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135B - 銅粉體 - Google Patents

銅粉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135B
TWI763135B TW109140799A TW109140799A TWI763135B TW I763135 B TWI763135 B TW I763135B TW 109140799 A TW109140799 A TW 109140799A TW 109140799 A TW109140799 A TW 109140799A TW I763135 B TWI763135 B TW I7631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powder
copper
gas
temperature
pow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0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0225A (zh
Inventor
小林諒太
吉田貢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邦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邦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邦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0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0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1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4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1/0425Copper-based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銅粉體的平均粒徑D50 為1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燒結起始溫度為450℃以上,脫氣的尖峰溫度為150℃以上且300℃以下。此銅粉體亦可為在600℃以上950℃以下之溫度範圍脫離之氣體之量(W1 )相對於在60℃以上且950℃以下之溫度範圍脫離之氣體之總量(W0 )之比(W1 /W0 )為0.6重量%以下。此銅粉體之平均微晶徑(D)相對於平均粒徑(D50 )之比D/D50 亦可為0.10以上且0.50以下。

Description

銅粉體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關於銅粉體及銅粉體的製造方法。
係為微細之金屬粒子之集合體的金屬粉體或包含金屬粉體的糊劑,已作為用以製造低溫共燒陶瓷(LTCC)基板之佈線或端子、堆疊陶瓷電容器(MLCC)之內部電極或外部電極等各種電子零件的原始材料而受到廣泛利用。尤其,銅粉體因銅的高導電性而能夠將MLCC之內部電極薄膜化或將外部電極小型化,能夠大幅改善頻率特性,故作為代替以往大量使用之鎳粉體或銀粉體的材料而受到期待(參照專利文獻1至5)。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第2015-364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專利公開第2015/137015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第2018-07659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公開第2016-10864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公開第2004-211108號公報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以提供銅粉體及銅粉體的製造方法作為課題之一。舉例而言,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以提供具有高燒結起始溫度且在燒結時之脫氣行為受到控制的銅粉體及其製造方法作為課題之一。
本發明相關之一實施型態係銅粉體。此銅粉體的平均粒徑D50 為1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燒結起始溫度為450℃以上,脫氣尖峰溫度為150℃以上且300℃以下。
本發明相關之一實施型態係銅粉體的製造方法。此製造方法包含:透過金屬銅與含氯氣體的反應生成氯化銅氣體、透過氯化銅氣體與還原性氣體的反應生成包含銅的一次粉體,以及利用含氮芳族雜環化合物處理一次粉體。
本發明相關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銅粉體不僅表現高燒結起始溫度,在燒結時脫離的氣體亦少。是故,本銅粉體能夠透過燒結來賦予結構經明確定義的銅膜,可有助於MLCC等各種功能性元件的薄膜化或小型化、電子零件之佈線或端子的微細化等。
以下參照圖式等同時說明本發明之各實施型態。本發明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中可以各式各樣的態樣實施,並非受以下示例之實施型態或實施例的記載內容所限定解釋者。圖式為了使說明更為明確,相較於實際的態樣,會有示意表示各部分之幅寬、厚度、形狀等的情形,但終究只係一例,並非限定本揭露之解釋者。
1.銅粉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包含多個銅粒子的銅粉體。使用繪示於圖1的流程圖來說明製造本銅粉體的方法之一例。於此,雖針對利用所謂氣相沉積法之銅粉體的製造方法來敘述,但銅粉體的製造方法並不受限於氣相沉積法,亦可利用濕式法或電漿法等來製造銅粉體。
1-1.氯化銅的生成
首先,透過使金屬銅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銅氣體。此方法不僅在可使用較氯化銅還廉價之金屬銅這點上有成本上的優勢,可使氯化銅氣體的供應量穩定化。作為具體之氯化銅氣體的製造方法,可透過使金屬銅在其熔點以下(例如800℃以上且1000℃以下)與氯氣反應使氯化銅氣體生成。氯氣可為實質上僅含有氯者,亦可為含有稀釋用之惰性氣體(inert gas)之氯與稀釋用之惰性氣體的混合氣體。藉由使用混合氣體,變得能夠輕易且精密控制與金屬銅反應之氯的量。
1-2.氯化銅的還原
使所生成之氯化銅氣體與還原性氣體反應使銅粉體生成。作為還原性氣體,可使用例如氫或肼、氨、甲烷等。還原性氣體相對於氯化銅氣體可使用化學計量以上。舉例而言,在氯化銅氣體皆由一價之銅的氯化物而成且還原性氣體為氫的情況下,還原性氣體的導入量可定為相對於氯化銅氣體為50莫耳%以上且10000莫耳%以下、500莫耳%以上且10000莫耳%以下或者1000莫耳%以上且10000莫耳%以下。透過此反應,氯化銅還原成為銅,銅元素成長為銅粒子,成為作為集合體的銅粉體。以下將透過此還原反應生成之銅粉體稱為一次粉體。
1-3.氯成分的減低
對於利用上述製造方法獲得之一次粉體,亦可透過以鹼的水溶液或者懸浮液處理來進行氯成分的減低。
1-4.氧成分的減低
對於利用上述製造方法獲得之一次粉體,亦可為了氧成分的減低,在使用包含抗壞血酸或肼、檸檬酸等的溶液或懸浮液作為清洗液處理之後,以水清洗並進行過濾、乾燥。
1-5.表面處理
對於利用上述製造方法獲得之一次粉體,亦可進行指定之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劑,可使用苯并三唑與其衍生物、三唑與其衍生物、噻唑與其衍生物、苯并噻唑與其衍生物、咪唑與其衍生物,以及苯并咪唑與其衍生物等含氮芳族雜環化合物等。
1-6.其他處理
對於利用上述製造方法獲得之銅粉體,亦可進行乾燥、分級、碎解、過篩等處理。分級可為乾式分級亦可為濕式分級,在乾式分級中,可採用氣流分級、重力場分級、慣性力場分級、離心力場分級等任意方式。在濕式分級中亦同樣可採用重力場分級或離心力場分級等方式。碎解可使用例如噴射磨機進行。過篩可透過使具有期望之篩目大小的篩振動使銅粉體通過之來進行。透過進行分級、碎解、過篩處理,能夠使銅粉體的粒徑分布更小。
2.銅粉體的特性
2-1.粒徑
藉由以上工序製造之銅粉體,因係利用氣相沉積法生成一次粉體,是而平均粒徑小且其分布亦狹窄。於此,所謂銅粉體的平均粒徑,係謂在銅粉體之體積基準之粒徑直方圖中的累積頻率成為50%時的粒徑。所謂銅粉體之體積基準之粒徑,係以銅粉體所包含之各粒子的體積加權計算出的粒徑。如由下式所示,藉由將具有粒徑di(i為1至k的自然數,i≦k)之粒子的總體積除以粉體所包含之所有粒子的總體積,獲得具有粒徑di之粒子的頻率F。累積此頻率F,成為50%時的粒徑為中徑D50 。於此,平均粒徑亦表記為D50
『數1』
Figure 02_image001
於此,Vi係具有粒徑di之銅粒子的體積,ni係具有粒徑di之銅粒子的個數。
以下說明體積Vi及粒徑di的計算方法。在以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銅粉體的顯微鏡照片中,目視觀察確認到輪廓的銅粒子(例如100個至10000個,典型上為500個)。隨後,由經目視觀察到之銅粒子的表面積Si,以具有與其表面積相同之面積的假想圓之直徑的形式算出銅粒子的粒徑,具體而言,利用下式算出粒徑di。 Si=π(di)2
隨後,由算出之粒徑di,利用下式算出銅粒子的體積Vi。 Vi=4π(di/2)3 /3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的平均粒徑D50 ,具體而言為1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100 nm以上且300 nm以下或100 nm以上且200 nm以下。由於透過燒結滿足此範圍的本銅粉體可賦予厚度小的金屬膜,故可有助於例如MLCC之電極的薄膜化、其他電子零件之佈線或端子的微細化等。並且,可抑制銅粒子的凝聚,此事會使銅粉體易於操作。銅粉體的平均粒徑D50 可透過適當設定金屬銅之氯化時的溫度、氯氣的流量、氯氣與稀釋氣體的比率、氯化銅之還原時的溫度、氯化銅氣體與還原性氣體的流量比等條件來控制在於上已述之範圍。
2-2.平均微晶徑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之特徵之一為:因係利用氣相沉積法生成一次粉體,是而平均微晶徑D大。於此,所謂微晶,係表示可視為單晶之區域之長度的指標。各個銅粒子具有單一或多個微晶。平均微晶徑D可透過將利用對銅粉體X射線繞射之量測獲得之各種參數(所使用之X射線的波長λ、繞射X射線之寬度的半高寬β、布拉格角θ)代入以下所示之謝樂公式(式1)計算而獲得。於此,K係謝樂常數。舉例而言,可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求出銅結晶之(111)面、(200)面、(220)面之繞射尖峰的半高寬,依循下述式1算出平均微晶徑D。平均微晶徑D係反映出各個銅粒子之微晶之大小的參數。 D=(K×λ)/(β×cosθ)・・・式1
基於小的平均粒徑D50 與大的平均微晶徑D,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之平均微晶徑D相對於平均粒徑D50 之比D/D50 可做成0.10以上且0.50以下。基於此種大的D/D50 ,本銅粉體表現高燒結起始溫度。此外,作為銅粉體之製造方法之一,可舉出將氯化銅或氫氧化銅、硫酸銅或者硝酸銅等銅鹽之溶液或懸浮液以還原劑處理的方法(濕式法)。然而,在濕式法中難以獲得此種大的D/D50 。作為其理由,可列舉:在氣相沉積法中銅粒子會在高溫下成長、可透過使用氮氣等將成長之銅粒子急速冷卻來使粒子的成長停止等。
2-3.平均圓度
銅粉體的銅粒子,其形狀近於真球。更具體而言,銅粉體的平均圓度,亦即銅粒子之圓度C的平均為例如0.85以上且0.95以下或0.87以上且0.95以下。所謂平均圓度,係表示粉體所包含之各粒子之形狀的參數之一,係分析以顯微鏡觀察粉體而獲得之影像,針對多個(例如500個)粒子求出圓度C並將其平均之值。圓度C係由下式所示。於此,A係在顯微鏡像中之各粒子之投影面的周長,B係與此投影面之面積相等的面積之圓的周長。基於高平均圓度,銅粉體表現高填充性。是故,透過使用本銅粉體,可形成密度高且低電阻的電極或佈線。
『數2』
Figure 02_image003
2-4.脫氣行為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在燒結時之脫氣行為高度受到控制,其結果,如後所述能夠透過燒結來賦予結構經明確定義的銅膜。對於評價脫氣行為的方法並無限定,但可使用稱為流量法或電導法的方法。在此方法中,於經減壓之腔室內在指定之溫度範圍中以固定之升溫速度加熱銅粉體,依據腔室內的壓力變化估算脫離之氣體的量。舉例而言,使用升溫脫離氣體分析(TDS)裝置,於減壓下在指定之溫度範圍(例如60℃至950℃)中以固定之升溫速度(例如30℃/min)加熱載置有銅粉之載台,監測壓力變化。脫離之氣體可利用質量分析裝置來分析,藉此,可鑑定脫離之氣體以求出其組成比。作為脫離之氣體,可列舉:水、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氰化氫等。此外,氮與一氧化碳由於分子量相同,故此等以混合氣體之形式評價。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在相對低的溫度下表現脫氣尖峰。於此,所謂脫氣尖峰溫度,係在以固定之升溫速度加熱銅粉體時,在脫離之氣體之量對溫度或加熱時間的圖表中觀測到尖峰的溫度。具體而言,在以30℃/min之升溫速度自60℃加熱至950℃時之本銅粉體的脫氣尖峰,會在150℃以上且300℃以下或者150℃以上且260℃以下觀察到。再者,若以因在60℃以上且950℃以下之溫度範圍中之加熱而脫離之氣體之總量(W0 )為基準,則在600℃以上且950℃以下脫離之氣體之量(W1 )之比(W1 /W0 )為0.6重量%以下,以0.4重量%以下為佳,以0.3重量%以下為較佳。W1 /W0 亦可為0.1重量%以上。此等之特性意謂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中於低溫(150℃以上且300℃以下)下大部分的氣體會脫離,於燒結進行的溫度(例如600℃以上)下脫氣會大幅受到抑制。
2-5.碳濃度與燒結起始溫度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透過對利用氣相沉積法獲得之一次粉體進行表面穩定化處理來製造。是故,銅粒子於其表面包含源自表面處理劑之微量的碳。銅粉體中之碳濃度為例如0.04重量%以上且1.00重量%以下、0.04重量%以上且0.90重量%以下或0.04重量%以上且0.80重量%以下。
銅粉體中之碳濃度可透過例如利用燃燒/紅外線吸收法來量測,在此情況下,以遵循JIS H1617、JIS Z2615及ASTM E1941的方法量測即可。具體而言,藉由使銅粉體於燃燒爐中在氧氣氣流下燃燒,自銅粉體中的碳生成二氧化碳。使用氧氣將生成之二氧化碳導入紅外線分析計,以檢測器量測其吸收,藉此決定二氧化碳之濃度。自此二氧化碳的濃度定量分析銅粉體中之碳濃度。
如實施例所示,在本實施型態之銅粉體中,透過微量的碳包含於銅粒子表面,可大幅提升銅粉體的燒結起始溫度。並且,透過控制殘留的碳濃度,能夠控制燒結起始溫度。具體而言,可提供具有450℃以上或者740℃以上之燒結起始溫度的銅粉體。此外,對於燒結起始溫度的評價方法並無限定,但可為例如:利用熱機械分析量測包含銅粉體之顆粒之收縮率,採用收縮率成為定值(例如5%)時的溫度。
2-6.雜質濃度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的製造方法包含一次粒子之表面穩定化處理,可進一步包含氯成分或氧成分之減低處理。在此製造方法中,無須包含例如會成為鋁或鈦、鋯、鈰等過渡金屬或者矽等雜質之混入之原因的工序。因此,銅粉體實質上不包含可能會對透過燒結而形成之銅膜的電性特性造成不良影響的此等雜質。於上已述之元素之濃度,舉例而言,以在利用感應耦合電漿(ICP)原子發射光譜等的元素分析量測中未達檢測極限值為佳。此外,在本發明中之所謂「未達檢測極限值」,意謂鋁未達1 ppm,矽未達1 ppm,鈦未達10 ppm,鋯未達1 ppm。
本實施型態相關之銅粉體的高燒結起始溫度在將銅粉體使用作為MLCC等電子零件之電極、其他佈線、端子用的材料之情況下,大大有助於電子零件之可靠性的提升或良率的改善。此種特徵在使用作為MLCC之電極用材料時尤為顯著。其理由如下。隨著MLCC的小型化,要求電極的薄膜化,為此,將銅粉體之平均粒徑減小係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若銅粉體之平均粒徑變小則比表面積會增加,故燒結起始溫度會降低。MLCC係透過在交替塗布包含介電質之分散液與包含銅粉體之分散液之後加熱以將銅粉體與介電質燒結來製作,但銅粉體的燒結起始溫度之降低會招致銅粉體與介電質的燒結起始溫度之差的增大,其結果,會於銅粉體與介電質的燒結起始時間產生大的差距。是故,於介電質之燒結起始前銅粉體會因燒結而收縮,因銅粉體燒結而會於所形成之電極與介電質之間產生間隙,基於此間隙,在電極與介電質膜間會發生剝離。另一方面,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由於即便具有小的平均粒徑D50 仍具有高燒結起始溫度,故與介電質的燒結起始溫度之差小,其結果,可抑制在燒結時之電極的剝離。因此,透過使用本銅粉體,變得能夠以高良率提供高可靠性的MLCC。
再者,本實施型態相關之銅粉體,如上所述,會在相對低的溫度下賦予脫氣尖峰,在600℃以上且950℃以下脫離之氣體之量相對少。是故,本銅粉體的脫氣尖峰會在較燒結起始溫度還低的溫度下觀察到。此事意謂在燒結起始而形成銅膜之過程開始之前大部分的氣體會脫離,在燒結起始溫度附近或者燒結後幾乎不會發生脫氣。是故,可防止起因於脫氣之空隙的產生或變形,在燒結前後之形狀變化小。是故,可提供具有受控制之結構的銅膜,亦即結構經明確定義的銅膜。
作為提升銅粉體之燒結起始溫度的方法,已知例如:將包含矽或碳之已熔融之銅藉由霧化法來粉體化的方法、於銅粒子表面形成包含鋁或鈦、鋯、鈰、錫或者矽之被膜的方法、於銅粒子表面形成氧化矽之被膜的方法等。然而,此等元素由於係絕緣性或者與銅相比電阻高,故會對將銅粉體燒結而獲得之銅膜的電性特性賦予不良影響。並且,若以銅粒子內部或表面相對大量包含此等元素之方式構成銅粉體,則在燒結時會有大量的氣體脫離,故難以防止由脫氣所致之空隙的產生或銅膜的變形。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銅粉體雖然包含源自表面處理劑之微量的碳,但於上已述之過渡金屬或矽的含量係可無視之程度。是故,透過燒結而獲得之銅膜表現高導電性。此事意謂本銅粉體可利用作為對MLCC等各種功能性元件的薄膜化或小型化、電子零件之佈線或端子的微細化等有效的材料。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相關之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依循於上已述之方法製作銅粉體,敘述評價其特性的結果。
1.實施例1
於氯化爐設置球狀之金屬銅,將氯化爐加熱至900℃。在此溫度下自與氯化爐之上部及下部連接的氯導入管(以下分別記為上部導入管及下部導入管)供應氯氣與氮氣的混合氣體。在中介上部導入管而導入之混合氣體中之氯氣與氮氣的體積比(VCl2 :VN2 )為29:61,在中介下部導入管而導入之混合氣體中之氯氣與氮氣的體積比(VCl2 :VN2 )為2:98。中介上部導入管而導入之混合氣體與中介下部導入管而導入之混合氣體的體積比(Vu :Vl )為1:0.17。
將透過金屬銅與氯之反應產生之氯化銅氣體導入已加熱至1150℃的還原爐,以氫氣與氮氣相對於氯化銅氣體分別成為4600莫耳%、24600莫耳%之方式將氫氣與氮氣導入還原爐。將透過氯化銅氣體與氫氣之反應獲得之銅粉體以氮氣冷卻,獲得銅的一次粉體。
接下來,對所獲得之一次粉體進行氯/氧成分的減低處理。具體而言,對一次粉體,使用40重量%之氫氧化鈉水溶液、10重量%之抗壞血酸水溶液進行氯/氧成分的減低處理。
之後,進行表面穩定化處理。具體而言,對已以抗壞血酸水溶液處理之一次粉體,在室溫下加入包含1.0重量%之苯并三唑作為表面處理劑的水溶液,攪拌所獲得之混合物30分鐘。攪拌結束後,靜置混合物,去除上清液並乾燥,藉此獲得實施例1之銅粉體。
2.參考例1
除了將在對銅粉體進行表面處理時之苯并三唑的水溶液之濃度做成0.33重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製備銅粉體。
3.參考例2
除了將在對銅粉體進行表面處理時之苯并三唑的水溶液之濃度做成0.05重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製備銅粉體。
4.比較例
比較例1之銅粉體利用專利文獻3所揭露之濕式還原法來製備。
5.評價
量測實施例1、參考例1與2以及比較例1之銅粉體的平均粒徑D50 、平均微晶徑D、平均圓度、燒結起始溫度、碳濃度以及鋁、矽、鈦及鋯之濃度。再者,應用流量法來評價脫氣行為。
平均粒徑D50 如下量測。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日立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SU5000,下同),並使用影像分析軟體(Mountech Co.,Ltd.製Macview4.0)分析在倍率15000倍下之銅粉體之SEM像的一視野中存在之500個銅粒子的像。透過此分析,由所獲得之各個銅粒子之粒徑算出平均粒徑D50
平均微晶徑D,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Spectris Co., Ltd.製,X’PertPro),藉由以加速電壓45 kV、放電電流40 mA之條件產生之CuKα線獲得之銅結晶之(111)面、(200)面、(220)面的繞射尖峰之半高寬與謝樂公式來算出。
平均圓度如下量測。使用SEM並使用影像分析軟體(Mountech Co.,Ltd.製Macview4.0)分析在倍率15000倍下之SEM像的一視野中存在之約500個銅粒子,針對約500個銅粒子求出圓度C,算出其平均值,亦即平均圓度。
脫氣行為使用升溫脫離氣體分析裝置(電子科學公司製,TDS-1200)來評價。具體而言,在設置於升溫脫離氣體分析裝置之腔室內之石英玻璃配置銅粉體(0.6 mg)。在使用渦輪分子泵將腔室內減壓至2×10 7 Pa之後,自室溫加熱至950℃。加熱時之升溫溫度為30℃/min。使用真空計監測加熱中之腔室內的壓力,同時使用質量分析裝置分析所排出的氣體。由腔室內的壓力變化估算氣體的脫離量。此外,氣體自銅粉體之脫離量的定量分析,藉由以於不存在銅粉體下在相同條件下將腔室加熱而量測到之氣體的脫離量作為對照並扣除之來進行。並且,使用質量分析裝置算出脫離之氣體的組成。
燒結起始溫度利用以下方法來決定。將銅粉體填充於直徑5 mm、高度約40 mm的圓筒狀之筒體。自框體之上部壓入衝頭,以0.87 ton/cm2 加壓10秒鐘,將銅粉體成形為高度約5 mm的圓柱狀。將此成形體以長軸成為鉛直方向之方式配置,在沿長軸方向賦予98.0 mN之荷重的同時以升溫爐加熱。加熱係在包含2體積%之氫氣的氮氣之氣流下(流速300 mL/min)以5℃/min的升溫速度自室溫進行至1000℃。加熱中,監視成形體的高度變化(膨脹/收縮),獲得熱機械分析曲線。依據此熱機械分析曲線,將成形體之高度的變化(收縮)開始而其收縮率達5%時的溫度採用作為燒結起始溫度。
碳濃度的量測使用碳/硫分析裝置(堀場製作所公司製,EMIA-920V2)利用燃燒/紅外線吸收法進行。
使用SII NanoTechnology Inc.製ICP原子發射光譜分析裝置(SPS3100)量測鋁、矽、鈦及鋯的濃度。具體而言,將約1.0 g之銅粉體加入超純水(30 mL)、硝酸(10 mL)及鹽酸(10 mL)的混合液,一邊使用加熱板加熱一邊溶解。在將所獲得之溶液冷卻至室溫之後,加入純水以將總量做成100 mL,使用此者來進行ICP原子發射光譜分析。使用發射波長396.15 nm、251.61 nm、334.94 nm、339.20 nm,分別評價鋁、矽、鈦及鋯的濃度。
評價結果整理於表1。實施例1之銅粉體係利用氣相沉積法來製作,是故,平均粒徑D50 小,平均微晶徑D大。其結果,賦予大D/D50 。此結果與利用濕式法製作之比較例1之銅粉體的結果形成對比。並且,若與比較例1相比,實施例1之銅粉體的平均圓度高。
如表1所示,確認到實施例1以及參考例1與2之銅粉體以0.04重量%以上且1.00重量%以下之濃度包含碳。若比較實施例1、參考例1及參考例2,可知碳濃度會隨著包含表面處理劑的水溶液之濃度增大而增大。此事表示碳濃度可透過包含表面處理劑的溶液或懸浮液之濃度來控制。
由實施例1以及參考例1與2的結果可知,隨著碳濃度的增大,燒結起始溫度增大。尤其應注目於即使係碳濃度僅為0.04重量%的參考例1之銅粉體亦表現450℃以上之高起始溫度這點。相對於此,可知碳濃度為0.19重量%的比較例1之銅粉體即便碳濃度較參考例1還高,燒結起始溫度卻低,未達400℃。此外,實施例1、參考例1與2以及比較例1之銅粉體之鋁、矽、鈦及鋯的濃度皆未達檢測極限值。此事可想見燒結起始溫度並非僅單純取決於碳濃度,平均微晶徑D相對於平均粒徑D50 之比(D/D50 )的影響大,而D/D50 為0.10以上一事亦有助於燒結起始溫度的增大。其可推測大概係因D/D50 愈大,以結晶狀態存在之銅的比例愈高之故。
可知實施例1之銅粉體不僅在燒結起始溫度以下表現脫氣尖峰溫度,此等之溫度差還存在有300℃以上(表1)。此事暗示在燒結起始之前脫氣幾乎結束。因此,可謂在燒結進行而形成膜之過程中不會有大量的氣體脫離,透過使用實施例1至3之銅粉體能夠抑制在銅膜中之空隙的形成或銅薄膜的變形。相對於此,可知在比較例1之銅粉體中雖然脫氣之尖峰溫度較燒結起始溫度還低,但其差為240℃左右之小。此事暗示在使用比較例1之銅粉體的情況下,在燒結進行而形成膜之過程中亦會有氣體脫離,可謂於所形成之銅膜產生空隙或者發生銅膜之變形的可能性極高。
在600℃以上且950℃以下之脫離氣體量相對於因60℃以上且950℃以下之加熱而脫離之氣體之總量的比例(W1 /W0 ),由表1可理解到,與比較例1相比,在實施例1中非常低。此事亦可謂在將實施例1之銅粉體燒結的情形中,於形成膜之過程中不會有大量的氣體脫離,能夠有效防止空隙產生或銅膜的變形。
『表1』
表1 銅粉體的特性 氣體量比(W1 /W0 ) (重量%)b 0.4 0.3 0.4 0.9 a 燒結起始溫度與脫氣尖峰溫度之差 b 在600℃以上且950℃以下脫離之氣體之量W1 相對於在自60℃至950℃以升溫速度30℃/min加熱時脫離之氣體之總量W0
溫度差a (℃) 527 300 410 234
脫氣尖 峰溫度 (℃) 220 157 250 156
燒結起 始溫度 (℃) 747 457 660 390
碳濃度 (重量%) 0.73 0.04 0.24 0.19
平均 圓度 0.88 0.88 0.88 0.83
D/D50 0.31 0.31 0.31 0.09
平均微晶徑D (nm) 92.3 92.3 92.3 31.7
平均粒徑D50 (nm) 297 297 297 352
試樣 實施例1 參考例1 參考例2 比較例1
於上已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敘述之各實施型態,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適當組合而實施。並且,依據各實施型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適當進行構成元件之追加、刪除或設計變更者,或者進行工序之追加、省略或條件變更者,只要具備本發明之要旨,即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即使係與由於上已述之各實施型態的態樣所促成之作用效果相異的其他作用效果,關於自本說明書之記載顯而易見者或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得輕易預測者,理當理解為由本發明所促成者。
無。
〈圖1〉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用以製造銅粉體的流程圖。

Claims (4)

  1. 一種銅粉體,其平均粒徑D50為297nm以上且500nm以下,平均微晶徑(D)為92.3nm以上且250nm以下,平均微晶徑(D)相對於平均粒徑(D50)之比D/D50為0.31以上且0.50以下,碳濃度為0.73重量%以上且1.00重量%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銅粉體,其在600℃以上且950℃以下之溫度範圍脫離之氣體之量(W1)相對於在60℃以上且950℃以下之溫度範圍脫離之氣體之總量(W0)之比(W1/W0)為0.6重量%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銅粉體,其燒結起始溫度為450℃以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銅粉體,其脫氣尖峰溫度為150℃以上且300℃以下。
TW109140799A 2019-11-22 2020-11-20 銅粉體 TWI763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1359 2019-11-22
JP2019211359A JP6704083B1 (ja) 2019-11-22 2019-11-22 銅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0225A TW202120225A (zh) 2021-06-01
TWI763135B true TWI763135B (zh) 2022-05-01

Family

ID=7085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0799A TWI763135B (zh) 2019-11-22 2020-11-20 銅粉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04083B1 (zh)
KR (1) KR20220070003A (zh)
CN (1) CN114786839B (zh)
TW (1) TWI763135B (zh)
WO (1) WO2021100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98604B2 (ja) 2020-06-26 2024-06-12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銅粉の製造方法
WO2023074827A1 (ja) * 2021-10-28 2023-05-0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銅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0662A1 (ja) * 2012-11-26 2014-05-30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銅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34767A (zh) * 2016-12-28 2018-10-01 日商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銅粉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2701A (ja) * 1987-12-18 1989-06-27 Kawasaki Steel Corp 銅超微粉の精製方法
JPH07112562B2 (ja) * 1991-02-26 1995-12-06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縞鋼板の形状改善方法
JP3102574B2 (ja) * 1991-03-04 2000-10-23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金属超微粉および微粉の精製方法
JP3130676B2 (ja) * 1992-09-03 2001-01-31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バイヤホール充填用銅微粉末
JP3492672B1 (ja) * 2002-05-29 2004-02-03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金属粉末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4124257A (ja) * 2002-09-11 2004-04-22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金属銅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04849B2 (ja) 2002-11-12 2009-01-07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微粒子銅粉の製法
JP4894266B2 (ja) * 2006-01-06 2012-03-1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導電粉の表面処理方法と導電粉及び導電性ペースト
JP5392884B2 (ja) * 2007-09-21 2014-01-22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銅粉の製造方法
JP2014034697A (ja) * 2012-08-08 2014-02-24 Furukawa Co Ltd 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ペーストおよび導電性ペーストの製造方法
JP5986046B2 (ja) 2013-08-13 2016-09-06 Jx金属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された金属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71324B1 (ko) * 2014-02-14 2016-11-02 미쓰이금속광업주식회사 구리분
JP5941082B2 (ja) * 2014-03-10 2016-06-29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銅粉
KR101628872B1 (ko) 2014-05-28 2016-06-09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자가-희생 기를 포함하는 화합물
JP2016108649A (ja) 2014-11-26 2016-06-2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銀コート銅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39085B2 (ja) * 2015-03-31 2019-07-03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銅粉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17039990A (ja) * 2015-08-21 2017-02-23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銅粉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電性ペースト
FR3045731B1 (fr) * 2015-12-17 2018-02-02 Safran Nacelles Tuyere variable semi fluidique
JP6762718B2 (ja) * 2016-01-05 2020-09-30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銅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37530A (ja) * 2016-02-03 2017-08-1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銅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42836B2 (ja) * 2016-02-29 2021-03-1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銅ペースト及び銅の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6967839B2 (ja) * 2016-03-23 2021-1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接合用シート、ダイシングテープ付き加熱接合用シート、及び、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パワー半導体装置
JP6631352B2 (ja) * 2016-03-23 2020-01-15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反応物、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表面処理銅粉の製造方法
JP6630208B2 (ja) * 2016-03-28 2020-01-15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金属粉ペーストの製造方法、金属粉ペーストの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電極の製造方法、チップ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粉ペースト
JP6857453B2 (ja) * 2016-05-20 2021-04-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銅微粒子、ペースト組成物、半導体装置及び電気・電子部品
CN110325303B (zh) * 2017-03-31 2022-01-1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铜颗粒以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009130A1 (ja) * 2017-07-04 2019-01-10 株式会社ヤクルト本社 ガラクトオリゴ糖の製造方法
JP6553313B2 (ja) * 2017-07-05 2019-07-31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金属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35455B2 (ja) * 2017-10-31 2022-03-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載電気機器用のカ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1764B2 (ja) 2017-12-27 2019-07-10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銀被覆銅粉および導電ペースト、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1936424B (zh) * 2018-03-30 2022-12-02 东邦钛株式会社 金属氯化物生成装置及金属粉体的制造方法
JP7029341B2 (ja) * 2018-04-13 2022-03-03 Jx金属株式会社 銅粉
JP6787364B2 (ja) * 2018-05-16 2020-11-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導電性ペースト
JP7131099B2 (ja) * 2018-06-06 2022-09-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光学的測距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0662A1 (ja) * 2012-11-26 2014-05-30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銅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34767A (zh) * 2016-12-28 2018-10-01 日商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銅粉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839A (zh) 2022-07-22
TW202120225A (zh) 2021-06-01
WO2021100595A1 (ja) 2021-05-27
KR20220070003A (ko) 2022-05-27
JP6704083B1 (ja) 2020-06-03
CN114786839B (zh) 2024-03-26
JP2021080549A (ja)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3135B (zh) 銅粉體
TWI803486B (zh) 銅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JP6876001B2 (ja) ニッケル粉末の製造方法
TWI638051B (zh) 鎳粉末
WO2017056741A1 (ja) ニッケル粉及びニッケルペースト
JP2012197199A (ja) セレン化銅粒子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5367B1 (ja) ニッケル粉及びニッケルペースト
JP6738460B1 (ja) 銅粉体の製造方法
JP7406047B2 (ja) ニッケル粉及びニッケル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052146A (ja) 銅粉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4352121B2 (ja) 銅粉の製造法
JP6738459B1 (ja) 銅粉体の製造方法
JP7490528B2 (ja) 銅粉体
WO2023074827A1 (ja) 銅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83703A (ja) 銅粉の製造方法
JP7542379B2 (ja) 金属粉末分散体
JP6135479B2 (ja) ニッケル粉の製造方法
JP7193534B2 (ja) ニッケル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88757A (ja) 銅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07624A (ja) 銅粉の製造方法
JP2022167683A (ja) 銅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2417376A (zh) 金屬碳化物之製造方法、金屬碳化物粉末和金屬碳化物中間體分散液
JP2001073008A (ja) ニッケル粉の製造方法
JP2011058055A (ja) 銀粒子の清浄化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清浄化された銀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