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5938A - 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5938A
CN111355938A CN201811579756.0A CN201811579756A CN111355938A CN 111355938 A CN111355938 A CN 111355938A CN 201811579756 A CN201811579756 A CN 201811579756A CN 111355938 A CN111355938 A CN 111355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outle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modul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797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胜
陈德堂
林宗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5797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5938A/zh
Priority to US16/721,937 priority patent/US11156906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355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5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21V29/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机壳、投影镜头模块以及发光模块。机壳包括第一入风口以及出风口。投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第一入风口。发光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出风口。机壳包括后盖。后盖包括第二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对应于发光模块。第一气流从第一入风口流入机壳内,对投影镜头模块与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由出风口流出。第二气流从第二入风口流入机壳内,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由出风口流出。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设备,特别的是具有散热结构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设备,其成像原理是将发光模块所提供的照明光束借由光阀(Light Value)转换成影像光束,而后将影像光束透过投影镜头投射到屏幕以形成影像。用户可利用投影装置并搭配投影屏幕,以配合影像源提供影像信息做图像画面的呈现。因此,投影装置对于信息的传递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被广泛地用于许多领域。
在投影装置的运作过程中,投影装置的内部组件,例如投影镜头模块或发光模块,将产生热。若热积蓄在机壳内,将影响投影镜头的成像质量。因此,现有做法通常将投影镜头模块设置在投影装置整体结构的上游侧,即机壳的入风口处,而将发光模块与其余组件包括散热模块,如散热片组或风扇等,配置在整体结构的下游侧,即机壳的出风口处,以期投影镜头模块不受高温影响而能维持成像质量。然而,在这样的配置方式下,作为主要热源的发光模块仅能借由已通过投影镜头模块及发光模块的气流进行散热,导致用来冷却发光模块的散热模块与已通过投影镜头模块及发光模块的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不佳,无法有效解决发光模块的散热问题,发光模块的热无法有效地被带出系统,发光模块的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此外,应用于发光模块的激光模块,在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下,带来了更小的封装以及更高的功率。以既有的已知技术下要将激光模块进阶为更新的一代,且要求达到更低的温度且需达到更高的功率输出,但面临下列问题。
已知技术中仅能以增加风扇转速提高气流量的方式来抑制降低温度上升的方法将导致极大的噪音问题、将散热器(Heat sink)的鳍片宽度尺寸较大,气流行进的路径变长,散热鳍片之间的边界层成长较大,增加了流动阻力且降低了风扇性能,因此即便提高风扇转速能带来的气流流量而提升的效率是很有限的,因此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较差。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与成像质量。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机壳、投影镜头模块以及发光模块。机壳包括第一入风口以及出风口。投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第一入风口。发光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出风口。机壳包括后盖。后盖包括第二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对应于发光模块。第一气流从第一入风口流入机壳内,对投影镜头模块与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由出风口流出。第二气流从第二入风口流入机壳内,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由出风口流出。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包括机壳、投影镜头模块以及发光模块,其中投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机壳的第一入风口,而发光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机壳的出风口。如此,第一气流从第一入风口流入机壳,对投影镜头模块与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者,机壳的后盖包括第二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对应于发光模块。如此,第二气流从第二入风口流入机壳,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藉此,除了透过第一入风口引入第一气流之外,针对作为主要热源的发光模块以及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更进一步透过第二入风口引入第二气流,借以提高对发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以避免发光模块的热无法有效被带出,影响发光模块的发光效率。据此,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与成像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善热积蓄在机壳内而影响投影镜头模块的成像质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投影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2B至图2E是其他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3A是图1的散热基座的示意图。
图3B至图3D是其他实施例的散热基座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投影装置的俯视局部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包括机壳110、投影镜头模块120以及发光模块130。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设置于机壳110中。其中,发光模块130包括发光元件130a、光阀以及其他光学组件(如反射镜、聚光透镜等)等以及其他未绘示的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30a例如是包括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或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固态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30a例如是灯泡,不局限于此。发光模块13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随后,投影镜头模块120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影像光束转换成投影光束,进而使投影装置100达成投影动作。然而,上述说明只是投影装置100、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的一实施例,投影装置100的组成与其所应用的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的组成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10包括前盖112、后盖114、下盖116、未绘示的一对侧盖以及上盖。其中,前盖112与后盖114彼此相对、未绘示的一对侧盖彼此相对,且下盖116与未绘示的上盖彼此相对,使得机壳110构成大体上呈现盒状,而其余组件能够配置在机壳110内。图1可视为是将投影装置100拆开机壳110的上盖后的俯视剖面示意图。然而,依据应用方式不同,机壳110可依据需求调整为圆盘状、椭圆盘状或其他适当的形状,其尺寸也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设置于机壳110中,以达成前述的投影动作。
在投影装置100的运作过程中,投影装置100的内部组件,例如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将产生热。特别是,发光模块130的发光元件130a可视为是投影装置100的主要热源之一。若热积蓄在机壳110内,将影响发光模块130的散热效果,以及投影镜头模块120的成像质量。因此,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10包括第一入风口110a以及出风口110b。第一入风口110a以及出风口110b例如设置在未绘示的一对侧盖上,而对应设置于机壳110的相对两侧。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位于第一入风口110a以及出风口110b之间,其中投影镜头模块120设置于机壳110中并邻近第一入风口110a。投影镜头模块120投射的投影光束由上盖离开投影装置100。前盖112没有设置任何开口。
发光模块130设置于机壳110中并邻近出风口110b。如此,第一气流A1从第一入风口110a流入机壳110内,以对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进行散热,再由出风口110b流出。在第一气流A1的流动路径上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位于第一入风口110a以及出风口110b之间。藉此,投影装置100的内部组件所产生的热,能够透过第一气流A1进行散热。特别是,将投影镜头模块120设置于靠近第一入风口110a,能够有效地透过第一气流A1对投影镜头模块120进行散热,可以维持投影镜头模块120的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壳110的后盖114包括第二入风口114a。第二入风口114a对应于发光模块130的发光元件130a。更进一步地说,第二入风口114a位于发光模块130的后端,出风口110b位于相对于发光模块130的侧端,在第二气流A2的流动路径上发光模块130位于第二入风口114a以及出风口110b之间。如此,第二气流A2从第二入风口114a流入机壳110内,以对发光模块130的发光元件130a进行散热,再由出风口110b流出。藉此,除了第一气流A1之外,投影装置100的发光模块130所产生的热能够更进一步透过第二气流A2进行散热。进一步说明,除了第一气流A1之外,发光模块130的发光元件130a所产生的热还可以透过第二气流A2进行散热。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入风口110a与出风口110b分别设置在机壳110的一对侧盖,且第二入风口114a设置在机壳110的后盖114上,相较于第一入风口110a,第二入风口114a更接近出风口110b。如此,第一气流A1能够依序流经投影镜头模块120与发光模块130,而第二气流A2主要流经发光模块130的散热模块,而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随后都由出风口110b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投影装置100放置于XYZ坐标系时,发光模块130的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大体上平行于XYZ坐标系的Y轴,而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未绘示)大体上平行于Y轴,使得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与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的夹角大体上为0度,即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与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大体上重合。所述「大体上」是指允许制作公差或者尺寸设计所带来的差异。因此,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与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为0度至5度之间的任一角度,即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与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在彼此重合的前提下能够存在些微偏移。然而,上述条件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投影装置100采用其他类型的机壳(例如具有曲线形轮廓的后盖),或者即使采用方形盒状的机壳110但调整了第二入风口114a的位置,而导致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不平行于Y轴时,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与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也可以依据需求调整。发光元件130a的光轴O与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为0度至45度之间的任一角度,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只要第二入风口114a能够使第二气流A2流至发光模块130的散热模块对其进行散热,即可达到本发明之散热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依据需求调整。
同样地,当将投影装置100放置于XYZ坐标系时,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大体上平行于XYZ坐标系的Y轴,出风口110b的中心法线(未绘示)大体上平行于X轴,使得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与出风口110b的中心法线的夹角大体上为90度,即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与出风口110b的中心法线大体上垂直。因此,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与出风口110b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为85度至95度之间的任一角度。然而,上述条件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投影装置100采用其他类型的机壳(例如具有曲线形轮廓的后盖或侧盖),或者即使采用方形盒状的机壳110但调整了第二入风口114a及/或出风口110b的位置,而导致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不平行于Y轴及/或出风口110b的中心法线不平行于X轴时,第二入风口114a的中心法线与出风口110b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也可以依据需求调整,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只要第二入风口114a能够使第二气流A2流至发光模块130对其进行散热且出风口110b能够使第二气流A2流出机壳110,即可达到本发明之散热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依据需求调整。
另外,为了提升散热效果,投影装置100还包括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风扇140、散热片组150、散热基座160以及热管170。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40设置于机壳110内,并位于发光模块130与出风口110b之间,以将从第一入风口110a以及第二入风口114a流入机壳110内的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抽引至出风口110b。散热片组150设置于机壳110内,并位于发光模块130与出风口110b之间,使得风扇140所抽引的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通过散热片组150而流至出风口110b并排出至投影装置100。亦即,相较于发光模块130,风扇140以及散热片组150更接近出风口110b,使得投影镜头模块120与第一入风口110a之间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发光模块130与出风口110b之间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也就是发光模块130与出风口110b之间还存在风扇140以及散热片组150,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其可依据需求调整。如此,风扇140与散热片组150的设置都能够协助将机壳110内的热引导至出风口110b,进一步提升投影装置100的整体的散热效果。
再者,为了提升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的散热基座160与发光模块130连接,也就是散热基座160与发光元件130a接触,借由热传导的方式,将发光元件130a产生的热传递至散热基座160,散热基座160位于发光模块130与第二入风口114a之间。其中,散热基座160包括多个散热结构162与用于连接发光模块130的底座164。底座164例如为平板状而易于接合在发光模块130上,例如底座164接合在发光元件130a后侧。散热结构162从底座164朝向第二入风口114a突出,且彼此间存在间隔。如此,发光模块130以及发光元件130a所产生的热能够透过散热基座160往外传递,并搭配从第二入风口114a流入的第二气流A2进行散热,使热随着第二气流A2从出风口110b流出。由于散热基座160与发光模块130的发光元件130a之间的距离较短且热阻较低,热能够从发光模块130有效地传递至散热基座160,使得散热基座160与从第二入风口114a流入的第二气流A2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因此可提高散热基座160与第二气流A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再者,热管170连接散热基座160与散热片组150。如此,发光模块130所产生的热能够透过散热基座160与热管170传递至散热片组150,并搭配从第一入风口110a流入的第一气流A1与从第二入风口114a流入的第二气流A2进行散热,使热在散热片组150之处随着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从出风口110b流出。如此,散热基座160与热管170的设置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图2A是图1的投影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图2B至图2E是其他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图3A是图1的散热基座的示意图。图3B至图3D是其他实施例的散热基座的示意图。以下将以图2A至图2E说明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的风扇与散热片组,并以图3A至图3D说明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的散热基座。
请先参考图1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风扇140彼此并排于发光模块130与出风口110b之间,但也可以采用一个或三个以上,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再者,散热片组150包括上游散热片组152及下游散热片组154。上游散热片组152配置在发光模块130与风扇140之间,而下游散热片组154配置在风扇140与出风口110b之间,使得风扇140配置于上游散热片组152及下游散热片组154之间。上游散热片组152及下游散热片组154各自为多个散热片所构成的组合,且散热片组150(即上游散热片组152及下游散热片组154)的配置范围对应于两个风扇140的配置范围,即散热片组150所包括的散热片在轴向上(如图1的XYZ坐标系的Y轴)的分布范围对应于风扇140在轴向上(如图1的XYZ坐标系的Y轴)的配置范围,也就是上游散热片组152、下游散热片组154与风扇140的尺寸(所占的体积)大体上相同。如此,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能够依序通过上游散热片组152、风扇140与下游散热片组154,随后从出风口110b流出。这种上游散热片组152、风扇140与下游散热片组154所构成的三明治结构的散热模块能够具有较低流动阻力而增加入风量,进而提升散热效果。然而,风扇140与散热片组150的组成也可如图2B至图2E的实施例所述的方式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在图2B的实施例中,散热片组150a包括下游散热片组154但不包括上游散热片组152,在图2C的实施例中,散热片组150b包括上游散热片组152但不包括下游散热片组154。当只采用上游散热片组152及下游散热片组154的其中一组时,也采用一组热管170来连接发光模块130与上游散热片组152或下游散热片组154。由此可知,散热片组的组成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虽未图示说明,但散热片组的尺寸也可依据需求调整。当只采用上游散热片组152及下游散热片组154的其中一组时,也可采用宽度较大的散热片来构成上游散热片组152或下游散热片组154,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此外,在图2D的实施例中,风扇140的数量为一个,且散热片组150c(包括上游散热片组152c及下游散热片组154c)的配置范围对应于一个风扇140的配置范围。类似地,在图2E的实施例中,风扇140的数量为三个且并列配置,且散热片组150d(包括上游散热片组152d及下游散热片组154d)的配置范围对应于三个风扇140的配置范围。由此可知,风扇140的数量能够依据需求调整,且散热片组的配置范围能够对应于风扇140的配置范围调整,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虽未图示说明,当采用多个风扇140时,风扇140的排列方式也可依据需求调整,且此时的散热片组也可以只采用上游散热片组及下游散热片组的其中一组,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再者,请先参考图1与图3A,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基座160包括散热结构162与平板状的底座164。散热结构162是横跨底座164左右两侧的多个散热鳍片,从底座164往外突出而平行排列,且彼此间存在间隔。当散热基座160借由平板状的底座164配置于发光模块130上时,作为散热结构162的散热鳍片往第二入风口114a延伸,且大体上平行于XYZ坐标系的XY平面。如此,第二气流A2能够与散热基座160的散热结构164进行热交换,进而使从发光模块130以及发光元件130a传递至散热基座160的热随着第二气流A2从出风口110b流出。并且,虽未图标说明,但作为散热结构162的散热鳍片也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往第二入风口114a延伸,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然而,散热基座160的结构也可如图3B至图3D的实施例所述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图3B的实施例中,散热基座160a包括散热结构162a与平板状的底座164。散热结构162a是散热鳍片,从底座164往外突出并排列成数组。当散热基座160a借由平板状的底座164配置于发光模块130上时,作为散热结构162a的排列成数组的散热鳍片往第二入风口114a延伸,且大体上各自平行于XYZ坐标系的XY平面。如此,相较于图3A的实施例,能够增加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类似地,在图3C与图3D的实施例中,散热基座160b包括散热结构162b与平板状的底座164,而散热基座160c包括散热结构162c与平板状的底座164。散热结构162b为从底座164往外突出并排列成数组的多个截面为圆形且其宽度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散热柱,而散热结构162c为从底座164往外突出并排列成数组的多个截面为矩形且其宽度在高度方向上从底部朝向顶部递减的散热柱。当散热基座160b或散热基座160c借由平板状的底座164配置于发光模块130上时,作为散热结构162a或散热结构162b的排列成数组的散热柱往第二入风口114a延伸。由此可知,本发明并不限制散热基座所采用的散热结构的具体形态,只要能够将发光模块130与发光元件130a所产生的热经由散热基座往外传递即可。
图4是图1的投影装置的俯视局部剖面放大图。请参考图1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入风口114a最接近出风口110b的一端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1小于散热片组150最远离出风口110b的一面(例如是气流最先进入散热片组150的表面)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2,且第二入风口114a最接近出风口110b的一端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1大于风扇140最远离出风口110b的一面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3。上述设计是用于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而言,第二入风口114a最接近出风口110b的一端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1是指第二入风口114a最接近出风口110b的一端沿着XYZ坐标轴的X轴方向到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散热片组150远离出风口110b的一面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2是指散热片组150中的上游散热片组152远离出风口110b的一面沿着X轴方向到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而风扇140远离出风口110b的一面与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d3是指风扇140远离出风口110b的一面沿着X轴方向到出风口110b之间的距离。然而,当采用有别于图1的机壳110的其他类型的机壳时,则不限于上述定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将距离d1设定为小于距离d2,也就是第二入风口114a的开口范围与散热片组150的配置位置在X轴方向上产生部分重叠。如此,从第二入风口114a进入机壳110内的第二气流A2至少对应到散热片组150的其中一部分(例如上游散热片组152),能够使得第二气流A2与散热片组150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进而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类似地,将距离d1设定为大于距离d3,也就是第二入风口114a的开口范围与风扇140的配置位置在X轴方向上不重叠,且在X轴方向上,第二入风口114a的位置在风扇140的位置之前,使得风扇140位于第二气流A2的流动路径(即第二气流A2流经第二入风口114a、风扇140至出风口110b)上。如此,从第二入风口114a进入机壳110内的部分第二气流A2能够直接被风扇140抽引并与流经上游散热片组152的部分第一气流A1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所谓热交换即温度高的第一气流A1与直接进入机壳110内的部分第二气流A2充分混合而降低两者气流的温度,使得风扇140流出的部分第一气流A1与部分第二气流A2具有较低的温度,可有效的对下游散热片组154进行降温,使得投影机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更佳。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其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下盖116包括第三入风口116a。以俯视的角度而言,第三入风口116a位于光源模块130与出风口110b之间,且对应于上游散热片组152的位置。在图1的视角中,位于下盖116的第三入风口116a对应于上游散热片组152而被遮蔽,因此以虚线表示,且第三入风口116a可为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狭缝或为单一开口,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在下盖116上设置对应于上游散热片组152的开口即可。如此,第三气流A3从第三入风口116a以Z轴方向流入机壳110内,上游散热片组152的热,进一步借由从第三入风口116a流入的第三气流A3进行散热,使热随着第三气流A3从出风口110b流出。由于第三入风口116a对应于上游散热片组152的位置,因此第三气流A3与上游散热片组15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佳。如此,第三入风口116a的设置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包括机壳、投影镜头模块以及发光模块,其中投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机壳的第一入风口,而发光模块设置于机壳中并邻近机壳的出风口。如此,第一气流从第一入风口流入机壳,以依序对投影镜头模块与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者,机壳的后盖包括第二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对应于发光模块。如此,第二气流从第二入风口流入机壳,以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藉此,除了透过第一入风口引入第一气流之外,针对作为主要热源的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更进一步透过第二入风口引入第二气流,借以提高对发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以避免热积蓄在机壳内影响发光模块的散热效果。此外,投影装置还可依据需求采用风扇、散热片组、散热基座及/或热管来提升散热效果。据此,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与成像质量。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组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投影装置
110:机壳
110a:第一入风口
110b:出风口
112:前盖
114:后盖
114a:第二入风口
116:下盖
116a:第三入风口
120:投影镜头模块
130:发光模块
130a:发光元件
140:风扇
150、150a、150b、150c、150d:散热片组
152、152c、152d:上游散热片组
154、154c、154d:下游散热片组
160、160a、160b、160c:散热基座
162、162a、162b、162c:散热结构
164:底座
170:热管
A1:第一气流
A2:第二气流
A3:第三气流
d1、d2、d3:距离
O:光轴。

Claims (18)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机壳、投影镜头模块以及发光模块,其中:
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入风口以及出风口;
所述投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中并邻近所述第一入风口;以及
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中并邻近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机壳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对应于所述发光模块,
第一气流从所述第一入风口流入所述机壳内,对所述投影镜头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由所述出风口流出,第二气流从所述第二入风口流入所述机壳内,对所述发光模块进行散热,再由所述出风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为0度至45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为0度至5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风口位于所述发光模块的后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发光模块的一侧端,在所述第二气流的流动路径上所述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入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中心法线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法线的夹角为85度至95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于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第一气流的流动路径上所述投影镜头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入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模块与所述第一入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将从所述第一入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入风口流入所述机壳内的所述第一气流与所述第二气流抽引至所述出风口;以及
至少一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使得所述风扇所抽引的所述第一气流与所述第二气流通过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而流至所述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包括上游散热片组,配置在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风扇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包括下游散热片组,配置在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包括上游散热片组及下游散热片组,所述风扇配置于所述上游散热片组及所述下游散热片组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风扇彼此并排于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的配置范围对应于所述风扇的配置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风口最接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风扇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面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风口最接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面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基座,与所述发光模块连接,并位于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第二入风口之间,所述散热基座包括多个散热结构,所述多个散热结构朝向所述第二入风口突出;以及
至少一热管,连接所述散热基座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包括第三入风口,所述第三入风口位于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对应于所述至少一散热片组。
CN201811579756.0A 2018-12-24 2018-12-24 投影装置 Pending CN111355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9756.0A CN111355938A (zh) 2018-12-24 2018-12-24 投影装置
US16/721,937 US11156906B2 (en) 2018-12-24 2019-12-20 Projector with air inlets to cool light emitting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9756.0A CN111355938A (zh) 2018-12-24 2018-12-24 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5938A true CN111355938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09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79756.0A Pending CN111355938A (zh) 2018-12-24 2018-12-24 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6906B2 (zh)
CN (1) CN1113559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0219B2 (en) * 2019-08-04 2022-12-06 Coretronic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JP2021167908A (ja) * 2020-04-10 2021-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光源装置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3449A1 (en) * 1993-03-31 1994-10-13 Yong Nak Lee Heat sink apparatus
WO1997046068A1 (en) * 1996-05-31 1997-12-04 O'connor, Michael Cooling system for thin profil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devices
CN201340584Y (zh) * 2008-12-08 2009-11-04 利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卡的散热装置
CN203397070U (zh) * 2013-08-19 2014-01-15 胡震宇 Led投影设备的光源散热结构
CN103713450A (zh) * 2012-09-28 2014-04-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06444237A (zh) * 2015-08-04 2017-02-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07229171A (zh) * 2016-03-24 2017-10-03 Jvc 建伍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以及投影显示装置
CN107949258A (zh) * 2017-12-24 2018-04-20 上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器用散热装置
CN108427242A (zh) * 2017-02-15 2018-08-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5632B2 (ja) * 2006-08-31 2009-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673034B (zh) * 2008-09-12 2011-05-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EP2751473B1 (en) * 2011-08-30 2019-10-02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device
JP6900173B2 (ja) * 2016-11-25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08427240A (zh) * 2017-02-14 2018-08-2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及传热模块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3449A1 (en) * 1993-03-31 1994-10-13 Yong Nak Lee Heat sink apparatus
WO1997046068A1 (en) * 1996-05-31 1997-12-04 O'connor, Michael Cooling system for thin profil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devices
CN201340584Y (zh) * 2008-12-08 2009-11-04 利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卡的散热装置
CN103713450A (zh) * 2012-09-28 2014-04-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203397070U (zh) * 2013-08-19 2014-01-15 胡震宇 Led投影设备的光源散热结构
CN106444237A (zh) * 2015-08-04 2017-02-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07229171A (zh) * 2016-03-24 2017-10-03 Jvc 建伍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以及投影显示装置
CN108427242A (zh) * 2017-02-15 2018-08-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7949258A (zh) * 2017-12-24 2018-04-20 上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器用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1151A1 (en) 2020-06-25
US11156906B2 (en)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9615B2 (en) Electronic display assembly
US8087788B2 (en) Projector with cooling configuration
JP6561846B2 (ja) 冷却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US10976116B2 (en) Liquid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11163222B2 (en) Projection device
CN114578637A (zh) 投影装置
US10281807B2 (en) Projector,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heat dissipation fin set
US20140202666A1 (en) Thermal module
US20140347875A1 (en) Led car light with enhanced cooling effect
US11022866B2 (en) Projection device capable of improving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CN208270917U (zh) 液冷式散热器
CN111355938A (zh) 投影装置
CN210720996U (zh) 散热模块与投影装置
JP2017005010A (ja) 電子機器
TWI747738B (zh) 電子顯示組件
US1116943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1979402U (zh) 一种立式投影仪
JP2011155549A (ja) 冷却構造
US20230384658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7606232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CN219045735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光源系统
CN215067698U (zh) 投影装置
CN219872093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US20230132215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1528892U (zh) 一种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