷三羧酸、1,5-环己烷二羧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5-己烷三羧酸以及1,3-乙二酸-2-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酸及其酸酐。 
(着色剂) 
作为典型的着色剂,可以举下述着色剂为例,例如:炭黑、苯胺黑、苯胺蓝、carcoil blue、铬黄、群青、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蓝、酞菁蓝、草酸孔雀绿、灯黑、孟加拉玫瑰红、耐晒大红BBN(C.I.pigment red 48:1)、颜料红122(C.I.pigment red 122)、立索尔宝红(C.I.pigment red 57:1)、颜料黄97(C.I.pigment yellow 97)、联苯胺黄(C.I.pigment yellow 12)、永固黄GG(C.I.pigment yellow17)、颜料黄180(C.I.pigment yellow 180)、酞菁蓝BS(C.I.pigmentblue 15:1)、酞菁蓝BGS(C.I.pigment blue 15:3)等。 
另外,也可使用挤水处理(flushing process)生成物或高浓度颜料颗粒。通过在常压下在不低于粘合树脂软化点的温度下对颜料水浆与粘合树脂进行混炼并进行挤水处理从而得到挤水处理生成物。在施加高剪切力的同时通过加热并熔化相同着色剂的干燥颜料与粘合树脂,接下来例如利用加热式双辊或三辊等进行混合从而配制出高浓度颜料颗粒。从利于着色剂分散的观点来看后者是优选的。 
着色剂含量典型地是在100重量份粘合树脂中占0.5至15重量份,并且优选地为占1至10重量份。如果着色剂含量过小,着色力将下降。如果着色剂含量过大,则透明度将减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可利用着色剂中部分或全部磁粉形成为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作为分散在粘合树脂中的磁粉,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该磁粉包括众所周知的磁性材料。例如,磁性材料包括诸如铁、钴和镍等的金属及其合金;诸如Fe3O4、γ-Fe2O3和含钴氧化铁等的金属氧化物;诸如Mn-Zn铁氧体和Ni-Zn铁氧体等的多种铁氧体;磁铁矿以及赤铁矿等。另外,也可涉及到利用硅烷偶联剂和酞酸酯偶联剂等的表面处理剂处理这些磁粉的表面而得到的磁粉或聚合物包覆磁粉。 
磁粉的混合比例相对于调色剂颗粒典型地为30重量%至70重量%,并且优选地为35重量%至65重量%。如果磁粉的混合比例过小,则会削弱在调色剂载体中由磁性产生的调色剂粘合力,由此将引起调色剂飞散和雾化。如果磁粉的混合比例过大,则图像浓度将减小。 
从利于粘合树脂可分散性的观点来看,通常,这些磁粉优选地具有0.05至0.35μm的平均粒径。 
(蜡) 
蜡包括例如石蜡及其衍生物、褐煤蜡及其衍生物、微晶蜡及其衍生物、费托合成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等。这里,衍生物包括氧化物、利用乙烯单体的聚合物或接枝改性物。另外,也可使用醇、脂族酸、植物蜡、动物蜡、矿物蜡、酯蜡、酸胺等。 
调色剂中蜡的添加量典型的是1重量%至10重量%,并且优选地为3重量%至8重量%。如果蜡的添加量过小,则不易获得足够的定影范围(在不产生调色剂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定影调色剂的定影辊的温度范围)。如果蜡的添加量过大,则从调色剂中脱离的游离蜡的量将增加,这会降低调色剂的粉末的流动性,另外,游离蜡将附着在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体的表面,由此不易于精确地形成静电潜像。 
此外,由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蜡的吸热峰典型的是 50至120℃的温度,优选的是60至115℃,更优选的是70至110℃。 
(其它组分) 
根据需要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还包括其它成分。其它组分包括例如用于控制调色剂的静电电荷作为内添加剂的电荷控制剂、蜡分散助剂等。此外,为了改善调色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流动性、显影性能以及转印性能,也可将无机粉末与树脂粉末单独或结合地添加到调色剂的表面上。 
无机粉末包括例如炭黑、硅石、氧化铝(矾土)、二氧化钛、氧化锌、偏钛酸化合物等。可单独使用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机粉末组合使用。无机粉末的总添加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典型的是1重量%至6重量%,并且优选的是2.5重量%至5重量%。 
树脂粉末包括例如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聚酰胺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苯胍胺树脂和碳氟树脂等的球形颗粒;以及诸如偏二氯乙烯和脂肪酸金属盐等的无定形粉末。树脂粉末的添加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典型的是0.1重量%至4重量%,并且优选的是0.5%至3重量%。可对每种添加到调色剂表面上的粉末进行期望的表面处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典型的是大约不大于30μm,优选的是3至20μm,并且更优选的是5至9μm。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分子量具有的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数均分子量典型的是2,500至5,500,优选的是3,000至5,000,并且更优选的是3,500至4,500。另外,调色剂具有的重均分子量典型的为13,000至25,000,优选的是15,000至23,000,并且更优选的是16,000至20,000。 
如果调色剂的分子量过低,则调色剂本身的机械强度将减小并且当在显影过程中搅拌调色剂时该调色剂将被微粒化,由此将引起调色剂雾化。另外,被定影的图像强度将下降从而存在这样的趋势:即,当图像折叠时容易发生调色剂的脱落。另外,当定影调色剂时将发生 调色剂的偏移。如果调色剂的分子量过高,在调色剂被定影之后光泽性将下降。此外,例如用于OHP(高射投影仪)的透明图像的色饱和度将下降。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可用于单组分显影系统或双组分显影系统。在单组分显影系统和双组分显影系统中,优选的是将该调色剂与树脂涂覆载体结合用于双组分显影系统。当将该调色剂用于双组分显影系统时,树脂涂覆载体用作载体,由此可改善由于调色剂的粒径的减小而造成的电荷上升、电荷分布的劣化以及由于电荷量的下降而造成的背景污染或浓度不均匀等问题。 
载体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载体是传统上公知的载体即可。可使用例如铁粉基载体、铁氧体基载体、表面涂层铁氧体基载体或类似物。载体的粒径典型的是20至100μm,优选的是25至60μm。 
(调色剂的压缩比)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具有由下式(1)定义的范围在0.25至0.38之间的压缩比。 
压缩比=(P-A)/P  (1) 
在式(1)中,P为调色剂的振实体积密度(packed bulk density)。A是调色剂的松散体积密度(aerated bulk density)。 
由于由式(1)所定义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压缩比在0.25至0.38的范围内,则可适当地维持在调色剂盒13的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调色剂的流动性。因此,调色剂可在作为旋转的搅拌传送部分的搅拌器膜片142的表面上沿着旋转轴方向流动,并且该调色剂不会在位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底部的角部104a等处堆积或沉积。 
另外,调色剂的流动在与作为搅拌传送部件的搅拌器140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得到促进。因此,调色剂可充分地流动到设置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端部的调色剂供给口111,由此可减少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调色剂的残留量。 
如果调色剂的压缩比过小,则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大并且从供给 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调色剂供给口111的流出量将增大。因此,用于防止调色剂泄漏的密封结构变得复杂,由此将阻碍调色剂盒13的小型化。另外,当向调色剂盒13中填充调色剂时,难于在短时间内填充大量的调色剂。此外,在早期调色剂的排出量变得过多,将难于维持恒定的供给量。 
另外,如果调色剂的压缩比过大,则调色剂的流动性下降,残留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调色剂量将增加。 
用于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压缩比调整在0.25至0.38的范围内的方法包括例如下述取决于调色剂的粒径和防粘剂的量等的方法。换句话说,调色剂具有5至9μm的平均粒径,并且粒径不大于4μm的颗粒的比例大约为5%至35%,此外,相对于调色剂的表面积大约占60%至180%的表面积包覆有作为外添加剂的具有不大于0.02μm的粒径的无机金属氧化物。这样,可将调色剂的压缩比调整在0.25至0.38的范围内。此外,通常,随着调色剂的粒径的增大、不大于4μm的颗粒的比例的减少以及防粘剂的量与外添加剂的量的增加,调色剂的压缩比将减小。因此,要求在每种情况下均应对调色剂的压缩比进行调整。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中,添加并混合有多种无机微粒用于改善调色剂的耐久性以及粉末流动性等。作为所添加的无机微粒,可使用例如诸如硅石、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硅砂、粘土、云母、灰砂、硅藻土、氯化铈、铁丹、氧化铬、氧化铈、三氧化锑、氧化镁、碳酸镁、氧化锆、金刚砂、氮化硅、碳酸钙以及硫酸钡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陶瓷颗粒等。在这些无机微粒中,优选的是主要包含有硅石微粒、氧化铝和氧化钛的颗粒。这些微粒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但特别优选的是主要包含有硅石的颗粒。 
根据调色剂的粒径,就在0.25至0.38的范围内可得到调色剂的压缩比而言,这些无机颗粒的添加量相对于调色剂在0.05质量%至20质量%的范围内,优选的是0.1质量%至15质量%,并且更优选的是0.5质量%至10质量%。如果无机微粒的添加量过小,将出现这样 的问题:即,由于对调色剂进行搅拌等造成的冲击而使无机微粒嵌入调色剂的表面,并且不易获得无机微粒的添加效果。如果无机微粒的添加量过大,从调色剂上脱落的无机微粒等将附着在显影辊14等类似部件上,由此将难于控制摩擦充电。 
另外,为了改善无机微粒的耐久性和流动性可对无机微粒进行疏水处理。可利用典型的疏水剂进行疏水处理。作为疏水剂的具体实例,可涉及到例如诸如硅烷基偶联剂、钛酸盐基偶联剂、铝酸盐基偶联剂和锆基偶联剂等的偶联剂;硅油以及经涂覆处理的聚合物等。这些疏水剂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在这些疏水剂中,优选使用硅烷基偶联剂和硅油。 
作为硅烷基偶联剂,可使用氯代硅烷、烷氧基硅烷、硅氮烷和特定的甲硅烷化试剂中的任何形式。具体实例包括例如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己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烷基胺、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N,N-双(三甲基硅烷基)脲、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甘氨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glycy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glycydoxypropyltriethoxysilane)、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glycydoxypropylmethyldiethoxysilane)、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此外,也可涉及到氟化合物,其通过将上述化合物的一部分中 的氢原子替代为氟原子而得到。具体实例包括诸如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乙氧基硅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1,1,2,2-四氢癸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3-十七氟异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的氟基硅烷化合物。另外,也可涉及到(但并不局限于)通过将氢原子的一部分替代为氨基而得到的氨基硅烷化合物。 
另外,硅油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例如二甲基硅油、甲基氢硅油、甲基苯硅油、环状二甲基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甲醇改性硅油、异丁烯酸改性硅油、巯基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甲基苯乙烯基改性硅油、烃基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氟基改性硅油等。 
通过添加受到疏水处理的无机微粒可改善高湿度条件下的调色剂的摩擦起电值(tribo value),由此可改善摩擦起电的环境稳定性。作为用于无机微粒的疏水处理方法,可使用传统上公知的方法。例如:利用诸如四氢呋喃、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以及丙酮等的溶剂与疏水剂混合并将其稀释,将被稀释的疏水剂滴入或喷射到被搅拌机等强制搅拌的无机微粒中从而添加并彼此混合,根据需要对无机微粒进行水洗并过滤,然后加热并干燥无机微粒,接着在干燥之后在搅拌机或研钵或类似物中碾碎团块的方法;将无机微粒浸入疏水剂的溶剂溶液中,随后干燥并碾碎无机微粒的方法;将疏水剂溶液滴入以悬浮状态分散在水中的无机微粒中,然后沉淀无机微粒,随后加热并干燥待被碾碎的无机微粒的方法;以及将疏水剂直接喷射到无机微粒中的方法。 
附着在无机微粒上的疏水剂的量优选的是相对于无机微粒占0.01重量%至50重量%,更优选的是占0.1重量%至25重量%。通过下述方法可改变疏水剂的附着量:即,在配制阶段增加疏水剂的混合量,在配制之后改变水洗处理的次数或类似方法。另外,通过XPS(X射线光电子谱)或元素分析可以量化疏水剂的附着量。如果疏水剂的附着量过小,则在高湿度条件下摩擦起电性能将下降。另外,如 果疏水剂的附着量过大,将存在这样的趋势:即,在低湿度条件下摩擦起电将过度增加或者脱落的疏水剂将使显影剂的粉末流动性劣化。 
相似地,除了上述无机微粒以外,可将有机微粒添加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中。有机微粒例如包括:诸如苯乙烯基类聚合物、(偏)丙烯酸基类聚合物以及乙烯类聚合物等的乙烯基类聚合物;诸如酯基类聚合物、蜜胺基类聚合物、酰胺基类聚合物以及烯丙基酞酸酯类聚合物等的多种聚合物;诸如亚乙烯基氟化物类聚合物等的氟基类聚合物;包含诸如Unilin等高级醇的微粒。在这些有机微粒中,优选使用具有0.05至7.0μm的一次粒径的有机微粒。典型地添加这些有机微粒以改善调色剂的清洁性能和转印性能。 
此外,利用样品磨或亨舍尔混合机(Henschel mixer)或类似装置对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连同调色剂颗粒施加机械冲击力,从而可将待添加到调色剂中的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附着或固定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形状系数SF优选为大于140。这里,通过下式(2)定义调色剂的形状系数SF 
SF=100×(π/4)×(ML2/S)  (2) 
在式(2)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S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在该颗粒完全为球体的情况下,形状系数SF等于100,并且该形状系数数值随着变形的增加而变大。主要是利用图像分析装置通过分析光学显微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图像量化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与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例如,通过摄像机将被喷射到载片上的调色剂颗粒的光学显微图像输入图像分析装置(LUZEX III:由NIRECO公司制造)中以测量与圆对应的直径,并利用式(2)根据绝对最大长度(ML)和投影表面积(S)对于50个调色剂颗粒计算出形状系数SF。 
由于具有大于140的形状系数SF的调色剂典型地由粉碎方法制造并且与利用化学制造方法制造出的调色剂相比在调色剂表面具有更少的水分子含量,因而颗粒的粘合力将下降,从而调色剂的流动性以及在调色剂盒13内对调色剂的传送性能将是优良的。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作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优选使用例如通过熔化并混合主、副原料然后精细粉碎该原料所制备出的粉碎调色剂或熔融粉碎调色剂。从下述观点来看这种粉碎调色剂是优选的:例如,与通过化学技术得到的化学球形调色剂相比,可减小这种粉碎调色剂中在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并且可减少结块的程度。在化学技术中,通过湿式粉碎调色剂的构成成分(颜料等)以使其分散在水中,最后利用热空气干燥含水的调色剂来制备出调色剂。因此,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水分子的残留量大于由粉碎方法制备出的调色剂,并且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将增大,从而易于引起结块。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包括传统上公知的方法并且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采用通过下述处理以制造调色剂的方法中的任意方法:利用三辊型、单螺旋型、双螺旋型、密闭式混炼机型或类似装置的熔化混合处理;利用机械系统或冲击系统的粉碎处理;利用离心型或柯恩达效应型的分级处理;通过将调色剂喷射到热空气中对表面形状给予圆度的处理;利用V型搅拌机、亨舍尔混合机、混合器或类似装置混合外添加剂的处理;以及利用具有20至200μm开口的筛网的筛分处理。 
[实例] 
在下文中,将基于各实例说明本发明。与此同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另外,在下述实例中的“份”是指“重量份”。 
(1)调色剂的制备 
(制造实例1) 
将88份聚脂树脂(从对苯二酸、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偏苯三酸酐中得到的聚酯:玻璃软化温度为62℃,数均分子量为5,320,重均分子量为24,500,酸值为17,羟值为33),7份聚乙烯蜡(Polywax725:由Toyo-Petrolite有限公司制造,DSC吸热峰102℃)以及5份 黑色颜料(炭黑#25B:由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制造)各种成分添加并初步混合,然后利用挤压机混炼,随后利用喷射式磨机粉碎混合物。 
然后,利用柯恩达效应型分级机对粉碎物进行分级以得到具有6.5μm的体积中值粒径并且百分之20的颗粒不大于4μm的分级制品。将0.1重量份疏水氧化钛化合物和1.2重量份用硅油处理过的硅石添加到100重量份的所得到的分级制品的表面上并利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然后利用具有38μm开口的筛网筛分,随后去除所得到的团块以得到调色剂A。氧化钛是根据下述处理利用钛铁矿石得到的具有0.03μm的平均粒径的疏水氧化钛:将钛铁矿石溶解在硫酸中以分离铁粉,将5份SiCl4添加到100份所得到的TiOSO4中以水解,然后用水进行水洗以得到含有Si成分的TiO(OH)2;然后将5份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和5份硅油添加到未熔结的100份TiO(OH)2中以进行湿处理然后干燥,随后利用喷射式磨机粉碎所得到的制品。硅石是具有0.012μm的一次粒径的经硅油处理过的硅石(商品名:RY200,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调色剂A的压缩比为0.31,形状系数SF为140。 
(制造实例2) 
通过与制造实例1相同的制造方法获得具有6.5μm的体积中值粒径的分级制品,然后将作为外添加剂的经硅油处理过的硅石的添加量变为0.8重量份并将钛化合物的添加量变为0.2重量份以获得调色剂B。调色剂B的压缩比为0.38,形状系数SF为142。 
(制造实例3) 
除了将作为外添加剂的具有0.012μm粒径的经硅油处理过的硅石的添加量取为2重量份,将钛化合物的添加量取为0.2重量份,并添加1重量份的经硅油处理过的硅石(一次粒径为0.1μm)以外,以与制造实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C。调色剂C的压缩比为0.25。 
(制造实例4) 
通过采用下述乳化聚合法制备调色剂颗粒。 
(阴离子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备) 
通过将480重量份苯乙烯、120重量份n-丙烯酸丁酯、12重量份丙烯酸和12重量份十二烷硫醇各成分混合并溶解以制备溶液。另一方面,将12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owfax:由Rhodia有限公司制造)溶解在25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中并将上述溶液添加到所得到的溶液中以在烧瓶中分散并乳化(单体乳状液A)。 
此外,将1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owfax:由Rhodia有限公司制造)溶解在555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中,并将所得到的溶液装在聚合用烧瓶中。密封该聚合用烧瓶并装备分馏管。在注入氮的条件下,将聚合用烧瓶在水浴中加热至75℃同时慢慢搅拌并维持这样的条件。将9重量份过硫酸铵溶解在43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中,通过计量泵用20分钟将所得到的溶液滴入聚合用烧瓶中。然后,也通过计量泵用200分钟滴入单体乳状液A。其后,将聚合用烧瓶在75℃下维持三(3)小时同时慢慢搅拌以完成聚合。从而可得到阴离子树脂微粒分散液,其中该分散液具有中值粒径为230nm,玻璃软化点为52.5℃,重均分子量为22,000,固体含量为42%的阴离子树脂微粒。 
(黄色着色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将50重量份的永固黄(C.I.Pigment Yellow 74)(PY74,由Clariant(日本)K.K.制造)、5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有限公司制造)以及2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各成分混合并溶解,然后利用均化器(Ultra-Turrax,由IKA有限公司制造)将所得到的溶液分散十(10)分钟,从而获得具有黄色着色剂颗粒并且固体含量为21.5%的黄色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其中黄色着色剂颗粒的中值粒径为200nm。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将50重量份的Polywax 725(由Toyo-Petrolite有限公司制造,熔点:100℃)、5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owfax:由Rhodia有限公司制造)以及2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各成分加热至110℃,利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由IKA有限公司制造)将所得到的溶液充分分散,然后利用压力释放型均化器(Gaulin均化器,由Gaulin公司制造)对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分散处理,从而获得具有防粘剂颗粒并且固体含量为21.0%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其中防粘剂颗粒的中值粒径为150nm。 
(调色剂颗粒的制备) 
将227重量份阴离子树脂微粒分散液(含84重量份树脂)、40重量份黄色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含8.6重量份颜料)、40重量份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含8.6重量份防粘剂)以及0.15重量份聚合氯化铝各成分利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由IKA有限公司制造)在圆底不锈钢烧瓶中充分混合分散,然后在加热油浴中加热至48℃同时搅拌。在48℃下维持60分钟之后,添加68重量份阴离子树脂微粒分散液(含28.6重量份树脂),随后逐渐搅拌。 
其后,利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系统的pH调整至6.0,然后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将系统加热至95℃。在温度升高到95℃并维持在该温度的过程中,另外再滴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以使系统的pH不大于5.5。 
在完成该反应之后,冷却、过滤并利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水洗烧瓶中的容纳物,随后通过Nutsche抽吸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在40℃下将所得到的制品再分散到三(3)公升离子交换水中,然后以300rpm的速度搅拌15分钟然后水洗。重复进行五(5)次水洗操作,然后通过Nutsche抽吸过滤对制品进行固-液分离,随后真空干燥12小时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 
利用库尔特粒度仪对调色剂颗粒的测量显示体积中值粒径D50为5.8μm,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为132。 
将1.2重量份疏水硅石(TS720,由Cabot公司制造)添加到50 重量份上述调色剂颗粒中,在样品磨中混合以得到外添加调色剂D。调色剂D的压缩比为0.38。 
(制造实例5) 
以与制造实例4相同的制造方法制备调色剂颗粒。该调色剂的体积中值粒径为6.0μm,形状系数SF为123。将1.4重量份疏水硅石(TS720,由Cabot公司制造)添加到50重量份调色剂颗粒中,随后在样品磨中混合以得到外添加调色剂E。调色剂E的压缩比为0.38。 
(制造实例6) 
除了将作为外添加剂的硅石的添加量减少至0.8重量份并进行评估以外,以与制造实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P。调色剂P的压缩比为0.41。 
(制造实例7) 
除了将经硅油处理过的硅石的添加量增加至2.5重量份并进行评估以外,以与制造实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Q。调色剂Q的压缩比为0.23。 
(制造实例8) 
除了将疏水硅石(TS720,由Cabot公司制造)的添加量减少至0.9重量份并进行评估以外,以与制造实例4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L。调色剂L的压缩比为0.42。 
此外,多种调色剂A至L混合有具有40μm的数均粒径并包覆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铁氧体载体(组成比:40∶60,重均分子量80,000),从而使调色剂浓度为8%并且获得显影剂。 
(2)剩余调色剂量的测量 
图10为显示每单位时间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调色剂盒13供应至显影装置11的调色剂供给率(分配率)与调色剂供给电动 机驱动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这里,调色剂供给电动机驱动时间是指用于驱动设置在连接各颜色调色剂盒13的调色剂供给口111与显影装置11(参见图1)的调色剂供给管(图中未示出)中的传送桨叶的总时间。通过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信号打开及关闭用于驱动传送桨叶的电动机以供应调色剂。当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存在充足量的调色剂并且有充足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口111供应至调色剂传送管中时,维持预定的分配率(mg/sec)。然而,随着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调色剂的量变小,无法将充足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口111供应至调色剂传送管中并且分配率减小。然后,如图10所示,如果调色剂供给量没有维持在对于本图像形成装置最为理想的80mg/sec时,显影装置11中的调色剂浓度将下降并且图像浓度将小于预定值。此时将剩余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调色剂的重量测量作为剩余调色剂重量。在本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分配率(mg/sec)小于80mg/sec,则显影装置11中的调色剂浓度不足,由此将引起这样的缺陷:即,图像浓度无法满足预定值。 
(3)调色剂的压缩比的测量 
通过粉末测定仪(Powder Tester PT-S:由Hosokawa Micron公司制造)测量松散体积密度(A)和振实体积密度(P)并基于式(1)中根据所测量的值确定压缩比。 
根据下述操作测量调色剂的松散体积密度(A)。 
准备具有5cm的直径、5.2cm的高度以及100cc的体积的量杯。接下来,调色剂在量杯的上侧以预定的流动速率向下流动以填充该量杯。此时,调整调色剂的流动速率以使调色剂在量杯的上侧堆积20至30秒。当调色剂堆积在量杯的上侧时,用金属刮板迅速刮平量杯的项面。 
随后,称量装在量杯中的调色剂的重量(M1克),并用该重量除以量杯的体积(100cc)即,M1/100,以确定松散体积密度(A)。 
另外,根据下述操作测量振实体积密度(P)。 
将附罩连接到用于测量松散体积密度(A)的量杯的上侧。接下来,将调色剂轻轻装到与量杯上侧相连的附罩的上侧。随后,在保持附罩处于连接状态的同时,轻拍量杯180次。在完成轻拍之后,去除连接到量杯上侧的附罩,然后刮平堆积在量杯上侧的过量调色剂。 
称量装在量杯中的调色剂的重量(M2克),并用该重量除以量杯的体积(100cc)(M2/100)以确定振实体积密度(P)。 
(实例1至5以及比较例1至3) 
如上所述,将具有不同的由式(1)定义的压缩比的8种预先制备的调色剂(调色剂A至调色剂E、调色剂P、调色剂Q以及调色剂L)依次装入各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并进行图像评估。这里,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的体积为160cc,所装入的每种调色剂的量为50克。 
在本实例中,在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四个调色剂盒13之中,仅有调色剂盒13B用于进行单色打印。将调色剂盒13B设置到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上,并将从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供应至显影装置11中的调色剂的每单位时间的重量(分配率(mg/sec))设定为80mg/sec。然后,在20℃以及60%RH(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连续打印具有5%图像面积率的检测图像,根据下述标准对调色剂盒13B进行评估。表1中显示了对调色剂盒13B的评估结果。 
(剩余量的评定) 
○:调色剂的剩余量小于5克 
△:调色剂的剩余量等于5克 
×:调色剂的剩余量超过5克 
(来自密封部件的泄漏) 
○:在调色剂供给口111与密封部件114之间的部分不存在泄漏 
×:在调色剂供给口111与密封部件114之间的部分存在泄漏 
[表1] 
Figure 2007103012941A00800311
表1中所示的结果显示当使用具有0.25至0.38的压缩比的调色剂(实例1至5)时,不存在来自调色剂盒13B的密封部分的泄漏并且剩余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调色剂剩余量不大于5克。因此,本发明人认为,与被设定为0.25至0.38的调色剂压缩比相结合的流动性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13B是处于适当的范围。 
另外,当使用具有不小于140的形状系数SF的调色剂A或B或C(实例1或2或3)时,认为与使用调色剂D或E的情况(实例4或5)相比具有更优良的流动性,这是因为调色剂剩余量最小即小于或等于3克,并且调色剂的密封性能优良的缘故。尽管不清楚具体的机制,但本发明人认为,通过粉碎法制备的调色剂颗粒表现出由颗粒表面上水分子的剩余量小而带来的有益效果,由此可产生比通过聚 合法制备的调色剂颗粒更低的粘合力。 
另一方面,当使用具有大于0.38的压缩比的调色剂(比较例1或3)时,剩余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剩余调色剂量迅速增加(如表1所示超过5克),也就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未使用的调色剂的量有所增加。 
另外,当使用具有小于0.25的压缩比的调色剂(比较例2)时,在供给调色剂储存容器104中的剩余调色剂的量减少,但调色剂的流动性过度增加并且从调色剂供给口111排出的调色剂量增加,并且时不时地会发生来自调色剂密封部分的调色剂泄漏。因此,将发生这样的问题:即,调色剂供给口111周围的污染变得严重。此外,还将发生这样的问题:即,分配率(mg/sec)超过预定值并且无法得到稳定的控制,由此将难于控制显影装置11中的调色剂浓度。 

Claims (8)

1.一种调色剂盒,包括:
长方形的调色剂储存容器,在其角部具有调色剂供给口,并且储存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的所述调色剂的压缩比为0.25至0.38,所述压缩比由下式(1)定义:
压缩比=(P-A)/P(1)
其中,在式(1)中,P表示调色剂的振实体积密度,A表示调色剂的松散体积密度;以及
搅拌传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可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搅拌调色剂并将所述调色剂朝向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传送,所述搅拌传送部件包括:轴部,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以及搅拌传送部分,其设置在所述轴部上并具有在受到储存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的所述调色剂施加的压力时可发生弯曲的挠性,
其中,所述轴部包括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轴部的纵向设置并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突出,并且
所述搅拌传送部分具有可使远离所述搅拌传送部分的所述旋转中心的末端侧滑擦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内壁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调色剂的形状系数SF不小于140,所述形状系数SF由下式(2)定义:
SF=100×(π/4)×(ML2/S)       (2)
其中,在式(2)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S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调色剂是粉碎调色剂或者熔融粉碎调色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所述长方形的调色剂储存容器沿着纵向一侧的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具有调色剂供给侧区域,所述调色剂供给侧区域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沿着所述调色剂供给口所处一侧的纵向形成为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具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部并且形成在下述角落部分中:所述角落部分在与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状态相似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上侧,并且所述弯曲部分沿着所述搅拌传送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在下游侧具有从变化点向上隆起的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搅拌传送部件具有:插入部分,其位于所述搅拌传送部分的末端侧并可插入到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中;以及滑擦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分的附近处,所述滑擦部分距离旋转中心的长度长于所述插入部分并可滑擦所述调色剂储存容器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中,
所述搅拌传送部件具有多条狭缝,所述狭缝形成在所述搅拌传送部分的与调色剂供给侧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并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
CN200710301294.1A 2007-05-11 2007-12-18 调色剂盒 Active CN101303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6325A JP5167690B2 (ja) 2007-05-11 2007-05-11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26325 2007-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3554A CN101303554A (zh) 2008-11-12
CN101303554B true CN101303554B (zh) 2011-01-19

Family

ID=3996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1294.1A Active CN101303554B (zh) 2007-05-11 2007-12-18 调色剂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01469B2 (zh)
JP (1) JP5167690B2 (zh)
CN (1) CN101303554B (zh)
AU (1) AU2007249096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9901A1 (ja) * 2007-04-13 2008-10-30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疎水化酸化ケイ素被覆金属酸化物粒子の製造方法
US20090246675A1 (en) * 2008-02-01 2009-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developers
US8600267B2 (en) *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918127B2 (ja) * 2009-11-04 2012-04-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32543B2 (en) 2010-01-27 2013-09-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140694B2 (ja) * 2010-03-17 2013-0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分散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分散機構
JP5910910B2 (ja) * 2010-06-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5670B1 (ja) * 2012-05-29 2013-0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42791B2 (en) 2012-03-27 2015-05-26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575461B2 (en) * 2014-08-07 2017-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oner having properties for high image quality
US20160091827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storage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6547340B2 (ja) * 2015-03-12 2019-07-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部材、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257676B1 (en) * 2016-06-15 2020-03-25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reduce stagnation zones
JP6863386B2 (ja) * 2016-09-30 2021-04-2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11163244B2 (en) 2018-05-22 2021-11-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material transfer mechanisms
JP2022051446A (ja) 2020-09-18 2022-03-3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粒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1537A (en) * 1992-09-22 1996-02-13 Hitachi,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agent accommodating cartridge and cartridge for accommodating developing agent for use in developing apparatus
CN1162132A (zh) * 1995-10-26 1997-10-15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装填机构以及调色剂供料容器
US5701568A (en) * 1995-09-01 1997-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ielectric cons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contact transfer device
JP2002006610A (ja) * 2000-06-26 2002-01-11 Kyocer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トナー搬送手段
US20020025195A1 (en) * 2000-07-31 2002-02-28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replenishing device,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develop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owder replenishing device or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owder replenishing device or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JP2005134725A (ja) * 2003-10-31 2005-05-26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トナー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3541A (en) 1986-10-03 1990-11-27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comprising capsule toner of irregular shape, wrinkled surface
JPH03289687A (ja) 1990-04-06 1991-12-19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248605B2 (ja) * 1994-03-03 2002-01-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4061756B2 (ja) 1998-12-17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01290350A (ja) * 2000-04-06 2001-10-19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2040788A (ja) * 2000-07-28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攪拌器
JP3462860B2 (ja) 2001-02-09 2003-11-0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攪拌部材及びトナー供給容器
JP2002296884A (ja) 2001-03-30 2002-10-09 Canon Inc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43795A (ja) 2001-07-31 2003-02-14 Ricoh Co Ltd 粉体トナー供給方法及び粉体トナー供給容器
JP2003156927A (ja) 2001-11-21 2003-05-30 Canon Inc トナー供給容器及びトナー攪拌翼
JP3982346B2 (ja) * 2002-06-28 2007-09-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046012A (ja) * 2002-07-15 2004-02-12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259074B2 (ja) * 2002-09-17 2009-04-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7182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208645B2 (ja) * 2003-06-03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US7138215B2 (en) 2003-06-20 2006-11-21 Fuji Xerox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283070B2 (ja) * 2003-08-29 2009-06-2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5196044A (ja) * 2004-01-09 2005-07-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7523A (ja) * 2004-02-13 2005-08-25 Fuji Xerox Co Ltd 立体画像形成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4208809B2 (ja) 2004-09-28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の梱包方法
JP2006235470A (ja) * 2005-02-28 2006-09-07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06258868A (ja) * 2005-03-15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1537A (en) * 1992-09-22 1996-02-13 Hitachi,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agent accommodating cartridge and cartridge for accommodating developing agent for use in developing apparatus
US5701568A (en) * 1995-09-01 1997-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ielectric cons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contact transfer device
CN1162132A (zh) * 1995-10-26 1997-10-15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装填机构以及调色剂供料容器
JP2002006610A (ja) * 2000-06-26 2002-01-11 Kyocer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トナー搬送手段
US20020025195A1 (en) * 2000-07-31 2002-02-28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replenishing device,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develop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owder replenishing device or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owder replenishing device or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JP2005134725A (ja) * 2003-10-31 2005-05-26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トナー検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67690B2 (ja) 2013-03-21
AU2007249096A1 (en) 2008-11-27
AU2007249096B2 (en) 2009-12-03
US20080279595A1 (en) 2008-11-13
CN101303554A (zh) 2008-11-12
US7801469B2 (en) 2010-09-21
JP2008281806A (ja) 200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3554B (zh) 调色剂盒
CN101981514B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US7384721B2 (e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CN101788771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绿色调色剂及其使用
CN102608884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调色剂盒、显影剂、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101833256B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9307992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及色调剂盒
US10025210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US7348120B2 (e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CN103135380B (zh)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707594B (zh) 色调剂、其制造方法、盒、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076626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11271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US7566518B2 (e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CN107102520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CN104076629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5935424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782728B (zh) 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JP4429203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3365136B (zh)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4433409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0160231A (ja)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7229198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和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JP4884201B2 (ja)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用トナー
JP442460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