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5380B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35380B CN103135380B CN201210186651.5A CN201210186651A CN103135380B CN 103135380 B CN103135380 B CN 103135380B CN 201210186651 A CN201210186651 A CN 201210186651A CN 103135380 B CN103135380 B CN 1031353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ransparent toner
- toner
- electrostatic
- transpa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的色调剂是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满足下式(1)、(2)和(3)的关系,其中,Dt(μm)为体积平均粒径,高侧GSDv为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且低侧GSDp为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式(1):18≤Dt≤30;式(2):1.05≤高侧GSDv≤1.20;和式(3):1.29≤低侧GSDp≤1.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许多领域都使用通过电子照相术等经由静电潜像使图像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在电子照相术中,通过充电和曝光工序将图像信息形成为潜像保持体(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使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使色调剂图像在感光体表面上显影;并且通过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如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工序和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表面上的定影工序来使色调剂图像可视化为图像。
日本特开2002-236396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91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74614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使用透明色调剂和彩色色调剂来校正图像表面的光泽差异、控制转印纸表面上的光泽或者校正图像浓度和色调剂粘附量的尝试。
日本特开平10-301339号公报(专利文献4)和日本特开平10-301119号公报(专利文献5)公开了用透明色调剂在记录介质的端部形成凸部以减轻纸张之间的粘附性的技术。
日本特表2010-533318号公报(专利文献6)公开了使用透明色调剂形成透镜状图像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所述色调剂能够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从而能够形成浮凸(raised)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所述色调剂满足下式(1)、(2)和(3)的关系,其中,Dt(μm)为体积平均粒径,高侧GSDv为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且低侧GSDp为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
式(1):18≤Dt≤30;
式(2):1.05≤高侧GSDv≤1.20;和
式(3):1.29≤低侧GSDp≤1.5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粘合剂树脂,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至少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两种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为约5℃~约15℃。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两种聚酯树脂的含量比(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树脂)以重量比计为约80/20~约20/80。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铝。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防粘剂。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如第六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约50℃~约110℃。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如第六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防粘剂为石蜡。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无机颗粒作为外添剂。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如第九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所述无机颗粒经疏水剂进行疏水化,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无机颗粒,所述疏水剂的量为约1重量份~约10重量份。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如第九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色调剂颗粒,由外部添加的所述外添剂的量为约0.5重量份~约2.5重量份。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所述色调剂利用凝集融合法制得,所述凝集融合法包括:凝集工序,其通过将含有铝离子的凝集剂添加至含有树脂颗粒分散体(其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的原料分散体中并通过加热所述原料分散体而在所述原料分散体中形成凝集颗粒;冷却工序,其使其中形成有所述凝集颗粒的所述原料分散体冷却;停止工序,其使冷却的所述凝集颗粒停止生长;和融合工序,其通过加热来使由所述停止工序停止粒径生长的所述凝集颗粒融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色调剂盒,所述色调剂盒容纳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并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其包括显影部分,所述显影部分容纳有如第十三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利用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含:图像保持体;充电部分,其使所述图像保持体充电;静电荷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部分,其容纳有如第十三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利用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转印部分,其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透明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和定影部分,其使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图像保持体充电;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利用如第十三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透明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和使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五~第十二方面,可以提供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与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不满足上式(1)、(2)和(3)的情形相比,所述色调剂能够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从而能够形成浮凸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四方面,可以提供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与其中包含一种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情形相比,所述色调剂能够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从而能够形成浮凸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提供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与两种以上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不处于上述范围内的情形相比,所述色调剂能够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从而能够形成浮凸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十七方面,可以提供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与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不满足上式(1)、(2)和(3)的情形相比,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能够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从而能够形成浮凸图像。
附图说明
现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显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下文中称作“透明色调剂”)是满足下式(1)、(2)和(3)的关系的透明色调剂,其中Dt(μm)为体积平均粒径,高侧GSDv为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且低侧GSDp为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
透明色调剂是用于直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或者在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上形成透明色调剂图像以形成浮凸图像的色调剂。具体而言,透明色调剂是一种无色色调剂,其不含着色剂,或者含有着色剂时着色剂的含量为0.01重量%以下。
·式(1):18≤Dt≤30
·式(2):1.05≤高侧GSDv≤1.20
·式(3):1.29≤低侧GSDp≤1.50
当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满足上式(1)、(2)和(3)的关系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能够得到抑制,并且能够形成浮凸图像。
尽管原因并不清楚,但可能如下。
首先,在近年中,商用印刷领域已经开始使用能够按需生成印刷物的电子照相术。因此,需要获得具有常规印刷领域中已经应用的特殊效果的图像。例如,存在一种被称为浮凸印刷(raised printing)的方法,其用于在彩色图像上形成图像厚度为约20μm~约100μm的透明树脂层,以印刷出提供突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的浮凸图像。
为实现浮凸图像,可以使用具有较大粒径的透明色调剂。因此,将形成层的大量透明色调剂直接施加和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或者施加和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上,以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透明色调剂图像,从而与不具有透明色调剂图像的位置相比形成梯级,由此提供突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然而,在施加较大粒径的透明色调剂层时,空隙(色调剂内部的空间)比具有较小色调剂粒径的色调剂大,因而降低了要形成的透明色调剂层的填充率。
因此,色调剂层的电阻率降低,并且在转印过程中,发生放电并且容易发生透明色调剂的分散(所谓的模糊)。
当前,由于该现象而难以实现具有较高图像梯级的浮凸图像,且难以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
另一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的情形中,为实现浮凸图像,使体积平均粒径增大,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减小,且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增大。
具有上述粒径分布特性的透明色调剂意味着,粒径较大的透明色调剂(下文中称作大粒径透明色调剂)具有均匀的粒径,并且除该大粒径透明色调剂之外,还混入了适当量的粒径较小的透明色调剂(下文中称作小粒径透明色调剂)。
通常,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较高的色调剂会引起图像品质劣化。然而,当通过使用粒径分布特性为体积平均粒径增大、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减小且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增大的透明色调剂形成浮凸图像时,大粒径透明色调剂中存在的空隙将填充有小粒径透明色调剂,并且在转印前可以容易地提高透明色调剂层的填充率。
因此,转印前保持了透明色调剂层的高电阻率,并且在转印透明色调剂层时,可以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
如上所述,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可以抑制透明色调剂的分散,并且能够形成浮凸图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t(μm)”可以满足下式(1),有利的是满足下式(1-2),且更有利的是满足下式(1-3)。
·式(1):18≤Dt≤30
·式(1-2):20≤Dt≤29
·式(1-3):22≤Dt≤28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的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高侧GSDv”可以满足下式(2),有利的是满足下式(2-2),且更有利的是满足下式(2-3)。
·式(2):1.05≤高侧GSDv≤1.20
·式(2-2):1.07≤高侧GSDv≤1.19
·式(2-3):1.09≤高侧GSDv≤1.18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的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低侧GSDp”可以满足下式(3),有利的是满足下式(3-2),且更有利的是满足下式(3-3)。
·式(3):1.29≤低侧GSDp≤1.50
·式(3-2):1.30≤低侧GSDp≤1.48
·式(3-3):1.31≤低侧GSDp≤1.46
此处,透明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是通过使用Multisizer II测量装置(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测量的作为透明色调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值。作为电解质,使用的是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
具体而言,对于测得的粒径分布,从最小粒径侧开始在划分的粒径范围(通道)中绘制出各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将体积累积分布中对应于16%的粒径定义为D16v,将数量累积分布中对应于16%的粒径定义为D16p,将体积累积分布中对应于50%的粒径定义为D50v,将数量累积分布中对应于50%的粒径定义为D50p,将体积累积分布中对应于84%的粒径定义为D84v,并将数量累积分布中对应于84%的粒径定义为D84p。
使用该测量值,利用式(D84v/D50v)1/2计算出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高侧GSDv),并利用式(D50p/D16p)1/2计算出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低侧GSDp)。体积平均粒径为D50v。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具有例如透明色调剂颗粒,必要时具有外添剂。
另外,透明色调剂颗粒含有至少一种粘合剂树脂和铝,必要时含有诸如防粘剂等其他添加剂。
下面描述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乙烯类,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具有乙烯基的酯类,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乙烯基腈类,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类,如乙烯基甲醚和乙烯基异丁醚;乙烯基酮类,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包含聚烯烃等的单体(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均聚物或者通过组合其两种以上而获得的共聚物,及其混合物。另外,还包括:非乙烯基缩合树脂,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和聚醚树脂;这些树脂和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通过聚合乙烯类单体与共存的上述树脂获得的接枝聚合物等等。
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树脂例如利用已知方法单独或以适当的组合使用苯乙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来获得。“(甲基)丙烯酸”表示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
聚酯树脂例如采用如酯交换法或缩聚法等已知常规方法通过组合并合成选自多价羧酸和多元醇中的所需材料而获得。
当将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树脂用作粘合剂树脂时,有利的是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100,000且数均分子量Mn为2,000~30,000的树脂。另一方面,当将聚酯树脂用作粘合剂树脂时,有利的是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5,000~40,000且数均分子量Mn为2,000~10,000的树脂。
此处,特别有利的是组合使用至少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
两种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绝对值)可以为例如5℃~15℃(或约5℃~约15℃),有利地为6℃~14℃,且更有利地为7℃~13℃。但是,当使用两种以上聚酯树脂时,所述温度差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差最大的两种聚酯树脂之间的差。
另外,两种聚酯树脂的含量比(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树脂)以重量比计可以为例如80/20~20/80(或约80/20~约20/80),有利地为70/30~30/70,且更有利地为60/40~40/60。
当组合使用至少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聚酯树脂(特别是,至少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处于上述范围内的聚酯树脂)时,将容易使所获得的透明色调剂的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减小并且容易使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增大。
其原因如下。在使用水性介质使色调剂颗粒成粒的方法(特别是凝集融合法)中,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等凝集,并且由于该凝集作用,凝集颗粒生长进而获得透明色调剂颗粒。然而,此时,凝集颗粒的颗粒生长速率明显取决于粘合剂树脂的热特性,并且当组合使用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聚酯树脂时,会形成粒径快速生长的凝集颗粒和粒径缓慢生长的凝集颗粒,结果将容易制得具有上述粒径分布的透明色调剂。
另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DSC60,设置有自动切线处理系统)测量而获得,所述测量根据JISK7121-1987“塑料转变温度测量方法”9.3(2)中的外推法玻璃化转变启动温度测量法在温度为室温~150℃且升温速率为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基线延长线与吸热部分中上升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处的温度。
下面描述防粘剂。
防粘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石(烃基)蜡;天然蜡,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和小烛树蜡;合成蜡或矿物和石油类蜡,如褐煤蜡;酯类蜡,如脂肪酸酯和褐煤酸酯;等等。
从储存性的观点来看,有利的是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约50℃以上,更有利地为60℃以上。另外,从耐粘污性的观点来看,其熔点有利地为约110℃以下,更有利地为100℃以下。
相对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防粘剂的含量有利地为1重量份~15重量份,更有利地为2重量份~12重量份,进而更有利地为3重量份~10重量份。
下面描述其他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磁性材料、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末等。
下面描述色调剂颗粒的特性。
色调剂颗粒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由芯部和被覆该芯部的被覆层构成的结构(所谓的芯/壳结构)。
下面描述外添剂。
外添剂的实例包括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实例具体包括SiO2、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和MgSO4等。
外添剂的表面可以进行疏水化处理。疏水处理通过例如将无机颗粒浸入疏水剂中进行。疏水剂不受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硅烷类偶联剂、硅油、钛酸盐类偶联剂和铝类偶联剂等。这些疏水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无机颗粒,疏水剂的量例如为约1重量份~约1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色调剂颗粒,外添剂的量可以例如优选为约0.5重量份~约2.5重量份。
下面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的生产方法。
首先,透明色调剂颗粒可以通过干式制法(例如,捏合粉碎法)和湿式制法(例如,凝集融合法、悬浮聚合法、溶解悬浮成粒法、溶解悬浮法和溶解乳化凝集融合法等)中的任何一种进行生产。生产方法不特别受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公知的生产方法。
其中,从获得满足上述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透明色调剂颗粒的观点来看,可以使用在水性介质中成粒的方法、特别是凝集融合法来获得透明色调剂颗粒。
使用凝集融合法获得的透明色调剂颗粒可以通过以下工序进行制备:凝集工序,其将含有金属离子的凝集剂添加至含有至少一种树脂颗粒分散体(其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的原料分散体中,并且进行加热以在原料分散体中形成凝集颗粒;冷却工序,其使其中形成有凝集颗粒的原料分散体冷却;停止工序,其使冷却的凝集颗粒停止生长;和融合工序,其对由停止工序停止粒径生长的凝集颗粒进行加热来进行融合。
具体而言,透明色调剂颗粒如下进行生产。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含有防粘剂的透明色调剂颗粒的获得方法。不过,防粘剂仅在必要时使用。还可以使用防粘剂以外的添加剂。
-树脂颗粒分散体制备工序-
首先,除树脂颗粒分散体(其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之外,例如,还制备了防粘剂分散体(其中分散有防粘剂颗粒)。
此处,树脂颗粒分散体例如通过利用表面活性剂将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制得。
树脂颗粒分散体中使用的分散介质的实例包括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的实例包括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等水,以及醇等。这些水性介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不受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硫酸盐类、磺酸盐类、磷酸盐类和皂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胺盐类和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类、烷基酚氧化乙烯加合物类和多元醇类表面活性剂;等等。其中,特别可以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树脂颗粒分散体中,使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旋转剪切均化器、具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或戴诺磨(DYNO-mill)的通用分散方法。另外,根据要使用的树脂颗粒的种类,例如可以使用转相乳化法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体中。
转相乳化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将要分散的树脂溶解在该树脂可溶的疏水性有机溶剂中,向该有机连续相(O相)中添加碱以进行中和,然后添加水性介质(W相),由此发生树脂由W/O至O/W的转化(所谓的转相),从而形成不连续相,并且使树脂以颗粒状形式分散在水性介质中。
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体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例如为0.01μm~1μm、0.08μm~0.8μm或0.1μm~0.6μm。
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通过激光衍射粒径分布测量装置(由Horiba,Ltd.制造,LA-920)来测量。下文中,除非给出特别的说明,否则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均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树脂颗粒分散体中包含的聚酯树脂颗粒的含量例如可以为5重量%~50重量%或10重量%~40重量%。
例如,防粘剂分散体也以与树脂颗粒分散体的情形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制备。也就是,树脂颗粒分散体中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分散介质、分散方法和颗粒的含量与防粘剂分散体中分散的防粘剂颗粒的情形相同。
-凝集颗粒形成工序-
接下来,通过将凝集剂添加至由混合树脂颗粒分散体和防粘剂颗粒分散体而获得的原料分散体(混合分散体)中,并通过加热至接近树脂颗粒(粘合剂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来形成其中凝集了由各组分形成的颗粒的凝集颗粒。
凝集颗粒例如通过室温下在旋转剪切均化器中于搅拌时添加凝集剂来形成。
凝集剂可以是含有一价以上金属离子的凝集剂。其具体实例包括:金属盐,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和聚硫酸钙等。
其中,考虑到凝集颗粒的稳定性、凝集剂相对于热和时间的稳定性和洗涤清除性,特别可以使用铝类凝集剂作为凝集剂。
铝类凝集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无机酸的金属盐,如氯化铝、硫酸铝和硝酸铝;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如聚氯化铝等。
所添加的凝集剂的量随金属离子的价态而改变,但凝集剂的量较小。在单价的情形中,凝集剂的量为总凝集体系的约3重量%以下,在二价的情形中,凝集剂的量为约1重量%以下,在三价的情形中,凝集剂的量为约0.5重量%以下。由于有利的是凝集剂的量很小,因此有利的是使用高价化合物。
凝集工序中的加热温度可能是不确定的,因为其取决于所添加的防粘剂的量和凝集剂的量等。但是,在透明色调剂的情形中,需要使颗粒的粒径生长得比彩色色调剂大。因此,有利的是,将温度提高至等于或略高于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作为一个大致的标准,该温度可以处于树脂颗粒(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0℃~+10℃的范围内。当使用多种树脂颗粒(树脂粘合剂)时,该温度可以处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平均值的0℃~+10℃的范围内。另外,加热速率随树脂颗粒(粘合剂树脂)的种类和用量而改变,不过可以为约+1℃/15分钟以上。
-冷却工序-
接下来,有利的是,在凝集颗粒生长至目标粒径范围时使凝集颗粒分散体(含有凝集颗粒的原料分散体)冷却。
凝集颗粒的粒径生长通过稍后描述的停止工序而停止。然而,当不经冷却工序而进行停止工序时,凝集颗粒将受到破坏,并且可能无法获得目标粒径。其原因在于,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粘合剂树脂的分子运动变得剧烈,因此当凝集 剂所引起的凝集停止时,分子的动能将是过量的。
作为冷却工序中冷却后温度的标准,有利的是使温度处于树脂颗粒(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平均值的-20℃~-10℃的范围内。另外,冷却速率随树脂颗粒(粘合剂树脂)的种类和用量而改变,不过可以为约-1℃/分钟以上。
-停止工序-
优选的是,可以提供以下的停止工序:通过向经冷却工序获得的凝集颗粒添加有机螯合剂来停止凝集颗粒的凝集。在停止工序中,通过向凝集颗粒添加有机螯合剂,金属离子的作用得到抑制,并且使凝集颗粒的粒径生长快速停止。
有机螯合剂的实例包括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葡萄糖醇(gluconal)、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钠、硝基三乙酸(NTA)盐、GLDA(L-谷氨酸-N,N-2-乙酸,市售)、腐殖酸、黄腐酸、麦芽酚、乙基麦芽酚、五乙酸、四乙酸和多种具有-COOH和-OH官能团的水溶性聚合物(聚合物电解质)。特别是,有利的是使用碱金属盐,如EDTA及其钠盐。
所添加的有机螯合剂的量随材料种类而改变,不过相对于透明色调剂颗粒的重量,其可以为0.01%~2.00%,有利地为0.10%~1.00%。当有机螯合剂的量低于0.01%时,螯合剂的作用可能不足,而当其量大于2.00%时,可能会发生如凝集颗粒破坏等缺陷。
-融合工序-
接下来,将其中分散有凝集颗粒的凝集颗粒分散体加热至例如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例如,比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30℃的温度),以使凝集颗粒融合,由此形成色调剂颗粒。
通过上述工序获得透明色调剂颗粒。
另外,可以通过下述两个工序获得透明色调剂颗粒,其一是在获得其中分散有凝集颗粒的凝集颗粒分散体后,将凝集颗粒分散体和其中分散有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体进一步混合,上述颗粒进行凝集,使得树脂颗粒进一步附着于凝集颗粒的表面,由此形成二次凝集颗粒;其二是对其中分散有二次凝集颗粒的二次凝集颗粒分散体进行加热,使二次凝集颗粒融合,由此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色调剂颗粒。
此处,在融合工序结束后,对形成于溶液中的透明色调剂颗粒进行已知的洗涤工序、固液分离工序和干燥工序,以获得干燥的色调剂颗粒。
在洗涤工序中,从静电性质来看,有利的是使用离子交换水充分进行置换洗涤。另外,固液分离工序不受特别限制,但考虑到生产率,有利的是使用吸滤或压滤等。此外,干燥工序也不受特别限制,但考虑到生产率,有利的是使用冷冻干燥、闪速喷射干燥(flash-jetdrying)、流化干燥或振动流化干燥等。
另外,例如,色调剂通过向所得干燥色调剂颗粒添加外添剂并混合这些材料而进行生产。混合优选使用例如V型混合器、亨舍尔混合器或Loedige混合器等进行。此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振动筛或风力分级器等除去粗大的色调剂颗粒。
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含有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可以是仅包含上述透明色调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是其中混合有透明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载体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已知载体。其实例包括树脂涂布的载体、磁性分散型载体和树脂分散型载体等。
有利的是,双组分显影剂中透明色调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重量比)为约1:100~约30:100(色调剂:载体),更有利地为约3:100~约20:100。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色调剂盒、处理盒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充电工序,其使图像保持体充电;静电荷图像形成工序,其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工序,其利用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转印工序,其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透明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和定影工序,其使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实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图像保持体;充电部分,其使图像保持体充电;静电荷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部分,其容纳有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利用该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转印部分,其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和定影部分,其使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另外,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应用为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包括容纳有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的显影部分的部位可以具有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另外,容纳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作为供给至显影部分的补给用色调剂)的部位可以具有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的盒结构(色调剂盒)。
含有彩色色调剂的显影剂可以与含有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明色调剂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组合进行使用。
当组合使用含有彩色色调剂的显影剂时,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例如,第一图像形成工序,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色调剂的彩色色调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工序,其直接在记录介质上或在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上形成透明色调剂的透明色调剂图像;和定影工序,其使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和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另外,当组合使用含有彩色色调剂的显影剂时,实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其设置有第一显影设备,该第一显影设备容纳了具有彩色色调剂的第一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色调剂的彩色色调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其设置有第二显影设备,该第二显影设备容纳了具有透明色调剂的第二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直接在记录介质上或在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上形成透明色调剂的透明色调剂图像;和定影部分,其使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和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作为第一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分的是例如图像保持体、容纳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分别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彩色色调剂图像,透明色调剂图像)的显影设备,和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设备。
第一图像形成部分设置有作为显影设备的第一显影设备,其容纳了具有彩色色调剂的第一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彩色色调剂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部分设置有作为显影设备的第二显影设备,其容纳了具有透明色调剂的第二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
第一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可以具有例如共用图像保持体、转印设备、清洁设备等的结构。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例如是:重复进行将图像保持体上保持的色调剂图像连续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其中设置有各颜色的显影部分的多个潜像保持体依次排列在中间转印体上的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等等。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显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涉及串联式构造,其设置有多个感光体作为潜像保持体,即,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部分)。也就是,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50Y、50M、50C和50K,以及形成透明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0T以一定距离平行排列(串联形式)。
此处,由于图像形成单元50Y、50M、50C、50K与50T除所容纳的显影剂中色调剂的颜色之外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以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0Y作为代表来进行描述。
与图像形成单元50Y中相同的部位将以带有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和透明色(T)而代替黄色(Y)的附图标记指示,并将由此省略对图像形成单元50M、50C、50K和50T的描述。
黄色图像形成单元50Y设置有感光体11Y作为潜像保持体。感光体11Y由驱动部分(未示出)进行驱动,从而以预定的处理速度沿附图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转动。作为感光体11Y,例如使用的是对红外区敏感的有机感光体。
充电辊(充电部分)18Y设置在感光体11Y上。通过电源(未示出)对充电辊18Y施加预定电压,并将感光体1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
在感光体11Y周围,在靠近充电辊18Y沿感光体11Y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了通过对感光体11Y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设备(潜像形成部分)19Y。此处,作为曝光设备19Y,由于空间问题,使用的是可以小型化的LED阵列。然而,潜像形成部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利用激光束等的其他潜像形成部分。
另外,在感光体11Y周围,在靠近曝光设备19Y沿感光体11Y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了具有保持黄色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设备(显影部分)20Y。显影设备20Y利用黄色色调剂使感光体11Y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并在感光体11Y 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在感光体11Y下方设置了一次转印感光体11Y表面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33,以使其穿过五个感光体11T、11Y、11M、11C和11K下方。通过一次转印辊17Y将中间转印带33压附在感光体11Y的表面上。另外,中间转印带33在三个辊即驱动辊12、支撑辊13和偏置辊14之间延伸,并以与感光体11Y的处理速度相同的移动速率沿箭头B的方向做周状运动。在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上,在如上所述一次转印的黄色色调剂图像之前先一次转印透明色调剂图像。然后,一次转印黄色色调剂图像,并且连续一次转印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色调剂图像并进行堆叠。
另外,在感光体11Y周围,在靠近一次转印辊17Y沿感光体11Y的转动方向(箭头A的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了用于清洁残留在感光体11Y表面上的色调剂和再转印的色调剂的清洁设备15Y。将清洁设备15Y中的清洁刮板连接得与感光体11Y的表面在相反方向上进行压力接触。
经由中间转印带33,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部分)34与使中间转印带33张紧的偏置辊14进行压力接触。一次转印并堆叠在中间转印带33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经静电转印至记录纸(记录介质的实例)P的表面上,所述记录纸P由纸盒(未示出)送入偏置辊14与二次转印辊34之间的压力接触部。此时,由于透明色调剂图像位于转印并堆叠在中间转印带33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底部(与中间转印带33接触的位置),因此透明色调剂图像将位于转印至记录纸P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顶部。
另外,在二次转印辊34的下游,设置了定影器(定影部分)35,以通过热和压力使多次转印至记录纸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的表面上,并形成最终的永久图像。
定影器35的实例包括带状定影带和圆筒形定影辊,在所述带状定影带中,将由氟树脂组分和硅树脂为代表的低表面能材料用于其表面,在所述圆筒形定影辊中,将由氟树脂组分和硅树脂为代表的低表面能材料用于其表面。
接下来,将描述分别形成透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0T、50Y、50M、50C和50K的操作。由于图像形成单元50T、50Y、50M、50C和50K的操作相同,因此将以黄色图像形成单元50Y的操作作为代表来进行描述。
在黄色显影单元50Y中,感光体11Y沿箭头A的方向以预定处理速度转动。充电辊18Y将感光体1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的负电势。随后,曝光设备19Y对感光体 11Y的表面进行曝光,以根据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通过显影设备20Y使带负电的色调剂反转显影,使感光体11Y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在感光体11Y的表面上可视化,因而形成色调剂图像。随后,一次转印辊17Y将感光体11Y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上。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1Y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等残留转印组分经清洁设备15Y的清洁刮板刮除并清理干净,并使感光体11Y能够用于下一图像形成工序。
在图像形成单元50T、50Y、50M、50C和50K中进行上述操作,并且在感光体11T、11Y、11M、11C和11K表面上可视化的色调剂图像顺序地多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上。在彩色模式中,各彩色色调剂图像按照透明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进行多次转印,在双色或三色模式中,只有所需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按此顺序进行单独或多次转印。随后,将单独或多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3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经二次转印辊34自纸盒(未示出)输送来的记录纸P的表面上。接下来,通过在定影器35中加热和加压来使二次转印图像定影。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3表面上的色调剂利用由中间转印带33用清洁刮板形成的带清洁器16而得以清洁干净。
黄色图像形成单元50Y被构造为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拆卸下来的处理盒,其中,显影设备20Y(包含保持黄色静电潜像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体)、感光体11Y、充电辊18Y和清洁设备15Y彼此一体化地形成。另外,图像形成单元50K、50C、50M和50T也被构造为如图像形成单元50Y的情形中那样的处理盒。
另外,色调剂盒40Y、40M、40C、40K和40T为容纳各颜色调色剂并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的盒。色调剂盒通过色调剂供给管(未示出)与对应于各颜色的显影设备连接。当存储在各色调剂盒中的色调剂快用完时,则更换色调剂盒。
实施例
下面将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除非给出特别说明,否则“份”是指“重量份”。
[各种分散体的制备]
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制备
·双酚A氧化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1):250份
·乙二醇:250份
·对苯二甲酸:280份
·琥珀酸:220份
将上述材料和作为催化剂的0.08份二丁基氧化锡(相对于100份原料混合物)投入经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通过减压操作降低容器内的空气压力,使用氮气提供惰性环境,并通过机械搅拌在180℃进行回流6小时。
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20℃,并搅拌该材料5小时。当获得的材料粘稠时,利用GPC检测分子量,并且当重均分子量为9000时,停止减压蒸馏,并进行空冷,以获得用于芯层的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4.8℃。
将熔融态的树脂以100g/分钟的速率转移至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Ltd.制造)中。将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获得的浓度为0.37重量%的稀氨水投入单独提供的水性介质箱中,并在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20℃时,以0.1L/分钟的速率与上述熔融的聚酯树脂材料同时转移至CAVITRON中。在此状态下,CAVITRON在转子的转速为60Hz且压力为5Kg/cm2的条件下运行,并调整水量,以将树脂颗粒浓度调整为20重量%。由此,获得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18μm的聚酯树脂颗粒的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
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制备
·双酚A氧化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1):350份
·双酚A氧化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1):150份
·对苯二甲酸:150份
·琥珀酸:220份
·偏苯三酸酐:130份
将上述材料和作为催化剂的0.08份二丁基氧化锡(相对于100份原料混合物)投入经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通过减压操作降低容器内的空气压力,使用氮气提供惰性环境,并通过机械搅拌在180℃进行回流6小时。
随后,通过减压蒸馏,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20℃,并搅拌该材料5小时。当获得的材料粘稠时,利用GPC检测分子量,并且当重均分子量为60000时,停止减压蒸馏,并进行空冷,以获得用于芯层的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6.7℃。
将熔融态的树脂以100g/分钟的速率转移至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Ltd.制造)中。将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获得的浓度为0.37重量%的稀氨水投入单独提供的水性介质箱中,并在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20℃时,以0.1L/分钟的速率与上述熔融的聚酯树脂材料同时转移至CAVITRON中。在此状态下,CAVITRON在转子的转速为60Hz且压力为5Kg/cm2的条件下运行,并调整水量,以将树脂颗粒浓度调整为20重量%。由此,获得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17μm的聚酯树脂颗粒的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
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制备
·双酚A氧化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2):300份
·对苯二甲酸:120份
·富马酸:10份
·十二烯基琥珀酸:60份
将上述材料和作为催化剂的0.08份二丁基氧化锡(相对于100份原料混合物)投入经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通过减压操作降低容器内的空气压力,使用氮气提供惰性环境,并通过机械搅拌在180℃进行回流5小时。
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30℃,并搅拌该材料2小时。当获得的材料粘稠时,利用GPC检测分子量,并且当重均分子量为20000时,停止减压蒸馏,并进行空冷,以获得用于芯层的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0.3℃。
将熔融态的树脂以100g/分钟的速率转移至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Ltd.制造)中。将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获得的浓度为0.37重量%的稀氨水投入单独提供的水性介质箱中,并在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20℃时,以0.1L/分钟的速率与上述熔融的聚酯树脂材料同时转移至CAVITRON中。在此状态下,CAVITRON在转子的转速为60Hz且压力为5Kg/cm2的条件下运行,并调整水量,以将树脂颗粒浓度调整为20重量%。由此,获得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14μm的聚酯树脂颗粒的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
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D的制备
·双酚A氧化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2):100份
·双酚A氧化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2):250份
·对苯二甲酸:150份
·富马酸:30份
将上述材料和作为催化剂的0.15份二丁基氧化锡(相对于100份原料混合物)投入经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通过减压操作降低容器内的空气压力,使用氮气提供惰性环境,并通过机械搅拌在180℃进行回流5小时。
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30℃,并搅拌该材料2小时。当获得的材料粘稠时,利用GPC检测分子量,并且当重均分子量为40000时,停止减压蒸馏,并进行空冷,以获得用于芯层的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8.9℃。
将熔融态的树脂以100g/分钟的速率转移至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Ltd.制造)中。将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获得的浓度为0.37重量%的稀氨水投入单独提供的水性介质箱中,并在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20℃时,以0.1L/分钟的速率与上述熔融的聚酯树脂材料同时转移至CAVITRON中。在此状态下,CAVITRON在转子的转速为60Hz且压力为5Kg/cm2的条件下运行,并调整水量,以将树脂颗粒浓度调整为20重量%。由此,获得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15μm的聚酯树脂颗粒的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D。
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E的制备
·双酚A氧化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2):100份
·双酚A氧化丙烯加合物(添加的摩尔平均数:2):200份
·对苯二甲酸:150份
·十二烯基琥珀酸:50份
·偏苯三酸酐:10份
将上述材料和作为催化剂的0.07份二丁基氧化锡(相对于100份原料混合物)投入经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然后,通过减压操作降低容器内的空气压力,使用氮气提供惰性环境,并通过机械搅拌在180℃进行回流5小时。
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30℃,并搅拌该材料2小时。当获得的材料粘稠时,利用GPC检测分子量,并且当重均分子量为6000时,停止减压蒸馏,并进行空冷,以获得用于芯层的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1.2℃。
将熔融态的树脂以100g/分钟的速率转移至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Ltd.制造)中。将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获得的浓度为0.37重量%的稀氨水投入单独提供的水性介质箱中,并在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20℃时,以0.1L/分钟的速率与上述熔融的聚酯树脂材料同时转移至CAVITRON中。在此状态下,CAVITRON 在转子的转速为60Hz且压力为5Kg/cm2的条件下运行,并调整水量,以将树脂颗粒浓度调整为20重量%。由此,获得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12μm的聚酯树脂颗粒的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E。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颗粒分散体F的制备
(油层)
·苯乙烯:35重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11重量份
·丙烯酸β-羧乙酯:1.5重量份
·丙烯酸:0.3重量份
·十二烷基硫醇:0.2重量份
(水层1)
·离子交换水:18.0重量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4重量份
(水层2)
·离子交换水:40重量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7重量份
·过硫酸钾:0.30重量份
·过硫酸铵:0.10重量份
将上述用于油层的组分和用于水层1的组分投入烧瓶中,搅拌并混合以获得单体乳化型分散体。将用于水层2的组分投入反应容器中,使用氮气充分替换容器中的空气,并在搅拌时利用油浴进行加热,直至将反应体系的温度调整为75℃。在3小时内将单体乳化型分散体缓慢地逐滴添加至反应容器中,进行乳化聚合。逐滴添加后,在75℃进一步连续进行聚合,并在3小时后结束聚合。
所得苯乙烯丙烯酸树脂颗粒分散体F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21μ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5℃,重均分子量为35000,树脂颗粒浓度为43重量%。
着色剂分散体A
·青色颜料(由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icals Mfg.Co.,Ltd.制造,颜料蓝15:3(铜酞菁)):1000重量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NEOGEN R):15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9000重量份
以上材料进行混合、溶解并使用高压冲击分散机Altimizer(由Sugino Machine,Ltd.制造,HJP30006)分散约1小时,以制备其中分散有着色剂(颜料)的着色剂分散体A。着色剂分散体中的着色剂(颜料)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6μm,固体内容物浓度为20%。
防粘剂分散体A的制备
·石蜡HNP9(熔化温度:76℃,由Nippon Seiro Co.,Ltd制造):60份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5份
·离子交换水:240份
将通过混合上述组分获得的溶液加热至95℃,以利用ULTRA-TURRAX T50(由IKAWorks Gmbh & Co.KG.制造)充分进行分散。然后,压力排放型Gaulin均化器进行分散处理,获得体积平均粒径为220nm且固体内容物量为20重量%的防粘剂分散体A。
[透明色调剂的制备]
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制备
·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400份
·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400份
·防粘剂分散体A:100份
在圆底不锈钢烧瓶中搅拌上述组分与55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并将温度调整为20℃。随后,利用ULTRA-TURRAX T50充分进行混合与分散。
向获得的材料中添加150重量份硫酸铝水溶液(对应于Al2(SO3)4,15重量份),并利用ULTRA-TURRAX来连续地进行分散操作。然后,在搅拌时利用加热油浴以1℃/15分钟的速率将烧瓶加热至64℃,并保持20分钟。然后,通过风冷,以1℃/1分钟的冷却速率将烧瓶冷却至45℃。然后,以浆液中固体内容物(色调剂颗粒内容物)的1.0%的量添加EDTA-4Na四水合物,然后使用1摩尔/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整为7.5。随后,将不锈钢烧瓶密封,并在使用磁力密封物连续进行搅拌的同时将烧瓶加热至95℃,在烧瓶保持在95℃时进行搅拌3小时。
然后,使用多管热交换器(加热介质为5℃的冷水),在为实现30℃/分钟的冷却速率而调整的流速下进行快速冷却至30℃。随后,进行过滤并使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洗涤,然后通过Nutsche式吸滤进行固液分离。
此外,43℃下使滤液在3L离子交换水中进行再分散,并以300rpm进行搅拌15分钟,并进行洗涤。该工序再重复5遍。当滤液的电导率为15μS/cm时,使用5A号滤纸通过Nutsche式吸滤进行固液分离。接下来,连续进行真空干燥12小时。
通过这些工序制得透明色调剂颗粒T1。
当测量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粒径时,体积平均粒径(Dt)为24.0μm。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高侧GSDv)为1.15,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低侧GSDp)为1.38,并且形状因子SF1为134。
透明色调剂颗粒T2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58℃。
透明色调剂颗粒T3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3,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0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20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56℃。
透明色调剂颗粒T4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4,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7℃。
透明色调剂颗粒T5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5,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00份改变为20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0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8℃。
透明色调剂颗粒T6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6,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改变为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0℃。
透明色调剂颗粒T7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7,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改变为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D。
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8,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改变为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
透明色调剂颗粒T9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9,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量由400份改变为20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00份。
透明色调剂颗粒T10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0,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0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200份。
透明色调剂颗粒T11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1,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8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量由400份改变为48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32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2℃。
透明色调剂颗粒T12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6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2,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6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 量由400份改变为48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量由400份改变为32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5℃。
透明色调剂颗粒T13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7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3,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7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9℃。
透明色调剂颗粒T14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2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4,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2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80份改变为16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量由320份改变为64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5℃改变为68℃。
透明色调剂颗粒T15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2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5,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2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80份改变为640份,并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C的量由320份改变为160份。
透明色调剂颗粒T16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6,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55℃。
透明色调剂颗粒T17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7,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8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12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52℃。
透明色调剂颗粒T18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8,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73℃。
透明色调剂颗粒T19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19,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00份改变为120份,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80份,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75℃。
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0,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改变为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D。
透明色调剂颗粒T21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1,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80份,并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D的量由400份改变为120份。
透明色调剂颗粒T22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2,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78℃。
透明色调剂颗粒T23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3,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1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78℃。
透明色调剂颗粒T24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4,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0的生产中,将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改变为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E,并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0℃。
透明色调剂颗粒T25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4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5,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4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E 的量由400份改变为640份,并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D的量由400份改变为160份。
透明色调剂颗粒T26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4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6,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4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0℃改变为71℃。
透明色调剂颗粒T27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5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7,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5的生产中,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0℃改变为67℃。
透明色调剂颗粒T28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8,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1的生产中,将添加的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的量由400份改变为800份,不添加非晶态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B,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4℃改变为60℃,并在凝集后的冷却工序中,以0.5℃/分钟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至40℃。
透明色调剂颗粒T29的制备
以与透明色调剂颗粒T28的情形中相似的方式制备透明色调剂颗粒T29,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色调剂颗粒T28的生产中,将非晶态聚酯颗粒分散体A改变为非晶态苯乙烯丙烯酸树脂颗粒分散体F,将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温度由60℃改变为63℃,并在凝集后的冷却工序中,以0.5℃/分钟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至35℃。
[彩色色调剂颗粒的制备]
彩色色调剂颗粒C1的制备
·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267重量份
·着色剂分散体A:25重量份
·防粘剂分散体A:40重量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eyca Power):2.0重量份
将以上原料投入2L圆筒形不锈钢容器中。使用均化器(由IKA Works Gmbh &Co.KG制造,ULTRA-TURRAX T50)以设置为4000rpm的均化器转速,进行分散以混合 10分钟,同时施加剪切力。接下来,缓慢逐滴添加1.75重量份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作为凝集剂,以设置为5000rpm的均化器转速进行分散以混合15分钟。以此方式获得原料分散体。
然后,将原料分散体移至设置有搅拌设备和温度计的聚合釜中,并使用覆套式加热器开始加热以在42℃促进凝集颗粒的生长。此时,使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或0.3N硝酸将原料分散体的pH调整为3.2~3.8。使pH保持在上述pH范围内的原料分散体静置2小时,形成凝集颗粒。凝集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4.9μm。
接下来,将100重量份聚酯树脂颗粒分散体(A1)添加至原料分散体中,并使聚酯树脂(1)的树脂颗粒附着在凝集颗粒的表面。此外,将原料分散体的温度升高至4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和Multisizer II确认粒径和形状的同时排列凝集颗粒。随后,以浆料中固体内容物(色调剂母粒内容物)的2.0%的量添加EDTA-4Na四水合物,然后使用1摩尔/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整为7.5。随后,将获得的材料加热至85℃同时进行连续搅拌,并在搅拌的同时在85℃静置3小时。然后,使用多管热交换器(加热介质为5℃的冷水),在为实现30℃/分钟的冷却速率而调整的流速下进行快速冷却至30℃。
接下来,对原料分散体进行过滤,并将固液分离后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分散在30℃的离子交换水(其量为固体色调剂颗粒内容物的量的20倍)中,以进行水洗。
水洗重复10次后,使用环型气流干燥器进行气旋收集式干燥和分级。由此,获得彩色色调剂颗粒C1。
[色调剂的制备]
透明色调剂T1~T29的制备
对于制得的透明色调剂颗粒T1~T29,每100份透明色调剂颗粒与作为外添剂的0.2份用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的二氧化钛(体积平均粒径为30nm)和0.4份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二氧化硅(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在5L亨舍尔混合器(由Mitsui Miike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Ltd.制造)中混合10分钟。使用风力分级器HIBOLTER NR300(由Tokyo Kikai Seisakusho,Ltd.制造)(筛网孔径:45μm)筛分该混合物,制得透明色调剂T1~T29。
彩色色调剂C1的制备
对于制得的彩色色调剂颗粒C1,每100份色调剂颗粒与作为外添剂的0.8份用 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的二氧化钛(体积平均粒径为30nm)和1.2份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二氧化硅(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在5L亨舍尔混合器(由Mitsui Miike ChemicalEngineering Machinery Co.,Ltd.制造)中混合10分钟。利用风力筛分器HIBOLTER NR300(由Tokyo Kikai Seisakusho,Ltd.制造)(筛网孔径:45μm)筛分该混合物,制得彩色色调剂C1。
[实施例1~17,比较例1~12]
将表1所示的透明色调剂分别设定为实施例和比较例。各实施例中的透明色调剂与彩色色调剂C1作为色调剂组进行评价。
另外,各实施例中的透明色调剂的特性列出显示在表1中。
[评价]
显影剂组的制备
通过V型搅拌器将12份各实施例中的透明色调剂和88份以下载体(1)混合以制备显影剂。
通过V型搅拌器将8份彩色色调剂C1和92份以下载体(2)混合以制备显影剂。
-载体(1)-
使用捏合机,用重量比为0.3重量%的硅树脂(由Toray Dow-Corning Inc.制造:SR2411)涂布平均粒径为100μm的铁氧体芯核,以获得载体(1)。
-载体(2)-
使用捏合机,用重量比为0.8重量%的硅树脂(由Toray Dow-Corning Inc.制造:SR2411)涂布平均粒径为35μm的铁氧体芯核,以获得载体(2)。
-实验评价-
将各实施例的透明色调剂的显影剂置入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Color1000Press改装机(改装机被改装为即使在仅将一种显影剂置入显影器中时也能进行输出操作)的第五引擎中,并将彩色色调剂C1的显影剂置于其他引擎之一中,以使用透明色调剂形成浮凸印刷图像。
通过将透明色调剂的5cm×5cm实心图像与彩色色调剂的10cm×10cm实心图像的中心部分重叠来生成图像。图像定影后,利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Surfcom)扫描从彩色色调剂图像部分到透明色调剂图像部分的图像,并生成高度剖面(纵向放大率:500倍,横向放大率:20倍)。当将彩色色调剂图像部分的高度设置为0时,图像高 度为3μm处的点由X1指示,并且图像高度最大处的点由X2指示,高度差(X2-X1)为图像梯级。各个图像在5个位置进行测量,并且采用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外的3个点的平均值。图像台阶以下述A、B、C、D四个符号为尺度来评级。
A:26μm以上
B:21μm至低于26μm
C:15μm至低于21μm
D:低于15μm
另外,观察了彩色色调剂图像部分和透明色调剂图像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处透明色调剂的分散水平,并以由A、B、C、D四个符号代表的四个水平为尺度进行评级。评价标准如下。
A:即使使用放大率为50倍的放大镜观察,图像边界部分也未显示出透明色调剂分散的水平。
B:当使用放大率为50倍的放大镜观察时,图像边界部分略微显示出透明色调剂分散但目视不能确认的水平。
C:目视细查时略微观察到分散但不存在实用问题的水平。
D:目视容易观察到分散且存在实用问题的水平。
表1
表2
由以上结果发现,与比较例相比,在实施例中形成了具有较高图像梯级的浮凸图像,并且更好地抑制了透明色调剂的分散。
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试图穷尽本发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预计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17)
1.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所述色调剂满足下式(1)、(2)和(3)的关系,其中,Dt为体积平均粒径且Dt的单位是μm,高侧GSDv为高侧体积粒径分布指数,且低侧GSDp为低侧数量粒径分布指数:
式(1):18≤Dt≤30;
式(2):1.05≤高侧GSDv≤1.20;和
式(3):1.29≤低侧GSDp≤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粘合剂树脂,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至少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聚酯树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两种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为5℃~1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两种聚酯树脂的含量比以重量比计为80/20~20/80,所述含量比是指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树脂的比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防粘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50℃~11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防粘剂为石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色调剂含有无机颗粒作为外添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所述无机颗粒经疏水剂进行疏水化,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无机颗粒,所述疏水剂的量为1重量份~10重量份。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色调剂颗粒,由外部添加的所述外添剂的量为0.5重量份~2.5重量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所述色调剂利用凝集融合法制得,所述凝集融合法包括:凝集工序,所述凝集工序通过将含有铝离子的凝集剂添加至含有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原料分散体中并通过加热所述原料分散体而在所述原料分散体中形成凝集颗粒,所述树脂颗粒分散体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冷却工序,所述冷却工序使其中形成有所述凝集颗粒的所述原料分散体冷却;停止工序,所述停止工序使冷却的所述凝集颗粒停止生长;和融合工序,所述融合工序通过加热来使由所述停止工序停止粒径生长的所述凝集颗粒融合。
13.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
14.一种色调剂盒,所述色调剂盒容纳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透明色调剂,并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
15.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所述处理盒包含:
显影部分,所述显影部分容纳有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利用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含:
图像保持体;
充电部分,所述充电部分使所述图像保持体充电;
静电荷图像形成部分,所述静电荷图像形成部分在经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
显影部分,所述显影部分容纳有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利用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
转印部分,所述转印部分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所述透明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和
定影部分,所述定影部分使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1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图像保持体充电;
在经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荷图像;
利用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为透明色调剂图像;
将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的所述透明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和
使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透明色调剂图像定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64066A JP5831182B2 (ja) | 2011-12-01 | 2011-12-01 | 静電荷像現像用透明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1-264066 | 2011-1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5380A CN103135380A (zh) | 2013-06-05 |
CN103135380B true CN103135380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48495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6651.5A Active CN103135380B (zh) | 2011-12-01 | 2012-06-07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22301B2 (zh) |
JP (1) | JP5831182B2 (zh) |
CN (1) | CN1031353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55734A (ja) | 2013-09-11 | 2015-03-23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透明現像剤、現像剤収容体、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042156A (ja) * | 2014-08-18 | 2016-03-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601093B2 (ja) * | 2015-09-24 | 2019-11-0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9760032B1 (en) | 2016-02-25 | 2017-09-12 | Xerox Corporation | Ton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
JP2018072453A (ja) * | 2016-10-26 | 2018-05-1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958184B2 (ja) * | 2017-09-27 | 2021-11-02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10908523B2 (en) * | 2017-09-27 | 2021-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Toner and toner set |
JP7395863B2 (ja) * | 2019-07-17 | 2023-12-12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セット、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印刷物の製造装置、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
JP2022051258A (ja) * | 2020-09-18 | 2022-03-31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送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3093313A (zh) * | 2021-04-13 | 2021-07-09 | 杭州安誉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透镜、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分叉光纤装置中的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01119A (ja) | 1997-04-25 | 1998-11-13 | Hitachi Chem Co Ltd | 液晶配向膜用組成物、液晶配向膜、液晶挾持基板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
JPH10301339A (ja) | 1997-04-28 | 1998-11-13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2236396A (ja) | 2001-02-08 | 2002-08-23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
US6925281B2 (en) * | 2002-12-12 | 2005-08-02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ishing a receiver sheet or similar substrate |
JP4165355B2 (ja) | 2003-09-22 | 2008-10-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透明トナー、電子写真用透明現像剤および光沢付与装置 |
JP2005274614A (ja) | 2004-03-22 | 2005-10-06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92836B2 (ja) * | 2005-06-27 | 2011-10-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US7965961B2 (en) | 2007-07-13 | 2011-06-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ing of raised multidmensional toner by electography |
JP4697310B2 (ja) * | 2009-01-19 | 2011-06-0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透明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2011
- 2011-12-01 JP JP2011264066A patent/JP5831182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12 US US13/445,403 patent/US87223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6-07 CN CN201210186651.5A patent/CN10313538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31182B2 (ja) | 2015-12-09 |
US8722301B2 (en) | 2014-05-13 |
US20130143153A1 (en) | 2013-06-06 |
CN103135380A (zh) | 2013-06-05 |
JP2013117583A (ja) | 201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35380B (zh)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546139B (zh) |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4238292B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装置 | |
CN101788771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绿色调色剂及其使用 | |
CN102608884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调色剂盒、显影剂、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 |
CN102998921B (zh)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 |
CN101981514B (zh) |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393404A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及使用它们的装置和设备 | |
CN107340695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4035295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CN104076627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CN104076626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7102520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CN104076629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CN106814560A (zh) | 调色剂 | |
CN101995780B (zh)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 |
JP5450332B2 (ja) | 電子写真用正帯電乾式トナー | |
CN102466996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显影剂、显影设备、处理盒、成像方法、成像装置 | |
CN104950611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显影剂盒 | |
JP4506600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CN102749818B (zh) |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 |
CN105938303B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 |
JP2007058036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3072969A (ja) |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CN107065463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调色剂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