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214C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4214C
CN100514214C CN200610002483.4A CN200610002483A CN100514214C CN 100514214 C CN100514214 C CN 100514214C CN 200610002483 A CN200610002483 A CN 200610002483A CN 100514214 C CN100514214 C CN 1005142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mentioned
developing apparatus
outlet opening
rectifica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24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1612A (zh
Inventor
足立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1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2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21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4Arrangements for purging used developer from the develop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显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为,具有:收纳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槽;搅拌、传送显影剂槽内的显影剂的搅拌螺杆;以及与感光体靠近或接触配置、使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可视化的显影辊,其构成是,从显影槽外部进行色粉和载体的补给,并且将显影槽内的剩余显影剂从显影排出口排出到显影槽外部,进一步,在显影槽内,对显影剂的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与显影剂排出口相对设置,该整流部件相对于显影槽的底面垂直向上地延长设置。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5年1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5-18359号的优先权。因此其所有内容均组合在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通过显影剂使图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可视化的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利用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采用在进行色粉和载体的补给的同时排出剩余显影剂的所谓滴流(trickle)方式的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以下结构的显影装置为人们所知:具有:收纳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搅拌、传送该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的搅拌传送部件;以及与图像载体接近或接触配置、使该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可视化的显影剂载体。作为采用这种双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显影性能的恶化因素,包括色粉附着到载体上(所谓用尽现象(spent phenomenon))、载体外层剥落等载体性能的下降。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提案有例如特公平7-11159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特公平2-2159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这些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采用所谓滴流方式的显影装置。具体而言,在显影装置中,在色粉补给时补给少量的载体,排出在显影单元内剩余的载体(或者载体和色粉的混合物的显影剂),使显影单元内的载体性能保持大致一定的水平,从而实现长时间下的显影功能的稳定化。
作为采用这种滴流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重要动作,例如:通过仅将与补给到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载体量)相抵的显影剂排出到显影容器外,使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保持一定。在此,上述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的排出方式是通过溢出的自然排出方式(溢出方式,overflow方式)。即,在所需的状态下,显影剂的容积增加显影容器中所补给的量,比排出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高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并且,通过这种显影剂的排出,自然地使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维持一定。
但是,在使用单一的溢出方式的显影装置中,因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设置状态倾斜、或者从外部受到冲击等外部干扰、以及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的搅拌动作等,产生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面的高度易于变动的问题。并且,由此,过量的显影剂被排出,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不稳定,有可能对显影装置的显影性能、甚至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造成恶劣影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出现如下所示的各种提案。
例如,具有以下结构的显影装置的提案:显影容器的壁面上具有挡板部件,检测预定的打印量、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根据该检测信号开合挡板部件,从而排出剩余显影剂。
并且例如特开2001-26509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所示,提出了如下结构的显影装置:具有两个螺旋型的搅拌部件,在其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下方形成显影剂排出口,并且通过在搅拌部件的显影剂排出口一侧设置施加反传送力的部件,强制性地降低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当超过预定的排出口高度时,排出显影剂。该显影装置基本上是采用了溢出方式的显影装置,同时通过利用上述反传送部件施以反传送力,防止因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倾斜、或来自外部的冲击等造成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大幅变动。并且可稳定地排出显影剂。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显影装置中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采用滴流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剩余显影剂是非常微量的,因此在开合挡板部件排出剩余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中,通过挡板部件的开合高精度地排出非常微量的显影剂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上述方法中,存在着很难使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高精度地维持在所需的量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显影装置中,由于显影剂排出口设置得比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面靠下,因此当显影装置的显影剂特性发生变化时,产生对显影剂排出的影响非常大的问题。即,当因环境、长时间使得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的流动性、容积密度发生变化时,显影剂流动容易受到反传送部件的动作的影响,由此,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产生变动,有可能变为与所需状态不同的水平。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在显影装置的长度方向上倾斜时它是有效的,但在与之垂直相交的方向、即在打印方向上倾斜时,无法充分获得反传送部件的上述优点,从而有可能造成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便、低成本的结构,可使剩余显影剂的排出量稳定化的、使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高精度地维持在所需的量上的、采用滴流方式的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因外部干扰产生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的、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的、采用了滴流方式的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有:至少收纳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容器;搅拌、传送该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的搅拌传送部件;以及与图像载体靠近或接触配置、使该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可视化的显影剂载体,其构成是,从上述显影容器外部进行色粉和载体的补给,并且将上述显影容器内的剩余显影剂从剩余显影剂排出口排出到上述显影容器外部,该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容器内还具有对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排出的剩余显影剂的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和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相对设置,并且相对于上述显影容器的底面垂直向上延伸设置。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的流动通过整流部件被整流从而变得顺利。并且可抑制因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动作等而产生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由此,在显影剂排出口附近,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得稳定,也可稳定剩余显影剂的排出量。其结果是,可使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高精度地维持在所需的量。
并且,即使为使显影剂排出口一侧变为下侧,显影装置倾斜,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出现偏斜时,也可以通过整流部件阻挡涌向显影剂排出口的显影剂。由此,可抑制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的变动,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并且,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不会过量地减少,也不会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造成恶劣影响。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通过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溢出而被排出。
在开合挡板部件排出显影剂时,需要挡板部件的开合机构、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的检测机构、根据检测机构驱动挡板的控制机构等。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的显影装置,可实现简便且低成本的显影剂排出机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设置在比作为上述显影容器内的基准的显影剂面高的位置上。
将显影剂排出口配置在显影容器的下部,开合挡板部件排出显影剂时,需要挡板部件的开合机构、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的检测机构、根据检测机构驱动挡板的控制机构等。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的显影装置,可实现简便且低成本的显影剂排出机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及上述整流部件分别被设置在上述搅拌传送部件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为了使显影剂排出口一侧变为上侧,显影装置倾斜时,通过搅拌传送部件的传送力,可抑制显影剂偏斜到其倾斜方向。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设置在上述显影容器的侧壁上。
根据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不同,显影剂面的高度的变动因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动作而变大,有时会妨碍稳定的显影剂的排出。因此如上所述,优选将显影剂排出口设置在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显影容器的侧壁上。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整流部件在上述显影容器内配置多个。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合适的是,当显影装置倾斜、或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外部干扰时,通过多个整流部件可降低显影剂的偏斜,可以抑制离显影剂排出口最近的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可提高对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流动的整流作用,可有效地抑制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动作引起的暂时的显影剂的高度变动,可高效地进行显影剂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各整流部件的长度是:整流部件配置得离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越近其长度越长。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当显影装置倾斜时,通过多个整流部件对要向该倾斜方向倾斜的显影剂的流动进行整流。由此,可防止显影剂大量流入到离显影剂排出口最近的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可抑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整流部件以在俯视时向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形成。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通过整流部件的弯曲部,可防止显影剂过量地流入到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可进一步抑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至少具有两个上述搅拌传送部件,由该搅拌传送部件形成的显影剂传送路径通过间隔壁被部分分离,在该间隔壁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的端部的上部,形成切口部。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当显影装置倾斜等的情况下,通过间隔壁的切口部,显影剂的流动被缩短,可防止显影剂过量地流入到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可抑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设置在面向由上述间隔壁分离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连通部的位置上。
根据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不同,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因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动作等而变大,有时会妨碍稳定的显影剂的排出。但是在显影剂传送路径的连通部中,受到来自搅拌传送部件的传送力的程度减小,显影剂面的高度相对易于稳定。因此如上所述,优选将显影剂排出口设置在面向显影剂传送路径的连通部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搅拌传送部件中设有在上述连通部中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上向显影剂施加传送力的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通过上述部件,可向在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流动的显影剂更积极地施加向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传送力。由此,可进行响应性良好的显影剂排出,可提高显影剂面的高度的稳定化。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整流部件中存在如下所述的部分:该部分和设有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的上述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的间隔随着靠近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而逐渐变窄。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在整流部件的上述部分中,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显影剂难于流动。因此在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比显影容器的其他部分高。由此,当从显影容器外部进行色粉和载体的补给时,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增加,但此时即使是微小的显影剂量的变化,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也会大幅增幅,其结果是,可进行响应性良好的显影剂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整流部件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的面从底部开始到上下中途部分为止,向该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突出并隆起,形成其突出程度随着靠近上方平滑地减少的形状。
根据这种结构的显影装置,在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显影剂难于流动,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比显影容器的其他部分高。由此,当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增加时,显影剂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也会大幅增幅,可进行响应性良好的显影剂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形成在设有该剩余显影剂排出口的上述显影容器的侧壁和上述整流部件之间的显影剂传送路径中显影剂最不易流动的位置靠上游的一侧。
在显影剂难于流动的位置、即整流部件和显影容器的侧壁的间隔变窄的位置下,使显影剂在传送方向上推进的作用和使显影剂向上抬升的作用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显影剂面的高度容易变得不稳定,在这种位置上设置显影剂排出口时,显影剂排出也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优选在上述位置上设置显影剂排出口,可进行稳定的显影剂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任意一种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显影装置。即,本发明不限于显影装置,也包括适用了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获得与上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同图的横向截面图。
图4(a)~图4(c)是表示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的排出的图。
图5(a)~图5(d)是表示显影装置倾斜时的显影剂的排出的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1的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2的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3的图。
图9(a)及图9(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4的图。
图10(a)及图10(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5的图。
图11(a)~图11(c)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6的图。
图12(a)~图12(c)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7的图。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8的图。
图14(a)~图14(d)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9的图。
图15(a)~图15(c)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9中的整流部件的图。
图16(a)及图16(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10的图。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1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感光体2、带电部件3、曝光部件4、显影装置5、转印部件6、清洁部件7、放电部件8、及定影装置9。并且,以感光体2为中心,在其周围依次配置有:带电部件3、曝光部件4、显影装置5、转印部件6、清洁部件7、及放电部件8。在感光体2和转印部件6之间,形成传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的纸张传送路径。在纸张传送路径的传送方向中感光体2的下游一侧配置有定影装置9。
感光体2是圆筒状的图像载体。感光体2由光导电层2b形成于基材2a上而构成。例如,以由铝等制造的金属鼓作为基材2a,在其外周面薄膜状地形成非晶硅(a-Si)、硒(Se)、有机光导体(OPC)等的光导电层2b。并且感光体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
带电部件3用于使感光体2均匀带电。作为带电部件3例如可使用钨丝等导电线、金属制的屏蔽板、和栅板等构成的电晕充电器(coronacharger)、带电辊、带电刷等。
曝光部件4用于将所需的图像信息例如通过激光作为静电潜影写入到感光体2。曝光部件例如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发光二极管等。
显影装置5用于将显影剂附着到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影并显影。对显影装置5在稍后进行详细论述。
转印部件6用于将感光体2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转印部件6例如可使用电晕转印器、转印辊、转印刷等。
清洁部件7用于清洁并去除感光体上残留的显影剂、纸粉等。清洁部件7可使用清洁刮板等。
放电部件8用于去除感光体2的表面上残留的电位。放电部件8可使用放电灯等。
定影装置9用于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定影装置9具有一对定影辊9a、9b。
图像形成装置1用于:在感光体2上形成由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原稿图像、或与来自未图示的计算机主机的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将该静电潜影通过显影装置5显影(可视化),并转印到纸张P上进行图像形成。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子照相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感光体2从带电部件3开始根据上述各部件4~8的的配置顺序,可在图1所示的D1方向上旋转。首先,当感光体2的预定区域到达带电部件3的位置时,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带电部件3带电,达到预定的电位。接着,通过感光体2的旋转,感光体2的带电区域到达曝光部件4的位置。通过曝光部件4,图像写入到感光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并且,通过感光体2的旋转,感光体2的形成静电潜影的区域到达显影装置5的位置。通过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影被显影,作为显影剂图像而可视化。接着,通过感光体2的旋转,由显影剂显影的区域到达转印部件6的位置。通过转印部件6,感光体2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从感光体2转印到纸张P上的显影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的定影辊9a、9b定影在纸张P上。
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后的感光体2的区域通过感光体2的旋转到达清洁部件7的位置。通过清洁部件7,残留在感光体2上的显影剂、纸粉等被去除。接着,通过感光体2的旋转,清洁后的感光本2的区域到达放电部件8的位置。通过放电部件8,去除残留在感光体2上的电位。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动作,结束一次图像形成。并且,在连续打印多张纸张P时,多次重复上述动作。
此外,以上对进行单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了说明,在进行彩色打印时,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可以是具有至少三个以上的色粉颜色不同的显影装置、及感光体的串联型结构,或者是用一个感光体重叠多色色粉图像的3至4旋转型结构。
(关于显影装置5)
接着参照图2、图3对显影装置5进行说明。
显影装置5作为使用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而构成。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5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同图的横向截面图。如图2、图3所示,显影装置5中具有:作为显影容器的显影槽11、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12、作为搅拌传送部件的两个搅拌螺杆13、14、间隔壁16等。
显影槽11用于收纳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双成分显影剂),支承显影槽11内的各个部件。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的色粉重量比通常设定为某百分比。色粉和载体在显影槽11内被混合、搅拌、带电。载体可以使用:在具有磁性的粒子表面设置了付与带电性的、用于抑制色粉粘合的树脂外层的载体。并且,也可使用在树脂粒子中分散了磁性细粉末的树脂载体等。
显影辊12与感光体2接近或接触配置(参照图1)。显影辊12由具有多个磁石体的磁辊、及内置该磁辊的圆筒状的显影套筒构成。并且,磁辊不可旋转地支承在显影槽11的两个侧壁上,显影套筒相对该磁辊可旋转地外嵌。
显影辊12向感光体2提供色粉,将感光体2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具体而言,显影槽11内的载体通过磁力吸附到显影辊12(显影套筒),形成所谓磁刷,并通过显影辊12的旋转被传送。并且,附着到载体上的色粉提供给感光体2,被感光体2的静电潜影吸附,进行显影。由此,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打印动作,消耗显影剂中的色粉。并且,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中的色粉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如下所述,在显影装置5中设置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显影剂补给部)27,向显影槽11补给色粉。并且,为了限制磁刷的上升高度、即限制显影剂的层厚,设有刮刀15。
搅拌螺杆13、14用于搅拌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并进行传送。搅拌螺杆13、14通过轴承(未图示)分别可旋转地支承在显影槽11内的两个侧壁上。通过搅拌螺杆13、14的旋转,色粉和载体摩擦,色粉带电。并且搅拌传送部件不限于螺旋状的部件,也可使用桨状的部件等。
在两个搅拌螺杆13、14之间设有间隔壁16。并且通过间隔壁16,搅拌螺杆13、14的显影剂传送路径被一部分分离。通过该间隔壁16,显影槽11的显影剂收纳部被分为:配置有一个搅拌螺杆13的第一收纳部17;配置另一个搅拌螺杆14的第二收纳部18。两个收纳部17、18通过形成在显影槽11的两侧部的连通部19、20而互相连通。间隔壁16大致垂直地固定在显影槽11的底面,其上端位置是至少比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面的高度高的位置。在间隔壁16的两侧端和显影槽11的两侧壁之间分别有间隙,形成连通部19、20。并且,通过搅拌螺杆13、14的旋转,显影剂如图2中的箭头D2所示,在两个收纳部17、18之间循环地被传送。此时,显影剂经由连通部19、20,从一个收纳部传送到另一个收纳部。
在显影槽11的左右一侧的侧壁上(图2中为连通部19一侧的侧壁)形成有显影剂排出用的显影剂排出口21。这些显影剂排出口21的外侧设有用于将显影剂排出到未图示的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排出筒23。并且,在显影槽11内,溢出的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21排出,经由排出筒23被回收到显影剂回收容器。此外,对显影装置5中的显影剂的排出在稍后论述。
在显影槽11的上壁上,形成有显影剂补给用的补给用开口26。通过该补给用开口26连通显影槽11和设置在显影槽11的上方的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在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中收纳载体和色粉以预定比率混合的显影剂(以下称为“载体显影剂”)。载体显影剂的色粉的重量比设定为70~95百分比左右。该载体显影剂可经由补给用开口26提供到显影槽11(第二收纳部18)。
在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的下部设有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驱动使其旋转的载体显影剂补给辊28。通过载体显影剂补给辊28的被旋转驱动,载体显影剂仅流出与载体显影剂补给辊28的驱动时间对应的量,并经由补给用开口26,提供到显影槽11。在此,显影槽11内,设有用于检测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中的色粉浓度的色粉浓度传感器29。并且,当色粉浓度传感器29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时,根据该检测信号,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的载体显影剂补给辊28被旋转驱动,如上所述,载体显影剂提供到显影槽11。
由此,显影槽11中提供了色粉和极少量的载体。从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提供的载体显影剂通过搅拌螺杆13、14的旋转,与显影槽11内已经存在的显影剂混合,并被搅拌。此外,色粉浓度传感器29由导磁率传感器构成,与在显影槽11内传送的显影剂接触,并检测出其导磁率。并且,根据检测出的导磁率求出相对于载体的色粉比率。该色粉比率在与色粉浓度传感器29接触的显影剂中的载体量少时较高,相反,当载体量较多时则较低。
(关于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的排出)
接着,参照图4(a)~图5(d)对显影装置5中的显影剂的排出进行详细说明。图4(a)~图4(c)是表示显影装置5中的显影剂的排出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正视图,图4(c)是侧视图。
如上所述,显影装置5作为采用所谓滴流方式的显影装置而构成。在该显影装置5中,作为显影剂的搅拌传送部件,使用两个螺旋型的搅拌螺杆13、14,在搅拌螺杆13、14之间设置间隔壁16,形成各自的搅拌区域。显影装置5中,通过搅拌螺杆13、14的旋转,在显影槽11内,显影剂被混合、搅拌、传送、带电。并且,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打印动作,显影剂中的色粉被消耗,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中的色粉浓度下降时,通过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载体显影剂补给到显影槽11中。
并且,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搅拌螺杆13、14的显影槽11中的显影剂传送方向(图4(a)中的箭头D4所示的方向)下游一侧,分别安装有反螺距的叶片部件13a、14a。通过这些叶片部件13a、14a,抑制传送到搅拌螺杆13、14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显影剂挤入到支承搅拌螺杆13、14的显影槽11的侧壁的轴承部。由此,可防止搅拌螺杆13、14的轴承部的动作状态恶化,保持搅拌螺杆13、14的顺利的旋转动作。
并且,在靠近显影辊12的搅拌螺杆13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显影槽11的侧壁中,形成用于排出剩余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21。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面向连通部19的位置。显影剂排出口21配置在其下端位置与作为显影槽11内的基准的显影剂面(收纳有所需的显影剂量时的显影剂面)的高度相比大致相等的位置、或略高的位置。如上所述,当载体显影剂从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补给到显影槽11时,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量增加,显影剂面变高。此时,当显影剂面比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高时,显影剂通过从显影剂排出口21溢出而被排出,经由排出筒23,回收到未图示的显影剂回收容器。即,当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面的高度超过显影剂排出口21的下端的高度位置时,与该超出的部分相当的量的剩余显影剂溢出,从显影剂排出口21排出。由此,可使显影剂面的高度保持一定。换言之,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保持为所需的量。此外,排出筒23内的显影剂的排出机构可以使用:通过螺旋型的部件强制性传送排出到外部的机构,或者使底面朝向外侧下方自然地排出显影剂的机构等。
在显影槽11的显影剂排出口21的前面一侧,用于整流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的显影剂的流动的整流部件(整流板)22与显影剂排出口21相对设置。具体而言,设置在间隔壁16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连通部19上。整流部件22是从显影槽11的底面垂直向上延伸的立壁状的部件,与显影槽11的侧壁大致平行地设置。整流部件22的上端位置比显影剂排出口21的上端位置高。沿整流部件22的显影槽11的侧壁的方向的长度在与搅拌螺杆13、14不干扰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长。
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通常的打印动作时,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通过搅拌螺杆13、14被搅拌传送。此时,在连通部19内传送的显影剂的大部分在间隔壁16和整流部件22之间流动,剩余的一部分在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流动。并且,在从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进行载体显影剂补给时,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量增加,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也变高,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21排出。此时,通过整流部件22,连通部19(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的显影剂的流动被整流,变得顺利。并且可抑制因搅拌螺杆13、14的旋转动作等而产生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由此,在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得稳定,可稳定剩余显影剂的排出量。其结果是,可高精度地使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保持为所需的量。
另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以外的情况下,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倾斜,或者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外部干扰时,具有以下优点。图5(a)~图5(d)是表示显影装置倾斜时的显影剂的排出的图。图5(a)表示设有上述整流部件22时的显影装置5,图5(b)表示其主要部件。图5(c)表示不设置整流部件22时的显影装置5A,图5(d)表示其主要部件。
在不设整流部件时的显影装置5A中,如图5(c)、图5(d)所示,显影装置5A进行倾斜,以使显影剂排出口21A一侧变为下侧,在显影槽11A内的显影剂中产生偏斜,显影剂排出口21A一侧的显影剂面变高。由此,即使所需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剂收纳在显影槽11A内时,也会进行不必要的显影剂排出,其结果是,显影槽11A内的显影剂减少,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造成恶劣影响。
与之相对,如上所述,在设有整流部件22时的显影装置5中,如图5(a)、图5(b)所示,显影装置5倾斜,以使显影剂排出口21一侧变为下侧,即使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产生偏斜,通过整流部件22,阻挡了涌向显影剂排出口21的显影剂。由此,可抑制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并且,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不会过量减少,也不会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造成恶劣影响。同样,即使当图像形成装置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也可抑制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
例如,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是可打印横放的A4纸的装置时,显影装置5的显影辊1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至少需要为300mm,显影槽11的长边方向长度高于该长。因此,当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间隔大约为2mm时,当显影槽11倾斜时,可使整流部件22的外侧(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与整流部件22的内侧(整流部件22和间隔壁16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相比,抑制为几分之一至几十分之一。
在该例中,将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离显影辊12近的搅拌螺杆13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显影槽11的侧壁上,将整流部件22设置在其附近的连通部19上。由此,适宜的是,由于在显影剂的搅拌充分进行的状态下进行显影剂的排出,因此可进行所需的色粉浓度的显影剂的排出。此外,也可将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离显影辊12远的搅拌螺杆14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显影槽11的侧壁上,将整流部件22设置在其附近的连通部20上,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也可在显影槽11的后壁(离显影辊12远的壁)配置显影剂排出口,在其附近配置整流部件。但这种情况下,虽然根据搅拌传送部件的形状、搅拌方法而有所不同,但通过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动作,有时会发生整流部件和显影槽的后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变大,或者在载体显影剂补给后未充分搅拌的状态的显影剂到达显影剂排出口,所需的色粉浓度的显影剂无法排出的情况。
并且,通过将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显影槽11的侧壁上,当显影装置5在与图5(a)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时,即,显影剂排出口21一侧变为上侧地进行倾斜时,通过搅拌螺杆13的传送力,可抑制显影剂向反方向的偏斜。由此,本例中的显影装置5具有很强的抗外部干扰的显影剂排出机构,在向显影剂排出口21一侧倾斜时、或向其相反一侧倾斜时,均可进行应对。
并且,根据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不同,如上所述,有些情况下,由于搅拌传送部件的旋转动作等,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变大,有时会妨碍稳定的显影剂的排出,但在本例中,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面向显影槽11的侧壁的连通部19的位置。连通部19、20中,受到来自搅拌螺杆13、14的传送力的程度减小,显影剂面的高度相对易于稳定。因此,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也稳定,因此可稳定地进行剩余显影剂的排出。
并且,在本例中,将显影剂排出口21的位置设为与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相比位于大致相等或稍高的位置,显影剂的排出通过溢出方式来进行。由此,可做成简便且成本低的显影剂排出机构,并使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高精度地保持为所需的量。此外,不限于溢出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将显影剂排出口配置在比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靠下的下方,开合挡板部件并进行显影剂的排出。这种情况下,虽然需要挡板部件的开合机构、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量的检测机构、以及根据检测机构驱动挡板的控制机构等,但通过设置整流部件,可减轻对显影剂排出口施加的显影剂的加力,因此通过挡板部件的开合,即使是微量的显影剂也可高精度地排出,并可使显影槽内的显影剂高精度地保持为所需的量。
(关于显影装置的各种变形例)
接着对显影装置的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并且在图6(a)~图17(b)中,对和上述例(参照图4(a)~图5(d))相同结构下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并且对于和上述例相同结构的部分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结构下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变形例1)
在上述例子中,如图4(a)~图4(c)所示,其构成是在显影装置5中仅设置一个整流部件22,但也可如以下变形例1所示,在显影装置30中设置多个(在变形例1中为三个)整流部件31、31...。
图6(a)及图6(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1的图,图6(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正视图。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显影装置30中,在显影槽11的显影剂排出口21的前面一侧的连通部19中,三个大小大致相同的整流部件31、31、31互相平行地设置。各整流部件31是从显影槽11的底面垂直向上延伸的立壁状的部件,与显影槽11的侧壁大致平行地设置。整流部件31的上端位置比显影剂排出口21的上端位置高。并且沿各整流部件31的显影槽11的侧壁的方向的长度在与搅拌螺杆13、14不干扰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长。
由此,适宜的是,通过在显影装置30中设置多个整流部件31、31...,在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倾斜、或从外部受到冲击等受到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通过多个整流部件31、31...可降低显影剂的偏斜,并可抑制离显影剂排出口21最近的整流部件3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可提高对连通部19中的显影剂流动的整流作用,可有效地抑制搅拌螺杆13的旋转动作引起的暂时的显影剂的高度的变动,可高效地进行显影剂排出。
(变形例2、变形例3)
在图6(a)及图6(b)所示的变形例1中,其构成是将大小大致相同的整流部件31、31...配置在显影槽11中,但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变形例1或变形例3一样,配置大小不同的整流部件。图7(a)及图7(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2的图,图7(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图8(a)及图8(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3的图,图8(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8(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
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显影装置40中,在显影槽11的显影剂排出口21的前面一侧的连通部19中,三个大小不同的整流部件41、41、41互相平行地设置。各整流部件41的沿着显影槽11的侧壁方向的长度是,越靠近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的其长度越长。并且,各整流部件41配置为:从上面观察时,连通部19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变为台阶状。在图8(a)及图8(b)所示的显影装置50中,各整流部件51沿着显影槽11的侧壁方向的长度是,越靠近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的其长度越长。并且,各整流部件51配置为:从上面观察时为锥形。
如果使用图7(a)及图7(b)所示的多个整流部件41、41...,当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倾斜时,如图7(b)所示,显影剂在图中的箭头D71所示的方向上偏斜,与之相对,通过多个整流部件41、41...,显影剂在图中的箭头D72所示的方向上被整流。由此,可防止显影剂大量流入离显影剂排出口21最近的整流部件4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可进一步抑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在使用图8(a)及图8(b)所示的多个整流部件51、51...时,也可获得与使用图7(a)及图7(b)所示的整流部件41、41...时同样的作用效果。
(变形例4、变形例5)
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将如下所述的变形例4或变形例5所示的形状的整流部件配置在显影槽11上。图9(a)及图9(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4的图,图9(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图10(a)及图10(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5的图,图10(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0(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
在图9(a)及图9(b)所示的显影装置60中,在显影槽11的显影剂排出口21的前面一侧的连通部19中,设有整流部件61。整流部件61中,与显影剂排出口21相反一侧的面在俯视图中,呈弯曲的形状,向显影剂排出口21一侧凸出。在图10(a)及图10(b)所示的显影装置70中,整流部件71在俯视图中呈圆弧的形状。
如果使用图9(a)及图9(b)所示的整流部件61,当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倾斜时,如图9(b)所示,显影剂要向图中的箭头D91所示的方向偏斜,与之相对,通过整流部件61的两端部的弯曲部,显影剂在图中的箭头D92所示的方向上流动。由此,可防止显影剂过量流入整流部件6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可抑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在使用图10(a)及图10(b)所示形状的整流部件71时,也可获得与使用图9(a)及图9(b)所示的整流部件61时同样的作用效果。
(变形例6)
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显影槽11中配置间隔壁,该间隔壁设置了如下所述的变形例6所示的切口部。图11(a)~图11(c)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6的图,图11(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1(b)是同图的正视图,图11(c)是表示切口部中的显影剂的流动的图。
在图11(a)~图11(c)所示的显影装置80中,显影槽11上设置和上述图4(a)~图4(c)所示例子相同的整流部件22。与图4(a)~图4(c)所示例子不同之处在于,在间隔壁81上设置切口部82。如图11(b)所示,在间隔壁81的连通部19一侧,即,在显影剂排出口21一侧的端部的上部,形成矩形的切口部82。
通过设置这样的切口部82,在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倾斜等时,如图11(c)所示,通过切口部82缩短显影剂的流动,可以将显影剂从第一收纳部17不经过连通部19而传送到第二收纳部18。由此,可防止显影剂过量流入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可抑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并可防止过量的显影剂排出。
(变形例7)
进一步,也可以构成是如下所述的变形例7所示,将整流部件与显影槽11的侧壁平行地、倾斜地配置。
图12(a)~图12(c)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7的图,图12(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2(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图12(c)是表示整流部件和显影槽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的主要部件的侧截面图。在图12(a)~图12(c)所示的显影装置90中,在显影槽11的显影剂排出口21的前面一侧的连通部19中,设置平坦形状的整流部件91。整流部件91与显影槽11的侧壁不平行,而是倾斜配置,以使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的间隔随着靠近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而逐渐变窄。并且,显影剂排出口21的下端位置设置得比作为显影槽11内的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位置略微靠上。
当使用图12(a)~图12(c)所示的整流部件91时,在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随着靠近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显影剂难于流动。并且,在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比显影槽11的其他部分高。此时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如图12(c)的虚线所示。如图12(c)所示,随着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间隔变窄,显影剂难于前进,显影剂的压力上升。由此,显影剂为了维持自身的容积密度,逐渐提高显影剂面的同时前行。而当显影剂面到达一定程度的高度时,当用于进一步提升显影剂面的压力和显影剂向本来的传送方向前进的压力相等时,显影剂面的上升停止,以大致一定的显影剂面高度进行流动。并且,将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为:使其下端位置为显影剂面的上升停止的高度位置,使该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位置为显影剂面的上升停止的位置、或比该位置靠下的位置,从而在超过所需的显影剂量产生剩余显影剂时,该剩余显影剂通过显影剂排出口21被排出。
在进行来自载体显影剂补给单元27的载体显影剂补给时,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量增加,此时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如图12(c)的点划线所示。如图12(c)所示,在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入口部分,即在显影剂传送方向的最上游一侧的部分、及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以外的显影槽11的其他部分中,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是微小的。但是如上所述,在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由于显影剂面一边慢慢上升显影剂一边前行,因此此时的上升程度与上述入口部分及显影槽11的其他部分相比变大。由此,对于微小的显影剂量的变化,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会大幅增幅,其结果是,可进行响应性良好的显影剂排出。
在此,优选将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比在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传送路径中显影剂最难于流动的位置还靠上的上游一侧。其原因在于,在显影剂难于流动的区域,即在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的间隔变窄的区域中,使显影剂在传送方向上推进的作用和使显影剂向上抬升的作用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显影剂面的高度易于变得不稳定,在这种位置上设置显影剂排出口21时,显影剂排出也易于变得不稳定。因此优选在以下位置上设置显影剂排出口21,从而可进行稳定的显影剂排出:比整流部件9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显影剂最难于流动的位置靠上游的、可将比较显影剂面稳定保持在较高位置的位置。
(变形例8)
在上述变形例7中,其构成是将平坦形状的整流部件91相对于显影槽11的侧壁倾斜配置,其也可以构成为如下所述的变形例8所示,配置不平坦形状的整流部件101。即,在图13(a)及图13(b)所示的显影装置100(变形例8)中,整流部件101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部分是弯曲的,整流部件101和显影槽11的侧壁的间隔随着靠近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而渐渐变窄。在使用该图13(a)及图13(b)所示形状的整流部件101时,可获得与使用上述图12(a)~图12(c)所示的整流部件91时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9)
并且进一步,其也可以构成是将变形例9所示形状的整流部件配置到显影槽11。图14(a)~图14(d)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9的图。图14(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4(b)是表示显影剂的排出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图14(c)是表示整流部件和显影槽的侧壁之间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的主要部件侧截面图,图14(d)是同图的主要部件的正视图。图15(a)~图15(c)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9中的整流部件的图,图15(a)是俯视图,图15(b)是正视图,图15(c)是侧视图。
在图14(a)~图14(d)所示的显影装置110中,在显影槽11的显影剂排出口21的前面一侧的连通部19中,设有整流部件111。整流部件111如图15(a)~图15(c)所示,显影剂排出口21一侧的面从底部开始到上下中途部分为止,圆弧状地向显影剂排出口21突出并隆起,该隆起方式(突出程度)是:随着靠近上方平滑地减少地形成。
在使用这种形状的整流部件111时,如可获得与上述图12(a)~图12(c)所示的整流部件91时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当使用图14(a)~图14(d)、图15(a)~图15(c)所示的整流部件111时,在整流部件111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显影剂难于流动,如图14(c)及图14(d)的虚线所示,作为基准的显影剂面的高度比显影槽11的其他部分高。并且,当显影槽11内的显影剂量增加时,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变得如图14(c)及图14(d)的点划线所示,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大幅增加,可进行响应性良好的显影剂排出。
在这一例子中,如图14(a)~图14(d)所示,通过将显影剂排出口21设置在比显影剂最难于流动的位置靠上的上游一侧,可进行稳定的显影剂排出。此时,整流部件111隆起在越高的位置上越小,当显影剂面的高度上升时,形成整流部件111,以使显影剂易于在传送方向上流动。因此整流部件形成为使得与显影剂的难于流动性同等的区域变大,可提高稳定保持显影剂面变高的状态的可能性。因此可更稳定地进行显影剂排出。
(变形例10、变形例11)
并且,也可以构成是提升显影剂面并提高显影剂排出响应性。图16(a)及图16(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10的图,图16(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6(b)是同图的侧视图。图17(a)及图17(b)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变形例11的图,图17(a)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7(b)是同图的侧视图。
在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显影装置120中,在搅拌螺杆13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端部安装有桨状部件121,用于替代图4(a)~图4(c)所示的显影装置5中的反螺距的叶片部件13a。通过该桨状部件121的旋转,在连通部19中,向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传送力施加给显影剂。并且,在桨状部件121的下游一侧配置有整流部件22及显影剂排出口21。
如上述图12(a)~图12(c)等所示的变形例7所示,当通过增加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来提高排出响应性时,向在整流部件及显影剂排出口21附近流动的显影剂稳定、充分地提供显影剂传送方向成分的传送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该变形例10中,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桨状部件121,利用该桨状部件121的旋转动作,可以向在整流部件22和显影槽11的侧壁之间流动的显影剂较为积极地提供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传送力。由此,可进行响应性良好的显影剂排出,可提高显影剂面的高度的稳定化。图17(a)及图17(b)所示的显影装置130不是在搅拌螺杆13上设置桨状部件的结构,而是在搅拌螺杆13的显影辊12一侧设置桨状搅拌部件131的结构。在使用这种桨状搅拌部件131时,也可获得与使用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桨状部件121时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可对上述各示例进行适当的组合。作为该组合的一个例子,例如包括:由于图14(a)~图14(d)所示的整流部件111可以与显影槽11的侧壁平行配置,因此可同时使用上述图6(a)~图11(c)所示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可较好地同时兼顾对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倾斜时的显影剂面的高度变动的抑制,及显影剂排出的响应性的提高,因此更为优选。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从各种角度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不得作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限制。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显影装置,具有:
至少收纳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容器;
搅拌、传送该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的搅拌传送部件;以及
与图像载体靠近或接触配置、使该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可视化的显影剂载体,
其构成是,从上述显影容器外部进行色粉和载体的补给,并且将上述显影容器内的剩余显影剂从剩余显影剂排出口排出到上述显影容器外部,
该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容器内还具有对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排出的剩余显影剂的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
该整流部件和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相对设置,并且相对于上述显影容器的底面垂直向上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通过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溢出而被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设置在比作为上述显影容器内的基准的显影剂面高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及上述整流部件分别被设置在上述搅拌传送部件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设置在上述显影容器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部件在上述显影容器内配置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整流部件的长度是:整流部件配置得离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越近其长度越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部件以在俯视时向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两个上述搅拌传送部件,
由该搅拌传送部件形成的显影剂传送路径通过间隔壁被部分分离,在该间隔壁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的上端附近,形成切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设置在面向由上述间隔壁分离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连通部的位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传送部件中设有在上述连通部中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上向显影剂施加传送力的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部件中存在如下所述的部分:该部分和设有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的上述显影容器的侧壁之间的间隔随着靠近显影剂传送方向下游一侧而逐渐变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部件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的面从底部开始到上下中途部分为止,向该剩余显影剂排出口一侧突出并隆起,形成其突出程度随着靠近上方平滑地减少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剩余显影剂排出口被形成在比设有该剩余显影剂排出口的上述显影容器的侧壁和上述整流部件之间的显影剂传送路径中显影剂最不易流动的位置靠上游的一侧。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0610002483.4A 2005-01-26 2006-01-26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5142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8359A JP4118889B2 (ja) 2005-01-26 2005-01-26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8359 2005-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612A CN1811612A (zh) 2006-08-02
CN100514214C true CN100514214C (zh) 2009-07-15

Family

ID=36696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2483.4A Active CN100514214C (zh) 2005-01-26 2006-01-26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76374B2 (zh)
JP (1) JP4118889B2 (zh)
CN (1) CN1005142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8339B2 (ja) * 2005-04-26 2008-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76857B2 (ja) * 2005-10-24 2009-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783228B2 (en) * 2006-07-12 2010-08-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stirring/transporting method
CN101192029B (zh) * 2006-11-30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861152B2 (ja) * 2006-12-13 2012-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S2370450T3 (es) * 2007-01-26 2011-12-16 Ricoh Company, Ltd. Dispositivo de revelado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que utiliza el mismo.
JP5152628B2 (ja) * 2007-01-26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146724B2 (ja) * 2007-09-11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6025B2 (ja) * 2007-09-28 2010-0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31181B2 (en) * 2007-12-06 2010-11-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device
JP4586866B2 (ja) * 2008-03-03 2010-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5689B2 (ja) * 2008-06-19 2011-03-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95955B2 (en) * 2008-07-08 2011-08-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discharge mechanism
US8244161B2 (en) * 2008-09-02 2012-08-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8045897B2 (en) * 2008-09-17 2011-10-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device
JP4702466B2 (ja) * 2009-03-09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105A (ja) * 2009-03-23 2010-10-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8652B2 (ja) * 2009-03-30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430214B2 (ja) * 2009-04-27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911196B2 (ja) * 2009-05-28 2012-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5761B2 (ja) * 2009-12-21 2013-10-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39223B2 (ja) * 2010-02-24 2014-03-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58115B2 (ja) * 2010-03-18 2013-03-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5742008B2 (ja) * 2011-03-10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2300B2 (ja) * 2011-07-22 2014-07-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124867A1 (en) 2012-02-21 2013-08-29 Amrita Vishwa Vidyapeetham University Polymer - polymer or polymer - protein core - shell nano medicine loaded with multiple drug molecules
WO2014141289A1 (en) 2013-03-12 2014-09-18 Amrita Vishwa Vidyapeetham University Photo - chemo com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microcapsules with a core -shell structure
JP6068276B2 (ja) * 2013-06-21 2017-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7427B2 (ja) * 2013-09-18 2016-07-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92470B2 (ja) * 2013-10-01 2017-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698786B (zh) * 2013-12-06 2020-05-19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25240B2 (ja) * 2014-04-18 2016-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7883B2 (ja) * 2014-05-13 2016-0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40016B2 (ja) * 2014-09-04 2018-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06383B2 (ja) * 2015-09-15 2019-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8755B2 (ja) * 2015-10-08 2019-1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82232B2 (ja) 2015-10-14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2233B2 (ja) * 2015-10-14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収容ユニッ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4332B2 (ja) * 2016-06-08 2020-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6117B2 (ja) * 2016-11-09 2021-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919209B2 (ja) * 2017-01-30 2021-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9918B2 (ja) * 2017-10-30 2022-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64172B2 (ja) * 2018-03-16 2022-05-1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8715A (ja) * 2019-01-18 2020-08-06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現像剤の排出の規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4165A (en) 1985-11-25 1986-09-30 Xerox Corporation Extended life development system
JPH0221591A (ja) 1988-07-08 1990-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調理器
JPH07111598A (ja) 1993-10-08 1995-04-25 Ricoh Co Ltd 無線ファクシミリ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3577860B2 (ja) 1996-12-13 2004-10-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1066893A (ja) 1999-08-26 2001-03-16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81794B2 (ja) 2000-03-15 2007-09-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7257354B2 (en) * 2001-02-19 2007-08-14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replacement of out-of-date developer
US6587661B1 (en) * 2002-01-30 2003-07-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25425B2 (ja) 2004-02-06 2009-09-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269363B2 (en) * 2004-09-15 2007-09-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and developing agent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65440A1 (en) 2006-07-27
JP2006208577A (ja) 2006-08-10
US7376374B2 (en) 2008-05-20
CN1811612A (zh) 2006-08-02
JP4118889B2 (ja)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214C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764908B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method
JP526758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517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33297C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53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3292A (ja) 現像装置
JP51944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288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792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635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5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4381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JP20022782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3052A (ja)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が画像形成装置
JP4784187B2 (ja) 現像装置
JP200525814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39174B2 (ja) 現像装置
JP547197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40106083A (ko) 습식전자사진방식 프린터의 현상유닛
JP4461848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41426B2 (ja) 現像装置
JP200613357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0534113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599147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