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2030B -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2030B
CN101192030B CN200610162968XA CN200610162968A CN101192030B CN 101192030 B CN101192030 B CN 101192030B CN 200610162968X A CN200610162968X A CN 200610162968XA CN 200610162968 A CN200610162968 A CN 200610162968A CN 101192030 B CN101192030 B CN 101192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powder
electrode
motion detection
dri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29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2030A (zh
Inventor
郑贞祥
孙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im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629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92030B/zh
Priority to JP2007309136A priority patent/JP2008139884A/ja
Publication of CN101192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2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2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20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体量检测装置,以及设有该粉体量检测装置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粉体量检测装置包括设在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搅拌装置;传递驱动力驱动该搅拌部件的驱动力传递部件;第1检测装置,设有在粉体容器内运动的第1检测用电极以及与该检测用电极对应的在粉体容器内不运动的电极,检测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第2检测装置,设有在粉体容器内运动的第2检测用电极以及与该检测用电极对应的在粉体容器内不运动的电极,检测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运动;判定装置,根据所述第1及第2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信息,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本发明检测可靠性高,不会导致装置复杂化,不会引起零件数增加,不会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Description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粉体收纳容器内的粉体量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以及设有该粉体量检测装置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体量检测装置例如用于检测显影剂收纳容器内的显影剂残量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列举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通过激光束等在像载置体上形成潜像,通过显影装置使用显影剂对该潜像进行显影,在像载置体上形成显影剂像。接着,通过转印装置将该显影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此后,在定影装置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本发明涉及检测粉体收纳容器内的粉体量的技术,所述粉体并不局限于显影剂,但是,以下为说明方便起见,以显影剂为例进行说明。
在这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对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使用用于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装置。在这种显影剂供给装置中,设有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
每当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时消耗显影剂。但是,该消耗量因形成图像内容区别很大,即使形成相同张数的图像,消耗的显影剂量也不同。
因此,在显影剂容器上大多设置用于检测显影剂容器内存在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剂量检测装置。
为了检测显影剂容器内的显影剂量,在例如日本特开2005-195751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影剂残量检测装置(参照图29,30),在显影剂容器30中,显影剂搅拌部件31绕回转轴29回转,在该显影剂搅拌部件31上设置电极23,再在该电极23相对处设置电极24,通过所述电极之间的接触,检测有无显影剂8。
但是,这种机械电极接触场合,有时会发生振动噪音(chattering noise),引起误检测。因此,除了检测显影剂量之外,在这种电极接触装置中,采用各种防止振动噪音的措施。
例如,图31表示以往技术中机械电极之间相接触时的通电状态(通过滤波器前),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位。由该图可知,机械电极通电时,通常产生许多噪音。因此,采用在电路中使用电容器,使得噪音平滑化的方法。图32表示以往技术中机械电极之间相接触时的通电状态(通过滤波器后),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位。图32表示使得图31的电位平滑化的结果。通过比较图31和图32,可知其效果。
图33表示以往技术中通过滤波器后的机械电极之间相接触时的通电状态,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位,表示检测器检测为L,H点的图线。图34表示与上述图33中检测器检测为L,H点相对应,表示检测到的L时间以及实际的L时间的图。
若检测装置将图32的结果作为判断信息,则如图33所示,判断L及H。其结果,如图34所示,将最初的L和最初的H之间判断为检测结果,导致与实际不同,引起误检测。
另外,在例如日本特开2002-196629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防止误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图35表示该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装置设有带电极的非易失性存储手段,在遮盖该非易失性存储手段的盖上设置开闭检测手段,若检测到所述盖处于开状态,则禁止从非易失性存储手段的读出动作或向非易失性存储手段的写入动作,或禁止向该非易失性存储手段供给电源。这样,避免在施加电压状态下电极之间接触,确保电极之间处于接触状态后,进行通电。以防止因振动噪音引起装置误动作。
再有,在例如日本特开2006-115648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防止振动的装置(参照图36)。输入相同频率的第1及第2脉冲信号,当第2脉冲信号为所定电平时,使得第1脉冲信号在最初上升的输出电平变化,保持该电平,当第2脉冲信号为所定电平的相反电平时,使得第1脉冲信号在最初上升的输出电平进一步变化,保持该电平,防止输出振动。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需要电极可靠地接触,电极互相静止后需要通电,必须通过其他传感器检测电极是否接触,装置复杂,零件数增加。另外,有的场合使得电极互相静止很困难,在这种方法中,防止因振动引起不良状况受到限制。
在专利文献3的装置中,需要专用电路,装置复杂,零件数增加,且引起专用电路电力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检测粉体收纳容器内的粉体量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以及设有该粉体量检测装置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体量检测装置能以简单结构防止因振动引起的误检测,可靠性高,不会导致装置复杂化,不会引起零件数增加,不会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粉体量检测装置,包括:
粉体搅拌装置,设在粉体容器内部;
驱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搅拌部件,以驱动该搅拌部件;
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1检测装置,设有在粉体容器内运动的第1检测用电极以及与该检测用电极对应的在粉体容器内不运动的电极,检测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
第2检测装置,设有在粉体容器内运动的第2检测用电极以及与该检测用电极对应的在粉体容器内不运动的电极,检测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运动;
判定装置,根据所述第1检测装置检测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得到的信息,以及所述第2检测装置检测搅拌部件运动得到的信息,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
(2)在(1)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装置以及第2检测装置分别检测电极对接触引起通电的状态;
所述检测用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的时间比从电极接触开始通电时刻到从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的脉冲上升时刻短场合,判定为有粉体,所述检测用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的时间比从电极接触开始通电时刻到从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的脉冲上升时刻长,但比所定时间短场合,判定为无粉体。
(3)在(2)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每当所述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振荡脉冲时,粉体量检测装置被复位。
更详细地说,粉体量检测装置清除现有检测结果,使得粉体量检测装置成为可检测状态。
(4)在(2)或(3)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为无粉体场合,所述所定时间为从电极接触开始通电时刻到从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的脉冲上升时刻的时间的大致两倍。
(5)在(1)-(4)中任一个的粉体量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是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
(6)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5)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
(7)一种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
设有(6)中记载的显影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6)中记载的显影装置,或设有(7)中记载的处理卡盒。
按照本发明的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能以简单结构防止因振动引起的误检测,可靠性高,不会导致装置复杂化,不会引起零件数增加,不会导致检测用电力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处理卡盒型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中粉体量检测及告知该检测结果的流程图。
图3B是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电极处于通电状态场合示意图。
图3C是电极通电状态场合的粉体量检测过程流程图。
图4是表示用于检测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动作过程截面图。
图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接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状态。
图6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处于通电状态。
图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通电,电极开始互相离开状态。
图8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通电后,电极互相离开,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中一边挠曲一边回转状态。
图10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中回转,发生挠曲,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1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中回转,发生挠曲,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12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中回转,发生挠曲,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13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不能接触,离开该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状态。
图14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状态。
图15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
图16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
图17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接触,通电,电极开始互相分离状态。
图18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接触,通电,电极互相分离,成为不通电状态。
图19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有多量显影剂场合。
图20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有一半以下显影剂场合。
图21是显影剂容器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无显影剂或大致无显影剂场合。
图22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双方与对应电极不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23表示仅仅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不接触,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24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双方都与对应电极接触,处于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25表示在与图22,图23,图24对应的实施例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以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与对应电极接触场合,判断有无显影剂的表。
图2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检测粉体的时间图。
图27是上述图22-图24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和与其对应的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局部立体图。
图28是上述图22-图24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和与其对应的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平面图。
图29表示专利文献1中用于检测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量的检测装置立体图。
图30表示专利文献1中用于检测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量的检测装置截面图。
图31表示以往技术中机械电极之间相接触时的通电状态(通过滤波器前)图线。
图32表示以往技术中机械电极之间相接触时的通电状态(通过滤波器后)图线,其与图31相对应。
图33表示以往技术中在通过滤波器后的机械电极之间相接触时的通电状态下,检测器检测为L,H点。
图34表示与上述图33中检测器检测为L,H点相对应,表示检测到的L时间以及实际的L时间。
图35表示专利文献2中用于防止振动引起的不良状况的装置动作流程图。
图36表示专利文献3中用于防止振动的电路图。
其中,符号1-像载置体,2-显影辊,3-转印辊,4-补给辊,5-清洁刮板,6-废显影剂容器,7-显影刮板,8-显影剂,9-显影剂搅拌部件,10-处理卡盒把手,11-激光,12-运送辊,13-供给分离辊,14-记录介质,15-供给盒,16-定影装置,17-排纸辊,18-已形成图像记录介质载置部,19-图像形成装置前盖,20-排纸口,21-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2-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4-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5-通电判定器A(驱动力传递装置运动检测电极用),26-通电判定器B(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用),27-粉体量判定装置,28-判定结果告知装置,29-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30-处理卡盒,31-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2-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4-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
但是,在以下本发明实施形态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相对配置关系等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本发明所适用的装置构成进行适当变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整体说明
图1所示双面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设有一个像载置体1。在其周围,沿着回转方向顺序配置以下各部件:使得像载置体1表面均一带电的充电辊(没有图示),根据图像信息以激光11对像载置体1进行曝光,在像载置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写入装置(没有图示),使得显影剂8附着在静电潜像上成为显影剂像得到显像化的显影辊2,将像载置体1上的显影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14上的转印辊3。由上述各部分构成图像形成部。
在本实施形态中,图像形成部中除转印辊3的其他部分构成处理卡盒。
所谓处理卡盒是将充电辊,显影辊中至少一个和像载置体成为一体,使其卡盒化,该卡盒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
从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14通过由运送辊12等构成的运送装置送向图像形成部,通过转印,在记录介质14上形成未定影显影剂像。此后,通过定影装置16,对记录介质14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再运送到记录介质载置部18。
图像形成部
像载置体1由感光体鼓构成,在铝制圆筒体的外周面上涂布光电导层,通过法兰部件(没有图示)可回转地支承其两端。从驱动源(没有图示)传递驱动力到所述法兰部件一方。在图1中,像载置体1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
充电辊与像载置体1表面相接,通过电源(没有图示)施加充电偏压,使得像载置体1表面均一带电。
光写入装置设有多面镜(没有图示),从激光振荡单元(没有图示)发出根据图像信号振荡的激光11,照射在该多面镜上。
从电源(没有图示)对显影辊2施加显影偏压,显影辊2一边与像载置体1接触,一边回转。显影剂收纳在处理卡盒内部。
从电源(没有图示)对转印辊3施加转印偏压,对像载置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对转印辊3施加正电压,带负电荷的显影剂被转印在记录介质14上。
定影部
在定影部16,加热辊在内部具有热源(没有图示),以所述加热辊及弹性加压辊夹持运送记录介质14,通过施加热和压力,使得形成在记录介质14上的未定影显影剂像得到定影。
下面,说明显影剂量检测过程。
参照图3A的处理流程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剂的检测方法。
图3A是本发明中粉体量检测及告知该检测结果的流程图。
如图3A所示,在步骤S101中,判断用于驱动粉体搅拌部件的驱动力传递部件的运动是否正常。若判断为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不正常(步骤S101的“否”),则进入步骤S105,确定粉体(在本实施形态中,为显影剂)量检测不可能,将该信息告知用户,停止粉体量检测作业。
若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正常(步骤S101的“是”),则进入步骤S102,检测粉体搅拌装置的搅拌部件的运动。接着,在步骤S103中,根据粉体搅拌装置的搅拌部件的运动状态,检测粉体量,在步骤S104中,向用户告知检测到的粉体量。
上面是本发明中显影剂检测方法的基本过程。
下面,说明显影剂量检测中电极的通电状态。
图3B是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电极通电状态示意图。
如图3B所示,在本发明实施形态中,存在两个通电电路。
一个是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用的电路,其由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以及通电判定器A25构成。
另一个是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用的电路,其由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以及通电判定器B26构成。
该两个电路状态被输入粉体量判定装置27,检测粉体量,其结果送入判定结果告知装置28,通知用户。
粉体量判定装置中的基本判定方法已经在前面参照图3A的流程图作了说明,下面,参照图3C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中的显影剂量的判定过程。
图3C是根据电极通电状态进行粉体量检测过程流程图。
如图3C所示,在步骤S201中,判断通电判定器A(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运动检测电极用)是否通电,若非通电场合(步骤S201的“否”),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没有正常动作,不可能正常检测显影剂量,则进入步骤S202,判断为显影剂检测装置异常,中止检测。若通电场合(步骤S201的“是”),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正常动作,则进入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判断通电判定器B(搅拌装置运动检测电极用)是否通电,若非通电场合(步骤S203的“否”),表示显影容器内有足够的粉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显影剂),则进入步骤S204,判定为有粉体。若通电场合(步骤S204的“是”),表示没有粉体,则进入步骤S205,判断为无粉体,结束处理。
经过上述处理过程,检测显影容器内粉体(显影剂)量。
下面说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的回转过程。
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状态,即,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是否正常,由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进行检测。
图4是表示用于检测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动作过程截面图。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显影剂容器30中装有足够多的显影剂8,通过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29驱动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在所述显影剂8中回转。
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拨开显影剂8前进回转。回转中心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相同。在本实施例场合,显影剂排出口位于显影剂容器30左侧,所述检测电极21以逆时钟方向回转,但是,其回转方向与检测显影剂量无关。因此,即使所述检测电极21以顺时钟方向回转,也能检测显影剂量。
图5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所述检测电极21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近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状态。
图6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所述检测电极21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处于通电状态。这样,若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正常回转,则如图6所示,回转一周之中,有一次或一段时间两电极21,22接触,处于发生通电状态。假如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发生变形或折断等,不能给予驱动力,不回转,则不会发生通电状态。或者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这样,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若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以一定周期接触,以一定周期发生通电状态,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正常进行。其他状态表示发生不良状况。
图7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所述检测电极21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通电,电极开始互相离开状态。
图8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所述检测电极21在显影剂8中回转,接触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通电后,电极互相离开,处于不通电状态。
这样,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实行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的动作,检测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
下面参照图9-图13,说明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多量显影剂状态下的动作过程。
图9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8中一边挠曲一边回转状态。当显影剂容器30中有显影剂场合,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
图10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8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11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8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假设没有显影剂场合,不发生挠曲,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8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
图12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8中回转,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但由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为可挠性部件,受到显影剂阻力发生挠曲,不能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
图13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不能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回转,离开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状态。
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29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的挠曲程度无关,只要显影剂量为这种状态,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就不会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
下面参照图14-图18,说明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中无显影剂或大致无显影剂状态下的动作过程。
图14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状态。如该图所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由可挠性部件构成,在显影剂8中回转搅拌,显影剂容器中大致无显影剂。回转中心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相同。本实施例场合,显影剂排出口位于显影剂容器30左侧,按逆时钟方向回转。显影剂搅拌动作不仅与搅拌功能,而且与显影剂供给功能有关,图示实施例场合,较好的是,搅拌回转方向以逆时钟方向回转。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按照本发明,其与搅拌回转方向无关。如果另外设有与回转方向无关的显影剂供给机构,不管顺时钟还是逆时钟都没有关系。
图15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在显影剂容器30中大致不存在显影剂场合,显影剂没有给予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阻力,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挠曲少或者没有挠曲,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成为通电状态。这样,用户能知道在显影剂容器30中无显影剂。
图16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表示处于通电状态。这样,通电不是一瞬间,在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期间,保持通电状态,其受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大小所左右。
图17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通电,电极开始互相分离状态。
图18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中回转,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通电,电极互相分离,成为不通电状态。这样,在显影剂容器30中没有显影剂场合,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在显影剂容器30中回转一周期间,一次一定期间成为通电状态,反复进行。显影剂量判定装置识别该状态,判定无显影剂,向用户通知该信息。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和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是一对电极,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和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是一对电极。按照显影剂量不同场合,分别说明。
下面参照图19-图21,更详细地说明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量和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的关系,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影剂量检测方法的机构。
图19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中有多量显影剂场合。如上所述,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1与显影剂量无关,保持相同形状回转,与设置在显影剂容器30底部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2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因显影剂容器30中显影剂量,其形状发生变化,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或不接触。
图20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30中有一半以下显影剂场合。
图21是显影剂容器30截面图,表示在显影剂容器30中无显影剂或大致无显影剂场合。
如上所述,若没有显影剂,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23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24接触,发生通电。
下面参照图22-图25,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回转,分别与对应电极接触的过程以及电极形状。
在上述图中所表示的电极形状不过是例举的一种形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另外,上述图是示意图,各电极接触在图中用点划线表示。施加到各电极的电压设为5V,其也不过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22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双方与对应电极不接触,处于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22所示,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1,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4,与上述可挠性电极相当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2,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3的形状以及相对配置。
图23表示仅仅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与对应电极不接触,不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1的31a部与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4接触,所述检测电极31的31b部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3接触,于是,在34→31a→31b→33形成电流,处于通电状态。处于通电状态期间为T1范围。
图24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双方都与对应电极接触,处于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1与电极33,34的接触如上所述,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2也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3接触,于是,在34→31a→32→33形成电流,处于通电状态。处于通电状态期间为T2范围。
图25表示在与图22,图23,图24对应的实施例中,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以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与对应电极接触场合,判断有无显影剂的表。如该表所示,图22状态下,在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没有出现通电状态,判断为不能判定有无显影剂,如上所述,判断为显影剂检测装置异常。
如上所述,T1表示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1与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3,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4之间,接触·通电的时间。T2表示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用一体型)32和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3,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回转电极对应用一体型)34之间,接触·通电的时间。
如图25所示,当输出信号仅仅在比较短的T1期间接通场合,判定为有显影剂。当输出信号在比较长的T2期间接通场合,判定为无显影剂。显影剂有无检测机构如前面所述。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说明防止因机械电极接触引起振动噪音导致误检测。
图2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检测粉体的时间图。
如图26所示,输出信号T1,T2多振动噪音,难以判定在哪个时刻接通或断开,是易发生误检测的信号。
另外,预先实测T1时间,将该时间设为TA。预先实测T2时间,将该时间设为TB。例如TA大概为16msec,TB大概为38msec。但这不过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该值可以因显影剂容器结构,尺寸,电极形状,尺寸等各种因素而不同。
在本发明中,利用从检测装置发出的以一定周期振荡的脉冲信号。以电极接触时间T1,T2的接通为触发,开始检测时间。
T3相对TA是正的时间,是直到从检测装置发出的以一定周期振荡的脉冲信号成为接通的时间。该正的时间例如大概为10msec。但这不过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脉冲时间非常短,例如为5msec。
T5是从电极接触时间T1,T2接通,到发生T3的下一脉冲信号的时间。
T4大概为T3两倍左右时间,比TB短。成为T4时间时,检测装置根据下式(1)进行检测,判定显影剂量。T4是检测时间。
T1<T3<T2<T4<T5              (1)
图26也可以说是表示上式的时间图。若电极的通电时间如T1那样短的时间,则判定显影剂容器30中有显影剂8。若电极的通电时间如T2那样长的时间,则判定显影剂容器30中没有显影剂8。在T4时刻,已经过了输出信号T1,T2的振动发生时间。这样,通过设定T3,T4,T5检测时间,能防止因振动噪音引起L,H判断错误的误检测。
图27是上述图22-图24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和与其对应的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局部立体图。
图28是上述图22-图24中所示的显影剂搅拌装置驱动力传递轴运动检测电极及显影剂搅拌部件运动检测电极和与其对应的电极在显影剂容器中构成平面图,其中,配置在显影剂容器底部的电极没有图示。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粉体量检测装置,包括:
粉体搅拌装置,设在粉体容器内部;
驱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搅拌部件,以驱动该搅拌部件;
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1检测装置,设有在粉体容器内运动的、第1检测用电极以及与该检测用电极对应的在粉体容器内不运动的电极,检测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运动;
第2检测装置,设有在粉体容器内运动的、由可挠性部件构成的第2检测用电极以及与该检测用电极对应的在粉体容器内不运动的电极,检测所述粉体搅拌装置中的搅拌部件运动;
判定装置,判断所述第1检测装置是否通电,在所述第1检测装置通电的情况下,通过判断所述第2检测装置是否通电,判定粉体容器内部的粉体量。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装置以及第2检测装置分别检测电极对接触引起通电的状态;
所述检测用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的时间比从电极接触开始通电时刻到从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的脉冲上升时刻短场合,判定为有粉体,所述检测用电极与对应电极接触通电的时间比从电极接触开始通电时刻到从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的脉冲上升时刻长,但比所定时间短场合,判定为无粉体,
所述判定为无粉体场合,所述所定时间为从电极接触开始通电时刻到从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的脉冲上升时刻的时间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当所述粉体量检测电路发出振荡脉冲时,粉体量检测装置被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是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
5.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是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
6.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4或5中记载的粉体量检测装置。
7.一种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显影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显影装置,或设有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处理卡盒。
CN200610162968XA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2968XA CN101192030B (zh)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309136A JP2008139884A (ja) 2006-11-30 2007-11-29 粉体量検出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2968XA CN101192030B (zh)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2030A CN101192030A (zh) 2008-06-04
CN101192030B true CN101192030B (zh) 2010-09-08

Family

ID=39487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29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030B (zh) 2006-11-30 2006-11-30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39884A (zh)
CN (1) CN1011920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518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粉盒、检测碳粉余量的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029B (zh) * 2006-11-30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19175B2 (ja) * 2009-01-29 2013-0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判定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86651B2 (en) 2011-04-06 2015-07-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4636B2 (ja) * 2011-06-07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58459A (ja) 2015-09-15 2017-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流動体検知装置、顕色剤残量検知装置及び流動体検知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867A (zh) * 1998-10-09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象设备、处理盒、显影装置和测量器件
CN1387096A (zh) * 2001-03-09 2002-12-2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867A (zh) * 1998-10-09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象设备、处理盒、显影装置和测量器件
CN1387096A (zh) * 2001-03-09 2002-12-2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518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粉盒、检测碳粉余量的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39884A (ja) 2008-06-19
CN101192030A (zh)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2030B (zh)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1819064B1 (ko) 토너 레벨 감지를 위한 다양한 각도 오프셋의 자석들을 갖는 이미지 형성 디바이스에 대한 교체가능 유닛
CN101833267B (zh) 显影剂残量检测设备、显影设备、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EP0855628A1 (en) Electrophotographying apparatus
CN106415401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的色粉水平感测
JP4816721B2 (ja) 廃棄粉体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862431A (en) Toner powder level sensing using element and pulse signal and toner powder presence sensing using piezoelectric film
US6240262B1 (en)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1192029B (zh) 粉体量检测装置,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1166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
EP1256852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11036171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developer stirr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US10795286B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807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21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77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28444B1 (en) Toner level sensing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pulse width patterns from a magnetic sensor
JP20040212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97505B2 (ja) 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JP55787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5646B2 (ja) 粉体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11947282B2 (en) Toner level sensing using toner container vibration
US11947279B2 (en) Material sensing using container vibration
JPH082021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36076A (ja) 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ICOH IMAG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Ricoh im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atentee after: Rico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Ricoh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