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2029B -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2029B
CN101192029B CN2006101629656A CN200610162965A CN101192029B CN 101192029 B CN101192029 B CN 101192029B CN 2006101629656 A CN2006101629656 A CN 2006101629656A CN 200610162965 A CN200610162965 A CN 200610162965A CN 101192029 B CN101192029 B CN 101192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electrode
developer
moves
driving forc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29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2029A (zh
Inventor
刘海亮
谢金明
袁洪海
杨传义
吉村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im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629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92029B/zh
Priority to JP2007309135A priority patent/JP5060261B2/ja
Publication of CN101192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2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2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20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粉体量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以及设有该粉体量检测装置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体量检测装置包括:粉体搅拌装置,设在粉体容器内部;驱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搅拌部件,以驱动该搅拌部件;第1检测装置,检测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运动;判定装置,根据所述第1检测装置检测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得到的信息,以及所述第2检测装置检测搅拌部件运动得到的信息,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

Description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粉体收纳容器内的粉体量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以及设有该粉体量检测装置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体量检测装置例如用于检测显影剂收纳容器内的显影剂残量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列举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通过激光束等在像载置体上形成潜像,通过显影装置使用显影剂对该潜像进行显影,在像载置体上形成显影剂像。接着,通过转印装置将该显影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此后,在定影装置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本发明涉及检测粉体收纳容器内的粉体量的技术,所述粉体并不局限于显影剂,但是,以下为说明方便起见,将粉体作为显影剂场合进行说明。
在这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对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使用用于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装置。在这种显影剂供给装置中,设有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
每当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时消耗显影剂。但是,该消耗量因形成图像内容区别很大,即使形成相同张数的图像,消耗的显影剂量也不同。
因此,在显影剂容器上大多设置用于检测显影剂容器内存在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
在例如日本实开昭61-132858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影剂容器内显影剂残量检测方法,在显影剂容器内设有显影剂搅拌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该显影剂搅拌器,通过检测所述驱动装置的回转扭矩,转数,角速度,供给驱动装置的电流值变化,检测显影剂容器内显影剂残量。
图113及图114是表示该技术的图。如图113所示,通过显影剂搅拌用电机117驱动搅拌部件58回转,搅拌显影剂容器24中的显影剂。由显影剂搅拌用电源115向显影剂搅拌用电机117供给电力。如图114所示,纵轴表示由电流检测控制器116检测到的给予显影剂搅拌用电机117的电流值,横轴表示时间。该图表示显影剂容器中有显影剂8及没有显影剂8的状态。当有显影剂8时,使得搅拌部件58回转,受到显影剂阻力,因此,给予显影剂搅拌用电机117的电流值变大。搅拌部件58搅拌半圆筒形显影剂容器中收纳的显影剂8,当搅拌部件到达显影剂容器上部时,没有受到显影剂8阻力,给予显影剂搅拌用电机117的电流值变小,形成如图114所示脉冲波形a。若在显影剂容器中没有显影剂8,则如图114中b所示,无脉冲波形,识别为无显影剂8。
在例如日本特开2004-46011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检测显影剂残量的方法,图115是表示该技术的图,如图115所示,驱动装置61驱动显影剂搅拌器58,通过扭矩检测器测定该驱动装置的回转扭矩,将来自扭矩检测器的检测信号输出到运算电路118,在运算电路根据预先存储的扭矩测定值和显影剂残量的关系,得到显影剂残量。
在例如日本特开2005-195791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检测显影剂残量的方法,图116及图117是表示该技术的图,如图116及图117所示,在显影剂容器24内部设置显影剂检测用电极65,弹性地连接导电性部件,构成显影剂搅拌部件58,随着搅拌动作移动,与显影剂容器24内部的显影剂检测用电极66滑接,检测显影剂残量。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为了检测驱动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的电流值,需要电流检测控制器,装置复杂,零件数增加,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需要设置用于测定驱动装置的回转扭矩的扭矩检测器,将来自扭矩检测器的检测信号输出到运算电路,再对预先存储的扭矩测定值和显影剂残量的关系进行运算,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装置复杂,零件数增加,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在专利文献3的装置中,仅仅在显影剂容器内部设置显影剂检测用电极,因此,究竟是搅拌装置本身发生不良导致电极不通电,还是由于所存在的显影剂量导致电极不通电,不能判别。尽管实际上是无显影剂状态,却判断为有显影剂,作为显影剂量检测装置缺乏可靠性,用户难以安心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检测粉体收纳容器内的粉体量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以及设有该粉体量检测装置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体量检测装置能正确地可靠性高地检测显影剂容器中存在的显影剂量,不会导致装置复杂化,不会引起零件数增加,不会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粉体量检测装置,包括:
粉体搅拌装置,设在粉体容器内部;
驱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搅拌部件,以驱动该搅拌部件;
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1检测装置,检测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
第2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运动;
判定装置,根据所述第1检测装置检测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得到的信息,以及所述第2检测装置检测搅拌部件运动得到的信息,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
(2)在(1)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装置仅仅在所述第1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正常的场合,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
(3)在(1)或(2)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运动是回转运动。
(4)在(3)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回转中心线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回转中心线相同。
(5)在(3)或(4)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回转中心线相对所述粉体容器的粉体排出口大致平行。
(6)在(3)或(4)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回转中心线相对所述粉体容器的粉体排出口大致垂直。
(7)在(1)-(6)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装置及第2检测装置分别检测电极对的接触通电状态。
(8)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对检测用电极连续施加电压。
(9)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搅拌粉体时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0)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所述粉体容器安装在使用粉体装置中时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1)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隔开所设定间隔的时间带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2)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所设定的时间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3)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粉体容器安装在使用粉体装置中时开始到所设定时间期间以及/或从判断所述粉体容器中粉体快要用尽时开始到检测装置检测为无粉体期间,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4)在(7)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操作设在使用粉体装置上的操作盘,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5)在(7)-(14)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构成。
(16)在(7)-(14)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
(17)在(7)-(14)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为可挠性部件,设有多个所述电极场合,各电极可挠性程度相同。
(18)在(7)-(14)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为可挠性部件,设有多个所述电极场合,可挠性程度至少有两种。
(19)在(7)-(18)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板状。
(20)在(18)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板状,所述板状电极为中空形状。
(21)在(7)-(18)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线状。
(22)在(7)-(18)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刷状。
(23)在(7)-(18)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泡沫结构。
(24)在(7)-(23)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为接点。
(25)在(7)-(23)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对为一组。
(26)在(7)-(23)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对为多组。
(27)在(7)-(26)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用的电极之间滑动接触通电。
(28)在(7)-(2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各电极为非可挠性部件。
(29)在(7)-(2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至少一方为可挠性部件。
(30)在(7)-(2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
(31)在(28)-(30)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板状。
(32)在(28)-(30)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形状为线状。
(33)在(30)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其中,该非可挠性部件为刷状。
(34)在(30)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其中,该非可挠性部件为泡沫结构。
(35)在(28)-(34)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电极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为接点。
(36)在(28)-(35)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对为一组。
(37)在(28)-(35)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电极对为多组。
(38)在(28)-(3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壁上。
(39)在(28)-(3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底部上。
(40)在(28)-(3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侧面上。
(41)在(28)-(37)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一对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上面。
(42)在(28)-(41)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驱动传递部件运动用的电极之间滑动接触通电。
(43)在(1)-(4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是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
44.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43)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
45.一种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
设有(44)中记载的显影装置。
4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43)中记载的显影装置,或设有(44)中记载的显影装置,或设有(45)中记载的处理卡盒。
按照本发明的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能正确检测显影剂容器中存在的显影剂量,可靠性高,不会导致装置复杂化,不会引起零件数增加,不会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粉体量检测及告知该检测结果的流程图。
图4是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及其外围机的控制方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电极处于通电状态场合示意图。
图6是电极通电状态场合的粉体量检测过程流程图。
图7表示显影剂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表示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电极的立体图。
图9是卸下显影剂容器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用于检测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动作过程截面图。
图1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接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状态。
图12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处于通电状态。
图1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通电,电极开始互相离开状态。
图14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通电后,电极互相离开,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1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状态。
图16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
图1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
图18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通电,电极要开始互相分离状态。
图1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通电,电极互相分离,成为不通电状态。
图20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一边挠曲一边回转状态。
图2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22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2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在显影剂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24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不能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回转,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状态。
图2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有多量显影剂场合。
图26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有一半以下显影剂场合。
图2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无显影剂或大致无显影剂场合。
图28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双方与对应电极不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29表示仅仅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不接触,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30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双方都与对应电极接触,处于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31表示在与图28,图29,图30对应的实施例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回转与对应电极接触场合,判断有无显影剂的表。
图32是上述图28-图30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和与其对应的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局部立体图。
图33是上述图28-图30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和与其对应的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平面图。
图34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一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35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二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36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三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37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四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38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五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39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六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0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七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1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八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2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九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3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十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4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十一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5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十二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6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分别与对应电极构成的通电电路第十三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4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板状部件构成场合,是最简单的构成。
图48是图47的立体图。
图4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板状的可挠部件以及板状的非可挠部件构成场合。
图50是图49的立体图。
图5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泡沫材的可挠部件以及板状可挠部件构成场合。
图52是图51的立体图。
图5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刷状可挠部件以及板状可挠部件构成场合。
图54是图53的立体图。
图5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线状可挠板状部件构成场合。
图56是图55的立体图。
图5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刷状可挠部件构成场合。
图58是图57的立体图。
图5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泡沫材的可挠部件构成场合。
图60是图59的立体图。
图61表示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与显影剂容器壳体接触,而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容器壳体不接触。
图62表示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与显影剂容器壳体接触,而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容器壳体不接触。表示不久将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
图63表示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接触·通电,而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不接触。
图64表示显影剂容器截面图,显影剂搅拌装置继续回转,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不通电,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不接触。
图65表示显影剂容器截面图,显影剂搅拌装置继续回转,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不通电,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不接触。
图66表示显影剂容器中有多量显影剂场合的截面图。
图67表示显影剂容器中显影剂为一半以下场合的截面图。
图68表示显影剂容器中几乎没有显影剂场合的截面图。
图69是一张平板结构的立体图。
图70表示在图69的结构中设有突起部,作为接触部的接点。
图71表示设有突起部,且在板上设有孔,使其具有可挠性的一实施例。
图72表示设有突起部,且在板上设有孔,使其具有可挠性的另一实施例。
图73表示设有突起部,且在板上设有孔,使其具有可挠性的又一实施例。
图74是图73的局部平面图。
图75是使用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固定部件场合的立体图。
图76是由板状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的安装结构分解图。
图7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的弯曲成半圆形的板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圆棒料构成。
图78是图77的立体图。
图7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的仅仅前端为半圆形的方形柱体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80是图79的立体图。
图8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的弯曲板材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82是图81的立体图。
图8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的针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84是图83的立体图。
图8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相对回转方向平行的非可挠性的仅仅顶端设有突起的板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86是图85的立体图。
图8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滚轮以及支承该滚轮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88是图87的立体图。
图8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的马刺以及支承该马刺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90是图89的立体图。
图9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可挠性的刷以及支承该刷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92是图91的立体图。
图9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的弯曲成半圆形的板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可挠性的刷以及支承该刷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构成。
图94是图93的立体图。
图9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的滚轮,支承该滚轮的支承杆,弹簧,壳体构成,与第1检测电极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96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非可挠性的滚轮周围设有具有可挠性的刷。
图9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非可挠性的滚轮周围设有具有可挠性的泡沫部件。
图98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的圆棒料,弹簧,壳体构成,与第1检测电极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板构成。
图9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非可挠性的圆棒料前端设有可动的非可挠性的球体。
图100是图99的第1检测电极前端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0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非可挠性的圆棒料前端设有可挠性的刷部件。
图102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非可挠性的圆棒料前端设有可挠性的泡沫部件。
图10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滚轮上设有可挠性的泡沫部件。
图104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在滚轮上设有可挠性的刷部件。
图10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通过加压杆以及加压部件从下面对第2检测电极加压。
图106表示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配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状态。
图107表示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相同,配置在相同侧壁上。
图108表示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配置在显影剂容器上面状态。
图109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是非可挠性的圆棒料,与其对应的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设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与该第2电极电气连接的外部露出部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的支承部配置在相同侧壁上。
图1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垂直圆筒型显影剂容器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1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垂直圆筒型显影剂容器的概略构成立体图。
图1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垂直四方型显影剂容器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113是用于表示专利文献1中技术的图。
图114是用于表示专利文献1中技术的图。
图115是用于表示专利文献2中技术的图。
图116是用于表示专利文献3中技术的图。
图117是用于表示专利文献3中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
但是,在以下本发明实施形态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相对配置关系等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本发明所适用的装置构成进行适当变更。
实施形态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整体说明
图1所示双面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设有一个像载置体1。在其周围,沿着回转方向顺序配置以下各部件:使得像载置体1表面均一带电的充电辊(没有图示),根据图像信息以激光11对像载置体1进行曝光,在像载置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写入装置(没有图示),使得显影剂8附着在静电潜像上成为显影剂像得到显像化的显影辊2,将像载置体1上的显影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14上的转印辊3。由上述各部分构成图像形成部。
在本实施形态中,图像形成部中除转印辊3的其他部分构成处理卡盒。
所谓处理卡盒是将充电辊,显影辊中至少一个和像载置体成为一体,使其卡盒化,该卡盒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
从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14通过由运送辊12等构成的运送装置送向图像形成部,通过转印,在记录介质14上形成未定影显影剂像。此后,通过定影装置16,对记录介质14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再运送到记录介质载置部18。
图像形成部
像载置体1由感光体鼓构成,在铝制圆筒体的外周面上涂布光电导层,通过法兰部件(没有图示)可回转地支承其两端。从驱动源(没有图示)传递驱动力到所述法兰部件一方。在图1中,像载置体1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
充电辊与像载置体1表面相接,通过电源(没有图示)施加充电偏压,使得像载置体1表面均一带电。
光写入装置设有多面镜(没有图示),从激光振荡单元(没有图示)发出根据图像信号振荡的激光11,照射在该多面镜上。
从电源(没有图示)对显影辊2施加显影偏压,显影辊2一边与像载置体1接触,一边回转。显影剂收纳在处理卡盒内部。
从电源(没有图示)对转印辊3施加转印偏压,对像载置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对转印辊3施加正电压,带负电荷的显影剂被转印在记录介质14上。
定影部
在定影部16,加热辊在内部具有热源(没有图示),以所述加热辊及弹性加压辊夹持运送记录介质14,通过施加热和压力,使得形成在记录介质14上的未定影显影剂像得到定影。
下面,说明显影剂量检测过程。
参照图3的处理流程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剂的检测方法。
图3是本发明中粉体量检测及告知该检测结果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1中,判断用于驱动粉体搅拌部件的驱动力传递部件的运动是否正常。若判断为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不正常(步骤S101的“否”),则进入步骤S105,确定粉体(在本实施形态中,为显影剂)量检测不可能,将该信息告知用户,停止粉体量检测作业。
若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正常(步骤S101的“是”),则进入步骤S102,检测粉体搅拌装置的搅拌部件的运动。接着,在步骤S103中,根据粉体搅拌装置的搅拌部件的运动状态,检测粉体量,在步骤S104中,向用户告知检测到的粉体量。
上面是本发明中显影剂检测方法的基本过程。
下面,说明显影剂量检测装置及其外围机的控制。
参照图4的控制方框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及其外围机的控制。
图4是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及其外围机的控制方框图。
如图4所示,以粉体容器49为中心,与粉体搅拌装置控制装置44,粉体量判定装置50,粉体量检测用电源43,粉体使用装置45之间互相实行信息收发。
通过粉体搅拌装置控制装置44控制搅拌粉体容器中粉体的开始时间,停止搅拌时间,搅拌期间等。
通过粉体量检测用电源43供给对于检测粉体量来说必要的电力。
控制上述供给电力的开始时间,停止供给时间,供给期间等。
通过粉体量检测装置检测粉体容器中的粉体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粉体容器和粉体量判定装置构成为一体。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除了粉体容器和粉体量判定装置构成为一体,还在其上设置粉体搅拌装置控制装置及粉体量检测用电源构成。
粉体容器49与粉体使用装置45,例如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实行信息收发。
所述粉体使用装置(例如图像形成装置)45与装卸检测装置48实行信息收发,得到有无粉体容器,安装开始时刻,卸下时刻等信息。
所述时间信息由定时器47管理。
通过这种构成,能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连续施加电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连续施加电压,例如,也可以仅仅在搅拌粉体时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或者也可以仅仅在所述粉体容器安装在使用粉体装置中时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或者也可以仅仅在隔开所设定间隔的时间带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或者也可以仅仅在所设定的时间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或者也可以从所述粉体容器安装在使用粉体装置中时开始到所设定时间期间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或者也可以从判断所述粉体容器中粉体快要用尽时开始到检测装置检测为无粉体期间对本发明的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设有操作盘,用户可以通过该操作盘实行各种涉及检测粉体量的操作。
下面,说明显影剂量检测中电极的通电状态。
图5是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电极处于通电状态场合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中,存在两个通电电路。
一个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用的电路,其由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以及通电判定器A 51构成。
另一个是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用的电路,其由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以及通电判定器B 52构成。
该两个电路状态被输入粉体量判定装置50,检测粉体量,其结果送入判定结果告知装置57,通知用户。
粉体量判定装置中的基本判定方法已经在前面参照图3的流程图作了说明,下面,参照图6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中的显影剂量的判定过程。
图6是电极通电状态场合的粉体量检测过程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S201中,判断通电判定器A(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运动检测电极用)是否通电,若非通电场合(步骤S201的“否”),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没有正常动作,不可能正常检测显影剂量,则进入步骤S202,判断为显影剂检测装置异常,中止检测。若通电场合(步骤S201的“是”),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正常动作,则进入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判断通电判定器B(搅拌装置运动检测电极用)是否通电,若非通电场合(步骤S203的“否”),表示显影容器内有足够的粉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显影剂),则进入步骤S204,判定为有粉体。若通电场合(步骤S204的“是”),表示没有粉体,则进入步骤S205,判断为无粉体,结束处理。
经过上述处理过程,检测显影容器内粉体(显影剂)量。
下面参照图7、图8、图9,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构成。
图7表示显影剂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7所示,显影剂容器由处理卡盒把手10,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齿轮26,通电判定器(搅拌装置运送检测电极用)52(图中未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显影剂搅拌部件58,显影剂搅拌部件固定螺钉59,显影剂容器用轴承60,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61,显影剂容器下部62等构成。该图7为卸下显影剂容器上盖的图,所述上盖没有图示。
图7所示各部件组装图为图9,图9是卸下显影剂容器上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中没有表示显影剂。
在图9中,看不见设置在设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图8表示安装该两零件的状态。图8表示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电极的立体图。
下面说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回转动作过程。
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状态,即,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是否正常,由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进行检测。
图10是表示用于检测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在显影剂8中回转动作过程截面图。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显影剂容器24中装有足够多的显影剂8,通过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61驱动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在所述显影剂8中回转。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拨开显影剂8前进回转。回转中心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相同。在本实施例场合,显影剂排出口位于显影剂容器24左侧,所述第1检测电极53以逆时钟方向回转,但是,其回转方向与检测显影剂量无关。因此,即使所述检测电极53以顺时钟方向回转,也能检测显影剂量。
图11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53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状态。
图12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53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处于通电状态。这样,若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正常回转,则如图12所示,发生通电状态。假如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发生变形或折断等,不能给予驱动力,不回转,则不会发生通电状态。或者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这样,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若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以一定周期接触,以一定周期发生通电状态,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正常进行。其他状态表示发生不良状况。
图13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53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通电,电极开始互相离开状态。
图14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所述第1检测电极53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通电后,电极互相离开,处于不通电状态。
这样,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实行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动作,检测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
下面参照图15-图19,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中无显影剂或大致无显影剂状态下的动作过程。
图15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状态。如该图所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由可挠性部件构成,在显影剂8中回转搅拌,显影剂容器中大致无显影剂。回转中心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相同。本实施例场合,显影剂排出口位于显影剂容器24左侧,按逆时钟方向回转。显影剂搅拌动作不仅与搅拌功能,而且与显影剂供给功能有关,图示实施例场合,较好的是,搅拌回转方向以逆时钟方向回转。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按照本发明,其与搅拌回转方向无关。如果另外设有与回转方向无关的显影剂供给机构,不管顺时钟还是逆时钟都没有关系。
图16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在显影剂容器24中大致不存在显影剂场合,显影剂没有给予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阻力,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挠曲少或者没有挠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成为通电状态。这样,用户能知道在显影剂容器24中无显影剂。
图1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这样,通电不是一瞬间,在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期间,保持通电状态,其受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大小所左右。
图18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24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通电,电极要开始互相分离状态。
图19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通电后,电极互相分离,成为不通电状态。这样,在显影剂容器24中没有显影剂场合,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容器24中回转一周期间,一次一定期间成为通电状态,反复进行。显影剂量判定装置识别该状态,判定无显影剂,向用户通知该信息。
下面参照图20-图24,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多量显影剂状态下的动作过程。
图20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8中一边挠曲一边回转状态。当显影剂容器30中有显影剂场合,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
图21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8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22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8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假设没有显影剂场合,不发生挠曲,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8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
图23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在显影剂8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24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能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回转,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状态。
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61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第1运动检测电极55的挠曲程度无关,只要显影剂量为这种状态,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运动检测电极55就不会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运动检测电极56接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和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是一对电极,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和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是一对电极。
下面参照图25-图27,按照显影剂量不同场合,更详细地说明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量和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的关系,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中显影剂量检测方法的机构。
图25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有多量显影剂场合。如上所述,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显影剂量无关,保持相同形状回转,与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4底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因显影剂容器24中存在多量显影剂,其形状发生变化,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接触。
图26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24中有一半以下显影剂场合。如上所述,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显影剂量无关,保持相同形状回转,与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4底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因显影剂容器24中显影剂量比图25少,其形状挠曲程度比图25少,根据显影剂量多少,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接触或接触。
图2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24中无显影剂或大致无显影剂场合。如上所述,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显影剂量无关,保持相同形状回转,与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4底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因显影剂容器24中几乎不存在显影剂,因此,其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
如上所述,若没有显影剂,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发生通电。
下面参照图28-图33,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回转,分别与对应电极接触的过程以及电极形状。
在图中所表示的电极形状不过是例举的一种形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另外,上述图是示意图,各电极接触在图中用点划线表示。施加到各电极的电压设为5V,其也不过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28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双方与对应电极不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28所示,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对应检测电极65,66的形状以及相对配置。
图29表示仅仅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不接触,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29所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53a部与对应检测电极66接触,所述检测电极53的53b部与对应检测电极65接触,于是,在66→53a→53b→65形成电流,处于通电状态。处于通电状态期间为T1范围。
图30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双方都与对应电极接触,处于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0所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对应电极65,66的接触如上所述,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也与对应检测电极65接触,于是,在66→53a→55→65形成电流,处于通电状态。处于通电状态期间为T2范围。
图31表示在与图28,图29,图30对应的实施例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以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回转与对应电极接触场合,判断有无显影剂的表。如该表所示,图28状态下,在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没有出现通电状态,判断为不能判定有无显影剂,如上所述,判断为显影剂检测装置异常。
如上所述,T1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对应检测电极65,66之间,接触·通电的时间。T2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与对应检测电极65,66之间,接触·通电的时间。
如图31所示,当输出信号仅仅在比较短的T1期间接通场合,判定为有显影剂。当输出信号在比较长的T2期间接通场合,判定为无显影剂。显影剂有无检测机构如前面所述。
图32是上述图28-图30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和与其对应的检测电极65,66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局部立体图。
图33是上述图28-图30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和与其对应的检测电极65,66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平面图,其中,配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的电极没有图示。
下面参照图34-图46,说明对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以及对应电极54,56施加电压方式,以及电极形状。
图34-图46中所示电路中任何一个都可用于本发明,可根据显影剂容器24形状等合适地进行选择。施加在各电极上的电压例举为5V,但这不过是一例,并不局限于该电压。
如图34所示,对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施加5V,对应电极54,56接地。
如图35所示,对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施加5V,对应电极54接地,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接地,对应电极56被施加5V。
如图36所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接地,对应电极54被施加5V,对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施加5V,对应电极56接地。
如图37所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接地,对应电极54被施加5V,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接地,对应电极56被施加5V。
如图38所示,上述对应电极54由54a,54b构成,分别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53a,53b相对应,对电极54a施加5V,电极54b接地,当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回转,53a与54a接触,53b与54b接触时,发生通电。另外,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接地,对应电极56被施加5V。
在图39中,与图38相反,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以及对应电极56采用上述双电极结构,详细说明省略。
在图40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以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都采用上述双电极结构,详细说明省略。
在图41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以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都采用上述双电极结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对应电极为54,67,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的对应电极为56,67。其中,对电极54,56分别施加5V,电极67接地。因此,当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53a与电极54接触,53b与电极67接触,则按54→53a→53b→67形成电流,处于通电状态。当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的55a与电极56接触,55b与电极67接触,则按56→55a→55b→67形成电流,处于通电状态。
图42的构成与图41相同,对电极68施加5V,电极54,56接地。详细说明省略。
在图43中,设有两个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分别对其施加5V,设有两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分别对其施加5V,电极54,56接地。
在图44中,将上述图43中的电极54,56合成一个电极69,其他与图43相同。
在图45中,分别对上述图43中的电极54,56施加5V,而两个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以及两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55均接地。
在图46中,将上述图45中的电极54,56合成一个电极69,其他与图45相同。
下面参照图47-图60,详细说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其对应电极,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及其对应电极的结构。
图47-图60中所示结构中任何一个都可用于本发明,可根据显影剂容器24形状等合适地进行选择。
图4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板状部件55构成场合,是最简单的构成。
图48是图47的立体图。
图49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板状的可挠部件55以及板状的非可挠部件72构成场合。能可靠地使得搅拌装置与驱动轴结合,可挠部件尺寸相对小。
图50是图49的立体图。
图51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泡沫材的可挠部件73以及板状可挠部件55构成场合。通过在前端使用泡沫部件,能缓和接触时电极损伤。所述泡沫部件例如可以使用混入碳系材料的海绵等。
图52是图51的立体图。
图5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刷状可挠部件74以及板状可挠部件55构成场合。与上述泡沫部件场合相同,能缓和接触时电极损伤。与使用泡沫部件场合相比,具有更能调整可挠性的优点。
图54是图53的立体图。
图55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线状可挠部件75构成场合。该结构能得到良好的可挠性。
图56是图55的立体图。
图5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刷状可挠部件74构成场合。通过这种构成,能缓和接触时电极损伤,并得到良好的可挠性。
图58是图57的立体图。
图59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泡沫材的可挠部件73构成场合。通过这种构成,能缓和接触时电极损伤,并得到良好的可挠性。
图60是图59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图61-图65,详细说明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77,78在显影剂容器中有多量显影剂状态下的动作过程。
在以下说明构成中,设有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不仅能检测有无显影剂,而且能详细检测显影剂量。因此,在成为无显影剂前,能向用户告知显影剂残量。
图61表示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与显影剂容器壳体接触,而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8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容器壳体不接触。
图62表示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与显影剂容器壳体接触,而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8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容器壳体不接触。图62表示接近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
图63表示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接触·通电,而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8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接触。
图64表示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显影剂搅拌装置继续回转,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通电,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8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接触。
图65表示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显影剂搅拌装置继续回转,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在显影剂多、阻力大状态下,挠曲小,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通电,可挠性最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8由于显影剂多、阻力大,挠曲大,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不接触。
在上述图61-图65的说明中,说明随着显影剂量不同,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77,78接触通电状态不同,根据该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的接触通电状态,能得知显影剂量。因此,本构成不仅能检测有无显影剂,而且能详细检测显影剂量。
下面,按照显影剂容器中不同的显影剂量,说明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77、78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56,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的接触状态。
参照图66-图68,说明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量和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的关系,说明显影剂量检测方法。
图66表示显影剂容器24中有多量显影剂场合的截面图。在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中,显影剂阻力大,检测电极发生挠曲,不管哪个电极与对应电极都不接触,不通电。
图67表示显影剂容器24中显影剂为一半以下场合的截面图。当显影剂量为一半以下时,在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中,可挠性最低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76与配置在显影剂容器24底部的电极接触,通电。但是,其他可挠性程度高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不接触,不通电。
图68表示显影剂容器24中几乎没有显影剂场合的截面图。若没有显影剂,回转时不会受到显影剂阻力,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全部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
这样,当由可挠性程度不同的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复数个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场合,能更详细地检测显影剂量。
在上述图66-图68中,不管显影剂量多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53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54处于接触状态。
下面参照图69-图74,详细说明由板状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的结构。
图69是一张平板结构的立体图,其中,符号55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61是回转轴,9是显影剂搅拌部件。
图70表示在图69的结构中设有突起部79,作为接触部的接点。通过设置该突起部,电极之间能可靠地接触,可靠地进行通电。
图71表示设有突起部79,且在板80上设有中空部,使其具有可挠性的一实施例。通过设置该中空部,能更稳定地得到可挠性。
图72表示设有突起部79,且在板80上设有中空部,使其具有可挠性的另一实施例。
图73表示设有突起部79,且在板80上设有中空部,使其具有可挠性的又一实施例。
若具有这种结构,既能确保材料自身的刚性,整体又能得到可挠性,即,电极既有耐久性,又有可挠性。
图74是图73的局部平面图。
下面参照图75-图76,说明由板状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的安装结构。
图75是使用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固定部件81场合的立体图,图76是由板状可挠性部件构成的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的安装结构分解图。
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向回转轴61的安装有各种方法,例如,如图75所示,通过螺钉59及固定部件81将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80固定在回转轴61上。当因挠曲不能再利用时,可以仅仅更换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80。
下面参照图77-图94,说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与其对应电极的构成。
图77-图94中所示结构中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本发明,可根据显影剂容器24状况,以及各结构特性等合适地进行选择。
图7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的弯曲成半圆形的板83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非可挠性圆棒料82构成。这种场合,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2检测电极(壁部直立部件)82保持直立,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轴部板状部件)83安装在回转轴上,用于回转的必要扭矩小。
图78是图77的立体图。
图79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84以非可挠性的仅仅前端为半圆形的方形柱体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场合,能可靠地检测回转轴运动,确保检测稳定性。
图80是图79的立体图。
图81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85以非可挠性的弯曲板材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场合,具有与图79结构大致相同的效果,且成本低。
图82是图81的立体图。
图83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86以非可挠性的针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场合,即使电极回转,也几乎不受到显影剂阻力,能正确检测回转轴运动。
图84是图83的立体图。
图85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87以相对回转方向平行的非可挠性的仅仅顶端设有突起的板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场合,与图83场合相同,在电极回转时,也几乎不受到显影剂阻力,能正确检测回转轴运动。与图83场合不相同点,为第1检测电极是板状构造体,易确保强度。
图86是图85的立体图。
图8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滚轮89以及支承该滚轮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88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场合,电极接触为回转接触,接触时摩擦为回转摩擦,摩擦力非常小。结果,能减少接触部损伤,长期保持稳定接触,能提供具有耐久性的检测装置。
图88是图87的立体图。
图89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的马刺91以及支承该马刺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90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构成场合,图87的滚轮部分由马刺代替。通过使用马刺结构,能防止显影剂固结在滚轮表面导致通电性低下。
图90是图89的立体图。
图91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可挠性的刷93以及支承该刷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92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构成场合,回转的电极前端设有刷,能降低对应第2检测电极负荷,提高耐久性。
图92是图91的立体图。
图93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82以非可挠性的弯曲成半圆形的板构成,与其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以设在前端的可挠性的刷93以及支承该刷的非可挠性支承部件94构成。这种构成场合,能得到与图77结构相同的效果,且由于设有刷,该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图94是图93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图95-图102,说明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设有加压装置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与其对应电极的构成。
图95-图102中所示结构中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本发明,可根据显影剂容器24状况,以及各结构特性等合适地进行选择。
图95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的滚轮89,支承该滚轮的支承杆95,弹簧96,壳体97构成,通过设置弹簧,使得滚轮89能沿径向伸缩,与第1检测电极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构成场合,通过弹簧力,能实现滚轮与第2检测电极54稳定接触。
图96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与上述图95不同的是,在所述非可挠性的滚轮周围设有具有可挠性的刷98,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电极负荷少,且能实现稳定接触。
图97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与上述图95不同的是,在所述非可挠性的滚轮周围设有具有可挠性的泡沫部件99,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电极负荷少,且能实现稳定接触。
图98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由设在前端的非可挠性的圆棒料100,弹簧96,壳体97构成,与第1检测电极对应的设在显影剂容器上的第2检测电极54以非可挠性板构成。这种构成场合,结构最简单,可靠性好。
图99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其与图98相比,在非可挠性的圆棒料100前端设有可动的非可挠性的球体103,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电极前端使用球体,能实现平滑的接触。
图100是图99的第1检测电极前端部分放大截面图,符号101是壳体,96是弹簧,104是加压部,102是球体滑动加压部,103是球体状部件。球体状部件103与球体滑动加压部102接触,回转自如,能通电。
图101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其与图98相比,在非可挠性的圆棒料100前端设有可挠性的刷部件93,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电极前端虽然不能回转,但结构简单,能提高耐久性。
图102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其与图98相比,在非可挠性的圆棒料100前端设有可挠性的泡沫部件109,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电极前端虽然不能回转,但结构简单,能提高耐久性。
下面参照图103-图104,说明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前端设有滚轮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与其对应电极的构成。
图103-图104中所示结构中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本发明,可根据显影剂容器24状况,以及各结构特性等合适地进行选择。
图103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其与图87相比,在滚轮上设有可挠性的泡沫部件105,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能实现稳定的接触。
图104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其与图87相比,在滚轮上设有可挠性的刷部件106,其他结构相同。这种构成场合,能实现稳定的接触。
下面参照图105,说明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是非可挠性的圆棒料53,与其对应的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设有加压装置。
图105是显影剂容器24截面图,通过加压杆112以及加压部件(图中为弹簧)111从下面对第2检测电极110加压。加压部件111及加压杆112由壳体113保持着。
下面参照图106-图109,说明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是非可挠性的圆棒料53,与其对应的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设置在显影剂容器内壁上的构成。
图106-图109中所示结构中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本发明,可根据显影剂容器24状况,以及各结构特性等合适地进行选择。
图106表示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54配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状态,符号114表示第2电极54延伸到容器外部,以方便施加电压等。
图107表示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61相同,配置在相同侧壁上。
图108表示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配置在显影剂容器上面状态。
图109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第1检测电极是非可挠性的圆棒料53,与其对应的非可挠性的板状的第2电极54设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与该第2电极54电气连接的外部露出部114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的支承部配置在相同侧壁上。
实施形态2
下面参照图110-图112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2。
图1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垂直圆筒型显影剂容器32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1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垂直圆筒型显影剂容器32的概略构成立体图。显影剂容器保持垂直状态使用。齿轮31用于传递显影剂搅拌用的驱动力,配置在显影剂容器上面。显影剂40从设置在下部的显影剂口33排出。检测显影剂量的检测装置的构成要素与上述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同,但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场合,垂直圆筒型显影剂容器用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39以及第2检测电极38可以在垂直方向设置多对,根据这些电极对的通电状态,判断显影剂容器内有无显影剂,显影剂的多少。
图1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垂直四方型显影剂容器42的概略外观立体图。其内部构成与图111相同。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2)

1.一种粉体量检测装置,包括:
粉体搅拌装置,设在粉体容器内部,该粉体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部件;
驱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搅拌部件,以驱动该搅拌部件;
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1检测装置,该第1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驱动力传递部件上的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与该第1检测电极相对应的、设置在粉体容器内部的、不运动的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通过检测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的接触通电状态,检测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
第2检测装置,该第2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驱动力传递部件上的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以及与该第1检测电极相对应的、设置在粉体容器内部的、不运动的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通过检测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的接触通电状态,检测所述搅拌部件的运动,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构成,或者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
判定装置,当所述第1检测装置检测出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正常时,通过所述第2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运动信息,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运动是回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回转中心线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回转中心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回转中心线相对所述粉体容器的粉体排出口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的回转中心线相对所述粉体容器的粉体排出口大致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检测用电极连续施加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搅拌粉体时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所述粉体容器安装在使用粉体装置中时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隔开所设定间隔的时间带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仅仅在所设定的时间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粉体容器安装在使用粉体装置中时开始到所设定时间期间以及/或从判断所述粉体容器中粉体快要用尽时开始到检测装置检测为无粉体期间,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操作设在使用粉体装置上的操作盘,对检测用电极施加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为可挠性部件,所述可挠性部件的可挠性程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为可挠性部件,所述可挠性部件的可挠性程度至少有两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板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板状,所述板状电极为中空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线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刷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泡沫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为接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为一组。
22.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为多组。
23.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所述搅拌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之间滑动接触通电。
24.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各电极为非可挠性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至少一方为可挠性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板状。
28.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形状为线状。
29.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其中,该可挠性部件为刷状。
30.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至少一方由可挠性部件及非可挠性部件构成,其中,该可挠性部件为泡沫结构。
31.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或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为接点。
32.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为一组。
33.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为多组。
34.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壁上。
35.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底部上。
36.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侧面上。
37.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中,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上,另一方电极设置在所述粉体容器内侧的上面。
38.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1检测电极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电极之间滑动接触通电。
39.根据权利要求1及6-12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是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
40.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39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
41.一种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40中记载的显影装置。
4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或设有权利要求40中记载的显影装置,或设有权利要求41中记载的处理卡盒。
CN2006101629656A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29656A CN101192029B (zh)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309135A JP5060261B2 (ja) 2006-11-30 2007-11-29 粉体量検出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29656A CN101192029B (zh)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2029A CN101192029A (zh) 2008-06-04
CN101192029B true CN101192029B (zh) 2010-09-08

Family

ID=3948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29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029B (zh)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60261B2 (zh)
CN (1) CN1011920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602B (zh) * 2011-06-19 2015-09-0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筒测试方法及测试设备
JP6676314B2 (ja) * 2015-09-01 2020-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227960B (zh) * 2017-07-28 2023-04-07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泥水盾构搅拌筛分采石箱
JP6892118B2 (ja) * 2017-12-05 2021-06-18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51309B2 (ja) * 2020-06-01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913375B (zh) * 2020-08-28 2023-07-25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粉盒、检测碳粉余量的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7151A (en) * 1991-02-19 1994-02-15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a dry developer
CN1316677A (zh) * 2000-04-06 2001-10-10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5673A (ja) * 1983-04-21 1984-11-06 Ricoh Co Ltd 電子複写機におけるトナ−残量検知装置
JP2617727B2 (ja) * 1987-08-20 1997-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器の動作検知方法
JP2647192B2 (ja) * 1989-03-31 1997-08-27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装置
JPH0772726A (ja) * 1993-09-03 1995-03-1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98538A (ja) * 1993-09-29 1995-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現像剤残量検出装置
JPH08123221A (ja) * 1994-10-27 1996-05-1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0578A (ja) * 1997-03-19 1998-09-29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2005195791A (ja) * 2004-01-06 2005-07-21 Sharp Corp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118889B2 (ja) * 2005-01-26 2008-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3931A (ja) * 2005-09-28 2007-04-1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92030B (zh) * 2006-11-30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7151A (en) * 1991-02-19 1994-02-15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a dry developer
CN1316677A (zh) * 2000-04-06 2001-10-10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60261B2 (ja) 2012-10-31
JP2008139883A (ja) 2008-06-19
CN101192029A (zh)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4373B2 (en) Toner cartridge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1192029B (zh)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65254C (zh) 成像装置及用于该成像装置的处理盒
US75328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remaining amount detecting method
US9128443B2 (en) Toner level sensing for replaceable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4004535A (ja) 絞り装置
CN110764383A (zh) 显影剂容器、处理盒、装置主体、显影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0289024B2 (en) Toner level sensing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816721B2 (ja) 廃棄粉体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92030B (zh)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740114B (zh) 通过显影墨盒和主体之间的接口连接到主体的墨粉补充墨盒
CN101178562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03125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65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334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48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4808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ICOH IMAG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Ricoh im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atentee after: Rico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Ricoh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