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8342B - Hygroscopic core sheath composite wire - Google Patents
Hygroscopic core sheath composite wir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8342B TWI668342B TW104142490A TW104142490A TWI668342B TW I668342 B TWI668342 B TW I668342B TW 104142490 A TW104142490 A TW 104142490A TW 104142490 A TW104142490 A TW 104142490A TW I668342 B TWI668342 B TW I66834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sheath
- washing
- sheath composite
- δm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5—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artificial or synthetic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4—Core-skin structure;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2—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s constitu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42—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inorganic, e.g. basalt
- D03D15/25—Metal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specific cross-section or surface shape
- D03D15/46—Flat yarns, e.g. tapes or film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multicomponent, e.g. blended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4—Dye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耐洗滌性優異的吸顯性芯鞘複合絲,係鞘部高分子為聚醯胺、芯部為熱可塑性高分子,吸放濕性(△MR)為5.0%以上,且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係90%以上且100%以下。
本發明所提供的芯鞘複合纖維,係具有高吸濕性,且具有超越天然纖維的舒適性、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的耐洗滌性與染色堅牢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耐洗滌性優異的吸濕性芯鞘複合絲。
由聚醯胺或聚酯等熱可塑性樹脂構成的合成纖維,由於強度、耐化學性、耐熱性等均優異,因而廣泛使用於衣料用途或產業用途等。
特別係聚醯胺纖維除其獨特的柔軟度、高拉伸強度、染色時的發色性、高耐熱性等特性之外,吸濕性優異,廣泛被使用於內衣、運動服等用途。然而,聚醯胺纖維若相較於綿等天然纖維之下,則難謂吸濕性充足,且有悶熱或黏瘩的問題,成為在舒適性方面劣於天然纖維的問題。
從此種背景顯示為防止悶熱或黏瘩的優異吸放濕性,具有接近天然纖維舒適性的合成纖維,主要在內衣用途或運動衣料用途備受期待。
此處,在聚醯胺纖維中添加親水性化合物的方法係一般最多被檢討。例如專利文獻1提案有:將作為親水性高分子的聚乙烯吡咯啶酮摻合於聚醯胺中,藉由施行紡絲而提升吸濕性能的方法。
另一方面,將纖維的構造設為芯鞘構造,且形成將高吸濕性熱可塑性樹脂設於芯部、將力學特性優異的熱可塑性樹脂設
為鞘部之芯鞘構造,並積極地進行兼顧吸濕性能與力學特性的檢討。
例如專利文獻2揭示有芯鞘複合纖維,其係由芯部與鞘部構成之芯部為未露出於纖維表面之形狀的芯鞘複合纖維,並將硬鏈段為6-尼龍的聚醚嵌段醯胺共聚合物設為芯部、將6-尼龍樹脂設為鞘部,且纖維橫截面的芯部與鞘部之面積比率係3/1~1/5。
再者,專利文獻3揭示有吸濕性優異的芯鞘型複合纖維,其係將熱可塑性樹脂設為芯部、將纖維形成性聚醯胺樹脂設為鞘部的芯鞘型複合纖維;其中,形成該芯部的熱可塑性樹脂之主成分係聚醚酯醯胺,且芯部的比率係複合纖維總重量的5~50重量%。
再者,專利文獻4揭示有具有吸放濕性之複合纖維,其特徵係以聚醯胺或聚酯作為鞘成分、以由聚環氧乙烷的交聯物所構成熱可塑性吸水性樹脂作為芯成分。
再者,專利文獻5記載有防靜電性能、吸水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之芯鞘複合截面纖維,其係以聚醚嵌段醯胺共聚合體作為芯部、以聚醯胺或聚酯等纖維形成性高分子作為鞘部,且芯部係依露出角度5°~90°的範圍露出。
再者,專利文獻6記載有吸濕性優異之扁平芯鞘複合纖維,其係以聚醚酯醯胺系化合物或聚醚酯系化合物等親水性成分作為芯部、以聚酯等纖維形成性聚合體作為鞘部,且扁平度1.05~3.0。
另外,提升聚醯胺纖維吸濕性能的技術,亦提案有利用後加工使親水性化合物附著於纖維表面並滲透於內部的方法,但利用後加工使吸濕性能提升的方法有因洗滌導致親水性化合物脫落,而吸濕性能降低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1889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4/10709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6-13661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8-209450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08/123586號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0-239918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纖維雖具有接近天然纖維的吸放濕性,但其性能仍無法充分滿足,而有達成更高吸放濕性的課題。
再者,專利文獻2~6的芯鞘複合纖維雖具有與天然纖維同等級或其以上的吸放濕性,但芯部因重複實際使用導致劣化,而有因重複使用造成吸濕性能降低的問題。又,由於芯部的高吸放濕性高分子係屬於染料進出入容易的高分子構造,因而有染色堅牢性差的缺點。
另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纖維係與接觸冷感有關,於鞘部使用尼龍6,但與一般的尼龍6並沒有任何改變,有達成更進一步接觸冷感的課題。專利文獻5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纖維係與接觸冷感有關,將非水溶性聚環氧乙烷改質物使用於芯部,但因芯部的高分子吸濕性能造成冷感低、且被鞘部的聚醯胺包覆,
因而與一般的聚醯胺並沒有任何改變,有達成更進一步接觸冷感的課題。專利文獻6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纖維係與接觸冷感有關,藉由將纖維截面施行扁平化、提高與皮膚間之接觸面積、以及與吸濕性能的相乘效果,而獲得新穎的乾燥手感,但由於被鞘部的聚酯包覆,因而相較於一般的聚酯之下,雖能獲得接觸冷感,但較一般的聚醯胺差。將鞘部設為聚醯胺的情況,亦是藉由提高與皮膚間之接觸面積、以及與吸濕性能的相乘效果,而獲得新穎的乾燥手感,但其性能仍無法充分滿足,有達成更進一步接觸冷感的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並提供:具有高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性,且具有超越天然纖維的舒適性、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與染色堅牢性及接觸冷感性的耐洗滌性的芯鞘複合絲。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包含下述構成。
(1)一種芯鞘複合絲,係鞘部高分子為聚醯胺、芯部為熱可塑性高分子,吸放濕性(△MR)為5.0%以上,且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係90%以上且100%以下。
(2)如(1)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洗滌堅牢度係3級以上且5級以下。
(3)如(1)或(2)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鞘部高分子係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為1.9以上且2.7以下,且芯部的熱可塑性高分子係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
(4)如(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芯鞘複合絲的鞘部高分子之胺基末端基量係3.5×10-5mol/g以上且
8.0×10-5mol/g以下。
(5)如(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扁平度係1.5以上且5.0以下。
(6)如(1)、(2)、(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纖維全體中含有無機粒子0.1~5重量%。
(7)如(6)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鞘部高分子之α結晶配向參數係1.7以上且2.6以下。
(8)如(6)或(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鞘部高分子係含有無機粒子0.2~6重量%。
(9)如(6)~(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其中,上述無機粒子係氧化鈦。
(10)一種布帛,係至少一部分具有(1)~(9)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芯鞘複合絲。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具有高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性,且具有超越天然纖維的舒適性、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與染色堅牢性及接觸冷感性的耐洗滌性的芯鞘複合絲。
圖1係表示本發明較佳一態樣的I型截面形狀之芯鞘複合絲之模式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較佳一態樣的凸透鏡型截面形狀之芯鞘複合絲之模式圖。
本發明的芯鞘複合絲係鞘部高分子為聚醯胺、芯部為熱可塑性高分子,吸放濕性(△MR)為5.0%以上,且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係90%以上且100%以下之芯鞘複合絲。
本發明的芯鞘複合絲係於鞘部使用聚醯胺、於芯部使用熱可塑性高分子。
熱可塑性高分子係可使用周知高分子,特佳係具高吸濕性能的熱可塑性高分子。所謂芯部之具高吸濕性能的熱可塑性高分子,係指依顆粒形狀所測得吸放濕性(△MR)為10%以上的高分子,可列舉: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或聚乙烯醇、纖維素系熱可塑性樹脂等。其中,從熱安定性或與鞘部聚醯胺間之相溶性佳、耐剝離性優異的觀點,較佳係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
所謂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係同一分子鏈內具有醚鍵、酯鍵及醯胺鍵的嵌段共聚合體。更具體而言,係使從內醯胺、胺基羧酸、二胺、及二羧酸的鹽之中所選擇1種或2種以上的聚醯胺成分(A)、及由二羧酸與聚(環氧烷)二醇所構成的聚醚酯成分(B),進行縮聚反應而獲得的嵌段共聚合體高分子。
其中,聚醯胺成分(A)係有:ε-己內醯胺、十二內醯胺、十一內醯胺等內醯胺類;胺基己酸、11-胺基十一烷酸、12-胺基十二烷酸等ω-胺基羧酸;屬於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等先質的二胺-二羧酸之尼龍鹽(nylon salt)類,較佳之聚醯胺形成性成分係ε-己內醯胺。
其中,聚醚酯成分(B)係由碳數4~20之二羧酸、與聚(環氧烷)二醇構成。碳數4~20之二羧酸係可列舉: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對酞酸、異酞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式二羧酸,可使用1種、或混合使用2種以上。較佳之二羧酸係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對酞酸、異酞酸。又,聚(環氧烷)二醇係可列舉:聚乙二醇、聚(1,2-及1,3-環氧丙烷)二醇、聚(氧化四亞甲基)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oxide)glycol)、聚(氧化六亞甲基)二醇等,特佳係具有良好吸濕性能的聚乙二醇。
聚(環氧烷)二醇的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係300~10000、更佳係500~5000。若分子量為300以上,則在縮聚反應中不易濺散於系統外,成為吸濕性能穩定的纖維,故較佳。又,若為10000以下,則可獲得均勻的嵌段共聚合體,且可紡性穩定,故較佳。
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中的聚醚酯成分(B)之構成比率,依mol比計,在全體共聚合體中較佳係20~80%。若為20%以上,則可獲得良好的吸濕性,故較佳。又,若為80%以下,則可獲得良好的染色堅牢性或耐洗滌性,故較佳。
此種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市售有ARKEMA公司製"MH1657"或"MV1074"等。
鞘部聚醯胺係可列舉:尼龍6、尼龍66、尼龍46、尼龍9、尼龍610、尼龍11、尼龍12、尼龍612等、或者具有該等與形成醯胺官能基的化合物,例如含有十二內醯胺、癸二酸、對酞酸、異酞酸、5-異酞酸磺酸鈉等共聚合成分的共聚合聚醯胺。其中,從與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間之熔點差小、在熔融紡絲時能抑制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之熱劣化、以及可紡性的觀點,較佳係尼龍6、尼龍11、尼龍12、尼龍610、及尼龍612。其中,較佳係富染色性的
尼龍6。
本發明的鞘部聚醯胺中,就提高吸濕性的觀點,更佳係含有吸濕劑。若例示吸濕劑,係可使用聚乙烯吡咯啶酮、聚醚醯胺、聚伸烷基二醇、聚醚酯醯胺等,特佳係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吡咯啶酮的聚合度較佳係K值在20~70的範圍。此處所謂K值係使用聚乙烯吡咯啶酮水溶液的相對黏度,利用毛細管黏度計測定獲得的相對黏度數,為所謂Fickentscher之K值(DIN53726)。該值係與聚乙烯吡咯啶酮的分子量相關,自習知起使用於測定聚乙烯吡咯啶酮的分子量。若K值為20以上,則成為與聚醯胺分子鏈間之纏結牢固、且吸放濕性能穩定的纖維,故較佳。另一方面,若K值為60以下,則在捏和入聚醯胺時能抑制增黏,從可紡性的觀點係較佳。更佳係20~60的範圍。
再者,聚乙烯吡咯啶酮的含有量,相對於鞘部聚醯胺較佳係含有3~7重量%。藉由設定為3重量%以上,在穿著時能使水分及早從皮膚移往纖維側,能賦予滑溜的手感。藉由設定為7重量%以下,可提供洗滌堅牢度、承受實際使用之強度均優異的衣料。
本發明的鞘部聚醯胺中,亦可在總添加物含有量為0.001~10重量%之間,視需要共聚合或混合各種添加劑,例如:消光劑、難燃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結晶核劑、螢光增白劑、抗靜電劑、碳等。
本發明的芯鞘複合絲為能在穿著時獲得良好的舒適性,而具有調節衣服內濕度的機能。濕度調整的指標係使用進行輕~中作業或輕~中運動時的30℃×90%RH所代表之衣服內部溫度濕度、與20℃×65%RH所代表之外部氣溫濕度的吸濕率差所表示之吸
放濕性(△MR)。△MR越大則吸濕性能越高,對應於穿著時的良好舒適性。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MR較佳係5.0%以上。更佳係7.0%以上、特佳係10.0%以上、最佳係15.0%以上。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可抑制穿著時的悶熱或黏瘩,可提供舒適性優異的衣料。另外,本發明能達成的△MR水準係17.0%左右。
將吸放濕性(△MR)設為5.0%以上,係藉由使用依顆粒形狀所測得△MR為10%以上之高分子而可達成。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較佳係90%以上且100%以下。更佳係95%以上且100%以下。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可獲得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因而可提供保持優異舒適性的衣料。此外,滿足△MR為5.0%以上、且經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為90%以上,可提供具有能承受實際使用之耐洗滌性且舒適性的優異衣料。
將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設為90%以上且100%以下,係藉由將後述鞘部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設為最佳值而可達成。
藉由將本發明芯鞘複合絲的△MR設為該範圍,可顯現出因靜電導致穿著時之糾結或塵埃附著較少的防靜電性能。即,由於屬於在纖維軸方向連續式配置芯部具有高吸濕性能之熱可塑性高分子的絲,因而利用空氣中的水分顯現出防靜電機構,即便在低溫低濕度環境下(例如20℃×40%RH)仍可獲得良好的防靜電性能。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在20℃×40%RH環境下,摩擦布
為綿的摩擦帶電壓(Friction-charged electrostatic potential)較佳係0V以上且1500V以下。更佳係0以上且1000V以下。摩擦帶電壓越低可謂防靜電性能越優異,一般聚醯胺纖維在20℃×40%RH環境下,摩擦布為綿的摩擦帶電壓係4500~5500V左右。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可提供因靜電導致穿著時之糾結或塵埃附著較少的防靜電性能優異、即舒適性優異的衣料。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較佳係洗滌堅牢度(退變色、掉色)為3級以上且5級以下。藉由設定為該範圍,可獲得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故可提供染色堅牢性優異的衣料。
將洗滌堅牢度(退變色、掉色)設為3級以上且5級以下,係藉由將後述鞘部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與鞘部高分子的胺基末端基量設為最佳值而可達成。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較佳係鞘部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為1.9以上且2.7以下,且芯部的熱可塑性高分子係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鞘部聚醯胺較佳係屬於穩定結晶型的α結晶,α結晶係在施加高應力時形成。為能設定在該範圍內,藉由如後述依特定條件(芯鞘的組成比或黏度比等)施行紡絲,對鞘部聚醯胺優先施加從紡絲進行拉取時的延伸、及在拉取輥間優先施加鞘部的延伸,可使鞘部中存在有穩定結晶型的α型結晶。其結果,係芯鞘複合絲染色後的沾染強度上升、染色堅牢度良化。又,紡絲時的延伸力集中於鞘部聚醯胺,抑制芯部具有高吸濕性能熱可塑性高分子的結晶化,可提高芯鞘複合絲的吸濕性能,故較佳。
芯部熱可塑性高分子係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時,利用結晶化容易形成聚醚酯成分呈局部化的構造,且局部對鹼性液體的
耐久性較差,因而藉由將鞘部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設為該範圍,抑制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的結晶化,可顯現出能承受實際使用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
若α結晶配向參數為1.9以上,則鞘部聚醯胺會進行結晶化,形成複合絲時的染色堅牢度亦良好,且芯部具有高吸濕性能的芯部熱可塑性高分子不會進行結晶化,吸濕性能良好。又,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的情況,由於不會進行結晶化,因而能承受實際使用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良好。另一方面,若α結晶配向參數為2.7以下,則鞘部聚醯胺不會進行結晶化,能抑制紡絲時斷絲或起毛的發生,故能提升生產性。更佳係2.00以上且2.60以下、特佳係2.05以上且2.60以下。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較佳係鞘部高分子之胺基末端基量為3.5×10-5mol/g以上且8.0×10-5mol/g以下。若富親水性的胺基末端基量為3.5×10-5mol/g以上,則吸濕性能較高,故較佳,又由於胺基末端基成為染座(dyeing seat),因而能獲得適用於衣料用途的發色性或染色堅牢度。另一方面,若胺基末端基量為8.0×10-5mol/g以下,則成為染色時不易出現染斑的纖維,故較佳。更佳係4.2×10-5mol/g以上且8.0×10-5mol/g以下、特佳係4.5×10-5mol/g以上且8.0×10-5mol/g以下。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係於芯部使用具高吸濕性能的熱可塑性高分子,因而可提高熱導性,較聚醯胺單絲更容易顯現接觸冷感。接觸冷感係依存於纖維剛接觸皮膚後,皮膚側所囤積的熱量移往低溫側纖維之每單位面積的熱流速。聚醯胺係屬於有機物,且熱導率較低,即便製成衣服並直接穿著於皮膚上,仍不會實感到
接觸冷感。為提高更具實感的接觸冷感,藉由形成較大接觸面積的截面形狀、含有熱導率較高的添加劑等,可提供除吸濕性能之外接觸冷感亦優異,且保持更優異舒適性的衣料。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較佳係該芯鞘複合絲橫截面形狀呈扁平,且扁平度為1.5以上且5.0以下。
由於接觸冷感係依存於每單位面積的熱流速,因而移動的熱量係依存於接觸面積,在較大接觸面積截面形狀的I型(圖1)或凸透鏡截面形狀(圖2)、或者與其類似的截面形狀下,扁平度較佳係1.5以上。此處所謂扁平度,係指外接圓直徑(圖1、圖2中的R)與內切圓直徑(圖1、圖2中的r)之比。扁平度越高則越具接觸冷感效果,更佳係扁平度為2.0以上。另一方面,隨扁平度提高,會有絲強度降低的傾向,扁平度必需為5.0以下。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較佳係在纖維全體中含有無機粒子0.1~5重量%。接觸冷感係在纖維剛觸及皮膚之後,皮膚側所囤積的熱量移往低溫側的纖維,因而熱導率較高於聚醯胺、且低熱容的無機化合物在纖維全體中較佳係含有0.1~5重量%。
本發明選擇無機化合物的理由係在芯鞘複合絲製造時或染色時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以及保持絲物性、及耐光性等在使用時不致使高分子遭著色等。在此種不良影響不致波及芯鞘複合絲的無機化合物之前提下,其餘並無特別的限定。若例示熱導率較高於聚醯胺、且低熱容的無機化合物,則可列舉:硫酸鋇、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鈣、氧化鎂、氮化鋁、氮化硼、氮化鋯、矽酸鋁、碳化鋯等。該等無機化合物之中,若考量纖維物性、發色性、無機粒子的取用容易性、高階加工性,則較佳係硫酸鋇、氧化鈦、
氧化鎂、氧化鋁。
無機化合物的含有量若偏少則無法提高熱導性,因而較難提高接觸冷感,較佳係在纖維全體中設定為0.1重量%以上。又,雖越多越能提高接觸冷感,但屬於絲物性的拉伸強度會降低、且高階加工性會降低,因而較佳係設定為5重量%以下。更佳係0.3~3重量%。特佳係0.3~2.0重量%。
接觸冷感係如前述,依存於在纖維剛觸及皮膚之後,皮膚側所囤積的熱量移往低溫側纖維的熱流速。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情況,較佳係在芯鞘複合絲剛觸及皮膚之後,皮膚側所囤積的熱量移往低溫側芯鞘複合絲的鞘部,接著再移往低溫側芯鞘複合絲的鞘部。由於鞘部聚醯胺的熱導率較低,因而即便製成衣服直接穿著於皮膚上仍不會實感到接觸冷感,且朝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高分子的熱移動不會順暢進行。
所以,鞘部聚醯胺係熱導率高於聚醯胺、且較佳係含有低熱容的無機化合物0.2~6重量%。藉由設為該構成,在穿著時可使來自皮膚的熱能及早移往芯鞘複合絲側,以及使從芯鞘複合絲的鞘部聚醯胺朝芯部的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高分子的熱移動能順暢進行,而獲得接觸冷感。無機化合物的含有量越多則越能提高接觸冷感,若考量接觸冷感的效果及可紡性、絲物性等,則更佳係0.2~3重量%。
本發明在纖維全體中含有無機粒子0.1~5重量%之芯鞘複合絲,較佳係鞘部聚醯胺的α型結晶配向參數為1.7~2.6。鞘部聚醯胺的α型結晶係穩定的結晶型,在芯鞘複合絲製造時,施加高應力時會形成α型結晶。為能設定在該範圍內,藉由如後述
依特定條件(芯鞘的組成比或黏度比等)施行紡絲,對鞘部聚醯胺優先施加從紡絲進行拉取時的延伸、及在拉取輥間優先施加鞘部的延伸,可使鞘部中存在有穩定結晶型的α型結晶。
藉由將鞘部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設定在該範圍內,可提升芯鞘複合絲染色後的沾染強度、並使染色堅牢度呈良好,且紡絲時的延伸力集中於鞘部聚醯胺,抑制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高分子的結晶化,成為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的芯鞘複合絲。又,可抑制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的結晶化,俾能抑制因芯部聚醚酯成分的結晶化所導致之局部化構造的生成,可保持對鹼性液體的耐久性,即便施行洗滌仍能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
若鞘部聚醯胺的α結晶配向參數為1.7以上,則鞘部聚醯胺會進行結晶化,使芯鞘複合絲的染色堅牢度呈良好,且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不會進行結晶化,使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呈良好。又,由於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不會進行結晶化,因而即便施行洗滌仍可維持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另一方面,若鞘部聚醯胺的α型結晶配向參數為2.6以下,則鞘部聚醯胺不會進行結晶化,當施行高階加工時可抑制斷絲或起毛的發生,因而能提升生產性。更佳係1.8~2.5、特佳係1.85~2.5。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拉伸強度較佳係2.5cN/dtex以上。更佳係3.0cN/dtex以上。藉由設為該範圍,主要在內衣衣料用途或運動衣料用途等衣料用途時,能提供可承受實際使用之強度優異的衣料。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伸度較佳係35%以上。更佳係40~65%。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可使例如編織、針織、假撚等高
階步驟中的步驟順暢性呈良好。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總纖度、單絲數亦無特別的限定,若考慮使用作為衣料用長纖維素材,較佳係複絲的總纖度為5dtex以上且235dtex以下、單絲數為1以上且144單絲以下。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係利用公知熔融紡絲、複合紡絲的手法而可獲得,可例示如下。
例如將聚醯胺(鞘部)、與具高吸濕性能的熱可塑性高分子(芯部)分別熔融,並利用齒輪泵計量‧輸送,在此狀態下利用通常方法依取得芯鞘構造的方式形成複合流並從紡絲噴絲嘴吐出,利用煙囪管道(chimney)等紗線冷卻裝置吹出冷卻風而將紗線冷卻至室溫,利用供油裝置供油的同時進行集束,再利用第1流體交絡噴嘴裝置進行交絡,並通過牽引輥、延伸輥,此時依照牽引輥與延伸輥的圓周速度比進行延伸。又,將紗線利用延伸輥進行熱定型,再利用捲取機(捲取裝置)進行捲取。
為能將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鞘部之α型結晶配向參數設定在該範圍內,除選擇高分子之外,藉由控制紡絲時的芯鞘複合比率、芯鞘高分子黏度、延伸步驟等而可達成。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芯部比率,相對於複合絲100重量份必需為20重量份~80重量份。更佳係30重量份~70重量份。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便可對鞘部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又,可獲得良好的染色堅牢性、吸濕性能。若未滿20重量份,則無法獲得充分的吸濕性能。另一方面,若超越80重量份,則不僅在熱水環境下容易因膨潤而導致纖維表面發生龜裂,且對鞘部聚醯胺施加過度的延伸,導致無法成為目標α型結晶配向參數。又,產生過
度張力的紡絲、延伸會牽連到斷絲或起毛的發生,對於穩定地製造目標纖維而言並不佳。
本發明之鞘部所使用的聚醯胺碎片依硫酸相對黏度計,必需設定為2.3以上且3.3以下。較佳係2.6以上且3.3以下。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可對鞘部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若硫酸相對黏度為2.3以上,不僅可獲得能實用的原絲強度,且由於施加最佳的延伸,因而鞘部聚醯胺會進行結晶化,α型結晶配向參數成為適當值,提升染色堅牢度,故較佳。另一方面,若硫酸相對黏度為3.3以下,由於屬於適於紡絲的熔融黏度,因而可依適於芯部具高吸濕性能熱可塑性高分子的紡絲溫度進行生產,故較佳。
本發明之芯部所使用具高吸濕性能熱可塑性高分子的碎片,依鄰氯苯酚相對黏度計較佳係1.2以上且2.0以下。若鄰氯苯酚相對黏度為1.2以上,則對鞘部施加最佳延伸,鞘部聚醯胺會進行結晶化,α型結晶配向參數成為適當值,不易發生斷絲或起毛,故較佳。另一方面,若鄰氯苯酚相對黏度為2.0以下,則不會對芯部施加過度延伸,鞘部聚醯胺會進行結晶化,α型結晶配向參數成為適當值,提升染色堅牢度,故較佳。
延伸步驟中,利用牽引輥進行牽引的紗線速度(紡絲速度),較佳係依屬於牽引輥與延伸輥的圓周速度比值之延伸倍率乘積,成為3300m/min以上且4500m/min以下之方式設定紡絲條件。更佳係3500m/min以上且4500m/min以下、特佳係4000m/min以上且4500m/min以下。該數值係表示噴絲嘴吐出的高分子被從噴絲嘴吐出線速度延伸至牽引輥圓周速度為止,再從牽引輥圓周速度延伸至延伸輥圓周速度的總延伸量。藉由設定在該範圍內,可對鞘
部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若為3300m/min以上,不僅鞘部聚醯胺會進行結晶化,提升染色堅牢度,且芯部具高吸濕性能熱可塑性高分子不會進行結晶化,容易提升吸濕性能。另一方面,若為4500m/min以下,則不僅鞘部聚醯胺會適度進行結晶化,可形成既定的結晶化度,且在製紗時斷絲或起毛的發生較少,故較佳。
供油步驟中,利用供油裝置提供的紡絲油劑較佳係非含水系油劑。芯部具高吸濕性能的熱可塑性高分子,由於△MR為10%以上的高分子、吸濕性能優異,因而提供非含水系油劑時,會逐漸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不易發生膨潤,可進行穩定的捲取,故較佳。
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中,無機粒子含有量較佳係在纖維全體中含有0.1~5重量%。為能將無機粒子控制在該範圍內,可控制呈於鞘部聚醯胺、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之任一者或兩者中含有無機粒子。
為能提高接觸冷感,較佳係在芯鞘複合絲剛觸及皮膚後,皮膚側所囤積的熱量移往低溫側芯鞘複合絲的鞘部,接著再移往低溫側芯鞘複合絲的芯部,藉此可提高接觸冷感。即,較佳係於鞘部聚醯胺中含有無機粒子。此情況,鞘部聚醯胺較佳係含有無機粒子0.2~6重量%。藉由設定為該範圍,可在穿著時使來自皮膚的熱及早移往芯鞘複合絲側,再從芯鞘複合絲的鞘部聚醯胺順暢地朝芯部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高分子進行熱移動,可維持接觸冷感,即便施行洗滌仍可維持接觸冷感。芯部無機粒子的含有量越多,則越能提高接觸冷感,但從接觸冷感的效果及高階加工性、絲物性等觀點,更佳係0.2~3重量%。
再者,於聚醯胺(鞘部)或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等熱可塑性高分子(芯部)中,高濃度且均勻含有無機粒子的方法,係可列舉:將無機粒子摻合並熔融於顆粒中的方法、將含有高濃度無機粒子的母粒摻合熔融於顆粒中的方法、在熔融狀態高分子中添加無機粒子並混練的方法、在高分子之聚合前或聚合中的階段將無機粒子添加於原料或反應系統中的方法等,為能抑制經高濃度添加的無機粒子的二次凝聚,並使其均勻分散,特佳係在高分子之聚合中添加無機粒子的方法。
由於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因而可較佳地使用於衣料品。布帛的形態係可配合目的再行選擇編織物、針織物、不織布等。如前述,△MR越大則吸濕性能越高,對應於穿著時的良好舒適性。所以,至少一部分具有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布帛,藉由依△MR成為5.0%以上的方式,調整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的混合率,可提供舒適性優異的衣料。又,如前述,接觸冷感係對應於纖維剛觸及皮膚之後順暢地進行熱移動。所以,藉由將本發明之芯鞘複合絲作成接觸到皮膚的布帛設計,可提供舒適性優異的衣料。衣料品係可作為內衣、運動服等各種衣料用製品。
以下,列舉實施例針對本發明進行更具體說明。另外,實施例中的特性值之測定方法等係如下述。
(1)硫酸相對黏度
將試料0.25g依相對於濃度98wt%硫酸100ml成為1g的方式
溶解,使用奧士華式黏度計測定25℃時的流下時間(T1)。接著,測定僅濃度98wt%硫酸時的流下時間(T2)。將T1相對於T2的比、即T1/T2設為硫酸相對黏度。
(2)鄰氯苯酚相對黏度
將試料0.5g依相對於鄰氯苯酚100ml成為1g的方式溶解,使用奧士華式黏度計測定25℃時的流下時間(T1)。接著,測定僅鄰氯苯酚時的流下時間(T2)。將T1相對於T2的比、即T1/T2設為硫酸相對黏度。
(3)K值
將聚乙烯吡咯啶酮製成濃度1%的水溶液,測定其相對黏度,利用Fikentscher公式求取。
logZ=C[75k2/(1+1.5kC)+k]
其中,Z:濃度C水溶液的相對黏度;k:K值×10-3;C:水溶液濃度(%)。
(4)纖度
在1.125m/圈的捲線器上安裝纖維試料,使進行200旋轉製成環狀絞紗,利用熱風乾燥機施行乾燥後(105±2℃×60分),利用天秤秤量絞紗質量,從乘上公定回潮率(official moisture regain)後的值計算出纖度。另外,芯鞘複合絲的公定回潮率係設為4.5%。
(5)強度‧伸度
將纖維試料利用ORIENTEC(股)製"TENSILON"(註冊商標)、UCT-100,依照JIS L1013(化學纖維絲紗試驗方法、2010年)所示定速伸長條件進行測定。伸度係從拉伸強度-延伸曲線中呈現最大強力點的延伸求得。又,強度係將最大強力除以纖度後的值設為強度。測定係施行10次,並將平均值設為強度及伸度。
(6)截面形狀
溶解由石蠟、硬脂酸、及乙基纖維素構成的包埋劑(embedding agent),經導入芯鞘複合絲之後,利用室溫放置使固化,針對將包埋劑中的原絲朝橫截面方向切斷者,利用東京電子(股)製CCD照相機(CS5270)拍攝纖維橫截面,針對該單絲中任意選定的10支(單絲數10以下的情況為全部)芯鞘複合絲,從利用三菱電機製彩色影像處理器(SCT-CP710)依400倍列印輸出的截面照片,針對所有單絲依照下述方法計算出扁平度,再將平均值設為絲線的扁平度。
扁平度=外接圓直徑(R)/內切圓直徑(r)。
(7)α結晶配向參數
利用雷射拉曼光譜法測定纖維試料,藉由取得在1120cm-1附近所出現源自尼龍之α結晶拉曼頻帶(Raman band)在平行偏光下的強度比((I1120)平行)、與在垂直偏光下的強度比((I1120)垂直)之比值,並設為配向度評價的參數。又,以相對於配向呈非等向性較小的CH變形帶(deformation band)(1440cm-1附近)之拉曼頻帶強度為基準,將各偏光條件(平行/垂直)的散亂強度格式化。
α結晶配向參數=(I1120/I1440)平行/(I1120/I1440)垂直。
另外,配向測定用試料係經樹脂包埋(resin-embedding)後(雙酚系環氧樹脂、24小時硬化),利用切片機進行切片化。切片厚度設為2.0μm。切片試料係依切截面呈橢圓形的方式,從纖維軸稍微傾斜而切斷,選擇橢圓形短軸的厚度成為一定厚的地方進行測定。測定係依顯微模式實施,試料位置的雷射光點徑係1μm。施行芯、鞘層中心部的配向性解析,並在偏光條件下施行配向的測定。將偏光方向與纖維軸呈一致的情況設為平行條件,將正交的情況設為垂直條件,從分別獲得的拉曼頻帶強度比評價配向的程度。另外,相關各測定點係施行n=3的測定。將詳細條件示於以下:
雷射拉曼光譜法
裝置:T-64000(Joobin Yvon/愛宕物產)
條件:測定模式;顯微拉曼
物鏡:×100
光束直徑:1μm
光源:Ar+雷射/514.5nm
雷射功率:50mW
繞射光柵:Single 600gr/mm
狹縫:100μm
檢測器:CCD/Jobin Yvon 1024×256。
(8)鞘部高分子碎片之胺基末端基量
使試料1g在30℃下振盪溶解於50mL酚/乙醇混合溶液(酚/乙醇=80/20)中而製成溶液,將該溶液利用0.02N鹽酸進行中和滴定,求取所需要的0.02N鹽酸量。又,利用0.02N鹽酸中和滴定僅上述
酚/乙醇混合溶劑(與上述同量),求取所需要的0.02N鹽酸量。然後,從該差值求得試料每1g的胺基末端基量。
(9)芯鞘複合絲的鞘部高分子之胺基末端基量
A.鞘部的重量比率測定
溶解由石蠟、硬脂酸、及乙基纖維素構成的包埋劑,導入芯鞘複合絲之後,利用室溫放置使固化,針對將包埋劑中的原絲朝橫截面方向切斷者,利用東京電子(股)製CCD照相機(CS5270)拍攝纖維橫截面,針對該單絲中任意選定的10支(單絲數10以下的情況為全部)芯鞘複合絲,將利用三菱電機製彩色影像處理器(SCT-CP710)依1500倍列印輸出的截面照片切取為鞘部及芯部,測定重量後,依下式計算出。
鞘部重量比率=(鞘部重量/(鞘部重量+芯部重量))×100
B.芯鞘複合絲之胺基末端基量
依照上述(8)所記載方法求取胺基末端基量。
C.鞘部高分子之胺基末端基量
將依上述B所獲得胺基末端基量乘上依上述A所獲得鞘部的重量比率而計算出。
鞘部高分子之胺基末端基濃度=芯鞘複合絲之胺基末端基量×鞘部之重量比率/100。
(10)筒狀針織物製作
A.筒狀針織物之製作
利用筒狀針織機依針目成為50的方式進行調整製作。纖維的公量纖度(fineness based on corrected weight)較低的情況,係依給紗至筒狀針織機的纖維總纖度成為50~100dtex的方式適當併紗,當總纖度超過100dtex的情況,係對筒狀針織機施行給紗1支,且與上述同樣地依針目成為50的方式進行調整製作。
B.筒狀針織物之精鍊
將依上述A所獲得筒狀針織物,相對於針織物1g準備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第一工業製藥公司製、NOIGEN SS)2g/l水溶液100ml,於60℃中施行30分鐘洗淨後,利用流水施行20分鐘水洗,再利用脫水機施行脫水、風乾。
C.筒狀針織物之染色
將依上述A、B所獲得筒狀針織物,使用以下染料及染色助劑施行染色。
酸性染料:依利尼爾藍(Erionyl Blue)A-R 2.0質量%
染色助劑:醋酸1.5%
在含酸性染料、染色助劑的染色浴中,常壓98℃設定下施行45分鐘染色後,利用流水施行20分鐘水洗,再利用脫水機施行脫水、風乾。
(11)發色性
針對由筒狀針織物(10)C所獲得、染色後的筒狀針織物之發色性,依照以下4階段施行評價。
S:全體均勻地著色為深色。
A:全體均勻地著色為中間色(淺~深色)~深色
B:全體地均勻著色為淺色~中間色(淺~深色)
C:全體地均勻著色為淺色
(12)吸放濕性(△MR)
在秤量瓶中秤取筒狀針織物(10)A:1~2g左右,於110℃中保持乾燥2小時,並測定重量(W0),接著將對象物質在20℃、相對濕度65%中保持24小時後測定重量(W65)。然後,將其於30℃、相對濕度90%中保持24小時後測定重量(W90)。並且,依照下式計算。
MR1=[(W65-W0)/W0]×100%‧‧‧‧‧‧‧‧‧(1)
MR2=[(W90-W0)/W0]×100%‧‧‧‧‧‧‧‧‧(2)
△MR=MR2-MR1‧‧‧‧‧‧‧‧‧‧‧‧‧‧(3)。
(13)洗滌後△MR
將筒狀針織物(10)A依照JIS L0217(1995)附表1記載之編號103記載的方法,重複實施20次洗滌後,測定並計算出上述記載的吸放濕性。
△MR為5.0%以上的情況,評定為穿著時能獲得良好的舒適性。
(14)洗滌後△MR保持率
洗滌前後的△MR變化指標,係依下式計算出洗滌後的△MR保持率。
洗滌處理後的△MR/洗滌處理前的△MR×100
△MR保持率為90%以上的情況,評定為具耐洗滌性。
(15)洗滌堅牢度
針對染色筒狀針織物(10)C,根據JIS L0844(2011)7.1項A法,依表7中的A-2條件進行測定。判定係根據JIS L0801(2011)10項(a)的視覺法,針對退變色及掉色實施級別判定。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以上的情況,染色堅牢度評為合格;退變色或掉色判定之至少1者為2-3級以下的情況,染色堅牢度評為不合格。
(16)綜合評價
施行洗滌堅牢度、洗滌後△MR、洗滌後△MR保持率的評價,並依以下3階段施行評價。
S: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汚染判定均為4級以上、洗滌後△MR為7.0%以上、及洗滌後△MR保持率為95%以上之3項全部符合。
A: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汚染判定均為3級以上、洗滌後△MR為5.0%、及洗滌後△MR保持率為90%以上之3項全部符合。
C: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汚染判定均為2-3級以下、洗滌後△MR未滿5.0%、洗滌後△MR保持率未滿90%之3項中符合1項以上。
S與A係超越天然纖維的舒適性、與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優異,評為合格。
(17)接觸冷感性(q-max)
接觸冷感性係利用使用THERMOLAB IIB型精密迅速熱物性
測定裝置KES-F7(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施行冷溫感測定而獲得之冷溫感評價值(q-max)進行評價。所謂q-max值係在純銅板中囤積熱,並在其剛接觸試料表面後,測定所囤積熱量移往低溫側試料物體的熱流峰值(單位:W/cm2)。
在調整為室溫20℃、相對濕度60%的室內,將筒狀針織物(10)A與裝置(KES-F7 THERMO LABO IIB TYPE(KATO TECH(股)製))放置一晝夜。為使接觸筒狀針織並使測定熱移動量的T-BOX(溫度檢測及蓄熱板)高於室溫10℃,因而將蓄溫的熱板BT板設定為30℃,且為加熱BT板因而將保溫BT周圍的熱板G-BT設定為20.3℃,並使穩定。放置織物背面(穿著時成為皮膚側)朝上的筒狀針織,將T-BOX及早放置於筒狀針織上並測定q-max。另外,筒狀針織的表面密度(g/cm2)係將測定部的筒狀針織裁剪呈10cm四方形,測定重量而計算出。
本測定方法中,當q-max為0.175(W/cm2)以上的情況,判定為穿著時能獲得良好的舒適性。
(18)洗滌後的接觸冷感性(q-max)保持率
針對筒狀針織物(10)A根據JIS L0217(1995)附表1記載之編號103記載的方法,重複實施20次洗滌後,測定上述記載的接觸冷感性。洗滌前後的接觸冷感性變化指標係依下式計算出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
(洗滌後的q-max)/(洗滌處理前的q-max)×100
q-max保持率為90%以上的情況,評為具耐洗滌性。
(19)防靜電性
針對筒狀針織物(10)A,根據JIS L1094(編織物及針織物的帶電性試驗方法、2014年)A法(半衰期測定法)、B法(摩擦帶電壓測定法)施行測定。又,環境條件係20℃×40%RH,摩擦布係綿(細棉布3號),於縱方向進行測定。
當摩擦耐電壓為1500V以下的情況,評為穿著時能獲得良好的防靜電性能。
(20)洗滌後防靜電性
針對筒狀針織物(10)A,根據JIS L0217(1995)附表1記載之編號103記載的方法,重複實施20次洗滌後,測定上述記載的防靜電性。
將聚醯胺成分係尼龍6、聚醚成分(聚(環氧烷)二醇)係分子量1500的聚乙二醇,且聚醚成分的構成比率依mol比計約76%的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ARKEMA公司製、MH1657、鄰氯苯酚相對黏度:1.69)設為芯部,並將硫酸相對黏度為2.71、胺基末端基量為5.95×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依270℃進行熔融,從同心圓芯鞘複合用噴絲嘴(24孔)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50/50的方式進行紡絲。另外,胺基末端基量係在聚合時利用六亞甲基二胺及醋酸進行調整。
此時依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總纖度成為56dtex方式,選定齒輪泵的旋轉數,分別設定為22g/min的吐出量。然後,
利用紗線冷卻裝置將紗線予以冷卻固化,利用供油裝置供應非含水油劑後,再利用第1流體交絡噴嘴裝置賦予交絡,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3368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4210m/min施行延伸,再利用延伸輥150℃施行熱定型,依捲取速度4000m/min施行捲取,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2.4%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2.4%、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即,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能獲得可承受實際使用之耐洗滌性優異的舒適性衣料。
再者,q-max係0.170W/cm2、洗滌後q-max係0.170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接觸冷感亦優異。
再者,具有20℃×40%RH環境下的摩擦帶電壓係800V、洗滌後摩擦帶電壓係800V的優異防靜電性能,能獲得具有能承受實際使用之耐洗滌性、且防靜電性能優異的舒適衣料。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2381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3571m/min、捲取速度為350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1.6%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
△MR係11.1%、洗滌後△MR保持率係95.7%的良好狀態。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2245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3367m/min、捲取速度為330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0.8%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MR係9.9%、洗滌後△MR保持率係91.7%的良好狀態。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4474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4474m/min、捲取速度為425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3.1%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5級、洗滌後△MR係13.1%、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30/7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7.5%的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MR係7.2%、洗滌後△MR保持率係96.0%的良好狀態。
再者,具有20℃×40%RH環境下的摩擦帶電壓係850V、洗滌後摩擦帶電壓係850V的優異防靜電性能,能獲得具有能承受實際使用之耐洗滌性、且防靜電性能優異的舒適衣料。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20/8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2。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5.9%的充分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MR係5.5%、洗滌後△MR保持率係93.2%的良好狀態。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70/3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2。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5.1%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MR係15.0%、洗滌後△MR保持率係99.3%的良好狀態。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80/2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
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2。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6.9%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MR係16.7%、洗滌後△MR保持率係99.4%的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係2.40、胺基末端基量係3.95×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2。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1.1%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MR係10.1%、洗滌後△MR保持率係90.1%的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係2.63、胺基末端基量係5.20×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2。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2.0%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1.6%、洗滌後△MR保持率係96.7%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係3.30、胺基末端基量係4.78×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3。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3.1%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5級、洗滌後△MR係13.1%、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係2.63、胺基末端基量係7.40×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3。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2.7%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5級、洗滌後△MR係12.2%、洗滌後△MR保持率係96.1%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係2.63、胺基末端基量係4.15×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3。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1.5%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MR係10.5%、洗滌後△MR保持率係91.3%的良好狀態。
除將同心圓芯鞘複合用噴絲嘴設為68孔,並將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設為3508m/min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68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3。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3.6%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3.6%、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良好狀態。
除將同心圓芯鞘複合用噴絲嘴設為68孔,並將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設為3508m/min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68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3。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8.3%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MR係7.9%、洗滌後△MR保持率係95.2%的良好狀態。
除將未含添加物且相對黏度2.71的尼龍6、與經添加聚乙烯吡咯啶酮(BASF公司製"Luviskol®"K30SP、K值=30)20重量%且相對黏度2.71的尼龍6,依1:5的比率、且聚乙烯吡咯啶酮添加率成為3.3重量%的方式進行碎片摻合的尼龍6摻合高分子,設為鞘部並施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4。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3.3%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3.3%、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即,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能獲得可承受實際使用之耐洗滌性優異的舒適性衣料。又,藉由於鞘部含有作為吸濕劑之聚乙烯吡咯啶酮,不僅可提升吸濕性能,且在穿著時可使水分從皮膚及早移往纖維鞘側,能獲得較實施例1滑溜的手感。
除將未含添加物且相對黏度2.71的尼龍6、與經添加聚乙烯吡咯啶酮(BASF公司製"Luviskol®"K30SP、K值=30)20重量%且相對黏度2.71的尼龍6,依1:2的比率、且成為聚乙烯吡咯啶酮添加率6.7重量%的方式進行碎片摻合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4。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3.6%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3.6%、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係2.15、胺基末端基量係4.70×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成分並施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5。
再者,雖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0.5%的極高吸濕性能,但洗滌後△MR保持率係73.3%,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又,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2-3級,染色堅牢性差。即,得知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吸濕性能、染色性)。又,雖20℃×40%RH環境下的摩擦帶電壓係1000V,但洗滌後摩擦帶電壓係1700V,防靜電性能差。即,得知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在低溫低濕度環境下穿著時容易發生糾結或塵埃附著,舒適性差。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10/9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5。
再者,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係3-4級,染色堅牢性良好。又,△MR係4.2%,並未具充分的吸濕性能。又,洗滌後△MR保持率係84.4%,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即,得知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並無法獲得超越天然纖維的舒適性。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90/1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5。
再者,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7.8的極高吸濕性能,且洗滌後△MR保持率係92.7%,具有能成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但是,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2-3級,染色堅牢性差。即,得知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並未具有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染色性)。
再者,在原絲採取中,常發生斷絲,較難進行穩定的紡絲。又,若觀察所捲取的纖維包(fiber package),則大量產生可見起毛發生的不良品,生產性差。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2020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3030m/min、捲取速度為300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5。
再者,雖所獲芯鞘複合絲具有△MR為10.0%的極高吸濕性能,但洗滌後△MR保持率係88.0%,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又,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2級,染色堅牢性差。即,得知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吸濕性能、染色性)。
將聚醯胺成分為尼龍6、聚醚成分(聚(環氧烷)二醇)為分子量1500之聚乙二醇,且聚醚成分的構成比率依mol比計約76%的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ARKEMA公司製、MH1657、鄰氯苯酚相對黏度:1.69)設為芯部,並將硫酸相對黏度為2.71、胺基末端基量為5.95×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依270℃進行熔融,再從具啞鈴狀吐出孔的芯鞘複合用噴絲嘴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50/50的方式進行紡絲。
此時,依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總纖度成為56dtex的方式,選定齒輪泵的旋轉數,分別設定為22g/min的吐出量。然後,利用紗線冷卻裝置將紗線予以冷卻固化,經利用供油裝置供應非含水油劑後,再利用第1流體交絡噴嘴裝置賦予交絡,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3368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4210m/min施行延伸,再利用延伸輥150℃施行熱定型,依捲取速度4000m/min施行捲取,獲得扁平度4.0、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6。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2.4%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2.4%、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83W/cm2、洗滌後q-max係0.183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即,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可獲得吸濕性能及接觸冷感均優異、能承受實際使用之耐洗滌性優異的舒適性衣料。
除依275℃施行熔融並進行紡絲,且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係2381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係3571m/min、捲取速度3500m/min施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2.5、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6。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1.9%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MR係11.5%、洗滌後△MR保持率係97%的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78W/cm2、洗滌後q-max係0.178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依265℃施行熔融並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8、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6。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2.8%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級、洗滌後△MR係12.8%、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86W/cm2、洗滌後q-max係0.186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使用具凸透鏡狀吐出孔的芯鞘複合用噴絲嘴,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30/7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0、56dtex 24單絲之具凸透鏡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6。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7.5%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係4-5級、洗滌後△MR係7.2%、洗滌後△MR保持率係96%的極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77W/cm2、洗滌後q-max係0.177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20/8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0、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6。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5.9%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5級、洗滌後△MR係5.5%、洗滌後△MR保持率係93%的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75W/cm2、洗滌後q-max係0.175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使用具凸透鏡狀吐出孔的芯鞘複合用噴絲嘴,且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70/3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0、56dtex 24單絲之具凸透鏡型截
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7。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5.2%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MR係15.0%、洗滌後△MR保持率係99%的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86W/cm2、洗滌後q-max係0.185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99%的極良好狀態。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80/2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0、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7。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7.0%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MR係16.9%、洗滌後△MR保持率係99%的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88W/cm2、洗滌後q-max係0.186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99%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為2.40、胺基末端基量為3.95×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並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2.0、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7。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1.1%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級、洗滌後△
MR係10.2%、洗滌後△MR保持率係92%的良好狀態。又,呈現q-max係0.178W/cm2、洗滌後q-max係0.166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93%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為2.63、胺基末端基量為7.40×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並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3.0、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7。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2.1%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3-4級、洗滌後△MR係11.5%、洗滌後△MR保持率係95%的良好狀態。
又,呈現q-max係0.180W/cm2、洗滌後q-max係0.171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95%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為3.30、胺基末端基量為4.78×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並進行紡絲,且使用具凸透鏡狀吐出孔的芯鞘複合用噴絲嘴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5、56dtex 24單絲之具凸透鏡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7。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係具有△MR為13.0%的極高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4-5級、洗滌後△MR係13.0%、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又,
呈現q-max係0.183W/cm2、洗滌後q-max係0.183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的極良好狀態。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為2.15、胺基末端基量為4.70×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成分並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1.3、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8。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雖具有△MR為10.6%的極高吸濕性能,但洗滌後△MR保持率係76%,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又,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2-3級,染色堅牢性差。
再者,q-max係0.165W/cm2、洗滌後q-max係0.139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84%,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接觸冷感性能的耐洗滌性。
即,得知使用有所獲得芯鞘複合絲的布帛及衣料品,並未具有能承受實際使用的耐洗滌性(吸濕性能、染色性、接觸冷感性)。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為3.45、胺基末端基量為4.50×10-5mol/g的尼龍6設為鞘部,依280℃施行熔融並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5.5、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8。
所獲得芯鞘複合絲雖具有△MR為13.1%的極高吸濕性能,但洗滌後△MR保持率係80%,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又,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係3-4級與2-3級,洗滌堅牢性差。
再者,q-max係0.188W/cm2、洗滌後q-max係0.147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78%,並未具能承受實際使用之接觸冷感性能的耐洗滌性。
除將硫酸相對黏度為2.71、胺基末端基量為5.95×10-5mol/g的尼龍6設為芯部,製成單成分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8同樣的方法,獲得扁平度4.0、56dtex 24單絲之具I型截面的芯鞘複合絲。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8。
所獲得單成分絲係△MR為2.4%,並未具優異的吸濕性能。又,呈現洗滌堅牢度退變色及掉色判定均為5級、洗滌後△MR係2.4%、洗滌後△MR保持率係100%的良好狀態。
但是,q-max係0.157W/cm2、洗滌後q-max係0.157W/cm2、洗滌後的q-max保持率係100%,未具優異的接觸冷感性能。
將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係未含氧化鈦,且聚醯胺成分係尼龍6、聚醚成分(聚(環氧烷)二醇)係分子量1500的聚乙二醇,聚醚成分的構成比率依mol比計約76%的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ARKEMA公司製、MH1657、鄰氯苯酚相對黏度:1.69)碎片,使用於芯部。
將聚醯胺係氧化鈦0.3重量%、硫酸相對黏度為2.63、胺基末端基量為5.10×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另外、氧化鈦係在聚合時添加,且胺基末端基量係在聚合時利用六亞甲基二胺及醋酸進行調整。
將經乾燥至碎片水分率成為0.03重量%以下的聚醚
酯醯胺共聚合體(ARKEMA公司製、MH1657)設為芯部,並將經乾燥至碎片水分率成為0.03重量%以下的尼龍6設為鞘部,分別依芯部260℃、鞘部260℃進行熔融,使用同心圓芯鞘型複合纖維用紡絲噴絲嘴,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50/50的方式進行熔融吐出。另外,相關芯鞘比率係利用計量熔融高分子的齒輪泵旋轉數進行調整。
然後,利用紗線冷卻裝置將紗線予以冷卻固化,經利用供油裝置供應非含水油劑後,再利用第1流體交絡噴嘴裝置賦予交絡,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3368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4210m/min施行延伸,再利用延伸輥150℃施行熱定型,依捲取速度4000m/min施行捲取,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絲。
所獲得芯鞘複合纖維的氧化鈦量係0.15重量%。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染色堅牢度優異。
除將聚醯胺係氧化鈦1.8重量%、硫酸相對黏度為2.63、胺基末端基量為5.10×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所獲得芯鞘複合纖維的氧化鈦量係0.9重量%。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藉由對鞘部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並將芯鞘比率設為適當比率而控制鞘部的α
型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將聚醯胺係氧化鈦5.0重量%、硫酸相對黏度為2.40、胺基末端基量為5.90×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所獲得芯鞘複合纖維的氧化鈦量係2.5重量%。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染色堅牢度優異。
除將聚醯胺係氧化鈦5.0重量%、硫酸相對黏度為2.40、胺基末端基量為5.90×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且設為芯鞘比率(重量份)=30/70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所獲得芯鞘複合纖維的氧化鈦量係3.5重量%。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染色堅牢度優異。
除將聚醯胺係未含氧化鈦、且硫酸鋇1.0重量%、硫酸相對黏
度2.60、胺基末端基量為5.98×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所獲得芯鞘複合纖維的硫酸鋇量係0.5重量%。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染色堅牢度優異。
除將聚醯胺係未含氧化鈦、且氧化鎂1.0重量%、硫酸相對黏度2.60、胺基末端基量為5.98×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所獲得芯鞘複合纖維的氧化鎂量係0.5重量%。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染色堅牢度優異。
除聚醯胺係使用未含氧化鈦、且硫酸相對黏度2.71、胺基末端基量為5.95×10-5mol/g的尼龍6碎片,依260℃進行熔融,使用圓孔紡絲噴絲嘴進行熔融吐出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尼龍6纖維。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由於比較例8係一般的尼龍6纖維,因而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差。
除將聚醯胺係氧化鈦0.1重量%、硫酸相對黏度為2.63、胺基末端基量為5.10×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9。
除將聚醯胺係氧化鈦20重量%、硫酸相對黏度為2.30、胺基末端基量為5.21×10-5mol/g的尼龍6碎片使用於鞘部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8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在紡絲時常發生斷絲。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得知吸濕性能、接觸冷感均優異,且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染色堅牢度優異。但,由於氧化鈦量過多,因而常發生紡絲斷絲,且拉伸強度為1.7cN/dtex的偏低值,因強度不足導致生產性、高階順暢性、製品耐久性差,不具實用性。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2381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3571m/min、捲取速度為350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對鞘部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良好地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
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2245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3367m/min、捲取速度為330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對鞘部的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良好地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依屬於第1輥的牽引輥圓周速度為4474m/min、屬於第2輥的延伸輥圓周速度為4474m/min、捲取速度為4250m/min進行捲取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對鞘部聚醯胺施加適當的延伸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良好地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30/7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將芯鞘比率設為適當的比率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20/8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將芯鞘比率設為適當的比率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70/3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將芯鞘比率設為適當的比率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除依成為芯鞘比率(重量份)=80/20的方式進行紡絲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29同樣的方法獲得56dtex 24單絲的芯鞘複合纖維。
將所獲得纖維的物性示於表10。
藉由將芯鞘比率設為適當的比率而控制鞘部的α結晶配向參數,可獲得即便施行洗滌仍維持吸濕性能與接觸冷感、且染色堅牢度優異的芯鞘複合纖維。
本發明的芯鞘複合絲係可提供具高吸濕性能,且具有超越天然纖維的舒適性、以及能承受實際使用之吸濕性能的耐洗滌性與染色堅牢性的芯鞘複合絲。
Claims (10)
- 一種芯鞘複合絲,係鞘部高分子為聚醯胺、芯部為聚醚酯醯胺共聚合體,吸放濕性(△MR)為5.0%以上,且洗滌20次後的△MR保持率為90%以上且100%以下。
- 如請求項1之芯鞘複合絲,其中,洗滌堅牢度係3級以上且5級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芯鞘複合絲,其中,鞘部高分子之α結晶配向參數為1.9以上且2.7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芯鞘複合絲,其中,芯鞘複合絲的鞘部高分子之胺基末端基量係3.5×10-5mol/g以上且8.0×10-5mol/g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芯鞘複合絲,其中,扁平度係1.5以上且5.0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芯鞘複合絲,其中,纖維全體中含有無機粒子0.1~5重量%。
- 如請求項6之芯鞘複合絲,其中,鞘部高分子之α結晶配向參數係1.7以上且2.6以下。
- 如請求項6之芯鞘複合絲,其中,鞘部高分子係含有無機粒子0.2~6重量%。
- 如請求項6之芯鞘複合絲,其中,上述無機粒子係氧化鈦。
- 一種布帛,係至少一部分具有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芯鞘複合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56315 | 2014-12-18 | ||
JP2014256315 | 2014-12-18 | ||
JP2015-005878 | 2015-01-15 | ||
JP2015005878A JP2016132828A (ja) | 2015-01-15 | 2015-01-15 | 吸湿性芯鞘複合糸 |
JP2015-088675 | 2015-04-23 | ||
JP2015088675A JP2016204784A (ja) | 2015-04-23 | 2015-04-23 | 吸湿性、接触冷感に優れたポリアミド系芯鞘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布帛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4770A TW201634770A (zh) | 2016-10-01 |
TWI668342B true TWI668342B (zh) | 2019-08-11 |
Family
ID=56126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42490A TWI668342B (zh) | 2014-12-18 | 2015-12-17 | Hygroscopic core sheath composite wire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342606A1 (zh) |
EP (1) | EP3235932B1 (zh) |
KR (1) | KR20170095806A (zh) |
CN (1) | CN107002304A (zh) |
AU (1) | AU2015364882A1 (zh) |
CA (1) | CA2970766A1 (zh) |
ES (1) | ES2867529T3 (zh) |
TW (1) | TWI668342B (zh) |
WO (1) | WO20160987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145596A1 (en) * | 2015-10-27 | 2017-05-25 | Tosha Hays | System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employing long-term cooling material in woven and non-woven fabrics and processes to generate the long-term cooling material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
KR102649461B1 (ko) * | 2018-04-25 | 2024-03-20 |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아미드 섬유 및 직편물, 및 폴리아미드 섬유의 제조 방법 |
US10597798B1 (en) * | 2018-12-28 | 2020-03-24 | Brrr! Inc. |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cooling yarns and fabrics,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ame |
EP4005425A4 (en) * | 2019-07-25 | 2023-07-26 | Toray Industries, Inc. | COOLING GARMENT |
WO2021059760A1 (ja) * | 2019-09-26 | 2021-04-01 | 東レ株式会社 | 衣服 |
CN110983537A (zh) * | 2020-01-08 | 2020-04-10 | 张明礼 | 一种吸湿面料的制作工艺 |
CN114481426A (zh) * | 2022-01-12 | 2022-05-13 | 浙江柯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纤维针织面料生产工艺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49111A1 (fr) * | 1998-03-24 | 1999-09-30 | Unitika Ltd. | Fibre synthetique capable d'absorber et de desorber l'humidite, melange de fils entremeles utilisant cette fibre, articles tricotes et tisses utilisant cette fibre et non-tisse utilisant cette fibre |
JP2001055633A (ja) * | 1999-08-09 | 2001-02-27 | Unitika Ltd | 抗菌性を有する吸放湿性複合繊維 |
TW550313B (en) * | 2000-05-22 | 2003-09-01 | Toray Industries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44092B2 (ja) * | 1992-10-26 | 2001-03-07 | 東レ株式会社 | 吸湿性に優れた芯鞘型複合繊維 |
JP3297492B2 (ja) * | 1993-04-23 | 2002-07-02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鞘芯型複合繊維 |
JPH0941221A (ja) * | 1995-07-28 | 1997-02-10 | Toray Ind Inc | 快適性に優れた合成繊維 |
JPH0941204A (ja) * | 1995-07-31 | 1997-02-10 | Toray Ind Inc | 吸湿性に優れたストッキング |
JPH111825A (ja) * | 1997-04-09 | 1999-01-06 | Unitika Ltd | 吸放湿性ポリアミド複合繊維の製造法 |
JPH1121724A (ja) * | 1997-07-01 | 1999-01-26 | Kuraray Co Ltd | 改質された複合繊維 |
JPH11158728A (ja) * | 1997-11-25 | 1999-06-15 | Unitika Ltd | 抗菌性を有する吸放湿性複合繊維 |
JP2004091988A (ja) * | 2002-09-02 | 2004-03-25 | Toray Ind Inc | 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52674B2 (ja) * | 2002-09-17 | 2009-10-28 | 東レ株式会社 | 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ストッキングおよびインナーウエアー |
JP5297331B2 (ja) * | 2008-10-17 | 2013-09-25 | Kb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 芯鞘型複合繊維 |
JP6015447B2 (ja) * | 2011-09-30 | 2016-10-26 | 東レ株式会社 | 芯鞘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2465144B1 (ko) * | 2015-05-22 | 2022-11-10 |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 흡습성 심초 복합사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2015
- 2015-12-14 WO PCT/JP2015/084892 patent/WO20160987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4 CA CA2970766A patent/CA29707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12-14 AU AU2015364882A patent/AU201536488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12-14 US US15/534,266 patent/US2017034260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12-14 CN CN201580060733.7A patent/CN107002304A/zh active Pending
- 2015-12-14 KR KR1020177010017A patent/KR20170095806A/ko unknown
- 2015-12-14 ES ES15869922T patent/ES2867529T3/es active Active
- 2015-12-14 EP EP15869922.3A patent/EP32359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17 TW TW104142490A patent/TWI66834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49111A1 (fr) * | 1998-03-24 | 1999-09-30 | Unitika Ltd. | Fibre synthetique capable d'absorber et de desorber l'humidite, melange de fils entremeles utilisant cette fibre, articles tricotes et tisses utilisant cette fibre et non-tisse utilisant cette fibre |
JP2001055633A (ja) * | 1999-08-09 | 2001-02-27 | Unitika Ltd | 抗菌性を有する吸放湿性複合繊維 |
TW550313B (en) * | 2000-05-22 | 2003-09-01 | Toray Industries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ester composi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70095806A (ko) | 2017-08-23 |
CN107002304A (zh) | 2017-08-01 |
ES2867529T3 (es) | 2021-10-20 |
US20170342606A1 (en) | 2017-11-30 |
WO2016098717A1 (ja) | 2016-06-23 |
TW201634770A (zh) | 2016-10-01 |
CA2970766A1 (en) | 2016-06-23 |
EP3235932A4 (en) | 2018-06-27 |
EP3235932B1 (en) | 2021-02-24 |
AU2015364882A1 (en) | 2017-06-22 |
EP3235932A1 (en) | 2017-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8342B (zh) | Hygroscopic core sheath composite wire | |
KR101550960B1 (ko) | 흡습성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EP3492636B1 (en) | Polyamide multifilament, and lace knit and stockings using same | |
JP2016204784A (ja) | 吸湿性、接触冷感に優れたポリアミド系芯鞘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布帛 | |
TWI693311B (zh) | 吸濕性芯鞘複合絲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02319B (zh) | 吸濕性芯鞘複合絲及布帛 | |
CN106480531B (zh) | 一种尼龙纤维 | |
KR102575877B1 (ko) | 흡습성, 주름방지성이 우수한 심초 복합 단면섬유 | |
TWI725070B (zh) | 可高溫染色的聚醯胺纖維 | |
JP6600969B2 (ja) | 吸放湿性能に優れた芯鞘複合断面繊維 | |
JP6690160B2 (ja) | 耐久性に優れた制電性ポリアミド芯鞘複合繊維 | |
JPS5830407B2 (ja) | ポリカプラミドフイラメントヤ−ン | |
JP2006124851A (ja) | 高吸湿性ポリアミド異収縮混繊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6132828A (ja) | 吸湿性芯鞘複合糸 | |
JP2016117979A (ja) | 洗濯耐久性に優れた吸湿性芯鞘複合糸 | |
JP2015067923A (ja) | カチオン可染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織編物、縫製品 | |
TW202231949A (zh) | 聚醯胺芯鞘複合纖維及布帛 | |
TW202413753A (zh) | 聚醯胺異形剖面纖維、及包含芯鞘型複合絲的纖維 | |
JP2006111991A (ja) | 耐熱性に優れた高吸湿性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111992A (ja) | 高吸湿性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111989A (ja) | 染色性に優れた高吸湿性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