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4464B -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44464B TWI844464B TW112132718A TW112132718A TWI844464B TW I844464 B TWI844464 B TW I844464B TW 112132718 A TW112132718 A TW 112132718A TW 112132718 A TW112132718 A TW 112132718A TW I844464 B TWI844464 B TW I84446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table
- drum
- regeneration
- module
- airflow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KWGKDLIKAYFUFQ-UHFFFAOYSA-M lith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Li+].[Cl-] KWGKDLIKAYFUFQ-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6—Heating arrangements, e.g. gas heating equip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該烘乾模組包括:下殼體,其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其形成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與下殼體配合連接,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轉盤構件,其安裝於轉盤容納腔內;轉盤構件包括轉盤,轉盤用於吸附和脫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其中,轉盤的頂面與轉盤上殼體的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轉盤的底面與下殼體的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到達第一氣流通道。通過採用轉盤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可提高烘乾效率。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智慧家居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在人們對健康品質生活的追求愈加高漲、城市居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等因素的助推下,衣物處理裝置橫空出世並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衣物處理裝置尤其適合梅雨季節時期的南方家庭、空氣品質差不適合戶外曬衣的北方家庭,以及想要衣物即洗即穿或追求衣物更加蓬鬆舒適的使用人群。
現有的衣物處理裝置的烘乾系統利用蒸發器對洗烘機內筒的潮濕空氣進行加熱吸濕,得到高溫空氣之後,再重新進入洗烘機內筒,從而使衣物中的水分得以蒸發。但是,蒸發器的整體溫度一致,在潮濕空氣蒸發的過程中,蒸發器對潮濕空氣的吸濕能力下降,導致吸濕效率低、烘乾時間長,功耗高。
(一)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通過轉盤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通過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降低耗能,可以避免採用蒸發器帶來的對潮濕空氣的吸濕能力下降。
(二)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烘乾模組,包括:下殼體,其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其形成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與下殼體配合連接,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轉盤構件,其安裝於轉盤容納腔內;轉盤構件包括轉盤,轉盤用於吸附和脫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其中,轉盤的頂面與轉盤上殼體的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轉盤的底面與下殼體的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到達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下殼體包括迴圈模組下殼體,迴圈模組下殼體內設有迴圈風機容納區,迴圈風機容納區與第一轉盤容納區或第二轉盤容納區連通;其中,迴圈風機安裝於迴圈風機容納區內,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連通,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下殼體更包括轉盤下殼體,轉盤下殼體設有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內設有第一分隔件,以將第一轉盤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除濕區連通。
進一步地,烘乾模組更包括:再生模組,其安裝至轉盤上殼體的再生模組容納部;再生模組位於轉盤的一側,以作用於轉盤再生區對轉盤吸附的水分進行脫附;其中,再生模組內具有氣流空間,以形成第三氣流通道;轉盤的另一側與轉盤下殼體的再生區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四氣流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下殼體更包括冷凝模組下殼體和再生風機安裝部,再生風機安裝於再生風機安裝部,冷凝模組下殼體設有冷凝器容納區,冷凝器容納區分別與第四氣流通道和再生風機的進風口連通;再生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三氣流通道連通; 再生氣流經再生風機抽取送入第三氣流通道,經過再生模組並穿過轉盤到達第四氣流通道,變成濕熱的再生氣流;濕熱的再生氣流依次進入冷凝器和再生風機,以形成閉路迴圈的再生氣流。
進一步地,所述下殼體設為一體化。
進一步地,迴圈模組下殼體、轉盤下殼體、冷凝模組下殼體和再生風機安裝部一體化成型。
進一步地,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可撓性連接;和/或轉盤上殼體與滾筒進氣口可撓性連接,以使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件設為沿轉盤下殼體的徑向設置,以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均為大體扇形空間;其中,除濕區的面積可設為再生區的面積的2-3倍。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件至少包括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均沿轉盤下殼體的徑向設置,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一端均與轉盤下殼體的側內壁連接,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另一端相交於轉盤下殼體的中心區域,以使所述第一分隔件大致呈V形;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相交處為圓弧過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上殼體設有第二分隔件,以將轉盤上殼體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模組安裝區;第二分隔件與第一分隔件相對設置,轉盤位於第二分隔件與第一分隔件之間。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衣物處理裝置,包括:滾筒,其設有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分別設置於滾筒旋轉軸的相對兩端;以及所述的烘乾模組;其中,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到達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以形成乾燥氣流;其中,轉盤用於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1、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轉盤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通過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降低耗能,可以避免採用蒸發器帶來的對潮濕空氣的吸濕能力下降。
2、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分流件環繞設於殼體元件的底壁上,可對流入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進行分流,一部分進入靠近圓心的區域,另一部分則進入靠近轉盤外周的區域,使得流入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更分散和更均勻,氣流與轉盤可以更大面積地接觸,可提高轉盤的吸濕效率。
3、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將烘乾模組安裝於衣物處理裝置滾筒頂部,烘乾模組採用水準佈置的方式,也即轉盤旋轉軸、迴圈風機旋轉軸、再生風機旋轉軸都大致平行,且大致垂直於衣物處理裝置上殼/垂直於衣物處理裝置滾筒的旋轉軸,這樣衣物處理裝置整體高度取決於滾筒直徑和置於滾筒上方的殼體組件的厚度,可最大限度減小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尺寸。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瞭,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並參照圖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並非要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發明的概念。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烘乾模組,如圖1-圖7所示,具體地可包括:下殼體100,其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210,其設有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210與下殼體100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轉盤構件,其安裝於轉盤容納腔內;轉盤構件包括轉盤200,轉盤200的一部分用於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其中,至少部分轉盤200的頂面與轉盤上殼體的至少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至少部分轉盤200的底面與下殼體的至少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的吸濕區到達第一氣流通道,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被吸附從而形成乾燥循環氣流。一些實施例中,轉盤200構成轉盤構件的一部分,轉盤構件還可包括驅動元件,驅動元件可以包括電機,電機可驅動轉盤200旋轉。轉盤200可選用吸濕性能好且脫附性能好的材料製作,例如可以是沸石、氯化鋰、矽膠、變性矽膠或13X(鈉X型)分子篩等。滾筒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進入轉盤容納腔的底部,在第二氣流通道內擴散,濕循環氣流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通過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降低耗能。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採用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可以避免採用蒸發器帶來的對潮濕空氣的吸濕能力下降。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下殼體100包括迴圈模組下殼體112,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內設有迴圈風機容納區,迴圈風機容納區與第一轉盤容納區連通;其中,迴圈風機安裝於迴圈風機容納區內,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連通,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二氣流通道連通。滾筒內排出的濕迴圈氣流經迴圈風機抽取送入轉盤容納腔的底部,可加速濕循環氣流在第二氣流通道內的擴散,有利於氣流的迴圈。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下殼體100更包括轉盤下殼體220,轉盤下殼體220設有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內設有第一分隔件221,以將第一轉盤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除濕區連通。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的除濕區內底壁之間具有間隙,可形成第二氣流通道;轉盤200工作時位於除濕區的部分,可將進入第二氣流通道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吸附;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已在除濕區吸附水分的部分旋轉至再生區時,進行脫水再生。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更包括:再生模組30,其與轉盤上殼體210配合連接,轉盤上殼體210上形成有大致扇形的再生模組容納部;再生模組30安裝於再生模組容納部,再生模組30位於轉盤200的上方,再生模組例如用於對再生氣流進行加熱,以對轉盤200吸附的水分進行脫附;其中,再生模組的內側具有氣流空間,以形成第三氣流通道;部分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再生區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四氣流通道。再生模組可包括加熱器,用於對再生氣流進行加熱,加熱後的再生氣流經由第三氣流通道由上至下穿過轉盤200到達第四氣流通道,對再生區內的轉盤200部分進行脫水,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是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附水分的迴圈過程。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下殼體100更包括冷凝模組下殼體420和再生風機安裝部320,再生風機安裝於再生風機安裝部320,冷凝模組下殼體420設有冷凝器容納區,冷凝器容納區分別與第四氣流通道和再生風機的進風口連通;再生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三氣流通道連通; 再生氣流經再生風機抽取送入第三氣流通道,經過再生模組並由上至下穿過轉盤200到達第四氣流通道,變成濕熱的再生氣流;濕熱的再生氣流依次進入冷凝器401和再生風機,以形成閉路迴圈的再生氣流。濕熱的再生氣流進入冷凝器401進行熱交換並降溫,再生氣流中的水蒸汽經冷卻形成冷凝水由冷凝器401排水口排出,乾燥的低溫再生氣流進入再生風機進行下一次迴圈。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下殼體100設為一體化。示例性實施例中,迴圈模組下殼體112、轉盤下殼體220、冷凝模組下殼體420和再生風機安裝部320一體化成型。可在下殼體100的周邊設置搭接部51,搭接部51可沿下殼體100的周向間隔佈置,通過搭接部51可將整個烘乾模組安裝至機架上。這樣可使整個烘乾模組有機地集成為一個整體,簡化了其在衣物處理裝置中的組裝工序,也能夠便於對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尺寸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可以為洗烘一體機。為了能最大限度減小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尺寸,可將烘乾模組安裝於滾筒頂部,烘乾模組採用水準佈置的方式,也即轉盤200旋轉軸、迴圈風機旋轉軸、再生風機旋轉軸都大致平行,且垂直於衣物處理裝置上殼/垂直於衣物處理裝置滾筒的旋轉軸,這樣衣物處理裝置整體高度取決於滾筒直徑和置於滾筒上方的殼體組件的厚度,迴圈風機、再生風機、冷凝器等均可以佈置在滾筒的上方,由於滾筒是近似水準圓柱形,在其上方且在滾筒最大直徑兩側會有更大的豎向空間可供迴圈風機、再生風機、冷凝器等部件的安裝。
一些實施例中,為了使得整個烘乾模組安裝更牢靠,例如也可以在轉盤上殼體210、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和/或冷凝模組上殼體410等處設置搭接部51,在此處不做一一例舉。
一些實施例中,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可撓性連接;轉盤上殼體210與滾筒進氣口可撓性連接,以使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可撓性連接例如可以是採用波紋軟管50連接,通過與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可撓性連接,可避免滾筒的振動傳遞至整個烘乾模組,尤其是可避免振動對轉盤構件造成影響。轉盤上殼體210可設有出風通道203,其與進筒風道52進行過渡連接,進筒風道52與滾筒進氣口也可採用可撓性連接,例如採用波紋軟管50連接。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221設為沿轉盤下殼體220的徑向設置,且在第一轉盤容納區的中心位置形成轉輪安裝區,大致徑向設置的第一分隔件221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均為大致扇形;其中,除濕區的面積可設為再生區的面積的2-3倍。除濕區的面積可設為大於再生區的面積,這樣轉盤200的大部分均處於除濕區,從而進一步提高轉盤200的吸濕效率及吸濕效果。為了防止滾筒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與再生氣流互相竄通,第一分隔件221與轉盤200之間可形成一定動態密封的效果。當轉盤200旋轉至再生區時,再生氣流對該部分的轉盤200進行加熱,使該部分的水分快速蒸發脫離,由再生氣流帶走進入冷凝器;從而使轉盤2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
示例性實施例中,轉盤下殼體220可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轉盤下殼體2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於底板的環周側壁,形成的凹陷部為第一轉盤容納區。同理,轉盤上殼體210可設有第二轉盤容納區,第二轉盤容納區由轉盤上殼體210的頂壁、周向側壁、以及對應於第一分隔件221位置處的上殼體徑向側壁構成的第二分隔件211,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凹陷部結構相對設置,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配合連接時可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由於轉盤容納腔內有氣流通過,所以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之間可設為密封連接。例如是轉盤上殼體210或轉盤下殼體220上分別設有凹槽或凸緣,凹槽內設置密封條,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扣合連接時凸緣頂住凹槽內的密封條以實現密封。迴圈模組下殼體112與迴圈模組上殼體111配合連接可形成迴圈風機容納腔,冷凝模組下殼體420與冷凝模組上殼體410配合連接可形成冷凝器容納腔。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221至少包括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均沿轉盤下殼體220的徑向設置,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一端均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內壁連接,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另一端相交於轉盤下殼體的中心位置形成轉盤200的轉動軸區域,以使所述第一分隔件221整體上呈V形;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相交處為圓弧過渡連接。第一分隔件221可設為突出於轉盤下殼體220的底板,以使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底板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和第四氣流通道。通過將第一分隔件221設置為V形,可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且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分隔為扇形;因此有利於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迴圈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附水分,從而使轉盤2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轉盤上殼體210設有第二分隔件211,以將轉盤上殼體210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模組安裝區;第二分隔件211與第一分隔件221分別相對設置於轉盤上殼體210和轉盤下殼體220上,轉盤200位於第二分隔件211與第一分隔件221之間。為了防止滾筒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與再生氣流互相竄通,第一分隔件221和第二分隔件211均與轉盤200之間可形成動態密封的效果,因此有利於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水烘乾,從而使轉盤2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在轉盤下殼體220上設置第三條第一分隔體、在轉盤上殼體210上對應位置設置第三條第二分隔體,沿轉盤200轉動方向來看,該第三條第一和第二分隔體可設置於再生區的下游或者除濕區的上游,從而整個轉盤殼體空間被分隔為三個空間,能夠分別實現吸水除濕功能、再生脫附功能、以及冷卻功能。該實施例中第三條第一和第二分隔體與再生區之間的大致扇形區即為實現轉盤200冷卻功能的冷卻區。如此設置的好處是:當轉盤經過再生區加熱脫附水分後,轉盤200上會有高溫餘熱,而高溫餘熱會影響轉盤200進入除濕區後的吸附水分的能力,因此在再生區和除濕區之間設置一個冷卻區,以使轉盤200有緩衝冷卻的效果,可以提升吸水效率。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可包括殼體元件,殼體元件具有轉盤容納腔、迴圈風機容納腔、冷凝器容納腔、再生模組容納部和再生風機安裝部,滾筒出氣口、迴圈風機、轉盤容納腔與滾筒進氣口依次連通,這樣可使得滾筒內排出的濕迴圈氣流經迴圈風機抽取送入轉盤容納腔的底部,濕循環氣流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通過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再生模組30、冷凝器401和再生風機形成閉路迴圈連通,再生氣流經再生風機抽取送入再生模組,再生氣流經再生模組30加熱並由上至下穿過轉盤200,加熱後的再生氣流對轉盤200中吸附的水分進行脫附,並帶走水蒸汽,進入冷凝器進行熱交換,再生氣流中的水蒸汽經冷卻形成冷凝水由冷凝器排出,乾燥的低溫再生氣流進入再生風機進行下一次迴圈。
殼體組件上可設有搭接部51,搭接部可沿殼體元件的周向間隔佈置,通過搭接部可將整個烘乾模組安裝至機架上。殼體組件包括下殼體100、轉盤上殼體210、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和冷凝模組上殼體410等。為了能最大限度減小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尺寸,可將烘乾模組安裝於衣物處理裝置滾筒頂部,烘乾模組採用水準佈置的方式,也即轉盤200旋轉軸、迴圈風機旋轉軸、再生風機旋轉軸都大致平行,且大致垂直於衣物處理裝置上殼/垂直於衣物處理裝置滾筒的旋轉軸,這樣衣物處理裝置整體高度取決於滾筒直徑和置於滾筒上方的殼體組件的厚度,迴圈風機、再生風機、冷凝器等均可以佈置在滾筒的上方,由於滾筒是近似水準圓柱形,在其上方會有更大的豎向空間可供迴圈風機、再生風機、冷凝器等部件的安裝。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迴圈風機可包括迴圈電機和葉輪,迴圈電機驅動葉輪旋轉,以改變氣流的流向和為濕循環氣流提供動力。
一些實施例中,下殼體可設為一體化,這樣可方便烘乾模組的整體安裝,將烘乾模組安裝於衣物處理裝置滾筒頂部,可避免滾筒的振動對整個烘乾模組造成一定的影響。下殼體100可包括迴圈模組下殼體112、轉盤下殼體220、冷凝模組下殼體420和再生風機安裝部320,下殼體可一體化成型。在本實施例中再生風機是整機採購的,所以只設了再生風機安裝部320。轉盤下殼體220可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示例性實施例中,轉盤下殼體2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於底板的環周側壁,形成的凹陷部為第一轉盤容納區。同理,轉盤上殼體210可設有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凹陷部結構可對稱設置,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配合連接時可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由於轉盤容納腔內有氣流通過,所以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之間可設為密封連接。例如是轉盤上殼體210或轉盤下殼體220上設有凹槽,凹槽內設置密封條,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扣合連接時以實現密封。迴圈模組下殼體112與迴圈模組上殼體111配合連接可形成迴圈風機容納腔,冷凝模組下殼體420與冷凝模組上殼體410配合連接可形成冷凝器容納腔。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具體地可包括:殼體組件,其設有轉盤構件容納腔;轉盤構件,其安裝於轉盤構件容納腔內;轉盤構件包括轉盤200,所述轉盤200的至少部分用於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轉盤200的兩個側面分別與殼體元件的第一內壁和第二內壁之間均具有間隙,以形成氣流通道;其中,第一內壁和第二內壁相對設置,且第一內壁或第二內壁和轉盤200的兩個側面大致平行;至少一個分流件222,其至少環繞設於第一內壁或第二內壁之一上,分流件222用於對流入氣流通道的氣流進行分流。一些實施例中,轉盤構件可包括轉盤200和驅動元件,驅動元件可以包括電機,電機可驅動轉盤200旋轉。轉盤200可選用吸濕性能好的材料製作,例如可以是沸石、氯化鋰、矽膠、變性矽膠或13X(鈉X型)分子篩等。流入轉盤200一側的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穿過轉盤200到達另一側的氣流通道,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由於迴圈風機出風口與轉盤構件容納腔的連通是大致沿轉盤切向方向,而循環氣流具有一定的流速,且濕循環氣流由於含濕量較高,因而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會向遠離轉盤旋轉中心逃逸,氣流通常形成於轉盤200較大的直徑處,靠近轉盤旋轉中心的區域氣流小,從而使得轉盤200的主要吸濕部位在較大直徑處,影響吸濕效率及轉盤吸濕利用率。針對此,設置分流件222環繞設於殼體元件的底壁上,可對流入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進行分流,一部分進入靠近圓心的區域,另一部分則進入靠近轉盤200外周的區域,使得流入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更分散和更均勻,氣流與轉盤200可以更大面積地接觸,可提高轉盤200的吸濕效率。
一些實施例中,殼體組件包括:轉盤下殼體220,其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210,其設有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與轉盤下殼體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所述轉盤構件容納腔;轉盤200的頂面與轉盤上殼體210的部分內頂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的部分底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200到達第一氣流通道;示例性地,所述分流件222環繞設於轉盤下殼體220的底壁上,以對流入第二氣流通道的氣流進行分流。例如,滾筒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進入轉盤構件容納腔的底部,即在第二氣流通道內擴散,當分流件222環繞設於轉盤下殼體的內底壁時,可對流入的濕循環氣流先進行分流,一部分進入靠近圓心的區域,另一部分則進入靠近轉盤200外周的區域,使得流入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更分散和更均勻,濕循環氣流再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變為乾燥循環氣流,可提高轉盤200的吸濕效率,乾燥循環氣流從第一氣流通道流向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降低耗能。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個分流件222設於第一轉盤容納區的除濕區內,以將除濕區分隔為至少第一分流區和第二分流區;所述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進風口223,所述分流件222的一端抵接第二進風口223,以將第二進風口223至少分隔為第一子口和第二子口,第一子口和第一分流區連通,第二子口和第二分流區連通,等等。分流件222將第二進風口223分隔為第一子口和第二子口,這樣通過分流件222在第二進風口223對濕循環氣流進行分流,並進入靠近圓心和外周的兩個分流區,即第一分流區和第二分流區,這樣對濕循環氣流進行了合理地分流,使得流入第一氣流通道的濕循環氣流更分散和更均勻,氣流與轉盤200可以更大面積地接觸,可提高轉盤200的吸濕效率。可理解的,對於第一轉盤容納區的除濕區,可以設置多於兩個的分流件222,它們可以平行設置,從而將除濕區分隔為多個分流區。
一些實施例中,當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分流件222對轉盤200不造成干涉,較佳的方案為所述分流件222突出於所述轉盤下殼體220的底壁,所述分流件222的高度以不接觸轉盤200為限,這樣既避免了干涉,又在至少兩個分流區之間形成氣流密封。分流件222突出於所述轉盤下殼體220的底壁,可以使得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底壁之間形成間隙,即第二氣流通道被分隔為第一分流區和第二分流區。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221設為沿轉盤下殼體220的徑向設置,以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均為大體上的扇形;其中,除濕區的面積可設為再生區的面積的1.5-4倍。除濕區的面積可設為大於再生區的面積,這樣轉盤200的大部分均處於除濕區,從而進一步提高轉盤200的吸濕效率及吸濕效果。為了防止滾筒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與再生氣流互相竄通,第一分隔件221與轉盤200之間可形成動態密封的效果,也可以在第一分隔件221和/或第二分隔件211與轉盤之間設置密封件,例如可撓性密封件,且該密封件固定設置於第一分隔件221和/或第二分隔件211之上。當轉盤200旋轉至再生區時,再生氣流對該部分的轉盤200進行加熱,使該部分的水分快速脫附,由再生氣流帶走進入冷凝器;從而使轉盤2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件221至少包括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均沿轉盤下殼體220的徑向設置,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一端均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內壁連接,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另一端相交於轉盤下殼體220的中心區域,以使所述第一分隔件221呈大致V形;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相交處為圓弧過渡連接。第一分隔件221可設為突出於轉盤下殼體220的底板,以使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底板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通過將第一分隔件221設置為V形,可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且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分隔為扇形;因此有利於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迴圈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附,從而使轉盤2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相交處為圓弧過渡連接,可對分流後的濕循環氣流進行更好地導向。第一分隔體2211和第二分隔體2212的相交處,即在轉盤下殼體220的中心區域可設有向上突出的固定軸224,轉盤200的中心套設於固定軸224上,轉盤200可圍繞固定軸224旋轉。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區由所述分流件222的內弧側壁和所述第一分隔件221構成;所述第二分流區由所述分流件222的外弧側壁和轉盤下殼體220的內側壁構成。分流件222位於第一分隔件221和轉盤下殼體220的內側壁之間,且環繞設置於轉盤下殼體220的底壁上,因此進入第二氣流通道內的濕循環氣流更符合流體的流向,氣流在從迴圈風機出風口快速流入到第二氣流通道後,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沿著分流件222的側壁和轉盤下殼體220的內側壁擴散至與進風口223相對的另一端,以使氣流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接觸轉盤200,更有利於吸附掉濕循環氣流的水分,而不是在進風口223處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後直接進入第一氣流通道,進一步提高了轉盤200的吸濕效率及效果。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進風口223位於靠近第一分隔體2211;所述分流件222包括第一分流體2221和與第一分流體2221一端平滑連接的第二分流體2222,第一分流體大致平行於第一分隔體2211,且第一分流體2221與第一分隔體2211間隔設置;第二分流體2222背離第一分流體2221的另一端與第二分隔體連接,且第二分流體2222呈弧形設置,可設置為與下殼體內側壁平行。濕循環氣流從第二進風口223進入後,通過第一分流體2221和第二分流體2222的導向,結合離心力的作用下,不僅對濕循環氣流進行了有效的分流,更有利於濕循環氣流在第二氣流通道內的擴散。分流件222也可以為與下殼體內側壁平行的整體件。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體2222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壁同軸設置。第二分流體2222呈弧形設置,第二分流體2222的圓弧中心與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壁的圓弧中心同心設置,即與轉盤200的旋轉中心同心,更符合流體動力學的設計,對濕循環氣流從第二進風口223進入後具有更好的導向;較佳的,第二分流體2222可設於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壁的半徑的1/2處,以實現對流入的濕循環氣流進行有效和均勻的分流。
一些實施例中,分流件222可以為兩個以上,可以均勻或不均勻地將第二氣流通道分隔為多個分流區,進一步降低離心力對氣流中水分被吸附的影響。具體構型可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具體地可包括:迴圈模組10和除濕模組20。迴圈模組10,其具有第一迴圈通路,第一迴圈通路與滾筒出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進入第一迴圈通路;除濕模組20,其位於迴圈模組10的下游,除濕模組20具有第二迴圈通路,第二迴圈通路與滾筒進氣口連通;滾筒出氣口、第一迴圈通路、第二迴圈通路和滾筒進氣口依次連通,以形成迴圈通路;除濕模組20包括轉盤構件,至少部分轉盤構件設置於第二迴圈通路上,轉盤構件用於吸附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其中,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依次經由第一迴圈通路和第二迴圈通路,變成乾燥循環氣流。迴圈模組10可包括迴圈風機,迴圈風機的設置可為濕循環氣流提供動力,有利於氣流的迴圈,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連通,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二迴圈通路連通,轉盤構件設置於第二迴圈通路上,轉盤構件可先吸附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變為相對乾燥的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通過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降低耗能。
一些實施例中,除濕模組20更包括:轉盤下殼體220,其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210,其設有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210與轉盤下殼體220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構件容納腔;轉盤構件安裝於轉盤構件容納腔內;轉盤構件包括轉盤200;轉盤200的頂面與轉盤上殼體210的部分頂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220的部分底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第二氣流通道、轉盤200和第一氣流通道形成第二迴圈通路;其中,第二氣流通道與第一迴圈通路連通,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200到達第一氣流通道。具體地,轉盤200構成轉盤構件的一部分,轉盤構件還可包括驅動元件,驅動元件可以包括電機,電機可驅動轉盤200旋轉。轉盤200可選用吸濕性能好且脫附性能好的材料製作,例如可以是沸石、氯化鋰、矽膠、變性矽膠或13X(鈉X型)分子篩等。滾筒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進入轉盤容納腔的底部,在第二氣流通道內擴散,濕循環氣流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乾燥循環氣流通過滾筒進氣口進入滾筒內,與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降低耗能。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採用轉盤200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可以避免採用蒸發器帶來的對潮濕空氣的吸濕能力下降。
一些實施例中,迴圈模組10包括:迴圈模組殼體,其具有葉輪容納腔,所述迴圈模組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102和第一出風口103;葉輪110,所述葉輪110設置於所述葉輪容納腔內,所述葉輪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進風口軸線大致平行,所述葉輪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出風口軸線大致垂直;迴圈電機120,所述迴圈電機120與迴圈模組殼體連接固定,所述迴圈電機120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110連接固定;第一進風口102、葉輪容納腔和第一出風口103形成第一迴圈通路;其中,第一進風口102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出風口103與第二迴圈通路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依次進入第一迴圈通路和第二迴圈通路。葉輪110的旋轉軸線與第一進風口相對應,即葉輪110的旋轉軸線可以穿過第一進風口102,從而使得葉輪110能夠正對第一進風口102處的氣流進行驅動,使得氣流流進迴圈模組殼體內,不需要提高葉輪110的轉速就可以將氣流快速地抽進迴圈模組殼體內;葉輪110由迴圈電機120驅動旋轉時,形成圍繞葉輪110外周的離心力,葉輪110內的氣流隨離心力方向流動,此時氣流從葉輪110四周散開,由此改變了氣流的流動方向;並且在葉輪110的旋轉軸線以及附近形成負壓,可加大吸入第一進風口102處的氣流。因此,通過將迴圈動力設計為迴圈電機120控制葉輪110旋轉形成負壓的送風方式,有效避免大風力直接與其他部件衝撞而造成的相關損失。傳統風機在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是通常會帶來較高損耗,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迴圈模組為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提供了動力,使得在進行迴圈模組佈局時,帶來更多的靈活性。本發明實施例中,迴圈風機可包括迴圈電機120和由迴圈電機120驅動旋轉的葉輪110。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更包括:前置冷凝器,其設置於迴圈通路上,前置冷凝器位於迴圈模組10的上游;前置冷凝器用於對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進行預除濕。為了使得轉盤200具有更好的吸濕效果,在迴圈模組10的上游設置前置冷凝器,以降低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的濕度。
一些實施例中,前置冷凝器包括水冷冷凝器或空氣冷凝器;前置冷凝器設置於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的出氣通道上。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的出氣通道可設置在滾筒左後方或滾筒右後方,例如,當前置冷凝器為水冷冷凝器時,可將前置冷凝器設置在過濾組件的氣流方向的上游,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進入除濕模組20的氣流濕度,另一方面可以將氣流中含有的部分毛絮通過冷凝水直接帶走,從而可降低過濾組件的清潔頻次。滾筒出氣通道上設置的水冷冷凝器,具體地可以是在進水口設置噴嘴,以向管道外壁緩慢噴冷卻水,保持管道壁的持續低溫,從而達到對流過管道的濕循環氣流進行冷凝除水;滾筒出氣通道可設為雙層管道壁,雙層管道壁可以包括同軸間隔設置的內環管道和外環管道,內環管道內通過濕循環氣流,內環管道和外環管道之間形成水流空間,以引導冷卻水流入到滾筒外筒或洗衣機出水管道。當前置冷凝器為空氣冷凝器時,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與空氣冷凝器進行熱交換並降溫,濕循環氣流中的水蒸汽經冷卻形成冷凝水由空氣冷凝器排水口排出。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更包括:輔助加熱器,其設置於迴圈通路上,輔助加熱器位於除濕模組20的下游;輔助加熱器用於對乾燥循環氣流進行加熱。對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通過轉盤200吸附水分,使濕循環氣流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輔助加熱器對乾燥循環氣流進行加熱,可提高進入滾筒的乾燥循環氣流的溫度,以加快對滾筒內的衣物進行烘乾的速度。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內設有第一分隔件221,以將第一轉盤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轉盤下殼體220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進風口223,第二進風口223分別與第一出風口103和第二氣流通道的除濕區連通。具體地,轉盤200的底面與轉盤下殼體的除濕區內底壁之間具有間隙,可形成第二氣流通道;轉盤200工作時位於除濕區的部分,可將進入第二氣流通道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吸附;轉盤200在旋轉的過程中,已在除濕區吸附水分的部分旋轉至再生區時,進行脫水再生。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轉盤上殼體210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出風口,第二出風口分別與第一氣流通道的除濕區和滾筒進氣口連通;第二進風口223位於靠近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中的一個;第二出風口位於靠近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中的另一個。第二進風口223和第二出風口分設於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兩側,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從第二進風口223進入第二氣流通道內,經除濕區的導流在第二氣流通道內擴散,濕循環氣流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到達第一氣流通道,並彙聚於除濕區另一側的第二出風口,相對延長了循環氣流的流動路徑,這樣循環氣流與轉盤200的底面和頂面接觸面積更大,提高了轉盤200的利用率。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更包括:出風通道203,其位於第二出風口處,所述出風通道203突出於轉盤上殼體210的側壁的外側;進筒風道52,其一端與出風通道連通,另一端與滾筒進氣口連通;輔助加熱器包括加熱管或加熱絲;輔助加熱器設置於進筒風道內。進筒風道52與出風通道203之間可設有密封圈,進筒風道52與出風通道203的端部設有相適配的一對連接凸緣,通過螺栓連接將進筒風道52與出風通道203連接固定,中間的密封圈被壓緊變形,以實現密封效果。輔助加熱器可包括加熱管或加熱絲,將加熱管或加熱絲沿進筒風道52的內壁設置, 加熱管或加熱絲與進筒風道52的內壁之間可設置隔熱材料。
下面結合圖式對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的迴圈過程進行詳細介紹。
參見圖11,迴圈模組10與除濕模組20共同形成迴圈通路,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的流向如圖11中箭頭所示:濕循環氣流從滾筒內由滾筒出氣口經出氣通道,出氣通道內設有濾網和前置冷凝器,濕循環氣流進行預除濕後進入波紋軟管50(箭頭1),經過第一進風口102,由迴圈風機提供動力到達轉盤200下側(箭頭2),即在第二氣流通道內擴散,從轉盤200下側穿過轉盤200到達其上側(箭頭3),濕迴圈氣流經轉盤200吸附其中的水分,可變為乾燥循環氣流後在轉盤200上側空間流動(箭頭4),即經第一氣流通道到達進筒風道52(箭頭5),進筒風道內設有輔助加熱器,以對乾燥循環氣流進行加熱,加熱後的乾燥循環氣流然後穿過進筒風道52迴圈進入到滾筒(箭頭6)。
一些實施例中,烘乾模組包括:除濕模組20,其具有第二迴圈通路,第二迴圈通路與滾筒出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進入第二迴圈通路;除濕模組包括轉盤構件,至少部分轉盤構件設置於第二迴圈通路上,轉盤構件用於吸附來自於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迴圈模組10,其位於除濕模組20的下游,迴圈模組具有第一迴圈通路,第一迴圈通路與滾筒進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依次經由第二迴圈通路和第一迴圈通路,變成乾燥循環氣流進入滾筒內進行下一次迴圈;滾筒出氣口、第二迴圈通路、第一迴圈通路和滾筒進氣口依次連通,以形成迴圈通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中的迴圈模組10和除濕模組20可以調換位置,即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先經過滾筒出氣通道進入到除濕模組20,然後再經由迴圈模組10而通過滾筒進氣通道進入滾筒內。由此各部件的進氣口、出氣口的連接關係可進行適應性調整。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迴圈模組10,如圖8-圖10所示,具體地可包括:迴圈模組殼體、葉輪110和迴圈電機120。迴圈模組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102和第一出風口103;葉輪110,葉輪110設置於迴圈模組殼體內,葉輪110旋轉軸線與第一進風口102軸線平行,葉輪110旋轉軸線與第一出風口103軸線大致垂直;迴圈電機120,迴圈電機120與迴圈模組殼體連接固定,迴圈電機120的輸出軸與葉輪110連接固定。葉輪110的旋轉軸線與第一進風口相對應,即葉輪110的旋轉軸線可以穿過第一進風口102,從而使得葉輪110能夠正對第一進風口102處的氣流進行驅動,使得氣流流進迴圈模組殼體內,不需要提高葉輪110的轉速就可以將氣流快速地抽進迴圈模組殼體內;葉輪110由迴圈電機120驅動旋轉時,形成圍繞葉輪110外周的離心力,葉輪110內的氣流隨離心力方向流動,此時氣流從葉輪110四周散開,由此改變了氣流的流動方向;並且在葉輪110的旋轉軸線以及附近形成負壓,可加大吸入第一進風口102處的氣流。因此,通過將迴圈動力設計為迴圈電機120控制葉輪110旋轉形成負壓的送風方式,有效避免大風力直接與其他部件衝撞而造成的相關損失。傳統風機在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是通常會帶來較高損耗,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迴圈模組為氣流改變流動方向提供了動力,使得在進行迴圈模組佈局時,帶來更多的靈活性。
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迴圈模組殼體包括: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其設有凹陷的第一葉輪容納區;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其設有凹陷的第二葉輪容納區;迴圈模組下殼體112與迴圈模組上殼體111配合連接,以使第一葉輪容納區和第二葉輪容納區形成葉輪容納腔。葉輪110位於葉輪容納腔內,葉輪容納腔可設為大於葉輪110外徑的圓形,葉輪容納腔的軸線平行於葉輪110的旋轉軸線,這樣經葉輪110旋轉輸出的氣流可經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和迴圈模組上殼體111的內側壁導向流出。
可選實施例中,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包括:第一底板1122和第一側壁1121,第一側壁突出於第一底板且沿第一底板1122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一葉輪容納區;第一側壁1121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密封墊圈113;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包括:第一頂板1112和第二側壁1111,第二側壁突出於第一頂板且沿第一頂板1112的周向設置,以形成所述第二葉輪容納區;第二側壁1111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與第一凹槽配合;所述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和所述迴圈模組上殼體111連接時,所述第一凸起抵緊所述密封墊圈113。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可由底板向上彎折製備得到,同理,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可由頂板向下彎折製備得到;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和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在組裝時,第一凸起對第一凹槽內的密封墊圈113進行擠壓,使密封墊圈113變形,以實現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和迴圈模組上殼體111之間優異的密封效果。
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葉輪110包括:葉輪主體1101和與葉輪主體1101沿軸向相對設置的固定環1103;所述葉輪主體1101向固定環1103的方向延伸,且設置有用於容納迴圈電機的容納腔,迴圈電機120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容納腔中,且迴圈電機120的輸出軸與所述葉輪主體1101的底部連接固定;以及,葉片1102,所述葉片110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葉輪主體1101和固定環1103固定連接,所述葉片1102環繞所述葉輪主體1101間隔設置,且所述葉片1102沿所述葉輪的旋轉方向向前傾斜設置。葉輪主體1101可包括頂部的蓋板,葉片1102沿長度方向的一端與蓋板固定連接,可使得從葉輪底部吸入的氣流經蓋板阻擋,由葉輪的徑向輸出;葉輪主體1101向葉片1102方向延伸,葉輪主體1101內設有凹陷的容納腔,迴圈電機120的一端嵌入容納腔中,使得迴圈風機的整體軸向上的長度減小,降低了迴圈風機的整機長度。葉片1102沿所述葉輪的旋轉方向向前傾斜設置,可提高葉輪的出風效率,有利於提升風機的降噪效果,提高風機的能效。
可選實施例中,第一頂板1112的頂部設有貫穿的安裝孔1114和定位凸塊,安裝孔1114與迴圈電機適配;定位凸塊沿安裝孔1114的周向間隔設置,定位凸塊插入迴圈電機的安裝耳座,以使迴圈電機固定於第一頂板1112上。安裝耳座可設置於迴圈電機的外殼上,且安裝耳座設於迴圈電機的外殼背離輸出軸的一端,安裝耳座上可設有與定位凸塊適配的定位孔,定位孔可設為不貫穿,安裝耳座上設有螺栓孔,螺栓孔與定位孔貫通,定位凸塊上可設有螺紋孔,螺紋孔與螺栓孔同軸線設置且適配,定位凸塊插入定位孔內,螺栓穿過螺栓孔旋入螺紋孔內,以使迴圈電機固定於第一頂板1112上,且迴圈電機嵌入安裝孔1114內並向下伸出;這樣迴圈電機的安裝部位於迴圈模組上殼體111的外部,方便迴圈電機的安裝和拆卸。
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迴圈模組殼體為蝸殼形;所述迴圈模組殼體具有收縮部,收縮部沿垂直於葉輪110旋轉軸線的方向延伸;第一出風口通過收縮部與葉輪容納腔連通。迴圈模組殼體為蝸殼形,蝸殼造型獨特,氣流經葉輪110後改變流動方向由收縮部輸出,可避免氣流一直在葉輪容納腔內迴圈流動,符合流體設計要求,為氣流流動提供最大限度風量和風速。
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進風口102位於第一底板1122上,且第一進風口102與安裝孔1114共軸設置;收縮部具有出風腔,第一進風口102、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依次連通,且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位於同一水平面上。收縮部具有出風腔,氣流經葉輪110後改變流動方向,經出風腔流向第一出風口,出風腔大致垂直於葉輪110的旋轉軸線,且葉輪容納腔、出風腔與第一出風口大致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從而使得迴圈模組殼體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減小,減小了迴圈模組整體的佔用空間、也減小了使用迴圈模組的衣物處理裝置的整機高度和體積。
可選實施例中,迴圈模組10更包括:迴圈風介面件,其與收縮部連接;或者,迴圈風介面件與所述迴圈模組殼體設為一體;迴圈風介面件背離收縮部的一側設為弧形,且迴圈風介面件向背離收縮部的一側逐漸擴大,迴圈風介面件內具有擴張風道,擴張風道的兩端分別與出風腔和第一出風口連通。迴圈風介面件可設為分開的兩個上下殼體,分別與迴圈模組上殼體111和迴圈模組下殼體112連接;擴張風道的截面積向背離收縮部的一側逐漸增大,當氣流經葉輪110後進入出風腔和擴張風道,從而進一步地將氣流的動壓能轉化為靜壓能,提高了動壓能的轉化能力,提高了風機的工作性能。
可選實施例中,第一側壁1121上設有下殼體連接件1123,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沿第一側壁1121的外周間隔設置,且突出於第一側壁1121;第二側壁1111上設有上殼體連接件1113,上殼體連接件1113的設置位置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一一對應,上殼體連接件1113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連接,以使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和迴圈模組上殼體111的位置相對固定。上殼體連接件1113與所述下殼體連接件1123上均可設置相適配的螺栓通孔,螺栓通孔內插入螺栓,即可實現迴圈模組下殼體112和迴圈模組上殼體111之間的可拆卸連接。
可選實施例中,迴圈模組殼體上設置有固定卡1115,固定卡1115用於固定線路或管路,可使得迴圈電機的電線、或者整機上的水、氣管路等線路和管路能夠得到較好的佈置。
可選實施例中,迴圈模組更包括過渡件130,過渡件設於迴圈模組下殼體112上,且過渡件130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適配;過渡件與第一底板1122連接固定;過渡件設有貫穿的通孔,通孔與第一葉輪容納區連通;過渡件背離第一葉輪容納區的一側與波紋軟管50連接,波紋軟管50通過過渡件130與下殼體的進風口對接。過渡件上可設有第一過渡孔和第二過渡孔,第一過渡孔和第二過渡孔均沿通孔的周向間隔均勻地分佈,第一進風口102的直徑小於第一過渡孔的分佈直徑,波紋軟管50的端部可設有相對應的螺紋孔,螺栓穿過第一過渡孔擰入螺紋孔內,以使波紋軟管50固定於過渡件130上;第二過渡孔的分佈直徑大於第一進風口102的直徑,第一底板1122上設有與第二過渡孔相對應的螺紋孔,螺栓穿過第二過渡孔擰入螺紋孔內,以使過渡件130固定於第一底板1122上。過渡件的一側可設有定位套,定位套可插入波紋軟管50。安裝波紋軟管50時,可先將波紋軟管50固定於過渡件130上,再將過渡件130固定於第一底板1122上,方便波紋軟管50的安裝與拆卸。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衣物處理裝置,包括:滾筒,其設有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可分別設置於滾筒旋轉軸的兩端,以使得進入滾筒的乾燥高溫氣流能夠充分與滾筒內的衣物進行熱交換;以及,所述的烘乾模組;其中,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並由下至上穿過轉盤200到達第一氣流通道,以形成乾燥氣流;其中,轉盤200用於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
衣物處理裝置,包括滾筒和烘乾模組,滾筒進氣口位於前部或後部,滾筒出氣口位於後部或前部;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分別連通滾筒外筒與內筒之間的空間。例如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分別位於滾筒旋轉軸的兩端,以使得氣流能與滾筒內衣物充分接觸,提高烘乾效率。
滾筒進氣口和出氣口的具體位置本公開不做具體限定,也可同時位於滾筒同一端,或交錯設置在滾筒上。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上述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此外,本發明所附請求項旨在涵蓋落入所附請求項範圍和邊界、或者這種範圍和邊界的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
10:迴圈模組
20:除濕模組
30:再生模組
50:波紋軟管
51:搭接部
52:進筒風道
100:下殼體
200:轉盤
210:轉盤上殼體
211:第二分隔件
220:轉盤下殼體
221:第一分隔件
2211:第一分隔體
2212:第二分隔體
222:分流件
2221:第一分流體
2222:第二分流體
223:進風口
224:固定軸
320:再生風機安裝部
410:冷凝模組上殼體
420:冷凝模組下殼體
401:冷凝器
120:迴圈電機
102:第一進風口
103:第一出風口
110:葉輪
111:迴圈模組上殼體
112:迴圈模組下殼體
113:密封墊圈
130:過渡件
1101:葉輪主體
1102:葉片
1103:固定環
1111:第二側壁
1112:第一頂板
1113:上殼體連接件
1114:安裝孔
1115:固定卡
1121:第一側壁
1122:第一底板
1123:下殼體連接件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烘乾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爆炸分解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盤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盤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烘乾模組的部分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迴圈模組的爆炸結構示意圖(未示出迴圈模組下殼體);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迴圈模組的組裝結構示意圖(未示出迴圈模組下殼體);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迴圈模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濕循環氣流的迴圈過程示意圖;
10:迴圈模組
20:除濕模組
30:再生模組
50:波紋軟管
51:搭接部
52:進筒風道
320:再生風機安裝部
410:冷凝模組上殼體
420:冷凝模組下殼體
Claims (13)
- 一種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包括: 下殼體,其設有第一轉盤容納區; 轉盤上殼體,其形成第二轉盤容納區,轉盤上殼體與下殼體配合連接,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轉盤容納區和第二轉盤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 轉盤構件,其安裝於轉盤容納腔內;轉盤構件包括轉盤,轉盤用於吸附和脫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其中, 轉盤的頂面與轉盤上殼體的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轉盤的底面與下殼體的部分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 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以使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到達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殼體包括迴圈模組下殼體,迴圈模組下殼體內設有迴圈風機容納區,迴圈風機容納區與第一轉盤容納區或第二轉盤容納區連通;其中, 迴圈風機安裝於迴圈風機容納區內,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連通,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連通。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殼體更包括轉盤下殼體,轉盤下殼體設有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所述第一轉盤容納區內設有第一分隔件,以將第一轉盤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 迴圈風機的出風口與除濕區連通。
- 如請求項3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更包括: 再生模組,其安裝至轉盤上殼體的再生模組容納部; 再生模組位於轉盤的一側,以作用於轉盤再生區對轉盤吸附的水分進行脫附;其中, 再生模組內具有氣流空間,以形成第三氣流通道;轉盤的另一側與轉盤下殼體的再生區內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四氣流通道。
- 如請求項4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殼體更包括冷凝模組下殼體和再生風機安裝部,再生風機安裝於再生風機安裝部,冷凝模組下殼體設有冷凝器容納區,冷凝器容納區分別與第四氣流通道和再生風機的進風口連通;再生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三氣流通道連通; 再生氣流經再生風機抽取送入第三氣流通道,經過再生模組並穿過轉盤到達第四氣流通道,變成濕熱的再生氣流;濕熱的再生氣流依次進入冷凝器和再生風機,以形成閉路迴圈的再生氣流。
- 如請求項1-5任一項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殼體設為一體化。
- 如請求項6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迴圈模組下殼體、轉盤下殼體、冷凝模組下殼體和再生風機安裝部一體化成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迴圈風機的進風口與滾筒出氣口可撓性連接;和/或 轉盤上殼體與滾筒進氣口可撓性連接,以使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
- 如請求項3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分隔件設為沿轉盤下殼體的徑向設置,以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均為大體扇形空間;其中, 除濕區的面積可設為再生區的面積的2-3倍。
- 如請求項9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分隔件至少包括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均沿轉盤下殼體的徑向設置,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一端均與轉盤下殼體的側內壁連接,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另一端相交於轉盤下殼體的中心區域,以使所述第一分隔件大致呈V形; 第一分隔體和第二分隔體的相交處為圓弧過渡連接。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烘乾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上殼體設有第二分隔件,以將轉盤上殼體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模組安裝區; 第二分隔件與第一分隔件相對設置,轉盤位於第二分隔件與第一分隔件之間。
- 一種衣物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滾筒,其設有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滾筒進氣口和滾筒出氣口分別設置於滾筒旋轉軸的相對兩端;以及, 如請求項1-11任一項所述的烘乾模組;其中,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與滾筒出氣口連通,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與滾筒進氣口連通; 滾筒內的濕循環氣流經由第二氣流通道或第一氣流通道並穿過轉盤到達第一氣流通道或第二氣流通道,以形成乾燥氣流;其中,轉盤用於吸附濕循環氣流中的水分。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衣物處理裝置為洗烘一體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3112.5A CN113981647A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一种洗烘一体机 |
CN202211060628.1A CN115287866A (zh) | 2021-09-01 | 2022-08-31 | 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 |
CN2022110606281 | 2022-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11490A TW202411490A (zh) | 2024-03-16 |
TWI844464B true TWI844464B (zh) | 2024-06-01 |
Family
ID=7973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32301A TW202411488A (zh) | 2021-09-01 | 2023-08-28 | 洗烘一體機 |
TW112132505A TWI844461B (zh) | 2021-09-01 | 2023-08-29 | 烘乾模組及衣物處理裝置 |
TW112132718A TWI844464B (zh) | 2021-09-01 | 2023-08-30 |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32301A TW202411488A (zh) | 2021-09-01 | 2023-08-28 | 洗烘一體機 |
TW112132505A TWI844461B (zh) | 2021-09-01 | 2023-08-29 | 烘乾模組及衣物處理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20) | CN113981647A (zh) |
TW (3) | TW202411488A (zh) |
WO (3) | WO20240454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22340524A1 (en) * | 2021-09-01 | 2024-04-11 | Nanjing Roboroc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Drying apparatus and washing and drying integrated machine |
CN113981647A (zh) * | 2021-09-01 | 2022-01-28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洗烘一体机 |
CN218621460U (zh) * | 2022-08-31 | 2023-03-14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洗烘一体机 |
WO2024046358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烘干模组及洗烘一体机 |
WO2024046325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餐具处理装置 |
WO2024045711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045512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烘干模组及洗烘一体机 |
WO2024046211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烘干模组以及洗烘一体机 |
WO2024146215A1 (zh) * | 2023-01-05 | 2024-07-11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 |
WO2024146177A1 (zh) * | 2023-01-05 | 2024-07-11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过滤器清洁装置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
WO2024152622A1 (zh) * | 2023-01-17 | 2024-07-25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
WO2024152598A1 (zh) * | 2023-01-17 | 2024-07-25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
CN219315306U (zh) * | 2023-02-17 | 2023-07-07 | 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WO2024208189A1 (zh) * | 2023-04-04 | 2024-10-10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9206A (zh) * | 2019-02-18 | 2019-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烘干设备及该烘干设备的运行方法 |
CN113981647A (zh) * | 2021-09-01 | 2022-01-28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洗烘一体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94388A (ja) * | 1995-09-28 | 1997-04-08 | Sharp Corp | 全自動洗濯乾燥機 |
CN1888268A (zh) * | 2005-06-30 | 2007-01-03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具除湿功能的衣类烘干机 |
JP4696858B2 (ja) * | 2005-11-04 | 2011-06-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除湿システム |
JP4972612B2 (ja) * | 2008-05-30 | 2012-07-11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
JP2010167178A (ja) * | 2009-01-26 | 2010-08-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洗濯乾燥機 |
CN101967746A (zh) * | 2009-07-27 | 2011-02-09 | 海尔集团公司 | 滚筒式洗衣干衣机及温度检测方法 |
US9109317B2 (en) * | 2009-08-21 | 2015-08-18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Controlled moisture removal in a laundry treating appliance |
JP2012070956A (ja) * | 2010-09-29 | 2012-04-12 | Panasonic Corp | 衣類乾燥機 |
CN102286872B (zh) * | 2011-07-12 | 2016-11-16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带热泵烘干和除湿功能的洗衣干衣机 |
KR101579465B1 (ko) * | 2013-07-19 | 2015-12-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건조기 |
CN104514136B (zh) * | 2013-09-27 | 2018-05-01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带风门切换的冷凝式干衣机及干衣方法 |
CN106498683A (zh) * | 2015-09-07 | 2017-03-15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
CN106592183A (zh) * | 2015-10-20 | 2017-04-26 |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 烘干系统、衣物干燥装置及衣物干燥装置的工作方法 |
CN105463812B (zh) * | 2015-12-30 | 2019-03-01 |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洗烘一体机 |
CN106016517A (zh) * | 2016-07-13 | 2016-10-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换新风系统 |
CN108265459B (zh) * | 2016-12-30 | 2020-08-04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洗衣机和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
CN108729106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洗衣机的烘干系统以及洗衣机 |
CN109402988B (zh) * | 2017-08-16 | 2022-02-22 |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 烘干系统控制方法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107558128B (zh) * | 2017-09-11 | 2023-06-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衣物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055730B (zh) * | 2018-01-18 | 2022-01-04 | 重庆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
US10870940B2 (en) * | 2018-03-21 | 2020-12-22 |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 Washing machine appliance and methods for moisture removal |
CN208618146U (zh) * | 2018-06-11 | 2019-03-19 | 可林艾尔精密空调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烘干除湿一体机 |
CN109654867A (zh) * | 2018-12-29 | 2019-04-19 | 孙鹏 | 一种烘干方法及烘干机 |
CN112726111B (zh) * | 2019-10-15 | 2023-01-24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及其烘干判断方法 |
CN111575986A (zh) * | 2020-05-29 | 2020-08-25 | 苏州易来科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洗脱烘干一体机 |
CN111962252A (zh) * | 2020-08-25 | 2020-11-20 |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 洗衣机 |
CN112726155B (zh) * | 2020-12-24 | 2023-04-28 | 廷镁创智(浙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控湿度的浴袍干燥机及其干燥方法 |
CN214747116U (zh) * | 2021-04-27 | 2021-11-16 | 河南瑞德克气力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鼓风干燥装置 |
CN113418242A (zh) * | 2021-06-03 | 2021-09-21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无水加湿装置、空调器 |
CN216585700U (zh) * | 2021-09-01 | 2022-05-24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洗烘一体机 |
AU2022340524A1 (en) * | 2021-09-01 | 2024-04-11 | Nanjing Roboroc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Drying apparatus and washing and drying integrated machine |
CN216274879U (zh) * | 2021-09-13 | 2022-04-12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结构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216919741U (zh) * | 2021-11-30 | 2022-07-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 |
CN216769639U (zh) * | 2021-12-30 | 2022-06-17 | 广东鸦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轮除湿机温控装置及转轮除湿机 |
CN217052784U (zh) * | 2022-03-31 | 2022-07-26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114775216B (zh) * | 2022-04-29 | 2023-07-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和洗干机 |
-
2021
- 2021-09-01 CN CN202111023112.5A patent/CN11398164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8-31 CN CN202211060628.1A patent/CN11528786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22324363.3U patent/CN218842642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11066537.9A patent/CN11572612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22307069.1U patent/CN218812688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11056654.7A patent/CN11521691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22320973.6U patent/CN218521469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11057581.3A patent/CN11526216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22322147.5U patent/CN218521471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22320975.5U patent/CN218711570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11056667.4A patent/CN11592836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11060807.5A patent/CN11572612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11056653.2A patent/CN11589711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31 CN CN202222305027.4U patent/CN218580287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22322145.6U patent/CN218521470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22305009.6U patent/CN218492015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11057592.1A patent/CN115726127B/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22307078.0U patent/CN218492017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22305979.6U patent/CN218540129U/zh active Active
- 2022-08-31 CN CN202211058646.6A patent/CN115198476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1-17 WO PCT/CN2023/072564 patent/WO2024045477A1/zh unknown
- 2023-08-24 WO PCT/CN2023/114624 patent/WO2024046197A1/zh unknown
- 2023-08-25 WO PCT/CN2023/114994 patent/WO2024046232A1/zh unknown
- 2023-08-28 TW TW112132301A patent/TW202411488A/zh unknown
- 2023-08-29 TW TW112132505A patent/TWI844461B/zh active
- 2023-08-30 TW TW112132718A patent/TWI84446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9206A (zh) * | 2019-02-18 | 2019-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烘干设备及该烘干设备的运行方法 |
CN113981647A (zh) * | 2021-09-01 | 2022-01-28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洗烘一体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40129U (zh) | 2023-02-28 |
CN113981647A (zh) | 2022-01-28 |
TW202411488A (zh) | 2024-03-16 |
WO2024046197A1 (zh) | 2024-03-07 |
WO2024046232A1 (zh) | 2024-03-07 |
CN115897118A (zh) | 2023-04-04 |
CN115262161A (zh) | 2022-11-01 |
CN218521470U (zh) | 2023-02-24 |
CN218492017U (zh) | 2023-02-17 |
CN115928365A (zh) | 2023-04-07 |
CN218812688U (zh) | 2023-04-07 |
TW202411491A (zh) | 2024-03-16 |
WO2024045477A1 (zh) | 2024-03-07 |
TW202411490A (zh) | 2024-03-16 |
CN115287866A (zh) | 2022-11-04 |
CN218711570U (zh) | 2023-03-24 |
CN218492015U (zh) | 2023-02-17 |
CN115726129A (zh) | 2023-03-03 |
CN218521471U (zh) | 2023-02-24 |
TWI844461B (zh) | 2024-06-01 |
TW202411489A (zh) | 2024-03-16 |
CN115198476A (zh) | 2022-10-18 |
CN218521469U (zh) | 2023-02-24 |
CN218842642U (zh) | 2023-04-11 |
CN115726127B (zh) | 2024-08-02 |
CN115726128A (zh) | 2023-03-03 |
CN115726127A (zh) | 2023-03-03 |
CN115216913A (zh) | 2022-10-21 |
CN218580287U (zh) | 2023-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4464B (zh) |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 |
TWI844459B (zh) |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 |
WO2024045481A1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209299151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逆变器安装箱 | |
TWM654755U (zh) | 一種烘乾模組及衣物處理裝置 | |
WO2024169189A1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4515132A (zh) | 一种带涡轮除湿装置的内循环烘干洗碗机 | |
TWI852747B (zh) | 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設備 | |
CN212348275U (zh) | 一种自循环使用干燥器 | |
WO2024046358A1 (zh) | 一种烘干模组及洗烘一体机 | |
TWI852750B (zh) | 再生模組、烘乾模組和衣物處理裝置 | |
CN220224685U (zh) | 一种具有环境调湿功能的洗护设备 | |
CN214245013U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WO2024045512A1 (zh) | 一种烘干模组及洗烘一体机 | |
WO2024152598A1 (zh)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 |
WO2024208189A1 (zh)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 |
WO2024146215A1 (zh) | 加热装置、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 | |
TW202430747A (zh) | 衣物處理設備 | |
CN221403309U (zh) | 一种循环风除湿机 | |
CN220724615U (zh) | 家用烘干设备和衣物处理装置 | |
TWM659083U (zh) | 衣物處理設備 | |
TWM659082U (zh) | 烘乾裝置和衣物處理設備 | |
TWM656597U (zh) |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 |
TWM655048U (zh) |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 |
TWM659076U (zh) | 烘乾模組及衣物處理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