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5015U -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5015U
CN214245015U CN202023315524.XU CN202023315524U CN214245015U CN 214245015 U CN214245015 U CN 214245015U CN 202023315524 U CN202023315524 U CN 202023315524U CN 214245015 U CN214245015 U CN 214245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taving
tub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55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55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501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284 priority patent/WO202214223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5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5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桶体组件包括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出风口。其中,第二桶体位于第一桶体内;出风口设置于第一桶体,出风口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和第二桶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通过令出风口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和第二桶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设置,而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在此处间隙最大,且这部分空间内不存在其他结构,也就不会对出风口造成遮挡,因而有助于降低气流在此处的流动阻力,降低流动损失,从而提升了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桶体组件和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泵干衣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能够达到衣干即穿的效果,同时具有节能特性,但桶体出风结构设计不当,往往造成出风时风阻过大,影响出风量,大大削弱了热泵干衣机的干衣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包括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出风口。其中,第二桶体位于第一桶体内;出风口设置于第一桶体,出风口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和第二桶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具体用于具备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例如为干衣机。桶体组件包括第一桶体和位于第一桶体内的第二桶体,第一桶体的壁面设置出风口,使得出风口直接与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之间的空间相连通,进而可经第二桶体壁面的出风结构与第二桶体相连通,形成第二桶体内的湿冷空气的输出路径。其中,第二桶体的开口朝向第一桶体的开口,形成投衣口,以供用户将衣物投入第二桶体内。第一桶体朝向其开口的壁面为其底壁,同理,第二桶体朝向其开口的壁面为其底壁。通过令出风口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和第二桶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设置,而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在此处间隙最大,且这部分空间内不存在其他结构,也就不会对出风口造成遮挡,因而有助于降低气流在此处的流动阻力,降低流动损失,从而提升了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
具体地,对于循环式烘干系统,出风口可用于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送风组件相连通,以将桶体组件内的湿冷空气引入送风组件内,经除湿升温后重新送入桶体组件,实现衣物烘干。对于排出式烘干系统,出风口则可用于直接将桶体组件内的湿冷空气排出到环境中。
除烘干功能外,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实现洗涤功能和脱水功能,也就是衣物处理装置为洗烘一体机。外侧的第一桶体保持静止,用于存水,内侧的第二桶体用于容纳衣物,可相对于第一桶体旋转。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相连通,以供洗涤水进入第二桶体,第二桶体按一定规律旋转,可令衣物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实现衣物的洗涤。洗涤完成后,第二桶体旋转,可令衣物上的部分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衣物脱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桶体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出风口设于第一桶体的侧壁。
在该设计中,通过将出风口具体设置在第一桶体的侧壁而非底壁,既能够满足降低气流的流动阻力的要求,又能够相应将连通桶体组件的风道布置在第一桶体的侧壁处,有助于降低风道布置难度,提升装配效率。此外,该设计不必占用第一桶体底壁后方的空间,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在该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实现衣物处理装置的小型化设计,便于将衣物处理装置布置在室内或嵌入洗衣柜,拓展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出风部,位于第二桶体的底壁,第一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
在该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二桶体底壁的第一出风部,也就是第二桶体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二桶体的底壁排出,直接到达第一桶体的底壁和第二桶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进而经由出风口排出,能够有效减少气流移动过程中的阻挡,进而降低风阻,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通过在第一出风部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例如多个小尺寸的第一出风孔,而非大尺寸开口,既可以满足出风需要,又可以降低对第二桶体的结构破坏,有助于确保第二桶体的结构强度,提升桶体组件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孔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距,因此与大尺寸的开口相比,在相同出风流道截面积下,整个第一出风部覆盖的区域更大,有助于实现引出第二桶体内不同位置的空气,使得气流能够流经不同位置的衣物,从而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桶体的底壁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凹陷形成凹陷部,第一出风部包括凹陷部,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设于凹陷部的底壁。
在该设计中,第一出风部还进一步包括凹陷部,其底壁为第一出风孔提供了设置位置。由于凹陷部本身能够从形状上提升第二桶体的底壁的结构强度,因此,通过在凹陷部开设第一出风孔,有助于充分降低开设第一出风孔对第二桶体造成的结构强度破坏,确保了第二桶体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桶体组件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凹陷部具体是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凹陷,也就是开口朝向第二桶体的内部,因此可以令第二桶体内部的空气先流动至凹陷部形成的凹陷区域,再经第一出风孔流出,也就是说,凹陷部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引导气流逐步向第一出风孔流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气流流动阻力,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出风部,位于第二桶体的侧壁,第二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
在该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二桶体侧壁的第二出风部,也就是第二桶体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二桶体的侧壁排出,先沿着第二桶体的母线方向流向第二桶体的底壁,再经由出风口排出,能够有效减少气流移动过程中的阻挡,进而降低风阻,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通过在第二出风部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例如多个小尺寸的第二出风孔,而非大尺寸开口,既可以满足出风需要,又可以降低对第二桶体的结构破坏,有助于确保第二桶体的结构强度,提升桶体组件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相邻两个第二出风孔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距,因此与大尺寸的开口相比,在相同出风流道截面积下,整个第二出风部覆盖的区域更大,有助于实现引出第二桶体内不同位置的空气,使得气流能够流经不同位置的衣物,从而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具体地,可同时设置上述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使得第二桶体内的空气可以同时经第二桶体的底壁和侧壁排出,从第二桶体底壁的第一出风部排出的气流向上流动,从第二桶体侧壁的第二出风部排出的气流向后流动,在出风口处汇聚排出。此时,无论是从第一出风部排出的气流还是从第二出风部排出的气流,其流动路径都较短,且遮挡和弯折少,因而综合来说,流动阻力较小,流动损失较少,在同等的驱动电机转速下风量较大,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且噪音较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出风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出风部沿第二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该设计中,通过将第二出风部配置为沿第二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当其中部分第二出风部随第二桶体的转动而位于桶内衣物的底部,被衣物覆盖时,可保证空气能够经未被覆盖的第二出风部排出,确保了空气有效排出,保证了烘干功能的正常实现。对于未被覆盖的第二出风部,沿周向间隔分布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令气流从周向上的多个位置流出,使得气流能够流经不同位置的衣物,从而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此外,通过分散设置第二出风部,还可以令第二桶体周向各处的结构强度均匀,减少集中设置第二出风部造成的局部强度削弱,有助于提升桶体组件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出风管,与出风口相连接,出风管位于第一桶体的外壁面。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第一桶体的外壁面设置与出风口相连接的出风管,能够利用出风管方便地将出风口与衣物处理装置的其他结构,例如风道相连通,有助于降低装配难度,并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密封难度,进而降低连接处密封失效造成气流泄漏的风险,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门封和回风口,门封连接在第一桶体的开口处;回风口设置于门封。
在该设计中,桶体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桶体的开口处的门封,能够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相配合,实现桶体组件的密封,避免桶体组件内的水泄漏。通过在门封处设置回风口,也就是令烘干衣物所使用的温暖干燥的空气经门封处的回风口进入第二桶体,可利用门封实现回风,有助于减少对第一桶体的结构破坏。而门封通常为橡胶结构,对结构强度的要求不高,因此经门封回风的设计可提升桶体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门封位于桶体组件的投衣口处,出风口则如前所述朝向第一桶体的底壁和第二桶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设置,也就是靠近于第一桶体的底壁或直接设置在第一桶体的底壁,使得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尽量增大,有助于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令进入第二桶体的温暖干燥的空气与待烘干的衣物充分接触,进而提升烘干效率,降低能耗。具体地,可在回风口处设置突出于门封的外侧壁的回风管,以便于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桶体组件。其中,桶体组件位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桶体组件,因而具有该桶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包括侧板,出风口位于侧板和桶体组件的中轴线之间。
在该设计中,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板和桶体组件的中轴线之间,也就是令出风口偏心设置,能够腾出更多的连续空间,以便于设置衣物处理装置的其他结构,有助于实现衣物处理装置的紧凑化布局。
进一步地,对于在桶体组件的门封设置回风口的情况,可令出风口与侧板的间距小于回风口与侧板的间距,使得出风口和回风口彼此倾斜设置,准确来说,就是出风口的中心点与回风口的中心点的连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桶体组件的中轴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相交叉,有助于进一步增大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令进入第二桶体的温暖干燥的空气与待烘干的衣物充分接触,进而提升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之二;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桶体组件,110第一桶体,120第二桶体,130出风口,140第一出风部,142第一出风孔,144凹陷部,150第二出风部,152第二出风孔,160出风管,170门封,180回风口,190回风管,200壳体,202侧板,300送风组件,302风道,304蒸发器,306冷凝器,308节流装置,310过滤件,312进风管,314风机,400压缩机,500管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00和衣物处理装置。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100,包括第一桶体110、第二桶体120和出风口130。其中,第二桶体120位于第一桶体110内;出风口130设置于第一桶体110,出风口130朝向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和第二桶体120的底壁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00,具体用于具备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例如为干衣机。桶体组件100包括第一桶体110和位于第一桶体110内的第二桶体120,第一桶体110的壁面设置出风口130,使得出风口130直接与第一桶体110和第二桶体120之间的空间相连通,进而可经第二桶体120壁面的出风结构与第二桶体120相连通,形成第二桶体120内的湿冷空气的输出路径。其中,第二桶体120的开口朝向第一桶体110的开口,形成投衣口,以供用户将衣物投入第二桶体120内。第一桶体110朝向其开口的壁面为其底壁,同理,第二桶体120朝向其开口的壁面为其底壁。通过令出风口130朝向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和第二桶体120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设置,而第一桶体110和第二桶体120在此处间隙最大,且这部分空间内不存在其他结构,也就不会对出风口130造成遮挡,因而有助于降低气流在此处的流动阻力,降低流动损失,从而提升了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
具体地,对于循环式烘干系统,出风口130可用于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送风组件300相连通,以将桶体组件100内的湿冷空气引入送风组件300内,经除湿升温后重新送入桶体组件100,实现衣物烘干。对于排出式烘干系统,出风口130则可用于直接将桶体组件100内的湿冷空气排出到环境中。
除烘干功能外,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实现洗涤功能和脱水功能,也就是衣物处理装置为洗烘一体机。外侧的第一桶体110保持静止,用于存水,内侧的第二桶体120用于容纳衣物,可相对于第一桶体110旋转。第一桶体110和第二桶体120相连通,以供洗涤水进入第二桶体120,第二桶体120按一定规律旋转,可令衣物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实现衣物的洗涤。洗涤完成后,第二桶体120旋转,可令衣物上的部分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衣物脱水。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30设于第一桶体110的侧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出风口130具体设置在第一桶体110的侧壁而非底壁,既能够满足降低气流的流动阻力的要求,又能够相应将连通桶体组件100的风道302布置在第一桶体110的侧壁处,有助于降低风道302布置难度,提升装配效率。此外,该设计不必占用第一桶体110底壁后方的空间,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在该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实现衣物处理装置的小型化设计,便于将衣物处理装置布置在室内或嵌入洗衣柜,拓展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出风部140,位于第二桶体120的底壁,第一出风部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142。
在该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位于第二桶体120底壁的第一出风部140,也就是第二桶体120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二桶体120的底壁排出,直接到达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和第二桶体120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进而经由出风口130排出,能够有效减少气流移动过程中的阻挡,进而降低风阻,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通过在第一出风部140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142,例如多个小尺寸的第一出风孔142,而非大尺寸开口,既可以满足出风需要,又可以降低对第二桶体120的结构破坏,有助于确保第二桶体120的结构强度,提升桶体组件100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孔142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距,因此与大尺寸的开口相比,在相同出风流道截面积下,整个第一出风部140覆盖的区域更大,有助于实现引出第二桶体120内不同位置的空气,使得气流能够流经不同位置的衣物,从而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桶体120的底壁朝向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凹陷形成凹陷部144,第一出风部140包括凹陷部144,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142设于凹陷部144的底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140还进一步包括凹陷部144,其底壁为第一出风孔142提供了设置位置。由于凹陷部144本身能够从形状上提升第二桶体120的底壁的结构强度,因此,通过在凹陷部144开设第一出风孔142,有助于充分降低开设第一出风孔142对第二桶体120造成的结构强度破坏,确保了第二桶体120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桶体组件100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凹陷部144具体是朝向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凹陷,也就是开口朝向第二桶体120的内部,因此可以令第二桶体120内部的空气先流动至凹陷部144形成的凹陷区域,再经第一出风孔142流出,也就是说,凹陷部144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引导气流逐步向第一出风孔142流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气流流动阻力,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出风部150,位于第二桶体120的侧壁,第二出风部15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152。
在该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位于第二桶体120侧壁的第二出风部150,也就是第二桶体120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二桶体120的侧壁排出,先沿着第二桶体120的母线方向流向第二桶体120的底壁,再经由出风口130排出,能够有效减少气流移动过程中的阻挡,进而降低风阻,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出风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并有助于降低噪音,提升使用舒适性。通过在第二出风部150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152,例如多个小尺寸的第二出风孔152,而非大尺寸开口,既可以满足出风需要,又可以降低对第二桶体120的结构破坏,有助于确保第二桶体120的结构强度,提升桶体组件100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相邻两个第二出风孔152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距,因此与大尺寸的开口相比,在相同出风流道截面积下,整个第二出风部150覆盖的区域更大,有助于实现引出第二桶体120内不同位置的空气,使得气流能够流经不同位置的衣物,从而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具体地,如图7所示,可同时设置上述第一出风部140和第二出风部150,使得第二桶体120内的空气可以同时经第二桶体120的底壁和侧壁排出,从第二桶体120底壁的第一出风部140排出的气流向上流动,从第二桶体120侧壁的第二出风部150排出的气流向后流动,在出风口130处汇聚排出。此时,无论是从第一出风部140排出的气流还是从第二出风部150排出的气流,其到达出风口130的流动路径都较短,且遮挡和弯折少,因而综合来说,流动阻力较小,流动损失较少,在同等的驱动电机转速下风量较大,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且噪音较小,可提升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部1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出风部150沿第二桶体120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出风部150配置为沿第二桶体12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当其中部分第二出风部150随第二桶体120的转动而位于桶内衣物的底部,被衣物覆盖时,可保证空气能够经未被覆盖的第二出风部150排出,确保了空气有效排出,保证了烘干功能的正常实现。对于未被覆盖的第二出风部150,沿周向间隔分布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令气流从周向上的多个位置流出,使得气流能够流经不同位置的衣物,从而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此外,通过分散设置第二出风部150,还可以令第二桶体120周向各处的结构强度均匀,减少集中设置第二出风部150造成的局部强度削弱,有助于提升桶体组件100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出风管160,与出风口130相连接,出风管160位于第一桶体110的外壁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桶体110的外壁面设置与出风口130相连接的出风管160,能够利用出风管160方便地将出风口130与衣物处理装置的其他结构,例如风道302相连通,有助于降低装配难度,并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密封难度,进而降低连接处密封失效造成气流泄漏的风险,提升了应用该桶体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门封170和回风口180,门封170连接在第一桶体110的开口处;回风口180设置于门封170。
在该实施例中,桶体组件100还包括位于第一桶体110的开口处的门封170,能够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相配合,实现桶体组件100的密封,避免桶体组件100内的水泄漏。通过在门封170处设置回风口180,也就是令烘干衣物所使用的温暖干燥的空气经门封170处的回风口180进入第二桶体120,可利用门封170实现回风,有助于减少对第一桶体110的结构破坏。而门封170通常为橡胶结构,对结构强度的要求不高,因此经门封170回风的设计可提升桶体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门封170位于桶体组件100的投衣口处,出风口130则如前所述朝向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和第二桶体120的底壁之间的空间设置,也就是靠近于第一桶体110的底壁或直接设置在第一桶体110的底壁,使得回风口180和出风口130之间的距离尽量增大,有助于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令进入第二桶体120的温暖干燥的空气与待烘干的衣物充分接触,进而提升烘干效率,降低能耗。具体地,可在回风口180处设置突出于门封170的外侧壁的回风管190,以便于装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200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00。其中,桶体组件100位于壳体20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00,因而具有该桶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侧板202,出风口130位于侧板202和桶体组件100的中轴线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出风口130设置在壳体200的侧板202和桶体组件100的中轴线之间,也就是令出风口130偏心设置,能够腾出更多的连续空间,以便于设置衣物处理装置的其他结构,有助于实现衣物处理装置的紧凑化布局。
进一步地,对于在桶体组件100的门封170设置回风口180的情况,可令出风口130与侧板202的间距小于回风口180与侧板202的间距,使得出风口130和回风口180彼此倾斜设置,准确来说,就是出风口130的中心点与回风口180的中心点的连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桶体组件100的中轴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相交叉,有助于进一步增大回风口180和出风口130之间的距离,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令进入第二桶体120的温暖干燥的空气与待烘干的衣物充分接触,进而提升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送风组件300,送风组件300位于壳体200内,送风组件300与桶体组件100的出风口130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组件300与桶体组件100的出风口130相连通,能够对经出风口130引出的空气进行除湿升温,并送回桶体组件100,实现衣物烘干。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采用循环式的烘干系统。
具体地,送风组件300包括包括风道302、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风道302的两端均与桶体组件100相连通,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均位于风道302内。风道302的第一端与桶体组件100的出风口130相连通,风道302的第二端与桶体组件100的回风口180相连通。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都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换热管,气流流过换热管表面,就能与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蒸发器304位于风道302的第一端和冷凝器306之间,也就是蒸发器304位于冷凝器306的上游位置,从桶体组件100进入风道302的湿冷空气先与蒸发器304接触,蒸发器304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湿冷空气的热量,使得湿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冷凝成液态,继而排出,可降低湿冷空气的湿度,实现除湿。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再与下游的冷凝器306接触。冷凝器306内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向干冷空气传递热量,使得干冷空气升温,得到温暖干燥的空气,这些温暖干燥的空气经风道302的第二端以及回风口180重新回到桶体组件100内,可促进衣物上的水分蒸发,加速衣物的干燥,同时使得桶体组件100内的空气湿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衣物的烘干。
通过将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均设置在风道302内,而非将风道302内的气流引入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所在的空间,既能够充分增大气流与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的换热面积,降低蒸发器304的冷量耗散和冷凝器306的热量耗散,提升换热效率,优化除湿升温效果,缩短烘干衣物的耗时,又能够简化产品结构,降低生成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地,送风组件300还包括节流装置308,如毛细管,连接在冷凝器306的出口和蒸发器304的入口之间。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压缩机400,压缩机400经管路组件500与蒸发器304及冷凝器306相连通,能够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具体地,压缩机400的进气口与蒸发器304的出口相连通,压缩机40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306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压缩机400→冷凝器306→节流装置308→蒸发器304→压缩机400的制冷剂循环路径,构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运行时,制冷剂在压缩机400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压缩机400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400,并且接着进入冷凝器306中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逐渐转变成高压液态的制冷剂,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由冷凝器306中流出并且进入节流装置308中进行节流降温降压,高压液态的制冷剂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接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节流装置308中流出并进入蒸发器304中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而不断蒸发,转变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低压气态制冷剂由蒸发器304中流出并接着经由压缩机400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压缩机400中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往复。
进一步地,送风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304上游的过滤件310,以降低进入风道302内的气流中夹杂的毛絮等杂物粘附在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上的风险,有助于确保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的可靠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送风组件300还包括进风管312,进风管312连接在出风口130和风道302之间,可利用进风管312实现风道302与桶体组件100的连通,使得送风组件300与桶体组件100可靠装配。此外,利用进风管312,可以在确定好风道302的设置位置后,方便地利用进风管312将风道302与桶体组件100连通,有助于提升风道302的设置位置灵活性。具体地,进风管312的至少部分管段为波纹管,有助于提升送风组件300的抗振性能。
进一步地,送风组件300还包括连通在风道302的第二端和回风口180之间的风机314,具体地,风机314的出口与桶体组件100相连通,也就是说,风道302的第二端经由风机314与回风口180相连通。通过设置风机314,能够为气流的循环提供动力,并且能够规划气流方向,在送风组件300包括前述蒸发器304和冷凝器306的情况下,能够引导气流先经过蒸发器304,再经过冷凝器306,确保重新回到桶体组件100内的空气温度较高,以确保衣物烘干效果。通过将风机314具体设置在风道302的第二端,可在此处形成负压,利用压差引导气流自风道302的第一端流向风道302的第二端,确保气流方向稳定可靠。具体地,风机314包括风机蜗壳和位于风机蜗壳内的叶轮,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风机314的入口和出口具体为风机蜗壳的入口和出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桶体(110);
第二桶体(120),位于所述第一桶体(110)内;
出风口(130),设置于所述第一桶体(110),所述出风口(130)朝向所述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和所述第二桶体(120)的底壁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130)设于所述第一桶体(110)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组件(100)还包括:
第一出风部(140),位于所述第二桶体(120)的底壁,所述第一出风部(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1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桶体(120)的底壁朝向所述第一桶体(110)的底壁凹陷形成凹陷部(144),所述第一出风部(140)包括所述凹陷部(144),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142)设于所述凹陷部(144)的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组件(100)还包括:
第二出风部(150),位于所述第二桶体(120)的侧壁,所述第二出风部(15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1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部(1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出风部(150)沿所述第二桶体(120)的周向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组件(100)还包括:
出风管(160),与所述出风口(130)相连接,所述出风管(160)位于所述第一桶体(110)的外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桶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组件(100)还包括:
门封(170),连接在所述第一桶体(110)的开口处;
回风口(180),设置于所述门封(170)。
9.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0);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桶体组件(100),所述桶体组件(100)位于所述壳体(20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00)包括侧板(202),所述出风口(130)位于所述侧板(202)和所述桶体组件(100)的中轴线之间。
CN202023315524.XU 2020-12-31 2020-12-31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245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5524.XU CN214245015U (zh) 2020-12-31 2020-12-31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PCT/CN2021/104284 WO2022142235A1 (zh) 2020-12-31 2021-07-02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5524.XU CN214245015U (zh) 2020-12-31 2020-12-31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5015U true CN214245015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5524.XU Active CN214245015U (zh) 2020-12-31 2020-12-31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5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0747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1016686A (zh) 洗涤干燥机
EP3399093B1 (en) Integrated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JP2006212265A (ja) 乾燥機
CN214245015U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4687174A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01113563B (zh) 衣物烘干机及衣物烘干机的操作方法
WO2022142235A1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1676678B (zh) 换气组件和热泵干衣机
CN21424501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27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4362373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13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496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568396U (zh) 负压式衣物烘干机
CN214245026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00503953C (zh) 设置有蒸汽压缩循环系统的衣物烘干机
CN219010751U (zh) 热泵装置以及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WO2022142252A1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4300805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010750U (zh) 热泵装置以及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30U (zh) 风机蜗壳、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5668648U (zh)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28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29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