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8344B - 殺真菌之吡唑 - Google Patents

殺真菌之吡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8344B
TWI548344B TW099106178A TW99106178A TWI548344B TW I548344 B TWI548344 B TW I548344B TW 099106178 A TW099106178 A TW 099106178A TW 99106178 A TW99106178 A TW 99106178A TW I548344 B TWI548344 B TW I5483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dimethyl
alkyl
compound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6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2717A (en
Inventor
傑佛瑞 基斯 隆
洪元杓
安德魯 愛得蒙 塔及
Original Assignee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13998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4834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032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2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3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1/38Nitroge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3/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 C07C323/22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1/18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 C07D231/20One oxygen atom attached in position 3 or 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5/00
    • C07D4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9/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Description

殺真菌之吡唑
本發明係關於某些吡唑、其N-氧化物、鹽類及組合物,及其作為殺真菌劑用途之方法。
控制真菌類植物病原造成之植物疾病對於達成高作物產率係極為重要的。對於觀賞植物、蔬菜作物、田間作物、穀類作物及水果作物的植物疾病損害會造成產量明顯減少,因此導致增加成本轉嫁到消費者。有許多針對此目的之市售產品,但仍持續有對於更有效、更低成本、更小毒性、對環境較更安全或具有不同作用點之新穎化合物有需求。JP08208620揭示N-苯基吡唑基胺及N-吡啶基吡唑基胺衍生物可作為殺蟲劑、除草劑及殺真菌劑;然而,該公開內容並未揭示本發明之殺真菌劑。
本發明係針對式1(包括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其N-氧化物及其鹽類、含有這些化合物之農業組合物及其作為殺真菌劑之用途: 其中Q1係一苯環或一萘環系,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 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或一5至6員完全不飽和雜環或一8至10員芳族雜環雙環系,各環或環系含有環員,該環員係選自碳原子及至多4個分別選自於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原子之雜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環員係分別選自於C(=O)及C(=S),且該硫原子環員係分別選自S(=O)u(=NR14)v,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取代基取代,這些取代基分別選自碳原子環員上之R3及選自在氮原子環員上之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Q2係一苯環或一萘環系,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或一5至6員飽和、部份不飽和或完全不飽和雜環或一8至10員芳族雜環雙環系,各環或環系含有環員,該環員係選自碳原子與至多4個分別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原子之雜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環員係分別選自C(=O)及C(=S),且該硫原子環員係分別選自於S(=O)u(=NR14)v,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取代基所取代,這些取代基分別選自碳原子環員上之R3及選自在氮原子環員上之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 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或C1-C12烷基、C2-C12烯基、C2-C12炔基、C3-C12環烷基或C3-C12環烯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X係O、S(O)m、NR4、CR15R16、C(=O)或C(=S);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7環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或R1係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R8所取代之苯基;或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分別在碳原子環員被選自R9a及在氮原子環員被選自R9b之取代基所取代的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R1a係H;或R1a及R1與彼等接附之碳原子一起形成一環丙環,其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分別選自鹵素及甲基之取代基所取代;R2係CH3、CH2CH3、鹵素、氰基、氰甲基、鹵甲基、羥甲基、甲氧基或甲硫基;或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分別選自鹵素及甲基之取代基所取代的環丙基;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甲醯胺基、C2-C3烷羰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 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C1-C2烷磺醯氧基、C1-C2鹵烷磺醯氧基、C3-C4環烷基、C3-C7環烷氧基、C4-C6烷環烷基、C4-C6環烷烷基、C3-C7鹵環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羥基、甲醯基、C2-C3烷羰基、C2-C3烷羰氧基、-SF5、-SCN、C(=S)NR19R20及-U-V-T;R4係H、甲醯基、C2-C5烯基、C3-C5炔基、C3-C7環烷基、-SO3 -M+、-S(=O)tR10、-(C=W)R11、NH2或OR2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R5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6及R7係分別選自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7環烷基、C4-C8環烷烷基及C4-C8烷環烷基;或R6及R7係與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四至七員非芳族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可選擇地至多一個選自O、S(O)n及NR13之環員;各R8、R9a及R9b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硝基、SCH3、S(O)CH3及S(O)2CH3;R10係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R11分別係C1-C6烷基、C1-C6烷氧基、C2-C7烷氧烷基、C2-C7烷胺烷基、C3-C8二烷胺烷基、C1-C6烷硫基或C2-C7烷硫烷基;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亞磺醯基、C1-C4烷磺醯基或氰基;R13係H、C1-C3烷基或C2-C3鹵烷基;各R14分別係H、氰基、C1-C3烷基或C1-C3鹵烷基;R15係H、C1-C4烷基或OR18;R16係C1-C4烷基或OR18;或R15及R16一起形成-OCH2CH2O-;各R18分別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SO3 -M+或-(C=W)R1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各R19及R20分別係H或CH3;R21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SO3 -M+或-(C=W)R1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各U分別係O、S(=O)w、NR22或一直接鍵結;各V分別係C1-C6伸烷基、C2-C6伸烯基、C3-C6伸炔基、C3-C6環伸烷基或C3-C6環伸烯基,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分別係選自C(=O),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1-C6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氧基及C1-C6鹵烷氧之基取代基所取代;各T分別係氰基、NR23aR23b、OR24或S(=O)yR25各R22分別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硫基)羰基、C2-C6烷氧基(硫羰基)、C4-C8環烷羰基、C4-C8環烷氧羰基、C4-C8(環烷硫基)羰基或C4-C8環烷氧基(硫羰基);各R23a及R23b分別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硫基)羰基、C2-C6烷氧基(硫羰基)、C4-C8環烷羰基、C4-C8環烷氧羰基、C4-C8(環烷硫基)羰基或C4-C8環烷氧基(硫羰基);或一對接附於相同氮原子之R23a及R23b係被該氮原子一起形成一3至6員雜環,該環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26之取代基所取代;各R24及R25分別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硫基)羰基、C2-C6烷氧基(硫羰基)、C4-C8環烷羰基、C4-C8環烷氧羰基、C4-C8(環烷硫基)羰基或C4-C8環烷氧基(硫羰基);各R26分別係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C1-C6烷氧基;各W分別係O或S;各M+分別係一陽離子;m係0、1或2;n係0、1或2;t係0、1或2;在S(=O)u(=NR14)v之各例中,各u及v分別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u與v之總和為0、1或2;各w分別係0、1或2;且各y分別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當Q2係一至少在一個鄰位被一選自-U-V-T取代基所取代之苯環,其中U係一直接鍵結、V係C(=O)及T係NR23aR23b或OR24,則X非NR4
更特定言之,該發明係關於一式1之化合物(包括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其一N-氧化物或一鹽類。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包含一式1之化合物、其一N-氧化物或一鹽類,及至少一種選自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的其他成分。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包含:(a)一式1之化合物、其一N-氧化物或鹽類,及(b)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例如:至少一種具有不同作用位置之其他殺真菌劑)。
該發明進一步關於一種控制由真菌類植物病原造成之植物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將本發明之化合物(例如:於此所述之一組合物)之殺真菌有效量施用於該植物或其部份,或施用於植物種子。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包含式1之化合物、其一N-氧化物或一鹽類之組合物,及至少一種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藥劑。
本發明亦關於式2之化合物(包括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及其鹽類
其中X係NH;及Q1、Q2及R2係如前述用於式1之定義;其限制條件為:
(a) 當Q2係一至少在一個鄰位被一選自-U-V-T取代基所取代之苯環,其中U係一直接鍵結及T係NR23aR23b或OR24,則V非C(=O);及
(b) 當Q1係苯基及Q2係4-(三氟甲基)苯基,則R2非甲基;
及使用該化合物作為製備式1之化合物之中間體。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式2之化合物或其一鹽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特徵為」或該術語任何其他的變化,旨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並受到任何明確表示的限制。例如,包含元素列表的組合物、混合物、製程或方法不必僅限於那些元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的或該組合物、混合物、製程或方法所固有的其他元素。
連接詞「由...組成」則排除任何未明確說明的元素、步驟或成分。如果是在申請專利範圍中,這樣的用詞將會封閉申請專利範圍,使其除了在通常會與其相關的雜質之外,不包括那些在列舉以外的物質。當該連接詞「由...組成」出現在申請專利範圍主體的子句,而非緊接著序言,其只限制在該子句中提到的元素;其他元素總體上不會從申請專利範圍中被排除。
連接詞「主要由...組成」用於定義包括除了那些字面上所揭露以外的材料、步驟、特徵、成份或元素的組合物或方法,但前提是這些額外的材料、步驟、特徵、成份或元素並不會實質影響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發明的基本和新穎特性。術語「主要由...組成」居於「包含」與「由...組成」之間的中間地帶。
當申請人用開放式術語,像是「包含」,定義發明或其中一部分時,應容易理解(除非另有說明)該敘述應解釋為也使用術語「主要由...組成」或「由...組成」來說明該發明。
此外,除非另有明確相反陳述,否則「或」係指包含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例如,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均滿足條件A或B:A是真實的(或存在的)且B是虛假的(或不存在的),A是虛假的(或不存在的)且B是真實的(或存在的),以及A和B都是真實的(或存在的)。
同樣地,位於本發明之元素或成份之前的不定冠詞「一」及「一個」旨在非限制性地說明該元素或成份的實例數目(即出現數)。因此「一」或「一個」應理解為包括一個或至少一個,且該元素或成份的單數詞形也包括複數,除非該數目顯然是指單數。
如本揭露內容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到,「植物」包括植物界的成員,特別是所有生命階段的種子植物(spermatopsida),包括幼嫩植物(如發芽種子發育成為幼苗)及成熟生殖階段(如產生花及種子的植物)。植物上的部分包括通常在生長介質表面(如土壤)下生長的向地部分,像是根、塊莖、鱗莖和球莖,以及在生長介質上生長的部分,像是葉子(包括莖及葉)、花、果實和種子。
如本文中所提到,術語「幼苗」,無論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字組合,意指從種子胚芽發育的幼嫩植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烷化劑」意指一種化合物,其中含碳自由基係藉由碳原子鍵結到像是鹵化物或磺酸鹽的脫離基上,藉由將親核劑鍵結到所述碳原子上則可使其離開。除非另有說明,術語「烷化」並非限制含碳自由基為烷基;在烷化劑中的該含碳自由基包括指定用於R1之碳鍵結取代基自由基的變化。
通常當一個分子片段(即自由基)表示為一系列的原子符號(如C、H、N、O、S)時,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輕易理解其所隱含的接附點。在本文的一些實例中,特別是當可能有替代的附著點時,該附著點可能用連字符(「-」)來明確表示。例如,「-SCN」表示該附著點為硫原子(即氰硫基、非異硫氰基)。
上面的詳述中,術語「烷基」,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在像是「烷硫基」或「鹵烷基」的複合詞中使用,包括直鏈或支鏈烷基,像是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或各種丁基、戊基或己基異構物。「烯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烯類,像是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和各種丁烯基異構物。「烯基」也包括像是1,2-丙二烯基的多烯。「炔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炔類,像是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和各種丁炔基異構物。「伸烯基」意指包含一個烯鍵的直鏈或支鏈烯二基。「伸烯基」的示例包括CH=CH、CH2CH=CH、CH=C(CH3)。「伸炔基」意指包含一個參鍵的直鏈或支鏈炔二基。「伸炔基」的示例包括CH2C≡C、C≡CCH2和各種伸丁炔基、伸戊炔基和伸己炔基異構物。
「烷氧基」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和各種丁氧基、戊氧基和己氧基異構物。「烷氧烷基」意指烷基上被烷氧基取代。「烷氧烷基」的示例包括CH3OCH2、CH3OCH2CH2、CH3CH2OCH2、CH3CH2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烷硫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烷硫部分,像是甲硫基、乙硫基和各種丙硫基、丁硫基、戊硫基和己硫基異構物。「烷亞磺醯基」包括烷亞磺醯基團的兩個鏡像異構物。「烷亞磺醯基」的示例包括CH3S(O)-、CH3CH2S(O)-、CH3CH2CH2S(O)-、(CH3)2CHS(O)-和各種丁亞磺醯基異構物。「烷磺醯基」的示例包括CH3S(O)2-、CH3CH2S(O)2-、CH3CH2CH2S(O)2-、(CH3)2CHS(O)2-和各種丁磺醯基異構物。「烷硫烷基」意指烷基上被烷硫基取代。「烷硫烷基」的示例包括CH3SCH2、CH3SCH2CH2、CH3CH2SCH2、CH3CH2CH2CH2SCH2和CH3CH2SCH2CH2。「(烷硫基)羰基」意指鍵結到C(=O)部分的直鏈或支鏈烷硫基團。「(烷硫基)羰基」的示例包括CH3SC(=O)、CH3CH2CH2SC(=O)和(CH3)2CHSC(=O)。「烷氧基(硫羰基)」意指鍵結到C(=S)部分的直鏈或支鏈烷氧基團。「烷氧基(硫羰基)」的示例包括CH3OC(=S)、CH3CH2CH2OC(=S)和(CH3)2CHOC(=S)。「烷胺烷基」意指鍵結到直鏈或支鏈胺烷基部分之氮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部分。「烷胺烷基」的示例包括CH3NHCH2-、(CH3)2CHNHCH2-和CH3NHCH(CH3)-。「二烷胺烷基」意指鍵結到直鏈或支鏈胺烷基部分之氮原子的兩個獨立直鏈或支鏈烷基部分。「二烷胺烷基」的示例包括(CH3)2NCH2-、(CH3)2CH(CH3)NCH2-和(CH3)2NCH(CH3)-。術語「烷羰胺基」意指鍵結到C(=O)NH部分的烷基。「烷羰胺基」的示例包括CH3CH2C(=O)NH和CH3CH2CH2C(=O)NH。
「環烷基」包括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和環己基。術語「烷環烷基」意指在一環烷基部分上被烷基取代並包括例如乙環丙基、異丙環丁基、3-甲環戊基和4-甲環己基。術語「環烷烷基」意指在烷基部分上被環烷基取代。「環烷烷基」的示例包括環丙甲基、環戊乙基和其他鍵結到直鏈或支鏈烷基團的環烷基部分。術語「環烷氧基」意指通過氧原子鏈接的環烷基,像是環戊氧基和環己氧基。「環烯基」包括像是環戊烯和環己烯等僅包含一個雙鍵的碳環,以及像是1,3-和1,4-環己二烯基等具有一個以上雙鍵的碳環,但非為芳族化合物。「環烷羰基」意指鍵結到C(=O)基團的環烷基,包括例如環丙羰基和環戊羰基。術語「環烷氧羰基」意指鍵結到C(=O)基團的環烷氧基,例如環丙氧羰基和環戊氧羰基。術語「環伸烷基」意指環烷二基環。「環伸烷基」的示例包括環伸丙基、環伸丁基、環伸戊基和環伸己基。術語「環伸烯基」意指包含一個烯鍵的環烯二基環。「環伸烯基」的示例包括環丙烯二基和環戊烯基。
術語「鹵素」,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在像是「鹵烷基」的複合詞中使用,或者在像是「被鹵素取代的烷基」的敘述中使用時,包括氟、氯、溴或碘。此外,當在像是「鹵烷基」的複合詞中使用時,或者在像是「被鹵素取代的烷基」的敘述中使用時,所述烷基可能被相同或不同的鹵素原子部份或全部取代。「鹵烷基」或「被鹵素取代的烷基」包括F3C-、ClCH2-、CF3CH2-和CF3CCl2-。術語「鹵環烷基」、「鹵烷氧基」、「鹵烷硫基」等等,定義類似於術語「鹵烷基」。「鹵烷氧基」的示例包括CH2FO-、CHF2O-、CF3O-、CCl3CH2O-、HCF2CH2CH2O-和CF3CH2O-。「氟烷氧基」的示例包括CH2FO-、CHF2O-、CF3O-HCF2CH2CH2O-和CF3CH2O-。「氟甲氧基」的示例包括CH2FO-、CHF2O-和CF3O-。「鹵烷硫基」的示例包括CCl3S-、CF3S-、CCl3CH2S-和ClCH2CH2CH2S-。「鹵烷亞磺醯基」的示例包括CF3S(O)-、CCl3S(O)-、CF3CH2S(O)-和CF3CF2S(O)-。「鹵烷磺醯基」的示例包括CF3S(O)2-、CC13S(O)2-、CF3CH2S(O)2-和CF3CF2S(O)2-。
取代基團中的碳原子總數以前綴詞「Ci-Cj」表示,其中i和j為1到12的數字。例如,C1-C4烷磺醯基表示從甲磺醯基到丁磺醯基;C2烷氧烷基表示CH3OCH2-;C3烷氧烷基表示例如CH3CH(OCH3)-、CH3OCH2CH2-或CH3CH2OCH2-;C4烷氧烷基則表示各種不同的烷基團異構物,其係以總共包含4個碳原子的烷氧基團取代,示例包括CH3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
如本文中所使用,下列定義應適用於本文中,除非另有說明。術語「可選擇地被取代」可與片語「被取代或未被取代」或與術語「(未)被取代」互換使用。除非另有說明,可選擇地被取代的基團可能在該基團每個可取代的位置具有一個取代基,而且每個取代作用均彼此獨立。
術語「未被取代」關連至一基團像是環或環系時,意指該基團除了其一個或多個連接到式1其餘部分的連接物外,沒有任何取代基。術語「可選擇地被取代」意指取代基的數目可以為零。除非另有說明,可選擇地被取代的基團可被和可容許數目一樣多的可選擇性取代基取代,藉由以非氫取代基在任何可得的碳原子或氮原子上取代氫原子。可選擇性取代基的數目可被表明的限制所限制。例如,片語「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選自碳環員上R9a的取代基取代」意指可以存在有0、1、2或3個取代基(如果潛在的連接點數目允許的話)。同樣地,片語「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選自碳環員上R3的取代基取代」意指如果可得的連接點數目允許的話,可以存在有0、1、2、3、4或5個取代基。當取代基數目的指定範圍(例如,在展示A的含氮五員雜環及含氮六員雜環中,r作為一個從0到4或從0到3的整數)超出環上取代基可得的位置數目時(例如,展示A中U-27上有2個位置可供(Ra)r取代),實際較高的範圍端被認為是可得位置的數目。
當化合物被取代基取代,且該取代基帶有表明所述取代基數目可以超過1的下標符號,所述取代基(當它們超過1時)係獨立選自被定義的取代基所組成之群組,例如,表1中的(R3)p且p為0、1、2、3、4或5。當基團包含可以是氫的取代基時,如R1、R4、R5、R6、R7或R13,則當該取代基作為氫時,視為相當於該基團未被取代。當可變基團顯示為可選擇地連接到一位置上,例如,展示1的H-23中的(Ra)r且其中r可以為0,則氫可能在該位置上,即使該可變基團的定義中並未提及。當描述基團上的一個或多個位置為「沒有被取代」或「未取代」時,則氫原子將連接其上以佔據任何自由價。
在發明內容總覽以及專利說明書對應部分中的變數「m」、「n」、「t」、「u」、「v」、「w」及「y」係有關於下標符號,該下標符號係出現在原子或其他在括弧內之分子片段的右側,該變數係代表原子或其他在括弧內之分子片段的整數例子數目。「m」有關於「S(O)m」、「n」有關於「S(O)n」、「t」有關於「-S(=O)tR10」、「u」及「v」有關於「S(=O)u(=NR14)v」、「w」有關於「S(=O)w」及「y」有關於「S(=O)yR25」。例如,「m」為0、1或2意指「S(O)m」可以為「S」、「S(O)」、或「S(O)2」。
除非另有說明,作為式1組件的環係碳環或雜環。術語「環系」作為式1組件,表示兩個稠環(例如,苯環稠合到吡啶環而形成喹啉基)。術語「環員」意指形成環或環系主鏈的原子或其他部分(例如O、S(O)、S(O)2或S(=O)u(=NR14)v)。
術語「碳環」表示一個環,其中形成該環主鏈的原子係僅選自碳。除非另有說明,碳環可以為飽和、部分不飽和或完全不飽和環。「飽和碳環」意指一個環,其主鏈由藉由單鍵互相連接的碳原子所組成;除非有特別說明,餘下的碳價由氫原子佔據。
術語「雜環」表示一個環或環系,其中至少一個形成環主鏈的原子不是碳,例如,氮、氧或硫。一般來說,雜環包含至多4個氮原子、至多2個氧原子以及至多2個硫原子。除非另有說明,雜環可以為飽和、部分不飽和或完全不飽和環。術語「飽和雜環」意指一個在環員之間僅包含單鍵的雜環。關於飽和度,「部分不飽和雜環」為飽和雜環及完全不飽和雜環(可為芳族化合物)的中間體。因此,如本揭露內容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到,術語「部分不飽和雜環」表示包含有至少一個環員透過雙鍵鍵結到鄰近環員的雜環,並在理論上有潛力容納一些在相鄰環員間的非累積雙鍵(即在其完全不飽和的對應體形式),其數目大於目前的雙鍵(即在其部分不飽和形式)數目。當完全不飽和雜環滿足休克耳定則,則所述環也被稱為「雜芳環」或「芳雜環」。術語「雜芳環系」及「雜芳雙環系」表示一個環系,其中至少一個形成環主鏈的原子不是碳,例如,氮、氧或硫,且至少一個環為芳族。除非另有說明,雜環和環系可透過任何可得的碳或氮連接,藉由在所述碳或氮上取代氫。
「芳族」意指每個環原子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上並有一個p軌域垂直於環平面,且(4n+2)π電子(其中n為正整數)與該環聯結以遵守休克耳定則。術語「芳雜環系」表示一個雜環系,其中至少一個環系的環為芳族。術語「非芳環系」表示一個可能為完全飽和、部份或完全不飽和的碳環或雜環系,前提是環系中沒有環是芳族。術語「四到七員非芳雜環」意指包含4到7個環員的環,且該環不滿足休克耳定則。該術語(如同當R6和R7在一起時所使用)並不僅限於碳原子,且可包括選自O、S(O)n及NR13的環員。
在本發明內文中,當Q1、Q2或R1的例子包含苯基或6-員完全不飽和雜環時,每個環的鄰位、間位和對位係相對於該環與式1其餘部分的連接處。
如上所述,Q1、Q2和R1可以是(除了別的之外)苯基,其可選擇地被一個或多個選自如發明內容總覽中所界定的取代基群組中的取代基所取代。可選擇地被一到五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示例為如展示A中所繪示的環U-57,其中R8如發明內容總覽中所界定的R8,且q為0到5的整數。
如上所述,Q1為(除了別的以外)5-到6-員的完全不飽和雜環或8-到10-員的雜芳雙環系,每個環或環系包含選自碳原子及至多4個雜原子的環員,該雜原子係獨立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的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員係獨立選自C(=O)及C(=S),硫原子環員係獨立選自S(=O)u(=NR14)v,每個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取代基所取代,該取代基係獨立選自發明內容總覽中為Q1所界定的任何取代基(例如,Q1環或環系可選擇地在碳環員上被R3取代,並在氮原子環員上被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所取代)。同樣地,Q2為(除了別的以外)5-到6-員的飽和、部份不飽和或完全不飽和雜環或8-到10-員的雜芳雙環系,每個環或環系包含選自碳原子及至多4個雜原子的環員,該雜原子係獨立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的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員係獨立選自C(=O)及C(=S),硫原子環員係獨立選自S(=O)u(=NR14)v,每個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取代基取代,該取代基係獨立選自發明內容總覽中為Q2所界定的任何取代基。由於Q1或Q2的環或環系上的取代基為可選擇性的,因此可能存在有0到5個取代基,並僅受可得之連接點數目的限制。在這些雜環和雜芳環系的定義中,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的原子的環員係可選擇的,前提是至少有一個環員不是碳(例如N、O或S)。S(=O)u(=NR14)v的定義允許該至多2個硫的環員為氧化的硫部分(例如S(=O)或S(=O)2)或非氧化的硫原子(即當u和v均為零時)。氮原子環員可被氧化為N-氧化物,因為與式1有關的化合物也包括N-氧化物的衍生物。選自C(=O)及C(=S)之至多3個碳原子的環員係在至多4個雜原子之外,該雜原子係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原子。
同樣如上所述,R1可為(除了別的以外)5-或6-員含氮芳雜環,其可能可選擇地被一個或多個選自如發明內容總覽中所界定的取代基群組中的取代基所取代。
當R1為苯基或5-或6-員含氮芳雜環時,除非另有說明,其可能透過任何可得的碳或氮環原子連接到式1的其餘部分。同樣地,除非另有說明,Q1或Q2可透過任何可得的碳或氮環原子連接到式1其餘的化學式。
5-到6-員完全不飽和雜環的示例包括展示1中繪示的H-1到H-39的環,8-到10-員雜芳雙環系的示例則包括展示2中繪示的B-1到B-39的環系。在展示1及2中,可變的Ra係如任何發明內容總覽中為Q1、Q2或R1所界定的取代基(例如,Q1環或環系可選擇地在碳環員上被R3所取代,並在氮原子環員上被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所取代)且r在Q1及Q2中係從0到5的整數,或在R1中係從0到3的整數,其受限於每個描述的環或環系上可得之位置數 目。
飽和或部份不飽和的5-到6-員雜環的示例包括展示3中繪示之P-1到P-40的環。在展示3中,可變的Ra係任何如發明內容總覽中為Q2所界定的取代基(例如,Q2環可選擇地在碳環員上被R3所取代,並在氮原子環員上被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所取代)且r係從0到5的整數,其受限於每個描述的環或環系上可用位置的數目。
在5-或6-員含氮雜環的示例中,該雜環係可選擇地被一個或多個特別註明用於Q1、Q2和R1中的取代基所取代,該示例包括展示A中繪示之環U-1到U-56,其中Ra係任何如發明內容總覽中分別為Q1、Q2和R1所界定的取代基(即對於Q1和Q2:R3在碳原子環員上,且所述之可能取代基列表在氮原子環員上;且對於R1、R9a在碳環員上且R9b在氮環員上)且r在Q1及Q2中係範圍從0到4的整數,並在R1中係從0到3的整數,其受限於每個U群組上可得位置的數目。注意一些U基團只能被少於4個Ra基團所取代(例如U-4到U-43及U-47到U-56)。由於U-24、U-25、U-31、U-32、U-33、U-34、U-35、U-36、U-37及U-38只有一個可得位置,對於這些U基團而言,r被限制為0或1的整數,且r為0意指U基團未被取代且氫存在於表示為(Ra)r的位置上。
雖然在展示1到3及展示A中的結構H-1到H-39、B-1到B-39、P-1到P-40及U-1到U-57顯示有Ra基團,應注意到它們不需要存在因為它們是可選擇的取代基。需要取代以填補其價的氮原子被H或Ra所取代。注意到當在展示1到3及展示A中(Ra)r和H、B、P或U基團之間的連接點繪示成浮動時,(Ra)r可連接到該H、B、P或U基團上任何可得的碳原子或氮原子。注意到當在展示1到3中H、B或P基團上的連接點繪示成浮動時,該H、B或P基團可透過H、B或P基團上任何可得的碳或氮,藉由取代氫原子而連接到式1其餘部分。注意到展示1到3及展示A中顯示的化學結構的另一種描述方式,其中該「Ra」可變取代基被「Rv」取代,其中「Rv」中的上標「v」非指在發明內容總覽中所界定的下標可變「v」,而是區別「Rv」和其他開頭為「R」的可變取代基。
R6和R7一起形成四-到七-員非芳雜環的示例包括如展示4中繪示的環G-1到G-28。注意到當R6和R7一起形成包含選自環G-25到G-28的環時,G2係選自O、S(O)n或NR13。注意到當G2為N,該氮原子可藉由被H或對應於發明內容總覽中所界定的R13的取代基所取代而填滿其價。
在該領域中已知有各式各樣的合成方法能製備芳族化合物及非芳雜環和環系;若要大量回顧,可見8卷集之綜合雜環化學(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A. R. Katritzky and C. W. Rees editors-in-chief,Pergamon Press,Oxford,1984)及12卷集之綜合雜環化學II(Comprehensive Heterocyc1ic Chemistry II,A. R. Katritzky,C. W. Rees and E. F. V. Scriven editors-in-chief,Pergamon Press,Oxford,1996)。
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以存在有一個或多個立體異構物。各種立體異構物包括鏡像異構物、非鏡像異構物、阻轉異構物和幾何異構物。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明瞭,一個立體異構物當相對於其他立體異構物被濃化或當從其他立體異構物被分離出時,可能活性更高及/或可能展示出有益的效果。此外,該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知道如何分離、濃化及/或選擇性地製備所述立體異構物。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以存在為立體異構物的混合物、個別立體異構物或光學活性形式。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明瞭不是所有的含氮雜環都可以形成N-氧化物,因為氮需要一個可用的孤立電子對以氧化成為氧化物;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辨別出那些可形成N-氧化物的含氮雜環。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也將明瞭三級胺可以形成N-氧化物。製備雜環及三級胺之N-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為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中眾所皆知,包括以像是過氧乙酸和m-氯過氧苯甲酸(MCPBA)的過氧酸、過氧化氫、像是第三丁基過氧化氫的烷基氫過氧化物、過硼酸鈉及像是二甲基雙環氧乙烷的雙環氧乙烷來氧化雜環及三級胺。這些製備N-氧化物的方法已在文獻中被廣泛描述及回顧,例如見:T. L. Gilchrist in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Vol. 7,pp 748-750,S. V. Ley,Ed.,Pergamon Press;M. Tisler and B. Stanovnik in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 3,pp 18-20,A. J. Boulton and A. McKillop,Eds.,Pergamon Press;M. R. Grimmett and B. R. T. Keene in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 43,pp 149-161,A. R. Katritzky,Ed.,Academic Press;M. Tisler and B. Stanovnik in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 9,pp 285-291,A. R. Katritzky and A. J. Boulton,Eds.,Academic Press;及G. W. H. Cheeseman and E. S. G. Werstiuk in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 22,pp 390-392,A. R. Katritzky and A. J. Boulton,Eds.,Academic Press。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明瞭本文中所揭露的一些化合物可與一個或多個它們各自的互變異構對應體平衡存在。除非另有說明,藉由一個互變異構物的描述提及化合物是為了被視為包括所有的互變異構物。例如,提到式2 1 描述的互變異構形式時,也包括式2 2 描述的互變異構形式。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瞭解到,因為化合物的鹽類與它們對應的非鹽形式在環境和生理條件下會處於平衡狀態,所以鹽類會分享非鹽形式的生物效用。因此各種式1化合物的鹽類可用來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即農業適用)。式1化合物的鹽類包括含有機酸或無機酸的酸添加鹽類,酸像是氫溴酸、鹽酸、硝酸、磷酸、硫酸、乙酸、丁酸、延胡索酸、乳酸、順丁烯二酸、丙二酸、草酸、丙酸、水楊酸、酒石酸、4-甲苯磺酸或戊酸。
選自式1、其幾何和立體異構物、互變異構物、N-氧化物和鹽類的化合物,通常存在不止一種形式,且式1因此包括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所有晶形和非晶形。非晶形包括像是蠟和膠的固體實施例,也包括像是溶液和熔體的液體實施例。晶形包括基本上代表單晶類型的實施例及代表多形體混合物的實施例(即不同的晶形)。術語「多形體」意指一可以結晶成不同晶形的化合物的特定晶形,這些形式的晶格內分子有不同的排列及/或構形。雖然多形體可以有同樣的化學組成,它們也可以在組成上因為共結晶水或其他分子的存在或不存在而不同,該共結晶水或其他分子可以弱或強結合在晶格內。多形體可以在化學、物理和生物特性有所不同,像是晶體形狀、密度、硬度、顏色、化學穩定性、熔點、吸濕性、懸浮率、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明瞭,式1所代表的一化合物之一多形體相對於式1所代表的同樣化合物之另一個多形體或多形體混合物,可展示出有益的效果(例如,適合製備有用的配方,改進生物性效能)。式1所代表的一化合物之一特定多形體的製備和分離,可以藉由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所熟知的方法完成,包括例如使用選定的溶劑和溫度來結晶。
如發明內容總覽中所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包括(其中用於下列實施例之式1包括其N-氧化物及鹽類、幾何異構物、立體異構物及阻轉異構物):
實施例1.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S(O)m、NR4、CR15R16或C(=O)。
實施例2.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S(O)m、NR4或CR15R16
實施例3.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NR4、CR15R16或C(=O)。
實施例4.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NR4或CR15R16
實施例5.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S(O)m或NR4
實施例6.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或S(O)m
實施例7.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
實施例8.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NR4
實施例9.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O或NR4
實施例10.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X係CR15R16、C(=O)或C(=S)。
實施例11. 一種式1或實施例1至10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Q1係一六員環(例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且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相對於Q1環連接到式1之其餘部分),則該R3取代基係選自F、Cl、Br及氰基(-CN)。
實施例11a. 一種式1或實施例1至11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Q1係一六員環且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相對於Q1環連接到式1之其餘部分),則該R3取代基係F。
實施例12. 一種式1或實施例1至11a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Q1係一僅被一個R3取代基所取代之六員環(例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則該R3取代基係接附於一鄰位(相對於Q1環連接到式1的其餘部分)。
實施例13. 一種式1或實施例1至12之任一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噻吩基、吡啶基、嗒嗪基、吡嗪基、嘧啶基、萘基、喹啉基、異喹啉基或喹噁啉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14. 一種實施例13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噻吩基、吡啶基、嗒嗪基、吡嗪基或嘧啶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15. 一種實施例14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以1至4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16. 一種實施例15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17. 一種實施例16之化合物,其中該取代基係位在Q1之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的鄰和/或對位(相對於Q1環連接之式1其餘部分)。
實施例18. 一種實施例16或17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19. 一種實施例18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20. 一種實施例19之化合物,其中Q1係於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於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於第2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21. 一種實施例20之化合物,其中Q1係在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於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22. 一種實施例21之化合物,其中Q1係在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23. 一種實施例21之化合物,其中Q1係於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24. 一種實施例21之化合物,其中Q1係於第2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25. 一種實施例18之化合物,其中Q1係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吡啶基。
實施例26. 一種實施例25之化合物,其中Q1係以1或2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吡啶基。
實施例27. 一種實施例26之化合物,其中Q1係以1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吡啶基。
實施例28.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27任一化合物,其中當Q2係一六員環(例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且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相對於Q2環連接到式1的其餘部分),則該R3取代基係選自F、Cl、Br及氰基(-CN)。
實施例29.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28任一化合物,其中當Q2係一六員環且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相對於Q2環連接到式1的其餘部分),則該R3取代基係F。
實施例30.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29任一化合物,其中當Q2係一僅被一R3取代基所取代之六員環(例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則該R3取代基係接附於一鄰位(相對於Q2環連接到式1的其餘部分)。
實施例31.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30任一化合物,其中Q2係苯基、噻吩基、吡啶基、嗒嗪基、吡嗪基、嘧啶基、萘基、喹啉基、異喹啉基或喹噁啉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32.一種實施例31之化合物,其中Q2係苯基、噻吩基、吡啶基、嗒嗪基、吡嗪基或嘧啶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33.一種實施例32之化合物,其中Q2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1至4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34.一種實施例31至33之任一化合物,其中Q2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35.一種實施例34之化合物,其中該取代基係位於Q2之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之鄰和/或對位(相對於Q2環連接到式1的其餘部分)。
實施例36.一種實施例34或35之任一化合物,其中Q2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37.一種實施例36之化合物,其中Q2係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38.一種實施例37之化合物,其中Q2係在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在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在第2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39. 一種實施例38之化合物,其中Q2係在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40. 一種實施例38之化合物,其中Q2係在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41. 一種實施例38之化合物,其中Q2係在第2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42. 一種實施例36之化合物,其中Q2係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吡啶基。
實施例43. 一種實施例42之化合物,其中Q2係被1或2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吡啶基。
實施例44. 一種實施例43之化合物,其中Q2係被1或2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吡啶基。
實施例45.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44之任一化合物,其中Q1及Q2中至少一個係可選擇地被R3取代之苯基(例如: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46. 一種實施例45之化合物,其中Q1及Q2中至少一個係可選擇地被2、3或4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47. 一種實施例46之化合物,其中Q1及Q2中至少一個係可選擇地被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48. 一種實施例47之化合物,其中各Q1及Q2係可選擇地被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
實施例49.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48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或R1係一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其可選擇地至多被3個分別在碳原子環員以選自R9a及在氮原子環員以選自R9b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50. 一種實施例49之化合物,其中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氰基、C1-C6烷氧基或C1-C6鹵烷氧基;或R1係吡啶基、嘧啶基、吡唑基或噁唑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分別在碳原子環員以選自R9a及在氮原子環員以選自R9b之取代基所取代。
實施例51. 一種實施例50之化合物,其中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
實施例52. 一種實施例51之化合物,其中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
實施例53. 一種實施例52之化合物,其中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
實施例54. 一種實施例53之化合物,其中R1係H、鹵素或C1-C6烷基。
實施例55. 一種實施例54之化合物,其中R1係H或CH3
實施例56. 一種實施例55之化合物,其中R1係H。
實施例57.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56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非一可選擇地被取代之苯基或一可選擇地被取代之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
實施例58.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50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非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7環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
實施例59.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58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a係H。
實施例60.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59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2係CH3、CH2CH3、鹵素、氰基、氰甲基、單鹵甲基、羥甲基、甲氧基或甲硫基;或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分別選自鹵素及甲基所取代之環丙基。
實施例61.一種實施例60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CH2CH3、Cl、Br或I。
實施例62. 一種實施例61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CH2CH3、Cl或Br。
實施例63. 一種實施例62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Cl或Br。
實施例64. 一種實施例63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或Cl。
實施例65. 一種實施例64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
實施例66. 一種實施例62之化合物,其中R2係Cl或Br。
實施例67. 一種實施例66之化合物,其中R2係Cl。
實施例68.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67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5係H或C1-C6烷基。
實施例69. 一種實施例68之化合物,其中R5係H、CH3或CH2CH3
實施例70. 一種實施例68之化合物,其中R5係C1-C6烷基。
實施例71. 一種實施例69或70之化合物,其中R5係CH3或CH2CH3
實施例72.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71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R6係為獨立分離的(即不與R7一起形成環),則R6係H或C1-C6烷基。
實施例73. 一種實施例72之化合物,其中R6係H。
實施例74.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73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R7係為獨立分離的(即不與R6一起形成環),則R7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C4-C8烷環烷基。
實施例75. 一種實施例74之化合物,其中R7係H或C1-C6烷基。
實施例76. 一種實施例75之化合物,其中R7係H。
實施例77.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76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至多一個選自O及NR13之環員。
實施例78. 一種實施例77之化合物,其中當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結合一起形成一非芳族雜環,該環係六員環且除了接附之氮原子及選自碳原子之環員,還含有一個選自O及NR13之環員。
實施例79. 一種實施例77之化合物,其中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結合一起形成一哌啶環。
實施例80. 一種實施例78之化合物,其中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結合一起形成一哌嗪或嗎福林環。
實施例81.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80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8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及硝基。
實施例82. 一種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各R8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烷氧基、氰基及硝基。
實施例83. 一種實施例82之化合物,其中各R8分別係Cl或F。
實施例84.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83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9a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及硝基。
實施例85. 一種實施例84之化合物,其中各R9a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烷氧基、氰基及硝基。
實施例86. 一種實施例85之化合物,其中各R9a係分別選自Cl、F、CH3、-OCH3及氰基。
實施例87. 一種實施例86之化合物,其中各R9a分別係Cl或F。
實施例88.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87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9b分別係C1-C2烷基。
實施例89.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88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C3-C4環烷基、C(=S)NH2及-U-V-T。
實施例90.一種實施例89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及-U-V-T。
實施例91.一種實施例90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硝基、CH3、CF3、-OCH3、-OCHF2及-U-V-T。
實施例92.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1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在Q1或Q2之環或環系上至少一個R3取代基係-U-V-T。
實施例93.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1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3非-U-V-T。
實施例94.一種實施例89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及C3-C4環烷基。
實施例95. 一種實施例94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及C1-C3鹵烷氧基。
實施例96. 一種實施例95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烷基、C1-C3烷氧基及C1-C3鹵烷氧基。
實施例97. 一種實施例96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及C1-C2鹵烷氧基。
實施例98. 一種實施例97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甲基、C1-C2烷氧基及氟甲氧基。
實施例99. 一種實施例98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係分別選自F、Cl、氰基、甲基、C1-C2烷氧基及氟甲氧基。
實施例100. 一種實施例95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硝基、CH3、CF3、-OCH3及-OCHF2
實施例101. 一種實施例89至98或100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及甲氧基。
實施例102. 一種實施例101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及氰基。
實施例103. 一種實施例101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氰基及-OCH3
實施例104.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2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U分別係O或NR22
實施例105. 一種實施例104之化合物,其中各U分別係O或NH。
實施例106.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2及104至105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V係C2-C4伸烷基。
實施例107.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2及104至106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T分別係NR23aR23b或OR24
實施例108.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2及104至107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23a及R23b分別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
實施例109.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92及104至108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24分別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
實施例110.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09之任一化合物,其中當一接附至Q1或Q2之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的R3取代基係非F、Cl、Br、氰基、甲基、C1-C2烷氧基及氟甲氧基,則該R3取代基係接附在(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環之)對位。
實施例111.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10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至多被2個R12所取代。
實施例112. 一種實施例111之化合物,其中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一個被R12所取代之C1-C6烷基。
實施例113. 一種實施例112之化合物,其中R4係H、甲醯基、-CH2OCH3、環丙基、-SCH3、-SCF3或-CH2CN。
實施例114. 一種實施例113之化合物,其中R4係H、甲醯基、環丙基或-CH2CN。
實施例115. 一種實施例113之化合物,其中R4係H、甲醯基、-CH2OCH3、環丙基、-SCH3或-SCF3。
實施例116. 一種實施例115之化合物,其中R4係H、甲醯基或環丙基。
實施例117. 一種實施例114或116之化合物,其中R4係H。
實施例118.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17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3係H或CH3
實施例119. 一種實施例118之化合物,其中R13係CH3
實施例120.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19之任一化合物,其中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或氰基。
實施例121. 一種實施例120之化合物,其中各R12分別係環丙基、-OCH3或氰基。
實施例122. 一種實施例120之化合物,其中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或C1-C4烷氧基。
實施例123. 一種實施例122之化合物,其中各R12分別係環丙基或-OCH3
實施例124.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23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0係CH3、CH2CH3、CF3或CF2CF3
實施例125. 一種實施例124之化合物,其中R10係CH3
實施例126.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25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1係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硫基。
實施例127. 一種實施例126之化合物,其中R11係CH3、CH2CH3、-OCH3、-OCH2CH3、-SCH3或-SCH2CH3
實施例128. 一種實施例127之化合物,其中R11係CH3、-OCH3或-SCH3
實施例129.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28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5係H或CH3。
實施例130. 一種實施例129之化合物,其中R15係H。
實施例131.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30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6係CH3或OR18
實施例132. 一種實施例131之化合物,其中R16係OR18
實施例133.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32之任一化合物,其中R18係H。
實施例134.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33之任一化合物,其中W係O。
實施例135.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34之任一化合物,其中M+係一選自鈉、鉀及鋰離子之陽離子。
實施例136. 一種實施例135之化合物,其中M+係一選自鈉及鉀離子之陽離子。
實施例137. 一種實施例136之化合物,其中M+係一鈉離子。
實施例138.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37之任一化合物,其中m係0。
實施例139. 一種式1之化合物或實施例1至138之任一化合物,其中n係0。
本發明之實施例,包括上述實施例1-139及任何其他於此描述之實施例,可以任何方式組合,且實施例中變數說明,不僅係關於式1之化合物,也係關於可用於製備式1之化合物之起始化合物及中間體化合物(例如:式2之化合物)。此外,本發明之實施例,包括上述實施例1-139及任何其他於此描述之實施例,及任何其組合,係關於本發明之組合物及方法。
實施例1-139之組合說明:
實施例A.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1至4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其限制條件為當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則該R3取代基係選自F、Cl、Br及氰基;Q2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其限制條件為當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則該R3取代基係選自F、Cl、Br及氰基;X係O、NR4、C(=O)或CR15R16;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R1a係H;R2係CH3、CH2CH3、Cl或Br;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C3-C4環烷基、C(=S)NH2及-U-V-T;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R5係C1-C6烷基;R6係H或C1-C6烷基;R7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C4-C8烷環烷基;或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四至七員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至多一個選自O及NR13之環員;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或氰基;R13係H或CH3;R15係H或CH3;及R16係OR18
實施例B. 一種實施例A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Q2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R1係H、鹵素或C1-C6烷基;R2係CH3、Cl或Br;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及-U-V-T;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被一個R12取代之C1-C6烷基;各R12分別係環丙基、-OCH3或氰基;R15係H;各U分別係O或NH;各V係C2-C4伸烷基;各T分別係NR23aR23b或OR24;各R23a及R23b分別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及各R24分別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
實施例C. 一種實施例B之化合物,其中Q1及Q2中至少一個係被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R1係H或CH3;R2係CH3;R4係H;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烷基、C1-C3烷氧基及C1-C3鹵烷氧基;及R18係H。
實施例D. 一種實施例C之化合物,其中Q1係在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在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在第2及6位置分別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Q2係在第2、4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在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或在第2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X係O、NR4或CR15R16;R1係H;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及C1-C2鹵烷氧基;及R4係H。
實施例E. 一種實施例D之化合物,其中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甲基、C1-C2烷氧基及氟甲氧基。
實施例F. 一種實施例E之化合物,其中X係O或NH;及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氰基及甲氧基。
特定實施例包括由下列化合物所構成之群組中選出之式1之化合物: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化合物18)、N-(4-氯苯基)-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2)、4-(2,6-二氟-4-甲氧苯基)-N-(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3)、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4)、N-(2,6-二氟-4-甲氧苯基)-4-(3,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化合物41)、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化合物45)、4-[[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氟苯甲腈(化合物361)、4-(2-氯-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172)、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氟苯甲腈(化合物118)、3-氯-4-[[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化合物358)、4-(2-氯-4-氟苯基)-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51)、N,4-雙(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175)、N-(2-氯-4-氟苯基)-4-(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193)、N-(2-氯-4,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97)、N-(2-氯-4,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43)、N-(4-氯-2,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49)、N-(4-氯-2,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57)、3-氯-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化合物139)、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胺基]-3,5-二氟苯甲腈(化合物91)、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2,5-二氟苯甲腈(化合物148)、N-(2-氯-4-氟苯基)-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87)、α,4-雙(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52)、N-(4-氯-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86)、N-(2-氯-4,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87)、N-(2,6-二氯-4-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8)、3-氯-4-[5-[(2-氯-4,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苯甲腈(化合物332)、3-氯-4-[5-[(4-氯-2,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苯甲腈(化合物336)、N-(2-溴-4-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46)、4-(2-氯-4-氟苯基)-N-(2,4-二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7)、4-(2-氯-4-氟苯基)-N-(2,6-二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9)、4-[[4-(2-溴-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氟苯甲腈(化合物284)、N-(2-溴-4-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65)、4-(2-溴-4-氟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66)、N-(4-溴-2,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4)、4-[[4-(2-溴-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化合物232)、4-(2-溴-4-氟苯基)-N-(2-氯-4,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292)、4-(2-溴-4-氟苯基)-N-(4-氯-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0)、N-(4-溴-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65)、3-溴-4-[[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化合物372)、3-氯-4-[[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化合物373)、N-(2,4-二氯-6-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74)、N-(2,6-二氯-4-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75)、N-(2-溴-4,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76)、N-(2-溴-4,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77)、N-(4-溴-2,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78)、N-(2-溴-4,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79)、N-(2-溴-4,6-二氟苯基)-4-(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380)、α-(4-氯-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81)、4-[5-[(2-氯-4,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3-氟苯甲腈(化合物382)、4-[5-[(4-氯-2,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3-氟苯甲腈(化合物383)、α-(2-氯-4,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84)、α-(2-溴-4-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85)及α-(2-溴-4-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86)。
本發明提供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包含一種式1之化合物(包括其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鹽類),及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注意到此組合物之實施例係包含一對應於任何上述化合物實施例之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包含一殺真菌有效量之式1化合物(包括其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鹽類),及至少一選自於由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的其他成分。注意到此組合物之實施例係包含一對應於任何上述化合物實施例之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一種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造成之植物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將殺真菌有效量之式1化合物(包括其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鹽類)施用於該植物或其部份,或施用於植物種子。注意到此方法之實施例係包含施用一殺真菌有效量之化合物的方法,該化合物係對應於任何上述化合物實施例之化合物。特別值得注意的實施例係以本發明之組合物來施用該化合物。
值得注意的是式1之化合物中的式1P化合物(包括所有幾何及立體異構物)、其N-氧化物及鹽類,以及含有它們之農業組合物及其作為殺真菌劑之用途: 其中Q1及Q2分別係苯基、噻吩基、吡啶基、嗒嗪基、吡嗪基或嘧啶基,各可選擇地被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X係O、S(O)m或NR4;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7環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或R1係一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R8所取代之苯基;或一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其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分別在碳原子環員以選自R9a及在氮原子環員以選自R9b之取代基所取代;R2係CH3、CH2CH3、環丙基或鹵素;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 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C3-C4環烷基、C3-C7環烷氧基、C4-C6烷環烷基、C4-C6環烷烷基、C3-C7鹵環烷基、C2-C4烯基及C2-C4炔基;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SO3 -M+、-SR10或-(C=W)R1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所取代;R5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6及R7分別係選自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7環烷基、C4-C8環烷烷基及C4-C8烷環烷基;或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四至七員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可選擇地至多一個選自O、S(O)n及NR13之環員;各R8、R9a及R9b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硝基、SCH3、S(O)CH3及S(O)2CH3;R10係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11係C1-C6烷基、C1-C6烷氧基、C2-C7烷氧烷基、C2-C7烷胺烷基、C3-C8二烷胺烷基、C1-C6烷硫基或C2-C7烷硫烷基;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亞磺醯基或C1-C4烷磺醯基;R13係H、C1-C3烷基或C2-C3鹵烷基;W係O或S;M+係一陽離子;m係0、1或2;及n係0、1或2。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選自式1P(包括所有的幾何和立體異構物)、其N-氧化物及其鹽類的化合物,其如上面所定義。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對應於實施例1到139及實施例A到F的對應實施例,其中在所述對應實施例中,「式1」由「式1P」取代,且所述對應實施例的範圍不超過上面為式1P所界定的範圍。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包含殺真菌有效量的式1P化合物(包括其所有的幾何和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鹽類)或任何所述對應實施例之一,及至少一選自由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的其他成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種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植物或其一部分、或向該植物種子施用一殺真菌有效量的式1P化合物(包括其所有的幾何和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鹽類)或任何所述對應實施例之一。特別值得注意的實施例是其中係以本發明組合物來施用式1P化合物。
可以使用下述的一個或多個如方案1到24中所敘述的方法及變化來製備式1化合物(包括式1P)。除非另有說明,下面式1-33化合物中的Q1、Q2、R1、R2及m的定義係如上述發明內容總覽中所界定。式1a、1b、1c、1d、1e、1f、1g及1h為式1的各種子集合;式4a、4b及4c為式4的各種子集合;式6a及6b為式6的各種子集合;式11a為式11的一子集合;式13a為式13的一子集合或類似物;且式17a為式17的一子集合。除非另有說明,各子集合式的取代基與其母式的取代基定義相同。
如方案1中所繪示,式1b的亞碸及碸(即式1其中X為S(O)m且m為1或2)可透過氧化式1a之硫化物上的連接硫原子(即式1其中X為S(O)m且m為0)而製得。在此方法中,藉由用適當的氧化劑來氧化對應的式1a硫化物,以製備出其中m為1(即亞碸)或m為2(即碸)的式1b化合物。在一典型的製程中,根據所需產品的氧化態,將數量為1到4當量的氧化劑加到溶於溶劑中的式1a化合物溶液中。有用的氧化劑包括Oxone(過氧單硫酸氫鉀)、過氧化氫、過碘酸鈉、過氧醋酸及3-氯過氧苯甲酸。選擇的溶劑則與使用的氧化劑有關。含水乙醇或含水丙酮較佳為與過氧單硫酸氫鉀一起使用,二氯甲烷則通常較佳為與3-氯過氧苯甲酸一起使用。有用的反應溫度通常範圍為-78到90℃。Brand et al.,J. Agric. Food Chem. 1984,32,221-226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描述有可用於將硫化物氧化成亞碸及碸的特殊製程。
如方案2中所示,較佳在像是1,8-二吖雙環[5.4.0]十一-7-烯、碳酸鉀或氫氧化鉀的有機或無機鹼的存在下,並在像是N,N-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甲苯或水的溶劑中,將式2的1H-吡唑化合物與各種像是碘烷、烷基磺酸鹽(例如甲磺酸鹽(OMs)或甲苯磺酸鹽(OTs))或三烷基磷酸鹽的烷化劑(例如式3)反應,可製備出其中X為NH且R1a為H的式1化合物。
在像是醋酸銅的催化劑存在下,將式2的吡唑與像是三環丙基鉍的有機金屬試劑在該領域已知的環境條件下反應,同樣可製備出其中CHR1R1a形成一可選擇地被取代之環丙基環的式1化合物。參見例如J. Am. Chem. Soc. 2007,129(1),44-45。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案2方法中的起始材料為式2化合物,其具體揭露於下面的表588到671。
如方案3中所示,可選擇地在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並通常在鹼和像是N,N-二甲基甲醯胺或二甲亞碸的非質子性溶劑的存在下,將式4化合物(即當X為NR4時的5-胺基吡唑、當X為O時的5-羥基吡唑(5-吡唑啉酮)或當X為S時的5-巰基吡唑)與含有脫離基G(即鹵素或(鹵)烷基磺酸鹽)的式5芳族化合物反應,可製備出式1化合物。例如,將Q2為與式5化合物反應,其中Q2為一缺電子雜芳環或一具有拉電子取代基之苯環,而直接從該環上取代該脫離基G以得出式1化合物。對於其中Q2係透過sp3混成之碳原子連接的式5化合物而言,G通常為Cl、Br、I或磺酸鹽(例如OS(O)2CH3)。式5化合物在市面上有售,其製備方法也於該領域中可知。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案3方法的實施例,其中式4化合物係用來製備一具體揭露於下面表85到252的對應式1化合物。
為了將式4化合物根據方案3方法與式5化合物(Q2-G)反應,其中式4化合物的X為O或NR4,式5化合物的Q為缺乏足夠拉電子能力之取代基的芳環或雜芳環,或者為了提高反應速率、產量或產品純度,使用劑量範圍從具催化效能到超化學計量(superstoichiometric)的金屬催化劑(例如金屬或金屬鹽)可促進該所欲之反應。通常在這些條件下,G為Br或I或像是OS(O)2CF3或OS(O)2(CF2)3CF3的磺酸鹽。例如,在像是碳酸鉀、碳酸銫、酚鈉或三級丁醇鈉的鹼存在下,並在像是N,N-二甲基甲醯胺、1,2-二甲氧乙烷、二甲基亞碸、1,4-二氧陸圜或甲苯的溶劑中,可使用具有像是4,5-雙(二苯基膦)-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即「Xantphos」)、2-二環己基膦-2',4',6'-三異丙基聯苯(即「Xphos」)或2,2'-雙(二苯基膦)-1,1'-聯萘(即「BINAP)配位基的銅鹽複合物(如具有N,N'-二甲基乙二胺、脯胺酸或聯砒啶基的碘化銅(CuI))、鈀複合物(如參(二亞芐基丙酮)二鈀(0))或鈀鹽(如醋酸鈀),該溶劑可選擇地與像是乙醇的醇類混合。或者如方案4中所繪示,在與上面方案3所述相似的金屬催化條件下,藉由將式6化合物(即5-溴吡唑或其他在第5位置被脫離基取代的吡唑)與式7化合物反應,可製備出式1c化合物(即其中X為NR4且R4為H的式1)。式7化合物在市面上有售,其製備方法也於該領域中可知。
如方案5中所示,在重氮化條件下,無論是在含有溴化物或碘化物的銅鹽存在下或是隨後與含有溴化物或碘化物的銅鹽結合,藉由式4a之5-胺基吡唑(即其中X為NH的式4)的反應,可製備出其中G為Br或I的式6化合物。例如,在CuBr2存在下,在像是乙腈的溶劑中,添加三級丁基亞硝酸鹽到式4a的胺基吡唑溶液可得出對應之式6的5-溴吡唑。同樣地,根據一般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熟知的製程,在通常含有該相同鹵化物原子(像是G為I的HI水溶液)的礦酸的存在下,藉由用在像是水、醋酸或三氟乙酸的溶劑中的亞硝酸鈉加以處理,隨後用對應的銅(I)或銅(II)鹽加處理,可將式4a的5-胺基吡唑轉換成重氮鹽,並接著轉換成對應之式6的5-鹵吡唑。
如方案6中所示,藉由將式4b的5-羥基吡唑(即其中X為O的式4)與三溴化磷反應,可製備出式6a的5-溴基吡唑(即其中G為Br的式6),如Tetrahedron Lett. 2000,41(24),4713.中所描述。
如方案7中所示,式4b的5-羥基吡唑也可用於製備式6b的5-氟烷磺醯基(例如5-三氟甲磺醯基、5-九氟丁磺醯基)吡唑(即其中G為氟烷磺醯基的式6),如Synlett 2004,5,795.中所描述。
如方案8中所示,在過渡金屬催化的交互耦合反應條件下,將式10(其中X為O、NR4、C(=O)或S(O)m且m為2)的4-溴基或碘基吡唑與式Q1-M(式11)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反應,可製備出式1化合物。在具有適當配位基(例如三苯膦(PPh3)、二亞苄丙酮(dba)、二環己基(2',6'-二甲氧基[1,1'-聯苯]-2-基)膦(SPhos))的鈀或鎳催化劑以及鹼(如果需要的話)的存在下,將式10的4-溴基或碘基吡唑與式11的硼酸、三烷基錫、鋅或有機鎂試劑反應,可得出對應之式1化合物。例如,在二氯雙(三苯膦)鈀(II)(dichlorobis(triphenylphosphine) palladium(II))及像是碳酸鈉或氫氧化鉀的水性鹼存在下,在像是1,4-二氧陸圜、1,2-二甲氧乙烷、甲苯或乙醇的溶劑中,或在具有像是氧化膦或亞磷酸鹽的配位基(如聯苯膦氧化物)及溶於像是二氧陸圜溶劑中的氟化鉀的無水條件下,將被取代的芳基硼酸或衍生物(如其中Q1為可選擇地被取代的苯基或雜環基且M為B(OH)2、B(OC(CH3)2C(CH3)2O)或B(O-i-Pr)3‧Li的式11)與式10的4-溴基-或4-碘基吡唑反應(參見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8,47(25),4695-4698),可得出對應的式1化合物。
如方案9中所繪示,利用如方案8方法中所述之過渡金屬催化的交互耦合反應條件,將式12化合物與式11化合物(像是Q1-B(OH)2(式11a))反應,可製備出式4a化合物(即其中X為NH的式4)。
如方案10中所繪示,在像是醋酸、乙腈、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1,4-二氧陸圜的溶劑中,或在水與上述溶劑的混合物中,在周圍溫度到該溶劑沸點的溫度範圍內,將第4位置未被取代的吡唑(式13)與像是溴、亞溴酸鈉、N-溴琥珀醯亞胺(NBS)或N-碘琥珀醯亞胺(NIS)的鹵化試劑反應,可輕易製備出其中X為O、S(O)2、NR4或C(=O)且G為Br或I的式10吡唑。
此外,利用與方案10方法中相似之反應條件,可將其中A為H或保護基的式13化合物轉變成與其中Q2分別被A或保護基所取代之對應式10的中間物,其可用來製備式1化合物。藉由該領域已知方法可製備出其中A為H的式13化合物;例如可參見Synlett 2004,5,795-798、US 4256902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此外,其中A為H的一些式13化合物,尤其是其中那些R2為甲基、乙基或鹵素的,在市面上有售。
如方案11中所示,藉由那些與用於方案3方法者類似的製程,可從對應的式13a化合物(即其中A為H的式13化合物)製備出其中X為O、S(O)m或NR4、m為0且A為Q2的式13化合物。接著利用像是那些使用於方案1方法者的製程,可氧化其中X為S的式13化合物(即S(O)m且其中m為0),以得出對應之其中X為S(O)2的式13化合物,以用於方案10方法中。式13a化合物在市面上有售,或者可由該領域中已知方法製備。
如方案12中所示,用有機金屬試劑(即式26),像是烷基鋰,較佳的是正丁基鋰,或是烷基鎂試劑,較佳的是異丙基氯化鎂(可選擇地與氯化鋰複合)處理式6化合物,接著加入硫親電子劑(即式27)或羰基親電子劑(即式282930),可製備出式1a化合物(即其中X為S(O)m且m為0的式1)、式1d化合物(即其中X為CR15R16、R15為H、R16為OR18且R18為H的式1)及式1e化合物(即其中X為C(=O)的式1)。反應溫度範圍可從-90℃到該反應溶劑的沸點;通常從-78℃到周圍溫度較佳,當使用烷基鋰試劑時則溫度從-78到-10℃較佳,而當使用烷基鎂試劑時則溫度從-20℃到周圍溫度較佳。可使用各種不同的溶劑,像是甲苯、乙醚、四氫呋喃或二甲氧甲烷;較佳的是無水四氫呋喃。在親電子劑為Q2C(O)Cl(即式30)的情況下,可在加入該親電子劑之前加入第二個有利反應的金屬成分,像是氯化鋅、溴化鋅或像是碘化銅(I)或氰化銅(I)的單價銅鹽。式27282930之含Q2的硫與羰基中間物在市面上有售,或者可由該領域中已知方法製備。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認可,也可使用缺乏Q1取代基的吡唑來進行與方案12中所示者類似的反應,並因此而得出某些在方案10所述方法中有用的式13化合物。
一般可用於製備式4a之5-胺基吡唑的方法為該領域中所熟知;可參見如Journal f r Praktische Chemie(Leipzig) 1911,83,171及J. Am. Chem. Soc. 1954,76,501。在方案13中有繪示這樣的方法,其中R2為烷基或環烷基。
同樣地,一般可用於製備式4b之5-羥基吡唑的方法為該領域中所熟知;可參見如Annalen der Chemie 1924,436,88。在方案14中有繪示這樣的方法,其中R2為烷基或環烷基。
如方案15中所示,在像是甲苯、二甲苯或四氫呋喃的溶劑中,將對應之式4b的5-羥基吡唑化合物與P2S5(可參見如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08,361,251)或與勞森試劑(2,4-雙-(4-甲氧苯基)-1,3-二噻-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可參見如國際專利公開第WO 2005/118575號)反應,可製備出式4c的5-硫吡唑化合物(即其中X為S的式4)。
如方案16中所示,根據該領域中習知的一般製程,在像是乙醇或甲醇的溶劑中,並可選擇地在像是醋酸、哌啶或甲醇鈉的酸或鹼催化劑的存在下,藉由用式15的烷基肼(alkylhydrazines)縮合式17化合物,可製備出式1c化合物(即其中X為NR4且R4為H的式1)。
在一類似方案16方法的方式中,用肼(hydrazine)縮合式17化合物,同樣可製備出其中X為NH的式2化合物。該方法在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2005,41(1),105-110中有敘述。
如方案17中所示,在像是甲苯、四氫呋喃或二甲氧甲烷的溶劑中,可選擇地在像是氫化鈉或乙氯化鎂的鹼存在下,溫度範圍從-10℃到該溶劑的沸點,將對應的式18之烯酮二硫縮醛化合物與化學式為Q2-NH2的化合物(即式7)反應,可製備出式17化合物(其中如R2為甲基、乙基或可選擇地被取代的環丙基,且R33為H或像是CH3、CH2CH3或(CH2)2CH3的低級烷基)。可參見如J. Heterocycl. Chem. 1975,12(1),139。可用於製備式18化合物的方法為該領域中所習知。
在該領域中也已知(可參見如Synthesis 1989,398),將其中兩個R33基團合在一起作為一單一CH2基團(於是形成二噻呾環)的式18化合物與化學計量過量的式15的肼反應可得出式4c化合物,根據方案3的方法,其可用於製備其中X為S的式1化合物。
如方案18中所示,將對應的式19之異硫氰酸鹽化合物與式20之芳基丙酮化合物(其中R2為甲基、乙基或可選擇地被取代之環丙基)反應,可製備出式17a化合物(即其中R33為H的式17的互變異構物);可參見如Zhurnal Organicheskoi Khimii 1982,18(12),2501。可用於該反應的鹼包括氫化鈉、烷氧化物鹼(例如三級丁醇鉀或乙醇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鉀或胺鹼(例如三乙胺或N,N-二異丙基乙胺)。可使用各種不同的溶劑,像是四氫呋喃、乙醚、甲苯、N,N-二甲基甲醯胺、醇類(例如乙醇)、酯類(例如醋酸乙酯或乙酸異丙酯)或其混合物。如該領域中所熟知,選擇的溶劑要與所使用的鹼能相容。反應溫度的範圍可從-78℃到該溶劑的沸點。一種有用的鹼與溶劑混合物為溶於四氫呋喃中的三級丁醇鉀,在-70到0℃下,將式19之異硫氰酸鹽與式20之羰基化合物的組合溶液加入其中。
藉由讓對應的酮醯胺能夠與像是勞森試劑或P2S5的硫化劑反應,也可製備出式17之酮硫醯胺;可參見如Helv. Chim. Act. 1998,81(7),1207。
如方案19中所示,使用該領域中習知的一般製程,將對應的式31化合物與POCl3或POBr3反應,可製備出其中X為NH且R2為Cl或Br的式2化合物,根據方案2的方法,式2化合物可用於製備式1化合物。
如方案20中所示,在鹼的存在下,使用該領域中習知的一般製程,像是那些在J. Heterocyclic Chem. 1988,1307-1310中所敘述者,將對應的式31化合物與重氮甲烷或碘甲烷反應,可製備出式1f化合物(即其中R1及R1a為H且R2為OCH3的式1)。
如方案21中所示,將對應的式31化合物以P2S5或勞森試劑處理以製備出式32化合物,接著使用該領域中習知的一般製程,在鹼的存在下將其與重氮甲烷或碘甲烷反應,可製備出式1g化合物(即其中R1及R1a為H且R2為SCH3的式1)。
如方案22中所示,在像是氫化鈉或六甲基二矽胺化鋰(lithium hexamethyldisilazide)之非親核強鹼的存在下,在像是四氫呋喃的惰性溶劑中(類似於方案18的方法),將式19的對應異硫氰酸鹽以其中R33為低級烷基(像是甲基、乙基、丙基)的式33酯類縮合,接著將中間物與肼或肼的酸式鹽(像是如醋酸鹽或鹽酸鹽)反應(類似於方案16的方法),可製備出其中X為NH的式31化合物。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認可,在方案22的方法中使用式H2NNHCHR1R1a之經取代的肼而不是未被取代的肼,接著用方案19、20及21中所述的進一步操作,也能得出式1化合物。
如方案23中所示,也可製備出其中R2為鹵素的式1c化合物(即X為NR4且R4為H的式1)。在該方法中,在像是氫化鈉或三級丁醇鉀之鹼的存在下,並在像是N,N-二甲基甲醯胺或四氫呋喃的溶劑中,將式21的乙腈化合物以式22的異硫氰酸鹽化合物縮合以得出氰基酮醯胺的中間化合物,接著將其與像是碘甲烷或硫酸二甲酯的甲基化劑在鹼的存在下反應,以得出對應的式23化合物。或者,可將該甲基化劑包含在式21及式22化合物的反應混合物中,而不分離出該氰基酮醯胺中間物。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認可,利用類似於方案17的方法也可製備出式23化合物,其中式18化合物的C(O)R2被氰基所取代。根據方案23的方法,使用該領域中習知的一般製程,將生成的式23化合物接著與式15的烷基肼反應以形成式24的對應3-胺基吡唑化合物;可參見如J. Chem. Soc. Perkin 1 1988,2,169-173及J. Med. Chem. 2003,46(7),1229-1241。接著利用重氮化反應,使用該領域中習知的條件,像是那些之前在方案5中所述,可將式24化合物的胺基轉換成式1c中為鹵素的R2
類似於方案23的方法,將式23化合物以肼而不是式15的烷基肼縮合,可同樣製備出其中X為NH且R2為鹵素的式2化合物。
如方案24中所示,通常在像是NaH的鹼及像是N,N-二甲基甲醯胺的極性溶劑存在下,將對應的式1c化合物(即其中X為NH的式1)與包含R4的親電子劑(即式25)反應,可製備出式1h化合物(即其中X為NR4的式1)。在本文中,「包含R4的親電子劑」的表達方式意指能夠將R4之部分轉變成親核劑(像是連接到式1c中之Q2的氮原子)的化學化合物。包含R4的親電子劑通常具有式R4Lg,其中Lg為離核體(nucleofuge)(即親核反應中的脫離基)。典型的離核體包括鹵素(例如Cl、Br、I)及磺酸鹽(例如OS(O)2CH3、OS(O)2CF3、OS(O)2-(4-CH3-Ph))。然而,一些包含R4的親電子劑並不包含離核體;一個實例是三氧化硫(SO3),其在去質子化(像是藉由式M+H-的鹼,其中M+為陽離子)連接到式1c中Q2的氮原子之後,可鍵結至該氮原子並作為-SO3 -M+取代基。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認識到,可將各種不同的官能基轉換成其他的官能基以得到不同的式1化合物。例如,藉由自由基鹵化反應,可改質其中R2為甲基、乙基或環丙基的式1化合物以形成其中R2為鹵甲基、鹵乙基或鹵環丙基的式1化合物。該鹵甲基化合物可作為中間物使用以製備其中R2為羥甲基或氰甲基的式1化合物。式1化合物或用於製備式1化合物的中間物可能含有芳族硝基(aromatic nitro groups),其可被還原成胺基,然後透過像是山德邁耳反應的該領域中熟知反應被轉換成各種不同的鹵化物,並得出式1的其他化合物。藉由相似的已知反應,可透過重氮鹽將芳族胺(苯胺)轉變成酚,接著可將其烷基化以製備出帶有烷氧基取代基的式1化合物。同樣地,透過山德邁耳反應製備的像是溴化物或碘化物的芳族鹵化物可在銅催化的條件下與醇類反應,像是烏耳曼反應或其已知的改質反應,以得出含有烷氧基取代基的式1化合物。此外,一些像是氟或氯的鹵族可在鹼性條件下被醇類取代,以得出含有對應的烷氧基取代基的式1化合物。所生成的烷氧基化合物本身可用於進一步的反應,以製備出其中R3為-U-V-T的式1化合物(可參見如PCT公開第WO 2007/149448 A2號)。其中R2或R3為鹵化物(較佳的為溴化物或碘化物)的式1化合物或其前驅物,係用來製備式1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催化的交互耦合反應中特別有用的中間物。這些類型的反應被詳細記載在文獻中,可參見如Tsuji in Transition Metal Reagents and Catalysts: Innovationsin Organic Synthesis,John Wiley and Sons,Chichester,2002;Tsuji in Palladium in Organic Synthesis,Springer,2005;以及Miyaura and Buchwald in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 A Practical Guide,2002;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
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認可,藉由使用該領域中熟知的條件,可將硫化物基團氧化成對應的亞碸或碸。同樣地,藉由該領域中熟知的醇氧化作用及酮還原反應,可輕易地將其中X為CR15R16、R15為H、R16為OR18且R18為H的式1化合物與其中X為C(=O)的對應式1化合物互相轉換。使用該領域中一般習知方法,可輕易地將其中X為C(=O)(即酮)的式1化合物轉換成縮酮,因此得出其中X為CR15R16且R15及R16一起形成-OCH2CH2O-的式1化合物。也可用勞森試劑轉換其中X為C(=O)的式1化合物,以製備出對應的其中X為C(=S)的式1化合物。此外,藉由加入烷基格任亞試劑到其中X為C(=O)的對應式1化合物中,可製備出其中X為CR15R16、R15為C1-C4烷基、R16為OR18且R18為H的式1化合物。
上述反應也可以在許多情況下以間隔的次序進行,像是藉由稍後說明之用於一般製備被取代吡唑的反應,製備用於在方案2反應中使用的1H吡唑。某些官能基的存在可能無法與所有的這些反應條件相容,且可能需要使用保護基來獲得具有改良產率及或純度的所欲產物。
應認識到,上述用於製備式1化合物的一些試劑及反應條件,可能無法與某些存在於中間物中的官能度相容。在這些實例中,併入保護/去保護次序或官能基相互轉換至該合成中,將有助於獲得所欲產物。該保護基的使用及選擇對於熟習化學合成之人士將是顯而易見的(可參見如Greene,T. W.;Wuts,P. G. M.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2nd ed.;Wiley: New York,1991)。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認可,在一些情況下,在採用如在任何個別方案中所敘述的特定試劑之後,可能需要進行額外未詳細說明的常規合成步驟以完成式1化合物的合成。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能認可,可能需要將上述方案中繪示的步驟以一種不同於所示特定次序所暗示的順序進行組合,以製備出式1化合物。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也將能認可,本文中所述的 1化合物及中間物可以接受各種親電反應、親核反應、自由基反應、有機金屬反應、氧化反應及還原反應以添加取代基或改質存在的取代基。
即使沒有進一步的闡述,相信使用上述說明的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仍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下面的合成實例應理解為僅僅是說明性的,而且不管是以任何方式,都不作為此處揭露內容的限制。下面合成實例的步驟說明一整體合成轉變之各步驟的一個製程,且用於每個步驟的起始原料可能不一定需要藉由一特定製備路程來製備,該特定製備路程的製程係在其他實例或步驟中有敘述者。百分率為按重量計,除了層析溶劑混合物或另有指明者。除非另有指明,用於層析溶劑混合物的分率和百分率為按體積計。除非另有註明,1H NMR光譜以相較於CDCl3中之四甲基矽烷低場偏移的ppm來記述;「s」意指單譜線,「m」意指多重譜線,「br s」意指寬的單譜線。質譜以最高同位素豐度母離子(M+1)的分子量來記述,該母離子可藉由加入H+(分子量1)到該分子而形成,並藉由使用常壓化學離子化法(AP+)的質譜測定法來觀察,其中「amu」代表原子質量單位。
合成實例1 N-(3-氰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化合物1)的製備 步驟A:α-乙醯基-2,4-二氟苯乙腈(又名為α-氰基-2,4-二氟苯乙酸甲酯)的製備
在氮氣氛及周圍溫度下,將氫化鈉(60%於礦物油中)(1.5 g、38 mmol)在二甲苯(7 mL)中攪拌。在約40℃的溫度下,在約20分鐘內滴加加入溶於二甲苯(2 mL)中的無水乙醇溶液(6.3 mL、64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70℃,並在15分鐘內滴加加入2,4-二氟苯乙腈(3.9 g、25 mmol)、醋酸乙酯(3.8 mL、38 mmol)和二甲苯(1 mL)的溶液。加入額外的二甲苯(5 mL)以幫助攪拌。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然後讓其冷卻。加入水(50 mL),並用己烷(50 mL)萃取該混合物。接著用1 N的HCl水溶液將水相酸化至pH 3-4。用乙醚(50 mL)萃取該水相,並將該乙醚萃取物用水(25 mL)及鹽水清洗,然後以MgSO4乾燥,並濃縮以得出粘性殘渣狀的標題化合物(3.3 g)。
1H NMRδ7.42(m,1H),6.8-7.0(m,2H),4.95(s,1H),2.36(s,3H)。
步驟B: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的製備
將醋酸(0.5 mL,8.3 mmol)及甲肼(534 μL,10.0 mmol)加到步驟A所得殘渣(1.6 g,8.5 mmol)溶於乙醇(8 mL)的溶液中。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在氮氣氛下回流加熱16小時。當該反應混合物仍溫熱時,一次加入一小部分的水(一次1 mL)直到沉澱物形成(總共約12 mL的水)。將該混合物重新加熱以溶解該固體,並接著讓其冷卻至室溫。收集所生成的沉澱物到玻璃料上,以2到3 mL的50%含水乙醇清洗,並在真空下乾燥以獲得白色固體狀的化合物(0.99 g)。
1H NMRδ7.20(m,1H),6.92(m,2H),3.68(s,3H),3.47(br s,2H),2.14(s,3H)。
步驟C:N-(3-氰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胺的製備
將醋酸鈀(II)(90 mg,0.40 mmol)、4,5-雙(二苯基膦)-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460 mg,0.80 mmol)及碳酸鉀粉末(5.5 g,40 mmol)在無水1,4-二氧陸圜(20 mL)中結合,並將N2氣流在該混合物表面下引入10分鐘。一次性加入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即步驟B的產物)(0.89 g,4.0mmol),並通過注射器加入1-溴-3-氯苯(0.47 mL,4.0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在氮氣氛下回流加熱3小時。加入額外的1-溴-3-氯苯(0.09 mL,0.8mmol),並持續加熱1小時。讓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接著使其分配(patition)在水(40 mL)與醋酸乙酯(40 mL)之間。以額外的水(40 mL)和鹽水(40 mL)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在減壓下濃縮。將殘渣通過10 g矽凝膠管柱層析並以己烷/醋酸乙酯(1:1)沖提而純化,以得出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0.41 g)。
1H NMRδ7.2-7.3(m,2H),7.10(m,1H),6.9-7.0(m,2H),6.70(m,1H),6.58(m,1H),6.52(m,1H),3.64(s,3H),2.14(s,3H)。MS: 334 amu。
合成實例2 4-(2-氯-4-氟苯基)- N -(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胺(化合物17)的製備 步驟A:5-溴-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的製備
加入溴化銅(II)(3.94 g,17.7 mmol)至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與合成實例1的步驟A和B中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的製備相似)溶於乙腈(50 mL)的溶液中(2.4 g,10 mmol),將該混合物攪拌並在冰水浴中冷卻,同時在5分鐘內滴加加入三級丁基亞硝酸鹽(90%工業級,2.33 mL,17.7 mmol)。讓該反應混合物緩慢溫熱至周圍溫度。加入HCl水溶液(20 mL),然後加入醋酸乙酯(20 mL)。透過Celite矽藻土助濾劑的2-cm襯墊過濾該混合物。以醋酸乙酯(20 mL)清洗該過濾襯墊並分離相。以1.0 N鹽酸水溶液和鹽水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橙褐色半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2.8 g)。
1H NMRδ7.18-7.25(m,2H),7.04(m,1H),3.89(s,3H),2.14(s,3H)。
步驟B:4-(2-氯-4-氟苯基)- N -(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胺的製備
將5-溴-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即步驟A的產物)(0.20 g,0.66 mmol)、醋酸鈀(II)(15 mg,0.066 mmol)、4,5-雙(二苯基膦)-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76 mg,0.13 mmol)及碳酸鉀粉末(1.8 g,13 mmol)在無水1,4-二氧陸圜(3 mL)中結合,並將N2氣流在該混合物表面下引入10分鐘。一次性加入2,6-二氟-4-甲氧苯胺(0.22 g,1.3 mmol)並將該反應混合物回流加熱22小時。透過Celite矽藻土助濾劑過濾該反應混合物,並以醋酸乙酯(20 mL)清洗該過濾襯墊。用水(10 mL)和鹽水(10 mL)清洗濾液,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半固體狀的殘渣。將殘渣通過5 g矽凝膠管柱層析並以己烷/醋酸乙酯(20:1到1:3)梯度沖提而純化,以得出淺褐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48 mg)。
1H NMRδ7.0-7.1(m,2H),6.85(m,1H),6.26(m,2H),4.84(br s,1H),3.78(s,3H),3.66(s,3H),2.08(s 3H)。MS: 382 amu。
合成實例3 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 N -(2,4,6-三氟苯基)-1 H -吡唑-5-胺(化合物24)的製備 步驟A:2,6-二氟-4-甲氧苯乙腈的製備
將溶於水(2 mL)中的KCN(0.88 g,13 mmol)溶液滴加加入至溶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 mL)中且經水浴冷卻的2,6-二氟-4-甲氧苄溴溶液(2.50 g,10.5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20分鐘。加入水(20 mL),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倒入飽和NaHCO3水溶液(20 mL)並用乙醚(50 mL)萃取。以水(5×25 mL)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得出油,其在靜置下結晶以得出白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1.9 g)。
1H NMRδ6.50(m,2H),3.80(s,3H),3.65(s,2H)。
步驟B:α-乙醯基-2,6-二氟-4-甲氧苯乙腈的製備
在二甲苯(20 mL)與乙醇(10 mL)的混合物中攪拌固體乙醇鈉(4.7 g,66 mmol)並加熱至50℃。滴加加入溶於醋酸乙酯(10.4 mL)中的2,6-二氟-4-甲氧苯乙腈(即步驟A的產物)溶液(8.0 g,44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50℃持續4小時,然後讓其冷卻至周圍溫度。將該反應混合物倒入水(100 mL)中並用醋酸乙酯(25 mL)萃取。用3N的含水HCl將水相酸化至pH 4並用醋酸乙酯(100 mL)萃取。用水(50 mL)和鹽水(50 mL)清洗有機相,然後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淺棕色半固體的標題化合物(8.0 g)。
1H NMRδ6.56(m,2H),4.86(s,1H),3.83(s,3H),2.40(s,3H)。
步驟C: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胺的製備
將α-乙醯基-2,6-二氟-4-甲氧苯乙腈(即步驟B的產物)(8.03 g,35.7 mmol)及醋酸(5 mL)在乙醇(35 mL)中攪拌,並加入甲肼(1.91 mL,35.7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回流加熱16小時,冷卻並接著倒入水(100 mL)中。以醋酸乙酯(100 mL)萃取所生成的混合物。以1 N的含水NaOH(50 mL)清洗有機相,接著以鹽水(50 mL)清洗,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一固體。將該固體溶解在甲醇中,並將所生成的溶液加熱至45℃。滴加加入水(25 mL),並讓該混合物冷卻。收集沉澱物到玻璃料上以得出白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3.88 g)。
1H NMRδ6.55(m,2H),3.81(s,3H),3.67(s,3H),3.43(br s,2H),2.09(s,3H)。
步驟D:5-溴-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的製備
加入溴化銅(11)(3.81 g,16.9 mmol)至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即步驟C的產物)溶於乙腈(50 mL)的溶液中(3.88 g,15.4 mmol),並將該混合物在冰水浴中攪拌並冷卻,同時在5分鐘內滴加加入三級丁基亞硝酸鹽(90%工業級,3.54 mL,26.9 mmol)。讓該反應混合物緩慢溫熱至周圍溫度。加入鹽酸水溶液(25 mL),接著加入醋酸乙酯(25 mL),將所生成的混合物透過Celite矽藻土助濾劑的2-cm襯墊過濾。以醋酸乙酯(50 mL)清洗該過濾襯墊並分離相。以1 N的HCl水溶液(25 mL)和鹽水(25 mL)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濃縮。將殘渣通過24 g的矽凝膠管柱層析並以己烷/醋酸乙酯(9:1到1:1)梯度沖提而純化,以得出白色固體的標題化合物(3.25 g)。
1H NMRδ6.54(m,2H),3.88(s,3H),3.83(s,3H),2.16(s,3H)。
步驟E: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 N -(2,4,6-三氟苯基-1 H -吡唑-5-胺的製備
將5-溴-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即步驟D的產物)(0.30 g,0.94 mmol)、醋酸鈀(II)(20 mg,0.090 mmol)、4,5-雙(二苯基膦)-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0.11 g,0.19 mmol)及碳酸鉀粉末(2.6 g,19 mmol)在無水1,4-二氧陸圜(4 mL)中結合,並將N2氣流在所生成的混合物表面下引入10分鐘。一次性加入2,4,6-三氟苯胺(0.28 g,1.9 mmol),並將該反應混合物在氮氣下回流加熱22小時。冷卻該反應混合物,接著透過Celite矽藻土助濾劑過濾。以醋酸乙酯(20 mL)清洗過濾襯墊,接著用水(10 mL)和鹽水(10 mL)清洗濾液,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半固體殘渣。將殘渣以己烷/醋酸乙酯(20:1到1:3)梯度沖提並透過12 g的矽凝膠管柱層析而純化,以得出半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73 mg)。
1H NMR(acetone-d 6 )δ6.84(br s,1H),6.68(m,2H),6.43(m,2H),3.77(s,3H),3.75(s,3H),1.99(s,3H)。MS: 384 amu(AP+)。
合成實例4 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化合物45)的製備 步驟A:4-[(1,3-二甲基-1 H -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的製備
加入碳酸鉀(1.38 g,10 mmol)至溶於N,N-二甲基甲醯胺(15 mL)的2,4-二氫-2,5-二甲基-3H-吡唑-3-酮溶液中(0.70 g,6.3 mmol)。加入3,4,5-三氟苯甲腈(0.94 g,6.0 mmol),並在氮氣氛下將該反應混合物於75℃加熱16小時,接著讓其冷卻。使該反應混合物分配在水(60 mL)和醋酸乙酯(30 mL)之間。以水(2×30 mL)及鹽水(30 mL)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接著濃縮以得出黃色油狀的標題化合物(1.38 g)。
1H NMR δ 7.36(m,2H),5.24(s,1H),3.78(s,3H),2.16(s,3H)。
步驟B:3,5-二氟-4-[(4-碘-1,3-二甲基-1 H -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的製備
在周圍溫度下攪拌溶於乙腈(20 mL)中的4-[(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即步驟A的產物)溶液(1.38 g,5.5 mmol),並一次性加入N-碘琥珀醯亞胺(1.35 g,6.0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回流加熱2小時,冷卻,並接著倒入水(40 mL)中。以醋酸乙酯(40 mL)萃取所生成的混合物。以水(20 mL)和飽和NaHCO3水溶液(20 mL)清洗有機相,用MgSO4烘乾,並在減壓下濃縮以得出淺棕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2.1 g)。
1H NMR(acetone-d6) δ 7.80(m,2H),3.82(s,3H),2.09(s,3H)。MS: 376 amu(AP+)。
步驟C: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的製備
將2-氯-4-氟苯硼酸(又名為B-(2-氯-4-氟苯基)硼酸)(0.93 g,5.33 mmol)、二氯(雙)三苯膦鈀(II)(又名為雙(三苯膦)二氯化鈀(II))(93 mg,0.13 mmol)、碳酸鉀(0.74 g,5.33 mmol)和水(4 mL)加到溶於1,4-二氧陸圜(6 mL)的3,5-二氟-4-[(4-碘-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即步驟B的產物)溶液(1.0 g,2.67 mmol)中。將所生成的混合物回流加熱5小時,讓其冷卻,並使其分配在水(20 mL)與醋酸乙酯(20 mL)之間。將有機層用MgSO4乾燥並濃縮。殘渣在具有梯度己烷/醋酸乙酯的矽凝膠上層析而純化,以獲得灰白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110 mg)。
1H NMRδ7.00-7.09(m,3H),6.97(m,1H),6.86(m,1H),3.85(s,3H),2.02(s,3H)。
合成實例5 4-(2,4-二氰苯基)- N -(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胺(化合物69)的製備 步驟A:α-乙醯基-2,4-二氯- N -(2,4-二氟苯基)苯乙硫醯胺的製備
加入2,4-二氟苯基異硫氰酸鹽(0.27 mL,2.0 mmol)至攪拌過的、在氮氣氛下於冰水浴中冷卻的無水四氫呋喃(4 mL)中的氫化鈉(60%於礦物油中)(112 mg,2.8 mmol)懸浮液中。在5分鐘內滴加加入溶於四氫呋喃(4 mL)中的(2,4-二氯苯基)-2-丙酮溶液(570 mg,2.8 mmol)。於5-10℃下攪拌所生成的黃色溶液1小時。小心加入水(10 mL),並以醋酸乙酯(10 mL)萃取該反應混合物。以1 N的含水HCl酸化水相至pH 3,接著以醋酸乙酯(20 mL)萃取。以水(10 mL)和鹽水(10 mL)清洗有機萃取物,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一固體。將該固體與己烷/醋酸乙酯(2:1)一起研磨,收集到玻璃料上,並風乾以得出白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240 mg)。MS: 373 amu(AP+)。
步驟B:4-(2,4-二氯苯基)- N -(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胺的製備
加入醋酸(50 μL)和甲肼(41 μL)至攪拌過的、在乙醇(4 mL)中的α-乙醯基-2,4-二氯-N-(2,4-二氟苯基)苯乙硫醯胺懸浮液(238 mg,0.64 mmol)中。將該反應混合物回流加熱2小時並讓其冷卻。接著用醋酸乙酯(10 mL)稀釋該反應混合物並以1 N的含水NaOH(10 mL)、水(10 mL)及鹽水(10 mL)清洗,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固體殘渣。該殘渣在5 g具有梯度己烷/醋酸乙酯(2:1到1:1)的矽凝膠管柱上層析而純化,以得出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170 mg)。
1H NMRδ7.43(s,1H),7.19(m,1H),7.07(m,1H),6.78(m,1H),6.62(m,1H),6.37(m,1H),5.22(br s,1H),3.70(s,3H),2.18(s,3H)。MS: 368 amu(AP+)。
合成實例6 4-(2-氯-4-氟苯基)-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化合物351)的製備
將5-溴-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即合成實例2步驟A的產物)(0.25 g,0.82 mmol)溶解於無水四氫呋喃(12 mL)中,並在氮氣氛下讓該混合物於乾冰/丙酮浴中冷卻。在5分鐘內滴加加入n-丁基鋰(2.0 M,0.49 mL,0.98 mmol)的環己烷溶液。15分鐘之後,緩慢地滴加加入溶於無水四氫呋喃(3 mL)中的2,4-二氟苯甲醛(0.09 mL,0.82 mmol)溶液,使暗紅色溶液顏色變淺成黃色。45分鐘之後,藉由加入飽和NH4Cl水溶液(約20 mL)中止該反應混合物的反應,並讓其回溫至周圍溫度。以醋酸乙酯萃取該混合物,並以飽和NH4Cl水溶液(25 mL)及鹽水清洗有機相,用Na2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黏稠的殘渣。該殘渣以溶於己烷的梯度醋酸乙酯(7%到10%)沖提過並通過矽凝膠管柱層析而純化,以得出白色半固體狀的標題產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109 mg)。
1H NMRδ7.5(m,1H),7.1(m,2H),7.0(m,1H),6.85(m,2H),6.9(br s,1H),5.9(s,1H),3.8(s,3H),2.1(s,3H)。Ms: 367 amu(AP+)。
合成實例7 [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5-基1(2,4-二氟苯基)甲酮(化合物370)的製備
將4-(2-氯-4-氟苯基)-α-(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甲醇(即合成實例6的產物)(90 mg,0.25 mmol)溶於二氯甲烷(8 mL)中,並一次性加入重鉻酸吡啶鹽(113 mg,0.3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在周圍溫度下攪拌16小時,接著使該反應混合物分配在水(5 mL)和二氯甲烷(5 mL)之間。以額外的水(5 mL)及鹽水(5 mL)清洗有機相,用Na2SO4乾燥並在減壓下濃縮以得出黏稠殘渣。該殘渣以溶於己烷的梯度醋酸乙酯(25%到30%)沖提並通過矽凝膠管柱層析而純化,以得出淺黃色黏稠油狀的標題產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29 mg)。
1H NMRδ7.94(m,1H),7.32(s,1H),7.27(m,1H),7.03(m,1H),6.95(m,1H),6.78(m,1H),3.82(s,3H),2.13(s,3H)。MS: 365 amu(AP+)。
合成實例8 5-(2,6-二氟-4-硝苯氧基)-1,3-二甲基-4-(2,4,6-三氟苯基)-1 H -吡唑(化合物54)的製備 步驟A:甲基2,4,6-三氟苯乙酸鹽的製備
將溶於甲醇(25 mL)中的2,4,6-三氟苯乙酸溶液(5.00 g,26.3 mmol)在周圍溫度下攪拌,並滴加加入亞硫醯氯(6 mL,約3當量),使該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達到60℃。讓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周圍溫度並攪拌3小時。在冰冷卻下加入水(25 mL)。以醋酸乙酯(2×100 mL)萃取該混合物。以水(2x)、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鹽水清洗組合的有機相,並用MgSO4乾燥。濃縮以得出清澈油狀的標題產物(5.38 g)。1H NMRδ6.68(m,2H),3.72(s,3H),3.66(s,2H)。
步驟B:甲基α-乙醯基-2,4,6-三氟苯乙酸鹽的製備
將購買來的雙(三甲矽烷基)醯胺鋰的四氫呋喃溶液(1.0 M,21.0 mL)在氮氣氛下攪拌並冷卻到-65℃的內溫,並在30分鐘內滴加加入溶於乾四氫呋喃(10 mL)中的甲基2,4,6-三氟苯乙酸鹽(即步驟A的產物)溶液(2.04 g,10.0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額外攪拌30分鐘,並在維持-65℃溫度時,滴加加入溶於乾四氫呋喃(3 mL)中的新蒸餾乙醯氯溶液(0.80 mL,11 mmol)。讓該反應混合物緩慢回溫至周圍溫度,接著加入水(30 mL)。以醋酸乙酯(60 mL)萃取所生成的混合物。用1 N的鹽酸將水相酸化並以醋酸乙酯(60 mL)萃取。只保留第一個萃取物,因為薄層層析分析顯示第二個萃取物除了含有所欲產物之外,尚含有明顯的極性雜質。以1 N的鹽酸、水和鹽水進一步清洗初始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得出清澈油狀的標題產物(1.86 g)。
1H NMRδ6.69(m,2H),3.7(m,1H及s,3H),1.87(s,3H);在13.2 ppm及4.9 ppm的輕微共振表示有烯醇互變異構物的存在。
步驟C:1,3-二甲基-4-(2,4,6-三氟苯基)-1 H -吡唑-5-醇的製備
將甲肼(0.665 mL,12.5 mmol)加至溶於甲醇(15 mL)的甲基α-乙醯基-2,4,6-三氟苯乙酸鹽溶液(即步驟B的產物,2.46 g,10.0 mmol)中,並在周圍溫度下攪拌該混合物超過3天。加入檸檬酸水溶液(1 M,10 mL),接著加入水(50 mL)。以醋酸乙酯(2×50 mL)萃取該混合物。以水及鹽水清洗結合的有機萃取物,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黃色固體。將該固體懸浮在少量的醋酸乙酯(約5 mL)中,緩慢加入相同體積的己烷,並攪拌該懸浮液30分鐘。將固體成分收集於玻璃料上,以一小部分的醋酸乙酯/己烷(1:1和1:2 v:v)清洗,並讓其在空氣中乾燥以得出白色固體(1.02 g)。如先前所述的方式蒸發母液並以少量醋酸乙酯和己烷處理所生成的殘渣,得出額外0.13 g含有標題產物的固體(總共1.15 g)。組合固體的LC/MS分析顯示主要成分的質量為242(AP+),且藉由反相LC隨後沖提的次要成分亦具有質量242(AP+)。表觀成分比率為94:6。
1H NMR(丙酮-d6)δ6.95(m,2H),3.52(s,3H),1.98(s,3H);該溶劑中未觀察到有5-羥基共振。
步驟D:5-(2,6-二氟-4-硝苯氧基)-1,3-二甲基-4-(2,4,6-三氟苯基)-1 H -吡唑的製備
在乾N,N-二甲基甲醯胺(4 mL)中組合1,3-二甲基-4-(2,4,6-三氟苯基)-1H-吡唑-5-醇(即步驟C的產物)(0.310 g,1.28 mmol)、3,4,5-三氟硝苯(157 μL,1.35 mmol)及碳酸鉀粉末(0.27 g,2 mmol)。將該混合物攪拌並在80℃下加熱45分鐘,接著讓其冷卻。以水(10 mL)稀釋該反應混合物並用醋酸乙酯(2×10 mL)萃取。以水及鹽水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黏稠殘渣。該殘渣以溶於己烷的梯度醋酸乙酯(30%到100%)沖提並通過矽凝膠管柱層析而純化,以得出灰白色固體狀的標題產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209 mg)。
1H NMRδ7.71(m,2H),6.54(m,2H),3.86(s,3H),2.07(s,3H);400 amu(AP+)。
合成實例9 4-[[1,3-二甲基-4-(2,4,6-三氟苯基)-1 H -吡唑-5-基]氧基]- 3,5-二氟苯胺(化合物371)的製備
將5-(2,6-二氟-4-硝苯氧基)-1,3-二甲基-4-(2,4,6-三氟苯基)-1H-吡唑(即合成實例8的產物)(0.780 g,1.95 mmol)與鐵粉(325 mesh,0.58 g,10 mmol)及溶於乙醇(27 mL)(其中加了水(3 mL))中的氯化銨(64 mg,1.2 mmol)組合。將該混合物回流加熱1.25小時並接著讓其冷卻。以相同體積的醋酸乙酯稀釋該反應混合物並透過Celite助濾劑過濾。用MgSO4乾燥濾液並將其濃縮。LC/MS分析顯示主要成分(93%)具有質量370 amu(AP+)。將殘渣溶解於無水二甲基亞碸(8 mL)中,並加入市售溶於甲醇中的甲醇鈉溶液(0.45 mL的25%溶液)。在氮氣下攪拌該溶液並回流加熱1小時。加入額外的甲醇鈉/甲醇溶液(0.20 mL)並額外再持續加熱30分鐘。讓該反應混合物冷卻,接著將其以檸檬酸水溶液(1 M,5 mL)處理,用水(50 mL)稀釋並用醋酸乙酯(2×25 mL)萃取。以水(3x)及鹽水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濃縮以留下稠油狀的標題產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0.52 g)。
1H NMR δ 6.29(m,2H),5.95(m,2H),3.80(s,3H),3.75(s,3H),3.55-3.75(br s,NH2),2.01(s,3H);382 amu(AP+)。
合成實例10 5-(4-氯-2,6-二氟苯氧基)-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 H -吡唑(化合物58)的製備
將氯化銅(I)(56 mg,0.42 mmol)加入至溶於乙腈(5 mL)的4-[[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胺(其製備類似於合成實例9)溶液(132 mg,0.346 mmol)中。使用冰水浴將攪拌的混合物冷卻,並滴加加入三級丁基亞硝酸鹽(90%工業級,72 μL)。讓該反應混合物緩慢回溫至周圍溫度,並在室溫下攪拌整晚,接著將其回流加熱1小時。加入鹽酸(1 N,5 mL),並以醋酸乙酯(約20 mL)萃取該混合物。以鹽水清洗有機相,用MgSO4乾燥,並將其濃縮。該殘渣以溶於己烷中的20%醋酸乙酯沖提並通過矽凝膠管柱層析而純化,以得出黏稠油狀的標題產物(本發明的一個化合物)(45 mg)。
1H NMRδ6.74(m,2H),6.30(m,2H),3.83(s,3H),3.75(s,3H),2.03(s,3H);401 amu(AP+)。
藉由本文中所述製程連同該領域中習知的方法,可製備出下表中揭露的化合物。下表中使用的縮寫如下:Me意指甲基、Et意指乙基、n-Pr意指正丙基、c-Pr意指環丙基、Ph意指苯基、OMe意指甲氧基、-CN意指氰基、-NO2意指硝基。
本揭露亦包含表2至84,各表架構除了表1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之外,其餘皆與上面表1相同(即「Q1係2,6-二-F-Ph,且R2係Me。」)。例如,在表2中,列標題係「Q1係2,6-二-F-Ph,且R2係Cl。」,且(R3)p係如上列表1中所定義。因此,表2中第一項具體揭露2-氯-4-(2,6-二氟苯基)-N-(2-氟苯基)-1-甲基-1H-吡唑-5-胺。表3至84係類似架構。
本揭露亦包含表86至280,所有架構與上面表85均相同(即「Q1係2,6-二-F-Ph,X係O,R1和R1a均係H,及R2係Me。」),但表85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86中,列標題係「Q1係2,6-二-F-Ph,X係O,R1和R1a均係H,及R2係Cl。」且(R3)p係如上列表85定義。因此,表86中第一項具體揭露3-氯-4-(2,6-二氟苯基)-5-(4-氟苯氧基)-1-甲基-1H-吡唑。表87至280係類似架構。
本揭露亦包含表282至448,所有架構與上面表281均相同(即「Q1係2,6-二-F-Ph,X係CHOH,及R2係Me。」),但表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282中,列標題係「Q1係2,6-二-F-Ph,X係CHOH,且R2係Cl。」,且(R3)p係如上列表281定義。因此,表282第一項具體揭露3-氯-4-(2,6-二氟苯基)-α-(4-氟苯基)-1-甲基-1H-吡唑-5-甲醇。表283至448係類似架構。
本揭露亦包含表450至587,所有架構與上面表449均相同(即「Q1係2,6-二-F-Ph,且X係NH。」),但表449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450中,列標題係「Q1係2,4-二-F-Ph,且X係NH。」,且Q2係如上列表449定義。因此,表450中第一項具體揭露2-氯-N-[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3-吡啶胺。表451至587係類似架構。
本揭露亦包含表589至671,所有架構與上面表588均相同(即「Q1係2,6-二-F-Ph,且R2係Me。」),但表588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589中,列標題係「Q1係2,6-二-F-Ph,且R2係Cl。」,且(R3)p係如上列表588定義。因此,表589中第一項具體揭露5-氯-4-(2,6-二氟苯基)-N-(2-氟苯基)-1H-吡唑-3-胺。表589至671係類似架構。
表588至671之化合物繪示式2之化合物,其中X係NH,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2方法來製備式1化合物之有用中間體。
本揭露亦包含表673至676,所有架構與上面表672均相同(即「G1係-OH。」),但表672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673中,列標題係「G1係-SH。」,且Q1係如上列表672定義。因此,表673中第一項具體揭露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硫醇。表674至676係類似架構。
表672及673之化合物繪示式4之化合物,其中X係O或S,R1及R1a各係為H,且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3之方法來製備式1化合物的有用中間體。表672之化合物進一步繪示式4b之化合物,其中R1及R1a各係為H,且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6之方法來製備式6a之中間化合物及使用方案7之方法來製備式6b之中間化合物的有用中間體。表674及675繪示式6之化合物,其中G係Cl或Br,且R1a各係為H,及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4之方法來製備式1c之化合物的有用中間體。表676繪示式4a之化合物,其中R1及R1a各係為H,且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5之方法製備式6之中間化合物的有用中間體。
本揭露亦包含表678至704,所有架構與上面表677均相同(即「Q1係2,6-二-F-Ph。」),但表677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2中,列標題係「Q1係2,4-二-F-Ph。」,且(R3)p係如上列表677定義。因此,表678中第一項具體揭露3-(2,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胺基]-4-(甲硫基)-3-丁烯-2-酮。表679至704係類似架構。
表677至760之化合物繪示式17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16方法來製備式1c之化合物的有用中間體。
本揭露亦包含表762至764,所有架構與上面表761均相同(即「各R33係Me。」),但表761中列標題係以下面分別所列之列標題代替。例如,在表762中,列標題係「各R33係Et。」,且Q1係如上列表761定義。因此,表762中第一項具體揭露3-(2,6-二氟苯基)-4,4-雙(乙硫基)-3-丁烯-2-酮。表763及764係類似架構。
表761至763之化合物繪示式18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17方法來製備式17之中間化合物的有用中間體。表764之化合物繪示式18之化合物,其中R2係CH3,這些化合物係使用方案17方法製備式4c之中間化合物之有用中間體。
本發明揭露內容也包括表766到769,且每個表除了將表765的列標題(即「B1為Me」)替換成下面顯示的各自列標題外,均與上面表765的建構方式相同。例如,表766中的列標題為「B1為Et」,且Q1如上面表765中所定義。因此,表766中的第一項具體揭露了乙基α-乙醯基-2,6-二氟苯乙酸鹽。表767到769則具有相似的建構方式。
表765到表769的化合物繪示了其中R2為CH3的式16化合物,其在使用方案14的方法中為可用來製備式4b中間化合物的中間物。
配方/效用
本發明之化合物將通常使用來作為組合物(即配方)中的殺菌活性成分,並伴隨有至少一選自由表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的額外成分以作為載體之用。所選擇的配方或組合物成分符合該活性成分的物理性質、施用模式及像是土壤類型、濕度和溫度的環境因素。
可用的配方包括液體及固體組合物。液體組合物包括溶液(包括乳劑)、懸浮液、乳液(包括微乳液和/或懸浮乳液(suspoemulsions))等等,並可選擇地將其增濃成凝膠。含水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可溶劑(soluble concentrate)、水懸劑(suspension concentrate)、膠囊懸著劑(capsule suspension)、濃縮乳液、微乳液和懸浮乳液。非水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乳劑、微乳劑、水分散性乳劑(dispersible concentrate)及水分散性油懸劑(oil dispersion)。
固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塵粉(dusts)、粉劑、粒劑、丸劑(pellets)、珠劑(prills)、錠劑(pastilles)、片劑、包膜(filled films)(包括種子塗覆物)等等,其可為水分散性(「可濕性」)或水溶性。從成膜溶液劑或可流動懸浮劑形成的薄膜和塗層在種子處理上特別有用。可將活性成分(微)封裝並使其進一步形成懸浮物或固體配方;或者可將整個活性成分配方封裝(或「披覆」)。封裝可以控制或減緩活性成分的釋放。乳粒劑結合了乳劑配方與乾粒狀配方的優點。高強度組合物主要用作進一步配方的中間物。
可噴灑配方通常在噴灑前會先在適合的介質中擴展。將這樣的液體及固體配方配製成可容易稀釋於噴灑介質(通常是水)中。噴灑的量可從每公頃約一到數千公升,但更通常為從每公頃約十到數百公升。可噴灑配方可在槽中與水或其他適合的介質混合,藉由空中或地面施用而運用於葉治療,或施用於植物的生長介質。液體配方和乾配方可在播種時,直接計量加入滴流灌溉系統或犁溝。液體和固體配方可以施用於農作物和其他所欲植物的種子,作為播種前種子處理之用,透過系統性吸收以保護發育中的根及其它地下的植物部分及/或葉。
該配方通常含有有效量在下列近似範圍中的活性成分、稀釋劑和界面活性劑,其重量加起來會等於百分之百。
固體稀釋劑包括例如,像是膨土、微晶高嶺石、厄帖浦石及高嶺土的黏土、石膏、纖維素、二氧化鈦、氧化鋅、澱粉、糊精、糖(例如乳糖、蔗糖)、矽石、滑石、雲母、矽藻土、尿素、碳酸鈣、碳酸鈉及碳酸氫鈉以及硫酸鈉。典型的固體稀釋劑在Watkins et al.,Handbook of Insecticide Dust Diluents and Carriers,2nd Ed.,Dorland Books,Caldwell,New Jersey中有敘述。
液體稀釋劑包括例如水、N,N-二甲基烷醯胺(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薴烯、二甲基亞碸、N-烷吡咯啶酮(例如N-甲基吡咯啶酮)、乙二醇、三甘醇、丙二醇、二丙烯甘醇、聚丙二醇、丙烯碳酸鹽、丁烯碳酸鹽、烷烴(例如白礦油、正烷烴、異烷烴)、烷基苯、烷基萘、甘油、三乙酸甘油酯(glycerol triacetate)、山梨糖醇、三乙醯甘油(triacetin)、芳族烴、脫芳脂族、像是環己酮、2-庚酮、異佛酮及4-羥基-4-甲基-2-戊酮的酮類、像是乙酸異戊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乙酸辛酯、乙酸壬酯、乙酸十三酯及乙酸異莰酯的醋酸鹽、像是烷化乳酸酯(alkylated lactate ester)、二元酯及γ-丁內酯的其他酯類、以及醇類,其可為線性、分支、飽和或不飽和,像是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己醇、2-乙基己醇、正辛醇、癸醇、異癸醇、異十八醇、鯨蠟醇、月桂醇、十三醇、油醇、環己醇、四氫糠醇、二丙酮醇及苯甲醇。液體稀釋劑也包括飽和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通常為C6-C22),像是植物種子和水果油(例如橄欖、蓖麻、亞麻仁、芝麻、玉米、花生、向日葵、葡萄籽、紅花、棉籽、黃豆、油菜籽、椰子和棕櫚仁的油)、動物源性脂肪(例如牛油、豬肉脂、豬油、鱈魚肝油、魚油)及其混合物。液體稀釋劑也包括烷化脂肪酸(例如甲基化、乙基化、丁基化),其中該脂肪酸可藉由水解來自植物和動物來源的甘油酯而獲得,並可用蒸餾純化。典型的液體稀釋劑在Marsden,Solvents Guide,2nd Ed.,Interscience,New York,1950中有敘述。
本發明的固體和液體組合物通常包括一個或多個界面活性劑。當加至液體中時,界面活性劑(也被稱為「表面活性劑」)通常會改變(最常的是減少)液體的表面張力。根據界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性和親油性基的性質,界面活性劑可用作為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或消泡劑。
界面活性劑可以分為非離子性、陰離子性或陽離子性。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像是基於天然及合成醇並從該醇類製備出的醇烷氧鹽(其可為分支或線性)、及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及其混合物;乙氧基胺、烷醇醯胺及乙氧基化烷醇醯胺;像是乙氧基化黃豆、蓖麻和油菜籽油的烷氧基化三酸甘油酯;像是辛苯酚乙氧化物(octylphenol ethoxylates)、壬苯酚乙氧化物、二壬苯酚乙氧化物及十二烷苯酚乙氧化物的烷基酚烷氧酯(由苯酚及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所製備);由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所製備的團聯聚合物以及其中的終端嵌段由環氧丙烷所製備的反向團聯聚合物;乙氧基化脂肪酸;乙氧基化脂肪酯和油;乙氧基化甲酯;乙氧基化三苯乙烯苯酚(包括那些由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所製備者);脂肪酸酯、甘油酯、羊毛脂為基礎的衍生物、像是聚乙氧基化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乙氧基化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及聚乙氧基化甘油脂肪酸酯的聚乙氧基化酯;其他像是山梨醇酐酯的山梨醇酐衍生物;像是隨機共聚物、團聯共聚物、醇酸樹脂peg(聚乙二醇)、接枝或梳形聚合物及星形聚合物的聚合界面活性劑;聚乙二醇(pegs);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矽氧為基礎的界面活性劑;以及像是蔗糖酯、烷基聚葡萄糖苷和烷基多醣的糖衍生物。
可用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烷芳基磺酸及其鹽類;羧基化醇(carboxylated alcohol)或烷基酚乙氧化物;二苯磺酸鹽衍生物;木質素及像是木質磺酸鹽的木質素衍生物;順丁烯二酸或琥珀酸或它們的酐;烯烴磺酸鹽;像是醇烷氧鹽磷酸酯、烷基酚烷氧鹽磷酸酯及苯乙烯苯酚乙氧化物磷酸酯的磷酸酯;蛋白質為基礎的界面活性劑;肌胺酸衍生物;苯乙烯酚醚硫酸鹽;油和脂肪酸的硫酸鹽和磺酸鹽;乙氧基化烷基酚的硫酸鹽和磺酸鹽;醇類的硫酸鹽;乙氧基化醇類的硫酸鹽;胺和醯胺的磺酸鹽,像是N,N-烷牛磺酸酯;苯、異丙苯、甲苯、二甲苯及十二苯和十三苯的磺酸鹽;縮合萘的磺酸鹽;萘及烷基萘的磺酸鹽;分餾石油的磺酸鹽;磺琥珀醯胺酸鹽(sulfosuccinamates);及磺琥珀酸鹽(sulfosuccinates)及其衍生物,像是二烷基磺琥珀酸鹽。
可用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醯胺及乙氧基化醯胺;像是N-烷基丙二胺、三丙烯三胺及二丙烯四胺的胺類,以及乙氧基化胺、乙氧基化二胺和丙氧基化胺(由胺及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所製備);像是胺醋酸鹽及二胺鹽的胺鹽;像是四級鹽的四級銨鹽、乙氧基化四級鹽及雙四級鹽;以及像是烷二甲胺氧化物(alkyldimethylamine oxides)及雙-(2-羥乙基)-烷基胺氧化物(bis-(2-hydroxyethyl)-alkylamine oxides)的氧化胺。
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的還有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混合物,或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陽離子界面活性劑的混合物。非離子、陰離子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它們的建議用途已揭露於多種公開的參考文獻中,包括McCutcheon’s Emulsifiers and Detergents,annual American and International Editions published by McCutcheon’s Division,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Sisely and Wood,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Chemical Publ. Co.,Inc.,New York,1964;及A. S. Davidson and B. Milwidsky,Synthetic Detergents,Seventh Edition,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87。
本發明的組合物也可含有配方輔助劑及添加劑,即為該領域中熟習技藝人士所習知的配方助劑(其中一些可能被認為也有固體稀釋劑、液體稀釋劑或界面活性劑的功能)。該配方輔助劑及添加劑可控制:pH(緩衝液)、加工過程中的發泡(像是聚有機矽氧烷的消泡劑)、活性成分的沈積(懸浮劑)、黏度(觸變增稠劑)、容器內微生物生長(抗菌劑)、產物凍結(防凍劑)、顏色(染料/色素分散劑)、洗脫(成膜劑或黏著劑)、蒸發(蒸發阻滯劑)及其他配方特性。成膜劑包括例如聚乙酸乙烯、聚乙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共聚物及蠟。配方輔助劑及添加劑的實例包括那些列舉於McCutcheon’s Volume 2: Functional Materials,annual International and North American editions published by McCutcheon’s Division,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及PCT公開第WO 03/024222號的實例。
通常藉由將式1化合物及任何其他的活性成分溶解於一溶劑中,或在液體或乾稀釋劑中將其磨碎,使該活性成分併入本發明的組合物中。藉由簡單混合成分可製備出液劑,包括乳劑。若打算用作為乳劑的液體組合物之溶劑與水不互溶,則通常會在用水稀釋時,加入乳化劑以乳化該含活性成分之溶劑。使用介質研磨機濕磨粒子直徑達到2,000 μm的活性成分漿體,以獲得平均直徑在3 μm以下的粒子。含水漿體可製成成品水懸劑(參見如U.S. 3,060,084)或藉由噴霧乾燥進一步加工成水分散粒劑。乾配方通常需要乾磨製程,其產生的平均粒子直徑在2到10 μm的範圍內。塵粉和粉劑可藉由摻合通常還有磨碎來製備(像是使用鎚碎機或流體能研磨機(fluid-energy mill))。藉由噴灑活性材料到預製顆粒載體上或藉由造粒技術可製備出粒劑和丸劑。參見Browning,“Agglome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December 4,1967,pp 147-48、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4th Ed.,McGraw-Hill,New York,1963,pages 8-57及以下,以及WO 91/13546。丸劑的製備如在U.S. 4,172,714中所述。水分散性和水溶性顆粒的製備如在U.S. 4,144,050、U.S. 3,920,442及DE 3,246,493中所教示。片劑的製備如在U.S. 5,180,587、U.S. 5,232,701及U.S. 5,208,030中所教示。膜的製備如在GB 2,095,558及U.S. 3,299,566中所教示。
如需關於配方技藝的進一步資訊,可參見T. S. Woods,“The Formulator’s Toolbox-Product Forms for Modern Agriculture”in Pesticide Chemistry and Bioscience,The Food-Environment Challenge,T. Brooks and T. R. Roberts,Eds.,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sticide Chemistry,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Cambridge,1999,pp. 120-133。也可參見U.S. 3,235,361第6欄16行到第7欄19行及實例10-41;U.S. 3,309,192第5欄43行到第7欄62行及實例8、12、15、39、41、52、53、58、132、138-140、162-164、166、167及169-182;U.S. 2,891,855第3欄66行到第5欄17行及實例1-4;Klingman,Weed Control as a Science,John Wiley and Sons,Inc.,New York,1961,pp 81-96;Hance et al.,Weed Control Handbook,8th E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89;以及Developments in formulation technology,PJB Publications,Richmond,UK,2000。
在下面的實例中,所有的百分比均為按重量計且所有的配方均以常規方式製備。化合物號碼則參照索引表A中的化合物。即使沒有進一步的闡述,相信使用上述說明的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仍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下面的實例應理解為僅僅是說明性的,而且不管是以任何方式,都不作為此處揭露內容的限制。除非另有說明,百分比為按重量計。
實例A 高強度濃縮物
例B 可溼性粉劑
例C 粒劑
例D 擠製丸劑
例E 乳劑
例F 微乳液
例G 種子處理劑
通常在施用前,會將那些在配方表中的配方以水稀釋以形成含水組合物。直接施用於植物或其一部分的含水組合物(例如噴灑槽組合物)通常含至少約1ppm或更多(例如:從1ppm至100ppm)的本發明之化合物。
本發明的化合物可用作為植物病害控制劑。因此本發明進一步包含一種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的方法,包含向所要保護的該植物或其一部分,或向所要保護的植物種子,施予有效量的本發明化合物或含有該化合物的殺真菌組合物。本發明的化合物及/或組合物能控制由擔子菌綱、子囊菌綱、卵菌綱及不完全菌綱中廣泛真菌植物病原體所引起的病害。它們能有效控制廣泛的植物病害,尤其是觀賞植物、草坪、蔬菜、田地、穀物和水果作物的葉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包括:卵菌,包括像是馬鈴薯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豆疫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cinnamomi)及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疫病(Phytophthora diseases)、像是腐黴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腐病(Pythium diseases)、以及像是葡萄露菌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墓蔔露菌病菌屬物種(Peronospora spp.)(包括菸草露菌病菌(Peronospora tabacina)及油菜露菌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甲墓蔔露菌病菌屬物種(Pseudoperonospora spp.)(包括瓜類露菌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及萵苣露菌病菌(Bremia lactucae)的露菌科病害;子囊菌,包括像是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及甘藍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的鏈格孢菌屬病害(Alternaria diseases)、像是葡萄黑腐病(Guignardia bidwell)的黑腐病(Guignardia diseases)、像是蘋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的蘋果黑星病菌屬病害(Venturia diseases)、像是麥穎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及小麥葉斑病(Septoria tritici)的殼針孢屬病害(Septoria diseases)、像是白粉病菌屬物種(Erysiphe spp.)(包括麥類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及亞麻白粉病菌(Erysiphe polygoni))、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ur)、瓜類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ena)及蘋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的白粉病(powdery mildew diseases)、眼點病(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像是灰黴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灰黴病(Botrytis diseases)、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像是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核病(Sclerotinia diseases)、稻熱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葡萄擬莖點霉(Phomopsis viticola)、像是蠕孢小麥銹菌(Helminthosporium tritici repentis)的蠕孢病(Helminthosporium diseases)、大麥網紋病菌(Pyrenophora teres)、像是炭疽病菌屬物種(Glomerella spp.)或棉黑斑病菌屬物種(Colletotrichum spp.)(像是高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及瓜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炭疽病(anthracnose diseases)、以及小麥全蝕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擔子菌,包括由銹病菌屬物種(像是小麥葉銹病菌(Puccinia recondita)、小麥條銹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大麥柄銹菌(Puccinia hordei)、小麥黑銹病菌(Puccinia graminis)及落花生銹病菌(Puccinia arachidis))、駝孢銹病菌(Hemileia vastatrix)及大豆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所引起的銹病(rust diseases);其他的病原體,包括蠟盤癬菌(Rutstroemia floccosum)(又名為Sclerontina homoeocarpa);像是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絲核菌屬物種(Rhizoctonia spp.);像是粉紅鐮刀菌(Fusarium roseum)、小麥赤黴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及尖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腐敗病(Fusarium diseases);大理菊萎凋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白絹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大麥雲紋病菌(Rynchosporium secalis);黑澀病菌(Cercosporidium personatum)、落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及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 beticola);以及其他和這些病原體密切相關的屬與種。除了殺真菌活性,該組合物或結合體也具有對抗下列細菌的活性,像是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黃原桿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菜豆細菌性斑點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及其他相關物種。
一般藉由在感染前或感染後,向該植物所要保護的部份,像是根、莖、葉、果實、種子、塊莖或球莖,或向所要保護的植物生長其中的介質(土壤或沙),施予一有效量的本發明化合物,可完成植物病害控制。也可向種子施予該化合物以保護該種子,以及向從種子發育出的幼苗施予該化合物。也可透過灌溉用水施用該化合物來處理植物。
因此,也可以將本發明的這個面向描述成一種用於保護植物或植物種子免於由真菌病原體所引起病害的方法,包含向該植物(或其一部分)或植物種子施予一殺真菌有效量的式1化合物、N-氧化物或其鹽類(直接或透過該植物或植物種子的環境(例如生長介質))。
這些化合物的施用比率可受許多環境因素影響,並應在實際使用條件下決定。當施用的活性成分比率從少於約1 g/ha到約5,000 g/ha時,通常可以保護葉子。當向種子施用的比率從約每公斤種子0.1到約10 g時,通常可以保護種子和幼苗。
也可將本發明化合物與一個或多個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包括殺真菌劑、殺蟲劑、殺線蟲劑、殺菌劑、殺蟎劑、除草劑、除草劑解毒劑、像是昆蟲蛻皮抑制劑及生根興奮劑(rooting stimulants)的生長調節素、化學滅菌劑、化學傳訊素(semiochemicals)、驅蟲劑(repellents)、引誘劑、費洛蒙、激食因子(feeding stimulants)、植物營養劑的劑、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蟲生細菌、病毒或真菌混合,以形成一多成分殺蟲劑,提供更廣泛的農業保護。因此本發明亦關於一種組合物,其包含一殺真菌有效量的式1化合物及生物上有效量的至少一額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劑,並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界面活性劑、一固體稀釋劑或一液體稀釋劑。可在包含至少一界面活性劑、一固體稀釋劑或一液體稀釋劑的組合物中配置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劑。關於本發明混合物,可將一個或多個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劑與式1化合物一同配製,以形成一預混物,或可將一個或多個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劑與式1化合物分開配製,並在施用前將配方結合在一起(例如在一噴灑槽中),或者連續施用。
如在發明內容總覽中所提及,本發明的其中一個面向為一殺真菌組合物,其包含(即下述的混合物或結合體)式1化合物、N-氧化物或其鹽類(即成分a),以及至少一其他殺真菌劑(即成分b)。
值得注意的是一組合物,其除了成分(a)的式1化合物,還包括如成分(b)至少一選自由分類(b1)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methyl benzimidazole carbamate,MBC)殺真菌劑;(b2)二羧亞醯胺(dicarboximide)殺真菌劑;(b3)去甲基抑制劑(DMI)殺真菌劑;(b4)苯醯胺(phenylamide)殺真菌劑;(b5)胺基/嗎福林殺真菌劑;(b6)磷脂生物合成抑制劑殺真菌劑;(b7)羧醯胺(Carboxamide)殺真菌劑;(b8)羥基(2-胺基-)嘧啶殺真菌劑;(b9)苯胺嘧啶(anilinopyrimidine)殺真菌劑;(b10)N-胺甲酸苯酯(N-phenyl carbamate)殺真菌劑;(b11)醌外抑制劑(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QoI)殺真菌劑;(b12)苯基吡咯(phenylpyrrole)殺真菌劑;(b13)喹啉殺真菌劑;(b14)脂質過氧化抑制劑殺真菌劑;(b15)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BI-R)殺真菌劑;(b16)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BI-D)殺真菌劑;(b17)羥基苯胺(hydroxyanilide)殺真菌劑;(b18)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9)多氧菌素(polyoxin)殺真菌劑;(b20)苯脲殺真菌劑;(b21)醌內抑制劑(quinone inside inhibitor,QiI)殺真菌劑;(b22)苯甲醯胺殺真菌劑;(b23)吡喃醣醛酸類抗生素(enopyranuronic acid antibiotic)殺真菌劑;(b24)吡喃六碳醣類抗生素(hexopyranosyl antibiotic)殺真菌劑;(b25)吡喃葡醣類抗生素(glucopyranosyl antibiotic):蛋白質合成殺真菌劑;(b26)吡喃葡醣類抗生素:海藻糖酶及肌醇生物合成殺真菌劑;(b27)氰乙醯胺肟(cyanoacetamideoxime)殺真菌劑;(b28)胺甲酸鹽殺真菌劑;(b29)氧化磷酸化非偶聯殺真菌劑;(b30)有機錫(organo tin)殺真菌劑;(b31)羧酸殺真菌劑;(b32)雜環芳族殺真菌劑;(b33)膦酸鹽殺真菌劑;(b34)鄰胺甲醯苯甲酸(phthalamic acid)殺真菌劑;(b35)苯並三嗪(benzotriazine)殺真菌劑;(b36)苯磺醯胺殺真菌劑;(b37)噠嗪酮(pyridazinone)殺真菌劑;(b38)噻吩羧醯胺(thiophene-carboxamide)殺真菌劑;(b39)嘧啶醯胺殺真菌劑;(b40)羧酸醯胺(carboxylic acid amide,CAA)殺真菌劑;(b41)四環素抗生素殺真菌劑;(b42)硫胺甲酸鹽(thiocarbamate)殺真菌劑;(b43)苯甲醯胺殺真菌劑;(b44)誘發寄主植物防禦的殺真菌劑;(b45)多點接觸活性殺真菌劑;(b46)分類(b1)到(b45)以外的殺真菌劑;以及分類(b1)到(b46)的化合物之鹽類所組成之群組的殺真菌化合物。
下面提供這些殺真菌化合物分類的進一步描述。
(b1)「甲苯并咪唑胺甲酸鹽(MBC)殺真菌劑」(FRAC(殺菌劑抗藥性執行委員會)編碼1)藉由在微管組裝時結合到β-微管蛋白上以抑制有絲分裂。微管組裝的抑制可擾亂細胞分裂、細胞內的運輸和細胞結構。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殺真菌劑包括苯并咪唑類及硫脲甲酸類(thiophanate)殺真菌劑。該苯并咪唑類包括免賴得(benomyl)、貝芬替(carbendazim)、麥穗寧(fuberidazole)及腐絕(thiabendazole)。該硫脲甲酸類包括多保淨(thiophanate)和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
(b2)「二羧亞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2)透過干擾NADH細胞色素c還原酶以用來抑制真菌中的脂質過氧化。實例包括克氯得(chlozolinate)、依普同(iprodione)、撲滅寧(procymidone)及免克寧(vinclozolin)。
(b3)「去甲基抑制劑(DMI)殺真菌劑」(FRAC編碼3)抑制在固醇生產上具有作用的C14-去甲基酶。固醇類,像是麥角固醇,為膜結構和膜功能所需,使它們在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上為不可或缺。因此,曝露於這些殺真菌劑中會造成易感真菌的不正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DMI殺真菌劑可分為幾種化學分類:唑類(包括三唑類及咪唑類)、嘧啶類、哌嗪類及吡啶類。該三唑類包括阿扎康唑(azaconazole)、比多農(bitertanol)、溴克座(bromucon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包括達克利-M)、依普座(epoxiconazole)、乙環唑(etaconazole)、芬克座(fenbu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菲克利(hexaconazole)、易胺座(imibenconazole)、種菌唑(ip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邁克尼(myclobutanil)、平克座(penconazole)、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奎因克座(quin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四克利(tetraconazole)、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滅菌唑(triticonazole)及烯效唑(uniconazole)。該咪唑類包括克霉唑(clotrimazole)、滅癬洗劑(e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異康唑(iso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惡咪唑(oxpoconazole)、撲克拉(prochloraz)、披扶座(pefurazoate)及賽福座(triflumizole)。該嘧啶類包括芬瑞莫(fenarimol)、尼瑞莫(nuarimol)及嘧菌醇(triarimol)。該哌嗪類包括賽福寧(triforine)。該吡啶類包括得滅多(buthiobate)及比芬諾(pyrifenox)。生化研究顯示上面提及的所有殺真菌劑為DMI殺真菌劑,如K. H. Kuck et al. in Modern Selective Fungicides-Properties,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H. Lyr(Ed.),Gustav Fischer Verlag: New York,1995,205-258所述。
(b4)「苯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4)為卵菌真菌中RNA聚合酶的特異性抑制劑。曝露於這些殺真菌劑中的易感真菌顯示出將尿苷結合入rRNA的能力下降。曝露於這個分類的殺真菌劑會妨礙易感真菌的生長及發育。苯醯胺殺真菌劑包括醯丙胺酸(acylalanine)、噁唑烷酮(oxazolidinone)及丁內酯殺真菌劑。該醯丙胺酸類包括本達樂(benalaxyl)、本達樂-M、霜靈(furalaxyl)、滅達樂(metalaxyl)、滅達樂-M(又為右滅達樂)。該噁唑林酮類包括毆殺斯(oxadixyl)。該丁內酯類包括呋醯胺(ofurace)。
(b5)「胺基/嗎福林殺真菌劑」(FRAC編碼5)抑制固醇生物合成路徑內的兩個目標位點,即Δ8→Δ7異構酶及Δ14還原酶。固醇類,像是麥角固醇,為膜結構和膜功能所需,使它們在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上為不可或缺。因此,曝露於這些殺真菌劑中會造成易感真菌的不正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胺基/嗎福林殺真菌劑(又稱為非-DMI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包括嗎福林、哌啶及螺縮酮-胺基(spiroketal-amine)殺真菌劑。該嗎福林類包括愛地福(aldimorph)、十二環嗎啉(dodemorph)、芬普福(fenpropimorph)、三得芬(tridemorph)及垂嗎醯胺(trimorphamide)。該哌啶類包括苯鏽啶(fenpropidin)及粉病靈(piperalin)。該螺縮酮-胺基類包括葚孢菌素(spiroxamine)。
(b6)「磷脂生物合成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編碼6)藉由影響磷脂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磷脂生物合成殺真菌劑包括硫代磷酸酯(phosphorothiolate)及二噻茂烷(dithiolane)殺真菌劑。該硫代磷酸酯類包括護粒松(edifenphos)、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及白粉松(pyrazophos)。該二噻茂烷類包括亞賜圃(isoprothiolane)。
(b7)「羧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7)藉由破壞克氏循環(Krebs Cycle)(TCA循環)中名為琥珀酸脫氫酶的關鍵酶來抑制複合物II(琥珀酸脫氫酶)真菌呼吸。抑制呼吸作用會妨礙真菌製造ATP,而因此抑制生長和繁殖。羧醯胺殺真菌劑包括苯甲醯胺、呋喃羧醯胺(furan carboxamide)、噁噻英環羧醯胺(oxathiin carboxamide)、噻唑羧醯胺(thiazole carboxamide)、吡唑羧醯胺(carboxamide)及吡啶羧醯胺(pyridine carboxamide)。該苯甲醯胺類包括麥鏽靈(benodanil)、福多寧(flutolanil)及滅普寧(mepronil)。該呋喃羧醯胺類包括甲呋醯胺(fenfuram)。該噁噻英環羧醯胺類包括萎銹靈(carboxin)及嘉保信(oxycarboxin)。該噻唑羧醯胺類包括賽氟滅(thifluzamide)。該吡唑羧醯胺類包括百殺芬(bixafen)、福拉比(furametpyr)、異派來桑(isopyrazam)、巴斯夫(fluxapyroxad)、賽得先(sedaxane)(N-[2-(1S,2R)-[1,1'-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及派福芬(penflufen)(N-[2-(1,3-二甲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羧醯胺(PCT專利申請第WO 2003/010149號))。該吡啶羧醯胺包括白克列(boscalid)。
(b8)「羥基(2-胺基-)嘧啶殺真菌劑殺真菌劑」(FRAC編碼8)藉由干擾腺苷去胺酶以抑制核酸合成。實例包括布瑞莫(bupirimate)、二甲嘧酚(dimethirimol)及依瑞莫(ethirimol)。
(b9)「苯胺嘧啶殺真菌劑」(FRAC編碼9)可用來抑制胺基酸甲硫胺酸的生物合成及破壞水解酶(在感染期間能溶解植物細胞)的分泌。實例包括賽普洛(cyprodinil)、滅派林(mepanipyrim)及派美尼(pyrimethanil)。
(b10)「N-胺甲酸苯酯殺真菌劑」(FRAC編碼10)藉由結合到γ-微管蛋白並擾亂微管組裝來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裝可擾亂細胞分裂、細胞內的運輸和細胞結構。實例包括乙霉威(diethofencarb)。
(b11)「醌外抑制劑(QoI)殺真菌劑」(FRAC編碼11)藉由影響泛醌氧化酶(ubiquinol oxidase)而抑制真菌中的複合物III粒線體呼吸。在位於真菌粒線體內膜的細胞色素bc 1複合物之「醌外」(Qo)位點阻斷泛醌的氧化。抑制粒線體呼吸會阻礙真菌的正常生長及發育。醌外抑制劑殺真菌劑(又稱為丙烯酸酯類殺真菌劑)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類(methoxyacrylate)、甲氧基胺甲酸鹽類(methoxycarbamate)、羥亞胺基醋酸鹽類(oximinoacetate)、羥亞胺基乙醯胺類(oximinoacetamide)、噁唑啶二酮類(oxazolidinedione)、二氫二噁嗪類(dihydrodioxazine)、二氮雜戊烯類(imidazolinone)及苯甲基胺甲酸鹽類(benzylcarbamate)殺真菌劑。該甲氧基丙烯酸類包括亞托敏(azoxystrobin)、烯肟菌酯(enestroburin)(SYP-Z071)及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該甲氧基胺甲酸鹽類包括百克敏(pyraclostrobin)及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該羥亞胺基醋酸鹽類包括克收欣(kresoxim-methyl)、唑菌酯(pyraoxystrobin)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該羥亞胺基乙醯胺類包括醚菌胺(dimoxystrobin)、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α-[甲氧亞胺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及2-[[[3-(2,6-二氯苯基)-1-甲基-2-丙烯-1-亞基]胺基]氧]甲基]-α-(甲氧亞胺基)-N-甲苯乙醯胺。噁唑啶二酮類包括凡殺克絕(famoxadone)。二氫二噁嗪類包括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二氮雜戊烯類包括咪唑菌酮(fenamidone)。苯甲基胺甲酸鹽類包括防霉丹(pyribencarb)。
(b12)「苯基吡咯殺真菌劑」(FRAC編碼12)抑制真菌內與滲透信號轉導相關的MAP蛋白質激酶。拌種咯(Fenpiclonil)及護汰寧(fludioxonil)為該殺真菌劑分類的實例。
(b13)「喹啉殺真菌劑」(FRAC編碼13)可藉由在早期的細胞信號中影響G-蛋白而用來抑制訊息傳遞。已知他們會干擾真菌中的發芽及/或附著器形成(其會造成白粉病)。快諾芬(Quinoxyfen)為該殺真菌劑分類的實例。
(b14)「脂質過氧化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編碼14)可用來抑制脂質過氧化而影響真菌中的膜合成。該分類中的成員,像是依得利(etridiazole),也可能會影響其他的生物過程,像是呼吸和黑色素生物合成。脂質過氧化殺真菌劑包括芳基碳類及1,2,4-噻二唑類殺真菌劑。該芳基碳類殺真菌劑包括聯苯、地茂散(chloroneb)、大克爛(dicloran)、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四氯硝基苯(tecnazene)及脫克松(tolclofos-methyl)。該1,2,4-噻二唑類殺真菌劑包括依得利(etridiazole)。
(b15)「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BI-R)殺真菌劑」(FRAC編碼16.1)會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中的萘酚還原步驟。一些真菌會需要黑色素來感染寄主植物。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殺真菌劑包括異苯併呋喃酮類(isobenzofuranone)、吡咯併喹啉類(pyrroloquinolinone)及三唑苯併噻唑類(triazolobenzothiazole)殺真菌劑。該異苯併呋喃酮類包括熱必斯(fthalide)。該吡咯併喹啉類包括百快隆(pyroquilon)。該三唑苯併噻唑類包括三賽唑(tricyclazole)。
(b16)「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BI-D)殺真菌劑」(FRAC編碼16.2)會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中的小柱孢酮脫水酶(scytalone dehydratase)。一些真菌會需要黑色素來感染寄主植物。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脫水酶殺真菌劑包括環丙羧醯胺類(cyclopropanecarboxamide)、羧醯胺類(carboxamide)及丙醯胺類(propionamide)殺真菌劑。該環丙羧醯胺類包括加普胺(carpropamid)。該羧醯胺類包括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該丙醯胺類包括氰菌胺(fenoxanil)。
(b17)「羥基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17)會抑制在固醇生產上具有作用的C4-去甲基酶。實例包括環醯菌胺(fenhexamid)。
(b18)「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編碼18)在麥角固醇生物合成的路徑中會抑制鯊烯-環氧酶。固醇類,像是麥角固醇,為膜結構和膜功能所需,使它們在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上為不可或缺。因此,曝露於這些殺真菌劑中會造成易感真菌的不正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包括硫代胺基甲酸鹽類(thiocarbamate)及丙烯胺類(allylamine)殺真菌劑。該硫代胺基甲酸鹽類包括稗草畏(pyributicarb)。該丙烯胺類包括奈桂胺(naftifine)及特比萘芬(terbinafine)。
(b19)「多氧菌素殺真菌劑」(FRAC編碼19)會抑制幾丁質合成酶。實例包括多氧菌素。
(b20)「苯脲殺真菌劑」(FRAC編碼20)可用來影響細胞分裂。實例包括賓克隆(pencycuron)。
(b21)「醌內抑制劑(QiI)殺真菌劑」(FRAC編碼21)藉由影響泛醌氧化酶而抑制真菌中的複合物III粒線體呼吸。在位於真菌粒線體內膜的細胞色素bc 1複合物之「醌內」(Qi)位點阻斷泛醌的還原。抑制粒線體呼吸會阻礙真菌的正常生長及發育。醌內抑制劑殺真菌劑包括氰咪唑類(cyanoimidazole)及鄰磺醯胺三唑類(sulfamoyltriazole)殺真菌劑。該氰咪唑類包括賽座滅(cyazofamid)。該鄰磺醯胺三唑類包括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
(b22)「苯甲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22)藉由結合到β-微管蛋白並擾亂微管組裝來抑制有絲分裂。微管組裝的抑制可擾亂細胞分裂、細胞內的運輸和細胞結構。實例包括座賽胺(zoxamide)。
(b23)「吡喃醣醛酸類抗生素殺真菌劑」(FRAC編碼23)藉由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保米黴素(blasticidin-S)。
(b24)「吡喃六碳醣類抗生素殺真菌劑」(FRAC編碼24)藉由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嘉賜黴素(kasugamycin)。
(b25)「吡喃葡醣類抗生素:蛋白質合成殺真菌劑」(FRAC編碼25)藉由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鏈黴素(streptomycin)。
(b26)「吡喃葡醣類抗生素:繭蜜糖酶及肌醇生物合成殺真菌劑」(FRAC編碼26)在肌醇生物合成路徑中會抑制繭蜜糖酶。實例包括維利黴素(validamycin)。
(b27)「氰乙醯胺肟殺真菌劑」(FRAC編碼27)包括克絕(cymoxanil)。
(b28)「胺甲酸鹽殺真菌劑」(FRAC編碼28)被認為是真菌生長的多作用點抑制劑。它們可用來干擾細胞膜中脂肪酸的合成,並接著擾亂細胞膜滲透性。普拔克(Propamacarb)、普拔克鹽酸鹽(propamacarb-hydrochloride)、碘菌威(iodocarb)以及硫菌威(prothiocarb)為該殺真菌劑分類的實例。
(b29)「氧化磷酸化解偶合殺真菌劑」(FRAC編碼29)藉由解偶合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真菌呼吸。抑制呼吸會阻礙真菌的正常生長及發育。該分類包括像是扶吉胺(fluazinam)的2,6-二硝基苯胺類、像是富米綜(ferimzone)的嘧啶酮腙類(pyrimidonehydrazones)以及像是白粉克(dinocap)、敵蟎普(meptyldinocap)和百蟎克(binapacryl)的二硝基酚丁烯酯類(dinitrophenyl crotonates)。
(b30)「有機錫殺真菌」(FRAC編碼30)在氧化磷酸化的路徑中會抑制腺甘三磷酸(ATP)的合成。實例包括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化錫(fentin chloride)及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
(b31)「羧酸殺真菌劑」(FRAC編碼31)藉由影響第二型去氧核糖核酸(DNA)拓撲異構酶(旋轉酶)以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
(b32)「雜環芳族殺真菌劑」(FRAC編碼32)可用來影響DNA/核糖核酸(RNA)的合成。雜環芳族殺真菌劑包括異噁唑類(isoxazole)及異噻唑啉酮類(isothiazolone)殺真菌劑。該異噁唑類包括殺紋寧(hymexazole)且該異噻唑啉酮類包括辛酮(octhilinone)。
(b33)「膦酸鹽殺真菌劑」(FRAC編碼33)包括亞磷酸及其各種鹽類,包括福賽得(fosetyl-aluminum)。
(b34)「鄰胺甲醯苯甲酸殺真菌劑」(FRAC編碼34)包括克枯爛(teclofthalam)。
(b35)「苯並三嗪殺真菌劑」(FRAC編碼35)包括咪唑嗪(triazoxide)。
(b36)「苯磺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36)包括氟硫滅(flusulfamide)。
(b37)「噠嗪酮殺真菌劑」(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FRAC)編碼37)包括達滅淨(diclomezine)。
(b38)「噻吩羧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38)可用來影響ATP的生產。實例包括矽噻菌胺(silthiofam)。
(b39)「嘧啶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39)藉由影響磷脂生物合成以抑制真菌生長,其包括二氟林(diflumetorim)。
(b40)「羧酸醯胺(CAA)殺真菌劑」(FRAC編碼40)可用來抑制磷脂生物合成以及細胞壁沈積。抑制這些過程會阻礙目標真菌的生長並導致其死亡。羧酸醯胺殺真菌劑包括肉桂醯胺類(cinnamic acid amide)、纈胺醯胺胺基甲酸類(valinamide carbamate)及苦杏醯胺類(mandelic acid amide)殺真菌劑。該肉桂醯胺類包括達滅芬(dimethomorph)及氟嗎啉(flumorph)。該纈胺醯胺胺基甲酸類包括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丙森鋅(iprovalicarb)及瓦芬耐(valifenalate)(valiphenal)。該苦杏醯胺類包括雙炔醯菌胺(mandipropamid)、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甲磺醯基)胺基]丁醯胺及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乙磺醯基1)胺基]丁醯胺。
(b41)「四環素抗生素殺真菌劑」(FRAC編碼41)藉由影響複合物1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H)氧化還原酶以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
(b42)「硫胺甲酸鹽殺真菌劑(b42)」(FRAC編碼42)包括滅速克(methasulfocarb)。
(b43)「苯甲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43)藉由非定域化類血影蛋白(spectrin-like proteins)以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像是氟比來(fluopicolide)及氟吡菌醯胺(fluopyram)的醯比來類(acylpicolide)殺真菌劑。
(b44)「誘發寄主植物防禦的殺真菌劑」(FRAC編碼P)會誘發寄主植物的防禦機制。誘發寄主植物防禦的殺真菌劑包括苯並噻二唑類(benzo-thiadiazole)、苯併異噻唑類(benzisothiazole)及噻二唑羧醯胺類(thiadiazole-carboxamide)殺真菌劑。該苯並噻二唑類包括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該苯併異噻唑類包括撲殺熱(probenazole)。該噻二唑羧醯胺類包括噻醯菌胺(tiadinil)及異噻菌胺(isotianil)。
(b45)「多點接觸活性殺真菌劑」透過多個位點的作用以抑制真菌生長,並具有接觸/預防活性。該分類的殺真菌劑包括:(b45.1)「銅殺真菌劑」(FRAC編碼M1)、(b45.2)「硫殺真菌劑」(FRAC編碼M2)、(b45.3)「二硫胺基甲酸鹽殺真菌劑」(FRAC編碼M3)、(b45.4)「鄰苯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M4)、(b45.5)「亞硝酸氯殺真菌劑」(FRAC編碼M5)、(b45.6)「磺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6)、(b45.7)「胍殺真菌劑」(FRAC編碼M7)、(b45.8)「三氮雜苯殺真菌劑」(FRAC編碼M8)及(b45.9)「醌殺真菌劑」(FRAC編碼M9)。「銅殺真菌劑」為含有銅的無機化合物,通常位在銅(II)氧化態;實例包括氯氧化銅(copper oxychloride)、硫酸銅及氫氧化銅(copper hydroxide),包括像是波多混合液(三元硫酸銅)的組合物。「硫殺真菌劑」為含有硫原子環或鏈的無機化學品;實例包括元素硫。「二硫胺基甲酸鹽殺真菌劑」含有二硫胺基甲酸鹽分子部分;實例包括鋅錳乃浦(mancozeb)、免得爛(metiram)、甲基鋅乃浦(propineb)、富爾邦(ferbam)、錳乃浦(maneb)、得恩地(thiram)、鋅乃浦(zineb)及福美鋅(ziram)。「鄰苯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含有鄰苯二甲醯亞胺分子部分;實例包括福爾培(folpet)、蓋普丹(captan)及四氯丹(captafol)。「亞硝酸氯殺真菌劑」含有被氯及氰基取代的芳環;實例包括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磺胺類殺真菌劑」包括益發靈(dichlofluanid)及甲基益發靈(tolyfluanid)。「胍殺真菌劑」包括多寧(dodine)、克熱淨(guazatine)及克熱淨(imoctadine),包括克熱淨(烷苯磺酸鹽)(iminoctadine albesilate)及克熱淨(醋酸鹽)(iminoctadine triacetate)。「三氮雜苯殺真菌劑」包括敵菌靈(anilazine)。「醌殺真菌劑」包括腈硫醌(dithianon)。
(b46)「分類(b1)到(b45)以外的殺真菌劑」包括某些其作用模式可能仍不為人知的殺真菌劑。這些殺真菌劑包括:(b46.1)「噻唑羧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U5)、(b46.2)「苯基-乙醯胺殺真菌劑」(FRAC編碼U6)、(b46.3)「奎唑林酮殺真菌劑」(FRAC編碼U7)及(b46.4)「二苯基酮殺真菌劑」(FRAC編碼U8)。該噻唑羧醯胺類包括噻唑菌胺(ethaboxam)。該苯基-乙醯胺類包括環氟菌胺(cyflufenamid)及N-[[(環丙甲氧基)胺基][6-(二氟甲氧)-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醯胺。該奎唑林酮類包括丙氧喹啉(proquinazid)及2-丁氧基-6-碘基-3-丙基-4H-1-苯并哌喃-4-酮。該二苯基酮類包括滅芬農(metrafenone)及派芬農(pyriofenone)。該(b46)分類也包括貝殺新(bethoxazin)、新阿蘇仁(neo-asozin)(鐵甲砷酸銨(ferric methanearsonate))、芬派殺(fenpyrazamine)、吡咯尼群(pyrrolnitrin)、滅蟎猛(quinomethionate)、泰伏勤(tebufloquin)、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甲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乙磺醯基)胺基]丁醯胺、2-[[2-氟基-5-(三氟甲基)苯基]硫基]-2-[3-(2-甲氧苯基)-2-四氫噻唑亞基]乙腈、3-[5-(4-氯苯基)-2,3-二甲基-3-異噁唑啶基]吡啶、4-氟苯基N-[1-[[[1-(4-氰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鹽、5-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六氫吡啶-1-基)[1,2,4]三唑[1,5-a]嘧啶、N-(4-氯-2-硝苯基)-N-乙基-4-甲苯磺醯胺、N-[[(環丙甲氧基)胺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醯胺、N'-[4-[4-氯-3-(三氟甲氧)苯氧基]-2,5-二甲苯基]-N-乙基-N-甲醋酸甲脒及1-[(2-丙烯硫基)羰基]-2-(1-甲基乙基)-4-(2-甲苯基)-5-胺基-1H-吡唑-3-酮。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一混合物(即組合物),其包含如成分(a)式1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類)及如成分(b)至少一選自由上述分類(b1)到(b46)所組成之群組的殺真菌化合物。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成分(b)包含至少一殺真菌劑且該殺菌劑來自選自(b1)到(b46)的兩個不同群組的實施例。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組合物,其包含所述混合物(在殺真菌有效量)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額外選自由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的成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混合物(即組合物),其包含式1化合物及至少一選自由上列與分類(b1)到(b46)關連的具體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的殺真菌化合物。同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組合物,其包含所述混合物(在殺真菌有效量)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額外選自由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的界面活性劑。
其他可用來配置本發明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劑的實例為:像是阿巴汀(abamectin)、毆殺松(acephate)、亞滅培(acetamiprid)、乙醯蟲腈(acetoprole)、得滅克(aldicarb)、磺胺蟎酯(amidoflumet(S-1955))、三亞蹣(amitraz)、阿佛菌素(avermectin)、印楝素(azadirachtin)、谷速松(azinphos-methyl)、畢芬寧(bifenthrin)、聯苯肼酯(bifenazate)、雙三氟蟲脲(bistrifluron)、布芬淨(buprofezin)、加保扶(carbofuran)、培丹(cartap)、蟎離丹(chinomethionat)、克凡派(chlorfenapyr)、克福隆(chlorfluazuron)、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DPX-E2Y45))、陶斯松(chlorpyrifos)、甲基陶斯松(chlorpyrifos-methyl)、克氯苯(chlorobenzilate)、可芬諾(chromafenozide)、可尼丁(clothianidin)、氰特破(cyantraniliprole(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胺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羧醯胺))、賽芬蟎(cyflumetofen)、賽扶寧(cyfluthrin)、貝他賽扶寧(beta-cyfluthrin)、賽洛寧(cyhalothrin)、伽瑪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錫蟎丹(cyhexatin)、賽滅寧(cypermethrin)、賽滅淨(cyromazine)、第滅寧(deltamethrin)、汰芬隆(diafenthiuron)、大利松(diazinon)、大克蟎(dicofol)、地特靈(dieldrin)、得氯蟎(dienochlor)、二福隆(diflubenzuron)、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大滅松(dimethoate)、達特南(dinotefuran)、苯蟲醚(diofenolan)、因滅汀(emamectin)、安殺番(endosulfan)、益化利(esfenvalerate)、乙蟲清(ethiprole)、依殺蟎(etoxazole)、芬滅松(fenamiphos)、芬殺蟎(fenazaquin)、芬佈賜(fenbutatin oxide)、芬硫克(fenothiocarb)、芬諾克(fenoxycarb)、芬普寧(fenpropathrin)、芬普蟎(fenpyroximate)、芬化利(fenvalerate)、芬普尼(fipronil)、氟尼胺(flonicamid)、氟蟲醯胺(flubendiamide)、護賽寧(flucythrinate)、福化利(tau-fluvalinate)、嘧蟲胺(flufenerim(UR-50701))、氟芬隆(flufenoxuron)、大福松(fonophos)、合芬隆(halofenozide)、六伏隆(hexaflumuron)、合賽多(hexythiazox)、愛美松(hydramethylnon)、新煙鹼類(imicyafos)、益達胺(imidacloprid)、因得克(indoxacarb)、亞芬松(isofenphos)、祿芬隆(lufenuron)、馬拉松(malathion)、美氟綜(metaflumizone)、滅蝸靈(metaldehyde)、達馬松(methamidophos)、滅大松(methidathion)、納乃得(methomyl)、美賜平(methoprene)、甲氧DDT(methoxychlor)、滅芬諾(methoxyfenozide)、美特寧(metofluthrin)、亞素靈(monocrotophos)、烯啶蟲胺(nitenpyram)、尼殺賽(nithiazine)、諾伐隆(novaluron(XDE-007))、諾伏隆(noviflumuron)、毆殺滅(oxamyl)、巴拉松(parathion)、甲基巴拉松(parathion-methyl)、百滅寧(permethrin)、福瑞松(phorate)、裕必松(phosalone)、益滅松(phosmet)、福賜米松(phosphamidon)、比加普(pirimicarb)、佈飛松(profenofos)、佈福靈(profluthrin)、毆蟎多(propargite)、硫菌威(prothiocarb)、佈芬佈(protrifenbute)、派滅淨(pymetrozine)、派福羅(pyrafluprole)、除蟲菊精(pyrethrin)、畢達本(pyridaben)、啶蟲丙醚(pyridalyl)、披福貴(pyrifluquinazon)、披綠羅(pyriprole)、百利普芬(pyriproxyfen)、魚藤精(rotenone)、魚尼丁(ryanodine)、賜托拉(spinetoram)、賜諾殺(spinosad)、賜敵分(spiridiclofen)、螺甲蟎酯(spiromesifen(BSN 2060))、螺蟲乙酯(spirotetramat)、甲丙硫磷(sulprofos)、得芬諾(tebufenozide)、得芬瑞(tebufenpyrad)、得福隆(teflubenzuron)、七氟菊酯(tefluthrin)、托福松(terbufos)、殺蟲畏(tetrachlorvinphos)、賽果培(thiacloprid)、賽速安(thiamethoxam)、硫敵克(thiodicarb)、殺蟲單(thiosultap-sodium)、脫芬瑞(tolfenpyrad)、泰滅寧(tralomethrin)、唑蚜威(triazamate)、三氯松(trichlorfon)、三福隆(triflumuron)的殺蟲劑;像是得滅克(aldicarb)、新煙鹼類(imicyafos)、毆殺滅(oxamyl)及芬滅松(fenamiphos)的殺線蟲劑;像是鏈黴素的殺菌劑;像是三亞蹣(amitraz)、蟎離丹(chinomethionat)、克氯苯(chlorobenzilate)、協派芬(cyenopyrafen)、錫蟎丹(cyhexatin)、大克蟎(dicofol)、得氯蟎(dienochlor)、依殺蟎(etoxazole)、芬殺蟎(fenazaquin)、芬佈賜(fenbutatin oxide)、芬普寧(fenpropathrin)、芬普蟎(fenpyroximate)、合賽多(hexythiazox)、毆蟎多(propargite)、畢達本(pyridaben)及得芬瑞(tebufenpyrad)的殺蟎劑;以及包括蟲生細菌的生物藥劑,像是蘇力菌鮎澤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aizawai)、蘇力菌庫斯塔克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及蘇力菌封裝的δ-內毒素(例如細胞帽(Cellcap)、MPV、MPVII);像是綠僵菌(green muscardine fungus)的蟲生真菌;及蟲生病毒,其包括桿狀病毒、像是HzNPV、AfNPV的核多角體病毒(nucleopolyhedro virus(NPV));及像是CpGV的顆粒體病毒(GV)。
農業保護劑(即殺蟲劑、殺真菌劑、殺線蟲劑、殺蟎劑、除草劑及生物藥劑)的一般參考文獻包括The Pesticide Manual,l3th Edition,C. D. S. Tomlin,Ed.,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Farnham,Surrey,U.K.,2003及The BioPesticide Manual,2nd Edition,L. G. Copping,Ed.,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Farnham,Surrey,U.K.,2001。
在使用一個或多個這些各種不同的混合部分的實施例中,這些各種不同的混合部分(全部)與式1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類)的重量百分比通常在約1:3000至約3000:1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在約1:300至約300:1之間的重量百分比(例如在約1:30至約30:1之間的百分比)。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透過簡單實驗,可輕易測定要達到所需生物活性範圍所需的活性成分之生物有效量。顯而易見地是,包含這些額外成分可擴展疾病控制的範圍,使其超出單獨使用式1化合物所控制的範圍。在一些實例中,本發明化合物與其他生物上有效(特別是殺真菌)化合物或試劑(即活性成分)可造成大於相加(greater-than-additive)(即協同)的效果。減少釋放到環境中的活性成分數量,同時確保有效的蟲害控制,始終是人們想要的。當殺真菌活性成分的施用率能能達到農藝上令人滿意的真菌控制程度,並發生協同作用時,該組合可有利於降低作物生產成本並減少環境負荷。
本發明化合物及其組合物可應用於經過基因轉殖的植物,以表現對無脊椎動物害蟲有毒蛋白(像是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δ-內毒素(delta-endotoxins))。從外部施用的本發明殺真菌化合物之效果可能會與該表現的毒蛋白產生協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式1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類)與至少一其他殺真菌活性成分的組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種組合,其中該其他殺真菌活性成分具有與式1化合物不同的作用點時。在某些實例中,與至少一其他具有相似控制範圍但不同作用點之殺真菌活性成分的結合將特別有利於抗藥性管理。因此,本發明之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生物有效量的至少一額外具有相似控制範圍但不同作用點之殺真菌活性成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式1化合物之外還包括至少一化合物的組合物,該化合物係選自由(1)烷雙胺甲酸鹽(alkylenebis(dithiocarbamate))殺真菌劑;(2)克絕(cymoxanil);(3)苯醯胺(phenylamide)殺真菌劑;(4)嘧啶酮(pyrimidinone)殺真菌劑;(5)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6)作用於真菌粒線體呼吸電子轉移位點的複合物II的羧醯胺;(7)快諾芬(quinoxyfen);(8)滅芬農(metrafenone)或派芬農(pyriofenone);(9)環氟菌胺(cyflufenamid);(10)賽普洛(cyprodinil);(11)銅化合物;(12)鄰苯二甲醯亞胺(phthalimide)殺真菌劑;(13)福賽得(fosetyl-aluminum);(14)苯併咪唑(benzimidazole)殺真菌劑;(15)賽座滅(cyazofamid);(16)扶吉胺(fluazinam);(17)丙森鋅(iprovalicarb);(18)普拔克(propamocarb);(19)沃達黴(validomycin);(20)二氯苯基二甲醯亞胺(dichlorophenyl dicarboximide)殺真菌劑;(21)座賽胺(zoxamide);(22)氟吡菌胺(fluopicolide);(23)曼普胺(mandipropamid);(24)作用於磷脂生物合成及細胞壁沈積的羧酸醯胺;(25)達滅芬(dimethomorph);(26)非DMI的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27)固醇生物合成中的去甲基酶抑制劑;(28)bc 1複合物殺真菌劑;及化合物(1)到(28)的鹽類所組成之群組。
下面提供殺真菌化合物分類的進一步敘述。
嘧啶酮殺真菌劑(第(4)群)包括式A1化合物。
其中M形成一稠合苯環、噻吩環或吡啶環;Ra14為C1-C6烷基;Ra15為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Ra16為鹵素;且Ra17為氫或鹵素。
嘧啶酮殺真菌劑在PCT專利申請公開第WO 94/26722號及美國專利第6,066,638號、第6,245,770號、第6,262,058號及第6,277,858號中有敘述。值得注意的是嘧啶酮殺真菌劑係選自由:6-溴-3-丙基-2-丙氧基-4(3H)-奎唑林酮、6,8-二碘-3-丙基-2-丙氧基-4(3H)-奎唑林酮、6-碘-3-丙基-2-丙氧基-4(3H)-奎唑林酮(丙氧喹啉)、6-氯-2-丙氧基-3-丙基噻嗯並[2,3-d]嘧啶-4(3H)-酮(6-chloro-2-propoxy-3-propylthieno[2,3-d]pyrimidin-4(3H)-one)、6-溴-2-丙氧基-3-丙基噻嗯並[2,3-d]嘧啶-4(3H)-酮、7-溴-2-丙氧基-3-丙基噻嗯並[3,2-d]嘧啶-4(3H)-酮、6-溴-2-丙氧基-3-丙基吡啶並[2,3-d]嘧啶-4(3H)-酮(6-bromo-2-propoxy-3-propylpyrido[2,3-d]pyrimidin-4(3H)-one)、6,7-二溴-2-丙氧基-3-丙基噻嗯並[3,2-d]嘧啶-4(3H)-酮、及3-(環丙甲基-6-碘-2-(丙硫基)吡啶並)[2,3-d]嘧啶-4(3H)-酮(3-(cyclopropylmethyl)-6-iodo-2-(propylthio)pyrido[2,3-d]pyrimidin-4(3H)-one)所組成之群組。
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第(27)群)藉由抑制在固醇生物合成路徑中的酵素來控制真菌。抑制去甲基酶的殺真菌劑在真菌的固醇生物合成路徑中具有一共同作用點,包含在羊毛甾醇或24-亞甲基二氫羊毛甾醇(24-methylene dihydrolanosterol,真菌中的固醇前驅物)的位置14抑制去甲基作用。作用於該位點的化合物通常被稱為去甲基酶抑制劑、DMI殺真菌劑或DMIs。該去甲基酶在生化文獻中有時會被稱作其他名稱,包括細胞色素P-450(14DM)。該去甲基酶如J. Biol. Chem. 1992,267,13175-79中及其中引用之參考文獻中所述。DMI殺真菌劑分為幾種化學分類:唑類(包括三唑類及咪唑類)、嘧啶類、哌嗪類及吡啶類。該三唑類包括阿扎康唑(azaconazole)、溴克座(bromucon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包括達克利-M))、依普座(epoxiconazole)、乙環唑(etaconazole)、芬克座(fenbu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菲克利(hexaconazole)、易胺座(imibenconazole)、種菌唑(ip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邁克尼(myclobutanil)、平克座(penconazole)、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奎因克座(quin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四克利(tetraconazole)、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滅菌唑(triticonazole)及單克素(uniconazole)。該咪唑類包括克霉唑(clotrimazole)、益康唑(e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異康唑(iso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惡咪唑(oxpoconazole)、撲克拉(prochloraz)及賽福座(triflumizole)。該嘧啶類包括芬瑞莫(fenarimol)、尼瑞莫(nuarimol)及嘧菌醇(triarimol)。該哌嗪類包括賽福寧(triforine)。該吡啶類包括得滅多(buthiobate)及比芬諾(pyrifenox)。生化研究顯示上面提及的所有殺真菌劑為DMI殺真菌劑,如K. H. Kuck et al. in Modern selective殺真菌劑-Properties,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H. Lyr(Ed.),Gustav Fischer Verlag:New York,1995,205-258中所述。
bc 1複合物殺真菌劑(第28群)的殺真菌作用模式為抑制在粒線體呼吸鏈中的bc 1複合物。該bc 1複合物在生化文獻中有時被稱為其他名稱,包括電子轉移鏈的複合物III,以及泛氫醌:細胞色素c氧化還原酶。該複合物經酵素委員會(Enzyme Commission)個別界定為編號EC1.10.2.2。該bc 1複合物如J. Biol. Chem. 1989,264,14543-48;Methods Enzymol. 1986,126,253-71;及其中引用之參考文獻中所述。已知具有該作用模式的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Strobilurin)殺真菌劑,像是亞托敏(azoxy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烯肟菌酯(enestroburin(SYP-Z071))、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H. Sauter et al.,Angew. Chem. Int. Ed. 1999,38,1328-1349)。其他在粒線體呼吸鏈中抑制bc 1複合物的殺真菌化合物包括凡殺同(famoxadone)及咪唑菌酮(fenamidone)。
烷雙胺甲酸鹽類(第(1)群)包括像是鋅錳乃浦(mancozeb)、錳乃浦(maneb)、甲基鋅乃浦(propineb)及鋅乃浦(zineb)的化合物。苯醯胺類(第(3)群)包括像是滅達樂(metalaxyl)、本達樂(benalaxyl)、霜靈(furalaxyl)及毆殺斯(oxadixyl)的化合物。羧醯胺類(第(6)群)包括像是白克列(boscalid)、萎鏽靈(carboxin)、甲呋醯胺(fenfuram)、福多寧(flutolanil)、福批殺(fluxapyroxad)、福拉比(furametpyr)、滅普寧(mepronil)、嘉保信(oxycarboxin)、賽氟滅(thifluzamide)、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及派福芬(penflufen)(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羧醯胺(PCT專利申請第WO 2003/010149號))的化合物,並已知可藉由擾亂呼吸電子轉移鏈中的複合物II(琥珀酸脫氫酶)以抑制粒線體功能。銅化合物(第(11)群)包括像是氯氧化銅、硫酸銅及氫氧化銅的化合物,包括像是波多混合液(三元硫酸銅)的組合物。鄰苯二甲醯亞胺類(第(12)群)包括像是福爾培(folpet)及蓋普丹(captan)的化合物。苯併咪唑類殺真菌劑(第(14)群)包括免賴得(benomyl)及貝芬替(carbendazim)。二氯苯基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第(20)群)包括克氯得(chlozolinate)、菌核利(dichlozoline)、依普同(iprodione)、愛瓦同(isovaledione)、甲菌利(myclozolin)、撲滅寧(procymidone)及免克寧(vinclozolin)。
非DMI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第(26)群)包括嗎福林類和哌啶類殺真菌劑。該嗎福林類及哌啶類為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其已知能抑制固醇生物合成路徑中的步驟,時間點吡由DMI固醇生物合成(第(27)群)所達成的抑制稍晚。該嗎福林類包括愛地福(aldimorph)、十二環嗎啉(dodemorph)、芬普福(fenpropimorph)、三得芬(tridemorph)及垂嗎醯胺(trimorphamide)。該哌啶類包括苯鏽啶(fenpropidin)。
成分(b)殺真菌劑的實例包括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愛地福(aldimorph)、愛特丁(ametoctradin)、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敵菌靈(anilazine)、阿扎康唑(azaconazole)、亞托敏(azoxystrobin)、本達樂(benalaxyl)、右本達樂(benalaxyl-M)、麥鏽靈(benodanil)、免賴得(benomyl)、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貝殺新(bethoxazin)、百蟎克(binapacryl)、聯苯(biphenyl)、比多農(bitertanol)、百殺芬(bixafen)、保米黴素(blasticidin-S)、白克列(boscalid)、溴克座(bromuconazole)、布瑞莫(bupirimate)、萎鏽靈(carboxin)、加普胺(carpropamid)、四氯丹(captafol)、蓋普丹(captan)、貝芬替(carbendazim)、地茂散(chloroneb)、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克氯得(chlozolinate)、克霉唑(clotrimazole)、像是波多混合液(三元硫酸銅)、氫氧化銅及氯氧化銅的銅鹽、賽座滅(cyazofamid)、環氟菌胺(cyflufenamid)、克絕(cymoxa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賽普洛(cyprodinil)、益發靈(dichlofluanid)、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達滅淨(diclomezine)、大克爛(dicloran)、乙霉威(diethofencarb)、待克利(difenoconazole)、二氟林(diflumetorim)、二甲嘧酚(dimethirimol)、達滅芬(dimethomorph)、醚菌胺(dimoxystrobin)、達克利(diniconazole)、達克利-M、白粉克(dinocap)、腈硫醌(dithianon)、十二環嗎啉(dodemorph)、多寧(dodine)、護粒松(edifenphos)、烯肟菌酯(enestroburin)、依普座(epoxiconazole)、噻唑菌胺(ethaboxam)、依瑞莫(ethirimol)、依得利(etridiazole)、凡殺同(famoxadone)、咪唑菌酮(fenamidone)、芬瑞莫(fenarimol)、芬克座(fenbuconazole)、甲呋醯胺(fenfuram)、環醯菌胺(fenhexamid)、氰菌胺(fenoxanil)、拌種咯(fenpiclonil)、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芬派殺(fenpyrazamine)、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化錫(fentin chloride)、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富爾邦(ferbam)、富米綜(ferimzone)、扶吉胺(fluazinam)、護汰寧(fludioxonil)、氟醯菌胺(flumetover)、氟嗎啉(flumorph)、氟比來(fluopicolide)(又名為批苯殺(picobenzamid))、氟吡菌醯胺(fluopyram)、唑呋草(fluoroimide)、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氟硫滅(flusulfamide)、福提泥(flutianil)(2-[[2-氟-5-(三氟甲基)苯基]硫基]-2-[3-(2-甲氧苯基)-2-四氫噻唑亞基]乙腈)、福多寧(flutolanil)、護汰芬(flutriafol)、福批殺(fluxapyroxad)、福爾培(folpet)、福賽得(fosetyl-aluminum)、麥穗寧(fuberidazole)、呋霜靈(furalaxyl)、福拉比(furametpyr)、菲克利(hexaconazole)、殺紋寧(hymexazol)、克熱淨(guazatine)、依滅列(imazalil)、易胺座(imibenconazole)、克熱淨(iminoctadine)、碘菌威(iodocarb)、種菌唑(ipconazole)、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依普同(iprodione)、丙森鋅(iprovalicarb)、亞賜圃(isoprothiolane)、異派來桑(isopyrazam)、異噻菌胺(isotianil)、嘉賜黴素(kasugamyc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雙炔醯菌胺(mandipropamid)、錳乃浦(maneb)、滅普寧(mepronil)、敵蟎普(meptyldinocap)、滅達樂(metalaxyl)、右滅達樂(metalaxyl-M)、滅特座(metconazole)、滅速克(methasulfocarb)、免得爛(metiram)、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滅派林(mepanipyrim)、滅芬農(metrafenone)、邁克尼(myclobutanil)、奈桂胺(naftifine)、新阿蘇仁(neo-asozin)(鐵甲砷酸銨(ferric methanearsonate))、尼瑞莫(nuarimol)、辛噻酮(octhilinone)、呋醯胺(ofurace)、肟醚菌胺(orysastrobin)、毆殺斯(oxadixyl)、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惡咪唑(oxpoconazole)、嘉保信(oxycarboxin)、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平克座(penconazole)、賓克隆(pencycuron)、派福芬(penflufe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披扶座(pefurazoate)、亞磷酸及亞磷酸鹽、熱必斯(phthalide)、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粉病靈(piperalin)、多氧菌素(polyoxin)、撲殺熱(probenazole)、撲克拉(prochloraz)、撲滅寧(procymidone)、普拔克(propamocarb)、普拔克鹽酸鹽(propamocarb-hydrochloride)、普克利(propiconazole)、甲基鋅乃浦(propineb)、丙氧喹啉(proquinazid)、丙硫菌唑(prothiooonazole)、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白粉松(pyrazophos)、防霉丹(pyribencarb)、稗草畏(pyributicarb)、比芬諾(pyrifenox)、派美尼(pyrimethanil)、派芬農(pyriofenone)、百快隆(pyroquilon)、吡咯尼群(pyrrolnitrin)、滅蟎猛(quinomethionate)、快諾芬(quinoxyfen)、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賽得先(sedaxane)、矽噻菌胺(silthiofam)、矽氟唑(simeconazole)、葚孢菌素(spiroxamine)、鏈黴素、硫、得克利(tebuconazole)、泰伏勤(tebufloquin)、克枯爛(tecloftalam)、四氯硝基苯(tecnazene)、特比萘芬(terbinafine)、四克利(tetraconazole)、腐絕(thiabendazole)、賽氟滅(thifluzamide)、多保淨(thiophanate)、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得恩地(thiram)、噻醯菌胺(tiadinil)、脫克松(tolclofos-methyl)、甲基益發靈(tolylfluanid)、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咪唑嗪(triazoxide)、三賽唑(tricyclazole)、三得芬(tridemorph)、賽福座(triflumizole)、三氟敏(trifloxystrobin)、賽福寧(triforine)、垂嗎醯胺(trimorphamide)、滅菌唑(triticonazole)、烯效唑(uniconazole)、維利黴素(validamycin)、及瓦芬耐(valifenalate(valiphenal))、免克寧(vinclozolin)、鋅乃浦(zineb)、福美鋅(ziram)、座賽胺(zoxamide)、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苯基]-N-乙基-N-甲基甲醯亞胺醯胺(N'-[4-[4-chloro-3-(trifluoromethyl)phenoxy]-2,5-dimethylphenyl]-N-ethyl-N-methylmethanimidamide)、5-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六氫吡啶-1-基)[1,2,4]三唑[1,5-a]嘧啶(BAS600)、派福芬(penflufen)(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羧醯胺)、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甲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乙磺醯基)胺基]丁醯胺、2-丁氧基-6-碘-3-丙基-4H-1-苯并哌喃-4-酮、3-[5-(4-氯苯基)-2,3-二甲基-3-異噁唑啶基]吡啶、4-氟苯基N-[1-[[[1-(4-氰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鹽、N-[[(環丙甲氧基)胺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醯胺、α-(甲氧亞胺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苯基]-N-乙基-N-甲基甲醯亞胺醯胺、N-(4-氯-2-硝苯基)-N-乙基-4-甲基苯乙磺醯胺、2-[[[[3-(2,6-二氯苯基)-1-甲基-2-丙炔-1-亞基]胺基]氧基]甲基]-α-(甲氧亞胺基)-N-甲苯乙醯胺、1-[(2-丙烯硫基)羰基]-2-(1-甲乙基)-4-(2-甲苯基)-5-胺基-1H-吡唑-3-酮、乙基-6-辛基-[1,2,4]三唑[1,5-a]嘧啶-7-基胺、戊基N-[4-[[[[(1-甲基-1H-四唑-5-基)苯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噻唑基]胺甲酸鹽及戊基N-[6-[[[[(1-甲基-1H-四唑-5-基)苯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甲酸鹽。
值得注意的是式1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類)(即組合物中的成分(a))與亞托敏(azoxystrob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三氟敏(trifl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fenominostrobin)、貝芬替(carbendazim)、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快諾芬(quinoxyfen)、滅芬農(metrafenone)、環氟菌胺(cyflufenamid)、苯鏽定(fenpropidine)、芬普福(fenpropimorph)、溴克座(bromucon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克座(fenbu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福批殺(fluxapyroxad)、菲克利(hexaconazole)、種菌唑(ip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平克座(penconazole)、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氧喹啉(proquinazid)、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派芬農(pyriofenone)、得克利(tebuconazole)、滅菌唑(triticonazole)、凡殺克絕(famoxadone)、撲克拉(prochloraz)、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及白克列(boscalid(nicobifen))(即如組合物中的成分(b))的組合。
欲較佳地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所引起的植物病害(例如較低使用率或受控植物病原體的較廣範圍)或抗藥性管理,較佳的為本發明化合物與殺真菌劑的混合物,該殺真菌劑係選自由:亞托敏(azoxystrob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三氟敏(trifl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fenominostrobin)、快諾芬(quinoxyfen)、滅芬農(metrafenone)、環氟菌胺(cyflufenamid)、苯鏽定(fenpropidine)、芬普福(fenpropimorph)、環克座(cypr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氧喹啉(proquinazid)、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派芬農(pyriofenone)、得克利(tebuconazole)、滅菌唑(triticonazole)、凡殺克絕(famoxadone)及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所組成之群組。
表A1到A54列舉了成分(b)化合物與成分(a)(化合物編號參照索引表A)的說明性組合,說明了本發明的混合物、組合物及方法。表A1中,列標題「成分(a)」及「成分(b)」下的每行都具體揭露了一係化合物22的成分(a)與成分(b)殺真菌劑的組合(即混合物)。標題「說明性比率」下的項目揭露3個該揭露混合物中,成分(b)比上成分(a)的具體重量百分比。例如,表A1的第1行揭露一化合物22與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的混合物,並列舉阿拉酸式苯-S-甲基比上化合物22的重量百分比為1:1、1:4或1:17。
表A2至A54除了「成分(a)」欄標題係以下列各成分(a)欄位名稱代替之外,各與上述表A1架構相同。因此,例如在表A2中,「成分(a)」欄標題下之名稱均標為「化合物18」,且表A2中欄標題下第一行具體揭露一種化合物18與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之混合物。表A3至A54係類似架構。
表B1列出說明本發明混合物、組合物及方法之成分(b)化合物與成分(a)之特定組合。表B1的第一欄列出特定成分(b)化合物(例如:第一行的「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表B1的第二、三和四欄列出通常在應用於農地生長作物時,成分(b)化合物相對於成分(a)之重量比範圍(例如: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相對於成分(a)的重量為「2:1至1:180」)。因此,例如表B1第一行具體揭露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與成分(a)係通常以重量比介於2:1至1:180之間的比例施用。表B1其餘行的架構則與其類似。表B1因此以這些組合比例範圍補充表A1至A54中揭露的特定比例組合。
如上所述,本發明其中包括實施例,其中在含成分(a)及(b)之組合物中,成分(b)包含至少一種殺真菌劑,係各來自於選自(b1)至(b46)之兩群組。表C1至C54列出特定混合物(化合物編號參見索引表A中化合物)以說明實施例,其中成分(b)包括至少一種殺真菌劑,係各來自於選自(b1)至(b46)之兩群組。在表C1中,於欄標題「成分(a)」及「成分(b)」下每一行係具體揭露一種成分(a)之混合物,其係化合物22,併有至少兩種成分(b)殺真菌劑。在標題「說明比例」下的項目依揭露之混合物順序揭露成分(a)相對於各成分(b)殺真菌劑三種特定重量比。例如,第一行揭露一種化合物22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及亞托敏(azoxystrobin)之混合物,並列出1:1:1、2:1:1或3:1:1的化合物22比環克座(cyproconazole)比亞托敏(azoxystrobin)之重量比。
表C2至C54除了「成分(a)」欄標題下項目分別依下列成分(a)欄位名稱代替之外,其餘各以同上述表C1之方式架構。因此,例如在表C2中,在「成分(a)」欄標題下項目均列示為「化合物18」,在表C2欄標題下第一行具體揭露一種化合物18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及亞托敏(axoxystrobin)之混合物,且化合物18:環克座:亞托敏的例示重量比為1:1:1、2:1:1及3:1:1。表C3至C54架構類似。
如發明內容總覽中所述,本發明態樣之一係一種組合物,包含式1之化合物及其N-氧化物或鹽類(即一種混合物或組合),且至少一種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劑(例如:殺蟲劑、殺蟎劑)。值得注意的是一種組合物,包含成分(a)及至少一種(即一種或以上)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劑,其後可接著與成分(b)組合,以提供一種包含成分(a)和(b)及一種或以上之無脊椎害蟲控制化合物或劑之組合物。另外,在未先與成分(b)混合的情況下,可將包含成分(a)與至少一種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劑之組合物,以生物有效量施用於植物或植物種子(直接或透過植物或植物種子之環境),以保護植物或植物種子避免由真菌病原造成之疾病及由無脊椎動物害蟲造成之損害。
有關使用一種或以上之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之實施例,這些化合物(總計)對成分(a)化合物之典型重量比係介於約1:3000至約3000:1之間。值得注意的是係介於約1:300至約300:1之間之重量比(例如介於約1:30至約30:1之間之比例)。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可輕易透過簡單實驗測定必要生物活性效力範圍所需之活性成分生物有效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組合物除了單一成分(a)化合物或併以殺真菌劑成分(b)之外,尚包含至少一種由阿巴汀(abamectin)、毆殺松(acephate)、亞滅培(acetamiprid)、乙醯蟲腈(acetoprole)、得滅克(aldicarb)、磺胺蟎酯(amidoflumet)、三亞蹣(amitraz)、阿佛菌素(avermectin)、印楝素(azadirachtin)、谷速松(azinphos-methyl)、畢芬寧(bifenthrin)、聯苯肼酯(bifenazate)、雙三氟蟲脲(bistrifluron)、布芬淨(buprofezin)、加保扶(carbofuran)、培丹(cartap)、蟎離丹(chinomethionat)、克凡派(chlorfenapyr)、克福隆(chlorfluazuron)、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陶斯松(chlorpyrifos)、甲基陶斯松(chlorpyrifos-methyl)、克氯苯(chlorobenzilate)、可芬諾(chromafenozide)、可尼丁(clothianidin)、氰特破(cyantraniliprole)、賽芬蟎(cyflumetofen)、賽扶寧(cyfluthrin)、貝他賽扶寧(beta-cyfluthrin)、賽洛寧(cyhalothrin)、伽瑪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錫蟎丹(cyhexatin)、賽滅寧(cypermethrin)、賽滅淨(cyromazine)、第滅寧(deltamethrin)、汰芬隆(diafenthiuron)、大利松(diazinon)、大克蟎(dicofol)、地特靈(dieldrin)、得氯蟎(dienochlor)、二福隆(diflubenzuron)、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大滅松(dimethoate)、達特南(dinotefuran)、苯蟲醚(diofenolan)、因滅汀(emamectin)、安殺番(endosulfan)、益化利(esfenvalerate)、乙蟲清(ethiprole)、依殺蟎(etoxazole)、芬滅松(fenamiphos)、芬殺蟎(fenazaquin)、芬佈賜(fenbutatin oxide)、芬硫克(fenothiocarb)、芬諾克(fenoxycarb)、芬普寧(fenpropathrin)、芬普蟎(fenpyroximate)、芬化利(fenvalerate)、芬普尼(fipronil)、氟尼胺(flonicamid)、氟蟲醯胺(flubendiamide)、護賽寧(flucythrinate)、福化利(tau-fluvalinate)、嘧蟲胺(flufenerim)、氟芬隆(flufenoxuron)、大福松(fonophos)、合芬隆(halofenozide)、六伏隆(hexaflumuron)、合賽多(hexythiazox)、愛美松(hydramethylnon)、新煙鹼類(imicyafos)、益達胺(imidacloprid)、因得克(indoxacarb)、亞芬松(isofenphos)、祿芬隆(lufenuron)、馬拉松(malathion)、美派寧(meperfluthrin)、美氟綜(metaflumizone)、滅蝸靈(metaldehyde)、達馬松(methamidophos)、滅大松(methidathion)、納乃得(methomyl)、美賜平(methoprene)、甲氧DDT(methoxychlor)、滅芬諾(methoxyfenozide)、美特寧(metofluthrin)、亞素靈(monocrotophos)、烯啶蟲胺(nitenpyram)、尼殺賽(nithiazine)、諾伐隆(novaluron)、諾伏隆(noviflumuron)、毆殺滅(oxamyl)、巴拉松(parathion)、甲基巴拉松(parathion-methyl)、百滅寧(permethrin)、福瑞松(phorate)、裕必松(phosalone)、益滅松(phosmet)、福賜米松(phosphamidon)、比加普(pirimicarb)、佈飛松(profenofos)、佈福靈(profluthrin)、毆蟎多(propargite)、佈芬佈(protrifenbute)、派滅淨(pymetrozine)、派福羅(pyrafluprole)、除蟲菊精(pyrethrin)、畢達本(pyridaben)、啶蟲丙醚(pyridalyl)、披福貴(pyrifluquinazon)、披綠羅(pyriprole)、百利普芬(pyriproxyfen)、魚藤精(rotenone)、魚尼丁(ryanodine)、賜托拉(spinetoram)、賜諾殺(spinosad)、賜敵分(spiridiclofen)、螺甲蟎酯(spiromesifen)、螺蟲乙酯(spirotetramat)、殺福分(sulfoxaflor)、甲丙硫磷(sulprofos)、得芬諾(tebufenozide)、得芬瑞(tebufenpyrad)、得福隆(teflubenzuron)、七氟菊酯(tefluthrin)、托福松(terbufos)、殺蟲畏(tetrachlorvinphos)、特美福(tetramethylfluthin)、賽果培(thiacloprid)、賽速安(thiamethoxam)、硫敵克(thiodicarb)、殺蟲單(thiosultap-sodium)、脫芬瑞(tolfenpyrad)、泰滅寧(tralomethrin)、唑蚜威(triazamate)、三氯松(trichlorfon)、三福隆(triflumuron)、蘇力菌鮎澤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aizawai)、蘇力菌庫斯塔克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核多角體病毒(nucleopolyhedro viruses)、Bacillus thuringiensis之封裝delta-內毒素、桿狀病毒(baculoviruses)、蟲生細菌、蟲生病毒及蟲生真菌構成之群組中選出之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劑。
在部分示例中,單一式1之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其鹽類(即成分(a))單獨或與殺真菌成分(b)形成混合物,併以其他生物活性(特定言之為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藥劑(即活性成分),可獲得大於加成(即協同)作用。減少活性成分釋放至環境中之量,同時確保一直能達到有效病媒控制總是為吾人所欲。當無脊椎害蟲控制活性成分於施用比例展現農藝上足夠程度之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協同作用,該組合可有益於減少作物生產成本及降低環境負擔。
表D1列出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與化合物22(如索引表A中所示)作為成分(a)化合物之特定組合,說明依據本發明包含的這些活性成分之混合物及組合物和其使用方法。表D1第二欄列出該特定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劑(例如:第一行中的「阿巴汀(abamectin)」)。表D1第三欄列出該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劑作用模式(若為已知)或化學種類。表D1第四欄列出該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劑相對於單一化合物22或併以殺真菌成分(b)通常施用的重量比範圍之實施例(例如:阿巴汀(abamectin)與化合物22重量比為「50:1至1:50」)。因此,例如表D1第一行具體揭露化合物22與阿巴汀(abamectin)的組合係通常以介於50:1至1:50之間的重量比施用。表D1其餘行的架構類似。
表D2至D54除了「成分(a)」欄標題下項目分別依下列成分(a)欄位名稱代替之外,其餘各以同上述表D1之方式架構。因此,例如在表D2中,在「成分(a)」欄標題下項目均列示為「化合物18」,在表D2中欄標題下第一行具體揭露一種化合物18與阿巴汀(abamectin)之混合物。表D3至D54架構類似。
一種用以與式1(及其N-氧化物和鹽類)化合物混合的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劑(例如:殺蟲劑及殺蟎劑)實施例包括鈉離子通道調控劑,像是畢芬寧(bifenthrin)、賽滅寧(cypermethrin)、賽洛寧(cyhalo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賽扶寧(cyfluthrin)、貝他賽扶寧(beta-cyfluthrin)、第滅寧(deltamethrin)、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益化利(esfenvalerate)、芬化利(fenvalerate)、因得克(indoxacarb)、美特寧(metofluthrin)、佈福靈(profluthrin)、除蟲菊精(pyrethrin)及泰滅寧(tralomethrin);膽鹼酯酶抑制劑,像是陶斯松(chlorpyrifos)、納乃得(methomyl)、毆殺滅(oxamyl)、硫敵克(thiodicarb)及唑蚜威(triazamate);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像是亞滅培(acetamiprid)、可尼丁(clothianidin)、達特南(dinotefuran)、益達胺(imidacloprid)、烯啶蟲胺(nitenpyram)、尼殺賽(nithiazine)、賽果培(thiacloprid)及賽速安(thiamethoxam);殺蟲巨內酯環類(macrocyclic lactones),像是賜托拉(spinetoram)、賜諾殺(spinosad)、阿巴汀(abamectin)、阿佛菌素(avermectin)及因滅汀(emamectin);GABA(γ胺丁酸)-調控氯離子通道阻斷劑,像是安殺番(endosulfan)、乙蟲清(ethiprole)及芬普尼(fipronil);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像是布芬淨(buprofezin)、賽滅淨(cyromazine)、氟芬隆(flufenoxuron)、六伏隆(hexaflumuron)、祿芬隆(lufenuron)、諾伐隆(novaluron)、諾伏隆(noviflumuron)及三福隆(triflumuron);青春激素類似物(juvenile hormone mimics),像是苯蟲醚(diofenolan)、芬諾克(fenoxycarb)、美賜平(methoprene)及百利普芬(pyriproxyfen);章魚胺受器配體(octopamine receptor ligands),像是三亞蹣(amitraz);蛻皮激素促效劑(ecdysone agonists),像是印楝素(azadirachtin)、滅芬諾(methoxyfenozide)及得芬諾(tebufenozide);魚尼丁受器配體(ryanodine receptor ligands),像是魚尼丁(ryanodine),鄰胺基苯甲二醯胺類,像是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DPX-E2Y45))、氰特破(cyantraniliprole)及氟蟲醯胺(flubendiamide);沙蠶毒素類似物(nereistoxin analogs),像是培丹(cartap);粒線體電子傳遞抑制劑,像是克凡派(chlorfenapyr)、愛美松(hydramethylnon)及畢達本(pyridaben);脂質生合成抑制劑,像是賜派芬(spirodiclofen)及螺甲蟎酯(spiromesifen);環二烯類殺蟲劑(cyclodiene insecticides),像是地特靈(dieldrin);賽芬蟎(cyflumetofen);芬硫克(fenothiocarb);氟尼胺(flonicamid);美氟綜(metaflumizone);派福羅(pyrafluprole);啶蟲丙醚(pyridalyl);披綠羅(pyriprole);派滅淨(pymetrozine);螺蟲乙酯(spirotetramat);及殺蟲單(thiosultap-sodium)。一種用以與成分(a)化合物混合的生物製劑實施例包括核多角體病毒(nucleopolyhedro virus),像是HzNPV及AfNPV;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及蘇力菌之封裝δ-內毒素,像是細胞帽(Cellcap)、MPV及MPVII;以及天然產生及基因改良病毒殺蟲劑,包括桿狀套病毒科成員以及蟲生真菌。值得注意的是一種包括成分(a)及至少一種選自上面表D1中所列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劑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劑之組合物。
下列試驗闡明本發明化合物對特定病原之控制效力。然而,該化合物提供之病原控制保護未限於這些物種。參見索引表A之化合物描述。下列縮寫係用於索引表為:Me係甲基、Ph係苯基、OMe係甲氧基、-CN係氰基、-NO2係硝基。此外,「吡啶-2-基」係與「2-吡啶基」同義,「吡啶-3-基」係與「3-吡啶基」同義,及「嘧啶-5-基」係與「5-嘧啶基」同義。縮寫「Ex.」表「實例」,且接以一個號碼,表示實例中製備之化合物。「Cmpd No.」意指化合物號碼。質譜(M.S.)係以加入H+(分子量為1)至分子所形成最高同位素豐度母離子(M+1)記述,藉由使用常壓化學游離法(AP+)之質譜測定法觀察。
發明之生物性實例
製備測試A-J之測試懸浮液的一般標準步驟:測試化合物首先係以相當於最終體積3%量溶解於丙酮,接著在含250 ppm界面活性劑Trem 014(多元醇酯)之丙酮和純水(50/50體積混合)中懸浮至所需濃度(為ppm)。配出之測試懸浮液則接著用於測試A-J中。噴灑200 ppm測試懸浮液於測試植株至溢流為止,等同於500 g/ha比率。除非另有說明,評值為使用200 ppm測試懸浮液。(評值旁的星號「*」代表使用40 ppm測試懸浮液。)
測試A
將葡萄露菌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葡萄露菌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葡萄苗,於20℃飽和蒸氣壓下培養24小時。在一短期乾燥期後,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葡萄苗至溢流為止,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4天,在此時間後,測試株置回20℃飽和蒸氣壓下24小時。在移除時,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B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番茄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灰黴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灰黴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植苗,於20℃飽和蒸氣壓下培養48小時,接著移至24℃生長箱中再置3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C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番茄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植苗,於27℃飽和蒸氣壓下培養48小時,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放置5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D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番茄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番茄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疫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植苗,於20℃飽和蒸氣壓下培養24小時,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放置5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E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匍匐性本特草(Agrostis sp.)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草坪褐斑病的病原菌)的麩和菌絲體泥接種於植苗,於27℃飽和蒸氣壓下培養48小時,接著移至27℃生長箱中放置3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F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小麥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麥穎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麥穎枯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植苗,於24℃飽和蒸氣壓下培養48小時,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放置6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G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小麥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小麥葉斑病(Septoria tritici)(小麥葉斑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植苗,於24℃飽和蒸氣壓下培養48小時,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再置19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H
將小麥葉銹病菌(Puccinia recondita f. sp. tritici)(小麥葉銹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小麥苗,於20℃飽和蒸氣壓下培養24小時,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放置2天。此時間結束時,將測試懸浮液噴灑至溢流為止,接著將該植苗移至20℃生長箱中放置6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I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小麥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小麥葉銹病菌(Puccinia recondita f. sp. tritici)(小麥葉銹病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接種於植苗,於20℃飽和蒸氣壓下培養24小時,接著移至20℃生長箱中放置7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J
將測試懸浮液噴灑於小麥苗至溢流為止。於第二天將麥類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小麥白粉病的病原菌)孢子粉接種於植苗,於20℃生長箱中放置8天,在此時間後,進行外觀疾病評級。
測試A-J結果列於表A。在表中,評分為100代表100%疾病控制,評分為0代表無疾病控制(相對於對照組)。破折號(-)代表無測試結果。
「Cmpd No.」意指化合物號碼,並參照索引表A之相同化合物之號碼。

Claims (18)

  1. 一種選自式1與其N-氧化物及鹽類之化合物, 其中Q1係一苯環或一萘環系,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或一5至6員完全不飽和雜環或一8至10員芳族雜環雙環系,各環或環系含有環員,該環員係選自碳原子及至多4個分別選自於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原子之雜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環員係分別選自於C(=O)及C(=S),且該硫原子環員係分別選自S(=O)u(=NR14)v,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取代基取代,這些取代基分別選自碳原子環員上之R3及選自在氮原子環員上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Q2係一苯環或一萘環系,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或一5至6員飽和、部份不飽和或完全不飽和雜環或一8至10員芳族雜環雙環系,各環或環系含有環員,該環員係選自碳 原子與至多4個分別選自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原子之雜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環員係分別選自C(=O)及C(=S),且該硫原子環員係分別選自於S(=O)u(=NR14)v,各環或環系可選擇地至多被5個取代基所取代,這些取代基分別選自碳原子環員上之R3及選自在氮原子環員上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烷氧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胺烷基及C3-C6二烷胺烷基;或C1-C12烷基、C2-C12烯基、C2-C12炔基、C3-C12環烷基或C3-C12環烯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X係O、S(O)m或NR4;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7環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或R1係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R8所取代之苯基;或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取代基所取代之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該取代基分別選自在碳原子環員上的R9a及選自在氮原子環員上的R9b;R1a係H;或R1a及R1與彼等所接附之碳原子一起形成一環丙環,其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分別選自鹵素及甲基之取代基所 取代;R2係CH3、CH2CH3、鹵素、氰基、氰甲基、鹵甲基、羥甲基、甲氧基或甲硫基;或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分別選自鹵素及甲基之取代基所取代之環丙基;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甲醯胺基、C2-C3烷羰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C1-C2烷磺醯氧基、C1-C2鹵烷磺醯氧基、C3-C4環烷基、C3-C7環烷氧基、C4-C6烷環烷基、C4-C6環烷烷基、C3-C7鹵環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羥基、甲醯基、C2-C3烷羰基、C2-C3烷羰氧基、-SF5、-SCN、C(=S)NR19R20及-U-V-T;R4係H、甲醯基、C2-C5烯基、C3-C5炔基、C3-C7環烷基、-SO3 -M+、-S(=O)tR10、-(C=W)R11、NH2或OR2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R5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6及R7係分別選自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7環烷基、C4-C8環烷烷基及C4-C8烷環烷基;或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四至七員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可選擇地至多一個選自O、S(O)n及NR13之環 員;各R8、R9a及R9b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硝基、SCH3、S(O)CH3及S(O)2CH3;R10係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11係C1-C6烷基、C1-C6烷氧基、C2-C7烷氧烷基、C2-C7烷胺烷基、C3-C8二烷胺烷基、C1-C6烷硫基或C2-C7烷硫烷基;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亞磺醯基、C1-C4烷磺醯基或氰基;R13係H、C1-C3烷基或C2-C3鹵烷基;各R14分別係H、氰基、C1-C3烷基或C1-C3鹵烷基;各R19及R20分別係H或CH3;R21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SO3 -M+或-(C=W)R1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各U分別係O、S(=O)w、NR22或一直接鍵結;各V分別係C1-C6伸烷基、C2-C6伸烯基、C3-C6伸炔基、C3-C6環伸烷基或C3-C6環伸烯基,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分別係選自C(=O),各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1-C6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氧基及C1-C6鹵烷氧基;各T分別係氰基、NR23aR23b、OR24或S(=O)yR25; 各R22分別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硫基)羰基、C2-C6烷氧基(硫羰基)、C4-C8環烷羰基、C4-C8環烷氧羰基、C4-C8(環烷硫基)羰基或C4-C8環烷氧基(硫羰基);各R23a及R23b分別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硫基)羰基、C2-C6烷氧基(硫羰基)、C4-C8環烷羰基、C4-C8環烷氧羰基、C4-C8(環烷硫基)羰基或C4-C8環烷氧基(硫羰基);或一對接附於相同氮原子之R23a及R23b係與該氮原子一起形成一3至6員雜環,該環可選擇地被至多5個分別選自R26之取代基所取代;各R24及R25分別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2-C6烷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硫基)羰基、C2-C6烷氧基(硫羰基)、C4-C8環烷羰基、C4-C8環烷氧羰基、C4-C8(環烷硫基)羰基或C4-C8環烷氧基(硫羰基);各R26分別係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C1-C6烷氧基;W係O或S;M+係一陽離子; m係0、1或2;n係0、1或2;t係0、1或2;在S(=O)u(=NR14)v之各例中,各u及v分別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u與v之總和為0、1或2;各w分別係0、1或2;及各y分別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當Q2係一至少在一個鄰位被一選自-U-V-T取代基所取代之苯環,其中U係一直接鍵結、V係C(=O)及T係NR23aR23b或OR24,則X非NR4;以及其限制條件為式1之化合物非為:(a)2,4-二氯-5-{[1,3-二甲基-4-(3-甲基-1,2,4-噁二唑-5-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酚;(b)2,4-二氯-5-{[1,3-二甲基-4-(5-甲基-1,3,4-噻二唑-2-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酚; (c);(d)2-(1,3-二甲基-4-苯基吡唑基)胺基-2-咪唑咻HCl;(e)甲基(2S)-2-(2,4-二氯-5-{[4-(異噁唑-3-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酯;(f)(2S)-2-(2,4-二氯-5-{[4-(異噁唑-3-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g)甲基(2S)-2-[2,4-二氯-5-({4-[5-(羥甲基)異噁唑-3- 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酯;(h)(2S)-2-[2,4-二氯-5-({4-[5-(羥甲基)異噁唑-3-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i)甲基(2S)-2-(2,4-二氯-5-{[1,3-二甲基-4-(5-甲基異噁唑-3-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酯;(j)(2S)-2-(2,4-二氯-5-{[1,3-二甲基-4-(5-甲基異噁唑-3-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k)甲基(2S)-2-[2,4-二氯-5-({4-[5-(1-羥基-1-甲基乙基)異噁唑-3-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酯;(l)(2S)-2-[2,4-二氯-5-({4-[5-(1-羥基-1-甲基乙基)異噁唑-3-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m)(2S)-2-(2,4-二氯-5-{[1,3-二甲基-4-(3-甲基-1,2,4-噁二唑-5-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n)甲基(2S)-2-(2,4-二氯-5-{[1,3-二甲基-4-(3-甲基-1,2,4-噁二唑-5-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酯;(o)(2S)-2-(2,4-二氯-5-{[1,3-二甲基-4-(5-甲基-1,3,4-噻二唑-2-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或(p)甲基(2S)-2-(2,4-二氯-5-{[1,3-二甲基-4-(5-甲基-1,3,4-噻二唑-2-基)-1H-吡唑-5-基]伸氧基}苯氧基)丙酸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從1至4個分別選自R3的取代基所取代;其限制條件為當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時,則該R3取代基係選自F、Cl、Br及氰基;Q2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分別被1、2或3個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其限制條件為當一R3取代基係位於間位時,則該R3取代基係選自F、Cl、Br及氰基;X係O或NR4;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R1a係H;R2係CH3、CH2CH3、Cl或Br;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C3-C4環烷基、C(=S)NH2及-U-V-T;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取代;R5係C1-C6烷基; R6係H或C1-C6烷基;R7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C4-C8烷環烷基;或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四至七員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至多一個選自O及NR13之環員;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或氰基;R13係H或CH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Q2係苯基或吡啶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R1係H、鹵素或C1-C6烷基;R2係CH3、Cl或Br;各R3分別係選自鹵素、氰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及-U-V-T;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被一個R12取代之C1-C6烷基;R12係環丙基、-OCH3或氰基;各U分別係O或NH;各V係C2-C4伸烷基;各T分別係NR23aR23b或OR24;各R23a及R23b分別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及各R24分別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及Q2係被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R1係H或CH3;R2係CH3;R4係H;及各R3分別係選自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烷基、C1-C3烷氧基及C1-C3鹵烷氧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係第2、4及6位置被分別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或第2及4位置被分別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或第2及6位置被分別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Q2係第2、4及6位置被分別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或第2及4位置被分別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或第2及6位置被分別選自R3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R1係H;及各R3分別係選自F、Cl、Br、氰基、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及C1-C2鹵烷氧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各R3分別係選自F、Cl、Br、氰基、甲基、C1-C2烷氧基及氟甲氧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X係O或NH;及 各R3分別係選自F、Cl、Br、氰基及甲氧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係選自下列群組:4-(2-氟-4-氟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N-(4-氯苯)-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2,6-二氟-4-甲氧苯基)-N-(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N-(2,6-二氟-4-甲氧苯基)-4-(3,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4-[[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氟苯甲腈、4-(2-氯-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氟苯甲腈、3-氯-4-[[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 氧基]苯甲腈、N,4-雙(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氯-4-氟苯基)-4-(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氯-4,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氯-4,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4-氯-2,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4-氯-2,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3-氯-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胺基]-3,5-二氟苯甲腈、4-[[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2,5-二氟苯甲腈、N-(2-氯-4-氟苯基)-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4-氯-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氯-4,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 N-(2,6-二氯-4-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3-氯-4-[5-[(2-氯-4,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苯甲腈、3-氯-4-[5-[(4-氯-2,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苯甲腈、N-(2-溴-4-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2-氯-4-氟苯基)-N-(2,4-二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2-氯-4-氟苯基)-N-(2,6-二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4-(2-溴-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氟苯甲腈、N-(2-溴-4-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2-溴-4-氟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N-(4-溴-2,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4-(2-溴-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3,5-二氟苯甲腈、4-(2-溴-4-氟苯基)-N-(2-氯-4,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 4-(2-溴-4-氟苯基)-N-(4-氯-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4-溴-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3-溴-4-[[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3-氯-4-[[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苯甲腈、N-(2,4-二氯-6-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6-二氯-4-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溴-4,6-二氟苯基)-4-(2,4-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溴-4,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4-溴-2,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溴-4,6-二氟苯基)-4-(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N-(2-溴-4,6-二氟苯基)-4-(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5-[(2-氯-4,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3-氟苯甲腈、及 4-[5-[(4-氯-2,6-二氟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3-氟苯甲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係4-(2,6-二氟-4-甲氧苯基)-1,3-二甲基-N-(2,4,6-三氟苯基)-1H-吡唑-5-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及Q2分別係苯基、噻吩基、吡啶基、嗒嗪基、吡嗪基或嘧啶基,各可選擇地至多被5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X係O、S(O)m或NR4;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7環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或R1係一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R8所取代之苯基;或一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其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分別在碳原子環員以選自R9a及在氮原子環員以選自R9b之取代基所取代;R1a係H;R2係CH3、CH2CH3、環丙基或鹵素;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 基、C1-C3鹵烷磺醯基、C3-C4環烷基、C3-C7環烷氧基、C4-C6烷環烷基、C4-C6環烷烷基、C3-C7鹵環烷基、C2-C4烯基及C2-C4炔基;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SO3 -M+、-SR10或-(C=W)R11;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被至多2個R12所取代;R5係H、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6及R7分別係選自H、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7環烷基、C4-C8環烷烷基及C4-C8烷環烷基;或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四至七員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可選擇地至多一個選自O、S(O)n及NR13之環員;各R8、R9a及R9b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硝基、SCH3、S(O)CH3及S(O)2CH3;R10係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11係C1-C6烷基、C1-C6烷氧基、C2-C7烷氧烷基、C2-C7烷胺烷基、C3-C8二烷胺烷基、C1-C6烷硫基或C2-C7烷硫烷基;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亞磺醯基或C1-C4烷磺醯基;R13係H、C1-C3烷基或C2-C3鹵烷基; W係O或S;M+係一陽離子;m係0、1或2;及n係0、1或2。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0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以1至4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Q2係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或嗒嗪基,各被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X係O或NR4;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O2R5、C(O)NR6R7、氰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或C2-C5烷氧烷基;或R1可選擇地被至多3個分別在碳原子環員被選自R9a及在氮原子環員被選自R9b之取代基所取代的五或六員含氮芳族雜環;R2係CH3、CH2CH3、氯或溴;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烷硫基、C1-C3烷亞磺醯基、C1-C3鹵烷亞磺醯基、C1-C3烷磺醯基、C1-C3鹵烷磺醯基及C3-C4環烷基;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各可選擇地至多被2個R12所取代; R5係H或C1-C6烷基;R6係H或C1-C6烷基;R7係H、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C4-C8環烷烷基;R6及R7係以彼等接附之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四至七員非芳族雜環,其環員除了接附之氮原子,還有選自碳原子及至多一個選自O及NR13之環員;各R9a係分別選自鹵素、C1-C2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C1-C2鹵烷氧基、氰基及硝基;各R9b係C1-C2烷基;R10係CH3、CH2CH3、CF3或CF2CF3;各R12分別係C3-C7環烷基或C1-C4烷氧基;及R13係H或CH3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係苯基或吡啶基,各以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Q2係苯基或吡啶基,各以1、2或3個分別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X係O或NR4;R1係H、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氰基、C1-C6烷氧基或C1-C6鹵烷氧基;R2係CH3;各R3係分別選自鹵素、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3烷氧基及C1-C3鹵烷氧基;R4係H、甲醯基、C3-C7環烷基或-SR10;或被1個R12所取 代的C1-C6烷基R10係CH3;R12係環丙基或-OCH3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化合物,其中:Q1係在第2及4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Q2係在第2及6位置分別被選自R3之取代基所取代的苯基;R1係H;各R3係分別選自F、Cl、Br及氰基;及R4係H。
  14. 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包括(a)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及(b)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成分(b)包含至少一選自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及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
  16. 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包括:(a)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及(b)至少一種選自於由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他成分。
  17. 一種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菌造成之植物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物的殺真菌有效量施用於該植物或其部份,或施用於該植物種子。
  18. 一種組合物,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化合 物及至少一種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藥劑。
TW099106178A 2009-03-03 2010-03-03 殺真菌之吡唑 TWI548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04609P 2009-03-03 2009-03-03
US30405310P 2010-02-12 2010-0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717A TW201032717A (en) 2010-09-16
TWI548344B true TWI548344B (zh) 2016-09-11

Family

ID=4213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6178A TWI548344B (zh) 2009-03-03 2010-03-03 殺真菌之吡唑

Country Status (30)

Country Link
US (5) US9062005B2 (zh)
EP (2) EP2403834B1 (zh)
JP (4) JP6285090B2 (zh)
KR (1) KR101752925B1 (zh)
CN (2) CN107011326B (zh)
AR (1) AR075713A1 (zh)
AU (1) AU2010221440B2 (zh)
BR (1) BRPI1005812B8 (zh)
CA (1) CA2750862C (zh)
CO (1) CO6361933A2 (zh)
DK (1) DK2403834T3 (zh)
ES (1) ES2562178T3 (zh)
GE (1) GEP20156211B (zh)
HR (1) HRP20160111T1 (zh)
HU (1) HUE026926T2 (zh)
IL (1) IL214184A (zh)
ME (1) ME02349B (zh)
MX (1) MX2011008900A (zh)
MY (1) MY159364A (zh)
NZ (1) NZ594181A (zh)
PE (2) PE20130039A1 (zh)
PL (1) PL2403834T3 (zh)
PT (1) PT2403834E (zh)
RS (1) RS54531B1 (zh)
RU (1) RU2577247C2 (zh)
SI (1) SI2403834T1 (zh)
TW (1) TWI548344B (zh)
UA (1) UA124518C2 (zh)
WO (1) WO2010101973A1 (zh)
ZA (1) ZA201105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075713A1 (es) * 2009-03-03 2011-04-20 Du Pont Pirazoles fungicidas
TWI504350B (zh) * 2010-09-01 2015-10-21 Du Pont 殺真菌吡唑及其混合物
TW201245155A (en) 2010-09-01 2012-11-16 Du Pont Fungicidal pyrazoles
TWI568721B (zh) 2012-02-01 2017-02-01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殺真菌之吡唑混合物
WO2013126283A1 (en) 2012-02-20 2013-08-2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PL2864293T3 (pl) * 2012-06-22 2016-12-30 Grzybobójcze 4-metyloanilinopirazole
EP3010908A1 (en) 2013-02-20 2016-04-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US20140235689A1 (en) * 2013-02-20 2014-08-2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US20140288074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TWI652012B (zh) * 2013-05-20 2019-03-01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殺真菌吡唑的固態形式
US9961897B2 (en) 2013-08-20 2018-05-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TWI652014B (zh) * 2013-09-13 2019-03-01 美商艾佛艾姆希公司 雜環取代之雙環唑殺蟲劑
EP3140289A1 (en) 2014-05-06 2017-03-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BR112017001350A2 (pt) 2014-07-24 2017-11-14 Bayer Cropscience Ag derivados de pirazol fungicidas
WO2016026830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Novel fungi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JP2018510155A (ja) 2015-03-19 2018-04-12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殺菌・殺カビ性ピラゾール
ES2911341T3 (es) * 2015-04-29 2022-05-18 The State Of Israe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R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Res Organization Aro Vo Composiciones antifitopatogénicas
MA43121A (fr) * 2015-06-01 2018-09-05 Ishihara Sangyo Kaisha Composition antibactérienne et procédé de lutte contre une maladie végétale
US11214565B2 (en) 2015-11-20 2022-01-04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Compoun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11028080B2 (en) 2016-03-11 2021-06-08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Substituted pyrimidines as LRKK2 inhibitors
CN114315819A (zh) 2016-06-16 2022-04-12 戴纳立制药公司 作为用于治疗神经退化性病症的lrrk2抑制剂的嘧啶-2-基氨基-1h-吡唑
WO2018052838A1 (en) 2016-09-16 2018-03-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CN107286097B (zh) * 2017-07-13 2019-06-25 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 双唑草酮c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TWI819078B (zh) 2018-09-06 2023-10-21 美商富曼西公司 殺真菌之經硝苯胺基取代之吡唑
TW202200012A (zh) 2020-03-11 2022-01-01 美商富曼西公司 殺真菌劑混合物
CN113549053B (zh) * 2020-04-23 2022-09-13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喹(唑)啉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4555A (en) * 1979-07-27 1981-02-18 Abbott Lab Pyrazolyl amino imidazolines
JPH08208620A (ja) * 1995-02-03 1996-08-13 Takeda Chem Ind Ltd アミノピラゾー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用途
CN1140449A (zh) * 1994-02-18 1997-01-15 拜尔公司 用作害虫防治剂的n-吡唑基苯胺和n-吡唑基氨基吡啶
WO2008093639A1 (ja) * 2007-01-29 2008-08-07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ピラゾール化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1855A (en) 1954-08-16 1959-06-23 Geigy Ag J 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fluencing the growth of plants
US3235361A (en) 1962-10-29 1966-02-15 Du Pont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undesirable vegetation
US3060084A (en) 1961-06-09 1962-10-23 Du Pont Improved homogeneous, readily dispersed, pesticidal concentrate
US3299566A (en) 1964-06-01 1967-01-24 Olin Mathieson Water soluble film containing agricultural chemicals
US3309192A (en) 1964-12-02 1967-03-14 Du Pont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edling weed grasses
US4144050A (en) 1969-02-05 1979-03-13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Micro granules for pesticid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US3920442A (en) 1972-09-18 1975-11-18 Du Pont Water-dispersible pesticide aggregates
US4172714A (en) 1976-12-20 1979-10-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ry compactible, swellable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and pellets produced therefrom
NO784274L (no) 1977-12-23 1979-06-26 Montedison Spa Fosforsyre- og thiofosforsyreestere av 5(3)-hydroxy-pyrazoler med insecticid virkning
GB2076801A (en) * 1980-04-14 1981-12-09 Erba Farmitalia alpha , beta -Disubstituted Acrylamido Cephalosporins
GB2095558B (en) 1981-03-30 1984-10-24 Avon Packers Ltd For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DE3246493A1 (de) 1982-12-16 1984-06-20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sserdispergierbaren granulaten
JPH01319478A (ja) * 1988-06-20 1989-12-25 Mitsui Toatsu Chem Inc 免疫調節作用を有する化合物
US5180587A (en) 1988-06-28 1993-01-1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ablet formulations of pesticides
EP0415688B1 (en) 1989-08-30 1998-12-23 Aeci Ltd Dosage device and use thereof
BR9106147A (pt) 1990-03-12 1993-03-09 Du Pont Granulos de pesticidas dispersaveis em agua ou soluveis em agua feitos a partir de ligantes termo-ativados
US5189040A (en) * 1990-05-28 1993-02-2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yrazole derivatives,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gricultural and/or horticultural fungicides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ES2091878T3 (es) 1990-10-11 1996-11-16 Sumitomo Chemical Co Composicion plaguicida.
FR2676057B1 (fr) * 1991-05-02 1995-03-03 Therapeutique Moder Lab Derives de 1,2-dithiole-3-thion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ces derives, ainsi que l'utilisation de ces derives comme intermediaires de synthese ou comme medicaments.
FR2682379B1 (fr) * 1991-10-09 1994-02-11 Rhone Poulenc Agrochimie Nouveaux phenylpyrazoles fongicides.
HUT69739A (en) * 1992-03-26 1995-09-28 Dowelan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n-heterocyclic nitroanilines and fungicides containing the compounds
JPH0665237A (ja) * 1992-05-07 1994-03-08 Nissan Chem Ind Ltd 置換ピラゾール誘導体およ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US5747497A (en) 1993-05-12 1998-05-0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fused bicyclic pyrimidinones
JPH0816059B2 (ja) * 1993-05-21 1996-02-21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免疫調節剤
ES2167586T3 (es) 1995-07-05 2002-05-16 Du Pont Pirimidinonas fungicidas.
JPH09208620A (ja) 1996-02-02 1997-08-12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硬化性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9712331T2 (de) 1996-03-11 2002-11-2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yrimidin-4-on derivate als pestizidesmittel
EP1019394A1 (en) * 1997-05-22 2000-07-19 G.D. Searle & Co. PYRAZOLE DERIVATIVES AS p38 KINASE INHIBITORS
GB9719411D0 (en) 1997-09-12 1997-11-12 Ciba Geigy Ag New Pesticides
JP2000095778A (ja) * 1998-09-28 2000-04-04 Ube Ind Ltd ピラゾー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法及び農園芸用の殺菌剤
DE10136065A1 (de) * 2001-07-25 2003-02-13 Bayer Cropscience Ag Pyrazolylcarboxanilide
TW200724033A (en) 2001-09-21 2007-07-01 Du Pont Anthranilamide arthropodicide treatment
AR042067A1 (es) 2002-11-27 2005-06-08 Bayer Pharmaceuticals Corp Derivados de anilinopirazol utiles en el tratamiento de la diabetes
GB0315657D0 (en) 2003-07-03 2003-08-13 Astex Technology Ltd Pharmaceutical compounds
US7517998B2 (en) 2004-06-01 2009-04-14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Non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EP1928455A1 (en) 2005-08-31 2008-06-11 Bayer Healthcare, LLC Anilinopyrazole derivatives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BRPI0711674A2 (pt) 2006-06-21 2011-11-16 Du Pont Método de inibição da proliferação indesejada, composto, composição e método de inibição
PE20091953A1 (es) 2008-05-08 2010-01-09 Du Pont Azoles sustituidos como fungicidas
AR075713A1 (es) * 2009-03-03 2011-04-20 Du Pont Pirazoles fungicidas
WO2011051958A1 (en) 2009-10-30 2011-05-05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ones
TW201117722A (en) 2009-11-04 2011-06-01 Du Pont Fungicidal mixtures
WO2012023143A1 (en) 2010-08-19 2012-02-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pyrazoles
TWI504350B (zh) 2010-09-01 2015-10-21 Du Pont 殺真菌吡唑及其混合物
TW201245155A (en) 2010-09-01 2012-11-16 Du Pont Fungicidal pyrazoles
MX2013003390A (es) 2010-09-29 2013-05-31 Du Pont Imidazoles fungicida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4555A (en) * 1979-07-27 1981-02-18 Abbott Lab Pyrazolyl amino imidazolines
CN1140449A (zh) * 1994-02-18 1997-01-15 拜尔公司 用作害虫防治剂的n-吡唑基苯胺和n-吡唑基氨基吡啶
JPH08208620A (ja) * 1995-02-03 1996-08-13 Takeda Chem Ind Ltd アミノピラゾー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用途
WO2008093639A1 (ja) * 2007-01-29 2008-08-07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ピラゾール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717A (en) 2010-09-16
HRP20160111T1 (hr) 2016-03-25
CA2750862A1 (en) 2010-09-10
ME02349B (me) 2016-06-20
IL214184A (en) 2016-05-31
JP2015172062A (ja) 2015-10-01
US20170223959A1 (en) 2017-08-10
EP2966063A1 (en) 2016-01-13
JP6641326B2 (ja) 2020-02-05
HUE026926T2 (en) 2016-08-29
MX2011008900A (es) 2011-09-15
CN107011326A (zh) 2017-08-04
AR075713A1 (es) 2011-04-20
AU2010221440B2 (en) 2016-05-19
RU2577247C2 (ru) 2016-03-10
CA2750862C (en) 2016-06-21
KR101752925B1 (ko) 2017-07-03
WO2010101973A1 (en) 2010-09-10
IL214184A0 (en) 2011-08-31
JP2012519693A (ja) 2012-08-30
KR20110122222A (ko) 2011-11-09
CN102421756A (zh) 2012-04-18
GEP20156211B (en) 2015-01-12
RS54531B1 (en) 2016-06-30
SI2403834T1 (sl) 2016-03-31
NZ594181A (en) 2013-04-26
BRPI1005812A2 (pt) 2016-07-05
JP6285090B2 (ja) 2018-02-28
US9655361B2 (en) 2017-05-23
US20150230467A1 (en) 2015-08-20
PT2403834E (pt) 2016-03-31
EP2403834B1 (en) 2015-12-02
US20110319430A1 (en) 2011-12-29
PE20130039A1 (es) 2013-02-09
ZA201105391B (en) 2012-12-27
EP2403834A1 (en) 2012-01-11
US20200008425A1 (en) 2020-01-09
JP2017222697A (ja) 2017-12-21
RU2011139893A (ru) 2013-04-10
BRPI1005812B1 (pt) 2022-09-27
US9062005B2 (en) 2015-06-23
DK2403834T3 (en) 2016-03-07
PE20120101A1 (es) 2012-02-27
US20190059377A1 (en) 2019-02-28
ES2562178T3 (es) 2016-03-02
PL2403834T3 (pl) 2016-06-30
AU2010221440A1 (en) 2011-08-11
BRPI1005812B8 (pt) 2022-10-11
CO6361933A2 (es) 2012-01-20
JP2017081965A (ja) 2017-05-18
CN107011326B (zh) 2019-11-12
UA124518C2 (uk) 2021-10-05
US10448639B2 (en) 2019-10-22
MY159364A (en) 2016-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344B (zh) 殺真菌之吡唑
US9596853B2 (en) Fungicidal pyrazoles and their mixtures
TWI654180B (zh) 殺真菌之雜環羧醯胺
EP2611297B1 (en) Fungicidal pyrazoles
US20130123323A1 (en) Fungicidal pyrazoles
US8815772B2 (en) Fungicidal heterocyclic carboxamides
WO2013126283A1 (en) Fungicidal pyrazoles
WO2014130241A1 (en) Fungicidal pyrazoles
WO2010093595A1 (en) Fungicidal 2-pyridones
MX2011003131A (es) Piridazinas fungicidas.
CA3181219A1 (en)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s and their mixtures
EP4361150A2 (en) Fungicidal oxadiazoles and their mixtures
WO2018052838A1 (en) Fungicidal pyrazoles
WO2011051958A1 (en) Fungicidal pyrazol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