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1271A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1271A CN102411271A CN2011100704256A CN201110070425A CN102411271A CN 102411271 A CN102411271 A CN 102411271A CN 2011100704256 A CN2011100704256 A CN 2011100704256A CN 201110070425 A CN201110070425 A CN 201110070425A CN 102411271 A CN102411271 A CN 1024112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particle
- resin
- image
- image develo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2—Polyvinylalcohols; Polyallylalcohol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ldehydes; Polyvinylketones; Polyvinylketa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33—Organic compou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0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1—Coating methods; Structure of coat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9—Inorganic components of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调色剂母粒,该调色剂母粒的中心颗粒的表面上粘附有粘着颗粒,其中,周长PM与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为3.6至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过程中的成像方法为这样的方法,其中,在复印时,调色剂被粘附在静电潜像(其形成在由感光物质构成的感光体上)上,并通过磁刷显影法等方法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诸如纸和片材等记录材料(转印材料)上,然后转印后的调色剂图像利用加热、溶剂、加压等方式被定影,从而得到持久的图像。
在利用调色剂的该成像过程中,维持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效率以及残余调色剂的清洁性能是重要的。
专利文献JP-A-2008-158319记载了一种在其表面上具有含交联结构的树脂组合物突起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母粒(toner matrixparticle)的溶解度参数与树脂组合物的溶解度参数之差落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调色剂具有规定的形状因子,并且突起的外径与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之比也被限定。
专利文献JP-A-2005-274964记载了一种含有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并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核主要包含结晶树脂,所述壳与所述核之比为15质量%至120质量%,所述壳具有高度差大于或等于0.3μm的半球形突起,并且所述壳是通过乳液凝集法制备的,其中,将形成壳的树脂颗粒的分散液与含有粘结剂树脂(主要由结晶树脂构成)和着色剂的核的分散液混合,从而将形成壳的树脂颗粒粘附在所述核的表面上,并且使其凝集。
专利文献JP-A-2008-233430记载了一种结构被控制的静电图像显像用调色剂,所述调色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至少将着色剂、防粘剂、粘结剂树脂和电荷控制树脂(其有机概念图的I/O值被限定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以通过O/W型湿法造粒方式制备圆度为0.970或更高的球形调色剂;以及在调色剂核表面上形成平均粒径为100nm到500nm的粒状凸部,并以10%至80%的涂敷速率与调色剂核表面一体化。
专利文献JP-A-2004-246344公开了这样一种调色剂,其被构造为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其中无机颗粒被粘附在具有如下表面特性的调色剂母粒上:(1)表面粗糙度Ra为1nm到30nm,(2)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差RMS为10nm到90nm,以及(3)峰谷高度(从凹部的谷底至凸部的峰的距离)为10nm以上的凸部的数目为1到20个/μm。
发明简述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效率优异,并且残余调色剂的清洁性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调色剂母粒,所述调色剂母粒的中心颗粒表面上粘附有粘着颗粒,其中,周长PM与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为3.6至5.0。
<2>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中心颗粒包含粘结剂树脂,并且所述粘结剂树脂为聚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3>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软化温度为90℃至150℃。
<4>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至75℃。
<5>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至150,000。
<6>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酸值为5mg-KOH/g至30mg-KOH/g。
<7>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着颗粒的粒径的体积平均值为100nm至500nm。
<8>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着颗粒为有机树脂颗粒。
<9>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述粘着颗粒的投影面积占所述调色剂母粒的总投影面积的比例的数均值为20%至80%。
<10>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着颗粒从表面嵌入到所述中心颗粒内部的深度仅为不到所述粘着颗粒直径的一半。
<11>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母粒的圆当量直径为2μm至8μm。
<12>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中心颗粒还包含防粘剂,并且所述防粘剂在70℃至140℃中的任一温度下熔化。
<13>根据<12>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防粘剂的含量为3重量%至60重量%。
<14>一种制备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包括:将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分散液凝集,以形成凝集体;将颗粒粘附在该凝集体的表面;以及将该凝集体和所述粘着颗粒融合并聚结。
<15>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含: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载体。
<16>根据<1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涂敷有涂敷用树脂,所述涂敷用树脂包含分散状态的树脂颗粒和/或导电颗粒。
<17>根据<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涂敷用树脂包含含氮树脂。
<18>根据<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导电颗粒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量为50mL/100g至250mL/100g的炭黑。
<19>根据<1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在104V/cm的电场中,所述载体在磁刷状态下的电阻为108Ωcm至1013Ωcm。
<20>一种成像方法,包括:对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使用<1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对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将在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受材料的表面上;以及将转印后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21>根据<20>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在所述定影步骤中使用的加热部件的最表层的表面能为30x10-3N/m至3,000x10-3N/m。
根据前述<1>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根据前述<2>至<14>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进一步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根据前述<15>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制备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根据前述<16>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显影剂,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根据前述<17>至<20>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显影剂,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进一步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根据前述<21>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根据前述<22>所述的发明,可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其中即使在高速条件下输出大量纸张的图像时,也不仅能够抑制调色剂图像转印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控制清洁性能的降低。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例子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
发明详述
下面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在下文中有时会简称为“调色剂”)为这样的调色剂母粒,其中另一种颗粒粘附在中心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其特征在于:周长(PM)与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6且小于或等于5.0(3.6至5.0)。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术语“A至B”不仅表示A和B之间的范围,而且还包括A和B这两个端点本身。例如,只要术语“A至B”涉及一个数值范围,则其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或者是“大于或等于B且小于或等于A”。
关于X的测量方法,通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含外部添加剂状态下的调色剂颗粒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从而计算X。此外,体积平均值是通过确定50个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从其中共存有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中分离出不含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母粒的方法将在实施例中有所描述。
当X值低于3.6时,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凹凸不平较少,并观察到转印效率和清洁性能变差的倾向;而当X值高于5.0时,粘着颗粒的数目增加,颗粒形状变得不稳定,并观察到转印效率和清洁性能变差的倾向。
此外,当在调色剂表面上使用外部添加剂时,由于调色剂颗粒表面上有许多的凹凸不平,因此外部添加剂易于嵌入到凹凸不平中,并且由外部添加剂赋予的效果就会消失。因此,显影剂的设计容易变得困难。
图1为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例子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含调色剂母粒,其中另一种颗粒粘附在中心颗粒的表面上。调色剂母粒的圆当量直径优选为2μm至8μm,更优选为3μm至7μm。按照体积平均数而言,粘附在该调色剂母粒表面上的颗粒(粘着颗粒)的粒径优选为100nm至500nm,更优选为200nm至500nm。
以下对中心颗粒和粘着颗粒的材料等进行描述。
下文中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组成材料、调色剂制备方法等进行描述。
<粘结剂树脂>
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中心颗粒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对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其例子包括加成聚合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其中,加成聚合型树脂优选为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型树脂,更优选为丙烯酸树脂;缩聚型树脂优选为聚酯树脂,更优选为多元醇和多元羧酸的聚酯。
对于加成聚合型树脂,优选使用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各种均聚物或共聚物。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型树脂的例子包括以下化合物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苯乙烯类(例如,苯乙烯、氯苯乙烯等)、单烯烃(例如,乙烯、丙烯、丁烯、异戊二烯等)、乙烯酯(例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乙烯基丁醚等),乙烯基酮(例如,乙烯基甲酮、乙烯基己酮、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等。
特别优选使用的加成聚合型树脂的例子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用的缩聚型树脂,可以列举聚酯树脂,并且其是由多元醇组分和多元羧酸组分合成的。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市售可得的材料作为聚酯树脂,或者可以使用适当合成的材料作为聚酯树脂。
多元羧酸组分的例子包括:二元酸,如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酸、1,10-癸烷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1,18-十八烷二酸等)和芳香族二羧酸(例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2,6-二甲酸、丙二酸、中康酸等)。此外,也可列举上述二元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
三元或三元以上羧酸的例子包括1,2,4-苯三羧酸,1,2,5-苯三羧酸,1,2,4-萘三羧酸以及它们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除了上述脂肪族二羧酸或芳香族二羧酸外,更优选的是,包含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二羧酸。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二羧酸可通过烯键式不饱和键而实现自由基交联,所以其适合用于防止定影时发生热偏移。这种二羧酸的例子包括马来酸、富马酸、3-己烯二酸和3-辛烯二酸。但是,这种二羧酸不限于此。此外,还可列举这种二元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其中,考虑到成本,优选富马酸、马来酸等。
对于多元醇组分,二元醇的例子包括:双酚A的环氧烷烃(碳原子数:2至4)加合物(平均加合摩尔数:1.5至6)、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和1,6-己二醇,所述加合物例如为聚氧亚丙基(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和聚氧亚乙基(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三元醇或三元以上的醇的例子包括山梨醇、季戊四醇、丙三醇和三羟甲基丙烷。
对于无定形聚酯树脂(有时被称为“非结晶聚酯树脂”),在上述原料单体中,优选二元或二元以上的仲醇和/或二元或二元以上的芳香族羧酸化合物。二元或二元以上的仲醇的例子包括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丙二醇、1,3-丁二醇和丙三醇。其中,优选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
作为二元或二元以上的芳香族羧酸化合物,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或偏苯三甲酸,更优选的是,对苯二甲酸或偏苯三甲酸。
此外,特别优选使用的是软化温度为90℃至15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至75℃、数均分子量为2,000至10,000、重均分子量为8,000至150,000、酸值为5mg-KOH/g至30mg-KOH/g并且羟值为5mg-KOH/g至40mg-KOH/g的树脂。
此外,为了赋予调色剂以低温定影性,优选的是,在至少部分粘结剂树脂中使用结晶聚酯树脂。
结晶聚酯树脂优选由脂肪族二羧酸和脂肪族二元醇构成,更优选由直链型二元酸和直链型脂肪族二元醇构成,其中所述直链型二元酸和直链型脂肪族二元醇的主链部分的碳原子数均为4至20。在直链型的情况下,由于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结晶性和合适的晶体熔化温度,因此显示出优异的调色剂抗粘连性、图像储存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能。此外,在碳原子数为4个或以上的情况下,聚酯树脂的酯键浓度低、电阻高并且调色剂荷电性优异。此外,在碳原子数不超过20个的情况下,容易获得实用的材料。碳原子数更优选为不超过14。
适合用于合成结晶性聚酯的脂肪族二羧酸的例子包括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酸、1,10-癸烷二酸、1,11-十一烷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3-十三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1,16-十六烷二酸和1,18-十八烷二酸,以及它们的低级烷基酯或酸酐。但是,不应解释为本发明局限于此。其中,考虑到获取的难易度,优选癸二酸或1,10-癸烷二酸。
脂肪族二元醇的具体例子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和1,20-二十烷二醇。但是,不应解释为本发明局限于此。其中,考虑到获取的难易度,优选1,8-辛二醇、1,9-壬二醇或1,10-癸二醇。
三元或三元以上的醇的例子包括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的是,多元羧酸中脂肪族二羧酸的含量为80摩尔%以上,并且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当脂肪族二羧酸的含量为80摩尔%以上时,由于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结晶性和合适的晶体熔化温度,因此表现出优异的调色剂抗粘连性、图像储存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
优选的是,多元醇组分中脂肪族二醇的含量为80摩尔%以上,并且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当脂肪族二醇的含量为80摩尔%以上时,由于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结晶性和合适的晶体熔化温度,因此表现出优异的调色剂抗粘连性、图像储存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
如果需要,(例如)为了调整酸值或羟值,也可使用一元酸(例如醋酸和苯甲酸),或一元醇(例如环己醇和苯甲醇)。
对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并且可通过常规的聚酯聚合法使酸组分与醇化合物彼此反应,从而制得聚酯树脂。其例子包括直接缩聚法和酯交换法。根据单体的种类来制备聚酯树脂。
可通过常规方式使上述多元醇与多元羧酸发生缩合反应而制得聚酯树脂。例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聚酯树脂:将上述多元醇与多元羧酸以及可任选的催化剂加入到配备有温度计、搅拌器和下流式冷凝器的反应器中,并且进行混合;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等)的存在下在150℃至250℃下加热混合物,并将产生的作为副产物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不断地移除出反应体系;在达到预定酸值的时间点停止反应,随后冷却从而得到所需的反应产物。
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其含量为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总重量的5重量%至95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至90重量%,进一步更优选为40重量%至85重量%。当粘结剂树脂的含量落在上述范围内时,可表现出优异的定影性、储存稳定性、粉末特性以及带电特性。
<防粘剂>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至少包含防粘剂。优选的是,防粘剂被包含在中心颗粒中。
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用的防粘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用已知的材料,并且优选得自于下述蜡的那些防粘剂。即,可用的蜡的例子包括:石蜡及其衍生物、褐煤蜡及其衍生物、微晶蜡及其衍生物、费托蜡及其衍生物、以及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本文所述的“衍生物”包括:氧化物、与乙烯基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以及接枝改性产物。此外,还可使用醇、脂肪酸、植物蜡、动物蜡、矿物蜡、酯蜡、酸酰胺等。
优选的是,用作防粘剂的蜡在70℃至140℃的任一温度下熔化,并且其熔融粘度为1厘泊至200厘泊。更优选的是,蜡的熔融粘度为1厘泊至100厘泊。当蜡的熔化温度为70℃以上时,蜡发生变化时的温度足够高,并且当复印机内的温度升高时表现出优异的抗粘连性和显影性。当蜡的熔化温度不超过140℃时,蜡发生变化时的温度足够低,因此不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定影,并且表现出优异的节能效果。此外,当蜡的熔融粘度不超过200厘泊时,蜡充分地从调色剂上洗脱,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定影防粘性能。
此外,防粘剂的含量优选为调色剂总重量的3重量%至6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至40重量%,进一步更优选为7重量%至20重量%。当防粘剂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不仅表现出更优异的防止加热部件上调色剂偏移的性能,而且表现出更优异的防止输送辊(feed roll)污染的性能。
<着色剂>
优选的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包含着色剂。优选的是,着色剂被包含在中心颗粒中。
着色剂的代表性例子包括:碳黑、苯胺黑、苯胺蓝、Chalcoyl蓝、铬黄、群青、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基蓝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绿草酸盐、灯黑、玫瑰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57:1、C.I.颜料红238、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80、C.I.颜料蓝15:1和C.I.颜料蓝15:3。
上述着色剂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从色相角度、色彩饱和度、亮度、耐候性、OHP透过率以及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的角度来选择着色剂。虽然对着色剂的加入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适当的范围为调色剂总重量的3重量%至60重量%。
<其它的调色剂添加剂>
除了上述组分,还可以在必要时向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添加各种组分,例如内部添加剂、电荷控制剂、无机粉末(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
内部添加剂的例子包括:磁性材料金属或合金,如铁素体、磁铁矿、还原铁、钴、镍和锰;以及包含这些金属的化合物。
电荷控制剂的例子包括: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类化合物、由铝、铁、铬等络合物构成的染料、以及三苯基甲烷类颜料。
此外,加入无机粉末主要是为了调整调色剂的粘弹性,并且其例子包括所有的通常用作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的无机颗粒(其将在下文中详细列举),例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和氧化铈。
优选的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μm至8μm,更优选为3μm至7μm。当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落入上述范围内时,表现出优异的荷电性、显影性和图像分辨率。
此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不高于1.28。当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不高于1.28时,表现出优异的图像分辨率。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通过如下方法测量并计算调色剂的粒径和上述体积平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值。针对基于由测量装置所测量的粒度分布而划分的粒径范围(区段),从直径较小一侧绘制各调色剂颗粒的体积的累积分布,并且将体积累积百分比为16%时的粒径定义为D16v,并且将体积累积百分比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D50v,其中所述测量装置例如为库尔特计数器TA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和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同样,将体积累积百分比为84%时的粒径定义为D84v。此时,对于体积平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通过利用被定义为D84v/D16v的关系式来计算体积平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
此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母粒的形状因子SF1(=((调色剂直径的绝对最大长度)2/(调色剂的投影面积))×(π/4)×100)优选在110至16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10至140的范围内。
形状因子SF1的值表示调色剂的圆度,并且在真球形的情况下,形状因子SF1为100。当调色剂的形状变成无定形时,形状因子SF1增加。此外,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计算形状因子SF1时所需的值(即,调色剂直径的绝对最大长度和调色剂的投影面积):利用光学显微镜(Microphoto-FXA,由日本尼康株式会社制造)拍摄放大倍数为500的调色剂颗粒图像,通过接口将所得的图像信息引入到(例如)图像分析器(Luzex III,由Nireco株式会社制造)中,并且进行图像分析。形状因子SF1的平均值是基于通过测量随机抽取的1000个调色剂颗粒所得到的数据而计算得到的。
当形状因子SF1为110以上时,可抑制成像时在转印步骤中生成残余调色剂,并在使用刮板等进行清洁时表现出优异的清洁性能,从而可抑制图像缺陷。同时,当形状因子SF1不超过160时,在使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时,可防止发生由显影设备中载体的碰撞而引起的调色剂破裂,从而抑制细粉的产生。因此,可防止暴露在调色剂表面上的防粘剂组分污染感光体的表面等,由此不仅表现出优异的荷电特性,而且(例如)可抑制由细粉引起的模糊不清。
<粘着颗粒>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对于其中另一种颗粒粘附在中心颗粒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母粒,为了使其周长(PM)与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可以为3.6至5.0,粘附在调色剂母粒表面上的颗粒(粘着颗粒)的粒径的体积平均值优选为100nm至500nm。
此外,粘着颗粒优选为有机树脂颗粒。下面围绕着粘着颗粒为有机树脂颗粒的情况进行描述。
用作粘着颗粒的有机树脂颗粒的例子包括:加成聚合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其中,加成聚合型树脂优选为丙烯酸树脂,并且缩聚型树脂优选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颗粒优选为这样的颗粒,其中衍生自(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为主要的单体单元。
就化学组成而言,用作粘着颗粒的有机树脂颗粒与构成将要被粘附的凝集颗粒的粘结剂树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虽然优选用作粘着颗粒的有机树脂颗粒可以是交联的或者可以是不交联的,但是优选的是,有机树脂颗粒是不交联的。
有机树脂颗粒被固定在调色剂母粒上。关于这一点,有机树脂颗粒不同于外部添加剂,该外部添加剂为流化剂而且不固定在调色剂母粒上。
<调色剂形状>
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粘着颗粒的投影面积占调色剂母粒的总投影面积的比例的数均值优选为20%至80%,更优选为30%至60%。
此外,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颗粒,优选的是,粘着颗粒从表面嵌入到中心颗粒内部的深度仅为不到粘着颗粒直径的一半。更优选的是,粘着颗粒嵌入的深度为不超过粘着颗粒直径的1/4。可通过拍摄电子显微镜照片来分辨粘着颗粒的嵌入程度。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凝集步骤,其将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分散液凝集以形成凝集体;颗粒粘附步骤,其将颗粒粘附在凝集体的表面;以及融合步骤,其将凝集体和粘着颗粒融合并聚结。
在凝集步骤中,优选的是,将除了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还含有防粘剂颗粒的分散液凝集以形成凝集体。
颗粒粘附步骤优选为这样的步骤,其中,在形成调色剂核心颗粒的核心颗粒形成步骤之后,将外壳层涂敷在核心颗粒的表面,之后将粘着颗粒粘附在核心颗粒的外面。优选的是,在外壳层涂敷步骤之后,添加100nm至500nm的粘着颗粒,并使其粘附在核心颗粒上。在同时加入上述两种颗粒的情况下,粘着颗粒容易嵌入到核心层和外壳层中,并且周长(PM)/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倾向于降低。相对于调色剂而言,粘着颗粒的添加量优选为10%至40%,更优选为10%至30%。通过加入10%以上的量的粘着颗粒,可将周长(PM)与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调节至预定值,这使得转印性和清洁性能可以彼此相容。此外,当粘着颗粒的添加量不高于40%时,调色剂表面具有足够的凹凸不平,可抑制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并且可容易地设计显影剂。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形成核心颗粒和涂敷外壳层的各粘结剂树脂分散液可以是包含相同种类的粘结剂树脂的分散液,也可以是包含不同种类的粘结剂树脂的分散液。
作为调色剂核心颗粒的制备方法,可以列举通过在水性介质中将可聚合单体颗粒聚合和/或形成聚合物颗粒的调色剂制备方法,例如悬浮聚合法、乳液凝集法、种子聚合法和溶胀聚合法。此外,为了容易地制备具有其中核心颗粒上涂敷有包含颗粒的外壳层这样结构的调色剂,优选使用湿式制备法,特别是乳液凝集法。
在乳液凝集法中,通过以下方法获得调色剂颗粒:在水性介质中,将由乳液聚合或乳化法制备的树脂颗粒分散体与用于赋予调色剂水性分散体所需功能的添加剂(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防粘剂)的分散体混合;在使用诸如高速搅拌机等各类分散设备来机械剪切混合物的同时,通过使用凝集剂等在水性介质中使分散体凝集并生长;之后进行将树脂颗粒融合以形成核心颗粒的步骤。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乳液凝集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作为核心颗粒的凝集体的步骤;以及在使大量颗粒在该凝集体的表面上突出的状态下进行粘附的颗粒粘附步骤。
形成作为核心颗粒的凝集体的前半步骤包括:凝集步骤,即,将凝集剂加入到通过至少将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与其中分散有着色剂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混合而获得的混合分散液中以形成凝集体并且加热该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一树脂颗粒分散液由第一粘结剂树脂组成并且其中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不大于1μm的第一树脂颗粒;以及融合步骤,即,将凝集体融合并使其聚结。
将颗粒粘附在聚结后的凝集体表面上的后半步骤为这样的步骤:将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加入到其中形成有作为核心颗粒的聚结凝集体的混合分散液中,从而涂覆核心颗粒,同时将第二树脂颗粒粘附在核心颗粒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并且其中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不大于1μm的第二树脂颗粒。此外,为了在调色剂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该步骤为将大量粘着颗粒粘附到核心颗粒表面上的粘附步骤。优选的是,在该颗粒粘附步骤之后,还包括融合步骤,该步骤将其上粘附有颗粒的核心/外壳颗粒整体融合并聚结。
在凝集步骤中,可以形成仅仅通过在混合分散液中凝集各种颗粒组分而制得的核心颗粒(核心-凝集颗粒),或者可以形成通过使加热温度高于第一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在凝集的同时实现融合而制得的核心颗粒(核心-融合颗粒)。此外,也可通过在第一或第二粘结剂树脂中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一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从而进行融合步骤。然而,当使用核心-融合颗粒来形成其上粘附有颗粒的具有外壳的凝集颗粒时,可利用机械应力进行融合。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步骤。
一般而言,乳液凝集法是这样的方法:通过乳液聚合或乳化而制得树脂分散液,同时制备其中分散有防粘剂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优选制备溶剂中分散有着色剂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并且将它们混合以形成凝集颗粒(凝集步骤);以及通过加热将凝集颗粒融合并聚结(融合步骤),从而得到调色剂颗粒。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凝集步骤之后且融合步骤之前进行将大量树脂颗粒(优选有机树脂颗粒)粘附在凝集颗粒表面上的粘附步骤。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适用于制备调色剂的调色剂制备方法。
-调色剂制备方法-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采用的包括前述凝集步骤、粘附步骤和融合步骤的调色剂制备方法,将逐一详细描述各步骤。
-凝集步骤-
在凝集步骤中,首先将凝集剂加入到通过混合第一粘结剂树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优选的着色剂分散液或其它组分而得到的混合分散液中,并且在略低于第一粘结剂树脂的融化温度的温度下加热混合物,从而形成凝集颗粒(核心-凝集颗粒),在该凝集颗粒中,由各组分构成的颗粒发生凝集。通过在凝集的同时在第一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或更高的温度下加热以进行融合,可形成融合颗粒(核心-融合颗粒)。
通过在室温下用旋转剪切型高速搅拌器搅拌的同时加入凝集剂,来形成凝集颗粒。作为凝集步骤中所用的凝集剂,除了与用作各种分散液的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表面活性剂以及无机金属盐之外,还可使用二价或二价以上的金属络合物。
特别是,当使用金属络合物时,可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并且可以增强荷电特性。因此,特别优选使用金属络合物。
无机金属盐的例子包括:金属盐,例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例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以及石硫合剂。其中,铝盐及其聚合物是特别合适的。为了获得更尖锐的粒径分布,关于无机金属盐的价态,二价优于一价、三价优于二价、四价优于三价。即使当价态相同时,更优选的是聚合型的无机金属盐聚合物。
-颗粒粘附步骤-
在颗粒粘附步骤中,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和粘着颗粒都粘附在包含第一粘结剂树脂的核心颗粒的表面或外部,其中所述核心颗粒是通过凝集步骤形成的(核心-凝集颗粒或核心-融合颗粒),从而形成涂层(在下文中,其核心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有涂层的凝集颗粒有时也称为“颗粒-粘附凝集颗粒”)。此处,该涂层对应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外壳层,其是通过后述的融合步骤形成的。
包含外壳层的核心颗粒对应于中心颗粒。
可以通过向凝集步骤中所形成的具有核心颗粒的分散液中另外加入第二树脂颗粒的分散液,来形成涂层(外壳层)。此外,通过另外加入粘着颗粒(优选有机树脂颗粒),可在调色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
优选的是,第二粘结剂树脂的固体重量和用于形成涂层的粘着颗粒的重量落入下述范围内:(第二粘结剂树脂)/(粘着颗粒)=0.2至0.5。
粘着颗粒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与第二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之间的关系优选为(TgA>TgB)。当TgA大于TgB时,容易在融合步骤中在调色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
当将由第二粘结剂树脂构成的树脂颗粒和粘附树脂均匀地粘附在核心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涂层,并且将所得的颗粒-粘附凝集颗粒按下文所述在融合步骤中进行加热融合时,由包含在核心颗粒表面的涂层中的第二粘结剂树脂构成的树脂颗粒熔化以形成外壳层。因此,可有效地防止位于外壳层内侧的核心层中所包含的成分(如防粘剂)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问题。
关于在颗粒粘附步骤中添加并混合包含粘着颗粒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的方法,优选的是,在预先添加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之后,再添加粘着颗粒。然而,对于该方法之外的其它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逐渐地连续添加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并混合,或者可以分次添加并逐步混合。因此,通过添加并混合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可以抑制产生微细颗粒,并且所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度分布也变得尖锐。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所进行的粘附步骤的次数可以是一次或多次。在前一情况中,仅在核心-凝集颗粒的表面上形成主要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单层。另一方面,在后一种情况中,如果不仅利用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还利用多种防粘剂分散液以及由其它组分组成的颗粒分散液,则主要由特定组分构成的各层层积并且形成在核心-凝集颗粒的表面上。
在后一种情况中,可得到具有复杂而精确的层状结构的调色剂,并且由于可赋予调色剂所需的功能,因此这种情况是有利的。在多次或多个阶段进行粘附步骤的情况下,可从所得的调色剂的表面到内部逐步地改变组成或物理性质,因此调色剂的结构容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核心颗粒的表面逐步层积多层,从调色剂颗粒的内部到外部产生了结构的变化或组成梯度,从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外壳层对应于在核心颗粒表面上层积的所有层,并且最外层由主要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层构成。以下假设仅进行一次粘附步骤而进行描述。
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粘附在核心颗粒上的条件如下所示。即,粘附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包含在核心-凝集颗粒中的第一粘结剂树脂的融化温度左右的温度,具体而言,加热温度优选落在((融化温度)±10℃)的范围内。
与加热温度为(第一粘结剂树脂的融化温度-10℃)的温度以下的情况相比,当加热温度为(第一粘结剂树脂的融化温度-10℃)的温度以上时,由第一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存在于核心颗粒表面上)与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粘附在核心-凝集颗粒表面上)之间的粘附更好,从而使得形成的外壳层的厚度均一。
此外,与加热温度低于(第一粘结剂树脂的融化温度+10℃)的情况相比,当加热温度不高于(第一粘结剂树脂的融化温度+10℃)时,可抑制由第一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存在于核心颗粒表面上)与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粘附在核心颗粒表面上)之间的粘附,从而使得所得的调色剂核心颗粒具有优异的粒径/粒度分布。
由于粘附步骤中的加热时间依赖于加热温度,因此不能进行明确的限定。然而,粘附步骤中的加热时间优选为5分钟至2小时。
在粘附步骤中,可以使通过向混合分散液(其内形成有核心颗粒)中另外添加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而制得的分散液静置,或者用混合器等进行轻微搅拌。由于容易形成均质的粘附树脂凝集颗粒,因此优选后一种情况。
-融合步骤-
在融合步骤中,将在粘附步骤中获得的粘附树脂凝集颗粒加热融合。融合步骤优选在第一或第二粘结剂树脂中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一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至于融合时间,当加热温度较高时,较短时间即可,而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就是说,由于融合时间依赖于加热温度,因此不能进行明确的限定。然而,融合时间优选为30分钟至10小时。
此外,当核心颗粒为核心-融合颗粒时,可以粘附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包含核心-融合颗粒的分散液暂时过滤,从而将分散液的水分含量控制在30重量%至50重量%,之后进一步添加第二树脂颗粒分散液。由此,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颗粒就粘附在核心-融合颗粒的表面上。
当分散液的水分含量为30重量%以上时,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颗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并可抑制核心-融合颗粒从该颗粒上发生脱离。此外,当分散液的水分含量不高于50重量%时,容易搅拌,并且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颗粒均一地粘附在核心-融合颗粒表面上。
在完成后述的洗涤/干燥步骤之后,通过用Henschel搅拌器等对颗粒-粘附凝集颗粒施加机械应力,将粘附在核心-融合颗粒表面上的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颗粒进行融合,其中所述颗粒-粘附凝集颗粒是通过将由第二粘结剂树脂组成的颗粒和粘着颗粒粘附在核心-融合颗粒表面上而得到的。采用该方式,通过以施加机械应力代替在液体状态下的加热来进行融合步骤。
-洗涤/干燥步骤-
优选的是,将通过融合步骤得到的融合颗粒进行过滤等固液分离,或洗涤和干燥。由此,可得到其中没有加入外部添加剂状态的调色剂。
虽然对固液分离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考虑到生产率,优选抽滤、加压过滤等。至于洗涤,考虑到荷电性,优选的是,用离子交换水进行彻底的置换洗涤。在干燥步骤中,可采用诸如振动型流化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和闪式喷射干燥法等任意常规方法。优选的是,将干燥后调色剂颗粒的水分含量调整到不高于1.0重量%,更优选为不高于0.5重量%。
-制备分散液-
为了制备粘结剂树脂分散液,可采用已知的乳化方法。然而,相转化法是有效的,在所述相转化法中,所得的粒度分布尖锐并且可容易地获得落在0.08μm至0.40μm范围内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相转化法中,将树脂溶解在能够溶解该树脂的有机溶剂、以及单一的或混合的两亲性有机溶剂中以形成油相。在搅拌油相的同时,滴入少量的碱性化合物,并且在搅拌时,进一步逐步滴加水,由此水滴进入油相中。随后,当水的滴加量超过一定量时,油相和水相发生逆转,由此油相变成油滴。之后,通过在减压条件下进行脱溶剂化步骤而得到水分散液。
本文所述的两亲性有机溶剂为这样的溶剂,其在20℃时的水溶解度优选为5g/L以上,更优选为10g/L以上。当该溶解度为5g/L以上时,可表现出优异的加快水性化处理速度的效果,并且所得的水分散液具有优异的贮存稳定性。
此外,这种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醇类,例如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仲戊醇、叔戊醇、1-乙基-1-丙醇、2-甲基-1-丁醇、正己醇和环己醇;酮类,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基丁基酮、环己酮和异佛尔酮;醚类,例如四氢呋喃和二烷;酯类,例如,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仲丁酯、乙酸3-甲氧基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二醇衍生物,例如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甲醚乙酸酯和二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3-甲氧基-3-甲基丁醇;3-甲氧基丁醇;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丙酮醇和乙酰乙酸乙酯。
上述溶剂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接下来,关于碱性化合物,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优选的是,将用作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在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之后用碱性化合物中和。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与聚酯树脂的羧基的中和反应为水性化处理的动力,并且在羧基阴离子之间形成的电学排斥力防止了颗粒-颗粒间的凝集。
所述碱性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氨以及沸点不高于250℃的有机胺化合物。
优选的有机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乙胺、N,N-二乙基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氨基乙醇胺、N-甲基-N,N-二乙醇胺、异丙胺、亚胺二丙胺、乙胺、二乙胺、3-乙氧基丙胺、3-二乙基氨基丙胺、仲丁胺、丙胺、甲基氨基丙胺、二甲基氨基丙胺、甲基亚胺基二丙胺、3-甲氧基丙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N-甲基吗啉和N-乙基吗啉。
优选的是,以这样的量添加碱性化合物:根据聚酯树脂中所含的羧基基团,其至少一部分能够被中和,也就是说,相当于羧基的0.2摩尔当量至9.0摩尔当量,更优选为0.6摩尔当量至2.0摩尔当量。当碱性化合物的量为0.2摩尔当量以上时,能够完全获得加入碱性化合物所带来的效果。当碱性化合物的量不高于9.0摩尔当量时,可得到含有具有合适亲水性的油相以及粒径分布窄的良好分散液。
防粘剂分散液为其中至少分散有防粘剂的分散液。
可通过已知方法来分散防粘剂。例如,优选使用旋转剪切型高速搅拌器、介质分散器(例如,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等)、高压计数管碰撞分散器等。另外,可通过前述高速搅拌器使用极性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性溶剂中分散防粘剂,从而制备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防粘剂可单独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防粘剂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不大于1.0μm,更优选为0.1μm至0.5μm。
着色剂分散液为其中至少分散有着色剂的分散液。
可通过已知方法来分散着色剂。例如,优选使用旋转剪切型高速搅拌器、介质分散器(例如,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等)、高压计数管碰撞分散器等。另外,可通过前述高速搅拌器使用极性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剂中分散着色剂,从而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着色剂可单独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着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下文中有时也简称为“平均粒径”)优选不大于1μm,更优选不大于0.5μm,进一步更优选为0.01μm至0.5μm。
对树脂颗粒的树脂、防粘剂和着色剂的组合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自由地适当选择和使用。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根据目的,将其它组分(颗粒)分散在粘结剂树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或着色剂分散液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中,所述其它组分例如为内部添加剂、电荷控制剂、无机颗粒、有机颗粒、润滑剂和研磨剂。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其它组分(颗粒)分散在粘结剂树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或着色剂分散液的至少任意一者中,或者可将其中分散有其它组分(颗粒)的分散液混合在其中混合有粘结剂树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和着色剂分散液的液体混合物中。
粘结剂树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着色剂分散液和其它组分中的分散介质的例子包括诸如水之类的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的例子包括水(例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以及醇。上述材料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合适的组合,优选使用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从各分散颗粒(包括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在水性介质中的稳定性、进而分散液的稳定性以及凝集步骤中凝集颗粒的稳定性的角度来看,加入表面活性剂是有利的。
此外,为了使水性介质中的着色剂的分散稳定性更好以及降低调色剂中的着色剂的能量而添加的分散剂的例子包括松香、松香衍生物、偶联剂以及高分子分散剂。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为了增强分散稳定性,优选的是,加入表面活性剂并将其混合在水性介质中。
所得到的颗粒分散液的体积平均初级粒径可通过(例如)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分析仪(LA-700,由Horiba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测定。至于测量方法,将分散液状态的样品调节至其固体含量为约2g,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以使其体积为约40mL。将其加入到容器内以达到合适的浓度,并且在约2分钟后,当容器中的浓度达到基本上稳定时,进行测量。从体积初级粒径小的一侧累积所获得的各区段的体积初级粒径,并且将累积百分比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体积平均初级粒径。
-外部添加步骤-
对于从外部将诸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钛等无机颗粒添加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可列举通过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粘附有机颗粒的方法。
(静电图像显影剂)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被用作静电图像显影剂。
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包含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即可,并且可以根据目的具有合适的构成组分。当单独使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时,制备单组分体系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当以与载体组合的方式使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时,则制备双组分体系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对于单组分显影剂,还采用这样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与显影套管或充电部件摩擦带电以形成带电调色剂,随后针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尽管不限定显影体系,但优选的是双组分显影体系。此外,只要能够满足前述条件,则并不特别限定载体。然而,载体的芯材的例子包括:磁性金属(例如,铁、钢、镍、钴等)及其与锰、铬、稀土等的合金;以及磁氧化物(例如,铁氧体、磁铁矿等)。考虑到芯材的表面性质和芯材的电阻,优选的是铁氧体,特别是磁性金属与锰、锂、锶、镁等的合金。
优选的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用的载体为通过在芯材表面上涂敷树脂而得到的载体。对树脂进行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载体的例子包括本身已知的树脂,例如聚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乙烯类树脂和聚亚乙烯类树脂(例如,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醚、聚乙烯酮等)、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硅氧烷键或其改性物组成的直链硅氧烷树脂、氟碳型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等)、有机硅树脂、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氨基树脂(例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脲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和环氧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这些树脂中,优选至少使用氟碳型树脂和/或有机硅树脂。从防止由于调色剂或外部添加剂而造成的载体污染(冲击)的效果较高的角度来说,至少使用氟碳型树脂和/或有硅树脂作为树脂是有利的。
至于由上述树脂形成的涂层,优选的是将树脂颗粒和/或导电颗粒分散在树脂中。树脂颗粒的例子包括热塑性树脂颗粒和热固性树脂颗粒。其中,从相对容易增加硬度的角度来说,优选热固性树脂,并且从赋予调色剂以负的荷电性的角度来说,优选由含有氮原子的含氮树脂组成的树脂颗粒。这些树脂颗粒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至2μm,更优选为0.2μm至1μm。当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上时,树脂颗粒在涂层中的分散性优异,而当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不超过2μm时,树脂颗粒不易从涂层中掉落。
导电颗粒的例子包括:金、银、铜等金属颗粒;碳黑颗粒;以及通过在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硼酸铝、钛酸钾等粉末表面上涂敷氧化锡、碳黑、金属等而形成的颗粒。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从制备稳定性、成本、导电率等优良的角度来说,优选碳黑颗粒。虽然不特别限定碳黑的种类,但是由于具有优异的制备稳定性,因此优选DBP吸油量为50mL/100g至250mL/100g的碳黑。各树脂、树脂颗粒和导电颗粒在芯材表面上的涂敷量优选为0.5重量%至5.0重量%,更优选为0.7重量%至3.0重量%。
尽管不特别限定涂层的形成方法,但其例子包括使用涂膜形成溶液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涂膜形成溶液中,树脂颗粒(如交联树脂颗粒)和/或导电颗粒以及作为基质树脂的树脂(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氟碳型树脂和有机硅树脂)包含在溶剂中。
其具体的例子包括:将载体芯材浸渍在涂膜形成溶液中的浸渍法;将涂膜形成溶液喷在载体芯材表面上的喷涂法;以及将涂膜形成溶液与载体芯材在该芯材被流动空气漂浮的状态下混合并且除去溶剂的捏合涂布机法。其中,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优选捏合涂布机法。
对涂膜形成溶液中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只能溶解基质树脂即可。溶剂选自本身已知的溶剂,并且其例子包括:芳香烃,如甲苯和二甲苯;酮,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醚,如四氢呋喃和二烷。在树脂颗粒分散于涂层中的情况下,由于树脂颗粒与作为基质树脂的颗粒均匀分散在涂层的厚度方向以及载体表面的切线方向上,因此,即使在载体长期使用并且涂层磨耗时,也能够始终保持与未使用时类似的表面形成性,并且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使调色剂带电的能力。另外,在导电颗粒分散在涂层中的情况下,由于导电颗粒与作为基质树脂的树脂均匀分散在涂层的厚度方向以及载体表面的切线方向上,因此,即使在载体长期使用并且涂层磨耗时,也能够始终保持与未使用时类似的表面形成性,并且可以在长时间内防止载体发生劣化。在树脂颗粒和导电颗粒都分散在涂层中的情况下,则可同时表现出上述效果。
优选的是,在104V/cm的电场中,所形成的磁性载体整体在磁刷状态下的电阻为108Ωcm至1013Ωcm。当磁性载体的电阻为108Ωcm以上时,可抑制载体粘附在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图像区域上,并且不容易产生刷痕。另一方面,当磁性载体的电阻不高于1013Ωcm时,可抑制边缘效应的产生,并且可得到优异的图像质量。
通过如下方式测量体积电阻率。
将样品放置在测量夹具的下部栅极上,从而形成厚度为约1mm至3mm的平层,其中所述测量夹具为一对与静电计(商品名:KEITHLEY610C,由Keithley Instruments株式会社生产)和高压电源(商品名:FLUKE 415B,由Fluke株式会社生产)相连的20cm2的圆形栅极(钢制成)。随后,将样品放置在上部栅极上之后,为了压缩样品-样品间的空隙,将4kg的砝码放置在上部栅极上。在此状态下测量样品层的厚度。随后,通过在两个栅极间施加电压,测量电流值,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施加的电压)×20÷((电流值)-(初始电流值))÷(样品厚度)
在上述公式中,初始电流值为施加的电压为0时的电流值;电流值为所测量的电流值。
关于双组分体系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中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载体,调色剂的量为2重量份至10重量份。此外,对显影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其例子包括利用V-搅拌器等进行混合的方法。
(成像方法)
将静电图像显影剂(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用于静电图像显影模式(电子照相模式)的成像方法。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包括:充电步骤,其对图像保持部件进行充电;潜像形成步骤,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步骤,其使用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或包含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步骤,其将在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的表面上;以及定影步骤,其将转印后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可使用本身已知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或传真机)进行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
充电步骤是对图像保持部件充电的步骤。
潜像形成步骤是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
显影步骤是使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或包含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步骤。
转印步骤是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步骤。
定影步骤是使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穿过加热部件与加热部件之间,以对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步骤。
关于定影步骤中所使用的加热部件,至少其最表层的表面能优选为30×10-3N/m 至3,000×10-3N/m,更优选为300×10-3N/m至1,500×10-3N/m。
优选的是,具有高表面能的加热部件由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更优选由金属材料形成。
用于形成加热部件的金属材料的例子包括:Fe、Cr、Cu、Ni、Co、Mn、Al、不锈钢及其合金或氧化物。其中,优选Al或不锈钢,更优选Al。
用于形成加热部件的无机材料的例子包括玻璃和陶瓷。
关于加热部件,优选的是,至少其最表层由前述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例如,加热部件的全部可以由前述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或者加热部件的最表层可以由前述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而最表层之外的其它部分由其它材料组成。
加热部件的形状的例子包括圆筒辊形。
在定影步骤中,将加热部件在防粘剂的融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加热,并且通过加热部件使调色剂中所含的防粘剂处于熔融状态。定影步骤中加热部件的温度优选为130℃至170℃,更优选为140℃至160℃。当加热部件的温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确实地保证调色剂中所含的防粘剂处于熔融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使用的防粘剂含有具有硅氧烷键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与加热部件的接触角不超过50°。因此,从调色剂上洗脱下来的防粘剂以高亲和力均匀地铺展在加热部件上,并且降低了防粘剂迁移进入到随后进行成像的记录介质(如纸)中。通过这种方式,可抑制成像后防粘剂污染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并且可以抑制连续操作时的不良运动。
(成像装置)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用于对图像保持部件充电;潜像形成单元,其用于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用于通过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或包含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用于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的表面上;以及定影单元,其用于使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穿过加热部件与加热部件之间,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关于图像保持部件和各单元,优选使用在前述成像方法的各步骤中提到的构造。
关于上述的各单元,可以利用在成像装置中已知的单元。此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所用的成像装置还可包括除了上述构造以外的其它单元或装置。此外,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所用的成像装置中,多个上述单元可同时运行。
(调色剂盒和处理盒)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为至少容纳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调色剂盒。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可存储作为静电图像显影剂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此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为这样的处理盒,其包括选自由以下单元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并且至少容纳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单元为:显影单元,其用于通过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或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用于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以及清洁单元,其用于除去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所残留的调色剂。
优选的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相对于成像装置是可拆卸的。也就是说,在具有调色剂盒可拆卸这样构造的成像装置中,可适当地使用贮存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
此外,调色剂盒可以是贮存调色剂和载体的盒,并且可分别设置只贮存调色剂的盒以及只贮存载体的盒。
优选的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装置是可拆卸的。
此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可包括排出单元或其它部件。
关于调色剂盒和处理盒,可采用已知的构造。
(成像装置的例子)
参照图2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不限于此。图2为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
在图2中,自动原稿供给装置U2被设置在由复印机构成的成像装置U1上端的稿台玻璃PG的上表面。自动原稿供给装置U2具有原稿供纸托盘TG1,其上放置有多张待复印的原稿Gi。自动原稿供给装置U2以如下方式配置,该方式使得置于原稿供纸托盘TG1上的多张原稿Gi中的每一张依次通过复印位置,并排出到原稿排纸托盘TG2上。自动原稿排纸托盘TG2可以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枢轴(图中未示出)而相对于成像装置U1旋转,并且当操作者将原稿Gi手动置于稿台玻璃PG上时,其可向上旋转,其中所述枢轴设置于后端(-X端)。
成像装置U1具有使用户执行诸如“开始复印”等操作指令信号的输入操作的UI(用户界面)。原稿读取装置IIT设置在成像装置U1上表面的透明稿台玻璃PG的下方,并且具有布置在稿台记录位置(OPT位置)中的曝光系统记录传感器(稿台记录传感器)Sp以及曝光光学系统A。在曝光光学系统A中,通过曝光系统记录传感器Sp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其运动和停止,并且曝光光学系统A总是停在原位。借助于曝光光学系统A,由通过自动原稿供给装置U2穿过稿台玻璃PG的上表面的曝光位置的原稿Gi所反射的光线,或者由人工置于稿台玻璃PG上的原稿所反射的光线,通过固态成像装置CCD被转化为电信号:R(红色)、G(绿色)和B(蓝色)。
图像处理系统IPS将由固态成像装置CCD输入的RGB电信号转换为K(黑)、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这样的图像数据,将其暂时储存,然后以预定的时间将作为形成潜像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激光驱动电路DL中。激光驱动电路DL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将激光驱动信号输出到潜像形成装置ROS。通过由微机构成的控制器C来控制图像处理系统IPS和激光驱动电路DL的操作。
图像保持部件PR沿箭头Ya方向旋转,并且在其表面被充电单元(充电辊)CR均匀充电后,用潜影形成装置ROS的激光束L在潜像写入位置Q1将图像保持部件PR曝光并扫描,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在形成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依次形成对应于K(黑色)、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这四色图像的静电潜像;而在单色图像的情况下,则只形成对应于K(黑色)图像的静电潜像。
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部件PR的表面旋转并依次通过显影区Q2和一次转印区Q3。旋转式显影装置G具有K(黑色)、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这四色的显影单元GK、GY、GM和GC,这些显影单元随着旋转轴Ga的旋转而依次旋转并进入显影区Q2。对应于各颜色的显影单元GK、GY、GM和GC分别具有用于将显影剂传送至显影区Q2的显影辊GR,并将穿过显影区Q2的图像保持部件PR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各显影单元GK、GY、GM和GC的显影容器以如下方式构造,该方式使得由安装在盒安装部分Hk、Hy、Hm和Hc(参见图1)的调色剂供给盒供应各色的调色剂。
在图像保持部件PR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带支持辊(Rd、Rt、Rw、Rf以及T2a)、一次转移辊T1和支撑它们的带框(图中未示出),所述带支持辊包括中间转印带B、带传动辊Rd、张力辊Rt、运行辊Rw、无载托辊(空闲辊)Rf和支承辊T2a。中间转印带B由带支持辊(Rd、Rt、Rw、Rf以及T2a)以可旋转、可移动的方式支持,并且在成像装置运行时沿箭头Yb方向旋转。
在形成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在潜像写入位置Q1中形成第一颜色静电潜像,并且在显影区Q2中形成第一颜色调色剂图像Tn。在穿过一次转印区Q3时,该调色剂图像Tn被一次转印辊T1以静电方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上。此后,以类似的方式依次铺设第二色、第三色、第四色调色剂图像Tn,并且将其一次转印到其上携带有第一色调色剂图像Tn的中间转印带B上,从而最终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全色复合调色剂图像。在形成单一颜色的单色图像的情况下,只使用一个显影单元,并将单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上。在一次转印之后,通过放电单元JR对图像保持部件PR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进行放电,并用图像保持部件清洁器CL1清洁图像保持部件PR的表面。
在支承辊T2a的下部,二次转印辊T2b可移动地设置在与支承辊T2a相分隔的位置以及与之接触的位置之间。二次转印单元T2由支承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构成。二次转印区Q4由位于支承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间的接触区域形成。由电源电路E提供极性与显影装置G的电荷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电压,并且电源电路E由控制器C控制。
以预定的时间,容纳在供纸托盘TR1和TR2中的记录片材S由捡拾辊Rp取出,通过分离辊Rs逐张分离,然后通过供纸路径SH1的多个传送辊Ra而传送到记录辊Rr中。在转印之前,传送到记录辊Rr的记录片材S按照一次转印的复合调色剂图像或单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移动进入二次转印区Q4的时间,由纸导轨SG1传送到第二转印区Q4。在二次转印区Q4中,二次转印单元T2将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以静电方式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S中。在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B中,由带清洁器CL2除去残留的调色剂。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并形成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PR+CR+G+T1+B+T2)由上述的图像保持部件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一次转印辊T1、中间转印带B以及二次转印单元T2等组成。
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二次转印辊Tb和带清洁器CL2,该方式使得其自由地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或接触,并且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二次转印辊Tb和带清洁器CL2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直到最后颜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上。二次转印辊清洁器CL3以相对于中间转印带B分离的方式沿着二次转印辊T2b移动。转印后,通过片材导轨SG2和纸张传送带BH将其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传送到定影区Q5。定影区Q5为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通过压力彼此接触的区域(辊隙),并且穿过定影区Q5的记录片材S被定影装置F加热定影。加热辊Fh由(例如)金属材料形成。
在图2中,在用于对记录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区Q5的下游一侧依次设置有片材传送辊16(具有驱动辊16a和从动辊16b)、片材传送辊Rb(具有驱动辊Rb1和从动辊Rb2)以及片材排出路径SH2。片材反转路径SH3与片材排出路径SH2相连。在片材反转路径SH3与片材排出路径SH2之间的转点上设置有开关门电路GT1。传送至片材排出路径SH2中的记录片材S通过多个传送对辊Ra被传送到片材排出辊Rh,之后从成像装置U1上端形成的片材排出口Ka排入到排纸托盘TR3中。片材循环路径SH4与片材反转路径SH3相连,并且在连接部分设置有由片状部件组成的Mylar门电路GT2。Mylar门电路GT2使得从开关门电路GT1传送到片材反转路径SH3的记录片材S原样通过其中,并且还使得已经通过、然后反转的记录片材S朝向片材循环路径SH4一侧移动。传送至片材循环路径SH4的记录片材S穿过进纸路径SH1,并再次送至转印区域Q4。片材传送路径SH由前述符号SH1至SH4表示的元件构成。片材传送装置US由片材传送路径SH以及其内设置的具有片材传送功能的辊Ra和Rh等构成。
例子
下面将参照下述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这些例子。除非另外指定,否则下述术语“份”表示“重量份”。
<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酯的合成>
-聚酯树脂(1)的制备-
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114份
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合物:84份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75份
十二碳烯基琥珀酸:19.5份
偏苯三甲酸:7.5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装有搅拌器、氮气导入管、温度传感器和精馏柱的烧瓶中;在1小时内将温度升至190℃;在反应系统内进行搅拌后,加入3.0份二丁基氧化锡。此外,在6小时内将温度由190℃升至240℃,同时蒸馏出所产生的水,并在240℃下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反应2小时,从而合成聚酯树脂(1)。
所得的聚酯树脂(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酸值为15.3mg-KOH/g,重均分子量为58,000,数均分子量为5,600。
-聚酯树脂(2)的制备-
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114份
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合物:84份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75份
十二碳烯基琥珀酸:19.5份
偏苯三甲酸:7.5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装有搅拌器、氮气导入管、温度传感器和蒸馏柱的烧瓶中;在1小时内将温度升至190℃;在反应系统内进行搅拌后,加入3.0份二丁基氧化锡。此外,在6小时内将温度由190℃升至240℃,同时蒸馏出所产生的水,并在240℃下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聚酯树脂(2)。
所得的聚酯树脂(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酸值为15.3mg-KOH/g,重均分子量为120,000,数均分子量为9,000。
-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制备-
聚酯树脂(1)(Mw:58,000):160重量份
乙酸乙酯:233份
氢氧化钠水溶液(0.3N):0.1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可分离的烧瓶中,在70℃下加热,并用三合一搅拌器(由Shinto Scientific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搅拌,以制备树脂混合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向该树脂混合液中进一步逐步加入373份离子交换水,以进行反相乳化,随后进行去溶剂化,从而获得聚酯树脂分散液(1)(固体内容物浓度:30%)。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60nm。
-聚酯树脂分散液(2)的制备-
聚酯树脂(2)(Mw:120,000):160份
乙酸乙酯:160份
氢氧化钠水溶液(0.3N):0.1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可分离的烧瓶中,在70℃下加热,并用三合一搅拌器(由Shinto Scientific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搅拌,以制备树脂混合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向该树脂混合液中进一步逐步加入373份离子交换水,以进行反相乳化,随后进行去溶剂化,从而获得聚酯树脂分散液(2)(固体内容物浓度:30%)。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20nm。
-聚酯树脂分散液(3)的制备-
聚酯树脂(2)(Mw:120,000):160份
乙酸乙酯:120份
氢氧化钠水溶液(0.3N):0.1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可分离的烧瓶中,在70℃下加热,并用三合一搅拌器(由Shinto Scientific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搅拌,以制备树脂混合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向该树脂混合液中进一步逐步加入373份离子交换水,以进行反相乳化,随后进行去溶剂化,从而获得聚酯树脂分散液(3)(固体内容物浓度:30%)。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470nm。
制备丙烯酸树脂分散液以作为凝集颗粒形成用的粘结剂树脂。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1)的制备-
苯乙烯:308份
丙烯酸正丁酯:100重量份
丙烯酸:4重量份
十二烷硫醇:5重量份
丙烯酸丙二醇酯:1.5重量份
将前述组分混合并溶解,而将通过将4重量份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由Dow Chemical公司生产)溶解在55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而制得的溶液置于烧瓶中;加入前述混合溶液,分散并乳化;加入50份的其中溶解有6重量份的过硫酸铵的离子交换水溶液,同时慢慢搅拌混合10分钟。
之后,用氮气彻底吹扫系统内部,随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烧瓶在油浴中加热直至使系统内部达到75℃,从而进行乳液聚合。
由此得到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1)(固体内容物浓度:42%),其树脂颗粒的中心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为240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2℃,重均分子量Mw为24,000。
以下述方式制备其它的用于粘着颗粒的丙烯酸树脂分散液。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2)的制备-
苯乙烯:100份
丙烯酸正丁酯:308重量份
丙烯酸:4重量份
十二烷硫醇:3重量份
丙烯酸丙二醇酯:1.5重量份
将前述组分混合并溶解,而将通过将2重量份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由Dow Chemical公司生产)溶解在55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而制得的溶液置于烧瓶中;加入前述混合溶液,分散并乳化;并且加入50份的其中溶解有6重量份过硫酸铵的离子交换水溶液,同时慢慢搅拌混合10分钟。
之后,用氮气彻底吹扫系统内部,随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烧瓶在油浴中加热直至使系统内部达到70℃,从而进行乳液聚合。
由此得到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2)(固体内容物浓度:42%),其树脂颗粒的中心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为345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2℃,重均分子量Mw为66,000。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3)的制备-
苯乙烯:50份
丙烯酸正丁酯:358重量份
丙烯酸:4重量份
十二烷硫醇:1.5重量份
丙烯酸丙二醇酯:1.5重量份
将前述组分混合并溶解,而将通过将2重量份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由Dow Chemical公司生产)溶解在55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而制得的溶液置于烧瓶中;加入前述混合溶液,分散并乳化;并且加入50份的其中溶解有6重量份过硫酸铵的离子交换水溶液,同时慢慢搅拌混合10分钟。
之后,用氮气彻底吹扫系统内部,随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烧瓶在油浴中加热直至使系统内部达到65℃,从而进行乳液聚合。
由此得到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3)(固体内容物浓度:42%),其树脂颗粒的中心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为470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2℃,重均分子量Mw为69,000。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4)的制备-
苯乙烯:296份
丙烯酸正丁酯:92质量份
丙烯酸:12质量份
十二烷硫醇:16质量份
四溴化碳:4质量份
所有的上述试剂均使用的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的产品。
使通过将前述化合物混合并溶解而得到的混合物在烧瓶中进行乳液聚合,其中所述烧瓶中含有通过将24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ONIPOL 400,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和40质量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生产)溶解在55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中而制得的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到50质量份的其中含有16质量份过硫酸铵(由Wako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的离子交换水中,同时慢慢混合10分钟。用氮气吹扫之后,在油浴中加热所述烧瓶同时搅拌烧瓶的内部,直至内容物达到70℃,并且乳液聚合继续进行5小时。由此得到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4)(固体内容物浓度:42%),其树脂颗粒的中心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为200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重均分子量Mw为12,000。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5)的制备-
丙烯酸:320份
丙烯酸正丁酯:280质量份
十二烷硫醇:12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质量份
所有的上述试剂均使用的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的产品。
将通过将前述化合物混合并溶解而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到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溶液中,所述方法为:将48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ONIPOL 400,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和32质量份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由Dai-Ichi KogyoSeiyaku株式会社生产)溶解在610质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将上述混合物在烧瓶中分散并乳化;向其中加入50质量份的其中含有32质量份过硫酸铵(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的离子交换水,同时慢慢混合10分钟,之后以0.1L/分钟的速度用氮气吹扫20分钟。之后,将烧瓶在油浴中加热同时搅拌烧瓶的内部,直至使内容物达到70℃,并使乳液聚合继续进行5小时。由此得到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5)(固体内容物浓度:42%),其树脂颗粒的中心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为200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3℃,重均分子量Mw为42,000。
-青色颜料分散液-
青色颜料(C.I.颜料蓝15:3(铜酞菁),由Dainichiseika Color &Chemicals Mfg.株式会社生产):10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生产):1.5份
离子交换水:400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并溶解,并用高压计数管碰撞分散器MULTIMIZER(HJP30006,由Sugino Machine Limited株式会社制造)将溶液分散大约1小时,从而制得着色剂颗粒分散液。青色颜料分散液中青色颜料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6μm,并且固体内容物浓度为20%。
-防粘剂分散液-
石蜡(HNP-9,由Nippon Seiro株式会社制造,熔融温度:75℃):5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0.5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并在95℃下加热,用高速搅拌器(ULTRATURRAX T50,由IKA Japan K.K.制造)将混合物分散,之后用Manton-Gaulin高压高速搅拌器(由Gaulin公司制造)进行分散处理,从而制得其中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23μm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分散液(固体内容物浓度:20%)。
<实施例1>
以如下方式制备调色剂(1)。
采用形成凝集体用的核心组合物、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以及粘着颗粒组合物,通过凝集法来制备调色剂(1),下面描述各组合物。
形成凝集体用的核心组合物
离子交换水:650份
聚酯树脂分散液(1):367份
青色颜料分散液:50份
防粘剂分散液:10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20重量%):5.5份
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
聚酯树脂分散液(1):10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20重量%):3.0份
粘着颗粒组合物
聚酯树脂分散液(1):10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20重量%):3.0份
将上述核心组合物加入到装有温度计、pH计和搅拌器的3升反应器中,在温度为30℃、搅拌转数为150rpm的条件下保持30分钟,同时使用电热套从反应器外部控制温度。
将含有1.0份PAC(30%粉末产品,由Oji Paper株式会社制造)的PAC水溶液溶解在10份离子交换水中,同时用高速搅拌器(ULTRATURRAX T50,由IKA Japan K.K.制造)分散。随后加入0.3N硝酸水溶液,从而将凝集步骤中的pH值调节至3.5。将温度升到50℃,并且用Coulter Multisizer II(孔径:50μm,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测量粒径,从而制得体积平均粒径为5.0μm的凝集体。之后,将pH降至2.5。
随后,另外加入pH值已被调至2.5的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并且5分钟后,再加入pH值已被调至4.3的粘着颗粒组合物,从而将有机树脂颗粒粘附到凝集体的表面(外壳结构)。
随后,加入40份的10重量%NTA(次氮基三乙酸)金属盐水溶液(CHELEST 70,由Chelest公司制造),之后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值调至9.0。之后,以0.05℃/分钟的速度将温度升至90℃,并在90℃下保持3小时,随后将所得物冷却并过滤,从而得到调色剂粗粒。此外,重复进行在离子交换水中再分散并过滤的操作,并且进行洗涤直至滤液的导电率不高于20μS/cm,随后在40℃的烘箱中真空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调色剂颗粒。
使用样品磨机在10,000rpm下,将100重量份所得调色剂颗粒与1.5重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RY50,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以及1.0重量份疏水性氧化钛(T805,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混合共混30秒。之后用开口为45μm的振动筛来筛滤所得物,从而制得调色剂(1)。所得调色剂(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9μm。
表1描述了关于调色剂(1)的形状的其它特征值。
<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聚酯树脂分散液(2)代替在实施例1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1)。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3),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聚酯树脂分散液(3)代替在实施例1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1)。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7μm。
<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4),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用作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用量变为133份,并且类似地,将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2)的用量变为67份。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实施例5>
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5),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用作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用量变为33份,并且类似地,将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2)的用量变为167份。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7μm。
<实施例6>
采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6),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聚酯树脂分散液(3)代替在实施例4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2)。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实施例7>
采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7),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聚酯树脂分散液(3)代替在实施例5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2)。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7μm。
<实施例8>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8),不同之处在于采用72份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1)代替实施例1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100份聚酯树脂分散液(1)。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
<实施例9>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9),不同之处在于采用72份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2)代替实施例1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100份聚酯树脂分散液(1)。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7μm。
<实施例10>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0),不同之处在于采用72份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3)代替实施例1中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100份聚酯树脂分散液(1)。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9μm。
<实施例11>
离子交换水:750份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1):262份
青色颜料分散液:50份
防粘剂分散液:100份
硫酸铝(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1.5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3升反应器中,并用高速搅拌器(ULTRATURRAX T50,由IKA JAPAN K.K.制造)混合并分散,之后使用电热套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在50℃下保持30分钟后,用CoulterMultisizer II(孔径:50μm,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测量粒径,从而制得体积平均粒径为4.8μm的凝集体。此时的pH值为2.0。
此外,另外加入72份的pH值已被调至2.5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1),并且在5分钟后,再加入72份的pH值已被调至4.3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2),从而将有机树脂颗粒粘附到凝集体的表面(外壳结构)。将所得物在50℃下进一步保持30分钟以制备凝集体,并且加入包含该凝集颗粒的分散液和1N氢氧化钠以将系统的pH值调至7.0。之后将不锈钢制烧瓶密封并加热至90℃,同时用磁心继续搅拌,并且在保持4小时后,将所得物冷却并过滤,从而得到调色剂粗粒。此外,重复进行在离子交换水中再分散并过滤的操作,并且进行洗涤直至滤液的导电率不高于20μS/cm,随后在40℃的烘箱中真空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调色剂颗粒。
使用样品磨机在10,000rpm下,将100重量份的所得调色剂颗粒与1.5重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RY50,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以及1.0重量份疏水性氧化钛(T805,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混合共混30秒。之后用开口为45μm的振动筛来筛滤所得物,从而制得调色剂(11)。所得调色剂(1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实施例12>
采用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2),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3)代替实施例11中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2)。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比较例1>
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3),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用作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用量变为167份,并且类似地,将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2)的用量变为33份。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比较例2>
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4),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3中用作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用量变为167份,并且类似地,将用作粘着颗粒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3)的用量变为33份。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7μm。
<比较例3>
形成凝集体用的核心组合物
离子交换水:460份
聚酯树脂分散液(1):367份
青色颜料分散液:50份
防粘剂分散液:10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20重量%):5.5份
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
聚酯树脂分散液(1):33份
聚酯树脂分散液(2):167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20重量%):6.0份
将上述核心组合物加入到装有温度计、pH计和搅拌器的3升反应器中,在温度为30℃、搅拌转数为150rpm的条件下保持30分钟,同时使用电热套从反应器外部控制温度。
将含有1.0份PAC(30%粉末产品,由Oji Paper株式会社制造)的PAC水溶液溶解在10份离子交换水中,同时用高速搅拌器(ULTRATURRAX T50,由IKA Japan K.K.制造)分散。随后加入0.3N硝酸水溶液,从而将凝集步骤中的pH值调节至3.5。将温度升到50℃,并且用Coulter Multisizer II(孔径:50μm,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测量粒径,从而制得体积平均粒径为5.0μm的凝集体。之后,将pH降至2.5。
随后,另外加入pH已被调至2.5的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从而将有机树脂颗粒粘附到凝集体的表面(外壳结构)。
随后,加入40份的10重量%NTA(次氮基三乙酸)金属盐水溶液(CHELEST 70,由Chelest公司制造),之后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至9.0。之后,以0.05℃/分钟的速度将温度升至90℃,并在90℃下保持3小时,随后将所得物冷却并过滤,从而得到调色剂粗粒。此外,重复进行在离子交换水中再分散并过滤的操作,并且进行洗涤直至滤液的导电率不高于20μS/cm,随后在40℃的烘箱中真空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调色剂颗粒。
使用样品磨机在10,000rpm下,将100重量份的所得调色剂颗粒与1.5重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RY50,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以及1.0重量份疏水性氧化钛(T805,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混合共混30秒。之后用开口为45μm的振动筛来筛滤所得物,从而制得调色剂(15)。所得调色剂(15)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0μm。
<比较例4>
采用与比较例3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6),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聚酯树脂分散液(3)代替比较例3中用作粘附颗粒用的外壳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分散液(2)。所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比较例5>
离子交换水:900份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4):305份
青色颜料分散液:80份
防粘剂分散液:150份
硫酸铝(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1.5份
将上述组分加入到3升反应器中,并用高速搅拌器(ULTRATURRAX T50,由IKA JAPAN K.K.制造)混合并分散,之后使用电热套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在50℃下保持30分钟后,用CoulterMultisizer II(孔径:50μm,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测量粒径,从而制得体积平均粒径为4.8μm的凝集体。
此外,另外加入30份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4)和20份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分散液(5)的混合物,并且将混合物继续在50℃下保持30分钟以制得凝集体。加入包含该凝集颗粒的分散液和1N氢氧化钠以将系统的pH值调至7.0。之后将不锈钢制烧瓶密封并加热至90℃,同时用磁心继续搅拌,在保持4小时后,将所得物冷却并过滤,从而得到调色剂粗粒。此外,重复进行在离子交换水中再分散并过滤的操作,并且进行洗涤直至滤液的导电率不高于20μS/cm,随后在40℃的烘箱中真空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调色剂颗粒。
使用样品磨机在10,000rpm下,将100重量份的所得调色剂颗粒与1.5重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RY50,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以及1.0重量份疏水性氧化钛(T805,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生产)混合共混30秒。之后用开口为45μm的振动筛来筛滤所得物,从而制得调色剂(17)。所得调色剂(17)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
<除去外部添加剂的条件>
关于外部添加剂粘附强度的测量方法,对通过将调色剂在triton溶液(0.2重量%的聚乙烯辛基苯基醚水溶液,Wako Chemical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中分散5分钟而制得的分散液施加超声振动(输出功率:20W,频率:20kHz),之后进行过滤,从而得到外部添加剂被除去了的调色剂母粒。观察电子显微镜照片,结果发现,其中曾经粘附有外部添加剂、之后该添加剂被除去了的调色剂母粒基本上相当于粘附前的调色剂母粒,并且周长(PM)/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值是相等的。
<转印效率的评价方法>
在高温高湿度环境(30℃和80%RH)中将5cm×2cm的实心图像(solid batch)显影,利用粘附力将感光体表面上的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胶带表面上,并测量其重量(W1)。此外,类似地,目视评价在感光体表面上通过类似地使实心图像显影而获得的显影后调色剂图像的不均匀度。之后,将相同的显影后调色图像转印到纸(J Paper,由Fuji Xerox Office Supply株式会社.生产)的表面上,并测量转印图像的重量(W2)。根据下述公式计算转印效率,从而评价转印性。
转印效率(%)=(W2/W1)×100
也可通过此时的重量W1来评价显影性能。
-显影性的评价标准-
A:W1为4.5g/m2以上
B:W1为4.0g/m2以上且低于4.5g/m2
C:W1低于4.0g/m2
-转印性(转印效率)的评价标准-
A:转印效率为95%以上
B:转印效率为90%以上且低于95%
C:转印效率为85%以上且低于90%
D:转印效率低于85%
<清洁性能的评价方法>
在室温为28℃并且湿度为90%的环境室中,将所得的显影剂装入图2所示的四级串联系统的DocuCenter Color 450a(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的改造机器的显影单元中(其被改造为使得通过外部电源控制器来控制显影单元的处理速度),将彩色纸(J Paper,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生产)上的图像的10cm前端中的调色剂加入量调至6g/m2,并且在显影剂保持部件的圆周速度为2,000mm/秒的条件下在10,000张纸上连续进行成像。每成像2,000张时目视观察感光体上的沉积物,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清洁性能。
-清洁性能的评价标准-
A:直至10,000张纸时在感光体上也没有观察到沉积物
B:直至4,000张纸时在感光体上也没有观察到沉积物
C:在成像4,000张时观察到条纹状沉积物。然而,从实用角度来说这尚未达到造成问题的程度。
D:在几乎感光体的整个区域上都观察到沉积物。
<凹凸不平状况的测量方法>
用S4800(扫描电子显微镜,由Hitachi High-Technologies株式会社制造)将调色剂母粒放大10,000倍,使得可观察到整个调色剂,从而得到调色剂图像。随后,用LUZEX(由Nireco株式会社制造)对整个调色剂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从而确定调色剂颗粒的PM值(周长)。随后测量调色剂颗粒的直径D50v,并根据下式计算得到比值X。
比值X=(PM值(周长))/(调色剂的圆当量直径D50v)
在真圆的情况下,比值X接近于3.14(其为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然而当该比值X较大时,表明调色剂形状的凹凸不平较大。
表1
表1(续)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各种更改。
Claims (21)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
调色剂母粒,该调色剂母粒的中心颗粒的表面上粘附有粘着颗粒,
其中,周长PM与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X的体积平均值为3.6至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中心颗粒包含粘结剂树脂,并且
所述粘结剂树脂为聚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软化温度为90℃至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至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至15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酸值为5mg-KOH/g至30mg-KOH/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着颗粒的粒径的体积平均值为100nm至5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着颗粒为有机树脂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通过SEM观察,所述粘着颗粒的投影面积占所述调色剂母粒的总投影面积的比例的数均值为20%至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粘着颗粒从所述中心颗粒的表面嵌入到所述中心颗粒内部的深度仅为不到所述粘着颗粒直径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母粒的圆当量直径为2μm至8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中心颗粒还包含防粘剂,并且
所述防粘剂在70℃至140℃中的任意温度下熔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其中,所述防粘剂的含量为3重量%至60重量%。
1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包括:
将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分散液凝集以形成凝集体;
将颗粒粘附在所述凝集体的表面上;以及
将所述凝集体和所述粘着颗粒融合并聚结。
15.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含:
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
载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其中,所述载体涂敷有涂敷树脂,并且
所述涂敷树脂包含处于分散状态的树脂颗粒和/或导电颗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其中,所述涂敷树脂包含含氮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其中,所述导电颗粒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量为50mL/100g至250mL/100g的炭黑。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其中,在10V/cm的电场中,所述载体在磁刷状态下的电阻为108Ωcm至1013Ωcm。
20.一种成像方法,包括:
对图像保持部件充电;
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使用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的表面上;以及
将转印后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方法,
其中,在所述定影步骤中使用的加热部件的最表层的表面能为30×10-3N/m至3,000×10-3N/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11392 | 2010-09-21 | ||
JP2010211392A JP5569292B2 (ja) | 2010-09-21 | 2010-09-21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1271A true CN102411271A (zh) | 2012-04-11 |
CN102411271B CN102411271B (zh) | 2016-10-19 |
Family
ID=4581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042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1271B (zh) | 2010-09-21 | 2011-03-18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77414B2 (zh) |
JP (1) | JP5569292B2 (zh) |
CN (1) | CN10241127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2828A (zh) * | 2012-08-14 | 2014-02-1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3869645A (zh) * | 2014-03-20 | 2014-06-18 |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载体芯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 |
CN104834189A (zh) * | 2014-02-06 | 2015-08-1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88030B2 (ja) * | 2011-03-17 | 2016-03-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4067021A (ja) * | 2012-09-06 | 2014-04-17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CN103263920B (zh) * | 2013-05-16 | 2015-06-1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TiO2负载的高分散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US10409186B2 (en) | 2013-07-31 | 2019-09-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US9594320B2 (en) * | 2014-06-25 | 2017-03-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toner |
US9778583B2 (en) | 2014-08-07 | 2017-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imaging method |
JP6569173B2 (ja) * | 2015-01-28 | 2019-09-04 | パウダ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外殻構造を有するフェライト粒子 |
JP6501633B2 (ja) * | 2015-06-05 | 2019-04-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6870322B2 (ja) * | 2015-12-28 | 2021-05-12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JP6504132B2 (ja) * | 2016-08-24 | 2019-04-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547725B2 (ja) * | 2016-11-18 | 2019-07-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7336A (zh) * | 2005-12-15 | 2007-08-15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及制备方法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和装置、处理盒 |
CN101055438A (zh) * | 2006-04-12 | 2007-10-1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潜像载体、静电潜像显影剂以及成像装置 |
CN101099116A (zh) * | 2005-01-11 | 2008-01-02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和显影剂、显影装置、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US20080227000A1 (en) * | 2007-03-16 | 2008-09-18 | Takahiro Honda | Image formation method |
CN101589345A (zh) * | 2007-06-08 | 2009-11-2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方法、磁性调色剂及处理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81741A (ja) * | 1996-04-15 | 1997-10-31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装置 |
JP4234022B2 (ja) | 2003-01-20 | 2009-03-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966275B2 (ja) * | 2003-12-17 | 2007-08-2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JP2005274964A (ja) | 2004-03-24 | 2005-10-06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
US7239840B2 (en) * | 2005-10-28 | 2007-07-0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Fixing member by heating and fixing devic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WO2007102263A1 (ja) * | 2006-03-07 | 2007-09-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158319A (ja) | 2006-12-25 | 2008-07-10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2455B2 (ja) | 2007-03-19 | 2012-01-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容器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8771914B2 (en) | 2007-03-23 | 2014-07-08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two-component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151493B2 (ja) * | 2007-03-23 | 2013-02-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41776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Kyocera Mita Corp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と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535106B2 (ja) * | 2007-09-20 | 2010-09-0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 |
US8012661B2 (en) * | 2007-11-15 | 2011-09-0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ethod for producing developing agent |
JP5217705B2 (ja) * | 2008-07-08 | 2013-06-1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と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0282206A (ja) * | 2009-06-04 | 2010-12-16 | Toshiba Corp | 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
US8679714B2 (en) * | 2009-09-14 | 2014-03-25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11128410A (ja) * | 2009-12-18 | 2011-06-3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方法 |
-
2010
- 2010-09-21 JP JP2010211392A patent/JP55692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22 US US13/032,295 patent/US88774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18 CN CN201110070425.6A patent/CN1024112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9116A (zh) * | 2005-01-11 | 2008-01-02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和显影剂、显影装置、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CN101017336A (zh) * | 2005-12-15 | 2007-08-15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及制备方法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和装置、处理盒 |
CN101055438A (zh) * | 2006-04-12 | 2007-10-1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潜像载体、静电潜像显影剂以及成像装置 |
US20080227000A1 (en) * | 2007-03-16 | 2008-09-18 | Takahiro Honda | Image formation method |
CN101589345A (zh) * | 2007-06-08 | 2009-11-2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方法、磁性调色剂及处理单元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2828A (zh) * | 2012-08-14 | 2014-02-1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4834189A (zh) * | 2014-02-06 | 2015-08-1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
CN104834189B (zh) * | 2014-02-06 | 2019-11-0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
CN103869645A (zh) * | 2014-03-20 | 2014-06-18 |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载体芯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 |
CN103869645B (zh) * | 2014-03-20 | 2018-10-19 | 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载体芯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068325A (ja) | 2012-04-05 |
CN102411271B (zh) | 2016-10-19 |
JP5569292B2 (ja) | 2014-08-13 |
US20120070772A1 (en) | 2012-03-22 |
US8877414B2 (en) | 2014-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11271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 |
CN101539728B (zh) | 调色剂和显影剂 | |
CN101788771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绿色调色剂及其使用 | |
CN100381939C (zh) | 带静电图象显影用调色剂和其制备方法以及成象方法、成象装置和调色剂盒 | |
CN101546139B (zh) |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226994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452232B (zh) |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JP7069915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1393404A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及使用它们的装置和设备 | |
CN101727029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 |
CN101782728B (zh) | 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2880020A (zh) | 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
JP5621467B2 (ja) | オレンジトナー及びそれを収容するトナー収容容器、オレンジ現像剤及びそれを収容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カラートナーセ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150163A (ja) | マゼンタ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マゼンタ現像剤、トナー収容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91355A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透明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2466991B (zh) | 调色剂及制法、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方法、成像装置 | |
JP4290055B2 (ja) | 非磁性トナー | |
CN103257540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载体、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JP4506600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CN102466992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 |
JP5418017B2 (ja)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58036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2189887A (ja) |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474047B2 (en) |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6078707A (ja) |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