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7153B - And a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having a desired degree of branching - Google Patents

And a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having a desired degree of branch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7153B
TWI557153B TW101104364A TW101104364A TWI557153B TW I557153 B TWI557153 B TW I557153B TW 101104364 A TW101104364 A TW 101104364A TW 101104364 A TW101104364 A TW 101104364A TW I557153 B TWI557153 B TW I5571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omatic polycarbonate
group
molecular weight
value
branc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4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5276A (en
Inventor
Yoshinori Isahaya
Atsushi Hirashima
Hidefumi Harada
Maki Ito
Jun-ya HAYAKAWA
Takehiko Isobe
Taichi Tokutake
Yousuke Shinka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45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5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7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71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42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1608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08G64/16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containing a chain-terminating or -crosslink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所期望之分支化度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有所期望之分支化度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詳言之,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使視分支化劑之使用量而定調整分支化度之高聚合度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使用酯交換法予以製造的方法。
聚碳酸酯(PC)由於耐熱性、耐衝擊性、透明性優異,近年來在很多的領域中被廣泛使用。於該聚碳酸酯之製造方法中,以往有很多有關的檢討。其中,由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例如2,2-雙(4-羥基苯基)丙烷(以下稱為「雙酚A」)衍生的聚碳酸酯,係藉由界面聚合法或熔融聚合法中之任一製造方法予以工業化。
由界面聚合法所製造的聚碳酸酯,係由雙酚A與p-第3-丁基苯酚等之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及光氣予以製造,惟為可在較低溫的條件下製造時,通常所得的聚碳酸酯為直鏈狀聚合物,於熔融時呈現牛頓性。換言之,由於有關切變流動性呈現熔融黏度之切變速度相關性小,而有關伸長流動性呈現極低的黏性,於進行大型押出成形或吹出成形時,會因本身的重量而容易引起樹脂倒塌情形,無法進行大型製品之成形。
聚碳酸酯樹脂之熔融特性,可藉由Q=K‧PN(式中, Q係熔融樹脂之流出量(ml/sec),K係回歸式切片之獨立變數(來自聚碳酸酯樹脂之分子量或構造),P係使用高化式流動試驗器、在280℃所測定的壓力(荷重:10~160kgf)(kg/cm2),N係構造黏性指數)表示。於該式中,N=1時呈現牛頓性流動舉動,伴隨N值變大,流動性之壓力相關性隨之變大,而呈現非牛頓流動舉動。大容量之中空成形品、大型押出成形品、吹出成形品等之用途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係視該N值評估熔融流動特性,一般而言呈現壓力相關性大的非牛頓性流動舉動,由於可防止押出時或成形時之倒塌或塌陷情形,故較佳。因此,企求可任意製造具有使該N值為適當的範圍之適合的熔融流動特性之聚碳酸酯樹脂。
因此,一般而言界面聚合法係藉由加入分子量極高的聚碳酸酯樹脂成分,且在分子內加入分支化劑而形成分支化構造,以控制於熔融時之非牛頓性。換言之,任意增大在低切變速度範圍內之熔融黏度或拉伸黏度,以進行改善吹出成形性、防滴性及難燃性等。
該可能性係因界面聚合法於分支化劑之使用量與分支化度之間有一定程度之相關關係,藉由使用任意量之分支化劑,可任意控制分支化度之故。然而,界面聚合法於製法上必須使用有毒的光氣。而且,因副生成的氯化氫或氯化鈉及作為溶劑大量使用的二氯甲烷等之含氯化合物,而導致腐蝕情形、或不易除去會影響聚合物物性之氯化鈉等之雜質或殘留的二氯甲烷的殘留課題。
另外,聚碳酸酯樹脂之另一製造方法係自古以來已知的熔融聚合法,由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與二芳基碳酸酯製造聚碳酸酯的方法,例如使雙酚A(BPA)與二芳基碳酸酯(DPC)以熔融狀態進行酯交換反應,除去副生成的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且予以聚合。
熔融聚合法具有沒有使用與界面聚合法不同的溶劑等之優點,惟於該製造步驟中為餾去高黏度聚碳酸酯熔融物中之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或碳酸酯時,必須在高溫度且高真空下長時間進行反應。而且,製造裝置必須為可耐高溫高真空下之長時間反應的特殊裝置,且由於生成物為高黏度而必須使用強力的攪拌裝置。
此外,由非專利文獻1~3可知,以習知的酯交換法所製造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由於製造時產生不特定量之分支構造,於熔融時其分支化度變得無法預測。而且,與以界面聚合法製造時相比,呈現更大的非牛頓性。該分支構造由非專利文獻4及5可知,聚碳酸酯受到鹼之作用,藉由類似Kolbe-Schmitt反應之反應而生成的酯鍵之分支構造或交聯構造者,不易控制分支構造量。換言之,會有與裝置及運轉條件有關而有增減的可能性,極為不易符合各種成形來控制熔融時之流動舉動。
而且,以習知之酯交換法所製造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會有色相降低的傾向,無法在工業上製得僅帶黃色者。此外,已知亦會有強度惡化(脆性破壞性大)的缺點。
為解決該色相降低問題時之習知方法,試行控制聚合 原料添加莫耳比,提高聚合速度且縮短反應時必要的時間。具體而言,調整聚合反應添加時之DPC類/BPA類的莫耳比,且製得化學量論之最大聚合速度。其添加比例亦受到聚合反應裝置之特徵所影響,例如藉由設定於1.03~1.10之間,可得較高速的聚合速度。
然而,該方法雖可確認低分子量範圍之有效性,惟於高分子量範圍中由於聚合反應物變成非常高黏性的流體,聚合速度變得極慢,故因聚合中之長時間熱滯留等而導致顯著的交聯.分支化或色相降低等之樹脂惡化情形。因此,實質上藉由控制聚合原料添加莫耳比,不易製得以任意量控制分支化構造量之高分子聚碳酸酯。換言之,控制低切變速度範圍之熔融黏度或拉伸黏度,且僅以分支化劑之添加量定量改善吹出成形性、防滴性及難燃性等,與界面聚合法相同地,使用熔融聚合法製造聚碳酸酯樹脂時極為不易。
聚碳酸酯之構造改良手法,試行於酯交換法聚碳酸酯中減低自然產生的分支構造。例如,於專利文獻1及2中提案不具分支構造、或沒有極力的酯交換法聚碳酸酯。此外,於專利文獻3中提案,製造上述Kolbe-Schmitt型分支構造物為300ppm以下之聚碳酸酯的方法。
另外,於專利文獻4及5中提案,在沒有藉由使用特定的觸媒下,極為不易控制因副反應而生成的分支構造,為提高色調同時使用多官能化合物積極地導入特定的分支構造中,揭示藉由增大流動舉動之非牛頓性,以改善中空 成形性之酯交換法聚碳酸酯。
然而,此等方法係使用特殊的化合物作為觸媒,且選擇.組合特定的觸媒使用者,一般而言另外使用所得的聚碳酸酯時,恐會有觸媒對人體或環境有所影響。
此外,於專利文獻6中試行使用作為分支化劑之5-(二甲基-p-羥基苯甲基)水楊酸,以改善成形流動性。然而,使用該多官能化合物時,會有因交聯而容易生成凝膠的問題。於專利文獻7及8中提案,藉由使用特定的裝置、溫度範圍及滯留條件,使來自上述Kolbe-Schmitt型之熱惡化的分支構造控制於一定範圍。然而,就該控制方法很本上不易抑制分支構造之自然產生現象而言,由於因自然產生的熱惡化反應之異種構造,為任意控制分支構造之產生量時,必須使用特定的裝置之特定的運轉條件。於專利文獻9中雖使用作為分支化劑之酸酐,惟無法忽視因製造時產生酸或酯鍵之導入等而導致對物性或色調的影響。於專利文獻10中雖記載使用分支化劑所得的構造黏性指數為1.36以上之聚碳酸酯,惟沒有發現分支化劑與分支化度之關係。
因此,企求開發以一般的酯交換法簡單地製造色調或機械物性優異、且與藉由界面聚合法之聚碳酸酯相同地,可控制流動舉動、非牛頓性及成形流動性之聚碳酸酯的方法,或可簡單地製造具有可任意控制分支化度之企求分支化度的聚碳酸酯之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的製造方法。
另外,就製造程序而言之改善手法,於專利文獻11 中提案連結有複數個聚合器之連續製造法中,使用特殊的橫型攪拌聚合器作為最終聚合器之製造方法,以及於專利文獻12及13中提案使用二軸通孔押出機之方法。然而,此等著重於促進苯酚之脫離,雖可製得高分子量之聚碳酸酯,惟其物性無法同時滿足機械物性與成形流動性兩者。
該習知的高分子量芳香族聚碳酸酯之製造方法,於任意且安定地控制分支構造時會有很多的課題。
本發明人等提案先保持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良好品質,且達成充分的高分子量化之高分子量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專利文獻14)。此係使由末端羥基濃度極低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特定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所形成的鍵結劑在酯交換觸媒存在下,以減壓條件進行酯交換(共聚合反應)、鍵結且高分子量化的方法,藉此可製得具備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原有的物性,且充分地高分子量化的聚碳酸酯樹脂。如下所述,以具體的反應流程圖例示藉由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
藉由該方法,可使芳香族聚碳酸酯之封端末端藉由脂肪族二醇化合物鍵結且鏈延長,在短時間內製造Mw約為 30,000~100,000之高聚合度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該方法由於藉由高速的聚合反應製造聚碳酸酯,可抑制因長:時間之熱滯留等而產生的分支.交聯化反應,且避免色相等之樹脂惡化情形。
於專利文獻15及16中記載,在酯交換反應之後段中添加二價二醇製造聚碳酸酯之方法,惟沒有揭示可藉由分支化劑之添加量以控制分支度,且所得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品質無法令人充分地滿足。
期待應用保持聚碳酸酯原有的良好品質,開發可達成充分的高分子量化之上述高分子量化技術,且可更為容易地達成企求的分支化度之聚碳酸酯的製造方法。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3102927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5-202180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7-18069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5-271400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5-295101號公報[專利文獻6]美國專利第4,562,242號公報[專利文獻7]專利3249825號公報[專利文獻8]專利3997424號公報[專利文獻9]專利4598958號公報[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平11-302370號公報[專利文獻11]專利2674813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特公昭52-36159號公報[專利文獻13]日本特公平06-099552號公報[專利文獻14]國際公開WO/2011/062220[專利文獻15]日本特開平7-26009號公報[專利文獻16]日本特開平7-53708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塑膠材料講座聚碳酸酯樹脂”[非專利文獻2]“日本國日刊工業新聞社”、昭和56年發行、p66[非專利文獻3]“高分子”27卷、1978年7月號、p521[非專利文獻4]“塑膠材料講座聚碳酸酯樹脂”、日本國日刊工業新聞社、昭和56年發行、p.64[非專利文獻5]“聚碳酸酯樹脂手冊”、日本國日刊工業新聞社、1992年發行、p49
本發明欲解決的課題,係提供一種具有充分高的分子量,且藉由使用一般的分支化劑,簡單地製造具有企求的分支化度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方法。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課題時,再三深入研究檢討的結果,發現使用指定量之分支化劑而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在酯交換觸媒存在下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予以反應、鍵結時,分支化劑之使用量與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之分支化度間有一定程度的 相關關係成立,遂而完成本發明。
換言之,本發明係有關下述所示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1)一種具有所期望之分支化度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係含有使用指定量的分支化劑,將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具有鍵結於末端OH基之脂肪族烴基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以減壓條件進行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之步驟。
(2)如(1)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以前述分支化劑之使用量(A;單位:莫耳%)與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以下述數式(I)表示之N值;構造黏性指數)的相關關係為基準,藉由調整該分支化劑之使用量(A),使前述分支化度(N值)於指定範圍內。
[數1]N值=(log(Q160值)-log(Q10值))/(log160-log10)………(I)
(數式(I)中,Q160值係表示在280℃、荷重160kg所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ml/sec),Q10值係表示在280℃、荷重10kg所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ml/sec))
(3)如(2)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劑之使用量(A)與分支化度(N值)係具有滿足下述數式(II)之相關關係。
[數2]N值=K1A+K2………(II)
(數式(II)中,K1為0.1~1.0之定數,K2為1.1~1.4之定數)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劑之使用量(A)係對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碳酸酯構成單位全量(總莫耳數)而言為0.01~1莫耳%。
(5)如(1)~(4)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度(N值)為1.1~2.2。
(6)如(1)~(5)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為以下述一般式(I)表示之化合物。
【化2】HO-(CR1R2)n-Q-(CR3R4)m-OH………(I)
(式(I)中,Q係表示可含有異種原子之碳數3以上的烴基;R1~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由碳數1~30之脂肪族烴基及碳數1~30之芳香族烴基所成之群選出的基;n及m係各自獨立地表示0~10之整數;惟當Q為不含鍵結於末端OH基之脂肪族烴基時,n及m係各自獨立地表示1~10之整數;又,R1及R2之至少一方與R3及R4之至少一方係各由氫原子及脂肪族烴基所成之群選出)。
(7)如(1)~(6)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沸點為240℃以上。
(8)如(1)~(7)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羥基末端濃度為1,500ppm以下。
(9)如(1)~(8)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較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更高5,000以上。
(10)如(1)~(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添加量係對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全部末端量1莫耳而言為0.01~1.0莫耳。
(11)如(1)~(10)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使前述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在減壓下於240~320℃之溫度實施。
(12)如(1)~(1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使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在13kPa(100torr)~0.01kPa(0.01torr)之減壓下實施。
(13)如(1)~(12)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00~60,000。
(14)一種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其係以如(1)~(1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而得。
(15)如(14)記載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0~100,000。
本發明係藉由使用指定量之分支化劑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在減壓條件下與特定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予以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的簡單步驟,在溫和條件下、以短時間製得具有企求的分支化度之高分子量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此係藉由發現分支化劑之使用量與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之分支化度之間有一定程度的相關關係成立,藉此於熔融聚合法中可任意控制芳香族聚碳酸酯之分支化構造量。
而且,本發明由於可縮短製造聚碳酸酯時所需的時間,及以溫和的條件(反應之低溫化.高速化)實施,與習知方法相比,可避免高溫.高切變條件,由於在樹脂中不會產生著色.交聯.凝膠化等情形,故可製得色相或不含沒有設定的分支構造之品質優異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為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使用指定量之分支化劑而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在酯交換觸媒存在下、以減壓條件予以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的步驟。
(1)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
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係以下述一般式( 1)表示的構造單位(碳酸酯構造單為)為主的重複單位之聚縮合聚合物,再藉由使用下述之分支化劑,在分子鏈內導入分支構造者。
於上述一般式(1)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6~20之環烷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環烷氧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p及q係表示0~4之整數。而且,X係表示選自以下述一般式(1’)表示的二價有機基群之基。
於上述一般式(1’)中,R3及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或碳數6~10之芳基,R3及R4亦可鍵結而形成脂肪族環。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可為以界面聚合法予以合成者,亦可為以熔融聚合法予以合成者,另外,亦可為 以固相聚合法或薄膜聚合法等之方法予以合成者。而且,亦可使用自使用後的碟狀成形品等使用後的製品回收之聚碳酸酯(製品PC之回收品)等。另外,作為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使用的聚碳酸酯,亦可為複數種混合者。例如,混合以界面聚合法聚合的聚碳酸酯與以熔融聚合法聚合的聚碳酸酯者,或混合以熔融聚合法或界面聚合法聚合的聚碳酸酯與回收品之聚碳酸酯者。
如此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亦可指以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酯鍵結形成性化合物之反應生成物為主的重複單位之聚縮合物。換言之,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係藉由使衍生各構造之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在鹼性觸媒存在下與碳酸二酯予以反應的習知之酯交換法、或使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在酸鍵結劑存在下與光氣等予以反應的習知之界面聚縮合法製得。
(2)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
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例如以下述一般式(2)表示之化合物。
於上述一般式(2)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 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6~20之環烷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環烷氧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p及q係表示0~4之整數。而且,X係表示選自以下述一般式(2’)表示的二價有機基群之基。
於上述一般式(2’)中,R3及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或碳數6~10之芳基,R3及R4亦可鍵結而形成脂肪族環。
該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3-第3-丁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3-環己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化苯基)丙烷、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 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苯醚、4,4’-二羥基苯基硫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苯基硫醚、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碸等。
其中,2,2-雙(4-羥基苯基)丙烷就作為單體之安定性、及容易取得其所含的雜質量少者而言,故更佳。
於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中,以控制玻璃轉移溫度、或提高流動性、或提高折射率、或減低複折射率等之控制光學性質等為目的時,視其所需於上述各種單體(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中亦可複數種組合使用。
(3)分支化劑
本發明使用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係於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酯鍵結形成性化合物反應時,藉由使用分支化劑,在其分子鏈內以任意量導入分支構造。分支化劑係使用在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較佳者為3~6)之官能基的多官能化合物。該多官能化合物以使用具有苯酚性羥基、羧基之化合物較佳。
3官能化合物之具體例,如1,1,1-參(4-羥基苯基)乙烷(1,1,1-參苯酚乙烷;TPA)、α,α,α’-參(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苯、α-甲基-α,α’,α”-參(4-羥基苯基)-1,4-二乙苯、α,α,,α”-參(4-羥基苯基)-1,3,5-三異丙苯、 氟化甘胺酸、4,6-二甲基-2,4,6-參(4-羥基苯基)-庚烷、1,3,5-參(4-羥基苯基)苯、2,2-雙[4,4-(4,4’-二羥基苯基)-環己基]-丙烷、偏苯三酸、1,3,5-苯三羧酸、均苯四甲酸、三羥甲基丙烷(TMP)、1,2,5-戊三醇、3,4-二羥基苯甲醇、1,2,6-己三醇、1,3,5-金剛烷三醇等。
4官能以上之化合物的具體例,如紅紫倍酚、2,3,4,4’-四羥基二苯甲酮、2,3,4,4’-四羥基二苯基甲烷、焦培酚酞、2,3,3’,4,4’,5’-六羥基二苯甲酮等。
其中,就作為單體之安定性、及容易取得其所含的雜質量少者而言,以選自1,1,1-參(4-羥基苯基)乙烷(下述化學式(1))、α,α,α’-參(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苯(下述化學式(2))、及三羥甲基丙烷(下述化學式(3))所成群的分支化劑較佳。更佳者為1,1,1-參(4-羥基苯基)乙烷。
分支化劑之使用量(分支構造之導入量),可視吹出成形性、防滴性及難燃性等之改善目的而定予以變動,對 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中之上述一般式(1)表示的碳酸酯構造單位全量(總莫耳數)而言,較佳者為0.01~1莫耳%,更佳者為0.1~0.9莫耳%,最佳者為0.2~0.8莫耳%。另外,對使用的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全量與分支化劑之合計莫耳數而言,較佳者為0.01~1莫耳%,更佳者為0.1~0.9莫耳%,最佳者為0.2~0.8莫耳%。
(4)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可藉由使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酯鍵結形成性化合物、與分支化劑一起反應而製得。
於界面聚合法中,碳酸酯鍵結形成性化合物例如光氣等之鹵化羰基、鹵化甲酸酯化合物等。
碳酸酯鍵結形成性化合物,例如使用光氣之反應係通常在酸鍵結劑及溶劑存在下進行反應。酸鍵結劑例如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或吡啶等之胺化合物。溶劑例如二氯甲烷、氯苯等之鹵化碳烴。另外,為促進反應時,例如亦可使用三級胺或四級銨等之觸媒。此時,反應溫度通常為0~40℃,反應時間為數分鐘~5小時。
此外,熔融聚合法係使用碳酸二酯作為碳酸酯鍵結形成性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二苯基碳酸酯、二甲苯基碳酸酯、雙(2-氯苯基)碳酸酯、m-二甲苯基碳酸酯、二萘基碳酸酯、雙(4-苯基苯基)碳酸酯等之芳香族碳酸二酯。 另外,視其所需亦可使用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二丁基碳酸酯、二環己基碳酸酯等。於此等之中,就反應性、對所得的樹脂之著色的安定性、及成本而言,以二苯基碳酸酯較佳。此等之碳酸二酯對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量1莫耳而言,以使用0.95~1.30莫耳之比例較佳,更佳者為0.98~1.20莫耳之比例。
使用碳酸酯作為聚碳酸鍵結形成性化合物之熔融聚合法,係藉由在惰性氣體環境下,使指定比例的芳香族二羥基成分與碳酸二酯進行加熱且攪拌而生成的醇或苯酚類予以餾出的方法進行。反應溫度係視生成的醇或苯酚類之沸點而不同,通常在120~350℃之範圍。反應係自其初期減壓,使生成的醇或苯酚類予以餾出且完成反應。另外,為促進反應時,亦可使用一般使用的鹼性化合物或酯交換觸媒。
另外,於製造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時,亦可併用上述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與二羧酸化合物,作為聚酯碳酸酯。
前述二羧酸化合物係以對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萘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較佳,此等之二羧酸以採用作為酸氯化物或酯化合物予以反應較佳。而且,於製造聚酯碳酸酯樹脂時,二羧酸於前述二羥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之合計量為100莫耳%時,以使用0.5~45莫耳%之範圍較佳,更佳者為1~40莫耳%之範圍。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以至少部分的末端基被 封端較佳。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末端基,以占全部末端之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所構成的封端末端量之比例為60%以上時,具有特別顯著的效果。對聚合物之全部末端量而言,封端末端量之比例可藉由聚合物之1H-NMR解析予以分析。而且,亦可藉由Ti複合物之分光測定或藉由1H-NMR解析測定羥基末端濃度求得,藉由同樣評估之羥基末端濃度以1,500ppm以下較佳,更佳者為1,000ppm以下。
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反應(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由於為該預聚物之封端末端基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酯交換反應,超過上述範圍之羥基末端量或未達上述範圍之封端末端量時,會有無法得到藉由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之充分的高分子量化效果。而且,在分支化劑使用量與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之間無法成立充分的相關關係。
封端末端基之具體例,如苯基末端、甲苯基末端、o-甲苯基末端、p-甲苯基末端、p-t-丁基苯基末端、聯苯基末端、o-甲氧基羰基苯基末端、p-枯基苯基末端等之末端基。
與此等之中,在下述之鍵結反應中以藉由反應系容易被除去的低沸點之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所構成的末端基較佳,以苯基末端、p-t-丁基苯基末端等為宜。
該封端末端基係可界面法中在製造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時,可藉由使用末端停止劑導入。末端停止劑之具體 例,如p-t-丁基苯酚。末端停止劑之使用量可視企求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之末端量(即企求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之分子量)或反應裝置、反應條件等予以適當的決定。
於熔融法中,在製造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時,藉由使二苯基碳酸酯等之碳酸二酯對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而言過剩量使用,可導入封端末端基。
本發明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分子量,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以5,000~60,000較佳,更佳者為10,000~50,000,最佳者為10,000~40,000。
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分子量過低時,共聚合之物性影響變大。藉此可進行改善物性,惟作為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高分子量化效果不為企求,此外,在分支化劑使用量與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之間,沒有成立充分的相關關係。
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分子量過高時,活性末端之濃度降低,高分子量化之效果少。此外,由於預聚物本身為高黏度,必須在高溫.高切變.長時間之反應條件下實施,由於預聚物本身自然產生沒有預期的分支.交聯,無法製得目的之高品質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此外,在分支化劑使用量與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之間沒有成立充分的相關關係。
(5)脂肪族二醇化合物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包含使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在酯交換觸媒存在下,以減壓條件進行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的步驟。換言之,使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作用,藉由以在該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中存在的芳香族羥基化合物所構成的封端末端基改成醇性羥基,使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彼此之間鍵結,且增大分子量。
以該方法之高分子量化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中,其分支化度係表示與對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導入分支構造時之分支化劑使用量有一定的相關關係。因此,由於於熔融法中可視分支化劑使用量而定調整分支化度,故即使使具有任意的分支化度之高分子量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探索特殊的裝置或操作條件,仍可藉由使用一般的酯交換法之條件的熔融聚合法容易取得。
本發明使用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係具有以鍵結於末端OH基之脂肪族烴基的化合物。脂肪族烴基例如伸烷基及環伸烷基,此等亦可部分被芳香族基、含雜環之基等取代。
更具體而言,例如以下述一般式(I)表示的2價醇性羥基之化合物。
【化8】HO-(CR1R2)n-Q-(CR3R4)m-OH………(I)
於上述一般式(I)中,Q係表示可含有異種原子之 碳數3以上的烴基,較佳者為可含有異種原子之碳數6~40之烴基,更佳者為可含有異種原子之碳數6~30之烴基。
該異種原子例如氧原子(O)、硫原子(S)、氮原子(N)、氟原子(F)及矽原子(Si)。於此等之中,更佳者為氧原子(O)及硫原子(S)。
該烴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支狀,亦可為環狀構造。此外,Q亦可含有芳香環、雜環等之環狀構造。
於上述一般式(I)中,R1、R2、R3及R4係各獨立地表示選自氫原子、碳數1~30(較佳者為1~10)之脂肪族烴基、及碳數6~20(較佳者為碳數6~10)之芳香族烴基所成群的基。
脂肪族烴基之具體例,如直鏈或支鏈之烷基、環己基。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3-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正己基、異己基等。芳香族烴基例如苯基、萘基等。
惟R1及R2中之至少一方、與R3及R4中之至少一方係各選自由氫原子及脂肪族烴基所成群者。
n及m係各獨立地表示0~10、較佳者為1~4之整數。惟Q不含鍵結於末端OH基之脂肪族烴基時,n及m係各獨立地表示1~10、較佳者為1~4之整數。
上述末端構造「HO-(CR1R2)n-」及「-(CR3R4)m-OH」之具體例,如下述之構造。
Ra、Rb=氫、直鏈或支鏈的烷基、苯基、萘基,m=1以上之整數
Ra、Rb=氫、直鏈或支鏈的烷基、苯基、萘基,m=1以上之整數
而且,R1~R4以皆為氫原子較佳。換言之,本發明使用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以1級二醇化合物較佳,更佳者為除直鏈狀脂肪族二醇以外之1級二醇化合物。
脂肪族二醇例如具有以下述一般式(i)~(iii)中任一式表示的2價醇性羥基之化合物更佳。
【化11】HO-(CR1R2)n1-Q1-(CR3R4)m1-OH………(i) HO-(CR1R2)n2-Q2-(CR3R4)m2-OH………(ii) HO-(CR1R2)n3-Q3-(CR3R4)m3-OH………(iii)
於上述一般式(i)中,Q1係表示含芳香環之碳數6~40之烴基,較佳者為含芳香環之碳數6~30之烴基。而且,Q1係表示可含有選自由氧原子(O)、硫原子(S)、氮原子(N)、氟原子(F)及矽原子(Si)所成群中至少一種的異種原子。
n1係表示1~10之整數,較佳者為1~4之整數。芳香環例如苯基、聯苯基、芴基、萘基等。
於上述一般式(ii)中,Q2係表示可含雜環之直鏈或支鏈狀之碳數3~40之烴基,較佳者為可含雜環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碳數5~30之烴基,更佳者為可含雜環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碳數7~20之烴基。
此外,Q2係表示可含有選自由氧原子(O)、硫原子(S)、氮原子(N)、氟原子(F)及矽原子(Si)所成群中至少一種之異種原子。n2係表示1~10之整數,較佳者為1~4之整數。
於上述一般式(iii)中,Q3係表示碳數6~40之環狀烴基(環伸烷基)、較佳者為含碳數6~30之環狀烴基之基。n3係表示0~10、較佳者為1~4之整數。環伸烷基例如環己基、二環癸基、三環癸基等。
於一般式(i)~(iii)中,R1~R4係各獨立地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30(較佳者碳數1~10)之脂肪族烴基、及碳數6~20(較佳者碳數6~10)之芳香族烴基所成群的基。其具體例係與上述一般式(I)相同。
於上述一般式(i)~(iii)中任一式表示的化合物中,較佳者為以一般式(i)~(iii)表示的化合物,更佳者為一般式(iii)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考慮餾去伴隨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反應所副生的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時,使用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以具有較該芳香族單羥基化合物更高的 沸點者較佳。而且,由於必須在一定的溫度及壓力下沒有揮發下確實地進行反應,以使用具有較高沸點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為宜。因此,本發明使用的脂肪族二醇,具體而言使用在常壓下沸點為240℃以上、較佳者為250℃以上、更佳者為350℃以上者。有關上限值沒有特別的限制,以500℃以下為充分。
使用沸點較高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除採用本發明之方法(即含有在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器中使脂肪族二醇化合物於10torr以下之減壓條件下連續供應的步驟之方法)外,可更為抑制製造步驟中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揮發。藉此,由於可更為提高供應給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的比例,不需添加過量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故可提高經濟性。
可使用作為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者之具體例,如下述所示之構造的化合物。
(i)1級二醇:含2-羥基乙氧基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較佳者例如以「HO-(CH2)2-O-Y-O-(CH2)2-OH」表示之含2-羥基乙氧基的化合物。此處,Y例如具有下述表示之構造的有機基(A)、有機基(B)、選自二價亞苯基或亞萘基之有機基(C)、或選自下述構造式之環伸烷基(D)。
此處,X係表示單鍵或下述構造之基。R1及R2係各獨立地表示碳數1~4之烷基、苯基或環己基,此等亦可含有氟原子。較佳的R1及R2為氫原子或甲基。p及q係各獨立地表示0~4(較佳者為0~3)之整數。
於上述構造中,Ra及Rb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30(較佳者1~12、更佳者1~6、最佳者1~4)之直鏈或支鏈的烷基、碳數6~12之芳基、或碳數6~12之環烷基,或相互鍵結形成環。環例如芳香環、脂環、雜環(含O及/或S)、或此等之任意組合。Ra及Rb為烷基或互相形成環時,此等亦可含有氟原子。Rc及Rd係各獨立地表示碳數1~10(較佳者1~6、更佳者1~4)之烷基,最佳者為甲基或乙基,此等亦可含有氟原子。e係表示1~20,較佳者為1~12之整數。
更具體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例如下述所示。於下述式中,n及m係各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R1及R2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苯基、環己基。
<Y為有機基(A)時>
<Y為有機基(B)時>
Y為有機基(B)時,較佳的X係表示-CRaRb-(Ra及Rb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較佳者為甲基)。具體例如下述所示之化合物。
<Y為有機基(C)時>
較佳的化合物如下述所示。
於上述含2-羥基乙氧基之化合物中,更佳者如下述所示。
(ii)1級二醇:含羥基烷基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較佳者為以「HO-(CH2)r-Z-(CH2)r-OH」表示之含羥基烷基的化合物。此處,r為1或2。換言之,羥基烷基為羥基甲基及羥基乙基 。
Z例如下述所示之有機基。
較佳的含羥基烷基之化合物如下述所示。於下述式中,n及m係各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iii)1級二醇:碳酸酯二醇系化合物
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較佳者,例如以下述式表示的碳酸酯二醇系化合物。此處,R例如具有下述所示構造之有機基。於下述式中,n為1~20、較佳者為1~2之整數。m為3~20、較佳者3~10之整數。
上述聚碳酸酯二醇系化合物,較佳者為下述所示之二醇(環己烷二甲醇或新戊醇之二聚物)或以此等為主成分者。
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係以使用選自上述(i)含2-羥基乙氧基之化合物、(ii)含羥基烷基之化合物、及(iii)碳酸酯二醇系化合物之1級二醇較佳。
而且,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只要是上述特定的1級二醇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亦可使用除上述1級二醇以外之1級二醇化合物、或2級二醇化合物。可使用的其他1級二醇化合物或2級二醇化合物之例,如下述所示。而且,於下述式中,R5、R6、R7、R8為氫原子、或碳數1~10之1價烷基。R9及R10係各獨立地表示碳數1~8、較佳者1~4之直鏈或支鏈烷基。Ra及Rb係與上述相同。R'為碳數1~10、較佳者1~8之伸烷基。Re及Rf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或苯基。m”為1~10、較佳者1~5之整數。e為1~10之整數。
<其他的1級二醇>
<2級二醇>
上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可單獨或二種以上組合使用。而且,實際上使用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係視反應條件 等可使用的化合物種而不同,視採用的反應條件等予以適當選擇。
於上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中,以使用萘烷-2,6-二甲醇(DDM)、五環十五烷二甲醇、4,4’-雙(2-羥基乙氧基)聯苯、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BPA-2EO)、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BPEF)、芴乙二醇、芴二乙醇、1,4-環己烷二甲醇(CHDM)最佳。
本發明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使用量,對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全部末端基量1莫耳而言,以0.01~1.0莫耳較佳,更佳者為0.1~1.0莫耳,尤佳者為0.2~0.7莫耳,最佳者為0.2~0.4莫耳。
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使用量超過上述範圍時,脂肪族二醇化合物會產生作為共聚合成分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被插入主鏈中之插入反應,由於共聚合比例上昇而大為影響共聚合之物性。藉此可進行改良物性,惟導入支鏈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高分子量化的效果不為企求,而超過上述範圍之使用量,高分子量化的效果變少,結果在分支化劑使用量與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之間沒有成立充分的相關關係。
本發明書中之「聚碳酸酯之全部末端基量」或「聚合物之全部末端基量」,由於例如為沒有分支的聚碳酸酯(或鏈狀聚合物)時,每1分子中之末端基數為2,沒有分支的聚碳酸酯之量為0.5莫耳時,全部末端基量以1莫耳計算。為具有分支之聚碳酸酯時,其分支鏈之末端基亦包 含於全部末端基量中。含有該分支鏈之末端基的全部末端量,係藉由1H-NMR測定或由分子量計算及分支化劑之使用量等計算。
此等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中所含作為雜質的氯量、氮量、鹼金屬量、重金屬量低者較佳。鹼金屬有鈉、鉀及此等之鹽或衍生物,重金屬之具體例為鐵、鎳、鉻。
此等雜質之含有量,氯為1000ppm以下,氮為100ppm以下,鹼金屬為10ppm以下,於重金屬中鐵為3ppm以下,鎳為2ppm以下,鉻為1ppm以下較佳。
(6)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
本發明係使導入有支鏈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具有鍵結於末端OH基的脂肪族烴基之上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在酯交換觸媒存在下、以減壓條件進行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該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中使用的觸媒,可使用一般作為聚碳酸酯製造用觸媒時使用的鹼性化合物觸媒、或酯交換觸媒。
鹼性化合物觸媒,特別是例如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以使用鹼金屬及鹼土類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氫氧化4級銨及此等之鹽、胺類等較佳,此等之化合物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鹼金屬化合物之具體例,係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 、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醋酸鈉、醋酸鉀、醋酸銫、醋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基化硼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苯基磷酸二鈉、雙酚A之二鈉鹽、二鉀鹽、二銫鹽、二鋰鹽、苯酚之鈉鹽、鉀鹽、銫鹽、鋰鹽等。
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之具體例,係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醋酸鎂、醋酸鈣、醋酸鍶、醋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苯甲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含氮化合物之具體例,係使用四甲基氫氧化銨、四乙基氫氧化銨、四丙基氫氧化銨、四丁基氫氧化銨、三甲基苯甲基氫氧化銨等之具有烷基及/或芳基等的4級氫氧化銨類、三乙胺、二甲基苯甲胺、三苯胺等之3級胺類、二乙胺、二丁胺等之2級胺類、丙胺、丁胺等之1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氨、四甲基硼氫化銨鹽、四丁基硼氫化銨鹽、四丁基四苯基硼氫化銨鹽、四苯基四苯基硼酸銨鹽等之鹼或鹼性鹽等。
酯交換觸媒以使用鋅、錫、鋯、鉛之鹽較佳,此等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酯交換觸媒之具體例,係使用醋酸鋅、苯甲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亞錫(II)、氯化錫(IV)、醋酸亞錫 (II)、醋酸錫(IV)、二丁基二月桂酸化錫、二丁基氧化錫、二丁基二甲氧化錫、乙醯基乙酸鋯、氧化醋酸鋯、四丁氧化鋯、醋酸亞鉛(II)、醋酸鉛(IV)等。
此等之觸媒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量1莫耳而言,使用1×10-9~1×10-3之比例,較佳者為1×10-7~1×10-5之比例。
藉由上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高分子量化反應(鍵結反應)的反應溫度,以240℃~320℃之範圍較佳,更佳者為260℃~310℃,最佳者為270℃~300℃。
而且,減壓度以13kPaA(100torr)以下較佳,更佳者為1.3kPaA(10torr)以下,最佳者為0.67~0.013kPaA(5~0.1torr)。在常壓下進行高分子量化反應時,可能會引發聚合物之低分子量化。
藉由使用此等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較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增加5,000以上。更佳者增加10,000以上,最佳者增加15,000以上。
本發明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者為30,000~100,000,更佳者為30,000~80,000。
本發明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的評估,係以構造黏性指數N值表示。N值係使用以280℃、荷重160kg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Q160值,與同樣地以280℃、荷重10kg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 動體積Q10值,以下述數式(I)所求得之值。Q係熔融樹脂之流出量(ml/sec)。
[數3]N值=(log(Q160值)-log(Q10值))/(log160-log10)………(I)
於上述數式(I)中,Q160值係表示以280℃、荷重160kg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ml/sec)(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CFT-500D型測定(以下皆相同),且藉由行程(stroke)=7.0~10.0mm求取),Q10值係以280℃、荷重10kg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ml/sec)(藉由行程=7.0~10.0mm求取)。(而且,噴嘴直徑1mm×噴嘴長度10mm)
通常,藉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直鏈狀芳香族聚碳酸酯,N值為1.1~1.4,藉由熔融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之高分子量體,因在製造過程中熱惡化等而導致品質降低,同時沒有使用分支化劑,N值為1.3~2.0。此時N值係沒有經控制的N值,因熔融聚合法之製造過程中樹脂的惡化程度而上昇且無法控制。然而,藉由本發明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N值,與製造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時使用的分支化劑之使用量大約成比例關係,具體而言具有下述數式(II)表示的相關關係。
[數4]N=K1A+K2………(II)
於上述數式(II)中,K1為0.1~2.0,較佳者0.3~1.6之定數(無單位),K2為1.05~1.5,較佳者1.1~1.4 之定數(無單位)。
如此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造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時使用的分支化劑之使用量與分支化度(N值)具有一定的相關關係,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可藉由製造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時之分支化劑使用量予以控制。
具體而言,本發明之方法係可將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分支化度(N值)控制於1.1~2.2之範圍,較佳者為1.2~2.0之範圍,更佳者為1.2~1.9之範圍,最佳者為1.26~1.9之範圍的企求之值。
芳香族聚碳酸酯之色相評估,一般而言以△YI值表示。通常,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YI值為0.8~1.0。另外,藉由熔融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之高分子量體,伴隨製造步驟而品質隨之降低,△YI值為1.7~2.0。然而,藉由本發明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YI值係表示與藉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同等的△YI值,且沒有色相惡化情形。
高分子量化反應之裝置種類或鍋之材料等,可使用習知任意者,可以連續式進行,亦可以分批式進行。於進行上述反應時所使用的反應裝置,可為裝設有錨型攪拌翼、高效率型攪拌翼、螺帶型攪拌翼等之縱型,亦可為裝設有槳翼、格子翼、眼鏡翼等之橫型,亦可為裝設有螺旋之壓出機型,此外,考慮聚合物之黏度時,可使用適當組合此等之反應裝置予以實施。較佳者為具有橫型攪拌效果良好 的螺旋,且具有可在減壓條件之單位者。
另外,較佳者為具有多種機型,且具有通孔構造之2軸押出機或橫型反應機。
裝置之材質係以SUS310、SUS316或SUS304等之不銹鋼、或鎳、氮化鐵等不會影響聚合物的材質較佳。另外,裝置之內側(與聚合物接觸的部分),亦可實施鉻加工或電解研磨加工,且進行鉻等之金屬鍍敷處理。
於本發明中,可在上述高分子量化反應中分子量被提高的聚合物中使用觸媒之失活劑。一般而言,以實施藉由添加習知的酸性物質,進行觸媒之失活的方法為宜。具體而言,此等之物質可使用如p-甲苯磺酸之芳香族磺酸、對甲苯磺酸丁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如硬脂酸氯化物、丁酸氯化物、氯化苯甲醯基、甲苯磺酸氯化物等之有機鹵化物、如二甲基硫酸之烷基硫酸鹽、如氯化苯甲基之有機鹵化物等。
於觸媒失活後,亦可設計使聚合物中之低沸點化合物以0.013~0.13kPaA(0.1~1torr)之壓力、200~350℃之溫度下進行脫揮除去的步驟,因此,以使用具備槳翼、格子翼、眼鏡翼等、表面更新能力優異的攪拌翼之橫型裝置、或薄膜蒸發器。
此外,於本發明中除上述熱安定化劑外,可添加抗氧化劑、顏料、染料強化劑或填充劑、紫外線吸收劑、平滑劑、脫模劑、結晶核劑、可塑劑、流動性改良材料、抗靜電劑等。
此等之添加劑,可以習知方法在聚碳酸酯樹脂中混合各成分。例如,使各成分以滾筒混合機或手動混合機、蝴蝶帶型混合機、超級混合機為典型的高速混合機予以分散混合後,適當選擇以押出機、班伯里混合機、輥等予以熔融混練的方法。
藉由本發明揭示的分支化聚碳酸酯,特別是有大型押出成形或各種吹出成形等之傾向,較佳者可利用於各種成形品、薄片、薄膜等之用途。使用於此等用途時,可為本發明所得的分支化聚碳酸酯單品,亦可為與其他的聚合物之混合品。視用途而定,以使用硬性塗佈或積層法等之加工較佳。
成形品之具體例,如車等之車前燈鏡片或眼鏡等之鏡片等之光學零件、如側燈罩、照明燈罩等之光學機器零件、電車或汽車等之車用窗玻璃代替品、家庭之窗玻璃代替品、天窗或溫室之屋頂等之採光零件、潛水鏡或太陽眼鏡、眼鏡之鏡片或鏡框、電腦或傳真機、文字輸入機等OA機器之框體、電視或微波爐等之家電製品的筐體、連接器或IC盤等之電子零件用途、安全帽、保護體、保護面等之保護工具、盤子等之食品用具等、人工透析箱或假牙等之醫藥用品等,惟不受此等所限制。
於下述中,藉由實施例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制。而且,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下述方 法或裝置進行測定。
[實施例]
1)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使用GPC,以氯仿作為展開溶劑,使用習知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之標準聚苯乙烯,做成檢測線。以該檢測線為基準,由GPC保留分析曲線時間求取。
2)玻璃轉移溫度(Tg):藉由示差熱掃描熱量分析計(DSC)進行測定。
3)聚合物之全部末端基量(莫耳數):將樹脂試樣0.25g溶解於5ml之重氫取代氯仿中,在23℃下使用核磁共振分析裝置1N-NMR(日本分光公司製、商品名「LA-500」)測定末端基,以每1ton聚合物之莫耳數表示。
4)羥基末端濃度(ppm):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由聚合物與四氯化鈦所形成的複合物藉由UV/可見光分析(546nm)進行測定。另外,藉由NMR觀察末端羥基進行測定。
5)樹脂色相(YI值):將樹脂試料6g溶解於60ml之二氯甲烷中,使用分光式色差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商品名「SE-2000」)測定YI值。
6)N值:分析裝置係使用高化式流動器CFT-500D(島津製作所製(股)製),在130℃下乾燥5小時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試料),在280℃、荷重160kg所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Q160值,同樣地在280℃、荷重 10kg所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Q10值,以下述求得。Q係熔融樹脂之流出量(ml/sec)。
[數5]N值=(log(Q160值)-log(Q10值))/(log160-log10)
<實施例1>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以下簡稱為「BPA」)45.5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46.0g(0.21mol)、1,1,1-參苯酚乙烷(以下簡稱為「TPE」)0.15g(0.49m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與TPE之合計量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使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33,2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40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0.91g(2.1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 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1,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1所示。
<實施例2>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5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46.0g(0.21mol)、1,1,1-參苯酚乙烷(以下簡稱為「TPE」)0.30g(0.96m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與TPE之合計量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中、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
然後,使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以該溫度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33,1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40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0.90g(2.0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2,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1所示。
<實施例3>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6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50.1g(0.22mol)、1,1,1-參苯酚乙烷0.31g(1.00m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與TPE之合計量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將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60℃,且在45分鐘內使減壓度為0.13kP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27,0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40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1.21g(2.8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45,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1所示。
<實施例4>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35.9g(0.16mol)、二苯基碳酸酯36.8g(0.18mol)、1,1,1-參苯酚乙烷0.42g(1.37m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與TPE之合計量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使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32,1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8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1.09g(2.5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5,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1所示。
<比較例1>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6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46.1g(0.22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使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製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1 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31,3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9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1.00g(2.3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1,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2所示。
<比較例2>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6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44.5g(0.21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 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使減壓度調整為20kPa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9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在合計共7小時攪拌下進行聚合反應,重量平均分子量(Mw):69,0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36g。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2所示。
<比較例3>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6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44.4g(0.21mol)、1,1,1-參苯酚乙烷0.33g(1.08m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與TPE之合計量為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將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9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1torr)以下。在合計共7小時半攪拌下進行聚合反應,重量平均分子量(Mw): 95,000之部分被皂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35g。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2所示。
<比較例4>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6g(0.20mol)、二苯基碳酸酯44.3g(0.21mol)、1,1,1-參苯酚乙烷0.49g(1.58mmol)、及作為觸媒之碳酸氫鈉1μmol/mol(對「BPA與TPE之合計量為1莫耳而言為1μmol」之意)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然後,將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9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1torr)以下。在合計共6小時40分鐘攪拌下進行聚合反應,重量平均分子量(Mw):125,000之凝膠狀芳香族聚碳酸酯30g。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2所示。
<參考例1>
使雙酚A 125.0g(0.55mol)、光氣70.5g(0.71mol)、1,1,1-參苯酚乙烷0.50g(1.6mmol)及p-t-丁基苯酚4.15g(27.7mmol)藉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3所示。
<參考例2>
使雙酚A 125.0g(0.55mol)、光氣70.5g(0.71mol)、1,1,1-參苯酚乙烷0.84g(2.7mmol)及p-t-丁基苯酚3.40g(22.7mmol)藉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3所示。
<參考例3>
使雙酚A 125.0g(0.55mol)、光氣70.5g(0.71mol)、1,1,1-參苯酚乙烷0.84g(2.7mmol)及p-t-丁基苯酚4.38g(29.2mmol)藉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3所示。
<參考例4>
使雙酚A 125.0g(0.55mol)、光氣70.5g(0.71mol)、1,1,1-參苯酚乙烷1.20g(3.9mmol)及p-t-丁基苯酚3.46g(23.1mmol)藉由界面聚合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3所示。
上述實施例1~4、比較例1~4、及參考例1~4之分支化劑量(分支化劑添加率;莫耳%)與N值之關係圖係如第1圖所示。由第1圖可知,實施例1~3中與TPE之添加率增加成比例,N值隨之上升。就藉由第1圖所示的分支化劑(TPE)之添加率與N值之回歸曲線的傾斜度與切片,考慮測定值之告示,求取表示N值與分支化劑使用量A之關係的上述數式(II)之K1及K2,此時之K1值約為0.6,K2值約為1.2。
此外,藉由使用界面聚合法之參考例1~2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中,N值與TPE添加率大約與實施例1~3相近。
另外,由使用與實施例相同的熔融聚合法,且沒有使 用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比較例2~4可知,由於分支化劑之添加率與N值之間沒有直線的相關關係,無法藉由分支化劑之使用量來控制分支化度。
由此可知,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沒有使用具有製造步驟上之安全性或環境問題的界面活性劑,而藉由熔融聚合法製造具有任意N值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此係習知的熔融聚合法無法達成者。
<實施例5>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2.0g、二苯基碳酸酯43.0g、作為分支化劑之α,α,α’-參(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苯0.15g、及作為觸媒之苯基磷酸二鈉(PhNa2PO4)2μmol/mol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
然後,將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度昇溫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30,0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40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 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BPA-2EO)0.47g(1.5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8,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4所示。
<實施例6~7>
除分支化劑之使用量及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使用量如表4所示外,與實施例5相同地進行。結果如表4所示。
<比較例5>
除沒有使用分支化劑外,與實施例5相同地製得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重量平均分子量(Mw)=30,000)。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與實施例5相同地,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BPA-2EO)0.47g(1.5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9,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4所示。
上述實施例5~7及比較例5之分支化劑(分支化劑添加率;莫耳%)與N值之關係圖係如第2圖所示。使用習知熔融法的比較例2~4及使用界面法之參考例1~4的結果亦併記作為參考。
由第2圖可知,實施例5~7中伴隨分支化劑之添加率增加成比例,N值隨之上昇。藉由第2圖所示的分支化劑之添加率與N值之回歸曲線的傾斜度與切片,考慮測定值之告示,求取表示N值與分支化劑使用量A之關係的上述數式(II)之K1及K2,此時之K1值約為0.6,K2值約為1.2。
此外,藉由使用界面聚合法之參考例1~4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中,N值與分支化劑添加率大約與實施例5~7相近。
<實施例8>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5.0g、二苯基碳酸酯46.5g、作為分支化劑之三羥甲基丙烷0.08g、及作為觸媒之碳酸銫(Cs2CO3)0.5μmol/mol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
然後,將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該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 速度昇溫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30,0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40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1,4-環己烷二甲醇(CHDM)0.19g(1.3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7,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5所示。
<實施例9~10>
除分支化劑之使用量及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使用量如表5所示外,與實施例8相同地進行。結果如表5所示。
<比較例6>
除沒有使用分支化劑外,與實施例8相同地製得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重量平均分子量(Mw)=31,000)。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與實施例8相同地,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進行加熱熔融。然後,投入1,4-環己烷二甲醇0.20g(1.4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 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8,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5所示。
上述實施例8~10及比較例6之分支化劑與N值之關係圖如第3圖所示。使用習知熔融法的比較例2~4及使用界面法之參考例1~4的結果亦併記作為參考。
由第3圖可知,實施例8~10中伴隨分支化劑之添加率增加成比例,N值隨之上升。藉由第3圖所示的分支化劑之添加率與N值之回歸曲線的傾斜度與切片,考慮測定值之告示,求取表示N值與分支化劑使用量A之關係的上述數式(II)之K1及K2,此時之K1值約為0.7,K2值約為1.1。
此外,藉由使用界面聚合法之參考例1~4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中,N值與分支化劑添加率大約與實施例8~10相近。
<實施例11>
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41.5g、二苯基碳酸酯43.0g、作為分支化劑之1,1,1-參(4-羥基苯基)乙烷(TPA)0.10g、及作為觸媒之四苯基硼鈉(Ph4BNa)1μmol/mol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氣體環境、180℃下加熱,且進行攪拌30分鐘。
然後,將減壓度調整為20kPa(150torr),同時以60℃/hr之速度進行昇溫至200℃,在該溫度下保持40分鐘,進行酯交換反應。此外,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25℃,且在溫度下保持10分鐘。然後,以65℃/hr之速 度昇溫至260℃,且在1小時內使減壓度為0.13kPaA(1torr)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Mw):28,000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40g。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萘烷二甲醇(DDM)0.30g(1.5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9,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6所示。
<實施例12~13>
除分支化劑之使用量及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使用量如表6所示外,與實施例11相同地進行。結果如表6所示。
<比較例7>
除沒有使用分支化劑外,與實施例11相同地製得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重量平均分子量(Mw)=28,000)。
將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30g與實施例11相同地,加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cc的四口燒瓶中,在290℃、真空下予以加熱熔融。然後,投入萘烷二甲醇(DDM)0.30g(1.5mmol),且以加熱套溫度290℃、 壓力0.04kPa(0.3torr)進行攪拌混練30分鐘。自反應系中餾出的苯酚,以冷凝管凝聚且自反應系除去。結果,所得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7,000。所得的聚合物之物性值如表6所示。
上述實施例11~13及比較例7之分支化劑與N值之關係圖如第4圖所示。使用習知熔融法的比較例2~4及使用界面法之參考例1~4的結果亦併記作為參考。
由第4圖可知,實施例11~13中伴隨分支化劑之添加率增加成比例,N值隨之上升。藉由第4圖所示的分支化劑之添加率與N值之回歸曲線的傾斜度與切片,考慮測定值之告示,求取表示N值與分支化劑使用量A之關係的上述數是(II)之K1及K2,此時之K1值約為0.6,K2值約為1.2。
此外,藉由使用界面聚合法之參考例1~4所得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中,N值與分支化劑添加率大約與實施例11~13相近。
[產業上之利用價值]
藉由本發明,可使用一般的分支化劑且以溫和的條件及短處理時間,製造色相良好.高品質,且可控制任意的分支化構造量(N值)之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如此所得的高分子量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係N值控制於適當範圍、具有適合的熔融流動性之聚碳酸酯樹脂,特別是可適合使用於大容量的中空成形品、大型押出成形品、流動成形品等之用途。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4、比較例1~4、及參考例1~4之分支化劑量與N值的關係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5~7及比較例5之分支化劑量與N值的關係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8~10及比較例6之分支化劑量與N值的關係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1~13及比較例7之分支化劑量與N值的關係圖。

Claims (12)

  1. 一種具有滿足下述數式(II)之分支化度(以下述數式(I)表示之N值;構造黏性指數)的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係含有使用分支化劑,將導入有分支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與具有鍵結於末端OH基之脂肪族烴基的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以減壓條件進行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之步驟,N值=(log(Q160值)-log(Q10值))/(log160-log10)‧‧‧(I)(數式(I)中,Q160值係表示在280℃、荷重160kg所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ml/sec),Q10值係表示在280℃、荷重10kg所測定的每單位時間之熔融流動體積(ml/sec)),N值=K1A+K2‧‧‧(II)(數式(II)中,A為前述分支化劑之使用量(單位:莫耳%),K1為0.1~1.0之定數,K2為1.1~1.4之定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劑之使用量(A)係對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碳酸酯構成單位全量與分支化劑之使用量的合計莫耳數而言為0.01~1莫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度(N值)為1.1~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為以下述一般式(I)表示之化合物,【化1】HO-(CR1R2)n-Q-(CR3R4)m-OH‧‧‧(I)(式(I)中,Q係表示可含有異種原子之碳數3以上的烴基;R1~R4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由碳數1~30之脂肪族烴基及碳數1~30之芳香族烴基所成之群選出的基;n及m係各自獨立地表示0~10之整數;惟當Q為不含鍵結於末端OH基之脂肪族烴基時,n及m係各自獨立地表示1~10之整數;又,R1及R2之至少一方與R3及R4之至少一方係各由氫原子及脂肪族烴基所成之群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沸點為240℃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羥基末端濃度為1,500ppm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較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更高5,000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肪族 二醇化合物之添加量係對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全部末端量1莫耳而言為0.01~1.0莫耳。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係使前述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在減壓下於240~320℃之溫度實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係使鍵結高分子量化反應在13kPa(100torr)~0.01kPa(0.01torr)之減壓下實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芳香族聚碳酸酯預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00~60,00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0~100,000之分支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的方法。
TW101104364A 2011-02-11 2012-02-10 And a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having a desired degree of branching TWI557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8011 2011-0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5276A TW201245276A (en) 2012-11-16
TWI557153B true TWI557153B (zh) 2016-11-11

Family

ID=4663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4364A TWI557153B (zh) 2011-02-11 2012-02-10 And a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having a desired degree of branching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969505B2 (zh)
EP (1) EP2674445B1 (zh)
JP (1) JP5804387B2 (zh)
KR (1) KR101808370B1 (zh)
CN (1) CN103502304B (zh)
ES (1) ES2653853T3 (zh)
HK (1) HK1190744A1 (zh)
MY (1) MY159293A (zh)
RU (1) RU2591189C2 (zh)
TW (1) TWI557153B (zh)
WO (1) WO2012108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9986B (zh) 2011-05-19 2016-09-2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A high-flow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a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compound
TW201341424A (zh) * 2011-12-28 2013-10-1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樹脂之連續製造方法
MY173206A (en) * 2012-05-18 2020-01-0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carbonate resin
WO2014024904A1 (ja) 2012-08-10 2014-02-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分岐化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131961B2 (ja) * 2012-11-17 2017-05-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KR102159520B1 (ko) 2012-11-17 2020-09-24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분자량화된 방향족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CN104797629A (zh) 2012-11-17 2015-07-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经高分子量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JP6202005B2 (ja) * 2012-11-17 2017-09-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量化された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TWI794172B (zh) * 2016-05-25 2023-03-01 日商三菱鉛筆股份有限公司 氟系樹脂之非水系分散體、使用其之含氟系樹脂之熱硬化樹脂組成物及其硬化物、聚醯亞胺前驅物溶液組成物
CN115651149A (zh) * 2018-01-17 2023-01-31 Ube株式会社 高支化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
US20220181632A1 (en) * 2019-03-29 2022-06-09 Teijin Limited Polymeric binder and all-solid-state secondary battery
CN116063672B (zh) * 2023-02-08 2024-04-12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三酚a型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3538B (en) * 2001-07-23 2004-06-21 Teijin Chemicals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6159B2 (zh) 1972-12-13 1977-09-13
JPS5825096B2 (ja) 1975-09-18 1983-05-2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イン系樹脂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US4562242A (en) 1984-12-24 1985-12-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ranched polycarbonate from carboxy containing diphenol
JPH0699552B2 (ja) 1986-07-16 1994-12-07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ボネ−ト結合含有重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674813B2 (ja) 1988-12-06 1997-11-12 日本ジーイープラスチックス 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ATE162832T1 (de) * 1988-12-27 1998-02-15 Asahi Chemical Ind Poröses kristallisiertes aromatisches polykarbonat-prepolymer, ein poröses kristallisiertes aromatisches polykarbona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H03102927A (ja) 1989-09-18 1991-04-30 Toshiba Corp 路側放送システム
JP3000608B2 (ja) 1990-02-27 2000-01-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衛星通信方式
JP3102927B2 (ja) 1991-10-18 2000-10-2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直鎖状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5295101A (ja) * 1992-01-29 1993-11-09 Daicel Chem Ind Ltd 分岐状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5271400A (ja) 1992-01-29 1993-10-19 Daicel Chem Ind Ltd 分岐状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5202180A (ja) 1992-01-29 1993-08-10 Daicel Chem Ind Ltd 直鎖状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DE4301466C2 (de) 1993-01-21 2002-01-24 Zeiss Carl Endoskopischer Vorsatz für ein stereoskopisches Beobachtungssystem
JP3098113B2 (ja) 1992-09-21 2000-10-1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耐食性繊維強化樹脂管
JPH0770304A (ja) * 1993-04-28 1995-03-14 Daicel Chem Ind Ltd 分岐状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DE4320156A1 (de) 1993-06-18 1994-12-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Polycarbonaten
JP3301453B2 (ja) 1993-07-13 2002-07-15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317555B2 (ja) 1993-08-09 2002-08-26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WO1997032916A1 (fr) 1996-03-05 1997-09-12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lycarbonate contenant differents types d'unites de liaison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ceux-ci
JPH11302370A (ja) 1998-04-27 1999-11-02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中空成形容器
JP4195145B2 (ja) * 1999-04-01 2008-12-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00063275A1 (fr) 1999-04-19 2000-10-26 Teijin Limited Polycarbonate aromatique ramifie, son procede d'obtention et article moule par soufflage obtenu a partir de ce polycarbonate
US6437083B1 (en) * 2001-12-06 2002-08-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KR101342848B1 (ko) * 2003-07-23 2013-12-17 스타이런 유럽 게엠베하 분지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RU2407757C2 (ru) * 2006-06-15 2010-12-27 Мицубиси Кемикал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карбонатной смолы
JP5668408B2 (ja) 2009-10-22 2015-02-1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5857744B2 (ja) 2009-11-20 2016-02-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量化された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3538B (en) * 2001-07-23 2004-06-21 Teijin Chemicals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53853T3 (es) 2018-02-09
MY159293A (en) 2016-12-30
CN103502304A (zh) 2014-01-08
EP2674445B1 (en) 2017-10-11
RU2591189C2 (ru) 2016-07-10
HK1190744A1 (zh) 2014-07-11
CN103502304B (zh) 2015-12-02
JPWO2012108510A1 (ja) 2014-07-03
EP2674445A1 (en) 2013-12-18
KR20140024282A (ko) 2014-02-28
TW201245276A (en) 2012-11-16
WO2012108510A1 (ja) 2012-08-16
KR101808370B1 (ko) 2017-12-12
US8969505B2 (en) 2015-03-03
US20130317182A1 (en) 2013-11-28
EP2674445A4 (en) 2017-01-04
JP5804387B2 (ja) 2015-11-04
RU2013141545A (ru) 2015-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7153B (zh) And a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having a desired degree of branching
TWI549986B (zh) A high-flow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a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compound
TWI513731B (zh) Method for producing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by high molecular weight
JP4178350B2 (ja) 新規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TW201433589A (zh) 高分子量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TW201439147A (zh) 高分子量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TW201439195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TWI585120B (zh) Method for producing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JP4126515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