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107B - 可顯示實況預覽圖像之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顯示實況預覽圖像之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107B
TWI465107B TW098116971A TW98116971A TWI465107B TW I465107 B TWI465107 B TW I465107B TW 098116971 A TW098116971 A TW 098116971A TW 98116971 A TW98116971 A TW 98116971A TW I465107 B TWI465107 B TW I4651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unit
size
zoom
magn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6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52472A (en
Inventor
Kazunori Kita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52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2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1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Description

可顯示實況預覽圖像之攝像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備有顯示電子取景器等之被拍攝體的攝像裝置、此攝像裝置的顯示控制程式以及顯示控制方法。
以往之攝像裝置之如下構成係周知。
拍攝正方形的圖像,再轉換成數位圖像資料,並因應縱/橫切換手段之狀態,而將已剪下正方形之圖像資料的縱或橫的部分區域記錄於圖像記憶體。此構成之一例揭示於專利第2882391號。
指定被拍攝體圖像上的第1點和第2點,並指定修整位置,再根據第1點和第2點之縱或橫之一者的尺寸及寬高比,而設定修整範圍。此構成之一例揭示於專利第3372989號。
可是,在專利第2882391號所記載的技術,因為將已剪下正方形之圖像資料的縱或橫的部分區域記錄於圖像記憶體,所以無法預先確認在所剪下的部分是否包含有使用者所要的圖像部分。因而,發生在所剪下的部分未含有所要之圖像部分的情況,而無法記憶包含有使用者所要之圖像部分的圖像。
另一方面,在專利第3372989號所記載的技術,可使修整範圍內包含有使用者所要之圖像部分,或記錄使用者所要之形狀的圖像範圍。可是,在攝影時進行用以指定被拍攝體圖像上的第1點和第2點,並指定修整位置的操作煩雜,無法簡單地指定包含有使用者所要之圖像部分的圖像範圍。
依據本發明的一形態,提供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以下構件:攝像單元,拍攝被拍攝體的圖像;記憶體單元;顯示單元;以及處理器,係藉由對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產生具有第1圖像尺寸的第1圖像和具有第2圖像尺寸的第2圖像,並一面控制該記憶體單元,該記憶體單元記錄該第1圖像,一面控制該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2圖像,以其作為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的實況預覽圖像。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形態,提供一種控制攝像裝置的方法,該攝像裝置包含以下構件:攝像單元,拍攝被拍攝體的圖像;記憶體單元;以及顯示單元;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對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產生具有第1圖像尺寸的第1圖像和具有第2圖像尺寸的第2圖像;及一面控制該記憶體單元,該記憶體單元記錄該第1圖像,一面控制該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2圖像,以其作為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的實況預覽圖像。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形態,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取的媒體,其包含有可藉攝像裝置所裝載之電腦系統執行的程式所需之一連串命令群,該攝像裝置包含以下構件:攝像單元,拍攝被拍攝體的圖像;記憶體單元;以及顯示單元;該程式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對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產生具有第1圖像尺寸的第1圖像和具有第2圖像尺寸的第2圖像;及一面控制該記憶體單元,該記憶體單元記錄該第1圖像,一面控制該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2圖像,以其作為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的實況預覽圖像。
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之實施例。所請求發明之範疇不得限於圖示及以下說明之例子。
第1(a)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數位相機100的平面圖,第1(b)圖係後視圖。於此數位相機100的本體101,將攝像鏡頭102設置於其前面。又,將電源開關103、快門按鈕(釋放鈕)104、變焦桿105、攝影模式轉盤106以及一般轉盤107設置於上面。將光學取景器108、OK鍵109、游標鍵110、顯示鍵111、操作表鍵112以及顯示部79設置於背面。而且,藉著操作模式轉盤106,而設定後述之流程圖所示的各種模式。藉由在設定各種模式之狀態操作游標鍵110和OK鍵109,而可選擇在該模式的選擇枝。又,顯示部79由LCD面板所構成,亦兼具播放顯示已記錄之靜態圖像及動態圖像的監視器之功能。
第2圖係表示數位相機100之電路構成的方塊圖。此數位相機100具備有高速連續攝影功能,如圖所示,具有控制電路2。在控制電路2,設置CPU3和各自經由資料匯流排4和此CPU3連接的介面5、聲音輸出入電路6、輸入電路7、記憶卡介面8、USB控制器9、輸出入介面10、輸出入埠12、13以及HDD介面14。於聲音輸出入電路6,經由放大器17及A/D轉換器18而連接麥克風16,同時經由放大器20及D/A轉換器21而連接揚聲器19。設置各種操作鍵、開關等之操作輸入部22和輸入電路7連接,而設置成自由拆裝的圖像記憶媒體25和記憶卡介面8連接。USB控制器9和USB端子26連接,輸出入介面10經由通信控制器29而和具有天線27的無線LAN收發部28連接。
在該輸出入埠12,連接焦點透鏡驅動部32、變焦透鏡驅動部33、光圈驅動部34以及快門驅動部35,同時經由閃光燈驅動部37連接閃光燈36,經由檢測電路39而連接測光/測距感測器38。在該輸出入埠13,分別經由檢測電路41、43而連接用以檢測該數位相機100之上下方向的抖動(俯仰)的角速度感測器(Y/Pitch)40和檢測左右方向之抖動(偏搖)的角速度感測器(X/Yaw)42。HDD記憶裝置46和HDD介面14連接。HDD記憶裝置46具有碟片媒體47,同時具有馬達48、馬達驅動器49、微電腦部50、VC馬達51、頭放大器52、讀/寫頻道+CODEC53以及HDD控制部54等。
又,在控制電路2,經由電源控制部45而連接電池44,藉控制電路2控制電源控制部45,而向各部供給來自電池44的電力。此外,將聲音CODEC(編碼器/解碼器)15、程式記憶體23以及資料記憶體24和該資料匯流排4連接。聲音CODEC15儲存後述的流程圖所示之控制電路2動作所需的程式,而資料記憶體24預先儲存各種資料,同時儲存圖像資料以外之其他的資料。
另一方面,在包含有變焦透鏡及廣角透鏡之攝像光學系統55的後方光軸上,配置攝像元件56,同時將藉該光圈驅動部34所驅動的光圈57及藉該快門驅動部35所驅動的快門58插入攝像光學系統55中。又,以該焦點透鏡驅動部32驅動攝像光學系統55中的焦點透鏡,而變焦透鏡驅動部33以驅動變焦透鏡的方式構成。
該攝像元件56是可進行並列讀出等的高速讀出,並具有圖像感測器部59、水平掃描部60、垂直掃描部61以及P/S轉換部62。DSP部63和此攝像元件56連接。在DSP部63,具備有用以處理從攝像元件56的P/S轉換部62所取入之圖像信號的S/P轉換部64、緩衝記憶體65、WB修正部66、重定尺寸/像素內插部67、彩色內插部68、輪廓修正部69、γ修正部70以及矩陣電路部71,同時具備有用以控制該垂直掃描部61之週期的控制器73、該緩衝記憶體65以及圖像識別處理等數位信號處理部72。
該矩陣電路部71和圖像識別處理等數位信號處理部72經由圖像資料匯流排74而和緩衝記憶體75、靜態圖像CODEC(編碼器/解碼器)76、動態圖像CODEC(編碼器/解碼器)77以及顯示驅動電路78連接。圖像資料匯流排74與前述控制電路2之介面5連接。圖像識別處理等數位信號處理部72將所拍攝之複數張圖像進行數位處理並合成,緩衝記憶體75暫時儲存靜態圖像CODEC76及動態圖像CODEC77進行編碼及進行解碼處理時的圖像資料,而顯示驅動電路78驅動(取景器)顯示部79。
第3圖及第4圖係表示在本實施形態的處理步驟之一連串的流程圖。控制電路2根據程式記憶體23所儲存之程式,而執行如此流程圖所示的處理。首先,判斷是否已設定靜態圖像攝影模式(步驟S101),在未設定的情況下,移至後述之第4圖的步驟S119。
在已設定靜態圖像攝影模式的情況下,因應藉使用者之在操作輸入部22的操作,而設定圖像記憶媒體25所記錄之圖像尺寸的記錄圖像尺寸(橫:XR 、縱:YR )、縱橫比等(步驟S102)。接著,在設定攝影模式、攝影條件等後(步驟S103),設定廣角取景器的選擇、或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步驟S104)。
第5圖係表示在此步驟S104之設定動作的說明圖。如第5(a)圖所示,將平常時的實況預覽圖像(即,實況預覽圖像、透鏡透過圖像、直通圖像等)之範圍設為視野放大率100%,並因應游標鍵110的操作,而使該第5(d)圖之視野放大率在橫200%、縱200%可自由變化。而且,藉由操作游標鍵110,而選擇100%~200%×200%,藉由操作OK鍵109,而設定取景器的視野放大率WR(%)。
此外,第5(d)圖的圖像是尚未進行數位變焦處理的圖像,即是變焦倍率「1」的圖像,是按照第5(d)圖、第5(c)圖、第5(b)圖、第5(a)圖的順序而數位變焦倍率變大的圖像。當然,第5(d)圖最大之視野放大率200%×200%的圖像是在攝像元件56之攝像範圍內可拍攝的範圍。
依此方式,若已設定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即因應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和所設定之視野放大率WR(%),而根據下式設定是向顯示部79輸出之圖像尺寸的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步驟S105)。
Xout =(WR/100) Xd
Yout =(WR/100) Yd
在此,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是在未選擇廣角取景器之一般的攝影時被寫入緩衝記憶體75,再經由顯示驅動電路78而被傳輸至顯示部79之圖像的縱橫尺寸(像素數),而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是在執行此步驟S105的處理後,被寫入緩衝記憶體75,再經由顯示驅動電路78而被傳輸至顯示部79之圖像的縱橫尺寸。
因此,使用由使用者所設定之視野放大率WR(%),使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變成(WR/100)倍,再將其作為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藉此,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成為寫入動作的(WR/100)倍。此時,因為是WR≧100,所以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成為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以上的值。即,若WR=200%,則成為下式。
Xout =(200/100) Xd =2Xd
Yout =(200/100) Yd =2Yd
接著,因應攝像全圖像尺寸(XF ,YF )和該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而根據如下舉例的式子,設定數位變焦倍率(DZ)的界限(DZMAX )(步驟S106)。
(例如)
DZMAX =XF /Xout
或 DZMAX =YF /Yout
在此,攝像全圖像尺寸(XF ,YF )是藉攝像元件56可拍攝之最大的圖像尺寸。因此,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愈大,數位變焦倍率(DZ)的界限(DZMAX )成為愈小的值。
接著,控制電路2判斷是否有變焦操作(步驟S107),在有的情況下,執行變焦處理(或進一步,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步驟S108)。此外,關於在此步驟S108之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的細節,將在後述的流程圖說明。
接著,因應實況預覽圖像尺寸(X’,Y’),而設定重定尺寸率(IPx =Xd /X’,IPy =Yd /Y’),進行重定尺寸/內插處理,而變換成由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所構成之顯示寫入資料(步驟S109)。
在此,實況預覽圖像尺寸(X’,Y’)是顯示於顯示部79之實況預覽圖像的縱橫尺寸。因此,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成為可在顯示部79可顯示全畫面的尺寸。
又,根據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以及數位變焦倍率(DZ),而執行實況預覽圖像顯示處理(寫入顯示RAM)。此時,將框顯示於和在該步驟S102所設定之記錄圖像尺寸(XR ,YR )對應的顯示區域,又,顯示視野放大率,同時該攝影區域內是以彩色顯示,而攝影區域外是在變換成黑白後顯示(步驟S110)。
因此,藉由在此步驟S110的處理,如第5(a)~(d)圖所示,將「100%」「125%×125%」等的視野放大率791顯示於顯示部79,將框792顯示於對應於記錄圖像尺寸(xR ,YR )的顯示區域,又,攝影區域內793以彩色顯示,攝影區域外794以黑白顯示。
因而,使用者藉由視認所顯示之視野放大率791、及所顯示之攝影區域內793和攝影區域外794,而可判斷現在所設定之視野放大率是否適當,即應設定更大的視野放大率,或應設定更小的視野放大率。
又,使用者藉由視認框792或所彩色顯示之攝影區域內793的實況預覽圖像部分,而可一面視認是否將所要的圖像部分包含於攝影區域內793,一面進行靜態圖像攝影。
此外,如第5(b)~(d)圖所示,在顯示攝影區域外794之實況預覽圖像部分的情況下,將「※在攝影時被記錄於此框內」的文字串顯示於該攝影區域外794較佳。因而,即使使用者是初學者,亦可識別攝影區域內793的實況預覽圖像部分是所記錄的圖像部分,而一面確認是否將所要的圖像部分包含於攝影區域內793,一面拍攝。
接著,控制電路2判斷是否已進行快門按鈕104的半按操作(或AF/AE鎖定操作)(步驟S111),在未操作的情況下,回到步驟S107。而在已進行快門按鈕104之半按操作的情況下,執行測光處理、AF/AE鎖定處理(步驟S112),並等待快門按鈕104的全按(步驟S113)。
若已進行快門按鈕104之全按操作,控制電路2進行曝光、攝影處理,並因應數位變焦倍率(DZ),而將所選擇區域的圖像不相加地讀出(步驟S114)。即,從攝像元件56,將相當於包含有第5圖所示之攝影區域內793和攝影區域外794之圖像的圖像(所選擇區域的圖像)不進行像素相加並讀出。因此,在此步驟S114所讀出的圖像包含有相當於攝影區域內793之圖像部分和相當於攝影區域外794的圖像部分。
接著,將在此步驟S114所讀出的圖像作為攝影圖像(X”,Y”),再從此攝影圖像(X”,Y”)的中央,因應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而根據下式抽出圖像尺寸(X2,Y2)之攝影區域內的攝像圖像資料(步驟S115)。
X2=X”÷(WR/100)
Y2=Y”÷(WR/100)
又,對此圖像尺寸(X2,Y2)的抽出圖像,因應在該步驟S102所設定之記錄圖像尺寸(XR ,YR ),而設定如下的重定尺寸率(IPx ,IPy ),並進行記錄用的重定尺寸,同時因應需要而進行內插處理(步驟S116)。
IPx =XR /X2
IPy =YR /Y2
然後,將此已重定尺寸的攝影圖像預覽顯示於顯示部79,或在進行記錄前之預覽顯示後(步驟S117),進行編碼或壓縮編碼,再記錄於記憶媒體(圖像記憶媒體25或碟片媒體47)(步驟S118)。即,根據在該步驟S103所設定之攝影條件,而控制攝像元件56及DSP部63,進行曝光及攝影動作,而取得靜態圖像記錄用之高解析度的被拍攝體攝像信號。接著,藉圖像CODEC(編碼器/解碼器)76編碼成因應JPEG規格等之壓縮編碼資料或RAW資料等之非壓縮的編碼資料等,再記錄於圖像記憶媒體25或碟片媒體47。
此時,因為記憶媒體所記錄的圖像如上述所示,是使用者一面視認框792或所彩色顯示之攝影區域793內的實況預覽圖像部分,一面操作快門按鈕104而拍攝者,所以確實地包含有所要的圖像部分,因而,可易於拍攝、記錄包含有所要之圖像部分的圖像範圍。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1的判斷結果為未設定靜態圖像攝影模式的情況下,從此步驟S101移至第4圖的步驟S119。控制電路2判斷是否已設定動態圖像攝影模式,在未設定的情況下,移至其他的模式處理(步驟S120)。
在已設定動態圖像攝影模式的情況下,因應藉使用者之在操作輸入部22的操作,而設定圖像記憶媒體25所記錄之是動態圖像之1個圖框的尺寸之記錄圖像尺寸(橫:XR 、縱:YR )、縱橫比等(步驟S121)。接著,在設定動態圖像攝影的攝影條件等後(步驟S122),設定廣角取景器的選擇、或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步驟S123)。在此步驟S123的設定動作是和根據第5圖所說明之該步驟S104的動作一樣。
若已設定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即因應在該步驟S121所設定之記錄圖像尺寸(XR ,YR )和在該步驟S123所設定之視野放大率WR(%),而根據下式設定是向顯示部79輸出之圖像尺寸的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步驟S124)。
Xout =(WR/100) XR
Yout =(WR/100) YR
因此,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成為記錄圖像尺寸(XR ,YR )的(WR/100)倍,因為此時是WR>100,所以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成為記錄圖像尺寸(XR ,YR )以上的值。即,若WR=200%,則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成為下式。
Xout =(200/100) XR =2XR
Yout =(200/100) YR =2YR
接著,和上述之步驟S106的處理一樣,因應攝像全圖像尺寸(XF ,YF )和該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而根據如下舉例的式子,設定數位變焦倍率(DZ)的界限(DZMAX )(步驟S125)。
(例如)
DZMAX =XF /Xout
或DZMAX =YF /Yout
又,控制電路2判斷是否有變焦操作(步驟S126),在有的情況下,執行變焦處理(或進一步,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步驟S127)。此外,關於在此步驟S127之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的細節,將在後述的流程圖說明。
接著,執行實況預覽圖像/動態圖像的攝影處理,因應數位變焦倍率(DZ),而以所選擇的相加模式讀出所選擇區域的圖像(步驟S128)。即,從攝像元件56,一面以預先所選擇的相加模式將相當於包含有第5圖所示之攝影區域內793和攝影區域外794的圖像之圖像(所選擇區域的圖像)進行像素相加,一面讀出。
接著,控制電路2判斷是否已按下攝影開始按鈕(快門按鈕104)或是否是動態圖像攝影中(步驟S129),在此判斷是NO的情況下,移至步驟S132。又,在己按下攝影開始按鈕或是動態圖像攝影中的情況下,將在該步驟S128所讀出的圖像作為尺寸(X’,Y’)的攝影圖像,再從此尺寸(X’,Y’)的攝影圖像,因應取景器視野放大率WR(%),而根據下式抽出尺寸(X2,Y2)之攝影區域的攝像圖像資料(步驟S130)。
X2=X’÷(WR/100)
Y2=Y’÷(WR/100)
又,將此圖像尺寸(X2,Y2)的抽出圖像,依序向動態圖像CODEC(編碼器/解碼器)77輸出,並執行動態圖像的編碼/壓縮編碼處理以及對記憶媒體的記錄處理(步驟S131)。即,根據在該步驟S122所設定之動態圖像攝影的攝影條件而控制攝像元件56及DSP部63,進行曝光及攝影動作,而得到動態圖像記錄用的被拍攝體攝像信號。然後,藉動態圖像CODEC(編碼器/解碼器)77,進行和MPEG4或H.264/AVC等的壓縮方式對應的壓縮編碼,而以AVI或MP4等的檔案形式記錄於圖像記憶媒體25或碟片媒體47。
又,對該圖像尺寸(X’,Y’)的攝像圖框圖像,因應在該步驟S105所說明的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Yd ),而設定如下的重定尺寸率(IPx ,IPy ),並進行記錄用的重定尺寸,同時進行顯示用的重定尺寸/內插處理(步驟S132)。
IPx =Xd /X’
IPy =Yd /Y’
然後,執行動態圖像用之實況預覽圖像顯示處理(寫入顯示RAM),此時,將框顯示於和在該步驟S121所設定之記錄圖像尺寸(XR ,YR )對應的攝影區域,又,顯示視野放大率,同時該攝影區域內以彩色顯示,攝影區域外在變換成黑白後顯示(步驟S133)。
因此,藉由在此S133的處理,而如第5(a)~(d)圖所示,將「100%」「125%×125%」等的視野放大率791顯示於顯示部79,將框792顯示於對應於記錄圖像尺寸(XR ,YR )的顯示區域,又,攝影區域內793以彩色顯示,攝影區域外794以黑白顯示。
因而,使用者藉由視認框792或以彩色顯示之攝影區域793內的實況預覽圖像部分,而可一面視認是否包含有所要的圖像部分,一面進行動態圖像攝影。
(變焦處理1)
第6(a)圖係表示是在該步驟S108及步驟S128所執行之變焦處理的第1處理例之光學&數位達動的變焦處理(1)的流程圖。在根據此流程圖之處理開始時,對於靜態圖像,在第3、4圖所示之主常式的步驟S105的處理,如第6(b)圖所示,設定下式,
Xout =(WR/100) xd
Yout =(WR/100) Yd
對於動態圖像,在步驟S124的處理,設定下式。
Xout =(WR/100) XR
Yout =(WR/100) YR
又,在該步驟S106或步驟S125的處理,設定如下的數位變焦倍率(DZ)的界限DZMAX
DZMAX =XF /Xout
或DZMAX =YF /Yout
在此狀態下,判斷是否有變焦操作(步驟S201),若有變焦操作,即按照視野放大率WR(%)的設定,並根據下式進行總變焦倍率Z的換算(步驟S202)。Z=OpZ×DZ÷(WR/100)(其中,OpZ:攝像光學系統55的光學變焦倍率)。因此,WR=100%時,Z=OpZ×DZ。
接著,因應對變焦桿105的變焦操作(變焦操作量)△Z,並根據下式增減總變焦倍率(Z)(步驟S203)。Z=Z±△Z
然後,判斷是否是Z<OpZmin (OpZmin :光學變焦倍率最小值)或是否是Z<1(步驟S204)。在此步驟S204的判斷是YES,總變焦倍率Z是小於OpZmin 或小於1的情況下,設定成數位變焦倍率DZ=1及光學變焦倍率OpZ=OpZmin ×(WR/100)(步驟S205)。
接著,根據此設定之光學變焦倍率OpZ,執行光學變焦處理,而控制變焦透鏡驅動部33,驅動變焦透鏡(步驟S206)。又,在選擇AF框(在AF框有複數個的情況預先所選擇的AF框)或視野中央,執行AF處理,而控制焦點透鏡驅動部32,驅動焦點透鏡(步驟S207)。然後,根據所設定之DZ而移至後述(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副常式(步驟S208)。
另一方面,在步驟S204的判斷是NO,總變焦倍率Z是大於OpZmin 或大於1的情況下,判斷是否是「Z>{OpZmax ÷(WR/100)}」(OpZmax :光學變焦倍率最大值)(步驟S209)。在此判斷是NO,而總變焦倍率Z是比將光學變焦倍率最大值OpZmax 除以(WR/100)更小之值的情況下,因應總變焦倍率Z的增減,而設定優先地增減光學變焦倍率(OpZ)之DZ=1及OpZ=Z×(WR/100)(步驟S210),並移至該步驟S206。
又,在步驟S209的判斷是YES的情況下,設定成OpZ=OpZmax (步驟S211)。接著,判斷數位變焦功能是否被設定為ON(步驟S212),未被設定為ON時,設定DZ=1(步驟S213),並移至該步驟S206。在數位變焦功能被設定為ON的情況下,因應總變焦倍率Z的增減,而設定增減數位變焦倍率(DZ)的DZ=(WR/100)×Z/OpZmax (步驟S214)。
然後,判斷在此步驟S214所設定之DZ是否超過光學變焦倍率最大值OpZmax (步驟S215),在未超過的情況下,移至該步驟S206。可是,在超過的情況下,將所設定之數位變焦倍率DZ限制為數位變焦倍率最大值DZmax (步驟S216),並移至該步驟S206。
因此,依據以上之光學&數位連動的變焦處理(1),可在總變焦倍率(Z)位於光學變焦倍率(OpZ)之動作範圍內的情況下(Op Zmin ≦Z≦{OpZmax ÷(WR/100)}),以優先地增減光學變焦倍率(OpZ)(DZ=1及OpZ=Z×(WR/100)的方式控制,並可在OpZmin ~OpZmax 之範圍內增減OpZ。
又,在總變焦倍率(Z)超過考慮到視野放大率(WR)之光學變焦倍率(OpZ)的最大值的情況(Z>{OpZmax ÷(WR/100)})下,能將光學變焦倍率(OpZ)依然保持於最大值(OpZ>OpZmax ),在數位變焦功能被設定成ON的情況下,因應總變焦倍率(Z)的增減,而增減數位變焦倍率(DZ)的方式控制。而,DZ在1~OpZmax 之範圍內增減。
因而,如第7圖的例子所示,在光學變焦(×1~5倍)、攝像全圖像尺寸(XF =2880,YF =2160)、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640,Yd =480)、(於動態圖像的情況下,記錄圖像尺寸(XR =640,YR =480))時,可得到所圖示的數值。
然後,根據依此方式所設定之光學變焦倍率(OpZ),驅動變焦透鏡,並進行光學變焦處理,或根據在選擇AF框或視野中央,從該區域的攝像信號所檢測之高頻成分或對比值等的對焦檢測資訊,而驅動焦點透鏡並進行AF。又,按照該已設定之數位變焦倍率(DZ),並根據藉後述之「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副常式」所讀出的攝像圖像資料,進行實況預覽圖像的顯示處理。
(變焦處理2)
第8(a)圖係表示是在該步驟S108及步驟S128所執行之變焦處理的第2處理例之光學&數位連動的變焦處理(2)的流程圖。在根據此流程圖之處理開始時,亦對於靜態圖像,在第3、4圖所示之主常式的步驟S105的處理,如第8(b)圖所示,設定下式,
Xout =(WR/100) xd
Yout =(WR/100) Yd
對於動態圖像,在步驟S124的處理,設定下式。
Xout =(WR/100) XR
Yout =(WR/100) YR
又,在該步驟S106或步驟S125的處理,設定如下的數位變焦的界限DZMAX
DZMAX =XF /Xout
或DZMAX =YF /Yout
在此狀態,判斷是否有變焦操作(步驟S301),若有變焦操作,即按照視野放大率WR(%)的設定,並根據下式進行總變焦倍率Z的換算(步驟S302)。
Z=OpZ×DZ÷(WR/100)
(其中,OpZ:攝像光學系統55的光學變焦倍率)。因此,WR=100%時,Z=OpZ×DZ。
接著,因應對變焦桿105的變焦操作(變焦操作量)△Z,並根據下式增減總變焦倍率(Z)(步驟S303)。
Z=Z±△Z
然後,判斷是否是Z<1(步驟S304)。在此步驟S304的判斷是YES,總變焦倍率Z是小於1的情況下,設定成光學變焦倍率OpZ=OpZmin 及數位變焦倍率DZ=1×(WR/100)(步驟S305)。
接著,根據此設定之光學變焦倍率OpZ,執行光學變焦處理,而控制變焦透鏡驅動部33,驅動變焦透鏡(步驟S306)。又,在選擇AF框(在AF框有複數個的情況預先所選擇的AF框)或視野中央,執行AF處理,而控制焦點透鏡驅動部32,驅動焦點透鏡(步驟S307)。然後,根據所設定之DZ而移至後述(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副常式(步驟S308)。
另一方面,在步驟S304的判斷是NO,總變焦倍率Z是大於1的情況下,判斷是否是Z>DZmax (步驟S309)。在此判斷是NO,而總變焦倍率Z是數位變焦倍率最大值DZmax 以下的值的情況下,因應總變焦倍率Z的增減,而設定優先地增減數位變焦倍率(DZ)之OpZ=OpZmin 及DZ=(WR/100)×Z/OpZmin (步驟S310)並移至該步驟S306。
又,在步驟S309的判斷是YES的情況下,因應Z的增減,而設定增減光學變焦倍率(OpZ)的DZ=DZmax 、OpZ=(WR/100)×Z/OpZmin (步驟S311)。然後,判斷在步驟S311所設定之OpZ是否滿足OpZ≧OpZmax 之關係(步驟S312),在不滿足的情況下,即光學變焦倍率OpZ比光學變焦倍率最大值OpZmax 小的情況,移至該步驟S306。可是,在滿足的情況下,即光學變焦倍率OpZ為光學變焦倍率最大值OpZmax 以上的情況下,將所設定之光學變焦倍率OpZ限制為光學變焦倍率最大值OpZmax (步驟S313),並移至該步驟S306。
因此,依據以上之光學&數位連動的變焦處理(2),因應變焦操作,而增減設定總變焦倍率(Z)(Z=±△Z),再因應總變焦倍率(Z)的增減,在總變焦倍率(Z)位於數位變焦倍率(DZ)之動作範圍內的情況(1≦Z≦DZmax )下,能以優先地增減數位變焦倍率(DZ)(設為OpZ=OpZmin 、及DZ=(WR/100)×Z/DZmax )的方式控制,而可在OpZmin ~OpZmax 之範圍內增減OpZ。
因而,如第9圖的例子所示,在光學變焦(×1~5倍)、攝像全圖像尺寸(XF =2880,YF =2160)、顯示寫入圖像尺寸(Xd =640,Yd =480)、(於動態圖像的情況下,記錄圖像尺寸(XR =640,YR =480))時,可得到所圖示的數值。
((畫質劣化少的)變焦處理)
第10(a)圖係表示在該步驟S208及步驟S308所執行之(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處理副常式的流程圖。首先,如以下的例子所示,設定切換步驟段數(整數)I、及起始的相加數(整數)m=m(i)、n=n(i)(步驟S401)。
(例如)設定成i=3、m(i)=m3 、n(i)=n3
又,讀入數位變焦倍率(DZ)和所設定之中央位置(XC ,YC )(步驟S402)。然後,自攝像元件的全圖像尺寸(XF ,YF )和輸出圖像尺寸(Xout ,Yout )如以下所示設定在各段之相加讀出的相加數m(i)、n(i)之(畫質劣化少的)數位變焦倍率DZ的界限(切換倍率)DZL(i) (步驟S403)。
DZL(i) =INT{XF /m(i)}/Xout 或 DZL(i) =INT{YF /n(i)}/Yout 因此,如第10(b)圖所示,例如XF =2880、YF =2160、Xout =640、Yout =480時,若m1 =n1 =1、m2 =n2 =2、m3 =n3 =3、...,則相加數m1 時之界限倍率DZL1 =INT(2880/1)/640=4.5、相加數m2 時之界限倍率DZL2 =INT(2880/2)/640=2.25、相加數m3 時之界限倍率DZL3 =INT(2880/3)/640=1.5、相加數m4 時之界限倍率DZL4 =INT(2880/4)/640=1.125...。
接著,判斷數位變焦倍率(DZ)是否滿足「1≦DZ≦DZMAX 」之關係(步驟S404)。在此步驟S404的判斷是YES的情況下,將相加數設定成m=m(i)、n=n(i)(步驟S405)。因此,如第10(c)圖的例子所示,XF =2880、YF =2160、Xout =640、Yout =480時,起始相加數從i=3、m=n=3開始時,如以下所示設定相加數。
DZ=1~1.5倍時,m=n=3(3×3的相加讀出)
DZ=1.5~2.25倍時,m=n=2(2×2的相加讀出)
DZ=2.25~4.5倍時,m=n=1(1×1的無相加讀出)
接著,因應數位變焦倍率(DZ)和中央位置(XC ,YC ),如以下所示設定選擇讀出區域的圖像尺寸(X,Y)、讀出範圍(X1 ~X2 ,Y1 ~Y2 )(步驟S406)。
X=INT(XF /DZ)、Y=INT(YF /DZ)、
X1 =XC -X/2,X2 =XC +X/2
Y1 =YC -Y/2,Y2 =YC +Y/2
其中,X1 <0時,X1 =0、X2 =X,
Y1 <0時,Y1 =0、Y2 =Y,
X2 >XF 時,X1 =XF-X、X2 =XF
Y2 >YF 時,Y1 =YF -Y、Y2 =YF
因此,如第10(d)圖所示,例如XF =2880、YF =2160、DZ=1.2倍時,成為下式。
X=INT(XF /DZ)=(2880/1.2)=2400
Y=INT(YF /DZ)=(2160/1.2)=1800
接著,從攝像元件將讀出範圍(X1 ~X2 ,Y1 ~Y2 )的圖像信號,根據相加數(m,n)相加(或無相加)並讀出,再將圖像尺寸(X’,Y’)=(X/m,Y/n)的圖像信號讀入DSP部63(步驟S407)。然後,輸出該尺寸(X’,Y’)的圖像資料(步驟S408)。
因此,如第10(e)圖所示,例如DZ=1.2倍、相加數m=3、n=3時,成為下式,而得到800×600像素的(3×3)相加圖像。
X’=X/m=(2400/3)=800
Y’=Y/n=(1800/3)=600
另一方面,在步驟S404的判斷是NO的情況下,減少「i」的值(步驟S409),再判斷此已減少之「i」的值是否是「1」以上(步驟S410)。在i≧1,而已減少之「i」是正值之期間,從步驟S410回到該步驟S403。然後,將已減少之「i」的值代入,並執行步驟S403的處理。因而,在步驟S404的判斷為YES的情況下,執行上述之步驟S405以後的處理。
可是,藉由在步驟S409的減少,而「i」的值變成「0」的情況下,步驟S410的判斷變成NO。在此情況下,結束數位變焦,或進行錯誤處理(步驟S411)。然後,將相加數的最小值「1」設定於m及n,並執行上述之步驟S406以後的處理。
(攝像元件)
在例如以CCD圖像感測器構成該攝像元件56的情況下,不放大因入射光而在光電二極體所產生之信號電荷,而直接藉垂直和水平的CCD傳輸路重複地傳輸,在輸出電路才利用FD(Floating Diffusion)放大器放大至信號電壓並輸出。從CCD所輸出之攝像信號在CDS電路(相關雙重取樣電路)除去雜訊及進行取樣&保持處理,以AGC(自動增益控制)放大器放大,再以ADC(A/D轉換器)轉換成數位攝像信號,並向DSP(信號處理電路)輸出。
另一方面,在以CMOS(互補型金屬-氧化膜半導體)圖像感測器構成該攝像元件56的情況下,如第2圖所示之一般的APS(放大型像素感測器)型的CMOS感測器在包含有光電二極體之每個單位像素電路內裝設放大元件(放大器),以光電二極體所光電轉換的信號電荷在像素電路內放大器一度被放大,再根據來自垂直掃描電路的列位址選擇信號和來自水平掃描電路的行位址選擇信號以XY位址方式所選擇的每個像素的攝像信號,可從輸出依序以電壓或電流取出。即使不是如CCD般依序取出,在CMOS感測器,因為能以任意的順序取出僅任意之像素或區域的攝像信號,所以在數位變焦處理僅切出既定區域並讀出的情況下,可高速地讀出。
又,CCD雖因直接傳輸信號電荷而對污跡或雜訊弱,惟CMOS感測器則對每個像素可隨機地讀出,其因各像素電路在電氣上分離而對傳送雜訊強,又,和CMOS LSI等一樣,以相同的製程在圖像感測器的周邊將各種CMOS電路或相加運算電路等數位邏輯電路等高密集化,而具有比較易於一起製作的優點。相反地,CMOS感測器雖然具有每個像素之放大器的臨限值等各個元件的變動所引起之固定型式雜訊(FPN)或暗電流、KTC雜訊等大的缺點,但是(和CCD一樣地)作成使用埋入光電二極體和FD放大器之構造,而可減少暗電流和KTC雜訊,藉在每行信號線並列地排列的行電路所設置之行型的CDS/ADC電路等,減去將光電二極體進行重設之前和後的信號,而可除去固定型式雜訊,在每個列電路裝入積分式或循環式、逐次式等的A/D轉換器,亦易於以數位信號輸出攝像信號。
用於本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00的攝像元件較佳係以選擇任意尺寸的圖像區域,並進行讀出區域內像素的攝像信號之選擇讀出方式,使用第11圖所示的攝像元件200。即,此攝像元件200具備有和時序產生電路201連接之垂直掃描電路202、水平掃描電路203以及行電路部204,同時具有並列串列轉換部250。在行電路部204設置複數個以CDS電路206、A/D轉換電路207以及像素相加電路208為一組的電路,各自連接行信號線209。另一方面,在垂直掃描電路202,連接列選擇線(位址線)210、傳輸TC線(列讀出線)211以及列重設線212。又,在圖像感測器部213,設置複數個單位像素電路214,各單位像素電路214由和該行信號線209、列選擇線(位址線)210、傳輸TC線(列讀出線)211以及列重設線212連接的光電二極體215等所構成。
因此,在此攝像元件200,以藉由設置以數位信號將和行電路部204之CDS電路206、A/D轉換電路207的後段相鄰之同色(濾光器)的複數個像素的信號彼此相加的像素相加電路208,而在數位變焦時,可讀出已將選擇區域內的圖像資料對每一任意行列進行既定複數個像素相加的攝像信號的方式構成,作成在實況預覽圖像或動態圖像攝影,即使高速率,亦可轉換成圖像資料量少的攝像信號並輸出。
此外,所選擇讀出之選擇區域的攝像信號,進而被像素相加的攝像信號,雖然從行電路部204的CDS電路206、A/D轉換電路207依序輸出根據垂直掃描電路202的行選擇信號所選擇的行信號,但是此時,使其和高速時脈同步,並以並列的數位信號輸出,或者,對並列的數位信號進行編碼,再藉並列/串列轉換電路進行轉換,再以串列的數位攝像信號輸出,而可以高速圖框速率向DSP傳輸輸出高解析度的攝像信號。
(DSP部)
於攝像元件56為CMOS圖像感測器的情況下,在內建CMOS感測器的CDS/ADC電路除去雜訊及進行數位轉換後,從一樣內建的高速輸出電路將以並列或串列的數位信號所傳輸的攝像信號輸入DSP部63時,DSP部63首先進行白平衡調整或彩色平衡調整後,根據設置於攝像元件56的前面之馬賽克狀之「貝爾(Bayer)排列」、或水平/垂直地以2像素單位的重複週期所交錯排列的Green方格R/B色差線順序方式等,RGB原色濾光器等彩色濾光器排列,雖然每個像素僅具有一種色成分,但是其他的色差成分的像素值亦從鄰近周邊的像素值進行像素內插(Pixel Signal Interpolation)而求得(顏色內插處理),轉換成對每個像素具有各RGB色差成分的灰階值的數位圖像資料。
又,亦有在顏色內插之前,因應需要,而藉重定尺寸/內插處理電路,進行將攝像圖像尺寸轉換成相異之圖像尺寸的解析度轉換處理(Resolution Conversion)的情況下,例如為了將實況預覽圖像或播放圖像顯示於取景器或圖像監視器,為了寫入video RAM或顯示驅動器內的顯示RAM區域,而進行轉換成既定之圖像尺寸的重定尺寸(Resize)或內插處理(Interpolation)。或者,在攝影記錄時,為了以所要的記錄圖像尺寸記錄,而對設定記錄圖像尺寸的圖像進行縮小/放大處理、或重定尺寸/內插處理或者解析度轉換處理。在已進行重定尺寸或內插處理的情況下,因為圖像易模糊或解析度降低,所以同時進行無銳化過濾(Unsharpness Filtering)等輪廓加強過濾計算或圖像銳化過濾處理等較佳。又,在DSP部63,將藉γ修正電路已進行灰階修正之RGB系的數位圖像信號暫時記憶於緩衝記憶體後,播放顯示於LCD監視器等電子取景器,或以彩色矩陣電路從RGB系轉換成YUY系/YCbCr系等既定之色空間的圖像信號,再藉圖像CODEC進行壓縮/編碼處理,而成為JPEG靜態圖像資料或MPEG4或H.264動態圖像資料等。
(廣角變焦透鏡)
在降低像素數的情況下,因為進行間拔或壓縮內插,雖然攝影視角不變,但是在廣角取景器的情況下,切出小的視角範圍。在變焦透鏡的情況下,因為可拍攝之視角的範圍變窄,所以難進行廣角攝影,而發生偏向望遠側之變焦系統的問題。因而,若將一般所使用之取景器顯示之視野放大率的範圍設為125~200%,隨著,藉由和比一般更挪移約1/1.25~1/2或稍向廣角側挪移的變焦透鏡系統組合,而可解決此問題。
第12圖表示變焦透鏡系統之構成例和光學變焦倍率、視野放大率之關係。若最常利用者是約視野放大率WR=125%,例如在1/2型攝像元件的5倍光學變焦系統,一般的焦距=6.2~32mm(在35mm過濾換算為約35~175mm)的情況,只要將W端的焦距設定成6.2mm÷(141/100)=4.4mm以下的廣角,即焦距4.4~22mm(在35mm過濾換算為約24.8~124mm)的變焦系統即可。
又,此時,亦可作成設置顯示控制手段,其替代實際的焦距,而算出攝影視角(角度)或35mm過濾換算的焦距等,並顯示於顯示部79。
此外,亦可作成設置控制手段,其以使平常時之變焦透鏡的動作範圍在稍偏向望遠側之範圍可動作,而在廣角取景器,反之,因應取景器視野放大率,使變焦透鏡的動作範圍在偏向望遠側之範圍動作的方式控制。即使在作成廣角取景器的情況下,亦為了成為實質上和平常時大致同等之攝影範圍(視角),亦可作成設置設定手段,其因應取景器視野放大率,而自動地設定變焦焦距或光學變焦倍率。
因而,可因應取景器視野放大率,而設定適當的光學變焦倍率。
(其他的實施形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雖然作成以單一畫面將實況預覽圖像顯示於顯示部79,但是以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的顯示形態顯示實況預覽圖像。即,在第13圖的顯示形態,如第13(a)圖所示,在顯示部79進行實況預覽圖像的焦點選擇顯示,使選擇焦點位置,從第13(b)圖所示之實況預覽圖像或攝影圖像資料的尺寸,切出第13(c)圖所示之顯示圖像的尺寸,同時切出以焦點位置為中心之既定範圍並放大。然後,如第13(d)圖所示,以實況預覽圖像顯示該切出之尺寸的顯示圖像,同時與其重疊地藉焦點位置的放大顯示而進行焦點確認用的放大顯示。因此,藉由使用者視認焦點確認用的放大顯示,而可高精度地確認焦點是否對準。
又,亦可作成如第14(a)圖所示,不需要使用者選擇焦點位置,而根據複數個倍率以其他的畫面顯示圖像的中心部,或如第14(b)圖所示,識別非被拍攝體人物,並重疊顯示所識別之被拍攝體人物部分。
須知,本發明不限於上具體實施例,且本發明可藉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及範疇下修改之構成實施。根據於上述實施例所揭示之構成之諸適當組合,本發明可以種種形式實施。
2...控制電路
3...CPU
4...資料匯流排
5...介面
6...聲音輸出入電路
7...輸入電路
8...記憶卡介面
9...USB控制器
10...輸出入介面
12、13...輸出入埠
14...HDD介面
15...聲音CODEC(編碼器/解碼器)
22...操作輸入部
23...程式記憶體
24...資料記憶體
25...圖像記憶媒體
26...USB端子
27...天線
28...無線LAN收發部
29...通信控制器
32...焦點透鏡驅動部
33...變焦透鏡驅動部
34...光圈驅動部
35...快門驅動部
36...閃光燈
37...閃光燈驅動電路
38...測光/測距感測器
39、41、43...檢測電路
40、42...角速度感測器
44...電池
45...電源控制部
46...HDD記憶裝置
48...馬達
49...馬達驅動器
50...微電腦部
52...頭放大器
53...讀/寫頻道+CODEC
54...HDD控制部
55...攝像光學系統
56...攝像元件
57...光圈
58...快門
59...圖像感測器部
60...水平掃描部
61...垂直掃描部
62...P/S轉換部
63...DSP部
64...S/P轉換部
65...緩衝記憶體
66...WB修正部
67...重定尺寸/像素內插部
68...彩色內插部
69...輪廓修正部
70...γ修正部
71...矩陣電路部
72...數位信號處理部
73...控制器
74...圖像資料匯流排
75...緩衝記憶體
76...圖像CODEC(編碼器/解碼器)
77...動態圖像CODEC
78...顯示驅動電路
79...顯示部
100...數位相機
101...本體
102...攝像鏡頭
103...電源開關
104...快門按鈕
105...變焦桿
106...攝影模式轉盤
107...一般轉盤
108...光學取景器
109...OK鍵
110...游標鍵
111...顯示鍵
112...操作表鍵
茲參考圖式說明實施本發明各種特點之一般構形。圖式及相關說明係提供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而非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第1(a)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數位相機的平面圖,第1(b)圖係後視圖。
第2圖係表示在該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之電路構成的方塊圖。
第3圖係表示在該實施形態之整體的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4圖係接著第3圖的流程圖。
第5圖係表示在該實施形態之顯示例的圖。
第6圖係表示光學&數位連動之變焦處理(1)的流程圖。
第7圖係表示藉光學&數位連動的變焦處理(1)所得之具體的數值的圖。
第8圖係表示光學&數位運動之變焦處理(2)的流程圖。
第9圖係表示藉光學&數位連動的變焦處理(2)所得之具體的數值的圖。
第10圖係表示畫質劣化少之數位變焦處理的副常式的流程圖。
第11圖係表示攝像元件之電路構成的圖。
第12圖係表示變焦透鏡系統之構成例和光學變焦倍率、視野放大率之關係的圖。
第13圖係表示其他的顯示畫面例的圖。
第14圖係表示其他的顯示畫面例的圖。
79...顯示部
791...視野放大率
792...視認框
793...攝影區域內
794...攝影區域外

Claims (13)

  1. 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以下構件:攝像單元,拍攝被拍攝體的圖像;記憶體單元;顯示單元;以及處理器,藉由對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產生具有第1圖像尺寸的第1圖像和具有第2圖像尺寸的第2圖像,並一面控制該記憶體單元,該記憶體單元記錄該第1圖像,一面控制該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2圖像,以其作為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的實況預覽圖像,該處理器係按使用者操作,將視野放大率設定成任意值,該視野放大率為該第1圖像尺寸與該第2圖像尺寸間的比率,該處理器係根據按該使用者操作所設定的視野放大率與該第1圖像尺寸,使該第2圖像尺寸自動地變化,該處理器係按該使用者操作將該視野放大率的值設定成直接且任意的值,以使該第2圖像尺寸變得比該第1圖像尺寸還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按使用者操作將該視野放大率的值在從100%到超過200%的特定值的範圍內設定成直接且任意的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在將該第2圖像資料作為實況預覽圖像顯示在該顯示單元 時,將該第1圖像尺寸在可識別的狀態下進行顯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以彩色模式顯示與該第1圖像尺寸對應的區域,除此之外的區域以黑白模式顯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將表示被設定成該任意值的視野放大率的數值與該實況預覽圖像一同顯示在該顯示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又包含以下構件:使用者介面,受理包含有從使用者所輸入之記錄命令的命令群;及記錄單元,因應該記錄命令,將該第1圖像記錄於記錄媒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包含有廣角透鏡,其使該被拍攝體的該圖像成像於該攝像單元;該處理器係對透過該廣角透鏡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的該圖像施以數位變焦處理,藉此產生該第1圖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又包含以下構件:變焦透鏡,並使該被拍攝體的該圖像成像於該攝像單元;及驅動單元,驅動該變焦透鏡而使光學變焦倍率變化, 該處理器係自透過該變焦透鏡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的該圖像產生該第1圖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進行該圖像處理,並對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施加像素相加處理,藉此將數位變焦應用於該實況預覽圖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自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具有第3圖像尺寸的第3圖像資料,取得具有比該第3圖像尺寸還小之該第2圖像尺寸的該第2圖像資料,使取得之該第2圖像資料作為直通圖像顯示於顯示手段;並且從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圖像資料,取得具有比該第2圖像尺寸還小之該第1圖像尺寸的該第1圖像資料,使取得之該第1圖像資料記錄在該記憶體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攝像裝置,其中更具備變焦單元,將變焦倍率設定成任意值,該處理器係按藉該變焦單元所設定的變焦倍率以及被設定成該任意值的視野放大率,使該第1圖像尺寸與該第2圖像尺寸自動地變化。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變焦單元係設定數位變焦處理的倍率即數位變焦倍率,該處理器係按藉該變焦單元所設定的數位變焦倍率 以及該第3圖像尺寸,使該第1圖像尺寸與該第2圖像尺寸自動地變化。
  13. 一種控制攝像裝置的方法,該攝像裝置包含以下構件:攝像單元,拍攝被拍攝體的圖像;記憶體單元;以及顯示單元;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對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進行圖像處理,產生具有第1圖像尺寸的第1圖像和具有第2圖像尺寸的第2圖像;及一面控制該記憶體單元,該記憶體單元記錄該第1圖像,一面控制該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顯示該第2圖像,以其作為藉該攝像單元所拍攝之該圖像的實況預覽圖像,該處理器係按使用者操作,將視野放大率設定成任意值,該視野放大率為該第1圖像尺寸與該第2圖像尺寸的比率,該處理器係根據按該使用者操作所設定的視野放大率與該第1圖像尺寸,使該第2圖像尺寸自動地變化,該處理器係按該使用者操作將該視野放大率的值設定成直接且任意的值,以使該第2圖像尺寸變得比該第1圖像尺寸還大。
TW098116971A 2008-05-23 2009-05-22 可顯示實況預覽圖像之攝像裝置 TWI465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5413A JP2009284309A (ja) 2008-05-23 2008-05-23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2472A TW200952472A (en) 2009-12-16
TWI465107B true TWI465107B (zh) 2014-12-11

Family

ID=41341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6971A TWI465107B (zh) 2008-05-23 2009-05-22 可顯示實況預覽圖像之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94805B2 (zh)
JP (1) JP2009284309A (zh)
KR (1) KR101058656B1 (zh)
CN (1) CN101662586A (zh)
TW (1) TWI465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609714S1 (en) * 2007-03-22 2010-02-09 Fujifilm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5185849B2 (ja) * 2009-02-03 2013-04-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システム
JP4730569B2 (ja) * 2009-03-27 2011-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35571B2 (ja) * 2009-06-15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743269B2 (en) * 2009-06-15 2014-06-03 Olympus Imaging Corp. Photographing device,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layback method
JP5235798B2 (ja) * 2009-06-22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900150B2 (en) * 2009-10-30 2018-0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ersed storage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KR101872678B1 (ko) 2009-12-28 2018-07-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5300756B2 (ja) * 2010-02-05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484132B2 (ja) * 2010-03-05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244722B (zh) * 2010-05-10 2013-09-04 曜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快门延迟的影像撷取模块及影像撷取方法
JP5578442B2 (ja) 2011-04-07 2014-08-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45663B2 (ja) * 2011-07-04 2016-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KR101328058B1 (ko) * 2011-09-23 2013-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카메라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US9049364B2 (en) * 2012-02-13 2015-06-02 Htc Corporation Focus adjust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e device thereof
JP5957948B2 (ja) * 2012-02-24 2016-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4221362B (zh) * 2012-03-28 2017-09-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影辅助方法
JP6019714B2 (ja) * 2012-04-27 2016-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撮像装置、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US8902325B2 (en) * 2012-10-19 2014-12-02 Facebook, Inc. Camera preview via video tag
CN103049175B (zh) * 2013-01-22 2016-08-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预览画面呈现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14216783A (ja) * 2013-04-24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42317A (ja) * 2014-01-30 2015-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4618652A (zh) * 2015-02-02 2015-05-13 上海卓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智能终端自拍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57206B (zh) 2015-02-09 2018-09-2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657934B (zh) 2015-02-09 2018-08-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302655B (zh) * 2016-09-29 2019-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取景的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JP6652039B2 (ja) * 2016-12-05 2020-02-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57780B (zh) * 2016-12-16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预览方法和装置
JP7077156B2 (ja) * 2018-06-19 202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7216269B2 (ja) * 2018-09-06 2023-02-01 フリュー株式会社 写真作成ゲーム機
CN114157804B (zh) * 2020-01-23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拍摄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23126A1 (zh) * 2020-05-06 2021-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画面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80767A1 (ko) * 2022-10-13 2024-04-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영상을 획득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3363A (ja) * 2003-05-15 2004-1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US7057658B1 (en) * 1998-03-16 2006-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camera capable of forming a smaller motion image frame
JP2008096582A (ja) * 2006-10-10 2008-04-24 Nikon Corp カメラ
US7565186B2 (en) * 2002-08-02 2009-07-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ortab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012A (ja) * 1988-06-24 1990-01-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動ズームカメラ
US5631697A (en) * 1991-11-27 1997-05-20 Hitachi, Ltd. Video camera capable of automatic target tracking
JP2607536Y2 (ja) 1992-05-12 2001-11-1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表示装置
JP3372989B2 (ja) 1993-05-19 2003-02-0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トリミング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トリミング範囲設定方法
JPH08321982A (ja) * 1995-05-24 1996-12-03 Canon Inc 複合カメラ
JP2882391B2 (ja) 1996-11-22 1999-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0321649A (ja) 1999-05-07 2000-11-24 Canon Inc トリミング撮影機能付きカメラ
JP2001211360A (ja) * 2000-01-26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JP4144144B2 (ja) 2000-01-27 2008-09-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4337758B2 (ja) 2004-03-30 2009-09-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動画撮影時の静止画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39184B2 (ja) 2004-06-14 2010-09-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408397B2 (ja) 2004-06-30 2010-02-03 キヤノンソフトウェア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42847A (ja) 2006-08-10 2008-02-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7658B1 (en) * 1998-03-16 2006-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camera capable of forming a smaller motion image frame
US7565186B2 (en) * 2002-08-02 2009-07-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ortab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4343363A (ja) * 2003-05-15 2004-1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8096582A (ja) * 2006-10-10 2008-04-24 Nikon Corp 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58656B1 (ko) 2011-08-22
US20090290046A1 (en) 2009-11-26
US8294805B2 (en) 2012-10-23
TW200952472A (en) 2009-12-16
KR20090122124A (ko) 2009-11-26
JP2009284309A (ja) 2009-12-03
CN101662586A (zh)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5107B (zh) 可顯示實況預覽圖像之攝像裝置
US770667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ash
JP4943721B2 (ja) 画像データのカラーノイズ除去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73914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noise from a digital image
US2011013833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2008028959A (ja) 撮影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JP2008182485A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500988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08028960A (ja) 撮影装置及び露出制御方法
JP4018456B2 (ja) 撮像装置
JP5223950B2 (ja)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2006287814A (ja) 撮像装置及び動きベクトル決定方法
JP2008072501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9055415A (ja) カメラ
JP2008147924A (ja) 撮像装置
JP6355324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121005A (ja) 撮像装置
JP4727526B2 (ja) 撮像装置
JP2007295281A (ja) 撮像装置
JP2008227839A (ja) 撮像装置
JP2007226141A (ja) 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JP2007295300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像システム
JP4618280B2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7251857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04129117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