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6374A -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6374A
CN101236374A CNA2008100031663A CN200810003166A CN101236374A CN 101236374 A CN101236374 A CN 101236374A CN A2008100031663 A CNA2008100031663 A CN A2008100031663A CN 200810003166 A CN200810003166 A CN 200810003166A CN 101236374 A CN101236374 A CN 101236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ftertreatment
print
sheet material
carry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31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6374B (zh
Inventor
高桥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36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6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25Inhibiting a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4Buckling folders
    • B65H45/142Pocket-type f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5Settings incompatibility, e.g. constraints, user requirements vs. device capabil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03Receiving particular commands
    • G06K15/1806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 G06K15/1809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relating to the printing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68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for fitting to an output condition, e.g. paper colour or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65Managing print media, e.g. determining available sheet siz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e.g. a sheet sor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04N1/00623Selectively inputting media from one of a plurality of input sources, e.g. in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52Using a plurality of control devices, e.g.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2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type, size or avail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5Folding, unfol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22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0002Handling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0005Accepting output data; Preparing data for the controlling system
    • G06K2215/0011Accepting output data; Preparing data for the controlling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command or data flow, e.g. 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 configuration comm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一种能够将打印设备的打印单元已对其进行打印处理的作业的片材供应给后处理单元的打印系统中,所述后处理单元至少能够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中的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当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时,禁止打印设备在没有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明确地确定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该作业的打印处理。当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时,允许打印设备执行该作业的打印处理,而不需要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明确地确定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

Description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这样一种图像处理系统,该图像处理系统在图像形成之后对片材执行各种后处理。例如,提出这样一种片材折叠单元,该片材折叠单元通过Z折叠(手风琴式折叠)或C折叠(书信折叠)来折叠片材,并输出它们(第2006-193288号日本专利公布)。
然而,例如,还没有提出以下提议。在这种情形下,甚至还没有提出一种能够处理可能与后处理相关联地产生的问题和需要的措施。例如,提出根据后处理的类型来改变对经过图像形成的片材的选择。例如,在自动选择与将形成的图像对应的类型的片材的模式下,根据后处理的类型,用户可能不会获得他想要的输出。
假设执行称为C折叠的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即使选择适合于将形成的图像的类型的片材,它们也可能不适合C折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获得用户不想要的输出结果。当例如用户想执行特定类型的后处理,但是进行该特定类型的后处理的打印介质不同于用户想要的打印介质时,这个问题发生。
目前,既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提议,甚至市场上也没有请求。能够处理以上所提及的问题和需要的机制还没有受到检验。没有提出这样一种配置,即,当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诸如C折叠时,所述配置禁止在不提示用户经由用户接口明确地确定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此外,没有提出这样一种配置,即,当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时,所述配置允许在不提示用户经由用户接口明确地确定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该作业的打印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允许实现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机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打印系统来解决前述问题,该打印系统能够将打印设备的打印单元已对其进行打印处理的作业的片材供应给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至少能够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中的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如果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禁止打印设备在没有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执行用于指定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如果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打印设备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而不需要执行所述用户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控制打印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前述问题,该打印系统能够将打印设备的打印单元已对其进行打印处理的作业的片材供应给后处理单元,该后处理单元至少能够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中的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所述方法包括:如果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禁止打印设备在没有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执行用于指定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以及如果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允许打印设备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而不需要执行所述用户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打印系统来解决前述问题,该打印系统被配置成使打印单元执行打印处理,所述系统包括:确定单元,其被配置成:确定目标作业是否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其中,针对打印单元对其执行打印处理的片材执行后处理;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用户接口单元以便在确定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的情况下启动用于指定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用户操作。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总配置的框图;
图2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的设备的机械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解释控制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4是用于解释操作单元的布置的视图;
图5是用于解释操作单元的键输入部分的视图;
图6是用于解释开始处理时触摸面板部分上的显示控制示例的视图;
图7是用于解释当设置修整功能时触摸面板部分上的显示控制示例的视图;
图8是用于详细解释C/Z折叠单元的C折叠的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详细解释C/Z折叠单元的C折叠的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详细解释C/Z折叠单元的Z折叠的截面图;
图11是用于详细解释C/Z折叠单元的Z折叠的截面图;
图12是用于解释C折叠的视图;
图13是用于解释Z折叠的视图;
图14是用于解释当选择特定特征时触摸面板部分上的显示控制示例的视图;
图15是用于解释当设置混合尺寸原稿时触摸面板部分上的显示控制示例的视图;
图16是用于解释当选择打印片材时触摸面板部分上的显示控制示例的视图;
图17A至图17H是用于解释Z折叠和C折叠设置显示顺序的视图;
图18是当设置Z折叠和C折叠时以及当不设置Z折叠或C折叠时打印操作的控制流程图;
图19是当设置Z折叠时打印操作的控制流程图;和
图20A和20B是当设置C折叠时打印操作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指出,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以其它方式对其进行具体表明。
在该说明书中,术语“尺寸”不仅包括面积,而且还包括形状。因此,可将“尺寸不同”重写成“形状和/或面积不同”。在以下实施例中,“打印片材”不限于纸,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可折叠的“片材”。在该说明书中,“Z折叠”是也被称为“手风琴式折叠”的片材折叠式样,“C折叠”是也称为“书信折叠”的片材折叠式样。这些折叠式样包括在与片材宽度的1/3和2/3对应的位置将片材完全折叠成三折的方法,以及在与片材宽度的1/4和1/2对应的两个位置折叠片材以获得一半尺寸的方法。
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描述图像输入/输出系统。图1是显示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的内部配置和可应用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的外围布置的框图。
如图1所示,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包括读取部分200、打印部分300、控制器110和操作单元150。
读取部分200包括文档供给单元250和扫描单元210。文档供给单元250用于供给文档。扫描单元210对由文档供给单元250供给的文档上的图像进行扫描。将由扫描单元210扫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10。
打印部分300包括供给单元360、打印单元310和传递单元370。供给单元360包括多个纸盒,这些纸盒分别存放不同尺寸的打印片材。供给单元360从每个纸盒供给打印片材。打印单元310用电子照相技术在打印片材上打印图像,其起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打印单元310经由控制器110从扫描单元210或者连接至LAN 190的PC(主机)191或192接收图像数据。打印单元310基于接收的图像数据在从供给单元360供给的打印片材上打印图像。传递单元370处理打印单元310在其上打印图像的打印片材,例如,对这些打印片材进行分类或装订,然后传递这些片材。
控制器110电连接至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并经由LAN190连接至PC 191和192以及数字复印设备193。当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作为复印机操作时,控制器110控制读取部分200将读取的文档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打印部分300,并控制打印部分300在打印片材上形成图像。当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作为扫描仪操作时,控制器110还可将由读取部分200读取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代码数据,并经由LAN 190将该代码数据发送给PC 191或192。当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作为打印机操作时,控制器110还可将经由LAN 190从PC 191或192接收的代码数据转换成图像数据,并使打印部分300基于该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操作单元150具有用于将指令输入到控制器110的各种键和对用户显示界面窗口的液晶显示面板。当用户操作任何键时,操作单元150产生与所操作的键对应的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控制器110。
将参考图2对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的硬件配置进行解释。图2是显示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配置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打印部分300连接至甲板单元341、用作片材折叠单元的C/Z折叠单元800和修整器900。C/Z折叠单元800和修整器900构成传递单元370,起用于在图像形成之后对片材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作用。
将描述图像读取器、打印单元、C/Z折叠单元和修整器。
<读取部分>
读取部分200包括文档供给单元250。文档供给单元250从第一片材顺序地一张一张地将文档片材供给到稿台玻璃211上。每次每张文档片材的读取操作结束时,将该文档片材从稿台玻璃211排放到排放盘219上。在读取部分200中,在将文档片材供给到稿台玻璃211上之后,灯212开启,扫描盒213开始移动。随着扫描盒213移动,读取稿台玻璃211上的文档片材,并对其进行扫描。在读取扫描期间,经由镜214、215和216以及透镜217将来自文档片材的反射光引向CCD图像传感器(以下称为CCD)218。在CCD 218的图像传感平面上形成文档片材上的图像。CCD 218将在图像传感平面上形成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10。
<打印部分>
打印部分300包括激光驱动器321。激光驱动器321基于从控制器110发送的图像数据驱动激光发射部分322。激光发射部分322发射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束。激光束被旋转多面镜(未显示)反射,对感光鼓323的表面进行扫描。在感光鼓323的表面上形成与发射的激光束对应的静电潜像。用从显影单元324供应的色粉使感光鼓323上的静电潜像显现为色粉图像。与激光束照射时序同步,从纸盒311、312、313或314、手动供给架315或甲板单元341经由传送路径331在感光鼓323和转印部分325之间供给打印片材。感光鼓323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在转印部分325处供给的打印片材上。
通过传送带326将携带色粉图像的打印片材发送给定影部分327。定影部分327对打印片材进行热压以将打印片材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到该打印片材上。经由传送路径335将已通过定影部分327的打印片材从传递部分334发送到C/Z折叠单元800中。作为用于打印片材的传递单元370,传递箱还可被附到传递端口334外部,而不是C/Z折叠单元800和修整器900外部。可将打印片材排放到传递箱。为了在将打印表面反向之后将打印片材发送到C/Z折叠单元,经由压板329将打印片材临时从传送路径336引向传送路径338,然后经由传送路径337将该打印片材从传递部分334发送到C/Z折叠单元。当设置双面打印模式时,将已通过定影部分327的打印片材引向传送路径336,经由压板329临时将其引向传送路径333,然后经由传送路径338将其引向传送路径332。再次在感光鼓323和转印部分325之间供给引向传送路径332的打印片材,并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该打印片材的未打印表面上。
<C/Z折叠单元>
C/Z折叠单元800包括插入器单元810、C/Z折叠单元820和C折叠片材传递端口804。插入器单元810供给打印片材,并将该打印片材插入到从打印单元310输出的打印片材之间的期望的位置中。
插入器单元810将在插入器供给架811上设置的片材供给到传送路径812中。压板813将传送路径812上的打印片材发送到传送路径815和819,并将其引向传送路径802。此外,压板813将从插入器供给架811供给的片材发送到传送路径814和816。然后,反向供给该片材。在将在插入器供给架811上设置的片材反向(翻转)之后,可将该片材发送到传送路径819。
C/Z折叠单元820可对从插入器单元供给的片材和从打印单元发送的片材执行以下三种类型的处理:
1.直通模式、2.C折叠模式和3.Z折叠模式。
在这些模式中的“直通模式”下,将片材发送到随后的单元,而不对该片材进行C折叠或Z折叠。经由传送路径803将已通过传送路径802的片材发送到修整器900。
将参考图8至图13对C/Z折叠单元820的“C折叠模式”和“Z折叠模式”进行解释。图8至图11为详细显示C/Z折叠单元820的截面图。图12显示以C折叠模式折叠片材840的过程。类似地,图13显示以Z折叠模式折叠片材850的过程。
在“C折叠模式”下,通过称为“C折叠”的折叠式样折叠经由传送路径802传送到C/Z折叠单元820的片材840,并将片材840排放到C折叠片材传递端口804。如果用户在操作单元150上指定“C折叠模式”,则如图8所示,压板821操作以将片材840从传送路径802引向传送路径822。当片材840的前端撞击制动器823时,片材840的形成环841夹在折叠辊824和825之间。
然后,如图12的12b所示,在位置1201处折叠图12的12a所示的片材840(打印片材尺寸X×Y)一次。在距夹住部位的距离在Y方向上变成片材840的2/3的位置处布置制动器823。
将折叠一次的片材840引向传送路径826。当片材840撞击制动器827时,片材840的形成环842夹在折叠辊825和折叠辊828之间(图9)。
再次折叠图12的12b中的片材840,结果,如图12的12c所示折叠两次。在距辊825和828之间的夹住部位的距离变成片材840的1/3的位置布置制动器827。折叠两次的片材840经由压板829通过传送路径831,并被传递到C/Z折叠片材传递端口804。
在“Z折叠模式”下,通过称为“Z折叠”的折叠式样折叠经由传送路径802传送的片材,并将该片材返回到传送路径802。如果用户在操作单元150上指定“Z折叠模式”,则如图10所示,压板821操作以将片材850从传送路径802引向传送路径822。当片材850的前端撞击制动器823时,片材850的形成环851夹在折叠辊824和825之间。
然后,如图13的13b所示,在位置1301处折叠图13的13a所示的片材850(打印片材尺寸X×Y)一次。在距夹住部位的距离在Y方向上变成片材850的1/4的位置布置制动器823。
将折叠一次的片材850引向传送路径826。当片材850撞击制动器827时,片材850的形成环852夹在折叠辊825和折叠辊828之间(图11)。
再次在位置1302处折叠图13的13b中的片材850,结果,如图13的13c所示折叠两次。此时,在从由辊824和825形成的折页到环852的长度变成片材850的1/4的位置布置制动器827。折叠两次的片材850从传送路径832经由压板829返回到传送路径802。在此之后,经由传送路径803将片材850发送到修整器900。
<修整器>
回头参考图2,修整器900包括样本盘907、叠盘911和912以及成册盘921。修整器900可执行处理,诸如装订、分类、偏移或装订成册,并传递处理的片材。
当将片材输出到样本盘907时,通过压板902和903经由传送路径904将进入传送路径901的片材传递到样本盘907。
当将片材输出到叠盘911或912时,进行以下操作。通过压板902和903将进入传送路径901的片材引向传送路径905,并将该片材传递到叠盘911。叠盘911和912可垂直移动。当将片材输出到叠盘912时,叠盘912向上移动。当将片材输出到例如叠盘911或912时,例如,压板909还可经由中间盘908对片材进行分类、偏移或装订。
当将片材输出到成册盘921时,经由压板902和903将进入传送路径901的片材引向传送路径906,这些片材停留在接合部分925。在骑马订中,压板923在中间盘922的位置对片材进行骑马订。将经过骑马订的片材捆移动到接合部分925。在接合部分925附近布置推构件926以及辊927和928。推构件926推出接合部分925处的片材捆。然后,在辊927和928之间推出片材捆,并通过辊927和928对片材捆进行折叠。经由传送路径929将片材捆传递到成册盘921。
<控制器>
将参考图3的框图描述控制器110的功能。主控制器111包括CPU(处理器)112、总线控制器113和各种I/F控制器电路(未显示)。
CPU 112和总线控制器113控制整个控制器110的操作。CPU112基于经由ROM I/F 115从ROM 114加载的程序操作。这个程序还描述对从主机接收的PDL(页描述语言)代码数据进行解释并将其光栅化为光栅图像数据的操作。通过软件处理这个操作。总线控制器113控制从I/F的数据输入/到I/F的数据输出的转移,并执行总线冲突的仲裁和DMA数据转移的控制。
DRAM 116经由DRAM I/F 117连接至主控制器111,其用作CPU 112的操作工作区和累积图像数据区。
编解码器118通过诸如MH/MR/MMR/JBIG/JPEG的格式对DRAM 116中累积的光栅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以及将压缩/累积的代码数据解压缩为光栅图像数据。SRAM 119用作编解码器118的临时作业区。编解码器118经由I/F 120连接至主控制器111。总线控制器113控制编解码器118和DRAM 116之间的DMA转移。
图形引擎135对DRAM 116中累积的光栅图像数据执行图像旋转、图像缩放、颜色空间转换和二进制化。SRAM 136用作图形引擎135的临时工作区。图形引擎135经由I/F连接至主控制器111。总线控制器113控制图形引擎135和DRAM 116之间的DMA转移。
网络控制器121经由I/F 123连接至主控制器111,并经由连接器122连接至外部网络。网络的一般示例为Ethernet。
通用高速总线125连接I/O控制器126和用于连接扩展板的扩展连接器124。通用高速总线的一般示例为PCI总线。根据实施例,用于控制修整器900和C/Z折叠单元800的控制板连接至扩展连接器124。也就是说,主控制器111经由扩展连接器124和扩展板(未显示)控制修整器900和C/Z折叠单元800。
I/O控制器126包括两个信道的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127,所述两个信道用于将控制命令发送到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的CPU/从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的CPU接收控制命令。I/O总线128连接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127与扫描仪I/F 140和打印机I/F145。
面板I/F 132连接至LCD控制器131。面板I/F 132包括用于在操作单元150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I/F以及用于从硬键和触摸面板键输入的键输入I/F 130。
操作单元150包括液晶显示器、附着于液晶显示器上的触摸面板和多个硬键。经由面板I/F 132将从触摸面板或硬键输入的信号转移到CPU 112。液晶显示器显示从面板I/F 132发送的图像数据。液晶显示器显示该设备的功能、图像数据等。
实时时钟模块133更新并保存在所述设备内部管理的日期和时间,备份电池134对实时时钟模块133进行备份。
E-IDE连接器161连接外部存储装置。硬盘驱动器160连接至连接器161,执行将图像数据存储在硬盘162中或者从硬盘162读出图像数据的操作。
连接器142和147分别连接至读取部分200和打印部分300。连接器142包括异步串行I/F 143和视频I/F 144。连接器147包括异步串行I/F 148和视频I/F 149。
扫描仪I/F 140经由连接器142连接至读取部分200。扫描仪I/F140也经由扫描单元总线141连接至主控制器111。扫描仪I/F 140具有处理从读取部分200接收的图像的功能。扫描仪I/F 140还具有对扫描单元总线141输出基于从读取部分200发送的视频控制信号而产生的控制信号的功能。总线控制器113控制从扫描单元总线141到DRAM 116的数据转移。
打印机I/F 145经由连接器147连接至打印部分300。打印机I/F145经由打印机总线146连接至主控制器111。打印机I/F 145具有处理从主控制器111输出的图像数据并将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部分300的功能。打印机I/F 145还具有对打印机总线146输出基于从打印部分300发送的视频控制信号而产生的控制信号的功能。
总线控制器113控制在DRAM 16中光栅化的光栅图像数据到打印机的转移。经由打印机总线146和视频I/F 149将光栅图像数据DMA转移到打印部分300。
<操作单元>
图4是显示操作单元150的外观的视图。操作单元150包括键输入部分402和触摸面板401。键输入部分402可接受使用硬键的用户操作。触摸面板401用作能够接受使用软键(显示键)的用户操作的显示单元的示例。
图5是详细显示键输入部分402的布置的视图。键输入部分402包括电源开关501。响应于对电源开关501的用户操作,控制器110控制在备用模式(正常操作状态)和睡眠模式(程序停止等待中断以准备网络打印、传真发送等以抑制功耗的状态)之间切换。控制器110控制在用于将电源供应给整个系统的主电源开关(未显示)为ON时接受对电源开关501的操作。
启动键503用于从用户接受用于启动由用户指定的一种类型的作业处理的指令,所述作业处理诸如目标作业的复印或发送。停止键502用于从用户接受用于中断接受的作业的处理的指令。十键区506用于在各种设置期间从用户接受数值的输入。清除键507用于从用户接受清除由他经由十键区506等输入的各参数的指令。重置键504用于从用户接受使临时为目标作业而设的各种设置无效并将设置值恢复为缺省值的指令。用户模式键505用于接受为每个用户将显示在触摸面板401上的窗口移到系统设置窗口的指令。
将参考图6和图7更详细地对显示在触摸面板401上的窗口的布置进行解释。图6显示当用户选择(触摸)复印标签601时在控制器110的控制下显示在触摸面板401上的窗口。当用户选择发送标签602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数据发送功能(比如,传真发送或电子邮件发送)的操作窗口。当用户选择箱标签603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箱功能的操作窗口。
箱功能使用多个数据存储箱(以下称为箱),实际上在硬盘162中确保这些数据存储箱的安全。各用户可单独使用所述多个箱。例如,控制器110释放与用户通过操作触摸面板401从多个箱选择的箱对应的硬盘162的存储区。控制器110将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在释放存储区中。例如,响应于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50输入的指令,控制器110控制将从扫描单元210接受的作业的文档数据存储在用户所选择的箱中。例如,还可根据经由外部设备的用户接口输入的用户指令将经由网络控制器121从外部设备(比如,PC 191或192)接受的作业的文本数据存储在用户所指定的箱中。
当用户从操作单元150输入用于输出存储在箱中的作业数据的指令时,控制器110从硬盘162的与指定的箱对应的存储区读出指定的数据。然后,控制器110控制所述设备的各单元以用户所指定的形式输出数据。例如,控制器110控制打印部分300打印出指定的数据,或者控制网络控制器121将数据发送到外部设备。
当用户在图6中的触摸面板401上选择选项标签604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用于设置诸如扫描设置的可选功能的窗口。当用户选择系统监控器键617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用于向用户通知MFP状态的显示窗口。
当用户选择双面打印键614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允许用户设置执行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中的哪个来打印目标作业的窗口。响应于用户对打印纸选择键615的选择,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允许用户设置打印目标作业所需的供给单元、片材尺寸和片材类型(介质类型)的窗口。响应于键612的选择,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允许用户选择适合于文档图像的图像处理模式(比如,文本模式或照片模式)的窗口。当用户操作密度设置键611时,控制器110允许他调整打印作业的输出图像的密度。
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在状态显示域606中显示发生的事件的操作状态(比如,备用、预热、打印、阻塞或错误)。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在显示域607中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确认目标作业的复印比例的信息。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在显示域616中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确认目标作业的片材尺寸和供给模式的信息。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在显示域610中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确认目标作业的复印数量的信息和提示用户在打印期间确认片材数量的信息。以这种方式,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将通告给用户的各种类型的信息。
当用户选择中断键613时,控制器110停止打印期间的作业,并允许执行用户所指定的作业的打印。当用户选择“特定特征”键618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用于特定打印设置的窗口,所述特定打印设置诸如各种图像处理和布局,所述布局包括两页分离、封面/片材插入、图像组合、图像移动和装订成册。
图7显示当用户在图6的窗口中选择修整键609时显示在触摸面板401上的窗口。该窗口允许用户设置片材处理,诸如装订、折叠和偏移。键701-705和707用于指定不同的修整方法,所选择的键的颜色改变。如果在所选择的键的颜色改变的同时用户选择OK键709,则控制器110存储与当选择OK键时选择的键对应的设置,并在打印时使用该设置。
分套(分类)键701用于按页次序分套每份复印的片材。分组键702用于对每一页的片材进行分组。装订键703用于设置装订。可以不同时而是仅排他地设置键701-703。设置Z折叠的Z折叠键705和设置C折叠的C折叠键707也是排他的。对于不可能的组合,像装订和C折叠的组合,当选择装订键703时,使C折叠键707变灰,并且不能选择C折叠键707。当首先选择C折叠键707时,不能选择装订键703。以这种方式,当不能将设置组合起来时,不能选择任一对应的键。
偏移键704用于设置:对于每一指定的复印数量,使输出位置偏移。控制器110控制修整器900:对于每一输入到复印计数输入域708的复印数量,使输出位置偏移。
当用户选择正面朝上/正面朝下指定键710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允许用户指定正面朝上传递或正面朝下传递的窗口。当用户选择折叠位置调整键711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允许用户调整Z折叠或C折叠中的折叠位置的参数的窗口。如果用户选择设置取消按钮706,则图7中的窗口返回到图6中的窗口,而不反映在图7的窗口中设置的内容。如果用户选择OK键709,则在反映在图7的窗口中设置的内容之后,图7中的窗口返回到图6中的窗口。
将这些键操作所设的各种设置作为打印设置存储在图3中的DRAM 116中。在通过选择启动键503开始打印时,从DRAM 116读出这些设置,并将这些设置用于控制。
图14是显示当用户选择图6中的“特定特征”键618时显示在触摸面板401上的窗口的视图。该窗口允许用户设置各种图像处理和布局,所述布局包括两页分离、封面/片材插入、图像组合、图像移动和装订。
当用户选择“混合尺寸起始点”键1401时,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图15所示的用于预先设置混合尺寸起始点的窗口。在图15中,用户可设置所设置的原稿片材的宽度是相同还是不同。当用户选择“相同宽度”键1501时,控制器110确定在文档供给单元250上设置的多张原稿片材具有相同的宽度。当用户选择“不同宽度”键1502时,控制器110确定多张设置的原稿片材具有不同的宽度。在开始读取之后,基于键的确定对原稿片材进行扫描。当用户选择设置取消键1503时,取消混合尺寸起始点的设置,图15中的窗口返回到图14中的窗口。当用户选择OK键1504时,确定混合尺寸起始点的预先设置。
图16显示当用户选择图6中的纸选择键615时显示在触摸面板401上的窗口。该窗口显示关于在主体内部的供给单元中设置的打印片材的信息。控制器110经由这个窗口从用户接受用于输出的打印片材的类型的设置。当用户选择自动纸选择键1601时,控制器110设置这样的模式(自动纸选择模式),在该模式下,控制器110根据读取的文档尺寸和操作模式自动选择打印片材并输出该打印片材。
供给架键1602-1606显示存放在对应的供给架中的打印片材的尺寸、方位和剩余数量。当用户选择供给架键中的一个时,控制器110从选择的供给架设置片材的供给。手动供给键1607显示在手动供给盘上的打印片材的尺寸和方位。当用户选择手动供给键1607时,控制器110设置从手动供给盘供给片材。如果没有在手动供给盘上加载打印片材,则如图16所示,控制器110使手动供给键1607变灰,以便不接受键1607的选择。这还应用于供给架键1602、1603、1604、1605和1606。如果在供给架中没有存放打印片材,则控制器110使对应的键变灰,以便不接受该键的选择。
手动供给片材改变保留键1608用于设置当在手动供给盘上没有加载打印片材时或者当将使用与当前在手动供给盘上加载的打印片材不同的打印片材时所使用的打印片材。如果用户选择键1608,则控制器110显示用于设置将在手动供给盘上加载的打印片材的尺寸和类型的窗口(未显示)。如果在手动供给盘上加载这个窗口中设置的打印片材,则从手动供给盘供给打印片材。如果在手动供给盘上没有加载所设置的打印片材,则控制器110显示缺少打印片材,而不输出任何打印片材,并提示用户在手动供给盘上加载打印片材。主体显示部分1609示出主体的示意性外观。当用户选择供给架键1602-1606和手动供给键1607中的一个时,使对应的供给部分变亮,从而用户可容易地识别所设置的供给架。纸类型显示部分1610显示在与当前在供给架键1602-1606和手动供给键1607中所选择的一个对应的供给单元中设置的打印片材的类型。当用户选择关闭键1611时,图16中的窗口返回到图6所示的复印设置窗口。
<操作顺序的描述>
将描述Z折叠和C折叠的设置顺序。图17A至图20B是用于解释当设置Z折叠和C折叠时的操作顺序的视图。
将描述用于设置Z折叠的操作顺序。图17A显示与图6所示的窗口类似的复印设置窗口的第一窗口。如果没有进行设置,则首先设置自动纸选择模式,显示域616显示自动纸选择。如果用户选择修整键609,则控制器110显示图17B所示的修整设置窗口。图17B显示与图7所示的窗口相同的窗口。根据用于设置Z折叠的操作顺序,如果用户在图17B的窗口中选择Z折叠键705,则控制器110使Z折叠键705变亮,并存储Z折叠的设置。如果用户选择OK键709,则控制器110显示图17C所示的窗口。
图17C中的窗口与图6中所示的窗口相同。由于设置Z折叠,所以使修整键609变亮,在修整键609上方显示表示设置Z折叠的信息。由于保持选择自动纸选择模式,所以显示域616显示自动纸选择。如果用户按下启动键503,则控制器110以Z折叠/自动纸选择模式开始复印作业。如果用户选择图17C中的纸选择键615,则控制器110显示图17D中的纸选择窗口。图17D显示与图16中所示的窗口相同的窗口。在图17D中,由于设置自动纸选择模式,所以使自动纸选择键1601变亮。用户可通过选择图17D的窗口中的供给架键、手动供给键或手动供给片材改变保留键来设置供给架手动设置模式,代替自动纸选择模式。
将描述用于设置C折叠的操作顺序。与Z折叠类似,这个顺序从图17A中的窗口开始。如果用户选择图17A的窗口中的修整键609,则控制器110显示图17E中的修整设置窗口。图17E还显示与图7中所示的窗口相同的窗口。如果用户选择图17E的窗口中的C折叠键707,则控制器110使C折叠键707变亮,并存储C折叠的设置。如果用户选择OK键709,则控制器110转移到C折叠的设置。此时,控制器110取消自动纸选择模式,转移到供给架手动选择模式,并显示图17F中所示的窗口。图17F显示与图6中所示的窗口相同的窗口。由于设置C折叠,所以使修整键609变亮,并在修整键609上方显示表示设置C折叠的信息。由于选择供给架手动选择模式,所以显示域616显示供给架1,供给架1为缺省设置。
如果用户选择启动键503,则控制器110确定是否可对在供给架1中设置的打印片材(在这种情况下为A4尺寸的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不能对A4尺寸的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所以控制器110显示图17G中所示的窗口,而不开始复印作业。在图17G中,控制器110在对话框1701中显示C折叠设置和可进行C折叠的打印片材尺寸,并提示用户再次设置供给架。如果用户选择OK键1702,则控制器110再次显示图17F中的窗口。
如果用户根据显示在对话框1701中的指令选择纸选择键615,则控制器110显示图17H中所示的窗口。图17H显示与图16中所示的纸选择窗口相同的窗口。控制器110确定设置C折叠。控制器110对自动纸选择键160进行阴影化以禁止用户选择它。用户不会错误地选择自动纸选择键1601,并选择任一供给架。在图17H中,如果用户选择显示在对话框1701中的合适的供给架(存放图17H中的A4R尺寸的打印片材的供给架4),并选择关闭键1611,则控制器110再次显示图17F中的窗口。如果用户选择启动键503,则控制器110确定是否可对手动设置的供给架中的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在这种情况下,可对A4R尺寸的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控制器110开始复印作业。在以上描述中,当选择图17G中的OK键1702时,窗口转移到图17F中的窗口,但是还可转移到图17H中的窗口。
以这种方式,操作单元150可起用于指定后处理装置将执行的后处理的指定装置的作用。控制器110和操作单元150可起用于选择在其上将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片材的类型的选择装置的作用。图像输入/输出系统100以用作第一选择模式的自动纸选择模式和用作第二选择模式的手动纸选择模式操作,在第一选择模式下,自动选择与将形成的图像对应的类型的片材,在第二选择模式下,选择用户所指定的类型的片材。当用户指定用作第一后处理的Z折叠时,控制器110控制操作单元150允许在第一选择模式和第二选择模式下选择Z折叠。当用户指定用作第二后处理的C折叠时,控制器110控制操作单元150禁止在第一选择模式下选择C折叠,而允许在第二选择模式下选择C折叠。换句话说,操作单元150起用于从用户输入第一选择模式或第二选择模式的指定的输入装置。当用户指定用作第二后处理的C折叠时,操作单元150不接受用作第一选择模式的自动纸选择模式的指定。操作单元150的触摸面板起通知装置的作用,当用户指定用作第二后处理的C折叠时,该通知装置向用户通知可在用作第二选择模式的手动纸选择模式下指定的片材的类型。
<在C/Z折叠设置时的控制>
将参考图18、图19和图20B的流程图对控制器110的处理的细节进行解释。
在步骤S1802中,控制器110使触摸面板401显示缺省复印功能设置窗口。在这种情况下,触摸面板401显示图17A中的窗口。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03以接受由操作者在触摸面板401上设置的打印作业的处理条件。每次操作者操作触摸面板401,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4中确定操作者是否选择了启动键503。如果操作者没有选择启动键503,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05以确定操作者是否选择了修整键609。如果操作者没有选择修整键609,则控制器110确定操作者是否选择另一键,并执行与所选择的键对应的处理。将省略与折叠设置无关的设置的描述。然后,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1803,并等待操作者的下一操作。
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5中确定操作者选择了修整键,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06以显示图17B或图17C中的修整类型设置窗口。如果操作者选择Z折叠键705,则如图17B所示,控制器110使Z折叠键705变亮。如果操作者选择C折叠键707,则如图17C所示,控制器110使C折叠键707变亮。由于不能同时设置Z折叠和C折叠,所以每次操作者选择任一个时,使Z折叠键705或C折叠键707变亮。在此之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07以确定操作者是否选择OK键709。
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7中确定操作者没有选择OK键709,则所述过程再次返回到步骤1807,并等待直到他选择OK键709为止。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7中确定操作者选择了OK键709,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08以确定操作者是否指定Z折叠。如果操作者指定了Z折叠,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图19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901。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8中确定操作者没有指定Z折叠,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09以确定操作者是否指定C折叠。如果操作者指定了C折叠,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图20A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001。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9中确定操作者没有指定C折叠,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1802以显示图17A中的窗口。
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04中确定操作者按下了启动键503,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指定了打印作业的开始,而未设置Z折叠或C折叠。在步骤S1810中,控制器110指示读取部分200开始扫描。读取部分200对文档供给单元250上的文档进行扫描,并将文档图像信号发送到控制器110。控制器110将发送的文档图像信号作为每一页的打印数据存储在硬盘162中。此时,控制器110还将文档供给单元250所检测到的文档尺寸与文档图像信号一起存储在硬盘162中。在结束存储打印数据之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1以开始打印处理。在步骤S1811中,控制器110从硬盘162读出一页的打印数据到DRAM 116。然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2以从操作者所设置的供给单元供给打印片材并打印DRAM 16中的打印数据。
在步骤S1813中,控制器110确定操作者是否设置除了折叠之外的修整,诸如装订。如果操作者设置了另一修整,则控制器110在步骤S1814中使修整器900执行修整,其中,已设置了所述修整的执行。然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5。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13中确定没有设置修整的执行,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5,而不执行步骤S1814中的步骤。在步骤S1815中,控制器110确定是否已打印目标作业的所有页面。如果在硬盘162中存在未打印页面的打印数据,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1811以打印下一页。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15中确定已打印目标作业的所有页,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6以确定在硬盘162中是否存在将处理的另一作业。如果存在将处理的另一作业,则控制器110将该作业设置为目标作业,返回到步骤S1811,并开始打印。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816中确定不存在将处理的作业,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1802以显示图17A中的窗口,并等待操作者的操作。
将参考图19的流程图描述当在步骤S1808中确定操作者指定了Z折叠时控制器110的控制。当操作者选择图17B的窗口中的折叠键705以使Z折叠键705变亮并进一步选择OK键709时,所述过程进行到图19中的步骤S1901。控制器110进行到步骤S1901以显示缺省设置窗口。在所显示的窗口中,如图17C所示,使修整键609变亮以表示设置Z折叠。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2,并等待直到操作者选择启动键503为止。如果操作者选择启动键503,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3,以允许开始打印目标作业。
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4以执行与图18中所描述的步骤S1810的过程相同的过程,并将打印数据和文档尺寸存储在硬盘162中。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5以确定供给单元选择模式。在步骤S1905中确定的选择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为自动纸选择模式,在自动纸选择模式下,控制器110基于目标作业的文档尺寸和打印设备的供给单元中存在的打印介质自动选择用于目标作业的打印操作的供给单元。另一选择模式为供给单元手动选择模式,在供给单元手动选择模式下,控制器110提示操作者明确地指定供给单元。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905中确定设置供给单元手动选择模式,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6以确定从操作者所设置的供给架供给打印片材。然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10。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905中确定设置自动纸选择模式,则所述过程前进到步骤S1907以确定供给单元。
在步骤S1907中,控制器110从硬盘162获取目标作业的一页的打印数据的文档尺寸。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8,针对为每个供给单元获取打印设备的供给单元中存在的打印片材的尺寸。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09以基于文档尺寸和打印片材尺寸确定用于处理当前页的供给架。如果存在其尺寸与文档尺寸一致的打印片材,则控制器110确定使用存放这些打印片材的供给单元。如果没有其尺寸与文档尺寸一致的打印片材,则控制器110确定使用比文档尺寸大并且是供给单元中存在的打印片材中的最小的打印片材。
在确定所使用的供给单元之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10以从硬盘162读出一页的打印数据到DRAM 116。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11以从操作者在步骤S1906中设置的供给架或者在步骤S1909中确定的供给架供给打印片材,并打印DRAM 116中的打印数据。随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12以确定是否可对打印片材的尺寸进行Z折叠。例如,当文档尺寸为A4并且在A4尺寸的打印片材上打印打印数据时,控制器110确定不能对该打印片材进行Z折叠。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13以便以直通模式操作C/Z折叠单元820,而不执行Z折叠。相反,当文档尺寸为A3并且在A3尺寸的打印片材上打印打印数据时,控制器110确定可对该打印片材进行Z折叠。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914以通过C/Z折叠单元820对打印片材进行Z折叠。以这种方式,在步骤S1912中,控制器110确定不对纵向的打印片材(沿长侧供给的打印片材)进行Z折叠,而是对横向的打印片材(沿短侧供给的打印片材)进行Z折叠。当A4和A3尺寸的文档共同存在时,可对打印结果进行校准。
在步骤S1915中,控制器110确定是否已打印目标作业的所有页。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915中确定在硬盘162中存在将处理的页,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1905以确定下一页的供给架并执行打印处理。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1915中确定已打印所有页,则所述过程进行到图18中的步骤S1816以确定是否执行另一作业的打印处理或者结束打印处理。
将参考图20A和图20B的流程图描述当在步骤S1809中确定操作者已指定C折叠时控制器110的控制。当操作者选择图17E的窗口中的C折叠键707以使C折叠键707变亮并进一步选择OK键709时,所述过程进行到图20A中的步骤S2001。控制器110进行到步骤S2001以确定设置自动纸选择模式和供给单元手动选择模式中的哪个。如果设置自动纸选择模式,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2以将自动纸选择模式切换到供给架手动选择模式。然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3。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2001中确定设置供给架手动选择模式,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3,而不执行步骤S2002中的过程。在步骤S2003中,控制器110禁止显示反映自动纸选择模式的设置窗口。然后,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4以显示供给架手动选择模式的窗口。所显示的窗口为图17F中的窗口。使修整键609变亮以表示C折叠。在供给单元显示域616中显示供给架手动选择模式和任一供给架。在这个窗口中,所述过程等待操作者的操作。在步骤S2005中,控制器110确定操作者是否按下启动键503。
如果操作者没有按下启动键503,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6以确定操作者是否选择纸选择键615。如果操作者没有选择纸选择键615,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2005,并等待操作者的操作。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2006中确定操作者选择了纸选择键615,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7以显示纸选择窗口。所显示的窗口为图17H中的窗口。由于在步骤S2003中禁止反映自动选择模式的设置窗口的显示,所以使自动纸选择键1601阴影化以禁止操作者选择它。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8,并等待关闭键1611的选择。在操作者选择关闭键1611之后,控制器110将与操作者最后选择的供给架键对应的供给架设置为用于目标作业的供给架。然后,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2004。
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2005中确定操作者按下了启动键503,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09。在步骤S2009中,控制器110获取所设置的供给单元的打印片材尺寸,并确定是否可对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当打印片材为纵向(从长侧供给打印片材)时,控制器110确定没有打印片材可进行C折叠,当打印片材为横向(从短侧供给打印片材)时,可对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2009中确定没有打印片材可进行C折叠,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0以禁止开始打印目标作业。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1以显示禁止打印片材的C折叠的消息。所显示的窗口为图17G中的窗口。对话框1701表示禁止对片材进行C折叠以及可进行C折叠的打印片材尺寸。在步骤S2012中,所述过程等待直到操作者选择OK键1702。如果操作者选择OK键1702,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2004以显示图17F中的窗口。
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2009中确定可对打印片材进行C折叠,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3以允许开始打印目标作业。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4以从硬盘162获取目标作业的一页的打印数据的文档尺寸。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5以确定从操作者所设置的供给单元供给打印片材。此时,控制器110还获取供给架的打印片材尺寸。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6以从硬盘162读出一页的打印数据到DRAM116。在步骤S2017中,控制器110将在步骤S2014中获取的文档尺寸与在步骤S2015中获取的打印片材尺寸进行比较,并确定文档和打印片材的方位是否相同。如上所述,输出的打印片材为横向(从短侧供给打印片材)。因而,如果文档图像为纵向(从长侧供给文档片材),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18以将打印数据旋转90°,并将文档图像的方位与输出的打印片材的方位对齐。通过这个过程,即使对纵向的A4尺寸的文档进行扫描,也可在横向的A4尺寸的输出的打印片材上精确地打印文档图像。
无论打印数据是否已被旋转,所述过程都进行到步骤S2019以从在步骤S2015中确定的供给架供给打印片材,并打印DRAM 116中的打印数据。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20以使C/Z折叠单元820对打印的片材进行C折叠。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2021以确定是否已打印目标作业的所有页。如果存在目标作业的未打印页,则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2014以重复确定对于下一页的供给架和打印处理。如果控制器110在步骤S2021中确定已打印目标作业的所有页,则所述过程进行到步骤S1816。所述过程进行到图18中的步骤S1816以确定是否执行另一作业的打印处理或者结束打印处理。
根据实施例,以如下方式控制设置窗口,即,当没有指定C折叠时,允许设置自动纸选择,以及当指定C折叠时,禁止设置自动纸选择。这可防止选择不适合于C折叠的打印介质。通过当根据折叠式样设置禁止自动纸选择时自动地将选择模式切换到手动纸选择模式,可将用户引向手动选择片材。由于当根据折叠式样设置禁止自动纸选择时禁止自动纸选择的重置,所以可防止用户错误地设置自动纸选择,从而改进用户友好性。
更具体地讲,在能够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根据后处理的类型切换可允许的打印片材选择模式。这可防止选择不适合于指定类型的后处理的打印片材并改进用户友好性。也就是说,可根据后处理的类型适当地选择片材。
<其它实施例>
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包括多个装置的系统或者由单个装置形成的设备。
还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本发明,即,直接或者从远程地点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供应给系统或设备,并且由该系统或设备读出所供应的程序代码并执行该程序代码。因此,安装在计算机中以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程序代码也落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保留程序功能,程序形式是任意的,诸如对象代码、由解释器执行的程序、或者供应给OS的脚本数据。
用于供应程序的记录介质包括floppy盘、硬盘、光盘和磁光盘。记录介质还包括MO、CD-ROM、CD-R、C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和DVD(DVD-ROM和DVD-R)。
作为另一使用方法,还可通过经由客户机PC的浏览器将客户机PC与互联网站点连接来将根据本发明的程序或者包括自动安装功能的文件下载到诸如硬盘的记录介质。还可将形成本发明的程序的程序代码分组成多个文件,并从不同的主页下载这些文件。也就是说,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计算机下载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程序的WWW服务器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对根据本发明的程序进行加密,将其存储在诸如CD-ROM的存储介质中,并将其发布到用户。提示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经由互联网从主页下载解密密钥信息。用户可使用密钥信息执行加密的程序,并在计算机中安装该程序。
当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等基于所述程序的指令执行实际进程中的一些进程或所有进程时,也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本发明还可包括这样的情况,其中,将根据本发明的程序写入PC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中,该功能扩展单元的CPU等基于该程序执行实际进程中的一些进程或所有进程。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后处理的类型适当地选择片材的技术。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给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最广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能够将打印设备的打印单元已对其进行打印处理的作业的片材供应给后处理单元的打印系统,所述后处理单元至少能够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中的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所述系统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如果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禁止打印设备在没有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执行用于指定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如果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打印设备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而不需要执行所述用户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时,
所述控制单元允许经由用户接口单元从用户选择性地接受用于执行第一选择模式的请求和用于执行第二选择模式的请求,在第一选择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打印设备使用如下片材执行打印处理,所述片材作为多个片材选择候选者中的基于打印数据的属性信息的选择候选者,在第二选择模式下,控制单元使打印设备使用如下片材执行打印处理,所述片材作为多个片材选择候选者中的由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明确地指定的选择候选者,以及
当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时,
所述控制单元禁止经由用户接口单元从用户选择性地接受用于执行第一选择模式的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用户经由用户接口单元选择与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对应的特定类型的折叠处理作为目标作业所需的后处理时,
所述控制单元禁止经由用户接口单元从用户接受用于执行与第一选择模式对应的自动选择模式的请求,在自动选择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打印设备使用基于打印数据的文档尺寸的尺寸的片材执行打印处理,以及
当用户经由用户接口单元选择除与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对应的特定类型的折叠处理之外的后处理作为目标作业所需的后处理时,
所述控制单元允许经由用户接口单元从用户接受用于执行自动选择模式的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用户经由用户接口单元选择除与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对应的特定类型的折叠处理之外的后处理作为目标作业所需的后处理时,
所述控制单元允许经由用户接口单元从用户接受用于执行与第一选择模式对应的自动选择模式的请求,在自动选择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打印设备使用基于打印数据的文档尺寸的尺寸的片材执行打印处理,以及
当用户经由用户接口单元选择与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对应的特定类型的折叠处理作为目标作业所需的后处理时,
所述控制单元允许经由用户接口单元从用户接受用于执行与第二选择模式对应的手动模式的请求,在手动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打印设备执行由用户经由显示在用户接口单元上的显示窗口而选择的打印处理,并对用户呈现多个片材选择候选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包括将打印设备所打印的片材折叠成三折的折叠处理。
6、一种控制能够将打印设备的打印单元已对其进行打印处理的作业的片材供应给后处理单元的打印系统的方法,所述后处理单元至少能够执行多种类型的后处理中的特定类型的后处理,所述方法包括:
如果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禁止打印设备在没有用户使用用户接口单元执行用于指定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以及
如果目标作业不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则允许打印设备执行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而不需要执行所述用户操作。
7、一种打印系统,其被配置成使打印单元执行打印处理,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成:确定目标作业是否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针对打印单元对其执行打印处理的片材执行后处理;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用户接口单元以便在确定目标作业要求特定类型的后处理的情况下启动用于指定目标作业的打印处理所需的片材的用户操作。
CN2008100031663A 2007-01-15 2008-01-15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236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6421 2007-01-15
JP2007006421A JP4953831B2 (ja) 2007-01-15 2007-01-15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006421 2007-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6374A true CN101236374A (zh) 2008-08-06
CN101236374B CN101236374B (zh) 2010-07-21

Family

ID=3961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1663A Active CN101236374B (zh) 2007-01-15 2008-01-15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7) US8836966B2 (zh)
JP (1) JP4953831B2 (zh)
CN (1) CN10123637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026A (zh) * 2014-12-25 2016-07-0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及打印系统控制方法
CN109109472A (zh) * 2017-06-22 2019-01-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1301004A (zh) * 2015-08-27 2020-06-1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和用于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8381B2 (ja) * 2009-03-03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製本システム、製本制御方法、及び製本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920733B2 (ja) 2009-09-30 2012-04-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方法、プリンタ、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5835899B2 (ja) * 2011-01-17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26519B2 (ja) 2012-11-13 2017-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793522B2 (ja) * 2013-02-27 2015-10-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92376B2 (ja) * 2013-06-18 2017-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33033B2 (ja) * 2013-08-22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820853B2 (ja) * 2013-08-26 2015-11-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処理装置
JP6376806B2 (ja) 2014-04-02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6027462A (ja) * 2014-07-01 2016-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用印刷制御方法
JP6270058B2 (ja) * 2015-05-27 2018-01-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23424B2 (en) * 2015-09-24 2018-07-17 Fuji Xerox Co., Lt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996122B2 (ja) 2017-06-22 2022-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10090840B1 (en) * 2017-06-29 2018-10-02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programmable non-volatile resistive switch elements
JP6958145B2 (ja) * 2017-09-06 2021-11-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6953923B2 (ja) * 2017-09-06 2021-10-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6977412B2 (ja) * 2017-09-06 2021-12-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6929257B2 (ja) * 2018-09-04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7311982B2 (ja) * 2019-02-27 2023-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設定の制御方法
JP7290078B2 (ja) * 2019-07-05 2023-06-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367437B2 (ja) * 2019-10-03 2023-10-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折り筋形成装置、および折り装置
KR20230040643A (ko) * 2021-09-16 2023-03-23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용지 이송 시기를 조절한 복사 시간 제어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3160B2 (ja) * 1987-03-03 1998-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H10167524A (ja) * 1991-01-18 1998-06-23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
US5554094A (en) * 1994-05-05 1996-09-10 Gunther International, Ltd. Folding apparatus
US5678135A (en) * 1994-06-21 1997-10-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a multiplex copying system
JP3214656B2 (ja) * 1995-03-31 2001-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414108B2 (ja) * 1996-02-22 2003-06-09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94571A (ja) * 1996-12-27 1998-07-28 Minolta Co Ltd フィニッシャ
JP2001042583A (ja) * 1999-07-30 2001-0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49829B1 (en) * 2000-02-02 2002-02-26 Moore North America, Inc. Card packag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1324147A3 (en) * 2001-12-27 2009-03-18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80246B2 (ja) * 2002-10-15 2006-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4018504B2 (ja) * 2002-10-25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264425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8462A (ja) * 2003-03-10 2004-09-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40183249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Fuji Xerox Co., Lt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bundle alignment method
JP2004284742A (ja) * 2003-03-20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折り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0595B2 (ja) * 2003-09-29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工程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工程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7379930B2 (en) * 2004-02-25 2008-05-27 Ricoh Company, Ltd. Confidential communications executing multifunctional product
JP4250101B2 (ja) * 2004-02-26 2009-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9174A (ja) * 2004-03-18 2005-09-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125374B2 (en) * 2004-03-23 2006-10-24 The Hedman Company Folding machine with stacking arm
JP3814626B2 (ja) * 2004-04-05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52494B2 (en) * 2004-07-30 2010-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job process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CN101031483A (zh) * 2004-08-25 2007-09-05 印刷包装国际公司 吸收性微波相互作用包装
JP2006067116A (ja) * 2004-08-25 2006-03-09 Canon Inc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データ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2006065642A (ja) * 2004-08-27 2006-03-09 Canon Inc 出力処理装置、出力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459787B2 (ja) * 2004-11-16 2010-04-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708993B2 (ja) * 2005-01-14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93288A (ja) 2005-01-14 2006-07-27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52961B2 (ja) * 2005-02-28 2008-09-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75329B2 (ja) * 2005-02-28 2008-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039431B2 (ja) * 2005-03-08 2008-0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264880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199144B2 (en) * 2005-04-26 2012-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708858B2 (ja) * 2005-05-17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バイス選択方法
US20070017397A1 (en) * 2005-07-20 2007-01-25 Yoshihisa Kamata Image printing system, image printing method, and image printing program
JP2007091465A (ja) * 2005-09-01 2007-04-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814430B2 (en) * 2005-12-21 2010-10-12 Xerox Corporation Uldesign: WYSIWYG finishi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026A (zh) * 2014-12-25 2016-07-0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及打印系统控制方法
US9955030B2 (en) 2014-12-25 2018-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5730026B (zh) * 2014-12-25 2018-12-0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及打印系统控制方法
CN111301004A (zh) * 2015-08-27 2020-06-1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和用于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301004B (zh) * 2015-08-27 2022-03-1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和用于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109472A (zh) * 2017-06-22 2019-01-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US10582076B2 (en) 2017-06-22 2020-03-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109472B (zh) * 2017-06-22 2020-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98057A1 (en) 2016-07-07
JP2008168599A (ja) 2008-07-24
US20140333956A1 (en) 2014-11-13
US20170195509A1 (en) 2017-07-06
US9311578B2 (en) 2016-04-12
US20220116508A1 (en) 2022-04-14
US8836966B2 (en) 2014-09-16
CN101236374B (zh) 2010-07-21
US10178259B2 (en) 2019-01-08
US10609240B2 (en) 2020-03-31
US11523019B2 (en) 2022-12-06
JP4953831B2 (ja) 2012-06-13
US20080170262A1 (en) 2008-07-17
US11223736B2 (en) 2022-01-11
US20190109959A1 (en) 2019-04-11
US20200204696A1 (en) 2020-06-25
US9641711B2 (en) 201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6374B (zh)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434659B2 (ja) ページ割付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ページ割付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980545B2 (en) Sheet insertion control unit/method
US9126796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heet folding processing
CN100378644C (zh)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CN10163578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打印指示设备
JP58013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450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903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JP44840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450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87719B2 (ja)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45579A (ja) 画像出力装置
JPH11428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45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8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7160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4205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00228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1044922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H112861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6960A (ja) 画像入出力システム
JP20041174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82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5163A (ja) デジタル複合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