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2093U -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 Google Patents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2093U
CN219872093U CN202320976018.XU CN202320976018U CN219872093U CN 219872093 U CN219872093 U CN 219872093U CN 202320976018 U CN202320976018 U CN 202320976018U CN 219872093 U CN219872093 U CN 219872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an
laser projection
air inlet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60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60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2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2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2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属于投影技术领域。所述激光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引擎。光学引擎包括光学引擎壳体、光源组件、光阀组件和镜头组件。设备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第一进风孔和出风孔分别位于光学引擎的两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可以从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光学引擎上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带走。吸收了热量后的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均能够经同一个出风孔导出设备壳体,可以缩短升温后的散热气流在设备壳体中的流动路径,使得光源组件和光阀组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

Description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投影系统包括投影屏幕和激光投影设备,激光投影设备能够在投影屏幕上投射画面,以实现视频播放等功能。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位于设备壳体内的光源组件、光机组件、镜头组件和风扇。由于在激光投影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光源组件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将严重影响激光投影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因此该设备壳体上具有通风孔,风扇位于通风孔处,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设备壳体内的空气流动,以使得设备壳体内外的空间能够进行热交换,以对设备壳体内的元器件进行降温。
上述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所述激光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光学引擎;
所述光学引擎包括光学引擎壳体、光源组件、光阀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阀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壳体中相对的两侧,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阀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沿光路依次排布;
所述设备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分别位于所述光学引擎的两侧,所述第二进风孔位于所述光阀组件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第二进风孔之间,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光阀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背离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二散热器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
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第二进风孔之间,且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二散热器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四散热器,所述第四散热器与所述光阀组件连接,所述第四散热器还与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一风扇;
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出风孔之间,且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光学引擎连接。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三散热器,所述第三散热器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所述第三散热器还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对所述镜头组件散热;
所述第三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三散热器散热。
可选地,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与所述设备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三风扇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孔所在位置处,所述第四风扇位于所述出风孔所在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系统,所述激光投影系统包括:激光投影设备和投影屏幕,所述激光投影设备为上述的激光投影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提供了一种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引擎的激光投影设备。光学引擎包括光学引擎壳体、光源组件、光阀组件和镜头组件。设备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第一进风孔和出风孔分别位于光学引擎的两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可以从第一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光学引擎上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散热气流带走。第二进风孔位于所述光阀组件背离镜头组件的一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还可以从第二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二散热气流,该第二散热气流能够增加对光阀组件和光源组件的散热风量,并且,吸收了热量后的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均能够经同一个出风孔导出设备壳体,可以缩短升温后的散热气流在设备壳体中的流动路径,使得光源组件和光阀组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可以提高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的风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内部的风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中的一种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内部的风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风扇和第二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散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风扇和第三散热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阀组件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阀组件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中的第三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新型的投影显示技术,相对于LED投影产品,激光投影显示技术具有画面对比度高,成像清晰,色彩鲜艳,亮度更高的特点,这些显著的特点逐渐使得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上的又一主流的发展方向。
激光投影设备通常包括设备壳体和位于设备壳体内的光源组件、光机组件、镜头组件、电路组件等结构。由于激光投影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光源组件和电路组件等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严重影响激光投影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散热装置,以对将激光投影设备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到空气中。
然而,由于光学引擎中的光源组件和光阀组件安装在同一个光学引擎壳体中,导致光学引擎上产生的热量较为集中,光学引擎的散热需求较大。并且,由于光源组件和镜头组件之间的距离较近,光源组件上产生的热量较易对镜头组件造成影响。导致光学引擎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过热现象,进而导致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可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100的风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10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激光投影设备100可以包括:设备壳体101和位于设备壳体101内的光学引擎102。
光学引擎102包括光学引擎壳体1024、光源组件1022、光阀组件1023和镜头组件1021。光源组件1022、光阀组件1023和镜头组件1021均可以安装在光学引擎壳体1024上,且光源组件1022和光阀组件1023分别位于光学引擎壳体1024中相对的两侧,光源组件1022、光阀组件1023和镜头组件1021沿光路依次排布,即就是,镜头组件1021可以位于光阀组件1023的出光方向上。
示例性的,光源组件1022和光阀组件1023沿第一方向f1排布,光阀组件1023与镜头组件1021沿第二方向f2排布,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相交或者异面。即就是,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不平行,可选地,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可以垂直。光源组件1022、光阀组件1023和镜头组件1021可以呈L形排布,以使得光学引擎102的结构较为紧凑。
设备壳体101可以具有第一进风孔k1、第二进风孔k2和出风孔k3,第一进风孔k1和第二进风孔k2沿第一方向f1相对,且第一进风孔k1和出风孔k3分别位于光学引擎102的两侧,第二进风孔k2位于光阀组件1023背离镜头组件1021的一侧。也即是,设备壳体101可以具有在第一方向f1上相对的两个通风孔,该两个通风孔可以分别为第一进风孔k1和出风孔k3,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孔k1进入到设备壳体101中,设备壳体101中的空气可以从出风孔k3处散发到外界环境中。
外界环境中的冷风可以从第一进风孔k1进入设备壳体101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光学引擎102上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散热气流带走,之后再经设备壳体101的出风孔k3导出,实现对光学引擎102的散热。第二进风孔k2位于光阀组件1023背离镜头组件1021的一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还可以从第二进风孔k2进入设备壳体102以形成第二散热气流,光阀组件1023和光源组件1022上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被第二散热气流带走,之后再经设备壳体101的出风孔k3导出,实现对光阀组件1023和光源组件1022上散热,该第二散热气流能够增加对光阀组件1023和光源组件1022上的散热风量。该散热风量能够将位于同一个光学引擎壳体1024中的光阀组件1023和光源组件1022集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设备壳体101,即就是,该散热风量能够满足光学引擎的散热需求。
并且,吸收了热量后的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均能够经同一个出风孔k3导出设备壳体101,可以缩短升温后的散热气流在设备壳体101中的流动路径,使得光阀组件1023和光源组件1022上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可以提高激光投影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引擎的激光投影设备。光学引擎包括光学引擎壳体、光源组件、光阀组件和镜头组件。设备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第一进风孔和出风孔分别位于光学引擎的两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可以从第一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光学引擎上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散热气流带走。第二进风孔位于光阀组件背离镜头组件的一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还可以从第二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二散热气流,该第二散热气流能够增加对光阀组件和光源组件的散热风量,并且,吸收了热量后的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均能够经同一个出风孔导出设备壳体,可以缩短升温后的散热气流在设备壳体中的流动路径,使得光源组件和光阀组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可以提高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2,可选地,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散热器103和第一风扇104。第一散热器103位于光学引擎102和出风孔K3之间,且第一散热器103与所述光学引擎102连接。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热管105,第一导热管105可以分别与第一散热器103和光源组件1022连接。设备壳体101具有第一进风孔k1和出风孔k3,且第一进风孔k1和出风孔k3可以分别位于设备壳体101的两侧。
如此,光源组件1022上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管105传输至第一散热器103,第一散热器103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以对光源组件1022进行散热,保证光源组件1022的发光效率。
可选地,第一风扇104可以位于第一散热器103和镜头组件1021之间,第一风扇104可以用于对镜头组件1021散热。第一风扇104的进风口可以朝向镜头组件1021,第一风扇104的出风口可以朝向第一散热器103。
由于镜头组件1021包括多组光学镜片,光学镜片的材质包括树脂或玻璃,光学镜片受温度的影响容易产生微小形变,光学镜片的微小形变将导致光学镜片的焦面变化,进而导致镜头组件1021的投影画面解析变异。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风扇104及时地将镜头组件1021周围的热量导向第一散热器103,以使得镜头组件1021周围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同时,由于第一风扇104的出风口朝向第一散热器103,第一风扇104可以在第一散热器103和镜头组件1021之间起到隔离作用,即就是,第一风扇104还可以避免第一散热器103上的热量向镜头组件1021所在的位置处传输,以避免接收了光源组件1022的热量的第一散热器103对镜头组件1021造成影响。
并且,由于第一风扇104位于第一散热器103朝向第一进风孔k1的一侧,且位于镜头组件1021背离第一进风孔k1的一侧,因此,第一风扇104可以将从第一进风孔k1处进入的外界环境中的冷风吸向镜头组件1021,该冷风可以经过镜头组件1021并将镜头组件1021周围的热量带走,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孔k3处的第一散热器103将镜头组件1021周围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以使得镜头组件1021的温度较低,能够降低镜头组件1021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过热现象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避免镜头组件1021因温度过高出现的投影画面解析变异的问题。其中,该冷风可以在设备壳体101中可以沿第一方向f1流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镜头组件1021可以包括超短焦镜头,由于超短焦镜头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风扇104避免第一散热器103上的热量影响镜头组件1021,可以降低周围元器件对镜头组件1021的温度的影响。第一风扇104可以为轴流风扇。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位于光学引擎102和第一进风孔k1之间的电路组件,该电路组件可以包括控制芯片。
光源组件1022可以包括激光器,第一散热器103可以包括翅片散热器。由于激光器包括光电转换半导体材料,能够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以形成激光光束。激光器形成的热能需要及时的散去,以保证激光器的发光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导热管105将激光器上产生的热量传输至第一散热器103,并通过第一散热器103将该热量及时地散发出去。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100内部的风路示意图,请参考图5。设备壳体101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可以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较低的空气从第一进风孔k1进入到设备壳体101中,该温度较低的空气可以经过电路组件并将电路组件产生的热量带走,由于电路组件产生的热量较低,因此,此时经过了电路组件的空气的温度还未明显升高,第一风扇104可以将经过了电路组件的空气吸向镜头组件1021,以对镜头组件1021进行降温,并将经过了镜头组件1021的空气导向第一散热器103,第一散热器103可以将电路组件产生的热量和镜头组件1021周围的热量通过第一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同时,第一散热器103还可以通过第一导热管105吸收光源组件1022产生的热量,并将光源组件1022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能够降低光学引擎102的整体温度。也即是,外界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孔k1进入设备壳体101后,可以沿第一方向f1依次经过电路组件、镜头组件1021和光源组件1022、第一风扇104、第一散热器103和出风孔k3。使得设备壳体101中的空气流动对镜头组件1021和光源组件1022同时起到散热作用,由于光源组件1022上产生的热量较多,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风扇104和第一散热器103,可以通过第一散热器103对光源组件1022进行热传导方式的散热,并且通过第一风扇104对镜头组件1021进行热对流方式的散热,避免光源组件1022产生的热量影响镜头组件1021。可以使得光学引擎102中的光源组件1022和镜头组件1021的距离较近,以减小光学引擎102的尺寸,进而可以缩减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尺寸,实现激光投影设备100小型化。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100中的一种光学引擎10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和图7。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光阀组件1023可以分别与光源组件1022和镜头组件1021连接。光阀组件1023可以包括数字微镜器件(英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简写:DMD),数字微镜器件是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光学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器件,数字微镜器件能够接收从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光束,并将该激光光束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光束投射到镜头组件1021。镜头组件1021包括多组镜片,镜头组件1021能够将数字微镜器件传递过来的光束,经过几何光学的折射与透射,投影到屏幕上,以形成投影画面。
数字微镜器件可以看做一个半导体光开关,可以包括硅基片以及位于硅基片上的50万个~130万个微镜片。一片微镜片可以表示一个像素,每个微镜片的变换速率可以大于或者等于1000次/秒。微镜片的尺寸为约为14微米(μm)×14μm。数字微镜器件还可以包括类似铰链作用的转动装置,该转动装位于微镜片靠近硅基片的一侧,且与微镜片连接,以便于调节微镜片的方向与角度。
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散热器106,第二散热器106位于光学引擎102和第二进风孔K2之间,第二散热器106与光阀组件1023连接。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导热管108,第二导热管108分别与第二散热器106和光阀组件1023连接。如此,光阀组件1023上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管108传输至第二散热器106,通过第二进风孔k2处进入设备壳体101的第二散热气流可以带走第二散热器106上的热量,并通过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以对光阀组件1023进行散热,提高光阀组件1023的使用寿命。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100内部的风路示意图,请参考图8。可选地,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风扇107,第二风扇107位于第二散热器106背离第二进风孔K2的一侧,且第二风扇107的入风口朝向第二散热器106,第二风扇107用于对第二散热器106进行散热。即就是,第二进风孔k2可以位于第二散热器106背离第二风扇107的一侧。第二散热器106可以位于第二进风孔k2和第二风扇107之间。并且,第二散热器106可以位于第一散热器103背离出风孔k3的一侧。第二风扇107位于第二散热器106和第一散热器103之间,且第二风扇107的入风口朝向第二散热器106,第二风扇107的出风口朝向第一散热器103。如此,光阀组件1023上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管108传输至第二散热器106,第二散热器106上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风扇107导向第一散热器103,第一散热器103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可以提高对光阀组件1023的散热效率,以进一步提高光阀组件1023的使用寿命。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风扇107和第二散热器106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风扇107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9和图10。可选地,第二风扇107可以包括离心扇,光阀组件1023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管108传输至第二散热器106,第二散热器106可以为翅片散热器,第二风扇107可以位于第二散热器106和光学引擎102之间,第二风扇107可以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第二进风孔k2吸入到设备壳体101内部,该冷空气可以经过位于第二进风孔k2和第二风扇107之间的第二散热器106,并与第二散热器106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第二散热器106上的热量,对第二散热器106进行降温。并且由于光阀组件1023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于光源组件1022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因此,第一散热器103的温度可以大于第二散热器106的温度,第二风扇107能够将经过第二散热器106的空气导向第一散热器103,该空气可以对第一散热器103进行二次散热,以提升激光投影设备100的整体散热效率。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离心扇的轴向可以与第二散热器106的多个翅片的排布方向垂直,第二散热器106的多个翅片的排布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f1平行。如此,由于第二散热器106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大于第一方向f2上的尺寸,因此,将第二散热器106、第二风扇107以及光学引擎102可以沿第一方向f2排布,第一方向f2为与第一方向f1相交的方向,可以减小第二散热器106和第二风扇107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激光投影设备100的整体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103的体积可以大于第二散热器106的体积,且第二散热器106具有独立的进风风路,即就是,第二散热器106的体积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光阀组件1023的散热器的体积可以较小。如此,可以提升激光投影设备100的散热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小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尺寸,实现激光投影设备100小型化,提升激光投影设备100的适用性,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风扇107,第二风扇107位于可以第二散热器106和第二进风孔之间,且第二风扇107的入风口朝向第二进风孔,第二风扇107的出风口朝向第二散热器,第二风扇107用于对第二散热器106进行散热。第二风扇107包括轴流扇,轴流扇的轴向与第一方向f1相交或者异面。第二风扇107可以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第二进风孔k2吸入设备壳体101中,并将该冷空气导向第二散热器106,可以加强第二散热器106上热交换效率,提高第二散热器106对光阀组件1023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散热器106、第二风扇107和第二导热管108,光学引擎102还可以包括光阀组件1023,光阀组件1023分别与光源组件1022和镜头组件1021连接。第二散热器106和第二风扇107均可以位于第一散热器103背离出风孔k3的一侧,且第二散热器106位于第二风扇107和光学引擎102之间,第二风扇107的入风口朝向第二散热器106,第二风扇107的出风口朝向第一散热器103。第二导热管108分别与第二散热器106和光阀组件1023连接。第二风扇107可以从设备壳体101的内部吸入空气对第二散热器106进行散热,并将经过第二散热器106的空气导向第一散热器103。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1022的散热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1。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三散热器110,第三散热器110与光源组件1022连接,第三散热器110还与第一散热器103连接。光源组件1022上产生的热量可以传输至第三散热器110中,而后经过第三散热器110传输至第一散热器103中,再通过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热件109,第一导热件109可以与光源组件1022接触,第三散热器110可以与第一导热件109背离光源组件1022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热管105的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一导热件109和第三散热器110连接,第一导热管105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散热器103连接。第一导热件109上可以具有安装部,光源组件1022可以安装在第一导热件109上,第一导热件109背离光源组件1022的一侧可以与第一导热管105固定连接,以使得光源组件1022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件109传导至第一导热管105上。第一导热件109可以包括第一导热基板,第一导热基板背离光源组件1022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导热管105可以镶嵌在第一凹槽中,以提高第一导热管105和第一导热件109的接触面积以及连接的稳定性。
第三散热器110可以与第一导热管105背离第一导热件109的一侧固定连接,即就是,第一导热管105的部分管体可以夹在第一导热件109和第三散热器110之间,光源组件1022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件109和第一导热管105传输至第一散热器103,还可以通过第一导热件109和第一导热管105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至第三散热器110,如此,可以提高光源组件1022的散热效率。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风扇104和第三散热器110的位置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2。可选地,第三散热器110可以位于第一风扇104和镜头组件1021之间,第一风扇104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三散热器110散热。第一风扇104位于第三散热器110和第一散热器103之间,且第一风扇104的进风口朝向第三散热器110,出风口朝向第一散热器103。通过将第三散热器110设置在第一导热件109背离光源组件1022的一侧,可以减小第三散热器110和光源组件1022的整体尺寸,并且,第一风扇104能够及时将第三散热器110吸收的光源组件1022产生的热量传输至第一散热器103,可以避免第三散热器110上的热量影响镜头组件1021。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阀组件1023的散热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阀组件1023的散热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3和图14。可选地,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四散热器112,第四散热器112与光阀组件1023连接,第四散热器112还与第二散热器106连接。光阀组件1023上产生的热量可以传输至第四散热器112中,而后经过第四散热器112传输至第二散热器106中,再通过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导热件111,第二导热件111可以与光阀组件1023接触,第四散热器112可以与第二导热件111背离光阀组件1023的一面连接,第二导热管108的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二导热件111和第四散热器112连接,第二导热管108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散热器106连接。如此,通过将第二导热件111与光阀组件1023接触,光阀组件102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依次及时地通过第二导热件111和第二导热管108传导至第二散热器106和第四散热器112,第四散热器112能够进一步提升光阀组件1023的散热效率,使得光阀组件1023的工作温度较低,有效的保证了光阀组件102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散热器110和第四散热器112均可以为翅片散热器,第一导热件109和第二导热件111均可以为铜基板,铜基板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使得光源组件1022进而光阀组件1023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的传导出去。第一导热管105和第二导热管108均可以具有腔体,且腔体内可以具有导热液体,导热液体能够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第一导热件109和第二导热件111上的热量及时传导至翅片散热器。该翅片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通过空气的流动随流换热,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翅片散热器可以为采用自然对流或者强制对流的铝型材散热器,包括:铝插片式散热器、铝铲片式散热器或者铝焊接翅片式。铝型材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较好,能够保证将光源组件1022和光阀组件102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出。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激光投影设备100中的第三风扇11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5和图16。可选地,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包括第三风扇113和第四风扇114,第三风扇113和第四风扇114与设备壳体101连接,且第三风扇113位于第一进风孔k1所在位置处,第四风扇114位于出风孔k3所在位置处。第三风扇113可以位于光学引擎102和第一进风孔k1之间,第四风扇114可以位于第一散热翅片和出风孔k3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三风扇113能够将外界环境中的冷风从第一进风孔k1吸入设备壳体101内,冷风经过依次可以经过光学引擎102和各个散热器,并带走其产生的热量,并且,可以通过第四风扇114将这些热量快速的通过出风孔k3散发到外界环境中,提高了对流散热的效率。示例的,该第三风扇113和第四风扇114均可以为轴流风扇,通过轴流风扇能够在产生较小的噪音的情况下保证较好的散热效率。其中,第三风扇11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其他的个数,第四风扇114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其他的个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第三风扇113和第四风扇114的个数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三风扇113可以位于第一散热器103背离出风孔k3的一侧,第三风扇113的出风口可以朝向第一散热器103,第三风扇113可以将第一散热器103上的热量及时吹向出风孔k3,以使得第一散热器103上的热量可以及时散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引擎的激光投影设备。光学引擎包括光学引擎壳体、光源组件、光阀组件和镜头组件。设备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第一进风孔和出风孔分别位于光学引擎的两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可以从第一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光学引擎上产生的热量能够被第一散热气流带走。第二进风孔位于光阀组件背离镜头组件的一侧,外界环境中的冷风还可以从第二进风孔进入设备壳体以形成第二散热气流,该第二散热气流能够增加对光阀组件和光源组件的散热风量,并且,吸收了热量后的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均能够经同一个出风孔导出设备壳体,可以缩短升温后的散热气流在设备壳体中的流动路径,使得光源组件和光阀组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可以提高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系统,请参考图17,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激光投影系统可以包括:激光投影设备100和投影屏幕200。该激光投影设备1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激光投影设备100。示例的,在激光投影设备100工作时,该激光投影设备100可以出射激光光束,使得激光投影设备100可以向投影屏幕200投射画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光学引擎;
所述光学引擎包括光学引擎壳体、光源组件、光阀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阀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壳体中相对的两侧,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阀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沿光路依次排布;
所述设备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分别位于所述光学引擎的两侧,所述第二进风孔位于所述光阀组件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第二进风孔之间,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光阀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背离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二散热器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
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第二进风孔之间,且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二散热器进行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四散热器,所述第四散热器与所述光阀组件连接,所述第四散热器还与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一风扇;
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光学引擎和所述出风孔之间,且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光学引擎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三散热器,所述第三散热器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所述第三散热器还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对所述镜头组件散热;
所述第三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三散热器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与所述设备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三风扇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孔所在位置处,所述第四风扇位于所述出风孔所在位置处。
10.一种激光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投影设备和投影屏幕,所述激光投影设备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
CN202320976018.XU 2023-04-26 2023-04-26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Active CN219872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6018.XU CN219872093U (zh) 2023-04-26 2023-04-26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6018.XU CN219872093U (zh) 2023-04-26 2023-04-26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2093U true CN21987209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6018.XU Active CN219872093U (zh) 2023-04-26 2023-04-26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2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5099A1 (en) Electronic display assembly
US7866852B2 (en) Heat sinks for cooling LEDs in projectors
US2011015756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WO2022152300A1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TWM467084U (zh) 微型光學影像裝置
JPWO2018037539A1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219872093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CN114563902B (zh) 投影光机与投影设备
TWI393989B (zh) 投影機
CN110740304A (zh) 光阀散热装置及投影器
CN211979402U (zh) 一种立式投影仪
CN213750639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
CN111355938A (zh) 投影装置
CN212276202U (zh) 一种投影机
US1116943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10716374B (zh) 投影仪
CN111856855B (zh) 光机模块与投影机
CN217606232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TWI407240B (zh) Dmd散熱結構及其應用的投影機
CN112835252A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CN111474814B (zh) 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
JP4860663B2 (ja) 液晶ユニット部の冷却方法
CN110967897A (zh) 投影型显示装置
CN217386119U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213069416U (zh) 一种激光液晶显示器循环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