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5014U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5014U
CN214245014U CN202023312085.7U CN202023312085U CN214245014U CN 214245014 U CN214245014 U CN 214245014U CN 202023312085 U CN202023312085 U CN 202023312085U CN 214245014 U CN214245014 U CN 214245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ir
air duct
barrel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2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20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5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5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5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桶体组件,位于壳体内;热泵组件,包括风道,风道与桶体组件相连通;平衡块,与桶体组件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桶体组件的中轴线方向,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通过设置平衡块抵消桶体组件运动中的不平衡,保证了桶体组件在静态或者工作中均能保持平衡,同时设置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有利于降低整机高度,实现了合理的紧凑化布局,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提升衣物处理装置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了安装空间,提升用户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泵干衣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能够达到衣干即穿的效果,同时具有节能特性,但单纯的滚筒洗衣机和热泵干衣机组合套装占空间大,在洗衣机中引入热泵系统的热泵洗烘一体机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相关技术中,由于热泵洗烘一体机本身结构复杂,引入热泵系统后,占用了平衡装置的位置,使得机器的抗振能力变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桶体组件、热泵组件和平衡块。其中,桶体组件位于壳体内;热泵组件包括风道,风道与桶体组件相连通;平衡块与桶体组件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桶体组件的中轴线方向,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壳体形成其整体框架,能够容纳其他结构。壳体内的桶体组件形成腔体,可用于容纳待处理的衣物,热泵组件包括风道,风道与桶体组件相连通,通过将桶体组件内的湿冷空气引入风道内,经除湿升温后重新送入桶体组件,可实现衣物的烘干。平衡块设置在桶体组件的外表面上,以使桶体组件保持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在桶体组件工作过程中,在静态和低速旋转下,质量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桶体组件运动的稳定性,转速越高,振动就越大,通过设置平衡块抵消这种不平衡,保证了桶体组件在静态或者工作中均能保持平衡。具体地,沿着桶体组件的中轴线方向上,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平衡块和风道是以桶体组件的中轴线为方向基准,相对来讲其中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而并非是平衡块与风道沿着桶体组件的中轴线分布,表明二者并非是叠加设置在相同位置。具体地,平衡块与风道间隔分布,避免平衡块与风道相邻设置造成相关干扰的可能性,同时与平衡块设置在桶体组件和风道之间相比,有利于降低整机高度,将平衡块与风道间隔设置可充分利用了壳体内的有限空间,避免造成提高整机高度,实现了合理的紧凑化布局,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提升衣物处理装置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了安装空间,提升用户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具体地,风道可设置在桶体组件的上方,达到合理化利用壳体内部空间的作用,而且平衡块和风道独立设置,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助于节省后续维修保养的过程中拆装部件的时间,方便维修保养,进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桶体组件包括静止的外桶和能够相对于外桶旋转的内桶,外桶用于存水,内桶用于容纳衣物,内桶和外桶相连通,以供洗涤水进入内桶。桶体组件还包括位于外桶的开口处的门封,能够实现壳体和外桶的密封连接,并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相配合,实现外桶的密封,避免外桶的水从开口处泄漏。内桶按一定规律旋转,可令衣物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实现衣物的洗涤。洗涤完成后,内桶旋转,可令衣物上的部分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衣物脱水。通过增设具有除湿升温功能的热泵组件,可为衣物处理装置增加烘干衣物的处理模式,使衣物处理装置用作洗烘一体机。
此外,循环式烘干系统根据烘干原理划分,可以包括热泵式和冷凝式,热泵式烘干系统的优点为干衣速度快,节约能源等,而热泵式烘干系统存在整机较大的问题,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平衡块和热泵组件的设置方式,在保证热泵式烘干系统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实现衣物处理装置整体结构和内部空间的合理化设置,降低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平衡块偏离桶体组件的中轴线设置。
在该设计中,具体地限定了平衡块的设置位置,平衡块偏离桶体组件的中心轴设置,以合理化利用壳体内部的安装空间,通过将平衡块偏离,为其他体积较小的零部件提供了安装空间,实现壳体内部空间的紧凑化布局,在实现正常连接关系的前提下,缩小了整机尺寸。具体地,平衡块与桶体组件中心轴的偏离程度,可根据不同衣物处理装置工作需求以及内部其他零部件的设置方式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包括控制面板,风道位于控制面板和平衡块之间。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壳体还包括控制面板,以使用户通过控制面板选择适合的衣物处理方式。风道位于控制面板和平衡块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通常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方便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对控制面板进行操控,也就是说,风道和平衡块此时一同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由于控制面板宜设置在靠近用户的一侧,将风道设置在控制面板之后,同时将平衡块设置在风道之后,从而合理利用了桶体组件上部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合理化设置安装位置以使内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整机的高度、缩小了整机尺寸,同时也节约可壳体的生产成本,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容器,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洗涤剂容器与风道并列设置。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洗涤剂容器的设置位置。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容器,洗涤剂容器与控制面板相连接,通常将控制面板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器的上部,此时洗涤剂容器也设置在整机的上部位置,方便用户倾倒洗涤剂,与相关技术中,衣物处理装置的洗涤剂容器设置在下部相比,本申请中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完成倾倒洗涤剂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风道和洗涤剂容器并列设置,此时在保证风道正常通风的前提下,适当缩小风道尺寸,为洗涤剂容器提供安装空间,从而方便用户取放洗涤剂容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还包括:顶板,风道和平衡块位于桶体组件朝向顶板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壳体还包括顶板,风道和平衡块设置在桶体组件与顶板所夹空间内,从而合理化利用壳体的上部空间。将风道和平衡块均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与设置在底部相比,将平衡块设置在顶部,减少了平衡块对桶体组件的损坏,同时风道与平衡块沿桶体组件中轴线方向间隔分布,说明此时风道与平衡块二者均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位置,且二者设置位置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从而保证了二者之间相互独立的工作可靠性,平衡块与风道不会产生相关干涉,同时也利于安装空间的合理化布置,又能控制壳体的高度,从而在保证风道和平衡块各自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了整机高度,从而拓宽了衣物处理装置的适用环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进风管,连通在风道的入风口和桶体组件之间。
在该设计中,热泵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连通在风道的入风口处的进风管,具体,进风管背离入风口的一端与桶体组件相连通。通过在风道的入风口设置进风管,可利用进风管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相连通,使得热泵组件与桶体组件可靠装配。此外,利用进风管,可以在确定好风道的设置位置后,方便地利用进风管将风道与桶体组件连通,有助于提升风道的设置位置灵活性。具体地,进风管的至少部分管段为波纹管,有助于提升送风组件的抗振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桶体组件的周向,进风管避开平衡块设置。
在该设计中,进风管避开平衡块设置,即进风管与平衡块两者之间独立设置,周向避让,不存在重叠设置,从而不会影响整机的安装体积和整机高度。同时进风管和平衡块互不干涉,保证各自独立稳定工作。
具体地,平衡块偏离桶体组件的中心轴设置,进风管沿桶体组件周向避开平衡块,以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保证了二者工作的稳定性,不存在相互干扰和叠加设置的情况,有利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不存在叠加设置,合理化利用了壳体内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整机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风机,风机的入口与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该设计中,热泵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连通在风道出口处的风机,具体地,风机的出口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相连通,也就是说,风道经由风机与桶体组件相连通。具体地,风机的出口与门封相连通,可减小对外桶的结构破坏。通过设置风机,能够为气流的循环提供动力,并且能够规划气流方向。具体地,风机包括风机蜗壳和位于风机蜗壳内的叶轮,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风机的入口和出口具体为风机蜗壳的入口和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蒸发器,位于风道内;冷凝器,位于风道内,冷凝器位于蒸发器和风道的出风口之间;压缩机,连接在蒸发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
在该设计中,热泵组件还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通过将蒸发器和冷凝器均设置在风道内,而非将风道内的气流引入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在的空间,既能够充分增大气流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积,降低蒸发器的冷量耗散和冷凝器的热量耗散,提升换热效率,优化除湿升温效果,缩短烘干衣物的耗时,又能够简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地,在热泵组件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情况下,能够引导气流先经过蒸发器,再经过冷凝器,确保重新回到桶体组件内的空气温度较高,以确保衣物烘干效果。同时可将风机具体设置在出风口处,可在出风口处形成负压,利用压差引导气流自入风口流向出风口,确保气流方向稳定可靠。
具体地,风道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桶体组件相连通,具体是与内桶相连通,以对桶体组件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实现衣物烘干。可以理解的是,内桶处于外桶内部,并不直接暴露在外,风道与内桶相连通,可以是直接与外桶相连通,进而实现与内桶相连通,也可以是经门封与内桶相连通。蒸发器和冷凝器都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换热管,气流流过换热管表面,就能与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压缩机位于蒸发器的出口和冷凝器入口之间,冷凝器又位于蒸发器和风道出口之间,也就是蒸发器位于冷凝器的上游位置,从桶体组件进入风道的湿冷空气优先与蒸发器接触,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湿冷空气的热量,使得湿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冷凝成液态,继而排出,可降低湿冷空气的湿度,实现除湿。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再与下游的冷凝器接触。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向干冷空气传递热量,使得干冷空气升温,得到温暖干燥的空气,这些温暖干燥的空气重新回到桶体组件内,可促进衣物上的水分蒸发,加速衣物的干燥,同时使得桶体组件内的空气湿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衣物的烘干。
具体地,热泵组件还包括节流装置,如毛细管,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和蒸发器的入口之间。压缩机通过管路与蒸发器及冷凝器相连通,能够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具体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路径,构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运行时,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并且接着进入冷凝器中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逐渐转变成高压液态的制冷剂,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由冷凝器中流出并且进入节流装置中进行节流降温降压,高压液态的制冷剂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接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节流装置中流出并进入蒸发器中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而不断蒸发,转变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低压气态制冷剂由蒸发器中流出并接着经由压缩机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压缩机中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往复。
进一步地,热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上游的过滤件,以降低进入风道内的气流中夹杂的毛絮等杂物粘附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上的风险,有助于确保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可靠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还包括:底板,压缩机位于桶体组件朝向底板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通过将压缩机设置在壳体的底板和桶体组件之间,即压缩机设置在整机的下部,能够利用壳体底部的空间容纳压缩机,从而实现压缩机与风道的间隔设置,由于压缩机体积较大,将压缩机设置在下部,既便于在顶部设置风道和平衡块,又能在保持衣物处理装置原有整机高度不变,或仅少量增加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甚至少量减少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的情况下,实现压缩机的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压缩机布置困难的问题。同时,将压缩机设置在整机的下部空间内,能够腾出更多的空间设置平衡块,便于提高平衡块的设置自由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例如为850mm,从而降低了整机高度,缩小了占用空间,以使衣物处理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不同尺寸的空间内,例如狭小空间,不仅实现了整机内部空间的利用,同时还保证了用户家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高度设置为小于等于860mm,方便用户安装,便于嵌入洗衣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壳体,110控制面板,120底板,130装配口,140插入口,200桶体组件,300热泵组件,310进风管,320风机,330蒸发器,340冷凝器, 350压缩机,360过滤件,370节流装置,380风道,400平衡块,500洗涤剂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桶体组件200、热泵组件300和平衡块400。其中,桶体组件200位于壳体100内;热泵组件300包括风道380,风道380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平衡块400与桶体组件200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方向,平衡块400与风道380间隔分布。
衣物处理装置中壳体100形成其整体框架,能够容纳其他结构。壳体 100内的桶体组件200形成腔体,可用于容纳待处理的衣物,热泵组件300包括风道380,风道380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通过将桶体组件200内的湿冷空气引入风道380内,经除湿升温后重新送入桶体组件200,可实现衣物的烘干。平衡块400设置在桶体组件200的外表面上,以使桶体组件200保持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在桶体组件200工作过程中,在静态和低速旋转下,质量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桶体组件200运动的稳定性,转速越高,振动就越大,通过设置平衡块400抵消这种不平衡,保证了桶体组件200在静态或者工作中均能保持平衡。具体地,沿着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方向上,平衡块400与风道380 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平衡块400和风道380是以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为方向基准,相对来讲其中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而并非是平衡块400与风道380沿着桶体组件的中轴线分布,表明二者并非是叠加设置在相同位置。平衡块400与风道380间隔分布,避免平衡块400与风道380相邻设置造成相关干扰的可能性,同时与平衡块400设置在桶体组件200和风道380之间相比,有利于降低整机高度,将平衡块400与风道380间隔设置可充分利用了壳体 100内的有限空间,避免造成提高整机高度,实现了合理的紧凑化布局,有助于缩小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提升衣物处理装置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了安装空间,提升用户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具体地,风道380可设置在桶体组件200的上方,达到合理化利用壳体100内部空间的作用,而且平衡块400和风道380独立设置,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助于节省后续维修保养的过程中拆装部件的时间,方便维修保养,进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桶体组件200包括静止的外桶和能够相对于外桶旋转的内桶,外桶用于存水,内桶用于容纳衣物,内桶和外桶相连通,以供洗涤水进入内桶。桶体组件200还包括位于外桶的开口处的门封,能够实现壳体100和外桶的密封连接,并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体相配合,实现外桶的密封,避免外桶的水从开口处泄漏。内桶按一定规律旋转,可令衣物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实现衣物的洗涤。洗涤完成后,内桶旋转,可令衣物上的部分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衣物脱水。通过增设具有除湿升温功能的热泵组件300,可为衣物处理装置增加烘干衣物的处理模式,使衣物处理装置用作洗烘一体机。
此外,循环式烘干系统根据烘干原理划分,可以包括热泵式和冷凝式,热泵式烘干系统的优点为干衣速度快,节约能源等,而热泵式烘干系统存在整机较大的问题,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平衡块400和热泵组件300的设置方式,在保证热泵式烘干系统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实现衣物处理装置整体结构和内部空间的合理化设置,降低整机高度,同时节约壳体100的使用成本,提高壳体 100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块400偏离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限定了平衡块400的设置位置,平衡块400偏离桶体组件200的中心轴设置,以合理化利用壳体100内部的安装空间,通过将平衡块400偏离,为其他体积较小的零部件提供了安装空间,实现壳体100内部空间的紧凑化布局,在实现正常连接关系的前提下,缩小了整机尺寸。具体地,平衡块400与桶体组件200中心轴的偏离程度,可根据不同衣物处理装置工作需求以及内部其他零部件的设置方式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控制面板110,风道380 位于控制面板110和平衡块40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壳体100还包括控制面板110,以使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10选择适合的衣物处理方式。风道380位于控制面板110和平衡块 40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110通常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方便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对控制面板110进行操控,也就是说,风道380和平衡块400此时一同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由于控制面板110宜设置在靠近用户的一侧,将风道380设置在控制面板110之后,同时将平衡块400设置在风道380之后,从而合理利用了桶体组件200上部和壳体100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合理化设置安装位置以使内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整机的高度、缩小了整机尺寸,同时也节约可壳体100的生产成本,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容器500,与控制面板110相连接,洗涤剂容器500与风道380并列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洗涤剂容器500的设置位置。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容器500,洗涤剂容器500与控制面板110相连接,通常将控制面板110设置在整个衣物处理器的上部,此时洗涤剂容器500也设置在整机的上部位置,方便用户倾倒洗涤剂,与相关技术中,衣物处理装置的洗涤剂容器设置在下部相比,本申请中用户不需要弯腰即可完成倾倒洗涤剂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风道380和洗涤剂容器500并列设置,此时在保证风道380正常通风的前提下,适当缩小风道380尺寸,为洗涤剂容器500提供安装空间,从而方便用户取放洗涤剂容器500。如图1所示,控制面板110相应设有洗涤剂容器500的装配口130,可实现洗涤剂容器500的正面取放。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顶板,风道380和平衡块400位于桶体组件200朝向顶板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顶板,风道380和平衡块400设置在桶体组件200与顶板所夹空间内,从而合理化利用壳体100的上部空间。将风道 380和平衡块400均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与设置在底部相比,将平衡块400设置在顶部,减少了平衡块400对桶体组件200的损坏,同时风道380 与平衡块400沿桶体组件200中轴线方向间隔分布,说明此时风道380与平衡块400二者均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上部位置,且二者设置位置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从而保证了二者之间相互独立的工作可靠性,平衡块400与风道380 不会产生相关干涉,同时也利于安装空间的合理化布置,又能控制壳体100 的高度,从而在保证风道380和平衡块400各自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了整机高度,从而拓宽了衣物处理装置的适用环境。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进风管310,连通在风道380的入风口和桶体组件20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进一步包括连通在风道380的入风口处的进风管310,具体,进风管310背离入风口的一端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通过在风道380的入风口设置进风管310,可利用进风管310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200相连通,使得热泵组件300与桶体组件200可靠装配。此外,利用进风管310,可以在确定好风道380的设置位置后,方便地利用进风管310 将风道380与桶体组件200连通,有助于提升风道380的设置位置灵活性。具体地,进风管310的至少部分管段为波纹管,有助于提升送风组件的抗振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桶体组件200的周向,进风管 310避开平衡块400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风管310避开平衡块400设置,即进风管310与平衡块 400两者之间独立设置,周向避让,不存在重叠设置,从而不会影响整机的安装体积和整机高度。同时进风管310和平衡块400互不干涉,保证各自独立稳定工作。
具体地,平衡块400偏离桶体组件200的中心轴设置,进风管310沿桶体组件200周向避开平衡块400,以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保证了二者工作的稳定性,不存在相互干扰和叠加设置的情况,有利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不存在叠加设置,合理化利用了壳体100内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整机高度。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风机320,风机 320的入口与风道380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进一步包括连通在风道380出口处的风机 320,具体地,风机320的出口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200相连通,也就是说,风道380经由风机320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具体地,风机320的出口与门封相连通,可减小对外桶的结构破坏。通过设置风机320,能够为气流的循环提供动力,并且能够规划气流方向。具体地,风机320包括风机蜗壳和位于风机蜗壳内的叶轮,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风机320的入口和出口具体为风机蜗壳的入口和出口。
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蒸发器330,位于风道380内;冷凝器340,位于风道380内,冷凝器340位于蒸发器330 和风道380的出风口之间;压缩机350,连接在蒸发器330的出口和冷凝器340 的入口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蒸发器330、冷凝器340和压缩机350,通过将蒸发器330和冷凝器340均设置在风道380内,而非将风道380内的气流引入蒸发器330和冷凝器340所在的空间,既能够充分增大气流与蒸发器 330和冷凝器340的换热面积,降低蒸发器330的冷量耗散和冷凝器340的热量耗散,提升换热效率,优化除湿升温效果,缩短烘干衣物的耗时,又能够简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地,在热泵组件300包括蒸发器330和冷凝器340的情况下,能够引导气流先经过蒸发器330,再经过冷凝器340,确保重新回到桶体组件200内的空气温度较高,以确保衣物烘干效果。同时可将风机320具体设置在出风口处,可在出风口处形成负压,利用压差引导气流自入风口流向出风口,确保气流方向稳定可靠。
具体地,风道380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桶体组件200相连通,具体是与内桶相连通,以对桶体组件200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实现衣物烘干。可以理解的是,内桶处于外桶内部,并不直接暴露在外,风道380与内桶相连通,可以是直接与外桶相连通,进而实现与内桶相连通,也可以是经门封与内桶相连通。蒸发器330和冷凝器340都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换热管,气流流过换热管表面,就能与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压缩机350位于蒸发器330的出口和冷凝器340入口之间,冷凝器340又位于蒸发器330和风道380出口之间,也就是蒸发器330位于冷凝器340的上游位置,从桶体组件200进入风道380 的湿冷空气优先与蒸发器330接触,蒸发器330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湿冷空气的热量,使得湿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冷凝成液态,继而排出,可降低湿冷空气的湿度,实现除湿。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再与下游的冷凝器340接触。冷凝器340内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向干冷空气传递热量,使得干冷空气升温,得到温暖干燥的空气,这些温暖干燥的空气重新回到桶体组件200内,可促进衣物上的水分蒸发,加速衣物的干燥,同时使得桶体组件200内的空气湿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衣物的烘干。
具体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节流装置370,如毛细管,连接在冷凝器340 的出口和蒸发器330的入口之间。压缩机350通过管路与蒸发器330及冷凝器 340相连通,能够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具体地,压缩机350的进气口与蒸发器330的出口相连通,压缩机35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340的入口相连通,形成压缩机350→冷凝器340→节流装置370→蒸发器330→压缩机350的制冷剂循环路径,构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运行时,制冷剂在压缩机350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压缩机350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350,并且接着进入冷凝器340中冷凝放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逐渐转变成高压液态的制冷剂,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由冷凝器340中流出并且进入节流装置370中进行节流降温降压,高压液态的制冷剂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接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节流装置370中流出并进入蒸发器330中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而不断蒸发,转变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低压气态制冷剂由蒸发器330中流出并接着经由压缩机350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压缩机350中进行压缩,如此循环往复。
进一步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330上游的过滤件360,以降低进入风道380内的气流中夹杂的毛絮等杂物粘附在蒸发器330和冷凝器 340上的风险,有助于确保蒸发器330和冷凝器340的可靠换热,提升换热效率。如图1所示,可在控制面板110处相应设有过滤件360的插入口140,可实现过滤件310的正面取放。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底板120,压缩机350 位于桶体组件200朝向底板12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缩机350设置在壳体100的底板120和桶体组件 200之间,即压缩机350设置在整机的下部,能够利用壳体100底部的空间容纳压缩机350,从而实现压缩机350与风道380的间隔设置,由于压缩机350 体积较大,将压缩机350设置在下部,既便于在顶部设置风道380和平衡块 400,又能在保持衣物处理装置原有整机高度不变,或仅少量增加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甚至少量减少衣物处理装置原有高度的情况下,实现压缩机350 的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压缩机350布置困难的问题。同时,将压缩机350设置在整机的下部空间内,能够腾出更多的空间设置平衡块400,便于提高平衡块 400的设置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例如为850mm,从而降低了整机高度,缩小了占用空间,以使衣物处理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不同尺寸的空间内,例如狭小空间,不仅实现了整机内部空间的利用,同时还保证了用户家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将高度设置为小于等于860mm,方便用户安装,便于嵌入洗衣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
桶体组件(20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
热泵组件(300),包括风道(380),所述风道与所述桶体组件(200)相连通;
平衡块(400),与所述桶体组件(200)的外表面相连接,沿所述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方向,所述平衡块(400)与所述风道(380)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块(400)偏离所述桶体组件(200)的中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
控制面板(110),所述风道(380)位于所述控制面板(110)和所述平衡块(4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洗涤剂容器(500),与所述控制面板(110)相连接,所述洗涤剂容器(500)与所述风道(380)并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
顶板,所述风道(380)和所述平衡块(400)位于所述桶体组件(200)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
进风管(310),连通在所述风道(380)的入风口和所述桶体组件(2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桶体组件(200)的周向,所述进风管(310)避开所述平衡块(400)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
风机(320),所述风机(320)的入口与所述风道(380)的出风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组件(300)还包括:
蒸发器(330),位于所述风道(380)内;
冷凝器(340),位于所述风道(380)内,所述冷凝器(340)位于所述蒸发器(330)和所述风道(380)的出风口之间;
压缩机(350),连接在所述蒸发器(330)的出口和所述冷凝器(340)的入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
底板(120),所述压缩机(350)位于所述桶体组件(200)朝向所述底板(120)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小于等于860mm。
CN202023312085.7U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245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2085.7U CN214245014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2085.7U CN214245014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5014U true CN214245014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2085.7U Active CN214245014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5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6686B (zh) 洗涤干燥机
JP4550747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2105631A (zh) 衣物干燥机
EP2423376B1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KR100595763B1 (ko) 제습 겸용 의류 건조기
JP4602109B2 (ja) 乾燥機
JP3920299B2 (ja) 衣類乾燥装置
US20210156072A1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JP2006150095A (ja) 洗濯乾燥機
KR20210028486A (ko) 의류건조기
KR20210080039A (ko) 의류 건조기
CN21424501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1113563B (zh) 衣物烘干机及衣物烘干机的操作方法
CN214245013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4245015U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JP2009034188A (ja) 洗濯乾燥機
CN21424496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568396U (zh) 负压式衣物烘干机
CN214362373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20413822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4245027U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1174656B1 (ko) 증기압축 사이클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의류 건조기
CN215856852U (zh) 一种烘干装置
US11920287B2 (en) Clothes dryer configured for motor cooling
WO2022142235A1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