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5013U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5013U
CN214245013U CN202023312081.9U CN202023312081U CN214245013U CN 214245013 U CN214245013 U CN 214245013U CN 202023312081 U CN202023312081 U CN 202023312081U CN 214245013 U CN214245013 U CN 214245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an
compressor
air
tre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20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20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5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5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5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桶体组件和热泵组件。壳体,包括顶板和底板;桶体组件,位于壳体内;热泵组件包括:风道,与桶体组件相连通,风道位于桶体组件和顶板之间;换热器,位于风道内;压缩机,与换热器相连通,压缩机位于桶体组件和底板之间。通过将压缩机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下部,从而合理化利用桶体组件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将换热器与压缩机分别设置在桶体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可充分利用了壳体内的有限空间,实现了合理的紧凑化布局,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提升衣物处理装置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了安装空间,提升用户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泵干衣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能够达到衣干即穿的效果,同时具有节能特性,但单纯的滚筒洗衣机和热泵干衣机组合套装占空间大,在洗衣机中引入热泵系统的热泵洗烘一体机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洗衣机本身结构复杂,引入热泵系统后往往造成整机高度过高,会造成用户安装不便,或无法嵌入洗衣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桶体组件和热泵组件。壳体包括顶板和底板;桶体组件位于壳体内。热泵组件包括风道、换热器和压缩机。风道与桶体组件相连通,风道位于桶体组件和顶板之间;换热器位于风道内;压缩机与换热器相连通,压缩机位于桶体组件和底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形成其整体框架,能够容纳其他结构。壳体内的桶体组件形成腔体,可用于容纳待处理的衣物。热泵组件包括风道、换热器和压缩机。风道与桶体组件相连通,通过将桶体组件内的湿冷空气引入风道内,经除湿升温后重新送入桶体组件,可实现衣物的烘干,风道位于桶体组件和顶板之间,也就是说,风道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同时换热器位于风道内,即换热器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同时压缩机位于桶体组件与底板之间,即压缩机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下部,从而合理化利用桶体组件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将换热器与压缩机分别设置在桶体组件的上方和下方,与换热器和压缩机同时设置在桶体组件上方的情况相比,可充分利用了壳体内的有限空间,实现了合理的紧凑化布局,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提升衣物处理装置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了安装空间,提升用户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具体地,桶体组件包括静止的外桶和能够相对于外桶旋转的内桶,外桶用于存水,内桶用于容纳衣物,内桶和外桶相连通,以供洗涤水进入内桶。外桶的开口处还设置有门封,能够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相配合,实现桶体组件的密封,避免桶体组件内的水泄漏,同时也可以起到密封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的作用。内桶按一定规律旋转,可令衣物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实现衣物的洗涤。洗涤完成后,内桶旋转,可令衣物上的部分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衣物脱水。通过增设具有除湿升温功能的热泵组件,可为衣物处理装置增加烘干衣物的处理模式,使衣物处理装置用作洗烘一体机。
此外,循环式烘干系统根据烘干原理划分,可以包括热泵式和冷凝式,热泵式烘干系统的优点为干衣速度快,节约能源等,而热泵式烘干系统存在整机较大的问题,通过将压缩机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下部,在保证热泵式烘干系统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实现衣物处理装置整体结构和内部空间的合理化设置,降低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换热器可以包括位于风道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将蒸发器和冷凝器均设置在风道内,而非将风道内的气流引入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在的空间,既能够充分增大气流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积,降低蒸发器的冷量耗散和冷凝器的热量耗散,提升换热效率,优化除湿升温效果,缩短烘干衣物的耗时,又能够简化产品结构,降低生成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体地,风道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桶体组件相连通,具体是与内桶相连通,以对桶体组件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实现衣物烘干。可以理解的是,内桶处于外桶内部,并不直接暴露在外,风道与内桶相连通,可以是直接与外桶相连通,进而实现与内桶相连通,也可以是经门封与内桶相连通。蒸发器和冷凝器都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换热管,气流流过换热管表面,就能与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蒸发器位于入风口和冷凝器之间,也就是蒸发器位于冷凝器的上游位置,从桶体组件进入风道的湿冷空气先与蒸发器接触,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湿冷空气的热量,使得湿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冷凝成液态,继而排出,可降低湿冷空气的湿度,实现除湿。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再与下游的冷凝器接触。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向干冷空气传递热量,使得干冷空气升温,得到温暖干燥的空气,这些温暖干燥的空气重新回到桶体组件内,可促进衣物上的水分蒸发,加速衣物的干燥,同时使得桶体组件内的空气湿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衣物的烘干。
具体地,热泵组件还包括节流装置,如毛细管,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和蒸发器的入口之间。压缩机与蒸发器及冷凝器相连通,能够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具体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路径,构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运行时,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并且接着进入冷凝器中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逐渐转变成高压液态的制冷剂,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由冷凝器中流出并且进入节流装置中进行节流降温降压,高压液态的制冷剂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接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节流装置中流出并进入蒸发器中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而不断蒸发,转变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低压气态制冷剂由蒸发器中流出并接着经由压缩机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压缩机中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往复。
进一步地,热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上游的过滤件,以降低进入风道内的气流中夹杂的毛絮等杂物粘附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上的风险,有助于确保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可靠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风机,风机包括叶轮,叶轮的直径大于等于110mm,小于等于145mm。
在该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风机,风机具体包括蜗壳和位于蜗壳内的叶轮,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风机的尺寸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高度,而叶轮与蜗壳之间的间隙往往是确定的,因此叶轮的尺寸直接影响风机的尺寸。通过使叶轮的直径大于110mm,可保证风机的风量和风压等参数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风机的出风效果,避免风机尺寸过小影响衣物处理装置处理衣物的效果。通过使风机的直径小于等于145mm,可确保风机在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减小风机的整体尺寸,避免风机过大造成整机高度过高。通过将叶轮的直径取值限定在大于等于110mm,小于等于145mm范围内,以保证风机正常工作的同时,缩小风机的整体尺寸,以使风机小型化,从而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的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应用中,叶轮的直径可以为120mm、130mm、140mm,确保风机的出风效果的前提下,使得风机小型化,从而实现降低整机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风机还包括电机,电机的直径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75mm。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风机包括电机。电机的直径大小影响风机的整体尺寸。在保证风机出风效果的前提下,将电机的直径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使风机小型化。通过使电机的直径大于等于40mm,可保证电机能够产生足够的动力以保证风机的出风效果,电机的直径过小,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造成风机无法正常工作。通过使电机的直径小于等于75mm,在确保电机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的前提下,减小电机的尺寸,电机过大造成风机尺寸过大,从而影响整机高度。通过将电机的直径取值限定在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75mm内,以保证电机供风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缩小电机尺寸,以使风机小型化,从而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的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应用中,电机的直径可以为50mm、60mm、70mm,确保电机提供足够动力源的前提下,使得电机小型化,从而实现风机小型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风机还包括蜗壳,蜗壳朝向顶板的至少部分壁面为直壁。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蜗壳朝向顶板的一侧的形状。具体地,蜗壳朝向顶板的一侧至少部分壁面为直壁。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蜗壳是立式安装在壳体内部,而顶板需要与蜗壳最高处位置存在一定距离才能保证风机的正常工作,由于蜗壳的整体结构,大多数为圆形或者曲面结构,这样就会导致蜗壳最高处位移向下延伸的壁面与顶板之间存在过多的空间浪费,通过将蜗壳朝向顶板的至少部分壁面设置成为直壁,类似对蜗壳最高处做部分削平处理,在保证风机正常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小蜗壳与顶板之间的空间浪费,同时减少蜗壳整体高度,有利于实现风机的小型化,从而达到降低整机高度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还包括前面板和侧板,桶体组件的开口朝向前面板,风机位于侧板和桶体组件的中轴线之间。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壳体包括前面板和侧板,桶体组件朝向壳体的前面板开口,也就是该衣物处理装置属于滚筒式结构。通常桶体组件的外壁面与壳体之间存在容纳空间,通过将风机设置在侧板与桶体组件的中轴线之间,以使风机设置在桶体组件与壳体所夹空间内,也就是布置在桶体组件的四周侧方或后方,而非布置在朝向壳体的前面板的前方。由于桶体组件的整体结构近似呈圆柱状,桶体组件沿中轴线方向向侧板方向延伸的过程中,桶体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容纳空间逐渐增大,同时风机通常立式设置,提高了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将风机设置在侧板和桶体组件中轴线之间,能够充分利用桶体组件与侧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合理布置风机,有助于降低风机的安装高度,从而降低整机的高度。
具体地,将风机设置在风道靠近侧板的一侧,也就是与风道并列设置,以利用此处的空间实现风机的优化布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在该设计中,热泵组件的压缩机具体采用卧式压缩机,具备高度低的优势,更加适用于整机底部的紧凑空间,能够在保持衣物处理装置原有整机高度不变,或仅少量增加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甚至少量减少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整机底部空间,实现热泵组件的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压缩机布置困难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底板朝向桶体组件的表面内,卧式压缩机的中轴线的投影与桶体组件的中轴线的投影相交叉。
在该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具体为滚筒洗衣机,桶体组件的投衣口所在的方位为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此时桶体组件的中轴线沿衣物处理装置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底板朝向桶体组件的表面为参考面,也就是以壳体的内底面为参考面,通过令卧式压缩机的中轴线在参考面内的投影与桶体组件的中轴线在参考面内的投影相交叉,可以保证卧式压缩机不沿衣物处理装置的前后方向延伸,例如可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充分利用壳体的下部空间合理地对卧式压缩机进行横向布置,能够在不影响衣物处理装置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卧式压缩机的布置,实现降低产品改进成本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平衡块,与桶体组件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桶体组件的中轴线方向,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平衡块,平衡块与桶体组件的外表面连接,以使桶体组件保持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在桶体组件工作过程中,在静态和低速旋转下,质量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桶体组件运动的稳定性,转速越高,振动就越大,通过设置平衡块抵消这种不平衡,保证了桶体组件在静态或者工作中均能保持平衡。具体地,沿着桶体组件的中轴线方向上,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平衡块和风道是以桶体组件的中轴线为方向基准,相对来讲其中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而并非是平衡块与风道沿着桶体组件的中轴线分布,表明二者并非是叠加设置在相同位置。具体地,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避免平衡块与风道相邻设置造成相关干扰的可能性,同时与平衡块设置在桶体组件和风道之间相比,有利于降低整机高度。将平衡块与风道间隔设置,具体地,平衡块和风道可位于桶体组件的同侧,也就是平衡块和风道一起设置在桶体组件的上方,由于压缩机设置在了整机的下部空间内,因此在桶体组件上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平衡块,达到合理化利用壳体内部空间的作用。而且平衡块和风道独立设置,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助于节省后续维修保养的过程中拆装部件的时间,方便维修保养,进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进风管,连通在风道的入风口和桶体组件之间,沿桶体组件的周向,进风管避开平衡块设置。
在该设计中,热泵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连通在风道的入风口处的进风管,具体,进风管背离入风口的一端与桶体组件相连通。通过在风道的入风口设置进风管,可利用进风管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相连通,使得热泵组件与桶体组件可靠装配。此外,利用进风管,可以在确定好风道的设置位置后,方便地利用进风管将风道与桶体组件连通,有助于提升风道的设置位置灵活性。具体地,进风管的至少部分管段为波纹管,有助于提升送风组件的抗振性能。同时,进风管避开平衡块设置,即进风管与平衡块两者之间独立设置,周向避让,不存在重叠设置,从而不会影响整机的安装体积和整机高度。同时进风管和平衡块互不干涉,保证各自独立稳定工作。
具体地,平衡块偏离桶体组件的中心轴设置,进风管沿桶体组件周向避开平衡块,以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保证了二者工作的稳定性,不存在相互干扰和叠加设置的情况,有利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不存在叠加设置,合理化利用了壳体内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整机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例如为850mm,从而降低了整机高度,缩小了占用空间,以使衣物处理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不同尺寸的空间内,例如狭小空间,不仅实现了整机内部空间的利用,同时还保证了用户家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高度设置为小于等于860mm,方便用户安装,便于嵌入洗衣柜。
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面板,以使用户通过控制面板选择适合的衣物处理方式。风道位于控制面板和平衡块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通常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方便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对控制面板进行操控,也就是说,风道和平衡块此时一同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由于控制面板宜设置在靠近用户的一侧,将风道设置在控制面板之后,同时将平衡块设置在风道之后,从而合理利用了桶体组件上部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合理化设置安装位置以使内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整机的高度、缩小了整机尺寸,同时也节约可壳体的生产成本,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容器,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洗涤剂容器与风道并列设置。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洗涤剂容器,洗涤剂容器与控制面板相连接,通常将控制面板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器的上部,此时洗涤剂容器也设置在整机的上部位置,方便用户倾倒洗涤剂,与相关技术中,衣物处理装置的洗涤剂容器设置在下部相比,本申请中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完成倾倒洗涤剂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风道和洗涤剂容器并列设置,此时在保证风道正常通风的前提下,适当缩小风道尺寸,为洗涤剂容器提供安装空间,从而方便用户取放洗涤剂容器。控制面板相应设有洗涤剂容器的装配口和过滤件的插入口,可实现洗涤剂容器和过滤件的正面取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壳体,120底板,140侧板,150装配口,160插入口,170控制面板,200桶体组件,300热泵组件,310风道,320换热器,322蒸发器,324冷凝器,330压缩机,340风机,342蜗壳,344电机,350进风管,360过滤件,370节流装置,400平衡块,500洗涤剂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桶体组件200和热泵组件300。壳体100包括顶板和底板120;桶体组件200位于壳体100内。热泵组件300包括风道310、换热器320和压缩机330。风道310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风道310位于桶体组件200和顶板之间;换热器320位于风道310内;压缩机330与换热器320相连通,压缩机330位于桶体组件200和底板120之间。
衣物处理装置中壳体100形成其整体框架,能够容纳其他结构。壳体100内的桶体组件200形成腔体,可用于容纳待处理的衣物。热泵组件300包括风道310、换热器320和压缩机330。风道310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通过将桶体组件200内的湿冷空气引入风道310内,经除湿升温后重新送入桶体组件200,可实现衣物的烘干,风道310位于桶体组件200和顶板之间,也就是说,风道310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同时换热器320位于风道310内,即换热器320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同时压缩机330位于桶体组件200与底板120之间,即压缩机330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下部,从而合理化利用桶体组件200和壳体100之间的空间,将换热器320与压缩机330分别设置在桶体组件200的上方和下方,与换热器320和压缩机330同时设置在桶体组件200上方的情况相比,可充分利用了壳体100内的有限空间,实现了合理的紧凑化布局,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提升衣物处理装置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了安装空间,提升用户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具体地,桶体组件200包括静止的外桶和能够相对于外桶旋转的内桶,外桶用于存水,内桶用于容纳衣物,内桶和外桶相连通,以供洗涤水进入内桶。外桶的开口处还设置有门封,能够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相配合,实现桶体组件200的密封,避免桶体组件200内的水泄漏,同时也可以起到密封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的作用。内桶按一定规律旋转,可令衣物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实现衣物的洗涤。洗涤完成后,内桶旋转,可令衣物上的部分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衣物脱水。通过增设具有除湿升温功能的热泵组件300,可为衣物处理装置增加烘干衣物的处理模式,使衣物处理装置用作洗烘一体机。
此外,循环式烘干系统根据烘干原理划分,可以包括热泵式和冷凝式,热泵式烘干系统的优点为干衣速度快,节约能源等,而热泵式烘干系统存在整机较大的问题,通过将压缩机330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下部,在保证热泵式烘干系统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实现衣物处理装置整体结构和内部空间的合理化设置,降低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100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100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换热器320可以包括位于风道310内的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通过将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均设置在风道310内,而非将风道310内的气流引入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所在的空间,既能够充分增大气流与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的换热面积,降低蒸发器322的冷量耗散和冷凝器324的热量耗散,提升换热效率,优化除湿升温效果,缩短烘干衣物的耗时,又能够简化产品结构,降低生成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体地,风道310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具体是与内桶相连通,以对桶体组件200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实现衣物烘干。可以理解的是,内桶处于外桶内部,并不直接暴露在外,风道310与内桶相连通,可以是直接与外桶相连通,进而实现与内桶相连通,也可以是经门封与内桶相连通。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都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换热管,气流流过换热管表面,就能与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蒸发器322位于入风口和冷凝器324之间,也就是蒸发器322位于冷凝器324的上游位置,从桶体组件200进入风道310的湿冷空气先与蒸发器322接触,蒸发器322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湿冷空气的热量,使得湿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冷凝成液态,继而排出,可降低湿冷空气的湿度,实现除湿。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再与下游的冷凝器324接触。冷凝器324内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向干冷空气传递热量,使得干冷空气升温,得到温暖干燥的空气,这些温暖干燥的空气重新回到桶体组件200内,可促进衣物上的水分蒸发,加速衣物的干燥,同时使得桶体组件200内的空气湿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衣物的烘干。
具体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节流装置370,如毛细管,连接在冷凝器324的出口和蒸发器322的入口之间。压缩机330与蒸发器322及冷凝器324相连通,能够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具体地,压缩机330的进气口与蒸发器322的出口相连通,压缩机33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324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压缩机330→冷凝器324→节流装置370→蒸发器322→压缩机330的制冷剂循环路径,构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运行时,制冷剂在压缩机330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压缩机330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330,并且接着进入冷凝器324中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逐渐转变成高压液态的制冷剂,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由冷凝器324中流出并且进入节流装置370中进行节流降温降压,高压液态的制冷剂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接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节流装置370中流出并进入蒸发器322中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而不断蒸发,转变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低压气态制冷剂由蒸发器322中流出并接着经由压缩机330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压缩机330中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往复。
进一步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322上游的过滤件360,以降低进入风道310内的气流中夹杂的毛絮等杂物粘附在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上的风险,有助于确保蒸发器322和冷凝器324的可靠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风机340,风机340包括叶轮,叶轮的直径大于等于110mm,小于等于145mm。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风机340,如图1所示,风机340具体包括蜗壳342和位于蜗壳内的叶轮(图中未示出),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344。风机340的尺寸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高度,而叶轮与蜗壳342之间的间隙往往是确定的,因此叶轮的尺寸直接影响风机340的尺寸。通过使叶轮的直径大于110mm,可保证风机340的风量和风压等参数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风机340的出风效果,避免风机340尺寸过小影响衣物处理装置处理衣物的效果。通过使风机340的直径小于等于145mm,可确保风机340在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减小风机340的整体尺寸,避免风机340过大造成整机高度过高。通过将叶轮的直径取值限定在大于等于110mm,小于等于145mm范围内,以保证风机340正常工作的同时,缩小风机340的整体尺寸,以使风机340小型化,从而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的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100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100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叶轮的直径可以为120mm、130mm、140mm,确保风机340的出风效果的前提下,使得风机340小型化,从而实现降低整机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40还包括电机344,电机344的直径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75mm。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风机340包括电机344。电机344的直径大小影响风机340的整体尺寸。在保证风机340出风效果的前提下,将电机344的直径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使风机340小型化。通过使电机344的直径大于等于40mm,可保证电机344能够产生足够的动力以保证风机340的出风效果,电机344的直径过小,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造成风机340无法正常工作。通过使电机344的直径小于等于75mm,在确保电机344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的前提下,减小电机344的尺寸,电机344过大造成风机340尺寸过大,从而影响整机高度。通过将电机344的直径取值限定在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75mm内,以保证电机344供风机340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缩小电机344尺寸,以使风机340小型化,从而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的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100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100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电机344的直径可以为50mm、60mm、70mm,确保电机344提供足够动力源的前提下,使得电机344小型化,从而实现风机340小型化。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40还包括蜗壳342,蜗壳342朝向顶板的至少部分壁面为直壁。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蜗壳342朝向顶板的一侧的形状。具体地,蜗壳342朝向顶板的一侧至少部分壁面为直壁。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蜗壳342是立式安装在壳体100内部,而顶板需要与蜗壳342最高处位置存在一定距离才能保证风机340的正常工作,由于蜗壳342的整体结构,大多数为圆形或者曲面结构,这样就会导致蜗壳342最高处位移向下延伸的壁面与顶板之间存在过多的空间浪费,通过将蜗壳342朝向顶板的至少部分壁面设置成为直壁,类似对蜗壳342最高处做部分削平处理,在保证风机340正常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小蜗壳342与顶板之间的空间浪费,同时减少蜗壳342整体高度,有利于实现风机340的小型化,从而达到降低整机高度的目的。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前面板和侧板140,桶体组件200的开口朝向前面板,风机340位于侧板140和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壳体100包括前面板和侧板140,桶体组件200朝向壳体100的前面板开口,也就是该衣物处理装置属于滚筒式结构。通常桶体组件200的外壁面与壳体100之间存在容纳空间,通过将风机340设置在侧板140与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之间,以使风机340设置在桶体组件200与壳体100所夹空间内,也就是布置在桶体组件200的四周侧方或后方,而非布置在朝向壳体100的前面板的前方。由于桶体组件200的整体结构近似呈圆柱状,桶体组件200沿中轴线方向向侧板140方向延伸的过程中,桶体组件200与壳体100之间的容纳空间逐渐增大,同时风机340通常立式设置,提高了壳体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将风机340设置在侧板140和桶体组件200中轴线之间,能够充分利用桶体组件200与侧板140之间的容纳空间合理布置风机340,有助于降低风机340的安装高度,从而降低整机的高度。
具体地,将风机340设置在风道310靠近侧板140的一侧,也就是与风道310并列设置,以利用此处的空间实现风机340的优化布局。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330为卧式压缩机。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的压缩机330具体采用卧式压缩机330,具备高度低的优势,更加适用于整机底部的紧凑空间,能够在保持衣物处理装置原有整机高度不变,或仅少量增加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甚至少量减少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整机底部空间,实现热泵组件300的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压缩机330布置困难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底板120朝向桶体组件200的表面内,卧式压缩机330的中轴线的投影与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交叉。
在该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具体为滚筒洗衣机,桶体组件200的投衣口所在的方位为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此时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沿衣物处理装置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底板120朝向桶体组件200的表面为参考面,也就是以壳体100的内底面为参考面,通过令卧式压缩机330的中轴线在参考面内的投影与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在参考面内的投影相交叉,可以保证卧式压缩机330不沿衣物处理装置的前后方向延伸,例如可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充分利用壳体100的下部空间合理地对卧式压缩机330进行横向布置,能够在不影响衣物处理装置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卧式压缩机330的布置,实现降低产品改进成本的效果。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平衡块400,与桶体组件200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方向,平衡块400与风道310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平衡块400,平衡块400与桶体组件200的外表面连接,以使桶体组件200保持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在桶体组件200工作过程中,在静态和低速旋转下,质量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桶体组件200运动的稳定性,转速越高,振动就越大,通过设置平衡块400抵消这种不平衡,保证了桶体组件200在静态或者工作中均能保持平衡。具体地,沿着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方向上,平衡块400与风道310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平衡块400和风道310是以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为方向基准,相对来讲其中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而并非是平衡块400与风道310沿着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分布,表明二者并非是叠加设置在相同位置。具体地,平衡块400与风道310间隔分布,避免平衡块400与风道310相邻设置造成相关干扰的可能性,同时与平衡块400设置在桶体组件200和风道310之间相比,有利于降低整机高度。将平衡块400与风道310间隔设置,具体地,平衡块400和风道310可位于桶体组件200的同侧,也就是平衡块400和风道310一起设置在桶体组件200的上方,由于压缩机330设置在了整机的下部空间内,因此在桶体组件200上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平衡块400,达到合理化利用壳体100内部空间的作用。而且平衡块400和风道310独立设置,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助于节省后续维修保养的过程中拆装部件的时间,方便维修保养,进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进风管350,连通在风道310的入风口和桶体组件200之间,沿桶体组件200的周向,进风管350避开平衡块400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进一步包括连通在风道310的入风口处的进风管350,具体,进风管350背离入风口的一端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通过在风道310的入风口设置进风管350,可利用进风管350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200相连通,使得热泵组件300与桶体组件200可靠装配。此外,利用进风管350,可以在确定好风道310的设置位置后,方便地利用进风管350将风道310与桶体组件200连通,有助于提升风道310的设置位置灵活性。具体地,进风管350的至少部分管段为波纹管,有助于提升送风组件的抗振性能。同时,进风管350避开平衡块400设置,即进风管350与平衡块400两者之间独立设置,周向避让,不存在重叠设置,从而不会影响整机的安装体积和整机高度。同时进风管350和平衡块400互不干涉,保证各自独立稳定工作。
具体地,平衡块400偏离桶体组件200的中心轴设置,进风管350沿桶体组件200周向避开平衡块400,以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保证了二者工作的稳定性,不存在相互干扰和叠加设置的情况,有利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不存在叠加设置,合理化利用了壳体100内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整机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例如为850mm,从而降低了整机高度,缩小了占用空间,以使衣物处理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不同尺寸的空间内,例如狭小空间,不仅实现了整机内部空间的利用,同时还保证了用户家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高度设置为小于等于860mm,方便用户安装,便于嵌入洗衣柜。
如图1所示,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面板170,以使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70选择适合的衣物处理方式。风道310位于控制面板170和平衡块40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170通常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方便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对控制面板170进行操控,也就是说,风道310和平衡块400此时一同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由于控制面板170宜设置在靠近用户的一侧,将风道310设置在控制面板170之后,同时将平衡块400设置在风道310之后,从而合理利用了桶体组件200上部和壳体100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合理化设置安装位置以使内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整机的高度、缩小了整机尺寸,同时也节约可壳体100的生产成本,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容器500,与控制面板170相连接,洗涤剂容器500与风道310并列设置。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洗涤剂容器500,洗涤剂容器500与控制面板170相连接,通常将控制面板170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器的上部,此时洗涤剂容器500也设置在整机的上部位置,方便用户倾倒洗涤剂,与相关技术中,衣物处理装置的洗涤剂容器500设置在下部相比,本申请中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完成倾倒洗涤剂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风道310和洗涤剂容器500并列设置,此时在保证风道310正常通风的前提下,适当缩小风道310尺寸,为洗涤剂容器500提供安装空间,从而方便用户取放洗涤剂容器500。如图2所示,控制面板170相应设有洗涤剂容器500的装配口150和过滤件360的插入口160,可实现洗涤剂容器500和过滤件360的正面取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包括顶板和底板(120);
桶体组件(20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和
热泵组件(300),包括:
风道(310),与所述桶体组件(200)相连通,所述风道(310)位于所述桶体组件(200)和所述顶板之间;
换热器(320),位于所述风道(310)内;
压缩机(330),与所述换热器(320)相连通,所述压缩机(330)位于所述桶体组件(200)和所述底板(1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
风机(340),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直径大于等于110mm,小于等于14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340)还包括电机(344),所述电机(344)的直径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7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340)还包括蜗壳(342),所述蜗壳(342)朝向所述顶板的至少部分壁面为直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还包括前面板和侧板(140),所述桶体组件(200)的开口朝向所述前面板,所述风机(340)位于所述侧板(140)和所述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330)为卧式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120)朝向所述桶体组件(200)的表面内,所述卧式压缩机(330)的中轴线的投影与所述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平衡块(400),与所述桶体组件(200)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所述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方向,所述平衡块(400)与所述风道(310)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
进风管(350),连通在所述风道(310)的入风口和所述桶体组件(200)之间,沿所述桶体组件(200)的周向,所述进风管(350)避开所述平衡块(400)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
CN202023312081.9U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245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2081.9U CN214245013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2081.9U CN214245013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5013U true CN214245013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2081.9U Active CN214245013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5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0747B2 (ja) 衣類乾燥機
KR101989522B1 (ko) 의류건조기
CN102105631A (zh) 衣物干燥机
WO2020097831A1 (zh) 闭式热泵干衣机系统
JP4602109B2 (ja) 乾燥機
CN201258401Y (zh) 利用热泵系统烘干的洗衣干衣机
CN102003747A (zh) 移动式空调器
JP2010088659A (ja) 洗濯乾燥機
CN214245013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1113563B (zh) 衣物烘干机及衣物烘干机的操作方法
WO2023098109A1 (zh) 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5668637U (zh) 干衣机
CN21424501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550168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5937159A (zh) 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CN214362373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496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09034188A (ja) 洗濯乾燥機
CN214245015U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5947646U (zh)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4300805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27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26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75U (zh) 干衣机
CN214009607U (zh) 热交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