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228B - 遊戲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遊戲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228B
TWI686228B TW107130361A TW107130361A TWI686228B TW I686228 B TWI686228 B TW I686228B TW 107130361 A TW107130361 A TW 107130361A TW 107130361 A TW107130361 A TW 107130361A TW I686228 B TWI686228 B TW I6862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usement body
path
dimensional
game
amus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9738A (zh
Inventor
佐佐木謙
現王園健二
吉野高廣
有澤仁士
高橋悅史
吉田健作
川合規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科樂美遊樂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科樂美遊樂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科樂美遊樂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22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9/00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9/28Chain-reaction games with toppling pieces; Dispensers or positioning devic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3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games, toys, sports, or amusements
    • G07F17/3202Hardware aspects of a gaming system, e.g.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thereof
    • G07F17/3216Construction aspects of a gaming system, e.g. housing, seats, ergonomic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7/00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balls, discs or blocks
    • A63F7/22Accessories; Details
    • A63F7/3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63F7/24 - A63F7/34,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olling boards, rims or play tables, e.g. frame, game boards, guide tracks
    • A63F2007/3666Rolling boards with a plurality of playing surfaces, e.g. on different lev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7/00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balls, discs or blocks
    • A63F7/22Accessories; Details
    • A63F7/3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63F7/24 - A63F7/34,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olling boards, rims or play tables, e.g. frame, game boards, guide tracks
    • A63F7/40Balls or other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pinballs or discs used instead of balls
    • A63F2007/4018Balls or other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pinballs or discs used instead of balls with ball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7/00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balls, discs or blocks
    • A63F7/02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balls, discs or blocks using falling playing bodies or playing bodies running on an inclined surface, e.g. pinball gam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3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games, toys, sports, or amusements
    • G07F17/3286Type of games
    • G07F17/3297Fairground games, e.g. Tivoli, coin pusher machines, cra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遊戲裝置,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 戲,其具備有可讓立體遊樂體循環使用的循環機構;該循環機構包含:一輸送裝置,將立體遊樂體從第1位置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的第2位置;一第1路徑,讓立體遊樂體從該第2位置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的第3位置;一供給路徑,當立體遊樂體從第2位置進入到第3位置之間時,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供給到在遊戲中使用該立體遊樂體之遊樂體利用部;及一第2路徑,讓未進入到供給路徑的立體遊樂體移動到低於第3位置的第1位置。

Description

遊戲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遊戲裝置。
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一種推進遊戲裝置(Pusher game machine),其係用於讓投入到遊戲領域中的圓盤狀之代幣(金幣)移動。於推進遊戲裝置中,係使用沿著滑軌來移動代幣的升降料斗(Lift hopper)等而將代幣輸送到投入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99632號公報
假想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遊樂體(譬如,球狀之遊樂體)來代替用於習知的推動遊戲裝置中之代幣。在使用立體遊樂體之構造中,係需要適合於輸送立體遊樂體的機構來代替用於輸送代幣的升降料斗。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輸送立體遊樂體的技術。
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可讓立體遊樂體循環使用的循環機構;該循環機構包含:一輸送裝置,將該立體遊樂體從第1位置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的第2位置;一第1路徑,讓該立體遊樂體從該第2位置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的第3位置; 一供給路徑,當該立體遊樂體從該第2位置進入到該第3位置之間時,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在該遊戲中使用該立體遊樂體之遊樂體利用部;及一第2路徑,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的該立體遊樂體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的該第1位置。
10:遊戲裝置
20ac:第1循環機構
20bd:第2循環機構
41:殼體部
44:承載部
45:遊戲容置空間
46:遊樂體容置空間
51:第1引導部
52:第2引導部
53:第3引導部
100a、100b、100c、100d:工作站部
110a、110b、110c、110d:遊戲領域
111:桌台
112:壁部
113:推進台
114B:大球投入部
114L、114R:投入部
115L、115R:凹槽部
116:前緣部
120a:第1抽獎部
130a:第2抽獎部
140ab、140cd:第3抽獎部
141:分配器
142:小球移動部
143~148:通孔
150:JP支付部
160a、160b、160c、160d:操作面板
161L、161R:投入口
162L、162R:切換操作部
170ac、170bd:輸送裝置
180a:輸送裝置
190a:大球傳感器
220a:計數器
230a、230c:第1料斗
231:儲存容器
231a、241a、251a:供給路徑
232:底面部
233:旋轉體
234:驅動機構
235:排出路徑
240a、240c:第2料斗
250a、250c:第3料斗
260:分配部
261:第1表面
262:第2表面
263:頂部
270a、280a:路徑切換部
271a、281a:排出部
272a:旋轉軸
310ac:第1路徑
311:側壁
313:連通路徑
315ac:第1單獨路徑
320ac:第2單獨路徑
320bd:第2單獨路徑
322ac:下游側端部
330a:回收路徑
340ac:第2路徑
340bd:第2路徑
350a:限制部
360ac、370ac、380ac、390ac:引導部
361、362:表面
411:上表面部
412:側面部
413:光源
441:第1板狀構件
442:第2板狀構件
445:突起部
445b、445d:部分
446:排出部
461(461a、461b、461c、461d):投入部
511:引導路徑
531、532:傾斜部
533、534:直線部
1210:顯示部
1220:通道
1221:端部
1222:突出部
1230:排出部
1310:第1分配器
1320:第2分配器
1321~1323:通孔
1324:通道
1330:第3分配器
1331:排出部
1710:取入口
1720:排出口
1720A:第1排出口
1720B:第2排出口
1730:旋轉體
1740:支撐部
1750:圍繞構件
1760:引導部
1770:保持部
1771:斜面
1780:供給部
1781:供給面
2321:開口
2331:通孔
C1~C4:候選
M1:小球
M2:大球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P3:第3位置
P4:第4位置
Q1:第1表面
S12:邊緣
圖1為表示第1實施例的遊戲裝置的外觀圖。
圖2為表示從鉛直方向上方所看到之遊戲裝置的平面圖。
圖3為表示操作面板之構造的平面圖。
圖4為表示遊戲領域之立體圖。
圖5為表示立體遊樂體構造在遊戲領域中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6為表示第1抽獎部構造之平面圖。
圖7為表示第2抽獎部構造之立體圖。
圖8為表示第23獎部構造之立體圖。
圖9為用來說明立體遊樂體的流動之方塊圖。
圖10為表示第1料斗的平面圖。
圖11為表示沿圖10中的A-A線之剖面圖。
圖12為表示循環機構的說明圖。
圖13為表示於第1路徑中,第1單獨路徑之附近平面圖。
圖14為表示於第1路徑中,第2單獨路徑之附近平面圖。
圖15為表示第2路徑的平面圖。
圖16為表示輸送裝置的側面圖。
圖17為表示輸送裝置(省略圍繞構件)的側面圖。
圖18為表示輸送裝置(省略圍繞構件及引導部)的側面圖。
圖19為表示輸送裝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20為表示與旋轉軸垂直的剖面中的輸送裝置的剖面圖。
圖21為表示放大輸送裝置中之取入口附近的立體圖。
圖22為表示輸送裝置的取入口與第2路徑之間的關係示意圖。
圖23為表示取入口及外圍邊緣之間的關係說明圖。
圖24為表示取入口及外圍邊緣之間的關係說明圖。
圖25為表示於放大輸送裝置當中的排出口附近的立體圖。
圖26為表示從鉛直方向上方看到的供給部附近的平面圖。
圖27為表示沿圖26中的B-B線之剖面圖。
圖28為表示焦點著重在遊樂體容置空間上的遊戲裝置的剖面圖。
圖29為表示從上方看到遊樂體容置空間之內部的平面圖。
圖30為表示從上方看到遊樂體容置空間之內部的平面圖。
圖31為表示用於說明遊樂體容置空間與玩家之間的位置關係之示意圖。
圖32為表示用於說明遊樂體容置空間與玩家之間的位置關係之示意圖。
圖33為表示第2實施例中的第1單獨路徑的平面圖。
圖34為根據第3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35為根據第4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36為表示放大變形例之輸送裝置當中的排出口附近的立體圖。
圖37為表示從上方看到變形例的遊樂體容置空間之內部的平面圖。
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各個構件的尺寸及比例與實際尺寸與結構尺寸有適當的不同。以下所記載之實施例,包含各種技術中適合的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不侷限於以下例示的實施例。
[第1實施例]
圖1為表示第1實施例的遊戲裝置10的外觀圖。遊戲裝置10,設置在譬如娛樂設施(譬如遊戲中心或賭場)或商業設施(譬如購物中心)。遊戲裝置10當用於賭場時,有時也被稱為遊戲機(Gaming machine)。
玩家可以利用消費遊樂價值(價值媒介)來玩樂遊戲裝置10所提供之遊戲。遊樂價值為如代幣(金幣)、硬幣(貨幣)或票卷等之有形價值媒介,或者為儲值(credit)或點數之無形價值媒介。遊樂價值也被稱為遊戲代幣或代用貨幣。以遊樂價值的消費為條件,玩家可以玩樂遊戲裝置10所提供的遊戲。又,因此,玩家也可以選擇來消費代幣等之有形遊樂價值或儲值等的無形遊樂價值之任一者。
另外,依據玩樂遊戲裝置10所提供之遊戲的結果,使遊樂價值作為獎勵而給予玩家。為玩遊戲而消費之遊樂價值與給予玩家作為獎勵之遊樂價值可以為相同類型或不同類型。譬如,假想藉由投入預定數量的代幣而開始玩遊戲的情況,也可將對應於遊戲結果的代幣(同類型的遊樂價值)數量給予玩家,或者也可將對應於遊戲結果的票卷(不同種類的遊樂價值)數量給予玩家。又,遊樂價值的消費(spend)也被稱為遊樂價值的投入,而給予遊樂價值也稱為支付遊樂價值。
又,如果將儲值等無形之遊樂價值作為獎勵給予玩家之情況時,譬如將所設定的操作作為契機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該獎勵轉換為如代幣等之有形遊樂價值並支付給玩家。另外,儲值等之無形的遊樂價值,係對應於玩家相關聯的識別資訊的狀態下,藉由管理裝置,進行電子式管理。管理裝置為設置在譬如娛樂設施或商業設施中的電腦。玩家於遊戲中消費了管理裝置所管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之無形遊樂價值,或者,可以將給予的無形遊樂價值,作為獎勵,儲存在管理裝置中。
於遊樂價值中,被設定有固定的價值。然而,在記憶電路(譬如IC標籤)中,也可儲存遊樂價值之數量,或用於表示該數量之識別資訊,或者,也可以把遊樂價值中用於表示遊樂價值的數量之代碼(譬如條碼或QR碼(註冊商標))印刷出來,讓遊樂價值之價值為可變值。也可將給予玩家的遊樂價值兌換成獎品等的各種物品。又,於第1實施例中,係將玩遊戲而消費之遊樂價值、及依據遊戲結果將其作為獎勵給予玩家之遊樂價值設想為代幣之情況。
在遊戲裝置10中係執行使用遊樂體的遊戲。譬如,依據消費遊樂價值讓遊樂體用於遊戲中。譬如,讓與遊樂價值的消費對應之遊樂體投入到遊戲領域中。也可讓所消費的有形遊樂價值作為遊樂體而用於遊戲,或者也可將與所消費的有形遊樂價值分開的遊樂體而用於遊戲。譬如,可以讓玩家把投入的代幣本身就這樣拿來當作是遊戲中的遊樂體,或者也可將與玩家投入的代幣換成別種的球來當作是遊戲中的遊樂體。在所消費的遊樂價值是把不同的遊樂體用於遊戲的構造中時,遊樂價值之消費量及依據該消費而用於遊戲的遊樂體的數量之關係,係可以適當地改變的。譬如,也可投入2個遊樂體以換取1枚代幣的消費,或者也可投入1個遊樂體以換取一枚代幣的消費。另外,於玩家藉由消費儲值等之無形遊樂價值來玩遊戲的情況下,譬如,利用讓玩家操作預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時,讓遊樂體投入到遊戲領域。
雖然遊樂體的形狀可為任意,但在第1實施例中,係假想使用具有立體形狀的遊樂體(以下,稱之為「立體遊樂體」)。立體遊樂體,譬如也可為如代幣或硬幣般的圓形狀,或也可為如球狀或長方體之立體狀。於第1實施例中,特別為使用於任何姿勢(orientation)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典型例子雖為球體(譬如彈珠),但譬如類似截頭多面體的略球狀的多面體,也包含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的概念中。又,在第1實施例採用的構造中,有一些也可適用於特定姿勢下不滾動 的立體遊樂體(譬如,圓板狀)。
於第1實施例中,係讓2種直徑不同的2種類的球體用作立體遊樂體。於以下的說明中,在2種類中,其中大直徑球體標示為「大球」,而小直徑球體標示為「小球」。第1實施例之立體遊樂體(大球與小球)係以透光性材料形成。
如圖1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之遊戲裝置10具備:由不同玩家用於玩遊戲的4個工作站部100(100a、100b、100c及100d);及讓每位玩家操作的操作面板160(160a、160b、160c及160d)。4個工作站部100可以同時向不同玩家提供相互獨立的同種遊戲。4個工作站部100即使分別為單獨個體,也可作為遊戲裝置。另外,構成遊戲裝置10的工作站部100的總數不限於4個,可改變為1個以上之任意數量。
2個工作站部100a及100c係與玩家之前後方向(圖1的Y方向)相鄰接。同樣地,2個工作站部100b及100d係於前後方向相鄰接。另外,2個工作站部100a及100b係於玩家之左右方向(圖1的X方向)相鄰接。同樣地,2個工作站部100c及100d係於左右方向相鄰接。
4個工作站部100的構造為共通的。以下,將主要說明1個工作站部100a,並適當地省略其他工作站部100b、100c及100d的說明。又,於構成工作站部100a的要素符號中,附加下標「a」。構成其他各個工作站部100b、100c及100d的要素,係利用將工作站100a之要素之下標a分別置換成「b」、「c」及「d」來說明。另外,讓2個下標的組合附加到符號的要素,係藉由分別對應於該2個下標之2個工作站部100共用的要素。譬如,讓下標「ab」附加到符號中的要素,係由工作站部100a及工作站部100b共用。
如圖1例子所示,工作站部100a包含一支付開口Ma。支付開口Ma,係用於向玩家支付與遊戲結果相對應的遊樂價值的開口。
圖2為表示從鉛直方向上方(圖1之Z方向)看到遊戲裝置10的各要素之方塊圖。如圖2例子所示,工作站部100a具備:一遊戲領域110a、一第1抽獎部120a、一第2抽獎部130a及一輸送裝置180a。另外,除了4個工作站部100之外,遊戲裝置10也包含輸送裝置170a與170bd、第3抽獎部140ab與140cd、以及JP(jackpot)支付部150。
遊戲領域110a係執行使用立體遊樂體的遊戲之空間。於第1實施例的遊戲領域110a中,執行使用立體遊樂體的推進遊戲。圖4為用以例示遊戲領域110a的立體圖。圖5為表示小球M1及大球M2供給到遊戲領域110a之狀態的立體圖。如圖4及圖5例子所示,於遊戲領域110a配置有:一桌台111、一壁部112、一推進台113、一投入部114L與114R及一大球投入部114B。
桌台111係固定成略水平之平板狀的構件。於桌台111左側之邊緣形成凹槽部115L,而於右側之邊緣形成凹槽部115R。凹槽部115L與凹槽部115R形成為可讓小球M1通過但不能讓大球M2通過之尺寸及形狀。推進台113係可於桌台111的表面上往前後方向(圖4方向A及方向B)進行往返運動之構造體。於推進台113之表面設置有對向於底面的壁部112。
投入部114L係將小球M1從遊戲領域110a的左側投入到推進台113的表面上。投入部114R係將小球M1從遊戲領域110a的右側投入到推進台113的表面上。大球投入部114B係將大球M2投入到桌台111的表面上。
如圖5例子所示,在實際執行遊戲的場景中,在桌台111及推進台113的表面上,放置有複數個之小球M1。另外,從大球投入部114B投入的大球M2係被放置於桌台111的表面上。從投入部114L或投入部114R投入到推進台113表面上之複數個的小球M1,若推進台113往後(圖4中的方向A)移動時,則被壁部112推壓。利用壁部112被推壓而讓複數個小球M1依序地往方向B移動,使位於推進台113之前緣附近剩餘的小球M1從推進台113的前邊掉落到桌台111的 表面上。桌台111的表面上之複數個小球M1係利用往方向B上移動之推進台113被推壓,而依序地往方向B移動,使位於桌台111之前緣部116附近剩餘的小球M1從該前緣部116掉落下來。
將由前緣部116掉落的小球M1的數量所對應之數量的遊樂價值作為獎勵給予玩家。另一方面,通過凹槽部115L或凹槽部115R之小球M1不會被加到決定給予玩家的遊樂價值的數量。
圖2之第1抽獎部120a係用於第1抽獎之物理抽獎部。第1抽獎係用於決定被用於第2抽獎(稍後說明)的小球M1數量的物理抽獎。於每次第1條件成立時,就執行利用第1抽獎部120a之第1抽獎。第1條件,譬如為從遊戲領域110a掉落m個大球M2之條件(m為1以上之整數)。於以下說明中,假想數量m為1之情況。也就是說,每當1個大球M2從遊戲領域110a的前緣部116掉落下時,就執行第1抽獎。然而,第1條件並不限於上述例子。
第2抽獎部130a係用於第2抽獎之物理抽獎部。第2抽獎係用於決定是否要執行第3抽獎(後述)的物理抽獎。於每次第2條件成立時,就執行利用第2抽獎部130a之第2抽獎。第2條件,譬如為從遊戲領域110a掉落n個大球M2之條件。於以下說明中,假想數量n為3之情況。也就是說,每當3個大球M2從遊戲領域110a掉落下時就執行第2抽獎。該第2抽獎開始前進行過n次的第1抽獎的結果之總數,就是用於第2抽獎中的小球M1數量。也就是說,第2抽獎係使用依據遊戲之進行狀況所決定的小球M1之數量。
第3抽獎部140ab係由工作站部100a與100b共用,且用於第3抽獎之物理抽獎部。第3抽獎係用於決定JP支付部150是否要執行複數個小球M1的支付之物理抽獎。利用第3抽獎部140ab之第3抽獎,係藉由第2抽獎決定要執行第3抽獎的情況下來執行。具體而言,當藉由利用第2抽獎部130a之第2抽獎來決定要執行第3抽獎時,是否要將複數個小球M1從JP支付部150支付給遊戲領域 110a,係藉由利用第3抽獎部140ab之第3抽獎來決定。另外,當藉由利用第2抽獎部130b之第2抽獎來決定要執行第3抽獎時,是否要將複數個小球M1從JP支付部150支付給遊戲領域110b,係藉由利用第3抽獎部140ab之第3抽獎來決定。又,於以上之說明上,雖焦點都著重在由工作站部100a與100b所共用的第3抽獎部140ab,但也同樣適用於由工作站部100c與100d所共用的第3抽獎部140cd。
JP支付部150係由4個工作站部100(100a、100b、100c及100d)所共用。如圖2例子所示,JP支付部150從鉛直方向平面視之位於遊戲裝置10的中央。第1實施例之JP支付部150係可以將小球M1的支付目的地切換到遊戲領域110a、110b、110c及110d中之任何一個。
圖2之操作面板160a係用來接受來自玩家之操作。圖3係用以例示操作面板160a之構造的平面圖。如圖3例子所示,操作面板160a包含投入口161L與161R及切換操作部162L與162R。讓有形遊樂價值由玩家投入到投入口161L與161R。
當遊樂價值投入到投入口161L時,小球M1將從遊戲領域110a左側的投入部114L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切換操作部162L係用於操作讓玩家可改變來自投入部114L之小球M1的投入方向。另外,當遊樂價值投入到投入口161R時,會讓小球M1從遊戲領域110a右側的投入部114R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切換操作部162R係用於操作讓玩家可改變來自投入部114R之小球M1的投入方向。
圖2之的輸送裝置170ac係用於輸送複數個小球M1。具體而言,輸送裝置170ac係由工作站部100a及100c共用,譬如,將從遊戲領域110a或110c掉落的小球M1輸送到高的位置。藉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之小球M1可以被用於複數個要素(譬如,各個工作站部)。輸送裝置170bd係由工作站部100b及100d共用,譬如,將從遊戲領域110b或110d掉落的小球M1輸送到高的位置。
輸送裝置180a係將小球M1往譬如鉛直方向來輸送。譬如,利用 將風送入到容置有小球M1的圓管內,使得輸送該小球M1之氣動式升降機適合用作輸送裝置180a。圓管的內徑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而小於該外徑的1.5倍。若圓管的內徑與小球M1的外徑之差(以下稱之為「徑差」)越接近0,則送風所引起的外力較易於作用在圓管內的小球M1上,且可以在短時間內來輸送小球M1。因此,讓徑差接近零是理想的。另外,當徑差越接近0時,則縮減圓管的外徑,結果就可以實現輸送裝置180a的小型化。又,藉由輸送裝置180a來輸送小球M1的方向,並非限為鉛直方向。藉由輸送裝置180a所輸送之小球M1將被供給到第3抽獎部140ab或到後述之遊樂體容置空間46(如圖28所示)。
[第1抽獎部120a]
圖6為例示第1抽獎部120a的構造的平面圖。如圖6例子所示,第1抽獎部120a具備一顯示部1210及一通道1220。
顯示部1210包含圓形狀螢幕1211。在螢幕1211上顯示有關用於第2抽獎的小球M1的數量之複數個候選C1~C4。候選C1代表「10個球」,候選C2表示「7個球」,候選C3表示「3個球」,候選C4表示「1個球」。又,顯示於螢幕1211上的候選的總數及各個候選所表示的小球M1的數量,並不限於上述例子,而是可以任意改變。
每次一個大球M2從前緣部116掉落下時,於螢幕1211上將顯示複數個候選C1~C4,而且小球M1將被投入到通道1220中。通道1220係形成為沿著螢幕1211的外圍之圓弧狀。於通道1220之端部1221,設置有用來防止讓小球M1彈跳出去之突出部1222。於通道1220之途中的部分形成有讓小球M1通過之排出部1230。
顯示部1210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改變螢幕1211中的複數個候選C1~C4的位置。被投入到通道1220中的小球M1沿著通道1220移動,最後通過排 出部1230。在讓小球M1通過排出部1230之時間點上,停止螢幕1211上的複數個候選C1~C4的移動。又,決定複數個候選C1~C4當中之停在最靠近排出部1230的位置處之候選所示之數值,用作為於第2抽獎中使用的小球M1的數量。通過排出部1230的小球M1係掉落到遊戲領域110a(譬如,推進台113)。
[第2抽獎部130a]
圖7為例示第2抽獎部130a的構造之立體圖。第2抽獎部130a具備:一第1分配器1310、一第2分配器1320、及一第3分配器1330。第1分配器1310、第2分配器1320及第3分配器1330係分別將小球M1分配到複數個路徑之構造體(distributer or sorter)。當3個大球M2從前緣部116掉落下時(亦即,第2條件成立),每次該3個大球M2分別掉落時,以第1抽獎所決定的小球M1的數量所合計的數量的小球M1,被投入到第1分配器1310中。
被投入到第1分配器1310之小球M1係通過被形成在第1分配器1310中的複數個通孔1311、1312及1313之任一通孔。已通過通孔1311及1312之任一者的小球M1係被回收而沒有被投入到第2分配器1320中。另一方面,已通過通孔1313的小球M1係經由通道1314而被投入到第2分配器1320。
被投入到第2分配器1320之小球M1係通過被形成在第2分配器1320中的複數個通孔1321、1322及1323之任一通孔。已通過任一通孔1321及1322的小球M1,係被回收而沒有被投入到第3分配器1330中。另一方面,已通過通孔1323的小球M1係經由通道1324而被投入到第3分配器1330。
被投入到第3分配器1330之小球M1係從形成於第3分配器1330之排出部1331被排出。若小球M1從排出部1331被排出時,就執行使用第3抽獎部140ab的第3抽獎。
[第3抽獎部140ab]
圖8為表示第3抽獎部140ab的構造之立體圖。第3抽獎部140ab具備:一分配器141及一小球移動部142。若小球M1從第2抽獎部130a之排出部1331被排出時,則小球M1將被投入到第3抽獎部140ab的分配器141中。
小球移動部142係設置於分配器141之中央並來回旋轉。被投入到分配器141之小球M1,利用與小球移動部142碰撞而朝向分配器141的外圍移動。於重複上述情況的期間,小球M1將通過被形成於分配器141之複數個通孔143~148之任一通孔。當小球M1通過複數個通孔143~147之任何一通孔時,就不執行JP支付部150對複數個小球M1的支付。另外,當小球M1通過通孔148時,就執行JP支付部150對複數個小球M1的支付。
[立體遊樂體(小球M1及大球M2)之流動]
圖9為用來說明工作站部100a之小球M1及大球M2的流動之方塊圖。如圖9例子所示,工作站部100a,除了圖2所示的構造之外,也具備:一大球傳感器190a、一計數器220a、一第1料斗230a、一第2料斗240a、一第3料斗250a及一路徑切換部270a與280a。又,輸送裝置170ac係與2個工作站部100a與100c為共用的要素,但於圖9中,為了方便起見,將其顯示於用來表示工作站部100a的框線的內部。
大球傳感器190a係用於偵測從遊戲領域110a中之桌台111的前緣部116掉落下之大球M2。使用第1抽獎部120a之第1抽獎及使用第2抽獎部130a之第2抽獎,係依據大球傳感器190a的偵測結果來執行。
從遊戲領域110a中的前緣部116掉落下之小球M1,係供給到計數器220a。計數器220a係用於儲存從前緣部116所供給的小球M1,同時也是計算小球M1的數量的計數料斗。計數器220a之計數值係用於決定作為獎勵給予玩家的遊樂價值的數量。計數器220a會排出已經完成計數的小球M1。
輸送裝置170ac係讓遊戲中使用的小球M1及遊戲中未使用的小球M1,從鉛直方向的下方往上方輸送。所謂於遊戲中使用的小球M1係從計數器220a所排出的小球M1、從凹槽部115L或115R掉落下之小球M1、及在第2抽獎部130a或第3抽獎部140ab中所使用的小球M1。所謂於遊戲中未使用的小球M1係藉由分配部260(稍後說明)分配到工作站部100a的小球M1。藉由輸送裝置170a輸送的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1路徑310ac。
第1路徑310ac係讓小球M1移動之路徑。於第1路徑310ac上,形成有供給路徑,該供給路徑係用於將小球M1分別供給到第1料斗230a、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的開口。讓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的小球M1可以進入到第1料斗230a。第1料斗230a係儲存從第1路徑310ac所供給的小球M1,同時依序地將該小球M1供給到路徑切換部270a。
[第1料斗230a]
圖10為表示第1料斗230a的平面圖。圖11為表示沿圖10中的A-A線之剖面圖。如圖10及圖11例子所示,第1料斗230a具備:一儲存容器231、一底面部232、一旋轉體233及一驅動機構234。
儲存容器231係用於儲存複數個小球M1的容器。於儲存容器231之底面,形成有可讓小球M1通過之排出路徑235。底面部232係保持小於小球M1外形之間隔且與儲存容器231的底面相對的板狀構件。於底面部232上形成有圓形之開口2321。旋轉體233係設置於開口2321內的圓板狀構件。在旋轉體233中,沿圓周方向且以等間隔形成有複數個通孔2331。被儲存在儲存容器231中之小球M1係可以通過通孔2331的。驅動機構234構造由譬如馬達所構成,來使旋轉體233旋轉。
儲存在儲存容器231內之複數個小球M1係被容置在旋轉體233的 通孔2331中。當通孔2331藉由旋轉體233的旋轉而到達排出路徑235的正上方時,該通孔2331中的小球M1將掉落到排出路徑235,而排出到第1料斗230a的外部。也就是說,第1料斗230a可以一個接著一個地依序讓被儲存在儲存容器231中的複數個小球M1排出。又,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的構造,由於其與第1料斗230a相同,因此將省略對該構造的詳細說明。
圖9之路徑切換部270a係用於切換從第1料斗230a所排出的小球M1的供給目的地。具體而言,路徑切換部270a係將小球M1的供給目的地切換到第1抽獎部120a、第2抽獎部130a及輸送裝置180a之任一者。譬如,路徑切換部270a具備有用於排出從第1料斗230a所供給的小球M1之排出部271a。排出部271a係由旋轉軸272a樞軸支撐。藉由馬達等之驅動機構(未圖示)讓排出部271a旋轉,以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抽獎部120a、第2抽獎部130a及輸送裝置180a之任一者。
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1料斗230a就相當於在第1抽獎部120a所形成之第1抽獎或藉由第2抽獎部130a所形成之第2抽獎(亦即,物理抽獎部所進行的物理性的抽獎)中使用小球M1之遊樂體利用部。
當第1料斗230a為裝滿情況時,由於供給路徑231a被小球M1堵住,所以藉由輸送裝置170ac而輸送到第1路徑310ac的小球M1無法進入到第1料斗230a。而在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的複數個小球M1中,無法進入到第1料斗230a之小球M1,將可以進入到第2料斗240a。第2料斗240a儲存有從第1路徑310ac所供給的小球M1,同時也使用該小球M1。具體而言,第2料斗240a依序地將小球M1從投入部114R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具體而言,為推進台113)。
當第1料斗230a及第2料斗240a為裝滿情況時,由於供給路徑231a及241a被小球M1堵住,所以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到第1路徑310ac的小球M1,就無法進入到第1料斗230a及第2料斗240a。而在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的複數個小球M1中,無法進入到第1料斗230及第2料斗240a之小球M1,就可以進入到 第3料斗250a。第3料斗250a儲存有從第1路徑310ac所供給的小球M1,同時也使用該小球M1。具體而言,第3料斗250a會依序地將小球M1從投入部114L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具體而言,為推進台113)。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2料斗240a或240c與第3料斗250a或250c就相當於在遊戲領域110a的遊戲中,利用小球M1來玩遊戲的遊樂體利用部。
當第1料斗230a及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為裝滿情況時,由於供給路徑231a、241a及251a被小球M1堵住,所以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到第1路徑310ac的小球M1,就無法進入到第1料斗230a及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之任一料斗內。而在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的複數個小球M1中,沒有進入到第1料斗230a及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之任一料斗的小球M1,將經由圖9的分配部260等而返回到輸送裝置170ac。也就是說,藉由包括有輸送裝置170ac及第1路徑310ac的路徑而讓小球M1循環。稍後將說明小球M1的循環。
輸送裝置180a係從第1料斗230a經由路徑切換部270a,依序輸送所供給的小球M1,而將其供給到路徑切換部280a。路徑切換部280a係用於切換由輸送裝置180a所輸送的小球M1的供給目的地。具體而言,路徑切換部280a係將小球M1的供給目的地切換到第3抽獎部140ab及遊樂體容置空間46之任一者。譬如,路徑切換部280a具備有用於排出從輸送裝置180a所供給的小球M1之排出部281a。排出部281a係由旋轉軸282a樞軸支撐。藉由馬達等之驅動機構(未圖示)讓排出部281a旋轉,以將小球M1供給到第3抽獎部140ab及遊樂體容置空間46之任一者。
遊樂體容置空間46係由4個工作站部100(100a、100b、100c及100d)所共用。遊樂體容置空間46係容置從JP支付部150被4個遊戲領域110(110a、110b、110c及110d)之任一遊戲領域所排出的小球M1。
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於第1實施例中,在第1路徑310ac中移動 的小球M1係用於遊戲領域110a中的遊戲及物理抽獎部(120a、130a、140ab)所進行抽獎的物理抽獎。因此,相較於將小球M1供給到遊戲領域110a的機構及將小球M1供給到物理抽獎的機構為彼此獨立設置的構造,具有可簡化遊戲裝置10構造之優點。另外,由於第1循環機構20ac使複數個小球M1不斷地循環,所以用於物理抽獎的小球M1始終都從第1路徑310ac來供給。因此,可讓依據遊戲進行之狀況所決定的任意數量的小球M1用於物理抽獎。
如前所述,遊戲裝置10具備有可讓複數個小球M1循環的機構(以下,稱為「循環機構」)。於前後方向相鄰接的2個工作站部100上,每組配置有一循環機構。圖12為表示與2個工作站部100a及100c對應的第1循環機構20ac的說明圖。與2個工作站部100b與100d對應之第2循環機構20bd的構造,係與圖12所示的第1循環機構20ac相同。
如圖12例子所示,第1循環機構20ac具備:一第1路徑310ac、一第2路徑340ac、一回收路徑330a及一輸送裝置170ac。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及回收路徑330a及輸送裝置170ac係由工作站部100a及100c共用。藉由第1路徑310ac與第2路徑340ac及讓小球M1掉落在2個路徑之間的空間(含分配部260之空間)及輸送裝置170ac來構成讓複數個小球M1循環的路徑。另外,藉由回收路徑330a及讓小球M1掉落到回收路徑330a與第2路徑340ac之間的空間,來構成用於回收用於遊戲領域110a之小球M1之路徑。另外,如圖12例子所示,也可以在回收用於遊戲領域110a的小球M1之路徑的途中,設置用於計數小球M1的計數器220a。又,對於第1路徑310ac、第2路徑340ac及回收路徑330a,實際上,沿著各個路徑的邊緣,分別都設置有用於防止小球M1掉落的側壁(譬如,如圖13的側壁311所示),但在圖12中,為了方便起見,省略側壁的圖示。
輸送裝置170ac係將複數個小球M1從第1位置P1輸送到第2位置P2。第2位置P2係高於第1位置P1的位置。具體而言,第2位置P2從第1位置P1看 去,係位於鉛直方向的上方。第1路徑310ac係用於將藉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到第2位置P2的小球M1,移動到第3位置P3的路徑。第3位置P3係低於第2位置P2之位置。於第2位置Pb及第3位置Pb之間,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係不同。
第1路徑310ac,其構造包含一第1單獨路徑315ac及一第2單獨路徑320ac。第1單獨路徑315ac及第2單獨路徑320ac,各自分別包含從第2位置P2降低到第3位置P3之斜面。因此,小球M1在斜面上滾動的同時,也朝向第2位置P3移動。藉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的小球M1,將被排出到第1單獨路徑315ac。第2單獨路徑320ac係設置在第1單獨路徑315ac的下游側。也就是說,第1實施例之第1路徑310ac,係由第1單獨路徑315ac、與第2單獨路徑320ac、以及讓小球M1掉落在2個路徑之間的空間所構成。如以上所述,由於小球M1在第1路徑310ac上滾動,因此在第1路徑310ac上,就不需要有讓小球M1移動的動力。
圖13係表示於第1路徑310ac中,第1單獨路徑315ac之附近的部分的平面圖。圖13的右側係相當於第1單獨路徑315ac的上游側,而圖13的左側係相當於第1單獨路徑315ac的下游側。第1單獨路徑315ac的表面係從上游側往下游側降低的斜面。
如圖13例子所示,於第1單獨路徑315ac上,形成有供給路徑231a及231c。供給路徑231a係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a的開口。也就是說,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之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1料斗230a中。另一方面,供給路徑231c係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c的開口。也就是說,進入到供給路徑231c之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1料斗230c中。
又,於第1單獨路徑315ac及第1料斗230a彼此分離的構造中,形成有譬如用於連接第1單獨路徑315ac上的供給路徑231a及第1料斗230a的管道。於以上的構造中,即使儲存容器231為裝滿,也可以儲存小球M1。也就是說,所謂第1料斗230a(儲存容器231)為裝滿的狀態,係意味著不僅儲存容器231裝滿, 就連管道也裝滿。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用於連接供給路徑231a及第1料斗230a的管道,係用作暫時性儲存小球M1的儲存部。也可將管道作為儲存容器231的一部分。又,此同樣適用於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
輸送裝置170ac係被配置於鉛直方向上為略圓柱狀之構造體。供給路徑231a與231c係夾著輸送裝置170ac而彼此位於相反側。於輸送裝置170ac的上端部附近,沿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排出口1720。藉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之複數個小球M1係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以徑向排出。也就是說,讓小球M1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中分別沿著不同方向排出。從輸送裝置170ac以徑向被排出的小球M1,係被供給到依據小球M1的排出方向的目的地。輸送裝置170ac的各個排出口1720的位置,就相當於上述第2位置P2。
具體而言,從輸送裝置170ac朝向供給路徑231a所排出的小球M1將進入到該供給路徑231a。相同的,從輸送裝置170ac朝向供給路徑231c所排出的小球M1,將進入到該供給路徑231c。另外,被排出到第1單獨路徑315ac中,而比供給路徑231a及231c較為上游側之小球M1,將沿著第1單獨路徑315ac的側壁311滾動而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或231c之中。
在第1單獨路徑315ac上,從輸送裝置170ac看過去,形成有位於下游側的壁狀的部分(以下,稱之為「限制部」)350a。於限制部350a之兩側形成有連通路徑313。連通路徑313係用於使小球M1從第1單獨路徑315ac移動到第2單獨路徑320ac的開口。從輸送裝置170ac朝向各個連通路徑313被排出之小球M1,會由該連通路徑313移動,並從第1單獨路徑315ac掉落到第2單獨路徑320ac。另外,從輸送裝置170ac朝向下游側被排出之小球M1,係沿著限制部350a滾動並到達連通路徑313,再從連通路徑313掉落到第2單獨路徑320ac。也就是說,小球M1會被限制部350a引導到連通路徑313。另外,若第1料斗230a或230c為裝滿之情況時,小球M1不會進到供給通道231a與231c,而是會滾動而從連通 路徑313掉落到第2單獨路徑320ac。也就是說,從輸送裝置170ac被排出之小球M1,可依據排出的方向,而被供給到供給路徑231a及供給路徑231c及第2單獨路徑320ac中之任一者。
從圖13中可以理解,與第1料斗230a對應的供給路徑231a的開口的尺寸,係不同於與第2單獨路徑320ac對應的連通路徑313的開口的尺寸。供給路徑的開口尺寸,係讓小球M1進入到該供給路徑的開口面積。連通路徑313的開口就相當於對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的開口。藉由上述之構造,可以使小球M1對第1料斗230a的供給數量與小球M1對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的供給數量不同。於第1實施例中,供給路徑231a的開口係大於連通路徑313的開口。因此,可以優先地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a而不是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
圖14係表示於第1路徑310ac中第2單獨路徑320ac之平面圖。與圖13相同,圖14的右側係相當於第2單獨路徑320ac的上游側,而圖14的左側係相當於第2單獨路徑320ac的下游側。第2單獨路徑320ac的表面係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降低的斜面。於第2單獨路徑320ac當中的下游側端部322ac的位置,就相當於前述第3位置P3。
如圖14例子所示,於第2單獨路徑320ac上,形成有供給路徑241a與251a及供給路徑241c與251c。其中,供給路徑241a與241c係夾著第2單獨路徑320ac而形成於相反側,供給路徑251a與251c係夾著第2單獨路徑320ac而形成於相反側。
供給路徑241a係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2料斗240a的開口。供給路徑251a係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3料斗250a的開口。相同的,供給路徑241c係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2料斗240c的開口。供給路徑251c係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3料斗250c的開口。供給通道241a及241c係位於比供給通道251a及251c較 為上游側。
如以上所述,於第1實施例中,第1循環機構20ac為遊戲領域110a及遊戲領域110c共用。因此,相較於讓單獨的循環機構設置於遊戲領域110a及遊戲領域110c的構造,具有可以簡化遊戲裝置10構造之優點。
在第2單獨路徑320ac的斜面上朝向第3位置P3滾動之小球M1可以進入到供給路徑241a或241c。進入到供給路徑241a之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2料斗240a,而進入到供給路徑241c之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2料斗240c。但若第2料斗240a與240c譬如為裝滿之情況下,在第2單獨路徑320ac上的小球M1,由於供給路徑241a與241c被小球M1堵住,所以就不能進入到第2料斗240a與240c。又,若第2料斗240a與240c為未裝滿之情況下(也就是說,當供給路徑241a與241c未被小球M1堵住時),在斜面上滾動的複數個小球M1中,也會出現譬如因小球M1之間的碰撞改變移動方向,而讓小球M1無法進入到供給路徑241a或241c的狀況。
沒有進入到第2單獨路徑320ac上的供給路徑241a或241c之小球M1可以進入供給路徑251a或251c。進入到供給路徑251a之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3料斗250a,而進入到供給路徑251c之小球M1係被供給到第3料斗250c。但是,若第3料斗250a與250c譬如為裝滿之情況下,在第2單獨路徑320ac上的小球M1,由於供給路徑251a與251c被小球M1給堵住,所以就不能進入到第3料斗250a與250c內。又,若第3料斗250a與250c為未裝滿之情況下(也就是說,當供給路徑251a與251c未被小球M1堵住時),在斜面上滾動的複數個小球M1中,也會出現譬如因小球M1之間的碰撞改變移動方向而讓小球M1無法進入到供給路徑251a或251c的狀況。
如以上所述,於第1路徑310 ac上,形成有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a的供給路徑231a、及位於該供給路徑231a下游側之供給路徑241a或 251a。從第2位置P2朝向供給路徑231a之小球M1,當第1料斗230a為裝滿之情況下(也就是說,無法進入到供給路徑241a之情況時)將朝向第3位置P3移動,並形成進入供給路徑241a或251a之狀態。因此,可以優先地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a,而不是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
相同的,於第1路徑310ac上,形成有用於將小球M1供給到第2料斗240a的供給路徑241a、及位於該供給路徑241a下游側之供給路徑251a。從第2位置P2朝向供給路徑241a之小球M1,當第2料斗240a為裝滿之情況下(也就是說,無法進入到供給路徑251a之情況時),將朝向第3位置P3移動,並形成進入供給路徑251a之狀態。因此,可以優先地將小球M1供給到第2料斗240a而不是第3料斗250a。
如圖13例子所示,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中的上游側的各個排出口1720(以下,稱之為「第1排出口1720A」)所排出的小球M1,係分別朝向與第1料斗230a對應的供給路徑231a及與第1料斗230c對應的供給路徑231c的開口來移動。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中的下游側的各個排出口1720(以下,稱之為「第2排出口1720B」)所排出的小球M1,係朝向連通路徑313的開口移動。如圖13例子所示,第1排出口1720A的數量(10個)及第2排出口1720B的數量(2個)係不同。因此,假想輸送裝置170ac中的小球M1的排出量對於複數個排出口1720係相等的情況,則由數量較多之第1排出口1720A所排的排出量,將大於由第2排出口1720B的排出量。故,可以優先地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a,而不是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
也可以調整供給到輸送裝置170ac的小球M1,使得從第1排出口1720A所排出的小球M1的數量大於從第2排出口1720B所排出的小球M1的數量。雖稍後將說明詳細構造,但如圖26例子所示,於第1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中,具備有分別與複數個排出口1720對應之複數個取入口1710。供給到任一個 取入口1710的小球M1,係從與取入口1710對應的排出口1720被排出。控制小球M1相對於複數個取入口1710的供給量,使得小球M1優先地與第2排出口1720B對應的取入口1710(X方向上之X1側之取入口1710)供給到與第1排出口1720A對應的取入口1710(圖26之X方向上之X2側及Y方向上之各取入口1710)。依據以上的構造,譬如,即使第1排出口1720A及第2排出口1720B的數量相同,也可優先地將小球M1供給到第1料斗230a而不是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
如以上所述,在第1實施例中,從第1排出口1720A朝向第1料斗230a的小球M1數量及從第2排出口1720B朝向第2料斗(240a、240c)或者第3料斗(250a、250c)小球M1數量係不同。因此,可以讓供給到第1料斗230a的小球M1的數量與供給到第2料斗或第3料斗的小球M1的數量之比率接近為預定值。另外,如以上例子所述,從作為輸送裝置170ac所排出的小球M1的供給目的地之遊樂體利用部的總數(第1料斗230a與230c、第2料斗240a與240c以及第3料斗250a與250c之6個),係小於輸送裝置170ac中的排出口1720的總數(12個)。由於輸送路徑係被形成於各個排出口1720上,因此也可以說,遊樂體利用部的總數小於複數個輸送路徑之總數。
如圖14例子所示,在第2單獨路徑320ac的斜面上,設置有用於限制小球M1的移動的引導部360ac、370ac、380ac及390ac。引導部360ac、370ac、380ac及390ac,分別藉由從第2單獨路徑320ac的斜面突出之突起所構成。
引導部360ac係設置在比供給通道241a及241c較為上游側,且將小球M1引導到供給路徑241a或241c。引導部360ac係包含表面361與362的突起。表面361與362係相對於第2單獨路徑320ac延伸的方向(以下,稱之為「路徑方向」)而傾斜之平面或曲面。與表面361接觸的小球M1係利用沿著表面361滾動而被引導到供給路徑241a。相同的,與表面362接觸的小球M1係利用沿著該表面362滾動而被引導到供給路徑241c。也就是說,讓小球M1可以更容易地進入到供給路 徑241a或241c。如以上所述,相較於第3料斗250a及250c,藉由引導部360ac可優先地將小球M1儲存在第2料斗240a與240c中。
引導部370ac及380ac係設置在比供給路徑241a與241c較為下游側且比供給路徑251a與251c較為上游側之處。引導部370ac係包含相對於路徑方向而傾斜的表面371及與路徑方向平行的表面372的突起。與表面371接觸的小球M1係利用沿該表面371滾動而被引導到供給路徑241a。相同的,引導部380ac係包含相對於路徑方向而傾斜的表面381及與路徑方向平行的表面382的突起。與表面381接觸的小球M1係利用沿該表面381滾動而被引導到供給路徑241c。與引導部370ac的表面372或引導部380ac的表面382接觸的小球M1,將被引導到引導部390ac。
引導部390ac係設置在比供給通道251a與251c較為上游側,且將小球M1引導到供給路徑251a或251c。引導部390ac係包含相對於路徑方向而傾斜的表面391與362的突起。與表面391接觸的小球M1係被引導到供給路徑251a,而與表面392接觸的小球M1係被引導到供給路徑251c。
如以上所述,越靠近於第1路徑310ac的上游側的料斗(遊樂體利用部)會越優先的被供給小球M1。於第1路徑310ac上,沒有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與231c、供給路徑241a與241c以及供給路徑251a與251c的小球M1,則從第2單獨路徑320ac的下游側的端部322ac掉落。
如圖12例子所示,第2路徑340ac係沒有進入到第1路徑310ac上的任何供給路徑而讓從第1路徑310ac掉落下的小球M1移動到第1位置P1之路徑。第1位置P1係比第3位置P3較低之位置。具體而言,第2路徑340ac係於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之間的空間中,讓從第3位置P3掉落到第4位置P4的小球M1移動到第1位置P1。第4位置P 4係比第3位置P3低而比第1位置P1高之位置。第2路徑340ac係包含從第4位置P4朝向第1位置P1降低的斜面。因此,從第1路徑310ac掉 落到第4位置的小球M1在第2路徑340ac的斜面上移動,同時從第4位置P4朝向第1位置P1移動。也就是說,第2路徑340ac係使小球M1返回到第1位置P1的路徑。又,也可將第2路徑340ac連接到第1路徑310ac。也就是說,也可省略第1路徑310ac與第2路徑340ac之間的空間及分配部260。於連接有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的構造中,第2路徑340ac係讓小球M1從第3位置P3朝向第1位置P1移動的路徑。
如圖12例子所示,於第1路徑310ac中之上游側的端部,從第2路徑340ac之下游側的端部來看,係位於鉛直方向上方。也就是說,於第1路徑310ac的上游側的端部及第2路徑340ac的下游側的端部之間,讓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彼此接近。因此,藉由將小球M1從鉛直方向的下方輸送到上方的簡單構造,可以將到達於第2路徑340ac的下游側的小球M1供給到第1路徑310ac。另外,於第1路徑310ac中之下游側的端部,從第2路徑340ac之上游側的端部來看,係位於鉛直方向上方。也就是說,於第1路徑310ac的下游側的端部及第2路徑340ac的上游側的端部之間,讓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彼此接近。因此,藉由將小球M1從第1路徑310ac掉落的簡單構造,可以將到達於第1路徑310ac的下游側的小球M1供給到第2路徑340ac。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係讓小球M1滾動之斜面,所以各個路徑的方向不限於直線方向,也可以於任意方向上來選擇。因此,可以容易地連接第1路徑310ac之下游側的端部及第2路徑340ac之上游側的端部,使得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彼此接近。
第1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為持續進行輸送小球M1的狀態(以下,稱之為「動作狀態」)。因此,持續進行將小球M1供應給第1循環機構20ac的各個遊樂體利用部(譬如,第1料斗230a、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也就是說,每次第1循環機構20ac的各個遊樂體利用部需要小球M1時,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小球M1並非間歇性地執行,而是不管各個遊樂體利用部是否有使用小 球M1,皆讓輸送裝置170ac保持動作狀態。如以上所述,於第1實施例中,即使在第1循環機構20ac的各個遊樂體利用部實際上不使用小球M1的狀態下,輸送裝置170ac都保持在能夠輸送小球M1的動作狀態。譬如,即使玩家沒有在玩遊戲之狀態(不管是否有玩家),輸送裝置170ac也保持在動作狀態。
又,如果限定第1循環機構20ac上之遊樂體利用部需要小球M1時才將小球M1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的構造中,有必要偵測遊樂體利用部中是否有小球M1,這存在著讓遊戲裝置10的構造變得複雜的問題。於設置有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之構造中,上述問題特別嚴重。依據第1實施例,如以上所述,由於持續進行輸送裝置170ac的動作狀態,所以存在著無須用於偵測遊樂體利用部中是否存在有小球M1的構造,也無須依據偵測結果來控制輸送裝置170ac之優點。另外,即使在實際上沒有人玩遊戲之狀態下,利用讓第1循環機構20ac不斷地循環複數個小球M1,可以使周圍的人能夠察覺到遊戲裝置10在作動中。可以期待視覺演出的效果。
[分配部260]
在以上說明中,雖係以與2個工作站部100a與100c對應之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作為例子,但也可讓相同構造之第1路徑310bd及第2路徑340bd設置於2個工作站部100b及100d。如圖12例子所示,於從第1路徑310ac的下游側的端部掉落下的小球M1及從第1路徑310bd的下游側的端部掉落下的小球M1匯合處,設置有分配部260。於第1路徑310ac與第1路徑310bd及第2路徑340ac與第2路徑340bd之間的空間,設置有分配部260。分別在第1路徑310ac及第1路徑310b上滾動的小球M1,由於在藉由該滾動加速的狀態下從路徑掉落,因此小球M1的掉落軌跡(以下,稱之為「掉落路徑」)為拋物線。於從第1路徑310ac的掉落路徑及從第1路徑310bd的掉落路徑的交叉點,設置有分配部260。
分配部260係讓從第1路徑310ac的掉落之小球M1及從第1路徑310bd的掉落之小球M1,分配到第1循環機構20ac之第2路徑340ac及循環機構20b之第2路徑340bd。也就是說,分配部260係由第1循環機構20ac及第2循環機構20bd共用。
分配部260係包含面向第1循環機構20ac之第1表面261、及面向第2循環機構20bd之第2表面262的構造體。第1表面261及第2表面262係相對於鉛直方向而傾斜的平面或曲面。第1表面261係將與第1表面261接觸的小球M1滾動到第1循環機構20ac的第2路徑340ac之斜面。第2表面262係將與第2表面261接觸的小球M1朝向第2循環機構20bd的第2路徑340bd方向滾動之斜面。第1表面261及第2表面262交叉的頂部263係分配部260中最高的部位。
從第1路徑310ac掉落的小球M1,其速度係依據斜面上的滾動狀態有所不同,或者,因小球M1之間的碰撞可使掉落的軌跡有所不同。因此,從第1路徑310 ac掉落之複數個小球M1被區分為超越頂部263而與第2表面262接觸之小球M1、及沒有超越頂部263而與第1表面261接觸之小球M1。相同的,從第1路徑310 bd掉落之複數個小球M1被區分為超越頂部263而與第1表面261接觸之小球M1、及沒有超越頂部263而與第2表面262接觸之小球M1。另外,即使於從第1路徑310ac掉落的小球M1及從第1路徑310bd掉落的小球M1之間,也會發生碰撞狀況。因碰撞而減速的小球M1不會超越過頂部263,而會與第1表面261或第2表面262接觸。
如以上所述,從第1路徑310ac或310bd掉落的複數個小球M1,將藉由分配部260被分配到第2路徑340ac及340bd。小球M1從分配器260移動到第2路徑340ac的機率與朝向第2路徑340bd的機率係大致相同。也就是說,從第1路徑310ac或310bd掉落的複數個小球M1,大致均等分佈在第2路徑340ac與340bd上。
譬如,由JP支付部150將複數個小球M1支付給特定遊戲領域110 之後,有時候在第1循環機構20ac與20bd之其中一方,就會存在有複數個小球M1。也就是說,由第1循環機構20ac循環的小球M1的數量及由第2循環機構20bd循環的小球M1的數量可以不同。於第1實施例中,如前所述,從第1路徑310ac或310bd掉落的小球M1係藉由分配部260分配到第2路徑340ac與340bd。再者,由於各個輸送裝置170ac與170bd都保持在能夠輸送小球M1的動作狀態,所以小球M1持續地在第1循環機構20ac中循環。因此,即使在第1循環機構20ac中循環的小球M1的數量及在第2循環機構20bd中循環的小球M1的數量出現暫時性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讓兩者的數量與時間均衡。
圖15係第2路徑340ac的平面圖。其中圖15的左側相對於第2路徑340ac的上游側,而圖15的右側相對於第2路徑340ac的下游側。第2路徑340ac的表面係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降低的斜面。於第2路徑340ac的下游側設置有輸送裝置170ac。因此,供給到第2路徑340ac的小球M1係朝向輸送裝置170ac滾動。由分配部260被分配到第1循環機構20ac的小球M1,係從第2路徑340ac的上游側的第4位置P4移動到作為下游側的端部之第1位置P1。也就是說,小球M1會移動到輸送裝置170ac為止。
如圖12例子所示,作為將小球M1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之遊樂體利用部之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係設置於低於第1路徑310ac而高於第1位置P1上。於被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之複數個小球M1中,從前邊緣部116掉落之小球M1,如圖12及圖15例子所示,被供給到回收路徑330a。於回收路徑330a中,形成有用於讓小球M1滾動的斜面。被供給到回收路徑330a之小球M1係在該斜面上滾動而進入到計數器220a。由計數器220a計數後的小球M1,從計數器220a被供給到第2路徑340ac。從遊戲領域110c的前邊緣部116掉落之小球M1,也相同地,透過回收路徑330c供給到計數器220c,然後由計數器220c計數之後,被供給到第2路徑340ac。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用於遊戲領域110a與110c之遊戲的小球 M1,係利用朝向鉛直方向之下方移動(亦即,掉落)而使其回收到第2路徑340ac中。依據上述構造,具有不需要電力即可回收在遊戲領域110a與110c使用後的小球M1之優點。
於第2路徑340ac,除了由分配器260分配的小球M1及從計數器220a與220c排出的小球M1之外,也供給從遊戲領域110a與110c的凹槽部115L或115R掉落的小球M1。另外,用於物理抽獎部(120a、130a、140a、120c、130c、140c)的小球M1也被供給到第2路徑340ac。
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1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係回收第1料斗230a用於物理抽獎(第1抽獎、第2抽獎或第3抽獎)之小球M1、及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用於遊戲領域110a所進行之遊戲的小球M1,然後輸送到第1路徑310ac的上游側。也就是說,使得用於物理抽獎的小球M1及用於遊戲的小球M1,可以被輸送到第1路徑310ac的上游側而得以再利用。
[輸送裝置170ac之構造]
圖16係輸送裝置170ac的側面圖。如圖16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係沿鉛直方向配置的細長柱狀體,且具備有:一旋轉體1730、一支撐部1740、一圍繞構件1750、複數個引導部1760、一保持部1770及一供給部1780。其中保持部1770係構成輸送裝置170ac的上端部,而供給部1780係構成輸送裝置170ac的下端部。旋轉體1730及支撐部1740及圍繞構件1750及複數個引導部1760,係位於保持部1770及供給部1780之間。又,於第1實施例中,雖係假想輸送裝置170ac的旋轉軸C與鉛直方向平行之情況,但也可讓旋轉軸C相對於鉛直方向而傾斜。若旋轉軸C相對於鉛直方向的角度為小於等於30度,則可以說輸送裝置170ac是沿著鉛直方向配置的。
圖17為表示輸送裝置170ac(省略圍繞構件1750之狀態下)的側 面圖。圖18為表示輸送裝置170ac(省略圍繞構件1750及複數個引導部1760之狀態下)的側面圖。
旋轉體1730係以旋轉軸C為中心而旋轉的圓柱狀構件,用於構成輸送裝置170ac之中心軸。旋轉軸C係與鉛直方向為平行的虛擬軸線。旋轉體1730從鉛直方向上方看係往逆時針方向旋轉。第1實施例的旋轉體1730係以旋轉方式支撐在保持部1770及供給部1780之間。輸送裝置170ac的前述動作狀態,係以旋轉軸C為中心讓旋轉體1730旋轉的狀態。
支撐部1740係沿旋轉軸C的螺旋狀構件。具體而言,支撐部1740係在鉛直方向上,由下方往上的,從鉛直方向俯視時,將描繪出順時針之螺旋狀構造。第1實施例的支撐部1740係設置於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上。具體而言,讓支撐部1740的內圍面及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銜接。因此,支撐部1740以旋轉軸C為中心一起與旋轉體1730旋轉。支撐部1740也被稱為從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突出的部分。如以上所言,第1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係藉由螺旋來輸送小球M1之升降機。
又,支撐部1740也可形成與旋轉體1730分開而固定於旋轉體1730上,或者也可與旋轉體1730形成為一體。另外,也可利用往旋轉軸C的方向連結用於構成於旋轉體1730及支撐部1740中之旋轉軸C的方向某一部分(譬如,支撐部1740之一個週期部分)的複數個單位構件,進而構成旋轉體1730及支撐部1740。
圖19係輸送裝置170ac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20為表示在與旋轉軸C垂直的剖面中的輸送裝置170ac的剖面圖。如圖19及圖20例子所示,小球M1在被放置於支撐部1740的上表面F(以下稱之為「承載面」)的狀態下,小球M1從鉛直方向的下方輸送到上方。承載面F係略垂直(亦即,與水平面略為平行)於旋轉軸C的平面或曲面。支撐部1740中的螺旋間隔K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 D。
如圖19及圖20例子所示,承載面F之寬度L1係超過小球M1的半徑D/2(L1>D/2)。譬如,小球M1的半徑D/2大約為8.5mm,承載面F之寬度L1大約為12mm。因此,小球M1的重心(中心)可位於承載面F上。又,承載面F之寬度L1係支撐部1740的內圍與外圍之間的距離,也被稱為支撐部1740相對於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的高度。如上所述,依據承載面F的寬度L1大於小球M1的半徑D/2的構造,就可以降低小球M1從承載面F掉落的可能性。
複數個引導部1760分別被設置在支撐部1740的外側(從支撐部1740來看,與旋轉軸C相反側)且沿旋轉軸C延伸之桿狀構件。譬如,圓柱狀或棱柱狀之構件,適合用來當作引導部1760。複數個引導部1760係夾著支撐部1740而與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相對。各個引導部1760上端被固定於保持部1770,而各個引導部1760下端被固定於供給部1780。複數個引導部1760係與旋轉體1730分開設置。因此,即使旋轉體1730旋轉也不會讓複數個引導部1760旋轉。於第1實施例中,雖係以設置有12個引導部1760的構造為例子,但引導部1760的數量是可任意的。
複數個引導部1760係以旋轉軸C為中心,彼此保持間隔G,而配置在整個圓周方向。也就是說,於支撐部1740的周圍形成有相當於引導部1760的總數量之間隙。彼此相鄰接之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G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直徑)D。因此,小球M1可以通過2個引導部1760之間的間隙。
另外,如圖19及圖20例子所示,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支撐部1740之內圍)與各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L2係不到小球M1的外徑D(L2<D)。譬如,小球M1的外徑D約為17mm,間距L2約為14mm。又,於第1實施例中,2個彼此相鄰接之引導部1760之間隔G係不到2個小球M1的外徑D(G<2D)。因此,在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G中可以存在1個小球M1。
圍繞構件1750係夾著複數個引導部1760而位於支撐部1740相反側的構件。第1實施例之圍繞構件1750係用於包圍一旋轉體1730、一支撐部1740、及複數個引導部1760。具體而言,以旋轉軸C為中心軸的圓筒狀構件是用來作為圍繞構件1750的。複數個引導部1760係設置於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及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之間的空間中。又,複數個引導部1760是否接觸到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無所謂。圍繞構件1750係與旋轉體1730分開設置。因此,即使旋轉體1730旋轉,也不會讓圍繞構件1750旋轉。
如圖19及圖20例子所示,支持部1740的外圍及圍繞構件1750之內圍的間隔L3係不到小球M1的外徑D(L3<D)。譬如,小球M1的外徑D約為17mm,間距L3約為9mm。依據以上的構造,即使小球M1在承載面F上往旋轉軸C的半徑方向移動,在從承載面F掉落前,該小球M1仍會接觸到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因此,在由圍繞構件1750所包圍的部分,可以防止小球M1從支撐部1740掉落下來。
又,在圖19所示的狀態下,小球M1係與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接觸並放置在承載面F上,小球M1與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之間的間隔(以下,稱之為「周長間隔」),約為4mm(L1+L3-D)。利用適當地確保周長間隔,當從取入口1710接到小球M1時,可以降低讓小球M1碰撞到圍繞構件1750的下端面的可能性。周長間隔較佳為1mm以上而小球M1之半徑D/2以下的範圍內,於再佳之形態中,設定為2mm以上而小球M1之半徑D/2的一半(D/4)以下範圍內之適當尺寸。於周長間隔較大之構造中,在承載面F上將與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接觸,同時所輸送的小球M1的數量也會增加。即使小球M1與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接觸也能夠輸送小球M1,但因為小球M1的接觸,隨著時間的經過在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上發生刮痕的可能性會增加。依據適當地確保周長間隔的結構,由於可抑制小球M1與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的接觸,所以具有可防 止因接觸而引起的內圍面上的刮痕之優點。
又,圍繞構件1750的形狀不限於具有內圍面的圓柱狀。譬如,也可藉由複數個桿狀構件構成圍繞構件1750,該桿狀構件從旋轉軸C處觀之,係被設置於與複數個引導部1760相反側。各桿狀構件係沿旋轉軸C延伸的構件,從旋轉軸C處觀之,則位於2個彼此相鄰接的引導部1760之間。藉由複數個桿狀構件形成虛擬的內圍面,利用讓小球M1與內圍面接觸,進而防止小球M1掉落。
圍繞構件1750中之圓周方向或鉛直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係以譬如透光性材料形成。譬如,圍繞構件1750由透明樹脂材料形成。如以上例子所示,藉由以透光材料形成圍繞構件1750的構造,或者以複數個桿狀構件形成圍繞構件1750之構造,玩家或周圍的人可以辨認輸送裝置170ac輸送複數個小球M1之情況。因此,也可以期待由小球M1所呈現的動態演出的效果。此外,也可以給玩家帶來視覺上的樂趣。又,若適當地確保周長間隔的結構,如前所述,可防止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上的刮痕。因此,在圍繞構件1750由透光性材料所形成的構造中,從外部辨認輸送複數個小球M1狀況之前述效果,可受控制而不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降低。然而,圍繞構件1750的透光性並非必要。
圍繞構件1750的總長度小於引導部1760的總長度。如圖16及圖17例子所示,位於各個引導部1760中的鉛直方向的下方之部分(以下,稱之為「第1端部」)E1,係從圍繞構件1750的下端面往鉛直方向之下方露出。第1端部E1之總長度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D。另一方面,位於各個引導部1760中的鉛直方向的上方之部分(以下,稱之為「第2端部」)E2,係從圍繞構件1750的上端面往鉛直方向上方露出。第2端部E2之總長度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D。於各個引導部1760中,第1端部E1及第2端部E2之間的部分係與圍繞構件1750的內圍面相對。
於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中的第1端部E1之間隙,其作用係用於將小球M1取入到輸送裝置170ac的取入口1710。第1實 施例的取入口1710係以圍繞構件1750之下端面、作為供給部1780之表面的供給面1781、及2個彼此相鄰接的第1端部E1,所包圍之空間。被供給到輸送裝置170ac的小球M1係通過取入口1710並放置在支撐部1740的承載面F上。
如前所述,於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讓複數個引導部1760配置成彼此相隔間隔G。因此,與引導部1760的根數相當的數量(譬如,12個)之取入口1710,係沿著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形成於輸送裝置170ac的下端部。也就是說,供給到輸送裝置170ac的下端部周圍之複數個小球M1,將帶動支撐部1740的旋轉而分別依序地從複數個取入口1710取入。如以上說明所述,依據第1實施例,利用使各個引導部1760的第1端部E1從圍繞構件1750露出之極簡單的結構,即可在輸送裝置170ac中取入小球M1。
另一方面,在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中的第2端部E2之間隙,其作用係用來當作將小球M1從輸送裝置170ac排出的排出口1720。第1實施例的排出口1720係以圍繞構件1750之上端面及保持部1770之表面(稍後說明之斜面1771)及2個彼此相鄰接的第2端部E2所包圍之空間。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之小球M1,將通過排出口1720並從輸送裝置170ac往外部排出。
如前所述,於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讓複數個引導部1760配置成彼此相隔間隔G。因此,與引導部1760的根數相當的數量(譬如,12個)之排出口1720,係沿著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形成於輸送裝置170ac的上端部。因此,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之小球M1,將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以徑向排出。如以上說明所述,依據第1實施例,利用使各個引導部1760的第2端部E2從圍繞構件1750露出之極簡單的結構,即可從輸送裝置170ac排出小球M1。
於以上之構造中,通過各個取入口1710的小球M1將與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接觸,而且在被放置於承載面F上的狀態下,螺旋狀支撐部1740進 行旋轉。利用讓該小球M1與引導部1760接觸,來限制承載面F上的小球M1沿圓周方向上的移動。也就是說,被容置在2個特定引導部1760之間隙中之小球M1,不能移動到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另一個間隙。因此,當小球M1於與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及承載面F及1個引導部1760共3處接觸之狀態下,將沿著該引導部1760從鉛直方向之下方往上方輸送。也就是說,小球M1被支撐在相對於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的接觸點、及相對於承置面F的接觸點、以及相對於引導部1760的接觸點之3點之中。於上述狀態下,被支撐於支撐部1740的小球M1,係被推壓在1個引導部1760上而同時往鉛直方向上方來輸送。
又,利用讓小球M1與圍繞構件1750之內圍面接觸來限制小球M1在遠離旋轉軸C的方向上的移動。因此,有些情況下,小球M1能與支撐部1740之承載面F、及引導部1760之表面、及圍繞構件1750之內圍面的3處接觸而同時輸送。也就是說,依據第1實施例,可以降低小球M1從支撐部1740掉落的可能性,而可確實地輸送小球M1。
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於第1實施例之輸送裝置170ac中,於複數個引導部1760中,分別形成有讓小球M1從鉛直方向的下方移動到上方的輸送路徑。也就是說,形成有用於將小球M1從取入口1710輸送到排出口1720的複數個(12個)輸送路徑。輸送路徑係長條狀之空間,其於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及圍繞構件1750之內圍面、以及在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間,往旋轉軸C的方向上延伸。藉由以上之構造,可把供給到供給部1780的多數個小球M1,藉由複數個輸送路徑並行,來進行有效率的輸送。
圖21為表示放大於輸送裝置170ac中之取入口1710附近的立體圖。圖22為表示輸送裝置170ac的取入口1710與第2路徑340ac之間的關係的示意圖。
如圖21及圖22例子所示,於第2路徑340ac上移動的小球M1被供 給到供給部1780。供給部1780係用於構成輸送裝置170ac之下端部的構件。供給部1780之上表面(以下,稱之為「供給面」)1781係讓從第2路徑340ac所供給的小球M1往取入口1710滾動之斜面。供給面1781越靠近各個取入口1710的位置,為越低的平面或曲面。如以上所言,於第1實施例中,由於用於將小球M1朝向取入口1710滾動的供給面1781係形成於供給部1780中,所以可以將複數個小球M1有效率地取入到複數個輸送路徑中。
圖23及圖24為表示任意一個取入口1710與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之間的關係的說明圖。如圖23及圖24例子所示,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相對於取入口1710的位置關係,將隨該支撐部1740的旋轉而隨時間改變。
如圖23例子所示,在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靠近取入口1710的底部的狀態下,小球M1通過取入口1710並被取入到輸送路徑。另一方面,如圖24例子所示,在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位於高於取入口1710的底部位置的狀態下,朝向取入口1710的小球M1會接觸到外圍邊緣。也就是說,藉由支撐部1740來防止讓小球M1進入到取入口1710。利用讓支撐部1740進一步旋轉,當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改變到低於取入口1710的底部的位置時(如圖23所示),已經在取入口1710外側等待的小球M1,將進入到取入口1710並被取入到輸送路徑。
如以上說明所述,已經到達供給部1780之供給面1781上的取入口1710的小球M1,並非在抵達後就立即進入到取入口1710,而是當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移動到靠近取入口1710的底部的位置時才進入到取入口1710。也就是說,小球M1暫時地在取入口1710的外側等待。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1實施例的供給部1780,其功能係用於暫時性儲存朝向輸送裝置170a的複數個小球M1的儲存部。
又,由於支撐部1740連續旋轉,所以進入到取入口1710的小球M1有可能因為與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的碰撞而被彈開。也就是說,即使當支撐 部1740的外圍邊緣處於靠近取入口1710的底部的狀態時,也要假想為小球M1沒有進入到取入口1710。如前所述,於第1實施例中,朝向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小球M1係暫時性被儲存在供給部1780中。依據以上的構造,逐漸進入到取入口1710之小球M1被儲存在供給部1780中的小球M1推壓到取入口1710側。因此,可降低由於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造成小球M1被彈開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藉由第1實施例,就不需要用到防止小球M1被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彈開之複雜構造,所以具有可將取入口1710的構造簡單化的優點。
由圖22可以理解,小球M1從靠近水平方向(橫向)的方向依序地供給到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各個取入口。因此,即使將複數個小球M1供給到供給部1780,也會降低複數個小球M1於鉛直方向上堆疊的可能性。又,於堆疊複數個小球M1的構造中,於到達取入口1710的路徑上,複數個小球M1為接觸的狀態下,彼此間的力量會處於平衡,結果,可能會出現讓複數個小球M1停止的現象(以下,稱為「橋接現象」)。當發生橋接現象時,小球M1進入到取入口1710會受到阻礙。依據第1實施例,由於可降低在鉛直方向上堆疊複數個小球M1的可能性,所以可以抑制橋現象的發生。特別是,於第1實施例中,由於複數個取入口1710形成在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即使在一些取入口1710附近發生橋接現象,小球M1也可從另一個取入口1710進入。因此,可以防止因橋接現象所引起的小球M1的輸送缺陷。
為了要降低供給到供給部1780的複數個小球M1堆疊的可能性,較佳為抑制供給面1781的傾斜的角度的構造。具體而言,如圖22例子所示,供給面1781相對於水平面的最大角度θ,可被設定為譬如小於等於20度(更佳為小於等於10度)。依據上述之構造,可以降低複數個小球M1堆疊在供給面1781上的可能性。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在各個取入口1710附近發生橋接現象(亦即,小球M1的堵塞)。
如圖21及圖22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的供給面1781係旋轉軸C周圍的曲面。具體而言,中心位於旋轉軸C上的球體表面(圓弧面)適合作為供給面1781。依據上述之構造,讓複數個小球M1從以旋轉軸C為中心的所有方向供給到取入口1710。因此,將複數個小球M1有效率地供給到各個輸送路徑的效果格外地顯著。
圖25為表示放大輸送裝置170ac中之排出口1720附近的立體圖。如圖25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的保持部1770係截頭圓錐狀之構件,而該截頭圓錐狀之構件包含相對於旋轉軸C傾斜的斜面1771。往旋轉軸C方向輸送的小球M1,係利用與斜面1771接觸來改變往與旋轉軸C交叉方向之行進方向。以與斜面1771接觸而改變方向的小球M1係通過排出口1720再從輸送路徑排出。也就是說,如圖13例子所示,由輸送裝置170a輸送的複數個小球M1係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以徑向排出。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保持部1770(特別為斜面1771),其功能為用作排出引導部,該排出引導部係讓由輸送路徑輸送的小球M1往遠離旋轉軸C的方向上移動。因此,可降低小球M1過度停留在輸送路徑上所需的可能性。
圖26為表示從鉛直方向上方所看到的供給部1780附近的平面圖。圖27為表示沿圖26中的B-B線的剖面圖。如圖26例子所示,假想沿著第2路徑340ac之X方向及與X方向正交的Y方向。從X方向的任意點觀之,其中第2路徑340ac的上游側為表示X1側,而第2路徑340ac的下游側為表示X2側。從第2路徑340ac處觀之,輸送裝置170ac位於X方向的X2側。另外,Y方向的一側為表示Y1側,而另一側為表示Y2側。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工作站部100a位於Y1側,而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工作站部100c位於Y2側。
如圖26例子所示,於供給部1780附近,設置有一第1引導部51及一第2引導部52及一第3引導部53。於圖26之中,為方便起見,於第1引導部51及第2引導部52及第3引導部53上標示陰影。
[第1引導部51]
如圖26例子所示,於供給部1780的供給面1781上,形成有複數個第1引導部51。各個第1引導部51係用於將小球M1引導到複數個取入口1710的結構。依據以上的構造,可以有效地將複數個小球M1供給到取入口1710。
第1實施例之各個第1引導部51係從供給面1781突出之突起。如圖27例子所示,各個第1引導部51高度H1係小於小球M1的外徑D。2個彼此相鄰接之第1引導部51,其功能係將小球M1引導至取入口1710的引導路徑511。又,也可將與供給部1780分開的第1引導部51固定到供給面1781上,或者也可將第1引導部51與供給部1780形成為一體。
由複數個第1引導部51所形成的引導路徑511的寬度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D,而小於外徑D的2倍。因此,複數個小球M1將沿著引導路徑511排成一排到達取入口1710。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1實施例之第1引導部51引導小球M1,使得複數個小球M1與取入口1710對齊。因此,可降低因集中複數個小球M1而發生橋接現象的可能性。
第1實施例之複數個第1引導部51,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係設置於X2側(亦即,於第2路徑340ac的下游側)。也就是說,複數個第1引導部51,讓從第2路徑340ac到達於輸送裝置170ac的X2側之小球M1,與於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之X2側的部分之取入口1710對齊。
[第2引導部52]
如圖26例子所示,於第2路徑340ac設置有第2引導部52。第2引導部52係將從第2路徑340ac往供給部1780行進之小球M1引導至輸送裝置170ac側面之構造體。所謂輸送裝置170ac的側面,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為Y1側或Y2側。依據以上 的構造,可以將複數個小球M1優先地從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側面供給到後面(亦即,於第2路徑340ac的相反側)之取入口1710處。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2引導部52其功能為限制部,該限制部係用於限制從第2路徑340ac供給到供給部1780的小球M1的移動。
第2引導部52,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係設置於X1側(亦即,於第2路徑340ac)。也就是說,第2引導部52係夾著輸送裝置170ac而設置在與第1引導部51相反側。另外,第2引導部52係位於第2路徑340ac中之寬度方向略為中央處。又,也可將與第2路徑340ac分開的第2引導部52固定到第2路徑340ac,或者可將第2引導部52與第2路徑340ac形成為一體。還有,也可以將第2引導部52設置在供給部1780上。
如圖26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之第2引導部52包含相對於X方向傾斜之斜面521與522。斜面521與522為平面或曲面。斜面521係第2引導部52中的Y1側表面,而斜面522係第2引導部52中的Y2側表面。斜面521與522之高度係大於小球M1的外徑D。因此,小球M1不能越過第2引導部52。
於第2路徑340ac移動並與斜面521接觸小球M1,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係被引導到Y1側。而與斜面522接觸小球M1,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係被引導到Y2側。也就是說,第2引導部52將於第2路徑340ac上移動之複數個小球M1,會被分配到輸送裝置170ac的Y1側及Y2側。也就是說,複數個小球M1並不直接朝向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第2路徑340ac側(X1側)上的取入口1710。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在第2引導部52上,朝向供給部1780前進的小球M1,並沒有朝向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第2路徑340ac(X1側)側的取入口1710,而是將其引導以便朝向與第2路徑340ac相反側(X2側)的取入口1710。
於沒有設置第2引導部52的構造中,容易讓複數個小球M1供給到 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之第2路徑340ac側的取入口1710。於第1實施例中,係讓第2引導部52引導複數個小球M1朝向X2側的取入口1710,而不直接朝向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之X1側的取入口1710。因此,可降低讓複數個小球M1集中在X1側的取入口1710上的可能性。
[第3引導部52]
如圖26例子所示,於第2路徑340ac設置有第3引導部53。第3引導部53係讓從於第2路徑340ac上移動之小球M1,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引導至與第2路徑340ac相反側(亦即,X2側)之構造體。依據以上構造,可以讓複數個小球M1優先地從輸送裝置170ac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側面供給到後側(亦即,第2路徑340ac的相反側)的取入口1710處。從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第3引導部53其功能為限制部,該限制部係用於限制從第2路徑340ac供給到供給部1780的小球M1之移動。
第1實施例之第3引導部53係從第2路徑340ac之斜面突出之突起。如圖27例子所示,第3引導部53高度H2係小於第1引導部51高度H1及第2引導部52之高度。另外,第3引導部53高度H2係小於小球M1的外徑D。因此,小球M1可越過第3引導部53。具體而言,當1個小球M1在第2路徑340ac上單獨移動的狀態下,該小球M1不會越過第3引導部53。然而,在第2路徑340ac上存在有複數個小球M1的狀態下,藉由讓另一個小球M1推壓小球M1,可以使小球M1越過第3引導部53。又,也可讓與第2路徑340ac分離的第3引導部53固定到第2路徑340ac。另外,也可將第3引導部53與第2路徑340ac形成為一體。另外,也可將第3引導部53設置在供給部1780中。
如圖26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之第3引導部53之構造包含傾斜部531與532及直線部533與534。構成第3引導部53之各要素,係在平面圖中以線性 延伸的突起。傾斜部531與532係往相對於X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從輸送裝置170ac處觀之,係在X1側的點上彼此交叉處。直線部533與534係往X方向延伸的直線狀之部分。直線部533係延續到與傾斜部531中之傾斜部532相反側(X2側)的端部。直線部534係延續到與傾斜部532中之傾斜部531相反側(X2側)的端部。
在第2路徑340ac上接觸到傾斜部531的小球M1,係沿著該傾斜部531而被引導到Y1側,並且沿著後段之直線部533而往X方向上移動。相同的,接觸到傾斜部532的小球M1,係沿著該傾斜部532而被引導到Y側,並且沿著後段之直線部534而往X方向上移動。也就是說,第3引導部53,如圖26中的實線箭頭所示,將複數個小球M1分歧成2個系統,以便繞過輸送裝置170ac及第2引導部52,並被引導到輸送裝置170ac的X2側。由第3引導部53所引導之複數個小球M1,除了藉由複數個第1引導部51排列之外,也供給到輸送裝置170ac的X2側上的各個取入口1710。也就是說,讓複數個小球M1優先地被供給到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X2側之取入口1710。
如以上所述,基本上,複數個小球M1係藉由第3引導部53被引導到輸送裝置170ac的X2側。然而,在第2路徑340ac上存在有複數個小球M1的狀態下,如圖26中的虛線箭頭所示,將會產生被另一個小球M1推壓而越過第3引導部53的小球M1。已經越過第3引導部53的小球M1,將被供給到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X1側(第2路徑340ac側)上的各取入口1710。
於優先地將小球M1供給到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X2側的取入口1710的構造中,也可能讓過多的小球M1集中在輸送裝置170ac的X2側。當複數個小球M1集中在特定取入口1710時,有可能發生橋接現象的問題。於第1實施例中,在複數個小球M1集中在輸送裝置170ac的X2側的狀態下,被另一個小球M1推壓而越過第3引導部53的小球M1,將被供給到第2路徑340ac側(X1側)上 的取入口1710。因此,可以抑制讓複數個小球M1的過度集中。
[遊戲領域容置空間46]
圖28為表示焦點著重在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上的遊戲裝置10的剖面圖。圖28為圖示沿圖2中的線C-C的剖面圖。遊戲領域容置空間46,如前所述,係容置從JP支付部150排出到4個遊戲領域110(110a、110b、110c及110d)之任一小球M1的空間。
如圖28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之遊戲裝置10具備有長方體中空狀之殼體部41。殼體部41包含一上表面部411及一側面部412。上表面部411構成殼體部41之上表面(亦即,頂面),而側面部412為構成殼體部41之各側表面。上表面部411及側面部412係由透光材料所形成之板狀構件。側面部412係位於遊戲裝置10的遊戲的玩家及各個遊戲領域110之間。也就是說,側面部412包含位於玩家的前面之部分。
於殼體部41內部設置有承載部44。殼體部41之內部空間,由承載部44來區分為遊戲容置空間45及遊樂體容置空間46。其中,遊戲容置空間45位於承載部44下方之空間。於遊戲容置空間45中,容置有4個遊戲領域110(110a、110b、110c及110d)、一輸送裝置170ac與170bd、一第3抽獎部140ab與140cd,以及一JP支付部150。
遊樂體容置空間46係位於承載部44上方之空間。遊樂體容置空間46也可說是承載部44及上表面部411之間的空間。遊樂體容置空間46係位於4個遊戲領域110上方之空間。如圖28例子所示,於上表面部411之內圍面(朝向承載部44的表面)設置有光源413。光源413,從鉛直方向觀看,係跨越4個遊戲領域110的平面照明裝置。也就是說,於夾著承載部44的4個遊戲領域110的相反側,設置有光源413。光源413將光線照射到承載部44。光源413係將發光體形成 為平面狀的構造,或者,讓譬如複數個點狀光源或線狀光源配置為平面狀之構造。
圖29為表示從上方看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之內部的平面圖。圖29為圖示沿圖28中的線D-D的剖面圖。如圖29例子所示,於遊樂體容置空間46之4個角落,分別配置有4個投入部461(461a、461b、461c及461d)。其中,投入部461a係讓由輸送裝置180a而往鉛直方向輸送再從路徑切換部280a所供給的小球M1,投入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投入部461b、461c及461d也相同,將小球M1投入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
被投入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之複數個小球M1,係被放置於承載部44上。承載部44,從鉛直方向上觀看,係跨越4個遊戲領域110的構造體。如以上所述,於第1實施例中,由於承載部44位於4個遊戲領域110的上方,所以具有可有效地利用殼體部41的內部空間。
如圖28及圖29例子所示,第1實施例之承載部44其構造包含一第1板狀構件441及一第2板狀構件442。第1板狀構件441及第2板狀構件442,由譬如透光材料形成。
第1板狀構件441係平板材質,其包含放置有複數個小球M1之第1表面Q1。第1表面Q1係包含有相對之邊緣S11及邊緣S12的矩形狀表面。第1板狀構件441包含有突起部445。突起部445係沿著邊緣S12而從第1表面Q1突出的直線狀之部分。如圖29例子所示,於突起部445形成有可讓第1表面Q1上的小球M1通過之排出部446。具體而言,突起部445係由位於遊戲領域110b上方的直線狀之部分445b、及位於遊戲領域110d上方的直線狀之部分445d所構成。部分445b與部分445d為排出部446。部分445b與部分445d分別相對於Y方向傾斜,使得越靠近排出部446的位置就越位於X方向的正側(與第2板構件442相反側)。
第2板狀構件442係平板材質,其包含放置有複數個小球M1之第2 表面Q2。第2表面Q2係包含有相對之邊緣S21及邊緣S22的矩形狀表面。第2板狀構件442係讓第2表面Q2設置在相對於水平面傾斜的狀態。具體而言,設置第2板狀構件442使得邊緣S21低於邊緣S22。第2表面Q2相對於水平面的傾斜角度θ2,譬如,設定為小於等於10度。角度θ2較佳為約5度。第2表面Q2的角度θ2為固定。從圖29可以理解,投入部461a與461c係從第2板狀構件442的高位側(亦即,邊緣S22側)投入小球M1。
第1板狀構件441係由往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O樞軸地支撐。旋轉軸O係沿著第2板狀構件442的低位側之邊緣S21且為直線狀的軸體。第1板狀構件441的邊緣S11附近係由旋轉軸O來支撐。也就是說,第1板狀構件441之邊緣S11及第2板狀構件442之邊緣S21彼此靠近。於以上之構造中,第1板狀構件441可以以旋轉軸O為中心來旋轉。
具體而言,第1板狀構件441係被控制為第1表面Q1相對於水平面的角度θ1為不同之第1狀態及第2狀態之任一狀態。第1實施例之第1板狀構件441係藉由包含馬達等之驅動機構449而將其控制為第1狀態或第2狀態之任一狀態。驅動機構449於一般狀態下,將第1板狀構件441保持為第1狀態,當藉由第3抽獎決定由JP支付部150來支付小球M1時,則使得第1板狀構件441從第1狀態變為第2狀態。若完成JP支付部150的支付,則驅動機構449將第1板狀構件441從第2狀態改變為第1狀態。
第1狀態,如圖28之實線所示,為第1表面Q1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之狀態。具體而言,於第1狀態下,使第1板狀構件441傾斜,以便讓邊緣S11低於邊緣S12。第1表面Q1相對於第1狀態之水平面的傾斜角度θ1,譬如,設定為小於等於10度。角度θ1較佳為約5度。投入部461b與461d係在第1狀態下從第1板狀構件441的高位側面(亦即,邊緣S12側)投入小球M1。
從投入部461b或461d投入到第1狀態之第1表面Q1上的小球 M1,沿著該第1表面Q1而排列為一層。具體而言,被投入到第1表面Q1上的小球M1,會從平行於該第1表面Q1的方向上,接觸到第1表面Q1上的既有小球M1。因此,複數個小球M1將沿著該第1表面Q1密集地排列,而並非與第1表面Q1的垂直方向或鉛直方向上堆疊。也就是說,複數個小球M1從第1表面Q1的低位側之邊緣S11往高位側之邊緣S12排列為一層。相同的,從投入部461a或461c而投入到第2表面Q2上的小球M1,係沿著該第2表面Q2而排列為一層。也就是說,複數個小球M1從第2表面Q2的低位側之邊緣S21往高位側之邊緣S22排列為一層。也就是說,讓複數個小球M1從低位側之旋轉軸O的附近朝向高位側之邊緣S12或邊緣S22逐漸排列整齊。
4個投入部461(461a、461b、461c及461d),分別與4個工作站部100(100a、100b、100c及100d)對應。各個投入部461,將依據與該投入部461對應的工作站部100處的遊戲狀態而投入小球M1。具體而言,讓小球M1的數量對應於要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中的小球M1的數量,或者把對應到遊戲領域110a中的物理抽獎的結果之個數的小球M1,從投入部461a投入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譬如,玩家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的小球M1的數量越多者,或者依據物理抽獎的結果而投入到遊戲區域110a中的小球M1的數量越多者,從投入部461a投入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的小球M1的數量將增加。
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之複數個小球M1,係被分佈到4個投入部461之中較靠近小球M1的投入數量較多的投入部461之區域。譬如,由投入部461a投入的小球M1數量超過由其他投入部461(461b、461c及461d)投入的小球M1數量的情況下,如圖30例子所示,小球M1不均勻地分佈在較靠近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中的投入部461a的區域(遊戲領域110a上方的區域)中。也就是說,在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複數個小球M1不均勻地被分佈在玩遊戲之遊戲領域110上方。也可以說複數個小球M1不均勻地被分佈在熱衷玩遊戲的玩家的遊戲領域 110上方。藉由以上之構造,藉由在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分佈複數個小球M1,可以在視覺上預估哪個玩家對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的小球M1的累積有貢獻。譬如,若遊樂體容置空間46內之複數個小球M1分佈為如圖30所示的情況下,可以理解使用遊戲領域110a的玩家有助於小球M1在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的累積。
圖28中之虛線,係用於表示於第2狀態的第1板狀構件441。如圖28例子所示,第2狀態係從第1狀態改變第1表面Q1的角度θ1的狀態。具體而言,在第2狀態中,傾斜第1板狀構件441而使得邊緣S11位於比邊緣S12高的位置。也就是說,於第1狀態及第2狀態中,第1表面Q1的邊緣S11與邊緣S12之間的高低為倒置關係。
於第2狀態下,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之間的仰角接近180度。具體而言,如圖28例子所示,於第2狀態下,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位於相對於水平面傾斜的同一平面中。因此,被放置在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上之複數個小球M1同時朝向第1表面Q1的低位側之邊緣S12而滾動。又,複數個小球M1,將沿著突起部445(部分445b與445d)被引導到排出部446,且通過排出部446而掉落。也就是說,被容置在遊樂體容置空間46中的複數個小球M1,將從排出部446排出到遊戲容置空間45中。如以上說明所示,依據第1實施例,將實現讓放置在承載部44上的複數個小球M1同時朝向排出部446滾動之動態演出。
又,於以上說明上,雖藉由突起部445將小球M1引導到排出部446,但用於將小球M1引導到排出部446的構造並不限於上述例子。譬如,也可藉由讓在第1表面Q1中與遊戲領域110b對應的部分,及與遊戲領域110d對應的部分,使其傾斜成相對於水平面,兩者之間的邊界變得較低之構造(也就是說,讓於YZ平面中的第1表面Q1的剖面形成為V形的構造),將複數個小球M1引導到排出部446。第2板狀構件442,也相同,以可讓與遊戲領域10a的第2表面Q2的一部分及與遊戲領域110c對應的部分彼此交叉。
如圖28及圖29例子所示,於殼體部41之內部空間設置有排出路徑47。排出路徑47,係設置在與遊戲容置空間45中之第1板狀構件441的排出部4046對應的位置處。從排出部446掉落之小球M1將被供給到排出路徑47。如圖28例子所示,排出路徑47包含往JP支付部150掉落之斜面。因此,從遊樂體容置空間46的排出部446供給到排出路徑47的複數個小球M1,係在排出路徑47的斜面上滾動而進入到JP支付部150。JP支付部150,如前所述,對由第3抽獎所決定支付的遊戲領域110,將供給出從排出路徑47所供給的複數個小球M1。
如前所述,第1板狀構件441及第2板狀構件442,係由透光材料形成。因此,每位玩家可以透過載置部44來辨認從各個遊戲領域110側被放置在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上的複數個小球M1。尤其,於第1實施例中,複數個小球M1沿著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而排列為一層,所以由玩家可以有效地辨認複數個小球M1被放置在載置部44上。
如前所述,小球M1及承載部44係由透光材料形成。因此,由光源413產生之照射光,將透過小球M1及承載部44而從遊戲領域110側面射出。藉由以上的構造,利用承載部44上的複數個小球M1適當地散射,讓玩家可辨認透過承載部44的光來加以辨認。因此,可以增加視覺上動態演出的效果。
圖31為表示用於說明遊樂體容置空間46及玩家之間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如圖31所示之虛擬視點V,意味玩樂由遊戲領域110所提供的遊戲之虛擬玩家的眼睛之位置(眼點)。如圖31例子所示,於第1實施例中,設置有承載部44使得虛擬視點V位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中。藉由以上的構造,如圖31之虛線箭頭所示,玩家可以透過承載部44辨認第1表面Q1上之複數個小球M1中的大多數。因此,玩家可以有效地辨認複數個小球M1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又,也可以設置承載部44,使得虛擬視點V位於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之兩者下方的空間中。
所謂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係意味當焦點著重在通過放置在第1表面Q1上的小球M1及第1表面Q1之接觸點的切面時,從放置在第1表面Q1上的所有小球M1的切面觀之,係位於鉛直方向下方的空間。在第1表面Q1為平面的構造中,從含有第1表面Q1的平面觀之,下側空間β就相當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
又,於第1表面Q1為曲面(譬如,球面或圓弧面)的構造中,如圖32例子所示,對於被放置在第1表面Q1上的各個小球M1,切面α的角度係不同。於圖32構造中,從第1表面Q1上的所有小球M1的切面α觀之,位於下方的空間β就相當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
另外,也可以設置承載部44,使得對應於玩家不同位置的複數個虛擬視點V位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中。複數個虛擬視點V,係由不同的工作站部100玩遊戲的複數個玩家的虛擬視點。藉由以上的構造,從遊戲裝置10的玩家的可能所在的複數個位置上,可辨認複數個小球M1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
[第2實施例]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又,有關於以下各個例子中與第1實施例之功能相同的元件,將使用用於第1實施例的說明過的符號,並將適當地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33為表示第2實施例中之第1單獨路徑315ac的平面圖。如圖33例子所示,於第2實施例之第1單獨路徑315ac形成有一與供給路徑231a相鄰接之開口239a及一與供給路徑231c相鄰接之開口239c。開口239a與239c係形成在第2單獨路徑320ac上方的開口。
與第1實施例相同,已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的小球M1將供給到第1料斗230a。當第1料斗230a裝滿時,無法到達第1料斗230a的小球M1將停留在供 給路徑231a上。於以上狀態中,從輸送裝置170ac往供給路徑231a排出的小球M1,如圖33例子所示,利用與停留在供給路徑231a上的既有的小球M1碰撞而改變方向,且從開口部239a掉落到第2單獨路徑320ac。
當於第1料斗230a供給過多複數個小球M1時,可能會在第1料斗230a的儲存容器231中發生橋接現象。於第2實施例中,當小球M1停留在供給路徑231a之狀態下,由於朝向供給通道231a的小球M1係從開口部239a掉落到第2單獨通道320ac,所以可抑制於第1料斗230a中發生的橋接現象。又,於以上說明上,雖然焦點著重在第1料斗230a上,但對於第1料斗230c也可實現相同的效果。
[第3實施例]
圖34為表示第3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之局部放大剖面圖。如圖34例子所示,於第3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之中,支撐部1740的承載面F相對於與旋轉軸C垂直的方向(亦即,水平方向)以角度γ往上傾斜。也就是說,承載面F離旋轉軸C的位置越遠,則斜面就越高。藉由以上的構造,將可降低小球M1從承載面F掉落的可能性。
[第4實施例]
圖35為表示第4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之局部放大剖面圖。如圖35例子所示,於第4實施例的輸送裝置170ac之中,從支撐面F突出的突起部1741係形成在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上。突起部1741之高度h,譬如,小於小球M1的半徑D/2。藉由以上的構造,與第3實施例相同,將可降低小球M1從承載面F掉落的可能性。
又,也可組合第3實施例及第4實施例。也就是說,也可在相對於與旋轉軸C垂直的方向傾斜之承載面F的外圍邊緣上形成突起部1741。
[變化例]
以下將舉例說明附加到以上所舉例的各個形態之具體變化形態。可以在不相互矛盾的範圍內,從以下之例中任意選擇2個以上之形態加以適當地合併。
(1)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舉出第1料斗230a為裝滿的狀態來限制小球M1進入到第1料斗230a的狀態(以下,稱之為「限制進入狀態」)之例子來說明,但限制進入狀態並不限於上述之例子。譬如,在設置有用於開關供給路徑231a的開關機構的構造中,也可以將藉由開關機構來關閉供給路徑231a的狀態設為限制進入狀態。於以上說明上,雖然焦點著重於第1料斗230a,但也同樣適用於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的限制進入狀態。
(2)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舉出在輸送裝置170ac中之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隙中,存在1個小球M1的構造之例子來說明,但容置在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隙中的小球M1的數量可以為2個以上。
(3)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舉出輸送裝置170ac具備有圍繞構件1750的構造為例子來說明,但圍繞構件1750也可從輸送裝置170ac中省略。譬如,於傾斜承載面F之第3實施例的構造中,或者,將突起部1741設置於支撐部1740之外圍邊緣之第4實施例的構造中,也可省略圍繞構件1750且在承載面F上支撐小球M1。旋轉體1730可以以不讓小球M1從承載面F掉落的速度旋轉。也可讓少量小球M1從承載面F掉落。
(4)於前述各形態上,係讓複數組之取入口1710及排出口1720配置在輸送裝置170ac的圓周方向上的整個區域,但也可僅將取入口1710及排出口1720設置在輸送裝置170ac的圓周方向上的特定區域內。譬如在圓周方向上的特定區域內設置k個(k為2以上之自然數)之引導部1760的構造中,於2個彼此相鄰接的引導部1760之間隙中,形成有一取入口1710及一排出口1720。也就是說,形成有(k-1)組之取入口1710與排出口1720及(k-1)系統之輸送路徑。也 就是說,形成有與取入口1710或排出口1720相同數量的輸送路徑。
又,在k個引導部1760中,利用與小球M1接觸而實際參與小球M1的輸送之引導部1760為(k-1)個。因此,也可以說形成與小球M1的輸送相關的引導部1760相同數量(也就是說,(k-1)個)的取入口1710、排出口1720及輸送路徑。以上所說明的數量之關係,也同樣適用於將複數個引導部1760以間隔G配置在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的整個區域上之構造。在讓複數個引導部1760配置在整個圓周方向之區域上的構造中,所有之引導部1760都參與小球M1的輸送。
(5)如前所述,由輸送裝置170a輸送的小球M1係藉由支撐部1740支撐。由支撐部1740對小球M1的支撐力,可以依據輸送路徑上的位置而改變。譬如,可假想由支撐部1740所形成對小球M1的支撐力,在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在排出口1720附近)降低之構造。藉由以上之形態及藉由以上之構造,由於小球M1的支撐力在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降低,所以可以從該部分附近的輸送路徑平滑地排出小球M1。
一種作為讓由支撐部1740對小球M1的支撐力降低的構造,較適合承載面F如第3實施例那樣地往上傾斜的構造中,於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中降低該承載面F的傾斜角度γ之構造。另外,也可於如第4實施例中那樣地,於支撐部1740的外圍邊緣上形成有突起部1741的構造中,在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降低突起部1741的高度h。另外,也適用於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降低承載面F的寬度L1的構造。
(6)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舉出保持部1770(斜面1771)之例子來作為將由輸送路徑輸送的小球M1從旋轉軸C分離的排出引導部,但是排出引導部之具體構造並非限定於以上之例子。譬如,如圖36例子所示,也可把從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突出的突出部1790用來當作排出引導部。由輸送路徑輸 送的小球M1,係利用與突起部1790碰撞而從排出口1720強制排出。
(7)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支撐部1740設置在旋轉體1730的外圍面上,但固定支撐部1740之位置不限於旋轉體1730。譬如,也可將支撐部1740的下端部固定到供給部1780,而將支撐部1740的上端部固定到保持部1770。另外,也可省略旋轉體1730。
(8)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舉出以形成有供應面1781的供給部1780之例子,但用於將複數個小球M1供給到輸送裝置170ac的構造並不限於上述例子。譬如,也可利用以輸送裝置170ac為中心且以徑向配置的輸送帶將複數個小球M1供給到複數個取入口1710。
(9)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將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作為單獨的路徑,但是也可將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形成為連續的整體路徑。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第1路徑310ac係由第1單獨路徑315ac及第2單獨路徑320ac所構成,但是第1路徑310ac也可由單獨路徑構成。第2路徑340ac也可以由複數個路徑來構成。另外,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的傾斜角度,可以在路徑的整個長度上為固定,或者也可以連續地或逐步地改變。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的平面形狀也可為任意,或者直線狀或曲線狀皆可。
(10)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將第1料斗230a設置在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的上游側,但是也可將第1料斗230a設置在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的下游側。
(11)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第1循環機構20ac係在工作站部100a及100c之間共用,但是也可以於各個工作站部100上單獨設置循環機構。另外,也可於各個工作站部100上單獨設置遊戲機容置空間46。
(12)於前述各形態上,雖然係將由輸送裝置180a輸送的小球M1供給到第2抽獎部140ab或遊樂體容置空間46之任一方,但是也可將由輸送裝 置180a輸送的小球M1僅供給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從另一個供給部(譬如,第1漏斗230a)讓小球M1供給到第3抽獎部140ab。
(13)於前述各形態上,第1路徑310ac之下游側的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係使用小球M1進行遊戲,而第1路徑310ac之上游側的第1料斗230a係使用小球M1進行物理抽獎。以上之構造,呈現出上游側的第1遊樂體利用部係使用小球M1進行物理抽獎,而下游側的第2遊樂體利用部係使用小球M1進行遊戲的構造。若將焦點著重在第1料斗230a、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時,第1料斗230a就相當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而第2料斗240a或第3料斗250a就相當於第2遊樂體利用部。若將焦點著重在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時,第2料斗240a就相當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而第3料斗250a就相當於第2遊樂體利用部。
如圖12例子所示,被供應給第2遊樂體利用部(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的小球M1,直接被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另一方面,被供應給第1遊樂體利用部(第1料斗230a)的小球M1,係透過路徑切換部270a而供給到第1抽獎部120a,在被第1抽獎部120a使用後將被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中。也就是說,於第1實施例中,在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中,在小球M1投入到遊戲領域110a之前,讓需要介入的裝置(路徑切換部270a及第1抽獎部120a)較多之遊樂體利用部(譬如,第1料斗230a),設於比其他遊樂體利用部(譬如,第2料斗240a及第3料斗250a)較為上游側。
與上述構造相反,也可假想其構造為位於上游側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係使用小球M1進行遊戲,而下游側之第2遊樂體利用部係使用小球M1進行物理抽獎(以下,稱之「變形實施例」)。譬如,第1遊樂體利用部將小球M1投入到遊戲領域110中,而第2遊樂體利用部係使用小球M1進行物理抽獎。於變形實施例中,較佳的是使第1遊樂體利用部使用的小球M1的數量大於第2遊樂體利用部用於物理抽獎的小球M1的數量。藉由以上之構造,可以比第2遊樂體利用 部所進行抽獎的物理抽獎,優先地將小球M1用於針對第1遊樂體利用部所進行的遊戲上。
(14)於前述各形態上,如圖30例子所示,雖然係舉出讓投入部461a投入到遊樂體容置空間46的小球M1在遊戲領域110a上方的區域中分佈不均勻的構造為例子,但各個投入部461與小球M1分佈不均勻的區域之位置關係,不限於上述例子。
譬如,如圖37例子所示,也可由投入部461a與461c投入小球M1,以便由投入部461a投入的小球M1於遊戲領域110c上方對齊,由投入部461c投入的小球M1於遊戲領域110a上方對齊。也就是說,由投入部461a投入的小球M1的軌跡及由投入部461c投入的小球M1的軌跡彼此交叉。因此,譬如,當由投入部461a投入的小球M1數量大於由另一個投入部461(461b、461c及461d)投入的小球M1的數量的情況下,如圖37例子所示,則小球M1將不均勻地分佈在遊戲領域110c上方的區域中。
由以上之例子可以理解,圖30或圖37例子所示之狀態,為表示於第1投入部(461b、461d)及第2投入部(461a、461c)中,與投入較多小球M1的數量之一方對應的區域中,呈現出複數個小球M1不均勻地分佈的狀態。以圖30與37例子作為前提下,所謂「與投入較多小球M1數量之一方對應的區域」,係當由第1投入部(461b、461d)投入較多小球M1數量的情況下,為第1表面Q1之至少一部分的區域,而當由第2投入部(461b、461d)投入較多小球M1數量的情況下,為第2表面Q2之至少一部分的區域。也就是說,「與投入較多小球M1數量之一方對應的區域」,也可稱為從投入小球M1數量較多之投入部(461a、461b、461c、461d)附近往低位側傾斜的斜面。
具體而言,圖30例子所示之狀態,係於從投入小球M1數量較多之投入部461往低位側傾斜的斜面(Q1、Q2)中,讓小球M1不均勻地分佈在靠 近投入部461的區域中。譬如,當投入部461a之投入數量較多時,小球M1不均勻地分佈在靠近第2表面Q2中之投入部461a的區域(遊戲領域110a上方的區域)中。譬如,當第2表面Q2被等分為投入部461a側的區域及投入部461c側的區域時,其中當投入部461a之投入數量較多時,則小球M1會不均勻地分佈在第2表面Q2中之該投入部461a側的一半區域上。另外,圖37例子所示之狀態,係於從投入小球M1數量較多之投入部461往低位側傾斜的斜面(Q1、Q2)中,讓小球M1不均勻地分佈在遠離該投入部461的區域中。譬如,當投入部461a之投入數量較多時,小球M1不均勻地分佈在遠離第2表面Q2中之該投入部461a的區域(遊戲領域110c上方的區域)中。譬如,當第2表面Q2被等分為投入部461a側的區域及投入部461c側的區域時,其中當投入部461a之投入數量較多時,則小球M1會不均勻地分佈在第2表面Q2中之投入部461c側的一半區域上。
[註記]
從以上記載中,譬如,掌握了本發明如下之較佳實施例。又,為了便於理解各個實施例,以下,為了方便起見,雖將附圖中的符號將顯示在括號中,但本發明之主旨並非限於圖示之形態。
[註記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M1)的遊戲,其具備有可讓該立體遊樂體(M1)循環使用的循環機構(20ac);該循環機構(20ac)包含:一輸送裝置(170ac),將該立體遊樂體(M1)從第1位置(P1)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P1)的第2位置(P2);一第1路徑(310ac),讓該立體遊樂體(M1)從該第2位置(P2)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P2)的第3位置(P3);一供給路徑(231a、241a、251a),該立體遊 樂體(M1)進入到從該第2位置(P2)至該第3位置(P3)之間,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231a、241a、251a),該遊樂體利用部(231a、241a、251a)係將該立體遊樂體(M1)利用於該遊戲中;及一第2路徑(340ac),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該立體遊樂體(M1)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P3)的該第1位置(P1)。
藉由以上之構造,利用由輸送裝置(170ac)將立體遊樂體(M1)從第1位置(P1)輸送到第2位置(P2),可以在從第2位置(P2)經過第3位置(P3)而到達第1位置(P1)的路徑中無需動力讓立體遊樂體(M1)循環。另外,在第1路徑(310ac)中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立體遊樂體(M1)中,除了藉由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用於遊戲上之外,並且透過第3位置(P3)讓沒有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立體遊樂體(M1)返回到第1位置(P1)。
所謂「比第n位置高(或低)的第m位置」,係意味著鉛直方向上的高度在第m位置係比在第n位置高(或低),而在水平方向上的第n位置及第m位置之位置關係(譬如,距離)則無所謂。
所謂立體遊樂體(M1)之「掉落」,係意味著藉由重力作用而掉到較低的位置上,除了在重力以外的外力不起作用的狀態下之自由落體,也包含沿特定物體落下。譬如,沿著螺旋狀構件讓立體遊樂體(M1)依循螺旋狀軌跡而掉下的狀態,也涵蓋在「掉落」的概念中。
「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除了分別以個體構件構成的路徑之外,也包含由複數個構件所構成的路徑,或者立體遊樂體(M1)為自由落體的軌跡。譬如,也可讓「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之至少一方,以上游側的第1單獨路徑及下游側的第2單獨路徑構成,而讓立體遊樂體(M1)從第1單獨路徑掉落(譬如,自由掉落)到第2單獨路徑。
「第1路徑(310ac)及「第2路徑(340ac)」,譬如,具有可讓立體遊樂體(M1)在上面滾動的斜面。斜面通常為平面,但也可以包含在路徑上可讓傾斜角度變化之曲面。另外,也可包含於路徑中之平坦部(亦即,與水平面平行的部分)或高低差。又,譬如,若立體遊樂體(M1)可以利用由輸送裝置(170ac)等之另一個機構給予的動能在路徑上移動,則並非必要利用其本身重量的立體遊樂體(M1)使其滾動的斜面。
「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係一種使用遊樂體之任意機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的較佳例子為,譬如用於容置及排出立體遊樂體(M1)的料斗、用於將立體遊樂體(M1)投入到遊戲領域的投入部、或者,將立體遊樂體(M1)用於物理抽獎的抽獎部。
[註記2]
註記1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利用讓該輸送裝置(170ac)持續進行輸送該立體遊樂體(M1)的動作狀態,持續讓該立體遊樂體(M1)供給於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
藉由以上之構造,由於利用讓輸送裝置(170ac)的動作狀態持續進行,而持續讓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所以可藉由循環機構(20ac)讓立體遊樂體(M1)循環。
又,在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限定在需要立體遊樂體(M1)的情況下才將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的構造中,就需要偵測在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中是否有立體遊樂體(M1),這有讓構造變得複雜化的問題。於設置有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之構造中,上述的問題特別嚴重。於前述之較佳形態上,由於讓輸送裝置(170ac)的動作狀態持續進行,所以也具有無須用於偵測在遊樂體利用 部(230a、240a、250a)中是否有立體遊樂體(M1)之構造,或者依據偵測結果來控制輸送裝置(170ac)構造之優點。另外,若玩家看到藉由循環機構(20ac)而讓立體遊樂體(M1)循環的狀態,玩家可以在視覺上辨認遊戲裝置(10)正在動作,也可以期待有視覺演出的效果。
所謂「讓輸送立體遊樂體(M1)之動作狀態持續進行」,係意味每當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使用立體遊樂體(M1)時,並非間歇性地執行立體遊樂體(M1)的輸送,不管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是否使用遊樂體,都會讓輸送裝置(170ac)維持輸送立體遊樂體(M1)的狀態。也就是說,意味著即使在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不使用立體遊樂體(M1)的狀態下,也讓輸送裝置(170ac)動作以便可以輸送立體遊樂體(M1)。譬如,意味著在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儲存有立體遊樂體(M1)的構造中,無論被儲存在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的立體遊樂體(M1)是否存在(空/裝滿),都會讓輸送裝置(170ac)動作。但是,在遊戲裝置(10)動作期間內或提供遊戲之期間內,不需要總是讓輸送裝置(170ac)進行動作。
所謂「提供遊戲之期間」,係玩家可以利用遊戲裝置(10)動作來玩遊戲的時間,實際上玩家是否真正在玩遊戲無所謂。但是,直接或間接判斷玩家的存在與否,也可將被判斷為玩家實際存在的時間定義為「提供遊戲的時間」。所謂直接的判斷,譬如,使用用來偵測玩家的體感傳感器的判斷。另外,所謂間接的判斷,係間接地判斷玩家是否存在來自玩家動作的其他因素。譬如,依據操作面板上是否操作或者有無玩遊戲所需的剩餘遊樂價值(譬如,代幣或儲值)來判斷玩家的存在與否,此就相當於間接判斷。譬如,也可將從最後直接或間接被判斷玩家還在的時間點開始,一直到經過預定時間(譬如30分鐘)的時間定義為「提供遊戲的時間」。
[註記3]
於註記1或註記2之較佳實施例中,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設置於比該第1位置(P1)高的位置;用於該遊戲之該立體遊樂體(M1)係利用往下移動而回收於該第2路徑(340ac)中。
藉由以上之構造,可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2路徑(340ac)上,即可以返回到循環機構(20ac),該立體遊樂體(M1)係藉由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而用於遊戲。另外,由於立體遊樂體(M1)往下移動並回收於第2路徑(340ac)中,所以回收立體遊樂體(M1)不需要動力。故,作為整體之循環機構(20ac),可以在不需要輸送裝置(170ac)以外的動力的情況下讓立體遊樂體(M1)循環使用。
「回收」,意味將在遊戲中使用後的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第2路徑(340ac),也可說是將使用後之立體遊樂體(M1)返回到循環機構(20ac)。
用於在第2路徑(340ac)中回收用於遊戲中之立體遊樂體(M1)的構造為任意。譬如,假想讓立體遊樂體(M1)掉落到第2路徑(340 ac)的構造,或者,經由預定路徑將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第2路徑(340ac)之構造。
[註記4]
於註記1至註記3之任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包含:儲存該立體遊樂體(M1)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及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該供給路徑(231a、241a、251a)包含:第1供給路徑(231a、241a),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及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位於該第1供給路徑(231a、241a)之下游側,且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從該第2位置(P2)朝向該第1供給路徑(231a、241a)之該立體遊樂體(M1),當 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往該第3位置(P3)移動並成為進入到該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之狀態。
於以上的構造中,從第2位置(P2)朝向第1供給路徑(231a、241a)之立體遊樂體(M1),當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將往第3位置(P3)移動,且為進入到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之狀態。因此,可以比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優先地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另外,當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可有效地利用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2供給路徑(241a、251a)或第3位置(P3)。
「限制進入狀態」為限制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狀態(譬如,在無法供給立體遊樂體(M1)之狀態或難以供給的狀態)。譬如,在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中之立體遊樂體(M1)為裝滿的狀態,或者在用於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為機械性關閉的狀態下,此為限制進入狀態的典型例子。另外,限制進入狀態,也可說是供給路徑被立體遊樂體(M1)(供給路徑裝滿有立體遊樂體(M)的狀態)所阻擋。所謂立體遊樂體(M1)為裝滿的狀態,意味著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被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充分裝滿的狀態,並且難以添加新的立體遊樂體(M1)之狀態。也就是說,朝向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立體遊樂體(M1)與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現有的立體遊樂體(M1)碰撞而改變方向,結果,將可以被供給到其他之遊樂體利用部。又,於以上說明中,為了方便起見,雖將焦點著重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但此同樣也適用於其他之遊樂體利用部。
第1路徑(310 ac)上的立體遊樂體(M1),也可能不經過第1 供給路徑(231a、241a)而移動到第2供給路徑(241a、251a)或第3位置(P3)。另外,利用讓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往第3位置(P3)移動之立體遊樂體(M1)也可能不經過第2供給路徑(241a、251a)而往第3位置(P3)移動。
往第3位置(P3)移動之立體遊樂體(M1)之移動目標,可為第3位置(P3)及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中之任何一者。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往第3位置(P3)移動之立體遊樂體(M1),當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為非限制進入狀態時,可進入到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並被供給到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另外,當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立體遊樂體(M1)將往第3位置(P3)移動。也就是說,沒有被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及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之任一利用部的立體遊樂體(M1),會通過第3位置(P3)而返回到第1位置(P1)。
[註記5]
註記1至註記3之任一較佳實施例之遊戲裝置(10),具備針對不同的玩家同時提供遊戲之第1遊戲領域(110a)及第2遊戲領域(110c);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包含:第3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其讓該立體遊樂體(M1)用於由該第1遊戲領域(110a)提供的遊戲;及第4遊樂體利用部(230c、240c、250c),其讓該立體遊樂體(M1)用於由該第2遊戲領域(110c)提供的遊戲;該供給路徑(231a、241a、251a)包含有第3供給路徑(231a、241a、251a),其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該第3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及第4供給路徑(231a、241a、251a),其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該第4遊樂體利用部(230c、240c、250c)。
於以上的構造中,於第1遊戲領域(110a)及第2遊戲領域(110c) 上共用循環機構(20ac)。因此,相較於在第1遊戲領域(110a)及第2遊戲領域(110c)上設置有單獨的循環機構(20ac)的構造而言,具有使遊戲裝置(10)的構造簡單化之優點。另外,於與不同的玩家相對應之第3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及第4遊樂體利用部(230c、240c、250c)之間共用循環機構(20ac)。藉由以上之構造,譬如,即使當複數個之立體遊樂體(M1)被供給到第1遊戲領域(110a)及第2遊戲領域(110c)中的任一個遊戲領域時,可在第3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及第4遊樂體利用部(230c、240c、250c)之間抑制立體遊樂體(M1)的不均勻分佈。
「遊戲領域」係給玩家提供使用立體遊樂體(M1)的遊戲之空間。遊戲領域的較佳例子為,譬如,提供使用立體遊樂體(M1)的推進遊戲等之各種遊戲的空間。
所謂「同時提供遊戲」,意味可讓使用第1遊戲領域(110a)的遊戲及使用第2遊戲領域(110c)的遊戲同時進行。使用第1遊戲領域(110a)的遊戲及使用第2遊戲領域(110c)的遊戲,基本上,雖然彼此獨立地進行,但各個遊戲的進度可能彼此相關。
[註記6]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有:一第1遊戲領域(110a)及一第2遊戲領域(110c),針對不同的玩家同時提供遊戲;一第1循環機構(20ac),對應到該第1遊戲領域(110a);及一第2循環機構(20bd),對應到該第2遊戲領域(110c);該第1循環機構(20ac)及該第2循環機構(20bd)分別包含:一輸送裝置(170ac、170bd),將該立體遊樂體(M1)從第1位置(P1)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P1)的第2位置(P2);一第1路徑(310ac、310bd),讓該立體遊樂體(M1)從該第2位置 (P2)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P2)的第3位置(P3);一供給路徑(231a、241a、251a),該立體遊樂體(M1)進入到從該第2位置(P2)至該第3位置(P3)之間,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係將該立體遊樂體(M1)利用於該遊戲中;及一第2路徑(340ac),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該立體遊樂體(M1)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P3)的該第1位置(P1)。
[註記7]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有:一第1遊戲領域(110a)、一第2遊戲領域(110c)、一第3遊戲領域(110b)、一第4遊戲領域(110d),針對不同的玩家同時提供遊戲;一第1循環機構(20ac),對應到該第1遊戲領域(110a)及該第2遊戲領域(110c);及一第2循環機構(20db),對應到該第3遊戲領域(110b)及該第4遊戲領域(110d),其中,該第1循環機構(20ac)及該第2循環機構(20bd)分別包含:一輸送裝置(170ac、170bd),將該立體遊樂體(M1)從第1位置(P1)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P1)的第2位置(P2);一第1路徑(310ac、310bd),讓該立體遊樂體(M1)從該第2位置(P2)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P2)的第3位置(P3);一供給路徑(231a、241a、251a),該立體遊樂體(M1)進入到從該第2位置(P2)至該第3位置(P3)之間,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係將該立體遊樂體(M1)利用於該遊戲中;及一第2路徑(340ac),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該立體遊樂體(M1)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P3)的該第1位置(P1)。
[註記8]
註記6或註記7之較佳實施例,具備有分配部(260),讓未進入到該第1循環機構(20ac)的該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立體遊樂體(M1)及未進入到該第2循環機構(20bd)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立體遊樂體(M1),分配到該第1循環機構(20ac)的該第2路徑(340ac)及該第2循環機構(20bd)的該第2路徑(340ac)。
藉由以上之構造,即使在第1循環機構(20ac)中循環的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及在第二循環機構(20bd)中循環的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暫時不同之情況下,兩者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平衡。
「分配部260」,係將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分配到第1循環機構(20ac)的第2路徑(340ac)及第2循環機構(20bd)的第2路徑(340ac)之要素。具體而言,分配部260之較佳例子係配置於匯流著讓立體遊樂體(M1)從第1循環機構(20ac)的第1路徑(310ac)掉落之路徑及立體遊樂體(M1)從第2循環機構(20bd)的第1路徑(310bd)掉落的路徑之地點的構件。與該物體觸後,讓立體遊樂體(M1)移動到第1循環機構(20ac)的第2路徑(340ac)之機率及讓立體遊樂體(M1)移動到第2循環機構(20bd)的第2路徑(340ac)的機率大致相同。也就是說,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被分配到第1循環機構(20ac)的第二路徑(340ac)及第2循環機構(20bd)的第二路徑(340ac)。
[註記9]
註記1至註記8之任一較佳實施例,該輸送裝置(170ac)具有可同時輸送該立體遊樂體(M1)之複數個輸送路徑。
[註記10]
於註記9之較佳實施例中,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的總數,小於複數個該輸送路徑的總數。
[註記A~C]
於習知技術中,揭示一種使用球體等的立體遊樂體的遊戲裝置。譬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36423號公報中,揭示一種輸送裝置,該輸送裝置具備:形成有螺旋狀之葉片部的輸送螺桿構件、及用於與葉片部搭配而支撐球體之2個導軌。
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36423號公報之技術中,2個導軌並置在球體外徑以下的間隔處,球體總共支撐在輸送螺桿構件的葉片部及2個導軌總計3處上。在如上所述的2個導軌之間隔小於球體的外徑的構造中,不能將球體供給到輸送軌道部,該輸送軌道部係透過2個導軌之間隔而往鉛直方向上方輸送球體。因此,必須要用於將球體引導到輸送軌道部的特殊機構(開始輸送軌道部),且具有讓輸送裝置的構造變得複雜化的問題。考慮到上述情況,以下例子的各個形態,其目的在於簡化立體遊樂體供給到輸送路徑的構造。
[註記A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70ac),具備有:用於儲存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的儲存部(1780);沿旋轉軸(C)以螺旋狀延伸並且用於放置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之支撐部(1740);及以保持大於該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的間隔而配置在該支撐部(1740)的外側,沿該旋轉軸(C)延伸的複數個引導部(1760);在該立體遊樂體(M1)與該支撐部(1740)與該引導部(1760)接觸的狀態下,於複數個引導部(1760)中分別形成有輸送路徑,而該輸送路徑係藉由該支撐部(1740)的旋轉而沿著該旋轉軸(C)從鉛直方向之下方往上方移動,被儲存在該儲存部(1780)之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將被供給到 分別與複數個該引導部(1760)對應的複數個輸送路徑並往上移動。
於以上構造中,在複數個引導部(1760)中,於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由於大於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所以立體遊樂體(M1)將於2個引導部(1760)之間通過並供給到輸送路徑上。也就是說,可以簡化用於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輸送路徑的構造。2個相鄰接的引導部(1760)之間隔為大於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所以立體遊樂體(M1)在由支撐部(1740)及1個引導部(1760)共2處支撐的狀態下,將沿該引導部(1760)移動。另外,由於在複數個引導部(1760)中分別形成有輸送路徑,所以也具有藉由複數的輸送路徑可有效地輸送被儲存在儲存部(1780)中之複數個的立體遊樂體(M1)之優點。
所謂「立體遊樂體(M1)」係立體的遊樂體。具體而言,立體遊樂體(M1)之較佳例子係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物體。譬如,雖然球狀之遊樂體為立體遊樂體(M1)的典型例子,但多面體等之其他立體形狀的遊樂體,也可包含在立體遊樂體(M1)的概念中。
所謂引導部(1760)「沿旋轉軸(C)延伸」,通常為引導部(1760)往與旋轉軸(C)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之狀態,但是引導部(1760)相對於旋轉軸(C)傾斜的構造也包含在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內。「立體遊樂體(M1)之外徑」,當立體遊樂體(M1)為球體時,其為該球體的直徑,而當立體遊樂體(M1)為多面體時,其為外切於該多面體的球體之直徑。
如作用效果所述,立體遊樂體(M1)係由支撐部(1740)及引導部(1760)共2個部分支撐。但是,本發明除了該2個部分之外,不排除可讓立體遊樂體(M1)與另一個要素(譬如,註記A6的圍繞構件)接觸的構造。
複數個引導部不需均勻地設置在支撐部(1740)的整個圓周上,也可以設置在支撐部(1740)的圓周方向上的所限定之特定範圍內。另外,在 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不需在所有引導部(1760)上為相同。
於圓周方向上相鄰接之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的上限為任意。譬如,除了能夠在2個引導部(1760)之間容置1個立體遊樂體(M1)的構造(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小於2個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之總合的構造)之外,可以在2個引導部(1760)之間容置2個以上立體遊樂體(M1)的構造也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又,在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間隔為兩者間的直線距離。
[註記A2]
於註記1之較佳例子中,在支撐部(1740)中放置立體遊樂體(M1)的承載面(F)的寬度,係大於該立體遊樂體(M1)的半徑。
於以上之形態上,支撐部(1740)中之立體遊樂體(M1)的承載面(F)的寬度,係大於該立體遊樂體(M1)的半徑。也就是說,立體遊樂體(M1)的重心位於承載面(F)的上方。因此,可以降低立體遊樂體(M1)從承載面(F)掉落的可能性。
「承載面(F)的寬度」,譬如為螺旋狀之支撐部(1740)的外徑與內徑之間的差異。另外,「立體遊樂體(M1)的半徑」,當立體遊樂體(M1)為球體時,其為該球體的半徑,而當立體遊樂體(M1)為多面體時,其為外切於該多面體的球體之半徑。
[註記A3]
於註記A1或註記A2之較佳例子中,於支撐部(1740)中用於放置該立體遊樂體(M1)之承載面(F),係相對於與該旋轉軸(C)垂直的方向而往上傾斜。
於以上之形態上,由於支撐部(1740)中之立體遊樂體(M1)的承載面(F)為向上傾斜,所以可以降低立體遊樂體(M1)從承載面(F)掉落的可能性。
[註記A4]
於註記A1至註記A3之任一較佳例子中,該支撐部(1740)所形成對該立體遊樂體(M1)的支撐力,在該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中就降低。
於以上之形態上,由於支撐部(1740)所形成對立體遊樂體(M1)的支撐力在輸送路徑的上方部分中就降低,所以可在該部分中從輸送路徑排出立體遊樂體(M1)。
作為用於降低輸送路徑中的特定部分之立體遊樂體(M1)的支撐力的構造,可舉出以下3種等之例子:(1)在支撐部(1740)中之立體遊樂體(M1)的承載面(F)相對於與旋轉軸(C)垂直的方向上為向上方傾斜的構造下,在輸送路徑的特定部分中為減少該傾斜角度的構造;(2)在突出部(1741)形成在支撐部(1740)中之立體遊樂體(M1)的承載面(F)上的外圍邊緣的構造下,突出部(1741)的高度在輸送路徑的特定部分中為減小之構造(或者未形成有突出部(1741));(3)支撐部(1740)中之立體遊樂體(M1)的承載面(F)的寬度,在輸送路徑的特定部分為減少的構造。
所謂支撐力「於輸送路徑上方中降低」,意味著當把焦點著重到輸送路徑上的第1地點及位於該第1點上方的第2地點時,第2地點的支撐力將小於第1地點的支撐力。
[註記A5]
於註記A1至註記A4之任一較佳例子中,具備有排出引導部(1771、1790),該排出引導部(1771、1790)在遠離旋轉軸(C)的方向上,讓由該輸送路徑所輸送之立體遊樂體(M1)移動。
於以上之形態上,在遠離旋轉軸(C)的方向上,藉由排出引導部(1771、1790)讓由輸送路徑所輸送之立體遊樂體(M1)移動。也就是說,讓立體遊樂體(M1)從輸送路徑中排出。因此,可以降低立體遊樂體(M1)過度停留在輸送路徑上所需的可能性。
「排出引導部(1771、1790)」之具體形態為任意。譬如,相對於旋轉軸(C)的方向傾斜的斜面(譬如,截頭圓錐狀的曲面),或者設置在輸送路徑上方並抵靠於立體遊樂體(M1)之突起部,皆為排出引導部(1771、1790)之具體例子。
[註記A6]
註記A1至註記A5之任一較佳例子為,具備有圍繞構件(1750),該圍繞構件(1750)係夾著複數個該引導部(1760)而位於與該支撐部(1740)相反側,該支撐部(1740)的外圍與該圍繞構件(1750)之間隔,係小於該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
於以上之形態上,由於在夾著各個引導部(1760)而與支撐部(1740)之相反側設置有圍繞構件(1750),所以可降低讓立體遊樂體(M1)從支撐部(1740)掉落的可能性。
基本上,雖然圍繞構件(1750)係設置在遠離複數個引導部(1760)的位置上,但是也可讓圍繞構件(1750)與複數個引導部(1760)接觸。
圍繞構件(1750)之典型例子,雖然係包圍支撐部(1740)及複 數個引導部(1760)的圓柱狀體,但是圍繞構件(1750)之具體形狀為任意。譬如,也可以沿旋轉軸(C)的複數個細長構件來構成圍繞構件(1750)。
[註記A7]
於註記A6之較佳例子中,該立體遊樂體(M1)於與該支撐部(1740)及該引導部(1760)及該圍繞構件(1750)接觸之狀態下,藉由該輸送路徑移動。
於以上之形態上,由於立體遊樂體(M1)係於與支撐部(1740)及引導部(1760)及圍繞構件(1750)接觸之狀態下移動,所以可降低立體遊樂體(M1)從支撐部(1740)掉落的可能性,且可確實地輸送該立體遊樂體(M1)。
即使立體遊樂體(M1)接觸到支撐部(1740)及引導部(1760)及圍繞構件(1750),而在整個輸送路徑中不需要持續讓立體遊樂體(M1)與圍繞構件(1750)接觸。
[註記A8]
於註記A6或註記A7之較佳例子中,在該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中,從該圍繞構件(1750)中的該輸送路徑的下方端部露出的第1端部(E1)的間隙,係用於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輸送路徑的取入口(1710)。
於以上之形態上,在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中,將從圍繞構件(1750)的端部(譬如,下端部)露出的第1端部(E1)之間隙作為取入口(1710),而讓立體遊樂體(M1)取入到輸送路徑中。因此,藉由從圍繞構件(1750)讓各個引導部(1760)的第1端部(E1)露出之極簡單的構造,即可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輸送路徑上。
[註記A9]
於註記A6至註記A8之較佳例子中,在該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中,從沿該旋轉軸(C)方向中之該輸送路徑的上端部露出的第2端部(E2)之間隙,係用於從輸送路徑排出該立體遊樂體(M1)的排出口(1720)。
於以上之形態上,在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中,將從圍繞構件(1750)的端部露出的第2端部(E2)之間隙作為排出口(1720),而讓立體遊樂體(M1)從輸送路徑中排出。因此,藉由從圍繞構件(1750)讓各個引導部(1760)的第2端部(E2)露出的極簡單的構造,即可從輸送路徑排出立體遊樂體(M1)。
[註記B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70ac)具備:一支撐部(1740),沿旋轉軸(C)以螺旋狀延伸並且放置立體遊樂體(M1);及複數個引導部(1760),以大於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的間隔配置在支撐部(1740)外側並沿旋轉軸(C)延伸,在讓該立體遊樂體(M1)與該支撐部(1740)及該引導部(1760)接觸的狀態下,於複數個該引導部(1760)分別形成有藉由該支撐部(1740)的旋轉而沿該旋轉軸(C)使其移動的輸送路徑,藉由在複數個該引導部(1760)中之該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各個間隔,形成有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該輸送路徑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
於以上的構造中,藉由在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各間隔,形成有用於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輸送路徑的複數個取入口(1710)。也就是說,讓用於沿著旋轉軸(C)移動立體遊樂體(M1)的引導部(1760)轉移為形成取入口(1710)。因此,相較於藉由與引導部(1760)分開的機構而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輸送路徑的構造,可簡 化輸送裝置(170ac)的構造。另外,由於形成有藉由2個引導部(1760)的組合所構成的間隔的總數量之取入口(1710),所以從複數個取入口(1710)並列地取入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且可藉由複數個輸送路徑並列地輸送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
通常,取入口(1710)雖然係形成在支撐部(1740)的端部上(譬如,下端部),但除了該端部(或者取代端部)之外,在支撐部(1740)的途中部分中形成有取入口(1710)的構造,也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註記B2]
於註記B1之較佳例子中,該立體遊樂體(M1)於任何姿勢下可滾動,且具備有供給部(1780),該供給部(1780)係形成有讓該立體遊樂體(M1)朝向複數個該取入口(1710)中的各個取入口滾動的斜面(1781)。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在供給部(1780)形成有使立體遊樂體(M1)往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的各個取入口滾動的斜面(1781),所以可以有效地將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輸送路徑上。
「斜面(1781)」為平面或曲面或者其組合。另外,所謂「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意味著即使立體遊樂體(M1)處於任何姿勢下,也能夠藉由外力作用而使其滾動之形狀。譬如,雖然球體為「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之形狀的典型例子,但是近似球體的多面體也包含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形狀中。另外,譬如,金幣等的圓盤體,雖然其以讓圓盤狀之側面與地面接觸的姿勢而使其滾動,但由於其不能以平面狀之底面或頂面與地面接觸的姿勢滾動,所以其不滿足「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之條件。
[註記B3]
於註記B2之較佳例子中,斜面(1781)係在該旋轉軸(C)的整個圓周上延伸的曲面。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供給部(1780)的斜面(1781)涵蓋到旋轉軸(C)的整個圓周,所以立體遊樂體(M1)能從以旋轉軸(C)為中心的所有方向供給到取入口(1710)。因此,非常顯著可以有效地向各個輸送路徑提供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的上述效果。
「斜面(1781)」可以是於包含旋轉軸(C)的剖面內,為直線狀及曲線狀之任一者。譬如,如截頭圓錐的側面般,越靠近取入口(1710)的位置其內徑越連續縮小的曲面,或者凹狀(譬如,圓錐狀)之曲面,乃為斜面(1781)的典型例子。
[註記B4]
於註記B2或註記B3之較佳例子中,該斜面(1781)相對於水平面的最大角度為小於等於20度。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斜面(1781)的角度被抑制為小於等於20度,所以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依序地被供給到輸送路徑而不會讓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彼此堆疊。因此,可以抑制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在取入口(1710)附近發生堵塞的現象(橋接現象)的情況。又,該斜面(1781)相對於水平面的角度,可以沿該斜面(1781)而改變。
[註記B5]
於註記B2至註記B4之任一較佳例子中,第1引導部(51)係形成在該斜面(1781)上,且將該立體遊樂體(M1)引導到複數個該取入口(1710)的一部分或全部。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立體遊樂體(M1)被斜面(1781)上的 第1引導部(51)引導到取入口(1710),所以可有效地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取入口(1710)。又,第1引導部(51)只要能夠限制立體遊樂體(M1)的滾動方向的部分既可,通常為形成在斜面(1781)上的突起部或凹槽部。
[註記B6]
於註記B5之較佳例子中,該第1引導部(51)係引導該立體遊樂體(M1),使得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與該取入口(1710)對齊。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引導立體遊樂體(M1)使得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與取入口(1710)對齊,所以可抑制因為在狹窄路徑中集中立體遊樂體(M 1)而導致的堵塞(橋接現象)的情況。又,雖然第1引導部(51)的具體構造為任意,但是第1引導部(51)的較佳例子,作為用於將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與取入口(1710)對齊的構造,係小於2個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之路徑寬度。
[註記B7]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輸送機構(170ac、340ac),具備:註記B2至註記B6之任一輸送裝置(170ac);讓供給到該供給部(1780)的該立體遊樂體(M1)移動之路徑(340ac);及用於限制被供給到該供給部(1780)或該路徑(340ac)的該立體遊樂體(M1)移動之限制部(52、53)。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從路徑(340ac)供給到供給部(1780)的立體遊樂體(M1)受到限制部(52,53)的限制,所以可將立體遊樂體(M1)優先地供給到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之特定取入口(1710)。
「限制部(52、53)」可設置在供給部(1780)或路徑(340ac)之任一者中。譬如,整個限制部(52、53)可以形成在路徑(340ac)及供給部 (1780)之其中一方,或也可讓限制部(52、53)的一部分形成在路徑(340ac),或者讓限制部(52、53)的另一部分形成在供給部(1780)中。
[註記B8]
於註記B7之較佳例子中,該限制部(52、53)包含第2引導部(52),其用於將往該供給部(1780)行進之該立體遊樂體(M1)引導到該支撐部(1740)的側面。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立體遊樂體(M1)被第2引導部(52)引導到支撐部(1740)之側面,所以從路徑(340ac)處觀之,可以優先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被形成於從支撐部(1740)之側面至後方(也就是說,從路徑(340ac)來看,與支撐部(1740)為相反側)的引入口(1710)。
[註記B9]
於註記B8之較佳例子中,該第2引導部(52),從該支撐部(1740)處觀之,係將朝向該供給部(1780)行進之該立體遊樂體(M1)引導往與該路徑(340ac)相反側之取入口(1710),從複數個該取入口(1710)中之支撐部(1740)處觀之,並非直接朝向該路徑(340ac)側的取入口。
在不具有用於限制立體遊樂體(M1)移動的特定機構的構造中,從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之支撐部(1740)處觀之,可容易讓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路徑(340ac)側的取入口(1710)。藉由讓第2引導部(52)引導立體遊樂體(M1)以便朝向相反側的取入口(1710)而使立體遊樂體(M1)不直接朝向路徑(340ac)側的取入口(1710)之構造,就可降低讓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集中在路徑(340ac)側的取入口(1710)上的可能性。
[註記B10]
於註記B7至註記9之任一較佳例子中,該限制部(52、53)包含第3引導部(53),其引導該立體遊樂體(M1)朝向從該支撐部(1740)觀看,與該路徑(340ac)相反側之取入口(1710)。
藉由以上之構造,可以優先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於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與路徑(340ac)相反側的取入口(1710)。
[註記B11]
於註記10之較佳例子中,該第3引導部(53)係形成於讓該立體遊樂體(M1)藉由來自另一個立體遊樂體(M1)之推壓,而能夠越過該第3引導部(53)的高度上。
如前所述,藉由設置有第3引導部(53)的構造,從複數個取入口(1710)中之支撐部(1740)處觀之,係讓立體遊樂體(M1)優先供給到與路徑(340ac)相反側的取入口(1710)。然而,當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過度地集中在與路徑(340ac)相反側的取入口(1710)時,下次可能會發生立體遊樂體(M1)堵塞等失效的問題。藉由讓立體遊樂體(M1)可越過第3引導部(53)的構造,當立體遊樂體(M1)過度地集中在與路徑(340ac)相反側上的取入口(1710)時,即可讓來自路徑(340ac)的立體遊樂體(M1)越過第3引導部(53)並被供給到路徑(340ac)側的取入口(1710)。因此,可抑制立體遊樂體(M1)的過度集中。
[註記B12]
於註記B7至註記9之任一較佳例子中,該限制部(52、53)包括第3引導部(53),用於引導立體遊樂體(M1)以便朝向該取入口(1710),該第3引導部(53)係 形成於讓該立體遊樂體(M1)藉由來自另一個立體遊樂體(M1)之推壓,而能夠越過該第3引導部(53)的高度上。
[註記C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輸送機構(170ac),具備:沿旋轉軸(C)以螺旋狀延伸並且用於放置有立體遊樂體(M1)之支撐部(1740);及以相隔大於該立體遊樂體(M1)的外徑的間隔而配置在支撐部(1740)的外側,沿該旋轉軸(C)延伸的複數個引導部(1760);在該立體遊樂體(M1)與該支撐部(1740)與該引導部(1760)接觸的狀態下,於複數個該引導部(1760)分別形成有輸送路徑,該輸送路徑係藉由該支撐部(1740)的旋轉而沿著該旋轉軸(C)使其移動,藉由各個間隔形成有用於從輸送路徑排出立體遊樂體(M1)的複數個排出口(1720),各個間隔係在複數個該引導部(1760)中與該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
於以上的構造中,藉由在旋轉軸(C)的圓周方向上相鄰接的2個引導部(1760)之各個間隔,形成有用於從輸送路徑排出立體遊樂體(M1)的複數個排出口(1720)。也就是說,用於沿旋轉軸(C)讓立體遊樂體(M1)移動的引導部(1760),被轉移為形成排出口(1720)。因此,相較於藉由與引導部(1760)分開的機構而從輸送路徑排出立體遊樂體(M1)的構造,可簡化輸送裝置(170ac)的構造。
通常雖係在支撐部(1740)的端部上(譬如,上端部)形成有排出口(1720),但除了該端部之外(或者取代端部),在支撐部(1740)的途中部分形成有排出口(1720)的構造,也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註記C2]
註記C1之較佳例子為,具備有排出引導部(1771、1790),用於讓藉由該輸送路徑所輸送之該立體遊樂體(M1)往遠離該旋轉軸(C)的方向移動。
於以上之形態上,係藉由排出引導部(1771、1790)讓藉由輸送路徑所輸送之立體遊樂體(M1)往遠離旋轉軸(C)的方向移動。也就是說,從輸送路徑排出立體遊樂體(M1)。因此,可降低立體遊樂體(M1)過度地停留在輸送路徑上的可能性。
「排出引導部(1771、1790)」之具體形態為任意。譬如,相對於旋轉軸(C)的方向傾斜的斜面(譬如,截頭圓錐狀的曲面),或者設置在輸送路徑下游側並抵靠於立體遊樂體(M1)之突起部,為排出引導部(1771、1790)之具體例子。
[註記C3]
於註記C1或註記C2之較佳例子中,該支撐部(1740)所形成對立體遊樂體(M1)的支撐力,在該輸送路徑中之該排出口(1720)附近就降低。
於以上之形態上,由於支撐部(1740)所形成對立體遊樂體(M1)的支撐力,在排出口(1720)附近就降低,所以可以從排出口(1720)有效地排出立體遊樂體(M1)。
[註記D]
譬如,如日本專利特開2013-99632號公報所述,習知技術揭示一種推進遊戲裝置,其係用於讓投入到遊戲領域的圓盤狀之代幣移動。於推進遊戲裝置中,係使用沿著滑軌來移動代幣的升降料斗等而將代幣輸送到投入部。
在遊戲裝置中,設置有利用代幣等的遊樂體的複數個要素(下文,也稱為「遊樂體利用部」)。若在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中,分別以預定數 量比率設置遊樂體的特別機構的情況下,將存在讓遊戲裝置的構造變得複雜化的問題。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較佳形態(註記D),其目的係無須特殊機構即可將遊樂體分配給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
[註記D]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輸送機構,具備:輸送裝置(170ac),輸送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並分別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排出;及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使用從複數個該排出口(1720)分別所排出的該立體遊樂體(M1);複數個該排出口(1720)中之第1排出口(1720A),於朝向複數個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中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的方向上,排出該立體遊樂體(M1),與複數個該排出口(1720)中之該第1排出口(1720A)不同的第2排出口(1720B),在朝向於複數個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中與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不同的第2遊樂體利用部的方向上,排出該立體遊樂體(M1),從該第1排出口(1720A)朝向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該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以及從該第2排出口(1720B)朝向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該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不同。
於以上的構造中,藉由輸送裝置(170ac)輸送的立體遊樂體(M1),係從第1排出口(1720A)朝向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方向上排出,從第2排出口(1720B)朝向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方向上排出。因此,不需要用於切換輸送後之立體遊樂體的排出方向的特殊機構,即可將藉由輸送裝置(170ac)所輸送的立體遊樂體分配到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另外,由於從第1排出口(1720A)朝向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以及從第2排出口(1720B)朝向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不同,所以可讓提 供給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以及提供給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之比例接近指定值。
所謂「於朝向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方向,排出立體遊樂體(M1)」,意味排出立體遊樂體(M1)以便優先地供給到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中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譬如,包含在與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對應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之方向上,排出立體遊樂體(M1)。上述表達並非意味著立體遊樂體(M1)最終被供給到除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外的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譬如,即使當立體遊樂體(M1)朝向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方向而從第1排出口(1720A)被排出時,若立體遊樂體(M1)進入到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狀態被限制(限制進入狀態),則可以進一步移動立體遊樂體(M1)而不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而供給到另一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
輸送裝置(170ac),譬如藉由與不同排出口(1720)對應的複數個輸送路徑,分別輸送立體遊樂體(M1)。但是,也可以於複數個排出口(1720)共用1個輸送路徑。也就是說,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分別排出藉由1個輸送路徑所輸送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
[註記D2]
於註記D1之較佳例子中,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的總數細小於該排出口(1720)的總數,而該第1排出口(1720A)的數量及該第2排出口(1720B)的數量不同。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第1排出口(1720A)的數量及第2排出口(1720B)的數量不同,所以可讓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 (230a、240a)的供給數與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供給數不同。
[註記D3]
於註記D1或註記D2之較佳例子中,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之開口尺寸與從該第2排出口(1720B)排出的該立體遊樂體(M1)相通的連通路徑(313)之開口尺寸不同。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之開口尺寸與從該第2排出口(1720B)排出的該立體遊樂體(M1)相通的連通路徑(313)之開口尺寸不同,所以可讓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供給數與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供給數不同。又,也可讓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之開口尺寸與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之開口尺寸不同。
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各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的供給路徑(231a、241a、251a)數量,並非限定為1個。在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上形成有複數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構造中,與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對應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之開口尺寸」,也可以被解釋為複數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開口尺寸的總和。另外,連通路徑(313)的數量不限於1個。在形成有複數個連通路徑313的構造中,「連通路徑(313)之開口尺寸」,也可被解釋為複數個連通路徑(313)的開口尺寸的總和。
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開口尺寸,意味讓立體遊樂體(M1)進入到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開口面積。連通路徑(313)的開口尺寸也相同地,意味讓立體遊樂體(M1)進入到連通路徑(313)的開口面積。
[註記D4]
於註記D3之較佳例子中,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開口,大於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的開口。
藉由以上之構造,可優先地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
[註記D5]
於註記D1至註記D5之任一較佳例子中,從該第1排出口(1720A)朝向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的方向所排出的該立體遊樂體(M1),當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將朝向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移動。
於以上的構造中,當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立體遊樂體(M1)將從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朝向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移動。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從輸送裝置(170ac)所排出的立體遊樂體(M1)。
從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朝向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移動之立體遊樂體(M1),不需要實際將其供給到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 250a)。譬如,當第2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立體遊樂體(M1)將從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進一步朝向另一個場所(譬如,另一個遊樂體利用部)移動。
[註記DD6]
於註記D4或註記D5之較佳例子中,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係位於比該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之供給路徑(231a、241a、251a)高之位置。
藉由以上之構造,當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可以容易地將立體遊樂體(M1)從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移動到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
[註記D7]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輸送機構,具備:一輸送裝置(170ac),輸送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並分別從複數個排出口(1720)排出;及複數個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使用從複數個該排出口(1720)分別所排出的該立體遊樂體(M1);複數個該排出口(1720)中之第1排出口(1720A),於朝向複數個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中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的方向上,排出該立體遊樂體(M1),與複數個該排出口(1720)中之該第1排出口(1720A)不同的第2排出口(1720B),在朝向與複數個該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250a)中之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不同的第2遊樂體利用部的方向上,排出該立體遊樂體(M1)。
[註記E]
譬如,如日本專利特開2013-99632號公報所述,習知技術揭示一種推進遊戲裝置,其係用於讓被投入到遊戲領域的圓盤狀之代幣移動。於推進遊戲裝置中,係使用沿著滑軌來移動代幣的升降料斗等而將代幣輸送到投入部。
假想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遊樂體(譬如,球狀之遊樂體)來代替用於習知的推動遊戲裝置中之代幣。在使用立體遊樂體之構造中,係需要適合於輸送立體遊樂體的機構來代替用於輸送代幣的升降料斗。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輸送立體遊樂體的技術。
[註記E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具備:一遊戲領域(110a),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M1)的遊戲;一物理抽獎部(120a、130a、140ab),用於執行物理抽獎;一路徑(310ac),可讓該立體遊樂體(M1)移動之路徑,且具有第1供給路徑(231a、241a)及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一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將從該第1供給路徑(231a、241a)進入之該立體遊樂體(M1)用於該物理抽獎部(120a、130a、140ab)所進行抽獎的物理抽獎;及一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將從該第2供給路徑(241a、251a)進入之該立體遊樂體(M1)用於該遊戲領域(110a)中的該遊戲。
藉由以上之構造,由於在路徑(310ac)上滾動之立體遊樂體(M1)共用於該遊戲領域(110a)所進行的遊戲及物理抽獎,所以不需單獨設置將遊樂體提供給遊戲領域(110a)的機構及將遊樂體提供給物理抽獎部(120a、130a、140ab)的機構。
「物理抽獎」係使用立體遊樂體(M1)的物理抽獎。具體而言,物理抽獎之較佳例子係利用包含有讓立體遊樂體(M1)滾動之滾動面及可讓該 立體遊樂體(M1)通過的複數個排出路徑之物理抽獎部(120a、130a、140ab)(分配器),而當立體遊樂體(M1)通過複數個排出路徑中的特定之排出路徑時,進行判定得獎的處理。
「遊戲領域(110a)」係給玩家提供使用立體遊樂體(M1)的遊戲空間。遊戲領域(110a)之較佳例子為,譬如,提供使用立體遊樂體(M1)的推進遊戲等的各種遊戲空間。
「路徑(310ac)」,譬如,具有可讓立體遊樂體(M1)滾動之斜面。斜面通常為平面,但也可包含傾斜角度在路徑(310 ac)上變化之曲面。也可於路徑(310 ac)之途中含有高低差。又,譬如,若立體遊樂體(M1)可以使用由特定機構所提供的動能而在路徑(310ac)上移動,則就不需要利用立體遊樂體(M1)之本身重量進行滾動的斜面。另外,假想也於路徑(310 ac)中設置有第1供給路徑(231a、241a)的部分及設置有第2供給路徑(241a、251a)的部分之一方為斜面,而另一面為水平面之構造。
[註記E2]
註記E1之較佳例子為,具備一輸送裝置(170ac),該輸送裝置(170ac)係回收使用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進行該物理抽獎之該立體遊樂體(M1)及使用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進行該遊戲之該立體遊樂體(M1)且輸送到該路徑(310ac)的上游側。
藉由以上之構造,可以藉由將用於遊戲的立體遊樂體(M1)及用於物理抽獎的立體遊樂體(M1)輸送到路徑(310ac)的上游側且再利用。
「回收立體遊樂體(M1)並輸送到路徑(310ac)的上游側」之構造,除了將使用後所回收的所有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輸送到路徑(310ac)的上游側的構造之外,也包含將只有複數個被回收的立體遊樂體(M1)的一部 分被輸送到路徑(310ac)的上游側之構造。譬如,在使用後所回收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中,未被輸送到路徑(310ac)上游側的立體遊樂體(M1),也可用於另一個遊樂體利用部。
[註記E3]
於註記E1或註記E2之較佳例子中,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係將依據該遊戲進行狀況所決定的數量的該立體遊樂體(M1)用於該物理抽獎。
[註記E4]
於註記E1至註記E3之任一較佳例子中,該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係設置於該路徑(310ac)中的第1供給路徑(231a、241a)的下游側,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用於該遊戲之該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係大於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用於該物理抽獎的該立體遊樂體(M1)的數量。
藉由以上之構造,由於該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係設置於路徑(310ac)中的第1供給路徑(231a、241a)的下游側,所以可以比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所進行抽獎的物理抽獎,優先地將立體遊樂體(M1)用於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所進行之遊戲上。
[註記F]
譬如,如日本專利特開2013-99632號公報所述,習知技術揭示一種推進遊戲裝置,其係用於讓被投入到遊戲領域的圓盤狀之代幣移動。於推進遊戲裝置中,係使用沿著滑軌來移動代幣的升降料斗等而將代幣輸送到投入部。
假想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遊樂體(譬如,球狀之遊樂體)來代替用於習知的推動遊戲裝置中之代幣。在使用立體遊樂體之構造中,需要 適合於輸送立體遊樂體的機構來代替用於輸送代幣的升降料斗。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較佳形態(註記F)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輸送立體遊樂體的技術。
[註記F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有:可讓該立體遊樂體(M1)滾動的路徑(310 ac),且包含第1供應路徑(231a、241a)與位於該第1供應路徑(231a、241a)下游側之第2供應路徑(241a、251a)之路徑(310ac);儲存並使用從該第1供給路徑(231a、241a)進入的該立體遊樂體(M1)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及使用從該第2供給路徑(241a、251a)進入的該立體遊樂體(M1)之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在該路徑(310ac)上滾動的立體遊樂體(M1),當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非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將進入到該第1供應路徑(231a、241a),而當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將從該第1供應路徑(231a、241a)朝向該第2供應路徑(241a、251a)滾動。
於以上之構造中,在路徑(310ac)上滾動的立體遊樂體(M1)可進入到第1供應路徑(231a、241a),而進入到第1供應路徑(231a、241a)之立體遊樂體(M1),被儲存在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中而加以使用。當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限制進入狀態時,立體遊樂體(M1)將朝向第2供應路徑(241a、251a)滾動。也就是說,因此,可以比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優先地將立體遊樂體(M1)供給到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
在路徑(310ac)上的立體遊樂體(M1),有些情況下係朝向第2供給路徑(241a、251a)滾動而不經過第1供給路徑(231a、241a)。
所謂「下游側」,意味朝向立體遊樂體(M1)移動的方向。譬 如,在路徑(310ac)包含有斜面的構造中,該斜面之低位側為相當於「下游側」。也就是說,第2供給路徑(241a、251a)位於比第1供給路徑(231a、241a)較低的位置。
[註記F2]
於註記F1之較佳例子中,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儲存從該第2供給路徑(241a、251a)進入之該立體遊樂體(M1)。
於以上的構造中,若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為裝滿時,則立體遊樂體(M1)被儲存在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也就是說,可以比第2遊樂體利用部(240a、250a)優先地將立體遊樂體(M1)儲存在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
[註記F3]
註記F1或註記F2之較佳例子為,具備一引導部,該引導部係被設置於該路徑(310ac)上且將該立體遊樂體(M1)引導至該第1供應路徑(231a、241a)。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引導部被設置於路徑(310ac)上,所以非常顯著地呈現可以優先地將立體遊樂體(M1)保留在第1遊樂體利用部(230a、240a)上的效果。
[註記G]
譬如,如日本專利特開2013-99632號公報所述,習知技術揭示一種推進遊戲裝置,其係用於讓被投入到遊戲領域的圓盤狀之代幣移動。於習知之推進遊戲裝置中,僅讓複數個代幣堆疊在遊戲領域中,從充分確保動態之視覺效果的觀點來看,具有改進的空間。本發明之較佳形態(註記G)係考量到以上情況之構 造。
[註記G1]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具備:一投入部(461a),投入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一承載部(44),包含可放置由該投入部(461a)所投入之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之第1表面(Q1);及一排出部(446),用於排出被放置在該承載部(44)上之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在該第1表面(Q1)相對於水平面傾斜的第1狀態中,由該投入部(461a)所投入的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將沿該第1表面(Q1)而排列為一層,在讓該第1表面(Q1)的角度從該第1狀態的角度改變的第2狀態中,被放置於該承載部(44)之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係往該第1表面(Q1)的低位側滾動並供給到該排出部(446)。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沿著第1表面(Q1)而排列為一層,所以由玩家可以有效地辨認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被放置在第1表面(Q1)上。另外,利用改變第1表面(Q1)的角度而讓第1表面(Q1)上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往低位側滾動並供給到排出部(446)。因此,可實現被放置於第1表面(Q1)上之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同時移動到排出口(1720)之動態的動作。
第1表面(Q1)基本上雖然為平面,但是也可為曲面。另外,所謂「排列為一層」,意味著沿著該第1表面(Q1)密集地配置有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而並非在第1表面(Q1)的法線方向上重疊。又,「排列」,不侷限於以直線狀配置成1排之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也包含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配置成平面狀。具體而言,投入部(461a)投入立體遊樂體(M1)以便讓從投入部(461a)所投入之立體遊樂體(M1)從與該第1表面(Q1)平行的 方向抵靠到第1表面(Q1)上的現有立體遊樂體(M1)。藉由以上的構造,讓立體遊樂體(M1)從第1表面(Q1)的低位側往高位側排列為一層。
[註記G2]
註記G1之較佳例子中,該承載部(44)包含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與第1表面(Q1)相交之第2表面(Q2),於該第1狀態中,使該第1表面(Q1)的低位側之邊緣(S11)及該第2表面(Q2)的低位側之邊緣(S21)彼此靠近,且該投入部(461a)包含:一第1投入部(461b、461d),從該第1表面(Q1)的高位側投入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及一第2投入部(461a、461c),從該第2表面(Q2)的高位側投入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
於以上的構造中,從第1表面(Q1)和第2表面(Q2)之各個高位側投入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而於第1表面(Q1)的低位側及第2表面(Q2)的低位側儲存有立體遊樂體(M1)。由於第1表面(Q1)的低位側之邊緣(S11)及第2表面(Q2)的低位側之邊緣(S21)彼此靠近,所以可讓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從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彼此靠近的部分,分別朝向各個高位側而對齊。因此,具有由複數個玩家可以容易地在視覺上識別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之優點。
[註記G3]
註記G2之較佳例子中,該第2狀態係利用該第1表面(Q1)的角度接近該第2表面(Q2)的角度,使得被放置於該第1表面(Q1)及該第2表面(Q2)之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朝向該第1表面(Q1)的低位側滾動並供給到該排出部(446)。
於以上的構造中,第2狀態係利用第1表面(Q1)的角度接近(理想的情況下為相同)第2表面(Q2)的角度,讓涵蓋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 (Q2)兩者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可朝向第1表面(Q1)的低位側滾動且供給到排出部(446)。
[註記G4]
註記G1至註記G3之任一較佳例子為,具備:可向玩家提供使用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之遊戲的遊戲領域(110a),該承載部(44)位於該遊戲領域(110a)上方,該承載部(44)之至少一部分,從隔著該承載部(44)而與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相反側,構成可辨認該立體遊樂體(M1)。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承載部(44)位於遊戲領域(110a)上方,所以可有效地利用遊戲裝置(10)之內部空間。另外,承載部(44)之至少一部分,從隔著該承載部(44)而與立體遊樂體(M1)相反側,可辨認該立體遊樂體(M1)。也就是說,從遊戲領域(110a)側而透過承載部(44)可辨認立體遊樂體(M1)。因此,由玩家即可有效地辨認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
所謂「可辨認」,意味讓承載部(44)透過光線。「可辨認」之構造的典型例子,承載部(44)係由透光性構件所形成之構造。然而,即使在承載部(44)形成為網狀的構造中,由於該承載部(44)可透光,所以也包含在「可辨認」之概念中。
[註記G5]
註記G1至註記G3之任一較佳例子為,具備:分別提供有使用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之遊戲的複數個遊戲領域(110a、110b、110c、110d),該承載部(44)係介於複數個該遊戲領域(110a、110b、110c、110d)之間且位於複數個該遊戲領域(110a、110b、110c、110d)上方,該承載部(44)之至少一部分,構成從 隔著該承載部(44)而與立體遊樂體(M1)相反側,可辨認該立體遊樂體(M1)。
[註記G6]
於註記G5之較佳例子中,複數個遊戲領域(110a、110b、110c、110d)包含第1遊戲領域(110a)及第2遊戲領域(110b、110c、110d);該投入部(461)包含:第1投入部(461a),依據該第1遊戲領域(110a)中的遊戲情況而投入該立體遊樂體(M1);及第2投入部(461b、110c、110d),依據該第2遊戲領域(110b、110c、110d)中的遊戲情況而投入該立體遊樂體(M1),被放置在該承載部(44)上的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不均勻地分佈在第1投入部(461a)及第2投入部(461b、110c、110d)之中,與該立體遊樂體(M1)之投入數較多區域相對應的區域中。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於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不均勻地分佈在第1投入部(461a)及第2投入部(461b、110c、110d)之中,與立體遊樂體(M1)之投入數較多的投入部相對應的區域中,所以可以從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的分佈來預估玩遊戲的遊戲領域(再者,有助於該積累的玩家),而該遊戲係在複數個遊戲領域之中,有助於立體遊樂體(M1)相對於承載部(44)上的累積的遊戲。
又,所謂「與立體遊樂體(M1)之投入數較多的投入部相對應的區域」,譬如,靠近多複數個投入部(461a、461b、461c、461d)中立體遊樂體(M1)之投入數較多的區域,但也不限定於以上之區域。譬如,假想承載部(44)包含有第1表面(Q1)及第2表面(Q2)之上述構造。第1投入部(461b、461d)係從第1表面(Q1)的高位側將立體遊樂體(M1)投入到該第1表面(Q1)的表面上。第2投入部(461a、461c)係從第2表面(Q2)的高位側將立體遊樂體(M1)投入到該第2表面(Q2)的表面上。於以上的構造中,所謂「與立體 遊樂體(M1)之投入數較多的投入部相對應的區域」,當由第1投入部(461b、461d)所投入的立體遊樂體(M1)的投入數較多的情況下,為第1表面(Q1)的至少一部分區域,當由第2投入部(461a、461c)所投入的立體遊樂體(M1)的投入數較多的情況下,為第2表面(Q2)的至少一部分區域,譬如,「與立體遊樂體(M1)之投入數較多的投入部相對應的區域」,譬如,從立體遊樂體(M1)的投入數較多的投入部(461a、461b、461c、461d)附近往低位側傾斜之斜面。
[註記G7]
於註記G4至註記G6之任一較佳例子中,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係透光性,且具備有設置於隔著該承載部(44)且與該遊戲領域(110a)相反側之平面狀的光源(413)。
於以上的構造中,由平面狀的光源(413)所照射的照明光,將通過立體遊樂體(M1)及承載部(44)而往遊戲領域(110a)側射出。也就是說,可由玩家辨認藉由承載部(44)上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適當地散射而透過承載部(44)之光。因此,可以提高視覺上之演出效果。
「平面狀的光源(413)」係在平面發光的照明裝置。具體而言,除了發光體形成為平面狀的光源(413)之外,將複數個點狀光源或線條光源排列成平面狀之光源也包含在「平面狀的光源(413)」之概念中。
[註記G8]
於註記G1至註記G7之較佳例子中,該第1表面(Q1)包含相對之第1邊緣(S11)及第2邊緣(S12),於該第1狀態下,該第1邊緣(S11)位於比該第2邊緣(S12)較低的位置,於該第2狀態下,該第2邊緣(S12)位於比該第1邊緣(S11)較低的位置。
於以上的構造中,於第1狀態中,利用讓排列在第1邊緣(S11)附近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變為第2狀態,同時往第2邊緣(S12)附近移動。因此,實現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同時大幅移動的有效的演出效果。
[註記G9]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遊戲裝置(10),具備:一投入部(461a),投入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一承載部(44),包含可放置由該投入部(461a)所投入之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之第1表面(Q1);及一遊戲領域(110a),可向玩家提供使用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的遊戲,由該投入部(461a)所投入的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將沿該第1表面(Q1)而排列為一層,該玩家之虛擬視點(V)位於比該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中,該承載部(44)之至少一部分,從隔著該承載部(44)而與複數個該立體遊樂體(M1)相反側,構成可讓該玩家辨認該立體遊樂體(M1)。
於以上的構造中,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將沿第1表面(Q1)而排列為一層,且玩家位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因此,玩家可以透過該承載部(44)辨認於承載部(44)上的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的大多數。也就是說,由玩家可有效地辨認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
玩家之虛擬視點(V),意味著玩樂由遊戲領域(110a)所提供之遊戲的虛擬玩家的眼睛位置(眼點)。虛擬視點(V),於玩家為坐姿之狀態下,依據遊戲裝置(10)的使用狀況假想玩遊戲的情況下,意味著該玩家的眼睛處於具有平均體格的虛擬玩家為坐姿狀態下的位置,於玩家起立之狀態下,依據遊戲的使用狀況假想玩遊戲的情況下,意味著該玩家的眼睛處於平均體格的玩家為起立狀態下的位置。
虛擬視點(V)不一定只指定一點,假想在具有空間擴廣之特定範圍內。所謂「該玩家的虛擬視點(V)位於比包含該第1表面(Q1)的平面較下方的空間中」,意味著虛擬視點(V)所假想的特定空間位於比包含第1表面(Q1)的平面較下方。
所謂「比第1表面(Q1)較下方之空間」,當焦點著重在通過被放置於承載部(44)之第1表面(Q1)的立體遊樂體(M1)及該第1表面(Q1)之接觸點的切面(在該切點中,接觸到球狀之立體遊樂體(M1)之平面)時,從被放置在第1表面(Q1)上的所有立體遊樂體(M1)的切面來看,意味著位於鉛直方向下方之空間。於第1表面(Q1)為平面的構造中,比包含該第1表面(Q1)之平面較下方的空間為「比第1表面(Q1)較下方之空間」。但是,第1表面(Q1)不限於平面。譬如,若滿足在上述定義中玩家的虛擬視點(V)位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的條件,第1表面(Q1)也可以為曲面(譬如,球面或圓弧面)。譬如,曲率較小的曲面可滿足該條件。構成第1表面(Q1)曲面,理想上所形成的曲面,使得在虛擬視點(V)位於比切面較上方的空間中沒有接觸點。
[註記G10]
於註記G9之較佳例子中,與玩家的不同位置相對應的複數個虛擬視點(V),係位於比該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
藉由以上的構造,從可讓遊戲裝置(10)的玩家定位的複數個位置,可辨認複數個立體遊樂體(M1)被放置在承載部(44)上。理想上,所有複數個虛擬視點(V)係位於比第1表面(Q1)較下方的空間中。
20ac:第1循環機構
20bd:第2循環機構
110a:遊戲領域
170ac:輸送裝置
220a:計數器
230a、230c:第1料斗
240a、240c:第2料斗
250a、250c:第3料斗
260:分配部
261:第1表面
262:第2表面
263:頂部
310ac:第1路徑
315ac:第1單獨路徑
320ac:第2單獨路徑
320bd:第2單獨路徑
330a:回收路徑
340ac:第2路徑
340bd:第2路徑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P3:第3位置
P4:第4位置

Claims (9)

  1. 一種遊戲裝置,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有可讓立體遊樂體循環的循環機構;該循環機構,包含:一輸送裝置,將該立體遊樂體從一第1位置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的一第2位置;一第1路徑,讓該立體遊樂體從該第2位置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的第3位置;一供給路徑,該立體遊樂體進入到從該第2位置至該第3位置之間,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一遊樂體利用部,該遊樂體利用部係將該立體遊樂體利用於該遊戲中;及一第2路徑,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的該立體遊樂體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的該第1位置;其中該遊樂體利用部設置於比該第1位置高的一位置;該第2路徑包括比該遊樂體利用部低的一部分,該部分係朝向該第1位置降下的一斜面;被該遊樂體利用部所利用的該立體遊樂體,是藉由本身的重量移動,而在該第2路徑中低於該遊樂體利用部的該部分被回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裝置,其中該輸送裝置持續進行使該立體遊樂體的動作狀態,持續進行將該立體遊樂體供給到該遊樂體利用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遊戲裝置,其中該遊樂體利用部包含儲存該立體遊樂體之第1遊樂體利用部及第2遊樂體利用部;該供給路徑包含: 一第1供給路徑,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及一第2供給路徑,位於該第1供給路徑之下游側,且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該第2遊樂體利用部;從該第2位置朝向該第1供給路徑之該立體遊樂體,當該第1遊樂體利用部處於限制進入的狀態時,則往該第3位置移動,並成為進入到該第2供給路徑之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遊戲裝置,其中具備針對不同的玩家同時提供遊戲之第1遊戲領域及第2遊戲領域;該遊樂體利用部包含:一第3遊樂體利用部,讓該立體遊樂體用於由該第1遊戲領域提供的遊戲;及一第4遊樂體利用部,讓該立體遊樂體用於由該第2遊戲領域提供的遊戲;該供給路徑包含:一第3供給路徑,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該第3遊樂體利用部;及一第4供給路徑,用於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該第4遊樂體利用部。
  5. 一種遊戲裝置,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一第1遊戲領域及一第2遊戲領域,針對不同的玩家同時提供遊戲;一第1循環機構,對應到該第1遊戲領域;及一第2循環機構,對應到該第2遊戲領域;該第1循環機構及該第2循環機構分別包含: 一輸送裝置,將該立體遊樂體從第1位置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的第2位置;一第1路徑,讓該立體遊樂體從該第2位置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的第3位置;一供給路徑,該立體遊樂體進入到從該第2位置至該第3位置之間,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該遊樂體利用部係將該立體遊樂體利用於該遊戲中;及一第2路徑,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的該立體遊樂體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的該第1位置;其中該遊樂體利用部設置於比該第1位置高的一位置;該第2路徑包括比該遊樂體利用部低的一部分,該部分係朝向該第1位置降低的一斜面;被該遊樂體利用部所利用的該立體遊樂體,是藉由本身的重量移動,而在該第2路徑中低於該遊樂體利用部的該部分被回收。
  6. 一種遊戲裝置,係提供使用在任何姿勢下都可滾動的立體遊樂體之遊戲,其具備:一第1遊戲領域、一第2遊戲領域、一第3遊戲領域、一第4遊戲領域,針對不同的玩家同時提供遊戲;一第1循環機構,對應到該第1遊戲領域及該第2遊戲領域;及一第2循環機構,對應到該第3遊戲領域及該第4遊戲領域,其中,該第1循環機構及該第2循環機構分別包含:一輸送裝置,將該立體遊樂體從第1位置輸送到高於該第1位置的第2位置; 一第1路徑,讓該立體遊樂體從該第2位置移動到低於該第2位置的第3位置;一供給路徑,該立體遊樂體進入到從該第2位置至該第3位置之間,其中用來將該立體遊樂體供應給遊樂體利用部,該遊樂體利用部係將該立體遊樂體利用於該遊戲中;及一第2路徑,讓未進入到該供給路徑的該立體遊樂體移動到低於該第3位置的該第1位置;其中該遊樂體利用部設置於比該第1位置高的一位置;該第2路徑包括比該遊樂體利用部低的一部分,該部分係朝向該第1位置降落的一斜面;被該遊樂體利用部所利用的該立體遊樂體,是藉由本身的重量移動,而在該第2路徑中低於該遊樂體利用部的該部分被回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遊戲裝置,其中具備有分配部,讓未進入到該第1循環機構的該供給路徑的立體遊樂體及未進入到該第2循環機構的供給路徑的立體遊樂體,分配到該第1循環機構的該第2路徑及該第2循環機構的該第2路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1、2、5或6項所述之遊戲裝置,其中該輸送裝置具有可並行輸送該立體遊樂體之複數個輸送路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遊戲裝置,其中該遊樂體利用部的總數小於複數個該輸送路徑的總數。
TW107130361A 2017-08-31 2018-08-30 遊戲裝置 TWI686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7837 2017-08-31
JP2017-167837 2017-08-31
JP2018131888A JP6611100B2 (ja) 2017-08-31 2018-07-11 ゲーム装置
JP2018-131888 2018-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738A TW201919738A (zh) 2019-06-01
TWI686228B true TWI686228B (zh) 2020-03-01

Family

ID=65813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361A TWI686228B (zh) 2017-08-31 2018-08-30 遊戲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8941B2 (zh)
JP (8) JP6611100B2 (zh)
TW (1) TWI6862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5150B (zh) * 2020-09-17 2022-08-21 陳葳錡 數珠器珠子通道防止堵珠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3429B2 (ja) * 2017-08-31 2020-11-11 株式会社コナミアミューズメント ゲーム装置
JP7408326B2 (ja) * 2019-09-19 2024-01-05 株式会社タイトー 抽選装置
JP7008289B1 (ja) * 2021-03-08 2022-01-25 株式会社セガ メダル配列装置及びメダルゲーム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6423A (ja) * 2009-08-11 2011-02-24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球状物搬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ゲーム装置及びゲームシステム
JP2011098098A (ja) * 2009-11-06 2011-05-19 Taito Corp メダルゲーム機
JP2016140426A (ja) * 2015-01-30 2016-08-08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機、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01793U (zh) * 1972-03-01 1973-11-29
IT1182377B (it) * 1985-01-25 1987-10-05 Quercetti Alessandro & Co Apparecchio per comporre meccanicamente un disegno a mosaico di palline
JPH10277247A (ja) * 1997-04-09 1998-10-20 Japan Servo Co Ltd 玉磨揚送装置
JPH10314432A (ja) * 1997-05-16 1998-12-02 Ajina Giken Kk パチンコ玉搬送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211086B2 (ja) 1998-05-27 2009-01-21 株式会社セガ パチンコ遊戯装置
JP2000189655A (ja) * 1998-12-28 2000-07-11 Heiwa Corp パチンコ玉の揚送研磨装置
JP2002159720A (ja) * 2000-11-27 2002-06-04 Heiwa Corp パチンコ玉揚送装置
JP3499217B2 (ja) * 2001-01-22 2004-02-23 コナミ株式会社 抽選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遊技機
JP2003126540A (ja) * 2001-10-26 2003-05-07 Omron Corp 景品獲得ゲーム機
JP4058296B2 (ja) * 2002-05-22 2008-03-05 Kpe株式会社 パチンコ機の貯留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パチンコ機
JP3930789B2 (ja) 2002-09-27 2007-06-13 株式会社カプコン メダル遊戯機
GB0229223D0 (en) * 2002-12-14 2003-01-22 Astra Games Ltd Amusement machine
JP2005080861A (ja) 2003-09-08 2005-03-31 Aruze Corp ゲーム機及びゲームシステム
JP4297759B2 (ja) * 2003-09-09 2009-07-15 マルホン工業株式会社 パチンコ機
JP2005124624A (ja) 2003-10-21 2005-05-19 Taito Corp 傾斜ピンパネルを有するメダルゲーム機
JP4323385B2 (ja) * 2004-06-18 2009-09-02 株式会社カプコン ゲーム機
JP4524589B2 (ja) * 2004-08-03 2010-08-18 株式会社竹屋 パチンコ島台
JP2006102401A (ja) * 2004-10-08 2006-04-20 Samii Kk 弾球遊技機
JP3944517B1 (ja) * 2006-02-15 2007-07-11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メダル遊技機
JP4652354B2 (ja) * 2007-02-14 2011-03-16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メダルゲーム装置
WO2008126599A1 (ja) * 2007-03-31 2008-10-23 Kabushiki Kaisha Sega Doing Business As Sega Corporation 遊戯装置
JP2009022664A (ja) * 2007-07-23 2009-02-05 Juki Corp 揚送装置及び遊技機
JP2009148555A (ja) * 2007-11-30 2009-07-09 Sega Corp 景品獲得遊戯装置
JP5424554B2 (ja) 2007-12-03 2014-02-26 株式会社カプコン ゲーム機
JP5411552B2 (ja) * 2009-03-30 2014-02-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抽選装置、抽選システム及びメダルゲーム装置
JP5503176B2 (ja) * 2009-03-30 2014-05-2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ゲーム装置
JP2011072591A (ja) * 2009-09-30 2011-04-14 Sega Corp スクリュー回転体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379662B2 (ja) * 2009-12-08 2013-12-25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装置
JP5327638B2 (ja) * 2009-12-16 2013-10-30 株式会社セガ ゲーム装置及び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JP5383600B2 (ja) 2010-06-28 2014-01-0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ゲーム装置
JP5813348B2 (ja) * 2011-03-29 2015-11-17 株式会社カプコン ゲーム用媒体、およびこのゲーム用媒体を用いて構成されたゲーム機
JP5575724B2 (ja) * 2011-10-20 2014-08-20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6014327B2 (ja) 2012-01-11 2016-10-25 株式会社タイトー メダルゲーム機
JP5953908B2 (ja) * 2012-04-26 2016-07-20 株式会社セガゲームス 遊戯装置
JP2014000320A (ja) * 2012-06-20 2014-01-09 Namco Bandai Games Inc 抽選ゲーム装置
JP2014117462A (ja) * 2012-12-17 2014-06-30 Daiichi Shokai Co Ltd 遊技機
JP2014151131A (ja) * 2013-02-13 2014-08-25 Sega Corp 遊技装置
JP5250159B2 (ja) 2013-02-27 2013-07-31 株式会社タイトー ゲーム機
JP6082948B2 (ja) 2014-09-04 2017-02-22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機
JP6447864B2 (ja) * 2014-10-22 2019-01-09 株式会社セガゲームス ゲーム装置
BE1022938B1 (nl) * 2014-11-14 2016-10-20 Elaut N.V. Amusementstoestel van het pushertype
JP6482024B2 (ja) 2015-07-23 2019-03-13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24468B2 (ja) 2016-11-04 2018-05-16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6423A (ja) * 2009-08-11 2011-02-24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球状物搬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ゲーム装置及びゲームシステム
JP2011098098A (ja) * 2009-11-06 2011-05-19 Taito Corp メダルゲーム機
JP2016140426A (ja) * 2015-01-30 2016-08-08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機、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5150B (zh) * 2020-09-17 2022-08-21 陳葳錡 數珠器珠子通道防止堵珠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44631B2 (ja) 2021-10-06
JP6830579B2 (ja) 2021-02-17
JP6810321B2 (ja) 2021-01-06
JP6709892B2 (ja) 2020-06-17
JP2019042494A (ja) 2019-03-22
US20200188773A1 (en) 2020-06-18
JP2019042488A (ja) 2019-03-22
JP2019042492A (ja) 2019-03-22
JP6611100B2 (ja) 2019-11-27
JP6592866B2 (ja) 2019-10-23
JP6697138B2 (ja) 2020-05-20
JP2019042490A (ja) 2019-03-22
US11058941B2 (en) 2021-07-13
JP2019042489A (ja) 2019-03-22
JP2019042486A (ja) 2019-03-22
JP2019042491A (ja) 2019-03-22
JP6592724B2 (ja) 2019-10-23
TW201919738A (zh) 2019-06-01
JP2019042493A (ja)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228B (zh) 遊戲裝置
TWI690902B (zh) 輸送裝置
JP6403851B1 (ja) ゲーム装置
WO2019044989A1 (ja) ゲーム装置
JP6592815B1 (ja) ゲーム装置
JP6592681B1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ゲーム装置
JP6547120B2 (ja) ゲーム装置
JP6696079B2 (ja) ゲーム装置
JP2012230640A (ja) 硬貨搬送装置及び硬貨処理装置
JP6592816B1 (ja) ゲーム装置
JP2019042517A (ja) ゲーム装置用の搬送装置およびゲーム装置
JP2019042476A (ja) 搬送装置
JP2003190552A (ja) 遊技機の球受皿案内流路
JPH09173631A (ja) メダルゲーム機用のメダル処理装置
JP2007068740A (ja) 遊技球補給装置
JP2020049206A (ja) ゲーム装置
JP2019042483A (ja) ゲーム装置
JP2005027795A (ja) 遊技球補給装置
JP2005027792A (ja) 遊技球補給装置
JP2010042293A (ja) 遊技球補給装置
JPH0866545A (ja) 遊技機島
JP2003093724A (ja) 遊技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