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5447A - 渔线轮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渔线轮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5447A
CN101785447A CN201010102773A CN201010102773A CN101785447A CN 101785447 A CN101785447 A CN 101785447A CN 201010102773 A CN201010102773 A CN 201010102773A CN 201010102773 A CN201010102773 A CN 201010102773A CN 101785447 A CN101785447 A CN 101785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part
reciprocating type
type coiling
fishing lin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5447B (zh
Inventor
落合浩士
井上彻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85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5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056Rotary to or from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Y10T74/18296Cam and slide
    • Y10T74/18304Axial cam
    • Y10T74/18312Groov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通过遏制其卡合部件的无用的转动可以遏制发出异响,或使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与卡合部件卡合,该卡合部件用于使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导臂和卷线筒相对往复移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包括轴身(37)和凸轮槽(38),其中,轴身可至少与手柄组件沿收线方向的转动联动而转动。凸轮槽包括:第1槽部(38b),其交叉形成在轴身的外周面上并与卡合部件卡合,该第1槽部的设置位置为,当轴身向收线方向转动时,比交叉部分靠近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第2槽部(38c),其设置在比交叉部分靠近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其宽度比第1槽部宽。

Description

渔线轮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traversecamshaft)和使用该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往复移动机构,该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卡合部件卡合,该卡合部件用于使渔线轮的渔线引导部和卷线筒相对往复移动。
背景技术
在纺车式渔线轮的摆动机构或双轴承渔线轮的均匀卷绕机构等类型的渔线轮往复移动机构中,使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使渔线引导部和卷线筒沿轴向作相对往复移动。在纺车式渔线轮中,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使顶端安装有卷线筒的卷线筒轴相对于渔线引导部作往复移动,而在双轴承渔线轮中,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使渔线引导部相对于卷线筒作往复移动。
应用于这些往复移动机构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宽一定,呈封闭状态的螺旋形凸轮槽,凸轮槽上,槽与槽之间有交叉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设置在摆动机构的滑块上或均匀卷绕机构的渔线引导部上的卡合部件卡合在该凸轮槽内。该卡合部件与凸轮槽保持卡合的同时,可沿着凸轮槽来回移动,使滑块或渔线引导部沿着卷线筒作往复移动。
在现有技术的往复移动机构中,其卡合部件的卡合部分的中央部的宽度较大,而该卡合部件两端部的宽度要比中央部的宽度窄。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39293号
由于在现有技术的往复移动机构中的凸轮槽的宽度是相同的,而卡合部件的卡合部分的中央部的宽度较宽,因此可以防止卡合部件的顶端因与凸轮槽的交叉部分发生接触而发出异响,或使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但是,由于卡合部件的卡合部分的厚度呈中央部较厚而两端部较薄的状态,所以卡合部件和凸轮槽之间的接触部分被限定在卡合部件的中央部分。因此,卡合部件在凸轮槽中容易产生无用的转动,或因卡合部件和凸轮槽之间的接触状态产生变化,使阻尼发生变化而导致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此外,卡合部件在来回移动时,在凸轮槽的交叉部分会与交叉部分发生接触并发出异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能够遏制卡合部件产生无用的转动以遏制异响的发生或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中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卡合部件卡合,该卡合部件用于使渔线轮的渔线引导部和卷线筒作相对往复移动,所述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包括轴身和凸轮槽,其中,所述轴身至少在渔线轮的手柄向收线方向的转动时与之联动而转动,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轴身的外周面上用于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该凸轮槽为封闭的螺旋形,在槽与槽之间至少有一处交叉,在该凸轮槽中,设有多个第1槽部和多个第2槽部,所述多个第1槽部相对于所述轴身的转动方向,位于交叉部分的下游一侧,所述多个第2槽部相对于所述轴身的转动方向,位于所述交叉部分的上游一侧,且第2槽部的宽度比第1槽部的宽度要大。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制成往复移动机构,使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向收线方向转动时,由于卡合部件会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通过交叉部分向宽度较宽的第2槽部移动,在凸轮槽中与之产生相对移动,因此,卡合部件会在被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约束的状态下进入交叉部分,再从交叉部分到达宽度较宽的第2槽部并重复该动作。所以,卡合部件不仅在第1槽部中很难进行无用的转动,而且还很难接触到交叉部分。此外,由于过了交叉部分就会通过宽度较宽的第2槽部,所以卡合部件还很难接触到第2槽部。
这里,由于卡合部件在比交叉部分靠近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卡合,即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向收线方向转动时,在相对交叉部分的移动方向上在卡合部件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一侧的位置,卡合部件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卡合,所以,由于卡合部件不仅在其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一侧的位置很难进行无用的转动,而且该卡合部件还会很难接触到交叉部分,从而可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另外,由于过了交叉部分之后槽宽就会变宽,所以卡合部件和第2槽部之间的接触也会变少,从而可以遏制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因此,该技术方案可通过遏制卡合部件的无用的转动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凸轮槽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截面形状的外周面一侧的槽宽比其槽底一侧的槽宽要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凸轮槽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所以可利用同一工具(例如铣刀、端铣刀、立式刨床和车刀等工具)通过改变槽深来改变其槽宽,因此可以利用一种工具连续地对原材料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宽度不同的多种槽部。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凸轮槽的第1槽部的深度比第2槽部的深度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通过不同的槽深来改变其槽宽,所以可通过使槽深变浅而使其槽宽变窄。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或2中所述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4中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凸轮槽还包括第3槽部,其设置在比第2槽部靠近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其宽度比第2槽部的宽度窄,但比第1槽部的宽度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第2槽部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第2槽部与第1槽部之间的位置上,形成其宽度比第2槽部的宽度窄的第3槽部,所以当卡合部件从与第2槽部卡合的状态变为与下一个位于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第1槽部卡合时,可由宽度比第2槽部的宽度窄的第3槽部来约束卡合部件,因此易于向第1槽部中引导卡合部件。这样一来,可进一步遏制卡合部件的转动。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或2中所述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5中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凸轮槽还包括第4槽部,其设置在相互交叉的凸轮槽的两端部分,其宽度比第2槽部的宽度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较小曲率半径而易于接触卡合部件的两端部分的槽宽会变得最宽,所以更易于使卡合部件平稳地在两端部分完成动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6中的垂钓用往复移动机构用来使作为垂钓用渔线轮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往复移动。该往复移动机构包括本发明技术方案1或2中所述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传递机构、滑块和引导部。其中,通过传递机构将手柄的转动传递给往复式绕线凸轮轴,滑块上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卡合部件,该卡合部件用来和凸轮槽卡合,卷线筒轴以至少在轴线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与滑块连结,引导部用来引导滑块在往复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该往复移动机构中,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向收线方向转动时,滑块就会往复移动。此时就可获得本发明技术方案1或2中所述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7中的往复移动机构是用来使作为垂钓用渔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引导部往复移动的机构,其包括本发明技术方案1或2中所述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该往复式绕线凸轮轴沿用来连结卷线筒的卷线筒轴而设置,该往复移动机构还包括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传递机构、卡合部件和引导部。其中,传递机构是至少将手柄在收线方向上的转动向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传递的机构,卡合部件是安装在渔线引导部上并可与之相对转动的部件,其用来与凸轮槽卡合,引导部用来引导渔线引导部在往复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该往复移动机构中,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向收线方向转动时,渔线引导部就会往复移动。此时就可获得本发明技术方案1~5中所述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当采用本发明时,由于卡合部件在比交叉部分靠近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卡合,即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向收线方向转动时,在相对交叉部分的移动方向上在卡合部件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一侧的位置,卡合部件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卡合,所以,卡合部件不仅在其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一侧的位置很难进行无用的转动,而且该卡合部件还很难接触到交叉部分,从而可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另外,由于过了交叉部分之后槽宽就会变宽,所以卡合部件和第2槽部之间的接触也会变少,从而可以遏制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遏制卡合部件的无用的转动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III-III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摆动机构的滑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侧视图。
图6中(A)~(D)是凸轮槽的各个槽部的横截面图。
图7是表示加工凸轮槽的中间部分时工具顶端的轨迹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加工凸轮槽的两端部分时工具顶端的轨迹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沿着凸轮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双轴承渔线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组件;4,卷线筒;21、126,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2,中间齿轮(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23,滑块;24,引导部;26、127b,卡合部件;37、137,轴身;38、138,凸轮槽;38a,交叉部分;38b,第1槽部;38c,第2槽部;38d,第3槽部;38e,第4槽部;40,渔线导臂(渔线引导部的一个例子);124,联动机构(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127,渔线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纺车式渔线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纺车式渔线轮包括可安装在钓竿上的渔线轮主体2、手柄组件1、转子3以及卷线筒4。其中,手柄组件1安装在该渔线轮主体2上,并可围绕渔线轮主体2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转子3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的前部并可围绕渔线轮主体2的前后方向的轴线转动,转子3与手柄组件1的转动联动而转动,用来向卷线筒4上卷绕渔线,卷线筒4设置在转子3的前部并可沿前后轴线方向来回移动,由转子3引导的渔线被卷绕在该卷线筒4的外周面上。
【渔线轮主体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渔线轮主体2包括:渔线轮轮体2a,其构成渔线轮主体2的主要部分并具有开口,该开口朝向渔线轮主体2的侧部;钓竿安装座2b,其呈字母“T”形,与渔线轮轮体2a一体并从渔线轮轮体2a斜着向前上方延伸;盖部件2d,其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渔线轮轮体2a上并用来封闭开口。
渔线轮轮体2a的内部具有与该开口连通的用来安装各种机构的空间,如图2所示,该空间内设置有:转子驱动机构5,其可与手柄组件1的转动联动而转动转子3;摆动机构(往复移动机构的一个例子)6,其用来使卷线筒4前后移动,以使渔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4上。
如图3所示,在渔线轮轮体2a的右侧面形成有筒状的毂部17a,该毂部17a用来收纳支承在主齿轮轴10的右端的轴承16a并以朝向渔线轮轮体2a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盖部件2d上面对毂部17a的位置上形成有毂部17b,该毂部17a用来收纳用来支承主齿轮轴10的左端的轴承16b并以朝向渔线轮轮体2a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突出的方式形成。位于与安装手柄组件1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毂部(图3中的毂部17a)通过防水罩19来封闭。防水罩19为有底筒状的罩,其与毂部17a、17b其中之一的内周面通过螺纹连接而固定。
如图2所示,用例如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护罩13盖住渔线轮主体2的后部,保护罩13设置在从渔线轮轮体2a和盖部件2d的下部经背面直至钓竿安装座2b的整个区域,并覆盖渔线轮主体2的下部和背面,其通过螺钉以可以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渔线轮主体2上。
【手柄组件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手柄组件1是以可以拆装的方式安装在主齿轮轴10上并可与之一体转动的部件,其包括手柄主体7、安装在手柄主体7上的把手部(未图示)以及安装在手柄主体7上的密封部件9。手柄组件1既可以如图1所示地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的右侧,也可以如图2所示地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的左侧。
【转子驱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主齿轮11,手柄组件1安装在该主齿轮11上,并可与主齿轮11一体转动;小齿轮12,其与主齿轮11啮合。
主齿轮11是端面齿轮,其与主齿轮轴10一体形成。在主齿轮轴10的中心形成有非圆形(例如矩形)的卡止孔10a,主齿轮轴10是例如由不锈钢制成的中空部件,其两端经由轴承16a、16b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被渔线轮轮体2a和盖部件2d支承,主齿轮轴10与卡合在卡止孔10a中的手柄主体7一体转动。
如图2所示,小齿轮12是筒状部件并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轮体2a上,其前部12a贯穿转子3的中心部,该小齿轮12在此贯穿部分上通过螺母33固定在转子3上,小齿轮12的轴向方向上的中部和后端部分别通过轴承14a、14b支承在渔线轮轮体2a上,这使得小齿轮12可相对渔线轮轮体2a转动。该小齿轮12的中心部被卷线筒轴15沿着前后方向贯穿,小齿轮12不仅与主齿轮11啮合,还和摆动机构6啮合。
【转子的结构】
转子3包括:圆筒部30,其固定在小齿轮12上;第1转子臂31、第2转子臂32,它们在圆筒部30的侧方以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渔线导臂40(渔线引导部的一个例子),其用来将渔线引导到卷线筒4。圆筒部30和两个转子臂31、32例如由铝合金一体制成。
在圆筒部30的前部形成有前壁41,在前壁41的中央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毂部42。在该毂部42的中心部形成有呈非圆形的通孔,其连结该小齿轮12,可用来使毂部42与小齿轮12一体转动,小齿轮12的前部12a连结在该通孔中并可与毂部42一体转动。
在小齿轮12的前部12a有螺母33与之螺纹连结,通过该螺母33将毂部42固定在小齿轮12的前端部,毂部42与小齿轮12可以一体转动。在螺母33的内周侧设置有轴承35,设置轴承35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卷线筒轴15和小齿轮1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螺母33和轴承35的前表面上安装有密封部件36,该密封部件36的内周侧具有密封唇,密封部件36的内周侧顶端与卷线筒轴15接触,由此可防止液体从卷线筒轴15渗入渔线轮主体2的内部。
防倒转机构50与毂部42相邻设置,防倒转机构50包括单向离合器51和切换机构52,通过该切换机构52使单向离合器51在工作状态(倒转禁止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倒转许可状态)之间切换。
单向离合器51为内圈可自由转动的滚子式单向离合器,其通过设置在其前方的带有密封唇的轴封85来实现密封。
【摆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2~图4所示,摆动机构6是用来使卷线筒轴15前后移动,进而使卷线筒4也前后移动的机构,而且在卷线筒轴15的前端连结有卷线筒4的中心部,该卷线筒4经由卸力机构60可与卷线筒轴15一起前后移动。
摆动机构6包括: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其设置在卷线筒轴15的斜下方并与之平行;中间齿轮(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22,其用来将转子3的转动传递给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滑块23,其连结在卷线筒轴15的后端,相对于卷线筒轴15既不能转动也不能沿轴线方向移动;引导部24,其在卷线筒的轴线方向上对滑块23进行引导。其中,滑块23包括用来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卡合的卡合部件26。
【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是例如对其黄铜表面进行了电镀处理的金属部件,包括轴身37和形成在轴身37的外周面上的凸轮槽38,凸轮槽38为封闭的螺旋形,槽与槽之间有互相交叉的部分。轴身3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轮体2a上,在手柄组件1转动时与之联动而转动,轴身37包括形成有凸轮槽38的直径较大的槽形成部37a、后支承部37b、圆锥体部37c、齿轮支承部37d和前支承部37e。其中,后支承部37b形成在槽形成部37a的后端,其通过轴承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轮体2a的后端部,圆锥体部37c形成在槽形成部37a的前端,其直径越向前方越小,齿轮支承部37d形成非圆形的结构,其连结中间齿轮22并可与之一体转动,前支承部37e通过轴承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轮体2a的前部。
如图5~图9所示,凸轮槽38以互相交叉的方式形成在轴身37的外周面,该凸轮槽38与卡合部件26卡合,其包括:第1槽部38b;第2槽部38c,该第2槽部38c与第1槽部38b相邻,与第1槽部38b之间夹着交叉部分38a;第3槽部38d,其与第2槽部38c相邻;第4槽部38e,其在轴身37的槽形成部37a的两端部,位于两个第3槽部38d之间。
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向收线方向转动时,由于第1槽部38b形成在靠近交叉部分38a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即第1槽部38b形成在卡合部件26相对于凸轮轴21的移动方向上,卡合部件26将要进入交叉部分38a一侧的位置,因此,在卡合部件26通过交叉部分38a之前,第1槽部38b与该卡合部件26卡合。如图6中(A)所示,由于第1槽部38b在其外周部上的宽度WF1是4个槽部38b~38e中最小的,第1槽部38b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其槽底的宽度WB1比其外周部的宽度WF1小,而第1槽部38b的深度DP 1是4个槽部38b~38e中最浅的,因此,第1槽部38b在其槽底外周面上的直径DA1是最大的。
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向收线方向转动时,由于第2槽部38c形成在靠近交叉部分38a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因此在卡合部件26通过交叉部分38a之后,第2槽部38c就会与该卡合部件26卡合。如图6中(B)所示,由于第2槽部38c在其外周部上的宽度WF2比第1槽部38b的宽度WF1大,其大小在4个槽部38b~38e中居于第2位(第2大)。第2槽部38c的截面形状也呈等腰梯形,其槽底的宽度WB2比其外周部的宽度WF2小,而第2槽部38c的深度DP2在4个槽部38b~38e中居于第2位(第2深),因此,第2槽部38c在其槽底外周面上的直径DA2居于倒数第2位(倒数第2大)。
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向收线方向转动时,由于第3槽部38d形成在靠近第2槽部38c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因此在卡合部件26通过第2槽部38c之后,第3槽部38d就会与该卡合部件26卡合。如图6中(C)所示,由于第3槽部38d在其外周部上的宽度WF3比第2槽部38c的宽度WF2小,但比第1槽部38b的宽度WF1大,其大小在4个槽部38b~38e中居于倒数第2位。第3槽部38d的截面形状也呈等腰梯形,其槽底的宽度WB3比其外周部的宽度WF3小,而第3槽部38d的深度DP3在4个槽部38b~38e中居于倒数第2位,因此,第3槽部38d的槽底直径DA3居于第2位。
位于中间部分的第3槽部38d设置在第1槽部38b和第2槽部38c之间,而位于两端部分的第3槽部38d则设置在第4槽部38e的两侧。
第4槽部38e在槽形成部37a的两端部设置在两个第3槽部38d之间。第4槽部38e设置在滑块23的往复移动范围的移动端点,其曲率半径在凸轮槽38中是最小的。如图6中(D)所示,第4槽部38e在其外周部上的宽度WF4是4个槽部38b~38e中最大的。第4槽部38e的截面形状也呈等腰梯形,其槽底的宽度WB4比其外周部的宽度WF4小,而第4槽部38e的深度DP4是4个槽部38b~38e中最深的,因此,第4槽部38e在其槽底外周面上的直径DA4是最小的。
此外,对于等腰梯形形状而言,由于4个槽部38b~38e的槽侧部的倾角大体上相同,因此,比如可以只使用相同形状的截顶圆锥台形的端铣刀EM并采取改变槽深为DP1~DP4的方法,对槽形成部37a的外周面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4个槽部38b~38e。
如图5所示,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附图靠近读者一侧的面上形成有2个交叉部分38a,而在附图的背面一侧形成1个交叉部分38a,总计形成有3个交叉部分38a,因此,夹着所述3个交叉部分38a分别形成第1槽部38b和第2槽部38c。至于交叉部分的个数可根据卷线筒4的行程或卷绕间隔等因素适当设定即可。
图7和图8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时端铣刀EM的顶端在转动方向上的轨迹。其中,图7表示中间部分的轨迹,而图8表示两端部分的轨迹。在加工凸轮槽38时,将端铣刀EM的顶端朝着作为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原材料的中心轴设置,接着一边低速转动原材料,一边用加工头转动端铣刀EM,控制朝向原材料的中心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并在切削方向(原材料的半径方向)和进给方向(原材料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加工头,由此可以形成槽宽不同的凸轮槽38。
具体地讲,当从图5的右端加工凸轮槽38时,最初以第4槽部38e的槽深DP4设定为切削深度来进行切削加工,之后控制朝向图5的左侧的进给量,而且在图8所示的位相将切削量控制为第3槽部38d的槽深DP3的数值,接着如图9所示,采取将切削深度依次改变为第3槽部38d、第1槽部38b、第2槽部38c的槽深的方式进行加工。当加工图5左端的第4槽部38e时,将进给方向改变为朝向右侧,再将切削深度一次改变为第3槽部38d、第1槽部38b和第2槽部38c的槽深的方式进行加工,到达右端的第4槽部38e时加工结束。
【中间齿轮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中间齿轮22固定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顶端,其可与该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一体转动。中间齿轮22与小齿轮12啮合,其与通过转动手柄组件1而转动的转子3同步转动。将小齿轮12的转动通过中间齿轮22按传动比1∶2.5左右进行减速后再传递给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比,由于该结构中的减速比较大而中间齿轮22的外径也较大。
【滑块的结构】
如图4所示,滑块23包括实际上呈长方体形状的滑块主体25和卡合部件(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26,该卡合部件26以可以相对滑块主体25转动并可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块主体25上。
滑块主体25以既不能相对于卷线筒轴15转动也不能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固定,但可以安装在用来构成引导部24的2根引导轴24a、24b上并相对其滑动。在卷线筒轴15上的用来与滑块主体25嵌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5a(图3),其外周的一部分形成平坦的结构。而在滑块主体25上以沿着卷线筒轴15的轴线方向贯穿该滑块主体25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孔25a,该固定孔25a用来固定卷线筒轴15,使其不能转动但可以沿轴线方向移动。
此外,滑块主体25的左前角部被挖去较大的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在其剩下的部分上以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平行的方式形成被第1引导轴24a贯穿的引导孔25b。在滑块主体25的右侧部形成有1对突出部25c,在突出部25c上以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平行的方式形成被第2引导轴24b贯穿的引导孔25d,该引导孔25d形成在比固定孔25a靠右并稍微靠下的位置。在突出部25c的下方形成有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面对的呈圆弧形凹陷的相对部25i,该相对部25i以仅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外周面之间具有极小的间隙的方式设置。
在滑块主体25的被挖去较大的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形成有安装孔25e,其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垂直相交。安装孔25e用来安装卡合部件26,卡合部件26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半径方向的侧方朝向凸轮槽安装并可相对于安装孔25e转动。安装孔25e的形成位置的高度基本上和引导孔25b的形成位置的高度相同,在该安装孔25e中以可以转动并可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有卡合部件26。卡合部件26由安装在安装孔25e中的套筒27支承并可相对于套筒27转动,安装孔25e由罩盖部件28封闭。罩盖部件28为板状部件并由螺钉29a固定在滑块主体25上,螺钉29a拧入螺孔25g中,螺孔25g形成在从滑块主体25的向前部突出的突出部25f上。
此外,如图4所示,在滑块主体25的靠近读者一侧的左侧面形成有安装孔25h,在该安装孔25h中贯穿有螺钉29b,螺钉29b拧入形成在卷线筒轴15上的螺孔(未图示)中,由此可将卷线筒轴15固定在滑块主体25上。
卡合部件26为具有台阶的轴状金属部件,在其前端以沿其直径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板状卡合部26a,该卡合部26a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凸轮槽38啮合。卡合部26a的前端呈尖头形并形成为和凸轮槽38啮合所需的弧形凹部。由于该卡合部26a和凸轮槽38之间的卡合,所以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转动时,滑块主体25就会前后来回移动。
【引导部的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引导部24包括第1引导轴24a和第2引导轴24b。由于第1引导轴24a的两端固定在渔线轮轮体2a上,如前所述,其贯穿引导孔25b。因此,第1引导轴24a设置在卡合部件26的外侧,即与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相反的一侧(卡合部件26的基端侧)。
由于第2引导轴24b的两端固定在渔线轮轮体2a上,如前所述,其贯穿引导孔25d。因此,第2引导轴24b设置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右侧。
这里,由于将第1引导轴24a设置在卡合部件26的外侧,该设置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夹着往复式绕线凸轮轴而上下设置卡合部件的设置方式相比,由于不必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的下方设置引导轴,所以不需要用来设置引导轴的空间,因此有助于将渔线轮主体2做得更小。
【卷线筒的结构】
如图2所示,卷线筒4为浅槽形部件并设置在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之间,其经由卸力机构60连结在卷线筒轴15的前端部上。卷线筒4包括:线轴主体部4a,其外周上可以卷绕渔线;裙部4b,其一体形成在线轴主体部4a后部;凸缘部4c,其设置在线轴主体部4a的前端。
其中,线轴主体部4a为其中心具有毂部的大致呈2层结构的部件,其外周侧的圆筒部分的外周面由平行于卷线筒轴15的圆周面构成,其通过安装在毂部的2个轴承56、57以可相对于卷线筒轴15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卷线筒轴15上。裙部4b是从线轴主体部4a的后端部先径向方向延展后再向后方延伸的有底圆筒形部件。卷线筒4通过抵接安装在卷线筒轴15上的定位垫片来实现定位。
【渔线轮的操作和动作】
当抛投鱼饵时,本实施方式中的纺车式渔线轮会向放线状态翻转渔线导臂40,这样一来,渔线会在钓组的重力的作用下从卷线筒4的前端侧顺次放出。
而在收线时,要将渔线导臂40复原为收线状态。当向收线方向转动手柄组件1时,通过未图示的导臂翻转机构的作用会自动进行复原。手柄组件1的转动力会通过主齿轮轴10和主齿轮11而传递给小齿轮12,而传递给小齿轮12的转动力既会通过其前部12a传递给转子3,又会通过中间齿轮22传递给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会朝向收线方向转动。
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朝向收线方向转动时,卡合部26a和凸轮槽38卡合并通过卡合部件26使滑块23前后移动,而卷线筒4也会前后来回移动。此时,由于卡合部26a在通过交叉部分38a之前会通过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38b。因此,卡合部26a自身的转动会受到约束,在通过交叉部分38a时,卡合部26a会难以接触到交叉部分38a的角部。此外,当通过交叉部分38a时,卡合部26a会与第2槽部38c卡合,由于该第2槽部的宽度比第1槽部的宽度大,所以卡合部26a难以接触到第2槽部38c。另外,卡合部26a通过第2槽部38c之后会通过第3槽部38d而与第1槽部38b卡合。此时,由于第3槽部38d的宽度比第2槽部38c的宽度小但比第1槽部38b的宽度大,所以,当卡合部26a从宽度较大的第2槽部38c通过第3槽部38d而向第1槽部38b相对移动时,其会被平稳地引导到宽度较小的第1槽部38b中。接着当卡合部26a与第4槽部38e卡合时,其移动方向就会反过来。
这里,由于卡合部件26在比交叉部分38a靠近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38b卡合,即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向收线方向转动时,卡合部件26在相对交叉部分38a的移动方向上在卡合部件26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38a一侧的位置,卡合部件26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38b卡合,所以,卡合部件26不仅在其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38a一侧的位置很难进行无用的转动,而且该卡合部件26还很难接触到交叉部分38a的角部,从而可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另外,由于过了交叉部分38a之后槽宽就会变宽,所以卡合部件26和第2槽部38c之间的接触也会变少,从而可以遏制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因此,本实施方式可通过遏制卡合部件26的无用的转动来遏制产生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此外,当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转动时,滑块23前后移动,这使得转子3朝向收线方向转动的同时卷线筒4也会前后来回移动。由于此时的滑块23被2根引导轴24a、24b引导,所以滑块23会平稳地被前后引导。
【第2实施方式】
图10中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双轴承渔线轮包括渔线轮主体101、手柄组件102、设置在手柄组件102的渔线轮主体101一侧用来调整制动力的星型卸力机构103和卷线筒104。手柄组件102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01的一侧并用来转动卷线筒104,其包括板状的臂部102a和把手(未图示),该把手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臂部102a的两端。
渔线轮主体101包括支架105、安装在支架105两侧的第1侧罩盖106和第2侧罩盖107以及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在支架105的前方的前罩盖110。
支架105包括:1对侧板108、109,其以隔开规定的距离并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多个连结部111,其用来连结所述1对侧板108、109。在支架105内设置有卷线筒104、用来使渔线均匀地卷绕到卷线筒104上的均匀卷绕机构(往复移动机构的一个例子)115和属于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拇指支承件117,在控制收线时拇指可抵靠它。
卷线筒104和贯穿它中心部的卷线筒轴116以可一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支架105和第2侧罩盖107之间设置有将来自手柄组件102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104的转动传递机构118、离合器机构113、对应于拇指支承件117的操作并使离合器机构113结合或分离的离合器控制机构119、卸力机构121和抛投控制机构122等。另外,在支架105和第1侧罩盖106之间设置有在抛投时遏制渔线缠结现象出现的离心式制动机构123。
转动传递机构118包括固定在手柄轴130上的主齿轮131以及与该主齿轮131啮合的筒状小齿轮132。
【均匀卷绕机构的结构】
均匀卷绕机构115包括:联动机构(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124,其用来传递手柄组件102的转动;引导筒(引导部的一个例子)125,其固定在1对侧板108、109之间并与卷线筒轴116平行设置;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引导筒125内并形成有凸轮槽138;渔线引导部127。其中,渔线引导部127包括主体部件127a和安装在该主体部件127a上并用来与凸轮槽138卡合的卡合部件127b。
联动机构124包括:齿轮128a,其固定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的端部;齿轮128b,其以可与手柄轴130一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该手柄轴130上并用来和齿轮128a啮合。联动机构124将来自手柄组件102的转动传递给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
引导筒125与卷线筒轴116平行设置,在该引导筒125的外周面沿其轴线方向形成有较长的缝隙,安装在主体部件127a上的卡合部件127b从该缝隙向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方向延伸。
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包括轴身137和形成在轴身137的外周面上的凸轮槽138。凸轮槽138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凸轮槽的结构相同,包括未图示的第1槽部~第4槽部,由于渔线引导部127的卡合部件127b和该凸轮槽138啮合,因此,由联动机构124的转动会使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转动,进而会使渔线引导部127沿着引导筒125往复移动。
接下来说明该双轴承渔线轮的动作。
由于卷收渔线时要使手柄组件102朝收线方向转动。手柄组件102的转动既传递给手柄轴130,还会通过卸力机构121传递给转动传递机构118即主齿轮131和小齿轮132,而小齿轮132的转动会通过离合器机构113传递给卷线筒轴116,因此,可通过卷线筒104的转动将渔线卷收起来。此外,由于手柄组件102的转动会从手柄轴130经联动机构124的齿轮128b传递给齿轮128a,因此,往复式绕线凸轮轴126就会转动并使渔线引导部127往复移动。此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于卡合部件127b在通过凸轮槽138的交叉部分之前会与先与宽度较小的第1槽部卡合,之后通过交叉部分而到达宽度较大的第2槽部,所以,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遏制卡合部件127产生无用的转动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在放线时,通过操作未图示的离合器杆而使离合器机构113呈非工作状态。这样,卷线筒轴116和小齿轮132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而使卷线筒104呈与手柄组件102等无关的自由转动状态,由此,可通过钓组等的重量带动卷线筒104转动而放线。
【结构特征】
(1)对于本发明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126而言,由于卡合部件26、127b在比交叉部分38a靠近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卡合,即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21、126向收线方向转动时,在相对交叉部分38a的移动方向上在卡合部件26、127b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38a一侧的位置,卡合部件26、127b与宽度较窄的第1槽部卡合,所以卡合部件26、127b不仅在其将要进入该交叉部分38a一侧的位置很难进行无用的转动,而且该卡合部件26、127b还很难接触到交叉部分38a,从而可以遏制发出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另外,当卡合部件26通过了交叉部分38a后与第2槽部38c卡合,由于第2槽部38c的槽宽大,所以与第2槽部38c的接触也少,能遏制操作感变差。因此,本发明可通过遏制卡合部件26、127b的无用的转动来遏制产生异响和操作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2)由于凸轮槽38、138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所以可通过利用同一工具(例如端铣刀EM)通过改变槽部38b~38e的深度来改变其宽度,因此,可利用一种工具对原材料连续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多种不同宽度例如4种的槽部。
此外,由于可以根据槽部38b~38e的深度的不同而改变其槽宽,所以通过使槽深变浅而可以使槽宽变窄。
(3)对于凸轮槽38、138而言,由于第3槽部38d的宽度比第2槽部38c的宽度小但比第1槽部38b的宽度大,所以在第2槽部38c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其与第1槽部38b之间形成宽度比第2槽部38c的宽度窄的第3槽部38d,因此,当卡合部件26、127b从与第2槽部38c卡合的状态变为与第1槽部38b卡合时,可由宽度比第2槽部38c的宽度窄的第3槽部38d来约束卡合部件26、127b,从而易于将卡合部件26、127b引导到第1槽部38b中。这样一来,本发明可进一步遏制卡合部件26、127b的转动。
(4)由于在凸轮槽38、138的两端部分形成宽度比第2槽部38c的宽度大的第4槽部38e,所以曲率半径小而易于被卡合部件26、127b接触的两端部分的槽宽变得最大,这样一来,卡合部件26、127b更易于在两端部分平稳地完成动作。
【其他实施方式】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2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做各种变型。
(a)纺车式渔线轮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形式,卷线筒轴相对于滑块可以转动的后置卸力型纺车式渔线轮,或是手柄固定在左右某侧的手柄固定型纺车式渔线轮,或是用操作杆制动转子的操作杆制动型纺车式渔线轮等所有形式的纺车式渔线轮,都适用于本发明。
(b)双轴承渔线轮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形式,在安装手柄一侧的另一侧将卷线筒的转动传递给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双轴承渔线轮等,所有带均匀卷绕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都适用于本发明。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槽宽分区段地进行了改变,但也可使槽宽为光滑过渡、平行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槽部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时,也可采用光滑过渡槽深的方法来改变槽宽。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凸轮槽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使槽深一定而只对槽宽进行改变。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通过机械加工而得来的金属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先通过机械加工制成仿形靠模,再用该仿形靠模通过仿形加工而制造出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在这种情况下,往复式绕线凸轮轴的材质除了可用金属以外还可以是合成树脂,或者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和金属的组合物。

Claims (7)

1.一种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与卡合部件卡合,所述卡合部件用于使渔线轮的渔线引导部和卷线筒作相对往复移动,所述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包括轴身和凸轮槽,其中,所述轴身至少在渔线轮的手柄向收线方向的转动时与之联动而转动,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轴身的外周面上用于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所述凸轮槽为封闭的螺旋形,在槽与槽之间至少有一处交叉,在所述凸轮槽中,设有多个第1槽部和多个第2槽部,所述多个第1槽部相对于所述轴身的转动方向,位于交叉部分的下游一侧,所述多个第2槽部相对于所述轴身的转动方向,位于所述交叉部分的上游一侧,且第2槽部的宽度比第1槽部的宽度要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槽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其外周面一侧的槽宽比槽底一侧的槽宽要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槽的所述第1槽部的槽深比所述第2槽部的槽深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槽还包括多个第3槽部,其设置在比所述第2槽部靠近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其宽度比所述第2槽部的宽度窄,但比所述第1槽部的宽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线轮用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槽还包括2个第4槽部,其设置在所述轴身的两端部分,其宽度比所述第2槽部的宽度宽。
6.一种渔线轮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渔线轮为纺车式渔线轮,该往复移动机构是使纺车式渔线轮中的所述卷线筒产生往复移动的机构,包括: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其为沿连结在所述卷线筒上的卷线筒轴设置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传递机构,其用于将所述手柄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往复式绕线凸轮轴;滑块,其上以可与之相对转动的方式安装有用来与所述凸轮槽卡合的所述卡合部件,所述卷线筒轴以至少在轴线方向上不能移动的方式与之连结;引导部,其引导所述滑块在往复移动方向上移动。
7.一种渔线轮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渔线轮为双轴承渔线轮,该往复移动机构为使双轴承渔线轮中的所述渔线引导部产生往复移动的机构,包括: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其为沿连结在所述卷线筒上的卷线筒轴设置往复式绕线凸轮轴;传递机构,其用于将所述手柄的至少在所述收线方向上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卡合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渔线引导部上并可相对于该渔线引导部转动,该卡合部件与所述凸轮槽卡合;引导部,其引导所述渔线引导部在往复移动方向上移动。
CN2010101027732A 2009-01-26 2010-01-25 渔线轮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 Active CN101785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4110 2009-01-26
JP2009014110A JP5143757B2 (ja) 2009-01-26 2009-01-26 釣り用リールの螺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447A true CN101785447A (zh) 2010-07-28
CN101785447B CN101785447B (zh) 2013-11-20

Family

ID=4211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27732A Active CN101785447B (zh) 2009-01-26 2010-01-25 渔线轮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80020B2 (zh)
EP (1) EP2210487B1 (zh)
JP (1) JP5143757B2 (zh)
KR (1) KR101676855B1 (zh)
CN (1) CN101785447B (zh)
MY (1) MY153438A (zh)
SG (1) SG163480A1 (zh)
TW (1) TWI4392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1347A (zh) * 2015-03-10 2016-09-28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及钓鱼用绕线轮
CN108477090A (zh) * 2018-05-31 2018-09-04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渔线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9687B1 (en) * 2008-10-07 2014-10-28 Cp Packaging, Inc. Adhesive joint construction for the frame of a food-processing machine
WO2011112918A2 (en) * 2010-03-11 2011-09-15 Atlanta Catheter Therapies, Inc. Atherectomy device
JP5956740B2 (ja) * 2011-11-08 2016-07-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釣り用リール及び釣り用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製造方法
JP6140956B2 (ja) * 2012-09-18 2017-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033099B2 (ja) * 2013-01-21 2016-1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GB2515507A (en) * 2013-06-25 2014-12-31 Heligear Engineering H K Co Ltd Fishing reel
JP6472946B2 (ja) * 2013-08-16 2019-02-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295047B2 (ja) * 2013-09-20 2018-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336073B2 (ja) * 2014-07-14 2018-06-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6462382B2 (ja) * 2015-01-29 2019-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係合ピン及び係合ピンを有する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CN104904687B (zh) * 2015-05-18 2017-07-04 宁波中源欧佳渔具股份有限公司 可单手装卸摇臂总成的渔线轮
CN10787366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宁波海宝渔具有限公司 可变速的钓鱼用两轴式卷线器
US10785970B1 (en) * 2017-09-06 2020-09-29 Thomas Sandstrom Spinning type fishing reel with bi-directionally rotating rotor with drag control to prevent line twist
JP6965074B2 (ja) * 2017-09-22 2021-11-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JP7137952B2 (ja) * 2018-03-29 2022-09-15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56U (ja) * 1992-08-28 1994-03-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作動機構
JP2000139293A (ja) * 1998-11-09 2000-05-2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CN1408217A (zh) * 2001-09-12 2003-04-09 株式会社岛野 绕线轮往复运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588A (en) * 1889-03-12 Line-guide for fishing-rods
US1387855A (en) * 1921-08-16 Beversiito
US1635629A (en) * 1927-07-12 Line distributor for fishing reels
US983013A (en) * 1910-06-22 1911-01-31 Isaac D Wright Fishing-reel.
US1448786A (en) * 1921-10-22 1923-03-20 James P Breen Level winder for reels
US1663801A (en) 1924-07-19 1928-03-27 Jr Joe Kautzky Free-spool level-wind fish reel
US1557450A (en) * 1924-09-13 1925-10-13 Fulda Edward Rewinding device
US2155753A (en) * 1937-03-15 1939-04-25 George A Cook Fishing line distributor
US2251838A (en) * 1939-03-17 1941-08-05 American Thread Co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US2641418A (en) * 1947-04-25 1953-06-09 Miller Joe Wheeler Fishing reel
US2609161A (en) * 1950-12-01 1952-09-02 Kjall G Guhlin Level wind reel
US3407262A (en) * 1966-12-27 1968-10-22 Bouligny Inc R H Winding machine traverse cam and follower therefor
US3598334A (en) * 1970-01-20 1971-08-10 Oscar Fleischer Level wind guide attachment for fishing reels
US3690579A (en) * 1971-11-15 1972-09-12 Northrop Carolina Inc Textile thread winder with improved thread traversing mechanism
US4023421A (en) * 1975-11-17 1977-05-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versing lead screw construction
JPS5675876U (zh) 1979-11-17 1981-06-20
JP3472021B2 (ja) * 1996-02-21 2003-12-0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JPH11346611A (ja) * 1998-06-09 1999-12-2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0247424A (ja) * 1999-02-26 2000-09-12 Asmo Co Ltd 往復移動機構、スライドピース、ガイド軸体及び商品押出装置
JP2001321041A (ja) * 2000-05-18 2001-11-20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004081077A (ja) 2002-08-26 2004-03-18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4314119B2 (ja) 2004-01-09 2009-08-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US7568650B2 (en) * 2005-04-20 2009-08-04 Kore Gear, Inc. Level wind mechanism
JP5190160B2 (ja) 2007-07-05 2013-04-24 ボーグワーナ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またはチェーンガイド、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56U (ja) * 1992-08-28 1994-03-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作動機構
JP2000139293A (ja) * 1998-11-09 2000-05-2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CN1408217A (zh) * 2001-09-12 2003-04-09 株式会社岛野 绕线轮往复运动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1347A (zh) * 2015-03-10 2016-09-28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及钓鱼用绕线轮
CN108477090A (zh) * 2018-05-31 2018-09-04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渔线轮
WO2019227660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渔线轮
CN108477090B (zh) * 2018-05-31 2024-05-14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渔线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53438A (en) 2015-02-13
EP2210487B1 (en) 2013-03-20
US8480020B2 (en) 2013-07-09
TW201039747A (en) 2010-11-16
US20100187346A1 (en) 2010-07-29
KR101676855B1 (ko) 2016-11-17
CN101785447B (zh) 2013-11-20
TWI439229B (zh) 2014-06-01
EP2210487A1 (en) 2010-07-28
JP2010166882A (ja) 2010-08-05
SG163480A1 (en) 2010-08-30
JP5143757B2 (ja) 2013-02-13
KR20100087249A (ko) 201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5447B (zh) 渔线轮用往复式绕线凸轮轴和使用该轴的往复移动机构
KR100532196B1 (ko) 부품 조립체
JP2010166882A5 (zh)
TWI589225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小齒輪、及具備該小齒輪的雙軸承捲線器
US8826785B2 (en) Cutting machine
JP2008054570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4155470A5 (zh)
US4585188A (en) Fishing reel
JP2005505479A (ja) 巻取り装置
JP5270283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及び回転伝達機構
EP2170544B1 (fr) Machine de decolletage
EP0346010B1 (en) Double bearing reel
CN215517908U (zh) 缝纫机用单动力源实现多功能的机构及缝纫机
CN220864128U (zh) 可调刀片的瑜伽垫循环切片装置
WO2017037825A1 (ja) ワイヤソー、及び、ワイヤソーの駆動方法
US4170913A (en) Strand cutting mechanism
CN106259231B9 (zh) 正向分离式变速绕线装置
JPS5836281Y2 (ja) ブレ−キクラッチ機構
WO2021106019A1 (en) Cutting machine for transversely cutting logs of paper material
EP2982631A1 (en) Traverse arm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JP2009291212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9172714A (ja)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切断装置
JP2004298008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1245562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1224287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