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4842B - Rack, stopper and stopper mount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Rack, stopper and stopper mount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4842B
TWI644842B TW103102104A TW103102104A TWI644842B TW I644842 B TWI644842 B TW I644842B TW 103102104 A TW103102104 A TW 103102104A TW 103102104 A TW103102104 A TW 103102104A TW I644842 B TWI644842 B TW I6448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opper
pillar
cargo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3526A (zh
Inventor
浜本憲史
福田修
Original Assignee
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3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3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4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4842B/zh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Pallet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落下的料架、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
料架(1),係具備:支柱(2),其係豎設於作為鉛直方向的Z方向;及連結構件(3),其係固定於支柱(2);及棚架支架(4),其係固定於連結構件(3),且可供貨物(L)載置;以及止動器(5A),其係安裝於支柱(2)或連結構件(3)。止動器(5A),係具有:基底構件(51),其係安裝於支柱(2)或連結構件(3),且設置有沿著可供貨物(L)取出和放入之作為正面(M)之寬度方向的Y方向之第1面(54a);及抵接構件(52),其係包含以在Y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的貨物(L)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57),且設置有沿著Y方向的第2面(58a);以及黏彈性構件(53),其係固定於第1面(54a)與第2面(58a)之間。

Description

料架、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設置於自動倉庫等的料架、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
在設置於自動倉庫等的料架中,係為了抑制起因於例如因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落下,而下了各種的工夫。例如,專利文獻1之料架,係在豎設於鉛直方向之固定於支柱的連結構件(橫擔:cross arm)、與可供貨物載置的棚架支架之間、或是在棚架支架中可供貨物載置的部位等,安裝有制震構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18818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料架中,當貨物 透過棧板(pallet)而載置於棚架支架上時,恐有在例如發生地震等時,棧板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移動並與支柱等接觸,且依該撞擊,而使載置於棧板上的貨物滑落之虞。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此種課題而開發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落下的料架、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
本發明之料架,其特徵為:具備:支柱,其係豎設於鉛直方向;及連結構件,其係固定於支柱;及棚架支架,其係固定於連結構件,且可供貨物載置;以及止動器,其係安裝於支柱或連結構件,止動器係具有:基底構件,其係安裝於支柱或連結構件,且設置有沿著可供貨物取出和放入之正面之寬度方向的第1面;及抵接構件,其係包含以在正面之寬度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的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且設置有沿著正面之寬度方向並且與第1面對向的第2面;以及黏彈性構件,其係固定於第1面與第2面之間。
此料架,係在貨物透過棧板而載置於棚架支架上的情況下,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棧板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移動時,棧板就會接觸到抵接構件之對向部。藉此,能防止棧板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落下。而且,當棧板接觸到對向部時,對向部就會沿著正面之寬 度方向而位移,使得黏彈性構件剪切形變(shearing deformation),藉此能吸收因棧板與對向部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藉此,能抑制被載置於棧板上的貨物滑落。因而,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落下。
基底構件,亦可包含:一對板狀部,其係以隔著連結構件而相互地對向的方式所配置;及連接部,其係配置於連結構件上且相互地連接板狀部之各一方的緣部;以及支柱接觸部,其係在正面之寬度方向接觸於支柱,止動器,亦可更進一步具有:固定具,其係安裝於板狀部之各另一方的緣部間且使連結構件夾持於一對板狀部。依據此構成,則使連結構件夾持於一對板狀部,藉此不用改良既設(有)的料架就可以安裝止動器。又,藉由使支柱接觸部接觸到支柱,就可以容易進行基底構件對連結構件之定位,並且在棧板與對向部接觸時可以防止止動器朝向支柱側的位置偏移。
基底構件,亦可更進一步具有:在正面之寬度方向接觸於棚架支架的棚架支架接觸部。依據此構成,可以防止止動器朝向棚架支架側的位置偏移。
在板狀部之各個,亦可設置有第1面,在抵接構件,亦可以與板狀部之各第1面對向的方式設置有第2面,黏彈性構件,亦可分別配置於:一方的板狀部之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第2面之間、以及另一方的板狀部之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第2面之間。依據此構 成,因黏彈性構件是對向地設置於二處,故而可以穩定地吸收因棧板與對向部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
基底構件,亦可包含在隔著連結構件而相互地對向之狀態下固定於連結構件的一對板狀部,而在板狀部之各個,亦可設置有第1面,在抵接構件,亦可以與板狀部之各第1面對向的方式設置有第2面,黏彈性構件,亦可分別配置於:一方的板狀部之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第2面之間、以及另一方的板狀部之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第2面之間。依據此構成,因黏彈性構件是對向地設置於二處,故而可以穩定地吸收因棧板與對向部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
本發明之止動器,係安裝於料架的止動器,該料架係具備:支柱,其係豎設於鉛直方向;及連結構件,其係固定於支柱;以及棚架支架,其係固定於連結構件,且可供貨物載置,其特徵為:具有:基底構件,其係安裝於支柱或連結構件,且設置有沿著可供貨物取出和放入之正面之寬度方向的第1面;及抵接構件,其係包含以在正面之寬度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且設置有沿著正面之寬度方向並且與第1面對向的第2面;以及黏彈性構件,其係固定於第1面與第2面之間。
本發明之止動器的安裝方法,係止動器對料架的安裝方法,該料架係具備:支柱,其係豎設於鉛直方向;及連結構件,其係固定於支柱;以及棚架支架,其係 固定於連結構件,且可供貨物載置,其特徵為:包含:準備止動器的步驟,該止動器係具備:基底構件,其係設置有沿著可供貨物取出和放入之正面之寬度方向的第1面;及抵接構件,其係包含以在正面之寬度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的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且設置有沿著正面之寬度方向並且與第1面對向的第2面;以及黏彈性構件,其係固定於第1面與第2面之間;以及將基底構件安裝於支柱或連結構件的步驟。
依據前述的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則在貨物透過棧板而載置於料架之棚架支架上的情況,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落下。
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朝向正面之寬度方向落下的料架、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
1‧‧‧料架
2‧‧‧支柱
3‧‧‧連結構件
4‧‧‧棚架支架
5A至5D‧‧‧止動器
50‧‧‧棚架
51、61、71、81‧‧‧基底構件
52、72、82‧‧‧抵接構件
53‧‧‧黏彈性構件
54、58、62‧‧‧板狀部
54a、62a、71a、81a‧‧‧第1面
54c‧‧‧一方的緣部
54d‧‧‧另一方的緣部
55、59‧‧‧連接部
56‧‧‧支柱接觸部
56a‧‧‧支柱接觸部
56b‧‧‧棚架支柱接觸部
57、73、83‧‧‧對向部
58a、74a、84a‧‧‧第2面
100‧‧‧自動倉庫
B1‧‧‧側面撐臂
B2‧‧‧背面撐臂
B3‧‧‧水平撐臂
B4‧‧‧水平構件
F‧‧‧地板
L‧‧‧貨物
M‧‧‧正面
P‧‧‧棧板
R‧‧‧軌道
S‧‧‧堆高式起重機
S1‧‧‧行走台車
S2‧‧‧塔
S3‧‧‧昇降台
S4‧‧‧叉架
T‧‧‧固定具
第1圖係具備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止動器的料架之側視圖。
第2圖係第1圖之料架的前視圖。
第3圖係第2圖之III-III箭視圖。
第4圖係第3圖之止動器的立體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止動器之立體圖。
第6圖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止動器之立體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止動器之立體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就本發明之移載裝置的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另外,在同一或相當要素上係附記同一符號,且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料架1,係用以容納貨物L,例如在自動倉庫100設置有複數個。料架1,係具備複數個容納有被載置於棧板P之貨物L的棚架50。在各料架1中,棚架50,係沿著鉛直方向(Z方向)排列複數層,且沿著水平方向(Y方向)排列複數行。
貨物L對料架1之取出和放入,例如是藉由堆高式起重機(stacker crane)S等來進行。堆高式起重機S,係具備:沿著鋪設於地板F的軌道R而能夠水平移動的行走台車S1;及沿著Z方向而豎設於行走台車S1上的塔(mast)S2;及能夠沿著塔S2而昇降的昇降台S3;以及設置於昇降台S3的移載用之叉架(fork)S4。堆高式起重機S,係使叉架S4沿著X方向進退,藉此能夠對棚架50進行貨物L之取出和放入。
料架1,係沿著軌道R,而分別配置於軌道R之兩側。可供貨物取出和放入的正面M之寬度方向(棚架50之行方向)係假設為Y方向,而垂直於Y方向的水平方向(深度方向)係假設為X方向。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料架1,係具備複數根(例如8根)支柱2、複數個(例如48個)連結構件3、及複數個(例如24個)棚架支架4。支柱2,係豎設於地板F,且沿著Z方向延伸。複數根支柱2,係沿著例如X方向而排列2行,沿著Y方向而排列4行。支柱2,係例如呈中空形狀,且具有例如四角環狀之剖面。支柱2,係具有:平行地配置於XZ平面且在Y方向相互地對向的一對側面;以及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且在X方向相互地對向的一對側面。
在支柱2,係安裝有側面撐臂(brace)B1、背面撐臂B2及水平撐臂B3。側面撐臂B1、背面撐臂B2及水平撐臂B3之各個,係呈棒狀。側面撐臂B1,係沿著Z方向而平行地配置於XZ面成鋸齒狀,且相互地連結支柱2、2彼此。背面撐臂B2,係沿著Z方向而平行地配置於YZ面成鋸齒狀,且相互地連結支柱2、2彼此。背面撐臂B2,係在X方向,安裝於與堆高式起重機S側為相反側的支柱2。水平撐臂B3,係沿著Y方向而平行地配置於XY面成鋸齒狀,且相互地連結支柱2、2彼此。
在支柱2,係安裝有水平構件B4。水平構件B4,係呈棒狀。水平構件B4,係沿著Y方向而配置,且 相互地連結支柱2、2彼此。
連結構件3,係固定於支柱2。連結構件3,係在支柱2中,沿著Z方向而設置有例如4層。連結構件3,係在Y方向分別從對向的一對支柱2、2,以靠近對向的對方之支柱2的方式,沿著Y方向而延伸。在Y方向位於兩端的支柱2中,連結構件3係設置於Y方向之單側,而在除此以外的支柱2中,連結構件3係設置於Y方向之兩側。另外,在Y方向位於兩端的支柱2中,連結構件3亦可設置於Y方向之兩側。連結構件3,係呈例如中空形狀,且具有例如四角環狀的剖面。連結構件3,係具有: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且在X方向相互地對向的一對側面;以及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且在Z方向相互地對向的上面及下面。
連結構件3,雖然是分別固定於在Y方向對向的支柱2、2之內側的側面,但是亦可固定於在X方向對向的支柱2、2之內側的側面或是外側的側面。在此情況下,在Y方向延伸於支柱2之兩側的連結構件,亦可一體地形成。
棚架支架4,係固定於連結構件3。棚架支架4,係沿著X方向而延伸,且架設於在X方向分離的一對連結構件3、3之前端部彼此。棚架支架4,係呈例如中空形狀,且具有例如四角環狀的剖面。棚架支架4,係具有:平行地配置於XZ平面且在Y方向相互地對向的一對側面;以及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且在Z方向對向的上面 及下面。連結構件3和棚架支架4,亦可藉由例如熔接等來形成一體構造。藉由連結構件3及棚架支架4,能構成棚架50。
在料架1中,貨物L可橫跨於在Y方向對向的一對棚架支架4、4而載置。貨物L,係例如在載置於棧板P上的狀態下藉由堆高式起重機S而搬運,且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
料架1,係具備複數個(例如48個)止動器5A。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止動器5A,係具有基底構件51、抵接構件52、黏彈性構件53及固定具T。
基底構件51,係包含一對板狀部54、54及連接部55。板狀部54,係呈例如矩形板狀。板狀部54,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板狀部54,係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一對板狀部54、54,係在X方向隔著連結構件3而相互地對向。板狀部54之Y方向的長度,係與Y方向的支柱2和棚架支架4之間隔同程度,板狀部54,係與支柱2及棚架支架4接觸。板狀部54之支柱2側的端部,係發揮作為在Y方向與支柱2接觸的支柱接觸部56a之功能。板狀部54之棚架支架4側的端部,係發揮作為在Y方向與棚架支架4接觸的棚架支柱接觸部56b之功能。在板狀部54中和與連結構件3接觸之接觸面為相反側的面,係第1面54a。第1面54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板狀部54之另一方的緣部54d,係位於比連結構件3之下面還更下方。在板狀部54,係 沿著Y方向而設置有複數處(例如2處)之使固定具T貫通於另一方的緣部54d附近的孔。藉此,在板狀部54、54之各另一方的緣部54d間、且比連結構件3還靠近下方的部分就可安裝固定具T。基底構件51,係使連結構件3夾持於由固定具T、T所緊固的一對板狀部54、54,藉此固定於連結構件3。另外,板狀部54之位於Y方向的長度亦可以比位於Y方向的支柱2與棚架支架4之間隔還更短,且板狀部54亦可與棚架支架4分離。
連接部55,係呈例如矩形板狀。連接部55,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連接部55,係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連接部55,係配置於連結構件3上,且與連結構件3之上面接觸。連接部55,係相互地連接一對板狀部54、54之一方的緣部54c。藉此,基底構件51,係具有ㄇ字狀的部分。連接部55之位於Y方向的長度,係比板狀部54還更短。連接部55,係與支柱2連接,而該支柱2側之端部,係發揮作為與支柱2接觸的支柱接觸部56a之功能。連接部55,係與棚架支架4分離。
基底構件51之一對板狀部54、54及連接部55,係藉由例如金屬等而一體地形成。基底構件51,係可以藉由例如彎曲加工金屬板等而形成。基底構件51,例如亦可分別藉由熔接等來連結個別形成的一對板狀部54、54及連接部55。
抵接構件52,係包含對向部57、一對板狀部58、58及連接部59。對向部57,係呈例如矩形板狀。對 向部57,係以在Y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貨物)對向的方式所配置。對向部57,係平行地配置於XZ平面。對向部57,係連接於連接部59之位於Y方向的棚架支架4側之緣部。對向部57,係在通常時,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貨物)分離。
板狀部58,係呈例如矩形板狀。板狀部58,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板狀部58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一對板狀部58、58,係隔著連結構件3、基底構件51之一對板狀部54、54及黏彈性構件53,而在X方向相互地對向。在板狀部58中與黏彈性構件53之接觸面,係第2面58a。第2面58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
連接部59,係呈例如矩形板狀。連接部59,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連接部59,係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連接部59,係配置於基底構件51之連接部55上,且與基底構件51之連接部55的上面接觸。連接部59,係相互地連接一對板狀部58、58之上端部。藉此,抵接構件52,係具有ㄇ字狀的部分。
抵接構件52之對向部57、一對板狀部58、58及連接部59,係藉由例如金屬等而一體地形成。抵接構件52,係可以藉由例如彎曲加工金屬板等而形成。抵接構件52,例如亦可分別藉由熔接等來連結個別形成的對向部57、一對板狀部58、58及連接部59。
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配置於:一方的板狀 部54之第1面54a和與該第1面54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以及另一方的板狀部54之第1面54a和與該第1面54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黏彈性構件53,係呈例如長方體狀(詳細而言,為矩形板狀)。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對第1面54a及第2面58a,藉由例如熱壓接等來固定。黏彈性構件53,亦可分別對第1面54a及第2面58a,藉由例如接著劑等來固定。
黏彈性構件53,係具有例如較高之衰減性能的黏彈性橡膠。黏彈性橡膠,係同時並存防震功能(絕緣震動的性能)較低的彈簧常數、和制震功能(吸收震動的性能)較高的衰減係數。黏彈性橡膠,係可以藉由剪切形變,而將依棧板P(貨物)對對向部57之衝突所產生的能量轉換成熱能量。黏彈性構件53之厚度(在此為X方向中的長度),係例如為4mm至10mm左右。
如以上所構成的止動器5A,係可以藉由例如以下之方法來安裝於連結構件3。首先,準備止動器5A。接著,將基底構件51嵌入於連結構件3之外周面。接著,使固定具T通過一對板狀部54、54的孔,且鎖緊連結固定具T,藉此使連結構件3夾持於一對板狀部54、54。
以上,說明具備第1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A的料架1,且貨物L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的情況。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棧板P朝向作為正面M之寬度方向的Y方向移動時,棧板P就會接觸 到抵接構件52之對向部57。藉此,能防止棧板P朝向Y方向落下。然後,當棧板P接觸到對向部57時,對向部57就會沿著Y方向而位移,使得黏彈性構件53剪切形變。藉此,能吸收因棧板P和對向部57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因而,能抑制載置於棧板P上的貨物L滑落。從而,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L朝向Y方向落下。
基底構件51,係包含:以隔著連結構件3而相互地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一對板狀部54、54;及將配置於連結構件3上的板狀部54之各一方的緣部54c相互地連接的連接部55;以及在Y方向接觸到支柱2的支柱接觸部56a。止動器5A,係更進一步具有:固定具T,其係安裝於板狀部54、54之各另一方的緣部54d間且使連結構件3夾持於一對板狀部54、54。因此,藉由使連結構件3夾持於一對板狀部54、54,不用改造既設的料架1就可以安裝止動器5A。又,藉由使支柱接觸部56a接觸於支柱2,就可以輕易地進行基底構件51對連結構件3的定位,並且可以在棧板P與對向部57接觸時防止止動器5A朝向支柱2側之位置偏移。
基底構件51,係更進一步包含:在Y方向接觸於棚架支架4的棚架支架接觸部56b。因此,可以防止止動器5A朝向棚架支架4側之位置偏移。
在板狀部54之各個,係設置有第1面54a。在抵接構件52,係以與板狀部54之各第1面54a對向的 方式設置有第2面58a。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配置於:一方的板狀部54之第1面54a和與該第1面54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以及另一方的板狀部54之第1面54a和與該第1面54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因此,因黏彈性構件53是對向地設置於2處,故而可以穩定地吸收因棧板P和對向部57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
對向部57,係透過板狀之連接部59而連接於板狀部58。板狀部58,係配置於與配置有連接部59之面(平行於XY平面的面)交叉(具體而言,正交)的面(平行YZ平面的面)。藉由如此構成,在棧板P接觸到對向部57,且Y方向之力作用於對向部57的情況,由於剪切力會作用於黏彈性構件53,所以可以抑制黏彈性構件53被剝落。
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A的安裝方法。其為止動器5A對料架1的安裝方法,該料架1係具備:支柱2,其係豎設於作為鉛直方向的Z方向;及連結構件3,其係固定於支柱2;以及棚架支架4,其係固定於連結構件3,且可供貨物載置。該安裝方法係具有準備止動器5A的步驟,該止動器5A係具備:基底構件51,其係設置有沿著Y方向的第1面54a;及抵接構件52,其係包含以在Y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的貨物L及棧板P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57,且設置有沿著Y方向的第2面58a;以及黏彈性構件53,其係固定於第1面54a與第2面58a之間。然後,該安裝方法係具有將基底構件51 安裝於連結構件3的步驟。依據如此的方法,則在貨物L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的情況下,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L朝向Y方向落下。
有關止動器,可考慮各種的實施形態。以下,就止動器之其他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第2實施形態〕
如第5圖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B,主要是在基底構件之構成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A有所差異。
本實施形態之基底構件61,係包含一對板狀部62、62。板狀部62,係呈例如矩形板狀。板狀部62,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板狀部62,係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一對板狀部62、62,係在隔著連結構件3而相互地對向之狀態下固定於連結構件3。板狀部62,係藉由例如固定具T等而固定於連結構件3之側面之中在X方向對向的側面之各個。板狀部62對連結構件3的固定,亦可藉由例如熔接等來進行。板狀部62之位於Y方向的長度,係比位於Y方向的支柱2和棚架支架4之間隔還更小,板狀部62,係與支柱2及棚架支架4分離。在板狀部62中和與連結構件3接觸之接觸面為相反側的面,係第1面62a。第1面62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板狀部62,係藉由例如金屬等而形成。
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配置於:一方的板狀部62之第1面62a和與該第1面62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以及另一方的板狀部62之第1面62a和與該第1面62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對第1面62a及第2面58a,藉由例如熱壓接等來固定。黏彈性構件53,亦可分別對第1面62a及第2面58a,藉由例如接著劑等來固定。
說明具備第2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B的料架1,且貨物L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的情況。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棧板P朝向作為正面M之寬度方向的Y方向移動時,棧板P就會接觸到抵接構件52之對向部57。藉此,能防止棧板P朝向Y方向落下。然後,當棧板P接觸到對向部57時,對向部57就會沿著Y方向而位移,使得黏彈性構件53剪切形變。藉此,能吸收因棧板P和對向部57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因而,能抑制載置於棧板P上的貨物L滑落。因而,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L朝向Y方向落下。
基底構件61,係包含在隔著連結構件3而相互地對向之狀態下固定於連結構件3的一對板狀部62、62。在板狀部62、62之各個,係設置有第1面62a。在抵接構件52,係以與板狀部62、62之各個的第1面62a對向的方式設置有第2面58a。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配置於:一方的板狀部62之第1面62a和與該第1面62a 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以及另一方的板狀部62之第1面62a和與該第1面62a對向的第2面58a之間。因此,因黏彈性構件53是對向地設置於2處,故而可以穩定地吸收因棧板P和對向部57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
對向部57,係透過板狀之連接部59而連接於板狀部58。板狀部58,係配置於與配置有連接部59之面(平行於XY平面的面)交叉(具體而言,正交)的面(平行YZ平面的面)。藉由如此構成,在棧板P接觸到對向部57,且Y方向之力作用於對向部57的情況,剪切力就會作用於黏彈性構件53。因而,可以抑制黏彈性構件53被剝落。
〔第3實施形態〕
如第6圖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C,主要是在基底構件及抵接構件之構成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A有所差異。
基底構件71,係例如矩形板狀的構件。基底構件71,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基底構件71,係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基底構件71,係配置於連結構件3上,且與連結構件3之上面接觸。基底構件71,係藉由例如固定具T而固定於連結構件3。基底構件71對連結構件3的固定,亦可藉由例如熔接等而進行。在基底構件71中和與連結構件3接觸之接觸面為相反側的面,係第1面71a。第1面71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XY 平面。基底構件71,係藉由例如金屬等而形成。
抵接構件72,係剖面L字狀的構件。在抵接構件72中形成L字的一方之直線的板狀部分,係以在Y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且發揮作為對向部73的功能。對向部73,係平行地配置於XZ平面。對向部73,係在通常時,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貨物)分離。對向部73,係在Y方向,配置於比基底構件71之棚架支架4側的端部還更靠近棚架支架4。藉此,在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朝向Y方向移動的情況下,能防止棧板P和固定具T干涉。
在抵接構件72形成L字的另一方之直線的板狀部分,係配置於基底構件71上,且發揮作為朝向基底構件71安裝之安裝部74的功能。安裝部74,係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在安裝部74中基底構件71側的面,係第2面74a。第2面74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XY平面。抵接構件72,係可以藉由彎曲加工例如金屬板等而形成。抵接構件72,亦可例如分別藉由熔接等來連結個別形成的對向部73及安裝部74。
黏彈性構件53,係固定於第1面71a和與該第1面71a對向的第2面74a之間。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對第1面71a及第2面74a,藉由例如熱壓接等來固定。黏彈性構件53,亦可分別對第1面71a及第2面74a,藉由例如接著劑等來固定。
說明具備第3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C的料架1,且貨物L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的情況。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棧板P朝向作為正面M之寬度方向的Y方向移動時,棧板P就會接觸到抵接構件72之對向部73。藉此,能防止棧板P朝向Y方向落下。然後,當棧板P接觸到對向部73時,對向部73就會沿著Y方向而位移,使得黏彈性構件53剪切形變。藉此,能吸收因棧板P和對向部73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因而,能抑制載置於棧板P上的貨物L滑落。從而,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L朝向Y方向落下。
〔第4實施形態〕
如第7圖所示,第4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D,主要是在安裝於支柱2此點、以及基底構件及抵接構件之構成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A有所差異。
基底構件81,係矩形板狀的構件。基底構件81,係沿著Y方向。具體而言,基底構件81,係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基底構件81,係固定於沿著支柱2之YZ平面的側面。基底構件81,係藉由例如固定具T而固定於支柱2。基底構件81對支柱2的固定,亦可藉由例如熔接等而進行。在基底構件81中和與支柱2接觸之接觸面為相反側的面,係第1面81a。第1面81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基底構件81,係藉由 例如金屬等而形成。
抵接構件82,係剖面L字狀的構件。在抵接構件82中形成L字的一方之直線的板狀部分,係以在Y方向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且發揮作為對向部83的功能。對向部83,係平行地配置於XZ平面。對向部83,係在通常時,與載置於棚架支架4、4上的棧板P(貨物)分離。
在抵接構件82形成L字的另一方之直線的板狀部分,係配置於基底構件81之側方,且發揮作為朝向基底構件81安裝之安裝部84的功能。安裝部84,係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在安裝部84中基底構件81側的面,係第2面84a。第2面84a,係沿著Y方向,且平行地配置於YZ平面。抵接構件82,係可以藉由彎曲加工例如金屬板等而形成。抵接構件82,亦可例如分別藉由熔接等來連結個別形成的對向部83及安裝部84。
黏彈性構件53,係固定於第1面81a和與該第1面81a對向的第2面84a之間。黏彈性構件53,係連結第1面81a和第2面84a。黏彈性構件53,係分別對第1面81a及第2面84a,藉由例如熱壓接等來固定。黏彈性構件53,亦可分別對第1面81a及第2面84a,藉由例如接著劑等來固定。
說明具備第4實施形態之止動器5D的料架1,且貨物L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的情況。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棧板P朝向作為正 面M之寬度方向的Y方向移動時,棧板P就會接觸到抵接構件82之對向部83。藉此,能防止棧板P朝向Y方向落下。然後,當棧板P接觸到對向部83時,對向部83就會沿著Y方向而位移,使得黏彈性構件53剪切形變。藉此,能吸收因棧板P和對向部83之接觸所引起的撞擊能量。因而,能抑制載置於棧板P上的貨物L滑落。從而,可以抑制起因於例如地震等所發生之搖晃而使貨物L朝向Y方向落下。
以上,雖然已就本發明之料架、止動器及止動器的安裝方法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是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貨物L,係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但是亦可不一定要透過棧板P而載置於棚架支架4上。即便是在此情況下,亦可藉由使貨物L與對向部接觸並使黏彈性構件53剪切形變,來抑制貨物L的落下。
又,各要素之構成、個數及材質等,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的構成、個數及材質等,而能夠適當變更。

Claims (7)

  1. 一種料架,其特徵為:具備:支柱,其係豎設於鉛直方向;及連結構件,其係固定於前述支柱;及棚架支架,其係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且可供貨物載置;以及止動器,其係安裝於前述支柱或前述連結構件,前述止動器,係具有:基底構件,其係安裝於前述支柱或前述連結構件,且設置有沿著可供前述貨物取出和放入之正面之寬度方向的第1面;及抵接構件,其係包含以在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與載置於前述棚架支架的前述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且設置有沿著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並且與前述第1面對向的第2面;以及黏彈性構件,其係固定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料架,其中,前述基底構件,係包含:一對板狀部,其係以隔著前述連結構件而相互地對向的方式所配置;及連接部,其係配置於前述連結構件上且相互地連接前述板狀部之各一方的緣部;以及支柱接觸部,其係在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接觸於前述支柱,前述止動器,係更進一步具有:固定具,其係安裝於 前述板狀部之各另一方的緣部間且使前述連結構件夾持於一對前述板狀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料架,其中,前述基底構件,係更進一步具有:在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接觸於前述棚架支架的棚架支架接觸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的料架,其中,在前述板狀部之各個,係設置有前述第1面,在前述抵接構件,係以與前述板狀部之各前述第1面對向的方式設置有前述第2面,前述黏彈性構件,係分別配置於:一方的前述板狀部之前述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前述第2面之間、以及另一方的前述板狀部之前述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前述第2面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料架,其中,前述基底構件,係包含在隔著前述連結構件而相互地對向之狀態下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的一對板狀部,而在前述板狀部之各個,係設置有前述第1面,在前述抵接構件,係以與前述板狀部之各前述第1面對向的方式設置有前述第2面,前述黏彈性構件,係分別配置於:一方的前述板狀部之前述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前述第2面之間、以及另一方的前述板狀部之前述第1面和與該第1面對向的前述第2面之間。
  6. 一種止動器,係安裝於料架的止動器,該料架係 具備:支柱,其係豎設於鉛直方向;及連結構件,其係固定於前述支柱;以及棚架支架,其係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且可供貨物載置,其特徵為:具有:基底構件,其係安裝於前述支柱或前述連結構件,且設置有沿著可供前述貨物取出和放入之正面之寬度方向的第1面;及抵接構件,其係包含以在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與載置於前述棚架支架的前述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且設置有沿著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並且與前述第1面對向的第2面;以及黏彈性構件,其係固定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
  7. 一種止動器的安裝方法,係止動器對料架的安裝方法,該料架係具備:支柱,其係豎設於鉛直方向;及連結構件,其係固定於前述支柱;以及棚架支架,其係固定於前述連結構件,且可供貨物載置,其特徵為:包含:準備止動器的步驟,該止動器係具備:基底構件,其係設置有沿著可供前述貨物取出和放入之正面之寬度方向的第1面;及抵接構件,其係包含以在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與載置於前述棚架支架的前述貨物對向之方式所配置的對向部,且設置有沿著前述正面之寬度方向並且與前述第1面對向的第2面;以及黏彈性構件,其係固定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以及將前述基底構件安裝於前述支柱或前述連結構件的步驟。
TW103102104A 2013-02-27 2014-01-21 Rack, stopper and stopper mounting method TWI644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7213A JP6136362B2 (ja) 2013-02-27 2013-02-27 ラック及びストッパ
JP2013-037213 2013-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3526A TW201433526A (zh) 2014-09-01
TWI644842B true TWI644842B (zh) 2018-12-21

Family

ID=51364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104A TWI644842B (zh) 2013-02-27 2014-01-21 Rack, stopper and stopper mount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36362B2 (zh)
CN (1) CN104003091B (zh)
TW (1) TWI6448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016B2 (ja) * 2013-08-09 2017-08-30 株式会社Ihi 落下防止部材及び収容棚
JP6681305B2 (ja) * 2016-09-29 2020-04-1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ラック用制震ストッパ及びラック
JP6917206B2 (ja) * 2017-06-16 2021-08-11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積荷落下防止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2126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ppon Yusoki Co Ltd 格納棚
JP2003118818A (ja) * 2001-10-11 2003-04-23 Murata Mach Ltd 制振ラックとラックの制振方法
JP2003118810A (ja) * 2001-10-11 2003-04-23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
JP2003252411A (ja) * 2002-03-06 2003-09-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倉庫用免震装置及び免震パレット
TW201307173A (zh) * 2011-08-12 2013-02-16 Murata Machinery Ltd 自動倉庫之載架及其制振方法
WO2013024626A1 (ja) * 2011-08-12 2013-02-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倉庫のラック装置
JP2014144820A (ja) * 2013-01-25 2014-08-14 Ohbayashi Corp 制振ラック倉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7571B2 (ja) * 1995-10-06 2000-08-1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免震倉庫
JP4569478B2 (ja) * 2006-01-17 2010-10-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トレイ搬送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2126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ppon Yusoki Co Ltd 格納棚
JP2003118818A (ja) * 2001-10-11 2003-04-23 Murata Mach Ltd 制振ラックとラックの制振方法
JP2003118810A (ja) * 2001-10-11 2003-04-23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
JP2003252411A (ja) * 2002-03-06 2003-09-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倉庫用免震装置及び免震パレット
TW201307173A (zh) * 2011-08-12 2013-02-16 Murata Machinery Ltd 自動倉庫之載架及其制振方法
WO2013024626A1 (ja) * 2011-08-12 2013-02-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倉庫のラック装置
JP2014144820A (ja) * 2013-01-25 2014-08-14 Ohbayashi Corp 制振ラック倉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2627A (ja) 2014-09-08
CN104003091A (zh) 2014-08-27
CN104003091B (zh) 2017-07-28
JP6136362B2 (ja) 2017-05-31
TW201433526A (zh) 201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2283B2 (ja) 板状体の梱包パレット
TWI644842B (zh) Rack, stopper and stopper mounting method
US9296559B2 (en) Automated warehouse rack
JP5670368B2 (ja) ラック制振装置
US20180358590A1 (en) Battery device, battery unit,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battery device
WO2012099070A1 (ja) 梱包容器および梱包体
JP6006978B2 (ja) 運搬装置
KR101768495B1 (ko) 판재 고정장치
US7828164B2 (en) Suspended platform for overhead traveling carriage
JP6069285B2 (ja) 収容ラック
JP5825355B2 (ja) 自動倉庫のラック装置
JP5696905B2 (ja) ラックの制振構造
JP2018002205A (ja) ラック倉庫用パレット
JP2019001633A (ja) 積荷落下防止構造
JP6593264B2 (ja) 物品収納棚
JP2015098935A (ja) 制振装置
JP7484110B2 (ja) ラック
JP5855977B2 (ja) ラック制振装置
JP6555297B2 (ja) ストッパ、及び既設ラックに対するストッパの設置方法
JP2015067374A (ja) 積載ラック吊り具及び積載ラック吊り方法
TWI675786B (zh) 立體倉庫的托盤防墜裝置
TWI532658B (zh) Automated Warehouse
CN206969312U (zh) 预制单t板构件用的安放装置
JP4186111B2 (ja) 倉庫用の物品収納棚構造体
JP2015132057A (ja) 建物の外壁用フレームの積載方法及び建物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