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137B - 雙軸承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137B
TWI616137B TW103108418A TW103108418A TWI616137B TW I616137 B TWI616137 B TW I616137B TW 103108418 A TW103108418 A TW 103108418A TW 103108418 A TW103108418 A TW 103108418A TW I616137 B TWI616137 B TW I6161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reel
shaft
lock
be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8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5546A (zh
Inventor
武智邦生
新妻翔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5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5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1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防止第1側蓋是從第1側板突然地脫離。
雙軸承捲線器(10)的第1側蓋(16a)的裝 卸操作用的裝卸操作部(33),是具有朝向第1側板(15a)突出的突起部(33a)。裝卸操作部(33),是繞捲筒軸(20)周圍朝對於第1側板(15a)可裝卸的第1位置、及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擺動。鎖定構件(34),是具有可與突起部(33a)卡合的卡合溝(34a)。卡合溝(34a),是具有開口的第1端(34f)及關閉的第2端(34g)。鎖定構件(34),是可朝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移動。裝卸操作部(33)是位於第2位置時,在卡合於卡合溝(34a)的狀態下限制突起部(33a)的移動,位於第1位置時容許突起部(33a)的移動。

Description

雙軸承捲線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雙軸承捲線器,尤其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雙軸承捲線器。
雙軸承捲線器,一般具備:可裝設於釣竿的捲線器本體、及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的內部的捲筒、及被裝設於捲線器本體的一側的操作桿。捲線器本體,是具有:框架、及將框架的兩側方覆蓋的1對的第1側蓋及第2側蓋。框架,是具有:1對的第1側板及第2側板、及將第1側板及第2側板連結的連結構件。第1側蓋及第2側蓋,是各別被裝設在第1側板及第2側板的外方。在第2側蓋的外方,裝設有操作桿和星狀牽引器。操作桿裝設側相反側的第1側蓋,是為了將捲筒和制動機構裝卸,可開閉自如地被裝設於第1側板(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參照)。
專利文獻1的第1側蓋,是具有:環狀的凸輪體、及將凸輪體操作的操作具。藉由此操作具的擺動操作將凸輪體轉動,藉由從突設於第1側板的卡合片將凸輪體 卡脫,進行對於第1側蓋的第1側板的固定及分離。
在專利文獻2中,第1側蓋本身是兼具操作具且與第1側板卡脫,成為藉由將第1側蓋轉動來進行對於第1側蓋的第1側板的固定及分離。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新型第25707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昭63-263033號公報
前述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是藉由將第1側蓋或是第1側蓋的操作具操作,將第1側蓋固定於第1側板,或將第1側蓋從第1側板脫離。但是,藉由釣魚人將操作具誤操作,或是操作具誤動作,第1側蓋就有可能從第1側板突然地脫離。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雙軸承捲線器,防止第1側蓋從第1側板突然地脫離。
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者。雙軸承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及線捲用的捲筒、及捲筒軸、及操作桿、及裝卸操作部、及鎖定構 件。捲線器本體,是具有:框架、及第1側蓋、及第2側蓋。框架,是具有第1側板及與第1側板相面對配置的第2側板。第1側蓋,是可裝卸地被裝設在第1側板並將第1側板的外側覆蓋。第2側蓋,是將第2側板的外側覆蓋。捲筒,是被設在第1側板及第2側板之間,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捲筒軸,是裝設有捲筒者。操作桿,是為了將捲筒旋轉驅動而可旋轉自如地設於第2側蓋側。裝卸操作部,是具有由從捲筒軸的軸芯遠離位置朝向第1側板突出的突起部。裝卸操作部,繞捲筒軸周圍朝對於第1側板可裝卸的第1位置及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可轉動地被設置,將第1側蓋裝卸操作用者。鎖定構件,是具有可卡合在突起部的卡合溝。卡合溝,是具有:開口的第1端、及第1端的相反側的關閉的第2端。鎖定構件,是朝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可移動地設於捲線器本體。鎖定位置,是裝卸操作部位於第2位置時,在卡合於突起部的狀態下卡合溝朝向與沿著捲筒軸周圍繞轉的方向相異的第1方向的位置。鎖定解除位置,是從鎖定位置移動,使裝卸操作部成為可轉動的位置。
在此雙軸承捲線器中,裝卸操作部是位於第2位置時,將鎖定構件操作至鎖定位置的話,卡合於裝卸操作部的突起部的卡合溝的朝向方向是與裝卸操作部的轉動方向也就是沿著捲筒軸周圍繞轉的方向相異。因此,裝卸操作部的轉動操作是成為無法進行。且,將鎖定構件朝鎖定解除位置操作的話,裝卸操作部成為可轉動,可以將裝 卸操作部從第2位置朝第1位置轉動操作,可以將第1側蓋從第1側板解開。在此,藉由裝卸操作部是在被配置在對於第1側板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的狀態下將鎖定構件配置於鎖定位置,就可以阻止裝卸操作部的轉動。因此,可以防止第1側蓋從第1側板突然地脫離。
鎖定構件,是繞與捲筒軸平行的軸周圍朝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可擺動地設置第1側板也可以。鎖定構件是被配置於鎖定位置的話,卡合溝是朝向第1方向。鎖定構件被配置於鎖定解除位置的卡合溝是朝向沿著捲筒軸周圍繞轉的第2方向。藉此,因為藉由將鎖定構件擺動就可以將裝卸構件鎖定及鎖定解除,所以可以將鎖定構件的構成小型化並且簡化。
第1側板,是使捲筒可通過地具有以捲筒軸的軸芯為中心形成圓形的開口部也可以。捲線器本體,是具有軸支撐部,其可裝卸地被設在開口部,且可與第1側蓋一體轉動地連結,可收納將捲筒軸的一端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軸承。在此情況下,捲線器本體因為具有可裝卸地設於開口部的軸支撐部,所以藉由將軸支撐部可裝卸地構成裝卸操作部,就可以將與軸支撐部可一體轉動地連結的第1側蓋裝卸。
軸支撐部,是藉由卡口構造與開口部可裝卸地連結也可以。裝卸操作部,是設於第1側蓋。在此情況下,藉由將第1側蓋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轉動,就可以作為將本身裝卸用的裝卸操作部的功能。因此,裝卸操作部 的構成被簡化。且,藉由採用卡口構造使將第1側蓋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變少。
裝卸操作部,是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可轉動地被裝設於軸支撐部,且藉由卡口構造與開口部可裝卸地連結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不將第1側蓋本身轉動,而是只有將裝卸操作部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轉動即可,所以裝卸操作成為容易。且,藉由採用卡口構造使將裝卸操作部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變少。
鎖定構件,是具有卡合溝,且具有:與第1側板可擺動自如連結的本體部、及從本體部朝徑方向突出的操作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藉由從本體部朝徑方向突出的操作部就容易進行擺動操作。
本體部,是具有形成有以鎖定構件的擺動中心為中心的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也可以。雙軸承捲線器,是進一步具備被固定於第1側且具有板外周部可嵌合的嵌合面的支撐構件。在此情況下,因為被固定於第1側板,藉由嵌合在外周部的支撐構件,將鎖定構件的本體部可擺動地裝設,所以與將鎖定構件直接可擺動地裝設在第1側板相比,可以精度佳地將擺動的鎖定構件固定在第1側板。
卡合溝的第2端是形成半圓,第1端,是從第2端直線狀形成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卡合溝因為是形成U字狀,所以藉由將鎖定構件擺動就容易進行突起部的鎖定及鎖定解除。且,將鎖定構件直線移動來進行鎖定及鎖定 解除也可以。
卡合溝的第2端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是與擺動中心一致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鎖定構件的擺動中心也就是外周部的中心因為是與半圓的中心一致,所以鎖定構件即使擺動,半圓的中心的位置也不會變化。因此,可以精度佳地將突起部鎖定。
卡合溝的第2端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即使是對於擺動中心偏離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將鎖定構件擺動的話,因為只將卡合溝的半圓移動偏芯分就可使突起部移動,所以裝卸操作部不易鬆脫。
半圓的中心的位置,是鎖定構件從鎖定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被擺動操作時,將裝卸操作部至少從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的轉動方向按壓的方式對於擺動中心偏離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鎖定構件是從鎖定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被擺動操作的話,因為藉由鎖定構件將第2位置中的裝卸操作部的突起部進一步按壓,所以裝卸操作部不易鬆脫。
雙軸承捲線器,是與第2位置中的裝卸操作部可接觸地設置,進一步具備限制裝卸操作部對於第1側板轉動的轉動限制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裝卸操作部是被挾持在轉動限制部及鎖定構件之間,所以裝卸操作部不易遊動。
雙軸承捲線器,是進一步具備:離合器機構、及離合器操作構件、及導引軸也可以。離合器機構, 可取得:將操作桿及捲筒連結的離合器接合(ON)狀態、及將操作桿及捲筒的連結解除的離合器斷開(OFF)狀態。離合器操作構件,是為了將離合器機構操作而在捲線器本體的後部,在第1側板及第2側板之間可移動地被設置,可將離合器機構從離合器接合(ON)狀態切換至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導引軸,是貫通第1側板朝向第1側蓋延伸,導引離合器操作構件的移動。轉動限制部,是由導引軸所構成。
在此情況下,將離合器操作構件導引的導引軸因為可以流用至轉動限制部,所以可以將雙軸承捲線器的構成簡化。
依據本發明的話,在對於第1側板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配置裝卸操作部的狀態下,藉由將鎖定構件配置於鎖定位置,就可以阻止裝卸操作部的轉動。因此,可以防止第1側蓋從第1側板突然地脫離。
C‧‧‧軸芯
C1‧‧‧擺動中心
C2‧‧‧位置
R‧‧‧圓弧
10、110、210‧‧‧雙軸承捲線器
11‧‧‧捲線器本體
12‧‧‧操作桿
12a‧‧‧臂部
12b‧‧‧把手
13‧‧‧星狀牽引器
14‧‧‧捲筒
14a‧‧‧凸緣部
14a‧‧‧兩凸緣部
14b‧‧‧捲線胴部
15‧‧‧框架
15a、215a‧‧‧第1側板
15b‧‧‧第2側板
15c‧‧‧連結部
15d‧‧‧釣竿裝設部
15e‧‧‧開口部
15f‧‧‧緣部
15g‧‧‧止轉部
16a、116a、216a‧‧‧第1側蓋
16b‧‧‧第2側蓋
16c‧‧‧開口部
16d‧‧‧轂部
17‧‧‧離合器操作構件
17a‧‧‧導引軸
18‧‧‧均勻捲線機構
19‧‧‧齒輪機構
20‧‧‧捲筒軸
20a‧‧‧大徑部
21‧‧‧離合器機構
21a‧‧‧離合器銷
22‧‧‧離合器控制機構
23‧‧‧牽引機構
24‧‧‧拋竿控制機構
25‧‧‧捲筒制動裝置
28‧‧‧螺帽
30‧‧‧驅動軸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2a‧‧‧卡合溝
33、133、233‧‧‧裝卸操作部
33a‧‧‧突起部
33a、233a‧‧‧突起部
34、234‧‧‧鎖定構件
34a、234a‧‧‧卡合溝
34b‧‧‧本體部
34c‧‧‧操作部
34d‧‧‧軸部
34e‧‧‧突出部
34f‧‧‧第1端
34g、234g‧‧‧第2端
34h‧‧‧凹部
34i‧‧‧卡止突起
34j‧‧‧段差面
35、135‧‧‧軸支撐部
35a‧‧‧軸承收納部
35b‧‧‧裝設部
35c‧‧‧底部
35d‧‧‧內周部
35e‧‧‧外周部
35f‧‧‧外周面
35g‧‧‧嵌合部
35h‧‧‧筒部
36、136‧‧‧卡口構造
36a‧‧‧凸輪承接
36b‧‧‧凸輪突起
36c‧‧‧卡合溝
36d‧‧‧錐面
38a‧‧‧軸承
38b‧‧‧軸承
40‧‧‧固定螺栓
42‧‧‧支撐構件
42a‧‧‧固定部
42b‧‧‧止轉突起
42c‧‧‧支撐部
42d‧‧‧嵌合面
44‧‧‧定位構件
44a‧‧‧定位銷
44b‧‧‧推迫構件
45‧‧‧離合器軛
50‧‧‧單向離合器
52‧‧‧軸承
54‧‧‧軸承
60‧‧‧操作構件
62‧‧‧旋轉構件
64‧‧‧煞車塊
66‧‧‧制動鼓
66a‧‧‧外周面
66b‧‧‧凸輪突起
68‧‧‧移動機構
71‧‧‧制動器凸輪
71a‧‧‧凸輪溝
73‧‧‧第1齒輪構件
74‧‧‧第2齒輪構件
76‧‧‧定位機構
78‧‧‧螺紋軸
80‧‧‧螺栓構件
116e‧‧‧凹部
133a‧‧‧突起部
133b‧‧‧操作部
136b‧‧‧凸輪突起
154‧‧‧墊圈構件
217a‧‧‧導引軸
233c‧‧‧被限制部
234g‧‧‧第2端
256‧‧‧轉動限制部
[第1圖]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立體圖。
[第2圖]該雙軸承捲線器的左側視圖。
[第3圖]該雙軸承捲線器的右側視圖。
[第4圖]第2圖的切斷線IV-IV的剖面圖。
[第5圖]第2圖的切斷線V-V的剖面圖。
[第6圖]顯示框架及鎖定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7圖]包含軸支撐部的第1側蓋側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裝卸操作部是第1位置中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側面圖。
[第9圖]裝卸操作部是第2位置中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側面圖。
[第10圖]鎖定構件是位於鎖定位置時的第8圖的放大圖。
[第11圖]鎖定構件是位於鎖定解除位置時的第8圖的放大圖。
[第12圖]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7圖的圖。
[第13圖]第3實施例的鎖定構件是位於鎖定位置時的側面放大圖。
[第14圖]第3實施例的鎖定構件是位於鎖定解除位置時的側面放大圖。
[第15圖]第3實施例的相當於第9圖的圖。
<第1實施例> <捲線器的構成>
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0,如第1圖、第 2圖、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是誘餌釣用的扁窄型的雙軸承捲線器。此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1、及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1側方的捲筒旋轉驅動用操作桿12、及被配置於操作桿12的捲線器本體11側的牽引力調整用的星狀牽引器13、及線捲用的捲筒14、及裝設有捲筒14的捲筒軸20。
操作桿12,是雙操作桿形,具有:臂部12a、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臂部12a的兩端的把手12b。臂部12a,是如第5圖所示,不可旋轉地裝設於驅動軸30的先端,藉由螺帽28被結合在驅動軸30。操作桿12是被配置於後述的第2側蓋16b側。
<捲線器本體的構成>
捲線器本體11,是例如鎂合金等的輕金屬製的構件,具有:框架15、及被裝設於框架15的兩側方的第1側蓋16a及第2側蓋16b、及軸支撐部35。在捲線器本體11的內部中捲筒14是透過捲筒軸20(第4圖及第5圖參照)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第1側蓋16a,是可裝卸地被裝設在第1側板15a,將第1側板15a的外側覆蓋。第2側蓋16b,是被螺固在第2側板15b,將第2側板15b的外側覆蓋。
且雙軸承捲線器10,是進一步具備:將第1側蓋16a裝卸操作用的裝卸操作部33、及將裝卸操作部33鎖定的鎖定構件34。在第1實施例中,第1側蓋16a本身是作為裝卸操作部33功能。即,裝卸操作部33,是設於第1側 蓋16a。
在框架15內,如第5圖所示,配置有:捲筒14、及成為進行手指壓線的情況時姆指接觸的離合器操作構件17(第1圖參照)、及在捲筒14內均一地將釣線捲取用的均勻捲線機構18。且在框架15及第2側蓋16b之間,配置有:齒輪機構19、及離合器機構21、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2、及牽引機構23、及拋竿控制機構24。齒輪機構19,是為了將來自操作桿12的旋轉力朝捲筒14及均勻捲線機構18傳達而設置。離合器機構21,是為了將捲筒14及操作桿12連結及遮斷而設置。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為了對應離合器操作構件17的操作將離合器機構21控制而設置。牽引機構23,是為了將捲筒14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制動而設置。拋竿控制機構24,是為了調整捲筒14的旋轉時的阻力而設置。且,在框架15及第1側蓋16a之間,是被配置有使用抑制拋竿時的釣線纏結用的離心力的捲筒制動裝置25。
框架15,是如第4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具有:第1側板15a、及與第1側板15a隔有規定的間隔彼此相面對地配置的第2側板15b、及將第1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由前後及下部一體地連結的複數(例如3個)連結部15c。在下側的連結部15c中,一體形成有將釣竿裝設用的釣竿裝設部15d。
第1側板15a,是在中央部具有以捲筒軸20的軸芯C為中心形成圓形的開口部15e。軸支撐部35是藉由卡口構造36與開口部15e可裝卸地連結。
<軸支撐部的構成>
軸支撐部35,是如第5圖、第7圖、第8圖及第9圖所示,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有底筒狀的構件。又,在第8圖及第9圖中,為了容易見到軸支撐部35,將第1側蓋16a即裝卸操作部33由二點鎖線畫成。軸支撐部35,是具有:收納將捲筒軸20的一端支撐用的軸承38a用的小徑的軸承收納部35a、及與開口部15e嵌合的大徑的裝設部35b、及將軸承收納部35a及裝設部35b連結的附階段圓板狀的底部35c。軸承38a被收納在軸承收納部35a的內周部35d中,在外周部35e中,捲筒制動裝置25的後述的移動機構68的制動器凸輪71是不可旋轉且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連結。且,在外周部35e中,捲筒制動裝置25的制動鼓66是可旋轉自如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支撐。在裝設部35b的外周面35f中,形成有:與開口部15e嵌合的嵌合部35g、及比嵌合部35g更小徑的筒部35h。軸支撐部35,是藉由複數根(例如3根)螺栓構件80,被固定於第1側蓋16a。在軸支撐部35中,捲筒制動裝置25的後述的操作構件60是可轉動地被裝設。
<卡口構造的構成>
卡口構造36,是如第5圖、第7圖、第8圖及第9圖所示,具有:在開口部15e的周圍,在第1側板15a的外側面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形成於複數處(例如4處)的凸輪 承接36a;及在軸支撐部35的裝設部35b的筒部35h被一體形成,且朝徑方向突出的複數(例如4個)的凸輪突起36b。凸輪承接36a,是具有與凸輪突起36b可彈性地卡合的卡合溝36c。凸輪突起36b,是在可與凸輪承接36a相面對的位置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凸輪突起36b,是在第1側蓋16a側的面具有在圓周方向的兩端側朝向兩端部厚度變薄的方式傾斜的錐面36d。
<裝卸操作部的構成>
裝卸操作部33,是朝對於第1側板15a可裝卸的第8圖所示的第1位置、及不能裝卸的第9圖所示的第2位置,繞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可轉動地設置。裝卸操作部33,是藉由卡口構造36與第1側板15a連結。裝卸操作部33,是具有由遠離捲筒軸20的軸芯的位置朝向第1側板15a突出的突起部33a。突起部33a,是裝卸操作部33位於第2位置時,藉由鎖定構件34被鎖定。在第8圖及第9圖中,為了方便將第1位置及第2位置的擺動範圍由角度α畫成。但是,第2位置,是為了第1側蓋16a及第1側板15a的姿勢對位而有需要定位,但是第1位置,只要是卡口構造36的凸輪突起36b及凸輪承接36a的卡合可解除的位置的話那一位置也可以。因此,第1位置不需要定位。又,第2位置的定位,是藉由突起部33a及鎖定構件34的卡合進行也可以。但是,另外在第1側蓋16a及第1側板之間設置定位用的轉動限制部也可以。
<鎖定構件的構成>
鎖定構件34,是例如,聚醯胺樹脂、聚縮醛樹脂等合成樹脂製的構件。鎖定構件34,是如第3圖、第6圖及第8圖~第11圖所示,為了將裝卸操作部33由第2位置鎖定及鎖定解除而設置。鎖定構件,是朝第10圖所示的鎖定位置、及第11圖所示的鎖定解除位置,可擺動地被裝設於第1側板15a的外側面。鎖定位置,是與鎖定解除位置遠離角度β地被配置。角度β,在第1實施例中,是大致90度。但是,角度β,不限定於90度,60度至120的範圍的話任何的角度也可以。
鎖定構件34,是設有:具有可與突起部33a卡合的卡合溝34a的本體部34b、及操作用的操作桿形狀的操作部34c。在相面對於本體部34b的第1側板15a的背面的中心中,嵌合在第1側板15a與捲筒軸20平行形成的安裝孔(無圖示)的軸部34d是突出地形成。軸部34d,是與捲筒軸20平行地配置。本體部34b,是在不與第1側板15a相面對的表面形成有卡合溝34a,具有形成有以擺動中心C1為中心的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34e。突出部34e是形成比其他的部分更小徑。卡合溝34a,是具有:在突出部34e的外周部開口的第1端34f、及第1端34f的相反側的關閉的第2端34g。第1端34f,是從第2端34g直線狀形成。因此,在第1實施例中,卡合溝34a,是形成U字狀。第2端34g,是形成可與突起部33a的外周面卡合且與鎖定構件34的擺動 中心C1同芯配置的半圓形。在此,在鎖定位置中,第1端34f是以捲筒軸20的軸芯C為中心,使卡合溝34a朝向朝與通過擺動中心C1的圓弧R大致垂直交叉的方向,即,與沿著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繞轉的方向相異的第1方向的方式配置有鎖定構件34。由此,即使將裝卸操作部33(第1側蓋16a)朝第10圖逆時針轉動,突起部33a是藉由鎖定構件34被鎖定,藉由鎖定構件34使朝裝卸操作部33的第1位置的轉動被阻止。另一方面,在鎖定解除位置中,使卡合溝34a朝向沿著圓弧R即沿著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繞轉的方向,即第2方向的方式配置有鎖定構件34。由此,由鎖定構件34所產生的突起部33a的鎖定被解除,可以將裝卸操作部33朝向第1位置轉動。
在本體部34b的背面中,形成有將鎖定構件34定位在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用的定位構件44所卡合的2個凹部34h。2個凹部34h,是隔有與擺動範圍相同間隔地形成。因此,在第1實施例中,2個凹部34h,是隔有90度間隔地被配置。定位構件44,是如第6圖所示,具有:可進退自如地被收納在第1側板15a的外側面的定位銷44a、及將定位銷44a朝向凹部34h推迫的由捲簧所構成的推迫構件44b。此定位構件44,是將鎖定構件34定位,並且在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藉由發聲等可以獲得喀嗒感。因此,釣魚人將鎖定構件34操作時,可以確實地辨認操作至那一位置。
操作部34c,是從本體部34b朝徑方向外方延 伸。在操作部34c的第1側板15a側的面中,形成有卡止突起34i,其是當鎖定構件34位於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時,可接觸第1側板15a的緣部15f。由此,鎖定構件34的擺動範圍是被限制在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之間。操作部34c,是位於鎖定位置時,朝傾斜後方向被配置。由此,進行釣魚時,釣線不易鉤住操作部34c。
鎖定構件34,是藉由在第1側板15a的外側面藉由固定螺栓40被固定的支撐構件42及第1側板15a可擺動自如地被支撐。支撐構件42,是形成大致雨滴形狀的例如不銹鋼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板狀構件。支撐構件42,是為了將鎖定構件34支撐,並且將鎖定構件34推壓而設置。支撐構件42,是具有:設在一端且固定螺栓40貫通的小徑的固定部42a、及從固定部42a突出的止轉突起42b、及設於另一端的大徑的支撐部42c。止轉突起42b,是被挾持在形成於第1側板15a的外側面的止轉部15g。藉此使支撐構件42被止轉。支撐部42c,是與鎖定構件34的突出部34e的外周部接觸,並且與在本體部34b藉由突出部34e形成的段差面34j(第6圖參照)接觸。由此,鎖定構件34被推壓,無法從第1側板15a遠離鎖定構件34。支撐部42c,是具有可嵌合於突出部34e的外周部之圓弧狀的嵌合面42d。嵌合面42d,是具有與擺動中心C1實質上相同的中心。由此,鎖定構件34是藉由支撐構件42可擺動自如地被支撐。因此,鎖定構件34是在擺動軸方向,藉由第1側板15a及支撐構件42被兩端支撐。
在這種構成的鎖定構件34中,在裝卸操作部33被配置於第2位置的狀態下將鎖定構件34朝鎖定位置操作的話,裝卸操作部33的突起部33a的沿著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繞轉的移動是藉由鎖定構件34而無法進行。因此,可以防止第1側蓋16a從第1側板15a突然地脫離。
<雙軸承捲線器的其他的構成>
捲筒14,是如第5圖所示,被設在第1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之間。捲筒14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1。在兩側部具有盤狀的凸緣部14a,在兩凸緣部14a之間具有筒狀的捲線胴部14b。捲筒14,是藉由例如鋸齒結合可一體旋轉地被固定於貫通捲線胴部14b的內周側的捲筒軸20。
捲筒軸20,是如第5圖所示,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金屬製,貫通第2側板15b朝第2側蓋16b的外方延伸。捲筒軸20的一端(第5圖左端),是透過軸承38a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軸承收納部35a。捲筒軸20的朝第2側蓋16b的外方延伸的另一端(第5圖右端),是藉由軸承38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形成於第2側蓋16b的轂部16d。在捲筒軸20的軸方向的中間部中,形成有大徑部20a,在大徑部20a的第2側板15b的貫通部分,構成離合器機構21的離合器銷21a是沿著徑方向貫通地設置。離合器銷21a,其兩端是朝捲筒軸20的外周面突出。
離合器操作構件17,是如第1圖所示,在第1 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之間的後部被配置於捲筒14後方。離合器操作構件17是與離合器控制機構22連結,在第1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之間朝上下方向滑動,將離合器機構21切換至連結狀態及遮斷狀態。離合器操作構件17,是藉由第6圖所示的導引軸17a朝與釣竿裝設部15d接近及遠離的上下方向被導引。
齒輪機構19,是如第5圖所示,具有:驅動軸30、及被固定於驅動軸30的驅動齒輪31、及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筒狀的小齒輪32。驅動軸30,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第2側板15b及第2側蓋16b,藉由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0及爪式的單向離合器使線吐出方向的旋轉(逆轉)被禁止。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0,是被裝設於第2側蓋16b及驅動軸30之間。驅動齒輪31,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驅動軸30,透過驅動軸30及牽引機構23被連結。
小齒輪32,是貫通第2側板15b朝捲筒軸20方向延伸。小齒輪32,是讓捲筒軸20貫通中心的筒狀構件。小齒輪32,是藉由軸承52及軸承54可旋轉自如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在第2側板15b及第2側蓋16b。小齒輪32,是在一端(第5圖左端)形成有卡合於離合器銷21a的卡合溝32a。藉由此小齒輪32及離合器銷21a構成離合器機構21。小齒輪32,是藉由離合器控制機構22朝第5圖的捲筒軸20的軸芯C的上側所示的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在軸芯C的下側所示的離合器斷開(OFF)位置被移動。
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如第4圖所示,具有將 小齒輪32沿著捲筒軸20方向移動用的離合器軛45。離合器軛45,是離合器操作構件17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被操作的話,將小齒輪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且,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具有與捲筒14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連動將離合器機構21離合器接合(ON)的無圖示的離合器返回機構。
捲筒制動裝置25,是藉由離心力將捲筒14制動者。捲筒制動裝置25,是如第4圖、第5圖及第7圖所示,具備:旋轉構件62、及複數(例如6個)煞車塊64、及制動鼓66、及移動機構68。捲筒制動裝置25,是被裝設於捲筒軸20及軸支撐部35。複數煞車塊64,是繞與捲筒軸20不同的軸周圍可擺動且可裝卸自如地被彈性卡合在旋轉構件62。制動鼓66,是被配置於煞車塊64的徑方向內方,可與擺動的煞車塊64接觸,具有朝向捲筒14傾斜的錐面形狀的外周面66a。
移動機構68,是將煞車塊64及制動鼓66在捲筒軸20的軸方向可相對移動且可定位。移動機構68,是如第4圖及第7圖所示,具有:操作構件60、及制動器凸輪71(第4圖參照)、及第1齒輪構件73(第7圖參照)、及與第1齒輪構件73嚙合的第2齒輪構件74。操作構件60,是例如合成樹脂製的圓形的調整鈕,如第3圖所示,藉由形成於第1側蓋16a的開口部16c從第1側蓋16a朝外部露出。操作構件60,是藉由被螺入軸支撐部35的底部35c的外側面的螺紋軸78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
操作構件60,是藉由定位機構76被定位在複數階段(例如40階段程度)。第1齒輪構件73,是與操作構件60一體形成。第2齒輪構件74,是與制動鼓66可一體轉動地連結。
制動鼓66,是透過制動器凸輪71卡合在軸支撐部35。制動器凸輪71,是被二分割成半圓形的構件。制動器凸輪71,是不可旋轉地被固定於軸支撐部35的外周面。制動器凸輪71,是具有螺旋狀的凸輪溝71a,在制動鼓66的內周面突出形成,卡合於例如複數凸輪突起66b。由此,操作構件60是朝一方向被轉動操作的話,制動鼓66是朝接近捲筒14的方向移動使制動力漸漸地變強。且,操作構件是朝另一方向被轉動操作的話,制動鼓66是朝遠離捲筒14的方向移動,使制動力漸漸地變弱。
<實際釣魚時的捲線器的操作及動作>
進行拋竿時,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7朝下方按壓將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在此離合器斷開(OFF)狀態下,捲筒14是成為自由旋轉狀態,進行拋竿的話藉由釣組的重量使釣線從捲筒14快速有力地被吐出。藉由此拋竿使捲筒14旋轉的話,藉由捲筒制動裝置25使捲筒14被制動。
釣組著水的話,將操作桿1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藉由無圖示的離合器返回機構將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接合(ON)狀態,由手掌握持捲線器本體11等待魚上 鉤。
在這種雙軸承捲線器中,裝卸操作部33是位於第2位置時將鎖定構件34朝鎖定位置操作的話,因為藉由鎖定構件34使裝卸操作部33被鎖定,所以可防止:釣魚人誤將裝卸操作部33朝向第1位置轉動,或裝卸操作部33非意識地朝第2位置轉動。因此,可防止第1側蓋16a從捲線器本體11突然地脫離。
<第2實施例>
在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0中,第1側蓋16a雖具有裝卸操作部33的功能,但是在第12圖所示的第2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10中,裝卸操作部133是與第1側蓋116a另外獨立地設置。又,在之後的說明中,只有說明與第1實施例相異的構成及動作,與第1實施例相同構成及動作是省略說明。又,在第12圖中,對於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構成是附加相同符號,對於不同的構成是附上3位數的數字,且其下位的2位數的數字是各別對應第1實施例的數字。
在第12圖中,軸支撐部135,是從第1實施例的軸支撐部35將構成卡口構造36的凸輪突起36b去除的構成,具有與第1實施例的軸支撐部35同樣構造的軸承收納部35a及裝設部35b及底部35c。在裝設部35b的外周面35f中,形成有:與開口部15e嵌合的嵌合部35g、及比嵌合部35g更小徑的筒部35h。
卡口構造136,是在開口部15e的周圍,具有:在第1側板15a的外側面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形成於複數處(例如3處)的凸輪承接(無圖示)、及與裝卸操作部133一體形成且朝徑方向突出的複數(例如3個)凸輪突起136b。
裝卸操作部133,是大致環狀的構件,與軸支撐部135的筒部35h可轉動地嵌合。在裝卸操作部133的外周面形成有凸輪突起136b。在裝卸操作部133的第1側板15a側的背面中,卡合於鎖定構件34的突起部133a是朝向第1側板15a突出地形成。在裝卸操作部133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將裝卸操作部133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操作用的操作部133b。操作部133b,是由捲線器本體11的後部從設在第1側蓋116a的凹部116e朝第1側蓋116a的外部延伸。在裝卸操作部133及嵌合部35g之間,是配置有薄片狀的環狀的墊圈構件154。墊圈構件154,是滑動性能較高的合成樹脂製的構件,為了將裝卸操作部133平滑地轉動而設置。裝卸操作部133,是藉由設於第1側板15a的無圖示的轉動限制部使轉動範圍被限制在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間。裝卸操作部133,是被軸支撐部135及第1側蓋116a挾持使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鎖定構件34,因為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構成所以省略說明。
在這種構成的第2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10中,裝卸操作部133是被操作至第2位置的話,藉由將鎖定構件34操作至鎖定位置,就可限制突起部133a的繞捲筒軸 20的軸芯C周圍的轉動,使裝卸操作部133被鎖定。鎖定構件34是朝鎖定解除位置被操作的話,從裝卸操作部133的第2位置朝第1位置的轉動就被容許。在此狀態下操作操作部133b將裝卸操作部133從第2位置朝第1位置旋轉的話,第1側蓋116a可以與裝卸操作部133及軸支撐部135一起從第1側板15a取下。
在這種第2實施形的雙軸承捲線器110,也可以獲得與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0同樣的作用效果。
<第3實施例>
在第3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210中,如第13圖所示,鎖定構件234的半圓形的第2端234g的中心的位置C2,是對於擺動中心C1偏離地配置。因此,卡合溝234a,是對於整體擺動中心C1偏芯。位置C2,是鎖定構件234被操作至第13圖所示的鎖定位置時,例如,以捲筒軸20的軸芯C為中心從通過擺動中心C1的圓弧R上的擺動中心C1朝順時針的方向遠離的位置較佳。由此,鎖定構件234是從第14圖所示的鎖定解除位置朝第13圖所示的鎖定位置被操作的話,可以將裝卸操作部33的突起部33a藉由卡合溝234a朝圓弧R的順序時針的方向按壓。藉由此按壓使裝卸操作部33不易鬆脫,並且可以透過裝卸操作部33將第1側蓋16a的遊動停止。
尤其是,如第15圖所示,在設於第1側蓋216a的裝卸操作部233設置朝徑方向延伸的被限制部233c,將 由第2位置與被限制部233c接觸的轉動限制部256設在第1側板215a的話,可以進一步將遊動停止。即,在第1側板215a設有轉動限制部256的情況,藉由鎖定構件234使第1側蓋216a朝第15圖順時針的方向被按壓的話,裝卸操作部233因為被鎖定構件234及轉動限制部256挾持,所以遊動不易產生。
又,將擺動中心C1及位置C2偏芯的構成,不限定於第13圖及第14圖。例如,由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構造形成卡合溝,將軸配置於對於卡合溝偏芯的位置也可以。
且在第15圖中,轉動限制部256,是流用將導引離合器操作構件17的導引軸217a者。具體而言加長第1實施例的導引軸17a的長度,使貫通第1側板215a並從第1側板215a的外側面突出的構件。由此,不需要將不需要的轂部設在第1側蓋216a,可以將雙軸承捲線器的構成簡化。
<特徵>
上述實施例,可如下述的方式表現。
(A)雙軸承捲線器10,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者。雙軸承捲線器10,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1、及線捲用的捲筒14、及捲筒軸20、及操作桿12、及裝卸操作部33、及鎖定構件34。捲線器本體11,是具有:框架15、及第1側蓋、及第2側蓋。框架15,是具有第1側板15a及與第1側 板15a相面對配置的第2側板15b。第1側蓋16a,是可裝卸地被裝設在第1側板15a將第1側板15a的外側覆蓋。第2側蓋16b,是將第2側板的外側覆蓋。捲筒14,是被設在第1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之間,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1。捲筒軸20,是裝設有捲筒14者。操作桿12,是為了將捲筒14旋轉驅動而可旋轉自如地設於第2側蓋16b側。裝卸操作部33,是具有由從捲筒軸20的軸芯C遠離位置朝向第1側板15a突出的突起部33a。對於裝卸操作部33、第1側板15a朝可裝卸的第1位置及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繞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可轉動地設置,將第1側蓋16a裝卸操作用者。鎖定構件34,是具有可與突起部33a卡合的卡合溝34a。卡合溝34a,是具有:開口的第1端34f、及第1端34f的相反側的關閉的第2端34g。鎖定構件34,是朝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可移動地設於捲線器本體11。鎖定位置,是裝卸操作部33位於第2位置時,在卡合於突起部33a的狀態下卡合溝34a是朝向與沿著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繞轉的方向相異的第1方向的位置。鎖定解除位置,是從鎖定位置移動,使裝卸操作部33可轉動的位置。
在此雙軸承捲線器10中,裝卸操作部33是位於第2位置時,將鎖定構件34操作至鎖定位置的話,卡合於設於裝卸操作部33的突起部33a的卡合溝34a的朝向方向是與裝卸操作部33的轉動方向也就是沿著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繞轉的方向相異的方向。因此,裝卸操作部33的轉動操作是成為無法進行。且,將鎖定構件34朝鎖定解除位 置操作的話,裝卸操作部33成為可轉動,可以將裝卸操作部33從第2位置朝第1位置轉動操作,可以將第1側蓋16a從第1側板15a解開。在此,藉由使裝卸操作部33被配置在對於第1側板15a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的狀態下將鎖定構件34配置於鎖定位置,就可以阻止裝卸操作部33的轉動。因此,可以防止第1側蓋16a從第1側板15a突然地脫離。
(B)鎖定構件34,是在繞與捲筒軸20平行的軸周圍朝鎖定位置及鎖定解除位置可擺動地設在第1側板15a也可以。鎖定構件34是被配置於鎖定位置的話,卡合溝34a是朝向第1方向。鎖定構件34被配置於鎖定解除位置的卡合溝34a是朝向沿著捲筒軸20的軸芯C周圍繞轉的第2方向。藉此,因為藉由將鎖定構件34擺動就可以將裝卸操作部33鎖定及鎖定解除,所以可以將鎖定構件34的構成小型化並且簡化。
(C)第1側板15a,是具有捲筒14可通過且以捲筒軸20的軸芯C為中心形成圓形的開口部15e也可以。捲線器本體11,是可裝卸地被設在開口部15e,且與第1側蓋16a可一體轉動連結,具有可收納將捲筒軸20的一端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軸承38a用的軸支撐部35。在此情況下,捲線器本體11因為具有可裝卸地設於開口部15e的軸支撐部35,所以藉由將軸支撐部35可裝卸地構成裝卸操作部33,就可以將第1側蓋裝卸。
(D)軸支撐部35,是藉由卡口構造36與開口部15e可裝卸地連結也可以。裝卸操作部33,是設於第1側 蓋16a。在此情況下,藉由將第1側蓋16a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轉動,就可以將本身作為裝卸用的裝卸操作部33的功能。因此,裝卸操作部33的構成可簡化。且,藉由採用卡口構造36使將第1側蓋16a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變少。
(E)裝卸操作部33,是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可轉動地被裝設於軸支撐部35,且藉由卡口構造36與開口部15e可裝卸地連結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不是將第1側蓋16a本身轉動,而是只將裝卸操作部33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轉動即可,所以裝卸操作成為容易。且,藉由採用卡口構造36使將裝卸操作部33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變少。
(F)鎖定構件34,是具有卡合溝34a,且具有:與第1側板15a可擺動自如地連結的本體部34b、及從本體部34b朝徑方向突出的操作部34c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容易藉由從本體部34b朝徑方向突出的操作部34c進行擺動操作。
(G)本體部34b,是具有形成有以擺動中心C1為中心的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34e也可以。雙軸承捲線器10,是進一步具備被固定於第1側板15a且具有外周部可嵌合的嵌合面42d的支撐構件42。在此情況下,因為藉由被固定於第1側板15a且與外周部嵌合的支撐構件42,將鎖定構件34的本體部34b可擺動地裝設,所以與將鎖定構件34朝第1側板15a直接可擺動地裝設相比,可以將擺動的鎖定構件34精度佳地固定在第1側板15a。
(H)卡合溝34a的第2端34g是形成半圓,第1端34f,是從第2端34g直線狀形成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卡合溝34a因為是形成U字狀,所以藉由將鎖定構件34擺動就容易進行突起部33a的鎖定及鎖定解除。且,將鎖定構件34進行直線移動使鎖定及鎖定解除也可以。
(I)卡合溝34a的第2端34g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是與擺動中心C1一致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鎖定構件34的擺動中心C1因為是與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一致,所以鎖定構件34即使擺動,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也不會變化。因此,可以精度佳地將突起部33a鎖定。
(J)卡合溝234a的第2端234g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是對於擺動中心C1偏離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將鎖定構件234擺動的話,因為卡合溝234a的半圓的第2端234g只有移動偏芯分就可以將突起部33a移動,所以裝卸操作部233不易鬆脫。
(K)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是鎖定構件234從鎖定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被擺動操作時,將裝卸操作部233至少從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的轉動方向按壓的方式對於擺動中心C1偏離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鎖定構件是從鎖定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被擺動操作的話,因為藉由鎖定構件將第2位置中的裝卸操作部233的突起部33a進一步按壓,所以裝卸操作部233不易鬆脫。
(L)雙軸承捲線器10,是進一步具備與第2位置的裝卸操作部233可接觸地設置並限制裝卸操作部233 對於第1側板215a轉動的轉動限制部256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裝卸操作部233因為是被挾持在轉動限制部256及鎖定構件234之間,所以裝卸操作部233不易遊動。
(M)雙軸承捲線器210,是進一步具備:離合器機構21、及離合器操作構件17、及導引軸217a也可以。離合器機構21,可取得:將操作桿12及捲筒14連結的離合器接合(ON)狀態、及將操作桿12及捲筒14的連結解除的離合器斷開(OFF)狀態。離合器操作構件17,是為了將離合器機構21操作而在捲線器本體11的後部,且在第1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之間可移動地被設置,可將離合器機構21從離合器接合(ON)狀態切換至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導引軸217a,是貫通第1側板215a朝向第1側蓋216a延伸,導引離合器操作構件17的移動。轉動限制部256,是由導引軸217a所構成。
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兼用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7導引的導引軸217a及轉動限制部256,所以可以將雙軸承捲線器210的構成簡化。
<其他的實施例>
(a)在前述實施例中,雖舉例說明了誘餌釣用的扁窄型的雙軸承捲線器,但是圓形的雙軸承捲線器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雖以藉由離心力將捲筒制動的雙軸承捲線器為例說明本發明,但是捲筒制動裝置是機械式、電動式等的任何的構造也可以。
(c)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卡合溝34a的第2端34g形成半圓形,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第2端,是卡合於突起部的形狀的話任何的形狀也可以。例如,將第2端由直線形成也可以,由曲線形成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鎖定構件34形成操作桿形狀,但是將鎖定構件形成錶盤形狀也可以。
10‧‧‧雙軸承捲線器
15a‧‧‧第1側板
15e‧‧‧開口部
16a‧‧‧第1側蓋
17a‧‧‧導引軸
33‧‧‧裝卸操作部
33a‧‧‧突起部
34‧‧‧鎖定構件
34a‧‧‧卡合溝
34f‧‧‧第1端
34g‧‧‧第2端
35‧‧‧軸支撐部
35b‧‧‧裝設部
35c‧‧‧底部
35g‧‧‧嵌合部
35h‧‧‧筒部
36‧‧‧卡口構造
36a‧‧‧凸輪承接
36b‧‧‧凸輪突起
36c‧‧‧卡合溝
40‧‧‧固定螺栓
42‧‧‧支撐構件
60‧‧‧操作構件
78‧‧‧螺紋軸
C‧‧‧軸芯

Claims (13)

  1.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設有:具有第1側板及與前述第1側板相面對配置的第2側板之框架、可裝卸地被裝設在前述第1側板將前述第1側板的外側覆蓋的第1側蓋、以及將前述第2側板的外側覆蓋的第2側蓋;及線捲用的捲筒,是被設在前述第1側板及前述第2側板之間,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及捲筒軸,是裝設有前述捲筒;及操作桿,是為了將前述捲筒旋轉驅動而可旋轉自如地設於前述第2側蓋側;及裝卸操作部,是具有由遠離前述捲筒軸的軸芯的位置朝向前述第1側板突出的突起部,朝對於前述第1側板可裝卸的第1位置及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繞前述捲筒軸周圍可轉動地設置,將前述第1側蓋裝卸操作用;及鎖定構件,是可與前述突起部卡合,包含具有開口的第1端及與前述第1端的相反側的關閉的第2端的卡合溝,前述裝卸操作部是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朝:在卡合於前述突起部的狀態下前述卡合溝朝向與沿著前述捲筒軸周圍繞轉的方向相異的第1方向的鎖定位置、及從前述鎖定位置移動使前述裝卸操作部可轉動的鎖定解除位置,可移動地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 前述鎖定構件,是繞與前述捲筒軸平行的軸周圍朝前述鎖定位置及前述鎖定解除位置可擺動地設在前述第1側板,前述鎖定構件被配置於前述鎖定位置的話,前述卡合溝是朝向前述第1方向,前述鎖定構件被配置於前述鎖定解除位置的前述卡合溝是朝向沿著前述捲筒軸周圍繞轉的第2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第1側板,是使前述捲筒可通過地具有以前述捲筒軸的軸芯為中心形成圓形的開口部,前述捲線器本體,是具有軸支撐部,其可裝卸地被設置在前述開口部,且與前述第1側蓋可一體轉動連結,可收納將前述捲筒軸的一端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軸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軸支撐部,是藉由卡口構造與前述開口部可裝卸地連結,前述裝卸操作部,是設於前述第1側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裝卸操作部,是朝前述第1位置及前述第2位置可轉動地被裝設於前述軸支撐部,且藉由卡口構造與前述開口部可裝卸地連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鎖定構件,是具有前述卡合溝,且具有:與前述第1側板可擺動自如地連結的本體部、及從前述本體部朝 徑方向突出的操作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本體部,是具有形成有以前述鎖定構件的擺動中心為中心的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進一步具備被固定於前述第1側板且具有前述外周部可嵌合的嵌合面的支撐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前述卡合溝的前述第2端是形成半圓,前述第1端,是從前述第2端形成直線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卡合溝的第2端的前述半圓的中心的位置,是與前述擺動中心一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卡合溝的第2端的前述半圓的中心的位置,是對於前述擺動中心偏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半圓的中心的位置,是前述鎖定構件從前述鎖定解除位置朝前述鎖定位置被擺動操作時,將前述裝卸操作部至少從前述第1位置朝向前述第2位置的方向按壓的方式對於前述擺動中心偏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進一步具備轉動限制部,其與被配置於前述第2位置的前述裝卸操作部可接觸地設置,限制前述裝卸操作部對於前述第1側板轉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進一步具備:離合器機構,可取得將前述操作桿及前述捲筒連結的離合器接合(ON)狀態、及將前述操作桿及前述捲筒的連結解除的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及離合器操作構件,是為了將前述離合器機構操作在前述捲線器本體的後部,在前述第1側板及前述第2側板之間可移動地被設置,將可前述離合器機構從前述離合器接合(ON)狀態切換至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及導引軸,是貫通前述第1側板朝向前述第1側蓋延伸,將前述離合器操作構件的移動導引;前述轉動限制部,是由前述導引軸所構成。
TW103108418A 2013-03-13 2014-03-11 雙軸承捲線器 TWI616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552 2013-03-13
JP2013050552A JP6166558B2 (ja) 2013-03-13 2013-03-13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546A TW201505546A (zh) 2015-02-16
TWI616137B true TWI616137B (zh) 2018-03-01

Family

ID=5149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8418A TWI616137B (zh) 2013-03-13 2014-03-11 雙軸承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39408B2 (zh)
JP (1) JP6166558B2 (zh)
KR (1) KR102230789B1 (zh)
CN (1) CN104041470B (zh)
MY (1) MY171042A (zh)
TW (1) TWI616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8538B2 (ja) * 2013-09-13 2017-09-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599776B2 (ja) * 2016-01-13 2019-10-3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6688679B2 (ja) * 2016-05-24 2020-04-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856355B2 (ja) * 2016-11-08 2021-04-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の防水構造
KR101980638B1 (ko) * 2017-07-12 2019-05-21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하향 회전 잠금식 사이드커버를 구비한 낚시 릴
KR102127297B1 (ko) * 2017-08-10 2020-06-26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팜측 제1 사이드커버용 출몰식 락레버를 구비한 낚시 릴
JP6941558B2 (ja) * 2017-12-27 2021-09-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122167B2 (ja) * 2018-06-11 2022-08-19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JP7049940B2 (ja) * 2018-06-21 2022-04-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94169B2 (ja) * 2018-07-13 2022-07-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202877B2 (ja) 2018-12-25 2023-01-12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CN109584682B (zh) * 2019-01-21 2020-12-2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工具
JP1653950S (zh) * 2019-10-25 2020-03-02
JP1705290S (ja) * 2021-05-12 2022-01-18 釣用リール
KR200497934Y1 (ko) * 2021-12-28 2024-04-16 주식회사 바낙스 베이트 캐스트 릴의 힌지타입 팜 사이드커버 개폐보조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3973B (en) * 2000-08-22 2002-07-11 Shimano Kk Dual-bearing reel spool-locking mechanism
TW200934382A (en) * 2007-12-28 2009-08-16 Shimano Kk Double-bearing fishing reel
JP2012139159A (ja) * 2010-12-28 2012-07-26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3033A (ja) 1987-04-20 1988-10-31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CN2074991U (zh) * 1990-07-03 1991-04-17 杨力 一种绕线轮
JP2570769Y2 (ja) 1991-10-04 1998-05-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2575446Y2 (ja) * 1992-02-18 1998-06-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3472647B2 (ja) * 1995-06-30 2003-12-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リターン機構
US5738292A (en) * 1995-07-12 1998-04-14 Zebco Division Of Brunswick Corporation Selective continuous anti-reverse mechanism for a fishing reel
JPH0937689A (ja) * 1995-08-02 1997-02-10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3372809B2 (ja) * 1996-04-25 2003-02-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フレーム構造
KR0134420Y1 (ko) * 1996-06-11 1998-12-15 정종오 양베어링 릴의 커버 착탈장치
US5839682A (en) * 1996-07-12 1998-11-24 Zebco Corporation Fishing reel with removable side cover assembly
JPH10210902A (ja) * 1997-01-29 1998-08-11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US6032894A (en) * 1998-05-14 2000-03-07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JP2000342134A (ja) * 1999-06-01 2000-12-1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TW467718B (en) * 1999-10-05 2001-12-11 Shimano Kk Reel body of double bearing reel
JP2003125679A (ja) * 2001-10-19 2003-05-07 Shimano Inc ベイトリール
CN1454468A (zh) * 2002-05-01 2003-11-1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US7150423B2 (en) * 2003-09-12 2006-12-19 Shimano Inc. Reel unit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SG116585A1 (en) * 2004-04-13 2005-11-28 Shimabno Inc Reel unit for dual-bearing reel.
JP4785499B2 (ja) * 2005-11-15 2011-10-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2007189966A (ja) * 2006-01-20 2007-08-0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KR200426604Y1 (ko) * 2006-04-20 2006-09-19 주식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낚시용 양 베어링형 릴의 사이드 커버 착탈장치
JP4934358B2 (ja) * 2006-06-22 2012-05-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4963279B2 (ja) * 2007-08-06 2012-06-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操作部材
JP5124435B2 (ja) * 2008-12-16 2013-01-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5350881B2 (ja) * 2009-05-15 2013-11-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5736004B2 (ja) * 2012-06-05 2015-06-17 株式会社ドヨ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クィックオープニングサイドカバーを備えた釣り用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3973B (en) * 2000-08-22 2002-07-11 Shimano Kk Dual-bearing reel spool-locking mechanism
TW200934382A (en) * 2007-12-28 2009-08-16 Shimano Kk Double-bearing fishing reel
JP2012139159A (ja) * 2010-12-28 2012-07-26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71042A (en) 2019-09-23
CN104041470A (zh) 2014-09-17
TW201505546A (zh) 2015-02-16
US20140263792A1 (en) 2014-09-18
KR20140112422A (ko) 2014-09-23
KR102230789B1 (ko) 2021-03-22
US9439408B2 (en) 2016-09-13
JP6166558B2 (ja) 2017-07-19
JP2014176301A (ja) 2014-09-25
CN104041470B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137B (zh) 雙軸承捲線器
JP2014176301A5 (zh)
TWI554207B (zh) 雙軸承捲線器
JP496327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操作部材
JP5481101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切換装置
TWI533800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離心制動裝置
KR101389000B1 (ko) 양 베어링 릴의 캐스트 컨트롤 기구
JP5912371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
JP2010279334A5 (zh)
JP587871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TWI607696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操作桿組裝體及雙軸承捲線器
JP2013070652A5 (zh)
JP2013070651A5 (zh)
USRE47184E1 (en) Fishing reel with improved lin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and clicker mechanism
JP2013153659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3851731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着脱構造
CN110710500B (zh) 双轴承绕线轮
TWI674063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TW201336407A (zh)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
JP2003235412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4928523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0081857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2034400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