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9229B - 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及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 Google Patents

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及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9229B
TWI439229B TW098145870A TW98145870A TWI439229B TW I439229 B TWI439229 B TW I439229B TW 098145870 A TW098145870 A TW 098145870A TW 98145870 A TW98145870 A TW 98145870A TW I439229 B TWI439229 B TW I4392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eel
shaft
camshaft
fishing r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5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9747A (en
Inventor
Koji Ochiai
Tetsuo Inoue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3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9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9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92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056Rotary to or from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Y10T74/18296Cam and slide
    • Y10T74/18304Axial cam
    • Y10T74/18312Groov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Description

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及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供卡合於將釣魚用捲線器的釣線導引部及捲筒相對地往復移動所使用的卡合構件用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在紡車式捲線器的擺動機構和雙軸承捲線器的均勻捲線機構等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中,使用橫向凸輪軸將釣線導引部及捲筒朝軸方向相對地往復移動。在紡車式捲線器中,使用橫向凸輪軸使捲筒將被裝設於先端的捲筒軸對於釣線導引部往復移動。在雙軸承捲線器中,使用橫向凸輪軸將釣線導引部對於捲筒往復移動。
在這些的往復移動機構所使用的橫向凸輪軸的外周面中,溝寬度一定的螺旋狀的無端的凸輪溝是被交叉形成(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在此凸輪溝卡合有被設在擺動機構的滑件和均勻捲線機構的釣線導引部的卡合構件。此卡合構件是沿著凸輪溝一邊轉動一邊將卡合滑件和釣線導引部沿著捲筒往復移動。
在習知的往復移動機構中,將卡合構件的卡合部分的中央部寬度更廣地形成,將兩端部比其寬度更窄地形成。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39293號公報
在習知的往復移動機構中,凸輪溝的溝寬度是相同,卡合構件的卡合部分的中央部是寬度較廣。由此,防止在凸輪溝的交叉部分鉤到卡合構件的先端使異音發生且觸感變差。
但是,卡合構件的卡合部分的厚度,因為是中央部分較厚而兩端部分較薄,所以卡合構件及凸輪溝的接觸部分是限定於中央部分。因此,卡合構件容易對於凸輪溝進行多餘的轉動,卡合構件及凸輪溝的接觸狀態會變動,有可能藉由阻力的變化導致旋轉觸感的劣化。且,在凸輪溝的交叉部分有可能藉由這種轉動與交叉部分接觸而發生異音。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抑制卡合構件的多餘的轉動且抑制異音的發生及觸感的劣化。
發明1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是供卡合於將釣魚用捲線器的釣線導引部及捲筒相對地往復移動所使用的卡合構件用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橫向凸輪軸,是具備軸本體、及螺旋狀的無端的凸輪溝。軸本體,是可與釣魚用捲線器的操作桿的至少線捲取方向的旋轉連動旋轉。凸輪溝,是在軸本體的外周面卡合於卡合構件的方式至少一處形成交叉,在交叉部分,具有:當軸本體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配置於比交叉部分更靠旋轉方向下流側的複數第1溝部、及配置於比交叉部分更靠旋轉方向上流側且比第1溝部溝寬度更寬的複數第2溝部。
使用這種構造的橫向凸輪軸構成往復移動機構的話,橫向凸輪軸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從溝寬度較狹窄的第1溝部通過交叉部分在溝寬度較寬的第2溝部使卡合構件對於凸輪溝相對移動。因此,卡合構件是被限制於狹窄的第1溝部進入交叉部分,從那到達溝寬度較寬的第2溝部,將其動作反覆。由此,卡合構件在第1溝部是在不易不必要地轉動,不易與交叉部分接觸。且,超越交叉部分的話因為是通過溝寬度較寬的第2溝部,所以也不易接觸第2溝部。
在此,因為在交叉部分的旋轉方向下流側,即,橫向凸輪軸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交叉部分的相對移動方向的前方側,卡合構件是卡合於溝寬度較狹窄的第1溝部,所以卡合構件在交叉部分的前方側不易不必要地轉動,卡合構件不易接觸交叉部分可以抑制異音的發生及旋轉觸感的下降。且,超過交叉部分的話因為溝寬度變寬,所以第2溝部的接觸也減少,可以抑制旋轉的觸感的下降。因此,可以抑制卡合構件的多餘的轉動且抑制異音的發生及觸感的劣化。
發明2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是對於如發明1的橫向凸輪軸,凸輪溝,是具有外周面側比溝底側寬度更廣的等腳梯形的剖面形狀。此情況,凸輪溝因為是等腳梯形的剖面形狀,所以藉由利用相同工具(例如銑床、端銑刀、插刀及鑽頭等的工具)改變溝的深度就可以變更溝寬度。因此,溝寬度不同的複數種類的溝部可以由一種類的工具連續地機械加工形成。
發明3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是對於如發明2的橫向凸輪軸,凸輪溝,是第1溝部的溝深度比第2溝部的溝深度淺。此情況,因為可以藉由深度的相異來改變溝寬度,所以藉由將溝深度變淺就可以使溝寬度更窄。
發明4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是對於如發明2或3的橫向凸輪軸,凸輪溝,是進一步具有被配置於第2溝部的旋轉方向上流側的第3溝部,第3溝部的溝寬度是比第2溝部的溝寬度更窄,且比第1溝部的溝寬度更寬。此情況,在第2溝部的旋轉方向上流側在與第1溝部之間,形成有比第2溝部的溝寬度更狹窄的第3溝部。因此,卡合構件是從第2溝部卡合在接著的旋轉方向上流側的第1溝部時,可以由溝寬度比第2溝部更狹窄的第3溝部限制卡合構件,容易將卡合構件朝第1溝部導引。此結果,可以進一步抑制卡合構件的轉動。
發明5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是對於發明2至4的任一的橫向凸輪軸,凸輪溝是進一步具有配置於交叉的凸輪溝的兩端部分且溝寬度比第2溝部更寬的第4溝部。此情況,因為曲率半徑較小且卡合構件容易接觸的兩端部分的溝寬度成為最寬,所以卡合構件容易平順地在兩端部分動作。
發明6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將作為釣魚用捲線器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筒往復移動。往復移動機構,是具備:如發明1至5的任一的橫向凸輪軸、及傳達機構、及滑件、及導引部。傳達機構,是將操作桿的旋轉傳達至橫向凸輪軸。滑件,是可轉動自如被裝設在卡合於凸輪溝的卡合構件,使捲筒軸至少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連結。導引部,是將滑件朝往復移動方向導引。
在此往復移動機構中,橫向凸輪軸是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滑件會往復移動。此時,可以獲得如發明1至5的作用效果。
發明7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將作為釣魚用捲線器的雙軸承捲線器的釣線導引部往復移動,具備:沿著與捲筒連結的捲筒軸被配置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的任一項的橫向凸輪軸、及傳達機構、及卡合構件、及導引部。傳達機構,是將操作桿的至少線捲取方向的旋轉傳達至橫向凸輪軸。卡合構件,是可轉動自如被裝設於釣線導引部且卡合於凸輪溝。導引部,是將釣線導引部朝往復移動方向導引。
在此往復移動機構中,橫向凸輪軸是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釣線導引部會往復移動。此時,可以獲得如發明1至5的作用效果。
依據本發明,在交叉部分的旋轉方向下流側,即,橫向凸輪軸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交叉部分的相對移動方向的前方側,因為卡合構件是卡合於溝寬度較狹窄的第1溝部,所以卡合構件在交叉部分的前方側不易作不必要地轉動,卡合構件不易接觸交叉部分可以抑制異音的發生及旋轉觸感的下降。且,超過交叉部分的話因為溝寬度變寬,所以第2溝部的接觸也減少,可以抑制旋轉的觸感的下降。因此,可以抑制卡合構件的多餘的轉動且抑制異音的發生及觸感的劣化。
<第1實施例> <整體構成>
在第1圖中,採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可裝設於釣竿的捲線器本體2、及在捲線器本體2朝左右軸周圍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的操作桿組裝體1、及轉子3、及捲筒4。轉子3,是與操作桿組裝體1的旋轉連動而旋轉並將釣線朝捲筒4導引,在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朝前後軸周圍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捲筒4,是將藉由轉子3被導引的釣線捲取在外周面,在轉子3的前部朝前後軸方向可往復移動自如地被配置。
<捲線器本體的結構>
捲線器本體2,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具有:構成捲線器本體2的主部且朝側部開口的捲線器外殼2a、及從捲線器外殼2a朝斜上前方一體延伸的T字狀的竿安裝腳2b、及將開口塞住的方式被螺固在捲線器外殼2a的蓋構件2d。
捲線器外殼2a,是在內部具有與開口連結的機構裝設用的空間,在該空間內,如第2圖所示,設有:將轉子3與操作桿組裝體1的旋轉連動而旋轉的轉子驅動機構5、及將捲筒4朝前後移動使釣線均一地捲取用的擺動機構(往復移動機構的一例)6。
如第3圖所示,在捲線器外殼2a的右側面中,形成有筒狀的轂部17a。轂部17a,是為了收納將主齒輪軸10的右端支撐的軸承16a而朝捲線器外殼2a的內外方突出形成。在相面對於蓋構件2d的轂部17a的位置中,形成有轂部17b。轂部17b是為了收納將主齒輪軸10的左端支撐的軸承16b而朝捲線器外殼2a的內外方突出形成。裝設有操作桿組裝體1側的相反側的轂部(第3圖中轂部17a),是藉由防水帽19被閉塞。防水帽19,是有底筒狀的帽,在轂部17a、17b的任一的內周面被螺合固定。
捲線器本體2的後部,是如第2圖所示,例如,藉由金屬製或是合成樹脂製的保護蓋13覆蓋。保護蓋13,是從捲線器外殼2a及蓋構件2d的下部至背面進一步橫跨竿安裝腳2b將捲線器本體2的下部及背面覆蓋的方式被配置。保護蓋13,是在捲線器本體2藉由螺栓可裝卸自如地被固定。
<操作桿組裝體的結構>
操作桿組裝體1,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可裝卸自如且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於主齒輪軸10。操作桿組裝體1,是具有:操作桿本體7、及被裝設於操作桿本體7的把手部(無圖示)、及被裝設於操作桿本體7的密封構件9。操作桿組裝體1,是可從捲線器本體2右側(第1圖)及左側(第2圖)的任一安裝。
<轉子驅動機構的結構>
轉子驅動機構5,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具有:操作桿組裝體1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的主齒輪11、及與此主齒輪11嚙合的小齒輪12。
主齒輪11,是平齒輪,與主齒輪軸10一體形成。主齒輪軸10,是在中心形成有非圓形(例如矩形)的卡止孔10a,例如不銹鋼製的中空的構件。主齒輪軸10的兩端,是透過軸承16a、16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外殼2a及蓋構件2d。主齒輪軸10,是與被卡止在卡止孔10a的操作桿本體7一體旋轉。
小齒輪12,如第2圖所示,是筒狀的構件,沿著前後方向被配置且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外殼2a。小齒輪12的前部12a是貫通轉子3的中心部,在此貫通部分藉由螺帽33與轉子3被固定。小齒輪12,是在軸方向的中間部及後端部各別透過軸承14a、14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外殼2a。捲筒軸15是朝前後方向貫通此小齒輪12的中心部。小齒輪12,是與主齒輪11嚙合並且也與擺動機構6嚙合。
<轉子的結構>
轉子3,是具有:被固定於小齒輪12的圓筒部30、及在圓筒部30的側方彼此之間相面對設置的第1及第2轉子臂31、32、及將釣線朝捲筒4導引用的導環臂(釣線導引部的一例)40。圓筒部30及兩轉子臂31、32,是例如鋁合金製且被一體成型。
在圓筒部30的前部形成有前壁41,在前壁41的中心部,形成有朝後方突出的轂部42。在此轂部42的中心部中形成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小齒輪12的非圓形的貫通孔,小齒輪12的前部12a是與可一體旋轉連結於此貫通孔。
在小齒輪12的前部12a螺合有螺帽33,藉由此螺帽33使轂部42可一體旋轉被固定於小齒輪12的先端部。在螺帽33的內周側,配置有軸承35。軸承35,是在捲筒軸15及小齒輪12的內面之間為了確保間隙而被設置。在螺帽33及軸承35的前面,裝設有在內周側具有唇緣的密封構件36。密封構件36的先端是與捲筒軸15接觸。由此可防止液體從捲筒軸15朝捲線器本體2的內部滲入。
逆轉防止機構50鄰接於轂部42地配置。逆轉防止機構50,是具有:單向離合器51、及將單向離合器51切換至作動狀態(反轉禁止狀態)及非作動狀態(反轉許可狀態)的切換機構52。
單向離合器51,是內輪遊轉型的滾子形的單向離合器。單向離合器51,是藉由被配置於前方的附唇緣的軸密封件85被密封。
<擺動機構的結構>
擺動機構6,是如第2圖~第4圖所示,將捲筒軸15朝前後方向移動使捲筒4朝同方向移動。又,在捲筒軸15的先端中,捲筒4的中心部是透過牽引機構60一體地前後移動的方式被連結。
擺動機構6,是具有:在捲筒軸15的傾斜下方沿著捲筒軸15被配置的橫向凸輪軸21、及將轉子3的旋轉傳達至橫向凸輪軸21用的中間齒輪(傳達機構的一例)22、及在捲筒軸15的後端不可旋轉且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連結的滑件23、及將滑件23朝捲筒軸方向導引的導引部24。滑件23,是具有卡合於橫向凸輪軸21的卡合構件26。
<橫向凸輪軸的結構>
橫向凸輪軸21,是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例如,在黃銅的表面施加電鍍處理的金屬製的構件。橫向凸輪軸21,是具有:軸本體37、及與軸本體37的外周面交叉形成的螺旋狀的無端的凸輪溝38。軸本體37,是可與操作桿組裝體1的旋轉連動而旋轉,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外殼2a。軸本體37,是具有:形成有凸輪溝38的大徑的溝形成部37a、及後支撐部37b、及錐面附階段部37c、及齒輪支撐部37d、及前支撐部37e。後支撐部37b,是形成於溝形成部37a的後端,在捲線器外殼2a的後端部藉由軸承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錐面附階段部37c,是朝溝形成部37a的前端漸漸地縮徑的方式形成。齒輪支撐部37d,是形成非圓形,可將中間齒輪22一體旋轉地連結。前支撐部37e,是在捲線器外殼2a的前部藉由軸承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
凸輪溝38,是如第5圖~第9圖所示,在軸本體37的外周面卡合於卡合構件26的方式交叉形成。凸輪溝38,是具有:第1溝部38b、及在第1溝部38b將交叉部分38a挾持鄰接配置的第2溝部38c、及鄰接於第2溝部38c配置的第3溝部38d、及由軸本體37的溝形成部37a的兩端部被挾持在第3溝部38d地被配置的第4溝部38e。
第1溝部38b,是橫向凸輪軸2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在交叉部分38a的旋轉方向下流側,即,在橫向凸輪軸21的相對移動方向形成於交叉部分38a的前方側。因此,第1溝部38b,是在卡合構件26通過交叉部分38a之前卡合於卡合構件26。如第6圖A所示,第1溝部38b的外周部中的溝寬度WF1,是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最狹窄。第1溝部38b的剖面形狀,是溝底中的溝寬度WB1比外周部的溝寬度WF1短的等腳梯形的形狀。第1溝部38b的溝深度DP1,是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最淺。因此,第2溝部38b的溝底的外周面的直徑DA1是最大。
第2溝部38c,是橫向凸輪軸2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形成於交叉部分38a的旋轉方向上流側。因此,第2溝部38c,是在卡合構件26通過交叉部分38a之後卡合於卡合構件26。如第6圖B所示,第2溝部38c的外周部中的溝寬度WF2,是比第1溝部38b的溝寬度WF1更寬,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第2寬。第2溝部38c的剖面形狀,是溝底中的溝寬度WB2比外周部的溝寬度WF2短的等腳梯形的形狀。第2溝部38c的溝深度DP2,是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第2深。因此,第2溝部38c的溝底的外周面的直徑DA2是第2小。
第3溝部38d,是橫向凸輪軸2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形成於第2溝部38c的旋轉方向上流側。因此,第3溝部38d,是卡合構件26在通過第2溝部38c之後卡合於卡合構件26。如第6圖C所示,第3溝部38d的外周部中的溝寬度WF3,是比第2溝部38c的溝寬度WF2窄且比第1溝部38b的溝寬度WF1更寬,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第2窄。第3溝部38d的剖面形狀,是溝底中的溝寬度WB3比外周部的溝寬度WF3短的等腳梯形的形狀。第3溝部38d的溝深度DP3,是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第2淺。因此,第3溝部38d的溝底的直徑DA3是第2大。
第3溝部38d,是在中間部分,被配置於第1溝部38b及第2溝部38c之間,在兩端部分,被配置於第4溝部38e的兩側。
第4溝部38e,是在溝形成部37a的兩端部,形成於第3溝部38d之間。第4溝部38e,是被配置於滑件23的往復移動範圍的移動端,曲率半徑是在凸輪溝38成為最小。如第6圖D所示,第4溝部38e的外周部中的溝寬度WF4,是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最寬。第4溝部38e的剖面形狀,是溝底中的溝寬度WB4比外周部的溝寬度WF4短的等腳梯形的形狀。第4溝部38e的溝深度DP4,是在4種的溝部38b~38e之中最深。因此,第4溝部38e的溝底的外周面的直徑DA4是最小。
且,對於等腳梯形的形狀,4種的溝部38b~38e的溝側部的傾斜是大致相同。因此,4種的溝部38b~38e,是例如,使用相同形狀的載頭圓錐梯形狀的端銑刀EM,只要變更溝深度DP1~DP4將溝形成部37a的外周面由機械加工就可以形成。
如第5圖所示,在第1實施例中,交叉部分38a,是在第5圖的紙面前方側的面2處,在紙面後側的面形成有1處,合計3處的交叉部分38a。因此,第1溝部38b及第2溝部38c將此3個交叉部分38a挾持地形成。交叉部分的數量可以依據捲筒4的行程和線捲間隔等適宜地設定。
在第7圖及第8圖顯示將橫向凸輪軸21從後方所見時的端銑刀EM的先端的旋轉方向的軌跡。又,在第7圖中,顯示中間部分的軌跡,在第8圖中,顯示兩端部分的軌跡。凸輪溝38的加工時,是朝向成為橫向凸輪軸21的素材的中心軸配置端銑刀EM的先端。且,將素材由低速旋轉,並且由加工頭一邊將端銑刀EM旋轉一邊朝向素材的中心控制缺口深度及送出速度一邊朝切入方向(素材的徑方向)及送出方向(素材的軸方向)移動加工頭。由此,形成溝寬度不同的凸輪溝38。
具體而言,從第5圖右端將凸輪溝38加工的情況,最初是將缺口深度設定成為第4溝部38e的溝深度DP4的方式切入。其後,控制朝第5圖左方的送出量,且由第8圖所示的相位使缺口量成為第3溝部38d的溝深度DP3的方式控制。且,如第9圖所示,成為第1溝部38b、第2溝部38c、第3溝部38d‧‧‧的方式變更缺口深度地進行加工,將第5圖左端側的第4溝部38e加工時,將送出方向朝右方變更,使成為第3溝部38d、第1溝部38b、第2溝部38c‧‧‧的方式將缺口深度變更地進行加工,至右端的第4溝部38e的話終了加工。
<中間齒輪的結構>
中間齒輪22,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可一體旋轉地被固定於橫向凸輪軸21的先端。中間齒輪22是與小齒輪12嚙合,與藉由操作桿組裝體1的旋轉而旋轉的轉子3同步旋轉。中間齒輪22,是將小齒輪12的旋轉減速至1/2.5程度並傳達至橫向凸輪軸21。因此,外徑較大使減速比是比習知大。
<滑件的結構>
滑件23,是如第4圖所示,具有:實質上為直方體形狀的滑件本體25、及在滑件本體25可轉動自如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裝設的卡合構件(卡合構件的一例)26。
滑件本體25,是對於捲筒軸15不可旋轉且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固定,並且在構成導引部24的2條的導引軸24a、24b可滑動自如地被裝設。在與捲筒軸15的滑件本體25嵌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5a(第3圖),外周的一部分是成為平坦。且,在滑件本體25中,將捲筒軸15不可旋轉且軸方向移動自如地固定用的固定孔25a是朝捲筒軸方向貫通形成。
且,滑件本體25的前左角部是形成大的矩形狀,在殘餘的部分,第1導引軸24a插通的導引孔25b是與橫向凸輪軸21平行的方式形成。在滑件本體25的右側部中形成有1對的突出部25c,在那,第2導引軸24b插通的導引孔25d是成為與橫向凸輪軸21平行的方式形成。導引孔25d,是形成於比固定孔25a的右方稍為下降的位置。突出部25c的下方是成為相面對於橫向凸輪軸21的呈圓弧狀凹陷相面對部25i。相面對部25i,是與橫向凸輪軸21的外周面隔有些微的間隙地被配置。
在滑件本體25的形成矩形的部分中,安裝孔25e是與橫向凸輪軸21垂直的方式形成。安裝孔25e,是為了將卡合構件26從橫向凸輪軸21的徑方向側方朝向凸輪溝可旋轉自如地裝設而形成。此安裝孔25e,是形成於與導引孔25b幾乎相同高度位置。在安裝孔25e中卡合構件26是可旋轉自如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裝設。卡合構件26,是藉由被裝設於安裝孔25e的軸套27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安裝孔25e,是藉由蓋構件28被塞住。蓋構件28是板狀的構件,藉由螺栓29a被固定於滑件本體25。螺栓29a,是被螺入形成於朝滑件本體25的前部突出的突出部25f的螺孔25g。
進一步在滑件本體25中,在第4圖前方側的左側面形成有安裝孔25h。在安裝孔25h中,插通有螺入被形成於捲筒軸15的螺孔(無圖示)的螺栓29b。由此捲筒軸15被固定於滑件本體25。
卡合構件26,是附階段軸狀的金屬製的構件。在卡合構件26的先端中,與橫向凸輪軸21的凸輪溝38嚙合的板狀的卡合部26a是沿著直徑突出形成。卡合部26a是形成先端較細且與凸輪溝38嚙合的方式呈圓弧狀凹陷形成。藉由此卡合部26a及凸輪溝38的卡合,使橫向凸輪軸21旋轉的話,滑件本體25會朝前後往復移動。
<導引部的結構>
導引部24,是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第1導引軸24a、及第2導引軸24b。第1導引軸24a,是將兩端固定於捲線器外殼2a,如前述插通導引孔25b。因此,第1導引軸24a,是被配置於卡合構件26的橫向凸輪軸21的相反側(基端側)的外方。
第2導引軸24b,是將兩端固定於捲線器外殼2a,如前述插通導引孔25d。因此,第2導引軸24b,是被配置於橫向凸輪軸21的右方。
在此,因為將第1導引軸24a配置於卡合構件26的外方,所以與如習知將橫向凸輪軸配置於挾持上下的情況時相比,不需要在橫向凸輪軸21的下方配置導引軸,因此不需要那樣的空間,可以達成捲線器本體2的小型化。
<捲筒的結構>
捲筒4,如第2圖所示,是淺溝形,被配置在轉子3的第1轉子臂31及第2轉子臂32之間。捲筒4,是在捲筒軸15的先端部透過牽引機構60被連結。捲筒4,是具有:在外周捲取釣線的捲線胴部4a、及一體形成於捲線胴部4a的後部的裙部4b、及設在捲線胴部4a的前端的凸緣部4c。
捲線胴部4a,是在中心具有轂部的略2重的圓筒狀的構件,外周側的圓筒部分的外周面是由與捲筒軸15平行的周面所構成。捲線胴部4a,是藉由被裝設於轂部的2個軸承56、57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筒軸15。裙部4b,是從捲線胴部4a的後端部朝徑方向擴大之後朝後方延伸的有底圓筒構件。捲筒4,是與被裝設於捲筒軸15的定位墊圈54抵接而被定位。
<捲線器的操作及動作>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中,在拋竿時等的線吐出時將導環臂40朝線開放姿勢倒下。此結果,釣線是藉由擬餌的自重從捲筒4的先端側依序被吐出。
在線捲取時中,將導環臂40返回至線捲取姿勢側。這是因為,將操作桿組裝體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可藉由無圖示的導環反轉機構的作動自動地進行。操作桿組裝體1的旋轉力,是透過主齒輪軸10及主齒輪11被傳達至小齒輪12。被傳達至小齒輪12的旋轉力,是從其前部12a被傳達至轉子3並且藉由中間齒輪22朝橫向凸輪軸21被傳達,橫向凸輪軸21是朝線捲取方向旋轉。
橫向凸輪軸21是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卡合部26a是一邊與凸輪溝38卡合一邊藉由卡合構件26使滑件23朝前後往復移動,使捲筒4朝前後往復移動。此時,卡合部26a是在通過交叉部分38a之前,先通過溝寬度狹窄的第1溝部38b。由此,卡合部26a的轉動被限制,通過交叉部分38a時卡合部26a不易接觸交叉部分38a的角部。且,通過交叉部分38a的話,雖卡合於第2溝部38c,但是因為此第2溝部38c的溝寬度比第1溝部38b寬,所以卡合部26a不易與第2溝部38c接觸。進一步,卡合部26a通過第2溝部38c的話,通過第3溝部38d與第1溝部38b卡合。此時,第3溝部38d的溝寬度,因為是比第2溝部38c窄且比第1溝部38b寬,所以從溝寬度寬的第2溝部38c通過第3溝部38d與第1溝部38b相對移動時,卡合部26a可在溝寬度狹窄的第1溝部38b平順地被導引。且,卡合部26a是卡合在第4溝部38e的話,移動方向為相反。
在此,因為在交叉部分38a的旋轉方向下流側,即,橫向凸輪軸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在交叉部分的相對移動方向的前方側,卡合構件26是卡合於溝寬度狹窄的第1溝部38b,所以卡合構件26在交叉部分38a的前方側不易不必要地轉動,卡合構件26不易與交叉部分38a的角部接觸,可以抑制異音的發生及旋轉觸感的下降。且,超過交叉部分38a的話因為溝寬度變寬,所以第2溝部38c的接觸也減少,可以抑制旋轉的觸感的下降。因此,可以抑制卡合構件26的多餘的轉動並抑制異音的發生及觸感的劣化。
且,橫向凸輪軸21旋轉的話,滑件23會前後移動且轉子3朝線捲取方向旋轉並且捲筒4朝前後往復移動。此時滑件23因為是藉由2條的導引軸24a、24b被導引,所以可平順地朝前後被導引。
<第2實施例>
在第10圖中,採用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01、及操作桿組裝體102、及被配置於操作桿組裝體102的捲線器本體101側的牽引力調整用的星狀牽引器103、及捲筒104。操作桿組裝體102,是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01的側方使捲筒104旋轉用。操作桿組裝體102,是具有:板狀的臂部102a、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臂部102a的兩端的把手(無圖示)。
捲線器本體101,是具有:框架105、及被裝設於框架105的兩側方的第1側蓋106及第2側蓋107、及在框架105的前方可開閉自如地被裝設的前蓋110。
框架105,是具有:隔有預定間隔且彼此之間相面對的方式被配置的1對的側板108、109、及將這些的側板108、109連結的複數連結部111。在框架105內,配置有:捲筒104、及釣線均一地捲取於捲筒104用的均勻捲線機構(往復移動機構的一例)115、及作為離合器操作具且在進行手指壓線的情況時成為供母指的接觸的拇指座117。
捲筒104,是可一體旋轉地被固定於貫通中心部的捲筒軸116。
在框架105及第2側蓋107之間,配置有:將來自操作桿組裝體102的旋轉力朝捲筒104傳達用的旋轉傳達機構118、及離合器機構113、及對應拇指座117的操作進行離合器機構113的卡脫用的離合器卡脫機構119、及牽引機構121、及拋竿控制機構122。且,在框架105及第1側蓋106之間,配置有抑制拋竿時的反衝力用的離心制動器機構123。
旋轉傳達機構118,是具有:被固定於手把軸130的主齒輪131、及與主齒輪131嚙合的筒狀的小齒輪132。
<均勻捲線機構的結構>
均勻捲線機構115,是具有:將操作桿組裝體102的旋轉傳達的連動機構(傳達機構的一例)124、及被固定於1對的側板108、109之間並與捲筒軸116平行地被配置的導引筒(導引部的一例)125、及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導引筒125內且形成有凸輪溝138的橫向凸輪軸126、及釣線導引部127。釣線導引部127,是具有:本體構件127a、及被裝設在本體構件127a且卡合於凸輪溝138的卡合構件127b。
連動機構124,是具有:被固定於橫向凸輪軸126的端部的齒輪128a、及可一體旋轉地被固定於手把軸130且與齒輪128a嚙合的齒輪128b。連動機構124,是將操作桿組裝體102的旋轉傳達至橫向凸輪軸126。
導引筒125,是與捲筒軸116平行地被配置在其外周面且形成有軸方向較長的開縫,被裝設於本體構件127a的卡合構件127b是從其開縫朝向橫向凸輪軸126延伸。
橫向凸輪軸126,是具有:軸本體137、及形成於軸本體137的外周面的凸輪溝138。凸輪溝138,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構成,具有無圖示的第1~第4溝部。釣線導引部127的卡合構件127b是與此凸輪溝138嚙合。因此,藉由透過連動機構124使橫向凸輪軸126旋轉,使釣線導引部127沿著導引筒125往復移動。
接著,說明此雙軸承捲線器的動作。
捲取釣線時,是將操作桿組裝體10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操作桿組裝體102的旋轉是朝手把軸130被傳達,進一步透過牽引機構121被傳達至旋轉傳達機構118也就是主齒輪131及小齒輪132。小齒輪132的旋轉,是透過離合器機構113朝捲筒軸116被傳達,由此捲筒104旋轉使釣線被捲取。且,操作桿組裝體102的旋轉是從手把軸130,從連動機構124也就是齒輪128b被傳達至齒輪128a。由此橫向凸輪軸126旋轉使釣線導引部127往復移動。此時,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卡合構件127b通過凸輪溝138的交叉部分之前與溝寬度狹窄的第1溝部卡合,從其通過交叉部分至溝寬度寬的第2溝部。因此,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可以抑制卡合構件127b的多餘的轉動並抑制異音的發生及觸感的劣化。
另一方面,將釣線吐出的情況時,操作無圖示的離合器操作桿將離合器機構113斷開(OFF)。由此,捲筒軸116及小齒輪132的卡合被解除,捲筒104成為與操作桿組裝體102等無關的可自由旋轉的狀態。因此,藉由擬餌等的重量使捲筒104旋轉使釣線被吐出。
<特徵>
(1)在本發明的橫向凸輪軸21、126中,因為在交叉部分38a的旋轉方向下流側,即,橫向凸輪軸21、126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在交叉部分38a的相對移動方向的前方側,卡合構件26、127b是卡合於溝寬度狹窄的第1溝部38b,所以卡合構件26、127b在交叉部分38a的前方側不易不必要地轉動,卡合構件26、127b不易與交叉部分38a接觸可以抑制異音的發生及旋轉觸感的下降。且,超過交叉部分38a的話因為與第2溝部38c卡合而使溝寬度變寬,所以第2溝部38c的接觸也減少,可以抑制旋轉的觸感的下降。因此,可以抑制卡合構件26、127b的多餘的轉動且抑制異音的發生及觸感的劣化。
(2)因為凸輪溝38、138是等腳梯形的剖面形狀,所以利用相同工具(例如端銑刀EM)藉由改變溝部38b~38e的深度就可以變更溝寬度。因此,溝寬度不同的例如4種類的溝部可以由一種類的工具連續地由機械加工形成。
且,因為可以藉由溝部38b~38e的深度的相異改變溝寬度的所以藉由將溝深度變淺就可使溝寬度更窄。
(3)在凸輪溝38、138中,第3溝部38d的溝寬度是比第2溝部38c的溝寬度更窄,且比第1溝部38b的溝寬度更寬。因此,在第2溝部38c的旋轉方向上流側且在第1溝部38b之間,形成有溝寬度比第2溝部38c狹窄的第3溝部。由此,卡合構件26、127b從第2溝部38c朝第1溝部38b卡合時可以由溝寬度比第2溝部38c狹窄的第3溝部38d限制卡合構件26、127b,容易將卡合構件26、127b朝第1溝部38b導引。此結果,可以進一步抑制卡合構件26、127b的轉動。
(4)因為在凸輪溝38、138的兩端部分形成溝寬度比第2溝部38c寬的第4溝部38e,所以曲率半徑小使卡合構件26、127b容易接觸的兩端部分的溝寬度成為最寬。此結果,卡合構件26、127b是容易平順地由兩端部分動作。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a)紡車式捲線器的形態不限定於前述第1實施例,例如捲筒軸對於滑件旋轉的後牽引力型、和操作桿被固定於左右任一的操作桿固定型、和將轉子由操作桿制動的槓桿制動器型的紡車式捲線器等的全部的形態的紡車式捲線器,皆可以適用本發明。
(b)雙軸承捲線器的形態不限定於前述第2實施例,例如在操作桿裝設側的相反側將捲筒的旋轉朝橫向凸輪軸傳達者等的全部的附均勻捲線機構的雙軸承捲線器,皆可以適用本發明。
(c)在前述實施例中,雖階段地變更溝寬度,但是溝寬度為連續地平行也可以。例如,溝部的剖面形狀是等腳梯形的形狀的情況,連續地變更溝深度來變更溝寬度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凸輪溝的剖面形狀雖為等腳梯形的形狀,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溝深度為一定只有變更溝寬度也可以。
(e)在前述實施例中,雖例示被機械加工的金屬製的橫向凸輪軸,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藉由機械加工作成原型,使用其原型藉由鑄模成型將橫向凸輪軸製造也可以。此情況,除了金屬製以外,合成樹脂製也可以。且,合成樹脂及金屬組合者也可以。
1...操作桿組裝體
2...捲線器本體
2a...捲線器外殼
2b...竿安裝腳
2d...蓋構件
3...轉子
4...捲筒
4a...捲線胴部
4b...裙部
4c...凸緣部
5...轉子驅動機構
6...擺動機構
7...操作桿本體
9...密封構件
10...主齒輪軸
10a...卡止孔
11...主齒輪
12...小齒輪
12a...前部
13...保護蓋
14a,14b...軸承
15...捲筒軸
15a...缺口
16a...軸承
16b...軸承
17...轂部
17a...轂部
17b...轂部
19...防水帽
21...橫向凸輪軸
22...中間齒輪
23...滑件
24...導引部
24a...第1導引軸
24b...第2導引軸
25...滑件本體
25a...固定孔
25b...導引孔
25c...突出部
25d...導引孔
25e...安裝孔
25f...突出部
25g...螺孔
25h...安裝孔
25i...相面對部
26...卡合構件
26a...卡合部
27...軸套
28...蓋構件
29a...螺栓
29b...螺栓
30...圓筒部
31...第1轉子臂
32...第2轉子臂
33...螺帽
35...軸承
36...密封構件
37...軸本體
37a...溝形成部
37b...後支撐部
37c...錐面附階段部
37d...齒輪支撐部
37e...前支撐部
38...凸輪溝
38a...交叉部分
38b...第1溝部
38c...第2溝部
38d...第3溝部
38e...第4溝部
40...導環臂
41...前壁
42...轂部
50...逆轉防止機構
51...單向離合器
52...切換機構
54...定位墊圈
56,57...軸承
60...牽引機構
85...軸密封件
101...捲線器本體
102...操作桿組裝體
102a...臂部
103...星狀牽引器
104...捲筒
105...框架
106...第1側蓋
107...第2側蓋
108,109...側板
110...前蓋
111...連結部
113...離合器機構
115...均勻捲線機構
116...捲筒軸
117...拇指座
118...旋轉傳達機構
119...離合器卡脫機構
121...牽引機構
122...拋竿控制機構
123...離心制動器機構
124...連動機構
125...導引筒
126...橫向凸輪軸
126a...凸輪溝
127...釣線導引部
127a...本體構件
127b...卡合構件
128a...齒輪
128b...齒輪
130...手把軸
131...主齒輪
132...小齒輪
137...軸本體
138...凸輪溝
[第1圖]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被採用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側面圖。
[第2圖]其側面剖面圖。
[第3圖]第2圖的III-III剖面圖。
[第4圖]擺動機構的滑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橫向凸輪軸的側面圖。
[第6圖A]-[第6圖D]凸輪溝的各溝部的橫剖面圖。
[第7圖]顯示將凸輪溝的中間部分加工時的工具的先端的軌跡的圖。
[第8圖]顯示將凸輪溝的兩端部分加工時的工具的先端的軌跡的圖。
[第9圖]沿著凸輪溝的意示剖面圖。
[第10圖]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被採用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平面剖面圖。
21...橫向凸輪軸
37...軸本體
37b...後支撐部
37c...錐面附階段部
37d...齒輪支撐部
37e...前支撐部
38...凸輪溝
38a...交叉部分
38b...第1溝部
38c...第2溝部
38d...第3溝部
38e...第4溝部

Claims (7)

  1. 一種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是卡合於將釣魚用捲線器的釣線導引部及捲筒相對地往復移動所使用的卡合構件,具備:軸本體,可與前述釣魚用捲線器的操作桿的至少線捲取方向的旋轉連動而旋轉;及螺旋狀的無端的凸輪溝,是以在前述軸本體的外周面卡合於前述卡合構件的方式至少一處形成交叉而具有:當前述軸本體朝前述線捲取方向旋轉時,配置於比交叉部分更靠旋轉方向下流側的複數第1溝部、及配置於比前述交叉部分更靠旋轉方向上流側且比前述第1溝部溝寬度更寬的複數第2溝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其中,前述凸輪溝,是具有外周面側比溝底側寬度更廣的等腳梯形的剖面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其中,前述凸輪溝,是前述第1溝部的溝深度比前述第2溝部的溝深度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其中,前述凸輪溝,是進一步具有配置於比前述第2溝部更靠旋轉方向上流側的複數第3溝部,前述第3溝部的溝寬度是比前述第2溝部的溝寬度更窄,且比前 述第1溝部的溝寬度更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其中,前述凸輪溝是進一步具有被配置於前述軸本體的兩端部分並比前述第2溝部溝寬度更寬的2個第4溝部。
  6. 一種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將作為前述釣魚用捲線器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前述捲筒往復移動,具備:沿著與前述捲筒連結的捲筒軸被配置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的任一項的橫向凸輪軸;及將前述操作桿的旋轉傳達至前述橫向凸輪軸的傳達機構;及使卡合於前述凸輪溝的前述卡合構件可轉動自如被裝設,使前述捲筒軸至少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連結的滑件;及將前述滑件朝往復移動方向導引的導引部。
  7. 一種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將作為前述釣魚用捲線器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前述釣線導引部往復移動,具備:沿著與前述捲筒連結的捲筒軸被配置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的任一項的橫向凸輪軸;及將前述操作桿的至少前述線捲取方向的旋轉傳達至前述橫向凸輪軸的傳達機構;及可轉動自如被裝設在前述釣線導引部且卡合於前述凸 輪溝的前述卡合構件;及將前述釣線導引部朝往復移動方向導引的導引部。
TW098145870A 2009-01-26 2009-12-30 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及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TWI439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4110A JP5143757B2 (ja) 2009-01-26 2009-01-26 釣り用リールの螺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9747A TW201039747A (en) 2010-11-16
TWI439229B true TWI439229B (zh) 2014-06-01

Family

ID=4211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5870A TWI439229B (zh) 2009-01-26 2009-12-30 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及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80020B2 (zh)
EP (1) EP2210487B1 (zh)
JP (1) JP5143757B2 (zh)
KR (1) KR101676855B1 (zh)
CN (1) CN101785447B (zh)
MY (1) MY153438A (zh)
SG (1) SG163480A1 (zh)
TW (1) TWI439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9687B1 (en) * 2008-10-07 2014-10-28 Cp Packaging, Inc. Adhesive joint construction for the frame of a food-processing machine
WO2011112918A2 (en) * 2010-03-11 2011-09-15 Atlanta Catheter Therapies, Inc. Atherectomy device
JP5956740B2 (ja) * 2011-11-08 2016-07-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釣り用リール及び釣り用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製造方法
JP6140956B2 (ja) * 2012-09-18 2017-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033099B2 (ja) * 2013-01-21 2016-1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GB2515507A (en) * 2013-06-25 2014-12-31 Heligear Engineering H K Co Ltd Fishing reel
JP6472946B2 (ja) * 2013-08-16 2019-02-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295047B2 (ja) * 2013-09-20 2018-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336073B2 (ja) * 2014-07-14 2018-06-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6462382B2 (ja) * 2015-01-29 2019-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係合ピン及び係合ピンを有する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6656813B2 (ja) * 2015-03-10 2020-03-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及び釣り用リール
CN104904687B (zh) * 2015-05-18 2017-07-04 宁波中源欧佳渔具股份有限公司 可单手装卸摇臂总成的渔线轮
CN10787366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宁波海宝渔具有限公司 可变速的钓鱼用两轴式卷线器
US10785970B1 (en) * 2017-09-06 2020-09-29 Thomas Sandstrom Spinning type fishing reel with bi-directionally rotating rotor with drag control to prevent line twist
JP6965074B2 (ja) * 2017-09-22 2021-11-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JP7137952B2 (ja) * 2018-03-29 2022-09-15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CN108477090B (zh) * 2018-05-31 2024-05-14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渔线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588A (en) * 1889-03-12 Line-guide for fishing-rods
US1387855A (en) * 1921-08-16 Beversiito
US1635629A (en) * 1927-07-12 Line distributor for fishing reels
US983013A (en) * 1910-06-22 1911-01-31 Isaac D Wright Fishing-reel.
US1448786A (en) * 1921-10-22 1923-03-20 James P Breen Level winder for reels
US1663801A (en) 1924-07-19 1928-03-27 Jr Joe Kautzky Free-spool level-wind fish reel
US1557450A (en) * 1924-09-13 1925-10-13 Fulda Edward Rewinding device
US2155753A (en) * 1937-03-15 1939-04-25 George A Cook Fishing line distributor
US2251838A (en) * 1939-03-17 1941-08-05 American Thread Co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US2641418A (en) * 1947-04-25 1953-06-09 Miller Joe Wheeler Fishing reel
US2609161A (en) * 1950-12-01 1952-09-02 Kjall G Guhlin Level wind reel
US3407262A (en) * 1966-12-27 1968-10-22 Bouligny Inc R H Winding machine traverse cam and follower therefor
US3598334A (en) * 1970-01-20 1971-08-10 Oscar Fleischer Level wind guide attachment for fishing reels
US3690579A (en) * 1971-11-15 1972-09-12 Northrop Carolina Inc Textile thread winder with improved thread traversing mechanism
US4023421A (en) * 1975-11-17 1977-05-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versing lead screw construction
JPS5675876U (zh) 1979-11-17 1981-06-20
JPH0623456U (ja) * 1992-08-28 1994-03-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作動機構
JP3472021B2 (ja) * 1996-02-21 2003-12-0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JPH11346611A (ja) * 1998-06-09 1999-12-2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0139293A (ja) 1998-11-09 2000-05-2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2000247424A (ja) * 1999-02-26 2000-09-12 Asmo Co Ltd 往復移動機構、スライドピース、ガイド軸体及び商品押出装置
JP2001321041A (ja) * 2000-05-18 2001-11-20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003079291A (ja) * 2001-09-12 2003-03-18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2004081077A (ja) 2002-08-26 2004-03-18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4314119B2 (ja) 2004-01-09 2009-08-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US7568650B2 (en) * 2005-04-20 2009-08-04 Kore Gear, Inc. Level wind mechanism
JP5190160B2 (ja) 2007-07-05 2013-04-24 ボーグワーナ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またはチェーンガイド、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53438A (en) 2015-02-13
EP2210487B1 (en) 2013-03-20
CN101785447A (zh) 2010-07-28
US8480020B2 (en) 2013-07-09
TW201039747A (en) 2010-11-16
US20100187346A1 (en) 2010-07-29
KR101676855B1 (ko) 2016-11-17
CN101785447B (zh) 2013-11-20
EP2210487A1 (en) 2010-07-28
JP2010166882A (ja) 2010-08-05
SG163480A1 (en) 2010-08-30
JP5143757B2 (ja) 2013-02-13
KR20100087249A (ko) 201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229B (zh) 釣魚用捲線器的橫向凸輪軸及使用其的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JP2010166882A5 (zh)
JP5008321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6295047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4804279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7802744B2 (en) Spinning reel
JP2007097576A5 (zh)
KR102002854B1 (ko) 스피닝 릴의 핸들 조립체
JP2015057997A5 (zh)
TW201417706A (zh) 驅動齒輪
JP5777873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ギア装着構造
JP2016220570A (ja) 両軸受リール
TWI594693B (zh) 紡車式捲線器
JP2010172272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EP2387881B1 (en) Spinning reel spool
JP5270283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及び回転伝達機構
JP4314107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オシレーティング機構
JP6376756B2 (ja)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EP2036431A1 (en) Spinning reel
JP2015128403A5 (zh)
JP2004337065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005253477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596265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2125538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001346484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