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308C - 调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308C
CN100476308C CN02817357.0A CN02817357A CN100476308C CN 100476308 C CN100476308 C CN 100476308C CN 02817357 A CN02817357 A CN 02817357A CN 100476308 C CN100476308 C CN 1004763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bsorptive element
mentioned
work
humidit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173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1966A (zh
Inventor
薮知宏
菊池芳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1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1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3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3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3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with a moving bed of solid desiccants, e.g. a rotary wheel supporting solid desicc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9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alternatively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in an absorbing/adsorbing mode and a heat exchanger in a regen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16Rotary wheel combined with another type of cooling principle, e.g. compress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32Desiccant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48Geometric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52Rotary wheel comprising a non-axial air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56Rotary wheel comprising a re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68Rotary wheel comprising on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88Rotary wheel comprising three flow rotor seg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在调湿装置中设置了两个吸附元件(81、82)。这种调湿装置交替地反复进行下列两种工作:用第一吸附元件(81)对空气进行减湿的同时,使第二吸附元件(82)再生的第一种工作;以及用第二吸附元件(82)对空气进行减湿的同时,使第一吸附元件(81)再生的第二种工作。吸入调湿装置中的第二种空气是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此外,在调湿装置中,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次混合比例是可变的。

Description

调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空气的湿度的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用吸附剂对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的调湿装置,是此前公知的。例如,在特开平8-128681号公报中,就公开了把这种调湿装置与空调机组合起来的机器。
具体的说,记载在上述公报中的调湿装置,具有圆板状的吸附转子。这种吸附转子设置成跨越室内空气的流道和室外空气的流道,并能绕着其轴线转动。即,吸附转子的一部分与室内空气接触,其余的部分与室外空气接触。此外,在吸附转子上设有吸附剂。
在上述调湿装置中,向吸附转子供应室外空气,由吸附剂吸附室外空气中的水分。此外,还向吸附转子供应经过加热的室内空气,使水分脱离吸附剂。然后,这种调湿装置将用吸附转子加湿后的室内空气送回室内。
可是,在上述调湿装置中,有可能不能获得充分的调湿能力。这是因为,在这种调湿装置中,是向吸附转子输送加热后的空气来使水分脱离吸附剂,再把这种脱离后的水分交给空气,使空气加湿的。在这个过程中,导入吸附转子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水分从吸附剂脱离就越容易。
可是,在上述调湿装置中,是将绝对湿度比较高的室内空气加热之后再送到吸附转子去的。因此,不可能使导入吸附转子的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充分下降,所以不可能确保脱离吸附剂的水分的量,即加湿量。此外,如果用降低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来确保加湿量的话,就不得不提高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加热所需要的能量就要增加,会发生调湿装置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有鉴于以上这几点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能确保充分的调湿能力的调湿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一种解决手段,其对象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或减湿后再向室内供应的调湿装置。它具有形成为使流通的空气与吸附剂接触的调湿通道85的吸附元件81、82、…,和为使上述吸附剂再生而对供应给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92;进行把作为第一种空气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导入上述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使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工作,以及,进行把用上述加热器92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导入上述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使水分脱离吸附剂的再生工作;上述第二种空气由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构成。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二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种解决手段中,吸附元件81、82、…具有为使在吸附工作中在调湿通道85中产生的吸附热除去的冷却用的流体通过的冷却通道86。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三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二种解决手段中,第二种空气在作为冷却用的流体通过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之后,由加热器92加热,再导入上述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中。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四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具有多个吸附元件81、82;第一种工作与第二种工作相互交替地进行,上述第一种工作是进行使第一种空气在第一吸附元件81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的吸附工作,同时,进行使第二种空气在吸附元件82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的再生工作;上述第二种工作是进行使第一种空气在第二吸附元件82的调湿通道85流通的吸附工作,同时,进行使第二种空气在吸附元件81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的再生工作。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五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把一个吸附元件200划分为第一部分201和剩余的第二部分202;借助于使上述吸附元件200滑动,交替地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上述第一种工作是在进行把第一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的吸附工作的同时,进行把第二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的再生工作;上述第二种工作是在进行把第二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的再生工作的同时,进行把第一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的吸附工作。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六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吸附元件250在做成调湿通道85穿过它的厚度方向的圆板状的同时,其姿势设置成横断第一种空气的通道和第二种空气的通道这两条通道;使上述吸附元件250绕着它的中心轴线转动,在进行将第一种空气导入在上述吸附元件250的一部分中形成的调湿通道85的吸附工作的同时,进行将第二种空气导入在上述吸附元件250的其余部分中形成的调湿通道85的再生工作。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七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八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九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十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以室外空气用作第一种空气进行运转;在上述运转时,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从吸附元件81、82、…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十一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将室内空气用作第一种空气进行运转;在上述运转时,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和从吸附元件81、82、…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十二种解决手段,其对象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或减湿后再向室内供应的调湿装置。它具有使通过的空气与吸附剂接触的同时,用热媒介物对吸附剂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吸附元件311、312;进行把作为第一种空气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和冷却用的热媒介物供应给上述吸附元件311、312,把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工作,和进行把第二种空气和加热用的热媒介物供应给上述吸附元件311、312,使水分脱离吸附剂的再生工作;以及由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构成上述第二种空气。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十三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十二种解决手段中,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十四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十二种解决手段中,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十五种解决手段,是在上述第十二种解决手段中,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作用-
在上述第一种解决手段中,在调湿装置中进行吸附工作和再生工作。在吸附工作时,把第一种空气导入上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第一种空气在调湿通道85中流动的过程中与吸附剂接触,使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另一方面,在再生工作时,把用加热器92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当高温的第二种空气与吸附剂接触时,水蒸气便脱离吸附剂。即,进行吸附剂的再生。从吸附剂上脱离的水蒸气交给第二种空气。
在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中,第二种空气是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混合空气。即,在这种调湿装置中,吸入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混合之后,作为第二种空气输送给加热器92和吸附元件81、82、…。
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对向室内供应的空气进行减湿或加湿。即,这种调湿装置进行两种运转,一种是把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元件81、82、…上,进行把经过减湿的第一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运转,另一种是进行把吸收了从吸附元件81、82、…脱离的水蒸气,经过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运转。另外,上述调湿装置也可以交替地进行把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运转,和把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运转。
在上述第二种解决手段中,在吸附元件81、82、…内设置冷却通道86。进行吸附工作时的冷却用的流体在这种冷却通道86中流通。即,在把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中,会产生吸附热。由于这种吸附热,第一种空气的温度便会上升,使第一种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于是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便难以被吸附在吸附剂上。因此,使冷却用的流体在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中流通,由冷却用的流体来吸收所产生的吸附热。从而,抑制了第一种空气温度的上升,防止了相对湿度的降低,确保了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水分的分量。
在上述第三种解决手段中,把按顺序通过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和加热器92的第二种空气,送入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中。即,在本解决手段中,第二种空气首先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中。这种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吸收在调湿通道85中所产生的吸附热。然后,第二种空气再在加热器92中加热之后,送入调湿通道85。
在上述第四种解决手段中,在调湿装置中至少设置两个吸附元件81、82。此外,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是交替地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的。在第一种工作中,由第一吸附元件81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二吸附元件82进行再生工作。另一方面,在第二种工作中,与第一种工作相反,由第二吸附元件82进行吸附工作,而由第一吸附元件81进行再生工作。
在上述第五种解决手段中,把一个吸附元件200划分为两个部分。此外,在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中,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是交替地进行的。在第一种工作中,由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进行吸附工作,而由其第二部分202进行再生工作。另一方面,在第二种工作中,与第一种工作相反,由吸附元件200的第二部分202进行吸附工作,而由其第一部分201进行再生工作。
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是使吸附元件200滑动,来转换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的。例如,这种调湿装置在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横断第一种空气的流道,而第二部分202横断第二种空气的流道的状态下,在一段时间里连续地进行第一种工作。然后,移动吸附元件200,在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横断第二种空气的流道,而第二部分202横断第一种空气的流道的状态下,开始进行第二种工作。然后,在这种第二种工作连续地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移动吸附元件200,进行第一种工作。
在上述第六种解决手段中,吸附元件250做成圆板状。在吸附元件250中形成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调湿通道85。这种吸附元件250在设置成横断第一种空气的流道和第二种空气的流道的姿态的同时,还驱动它绕着中心轴线转动。在这种吸附元件250的横断第一种空气流道的部分中,使第一种空气流过调湿通道85,进行吸附工作。此外,在横断第二种空气流道的部分中,使第二种空气流过调湿通道85,进行再生工作。而且,通过使吸附元件250转动,同时平行地进行吸附工作和再生工作。
在上述第七种和第十三种解决手段中,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是可变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在考虑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温度之后进行调节。
在上述第八种和第十四种解决手段中,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是可变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在考虑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之后进行调节。
在上述第九种和第十五种解决手段中,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是可变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在考虑了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之后进行调节。此时,把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开,就能导出这种空气的绝对湿度。因此,在本解决手段中,通过根据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演算,导出绝对湿度,然后就能在考虑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绝对湿度之后,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在上述第十种解决手段中,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是可变的。此外,在本解决手段中,使用吸入的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进行将这种第一种空气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的运转。不过,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也可以进行这种运转以外的运转。
此时,在本解决手段的吸附元件81、82、…中,调湿通道85中的第一种空气与冷却通道86中的冷却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这样,如果考虑到吸附元件81、82、…的热交换性能,就能根据从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推测出流入调湿通道85之前的第一种空气,即室外空气的温度。因此,在本解决手段中,使用从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来代替室外空气的温度,就能根据上述第一种空气的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温度来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在上述第十一种解决手段中,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是可变的。此外,在本解决手段中,使用吸入的室内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进行将这种第一种空气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的运转。不过,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也可以进行这种运转以外的运转。
此时,在本解决手段的吸附元件81、82、…中,调湿通道85中的第一种空气与冷却通道86中的冷却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这样,如果考虑到吸附元件81、82、…的热交换性能,就能根据从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推测出流入调湿通道85之前的第一种空气,即室内空气的温度。因此,在本解决手段中,使用从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来代替室内空气的温度,就能根据上述第一种空气的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来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在上述第十二种解决手段中,在调湿装置中进行吸附工作和再生工作。在进行吸附工作时,对着吸附元件311、312送入第一种空气和冷却用的热介质。在进行吸附工作时的吸附元件311、312中,将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剂上。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吸附热由冷却用的热介质吸收。另一方面,在进行再生工作时,对着吸附元件311、312送入第二种空气和加热用的热介质。在进行再生工作时的吸附元件311、312中,借助于加热用的热介质对吸附剂加热,使水分脱离吸附剂。即,使吸附剂再生。将从吸附剂上脱离的水蒸气交给第二种空气。
在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中,第二种空气是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混合空气。即,在这种调湿装置中,在把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吸入并混合之后,作为第二种空气送入加热器92和吸附元件311、312中。
在本解决手段的调湿装置中,对供应给室内的空气进行减湿或加湿。即,这种调湿装置既进行向室内供应使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元件311、312上的,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的运转,也进行向室内供应接受脱离吸附元件311、312后的水蒸气的,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的运转。另外,上述调湿装置也可以在将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运转,与将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运转这两种运转之间进行转换。
-效果-
在本发明中,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使吸附剂再生用的供应给吸附元件81、82、…的第二种空气。此时,如果只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中的任何一种作为第二种空气,那么第二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就从根本上决定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的状态。与此相反,在本发明中,把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用作第二种空气。这样,就能根据需要来改变第二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因此,按照本发明,通过适当设定第二种空气的状态,就能在保证调湿装置的高效率的同时,还能确保充分的调湿能力。
在上述第二种解决手段中,在吸附元件81、82、…中形成冷却通道86,把在吸附工作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吸收到冷却用流体中。因此,按照本解决手段,就能抑制第一种空气的温度由于所产生的吸附热而上升。结果,就能保持流过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的第一种空气有很高的相对湿度,从而能增加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水蒸气的量。
在上述第三种解决手段中,先把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流体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中,再用加热器92加热从该冷却通道86流出来的第二种空气。即,用于吸附元件81、82、…再生的第二种空气,不仅用加热器92加热,还在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中加热。因此,按照本解决手段,能削减必须由加热器92供应给第二种空气的热量,从而削减为调湿装置运转所需要的能量。
在上述第十二种解决手段中,把冷却用的热介质导入吸附工作时的吸附元件311、312中,把在吸附工作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吸收到热介质中。因此,按照本解决手段,就能抑制由于所产生的吸附热而使第一种空气的温度上升。结果,就能保证通过吸附元件311、312的第一种空气有很高的相对湿度,从而能增加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水蒸气的量。
特别是,在上述第七种~第十一种,第十三种~第十五种的各种解决手段中,可以使用各种参数,对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进行适当的调节。因此,按照这些解决手段,能够更加适当地设定为吸附剂的再生所使用的第二种空气的状态,从而能更加提高调湿装置的效率和调湿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吸附元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要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第三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吸附元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吸附元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第四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第五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结构的管道系统图;
图9是第五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吸附热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面前”“后方”这些名词都要参照附图来确定它的意义。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中的调湿装置的结构,能在向室内供应减湿和冷却之后的室外空气的除湿运转,与向室内供应加热加湿后的室外空气的加湿运转之间进行转换。此外,这种调湿装置具有两个吸附元件81、82,以所谓间歇的方式进行工作。
如图1所示,各吸附元件81、82呈四方柱状。另外,关于吸附元件81、82的详细结构将在下面描述。两个吸附元件81、82以左右并排的方式收容在图中未表示的壳体内。
具体的说,在上述调湿装置的壳体内,靠右边设置了第一吸附元件81,靠左边设置了第二吸附元件82。这些吸附元件81、82设置成其各自的长度方向呈互相平行的状态。此外,这些吸附元件81、82的端面布置成将正方形旋转45°的菱形的姿势。即,把各个吸附元件81、82的端面上的一条对角线,并排地布置在一条直线上。还有,各吸附元件81、82都设置成能绕着通过其端面的中心的轴线转动的状态。
各吸附元件81、82的左右的空间,分别隔开成上、下两部分。在上、下隔开的空间中,在下方空间的两个吸附元件81、82之间的部分中,设置再生热换热器92。这个再生热换热器92的姿势设置成其长度方向与吸附元件81、82的长度方向平行。此外,再生热换热器92连接在图中未表示的致冷剂回路上。这种致冷剂回路的构成中具有压缩机等部件,并填充了致冷剂,通过使致冷剂的循环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在这种致冷剂回路的冷冻循环中,上述再生热换热器92起致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上述吸附元件81、82是由正方形的平板部件83和波纹板部件84交替层叠而构成的。波纹板部件84以与相邻的波纹板部件84的棱线方向互相错开90°的姿势层叠起来。而且,吸附元件81、82做成四方柱状。即,各吸附元件81、82的端面做成与平板部件83一样的正方形。
在上述吸附元件81、82中,在平板部件83和波纹板部件84的层叠方向上,隔着平板部件83,交替地分隔形成了调湿通道85和冷却通道86。在吸附元件81、82中,调湿通道85在一对互相相对的侧面上开口,而冷却通道86则在另外一对互相相对的侧面上开口。此外,在朝向调湿通道85的平板部件83的表面上,和设置在调湿通道85上的波纹板部件84的表面上,涂敷用于吸附水蒸气的吸附剂。作为这种吸附剂的,例如,有硅胶、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等。
在上述调湿装置的壳体内,形成了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流动的空气流道。此外,虽然图中未表示,但在壳体内还收容了转换空气的流动通道用的挡板机构,和为使空气在空气流道中流通用的风扇。由于这种调湿装置具有挡板机构,因而具有下列结构。
具体的说,上述调湿装置具有能在下列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的结构:将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向第一吸附元件81输送的状态;和将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向第二吸附元件82输送的状态。此外,这种调湿装置还具有能在下列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的结构:吸入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并在它通过吸附元件81、82之后,向室内供应的状态;和吸入室内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并在它通过吸附元件81、82之后,向室外排出的状态。此外,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还能吸入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将两者混合后的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使用。此外,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还能在下列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把从吸附元件81、82排出的第二种空气向室外排出的状态;和把这种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的状态。
还有,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还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而且,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还能根据这两个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运转工作-
如上所述,上述调湿装置能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并在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之间进行转换。此外,这种调湿装置通过交替反复地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
上述调湿装置在除湿运转时,吸入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在加湿运转时,吸入室内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另一方面,这种调湿装置,无论是在除湿运转时还是加湿运转时,都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
《第一种工作》
在第一种工作中,由第一吸附元件81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二吸附元件82进行再生工作。即,在第一种工作中,用第一吸附元件81使第一种空气减湿,用第二吸附元件82使吸附剂再生。
如图1a所示,在第一种工作时,第一吸附元件81与第二吸附元件82所成的姿势是,调湿通道85的开口的侧面处于左上和右下位置,冷却通道86的开口的侧面处于右上和左下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右下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一种空气从右下向左上流动,包含在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吸附在吸附剂上。在调湿通道85中经过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左上的侧面流出。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后的第一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供应给室内,在加湿运转过程中,排出室外。
另一方面,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右上的侧面导入冷却通道86。在这条冷却通道86中,第二种空气从右上向左下流动,吸收在调湿通道85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即,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此后,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后,送往再生热换热器92。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第二种空气借助于与致冷剂的热交换而加热。
由第一吸附元件81和再生热换热器92进行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右下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二种空气从右下向左上流动。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由第二种空气来加热吸附剂,于是水蒸气就脱离吸附剂。即,进行了吸附剂的再生。
脱离了吸附剂的水蒸气,与第二种空气一起从第二吸附元件82流出来。把水蒸气交付给第二吸附元件82后的第二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排出室外,在加湿运转过程中供应给室内。
《第二种工作》
当第一种工作暂停时,接着进行第二种工作。在第二种工作中,由第二吸附元件82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一吸附元件81进行再生工作。
如图1b所示,从第一种工作向第二种工作转换时,第一吸附元件81和第二吸附元件82正好旋转90°。然后,如图1c所示,第一吸附元件81与第二吸附元件82所成的姿势是,调湿通道85的开口的侧面处于右上和左下位置,冷却通道86的开口的侧面处于左上和右下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左下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一种空气从左下向右上流动,包含在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吸附在吸附剂上。在调湿通道85中经过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右上的侧面流出。从第二吸附元件82流出后的第一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供应给室内,在加湿运转过程中,排出室外。
另一方面,第二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左上的侧面导入冷却通道86。在这条冷却通道86中,第二种空气从左上向右下流动,吸收在调湿通道85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即,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此后,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后,送往再生热换热器92。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第二种空气借助于与致冷剂的热交换而加热。
由第二吸附元件82和再生热换热器92进行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左下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中。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二种空气从左下向右上流动。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由第二种空气加热吸附剂,于是水蒸气就脱离吸附剂。即,进行吸附剂的再生。从吸附剂上脱离的水蒸气,与第二种空气一起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来。把水蒸气交付给第一吸附元件81后的第二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排出室外,在加湿运转过程中供应给室内。
这样,在第二种工作中,第一种空气用第二吸附元件82减湿,并使第一吸附元件81的吸附剂再生。当这种第二种工作暂停时,便再进行第一种工作。
《混合比例的调节工作》
如上所述,在上述调湿装置中,使用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而且,这种调湿装置是根据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温度,来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的。
例如,在加湿运转时需要确保加湿量的情况下,要求供应给室内的第二种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要很高。此外,一般说来,空气的绝对湿度可以这样推定,即,空气的温度越高,绝对湿度就越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中增加温度高的一方的比例,就能提高第二种空气的绝对湿度。
此外,当要减少再生热换热器92中的加热量,以减少调湿装置消耗的能量时,第二种空气的温度越高就越有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中增加温度高的一方的比例,就能提高第二种空气的温度。
-实施例1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把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而且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是可变的。此时,在只把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中的任何一方用作第二种空气的情况下,那么第二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状态来决定的。与此相对应,按照本实施例,借助于调节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就能根据需要改变第二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利用适当设定第二种空气的状态,就能确保调湿装置的高效率和调湿能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吸附元件81、82中形成冷却通道86,把在吸附工作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吸收到第二种空气中。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就能抑制由于所产生的吸附热而使第一种空气的温度上升。结果,就能确保流过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中的第一种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能增加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水蒸气的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把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中,然后再用再生热换热器92加热从该冷却通道86流出的第二种空气。即,吸附元件81、82中的用于再生的第二种空气,不仅用再生热换热器92,而且也用吸附元件81、82中所产生的吸附热来加热。因此,按照本实施例,能削减必须用再生热换热器92给予第二种空气的热量,从而能削减调湿装置运转时所需要的能量。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调湿装置具有两个吸附元件81、82,进行间歇式的工作。其结构做成能在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之间进行转换。此外,在这种调湿装置中,第二种空气是由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构成的,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来调节。这一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不过,本实施例的调湿装置的结构是在吸附元件81、82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进行第一种工作与第二种工作的转换的。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调湿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结构上的差别。
如图3所示,在上述调湿装置的壳体中,左右并排地设置了两个吸附元件81、82。这一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外,各吸附元件81、82本身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位于右侧的第一吸附元件81设置成这样的姿势,即,调湿通道85开口的侧面处于左上和右下的位置,而冷却通道86开口的侧面则处于右上和左下的位置。另一方面,位于左侧的第二吸附元件82设置成这样的姿势,即,调湿通道85开口的侧面处于右上和左下的位置,而冷却通道86开口的侧面则处于左上和右下的位置。
各吸附元件81、82左、右的空间分别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这一点也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再生热换热器92以大致水平的姿势设置在第一吸附元件81与第二吸附元件82之间。即,两个吸附元件81、82之间的空间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再生热换热器92来连通。
在再生热换热器92的上方,设有覆盖这个再生热换热器92的转换闸门160。转换闸门160具有闸门板162和一对侧板161。
各侧板161都做成半圆板的形状。各侧板161的直径基本上与再生热换热器92的左右宽度相同。这种侧板161,沿着再生热换热器92的面前一侧和后方一侧的端面,每一侧设置一块。另一方面,闸门板162做成从一方的侧板161一直延伸到另一方的侧板161,并具有沿着各侧板161周围的边缘弯曲的曲面板形状。这块闸门板162的曲面的中心角为90°,覆盖着再生热换热器92左右方向的一半。此外,闸门板162做成能沿着侧板161的边缘移动。
此外,转换闸门160的结构做成能在两种状态转换,即,能在使闸门板162在覆盖再生热换热器92的右半部分的状态(参见图3a),与覆盖再生热换热器92的左半部分的状态(参见图3b)之间转换。
-运转工作-
如上所述,上述调湿装置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能在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之间进行转换。此外,这种调湿装置通过反复交替地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
当上述调湿装置在除湿运转时,吸入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在加湿运转时,吸入室内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另一方面,这种调湿装置无论是在除湿运转时还是在加湿运转时,都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另外,关于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的工作,也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一种工作》
在第一种工作中,由第一吸附元件81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二吸附元件82进行再生工作。即,在第一种工作中,把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第一吸附元件81上,并把脱离第二吸附元件82的水分交给第二种空气。
如图3a所示,在第一种工作中,转换闸门160中的闸门板162处于覆盖再生热换热器92的右半部分的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吸附元件81的冷却通道86与第二吸附元件82的调湿通道85连通。
第一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右下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一种空气从右下向左上流动,包含在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吸附在吸附剂上。在调湿通道85中经过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上的左上的侧面流出。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后的第一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供应给室内,在加湿运转过程中,排出室外。
另一方面,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右上的侧面导入冷却通道86。在这条冷却通道86中,第二种空气从右上向左下流动,吸收在调湿通道85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即,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此后,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后,送往再生热换热器92。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第二种空气借助于与致冷剂的热交换而加热。
由第一吸附元件81和再生热换热器92进行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右下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二种空气从右上向左下流动。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由第二种空气加热吸附剂,于是水蒸气就脱离吸附剂。即,进行吸附剂的再生。从吸附剂上脱离的水蒸气,与第二种空气一起从第二吸附元件82流出来。从第二吸附元件82吸收水蒸气后的第二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排出室外,在加湿运转过程中供应给室内。
《第二种工作》
当第一种工作暂停时,接着进行第二种工作。在第二种工作中,由第二吸附元件82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一吸附元件81进行再生工作。
在从第一种工作向第二种工作转换的过程中,转换闸门160的闸门板162向覆盖再生热换热器92的左半部分的位置移动。如图3b所示,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吸附元件82的冷却通道86与第一吸附元件81的调湿通道85连通。
第一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左下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一种空气从左下向右上流动,包含在第一种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吸附在吸附剂上。在调湿通道85中经过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右上的侧面流出。从第二吸附元件82流出后的第一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供应给室内,在加湿运转过程中,排出室外。
另一方面,第二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的左上的侧面导入冷却通道86。在这条冷却通道86中,第二种空气从左上向右下流动,吸收调湿通道85中所产生的吸附热。即,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此后,第二种空气从第二吸附元件82流出后,送往再生热换热器92。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第二种空气借助于与致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加热。
由第二吸附元件82和再生热换热器92进行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从第一吸附元件81的左上的侧面导入调湿通道85中。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第二种空气从左上向右下流动。在这条调湿通道85中,由第二种空气加热吸附剂,于是水蒸气就脱离吸附剂。即,进行吸附剂的再生。脱离吸附剂后的水蒸气,与第二种空气一起从第一吸附元件81流出来。从第一吸附元件81上吸收了水蒸气后的第二种空气,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排出室外,在加湿运转过程中供应给室内。
这样,在第二种工作中,第一种空气用第二吸附元件82减湿,并使第一吸附元件81的吸附剂再生。当这种第二种工作暂停时,再次进行第一种工作。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调湿装置只有一个吸附元件200。此外,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是借助于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交替地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吸附元件200由四方形的平板部件83和波纹板部件84交替层叠而成。这种吸附元件200除了它的整体形状之外,其余的结构都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的说,上述吸附元件200做成整体上横向长的,稍稍呈扁平的立方体形状。在这种吸附元件200中,在其长度方向上层叠了平板部件83和波纹板部件84,调湿通道85在图4的前面和背面上开口,而冷却通道86则在图4的上面和下面开口。此外,吸附元件200划分为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即,吸附元件200的左半部分为第一部分201,其右半部分为第二部分202。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调湿装置中,形成了互相平行的右侧空气流道211、中央空气流道212和左侧空气流道213。在右侧空气流道211和左侧空气流道213中,第一种空气在图5中自下向上流通。在中央空气流道212中,第二种空气在图5中自上向下流通。此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还形成了右侧冷却空气流道214和左侧冷却空气流道215。右侧冷却空气流道214做成与右侧空气流道211垂直相交。左侧冷却空气流道215做成与左侧空气流道213垂直相交。
上述吸附元件200在与各空气流道垂直相交的姿势下,设置成能沿着图5的左右方向滑动。具体的说,这种吸附元件200设置成通过沿其长度方向作直线移动,能在下列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第一部分201横断左侧空气流道213和左侧冷却空气流道215,而第二部分202横断中央空气流道212的状态;第一部分201横断中央空气流道212,而第二部分202横断右侧空气流道211和右侧冷却空气流道214的状态。
此外,在中央空气流道212的吸附元件200的上游侧,设有加热器,即再生热换热器92。这种再生热换热器92连接在冷冻机的致冷剂回路上,起致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
在上述调湿装置中,把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用作第二种空气。此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能根据两种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调节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在这一点上也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运转工作-
如上所述,上述调湿装置能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并在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之间转换。此外,这种调湿装置通过反复交替的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
上述调湿装置在除湿运转时,吸入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在加湿运转时,吸入室内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另一方面,这种调湿装置,无论是在除湿运转时还是加湿运转时,都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另外,关于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的工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一种工作》
在第一种工作中,由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进行吸附工作,由其第二部分202进行再生工作。即,在第一种工作中,把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中,而把脱离其第二部分202的水分交给第二种空气。
如图5a所示,在第一种工作中,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处于横断左侧空气流道213和左侧冷却空气流道215的状态,而其第二部分202处于横断中央空气流道212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中,第一种空气导入调湿通道85中,而第二种空气导入冷却通道86中。在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第一种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被吸附在吸附剂上。在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向左侧空气流道213输送出去。
在调湿通道85的把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的过程中,产生了吸附热。这种吸附热被流过第一部分201的冷却通道86的第二种空气所吸收。即,第二种空气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
在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吸收了吸附热的第二种空气,进一步吸收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的致冷剂的冷凝热之后,导入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即,第二种空气由第一部分201的冷却通道86和再生热换热器92这两方面进行加热,然后,再导入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
在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由第二种空气加热吸附剂,使水蒸气脱离吸附剂。即,进行吸附剂的再生。从吸附剂上脱离后的水蒸气交给第二种空气。在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送往中央空气流道212。
然后,如果是除湿运转,就把流过左侧空气流道213的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供应给室内,而把流过中央空气流道212的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排出室外。此外,如果是加湿运转,则把流过中央空气流道212的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而把流过左侧空气流道213的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排出室外。
《第二种工作》
当第一种工作暂停时,接着进行第二种工作。在第二种工作中,由吸附元件200的第二部分202进行吸附工作,由它的第一部分201进行再生工作。
如图5b所示,在从第一种工作转换到第二种工作时,吸附元件200向图5b的右侧滑动。而且,吸附元件200的第一部分201处于横断中央空气流道212的状态,而其第二部分202处于横断右侧空气流道211和左侧冷却空气流道214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吸附元件200的第二部分202中,第一种空气导入调湿通道85中,而第二种空气导入冷却通道86中。在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第一种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在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向右侧空气流道211输送出去。
在调湿通道85中使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的过程中,产生了吸附热。这种吸附热由流过第二部分202的冷却通道86的第二种空气来吸收。即,第二种空气是作为冷却用的流体流过冷却通道86的。
在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吸收了吸附热的第二种空气,进一步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吸收了致冷剂的冷凝热之后,导入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即,第二种空气由第二部分202的冷却通道86和再生热换热器92这两方面进行加热,然后,再导入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
在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由第二种空气加热吸附剂,使水蒸气从吸附剂上脱离。即,进行吸附剂的再生。从吸附剂上脱离后的水蒸气交给第二种空气。在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送往中央空气流道212。
然后,如果是在除湿运转中,把流过右侧空气流道211的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供应给室内,而把流过中央空气流道212的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排出室外。此外,如果是在加湿运转中,则把流过中央空气流道212的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而把流过右侧空气流道211的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排出室外。
这样,在第二种工作中,用吸附元件200的第二部分202使第一种空气减湿,而用它的第一部分201使吸附剂再生。这种第二种工作暂停时,再次进行第一种工作。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调湿装置只有一个吸附元件250。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是,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由一个吸附元件250平行地进行吸附工作和再生工作。即,在本实施例的调湿装置中,由吸附元件250所进行的空气的减湿和吸附剂的再生是同时平行地进行的。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吸附元件250做成环形,或者说,做成厚壁圆筒形。在这种吸附元件250中,在其圆周方向交替地划分形成了调湿通道85和冷却通道86。调湿通道85沿着轴线方向贯穿吸附元件250。即,调湿通道85在吸附元件250的前面和背面开口。此外,在调湿通道85的内壁上涂敷了吸附剂。另一方面,冷却通道86沿着半径方向贯穿吸附元件250。即,冷却通道86在吸附元件250的外圆周面和内圆周面上开口。
如图7所示,在上述调湿装置中,吸附元件250跨设在吸附区251与再生区252之间。这种吸附元件250绕着通过其中心的轴线连续转动。
此外,上述调湿装置具有致冷剂回路。这条致冷剂回路是用管道把下列各种部件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回路:压缩机;冷凝器,即再生热换热器92;膨胀机构,即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即冷却换热器93。其中,再生热换热器92构成了加热器。致冷剂回路的结构是使填充在其中的致冷剂进行循环,以便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另外,在图7中,只表示了再生热换热器92和冷却换热器93。
在上述调湿装置中,把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用作第二种空气。此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能根据两种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来调节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运转工作-
上述调湿装置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交替地进行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这种调湿装置在除湿运转时,吸入作为第一种空气的室外空气,在加湿运转时,吸入作为第一种空气的室内空气。另一方面,这种调湿装置,无论是在除湿运转还是加湿运转时,都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另外,关于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的工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上述调湿装置中,在位于吸附区251的吸附元件250的部分中,向该部分的调湿通道85导入第一种空气,向该部分的冷却通道86导入第二种空气。在这一过程中,第二种空气从吸附元件250的内圆周面一侧送入冷却通道86。
在吸附区251中,在吸附元件250的调湿通道85中,把第一种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在调湿通道85中把水蒸气吸附在吸附剂上的过程中,要产生吸附热。这种吸附热由流过吸附元件250的冷却通道86的第二种空气来吸收。
在吸附区251中失去水分而减湿后的第一种空气通过冷却换热器93。在冷却换热器93中,第一种空气与致冷剂进行热交换,向致冷剂放热。然后,在除湿运转中,把减湿后的冷却了的第一种空气供应给室内。此外,在加湿运转中,将失去水分放热以后的第一种空气排出室外。
另一方面,在吸附区251中得到吸附热的第二种空气通过再生热换热器92。在再生热换热器92中,第二种空气与致冷剂进行热交换,吸收致冷剂的冷凝热。在吸附区251和再生热换热器92中经过加热的第二种空气,导入位于再生区252中的吸附元件250的调湿通道85中。这种再生区252,是随着吸附元件250的转动,由原来位于吸附区251中的吸附元件250的一部分移动过去的。
在吸附元件250的位于再生区252的那一部分中,在该部分的调湿通道85中,由于吸附剂被第二种空气加热,所以水蒸气便脱离吸附剂。即,进行了吸附剂的再生。脱离吸附剂的水蒸气交给第二种空气。然后,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把第二种空气与脱离吸附剂的水蒸气一起排出室外。此外,在加湿运转的过程中,把加热和加湿后的第二种空气供应给室内。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调湿装置,是把两个吸附热换热器311、312连接在进行冷冻循环的致冷剂回路300上而构成的。此外,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是,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将其中的一种空气供应给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将另一种空气供应给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能在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之间进行转换。
如图8所示,在上述致冷剂回路300中,除了第一和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1、312之外,还设有压缩机301、四通换向阀303,以及膨胀阀302。此外,在致冷剂回路300中填充了致冷剂。这种致冷剂回路300的结构是,使致冷剂进行循环,以便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
在上述致冷剂回路300中,压缩机301的排出侧用管道与四通换向阀303的第一接口连接,其吸入侧则用管道与四通换向阀303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的一端用管道与四通换向阀303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的另一端通过膨胀阀302用管道与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的一端连接。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的另一端则用管道与四通换向阀303的第四接口连接。
上述四通换向阀303可在下列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并且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的状态(图8a所示的状态);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并且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的状态(图8b所示的状态)。通过操作这个四通换向阀303,就能在下列两种工作之间进行转换: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作为冷凝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作为蒸发器的第一种工作;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作为冷凝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作为蒸发器的第二种工作。
如图9所示,第一、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1、312分别用横翅片式的翅片·“与”门·管道型的换热器构成。具体的说,第一、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1、312具有做成长方形板状的铝制的许多翅片313,以及贯穿这些翅片313的铜制的传热管314。此外,在各翅片313的表面上涂敷了吸附剂。这两个第一、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1、312,在使通过翅片313之间的空气与吸附剂接触的同时,借助于流过传热管314的致冷剂构成了对翅片313表面的吸附剂加热或者冷却的吸附元件。
在上述调湿装置中,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此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还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这种调湿装置的结构是,根据两种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来调节构成第二种空气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这一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运转工作-
如上所述,上述调湿装置吸入第一种空气和第二种空气,能在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之间进行转换。此外,这种调湿装置通过反复交替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
当上述调湿装置在除湿运转时,吸入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在加湿运转时,吸入室内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另一方面,这种调湿装置无论是在除湿运转时还是在加湿运转时,都使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作为第二种空气。另外,关于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的工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一种工作》
在第一种工作中,由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进行再生工作。即,在第一种工作中,把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上,并把脱离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的水分交给第二种空气。
如图8a所示,在第一种工作时,向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供应第一种空气,向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供应第二种空气。此外,四通换向阀303转换成图8a所示的状态。在致冷剂回路300中,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起冷凝器的作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起蒸发器的作用,进行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30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致冷剂,作为加热用的热介质送往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由流入的致冷剂来加热翅片313表面上的吸附剂。于是,水分便脱离加热后的吸附剂,将这些脱离后的水分交给第二种空气。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接受了水分之后的第二种空气,在除湿运转中排出室外,在加湿运转中供应给室内。
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散热并冷凝后的致冷剂,在膨胀阀302中减压。减压后的致冷剂,作为冷却用的热介质导入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此外,还向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输送第一种空气。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的吸附剂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吸附热。流入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的致冷剂吸收这些吸附热后便进行蒸发。
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失去水分的第一种空气,在除湿运转中供应给室内,在加湿运转中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蒸发后的致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1中。压缩机301将吸入的致冷剂压缩后,再排出去。
《第二种工作》
当第一种工作暂停时,接着进行第二种工作。在第二种工作中,由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进行吸附工作,由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进行再生工作。
在从第一种工作转换到第二种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向吸附热换热器311、312供应空气的转换,并进行四通换向阀303的操作。如图8b所示,在第二种工作时,向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供应第二种空气,向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供应第一种空气。此外,四通换向阀303转换成图8b所示的状态。在致冷剂回路300中,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起冷凝器的作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起蒸发器的作用,进行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30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致冷剂,作为加热用的热介质送往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由流入的致冷剂加热翅片313表面上的吸附剂。水分便脱离加热后的吸附剂,将这些脱离后的水分交给第二种空气。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接受了水分之后的第二种空气,在除湿运转中排出室外,在加湿运转中供应给室内。
在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中散热并冷凝后的致冷剂,在膨胀阀302中减压。减压后的致冷剂,作为冷却用的热介质导入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此外,还向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输送第一种空气。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的吸附剂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吸附热。流入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的致冷剂吸收这些吸附热后便进行蒸发。
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失去水分的第一种空气,在除湿运转中供应给室内,在加湿运转中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在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中蒸发后的致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1中。压缩机301将吸入的致冷剂压缩后,再排出去。
这样,在第二种工作中,由第二吸附热换热器312对第一种空气减湿,而第一吸附热换热器311的吸附剂则进行再生。当这种第二种工作暂停时,便再进行第一种工作。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是根据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温度对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进行调节的,但,也可以不用这种方式,而用下列方式来调节这种混合比例。
首先,也可以根据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进行调节。例如,为了确保从吸附元件81、82脱离的水分的量,以便充分地进行吸附剂的再生,导入吸附元件81、82中的第二种空气的相对湿度是越低越有利。因此,调湿装置要在考虑两者的相对湿度的同时来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以便降低第二种空气的相对湿度。
此外,也可以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例如,在要确保加湿运转时的加湿量的情况下,就要求供应给室内的第二种空气的绝对湿度尽可能的高。另一方面,如果把空气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开来,就能计算出这种空气的绝对湿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调湿装置要通过计算求出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绝对湿度。然后,调湿装置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中绝对湿度高的一方的比例增加,以提高第二种空气的绝对湿度。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1~4中,也可以用从吸附元件81、82、…流出来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作为在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的过程中的参数。
即,在这些实施例的吸附元件81、82、…中,调湿通道85中的第一种空气与冷却通道86中的第二种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外,在这些实施例的调湿装置中的除湿运转中,使用室外空气作为第一种空气。因此,如果考虑吸附元件81、82、…的换热性能,就能根据从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来推断流出调湿通道85之前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即,室外空气的温度。因此,也可以用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来代替室外空气的温度,根据这个第一种空气的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温度,来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另一方面,当这些实施例的调湿装置在进行加湿运转时,将室内空气用作第一种空气。因此,如果考虑吸附元件81、82、…的换热性能,就能根据从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来推断流出调湿通道85之前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即,室内空气的温度。因此,也可以用调湿通道85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来代替室内空气的温度,根据这个第一种空气的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来调节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另外,在这种变型例子中,在调节混合比例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空气的温度,但,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把第一和第二吸附元件81、82做成四方形的柱状,但,吸附元件81、82的形状并不是只限于这一种形状,例如,也可以做成六方形的柱状。在六方形柱状的吸附元件81、82中,在互相相对的一对侧面上有调湿通道85的开口,而在另一对互相相对的侧面上有冷却通道86的开口,其余的互相相对的侧面都封闭起来。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用于调节空气湿度的调湿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或减湿后再向室内供应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形成为使流通的空气与吸附剂接触的调湿通道(85)的吸附元件(81、82、…),和为使上述吸附剂再生而对供应给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92);
进行把作为第一种空气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导入上述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使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工作,以及,进行把用上述加热器(92)加热后的第二种空气导入上述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使水分脱离吸附剂的再生工作;
由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构成上述第二种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元件(81、82、…)具有为使在吸附工作中在调湿通道(85)中产生的吸附热除去的冷却用的流体通过的冷却通道(8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种空气在作为冷却用的流体通过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通道(86)之后,由加热器(92)加热,再导入上述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通道(85)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吸附元件(81、82);
第一种工作与第二种工作相互交替地进行,上述第一种工作是,使第一种空气在第一吸附元件(81)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进行吸附工作,同时,使第二种空气在吸附元件(82)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进行再生工作;上述第二种工作是,使第一种空气在第二吸附元件(82)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进行吸附工作,同时,使第二种空气在吸附元件(81)的调湿通道(85)中流通,进行再生工作。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一个吸附元件(200)划分为第一部分(201)和剩余的第二部分(202);
借助于使上述吸附元件(200)滑动,交替地进行第一种工作和第二种工作:上述第一种工作是在进行把第一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的吸附工作的同时,进行把第二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的再生工作;上述第二种工作是在进行把第二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一部分(201)的调湿通道(85)中的再生工作的同时,进行把第一种空气导入上述第二部分(202)的调湿通道(85)中的吸附工作。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吸附元件(250)在做成调湿通道(85)穿过它的厚度方向的园板状的同时,其姿势设置成横断第一种空气的通道和第二种空气的通道这两条通道;
使上述吸附元件(250)绕着它的中心轴线转动,在进行将第一种空气导入在上述吸附元件(250)的一部分中形成的调湿通道(85)中的吸附工作的同时,进行将第二种空气导入在上述吸附元件(250)的其余部分中形成的调湿通道(85)中的再生工作。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室外空气用作第一种空气进行运转;
在上述运转时,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从吸附元件(81、82、…)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室内空气用作第一种空气进行运转;
在上述运转时,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和从吸附元件(81、82、…)流出来之后的第一种空气的温度,调节第二种空气中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
12.一种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或减湿后再向室内供应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使通过的空气与吸附剂接触的同时,用热媒介物对吸附剂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吸附元件(311、312);
进行把作为第一种空气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和冷却用的热媒介物供应给上述吸附元件(311、312),把第一种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工作,和进行把第二种空气和加热用的热媒介物供应给上述吸附元件(311、312),使水分脱离吸附剂的再生工作;
由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构成上述第二种空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种空气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CN02817357.0A 2001-11-26 2002-10-22 调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3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59561A JP2003161465A (ja) 2001-11-26 2001-11-26 調湿装置
JP359561/2001 2001-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1966A CN1551966A (zh) 2004-12-01
CN100476308C true CN100476308C (zh) 2009-04-08

Family

ID=1917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1735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308C (zh) 2001-11-26 2002-10-22 调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59875B2 (zh)
EP (1) EP1450113A4 (zh)
JP (1) JP2003161465A (zh)
CN (1) CN100476308C (zh)
AU (1) AU2002335545B2 (zh)
WO (1) WO2003046441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1965A (zh) * 2013-03-01 2015-12-02 7Ac技术公司 干燥剂空气调节方法和系统
US9835340B2 (en) 2012-06-11 2017-12-05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0006648B2 (en) 2010-05-25 2018-06-2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024558B2 (en) 2014-11-21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024601B2 (en) 2012-12-04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oling buildings with large heat loads using desiccant chillers
US10323867B2 (en) 2014-03-20 2019-06-18 7Ac Technologies, Inc.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619867B2 (en) 2013-03-14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619868B2 (en) 2013-06-12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In-ceiling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921001B2 (en) 2017-11-01 2021-02-1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in membrane modules in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US10941948B2 (en) 2017-11-01 2021-03-09 7Ac Technologies, Inc. Tank system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1022330B2 (en) 2018-05-18 2021-06-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Three-way heat exchangers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1689B1 (ko) * 2003-02-20 2005-09-02 주식회사 은성엔지니어링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 항습 공기조화장치
JP3646722B2 (ja) 2003-08-18 2005-05-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3668785B2 (ja) * 2003-10-09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649236B2 (ja) * 2003-10-09 2005-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225181B2 (ja) * 2003-10-21 2009-0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2005164220A (ja) * 2003-11-12 2005-06-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164148A (ja) * 2003-12-03 2005-06-23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KR100720811B1 (ko) * 2004-03-31 2007-05-21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JP2005291592A (ja) * 2004-03-31 2005-10-2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JP4513382B2 (ja) * 2004-03-31 2010-07-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4513380B2 (ja) * 2004-03-31 2010-07-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3712000B2 (ja) * 2004-03-31 2005-11-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13381B2 (ja) * 2004-03-31 2010-07-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3744524B2 (ja) * 2004-03-31 2006-0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3709482B2 (ja) * 2004-03-31 2005-10-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3711999B2 (ja) * 2004-03-31 2005-11-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3797367B2 (ja) * 2004-03-31 2006-07-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1752716A4 (en) * 2004-03-31 2009-08-26 Daikin Ind Ltd AIR CONDITIONE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2005283041A (ja) * 2004-03-31 2005-10-13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3807409B2 (ja) * 2004-04-27 2006-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3767611B2 (ja) * 2004-04-28 2006-04-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吸着熱交換器
JP3788468B2 (ja) * 2004-04-28 2006-06-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US7484381B2 (en) * 2004-07-09 2009-02-03 Spinnaker Industries Inc. Energy recovery unit
JP3861902B2 (ja) 2004-09-09 2006-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3879762B2 (ja) 2005-03-29 2007-0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TWI274831B (en) * 2005-04-22 2007-03-01 Foxconn Tech Co Ltd Total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JP4052319B2 (ja) * 2005-05-24 2008-0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4052318B2 (ja) * 2005-05-24 2008-0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3864982B2 (ja) * 2005-05-30 2007-01-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4792829B2 (ja) * 2005-06-20 2011-10-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2007010229A (ja) * 2005-06-30 2007-01-18 Daikin Ind Ltd 換気装置
JP2007010231A (ja) * 2005-06-30 2007-01-18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KR100806586B1 (ko) * 2006-03-10 2008-02-28 한국화학연구원 수분의 흡착 및 탈착을 위한 흡착제
JP4175405B2 (ja) * 2006-08-21 2008-11-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EP2101912B1 (en) * 2006-12-13 2017-06-28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orou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containing iron and an absorbent comprising the same
JP5000312B2 (ja) * 2007-01-19 2012-08-1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8137440B2 (en) * 2007-05-09 2012-03-20 Protégé Enterprises Dryer having structure for enhanced drying and method of use
US8668765B2 (en) 2007-05-09 2014-03-11 Protege Enterprises Dryer having structure for enhanced drying efficiency and method of use
JP2009047407A (ja) * 2007-07-23 2009-03-05 Panasonic Corp 調湿装置とその調湿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8973649B2 (en) * 2008-12-23 2015-03-10 Tai-Her Yang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with a rotating disk and automatic control of heat exchange between two fluid streams by modulation of disk rotating speed and/or flow rate
US9038409B2 (en) * 2009-09-21 2015-05-26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ir by using porou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as an absorbent
KR101158456B1 (ko) 2009-11-19 2012-06-19 한국화학연구원 결정성의 다공성 유무기 혼성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3717976B (zh) * 2011-07-27 2017-04-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JP5452565B2 (ja) * 2011-10-27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JP5700069B2 (ja) * 2013-05-31 2015-04-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WO2015031948A1 (en) * 2013-09-09 2015-03-12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Solid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WO2016021850A1 (ko) * 2014-08-07 2016-02-11 한양대학교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제습 및 가습 장치
JP6376890B2 (ja) * 2014-08-13 2018-08-22 クボタ空調株式会社 デシカントブ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デシカント空気調和機
KR101721556B1 (ko) 2015-05-18 2017-04-10 한국화학연구원 수분 또는 알코올의 흡착을 위한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나노세공체를 포함하는 흡착제 및 이의 용도
JP6881578B2 (ja) * 2017-06-14 2021-06-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ユニット
JP6987635B2 (ja) * 2017-12-26 2022-01-05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及びバルブ
CN11055332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宋伟增 湿度调节件及除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2129A (en) * 1981-12-07 1986-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t exchanging system
US4982575A (en) * 1988-02-05 1991-01-08 Besik Ferdinand K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ultra high energy efficient dehumidification and cooling of air
JPH02100130A (ja) 1988-10-07 1990-04-12 Nippon Steel Corp 計算機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JPH02100130U (zh) * 1989-01-27 1990-08-09
AU641083B2 (en) * 1991-03-05 1993-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JP3157994B2 (ja) 1994-10-28 2001-04-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
JP3735941B2 (ja) * 1996-05-23 2006-01-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吸着材の脱着装置
US5937667A (en) * 1997-04-24 1999-08-17 Advanced Therm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the dehumidification of cooled air
JPH11141917A (ja) * 1997-11-12 1999-05-28 Daikin Ind Ltd 除湿・加湿空気供給装置
JP3669154B2 (ja) * 1998-06-01 2005-07-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除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1263764A (ja) * 2000-03-24 2001-09-26 Daikin Ind Ltd 調湿システム
JP3709815B2 (ja) * 2001-07-18 2005-10-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668846B2 (ja) * 2001-07-18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吸着素子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97825A (ja) * 2001-07-18 2003-04-0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3680149B2 (ja) * 2001-11-09 2005-08-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6751964B2 (en) * 2002-06-28 2004-06-22 John C. Fischer Desiccant-base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3624B2 (en) 2010-05-25 2020-08-25 7Ac Technologies, Inc.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evaporative chiller
US10006648B2 (en) 2010-05-25 2018-06-2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1624517B2 (en) 2010-05-25 2023-04-1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168056B2 (en) 2010-05-25 2019-01-01 7Ac Technologies, Inc.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evaporative chiller
US9835340B2 (en) 2012-06-11 2017-12-05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1098909B2 (en) 2012-06-11 2021-08-2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0443868B2 (en) 2012-06-11 2019-10-15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0024601B2 (en) 2012-12-04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oling buildings with large heat loads using desiccant chillers
CN105121965B (zh) * 2013-03-01 2018-05-15 7Ac技术公司 干燥剂空气调节方法和系统
US10760830B2 (en) 2013-03-01 2020-09-01 7Ac Technologies, Inc.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5121965A (zh) * 2013-03-01 2015-12-02 7Ac技术公司 干燥剂空气调节方法和系统
US10619867B2 (en) 2013-03-14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619868B2 (en) 2013-06-12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In-ceiling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619895B1 (en) 2014-03-20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323867B2 (en) 2014-03-20 2019-06-18 7Ac Technologies, Inc.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731876B2 (en) 2014-11-21 2020-08-04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024558B2 (en) 2014-11-21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921001B2 (en) 2017-11-01 2021-02-1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in membrane modules in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US10941948B2 (en) 2017-11-01 2021-03-09 7Ac Technologies, Inc. Tank system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1022330B2 (en) 2018-05-18 2021-06-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Three-way heat exchangers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50113A4 (en) 2009-11-18
US20040262408A1 (en) 2004-12-30
US6959875B2 (en) 2005-11-01
CN1551966A (zh) 2004-12-01
EP1450113A1 (en) 2004-08-25
JP2003161465A (ja) 2003-06-06
WO2003046441A1 (fr) 2003-06-05
AU2002335545B2 (en) 2004-06-24
AU2002335545A1 (en) 2003-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308C (zh) 调湿装置
US7260945B2 (en) Desiccant-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cess
JP3596549B2 (ja) 調湿装置
KR101201010B1 (ko) 조습장치
US790510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0357668C (zh) 空调装置
KR100904592B1 (ko) 조습장치
JP3891207B2 (ja) 調湿装置
US10655870B2 (en)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dehumidification of heat pumps
KR20080014871A (ko) 공조 시스템
CN103906978A (zh) 调湿装置
JP4273555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08015981A1 (fr) Appareil de climatisation
JP6065096B2 (ja) 調湿装置
CN100575799C (zh) 湿度控制装置
JP2005283041A (ja) 調湿装置
JP5934009B2 (ja) 冷房除湿システム
JP2004060954A (ja) 調湿装置
WO2006103968A1 (ja) 調湿装置
JPH11132500A (ja) 除湿空調装置
JP200514037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291535A (ja) 調湿装置
KR20050109524A (ko) 조습장치
CN210267587U (zh) 一种利用溶液除湿的空气热湿独立处理一体化设备
JP200516422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