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3147B - 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3147B
CN101123147B CN200710140438XA CN200710140438A CN101123147B CN 101123147 B CN101123147 B CN 101123147B CN 200710140438X A CN200710140438X A CN 200710140438XA CN 200710140438 A CN200710140438 A CN 200710140438A CN 101123147 B CN101123147 B CN 101123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w
switch substrate
substrate
extension
sli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04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3147A (zh
Inventor
室町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3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3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0Operating parts
    • H01H15/14Operating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07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 A44B11/2515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602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 Y10T24/45623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and operator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 Buck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该开关装置包括:开关基板,其包括位于其一侧的滑动表面;滑动构件,其设置有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该滑动构件被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且该滑动构件还被开关基板支撑,使得其可在滑动方向上滑动;接点构件,其布置在与滑动构件的滑动表面相对的位置,该接点构件由于来自滑动表面的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且该接点构件通过来自弯曲变形的恢复力而压靠滑动表面;延伸部,其形成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以及切口部,其形成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滑动构件的开关装置,该滑动构件由开关基板支撑使得其能够沿预定滑动方向滑动,其中,根据滑动构件的位置执行开关操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开关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诸如汽车座椅等各种车辆座椅装配有用于在诸如碰撞等紧急情况下保护其乘员的座椅安全带装置。此类座椅安全带装置设置有带扣和用于锁定至该带扣的舌板(tongueplate)。在该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通过将舌板插入带扣、用已在带扣中构造的锁定机构锁定该舌板来系紧座椅安全带。此外,通过借助于锁定机构解除锁定状态并且从带扣中去除舌板来松开座椅安全带。在该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带扣中通常设置有带扣开关,该带扣开关检测相对于舌板的锁定状态,并且例如,车辆控制部利用从该带扣开关输出的接点信号判断座椅安全带的系紧状态。
上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中使用的带扣开关是已知的,且已在日本专利申请(JP-A)2005-190906号公报中描述。JP-A2005-190906号公报中描述的带扣开关设置有基板(开关基板)和滑动构件,该基板在其一面(滑动表面)上形成有预定的导电图形,该滑动构件: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形成有爪部;在开关基板的相对面上布置有滑动件接点,该相对面面对该滑动表面;通过一对爪部分别锁定开关基板宽度方向上的各端部;从而由开关基板支撑,以能够沿开关基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此,滑动件接点形成为细长梁状,且由滑动构件以悬臂状态支撑。在该滑动件接点的前端侧设置有接点部,该接点部被弯曲成基本V形,以向滑动表面侧突出,并且这些接点部压靠滑动表面(抵靠导电图形)。
在与JP-A 2005-190906号公报中描述的开关装置类似的开关装置中,当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时,在将滑动构件保持在开关基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方向)上的外侧的同时、将滑动构件的相对面定位在开关基板的滑动表面的延长面上之后,使滑动构件沿滑动方向朝开关基板侧相对滑动,且将开关基板插入滑动构件的一对爪部之间。这样,滑动构件的一对爪部卡锁开关基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由开关基板支撑滑动构件使得其能够滑动并且防止滑动构件从上方与开关基板分开。
然而,在用该方法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时,当将开关基板插入到滑动构件的一对爪部之间时,除非开关基板的插入侧的端部(前端部)将已布置到滑动构件的滑动件接点压弯,否则不能在不受滑动件接点妨碍的情况下将开关基板插入该对爪部之间。然而,由于滑动件接点由薄金属板形成,所以当开关基板的前端部已与滑动件接点的接点部进行接触时,由于开关基板的压力导致滑动件接点有时发生从接点部附近开始的变形(塑性变形)。
当执行开关装置的组装时,通过操作人员的熟练操作很可能可靠地避免上述问题,然而,滑动件接点的尺寸精度的不同以及操作熟练水平的影响导致不能完全避免上述问题。这使得开关装置的检查复杂,且导致开关装置的成品率降低。
发明内容
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容易地组装到开关基板的滑动构件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在组装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已被布置到滑动构件的接点构件的损坏。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开关装置的组装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包括:开关基板,其包括位于其一侧的滑动表面,且在该滑动表面上设置有预定形状的导电图形;滑动构件,其设置有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滑动构件分别被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在开关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且滑动构件还由开关基板支撑,使得该滑动构件可在与开关基板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滑动方向上滑动;接点构件,其由挠性导电材料形成,且被布置在与滑动构件的滑动表面相对的位置,在开关基板被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的状态下,接点构件由于来自滑动表面的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且接点构件通过来自弯曲变形的恢复力压靠滑动表面;延伸部,其形成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使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的该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比该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在滑动方向上部分延伸更远,该延伸部还被构造成可由第一爪部锁定;以及切口部,其形成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且当延伸部处于被第一爪部锁定的状态时,该切口部使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与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开关装置中,形成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的延伸部使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比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在滑动方向上部分延伸得更远,并且该延伸部还能够被第一爪部锁定。因此,当开关基板被滑动构件的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时,通过用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一爪部锁定延伸部,开关基板可以由滑动构件支撑,使得该开关基板能够以该一个第一爪部为中心摆动。
此外,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开关装置中,在类似于上述延伸部被第一爪部中的一个锁定的状态下,通过已形成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的切口部,使得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与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当开关基板的延伸部仅由第一爪部中的一个锁定时,能够使开关基板以第一爪部中的一个为中心从滑动表面与接点构件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接点构件由于滑动表面发生预定量弯曲变形的位置,而不与第二爪部接触。
因此,在第一方面的开关装置中,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由于切口部而与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的同时,在使开关基板以第一爪部中的一个为中心从滑动表面与接点构件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接点构件由于滑动表面发生预定量弯曲变形的位置之后,如果使开关基板相对于滑动构件向放出方向移动,且将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和切口部的基端侧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则开关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并且滑动构件可以由开关基板可滑动地支撑。
在此,在已将接点构件置于被开关基板的滑动表面压并发生弯曲变形的状态之后,能够将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和切口部的基端侧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因此,在将开关基板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时,开关基板不会对接点构件施加沿滑动方向的压力,可以防止由于沿滑动方向的该压力而导致的接点构件的塑性变形。
结果,在第一方面的开关装置中,当将滑动构件组装到开关基板时,需要熟练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是必需的,而且,当将开关基板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时,因为消除了由于来自开关基板的压力导致的接点构件的塑性变形,所以,可以简单地将滑动构件组装到开关基板,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组装过程中布置在滑动构件上的接点构件的损坏。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开关装置是还设置有以下部分的第一方面的开关装置:主体外壳;基板基座,其被连接并固定到开关基板的基端侧;装配插入孔,其设置在主体外壳,可沿滑动方向将延伸部插入该装配插入孔;以及锁定部,其设置在主体外壳,且当延伸部处于被装配到装配插入孔中的状态时,该锁定部锁定基板基座并将基板基座和开关基板固定到主体外壳。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开关装置中,装配插入孔被设置到主体外壳,使得能够通过沿滑动方向插入而使延伸部装配在其中,而且,当延伸部处于已被装配到装配插入孔中的状态时,通过设置到主体外壳的用于锁定基板基座的锁定部,在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已被装配到主体外壳的装配插入孔中之后,将基板基座锁定到主体外壳的锁定部,可将基板基座和开关基板固定到主体外壳,因此,可以使将基板基座和开关基板固定到主体外壳的操作简单。
此外,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是组装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工序,用第一爪部锁定延伸部;第二工序,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由于切口部而与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的同时,使开关基板以第一爪部为中心从开关基板与接点构件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接点构件由于滑动表面发生弯曲变形的位置;以及第三工序,使开关基板沿滑动方向相对于滑动构件滑动,且用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和切口部的基端侧。
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中,首先,在第一工序中,通过用第一爪部锁定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开关基板可被支撑为能够以第一爪部为中心地摆动。
接着,在第二工序中,在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由于切口部而与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的同时,通过使开关基板以第一爪部为中心从开关基板与接点构件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接点构件由于滑动表面发生弯曲变形的位置,开关基板不对接点构件施加沿滑动方向的压力,因此,接点构件能够发生所需量的弯曲变形。
最后,在第三工序中,使开关基板沿滑动方向相对于滑动构件滑动,并且用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锁定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和切口部的基端侧,滑动构件可由开关基板可滑动地支撑。
在此,在已将接点构件置于被开关基板的滑动表面压并发生弯曲变形的状态之后,能够将开关基板的延伸部和切口部的基端侧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因此,当将开关基板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时,开关基板不会对接点构件施加沿滑动方向的压力,可以防止由于沿滑动方向的该压力而导致的接点构件的塑性变形。
结果,通过第三方面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当将滑动构件组装到开关基板时,可以使需要熟练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是必需的,而且,当将开关基板插入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时,因为消除了由于来自开关基板的压力而导致的接点构件的塑性变形,所以可以将滑动构件简单地组装到开关基板,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组装过程中布置在滑动构件上的接点构件的损坏。
第四方面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为第三方面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其中,在完成了第三工序之后,还存在沿滑动方向将延伸部插入装配插入孔的第四工序;以及在延伸部被装配到装配插入孔中的状态下,通过由锁定部将基板基座锁定来将基板基座和开关基板固定到主体外壳的第五工序。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开关装置为第二方面的开关装置,其还设置有:锁定片,其形成在基板基座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以及锁定爪部,其布置在锁定部且具有坡形的截面,通过锁定片与锁定爪部之间的锁定将基板基座和开关基板固定到主体外壳。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开关装置为第二方面的开关装置,其还设置有基座抵接部,其设置在主体外壳,面对锁定部,且其抵接基板基座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
通过上述第四方面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在第四工序中已沿滑动方向将延伸部插入主体外壳的装配插入孔中之后,可以通过被锁定到主体外壳的锁定部的基板基座以简单的方式将基板基座和开关基板固定到主体外壳,其中该基板基座被连接并固定到开关基板的基端部。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和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可容易地将滑动构件组装到开关基板,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组装过程中已被布置到滑动构件的接点构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的带扣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扣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示出其松开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带扣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示出其系紧状态;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带扣装置中的锁紧构件、保持件和锁紧弹簧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带扣装置的俯视图,示出该带扣装置处于松开状态;
图6是图1所示的带扣装置的俯视图,示出该带扣装置处于系紧状态;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中的主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中的主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中的主体单元的侧视图;
图8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中的主体单元的侧视图;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立体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一工序的状态;
图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前视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一工序的状态;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立体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二工序的状态;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前视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二工序的状态;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立体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三工序的状态;
图1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立体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四工序的状态;
图1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和开关基板的立体图,示出正在执行将滑动构件组装至开关基板的第五工序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和应用了该带扣开关的带扣装置。
典型实施例的构造
图1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带扣装置10的构造。此外,在图2和图3中以剖视图示出了该带扣装置10的构造。
如图2所示,带扣装置10设置有作为该带扣装置10的外壳部的主体外壳12。主体外壳12总体上形成为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箱形,并且如图1所示,主体外壳12是由上外壳90和下外壳92构成的2部分结构。在上外壳9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箭头E方向侧)一体地形成有角筒状筒部94,且在筒部94的一端面开有舌插入槽14。舌板24的插入板部26能够经由舌插入槽14插入到主体外壳12的内部和从主体外壳12的内部放出。在此,图1所示的由附图标记I和E表示的箭头分别指示舌板24插入主体外壳12内的插入方向和从主体外壳12放出的放出方向。
如图2所示,当下外壳92处于组装至上外壳90的组装状态时,在主体外壳12的放出方向上的另一端面处沿带扣装置10的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形成有窄槽形的锚定插入槽16。由金属板制成的带扣体18被容纳在主体外壳12的内部。带扣体18设置有:底板部20,其形成为沿主体外壳12的长度方向伸长的平板形;和一对侧壁部22,其沿装置的厚度方向朝向上端侧(箭头U方向)从底板部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一体地延伸。由此,带扣体18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截取的截面形成为开口朝向上端侧的基本U形。使带扣体18的结构构造成从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将经由主体外壳12的舌插入槽14插入的舌板24的插入板部26插入到一对侧壁部22之间。
而且,将已从主体外壳12的锚定插入槽16插入的锚定板28的前端部叠合在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且通过用铆钉30穿过底板部20和锚定板28而将该两元件连接在一起。将锚定板28的基端侧固定到在车辆座椅侧部的车体(两者皆从附图中省略),这样将带扣装置10固定到车辆。
在带扣体18中,在一对侧壁部22之间布置有板状放出器32。放出器32的下端部与底板部20中已形成的基本矩形通孔34接合。通孔34形成为沿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长,且放出器32能够在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预定范围内沿通孔34滑动。具体地,放出器32能够在放出位置(参见图2和图5)与插入位置(参见图3和图6)之间沿插入方向和放出方向滑动。
在通孔3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I方向侧)的内周形成有接合突起36,且接合突起36形成为朝向放出方向侧突出。作为压缩卷簧的放出器弹簧38的一端被锁定至接合突起36。放出器弹簧38的另一端被锁定至放出器32,且放出器弹簧38的偏压力总是朝向放出方向侧偏压放出器32。放出器32被构造成当其被在一对侧壁部22之间插入的舌板24的插入板部26施压时,放出器32克服放出器弹簧38的偏压力朝向底板部20的插入方向侧滑动(参见图3所示状态)。
从图1可见,在放出器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侧端面(图1中右侧)形成有接合凹部32B。接合凹部32B在放出器32的侧端面上布置在插入方向上的中间部,且当从上方看时接合凹部32B的截面形状基本上为长度方向沿插入方向的矩形。稍后说明的带扣开关100的接合突起146的前端侧被插入到接合凹部32B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带扣装置10中,在放出器32的顶侧布置有锁紧板40。锁紧板40设置有沿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板形的基座部42。形成有从基座部42的基端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向宽度方向上的各侧突出的一对支撑部44。该对支撑部44进入已形成在带扣体18的一对侧壁部22中的各自支撑孔46中,由该对侧壁部22支撑锁紧板40,使得其能够绕该对支撑部44(支撑孔46)摆动预定角度。
此外,在基座部42的基端侧有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沿装置的厚度方向(向箭头D方向侧)朝向下端侧突出的一对臂部48。该对臂部48形成为其前端侧被定位在放出器32的滑动路径上,且当放出器32朝向底板部20的另一端(箭头I方向侧)滑动时,放出器32的端部向底板部20的另一端侧压该对臂部48,且基座部42(锁紧板40)绕作为中心的一对支撑部44向底板部20侧(向箭头D方向侧,进入接合位置)摆动。
具有从基座部42的前端部(箭头E方向侧的端部)伸出的接合片50,该接合片50沿基座部42的厚度方向朝向底板部20侧延伸。接合片50形成为前端侧(箭头D方向侧)朝向放出方向侧(箭头E方向侧)略微倾斜。接合片50的前端部与形成在底板部20中的通孔34对应,且当锁紧板40摆动至预定接合位置时(参见图3),通过穿过通孔34及已插入贯通一对侧壁部22之间的插入板部26的接合孔26A的接合片50来锁定舌板24沿放出方向的滑动。
如图1所示,在与锁紧板40的接合片50对应的上述放出器32的顶面形成有平坦的平面状安装部32A。在舌板24未插入一对侧壁部22之间的状态下,也即如图2所示,放出器32处于由放出器弹簧38的偏压力保持在放出位置的状态,该安装部32A通过与接合片50的前端部干涉来阻止锁紧板40摆动至底板部20侧(接合位置),且将锁紧板40保持在预定的解除位置。
此外,在接合片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有从基座部42的前端部朝向放出方向侧(箭头E方向侧)突出的一对抵接片52。该对抵接片52被设置成分别与以下说明的锁紧构件54对应。
锁紧构件54通过一对抵接片52布置在底板部20的相反侧,且如图4所示,锁紧构件54设置有主体部56。主体部56是通过“粉末冶金法”制造的烧结金属,且主体部56形成为长度方向是沿着一对侧壁部22彼此面对的方向的基本三角柱形。
此外,锁紧构件54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主体部56的上端部(箭头U方向侧的端部)的轴58。由金属材料(本典型实施例中为SUS)形成截面为基本矩形(所谓的“双D切削形”)的棒状的轴58。轴58被压配合并固定在形成在主体部56的上部中的截面为基本矩形(所谓的“双D切削形”)的压配孔59中。轴58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从主体部5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突出,进入形成在一对侧壁部22中的一对接合孔60(参见图1)中。主体部56由该对侧壁部22支撑,使得主体部56能够与轴58一体地摆动。
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56的上端侧(箭头U方向侧)一体地形成有向底板部20的相反侧(箭头U方向侧)突出的基本板状的被压部62。该被压部62与稍后说明的解除按钮70对应。
此外,在主体部56的下端侧(底板部20侧,箭头D方向侧)形成有锁紧面56A,该锁紧面56A形成为与轴58同心的圆弧形。当锁紧板40被定位在接合位置并且锁紧构件54的主体部56被保持在预定锁紧位置时(参见图3),锁紧面56A抵接锁紧板40的一对抵接片52的顶面侧(箭头U方向侧)。
此外,在主体部56的另一端侧(箭头I方向侧)形成有抵接表面56B。当将锁紧板40定位在解除位置并且将锁紧构件54保持在预定的未锁紧位置时(参见图2),抵接表面56B抵接一对抵接片52的前端。
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件64(参见图4)被安装至主体部56的一端侧(箭头E方向侧)。保持件64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具有基部65。基部65形成为沿主体部56的长度方向伸长,且基部65通过形成在主体部56上的装配槽67装上。
如图4所示,形成有从基部6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向主体部56侧(箭头I方向侧)延伸的一对锁定部69。形成有从一对锁定部69的两前端向内侧(主体部56侧)突出的爪部71。这些爪部71被装配到形成在主体部5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的锁定孔73中(锁定部69和爪部71被构造成“咬合装配”(snap-fit))。这样,将保持件64安装到主体部56。
在基部6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主体部56侧的相反侧(朝向箭头E方向侧)突出的弹簧保持部75。该弹簧保持部75与稍后说明的锁紧弹簧68对应。如图1所示的带扣装置10设置有解除按钮70,该解除按钮70布置在带扣体18的一端侧。解除按钮70具有由乘员操纵的操作部72,且操作部72形成为向带扣体18的另一端侧(箭头I方向侧)开口的箱形。
存在从操作部7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插入方向侧(箭头I方向侧)伸出的一对臂部74。存在从一对臂部74的各前端部分别向底板部20侧(箭头D方向侧)伸出的延伸部76。形成有从一对延伸部76的各前端部向一对侧臂部22侧(内侧)突出的爪部78,且爪部78装配进分别形成在带扣体18的一对侧臂部22中的长孔80中。长孔80形成为沿舌板24的插入方向(箭头I方向)伸长,且各爪部78通过长孔80能够沿插入和放出方向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这样,解除按钮70的移动方向(操作方向)被限制在插入方向和放出方向。
而且,形成有其长度位于宽度方向上且跨在一对臂部74的两前端部之间的基本棒状连接部82,且该对臂部74的两前端通过连接部82相互连接。
此外,在解除按钮70中,在操作部72的上端侧(箭头U方向侧)形成有向插入方向侧(箭头I方向侧)突出的加压部84。加压部84被布置成与锁紧构件54的被压部62相对,且当通过加压来操作解除按钮70时,被压部62被加压部84压向插入方向侧(箭头I方向侧),且锁紧构件54的主体部56绕轴58向放出方向侧(箭头E方向侧,未锁定位置)摆动。
而且,为压缩卷簧的锁紧弹簧68被布置在解除按钮70的操作部72与锁紧构件54之间。保持件64被布置在锁紧弹簧68的一端与锁紧构件54之间,且锁紧弹簧68的一端被锁定至保持件64的弹簧保持部75。锁紧弹簧68的另一端被压靠在解除按钮70的操作部72的底壁部,且通过锁紧弹簧68的偏压力经由保持件64向锁紧位置(朝箭头I方向侧,解除按钮70侧的相反侧)偏压锁紧构件54。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100的主体单元102在下外壳92内被安装至宽度方向一侧(图1中右侧)的端部。主体单元102经由缆线(图中未示出)连接至车辆的控制部,主体单元102检测放出器32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的位置,且主体单元102向控制部输出与检测到的位置对应的接点信号。
如图7A和图7B所示,带扣开关100设置有:开关基板104,其形成为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的长窄板形;滑动构件106,其被组装至开关基板104,且由开关基板104支撑,使得可沿插入和放出方向滑动;和基板基座108,其被固定并连接至开关基板104的基端部。开关基板104、滑动构件106和基板基座108构成带扣开关100的主体单元102。
开关基板104由电绝缘材料形成,且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为滑动表面110。在滑动表面110上形成有多个(本典型实施例中为3个)导电图形112、114和116(参见图8A和图8B),且导电图形112、114和116通过金属薄膜彼此绝缘。
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滑动构件106,在其厚度方向(箭头TS方向)上的中间部设有厚板状主体部107。主体部107形成为当俯视时在插入和放出方向上较长的基本矩形板形,且主体部107的顶面侧为与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正对的导引表面118。导引表面118处形成有截面为矩形的沟部120,该沟部120在导引表面118的宽度方向(箭头WS方向)上的中央部沿插入和放出方向延伸。薄金属板接点构件122被布置在沟部120内。
如图8A和图8B以及图9A和图9B所示,接点构件122总体形成为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的细长梁状,且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被紧紧固定到沟部120底面的基座部124。在接点构件122形成有沿插入和放出方向从基座部124的一端侧伸出的一对挠性片126,且还形成有从基座部124的另一端侧伸出的一对挠性片128。
一对挠性片126分别从基座部12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沿插入方向(箭头I方向)延伸,且该对挠性片126由基座部124以悬臂的方式支撑。而且,该对挠性片126的基端部被弯曲成倾向于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侧,并且该对挠性片12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被以与基端部相反的方向弯曲成倾向于导引表面118侧。这样,该对挠性片126的形状总体上变成V形弯曲的悬臂梁,可沿其厚度方向发生弯曲变形。此外,形成在该对挠性片12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中的弯曲部成为与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与导电图形112、114和116)接触的接点部130。
沿插入和放出方向形成并布置与一对挠性片126对称(线对称)的一对挠性片128,并且在该对挠性片128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与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与导电图形112、114和116)接触的接点部132。
而且,如图9B所示,在主体部107的沟部120的底面部分中、在与一对挠性片126和一对挠性片128分别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部134,这样,即使挠性片126、128的弯曲变形量变大,挠性片126、128也不与沟部120的底面部分接触,且挠性片126、128能够进行弯曲变形。
在滑动构件106沿导引表面118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一体地形成有板状导引构件136、138。该对导引构件136、138均形成为基本矩形的平板形,且在与导引表面118垂直的方向(厚度方向)上延伸,被布置成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直线延伸。而且,该对导引构件136与138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比开关基板104的宽度稍宽。这样,当将开关基板104插入到该对导引构件136、138之间时,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直线移动地引导该开关基板104。
在该对导引构件136、138的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的各自中间部形成有切口部140,且将切口部140设置成当正在使用夹具(jig)将接点构件122组装到滑动构件106的沟部120内时,夹具被引导至沟部120侧且滑动构件106与夹具干涉。
一个导引构件136一体地形成有从导引构件136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向内侧伸出的一对第一爪部142。该对第一爪部142分别在插入和放出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被布置到导引构件136。该对第一爪部142形成为基本矩形的平板状,且第一爪部142的恢复力被构造成大于接点构件122中的一对挠性片126在弯曲方向上的恢复力。另一导引构件138也形成有一对第二爪部144,且该对第二爪部144形成并布置成与导引构件136的一对第一爪部142对称。
在滑动构件106的与主体部107的导引表面118侧相反的面侧,滑动构件106一体地形成有接合突起146。接合突起146布置在主体部107的宽度方向上以及插入和放出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且该接合突起146沿厚度方向向布置在带扣体18的一对侧壁部22之间的放出器32侧突出。如图5和图6所示,当带扣开关100处于被安装到下外壳92内的状态时,滑动构件106的接合突起146的前端侧被插入放出器32的接合凹部32B中。这样,滑动构件106经由接合突起146和接合凹部32B被连接至放出器32,且滑动构件106沿插入方向和放出方向与放出器32一体地移动。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基板基座108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图7A和图7B中右侧)的一面(一端面)处,该基板基座108形成有凹状装配插入部148,且该装配插入部148从基板基座108的前端面向后端面侧延伸。开关基板104的后端侧装配到装配插入部148中,并且开关基板104的外周缘通过多个锁紧凸片(lug,图中未示出)被锁定,该锁紧凸片形成为从装配插入部148的内壁突出。这样,开关基板104的基端侧在开关基板104的前端侧从基板基座108的前端面突出的状态下被连接并固定到基板基座108。而且,在基板基座108的另一端面的插入和放出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台阶部150,且通过台阶部150,基板基座108的厚度在基端侧比在其前端侧薄。
在基板基座108的另一端面、在相对于台阶部150的基端侧形成有凹部152,并且沿插入和放出方向横贯凹部152内部形成锁定肋154。锁定肋154沿插入和放出方向延伸,且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凹部152的深度。
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图8A和图8B中下侧)设置有基本梯形的切口部156。因此,在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在相对于开关基板104的另一端侧在放出方向上伸出的一端侧设置有基本梯形的延伸部158。延伸部158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一端面)的一端面被布置成沿与插入和放出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而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从延伸部158的基端侧朝向其前端侧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这样,延伸部158的宽度从基端部向其前端部逐渐连续变窄。
此外,开关基板104的切口部156被设置成与滑动构件106中的一对第二爪部144中的位于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二爪部144对应。基本上,如图9A和图9B所示,切口部156被设置成,在延伸部158的边缘部被定位在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一爪部142锁定的状态下,使得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处于与定位在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二爪部144不接触的状态。
如图7A和图7B以及图8A和图8B所示,在带扣开关100中,将开关基板104的前端侧插入滑动构件106的导引构件136、138之间,并且位于开关基板10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部分别被第一爪部142和第二爪部144锁定。在此,如图11所示,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和滑动构件106的导引表面118互相正对,且接点构件122的一对挠性片126、128由于来自滑动表面110的压力而分别被保持在向滑动构件106的前面侧弯曲变形的状态。由于该原因,滑动构件106被支撑为能够沿滑动表面110的长度方向(插入和放出方向)滑动。
通过开关基板104被支撑为能够滑动的滑动构件106能够沿插入和放出方向在图7A所示的放出位置与图7B所示的插入位置之间滑动。滑动构件106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的放出位置和插入位置分别与放出器32的放出位置和插入位置一致。
带扣装置10的主体外壳12构成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100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主体外壳12被构造成用于容纳主体单元102的框架部,该主体单元102设置有开关基板104、基板基座108和滑动构件106。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基本矩形的底板部93形成在主体外壳12的下外壳92中,且在该底板部93上方,开关安装部160被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箭头W方向)的一端侧。主体单元102被安装到开关安装部106。
在放出方向侧的端部处的开关安装部160设置有支撑支架162,使支撑支架162从底板部93突出。支撑支架162形成为基本U形,当沿插入和放出方向截取截面时,其开口面向插入方向。有沿厚度方向(箭头D方向)的细长的装配插入孔164,其贯穿支撑支架162的放出方向外侧的壁部。装配插入孔164与开关基板104中的延伸部158对应,而装配插入孔164在厚度方向上的宽度比延伸部158的前端部的宽度稍宽,并且装配插入孔164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比开关基板104的厚度稍宽。
限制由开关基板104可滑动地支撑的滑动构件106向放出方向侧移动的限动部166一体地形成到支撑支架162,且抵接开关基板104的与滑动表面110侧相反的反面侧并限制开关基板104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震动)的基板抵接部168一体地形成到支撑支架162。
在开关安装部160中的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处设置有从底板部93突出的锁定凸片170。锁定凸片170形成为长度沿插入和放出方向的基本矩形的板形,且锁定凸片170的厚度方向与装置的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为同一方向。在锁定凸片17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面的前端侧一体地形成有锁定爪部172,且锁定爪部172与基板基座108的锁定肋154对应。锁定爪部172具有厚度从锁定凸片170的前端侧向基端侧逐渐连续增加的坡形的截面,且锁定爪部172的基端侧的底端面能够锁定到锁定肋154的顶面侧。
从底板部93突出以便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锁定凸片170对应的基座抵接部174形成到下外壳92,且该基座抵接部174抵接基板基座108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面并限制基板基座108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震动)。此外,在相对于锁定凸片170和基座抵接部174的插入方向侧,一对导引突起部176、178形成到下外壳92的底板部93。在主体外壳12中,从基板基座108的后端侧延伸的缆线(图中未示出)被引导通过导引突起部176、178之间,且外至锚定插入槽16侧。
带扣开关组装方法
现在将说明根据如上构造的本典型实施例的带扣装置10的组装方法。
首先,当组装带扣开关100的主体单元102时,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相对于导引表面118在宽度方向(箭头WS方向)上使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倾斜的同时,延伸部158的边缘部被位于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一爪部142锁定(第一工序)。当执行此工序时,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处于与第二爪部144分开的状态,并且滑动表面110与接点构件122分开。
接着,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使开关基板104以锁定延伸部158的一个第一爪部142为中心摆动至使滑动表面110与导引表面118基本平行的位置,接点构件122的挠性片126中的一个由于来自滑动表面110的压力而发生预定量的弯曲变形(第二工序)。当执行此工序时,如图10B所示,通过使挠性片126的前端侧进入凹部134中,该前端侧被保持在不与滑动构件106接触的状态。此外,当使开关基板104从图9A和图9B所示的位置摆动至图10A和图10B所示的位置时,由于切口部156,开关基板104被保持在不与第二爪部144接触的状态。
接着,如图11所示,通过沿放出方向(箭头E方向)压开关基板104并使开关基板104移动(滑动),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和切口部156的基端侧被位于放出方向侧的第一爪部142和第二爪部144锁定,并且接点构件122的其它挠性片128由于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而发生预定量的弯曲变形(第三工序)。当执行此工序时,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从基座部124侧抵接挠性片128,并且由于滑动表面110通过基座部124与一对挠性片126之间的边界部而在挠性片128上被平滑地引导,因此无不合理的力作用在其上。
接着,如图7A和图7B所示,使开关基板104沿放出方向(箭头E方向)进一步移动(滑动),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和切口部156的基端侧被一对第一爪部142和一对第二爪部144锁定。由此,滑动构件106被组装到开关基板104,并且完成了带扣开关100的主体单元102的组装。
下面说明将主体单元102组装到下外壳92的安装部160的组装方法。
首先,如图12A所示,将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沿放出方向装配到支撑支架162的装配插入孔164中(第四工序)。当执行此工序时,基板抵接部168抵靠开关基板104的位于滑动表面110侧相反侧的表面。
接着,当使主体单元102的基板基座108侧摆动至底板部93侧时,基板基座108的另一端面抵接位于锁定凸片170的锁定爪部172的上侧的倾斜面,且使锁定凸片170向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上的内侧弯曲变形。然后,如图12B所示,当使基板基座108摆动至与底板部93接触的位置时,锁定凸片170复原并且由于锁定爪部172而与基板基座108处的锁定肋154锁定(第五工序)。从而,主体单元102被固定至开关安装部160,并且完成了带扣开关100的组装。
典型实施例的操作
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操作,以及应用了此开关装置的带扣装置的操作。
在带扣装置10中,当从主体外壳12的舌插入槽14插入如图2所示的处于松开状态的舌板24的插入板部26时,如图3所示,插入板部26的前端与放出器32的端部接触并施压,并且使位于放出位置的放出器32克服放出器弹簧38的偏压力滑向插入方向侧(箭头I方向侧)。当出现此情况时,已与放出器32结合成一体的带扣开关100的滑动构件106也从放出位置滑向插入位置侧。
当放出器32向插入方向侧滑动预定量并到达插入位置时,放出器32的安装部32A与锁紧板40的接合片50之间的相对状态被解除,并且放出器32压锁紧板40的一对臂部48,并使锁紧板40向底板部20侧(接合位置)摆动。当出现此情况时,已与放出器32结合成一体的滑动构件106也到达插入位置。
从而,接合片50的前端部移动到底板部20附近。此外,在该状态下,插入板部26的接合孔26A和形成在底板部20中的通孔34彼此重叠。因此,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已摆动的接合片50穿过插入板部26的接合孔26A并穿过底板部20的通孔34。
而且,通过使锁紧板40摆动到接合位置,锁紧板40的一对抵接片52与锁紧构件54的抵接表面56B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在此,由于锁紧构件54经由保持件64受到锁紧弹簧68的偏压力,所以与锁紧板40的摆动连动地,锁紧构件54的主体部56通过锁紧弹簧68的偏压力而摆向插入方向侧(箭头I方向,锁紧位置),并且主体部56的锁紧面56A抵接一对抵接片52的面(箭头U方向侧的面)(图3中所示的状态)。因此,锁紧板40向解除位置的摆动(接合片50从底板部20分开的方向上的摆动)受到限制,从而获得舌板24到带扣装置10的安装状态(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在舌板24的上述安装状态下,如果通过按压来操作解除按钮70的操作部72,则锁紧构件54的被压部62被解除按钮70的加压部84压至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箭头I方向侧),并且使锁紧构件54的主体部56克服锁紧弹簧68的偏压力向放出方向侧(箭头E方向侧,未锁紧位置)摆动。
因此,主体部56的锁紧面56A与锁紧板40的一对抵接片52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并且锁紧构件54对锁紧板40的摆动限制(防止移动)被解除。此外,由于放出器弹簧38的偏压力经由舌板24的插入板部26和放出器32作用于锁紧板40的接合片50,所以,沿从底板部20分开的方向的分力作用于接合片50。因此,锁紧板40通过作用于接合片50上的该分力而从底板部20分开,并且锁紧板40被摆动至解除位置,接合片50对舌板24的保持被解除。这样,当放出器32由于放出器弹簧38的偏压力而向放出方向侧(箭头E方向侧)滑动并到达放出位置时,舌板24的插入板部26由于放出器32的滑动而被从主体外壳12的舌插入槽14中放出。此时,带扣开关100的滑动构件106也恢复至放出位置。
在应用到带扣装置10的带扣开关100中,当滑动构件106位于图8A所示的放出位置时,则由于滑动构件106的接点构件122,开关基板104的导电图形112和导电图形114处于导通状态,而导电图形114和导电图形116处于非导通状态。从而,经由缆线连接至带扣开关100的车辆控制部判定带扣装置10处于松开状态,并且例如,甚至在已起动发动机之后带扣装置10的松开状态仍继续时,则报警灯闪光,促使乘员系紧带扣装置10。
而且,在带扣开关100中,当滑动构件106处于图8B所示的插入位置时,则由于滑动构件106的接点构件122,开关基板104的导电图形114和导电图形116处于导通状态,而导电图形112和导电图形114处于非导通状态。从而,经由缆线连接至带扣开关100的车辆控制部判定带扣装置10处于系紧状态,并且例如,在已起动发动机之后,座椅安全带卷取装置中的机动收缩器(motor retractor)被致动,且座椅安全带的张力被调节至正确值。
在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上述带扣开关100中,延伸部158形成在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其中,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相对其另一端侧向放出方向部分地延伸,并且使延伸部158能够被定位在滑动构件106的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一爪部142锁定。从而,当开关基板104被滑动构件106的第一爪部142和第二爪部144锁定时,开关基板104可由滑动构件106支撑,使得该开关基板104能够通过将延伸部158与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一爪部142锁定而以插入方向侧的一个第一爪部142为中心摆动。
此外,在带扣开关100中,在如上所述延伸部158由一个第一爪部142锁定的状态下,通过已形成在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上的切口部156,使得开关基板104的前端部与第二爪部144处于非接触状态,当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仅由一个第一爪部142锁定时,能够使开关基板104以一个第一爪部142为中心从滑动表面110与接点构件122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接点构件122的插入方向侧的挠性片126由于滑动表面110而发生预定量弯曲变形的位置,而不会与第二爪部144接触。
因此,在带扣开关100中,开关基板104与第二爪部144没有接触,且在使开关基板104以一个第一爪部142为中心从滑动表面110与接点构件122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接点构件122的挠性片126由于滑动表面110而发生预定量的弯曲变形的位置之后,如果使开关基板104相对滑动构件106向放出方向移动,且将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和切口部156的基端侧插入第一爪部142与第二爪部144之间,则开关基板1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第一爪部142和第二爪部144锁定,且滑动构件106可以由开关基板104可滑动地支撑。
在此,在接点构件122的一对挠性片126被开关基板104的滑动表面110压并弯曲变形之后,能够将开关基板104中的延伸部158和切口部156的基端侧插入第一爪部142与第二爪部144之间。因此,当将开关基板104插入第一爪部142与第二爪部144之间时,在挠性片126上没有来自开关基板104的沿放出方向的压力,可以防止由于沿放出方向的该压力而导致的接点构件122的挠性片126的塑性变形。
结果,通过提供带扣开关100,当将滑动构件106组装到开关基板104时,需要熟练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是必需的,并且,当将开关基板104插入第一爪部142与第二爪部144之间时,因为消除了由于来自开关基板104的压力而导致的接点构件122的塑性变形,所以,可以将滑动构件106简单地组装至开关基板104,且在组装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布置在滑动构件106上的接点构件122的损坏。
此外,在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带扣开关100中,能够将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插入到沿放出方向设置在下外壳92中的支撑支架162的装配插入孔164中,并且在已将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装配到装配插入孔164中的状态下,通过在下外壳92上设置带有用于锁定基板基座108的锁定爪部172的锁定凸片170,如果在已将开关基板104的延伸部158装配到支撑支架162的装配插入孔164中之后,基板基座108被锁定凸片170的锁定爪部172锁定,则可将主体单元102固定到下外壳92。因此,可使将带扣开关100的主体单元102固定到下外壳92(主体外壳12)的操作简单。
应注意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仅给出将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应用到带扣开关的说明,然而,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开关装置可被应用到除带扣装置以外的其它开关装置,且可被应用到滑动构件由开关基板可滑动地支撑的开关装置,开关操作根据滑动构件沿滑动方向的位置来执行。通过这样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有效地防止在将滑动构件组装到开关基板的过程中布置在滑动构件上的接点构件的损坏。

Claims (8)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开关基板,其包括位于其一侧的滑动表面,且在所述滑动表面上设置有预定形状的导电图形;
滑动构件,其设置有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所述滑动构件分别被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锁定在所述开关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且所述滑动构件还由所述开关基板支撑,使得所述滑动构件可在与所述开关基板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滑动方向上滑动;
接点构件,其由挠性导电材料形成,且被布置在与所述滑动构件的所述滑动表面相对的位置,在所述开关基板被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锁定的状态下,所述接点构件由于来自所述滑动表面的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且所述接点构件通过来自所述弯曲变形的恢复力压靠所述滑动表面;
延伸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使所述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在所述滑动方向上部分延伸更远,所述延伸部还被构造成可由所述第一爪部锁定;以及
切口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且当所述延伸部处于被所述第一爪部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切口部使所述开关基板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体外壳;
基板基座,其被连接并固定到所述开关基板的基端侧;
装配插入孔,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所述延伸部可沿所述滑动方向插入到所述装配插入孔中;以及
锁定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当所述延伸部处于被装配到所述装配插入孔中的状态时,所述锁定部锁定所述基板基座并将所述基板基座和所述开关基板固定到所述主体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定肋,其形成在所述基板基座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以及
锁定爪部,其被布置在所述锁定部上并具有坡形的截面,
通过所述锁定肋和所述锁定爪部之间的锁定将所述基板基座和所述开关基板固定到所述主体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抵接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面对所述锁定部,并抵接所述基板基座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
5.一种组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用所述第一爪部锁定所述延伸部;
第二工序,在所述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由于所述切口部而与所述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的同时,使所述开关基板以所述第一爪部为中心从所述开关基板与所述接点构件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所述接点构件由于所述滑动表面而发生弯曲变形的位置;以及
第三工序,使所述开关基板沿所述滑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构件滑动,且用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锁定所述开关基板的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切口部的基端侧。
6.一种组装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用所述第一爪部锁定所述延伸部;
第二工序,在所述开关基板的前端部由于所述切口部而与所述第二爪部处于非接触状态的同时,使所述开关基板以所述第一爪部为中心从所述开关基板与所述接点构件分开的位置摆动至所述接点构件由于所述滑动表面而发生弯曲变形的位置;以及
第三工序,使所述开关基板沿所述滑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滑动构件滑动,且用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锁定所述开关基板的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切口部的基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四工序,在完成所述第三工序之后,沿所述滑动方向将所述延伸部插入到所述装配插入孔中;以及
第五工序,在所述延伸部被装配到所述装配插入孔中的状态下,通过由所述锁定部将所述基板基座锁定来将所述基板基座和所述开关基板固定到所述主体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四工序,在完成所述第三工序之后,通过沿所述滑动方向滑动将所述延伸部插入到所述装配插入孔中;以及
第五工序,在所述延伸部被装配到所述装配插入孔中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基板基座锁定到所述锁定部来将所述基板基座和所述开关基板固定到所述主体外壳。
CN200710140438XA 2006-08-10 2007-08-10 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1123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7713 2006-08-10
JP2006-217713 2006-08-10
JP2006217713A JP4724071B2 (ja) 2006-08-10 2006-08-10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147A CN101123147A (zh) 2008-02-13
CN101123147B true CN101123147B (zh) 2010-06-16

Family

ID=39049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0438XA Active CN101123147B (zh) 2006-08-10 2007-08-10 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38283B2 (zh)
JP (1) JP4724071B2 (zh)
CN (1) CN1011231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4338B4 (de) * 2008-01-15 2009-09-0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ocksicherer Endbeschlag-Schnellverschluss
JP5544603B2 (ja) * 2008-12-01 2014-07-0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スイッチ付バックル装置
JP5052579B2 (ja) * 2009-09-18 2012-10-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装置用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H701992A2 (de) * 2009-10-01 2011-04-15 Polycontact Ag Gurtschloss mit Zustandsgeber.
CH701990A2 (de) * 2009-10-08 2011-04-15 Polycontact Ag Gurtschloss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r Erfassung des Verriegelungszustands.
JP5388349B2 (ja) * 2009-10-29 2014-01-1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832308B2 (ja) * 2012-01-11 2015-12-1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JP5769639B2 (ja) * 2012-01-11 2015-08-2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JP5769638B2 (ja) * 2012-01-11 2015-08-2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JP5762985B2 (ja) * 2012-01-11 2015-08-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バックル装置
US8827026B2 (en) * 2012-10-16 2014-09-09 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Inc. Barrier for use with seatbelt buckle and system including same
JP6110809B2 (ja) * 2014-04-10 2017-04-0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装置
JP6118769B2 (ja) * 2014-08-20 2017-04-1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スイッチ付きバックル装置
EP3868246B1 (en) * 2016-08-05 2022-10-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eatbelt buckle device and seatbelt device
JP6475305B1 (ja) * 2017-11-02 2019-02-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バックル装置
KR101925845B1 (ko) * 2018-05-23 2018-12-06 (주)유프랜드 안전벨트 버클
CN109524260B (zh) * 2018-12-17 2024-06-07 乐清市高富电子有限公司 七脚拨动开关自动装配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893B2 (ja) * 1980-03-29 1983-02-02 工業技術院長 テレフタルジアルデヒドモノアセタ−ル及びその製法
JPH0127233Y2 (zh) * 1980-04-22 1989-08-15
JPS586326A (ja) * 1981-07-03 1983-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焼装置
JPS586326U (ja) * 1981-07-04 1983-01-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保持機構
JPS5936133A (ja) * 1982-08-23 1984-02-28 Hitachi Ltd 熱硬化性組成物
JPS5936133U (ja) * 1982-08-31 1984-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ツチ
JPS59150131A (ja) * 1983-02-08 1984-08-28 小倉 健功 低融点樹脂含有縫製糸及びそれによる縫製加工方法
JPS59150131U (ja) * 1983-03-29 1984-10-06 株式会社精工舎 スライドスイツチ
JP2004267744A (ja) 2002-09-18 2004-09-30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Sonnu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装置
JP4411281B2 (ja) * 2003-10-28 2010-02-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スイッチ及びバックル装置
JP2005190906A (ja) 2003-12-26 2005-07-14 Takata Corp バックルスイッ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ル
JP4609934B2 (ja) * 2005-03-17 2011-01-1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スイッチ、こ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ル、およびこのバックル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67694A 2000.03.03
JP特开2005-190906A 2005.07.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38283B2 (en) 2009-05-26
JP4724071B2 (ja) 2011-07-13
US20080035465A1 (en) 2008-02-14
CN101123147A (zh) 2008-02-13
JP2008041583A (ja) 200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3147B (zh) 开关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4993967A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 double locking mechanism
US20090085334A1 (en) Airbag module assembly to control gap adjacent airbag cover
WO2018092473A1 (ja) 車載電子機器取付構造
CN110892598B (zh) 外装体与保护器的连接结构及线束
JP4787649B2 (ja) 組立構造体
CN113525248A (zh) 车载机器用支架
US20060090313A1 (en) Buckle device
EP1701413A1 (en) Self-aligning connector
US7744432B2 (en) Squib connector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irbag inflator
JP6714084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バックル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7670175B2 (en) Movable connector
US6431896B2 (en) Connector
US10813414B2 (en) Buckle device
JP4753830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5656670B2 (ja) バックルスイッチ、バックル、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726142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JP4238125B2 (ja) 開閉体用給電装置
JP2007196961A (ja) スライド配索装置
JP2008234848A (ja) スイッチ装置の取付構造
JPH04113960A (ja) 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
JP2001351744A (ja) コネクタの可動構造
JP4878522B2 (ja)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23060637A (ja) バックル
CN117641792A (zh) 有罩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