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1551B - Optic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551B
TWI541551B TW101114028A TW101114028A TWI541551B TW I541551 B TWI541551 B TW I541551B TW 101114028 A TW101114028 A TW 101114028A TW 101114028 A TW101114028 A TW 101114028A TW I541551 B TWI541551 B TW I5415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optical
resin join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4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0860A (zh
Inventor
Hitoshi Suzuki
Takeshi Kobayashi
Kiyoshi Iwamot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00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0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5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3Lens inside the ferru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74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 G02B6/3878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errules, branching and break-out means
    • G02B6/3879Linking of individual connector plugs to an overconnector, e.g. using clamps, clips, common housings comprising several individual connector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光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採用光準直儀之光連接器。
利用光連接器結合光纖與各種光裝置之情形中,已提案有利用透鏡提高結合效率之技術,已應用結合單數或複數條光纖之光準直儀。
該等光準直儀中,必須對光纖端面與準直透鏡進行定位。以往,作為定位該等光纖之端面與準直透鏡之方法,已知有將其他零件之隔片插入保持構件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且,作為組裝光連接器之方法,已知有採用用於保持光纖之其他零件之彈性筒夾(collect chuck)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4109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70487號公報
對於結合光纖與各種光裝置之用途所使用之光連接器,關於形狀面要求尺寸小,關於機械面則要求反復插拔時仍可維持光纖與準直透鏡之位置關係。
然而,若如上述專利文獻1揭示之技術,於光纖之端面與準直透鏡之定位中使用其他零件,則有零件件數增加同時組裝步驟亦變複雜之問題。且,將其他零件插入保持構件之作業,於光連接器之尺寸越小時則越困難,而有該作業所需之成本上昇之問題。
再者,若如專利文獻2揭示之技術,於組裝光連接器時使用用於保持光纖之其他零件,則有零件件數進一步增加同時組裝步驟亦逐漸變複雜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點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需複雜之組裝步驟即可高精度使準直透鏡與光纖位置對準之光連接器。
本發明之光連接器之特徴在於包含:保持構件,於其一端形成收納準直透鏡之收納部,於另一端形成插入光纖之插入孔;及樹脂接頭,於其一端形成插入上述保持構件之第1插入孔,於另一端形成插入上述光纖之第2插入孔;且,以使上述準直透鏡及上述光纖之端面之至少一者抵接形成於上述保持構件之收納部附近之陷入部而進行定位;於上述樹脂接頭上形成有固定部,其用於固定經由上述第1插入孔插入之定位於上述保持構件中之上述光纖中自上述保持構件露出之一部分。
根據上述光連接器,由於以使上述準直透鏡及上述光纖之端面之至少一者抵接設置於保持構件上之陷入部而進行 定位,因可以陷入部為基準定位準直透鏡及/或光纖,故與如先前之將其他零件插入保持構件之情形相比,可提高作業效率,可抑制成本上昇之同時,進行簡單之準直透鏡與光纖之定位。且,因利用形成於樹脂接頭上之固定部固定光纖從而組裝光連接器,故可以較少之零件件數進行簡單之光連接器之組裝。結果,無需複雜之組裝步驟即可高精度使準直透鏡與光纖位置對準。
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上設置定位上述保持構件之插入孔側之端部之定位部,並於上述定位部附近之位置固定上述光纖。該情形中,藉由設置保持構件之定位部而可於將保持構件插入樹脂接頭時,進行簡單之保持構件之定位。進而,藉由於定位部附近之位置固定上述光纖而可確實固定光纖。
且,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同一周上設置複數個上述固定部。該情形中,因可於同一周上之複數個位置固定光纖,故可確實固定光纖。
再者,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空出間隔設置用於保持保護上述光纖之夾套之複數個環狀凸部。該情形中,因可由樹脂接頭之一部分保持夾套,故無需增加零件件數即可有效固定包覆光纖之夾套。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設置與裝置連接時與上述裝置側之扣合部扣合之被扣合部。該情形中,因可利用設置於樹脂接頭之一部分上之 被扣合部而防止插入裝置後之光連接器之位置偏移,故可使光連接器與裝置之連接良好。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上設置對於裝置可插入至連接位置之突出為環狀之凸緣部。該情形中,因可利用凸緣部對於裝置插入至連接位置,故可將光連接器定位於裝置之特定位置。
進而,較佳為,於形成有與上述凸緣部之外徑大致相同直徑之插入孔及具有直徑小於上述凸緣部之外徑之開口部之複數個貫通孔之殼體上,並排安裝複數條上述光連接器。該情形中,無需專用零件即可簡單扣合殼體與樹脂接頭,可構成安裝有複數條光連接器之可大容量通訊之光連接器。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包含:殼體,其具有以使上述光連接器之樹脂接頭露出之方式內插上述光連接器之內插區域;及彈簧,其使上述光連接器對於上述殼體朝上述光連接器之插入方向蓄勢。該情形中,因安裝於殼體上之光連接器以可在特定範圍內移動地構成,故可吸收與裝置結合時之軸心偏差,無需複雜之調心作業即可高精度使準直透鏡與光纖位置對準。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上述殼體具有被扣合部,其於將上述光連接器安裝於裝置上時與設置於上述裝置上之扣合部扣合。該情形中,因將光連接器組裝於裝置時,被扣合部與扣合部扣合,故可防止兩者之位置偏移,可將光連接器確實固定於裝置上。
進而,上述光連接器中,較佳為上述殼體於上述內插區域之上述插入方向之前側開口部具有朝內側延伸之止擋部;上述止擋部於插入上述光連接器時抵接於上述樹脂接頭之上述凸緣部。該情形中,藉由止擋部扣合凸緣部,可使光連接器於其插入方向蓄勢。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面與上述止擋部之內周面之間形成有空隙。該情形中可構成為利用簡單之構成可使安裝於殼體上之光連接器於特定範圍內移動。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面與上述止擋器之內周面之間配置有彈性構件。該情形中可構成為利用簡單之構成可使安裝於殼體上之光連接器於特定範圍內移動。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於上述凸緣部之外周面與上述殼體之內壁面之間形成有空隙。該情形中可構成為利用簡單之構成可使安裝於殼體上述之光連接器於特定範圍內移動。
再者,本發明之光連接器之特徴在於包含:保持構件,於其一端形成收納準直透鏡之收納部,於另一端形成插入光纖之插入孔;及樹脂接頭,於其一端形成n個(n係2以上之整數)插入上述保持構件之第1插入孔,於另一端形成n個插入上述光纖之第2插入孔;且,以使上述準直透鏡及上述光纖之端面之至少一者抵接形成於上述保持構件之收納部附近之陷入部地進行定位;於上述樹脂接頭形成有固 定部,其用於固定經由上述第1插入孔插入之n個定位於上述保持構件之n條上述光纖中自上述保持構件露出之一部分。
根據上述光連接器,因可以較少之零件件數構成安裝有複數條光纖之可大容量通訊之光連接器,故可實現製造步驟之簡化及低成本化。
進而,較佳為上述光連接器中,上述光纖係塑膠光纖。該情形中,因原料柔軟故可斂縫固定光纖,可抑制零件件數。
根據本發明,藉由使準直透鏡及光纖之至少一者抵接設置於保持構件上之陷入部地進行定位,因可以陷入部為基準而定位準直透鏡及/或光纖,故與如先前之將其他零件插入保持構件中之情形相比,可提高作業效率,在抑制成本上昇之同時,可進行簡單之準直透鏡與光纖之定位。且,因將保持構件壓入樹脂接頭中、壓著固定光纖而組裝光連接器,故可以較少之零件件數簡單組裝光連接器。結果,無需複雜之組裝步驟即可高精度使準直透鏡與光纖位置對準。
以下,參照附加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對將本發明之光連接器連接於裝置上之狀態進行說明。圖1係示意顯示將本發明之光連接器連接於裝置上 之狀態的剖面圖。另,圖1中,為便於說明,雖對包含受光/發光元件之裝置進行說明,但關於裝置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而係可進行適當變更。
如圖1所示,連接有本發明之光連接器10之裝置100,其構成為:將受光/發光元件101配置於外殼102之內部,且於該受光/發光元件101之光軸上配置有由未圖示之保持機構保持之聚光透鏡103及斜研磨面104。且,裝置100之外殼102之側面設有插入光連接器10之開口部105。
裝置100中,自發光元件101出射之雷射光經由聚光透鏡103、由斜研磨面104反射、繼而被導向開口部105。又,由斜研磨面104反射之光,係由光連接器10之準直透鏡12聚光繼而入射至光纖13。又,如此入射之光於光纖13內傳遞。另,圖1中以虛線表示自發光元件101出射之雷射光之光路。
且,裝置100中,於光纖13傳遞之光經由準直透鏡12校準。又,自光纖13出射之雷射光由斜研磨面104反射,經由聚光透鏡103,而被導向受光元件101。另,圖1中以虛線表示自光纖13出射之雷射光之光路。
本實施形態之裝置100係設計為:若將光連接器10插入至外殼102內之特定位置,則於受光/發光元件101與光纖13之間傳遞之雷射光可經由聚光透鏡103及斜研磨面104而適當地出射入射。以下,對連接於如此之裝置100之本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之構成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的剖面圖。如圖2所示,光連接器10構成為包含:具有大致圓筒狀之作為保持構件之保持件11、被保持於該保持件11之一端部之準直透鏡12、自設於保持件11之另一端部之插入孔11a插入之光纖13、對保持件11及光纖13予以保持之樹脂接頭14、包覆光纖13之夾套15、及用於固定夾套15之具有大致圓筒狀之金屬構件16。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10中,適於插入作為光纖13之塑膠光纖。另,塑膠光纖亦包含由玻璃構成纖芯且由塑膠構成纖衣者。
保持件11、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構成光準直儀10a。該光準直儀10a之詳細說明將於後述。
圖3A係樹脂接頭14的俯視圖;圖3B係樹脂接頭14的剖面圖。如圖3所示,樹脂接頭14具有大致圓筒形狀,於一端設有插入保持件11之插入孔14a,於另一端設有插入光纖13之開口部14b,於中央附近設有環狀凸緣部14c。樹脂接頭14中,將自凸緣部14c至插入孔14a稱作第1圓筒部14d;將自凸緣部14c至開口部14b之靠近凸緣部14c之部分稱作第2圓筒部14e;將自凸緣部14c至開口部14b之靠近開口部14b之部分稱作夾套保持部14f。於第1圓筒體14d之中央設有槽狀之被扣合部14g。且,第1圓筒部14d與第2圓筒部14e構成為大致相同直徑。夾套保持部14f之直徑小於第1圓筒部14d,且空出間隔設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環狀凸部14h。環狀凸部14h分別形成為:相對夾套保持部14f之外周面,第2圓筒體14e側之端部剖面成垂直,開口 部14b側之端部剖面成錐狀。惟環狀凸部14h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半圓狀、倒V字狀等。
凸緣部14c之外徑構成為大於光連接器10所連接之裝置100之開口部105之內徑。因此,將光連接器10插入裝置100時,總是能插入裝置100內直至凸緣部14c地將光連接器10定位於外殼102內之特定位置。且,設置被扣合部14g係為了於將光連接器10連接於裝置100時,藉由與設於裝置100之開口部105之內周上之扣合部105a咬合(參照圖1)而防止插入至裝置100之光連接器10之位置偏移,從而使光連接器10與裝置100之連接成為良好狀態。
且,於樹脂接頭14之內周上,於凸緣部14c與第2圓筒部14e之邊界設有定位部14i。而且,樹脂接頭14之內徑係以定位部14i為界其直徑大小相異。即,構成為自定位部14i至開口部14b之內徑小於自定位部14i到插入孔14a之內徑。此處,構成為自定位部14i至插入孔14a之內徑與保持件11之外徑大致相同直徑;自定位部14i至開口部14b之內徑與光纖13之外徑大致為相同直徑。
進而,圖3所示之樹脂接頭14上,為了固定自保持件11露出之光纖13,而於第2圓筒部14e之定位部14i附近之同一周上設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2個)固定部14j。藉此,因可於定位部14i附近之同一周上之複數個位置固定光纖,故可確實固定光纖13。例如,固定部14j,係為了固定光纖13,而在將光纖13插入樹脂接頭14後,使用工具自樹脂接頭14之外側施加壓押加工而形成。
夾套15例如由彈性原料或抗張力纖維形成,如圖2所示,其沿樹脂接頭14之夾套保持部14f至自樹脂接頭14露出之光纖13之長度方向覆蓋整個光纖13。夾套15與光纖13並非緊貼而係留有空隙地安裝在一起。因此,即使夾套15受到牽引,亦不會對光纖13施加力,可防止光纖13之斷線。且,安裝夾套15之夾套保持部14f與第2圓筒部14e大致為相同直徑。
金屬構件16係於長度方向上形成Z字狀狹縫。金屬構件16覆蓋樹脂接頭14之第2圓筒部14e及安裝於夾套保持部14f上之夾套15而固定。
接著,對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之由保持件11、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構成之光準直儀10a進行詳細說明。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光準直儀10a的側面圖。圖5係圖4所示之A-A箭頭所見之剖面圖。
保持件11例如由不鏽鋼等之金屬材料形成。特別地自加工性方面來看,較佳為保持件11係由奧氏體系不鏽鋼形成。如圖5所示,保持件11之準直透鏡12側之端部上設有開口部11b。於該開口部11b之內側設有收納準直透鏡12之收納部11c。該收納部11c係構成為:為防止準直透鏡12之表面損傷而設為可將準直透鏡12整體納入其內側之尺寸,可壓入準直透鏡12。且,保持件11之內部設有比光纖13之外形稍大直徑之貫通孔11d。該貫通孔11d係設為連通至插入孔11a且連通至收納部11c。進而,於保持件11上設有利用工具等自其外周部施加押壓加工而形成之複數個陷入部 11e。該等陷入部11e設於收納部11c與貫通孔11d之間,關於其之說明則如後述,係利用於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之定位。
準直透鏡12例如由玻璃材料形成,由具球狀之球形透鏡構成。如圖5所示,準直透鏡12以被收納於保持件11之收納部11c內之狀態,面向插入於貫通孔11d之光纖13之前端部地配置。
光纖13係由貫通其中心而設之纖芯13a、包覆該纖芯13a之纖衣13b、及包覆加強該纖衣13b之加強層13c構成。作為光纖13採用塑膠光纖較適合。光纖13之與準直透鏡12對向之端面,纖芯13a、纖衣13b及加強層13c係配置於同一平面上。即,於與準直透鏡12對向之端面上纖芯13a、纖衣13b及加強層13c係對齊配置。
且,光纖13係經由插入孔11a插入至貫通孔11d,其前端部於準直透鏡12附近與其球面對向地配置之狀態固定。
第1實施性形態之準直儀10a中,光纖13例如由漸變折射率(GI,grident index)型光纖構成,以於垂直於光纖軸之剖面折射率連續變化地構成。且,纖芯13a及纖衣13b例如由將C-H鍵之H取代成F之全氟取代光學樹脂構成。如此,藉由以全氟取代光學樹脂構成光纖13且以GI型光纖構成,可實現高速且大容量通訊。
具有如此構成之第1實施形態之光準直儀10a可抑制成本上昇,且為進行簡單之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而利用設於保持件11上之陷入部11e。具體而言,藉由以將準直 透鏡12及光纖13之一部分抵接設於保持件11上之陷入部11e而進行定位,則可不需要該等定位用之隔片等之構成,因而可抑制成本上昇,且可簡單地進行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
此處,使用圖6對第1實施形態之於光準直儀10a之保持件11中之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之定位方法進行說明。圖6係圖5所示之2點鏈線B內的放大圖。如圖6所示,於陷入部11e中之與準直透鏡12對向之部分抵接準直透鏡12之一部分;另一方面,與光纖13對向之部分抵接構成光纖13之纖芯13a之以外之纖衣13b或加強層13c,或纖衣13b及加強層13c之一部分。於如此抵接之狀態下將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分別定位於保持件11之特定位置。
如圖6所示,陷入部11e係設為,相對與光纖13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例如與圖6所示之光纖13之端面平行而配置之通過陷入部11e之中心之平面C),與準直透鏡12對向之部分之角度及與光纖13對向之部分之角度相異之角度。如此之陷入部11e藉由例如使用前端部形狀相異之細尖端之工具施以押壓加工而設。藉由使用如此之工具施以押壓加工,陷入部11e可成為以該押壓加工時之中心軸為基準,與準直透鏡12對向之部分之角度與與光纖13對向之部分之角度為相異之角度,可有效定位形狀相異之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
且,第1實施形態之光準直儀10a中,於保持件11之同一周上設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此陷入部11e。於同 一周上形成陷入部11e,可考慮例如使用上述前端形狀相異之工具自保持件11之外周同時施以押壓加工。藉由如此於同一周上設置複數個陷入部11e,因可將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分別抵接於複數個位置,故可高精度進行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之定位。
陷入部11e之與準直透鏡12對向之部分構成傾斜面11e1。該傾斜面11e1係設為相對於與由圖6之箭頭表示之光纖13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例如與圖6所示之光纖13之端面平行配置之通過陷入部11e之基端部之平面D)之角度θ1為0°以上且45°以下。藉由如此設定準直透鏡12側之傾斜面11e1之角度θ1相對於與光纖13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D為0°以上且45°以下,因可於支持準直透鏡12之光纖13側之一部分之狀態下定位,故可提高準直透鏡12之位置精度。
另一方面,陷入部11e之與光纖13對向之部分構成傾斜面11e2。傾斜面11e2係設為相對於與光纖13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例如與圖6所示之光纖13之端面平行配置之平面E)之角度θ2為20°以下。藉由如此設傾斜面11e2之角度相對於平面E小於20°,於光纖13係以如上述般纖芯13a、纖衣13b及加強層13c配置於同一平面上之光纖構成時,藉由使該光纖13之端面抵接於陷入部11e,可易於確保該等之位置精度。
如以上之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光準直儀10a中,係將準直透鏡12之一部分及光纖13之一部分抵接設於保持件11上之陷入部11e而定位,因可以陷入部11e為基準而定位準直 透鏡12及光纖13,故與如先前般將其他零件插入保持件11之情形相比,可提高作業效率,可抑制成本上昇,可進行簡單之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
接著,針對圖7~圖10對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之組裝步驟進行說明。圖7~圖10係依序顯示光連接器10之組裝步驟的說明圖。
首先,如圖7所示,自樹脂接頭14之插入孔14a壓入保持件11。自插入孔14a壓入之保持件11於保持件11之插入孔11a抵接到定位部14i時靜止。此時,保持件11成為定位於特定位置之狀態。如此,因樹脂接頭14上設有保持件11之定位部14i,故可於將保持件11插入樹脂接頭14時,簡單地進行保持件11之定位。
接著,如圖8所示,自樹脂接頭14之開口部14b插入光纖13。光纖13於樹脂接頭14之內徑被引導到達保持件11之插入孔11a,於保持件11之內徑被引導到達陷入部11e。光纖13抵接陷入部11e後結束插入作業。此時,光纖13成為定位於特定位置之狀態。且,因自定位部14i至開口部14b之內徑係以與光纖13之外徑大致為相同直徑地構成,故可確實固定光纖13。
接著,如圖9所示,使用工具對樹脂接頭14之第2圓筒部14e施以押壓加工,從而於同一周上形成用於固定光纖13之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2個)固定部14j。利用該固定部14j可壓著固定光纖13與樹脂接頭14,並可確實固定光纖13。如此,因以原料柔軟之塑膠光纖作為光纖13,故可斂 缝固定光纖13,可抑制零件件數。
接著,如圖10所示,以沿樹脂接頭14之夾套保持部14f至自樹脂接頭14露出之光纖13之長度方向,覆蓋整個光纖13地安裝夾套15。因夾套15由設於夾套保持部14f上之環狀凸部14h固定於夾套保持部14f上,故無需增加零件件數即可有效固定包覆光纖13之夾套15。
最後,對樹脂接頭14之第2圓筒部14e及夾套保持部14f安裝金屬構件16,而更確實固定夾套15。金屬構件16可藉由張開金屬構件16之狹縫並夾入樹脂接頭14,其後閉合金屬構件16之狹縫而安裝。藉由以上步驟可安裝圖2所示之光連接器10。
如上所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中,由於將準直透鏡12之一部分及光纖13之一部分抵接設於保持件11上之陷入部11e而定位,而可以陷入部11e為基準進行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之定位,故與如先前般將其他零件插入保持件11內之情形相比,可提高作業效率,可抑制成本上昇,並可簡單地進行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且,因於樹脂接頭14中壓入保持件11、壓著固定光纖13而組裝光連接器10,故可以較少之零件件數簡單地組裝光連接器10。結果,無需複雜之組裝步驟即可高精度地將準直透鏡與光纖進行位置對準。
例如,使用光纖用於進行機器間或機器內之大容量通訊之光連接器中,於如先前般形成定位光纖與準直透鏡用之隔板(隔片部)之情形時,需對由金屬材料構成之保持構件 (保持件)施以切削加工等之加工處理。然而,於上述用途使用之光連接器之保持構件中,因其尺寸變小,故切削加工之加工精度降低,伴隨加工處理之成本(例如,尺寸不良品產生所致之成本)顯著增加。相對於此,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之保持件11,並非藉由對保持構件之保持件11施以切削加工而形成隔板(隔片部),而是施以塑性加工形成陷入部11e,故可大幅降低伴隨加工處理之成本。
且,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中,利用形成於保持件11上之陷入部11e進行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另一方面利用形成於樹脂接頭14上之固定部14j固定光纖13。該情形中,光纖13以定位狀態堅固地固定。因此,於使用光纖13用於進行機器間或機器內之大容量通訊之用途中,即使在反復進行插拔之情形下,仍可保持光纖13與準直透鏡12之位置關係。
另,以上說明係針對使準直透鏡12之一部分及光纖13之一部分抵接設於保持件11上之陷入部11e而進行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之情形予以說明。然而,準直透鏡12與光纖13之定位方法並不限定於此,可進行適當變更。例如,亦可不使準直透鏡12及光纖13之兩者抵接陷入部11e,而使準直透鏡12或光纖13之一者抵接,至於另一者則於陷入部11e以外之保持件11之部分進行定位。惟該情形中,前提為用於定位另一者之部分與陷入部11e之關係被設計成一定位置關係。即,本發明之光連接器10亦包含使準直透鏡12或光纖13之一者抵接陷入部11e之構想。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係以複數條並排之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為光連接器。以下,基於圖11對第2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1A係第2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20的俯視圖;圖11B係光連接器20的剖面圖。另,圖11中,對與圖2~圖10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共通之構成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11所示,光連接器20以將2條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並排安裝於殼體21上而構成。殼體21具有大致箱形狀,其一面上設有插入光連接器10之插入孔21a,於與設有插入孔21a之面對向之面上設有使光連接器10露出之開口部21b。即,殼體21上設置有可安裝複數條並排之光連接器10之貫通孔21c。該貫通孔21c之內徑構成為與設置於光連接器10之樹脂接頭14上之凸緣部14c之外徑大致為相同直徑。且,開口部21b之內徑構成為比設置於光連接器10之樹脂接頭14上之凸緣部14c之外徑小之直徑。因此,自插入孔21a插入之光連接器10於凸緣部14c抵接開口部21b時定位。且,該情形中,將凸緣部14c之外周抵接貫通孔21c之內周而固定光連接器10。藉由如此以凸緣部14c定位及固定之構成,無需專用零件即可簡單固定殼體21與樹脂接頭14,可構成安裝有複數條光連接器10之可大容量通訊之光連接器20。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係將複數條第1實施形態之光準 直儀10a並排安裝以作為光連接器者。以下,基於圖12、圖13對第3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2A係第3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30的俯視圖;圖12B係光連接器30的剖面圖。圖13係圖12A之C-C線剖面圖。另,圖12、圖13中,對與圖2~圖10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共通之構成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光連接器30係將複數條(本實施形態中為2條)光準直儀10a並排安裝於一體接頭31上而構成。一體接頭31由樹脂材料形成,根據可安裝之光準直儀10a之數量於兩端部分支;一端設有插入保持件11之插入孔31a,另一端設置有插入光纖13之開口部31b。插入孔31a側之分支部分31c係與樹脂接頭14之第1圓筒體14d(參照圖3)大致相同之構造。開口部31b側之分支部分31d具有直徑小於插入孔31a側之分支部分31c之圓筒狀。插入孔31a側之分支部分31c與開口部31b側之分支部分31d之間之部分具有剖面為大致橢圓形之圓筒狀。該圓筒狀部分31g上對應各光纖13設有用於固定光纖13之固定部31h。另,因圓筒狀部分31g之剖面形狀隨安裝之光準直儀10a之條數而變化,故並不限定於大致剖面形狀。
自一體接頭31之大致中央部分至開口部31b之靠近開口部31b之部分設有夾套保持部31e。夾套保持部31e之外周面上隔開間隔設有複數個凸部31f(參照圖13)。夾套保持部31e構成為其外徑小於鄰接之圓筒狀部分31g之直徑。
接著,對光連接器30之組裝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將安裝有準直透鏡12之保持件11自一體接頭31之插入孔31a壓入。接著,將光纖13自一體接頭31之開口部31b插入。光纖13抵接於保持件11之陷入部11e而定位於特定位置。
接著,使用工具在一體接頭31之圓筒狀部分31g施以押壓加工,形成用於固定光纖13之複數個固定部31h。利用該固定部31h,壓著固定光纖13與一體接頭31,從而可確實固定光纖13。且,因不用特殊零件即可斂縫固定光纖13,故可抑制零件件數。
接著,沿一體接頭31之夾套保持部至自一體接頭31露出之光纖13之長度方向,以覆蓋整個光纖13地安裝夾套15。因夾套15由設於夾套保持部31e上之複數個凸部31f固定於夾套保持部31e,故無需增加零件件數即可有效固定夾套15。且,安裝有夾套15之夾套保持部31e之外徑與圓筒狀部分31g之外徑大致為相同直徑。
最後,在一體接頭31之夾套保持部31e上安裝金屬構件16,而更確實地固定夾套15。藉由以上步驟可組裝圖12、圖13所示之光連接器30。
如以上之說明,根據第3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30,可以較少之零件件數構成安裝複數條光準直儀10a之可大容量通訊之光連接器30,故可實現製造步驟之簡化及低成本化。
(第4實施形態)
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係在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 上安裝有殼體者。以下,基於圖14對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4A係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40的俯視圖;圖14B係光連接器40的剖面圖。另,圖14中,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共通之構成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14所示,光連接器40以將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安裝於殼體41上而構成。即,本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40,係以使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之樹脂接頭14露出之方式,包含:殼體41,其具有內插光連接器10之內插區域41c;及彈簧43,其使光連接器10對外殼41於光連接器10之插入方向蓄勢。
殼體41其本體具有大致圓筒形狀,於一端設有插入光連接器10之插入孔41a,另一端設有插通光連接器10之樹脂接頭14之一部分之開口部41b。即,於殼體41設有自插入孔41a至開口部41b之使光連接器10一部分內插之內插區域41c。外殼41中之構成開口部41b之自本體朝內側延伸之圓環狀部分稱作止擋部41d。因止擋部41d自本體朝內側延伸,故開口部41b之內周構成為小於內插區域41c之內周。光連接器10自插通孔41a插通至樹脂接頭14之凸緣部14c抵接於止擋部41d。另,將如此光連接器10插通之方向稱作光連接器之插通方向(圖示箭頭A方向)。即,殼體41之插入孔41a設於內插區域41c之插入方向之後側;開口部41b設置於內插區域41c之插入方向之前側。殼體41之開口部41b附近設有槽狀之被扣合部41e。被扣合部41e於將光連 接器40組裝於裝置上時與設於裝置側之扣合部咬合。藉此,進行插入至裝置之光連接器40之定位同時可防止兩者之位置偏移,從而將光連接器40確實固定於裝置上。
內插區域41c之內徑構成為與插入孔41a之內徑相同且稍大於設於樹脂接頭14上之凸緣部14c之外徑。因此,於凸緣部14c與殼體41之內壁部之間形成有若干空隙。且,開口部41b之內徑構成為略大於樹脂接頭14之第1圓筒部14d之外徑。因此,於樹脂接頭14之第1圓筒部14d與止擋器41d之內周部之間形成有若干空隙。因此,樹脂接頭14可相對殼體41之開口部41b少許移動。
於殼體41之插入孔41a中插入蓋構件42。蓋構件42由凸緣部42a與凸部42b構成。凸緣部42a之外徑構成為與殼體41之外徑大致相同。凸部42b之外徑構成為與內插區域41c之內徑大致相同。且,蓋構件42之中央位置設有貫通孔42c。於貫通孔42c中插通包覆光連接器10之光纖13之夾套15。貫通孔42c之內徑構成為大於夾套15之外徑。因此,於插通於貫通孔42c中之夾套15與貫通孔42c之間形成易使夾套15插通之空隙。
殼體41之內插區域41c中,除光連接器10之外,亦插入有彈簧43。彈簧43之彈簧徑設定為大於光連接器10之外周部。因此,彈簧43於內插區域41c內係位於光連接器10與殼體41之內壁部之間。作為彈簧43例如可適用螺旋彈簧。彈簧43收納於樹脂接頭14之凸緣部14c與蓋構件42之凸部42b之間並呈蓄能狀態。即,以蓄能狀態配置於樹脂接頭 14之凸緣部14c與蓋構件42之凸部42b之間,並利用彈簧43將樹脂接頭14朝止擋部41d蓄勢。
光連接器40,於將光連接器10插入殼體41內後,將彈簧43收納於內插區域41c內,其後,將光纖13插通於貫通孔42c之狀態之蓋構件42之凸部42b插入開口部41a並壓入而完成組裝。此時,隨著蓋構件42之插入彈簧43彈性變形,使彈簧43蓄能。
光連接器40中,於樹脂接頭14之第1圓筒部14d與止擋部41d之內周部之間形成若干空隙。且,凸緣部14c與殼體41之內壁面之間形成若干空隙。進而,插通於貫通孔42c內之夾套15與貫通孔42c之間形成有空隙。即,光連接器40中,因光連接器10與殼體41及蓋構件42之間形成有空隙,故構成為光連接器10並未固定,而使安裝於殼體41上之光連接器10可於一定範圍內沿圖示Y方向(光連接器10之短邊方向)移動。
但,光連接器40並不限定於上述構成;若安裝於殼體41上之光連接器可於一定範圍內沿Y方向移動,則安裝樹脂接頭14之殼體41之構成並不特定限定。圖15係顯示光連接器40之另一構成例的剖面圖。如圖15所示,光連接器40亦可為在止擋部41d與樹脂接頭14之間設有O環等之彈性構件44之構成。該情形下,可成為樹脂接頭14之第1圓筒部14d與彈性構件44之內周部接觸而未形成空隙之構成。根據該構成,因彈性構件44具彈性,故亦可成為樹脂接頭14並非固定於殼體41而係可移動,安裝於殼體41上之光連接器10 可於一定範圍朝Y方向移動之構成。
且,彈簧43係以由凸緣部14c及蓋構件42蓄能之狀態配置。因光連接器10與殼體41並未固定,故若將光連接器10中之自殼體41之開口部41b露出之部分壓入殼體41內,則隨著凸緣部14c移動彈簧43產生彈性變形。即,構成為安裝於殼體41之光連接器10以可於一定範圍內朝圖示X方向(光連接器10之長度方向)移動。
組裝光連接器40之裝置具有插入光連接器40之開口部,其內部具備與光準直儀間進行光信號之收發之光學元件(例如光電二極體)。但,裝置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而可適當變更。
裝置之開口部係配合光連接器40之殼體41所插入之尺寸而設計。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裝置之開口部若為可插入安裝於殼體41之樹脂接頭14之構成則並無特定限定。自裝置之開口部將光連接器40朝插入方向插入,若殼體41之被扣合部41e與裝置之扣合部咬合、扣合,則使安裝於殼體41之光連接器10於X、Y方向之位置被定位,並固定光連接器10。換言之,在殼體41之被扣合部41e與裝置之扣合部扣合之前,安裝於殼體41之光連接器10於X、Y方向之位置並未固定,而是自由的。因構成為安裝於殼體41之光連接器10以可於一定範圍內朝X、Y移動,故即使在裝置之光學元件與光準直儀10a之軸心之間有偏移之狀態下插入光連接器10,亦因插入時可使光連接器10以該偏移量移動(朝X、Y方向之少許移動)地定位,故可吸收光準直儀 10a之軸心偏移。
如以上之說明,根據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40,因構成為安裝於殼體41上之光連接器10以可於一定範圍內朝X、Y方向移動,故可於結合裝置與光連接器10時吸收兩者之軸心偏移,無需複雜之調心作業即可高精度使準直透鏡與光纖進行位置對準。
另,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實施各種變更。上述實施形態中,由附加圖式圖示之大小或形狀等,係並不限定於此,可於發揮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予以適當變更。另外,在不脫離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可予以適當變更及實施。
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以塑膠光纖作為光纖13之一例加以說明,但適用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10(20、30、40)之光纖13並不限定於塑膠光纖。例如亦可適用玻璃纖維。
且,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係對藉由將蓋構件42之一部分插入殼體41中而扣止彈簧43之一端同時使其彈性變形從而使彈簧43蓄能之構成進行了說明。然而,關於於殼體41內扣止彈簧43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而可適當變更。例如,亦可為於殼體41之內插區域41c內設置突起而扣止彈簧43之一端之構成;或為於內插區域41c內壓入其他構件而扣止彈簧43之一端之構成。
進而,上述第4實施形態,係對光連接器40具備彈簧43並利用彈簧43使光連接器10朝插入方向蓄勢之構成予以說明。然而,關於使光連接器10朝其插入方向蓄勢之構成並 不限定於此而可適當變更。例如,如圖16A所示,亦可為不具備蓋構件42及彈簧43,而係於止擋部41d與樹脂接頭14之間設置O環等之彈性構件44,藉由使該彈性構件44之內壁面(圖16A所示之右方側面)與樹脂接頭14之凸緣部14c接著等而固定之態樣。進而,如圖16B所示,將彈性構件44設置於殼體41之外部,同時以於殼體41之外部配置凸緣部14c之方式配置樹脂接頭14,於彈性構件44之兩側面(圖16B所示之左右側面)使樹脂接頭14之凸緣部14c及殼體41之外壁面接著等而固定之態樣。於如此變更之情形中,亦可根據彈性構件44朝復原至初期狀態之復原力,使光連接器10於其插入方向蓄勢。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1年5月26日申請之日本特願2011-117961、及2011年9月20日申請之日本特願2011-205289。該等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10‧‧‧光連接器
10a‧‧‧準直儀
11‧‧‧保持構件
11a‧‧‧插入孔
11b‧‧‧開口部
11c‧‧‧收納部
11d‧‧‧貫通孔
11e‧‧‧陷入部
12‧‧‧準直透鏡
13‧‧‧光纖
13a‧‧‧纖芯
13b‧‧‧纖衣
13c‧‧‧加強層
14‧‧‧樹脂接頭
14a‧‧‧插入孔
14b‧‧‧開口部
14c‧‧‧凸緣部
14d‧‧‧第1圓筒部
14e‧‧‧第2圓筒部
14f‧‧‧夾套保持部
14g‧‧‧被扣合部
14h‧‧‧凸部
14i‧‧‧定位部
14j‧‧‧固定部
15‧‧‧夾套
16‧‧‧金屬構件
20‧‧‧光連接器
21‧‧‧殼體
21a‧‧‧插入孔
21b‧‧‧開口部
21c‧‧‧貫通孔
30‧‧‧光連接器
31‧‧‧一體接頭
31a‧‧‧插入孔
31b‧‧‧開口部
31c‧‧‧分支部分
31d‧‧‧分支部分
31e‧‧‧夾套保持部
31f‧‧‧凸部
31g‧‧‧圓筒狀部分
31h‧‧‧固定部
40‧‧‧光連接器
41‧‧‧殼體
41a‧‧‧插入孔
41b‧‧‧開口部
41c‧‧‧內插區域
41d‧‧‧止擋部
41e‧‧‧被扣合部
42‧‧‧蓋構件
42a‧‧‧凸緣部
42b‧‧‧凸部
42c‧‧‧貫通孔
43‧‧‧貫通孔
44‧‧‧彈性構件
100‧‧‧裝置
101‧‧‧受光/發光元件
102‧‧‧外殼
103‧‧‧聚光透鏡
104‧‧‧斜研磨面
105‧‧‧開口部
105a‧‧‧扣合部
圖1係示意顯示將本發明之光連接器連接於裝置上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的剖面圖。
圖3A係第1實施形態之樹脂接頭的俯視圖;圖3B係第1實施形態之樹脂接頭的剖面圖。
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光準直儀的側面圖。
圖5係圖4所示之A-A的剖面圖。
圖6係圖5所示之2點鏈線B內的放大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組裝步驟的說明 圖。
圖8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組裝步驟的說明圖。
圖9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組裝步驟的說明圖。
圖10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組裝步驟的說明圖。
圖11A係第2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俯視圖;圖11B係第2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的剖面圖。
圖12A係第3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的俯視圖;圖12B係第3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的剖面圖。
圖13係圖12A所示之C-C的剖面圖。
圖14A係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的俯視圖;圖14B係光連接器的剖面圖。
圖15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另一構成例的剖面圖。
圖16A、B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光連接器之變化例的剖面圖。
10‧‧‧光連接器
11‧‧‧保持構件
11a‧‧‧插入孔
12‧‧‧準直透鏡
13‧‧‧光纖
14‧‧‧樹脂接頭
14e‧‧‧第2圓筒部
14f‧‧‧夾套保持部
15‧‧‧夾套
16‧‧‧金屬構件

Claims (15)

  1.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包含:保持構件,其於一端形成收納準直透鏡之收納部,於另一端形成插入光纖之插入孔;及樹脂接頭,其於一端形成插入上述保持構件之第1插入孔,於另一端形成插入上述光纖之第2插入孔;且於上述保持構件之收納部附近之外周藉由設置對上述準直透鏡及光纖之端面雙方共通之陷入部而形成的第1抵接面及第2抵接面中,使上述準直透鏡抵接於上述第1抵接面而進行定位,並使上述光纖之端面抵接於上述第2抵接面而進行定位;於上述樹脂接頭上形成有固定部,其用於固定經由上述第1插入孔插入而定位於上述保持構件之上述光纖中自上述保持構件露出之一部分;與上述準直透鏡對向之上述第1抵接面,相對於與光纖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之角度為0°以上45°以下;與上述光纖對向之上述第2抵接面,相對於與光纖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之角度為2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上設有定位上述保持構件之插入孔側之端部之定位部,並於上述定位部附近之位置固定上述光纖。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同一周上設置複數個上述固定部。
  4. 如請求項1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 隔開間隔設置用於保持保護上述光纖之夾套之複數個環狀凸部。
  5. 如請求項1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設置與裝置連接時與上述裝置側之扣合部扣合之被扣合部。
  6. 如請求項1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設有可對裝置插入至連接位置之環狀突出之凸緣部。
  7.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徴在於:其係由複數條如請求項6之光連接器並排而成者,於形成有與上述凸緣部之外徑大致相同直徑之插入孔及具有直徑小於上述凸緣部之外徑之開口部之複數個貫通孔之殼體上,並排安裝有複數條如請求項6之光連接器。
  8.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徴在於包含:殼體,其具有以使如請求項1之光連接器之樹脂接頭露出之方式內插上述光連接器之內插區域;及彈簧,其使上述光連接器對上述殼體於上述光連接器之插入方向蓄勢。
  9. 如請求項8之光連接器,其中上述殼體包含被扣合部,其於將上述光連接器安裝於裝置上時與設於上述裝置上之扣合部扣合。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光連接器,其中上述殼體於上述內插區域之上述插入方向之前側開口部包含朝內側延伸之止擋部,且上述止擋部於插入上述光連接器時與上述樹脂接頭之上述凸緣部抵接。
  11. 如請求項10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面 與上述止擋部之內周面之間形成有空隙。
  12. 如請求項10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樹脂接頭之外周面與上述止擋部之內周面之間配置有彈性構件。
  13. 如請求項8之光連接器,其中於上述凸緣部之外周面與上述殼體之內壁面之間形成有空隙。
  14.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包含:保持構件,其於一端形成收納準直透鏡之收納部,於另一端形成插入光纖之插入孔;及樹脂接頭,其於一端形成n個(n為2以上之整數)插入上述保持構件之第1插入孔,於另一端形成n個插入上述光纖之第2插入孔;且於上述保持構件之收納部附近之外周藉由設置對上述準直透鏡及光纖之端面雙方共通之陷入部而形成的第1抵接面及第2抵接面中,使上述準直透鏡抵接於上述第1抵接面而進行定位,並使上述光纖之端面抵接於上述第2抵接面而進行定位;於上述樹脂接頭形成有固定部,其用於固定經由上述第1插入孔插入之n個定位於上述保持構件上之n條上述光纖中自上述保持構件露出之一部分;與上述準直透鏡對向之上述第1抵接面,相對於與光纖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之角度為0°以上45°以下;與上述光纖對向之上述第2抵接面,相對於與光纖之插入方向正交之平面之角度為20°以下。
  15. 如請求項1或14之光連接器,其中上述光纖係塑膠光纖。
TW101114028A 2011-05-26 2012-04-19 Optical connector TWI541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7961 2011-05-26
JP2011205289A JP5357231B2 (ja) 2010-12-15 2011-09-20 光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0860A TW201300860A (zh) 2013-01-01
TWI541551B true TWI541551B (zh) 2016-07-11

Family

ID=4721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4028A TWI541551B (zh) 2011-05-26 2012-04-19 Opt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95016B2 (zh)
EP (1) EP2717078A4 (zh)
JP (1) JP5357231B2 (zh)
CN (1) CN103582835B (zh)
TW (1) TWI541551B (zh)
WO (1) WO20121608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6543B (zh) * 2021-01-14 2022-06-01 立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9084B2 (ja) * 2012-09-25 2017-05-3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光結合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
TW201447410A (zh) * 2013-06-14 2014-1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耦合連接器
JP6328417B2 (ja) * 2013-12-18 2018-05-2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光結合部材
CN110196020B (zh) * 2014-06-27 2021-08-10 株式会社基恩士 多波长共焦测量装置
JP6649158B2 (ja) * 2016-03-30 2020-02-1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191380A (ja) * 2018-04-25 2019-10-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光配線基板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1249U (zh) * 1977-08-26 1979-03-19
JPS5847803U (ja) * 1981-09-25 1983-03-3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ライトガイド
US4447121A (en) * 1981-11-06 1984-05-08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for fiber optic member
US4741590A (en) * 1982-09-07 1988-05-03 Amp Incorporat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JPS5995308U (ja) * 1982-12-17 1984-06-2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結合装置
US4632505A (en) * 1983-10-11 1986-12-30 The Deustsch Company Electronic Components Divisio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S6097310A (ja) * 1983-10-11 1985-05-31 ザ.ドイツチエ.コンパニー.エレクトロニツク.コンポーネンツ.デイビジヨン 光フアイバコネクタ
JPS6097310U (ja) 1983-12-09 1985-07-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JPS60140304A (ja) * 1983-12-28 1985-07-2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光フアイバ端面の研磨方法
KR910006773B1 (ko) * 1984-01-30 1991-09-02 후루까와덴끼 고오교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페루울 부(付) 플라스틱 광파이버 코오드
AU584891B2 (en) 1984-04-19 1989-06-08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ptical fiber material having optical fiber tightly held by wrapping material
JPS6199112A (ja) 1984-10-22 1986-05-17 Oputosu:Kk 包被材で緊締された光フアイバ−部材
FR2581768B1 (fr) * 1985-05-10 1987-09-04 Thomson Csf Composant optoelectrique bidirectionnel formant coupleur optique
JPH0210504U (zh) * 1988-07-06 1990-01-23
CA2019074C (en) * 1989-06-19 1993-06-01 Takayuki Masuko Photo-semiconductor module
JPH0511137A (ja) 1991-07-01 1993-01-19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光コリメータ
JPH0520009U (ja) * 1991-08-26 1993-03-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コリメータ
US5293438A (en) * 1991-09-21 1994-03-08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Microlensed optical terminals and optical system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specially an optical coupling method and optical coupler for use therewith
JPH06160668A (ja) 1992-11-17 1994-06-07 Omron Corp 光ファイバ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式光センサ
JP2758808B2 (ja) * 1993-05-28 1998-05-28 日本電気 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構造
JPH07120642A (ja) * 1993-10-21 1995-05-1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ファイバ式光電スイッチ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US5684903A (en) * 1994-06-30 1997-11-04 Hamamatsu Photonics K.K. Recepta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270309B2 (ja) * 1995-09-29 2002-04-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型光モジュール
JPH09159867A (ja) 1995-12-07 1997-06-20 Toray Ind Inc 光コネク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60992A (ja) * 1996-12-04 1998-06-1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内視鏡用レンズ固定構造及びレンズ固定方法
US6071016A (en) * 1997-03-04 2000-06-0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Light receiving module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light receiving unit thereof
JPH11305066A (ja) * 1998-04-27 1999-11-05 Fujitsu Ltd プラスチック光ファイバの端末部構造及び該端末部構造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
JP3698393B2 (ja) * 1998-12-11 2005-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の構造及びその製法
JP2001147346A (ja) * 1999-11-19 2001-05-29 Yazaki Corp 雌コネクタ
JP2001235654A (ja) * 2000-02-22 2001-08-3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光コネクタ
FR2820790B1 (fr) * 2000-12-28 2004-04-02 Patrice Houmault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ixation mecanique d'un composant optique
US20020131703A1 (en) * 2001-03-15 2002-09-19 Leonid Velikov Fiber-lens coup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ing thereof
US6718090B2 (en) * 2001-05-29 2004-04-06 Win-Yann Jang Automatic device for assembling fiber collimator
US6939058B2 (en) * 2002-02-12 2005-09-06 Microalig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module for high-speed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JP2003270487A (ja) 2002-03-14 2003-09-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チャッキング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
JP2004020895A (ja) * 2002-06-17 2004-01-22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CN100590471C (zh) * 2003-03-25 2010-02-17 精密光学公司 具有透镜定位的光学装置及制造该光学装置的方法
US7385772B2 (en) 2003-03-25 2008-06-10 Precision Optics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with lens position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5070568A (ja) 2003-08-26 2005-03-17 Kyocera Corp 光モジュール
US7314317B2 (en) * 2004-03-25 2008-01-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method
JP2006054366A (ja) * 2004-08-13 2006-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ーザモジュール
JP2007178537A (ja) * 2005-12-27 2007-07-12 Fujifilm Corp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07241093A (ja) * 2006-03-10 2007-09-2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光コネクタ
JP2007241094A (ja) * 2006-03-10 2007-09-2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光ファイバコリメータ
US7604417B2 (en) * 2006-06-19 2009-10-20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Expanded beam connector concepts
US20100029113A1 (en) * 2008-07-30 2010-02-04 Smith Iii Robert 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7775725B2 (en) * 2008-10-29 2010-08-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ingle-channel expanded beam connector
DE102009019112A1 (de) * 2009-04-29 2010-11-04 Femotech Gmbh Stecker für eine Steckverbindung von Lichtwellenleiteranschlüssen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Montage
JP4866961B2 (ja) 2010-04-16 2012-02-0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光コリメ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コリメータ用保持部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6543B (zh) * 2021-01-14 2022-06-01 立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7078A4 (en) 2014-10-29
TW201300860A (zh) 2013-01-01
WO2012160878A1 (ja) 2012-11-29
US20140126864A1 (en) 2014-05-08
CN103582835A (zh) 2014-02-12
CN103582835B (zh) 2016-05-18
US9195016B2 (en) 2015-11-24
EP2717078A1 (en) 2014-04-09
JP5357231B2 (ja) 2013-12-04
JP2013007986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551B (zh) Optical connector
JP4866961B2 (ja) 光コリメ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コリメータ用保持部材
JP2010256703A (ja) 光コネクタ
JP5705602B2 (ja) 光コネクタ
EP2573601B1 (en) Optical collima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using same
JP5851793B2 (ja) 光結合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結合部材用保持部材
JP5743676B2 (ja) 光コネクタ
JP2005316292A (ja) 光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37819A (ja) 光モジュール用フォルダ
JP5657944B2 (ja) レンズ付き光コネクタ
JP2015001570A (ja) 光接続装置
JP4952219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2006126535A (ja) 光軸合わせ構造
JP5897864B2 (ja) 光結合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結合部材用保持部材
JP6460747B2 (ja) 光コネクタ構造
JP5182955B2 (ja) 光ファイバの調心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の調心方法
JP2012027320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JP2014095807A (ja) 光コネクタ
JP5425866B2 (ja) 光コリメ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コリメータ用保持部材
JP5398355B2 (ja) 光アイソレータ付きファイバスタブ、光アイソレータ付き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5483502B2 (ja) 光ファイバの調心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の調心方法
JP2005321425A (ja) フェルール対向構造
JP2012198429A (ja) 多心式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とホルダ本体部
JP2012185319A (ja) 多芯式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とホルダ本体部
TWM449272U (zh) 光準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