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6407A -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6407A
TW201336407A TW101150537A TW101150537A TW201336407A TW 201336407 A TW201336407 A TW 201336407A TW 101150537 A TW101150537 A TW 101150537A TW 101150537 A TW101150537 A TW 101150537A TW 201336407 A TW201336407 A TW 2013364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circular
swing
reel
le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50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168B (en
Inventor
Yik Hui Chan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Components My Sdn Bh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Components My Sdn Bhd filed Critical Shimano Components My Sdn Bhd
Publication of TW201336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6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1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課題]對於牽引力切換操作桿,可削減操作部的零件點數且容易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技術內容]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具有擺動軸(76)及操作部(77),在鎖定及解除位置之間擺動。擺動軸,是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在擺動軸(76)中,在一端設有第1非圓形部(76e),在另一端設有第2非圓形部(76f)。操作部(77),是在第2端具有:被配置於第1端的操作桿部(77a);及與操作桿部一體形成且從操作桿部被分為2個且朝向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延伸,可一體擺動地被裝設於擺動軸的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第1擺動裝設部,是具有可各別從擺動軸的徑方向外方卡合在第1非圓形部的第1非圓形凹部(77d),第2擺動裝設部,是具有可從擺動軸的徑方向外方卡合在第2非圓形部的第2非圓形凹部(77e)。

Description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切換供制動被裝設於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的捲筒的第1牽引機構的作動狀態用的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及具備牽引力切換裝置的紡車式捲線器。
在紡車式捲線器中,已知裝設有將捲筒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制動用的牽引機構,且具有可將牽引機構切換成制動狀態及制動解除狀態的牽引力切換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
習知的牽引力切換裝置,是在捲線器本體具有可擺動自如地裝設於對應制動狀態的制動位置及對應制動解除狀態的制動解除位置的牽引力切換操作桿。習知的牽引力切換操作桿,是具有:擺動軸、及可一體擺動地連結在擺動軸的兩端的操作部。操作部,是具有:與擺動軸的一端連結的第1操作桿部、及與另一端連結的第2操作桿部、及將第1操作桿部及第2操作桿部連結的連結構件。
在牽引力切換操作桿中,將操作部組入擺動軸時,藉由螺栓構件將第1操作桿部及第2操作桿部的基端固定在擺動軸。接著,將連結構件裝設於第1操作桿部及第2操作桿部的前端側之間,從第1操作桿部將螺栓構件,經過連結構件螺入第2操作桿部。由此,操作部被裝設於擺動 軸。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79334號公報
在習知的牽引力切換操作桿中,將操作部組入擺動軸時,是需要:將第1操作桿部及第2操作桿部的基端固定於擺動軸的作業、及透過連結構件將第1操作桿部及第2操作桿部的前端固定的作業。因此,在牽引力切換操作桿中,操作部的零件點數會變多,將操作部安裝在擺動軸的作業變複雜。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牽引力切換操作桿,可削減操作部的零件點數且容易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
發明1的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是切換供制動被裝設於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的捲筒用的第1牽引機構的作動狀態。牽引力切換裝置,是具備:牽引力切換操作桿、及切換機構。牽引力切換操作桿,是具有:擺動軸、及操作部,在第1位置及從第1位置擺動的第2位置之間擺動。擺動軸,是沿著左右 方向被配置在捲線器本體,且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操作部,是在第2端具有:被配置於第1端的操作桿部;及與操作桿部一體形成且從操作桿部被分為2個且沿著捲線器本體的外側面朝向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延伸,可一體擺動地被裝設於擺動軸的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切換機構,若牽引力切換操作桿被配置於第1位置的話第1牽引機構就成為可作動狀態,若牽引力切換操作桿被配置於前述第2位置的話第1牽引機構就成為不能作動狀態。擺動軸,是具有:設於一端的第1非圓形部、及設於另一端的第2非圓形部。第1擺動裝設部,是具有可從擺動軸的徑方向外方卡合在第1非圓形部的第1非圓形凹部,第2擺動裝設部,是具有可從擺動軸的徑方向外方卡合在第2非圓形部的第2非圓形凹部。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中,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配置於第1位置的話,第1牽引機構就成為可作動,朝第2位置擺動的話第1牽引機構就成為不可作動。牽引力切換操作桿的操作部,是具有:操作桿部、及與操作桿部一體形成的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因此,操作部是由一個構件構成,可以削減操作部的零件點數。
且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時,只要將設於操作部的第1擺動裝設部的第1非圓形凹部卡合在形成於擺動軸的一端的第1非圓形部,將操作部的第2擺動裝設部卡合在形成於擺動軸的另一端的第2非圓形部即可。因此,容易將 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
在此,因為可以將操作部由一個構件構成所以可以削減操作部的零件點數。且,因為只有將操作部的第1非圓形凹部及第2非圓形凹部卡合在擺動軸的第1非圓形部及第2非圓形部就可以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所以容易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由此,可以削減零件成本及組裝成本。
發明2的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是對於如發明1的切換裝置,第1非圓形部及第2非圓形部,是各別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對直線部、及將直線部的端部連結的一對連結部。第1非圓形凹部及第2非圓形凹部,是各別具有可卡合於直線部且延伸直到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的第2端的端部為止的開縫。
在此情況下,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是各別具有朝第2端部延伸的開縫。由此,藉由從軸方向外方朝向擺動軸將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滑動,就可以將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各別卡合在第1非圓形部及第2非圓形部。因此,可以更容易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
發明3的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是對於如發明1或2的切換裝置,擺動軸,是在前述一端的端面具有螺栓構件可螺合地形成的螺栓孔。第1非圓形凹部是貫通,且可將螺栓孔朝外部露出。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螺栓構件容易將操作部固定在擺動軸。
發明4的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是如發明3的切換裝置,在第1非圓形凹部的軸方向的外側面中,形成有可供配置螺栓構件的頭部用的凹陷的座面。在此情況下,螺栓構件的頭部被收納於座面而不會朝軸方向外方突出。因此,釣線不會鉤住螺栓構件的頭部。
發明5的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發明1至4項中任一項的牽引力切換裝置。在此情況下,可以提供可達成發明1至4的作用效果的紡車式捲線器。
依據本發明的話,因為可以將操作部由一個構件構成所以可以削減操作部的零件點數。且,因為只有將操作部的第1非圓形凹部及第2非圓形凹部卡合在擺動軸的第1非圓形部及第2非圓形部就可以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所以容易將操作部裝設在擺動軸。由此,可以削減牽引力切換操作桿的零件成本及組裝成本。
<整體構成>
在第1圖中,採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操作桿1、及將操作桿1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捲線器本體2、及轉子3、及捲筒4。轉子3,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捲筒4,是將釣線捲取在外周面者,可前後移動自如地配置於轉子3的前 部。
捲線器本體2,是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具有:裝設有各種機構的捲線器外殼2a、及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外殼2a且在與捲線器外殼2a之間形成可將各種的機構收納的機構收納空間的蓋構件2b。
捲線器外殼2a,是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製或合成樹脂製的構件。蓋構件2b,是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在捲線器外殼2a或蓋構件2b(此實施例為捲線器外殼2a)中,朝前後延伸的T字形的釣竿裝設部2c(第1圖)是一體形成在上部。
如第3圖所示,在捲線器外殼2a的後部外側面,形成有具有第1支撐孔2f的凹陷的第1操作桿座面2i。在蓋構件2b的後部外側面,具有被配置成與第1支撐孔2f同芯的第2支撐孔2g的第2操作桿座面2j是與第1操作桿座面2i平行地凹陷形成。第1操作桿座面2i及第2操作桿座面2j的第1支撐孔2f及第2支撐孔2g的周圍,是比其他的部分些微地朝軸方向外側突出。由此,與後述的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摩擦面變小,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擺動操作就不會變重。
在機構收納空間內,設有:將轉子3與操作桿1的旋轉連動地旋轉的轉子驅動機構5、及將捲筒4朝前後移動使釣線均一地捲取用的擺動機構6、及供切換將捲筒4制動的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及由比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更強力的制動力將捲筒4制動的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第 1牽引機構的一例)8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9。
轉子驅動機構5,是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操作桿1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的手把軸10、及與手把軸10一起旋轉的平齒輪11、及與平齒輪11嚙合的小齒輪12。平齒輪11,是與平齒輪軸11a一體或別體形成。操作桿1的手把軸10是被螺入固定在平齒輪軸11a的左右的端部的其中任一。平齒輪軸11a,是藉由無圖示的軸承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捲線器外殼2a及蓋構件2b。小齒輪12是形成筒狀使捲筒軸15可貫通內部。小齒輪12的前部12a,是貫通轉子3的中心部,並藉由螺帽13轉子3被固定。小齒輪12,是使其軸方向的中間部及後端部,各別透過軸承18及軸承19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外殼2a。
擺動機構6,是將捲筒軸15朝前後方向移動使捲筒4朝同方向移動用的機構。捲筒4是透過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被連結在捲筒軸15的前端。擺動機構6,是透過設在平齒輪軸11a的驅動齒輪14使旋轉被傳達。平齒輪軸11a,是與平齒輪11一體形成,且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例如螺入式的手把軸10。
擺動機構6,是具有:與被配置於平齒輪軸11a的驅動齒輪14嚙合的凸輪齒輪20、及藉由凸輪齒輪20前後移動的滑件21。驅動齒輪14,是一體或別體地被配置在平齒輪軸11a,與平齒輪軸11a一體旋轉。驅動齒輪14,是例如2葉的非圓形齒輪。捲筒軸15是可旋轉自如且軸 方向不能移動地連結在此滑件21。在滑件21的第2面(第2圖的紙面深側的面)中,形成有由扁平S字狀的溝所構成的凸輪承接部21a。
凸輪齒輪20,是比平齒輪軸11a更遠離釣竿裝設部2c,且被配置於比平齒輪軸11a更後方。凸輪齒輪20,是例如4葉的非圓形齒輪。凸輪齒輪20,是繞與平齒輪軸11a平行的第2軸X2周圍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朝捲線器外殼2a的內側面突出形成的齒輪軸2d。凸輪齒輪20,是在第1面(第2圖紙面前方側的面)具有卡合於滑件21的凸輪承接部21a的凸輪突起20a。在凸輪齒輪20的第1面相反側的第2面中,形成有將後述的返回機構70的按壓構件83裝設用的大致呈圓形突出的構件裝設部20b。對於構件裝設部20b,是在返回機構70說明。
轉子3,是如第1圖所示,具有:圓筒部30、及一體形成在圓筒部30的後端且與圓筒部30隔有間隔地朝前方延伸的第1轉子臂31及第2轉子臂32。在第1轉子臂31及第2轉子臂32的前端,裝設有朝線捲取姿勢及線開放姿勢可擺動自如的導環臂33。導環臂33,是為了藉由轉子3的旋轉將釣線朝捲筒導引捲附而設置。
在轉子3的圓筒部30的內部,配置有將轉子3的逆轉禁止/解除用的逆轉防止機構66。逆轉防止機構66具有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藉由可擺動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下面的切換操作桿67將單向離合器切換至作用狀態及非作用狀態,來禁止及許可轉子3的逆轉。
捲筒4,是被配置於轉子3的第1轉子臂31及第2轉子臂32之間。捲筒4,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筒軸15的前端,透過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與捲筒軸15連結。捲筒4,是具有:在外周捲取釣線的捲線胴部4a、及一體形成於捲線胴部4a的後部的裙部4b、及一體形成於捲線胴部4a的前端的凸緣部4c。在捲線胴部4a的內部,設有使後述的前摩擦部42被收納的圓形的牽引收納凹部4d。捲筒4,是藉由制動力比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及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弱的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擇一地被制動。
<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的構成>
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是設在捲筒軸15的前端。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是具有:螺合在捲筒軸15的牽引力調整用的前端牽引力調節調整鈕41、及藉由前端牽引力調節調整鈕41被按壓的前摩擦部42。前端牽引力調節調整鈕41,是具有:使螺合在捲筒軸15的螺帽43可一體旋轉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裝設的調整鈕本體44、及可旋轉自如且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卡止於調整鈕本體44且對於捲筒軸15可一體旋轉的按壓部45。此按壓部45是與前摩擦部42接觸將捲筒4制動。在螺帽43及按壓部45之間的捲筒軸15的外周側中,捲簧46是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
前摩擦部42,是例如具有:第1牽引墊圈42a、第2 牽引墊圈42b、及第3牽引墊圈42c。第1牽引墊圈42a,是與按壓部45接觸被配置,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例如捲筒軸15。第2牽引墊圈42b,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例如捲筒4。第3牽引墊圈42c,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例如捲筒軸15。第1牽引墊圈42a及第2牽引墊圈42b之間、第2牽引墊圈42b及第3牽引墊圈42c之間、第3牽引墊圈42c及牽引收納凹部4d的壁部之間,是配置有例如石墨或毛氈製的牽引碟片42d。
<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的構成>
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是制動力比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弱的牽引機構,主要是在拋竿時讓活餌游泳時等使用。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是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被設在捲筒軸15的後部15a。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是具有:與捲線器本體2螺合的牽引力調整用的後牽引力調整鈕50、及可一體旋轉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捲筒軸15的後部15a之筒狀構件51、及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在筒狀構件51的後部外周面的棘爪齒輪52、及與棘爪齒輪52的兩側接觸的第4牽引墊圈53a、及第5牽引墊圈53b及第6牽引墊圈53c。
後牽引力調整鈕50,是可旋轉自如且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裝設在形成於捲線器外殼2a後面的安裝孔2e。後牽引力調整鈕50,是具有: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安裝孔2e的調整鈕本體60、及與調整鈕本體60的內周面螺合的 螺帽構件61。調整鈕本體60是有底筒狀的構件,在後面形成有沿著直徑方向直線地突出的調整鈕部60a。在調整鈕本體60的內周面,形成有與螺帽構件61螺合的母螺紋部60b。調整鈕本體60,是藉由被裝設於安裝孔2e的內側面的止脫構件60c被止脫。
螺帽構件61,是有底筒狀的構件,在外周面具有與調整鈕本體60的母螺紋部60b螺合的公螺紋部61a。在螺帽構件61的前端面,形成有1對卡止開縫61b。卡止開縫61b,是與被止轉於捲線器外殼2a的第6牽引墊圈53c卡合。由此,螺帽構件61是對於捲線器外殼2a不可旋轉。第6牽引墊圈53c,是被裝設於筒狀構件51的後部,如第4圖所示,具有:被卡止於捲線器外殼2a內面的第1卡止片53d、及卡合於螺帽構件61的卡止開縫61b的1對第2卡止片53e。在螺帽構件61的內周側,收納有捲簧62。
捲簧62,是牽引力調整用的彈簧,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在被裝設於螺帽構件61底面的彈簧承接墊圈63及第6牽引墊圈53c的後面之間。
筒狀構件51,是構成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並且構成牽引力切換裝置9。筒狀構件51,是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在朝前方的移動被限制的狀態下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形成於設在捲線器外殼2a後部的板狀的裝設部2h的附段差的貫通孔2k。且,筒狀構件51,是藉由捲簧62被按壓的第4牽引墊圈53a、第5牽引墊圈53b及第6牽引 墊圈53c使朝後方的移動也被限制。因此,筒狀構件51,是對於捲線器本體2不能前後移動。
筒狀構件51,是如第4圖所示,可一體旋轉且對於捲筒軸15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具有相面對於形成於捲筒軸15後部15a的彼此平行的面的錐面部15b。在筒狀構件51的內周面,形成有卡合於錐面部15b的長孔51a。筒狀構件51,是具有:形成於前側的第1支撐部51b、及形成比第1支撐部51b大徑的鍔部51c、及形成比鍔部51c小徑的第2支撐部51d。在第1支撐部51b及第2支撐部51d中,形成有彼此平行形成的錐面部51e。鍔部51c,是與貫通孔2k的段差接觸,由此使朝筒狀構件51前方的移動被限制。在前側的第1支撐部51b中,構成牽引力切換裝置9的旋轉構件54是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在後側的第2支撐部51d中,裝設有第4牽引墊圈53a、棘爪齒輪52、及第5牽引墊圈53b。其中,棘爪齒輪52,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筒狀構件51。
在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的作動時(捲筒軸15旋轉時)發聲的無圖示的出聲彈簧的前端會接觸棘爪齒輪52。棘爪齒輪52,是也作為與捲筒軸15一體旋轉的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的牽引墊圈的功能。
第4牽引墊圈53a、及第5牽引墊圈53b,是對於捲線器外殼2a及捲筒軸15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第6牽引墊圈53c,是對於捲筒軸15可旋轉自如但對於捲線器外殼2a不可旋轉地被卡止。且,如前述將螺帽構件61止 轉。
<牽引力切換裝置的構成>
牽引力切換裝置9,是如第2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朝在第2圖由實線顯示的鎖定位置(第1位置的一例)及由二點鎖線顯示的解除位置(第2位置的一例)可擺動自如地被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的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及切換機構69、及將解除位置中的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返回至鎖定位置的返回機構70。
<牽引力切換操作桿的構成>
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藉由肘節彈簧73朝鎖定位置及解除位置分開地被推迫。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由捲線器本體2的上後部繞與捲筒軸15不同的第1軸X1周圍朝在第2圖由實線顯示的鎖定位置及由2點鎖線顯示的解除位置可擺動自如地被裝設。第1軸X1,是與平齒輪軸11a平行地配置。第1軸X1,是比平齒輪軸11a更接近釣竿裝設部2c,且在比平齒輪軸11a更後方與平齒輪軸11a平行地配置。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如第3圖所示,具有:在捲線器本體2的上後部沿著第1軸X1被配置的擺動軸76、及可一體擺動地設在擺動軸76兩端的操作部77、及第2臂部78。第2臂部78,是與擺動軸76一體形成,且可與擺動軸76一體轉動。第2臂部78,是如第2圖所示,可將鎖定構件 72從卡止位置朝遠離位置按壓。
<擺動軸的構成>
擺動軸76,是例如不銹鋼合金或鋁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擺動軸,是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第2臂部78及彈簧架臂79一體形成的大徑部76a、及形成於大徑部76a兩側的第1小徑部76b及第2小徑部76c。第2臂部78,是將供鎖定及解除鎖定旋轉構件54用的鎖定構件72朝下方按壓的臂。彈簧架臂79,是將肘節彈簧73的第1端卡止,並朝前方突出形成。第2臂部78是朝彈簧架臂79相反側即後方突出形成。在大徑部76a的第1小徑部76b側的外周面,形成有直到相面對於第1小徑部76b外周面的位置為止延伸的限制突起76d。限制突起76d,是當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鎖定位置朝解除位置被操作時,為了將後述的第1臂部82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連動地擺動而設置。
如第3圖所示,第1小徑部76b,是第3圖的右側的小徑部分,被支撐在捲線器外殼2a的第1支撐孔2f。第1小徑部76b,是在前端具有將操作部77一體地擺動用的第1非圓形部76e。第1非圓形部76e,是具有:各別彼此平行的一對直線部76g、及將直線部76g的端部連結的一對連結部76h。第1小徑部76b,是大小二段的附階段軸,第1臂部82是可轉動自如地被裝設於其小徑側的部分。且,在第1小徑部76b的大徑側的部分的外周面中, 配置有扭轉捲簧80。扭轉捲簧80,其第1端是被卡止於限制突起76d,第2端是被卡止於第1臂部82。第1小徑部76b,是具有使供將操作部77固定於擺動軸76用的螺栓構件86可螺合且形成於端面的螺栓孔76i。第1非圓形部76e,是從第1操作桿座面2i突出配置。第2非圓形部76f,是從第2操作桿座面2j突出配置。
第2小徑部76c,是第3圖左側的小徑部分,被支撐在蓋構件2b的第2支撐孔2g。第2小徑部76c,是在前端具有為了將操作部77一體地擺動而彼此相面對平行形成的第2非圓形部76f。第2非圓形部76f,是與第1非圓形部76e同樣,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對直線部76g、及將直線部76g的端部連結的一對連結部76h。
<操作部的構成>
操作部77,是如第1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被配置於前端(第1端的一例)的操作桿部77a、及被配置於基端(第2端的一例)的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操作桿部77a及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是一體成形,例如鋅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
操作桿部77a,是形成比捲線器本體2的後部寬度窄且朝向前端成為些微地寬度廣。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是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從操作桿部77a被分為2個且沿著捲線器本體2的外側面朝向基端 延伸。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是可一體擺動地被裝設於擺動軸76。第1擺動裝設部77b,是具有可從擺動軸76的徑方向外方朝第1非圓形部76e卡合的第1非圓形凹部77d。第2擺動裝設部77c,是具有可從擺動軸76的徑方向外方朝第2非圓形部76f卡合的第2非圓形凹部77e。第1非圓形凹部77d及第2非圓形凹部77e,是卡合於直線部76g且各別具有直到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的基端為止延伸的第1開縫77f及第2開縫77g。第1非圓形凹部77d,是貫通形成,使螺合有螺栓構件86的螺栓孔76i可朝外部露出。在軸方向的外側面,形成有可配置螺栓構件86的頭部用的凹陷的座面77h。
<切換機構的構成>
切換機構69,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被配置於鎖定位置的話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就成為可作動狀態,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被配置於解除位置的話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就成為不可作動狀態。且,切換機構69,是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被配置於鎖定位置的話就將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成為不能作動狀態,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被配置於解除位置的話就將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成為可作動狀態。切換機構69,是具有:筒狀構件51、及旋轉構件54、及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連動上下的鎖定構件72、及拉伸彈簧81。
旋轉構件54,是圓板狀的構件。旋轉構件54,是對於捲筒軸15可一體旋轉且對於捲線器本體2成為不能前後移動的方式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在筒狀構件51的外周面。旋轉構件54,是透過筒狀構件51將捲筒軸15不可旋轉地鎖定及可旋轉自如地解除鎖定的構件。旋轉構件54,是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的複數卡合部54a。卡合部54a,是從外周部凹陷形成。且,在內周部具有可一體旋轉地被卡止於筒狀構件51的第1支撐部51b上的錐面部51e的長孔54b。旋轉構件54,是使鎖定構件72卡合及遠離的構件。旋轉構件54,若鎖定構件72卡合的話就會不可旋轉地被鎖定,若鎖定構件72遠離的話就會可旋轉自如地被解除鎖定。
鎖定構件72,是如第3圖所示,可昇降至:將旋轉構件54不可旋轉地卡止的由實線顯示的卡止位置、及可旋轉地解除卡止的由二點鎖線顯示的遠離位置。鎖定構件72,是具有縱邊72a及橫邊72b的大致L字狀的板狀構件,朝捲線器外殼2a可昇降自如被導引。在鎖定構件72的橫邊72b中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卡止突起72c。卡止突起72c,是在卡止位置卡合於旋轉構件54的卡合部54a。
拉伸彈簧81,其第1端是被卡止於捲線器外殼2a。拉伸彈簧81,是將鎖定構件72朝向卡止位置推迫。
鎖定構件72,是如第3圖所示,若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從鎖定位置朝解除位置被操作的話,就會藉由第2臂部78被按壓並朝下方移動,使卡止突起72c被配置 於遠離卡合部54a的遠離位置。由此,旋轉構件54成為可旋轉自如,透過筒狀構件51使捲筒軸15可旋轉自如。此結果,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是成為不能作動狀態,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是成為可作動狀態。
且若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被操作的話,鎖定構件72,是由第2臂部78所產生的按壓被解除並藉由拉伸彈簧81朝上方被推迫,使卡止突起72c卡合於卡合部54a。由此,旋轉構件54成為不可旋轉,透過筒狀構件51使捲筒軸15不可旋轉。此結果,使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成為可作動狀態,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是成為不能作動狀態。
肘節彈簧73,是如第2圖所示,其第1端是被卡止於彈簧架臂79,第2端是被卡止於捲線器外殼2a。肘節彈簧73,是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朝鎖定位置及解除位置分開推迫,若第1端通過連結第1軸X1及第2端的線設為死點時,該鎖定位置及解除位置是位於該死點的兩側。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藉由捲線器本體2被定位於鎖定位置及解除位置。
<返回機構的構成>
返回機構70,是與操作桿1的朝線捲取方向旋轉連動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解除位置返回至鎖定位置的機構。返回機構70,是如第2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被裝設於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第1臂部82 、及前述的凸輪齒輪20、及被裝設於凸輪齒輪20的按壓構件83、及將按壓構件83推迫的按壓彈簧84。按壓彈簧84,是例如被彎曲配置的捲簧。
第1臂部82,是如第2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可轉動自如地被裝設於擺動軸76的第1小徑部76b,從擺動軸76朝徑方向延伸的板狀的臂構件。第1臂部82,是藉由扭轉捲簧80,朝第2圖的逆時針被推迫。第1臂部82,通常是成為朝扭轉捲簧80被推迫並與限制突起76d接觸的限制姿勢。扭轉捲簧80,是當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被操作時,為了使第1臂部82保持限制姿勢,將第1臂部82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連動擺動而設置。第1臂部82,是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朝鎖定位置及解除位置擺動的話,藉由限制突起76d及扭轉捲簧80的作用,與擺動軸76連動朝鎖定位置及解除位置擺動。第1臂部82,是由手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解除位置朝向鎖定位置操作時,第1臂部82的前端即使接觸後述的按壓構件83,為了可以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配置於鎖定位置,而可以朝遠離限制突起76d的方向轉動。
凸輪齒輪20,是在第2面(第2圖的紙面後側的面)具有將按壓構件83裝設的構件裝設部20b。且,凸輪齒輪20,是在中心具有被支撐於齒輪軸2d的支撐孔20c。
按壓構件83,是可預定角度轉動自如地被裝設於構 件裝設部20b的板狀的構件。按壓構件是在外周部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具有複數(例如4個)按壓突起83a。按壓突起83a,是形成由:沿著徑方向被配置的平坦面、及末端漸廣的曲面所構成的鋸刃形狀。按壓構件83,是藉由按壓彈簧84朝第2圖順時針被推迫且在預定的轉動範圍可轉動被裝設於凸輪齒輪20。
<捲線器的操作及動作>
在拋竿前是操作切換操作桿67並藉由逆轉防止機構66使轉子3成為逆轉禁止狀態。且,由手持著導環臂33將導環臂33朝線開放姿勢反轉。進一步,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第2圖由實線顯示的鎖定位置朝由2點鎖線顯示的解除位置側擺動。
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朝解除位置側擺動的話,藉由第2臂部78將鎖定構件72被按壓並朝向遠離位置朝下方移動。且,超過肘節彈簧73的死點的話,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會朝向解除位置被推迫並被保持於解除位置。且,一體形成於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第2臂部78是被保持在解除位置,鎖定構件72是被保持在遠離位置。此結果,旋轉構件54成為可旋轉自如,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成為不能作動狀態,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成為可作動狀態。由此,弱的牽引力會施加在捲筒4。且,在返回機構70中,藉由第1臂部82的擺動,使第1臂部82的前端被配置於接近按壓構件83的按壓突起83a的位置。
從此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的操作中依據按壓構件83的停止位置,第1臂部82的前端有可能與按壓突起83a接觸。這種情況,平齒輪軸11a,是使線吐出方向的旋轉藉由逆轉防止機構66被禁止。因此,凸輪齒輪20,無法朝線吐出方向(第2圖的逆時針的方向)旋轉。但是,按壓構件83,雖是藉由按壓彈簧84被按壓,但是比其強的力作用的話,可以朝逆時針轉動。因此,藉由第1臂部82被按壓的話,按壓構件83會朝逆時針轉動。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從鎖定位置朝其後方的解除位置被操作的話,即使第1臂部82與按壓構件83接觸,仍可以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朝解除位置操作。
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的牽引力的調整,是例如配合釣魚場的風和水流進行。將後牽引力調整鈕50例如朝順時針旋轉的話,捲簧62的壓縮力會變強,牽引力會變強。即,將後牽引力調整鈕50朝順時針旋轉的話,螺帽構件61會朝第2圖左方進出,將捲簧62壓縮。捲簧62被壓縮的話,對於第4牽引墊圈53a及第5牽引墊圈53b的按壓力會變強,與捲筒軸15一體旋轉的棘爪齒輪52會被強力制動。此結果,透過筒狀構件51將捲筒軸15制動的牽引力會變強。相反地將後牽引力調整鈕50朝逆時針旋轉的話牽引力會變弱。
這些操作若完成的話,進行拋竿。拋竿完成的話,由手將導環臂33返回至線捲取姿勢,等待魚上鉤。魚咬上 釣組的話,捲筒4會逆轉。捲筒4逆轉的話,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因為是位於解除位置,所以棘爪齒輪52會與捲筒軸15一起旋轉而發聲。
確認魚的咬鉤時,是將操作桿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如此的話,返回機構70的按壓構件83會將第1臂部82按壓,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從解除位置朝鎖定位置的方向按壓。且超過肘節彈簧73的死點的話,被保持於鎖定位置。被保持於鎖定位置的話,鎖定構件72會卡合於旋轉構件54,透過筒狀構件51使捲筒軸15不可旋轉地被鎖定。因此,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成為不能作動狀態,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成為可作動狀態,強力的牽引力會朝捲筒4作動。
<牽引力切換操作桿的裝設步驟>
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的情況時,將擺動軸76配置於鎖定位置,將第1非圓形部76e的直線部76g朝向垂直方向。接著,將操作部77從擺動軸76的軸方向外方裝設在擺動軸76。此時,將操作部77的第1開縫77f卡合在第1非圓形部76e的直線部76g,將第2非圓形部76f的直線部76g卡合在第2開縫77g。在此狀態下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的話,操作部77會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擺動軸76。最後藉由將螺栓構件86螺入螺栓孔76i,使操作部77被固定於擺動軸76。在此,只要將操作部77插入擺動軸76,將螺栓 構件86螺入,就可以將操作部77固定在擺動軸76。因此,容易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由此,可以削減牽引力切換操作桿的零件成本及組裝成本。
<特徵>
(A)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9,是切換供將被裝設於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2的捲筒4制動用的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的作動狀態。牽引力切換裝置9,是具備: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及切換機構69。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是具有:擺動軸76、及操作部77,且可在鎖定位置及從鎖定位置擺動的解除位置之間擺動。擺動軸76,是沿著左右方向被配置在捲線器本體2,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操作部77,是在基端具有:被配置於前端的操作桿部77a、及與操作桿部77a一體形成並從操作桿部77a被分為2個地沿著捲線器本體2的外側面朝向前端相反側的基端延伸且可一體擺動地被裝設於擺動軸76的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切換機構69,是若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被配置於鎖定位置的話,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就成為可作動狀態,若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被配置於解除位置的話,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就成為不可作動狀態。擺動軸76,是具有:設於一端的第1非圓形部76e、及設於另一端的第2非圓形部76f。第1擺動裝設部77b,是具有可各別從擺動軸76的徑方向外方卡合於第1 非圓形部76e的第1非圓形凹部77d,第2擺動裝設部77c,是具有可從擺動軸76的徑方向外方卡合於第2非圓形部76f的第2非圓形凹部77e。
對於此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9,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配置於鎖定位置的話,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會成為可作動,朝解除位置擺動的話,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會成為不能作動。牽引力切換操作桿68的操作部77,是具有:操作桿部77a、及與操作桿部77a一體形成的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因此,操作部77是由一個構件所構成,可以削減操作部77的零件點數。
且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時,只要將設於操作部77的第1擺動裝設部77b的第1非圓形凹部77d卡合在形成於擺動軸76的一端的第1非圓形部76e,將操作部77的第2擺動裝設部77c卡合在形成於擺動軸76的另一端的第2非圓形部76f即可。因此,容易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
在此,因為操作部77可以由一個構件構成,所以可以削減操作部77的零件點數。且,因為只要將操作部77的第1非圓形凹部77d及第2非圓形凹部77e卡合在擺動軸76的第1非圓形部76e及第2非圓形部76f,就可以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所以容易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由此,可以削減零件成本及組裝成本。
(B)在牽引力切換裝置9中,第1非圓形部76e及 第2非圓形部76f,各別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對直線部76g、及將直線部76g的端部連結的一對連結部76h。第1非圓形凹部77d及第2非圓形凹部77e,是各別具有卡合於直線部76g且直到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的第2端的端部為止延伸的第1開縫77f及第2開縫77g。
在此情況下,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是各別具有朝第2端部延伸的第1開縫77f及第2開縫77g。由此,藉由從軸方向外方朝向擺動軸76將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滑動,可以各別將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卡合在第1非圓形部76e及第2非圓形部76f。因此,可以更容易將操作部77裝設在擺動軸76。
(C)在牽引力切換裝置9中,擺動軸76,是在一端的端面具有螺栓構件86可螺合的螺栓孔76i。第1非圓形凹部77d是貫通形成,使螺栓孔76i可朝外部露出。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螺栓構件86容易將操作部77固定在擺動軸76。
在牽引力切換裝置9中,在第1非圓形凹部77d的軸方向的外側面中,形成有可配置螺栓構件86的頭部用的凹陷的座面77h。在此情況下,螺栓構件86的頭部被收納於座面77h就不會朝軸方向外方突出。因此,釣線不會鉤住螺栓構件86的頭部。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a)在前述實施例中,雖藉由牽引力切換裝置9切換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8及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7,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藉由牽引力切換機構切換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及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的至少其中任一的作動狀態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第1開縫及第2開縫設在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但是不設置第1開縫及第2開縫也可以。且,在其中任一方設置開縫也可以。此情況,利用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的彈性裝設在擺動軸即可。
(c)在前述實施例中,操作部雖為金屬製,但是操作部是合成樹脂製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操作部77的操作桿部77a及第1擺動裝設部77b及第2擺動裝設部77c由相同材質一體形成,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操作桿部為合成樹脂製(或金屬製),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為金屬製(或合成樹脂製)也可以。且,操作桿部及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為不同材質的金屬製或不同材質的合成樹脂製也可以。
1‧‧‧操作桿
2‧‧‧捲線器本體
2a‧‧‧捲線器外殼
2b‧‧‧蓋構件
2c‧‧‧釣竿裝設部
2d‧‧‧齒輪軸
2e‧‧‧安裝孔
2f‧‧‧第1支撐孔
2g‧‧‧第2支撐孔
2h‧‧‧裝設部
2i‧‧‧第1操作桿座面
2j‧‧‧第2操作桿座面
2k‧‧‧貫通孔
3‧‧‧轉子
4‧‧‧捲筒
4a‧‧‧捲線胴部
4b‧‧‧裙部
4c‧‧‧凸緣部
4d‧‧‧牽引收納凹部
5‧‧‧轉子驅動機構
6‧‧‧擺動機構
7‧‧‧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
8‧‧‧前端牽引力調節機構(第1牽引機構的一例)
9‧‧‧牽引力切換裝置
10‧‧‧手把軸
11‧‧‧平齒輪
11a‧‧‧平齒輪軸
12‧‧‧小齒輪
12a‧‧‧前部
13‧‧‧螺帽
14‧‧‧驅動齒輪
15‧‧‧捲筒軸
15a‧‧‧後部
15b‧‧‧錐面部
18‧‧‧軸承
19‧‧‧軸承
20‧‧‧凸輪齒輪
20a‧‧‧凸輪突起
20b‧‧‧構件裝設部
20c‧‧‧支撐孔
21‧‧‧滑件
21a‧‧‧凸輪承接部
30‧‧‧圓筒部
31‧‧‧第1轉子臂
32‧‧‧第2轉子臂
33‧‧‧導環臂
41‧‧‧前端牽引力調節調整鈕
42‧‧‧前摩擦部
42a‧‧‧第1牽引墊圈
42b‧‧‧第2牽引墊圈
42c‧‧‧第3牽引墊圈
42d‧‧‧牽引碟片
43‧‧‧螺帽
44‧‧‧調整鈕本體
45‧‧‧按壓部
46‧‧‧捲簧
50‧‧‧後牽引力調整鈕
51‧‧‧筒狀構件
51a‧‧‧長孔
51b‧‧‧第1支撐部
51c‧‧‧鍔部
51d‧‧‧第2支撐部
51e‧‧‧錐面部
52‧‧‧棘爪齒輪
53a‧‧‧第4牽引墊圈
53b‧‧‧第5牽引墊圈
53c‧‧‧第6牽引墊圈
53d‧‧‧第1卡止片
53e‧‧‧第2卡止片
54‧‧‧旋轉構件
54a‧‧‧卡合部
54b‧‧‧長孔
60‧‧‧調整鈕本體
60a‧‧‧調整鈕部
60b‧‧‧母螺紋部
60c‧‧‧止脫構件
61‧‧‧螺帽構件
61a‧‧‧公螺紋部
61b‧‧‧卡止開縫
62‧‧‧捲簧
63‧‧‧彈簧承接墊圈
66‧‧‧逆轉防止機構
67‧‧‧切換操作桿
68‧‧‧牽引力切換操作桿
69‧‧‧切換機構
70‧‧‧返回機構
72‧‧‧鎖定構件
72a‧‧‧縱邊
72b‧‧‧橫邊
72c‧‧‧卡止突起
73‧‧‧肘節彈簧
76‧‧‧擺動軸
76a‧‧‧大徑部
76b‧‧‧第1小徑部
76c‧‧‧第2小徑部
76d‧‧‧限制突起
76e‧‧‧第1非圓形部
76f‧‧‧第2非圓形部
76g‧‧‧直線部
76h‧‧‧連結部
76i‧‧‧螺栓孔
77‧‧‧操作部
77a‧‧‧操作桿部
77b‧‧‧第1擺動裝設部
77c‧‧‧第2擺動裝設部
77d‧‧‧第1非圓形凹部
77e‧‧‧第2非圓形凹部
77f‧‧‧第1開縫
77g‧‧‧第2開縫
77h‧‧‧座面
78‧‧‧第2臂部
79‧‧‧彈簧架臂
80‧‧‧扭轉捲簧
81‧‧‧拉伸彈簧
82‧‧‧第1臂部
83‧‧‧按壓構件
83‧‧‧構件
83a‧‧‧按壓突起
84‧‧‧按壓彈簧
86‧‧‧螺栓構件
[第1圖]採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了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側同一面部剖面圖。
[第2圖]捲線器本體後部的剖面圖。
[第3圖]第1圖的III-III剖面圖。
[第4圖]尾端牽引力調節機構及牽引力切換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從第1非圓形部側所見的斜視部分圖。
[第6圖]將牽引力切換操作桿從第2非圓形部側所見的斜視部分圖。
2‧‧‧捲線器本體
2a‧‧‧捲線器外殼
2b‧‧‧蓋構件
2c‧‧‧釣竿裝設部
2f‧‧‧第1支撐孔
2g‧‧‧第2支撐孔
2i‧‧‧第1操作桿座面
2j‧‧‧第2操作桿座面
9‧‧‧牽引力切換裝置
15‧‧‧捲筒軸
15a‧‧‧後部
15b‧‧‧錐面部
51‧‧‧筒狀構件
54‧‧‧旋轉構件
54a‧‧‧卡合部
54b‧‧‧長孔
68‧‧‧牽引力切換操作桿
72‧‧‧鎖定構件
72a‧‧‧縱邊
72b‧‧‧橫邊
72c‧‧‧卡止突起
76‧‧‧擺動軸
76a‧‧‧大徑部
76b‧‧‧第1小徑部
76c‧‧‧第2小徑部
76d‧‧‧限制突起
76e‧‧‧第1非圓形部
76f‧‧‧第2非圓形部
76i‧‧‧螺栓孔
77‧‧‧操作部
77a‧‧‧操作桿部
77b‧‧‧第1擺動裝設部
77c‧‧‧第2擺動裝設部
78‧‧‧第2臂部
79‧‧‧彈簧架臂
80‧‧‧扭轉捲簧
81‧‧‧拉伸彈簧
82‧‧‧第1臂部
86‧‧‧螺栓構件

Claims (5)

  1.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是用於切換供制動被裝設於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的捲筒用的第1牽引機構的作動狀態,具備:牽引力切換操作桿及切換機構,前述牽引力切換操作桿,是具有擺動軸及操作部,可在第1位置及從前述第1位置擺動的第2位置之間擺動,前述擺動軸,是沿著左右方向被配置在前述捲線器本體,且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前述操作部,是在前述第2端具有:被配置於第1端的操作桿部;及與前述操作桿部一體形成且從前述操作桿部被分為2個且沿著前述捲線器本體的外側面朝向前述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延伸,可一體擺動地被裝設於前述擺動軸的第1擺動裝設部及第2擺動裝設部,前述切換機構,是若前述牽引力切換操作桿被配置於前述第1位置的話前述第1牽引機構就成為可作動狀態,若前述牽引力切換操作桿被配置於前述第2位置的話前述第1牽引機構就成為不能作動狀態,前述擺動軸,是具有:設於一端的第1非圓形部、及設於另一端的第2非圓形部,前述第1擺動裝設部,是具有可從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外方卡合在前述第1非圓形部的第1非圓形凹部,前述第2擺動裝設部,是具有可從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外方卡合在前述第2非圓形部的第2非圓形凹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其中,前述第1非圓形部及前述第2非圓形部,是各別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對直線部、及將前述直線部的端部連結的一對連結部,前述第1非圓形凹部及前述第2非圓形凹部,是各別具有可卡合於前述直線部且延伸直到前述第1擺動裝設部及前述第2擺動裝設部的前述第2端的端部為止的開縫。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其中,前述擺動軸,是在前述一端的端面具有螺栓構件可螺合地形成的螺栓孔,前述第1非圓形凹部是貫通,且可將前述螺栓孔朝外部露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非圓形凹部的軸方向的外側面,形成有可配置前述螺栓構件的頭部用的凹陷的座面。
  5.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前述牽引力切換裝置。
TW101150537A 2012-01-23 2012-12-27 Spinning reel and drag switching device thereof TWI56116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0679A JP5624069B2 (ja) 2012-01-23 2012-01-23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切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407A true TW201336407A (zh) 2013-09-16
TWI561168B TWI561168B (en) 2016-12-11

Family

ID=4766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50537A TWI561168B (en) 2012-01-23 2012-12-27 Spinning reel and drag switching devi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617285B1 (zh)
JP (1) JP5624069B2 (zh)
KR (1) KR101940640B1 (zh)
CN (1) CN103210892B (zh)
MY (1) MY155459A (zh)
TW (1) TWI561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3041B2 (ja) * 2015-02-12 2019-07-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プール制動装置および魚釣用リール
AT523749B1 (de) * 2020-04-21 2022-01-15 Gollner Johann Angelro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898Y2 (ja) * 1983-04-25 1994-08-2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スピニングリ−ルのスプ−ル制動装置
KR100193649B1 (ko) * 1997-05-19 1999-06-15 정대인 낚시용릴의 스풀제동력 절환장치
JP200621784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EP2111754B1 (en) * 2008-04-25 2012-06-20 Globeride, Inc. Fishing spinning reel
JP5481101B2 (ja) 2009-06-08 2014-04-23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切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40640B1 (ko) 2019-01-21
KR20130086167A (ko) 2013-07-31
CN103210892B (zh) 2016-09-21
CN103210892A (zh) 2013-07-24
TWI561168B (en) 2016-12-11
EP2617285A1 (en) 2013-07-24
JP2013146245A (ja) 2013-08-01
EP2617285B1 (en) 2014-02-26
JP5624069B2 (ja) 2014-11-12
MY155459A (en)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234B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
JP2010279334A5 (zh)
TWI607698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機構
US6431482B1 (en) Dual-bearing reel spool-locking mechanism
KR20150056031A (ko) 양 베어링 릴
US7419113B2 (en) Drag device for spinning reel
JP6412680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TWI463945B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鈕
KR101031524B1 (ko) 스피닝 릴의 스풀 지지 구조
TW201336407A (zh)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牽引力切換裝置
AU6359301A (en) Dual-bearing reel anti-reverse mechanism
JP2006204153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KR102294430B1 (ko) 스피닝 릴
JP2013146245A5 (zh)
JP5997994B2 (ja) 魚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
JP2018186758A (ja) 両軸受け型魚釣り用リール
JP4221240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反転装置
JP4381896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JP2004166643A (ja) 釣用リールのねじ操作構造
JPH11178489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1292669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4180585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2004329171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発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