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837A - 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837A
CN101135837A CNA2007101478881A CN200710147888A CN101135837A CN 101135837 A CN101135837 A CN 101135837A CN A2007101478881 A CNA2007101478881 A CN A2007101478881A CN 200710147888 A CN200710147888 A CN 200710147888A CN 101135837 A CN101135837 A CN 101135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entioned
air
hermetically
sealed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78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5837B (zh
Inventor
百濑泰长
柳泽佳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5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5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8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投影机(1)包括:光学部件,设置于具有环状的空气流通路的密封结构内部;和循环风扇,使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密封结构包括:光学部件用壳体,具有使空气流入内部的流入口和使空气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多个管部件(84),将空气导入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并将从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流出到外部的空气再次导入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及散热装置(85),具有:受热部件(851),设置于密封结构内部,吸收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和导热部件(852),贯通密封结构内外,设置于密封结构内部的一端侧可进行热传递地与受热部件(851)连接,将受热部件(851)的热导向设置于密封结构外部的另一端侧。

Description

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知道有下述的投影机,该投影机包括: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该光调制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以及投影光学装置,该投影光学装置对通过光调制装置调制过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
在该投影机中,如果在光调制装置的表面上,附着灰尘、油烟等,则投影图像的画质变差。另外,由于一般液晶面板等的光调制装置的耐热性能差,故具有因来自光源装置的光束的照射所引起的发热,产生热劣化的可能性。
于是,为了稳定地确保投影图像的画质,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进行冷却,人们提出有下述的结构,其中,将光调制装置设置于密封结构内部,通过循环风扇,使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循环(比如,文献:参照JP特开2000-162708号文献)。
在上述文献中记载的结构中,没有特别地设置用于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的部件,构成密封结构的密封箱、盖(head)体以及管状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由此,形成通过各部件,将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散发到外部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难以充分地确保散热面积,难以有效地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即,难以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等的光学部件进行冷却。
于是,人们希望有可长期稳定地确保投影图像的画质,并且可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等的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该投影机可长期稳定地确保投影图像的画质,并且可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投影机包括: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设置于具有可使空气流通的环状的空气流通路的密封结构内部;和循环风扇,该循环风扇使上述环状的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结构包括:光学部件用壳体,该光学部件用壳体在其内部,收置设置有上述光学部件,并且具有用于使空气流入其内部的流入口和使空气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多个管部件,该多个管部件通过上述流入口,将空气导入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的内部,并且将通过上述流出口从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流出到外部的空气再次通过上述流入口,导入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以及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具有受热部件和导热部件,该受热部件设置于上述密封结构内部,对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该导热部件贯通上述密封结构内外,设置于上述密封结构的内部的一端侧以可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受热部件连接,将上述受热部件的热导向设置于上述密封结构外部的另一端侧。
在这里,上述导热部件可采用:不伴随物质的移动,在导热部件中传递热的,利用所谓的热传导的导热部件;和在内部具有制冷剂,伴随该制冷剂的移动,产生热移动的,利用所谓的对流热传递的导热部件中的任意一种。
按照本发明,由于在构成密封结构的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收置设置光调制装置等的光学部件,故可防止在光学部件上附着灰尘、油烟等的情况,可长期稳定地确保从投影机投影的投影图像的画质。
另外,构成密封结构的散热装置包括受热部件和导热部件,通过受热部件,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通过导热部件,将由受热部件接受的热从密封结构内部导向密封结构外部。由此,可通过散热装置,使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移动到密封结构外部,可良好地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由此,可有效地对光调制装置等的光学部件进行冷却。
于是,由于可长期稳定地确保投影图像的画质,并且可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故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此外,不必像过去那样,通过金属材料,形成构成密封结构的各部件,故可谋求投影机自身的重量的减轻。
还有,如果按照将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引绕到投影机内部的空闲的空间中,在该空闲的空间,对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进行冷却的方式构成,则可在投影机的内部,将对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进行冷却的机构设置于各种位置,可提高投影机的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导热部件由热管(heat pipe)构成,该热管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且在该管内部收置制冷剂,通过上述制冷剂在管内部回流,而在上述导热部件内部进行热移动。
在这里,热管的毛细管结构可采用各种结构,比如,可以列举有由多根细铜线等构成的极细线型管心(wick)、网格状的金属网型管心、在管内部形成有多个槽的槽型的管心或粉末状的烧结型管心等的实例。
按照本发明,由于导热部件由采用制冷剂的回流的热管形成,故比如,与导热部件采用利用热传导的导热部件的场合相比较,处于一端侧(蒸发部)和另一端侧(冷凝部)的热阻成为接近0左右的状态,对另一端侧进行冷却,由此,成为与直接冷却一端侧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即,快速地实现导热部件内的热移动,可提高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另外,通过热管构成导热部件,这样,比如,可对应于比如,正向放置姿势(载置于桌子等的设置面上的状态)、悬挂姿势(按照相对正向放置姿势上下相反的方式从天花板等悬吊的状态)、为了调整投影图像的位置而使之倾斜的状态等的所有的投影机的姿势状态,良好地维持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此外,最好,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上述导热部件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管心构成。
按照本发明,由于导热部件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管心构成,故与其它的管心(极细线型管心、金属网型管心、槽型的管心等)相比较,使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热阻充分低,并且由于管心自身的热传导性良好,故可良好地将热传递给制冷剂,更加快速地实现导热部件内的热移动,可进一步提高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受热部件在上述多个管部件中的、与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的上述流出口连接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内部,设置于俯视与上述流出口干涉的位置。
按照本发明,由于受热部件在流路后级侧管部件内部,设置于俯视与流出口干涉的位置,故通过光学部件升温的空气直接吹到受热部件。即,由于可在通过受热部件对刚刚通过光学部件升温之后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之后,通过导热部件,使该热移动到密封结构外部,故能减少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上升,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密封结构按照分别具有相互独立的空气流通路的方式设置多个。
在这里,作为多个密封结构,分别按照具有相互独立的空气流通路的方式设置即可,还可将各构成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比如,光学部件用壳体)用作共用部件。
但是,在密封结构内部,在同一空气流通路中设置发热量不同的多个光学部件的场合,由于来自其它的光学部件的热移动和热干涉,难以分别对上述多个光学部件良好地冷却。
按照本发明,密封结构设置多个。由此,在各密封结构中的相互独立的各空气流通路中,分别设置发热量不同的多个光学部件,由此,可防止来自其它的光学部件的热移动和热干涉,通过在各空气流通路中流通的空气,可分别有效地对上述多个光学部件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散热装置具有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与上述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对通过上述导热部件移动的热进行散热,构成上述多个密封结构的各散热装置中的散热部件由同一散热部件构成。
按照本发明,散热装置包括与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的散热部件,故可通过散热部件,有效地对移动到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的热进行散热。另外,由于构成多个密封结构的各散热装置中的散热部件由同一散热部件构成,故比如,与各散热装置分别具有散热部件的方案相比较,散热部件由共用的部件构成,能省略部件,谋求投影机的成本的降低、整体尺寸的减小及重量的减轻。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密封结构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该受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的内部,对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该散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的外部,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将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的热散发到上述密封结构的外部。
按照本发明,由于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的热交换器,故通过同时使用散热装置和热交换器,可更加良好地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密封结构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该受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的内部,对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该散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的外部,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将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的热散发到上述密封结构的外部,构成上述散热装置的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
按照本发明,由于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的热交换器,故通过同时使用散热装置和热交换器,可更加良好地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
另外,由于构成散热装置的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故可通过同一部件,构成对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进行冷却的机构和对构成热交换器的受热侧热传导部件进行冷却的机构,比如,与散热装置包括与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的独自的散热部件的结构相比较,可以省略部件,谋求投影机的成本降低、整体尺寸的减小及重量的减轻。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上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具有多个散热片,上述热交换器具有朝向上述多个散热片吹送冷却空气,或者,吸入上述多个散热片附近的空气的冷却风扇。
按照本发明,由于热交换器具有冷却风扇,通过冷却风扇,可对散热侧热传导部件的多个散热片进行冷却,故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7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9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11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12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13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14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的图;
图15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6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7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18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19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第1散热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0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第1散热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1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第2散热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2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第1散热装置的结构和第2散热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描述。
(外观结构)
图1和图2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投影机1的外观的透视图。具体来说,图1为从前面上方侧观看投影机1的透视图。图2为从前面下方侧观看投影机1的透视图。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光学像的投影方向设为Z轴,将与该Z轴相垂直的2轴分别设为X轴(水平轴)和Y轴(垂直轴)。下面的附图也相同。
投影机1相应于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形成光学像,将已形成的光学像放大投影于屏幕上(图示省略)。该投影机1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包括基本呈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2,与作为从该外装壳体2露出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3。
投影透镜3由透镜组构成,在该透镜组中,多个透镜收置于筒状的镜筒内,该投影透镜对通过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相应于图像信息而调制过的光学像进行放大投影。该投影透镜3包括改变多个透镜的相对位置的操作杆3A(图1),按照可进行所投射的光学像的焦距调整和倍率调整的方式构成。
外装壳体2为合成树脂制的壳体,收置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该外装壳体2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包括覆盖装置主体的顶部部分、前面部分的一部分、侧面部分的一部分与背面部分的一部分的上壳体21;覆盖装置主体的底部部分、前面部分的一部分、侧面部分的一部分与背面部分的一部分的下壳体22;以及覆盖装置主体的前面部分的一部分的前壳体23等。
在上壳体21的顶面部分,在+X轴方向侧(从前方看为右侧),像图1所示的那样,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侧,形成凹陷的凹部211,在凹部211的底部分,具有与内部贯通的开口部211A。另外,通过该开口部211A,投影透镜3的操作杆3A露出,可进行操作杆3A的操作。
另外,在上壳体21的顶面部分,在俯视的大致中间部分,像图1所示的那样,用来实施投影机1的启动、调整操作的操作面板212按照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如果适当按下操作面板212的操作按钮212A,则该操作按钮212A与安装在设置于操作按钮212A的内部的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的触觉开关接触,可进行预期的操作。
此外,上述操作面板212的电路基板与后述的控制基板电连接,伴随操作按钮212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输出给控制基板。
还有,在上壳体21的背面部分,在-X轴方向侧(从后方观看为右侧),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电源用进气口,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该电源用进气口为用于将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取入到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开口,借助构成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装置主体的后述的壳体内部冷却装置,通过该电源用进气口,将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内部,对构成装置主体的电源组件进行送风。
再有,在上壳体21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部分,在+Z轴方向侧(前面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该热交换器用进气口 213为用于将外装壳体2外部的冷却空气取入到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开口,借助构成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装置主体的后述的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将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内部,对构成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主体的散热侧进行送风。
另外,在上壳体21的前面部分,在+X轴方向侧,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4。该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4为用于将通过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导入外装壳体2的内部、吹送给上述热交换器主体的散热侧的空气,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开口。
此外,在上壳体21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部分,在-Z轴方向侧(背面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该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与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4相同,为用于将通过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导入外装壳体2的内部、吹送给上述热交换器主体的散热侧的空气,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开口。
在下壳体22的底面部分,在-X轴方向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俯视呈矩形状的开口221,在该开口221处,以可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俯视呈矩形板状的盖体222。
还有,在将盖体222从下壳体22取下的场合,构成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装置主体的后述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露出,通过开口221,可更换上述光源装置,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图示省略。
再有,在下壳体22的底面部分,相对开口221在-Z轴方向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光源用进气口223。该光源用进气口223为用于将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取入到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开口,通过构成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装置主体的后述的壳体内部冷却装置,借助该光源用进气口223,将外装壳体2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内部,吹送给上述光源装置。
另外,在下壳体22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部分,在+Z轴方向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24。该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24与形成于上壳体21的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相同,为用于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将外装壳体2外部的冷却空气取入到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开口。
此外,在下壳体22的前面部分,在+X轴方向侧,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25。该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25与形成于上壳体21的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4相同,为用于将通过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224导入外装壳体2的内部、吹送给上述热交换器主体的散热侧的空气,排放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开口。
另外,在下壳体22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部分,在-Z轴方向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26。该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26与形成于上壳体21的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相同,为用于将通过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224导入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吹送给上述热交换器主体的散热侧的空气,排放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开口。
此外,在下壳体22的背面部分,在-X轴方向侧,形成将外装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电源用进气口227(参照图5)。该电源用进气口227与形成于上壳体21的电源用进气口相同,为用于借助上述壳体内部冷却装置,通过电源用进气口227,将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吹送给内部的上述电源组件的开口。
在前壳体23,在+X轴方向侧,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圆孔231,通过圆孔231,投影透镜3的前端部分露出。即,通过圆孔231,从投影透镜3,对光学像进行放大投影,将其投影于屏幕上。
还有,在前壳体23,在X轴方向基本中间部分,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遥控感光窗232。在遥控感光窗232的内侧,设置图中未示出的遥控感光组件,该遥控感光组件接收来自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的操作信号。
再有,在遥控器,设置与设置于上述操作面板212的启动开关、调整开关等相同的开关,如果对遥控器进行操作,则与该操作相对应的红外线信号从遥控器输出,红外线信号通过遥控感光窗232,由遥控感光组件感光,通过后述的控制基板而处理。
另外,在前壳体23,在-X轴方向侧,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用于将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233。在该排气口233,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设置多块整流板234A呈格子状排列的百叶窗234。多块整流板234A像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按照其板面相对YZ平面,沿从投影透镜3离开的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形成。另外,通过上述壳体内部冷却装置,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口233和百叶窗234,沿从投影透镜3离开的方向整流而排出。
(内部结构)
图3~图7为表示投影机1的内部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3为表示从图1的状态,取下上壳体21的状态的图。图4为从图3的状态,取下控制基板6的状态的图。图5为从背面侧观看图4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为从前面下方侧观看投影机1中的除了控制基板6以外的装置主体的透视图。图7为从背面侧观看图6的状态的透视图。
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像图3~图7所示的那样,收置有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光学组件4,电源组件5,控制基板6(图3),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与壳体内部冷却装置10。
(光学组件的结构)
图8和图9为表示光学组件4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8为表示从图4的状态,取下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一部分(各散热装置85、94,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93等)的状态的图。图9为以示意方式表示光学组件4的光学系统的俯视图。
光学组件4在控制基板6的控制下,相应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光,像图8所示的那样,呈从外装壳体2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沿Z轴方向延伸、-Z轴方向端部沿+X轴方向弯曲地延伸,进而,沿+Z轴方向弯曲而延伸的,俯视基本U形。该光学组件4像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光源装置41,均匀照明光学系统42,色分离光学系统43,中继光学系统44,光学装置45,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6。
光源装置41按照沿一定方向对齐的方式射出从光源灯411辐射的光束,对光学装置45进行照明。该光源装置41像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光源灯411,反射器412,以及保持它们的灯罩413(图6,图7)。该光源装置41收置设置于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6连接的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图6~图8)中。光源装置41收置设置于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中,由此,定位于相对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预定位置(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的中心轴和设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照明光轴A一致的位置)。
光源灯411多采用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水银灯。
反射器412采用按照基本平行的方式反射从光源灯411射出的光束的抛物面反射器。另外,反射器412不但可采用抛物面反射器,还可采用其与平行化透镜组合、将从光源灯411射出的光束按照会聚于预定位置的方式对其反射的椭圆面反射器。
均匀照明光学系统42为下述的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将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分成多个部分光束,使照明区域的面内照度均匀。该均匀照明光学系统42像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变换元件423,反射镜424,与重叠透镜425。
第1透镜阵列421具有将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分为多个部分光束的光束分割光学元件的功能,在与照明光轴A相垂直的面内,包括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小透镜。
第2透镜阵列422为将通过上述第1透镜阵列421分割的多个部分光束聚光的光学元件,与第1透镜阵列421相同,具有在与照明光轴A相垂直的面内,包括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小透镜的结构。
偏振变换元件423为将通过第1透镜阵列421分割的各部分光束的偏振光方向对齐成基本一个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变换元件。
该偏振变换元件423包括交替排列有相对照明光轴A倾斜地配置的偏振分离膜和反射膜的结构,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偏振分离膜使各部分光束中包括的P偏振光束和S偏振光束中的,其中一方偏振光束实现透射,将另一方的偏振光束反射。经反射的另一方的偏振光束通过反射膜弯曲,沿上述一方的偏振光束的射出方向,即,沿照明光轴A的方向射出。经射出的偏振光束中的某一方通过设置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光束射出面的相位差板,进行偏振光变换,使基本全部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对齐。可通过采用这样的偏振变换元件423,将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对齐成基本一个方向的偏振光束,这样,可提高光学装置45所采用的光源光的利用率。
重叠透镜425为将经过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变换元件423,与反射镜424的多个部分光束聚光,使之重叠在光学装置45的后述的3个液晶面板的图像形成区域上的光学元件。
色分离光学系统43像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2个分色镜431、432,与反射镜433,其具有通过该分色镜431、432,将从均匀照明光学系统42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
分色镜431、432为在基板上形成有反射预定波长区域的光束、使其它的波长区域的光束实现透射的波长选择膜的光学元件。另外,设置于光路前级的分色镜431为反射蓝色光、使其它的色光实现透射的镜体。另外,设置于光路后级的分色镜432为反射绿色光、使红色光实现透射的镜体。
中继光学系统44像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入射侧透镜441,中继透镜443,与反射镜442、444,具有将在色分离光学系统43中的分色镜431、432中实现透射的红色光导向光学装置45的功能。另外,在红色光的光路上,设置这样的中继光学系统44的目的在于,由于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大于其它的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故为了防止光的发散等造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较长,故形成这样的结构,但是,还可以考虑增加蓝色光的光路的长度,将中继光学系统44用于蓝色光的光路的结构。
通过上述分色镜431分离的蓝色光在通过反射镜433弯曲之后,通过场透镜455,供给光学装置45。另外,通过分色镜432分离的绿色光照原样直接通过场透镜455,供给光学装置45。另外,红色光通过构成中继光学系统44的透镜441、443和反射镜442、444,聚光、弯曲,通过场透镜455,供给光学装置445。另外,设置于光学装置45的各色光的光路前级的场透镜455的目的在于,将从第2透镜阵列422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与各部分光束的主光线平行的光束。
光学装置45相应于图像信息,调制所射入的光束,形成彩色图像。该光学装置45像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作为成为照明对象的光调制装置的3个液晶面板451(设红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51R,绿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51G,蓝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51B),与十字分色棱镜453。另外,在场透镜455和各液晶面板451之间,夹设入射侧偏振板452,在各液晶面板451和十字分色棱镜453之间,夹设射出侧偏振板454,进行通过入射侧偏振板452、液晶面板451与射出侧偏振板454射入的各色光的光调制。
液晶面板451将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密封于一对透明玻璃基板中,比如,将多晶硅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按照所提供的图像信号,调制从入射侧偏振板452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
十字分色棱镜453为将从射出侧偏振板454射出的按每种色光调制过的光学像合成,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该十字分色棱镜453俯视基本呈正方形,由4个直角棱镜贴合形成,在直角棱镜贴合的界面处,形成电介质多层膜。基本呈X状的其中一方的电介质多层膜反射红色光,另一方的电介质多层膜反射蓝色光,通过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将红色光和蓝色光弯曲,使其沿绿色光的行进方向对齐,由此,将3种色光合成。
光学部件用壳体46像图8或图9所示的那样,俯视呈U形,在其内部,设定预定的照明光轴A(图9),上述各光学系统41~45设置于相对于照明光轴A的预定位置。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6像图8所示的那样,包括部件收置件461,与盖状件462。
部件收置件461像图8所示的那样,由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与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构成。
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像图6或图7所示的那样,位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U形的一端侧,呈在-Y轴方向侧(下方侧),具有开口部4611A的容器状,通过开口部4611A,在其内部,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构成光源装置41。
在该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中,与X轴方向交叉的各侧面(面向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U形内侧和外侧的侧面),像图6所示的那样,形成开口部4611B(在图6中仅仅示出形成于U形内侧的侧面的开口部)。通过这些开口部4611B,可使空气在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的内部流通,可对设置于内部的光源装置41进行冷却。
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呈在+Y轴方向侧(上方侧)具有开口部(图示省略)的容器状,通过该开口部,从与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连接的一端侧起,按顺序收置设置各光学系统42、43,在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一侧的另一端侧,收置设置光学装置45。
在该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在-Y轴方向端面,分别在与构成光学装置45的各液晶面板451R、451G、451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4612R、4612G、4612B(参照图13、图14)。
另外,在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在-Y轴方向端面,在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4612P(参照图13、图14)。
该各开口部4612R、4612G、4612B、4612P用作流入口,该流入口使空气流入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光学装置45的配置位置的空间Ar1(图8、图9)和偏振变换元件423的配置位置的空间Ar2(图8、图9)中。
盖状件462像图8所示的那样,为将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的+Y轴方向侧的开口部分封闭的构件,具有与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的平面形状基本相同的平面形状。
在该盖状件462,像图8所示的那样,对应于光学装置45的配置位置,按照俯视包围光学装置45的方式形成コ状的缺口4621。
此外,在盖状件462,像图8所示的那样,对应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配置位置,形成开口部4622。
这些缺口4621和开口部4622用作流出口,其将通过上述各开口部4612R、4612G、4612B、4612P流入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空间Ar1、Ar2的空气排出到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外部。
还有,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空间Ar1通过形成于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的肋状物(rib)、入射侧偏振板452和场透镜455等的光学部件、后述的突出部8415,按照不与相邻的其它的空间连通的方式构成,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图示省略。另外,同样,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空间Ar2通过形成于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的肋状物、第2透镜阵列422和重叠透镜425等的光学部件,按照不与相邻的其它的空间连通的方式构成。
(电源组件的结构)
电源组件5向构成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的各构成部件供电。该电源组件5像图8所示的那样,沿外装壳体2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从背面侧朝向前面侧延伸地设置。该电源组件5包括: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将通过电源缆线由外部供给的电力供给上述各构成部件;和灯驱动模块,该灯驱动模块根据从上述电源模块供给的电力,点亮光源灯411,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图示省略。该电源模块和灯驱动模块像图3~图8所示的那样,通过两端开口的铝等的金属性的屏蔽部件51,覆盖周围。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该屏蔽部件51,将从背面侧流入的空气引到前面侧,并且使得由上述电源模块、上述灯驱动模块产生的电磁杂波(noise)不向外部泄漏。
(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
图10~图14为表示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10为从前面上方侧观看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基本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11为表示从图5的状态取下了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一部分(各散热装置85、94,各高热传导管部件842、932等)的状态的图。图12为表示从图6的状态取下了壳体内部冷却装置10的一部分(光源冷却用风扇101等)、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一部分(外罩部件8322、循环用风扇91、辅助管部件92、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等)的状态的图。图13为表示从图12的状态取下了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一部分(管主体832等)的状态的图。图14为从图13的状态取下了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的一部分(循环风扇82等)的状态的图。
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6一起,构成本发明的密封结构,使包括光学部件用壳体46中的空间Ar1的环状的第1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对设置于空间Ar1中的光学装置45进行冷却,并且使包括光学部件用壳体46中的空间Ar2的环状的第2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对设置于空间Ar2中的偏振变换元件423进行冷却。
该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像图10~图14所示的那样,包括:第1空气冷却组件8,该第1空气冷却组件8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6一起,构成第1密封结构,使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对光学装置45进行冷却;和第2空气冷却组件9,该第2空气冷却组件9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6一起,构成第2密封结构,使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的第2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对偏振变换元件423进行冷却。
(第1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
第1空气冷却组件8像图6、图7、图10~图14所示的那样,包括热交换器81;循环风扇82(图6、图7、图10、图12、图13);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图4、图5、图10、图11);以及第1散热装置85(图6、图7、图10、图12~图14)。
另外,在下面沿第1空气流通路,从相对于空气Ar1的上游侧起按顺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循环风扇82的具体结构,与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同时说明。
(热交换器的结构)
图15和图16为表示热交换器81的结构的透视图。具体来说,图15为从+Z轴方向侧,观看热交换器81的透视图。图16为图15的分解透视图。另外,在图15和图16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热交换器用排气管815。
热交换器81像图11~图14所示的那样,为在投影透镜3的+X轴方向侧与之相邻地设置,对在上述第1的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行进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将其排放到上述第1密封结构外部的装置。该热交换器81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包括:热交换器主体811,受热侧管812,散热侧管813,冷却风扇814,与热交换器用排气管815(图3~图5、图8、图10)。
热交换器主体811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包括受热侧热传导性部件8111与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
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按照可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连接。该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由所谓的散热器构成,该散热器具有:矩形状的板体8111A;从板体8111A中的-X轴方向端面(与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连接面相反一侧的端面)突出,沿Y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
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与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相同,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表1)构成,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由具有板体8112A和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的散热器构成。在这里,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按照沿与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中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受热侧管812由低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表1)构成,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其截面基本呈コ状,其包围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沿Y轴方向延伸。另外,受热侧管812按照コ状前端部分可与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的板体8111A连接的方式构成,与板体8111A连接,由此,在コ状内侧部分,设置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另外,像图15所示的那样,通过受热侧管812,形成沿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的延伸方向、可使空气流通的流路C1。另外,流路C1构成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即,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面向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面向上述第1密封结构外部。另外,在流路C1中行进的空气的热沿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板体8111A~板体8112A~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的热传递路径,传递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
散热侧管813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设置于散热侧热传导性部件8112的+X轴方向侧,将从冷却风扇814吹送、通过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后的空气沿预定方向导向。更具体来说,散热侧管813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包围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X轴方向侧与+Y轴方向侧,截面基本呈L形。另外,在散热侧管813,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在+X轴方向侧的面(与散热片部件8112B对向的面),形成缺口8131。另外,在缺口8131的周缘部分,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形成连接部8132,该连接部8132与用于将冷却风扇814设置于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风扇设置部件814A连接。另外,散热侧管813像图15所示的那样,将从冷却风扇814吹到散热片部件8112B的空气沿+Z轴方向侧以及-Z轴方向侧的2个方向引导。
冷却风扇814像图15或图16所示的那样,由轴流风扇构成,按照与形成于外装壳体2的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224对向的方式设置,在控制基板6的控制下,进行驱动,由此,通过热交换器用进气口213、224,吸入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空气,将空气排出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即,通过冷却风扇814,对沿多个散热片部件8111B~板体8111A~板体8112A~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的热传递路径、传递到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的热进行冷却。
热交换器用排气管815将从冷却风扇814吹送给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通过散热侧管813导向-Z轴方向侧的空气,导向形成于外装壳体2的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226。该热交换器用排气管815像图3~图5、图8或图10所示的那样,从将空气导入内部的导入口8151到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8152,沿-Z轴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方向前端部分呈沿+X轴方向按照预定角度弯曲的形状。另外,热交换器用排气管815像图5所示的那样,按照导入口8151与散热侧管813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连接,排出口8152与形成于外装壳体2的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226对向的方式设置。
于是,从冷却风扇814吹送给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空气中的、通过散热侧管813导向-Z轴方向侧的空气,像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热交换器用排气管815,导向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226,通过第2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5、226,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
此外,从冷却风扇814吹送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空气中的、通过散热侧管813导向+Z轴方向侧的空气,像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形成于外装壳体2的第1热交换器用排气口214、225,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
(流路前级侧管部件的结构)
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由低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其为将在流路C1中行进、通过热交换器81后的空气导向循环风扇82,并且将从循环风扇82排出的空气导向空间Ar1的部件。该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像图6、图7、图10、图12~图14所示的那样,包括基体板831(图6、图7、图12~图14),与管主体832(图6、图7、图10、图12)。
基体板831像图6、图7、图12~图14所示的那样,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的-Y轴方向端面,空出预定间隔(比如,5~10mm左右)地安装,支持循环风扇82和管主体832。该基体板831像图13或图14所示的那样,俯视基本呈L状。更具体地说,基体板831从投影透镜3的下方侧、到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与光学装置45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沿-Z轴方向延伸,并且-Z轴方向端部沿+X轴方向延伸。
另外,在基体板831,位于投影透镜3的下方侧的部分像图13或图14所示的那样,用作安装循环风扇82用的第1安装部8311。另外,在基体板831,从与光学装置45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向+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像图13或图14所示的那样,用作安装循环风扇82用的第2安装部8312。
在这里,循环风扇82沿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环状的第1空气流通路,使空气循环,像图13所示的那样,由第1多叶片风扇821和第2多叶片风扇822构成。另外,第1多叶片风扇821像图13所示的那样,按照进气口8211朝向-Y轴方向侧、排出口8212朝向-Z轴方向侧的方式,安装于基体板831的第1安装部8311。另外,第2多叶片风扇822像图13所示的那样,按照成为进气口8221朝向-Y轴方向侧、排出口8222朝向-Z轴方向、并且相对XY平面朝向-X轴方向侧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的方式,安装于基体板831的第2安装部8312。
此外,在基体板831,在与光学装置45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像图13或图14所示的那样,分别形成有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各开口部4612R、4612G、4612B相对应的开口部8313R、8313G、8313B。
管主体832安装于基体板831的-Y轴方向端面,将在流路C1中行进、通过热交换器81后的空气导向循环风扇82,并将从循环风扇82排出的空气导向空间Ar1中。该管主体832像图6、图7、图10或图12所示的那样,包括基体8321与罩部件8322(图6、图7、图10)。
基体8321像图12所示的那样,呈与基体板831的平面形状基本相同的平面形状,其中,将第1管部8321A和第2管部8321B形成一体。
第1管部8321A将在流路C1中行进、通过热交换器81后的空气导向循环风扇82。该第1管部8321A像图12所示的那样,呈容器状,其中,具有在将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状态下平面地包围热交换器81的受热侧管812以及循环风扇82的障壁部8321A1,在-Y轴方向侧具有开口部8321A2。
在该第1管部8321A,在与热交换器81中的受热侧管812相对应的位置,像图12所示的那样,形成与流路C1连通的开口部8321A3。
还有,在第1管部8321A,在与构成循环风扇82的各多叶片风扇821、822的各进气口 8211、8221相对应的位置,像图12所示的那样,分别形成开口部8321A4、8321A5。
另外,在第1管部8321A,在各开口部8321A4、8321A5之间,像图12所示的那样,形成从障壁部8321A1朝向开口部8321A3延伸的整流肋状物8321A6。
此外,在第1管部8321A,在与热交换器81的散热侧管813相对应的位置,像图12所示的那样,形成从障壁部8321A1沿+X轴方向延伸的,俯视呈矩形状的散热风限制部8321A7。即,在组装好第1空气冷却组件8的状态下,散热风限制部8321A7和热交换器81的散热侧管813连接。另外,通过散热风限制部8321A7和散热侧管813,将从冷却风扇814吹向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的空气导向+Z轴方向侧以及-Z轴方向侧。
还有,在第1管部8321A,开口部8321A4的周缘部分像图12所示的那样,用作安装构成循环风扇82的第1多叶片风扇821用的第1安装部8321A8。即,第1多叶片风扇821由基体板831的第1安装部8311以及管主体832的第1安装部8321A8夹持固定。
再有,在第1管部8321A,开口部8321A5的周缘部分像图12所示的那样,用作安装构成循环风扇82的第2多叶片风扇822用的第2安装部8321A9。即,第2多叶片风扇822由基体板831的第2安装部8312以及管主体832的第2安装部8321A9夹持固定。
罩部件8322像图6或图7所示的那样,为安装于第1管部8321A的障壁部8321A1、将开口部8321A2闭塞的部件。
另外,在第1管部8321A,安装罩部件8322,由此像图12所示的那样,形成:在流路C1中行进的空气通过开口部8321A3,导入第1管部8321A和罩部件8322之间,通过整流肋状物8321A6,将上述空气导入开口部8321A4(第1多叶片风扇821)的流路C2;与将上述空气导入开口部8321A5(第2多叶片风扇822)的流路C3。这些流路C2、C3构成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
第2管部8321B将在各流路C2、C3中行进的,吸入各多叶片风扇821、822及从其排出的空气导向光学部件用壳体46内部的空间Ar1。该第2管部8321B像图10所示的那样,呈+Y轴方向侧开口的容器状。
在该第2管部8321B,像图10所示的那样,在容器状的侧壁部分,形成与第1多叶片风扇821的排出口8212连接的缺口8321B1,和与第2多叶片风扇822的排出口8222连接的缺口(图示省略)。
还有,在该第2管部8321B,像图10所示的那样,形成将从第1多叶片风扇821和第2多叶片风扇822排出的空气导向预定位置的整流肋状物8321B2。另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基体板831。
再有,将管主体832安装于基体板831,由此,像图13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在流路C2中行进的通过第1多叶片风扇821吸入、排出的空气导入第2管部8321B和基体板831之间,通过整流肋状物8321B2,将上述空气通过基体板831的各开口部8313R、8313B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各开口部4612R、4612B,导向空间Ar1的流路C4。另外,像图13所示的那样,形成:将在流路C3中行进的通过第2多叶片风扇822吸入、排出的空气导入第2管部8321B和基体板831之间,通过整流肋状物8321B2,将上述空气通过基体板831的开口部8313G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开口部4612G,导向空间Ar1的流路C5。这些流路C4、C5构成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
(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的结构)
图17和图18为表示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17为从背面后方侧观看从图10的状态取下第1空气冷却组件8的一部分(循环风扇82、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等)的状态的图。图18为表示从图17的状态取下热交换器81以及第2空气冷却组件9的一部分(辅助管部件92、低热传导管部931等)的状态的图。
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为将从空间Ar1的内部流出到空间Ar1的外部的空气导向热交换器81的受热侧管812(流路C1)的部件。该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像图4、图5、图10、图11、图17或图18所示的那样,包括低热传导管部841,与高热传导管部842(图4、图5、图10、图17、图18)。
低热传导管部841由低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像图11所示的那样,呈俯视基本为L形的容器状,其包括俯视地包围构成热交换器81的受热侧管812的+Y轴方向侧的开口部分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46内部的光学装置45的配置位置的障壁部8411,在+Y轴方向侧具有开口部8412。另外,该低热传导管部841,按照空出预定间隔(比如,5~10mm程度)的方式安装于盖状部件462的+Y轴方向端面,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图示省略。
在该低热传导管部841,在与受热侧管812相对应的位置,像图11或图18所示的那样,形成与流路C1连通的开口部8413。
另外,在低热传导管部841,在与盖状部件462的缺口4621相对应的位置,像图11、图17或图18所示的那样,形成通过缺口4621与空间Ar1连通的开口部8414。
此外,在低热传导管部841,在开口部8414的+Z轴方向侧的周缘部分,像图10、图11、图17或图18所示的那样,形成沿-Y轴方向突出的俯视矩形状的突出部8415。另外,在该突出部8415,像图10、图11、图17或图18所示的那样,形成俯视呈矩形状的开口部8415A。另外,在将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状态,突出部8415通过盖状部件462的缺口4621,配置在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光学装置45和投影透镜3之间。另外,由光学装置45形成的彩色图像通过突出部8415的开口部8415A,射入投影透镜3。即,突出部8415为闭塞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投影透镜3的设置位置的开口部分的部件。
高热传导管部842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面的表1)构成,其为像图4、图5、图10、图17或图18所示的那样,安装于低热传导管部841的障壁部8411,将开口部8412闭塞的板状部件。
另外,在高热传导管部842的内面(-Y轴方向端面),在与低热传导管部841的开口部8413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板状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421(参照图19、20)。该多个散热片部件8421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表1)构成,相互平行地沿X轴方向叠层地设置,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高热传导管部842连接。另外,在将高热传导管部842安装于低热传导管部841的状态,多个散热片部件8421通过低热传导管部841的开口部8413,突出到受热侧管812的内部的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附近。
在这里,各散热片部件8421的厚度设定在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0mm的范围内,并且每个散热片部件8511的间距设定在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10.0mm的范围内。
还有,在高热传导管部842,像图4、图5或图10所示的那样,设置用于使将各液晶面板451和控制基板6连接的各FPC缆线456通过的孔8422。另外,各孔8422和各FPC缆线456的间隙按照不损伤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的内部的密封性的方式,通过橡胶、海绵等密封。
此外,在低热传导管部841安装高热传导管部842,由此,像图11、图17或图18所示的那样,形成:从空间Ar1的内部流出到空间Ar1的外部的空气通过缺口4621和开口部8414,导入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的内部,通过开口部8413,将上述空气导入受热侧管812(流路C1)的流路C6。该流路C6构成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
即,通过上述流路C1~C6和空间Ar1,构成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环状的第1空气流通路。另外,通过循环风扇82,沿流路C1~流路C2、C3~流路C4、C5~空间Ar1~流路C6~流路C1的环状的第1空气流通路,使空气流通,这样,对空间Ar1内的光学装置45(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板452、射出侧偏振板454等)进行冷却。
另外,光学部件用壳体46和第1空气冷却组件8构成比如,通过在各部件之间夹设具有弹性的密封部件等、不使上述第1空气流通路和外部连通的密封结构,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的图示省略。
(第1散热装置的结构)
图19和图20为表示第1散热装置85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19为表示从图18的状态取下低热传导管部841的状态的图。图20为从下方侧观看第1散热装置85的分解透视图。
第1散热装置85像图17~图20所示的那样,为与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中的高热传导管部842连接,对在上述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第1空气流通路(流路C6)中行进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将其散发到上述第1密封结构外部的装置。该第1散热装置85像图17~图20所示的那样,包括第1受热部件851,第1导热部件852,第1散热部件853,与冷却风扇854(图5~图7)。
第1受热部件851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像图17~图20所示的那样,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高热传导管部842的内面(-Y轴方向端面)连接,对在流路C6中行进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更具体地说,第1受热部件851在高热传导管部842的内面,设置于俯视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缺口4621(光学装置45的设置位置)干涉的位置。
该第1受热部件851像图17~图20所示的那样,具有包括板状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511、相互平行地沿Z轴方向叠层地设置的结构。即,多个散热片部件8511按照沿在流路C6中行进的空气的流通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多个散热片部件8511中,俯视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缺口4621(光学装置45的设置位置)干涉的部位8511A像图17~图20所示的那样,沿-Y轴方向突出,俯视呈梳齿状。即,在将第1空气冷却组件8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状态,多个散热片部件8511中的部位8511A通过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的开口部8414,以及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缺口4621,突出到光学装置45附近处。
在这里,各散热片部件8511的厚度设定在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0mm的范围内,并且每个散热片部件8511的间距设定在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10.0mm的范围内。
第1导热部件852像图17~图20所示的那样,由呈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管心)的管状,并且在管内部收置有制冷剂,制冷剂在管内部回流,由此,实现该第1导热部件852内的热移动的,所谓的热管构成。
在这里,第1导热部件852的毛细管结构由粉末状的烧结型管心构成,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的图示省略。另外,制冷剂采用水。此外,上述毛细管结构不限于烧结型管心,也可由其它的管心,比如,由多个细的铜丝等构成的极细线型管心、网格状的金属网型管心,或在管内部形成有多个槽的槽型的管心构成。另外,制冷剂不限于水,也可采用其它的制冷剂,比如,醇类等。
该第1导热部件852像图20所示的那样,按照形成L形的方式弯曲。另外,该第1导热部件852的其中一方端部(蒸发部)贯通第1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的低热传导管部841,在高热传导管部842和第1受热部件851之间,按照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高热传导管部842和第1受热部件851连接。另外,第1导热部件852的另一方端部(冷凝部)按照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第1散热部件853连接。即,第1导热部件852将从在流路C6中行进的空气直接传递给第1受热部件851的热、从在流路C6中行进的空气传递给高热传导管部842的热以及通过多个散热片部件8421传递给高热传导管部842的热,从上述第1密封结构的内部,导向外部,传递给第1散热部件853。
第1散热部件853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像图4或图5所示的那样,设置于外装壳体2的背面侧,对通过第1导热部件852传递的热进行散发。
该第1散热部件853像图17 ~图20所示的那样,具有包括板状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531,它们相互平行地沿X轴方向叠层地设置的结构。另外,第1导热部件852的另一方端部(冷凝部)像图17~图19所示的那样,从+X轴方向侧,朝向-X轴方向侧,贯通各散热片部件8531,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各散热片部件8531连接。
冷却风扇854像图5~图7所示的那样,由多叶片风扇构成,在第1散热部件853的-Y轴方向侧,按照吸入口8541(图5、图7)朝向-Z轴方向侧、排出口8542(图5、图7)与第1散热部件853对向的方式设置。另外,冷却风扇854在控制基板6的控制下驱动,由此,吸入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空气,将空气排放到第1散热部件853。即,沿第1受热部件851和高热传导管部842~第1导热部件852~第1散热部件853的热传递路径、传递给第1散热部件853的热,通过冷却风扇854冷却。
(第2空气冷却组件的结构)
第2空气冷却组件9像图6、图7、图10、图11、图17~图19所示的那样,包括循环风扇91(图6、图7、图10),辅助管部件92(图6、图7、图10、图17),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第2散热装置94(图7、图10、图17~图19)。
下面沿第2空气流通路,从相对空间Ar2的上游侧按顺序进行说明。
循环风扇91由多叶片风扇构成,沿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的环状的第2空气流通路,使空气循环。另外,循环风扇91像图6或图7所示的那样,按照进气口(图示省略)朝向+Y轴方向侧、排出口 911朝向-X轴方向侧的方式,安装于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的后述的风扇安装部。
(辅助管部件的结构)
辅助管部件92由低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表1)构成,为将从循环风扇91排出的空气导向空间Ar2的部件。该辅助管部件92基本呈长方体状,在相互垂直的侧面,分别形成将空气导入内部的导入口921(图6、图7、图17),与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图示省略)。另外,辅助管部件92按照在空间Ar2的-Y轴方向侧,导入口921与循环风扇91的排出口911连接,上述排出口朝向+Y轴方向侧的方式,安装于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的后述的辅助管设置部。辅助管部件92安装于上述辅助管设置部,由此,像图6、图7、图10或图17所示的那样,形成:使从循环风扇91排出的空气沿-X轴方向流通,进而,使其沿+Y轴方向流通,将其导入空间Ar2的流路C11。该流路C11构成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的第2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
(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的结构)
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为将从空间Ar2的内部流出到空间Ar2的外部的空气导入循环风扇91的进气口的部件。该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像图6、图7、图10、图11、图17~图19所示的那样,包括低热传导管部931(图6、图7、图10、图11、图17),与高热传导管部932(图10、图17~19)。
低热传导管部931由低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表1)构成,像图6、图7、图10、图11、图17所示的那样,第1管部9311(图10、图11、图17),第2管部9312(图7、图10、图11、图17),第3管部9313(图6、图7、图10、图17),与辅助管设置部9314(图6、图7、图10)成一体地形成。另外,低热传导管部931按照包围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Y轴方向侧、-Z轴方向侧与-Y轴方向侧的三方的方式空出预定间隔(比如,5~10mm程度)地安装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支持循环风扇91和辅助管部件92。
第1管部9311像图10、图11或图17所示的那样,从空间Ar2的+Y轴方向侧,沿-Z轴方向延伸,导入从空间Ar2内部流出到空间Ar2的外部的空气,沿-Z轴方向引导。
在该第1管部9311,在-Y轴方向端面,像图11或图17所示的那样,在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开口部462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通过开口部4622、与空间Ar2连通的开口部9311A。
此外,在第1管部9311,在+Y轴方向端面,像图11所示的那样,形成从俯视与开口部9311A干涉的位置沿-Z轴方向延伸的开口部9311B。
第2管部9312像图7、图10、图11或图17所示的那样,从第1管部9311的延伸方向前端部分沿-Y轴方向延伸,将通过第1管部9311引导的空气沿-Y轴方向导向。
第3管部9313像图6、图7、图10或图17所示的那样,具有:从第2管部9312的延伸方向前端部分沿+X轴方向延伸,延伸方向前端部分沿+Z轴方向延伸的,俯视基本呈L形。
在该第3管部9313中,沿+Z轴方向延伸的部位9313A的-Y轴方向端面像图17所示的那样,用作用于安装循环风扇91的风扇安装部9313A1。
另外,在该第3管部9313中,在部位9313A处,像图17所示的那样,在与循环风扇91中的进气口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9313A2。
辅助管设置部9314像图6、图7或图10所示的那样,为形成于第3管部9313中的L形内侧部分的俯视呈矩形状的板状部件,其通过-Y轴方向端面,支持固定辅助管部件92。
在该辅助管设置部9314中,像图10所示的那样,在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开口部4612P相对应的位置,形成通过开口部4612P、与空间Ar2连通的开口部9314A。另外,辅助管部件92在辅助管设置部9314,按照排出口(图示省略)与开口部9314A连接的方式设置。即,在辅助管部件92的内部的流路C11中行进的空气通过开口部9314A和开口部4612P,在空间Ar2中流通。
高热传导管部932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表1)构成,像图10或图17所示的那样,安装于低热传导管部931中的第1管部9311的+Y轴方向端面上,其为将第1管部9311的开口部9311B闭塞的板状部件。
另外,通过在低热传导管部931安装高热传导管部932,像图10、图11或图17所示的那样,从空间Ar2的内部流出到空间Ar2的外部的空气,通过开口部4622和开口部9311A,导入低热传导管部931(第1管部9311)的内部,沿第1管部9311~第2管部9312~第3管部9313的流路C12,然后,通过第3管部9313的开口部9313A2,吸入到循环风扇91中。该流路C12构成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的第2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
即,通过上述流路C11、C12,与空间Ar2,构成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的环状的第2空气流通路。另外,通过循环风扇91,沿流路C11~空间Ar2~流路C12~流路C11的环状的第2空气流通路,使空气流通,由此,对空间Ar2的内部的偏振变换元件423进行冷却。
此外,光学部件用壳体46和第2空气冷却组件9构成比如,通过在各部件之间夹设有具有弹性的密封部件等、使上述第2空气流通路和外部不连通的密封结构,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具体的图示省略。
(第2散热装置的结构)
图21为表示第2散热装置94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21为从下方侧观看第2散热装置94的分解透视图。
第2散热装置94像图17~图19或图21所示的那样,为与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的高热传导管部932连接,对在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的第2空气流通路(流路C12)中行进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将其散发到上述第2密封结构的外部的装置。该第2散热装置94像图17~图19或图21所示的那样,包括第2受热部件941,第2导热部件942(图21),第1散热部件853,与冷却风扇854(图5~图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像图5~图7或图17~图19所示的那样,将构成第1散热装置85的散热部件及冷却风扇,和构成第2散热装置94的散热部件及冷却风扇,分别作为第1散热部件853和冷却风扇854而共用。
第2受热部件941由高热传导材料(参照下述的表1)构成,像图17~图19或图21所示的那样,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高热传导管部932的内面(-Y轴方向端面)连接,对在流路C12中行进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更具体地说,第2受热部件941在高热传导管部932的内面,设置于俯视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开口部4622(偏振变换元件423的设置位置)干涉的位置。
该第2受热部件941像图18、图19或图21所示的那样,具有包括板状的多个散热片部件9411,它们相互平行地沿X轴方向叠层地设置的结构。即,多个散热片部件9411按照沿在第1管部9311内部的流路C12中行进的空气的流通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多个散热片部件9411中,俯视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开口部4622(偏振变换元件423的设置位置)干涉的部位9411A像图17~图19或图21所示的那样,沿-Y轴方向突出,俯视呈梳齿状。即,在第2空气冷却组件9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状态下,多个散热片部件9411中的部位9411A通过第1管部9311的开口部9311A与形成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开口部4622,突出到偏振变换元件423附近处。
此外,在多个散热片部件9411中,在与第2管部9312相对应的部位9411B,像图17~图19或图21所示的那样,沿-Y轴方向突出。即,在组装好第2空气冷却组件9的状态下,多个散热片部件9411的部位9411B沿第2管部9312的延伸方向突出。
在这里,各散热片部件9411的厚度设定在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0mm的范围内,并且各散热片部件9411的间隔设定在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10.0mm的范围内。
第2导热部件942与第1导热部件852相同,由具有粉末状的烧结型管心的热管构成。另外,第2导热部件942所具有的毛细管结构并不限于烧结型管心,也可由其它的管心,比如,极细线型管心、金属网型管心、或槽型的管心构成。
该第2导热部件942像图21所示的那样,按照形成L形的方式弯曲,并且按照L形的其中一方端部(蒸发部)俯视呈コ状的方式弯曲。另外,第2导热部件942的一方端部(蒸发部)贯通第2流路后级侧管部件93的低热传导管部931,在高热传导管部932和第2受热部件941之间,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高热传导管部932和第2受热部件941连接。此外,第2导热部件942的另一方的端部(冷凝部)从-X轴方向侧,朝向+X轴方向侧,贯通第1散热部件853中的各散热片部件8531,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各散热片部件8531连接。另外,第2导热部件942将从在流路C12中行进的空气直接传递给第2受热部件941的热,以及从在流路C12中行进的空气传递给高热传导管部842的热,从上述第2密封结构内部,导向外部,传递给第1散热部件853。
接着,通过冷却风扇854冷却:沿第1受热部件851和高热传导管部842~第1导热部件852~第1散热部件853的热传递路径,传递给第1散热部件853的热;与沿第2受热部件941和高热传导管部932~第2导热部件942~第1散热部件853的热传递路径,传递给第1散热部件853的热这双方。
上述高热传导材料和低热传导材料可列举下面的表1中给出的材料。在这里,像表1所示的那样,高热传导材料最好为热传导率大于等于42W/(m·K)的材料,低热传导材料最好为热传导率小于等于0.9W/(m·K)的材料。
表1
材料名称 热传导率(W/(m·K))
高热传导材料 金属 铁(纯Fe)铝(纯Al)铜(纯Cu)A5052(Al合金)ADC12(Al合金)AZ91D(Mg合金)碳素钢SUS(不锈钢) 8023739813896724216
低热传导材料 树脂 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ABS聚丙烯 0.210.30.230.90.2
隔热材料 玻璃棉发泡聚苯乙烯硬质聚氨酯泡沫 0.0340.0380.018
(壳体内部冷却装置的结构)
壳体内部冷却装置10对上述第1密封结构和上述第2密封结构外部的构成部件(控制基板6、光源装置41、电源组件5等)进行冷却。该壳体内部冷却装置10像图3~图7所示的那样,包括光源冷却用风扇101(图6、图7),电源冷却用风扇102,与排气风扇103(图3~图6)。
光源冷却用风扇101像图6或图7所示的那样,由多叶片风扇构成,按照进气口1011朝向-Y轴方向侧、排出口1012朝向+Z轴方向侧的方式,安装于部件收置部主体4612的-Y轴方向端面的与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连接的一端侧。另外,光源冷却用风扇101在控制基板6的控制下进行驱动,由此,通过形成于下壳体22的光源用进气口223,吸入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冷却空气,沿+Z轴方向排出。从光源冷却用风扇101排出的空气像图6或图7所示的那样,通过形成于光源装置41的灯罩413的空气导入部4131(图6)和开口部4132(图7),沿将灯罩413的内外连通的流路C21,导入灯罩413的内部,对光源灯411、反射器412进行冷却。
电源冷却用风扇102像图3~图7所示的那样,由轴流风扇构成,按照进气口1021朝向-Z轴方向侧、排出口1022朝向+Z轴方向侧的方式,设置于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Z轴方向侧的,并且-X轴方向侧的角部部分。另外,电源冷却用风扇102在控制基板6的控制下进行驱动,由此,像图4或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形成于外装壳体2的电源用进气口227,吸入外装壳体2外部的冷却空气,向+Z轴方向侧排出。从电源冷却用风扇102排出的空气像图4或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电源组件5的屏蔽部件51,沿将屏蔽部件51的内外连通的流路C22,从屏蔽部件51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分,导入屏蔽部件51的内部,对上述电源模块、上述灯驱动模块进行冷却。
排气风扇103像图3~图6所示的那样,由轴流风扇构成,按照成为进气口1031(图6)朝向-Z轴方向,并且相对XY平面朝向+X轴方向侧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Z轴方向侧并且-X轴方向侧的角部部分。该排气风扇103在控制基板6的控制下驱动,由此,吸入排气风扇103附近的空气。
比如,排气风扇103像图4或图5所示的那样,吸入:通过各散热装置85、94的冷却风扇854送风,通过第1散热部件853,接着,通过控制基板6、高热传导管部842、932等,对各部件853、6、842、932等进行冷却之后,流通到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附近处的空气。
另外,比如,排气风扇103像图5或图6所示的那样,通过形成于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的-X轴方向端面的开口部(图示省略),吸入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内部的空气。即,通过光源冷却用风扇101沿流路C21导入灯罩413的内部的、由光源灯411、反射器412加热的空气,和通过形成于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的+X轴方向端面的开口部4611B在光源装置收置部4611的内部流通的空气,通过排气风扇103吸入。
此外,比如,排气风扇103像图4或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屏蔽部件51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分,吸入屏蔽部件51的内部的空气。即,通过电源冷却用风扇102沿流路C22导入屏蔽部件51的内部的、通过上述电源模块、上述灯驱动模块加热的空气,由排气风扇103吸入。
然后,从排气风扇103排出的空气通过外装壳体2的排气口233,借助百叶窗234整流,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
(控制基板的结构)
控制基板6像图3所示的那样,由安装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电路元件的电路基板构成,通过各高热传导管部842、932,设置于光学组件4的上方侧。控制基板6对光学组件4(光源灯411、液晶面板451),电源组件5,密封循环空气冷却组件7(循环风扇82、91,冷却风扇854),壳体内部冷却装置10(光源冷却用风扇101、电源冷却用风扇102、排气风扇103)等进行驱动控制。
按照上述第1实施例,具有下述的效果。
按照本实施例,由于在分别构成第1密封结构和第2密封结构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空间Ar1、Ar2中,收置设置光学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故可防止在各光学部件45、423上附着灰尘、油烟等的情况,可长期稳定地确保从投影机1投影的投影图像的画质。于是,可谋求投影机1的寿命的延长。
另外,构成第1密封结构的第1散热装置85包括第1受热部件851和第1导热部件852,通过第1受热部件851,对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通过第1导热部件852,将由第1受热部件851接受的热从第1密封结构内部,导向第1密封结构外部。构成第2密封结构的第2散热装置94也同样地通过第2导热部件942,将由第2受热部件941接受的热从第2密封结构内部,导向第2密封结构外部。由此,可通过各散热装置85、94,使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移动到各密封结构的外部,良好地对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由此,可有效地对光学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进行冷却。
此外,不必像过去那样,通过金属材料形成构成密封结构的各部件,可谋求投影机1自身的重量的减轻。
还有,将各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端侧引绕到投影机1的内部的作为空闲的空间的背面侧,这样,可在背面侧的空闲的空间中,通过第1散热部件853和冷却风扇854,对各导热部件852、942进行冷却。即,由于可将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端侧引绕到各种位置,故可在投影机1的内部,在各种位置,设置对各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端侧进行冷却的上述各部件853、854,可提高投影机1的设计的自由度。
再有,由于各导热部件852、942由采用制冷剂的回流的热管构成,故比如,与导热部件采用利用热传导的导热部件的场合相比较,成为一端侧(蒸发部)和另一端侧(冷凝部)的热阻接近0左右的状态,通过对另一端侧进行冷却,由此,与直接冷却一端侧的状态相同。即,可快速地实现各导热部件852、942内的热移动,可提高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此外,通过热管构成各导热部件852、942,由此可对应于比如,正向放置姿势(载置于桌子等的设置面上的状态)、悬挂姿势(按照相对正向放置姿势、上下相反的方式从天花板等悬吊的状态)、为了调整投影图像的位置而使之倾斜的状态等的所有的投影机1的姿势状态,良好地维持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另外,由于各导热部件852、942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管心构成,故与其它的管心(极细线型管心、金属网型管心、槽型的管心等)相比较,使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热阻充分低,并且由于管心自身的热传导性良好,故可良好地将热传递给制冷剂,更加快速地实现各导热部件852、942内的热移动,可进一步提高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还有,由于各受热部件851、941在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93的内部,设置于俯视与缺口4621和开口部4622干涉的位置,故将通过光学装置45、偏振变换元件423加热的空气直接吹到各受热部件851、941上。即,由于可通过各受热部件851、941对刚刚由各光学部件45、423加热之后的空气进行受热,然后,通过各导热部件852、942,使热移动到各密封结构的外部,故可使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减小,有效地进行冷却。
但是,比如,在同一空气流通路中,设置发热量不同的光学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场合,因来自其它的光学部件(比如,相对偏振变换元件423为光学部件45)的热移动和热干涉,难以分别良好地对各光学部件45、423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对应于成为冷却对象的光学部件45、423,设置2个密封结构,故在各密封结构中的相互独立的各空气流通路中,分别设置发热量不同的各光学部件45、423,这样可防止来自其它的光学部件的热移动和热干涉,可通过在各空气流通路中行进的空气,分别有效地对各光学部件45、423进行冷却。
此外,由于各散热装置85、94包括与各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端侧连接的第1散热部件853,故可通过第1散热部件853,有效地对移动到各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端侧的热进行散热。另外,由于在各散热装置85、94中,散热部件由同一第1散热部件853构成,故与比如,各散热装置85、94分别具有散热部件的结构相比较,通过共用的部件构成第1散热部件853,可省略部件,可谋求投影机1的成本的降低、整体尺寸的减小以及重量的减轻。
再有,第1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热交换器81,由此通过同时采用第1散热装置85和热交换器81,可更加良好地对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
另外,由于热交换器81包括冷却风扇814,可通过冷却风扇814,对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多个散热片部件8112B进行冷却,故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81的第1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此外,由于构成各散热装置85、94的各受热部件851、941分别设置于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93的内部,故比如,与各受热部件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分别与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93的外面连接的结构相比较,不必按照各受热部件的设置空间而额外地使外装壳体2的内部的空间较大地设置,能谋求投影机1的整体尺寸的减小。
还有,各受热部件851、941的各散热片部件8511、9411的厚度设定在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0mm的范围内,并且各散热片部件的间隔设定在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10.0mm的范围内。由于该情况,可增加各受热部件851、941的表面积,增加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的吸热量,可提高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另外,可减小在流路C6、C12中行进的空气在各受热部件851、941中流通时的阻力,可良好地使在各空气流通路中行进的空气循环。
再有,由于各部位8511A、9411A按照突出到光学部件45、423附近处的方式形成,故可更加良好地吸收通过各光学部件45、423加热的空气的热。
另外,构成各密封结构的各散热装置85、94,各循环风扇82、91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6沿各密封结构内部的各空气流通路中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按各散热装置85、94,各循环风扇82、91,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顺序配置。由此,各循环风扇82、91可吸入通过各散热装置85、94冷却后的空气,将其朝向收置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内部的空间Ar1、Ar2的各光学部件45、423而排出。即,可以在通过各散热装置85、94冷却后的较低的温度状态,将空气送到各光学部件45、423,可有效地对各光学部件45、423进行冷却。
在这里,由于各循环风扇82、91由多叶片风扇构成,故可充分地确保排出压力和所排出的空气的风速,可有效地对各光学部件45、423进行冷却。
此外,受热侧管812、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低热传导管部841、辅助管部件92以及低热传导管部931由热传导率小于等于0.9W/(m·K)的低热传导材料构成。由此,上述各部件812、83、841、92、931由热传导率充分低的材料构成,这样,可防止各密封结构外部的空气的热、设置于各密封结构外部的构成部件的热,通过上述各部件812、83、841、92、931,传递给在各空气流通路中行进的空气的情况。即,可充分地维持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冷却效率。
在这里,流路前级侧管部件83(基体板831)、低热传导管部841以及低热传导管部931相对光学部件用壳体46,空出预定间隔(比如,5~10mm程度)地安装,这样通过上述各部件831、841、931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6之间的空气层(隔热层),可可靠地防止:从光源装置41等的光学部件传递给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热,通过上述各部件831、841、931,传递给各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情况。
还有,采用像上述那样的可有效地对各光学部件45、423进行冷却的结构,这样,不必将循环风扇82、91的转速增加到必要程度以上,能谋求投影机1的噪声的降低。
再有,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93在俯视与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缺口4621和开口部4622干涉的位置,具有其热传导率大于等于42W/(m·K)的,由热传导率充分高的高热传导材料构成的高热传导管部842、932。即,在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84、93,在通过收置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内部的空间Ar1、Ar2的各光学部件45、423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光学部件用壳体46的缺口4621和开口部4622、低热传导管部841的开口部8414、低热传导管部931的开口部9311A而吹送的部分,设置有各高热传导管部842、932。由此,在流路C6、C12中行进的空气的热,即,通过收置设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6内部的空间Ar1、Ar2的各光学部件45、423加热后的空气的热,可通过各高热传导管部842、932,散发到各密封结构的外部。
另外,构成各散热装置85、94的各导热部件852、942的一端侧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各受热部件851、941,以及各高热传导管部842、932连接,这样,各高热传导管部842、932的热也与各受热部件851、941的热相同,可通过各导热部件852、942,移动到各密封结构的外部。
于是,可将在各密封结构内部的各空气流通路中行进的空气的温度设定在充分低的温度,可更加有效地对各光学部件45、423进行冷却。
(第2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同一部件采用同一标号,其具体的说明省略或简化。
图22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第1散热装置85A和第2散热装置94A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图22为从下方侧观看第1散热装置85A和第2散热装置94A的透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上述第1实施例,像图22所示的那样,其不同点仅仅在于:省略了第1散热部件853和冷却风扇854。其它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散热装置85A和第2散热装置94A中,各导热部件852、942像图22所示的那样,按照另一方的端部(冷凝部)可进行热传递地与热交换器81的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连接的方式构成。更具体地说,各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方的端部(冷凝部)从+Y轴方向侧朝向-Y轴方向侧,贯通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中的各散热片部件8112B,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各散热片部件8112B连接。
通过上述那样的结构,沿第1受热部件851和高热传导管部842~第1导热部件852的热传递路径的热,以及沿第2受热部件941和高热传导管部932~第2导热部件942的热传递路径的热这双方传递给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通过冷却风扇814冷却。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不但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各散热装置85A、94A的各导热部件952、942的另一端侧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构成热交换器81的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连接。由此,对各导热部件852、942的另一端侧冷却的机构,与对构成热交换器81的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进行冷却的机构,可由同一部件构成,可省略第1散热部件853和冷却风扇814,可谋求投影机1的成本的降低、整体尺寸的减小、重量的减轻。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包括在本发明内。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设置具有分别相互独立的空气流通路的2个密封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为仅仅设置1个密封结构(仅仅1个空气流通路)的方案,还可为设置3个以上的密封结构(分别相互独立的空气流通路为3个以上)的方案。另外,在仅仅设置1个密封结构的场合,也可形成在该密封结构中仅仅设置1个光学部件(比如,光学装置45)的方案,还可形成设置多个光学部件的方案。此外,在设置3个以上的密封结构的场合,也可形成在各密封结构中,分别各设置1个的光学部件的方案,也可形成在各密封结构中分别设置2个以上的光学部件的方案。此外,同样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在第1密封结构内部,设置光学装置45以外的其它的光学部件,还可在第2密封结构内部,设置偏振变换元件423以外的其它的光学部件。
此外,成为冷却对象的光学部件并不限于光学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也可采用光学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以外的其它的光学部件。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各导热部件852、942由热管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不伴随物质的移动使热在导热部件中传递的利用所谓的热传导的导热部件、利用重力使制冷剂在管内部循环的热虹吸构件等的导热部件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81的结构并不限于通过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结构。比如,也可形成在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之间,夹设珀尔帖元件等的热电变换元件的结构。即,珀尔帖元件的吸热面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受热侧热传导部件8111的板体8111A连接,并且珀尔帖元件的散热面以可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散热侧热传导部件8112的板体8112A连接。在这样的方案中,可更加良好地对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冷却。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仅仅在第1密封结构中,设置热交换器81,但是,也可在第1密封结构和第2密封结构这双方中,分别设置热交换器81,还可仅仅在第2密封结构中,设置热交换器81。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光源装置41由放电发光型的光源装置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激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硅发光元件等的各种固体发光元件。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仅仅采用1个光源装置41,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3,分离为3种色光,但是,也可省略色分离光学系统43,将分别射出3种色光的3个上述固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色合成光学装置采用十字分色棱镜453,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通过使用多个分色镜将各色光合成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投影机1通过具有3个液晶面板451的三板式的投影机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由具有1个液晶面板的单板式的投影机构成。另外,还可由具有2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具有4个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构成。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但是也可采用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光调制装置采用液晶面板,但是,也可采用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仅仅列举了从观察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式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用于从与观察屏幕的方向相反一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式的投影机。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结构等通过以上的描述而公开,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主要针对特定的实施例,特别进行了图示,并且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相对上述的实施例,在形状、材质、数量、其它的具体的结构方面,进行各种变形。
于是,限定上面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载以列举的方式进行,以便容易理解本发明,但是,由于并不限定本发明,故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之外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包括在本发明中。
由于本发明的投影机长期稳定地确保投影图像的画质,并且可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故可用作用于展示、家庭影院的投影机。

Claims (9)

1.一种投影机,该投影机包括: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设置于具有能使空气流通的环状的空气流通路的密封结构内部;和循环风扇,该循环风扇使上述环状的空气流通路的空气循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结构包括:
光学部件用壳体,该光学部件用壳体在其内部,收置设置有上述光学部件,并且具有用于使空气流入其内部的流入口和使空气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
多个管部件,该多个管部件通过上述流入口,将空气导入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并且将通过上述流出口从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流出到外部的空气,再次通过上述流入口,导入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内部;以及
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具有受热部件和导热部件,该受热部件设置于上述密封结构内部,对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该导热部件贯通上述密封结构内外,设置于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一端侧以能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受热部件连接,将上述受热部件的热导向设置于上述密封结构外部的另一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热部件由热管构成,该热管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毛细管结构的管状,并且在该管内部收置有制冷剂,通过上述制冷剂在管内部回流,在上述导热部件内进行热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热部件的毛细管结构由烧结型管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受热部件在上述多个管部件中的、与上述光学部件用壳体的上述流出口连接的流路后级侧管部件内部,设置于俯视与上述流出口干涉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结构按照具有相互独立的空气流通路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装置具有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与上述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对通过上述导热部件移动的热进行散热;
构成上述多个密封结构的各上述散热装置中的上述散热部件由同一散热部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结构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该受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内部,对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该散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外部,以能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将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的热散发到上述密封结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结构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受热侧热传导部件和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该受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内部,对上述密封结构内部的空气的热进行受热,该散热侧热传导部件面向上述密封结构外部,以能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将上述受热侧热传导部件的热散发到上述密封结构外部;
构成上述散热装置的导热部件的另一端侧以能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上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侧热传导部件具有多个散热片;
上述热交换器包括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将冷却空气向上述多个散热片吹送,或吸入上述多个散热片附近的空气。
CN2007101478881A 2006-08-31 2007-08-31 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5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5658/2006 2006-08-31
JP2006235658A JP4265632B2 (ja) 2006-08-31 2006-08-31 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837A true CN101135837A (zh) 2008-03-05
CN101135837B CN101135837B (zh) 2012-06-27

Family

ID=3915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8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5837B (zh) 2006-08-31 2007-08-31 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41721B2 (zh)
JP (1) JP4265632B2 (zh)
CN (1) CN101135837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745A (zh) * 2009-07-22 2011-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CN101986199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热管冷却系统
CN101986200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101986203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热管散热系统
CN101989030A (zh) * 2010-07-19 2011-03-23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
CN101995747A (zh) * 2010-12-14 2011-03-30 天津爱安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三片led灯板为光源的3lcd投影机散热系统
CN10262178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TWI393989B (zh) * 2009-07-30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投影機
CN104238247A (zh) * 2014-07-23 2014-12-24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
CN104267566A (zh) * 2014-08-15 2015-01-0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风冷散热装置
CN106054507A (zh) * 2015-04-08 2016-10-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06200227A (zh) * 2015-05-26 2016-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06990655A (zh) * 2016-01-20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CN109669313A (zh) * 2018-10-29 2019-04-23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13418116A (zh) * 2016-06-17 2021-09-21 米莫诺有限责任公司 投影仪保持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5156A (en) * 2005-12-21 2007-07-01 Premier Image Technology Corp Portable projector with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JP4378658B2 (ja) * 2007-06-21 2009-12-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を収納した光源室及びこの光源室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4479784B2 (ja) * 2007-11-29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251370A (ja) * 2008-04-08 2009-10-29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666964B (zh) * 2008-09-01 2011-1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TWI385465B (zh) * 2008-09-12 2013-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投影機
CN101963743B (zh) * 2009-07-24 2011-12-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US8469521B2 (en) * 2010-06-22 2013-06-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CN101986198B (zh) * 2010-07-19 2012-06-13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101986197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机
JP5957863B2 (ja) * 2011-04-07 2016-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130092353A1 (en) * 2011-10-17 2013-04-18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Vapor chambe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3242466A (ja) * 2012-05-22 2013-12-05 Sony Corp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USD735791S1 (en) 2013-01-08 2015-08-04 Ricoh Company, Ltd. Projector
TWI459123B (zh) * 2013-01-17 2014-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投影機冷卻裝置
JP2014211549A (ja) * 2013-04-19 2014-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冷却ユニット、及び冷却方法
JP6277609B2 (ja) * 2013-06-21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画像投射装置、電子機器
US9664987B2 (en) * 2014-11-18 2017-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6515647B2 (ja) 2015-04-08 2019-05-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7172876A (ja) * 2016-03-24 2017-09-28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冷却装置及び投影表示装置
JP6659040B2 (ja) * 2016-04-22 2020-03-04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光源ユニットの冷却方法
JP6845985B2 (ja) * 2016-06-21 2021-03-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US11009782B2 (en) 2016-08-25 2021-05-18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JP6887114B2 (ja) 2017-06-01 2021-06-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6395914B1 (ja) * 2017-08-31 2018-09-2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CN11027772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模组、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装置
JP6995986B2 (ja) * 2018-05-25 2022-01-17 シャープ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208521126U (zh) * 2018-08-03 2019-02-1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208673015U (zh) * 2018-09-07 2019-03-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与投影装置
JP1641807S (zh) * 2018-10-31 2019-09-24
CN111198471B (zh) * 2018-11-20 2021-06-08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1355938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4727547A (zh) * 2022-02-24 2022-07-08 长沙创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的快速散热组件
CN114706265B (zh) * 2022-04-14 2024-04-30 深圳市和天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片液晶投影仪的全自动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0360B1 (en) * 1997-11-20 2001-09-18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nd projection lens unit, optical unit and cooling system for the same
JPH11271880A (ja) 1998-03-24 1999-10-08 Sony Corp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0049479A (ja) * 1998-07-28 2000-02-18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
JP3613038B2 (ja) 1998-11-26 2005-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EP1193982A1 (en) * 2000-09-20 2002-04-03 Barco N.V. Projector with system for cooling the light modulators
JP2005121712A (ja) 2003-10-14 2005-05-12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TWI263472B (en) 2004-04-07 2006-10-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JP2006208488A (ja) 2005-01-25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4227969B2 (ja) * 2005-03-17 2009-02-18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7041412A (ja) 2005-08-04 2007-02-15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745A (zh) * 2009-07-22 2011-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TWI393989B (zh) * 2009-07-30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投影機
CN101986199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热管冷却系统
CN101986200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101986203A (zh) * 2010-07-19 2011-03-1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热管散热系统
CN101989030A (zh) * 2010-07-19 2011-03-23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
CN101986200B (zh) * 2010-07-19 2012-07-18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液冷散热设备
CN101986203B (zh) * 2010-07-19 2013-05-29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热管散热系统
CN101986199B (zh) * 2010-07-19 2012-09-2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热管冷却系统
CN101989030B (zh) * 2010-07-19 2012-09-26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Lcos投影机
CN101995747A (zh) * 2010-12-14 2011-03-30 天津爱安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三片led灯板为光源的3lcd投影机散热系统
CN10262178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CN104238247A (zh) * 2014-07-23 2014-12-24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
CN104238247B (zh) * 2014-07-23 2016-04-13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
CN104267566A (zh) * 2014-08-15 2015-01-0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风冷散热装置
CN106054507A (zh) * 2015-04-08 2016-10-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06200227A (zh) * 2015-05-26 2016-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06200227B (zh) * 2015-05-26 2018-02-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06990655A (zh) * 2016-01-20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CN106990655B (zh) * 2016-01-20 2019-05-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CN113418116A (zh) * 2016-06-17 2021-09-21 米莫诺有限责任公司 投影仪保持架
US11740542B2 (en) 2016-06-17 2023-08-29 Mimono LLC Projector holder
CN109669313A (zh) * 2018-10-29 2019-04-23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58626A (ja) 2008-03-13
CN101135837B (zh) 2012-06-27
US7841721B2 (en) 2010-11-30
JP4265632B2 (ja) 2009-05-20
US20080055563A1 (en) 200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5837B (zh) 投影机
CN100563414C (zh) 冷却装置及投影机
CN101203803B (zh) 具有冷却风扇的投影仪系统
EP2085819B1 (en) Projector and cooling system
KR100196681B1 (ko) 광학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US6428170B1 (en) Optical projector with image enlarging and projecting capability and heat insulating and cooling means
KR100358621B1 (ko) 액정투사장치와 램프
CN105759497A (zh) 显示装置
US8007113B2 (en) Projector
KR20090120797A (ko) 영상투사장치
CN101165395A (zh) 光源灯安装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24746B (zh) 投影仪
US20090207382A1 (en) Projecting System
CN100552534C (zh) 投影仪
JP2009163075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03057754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122472A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2782916A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208399876U (zh) 一种电子投影仪内循环制冷系统
JP2009251370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500741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CN219695609U (zh) 一种主动制冷式内循环散热lcd投影仪
CN209842293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689753U (zh) 一种投影仪
JP526867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