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712B - 三維圖型之形成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三維圖型之形成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712B
TWI449712B TW097146447A TW97146447A TWI449712B TW I449712 B TWI449712 B TW I449712B TW 097146447 A TW097146447 A TW 097146447A TW 97146447 A TW97146447 A TW 97146447A TW I449712 B TWI449712 B TW I4497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onomer
photocurable composition
meth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565A (en
Inventor
Makoto Hanabata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7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2/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2Lith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patterning methods other than those involving the exposure to radiation, e.g. by stam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7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ves for obtaining a metallic or ceramic pattern, e.g. by fi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三維圖型之形成材料
本發明關於用於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
近年來,有提案稱為壓模法的圖型轉印技術。壓模技術亦稱為奈米壓模技術,係將形成有奈米尺度的凹凸圖型的奈米印模(模具)推壓到塗佈有樹脂薄膜的基板,於樹脂薄膜上轉印凹凸圖型的成型加工技術。與以往的半導體微影術之光微影術或電子線微影術相比,係以簡便、低成本可能奈米尺度加工。
壓模法係大致區分為熱壓模法與光壓模法。其中,熱壓模法係於基板上塗佈熱硬化性組成物,邊在其表面上加壓壓接具有凹凸三維形狀的模具,邊加熱到熱硬化性組成物的熱變形溫度以上而使組成物熱硬化,去取模具以將模具的三維形狀轉印到硬化樹脂的三維成形體之製造方法,與壓花法、加壓法、複製法、轉印複製法等同義地用。
另一方的光壓模法係作為可以高精度且低成本製造三維成形體的技術,尤其在半導體微影術、微小光學零件、光子晶體、平面顯示器用構件、微化學晶片等的用途係被注目。於此光壓模法中,使用石英等的透明材料當作模具,於基板上被覆光硬化性樹脂,邊於其表面上加壓壓接具有凹凸三維形狀的模具,邊進行紫外線照射而使組成物光硬化,去除模具以將模具的三維形狀轉印到硬化樹脂的三維成型體之製造方法。
作為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熟知含有丙烯酸系樹脂與光自由基聚合劑的無溶劑型光硬化性組成物(參照非專利文獻1)。
然而,於使用上述光硬化性組成物時,加壓成形後將模具脫模之際,在凸部壓入的部分會殘留組成物當作殘膜,有難以得到所欲的三維成形加工體之問題。以往,為了去除各種圖型轉印技術中所形成的殘膜,有提案(i)於模具脫模後,設置使用反應性離子蝕刻等來去除的步驟(參照非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1),(ii)於模具脫模後,高壓噴射含有界面活性劑的顯像液,然後進行灰化處理的步驟(參照專利文獻2)或刷洗(參照專利文獻3),(iii)於具有凹凸形狀模具,設置可阻斷光硬化反應的光硬化反應控制膜(參照專利文獻4),(iv)於具有凹凸形狀的模具之凸部,設置遮光膜(參照專利文獻5)等之手法。然而,於(i)(ii)的手法中,會增加轉印步驟,導致製程成本的上升。又,於(iii)(iv)的手法中,模具製造步驟變複雜,導致模具成本的上升。
另一方面,為了在三維圖型轉印時根本地抑制殘膜的形成,更佳為藉由將光硬化組成物的黏度極小化,提高該組成物的流動性,而在加壓時容易從模具凸部擠出光硬化性組成物。然而,若降低光硬化性組成物的黏度,則在基板上塗佈該光硬化性組成物後,所形成的皮膜之形態保持性會降低,容易發生膜斷裂,故必須提高皮膜對於基板的密接性。
以往,為了提高基板上所形成的皮膜之密接性,已知有以下的手法等:
(a)於基板表面上形成微細的凹凸(參照專利文獻6)。
(b)作為皮膜形成材料的黏結劑,使用具有與基底之間能形成氫鍵的官能基者(參照專利文獻7)。
(c)藉由醇性鹼液以提高基板表面上的皮膜形成材之潤濕性,抑制皮膜斷裂(非專利文獻3)。
(d)使硬化性組成物含有無機微粒子(參照專利文獻8)。
然而,藉由(a)的手法,在將基板表面上所形成的微細凹凸轉印到成形體,利用成形體的用途中,會有降低性能的問題。又,藉由(b)的手法,有阻礙與三維圖型形成有關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之材料設計自由度的問題。再者,(c)的手法係提高皮膜對基板的密接性之最一般手法,但是於本發明目的之壓模技術用途中,尤其在抑制模具凸部的殘膜形成之點係成為反效果。而且,藉由(d)的手法,由於難以使無機微粒子均勻地分散在硬化性組成物中,無機微粒子的凝聚或沈澱,流動性降低。再者,若施塗如此不均勻分散的硬化性組成物,則在塗佈膜中見到異物或使膜厚成為不均勻,得不到良好的皮膜,有難以得到所欲的三維加工體之問題。
非專利文獻1:東洋合成工業公司製,「PAK-01」商品型錄
非專利文獻2:廣島、光技術接觸、第43卷、624頁(2005)
非專利文獻3:「續‧為了安全地進行實驗」4頁(1987)化學同人
專利文獻1:特開2006-391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3-9833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3-98333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5-354017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04-304097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2005-70434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2-277609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2007-177194號公報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以往的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提供一種於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的步驟中,可賦予殘膜形成的抑制、及對基板的高密接性而成之光硬化性組成物。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專心致力的檢討,結果發現藉由使用特定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可抑制殘膜的形成,且得到對於基板的高密接性,而達成本發明。
本案發明的第1觀點為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其係用於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特徵為:該組成物含有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及光聚合引發劑。
第2觀點為如第1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無機微粒子的平均粒徑為1至1000nm。
第3觀點為如第1觀點或第2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無機微粒子係矽石。
第4觀點為如第1觀點至第3觀點中任一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分散劑係矽烷偶合劑。
第5觀點為第如第4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分散劑係含有具碳與碳的不飽和鍵之有機基或具環氧基的有機基之矽烷偶合劑。
第6觀點為如第1觀點至第3觀點中任一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分散劑係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或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
第7觀點為如第1觀點至第6觀點中任一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單體的光聚合性基係從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及乙烯醚基所組成族群所選出的至少1個有機基。
第8觀點為如第7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單體的光聚合性基係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第9觀點為如第1觀點至第8觀點中任一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單體係以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3官能性單體的質量比為1:0.2至2.0:0.2至2.0的範圍含有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
第10觀點為如第9觀點記載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單官能性單體係含環狀胺之丙烯酸酯單體。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在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的步驟中,賦予光硬化性組成物合適的黏度(流動性)而抑制殘膜的形成,且即使低黏度也不會導致皮膜的斷裂,而可在基板上形成該光硬化性組成物的皮膜之硬化性組成物。
本發明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係藉由使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分散在單體中,而賦予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流動性,抑制殘膜的形成,同時與模具的剝離變容易,提高與基板的密接性。再者,藉由將分散劑給予無機微粒子,而大幅提高無機微粒子在單體中的分散性,增加流動性或旋塗時的均勻性,有利於殘膜形成的抑制或對基板的密接性提高。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茲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不受此等實施形態所限定。
本發明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包含: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在該單體中賦予分散性之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以及光聚合引發劑。
於本發明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中,含有以比例計15至95質量%的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4至60質量%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0.08至5質量%的光聚合引發劑。分散劑只要是被覆無機微粒子的表面之量即可,例如對於100質量份的無機微粒子而言,可以1至10000質量份的比例附加,較佳為10至300質量份,更佳為50至200質量份。
作為本發明中所用之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可使用單官能性單體、多官能性單體或此等的組合。單官能性單體及多官能性單體係由1分子中的光聚合性基之數所定義。
作為多官能性單體,亦可使用2官能性單體、3官能性單體或具有其以上的官能基之單體,較佳為2官能性單體、3官能性單體。
又,上述單體中亦包含寡聚物。
作為上述光聚合性基,例如可舉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及乙烯醚基等。
作為上述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之具體例,可舉出具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的單體,例如可例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卡必醇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二丙酮(甲基)丙烯醯胺、N,N’-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腈、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再者,亦可使用四羥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2,2,5,5-四羥甲基環戊酮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的(甲基)丙烯酸酯、N,N,N’,N’-四(β-羥乙基)乙二胺的(甲基)丙烯酸酯、三甘油與丙烯酸甲酯的酯交換反應生成物、胺甲酸乙酯型(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具乙烯基的單體,可舉出乙烯醇、苯乙烯、羥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
作為具環氧基的單體,例如可舉出1,4-丁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2-環氧基-4-(環氧基乙基)環己烷、甘油三縮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2,6-二縮水甘油基苯基縮水甘油醚、1,1,3-三[p-(2,3-環氧基丙氧基)苯基]丙烷、1,2-環己烷二羧酸二縮水甘油酯、4,4’-亞甲基雙(N,N-二縮水甘油基苯胺)、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3,4-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縮水甘油醚、三縮水甘油基-p-胺基苯酚、四縮水甘油基間二甲苯二胺、四縮水甘油基二胺基二苯基甲烷、四縮水甘油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雙酚-S-二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縮水甘油醚間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四溴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雙酚六氟丙酮二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二縮水甘油醚、三-(2,3-環氧基丙基)異氰尿酸酯、單烯丙基二縮水甘油基異氰尿酸酯、二甘油聚二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縮水甘油醚、1,4-雙(2,3-環氧基丙氧基全氟異丙基)環己烷、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聚縮水甘油醚、間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苯基縮水甘油醚、p-第三丁基苯基縮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縮水甘油醚、o-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醚、二溴苯基縮水甘油醚、1,2,7,8-二環氧基辛烷、1,6-二羥甲基全氟己烷二縮水甘油醚、4,4’-雙(2,3-環氧基丙氧基全氟異丙基)二苯基醚、2,2-雙(4-環氧丙氧基苯基)丙烷、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一3’,4’-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3,4-環氧基環己基環氧乙烷、2-(3,4-環氧基環己基)-3’,4’-環氧基-1,3-二噁烷-5-螺環己烷、1,2-伸乙二氧基-雙(3,4-環氧基環己基甲烷)、4’,5’-環氧基-2’-甲基環己基甲基-4,5-環氧基-2-甲基環己烷羧酸酯、乙二醇-雙(3,4-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雙-(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己二酸酯、及雙(2,3-環氧基環戊基)醚、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三縮水甘油基異氰尿酸酯、單烯丙基二縮水甘油基異氰尿酸酯等。
作為具氧雜環丁烷基的單體,例如可舉出3-乙基-3-羥甲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3,3-二乙基氧雜環丁烷、及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1,4-雙(((3-乙基-3-氧雜環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二((3-乙基-3-氧雜環丁烷基)甲基)醚、及季戊四醇四((3-乙基-3-氧雜環丁烷基)甲基)醚等。
作為具乙烯醚基的單體,例如可舉出乙烯基-2-氯乙基醚、乙烯基-正丁基醚、1,4-環己烷二甲醇二乙烯醚、乙烯基縮水甘油醚、雙(4-(乙烯氧基甲基)環己基甲基)戊二酸酯、三(乙二醇)二乙烯醚、己二酸二乙烯基酯、二乙二醇二乙烯醚、三(4-乙烯氧基)丁基偏苯三酸酯、雙(4-(乙烯氧基)丁基)對苯二甲酸酯、雙(4-(乙烯氧基)丁基間苯二甲酸酯、乙二醇二乙烯醚、1,4-丁二醇二乙烯醚、四亞甲二醇二乙烯醚、四乙二醇二乙烯醚、新戊二醇二乙烯醚、三羥甲基丙烷三乙烯醚、三羥甲基乙烷三乙烯醚、己二醇二乙烯醚、1,4-環己二醇二乙烯醚、四乙二醇二乙烯醚、季戊四醇二乙烯醚、季戊四醇三乙烯醚及環己烷二甲醇二乙烯醚等。
上述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可為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特別地,於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之中,作為光聚合性基,較佳為具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者。此等單體可選自於從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所組成之群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之單體。再者,此等單體較佳為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的組合。該單體的比例係可以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3官能性單體的質量比為1:0.2~2.0:0.2~2.0的範圍使用。
作為較佳的單官能性單體,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卡必醇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作為含有環狀胺的單官能性丙烯酸酯單體,可舉出丙烯醯基嗎啉、甲基丙烯醯基嗎啉。藉由使用含環狀胺的單官能性丙烯酸酯單體,矽石粒子與在其表面反應的矽烷偶合劑之反應係變更堅固。
作為較佳的2官能性單體,可舉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較佳的3官能性單體,可舉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藉由在上述範圍摻合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可調整硬化體的硬度。僅以單官能性單體,硬化體的硬度會變硬,而僅以3官能性單體,硬化體會變脆。
作為本發明中所用的無機微粒子,較佳為平均粒徑1至1000nm者。從透明性的關係來看,平均粒徑較佳為3至100nm,特佳為5至20nm的範圍。此等平均粒徑係可藉由以電子顯微鏡觀察粒子的方法來進行,或藉由動態光散射法,對分散有粒子的溶膠,在液中測定粒徑的方法來進行。
作為無機微粒子的種類,只要是具有能與後述的分散劑反應的官能基之無機微粒子,或導入有該官能基的無機微粒子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作為如此的無機微粒子之具體例,例如可使用金屬(單體)、無機氧化物、無機碳酸鹽、無機硫酸鹽、磷酸鹽等。作為金屬(單體),可舉出鹼土類金屬、過渡金屬、稀土類金屬等。作為無機氧化物,可舉出矽石、氧化鋁、二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鋅、鈦酸鋇、鈮酸鋰、氧化錫、氧化銦等。作為無機碳酸鹽,可舉出碳酸鈣、碳酸鎂等。作為無機硫酸鹽,可舉出硫酸鋇、硫酸鈣等。作為磷酸鹽,可舉出磷酸鈣、磷酸鎂等。於此等之中,較佳為使用透明性優異的矽石。
無機微粒子的形狀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為球狀、橢圓形狀、扁平狀、桿狀、纖維狀。無機微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1至1000nm,更佳為3至100nm,特佳為5至20nm。藉由使無機微粒子的平均粒徑在上述範圍內,可提高在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中之分散性,可更提高用於形成本發明的三維圖型之材料的透明性。
上述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較佳為分散在溶劑中。作為較佳的例子,例如可舉出膠態矽石等。分散在有機溶劑中的膠態矽石係當作有機矽溶膠被市售,例如可舉出「Snowtecs膠態矽石」(日產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等。作為上述有機溶劑,可舉出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丙基溶纖劑、二甲基乙醯胺、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醋酸酯、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
於本發明所用的無機微粒子中,為了賦予無機微粒子在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中之分散性,必須給予分散劑。作為此目的所用的分散劑,可舉出矽烷偶合劑。作為矽烷偶合劑,可例示具有如異氰酸酯基、環氧基、胺基、巰基、羥基、羧基、(甲基)丙烯醯基之不飽和鍵等的官能基之矽烷偶合劑等。
作為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偶合劑,可例示1-異氰酸基甲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1-或2-異氰酸基乙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異氰酸基甲基-1,1,1-三乙氧基矽烷、1-(1-或2-異氰酸基乙基)-1,1,1-三乙氧基矽烷、1-異氰酸基甲基-1-甲基-1,1-二甲氧基矽烷、1-氯-1-異氰酸基甲基-1,1-二甲氧基矽烷、1-(3-胺基丙基)-1-異氰酸基乙基-1,1-二甲氧基矽烷、1-(3-胺基丙基)-1-異氰酸基乙基-1,1-二乙氧基矽烷、1-異氰酸基甲基-1-苯基-1,1-二甲氧基矽烷、1-異氰酸基丙基-1-苯基-1,1-二丙氧基矽烷等的異氰酸基烷基烷氧基矽烷(例如異氰酸基C1-6烷基C1-4烷氧基矽烷)等。
作為含環氧基之矽烷偶合劑,可舉出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1-(1,2-環氧基丙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縮水甘油基-1,1,1-三甲氧基矽烷等的環氧基烷基烷氧基矽烷(例如含環氧基的C3-8烷基-C1-4烷氧基矽烷);1-(3-環氧丙氧基丙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3-環氧丙氧基丙基)-1-甲基-1,1-二甲氧基矽烷等的環氧丙氧基烷基烷氧基矽烷(例如環氧丙氧基C1-6烷基C1-4烷氧基矽烷)等。
作為含胺基之矽烷偶合劑,可舉出對應於前述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偶合劑的含胺基之矽烷偶合劑,尤其1-(3-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1-甲基-1,1-二甲氧基矽烷、1-(3-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3-胺基丙基)-1,1,1-三甲氧基矽烷等之胺基烷基烷氧基矽烷(胺基C1-6烷基-C1-4烷氧基矽烷等)等。
作為含巰基之矽烷偶合劑,可舉出對應於前述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偶合劑的含巰基之矽烷偶合劑,尤其1-(3-巰基丙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3-巰基丙基)-1,1,1-三乙氧基矽烷等之具有巰基烷基的烷氧基矽烷(例如巰基C1-6烷基C1-4烷氧基矽烷)等。
又,亦可使用對應於前述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偶合劑的含羥基之矽烷偶合劑及含羧基之矽烷偶合劑等。
作為具不飽和鍵之矽烷偶合劑,可例示具有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等的聚合性基之矽烷偶合劑等。作為前述含乙烯基之偶合劑,可舉出1-乙烯基-1,1-二甲基-1-乙氧基矽烷、1-乙烯基-1-甲基-1,1-二乙氧基矽烷、1-乙烯基-1,1,1-三甲氧基矽烷、1-乙烯基-1,1,1-三丙氧基矽烷、1-乙烯基-1,1-二甲基-1-氯矽烷、1-乙烯基-1-甲基-1,1-二氯矽烷、1-乙烯基-1-乙基-1,1-二氯矽烷、1-乙烯基-1,1,1-三氯矽烷、1-乙烯基-1-甲基-1,1-雙(甲基乙基酮肟)矽烷、1-乙烯基-1-甲基-1,1-雙(三甲基矽烷氧基)矽烷、1-乙烯基-1-甲基-1,1-二乙醯氧基矽烷、1-乙烯基-1,1,1-三苯氧基矽烷、1-乙烯基-1,1,1-三(第三丁基過氧)矽烷等。又,亦可使用對應於前述含乙烯基之矽烷偶合劑的含烯丙基之矽烷偶合劑及含(甲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之矽烷偶合劑等。作為此等矽烷偶合劑之例,可舉出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於此等矽烷偶合劑之中,較佳為含有具碳與碳的不飽和鍵之有機基或具環氧基之有機基的矽烷偶合劑。
彼等例如是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等。此等烷氧基例如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等。
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係下述式(1)所示,
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係下述式(2)所示:
可各自合適地使用。
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例如除了Chisso公司市售的「Sila-Ace S710(商品名)」,還有許多市售的矽烷偶合劑,可以使用它們。
作為在無機微粒子中附加分散劑(矽烷偶合劑)的方法,例如有將無機微粒子與矽烷偶合劑在適當的溶劑中,於水及觸媒的存在下,在室溫攪拌的方法。攪拌時間係可進行數分鐘至24小時左右。較佳為在前述反應之際,可添加鹽酸、硝酸、硫酸等的無機酸、甲酸、草酸、乙酸、馬來酸等的有機酸當作酸觸媒。此等酸觸媒係可作為水溶液使用。藉此,可得到在無機微粒子的表面,經由矽烷偶合劑的化學鍵結而附加的被覆微粒子。
作為一例,有在無機微粒子的水性溶膠(例如無機微粒子的濃度5至40質量%)中,添加矽烷偶合劑與酸觸媒的水溶液進行水解,在有機溶劑中對經矽烷偶合劑所被覆的無機微粒子之水性溶膠進行溶劑置換而成為有機溶膠的方法。
又,有在甲醇或乙醇等的親水性有機溶劑中分散有無機微粒子的有機溶膠(例如無機微粒子的濃度5至40質量%)中,添加鹽酸、乙酸、馬來酸等的水溶液進行水解,而得到經矽烷偶合劑被覆的無機微粒子分散在有機溶劑中的有機溶膠之方法,以及使用對此有機溶膠,在另外的有機溶劑,例如高沸點有機溶劑中,進行溶劑置換的有機溶膠之方法。附加有此等的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之有機溶膠,係以在有機溶劑中的無機微粒子之濃度在5至40質量%的範圍之有機溶膠來使用。
所得之有機溶膠係可與光聚合性單體及光聚合引發劑混合而成為光硬化性組成物。
作為光聚合引發劑,例如可舉出酮類(苯乙酮,苯丙酮、蒽醌,噻噸酮,二苯甲酮或彼等的衍生物),苯偶姻醚或其衍生物、苄基縮酮衍生物、α-羥基苯乙酮類、α-胺基苯乙酮類、醯基膦氧化物類、鄰醯基肟類、三烯丙基鋶鹽、二烯丙基碘鎓鹽、二烷基苯甲醯甲基鋶鹽、二烷基-4-羥基苯基鋶鹽、磺酸酯、鄰醯基肟、鄰胺甲醯基肟化合物、銨鹽化合物等。
本發明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含有其它成分。作為其它成分,可舉出增感劑、界面活性劑等。
於本發明之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中,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對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之配合比例,以對於100質量份的上述單體而言,上述無機微粒子較佳為以5至400質量份的比例配合,尤佳為5至200質量份,更佳為5至100質量份,特佳為30至100質量份。以此範圍配合,則可合適於本發明目的之減低殘膜或改善密接性,而且提高光壓模時的硬化收縮度或耐熱性。
又,光聚合引發劑對上述單體的配合量,以對於100質量份的單體而言,光聚合引發劑較佳為0.1至20質量份,更佳為1至10質量份,特佳為1至5質量份。
本發明之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係可藉由均勻混合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及光聚合引發劑而獲得。
此處,於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為分散在溶劑中的形態時,可在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中,添加分散有附加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之有機溶膠,均勻混合後,藉由蒸發器等來減壓去除溶劑後,然後添加光聚合引發劑,以製造光硬化性組成物。
接著,說明使用本發明之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之方法。
於本發明中,包括在基板上形成本發明之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之步驟,在表面上以該光硬化性組成物的一部分能充分侵入具凹凸形狀的透光性鑄模(模具)之凹部的方式,壓接該光硬化性組成物之步驟,從該模具的背面(與光硬化性組成物接觸的面之相反側)照射光之步驟,以及由經光照射而硬化的組成物剝離該模具之步驟。作為在基板上形成本發明之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之方法,可使用旋塗法、口模式塗佈法、輥塗法、浸漬(含浸)法等。於此等方法之中,一般為旋塗法。作為所照射的光,一般為紫外線,但若為用於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進行硬化的光,亦可使用紫外線以外的光。
作為紫外線照射裝置,可舉出超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氙燈、金屬鹵化物燈、準分子燈、發光二極體等。曝光波長例如是150至1000nm,可舉出F2準分子雷射(波長157nm)、ArF準分子雷射(波長193nm)、KrF準分子雷射(波長248nm)、Hg燈i線(波長365nm)、Hg燈g線(波長436nm)、Hg燈h線(波長405nm)、NeHe雷射(波長632nm)等。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為基礎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定。
實施例1 (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之調製)
於室溫下攪拌1500質量份的有機矽溶膠(商品名:IPATST,日產化學工業公司製,以異丙醇當作分散介質的矽溶膠,矽石濃度為30質量%,平均粒徑為10至15nm)、135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商品名:Sila-Ace S710,Chisso石油化學公司製)及40質量份的0.1N之鹽酸24小時,而調製具光聚合性基的矽石之異丙醇溶膠(含有585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
(沒有附加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之調製)
準備有機矽溶膠(商品名:IPA-ST,日產化學工業公司製,以異丙醇當作分散介質的矽溶膠,矽石濃度為30質量%,平均粒徑為10至15nm)。
(光硬化性組成物的調製)
添加及混合40質量份的丙烯醯基嗎啉(商品名:ACMO,公司興人製)、35質量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商品名:4EGMA,共榮社化學製)、25質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商品名:PETA,共榮社化學製)以成為單體組成物。
於90質量份的此單體組成物中,混合30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之異丙醇溶膠(含有10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使用蒸發器(東京理科器機公司製)來減壓餾去有機矽溶膠中的異丙醇溶劑,而得到含矽石粒之單體。於其中混合1.25質量份當作光聚合性引發劑的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與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以1:1之比例所混合成的Darocure 4265(商品名,汽巴特殊化學品公司製),而得到光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2
除了於80質量份的光硬化性單體中,混合60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之異丙醇溶膠(含有21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使用蒸發器(東京理科器機公司製)來減壓餾去有機矽溶膠中的異丙醇溶劑,而得到含矽石粒子之單體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光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3
除了於70質量份的光硬化性單體,混合90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之異丙醇溶膠(含有31質量份的附加有分散劑的矽石),使用蒸發器(東京理科器機公司製)來減壓餾去有機矽溶膠中的異丙醇溶劑,而得到含矽石粒子之單體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光硬化性組成物。
比較例1
添加及混合40質量份的丙烯醯基嗎啉(商品名:ACMO,公司興人製)、35質量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商品名:4EGMA,共榮社化學製)、25質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商品名:PETA,共榮社化學製)以製作完成光硬化性單體。於該單體中混合1.25質量份當作光聚合性引發劑的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與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以1:1之比例所混合成的Darocure 4265(商品名,汽巴特殊化學品公司製),而得到光硬化性組成物。
比較例2
添加及混合40質量份的丙烯醯基嗎啉(商品名:ACMO,公司興人製)、35質量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商品名:4EGMA,共榮社化學製)、25質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商品名:PETA,共榮社化學製)以成為單體組成物。
於90質量份的此單體組成物中,混合30質量份的矽石之異丙醇溶膠(商品名IPA-ST,日產化學工業公司製,含有9質量份的矽石,平均粒徑10至15nm),使用蒸發器(東京理科器機公司製)來減壓餾去有機矽溶膠中的異丙醇溶劑,而得到含矽石粒子之單體。於其中混合1.25質量份當作光聚合性引發劑的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與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以1:1之比例所混合成的Darocure 4265(商品名,汽巴特殊化學品公司製),而得到光硬化性組成物。
(塗膜性)
於矽基板上,藉由旋塗法塗佈上述所得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條件為在500rpm進行5秒,然後在2000rpm進行20秒。觀察塗佈後立即(第1圖)、20分鐘放置後(第2圖)、60分鐘放置後(第3圖)、180分鐘放置後(第圖4)的各塗膜之變化。
由第1至4圖的觀察照片來看,實施例1至3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所得之膜係維持薄膜,但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所得之膜係無法維持薄膜,於膜上出現濃淡。
於實施例1至3之中,實施例3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之塗佈膜係在塗佈後180分鐘為止維持塗佈後立即狀態,在製程管理上最佳。即,由於從塗佈光硬化性組成物,將模具加壓壓接,到進行光照射為止,不發生塗佈不均,維持初期塗佈物性,故製程上的時間界限寬廣。
但是,於實際使用時在塗佈光硬化性組成物後,有在20分鐘以內進行模具的加壓壓接及光照射之情況,塗佈後立即不發生塗佈不均的實施例1至3,相對於比較例1至2而言,係具有充分的塗佈特性。
又,於由比較例2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所得之膜中,在塗佈後立即的階段在塗佈膜中看到大、小各式各樣尺寸的異物,塗佈膜全體為不均勻,而且膜厚係隨地點而大幅不同,看到膜的剝離,無法得到良好的皮膜。因此,無法進行以後的圖型形成實驗(第7圖)。
即,與比較例1、2相比,可明知實施例1至3係塗佈性優異。
(圖型形成與殘膜評價)
殘膜係在基板上塗佈光硬化性組成物,將模具加壓壓接,藉由光照射使組成物,然後去除模具。於將模具加壓壓接時,理想上希望模具底部與基板之間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係被擠出,在模具底部與基板之間該組成物係不存在。
實際上,在模具底部與基板之間該組成物會殘留,所殘留的該組成物經由光照射硬化後當作殘膜存在。然而,此殘膜係隨後藉由蝕刻等的方法來去除,成為在基板上形成有所欲的圖型,但由於殘膜愈少則容易藉由蝕刻等來去除,故希望殘膜少。
本發明中的圖型形成及殘膜評價係使用光‧熱兩用壓模評價裝置(商品名:LTNIP-5000,Litho-Tech日本公司製)來進行。具體地,於矽基板上分別均勻塗佈上述所得之實施例3與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以表面具有凹凸形狀的石英玻璃製模具進行壓花,邊藉由高壓水銀燈照射紫外光邊進行加壓。紫外光的照射光量為3.2J/cm2 (365nm換算),加壓為在2000N進行600秒。
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2460N型,HITACHI公司製),觀察加速電壓15kv、倍率30000倍所得之圖型。
第5圖係由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所得之三維圖型的觀察結果,第6圖係由實施例3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所得之三維圖型的觀察結果。
實施例3與比較例1的圖型形狀係同等。然而,於殘膜的評價中,與比較例1相比,實施例3係非常薄而良好。
於第5圖中所記載的比較例1之結果,光硬化性組成物的塗佈時之初期膜厚為2230nm,以模具壓花後進行紫外線照射的硬化後去除模具,從基板到圖型形成的部分為止之厚度(殘膜厚)係1275nm。
於第6圖所記載的實施例3之結果,光硬化性組成物的塗佈時之初期膜厚為3720nm,以模具壓花後進行紫外線照射的硬化後去除模具,從基板到圖型形成的部分為止之厚度(殘膜厚)係544nm。
由此結果可知,與比較例1相比,實施例3的殘膜係非常薄,於殘膜結果中,與比較例1相比,實施例3係得到良好的結果。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於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的步驟中,賦予殘膜形成的抑制、及對基板的高密接性而成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尤其可廉價且容易地以高精度形成半導體微影術、微小光學零件、光子晶體、平面顯示器用構件、微化學晶片等之用途中的精密圖型。
第1圖係顯示於矽基板上藉由旋塗法塗佈實施例1至實施例3及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塗佈後立即的狀態之照片。於第1圖所示的4組照片之中,左上為比較例1,右上為實施例1,左下為實施例2,右下為實施例3。
第2圖係顯示於矽基板上藉由旋塗法塗佈實施例1至實施例3及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20分鐘後的狀態之照片。於第2圖所示的4組照片之中,左上為比較例1,右上為實施例1,左下為實施例2,右下為實施例3。
第3圖係顯示於矽基板上藉由旋塗法塗佈實施例1至實施例3及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60分鐘後的狀態之照片。於第3圖所示的4組照片之中,左上為比較例1,右上為實施例1,左下為實施例2,右下為實施例3。
第4圖係顯示於矽基板上藉由旋塗法塗佈實施例1至實施例3及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180分鐘後的狀態之照片。於第4圖所示的4組照片之中,左上為比較例1,右上為實施例1,左下為實施例2,右下為實施例3。
第5圖係用比較例1的光硬化性組成物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時的殘膜評價之結果。
第6圖係用實施例3的光硬化性組成物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時的殘膜評價之結果。
第7圖係顯示由比較例2的光硬化性組成物所得之膜的塗佈後立即的塗佈狀態之照片。

Claims (8)

  1. 一種光硬化性組成物,係用於藉由光壓模法形成三維圖型的光硬化性組成物,其特徵為:該組成物含有具光聚合性基的單體、附加有分散劑的無機微粒子及光聚合引發劑,前述單體係將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以單官能性單體:2官能性單體:3官能性單體的質量比為1:0.2~2.0:0.2~2.0的範圍含有,且前述單官能性單體係含環狀胺之丙烯酸酯單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無機微粒子的平均粒徑為1至1000n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無機微粒子係矽石。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分散劑係矽烷偶合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分散劑係含有具碳與碳的不飽和鍵之有機基或具環氧基的有機基之矽烷偶合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分散劑係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或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的光聚合性基係從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及 乙烯醚基所組成族群所選出的至少1個有機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該2官能性單體及3官能性單體的光聚合性基係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TW097146447A 2007-11-29 2008-11-28 三維圖型之形成材料 TWI449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9256 2007-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565A TW200940565A (en) 2009-10-01
TWI449712B true TWI449712B (zh) 2014-08-21

Family

ID=4067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6447A TWI449712B (zh) 2007-11-29 2008-11-28 三維圖型之形成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44039B2 (zh)
JP (1) JP5099382B2 (zh)
KR (1) KR101552526B1 (zh)
TW (1) TWI449712B (zh)
WO (1) WO20090695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6561A (ja) * 2009-06-23 2011-02-10 Dic Corp シリカ分散体の製造方法、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JP2011066074A (ja) * 2009-09-15 2011-03-31 Fujifilm Corp インプリント用硬化性組成物
JP5610191B2 (ja) * 2010-03-24 2014-10-22 Dic株式会社 無機粒子分散体、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JP6092200B2 (ja) * 2012-05-25 2017-03-08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構造体
KR20150073954A (ko) * 2012-10-22 2015-07-01 소켄 케미칼 앤드 엔지니어링 캄파니, 리미티드 임프린트용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임프린트용 몰드의 제조 방법 및 임프린트용 몰드
JP6357006B2 (ja) * 2014-04-18 2018-07-11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基材形成用の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US20190243237A1 (en) * 2016-07-08 2019-08-08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atterning of nanostructures using imprint lithography
TW202016203A (zh) * 2018-07-10 2020-05-01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反應性組合物
KR102253501B1 (ko) * 2018-09-28 2021-05-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밀봉재 조성물
JP7170246B2 (ja) * 2018-12-27 2022-11-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WO2024024370A1 (ja) * 2022-07-25 2024-02-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ならびに被覆物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9267A (ja) * 1989-11-02 1991-06-25 Sharp Corp 光重合性感光塗料組成物
US20070065757A1 (en) * 2005-09-20 2007-03-22 Masahiko Ogino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pattern using the same
JP2007177194A (ja) * 2005-11-30 2007-07-12 Kri Inc 光硬化性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0674A (ja) * 1997-05-14 1998-11-24 Tokuyama Sekiyu Kagaku Kk 光重合性組成物
JP4050370B2 (ja) * 1998-01-07 2008-02-20 株式会社Kri 無機質含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無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EP1096313A1 (en) * 1999-11-01 2001-05-02 Kansai Research Institute, Inc. Active particle,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pattern
US6399670B1 (en) * 2000-01-21 2002-06-04 Congoleum Corporation Coating having macroscopic textur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US6534235B1 (en) * 2000-10-31 2003-03-18 Kansai Research Institute, Inc.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pattern
KR100784602B1 (ko) * 2000-12-05 2007-12-11 가부시끼가이샤 케이알아이 활성 성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JP4712236B2 (ja) 2001-01-15 2011-06-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2356505A (ja) * 2001-05-31 2002-12-13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被覆した樹脂成型品
JP2003098333A (ja) 2001-09-25 2003-04-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03098334A (ja) 2001-09-25 2003-04-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4093457B2 (ja) * 2002-05-13 2008-06-04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04304097A (ja) 2003-04-01 2004-10-28 Sharp Corp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503120A (ja) * 2003-08-19 2007-02-15 ナノオプト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サブミクロンスケールのパターニング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5070434A (ja) 2003-08-25 2005-03-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JP2005354017A (ja) 2004-06-10 2005-12-22 Toshio Kubota 光硬化反応制御型インプリント金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プリント加工方法ならびにインプリント加工製品
JP4937500B2 (ja) 2004-06-15 2012-05-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方法
JP4945065B2 (ja) 2004-07-26 2012-06-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画像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1151132A (zh) 2005-03-30 2008-03-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树脂模及使用该树脂模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JP2007216501A (ja) * 2006-02-16 2007-08-30 Kri Inc パターン形成用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用モールド
JP4898251B2 (ja) * 2006-03-14 2012-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性パターン形成用組成物および導電性パターンを有する電子部品
US20100097715A1 (en) * 2007-02-26 2010-04-22 Showa Denko K.K. Nanoimprinting resin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9267A (ja) * 1989-11-02 1991-06-25 Sharp Corp 光重合性感光塗料組成物
US20070065757A1 (en) * 2005-09-20 2007-03-22 Masahiko Ogino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pattern using the same
JP2007177194A (ja) * 2005-11-30 2007-07-12 Kri Inc 光硬化性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52526B1 (ko) 2015-09-14
US20100286300A1 (en) 2010-11-11
WO2009069557A1 (ja) 2009-06-04
JPWO2009069557A1 (ja) 2011-04-14
US8344039B2 (en) 2013-01-01
TW200940565A (en) 2009-10-01
JP5099382B2 (ja) 2012-12-19
KR20100113499A (ko)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9712B (zh) 三維圖型之形成材料
KR101565221B1 (ko) 미세 구조 적층체, 미세 구조 적층체의 제작 방법 및 미세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TWI465466B (zh) Hardened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product thereof
JP4913129B2 (ja) 低屈折率膜形成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これから製造された膜
TWI536101B (zh) A photo-hardened nanoimprint composition,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patter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a copying tool for a nanoimprint of the hardened body having the composition
JP5481861B2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微細構造体
EP2246371A1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nanoimprint
JP2012031240A (ja) 微細構造転写用の光重合性樹脂組成物
JP2015197487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975814B2 (ja) 光硬化性ナノインプリント用組成物および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14063863A (ja) 光硬化性ナノインプリント用組成物および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15222364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46008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低屈折率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12169434A (ja) 微細パターンを有する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JP6008628B2 (ja) 光硬化性ナノインプリント用組成物を用いた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JP6128990B2 (ja) 光硬化性ナノインプリント用組成物および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19076889A (ja) 撥水性積層体の製法
JP2014003276A (ja) 光硬化性ナノインプリント用組成物および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13222937A (ja) 微細凹凸パターン付き基材の製造方法
WO2022054624A1 (ja) インプリント用プライマー層形成組成物
CN111263779B (zh) 压印用光固化性组合物
JP6324429B2 (ja) ラインパターン、光制御部材および光学結像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2111010A (zh) 壓印用樹脂組成物
KR20120086049A (ko) 임프린트 리소그래피용 광경화형 수지 조성물
JP2005342874A (ja) 砥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