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0423B - Pre-treatment method of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 Google Patents

Pre-treatment method of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0423B
TWI330423B TW095126698A TW95126698A TWI330423B TW I330423 B TWI330423 B TW I330423B TW 095126698 A TW095126698 A TW 095126698A TW 95126698 A TW95126698 A TW 95126698A TW I330423 B TWI330423 B TW I3304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ctive
potential
group
r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6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7827A (en
Inventor
Sung Kyun Chang
Eui Yong Bang
Min Chul Jang
Sang Hoon Choy
Ki You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07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7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0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04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 H01M4/044Activating, forming or electrochemical attack of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 H01M4/0445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133042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電極活性材料之預處理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來移動通訊產業和資訊電子產業明顯地進步,具 高電容量低重量之經二次電池需求量遽增。然而因為移動 器件已具多功’其能量的消耗會增加。因此用於此種器件 之電池作為驅動源被需求提供更高的電源與電容量◊此 外’活性與強度之研究與發展6導引至#昂貴的鎳㈤)、 錳(Μη)、鐵(Fe)等相似物取代昂貴且限量提供的鈷。 然而LiMn2C〇4與以(:0〇2相比提供較低約2〇%的電池 電容量,且顯示厘11在較高溫下融解的問題。此外LiNi〇2與 ^C〇〇2相比提供了改善電量密度,但顯示出安全相關的問 通而[丨以?〇4與LiCo〇2相比提供較低約2〇%的電池電容 量’且顯示C-速率特徵的相關問題。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有鑑於上述問題發現當具有特定範圍之 20電位平台的電極活性材料利用充電至超過電位平台之範 圍,其令此電位平台高於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 氧化還原電位範圍,隨後其充/放電循環於低於電位平台之 充電電壓的情形,當相較於在相同電壓之沒有預 極活性材料的充/放電循環此電極活性材料提供增加的電 1330423 谷重 个赞啊即是基於此發現。 方法本ΓΓί—目的係提供—種活化電極活性材料的處理 法、、中電極活性材料具有特定範圍之電位平“ 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氣 口阿;形 ,括充電該電極活性材料至超過電位平台之範圍至2 -人,以增加電極活性材料之電容量。 依據本發明之另—目的係提供一種電化學裝置’ ^電極活性材料’此電極活性材料具有特定範圍之電ς平 10 ^於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較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範 圍丄且將此電極活性材料充電至超過電位平台之範圍至少 人:此電化學裝置設計為充/放電循環之電壓低於電位平 σ之程度。 .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提供-種電化學裝置,其包 2電極活性材料,此電極活性材料具有特絲圍之電位平 /於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範 1此2化學裝置包括—允許電化學裝置充電至超過電位 ” 次的手段’隨後係為充/放電循環在電壓 低於電位平台的情形。 依據本發明之還再-目的係提供一種電極活性材料, 此電極活性材料具有特定範圍之電位平台高於形成電極活 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範圍,且充電至超過電 位平台之範圍至少一次。 D依據本發明之還再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由下列分子式1 或其衍生物所表示的化合物,其在電壓範圍3_ον〜4·4ν下放 電電容量範圍在lOOmAh/g至280mAh/g : [分子式1] XLiCLimN^/S)^^ + YLiM’〇2 (固態溶液) 其中Μ至少為一元素選自於具有氧化數為4+之金屬所 組成之群組; Μ’至少為一元素選自於過渡金屬;以及 0<Χ<1 與 0<Υ<1,且 X+Y=l ° 在此後,本發明將於下詳細描述。 所有參與化學反應之材料在化學反應中造成電子輸送 現象,且每個材料在它獨有之電化學電位(-AG/nF)下造成反 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電位與引導出電位差。電池的基 礎理論就是使用在不同材料間的不同電位差。雖然任何材 料都可能形成電池,實際上適用在電池者需要具有高電容 量。這表示可使用在形成電池的材料在適當電壓範圍之充/ 放電下必須提供尚品質的電流。 經離子電池是一基於嵌入(intercalation)化學、與利用 可電化學裡皮入/後出(deintercalation)之陰極活性材料與陽 極活性材料與作為傳送鋰離子之介質的非質子性極性 (aprotic polar)有機溶劑。在此同時,大部分的電極活性材 料包括層狀化合物,此層狀化合物具有允許介於凡得瓦爾 層(Van der Waals layers)之間的離子傳送結構,或三維離子 傳送路徑。 一些電極活性材料(亦即以上述分子式1表示之化合物) 具有特定範圍之電位平台高於氧化/還原電位範圍,此氧化 1330423 /還原電位之定義隨電極活性材料之組成元素在充/放電循 環期間之氧化數變化。 此電極活性材料一般在電位平台上會產生氧。這被當 作穩疋因增加電壓而非穩態之材料。換言之,在第一次充 5電循環下,^^被嵌出非因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 氧化/還原是因氧釋放。當氧被釋放時,不會形成電價在氧 與材料結構中的金屬間,也因此Li嵌出的發生可解決問 題。當放電時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例如Mn)遭受 氧化數由4+至3 +的變化,這種嵌出以可回崁入至陰極。換 1〇 5之,在前述〇2缺陷產生之後(亦即電極活性材料被活 化),充/放電循環經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氧化/ 還原完成。在此雖然由氧化數4+還原成氧化數3 +的過渡金 屬(例如Μη)不參與第一次充電循環中的u嵌入/嵌出,其可 參與第一次充電循環後的充/放電,因此增加了可逆的電容 15 量。 一般由下述分子式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特定範圍之電 位平台高於包含在化合物中之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範 圍’例如在範圍4.4V〜4.6V,除氧化還原電位外。 [分子式1] '° XLi(Lil/3M2/3)〇2 + YLiM’〇2 (固態溶液) 其中Μ至少為一元素選自於具有氧化數為4+之金屬所 組成之群組; Μ’至少為一元素選自於過渡金屬;以及 0<Χ<1 與 0<Υ<1,且 X+Y=l 〇 1330423 在充電循環中當電極活性材料受電壓程度大於M,的 氧化還原電壓時,Li由電極活性材料嵌出,同時氧亦嵌出 以更正氧化還原價(red〇x valence)。在此情況下電極活性材 料顯示電位平台。 ,5 較佳地,Μ至少為一元素選自κΜη、Sn、與Ti所組成 之群組,M’至少為一元素選自於Ni、Μη、Co與Cr所組成之 群組》 在此同時,目前使用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系統具有的問 * 題在於當增加的電壓超過特定電壓限制時負反應會發生在 10 電極活性材料與電解質之間。 大多目前使用的傳統電解質系統基於陰極電位具有 - 4.4V的電壓限制。 例如當使用傳統電解質系統之電池穩定在4 2v,電池 連續受到充/放電循環於充電電壓(4 4V〜4 8V)高於以分子 15 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的電位平台,電池的品質受電極活性材 料與電解質之間的反應的負面影響。在此同時,當電池受 • 到充/放電循環於充電電壓低於電位平台,電池會顯示出非 常低的電容量。 換言之,由分子式1所表示的電極活性材料應該在充/ 20放電循環中受電壓高於電位平台,以提供具有高電容量之 電池。然而在此情況下’介於電極活性材料與目前使用之 電解質系統之間的負反應發生,導致電池品質的劣化。特 別是這種負反應會在高溫下變的嚴重。 在這種形況下,本發明之發明人加強研究並發現當電 丄 特ΐ範圍之電位平台,此電位平台在第-次 現在间於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氧化 二/访位範圍’且隨後由第二次充電循環後施與較低電壓 之充/放電循環,左m β 在期間電解質穩定且沒有負反應負面地影 響電池的品質;當鱼ώ货 + ^ ,、由第一次充電循環後施與充/放電循環 10 旦乂低電壓的相同電池相比,此電池可提供較高的電容 里。因此當電池充電至超過電位平台且隨後施與充/放電循 環於車乂低電壓,電池可無任何問題的提供高電容量,甚至 是在此低,壓:是不會發生電解質負反應的。 15 】疋:^刀子式1表示之化合物較佳,因為它提供高電 里且田實施預處理方法之後在接續的充/放電循環期間 仍視為是穩定的電極活性材料,其中預處理方法包括充電 電極活性材料至電壓(4.4V〜4.8V)高於電位+台。相反地, UC002在鐘輸送路徑上會造成堵塞的問題,因為層狀結構 的破損增加了不可逆電容量,導致電池品質的劣化。 田包含以分子式1表示之化合物的電極活性材料依據 本發明利用預處理方法活化’電極活性材料在電壓範圍 3.0〜4.4V之間可具有放電電容量1〇〇〜28〇mAh/g,較佳為 170〜22〇 mAh/g。當電極活性材料不做上述之預處理,在相 同電壓範圍下它顯示的放電電容量約9GmAh/g。因此依據本 發明之預處理方法能提供顯著的增加電容量(請參考圖 1 〜3)。 簡言之,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使用形成有陰極活性材 料的陰極來製備電池,此陰極活性材料係以此分子式1表示 20 1^30423 之化合物;在第一次充電循環中藉由充電此電池至超過電 位平台(例如4.4〜4·6 V)之範圍,其中此電位平台出現在高 於陰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範圍,且從^ 一·人充/放電循環起施加較低之電壓於電池,為了抑制陰極 5活性材料與電解質之間的反應性。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使用此電極活性材料來提供電 極,引入隔離膜與電解質以製造電池,隨後在電池正向充 .電前電極活性材料藉由充電此電池至超過電位平台之範圍 做預處理,其中此電位平台高於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 1〇 特別是,此電極活性材料之預處理較佳為實施在第一 次充電循環。 在被正向充電之前已預處理過之電池可由使用者以正 向施電壓至⑽電位平台的方法來設計利用。者 此外,在正向電壓之前若電池沒有預處理,電池可更 15包括一允許在正向電壓之後電池以如上所述之方法去做預 處理的手段,亦即允許電池充電至超過電位平台之範圍至 >少一次的手段,隨後授予充/放電循環在電壓低於電位平台 的情形下。例如電池可更包括一交換電路其允許電池充電 至超過電位平台之範圍(例如44〜4 6V)(至少一次),隨後在 20之後的充/放電循環中授予充/放電循環在電壓低於電位平 台的情形下。 此外,此手段包括描述上述技術内容於電池操作手 冊、或包含上述之貼紙並黏貼至電池。 在此後,依據本發明之預處理所獲得之包含電極活性 1330423 材料之電化學裝置,或接續地授予依據本發明之預處理方 法將於下詳述。 較佳地’依據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為鋰離子電池。 一般而言,鋰離子二次電池包含:具有陰極活性材料 5漿料與陰極集電器之陰極,具有陽極活性材料漿料與陽極 集電器之陽極,以及夾置於兩電極之間的隔離膜以中斷在 兩電極間的電子傳導並實行鋰離子傳導。含鋰鹽的有機電 _ 解質亦注入電極與隔離膜之空隙中。 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依據本發明之預處理電 10極活性材料例如為由分子式1所表示之陰極活性材料,其可 單獨使用或與至少一選自於下述群組之陰極活性材料合併 使用以提供陰極。陰極活性材料選自於LiC〇〇2、UNi〇2、
LiMn〇2、LiMn2〇4、Li(NiaC〇bMnc)〇2 (其中 〇<a< i,ο <b<l,〇<c<1,且 a+b+c=1)、LiNiuC〇Y〇2、 15 LiCo1.YMnY〇2 . LiNii.YMnY〇2(^ t 0<Y< 1)> Li(NiaCob
Mnc)04 (〇<a<2>〇<b<2.〇<c<2, a+b+c=2) ^ LiMn2-zNiz〇4、LiMn2_zCoz〇4 (其中 〇 < z < 2)、Lic〇p〇4、 與LiFeP〇4之群組。 例如陰極可藉施加包含上述陰極活性材料、導電劑、 20黏著劑之混合物至陰極集電器(cath〇de c〇iiect〇r)上並乾 燥獲得。如需要,此混合物可在包括填充料。 陰極集電器一般具有之厚度為3〜5〇〇μιη。陰極集電器 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它具有高電傳導,並在電池内使用 時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化。使用在本發明之陰極集電器特 12 1330423 別的例子包括不銹鋼、鋁、鎳、鈦、燒結的碳、或具有表 面處理之碳、鎳、鈦、銀或相似物的鋁或不銹鋼。集電器 可具細微表面粗糙以增加陰極活性材料之黏著效果,且可 • 為各種形狀所形成,包括薄膜、片、H孔洞體、發 • 5 泡體、不織布體、或相似物》 一般導電劑以基於混合物總重之1〜5 0重量加入至包 含陰極活性材料的混合物中。導電劑沒有特別的限制,只 要它具有電傳導,ϋ在電池内使用時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 馨化。使用在本發明之導電劑特別的例子包括:石墨,例如 10 天然石墨或人工石墨;碳黑,例如碳黑、乙炔黑、科琴奪 (ketjen black) ' m (channel black)' m M. (furnace black) ' 燈黑(lamp black)、熱黑(thermal black)等;導電纖維,例 如碳纖維或金屬纖維;金屬粉末,例如氟碳化合物、鋁、 鎖粉末等,導電晶鬚,例如氧化鋅、鈦酸釺等;導電金屬 15氧化物,例如氧化鈦;以及其他導電材料,例如聚伸苯 (polyphenylene)衍生物。 • 黏著劑有利於活性材料與導電劑或相似物之間的黏 著,且黏著活性材料至集電器。一般黏著劑以基於混合物 總重之1〜50重量%加入至包含陰極活性材料的混合物中。 20 使用在本發明之黏著劑特別的例子包括:聚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乙稀醇(polyvinyl alc〇h〇1)、 缓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澱粉、經丙 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ceiiui〇se)、再生纖維素、聚乙烯 0比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四氟乙稀 13 1330423 (tetrafluoroeth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稀 (polypropylene)、乙烯丙烯橡膠(ethylene-propylene-diene terpolymer, EPDM)、續化 EPDM、苯乙烯丁 烯橡膠(styrene butylene rubber)、敗橡膠(fluororubber)、各種共聚合物、 5 或相似物。 填充料為選擇性使用為了防止陰極膨脹。填充料沒有 特別的限制,只要它是纖維材料並在電池内使用時不會發 生任何化學變化。使用在本發明之填充料特別的例子包 括:烯烴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與纖維材料, 10 例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 陽極可藉施加包含陽極活性材料之混合物至陽極集 電器上,並乾燥獲得。如需要,此混合物可再包括如上所 述之添加劑。 陽極集電器一般具有之厚度為3〜500μηι。陽極集電器 15 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它具有電傳導,並在電池内使用時 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化。使用在本發明之陽極集電器特別 的例子包括銅、不銹鋼、紹、錄、鈦、燒結的碳、具有表 面處理之碳、鎳、鈦、銀等的銅或不錄鋼、銘鑛合金、或 相似物。此外,陽極集電器相似於陰極集電器可具細微表 20 面粗糙以增加陽極活性材料之黏著效果,且可為各種形狀 所形成,包括薄膜、片、箔、網、孔洞體、發泡體、不織 布體、或相似物。 使用於本發明之陽極活性材料之特殊例子包括:碳, 例如硬碳或石墨化碳;金屬複合氧化物,例如 14 1330423
LixFe2〇3(〇幺xSl),LixW〇2(〇幺x<l)、SnxMei_xMe’yOz (其 中 Me 代表 Μη、Fe、Pb 或 Ge ; Me’代表 A1、B、P、Si、週期 表中I族,II族或III族元素或鹵素原子;0<x<l;lSyS3;且 1 Sz^8);鋰金屬;鋰合金;矽合金;錫合金;金屬氧化物, 例如 SnO、Sn〇2、PbO、Pb〇2、Pb2〇3、Pb3〇4、Sb2〇3、 Sb2〇4、Sb2〇5、GeO、Ge〇2、Bi2〇3、Bi2〇4、與 Bi2〇5 ; 導電聚合物,例如聚乙炔(polyacetylene);與Li-Co-Ni型材 料。 隔離膜係夾置於陰極與陽極之間,且包括一具有絕緣 10 性質、高離子滲透性、與強機械性的薄膜。一般隔離膜具 有細孔直徑0.01〜ΙΟμπι之間,厚度為5〜300μηι之間。使用於 本發明之隔離膜之特殊例子包括:烯烴聚合物,例如具抗 化學性與疏水性之聚丙烯;與由玻璃纖維或聚乙烯所形成 之片或不織布網。當固態電解質例如高分子電解質使用 15 時,固態電解質亦可視為隔離膜。 非水性電解質包括環狀碳酸化合物和/或線性碳酸化 合物作為電解質化合物。特別是環狀碳酸化合物之例子為 乙烯碳酸酯(EC)、丙烯碳酸酯(PC)、γ- 丁酸内酯(GBL, gamma-butyrolactone)、或其相似物。較佳的線性碳酸化合 20 物選自於二乙基石炭酸醋(DEC, diethyl carbonate)、二甲基碳 酸自旨(DMC, dimethyl carbonate)、 乙基曱基碳酸S旨(EMC, ethylmethyl carbonate)、與曱基丙基碳酸 S旨(MPC, methyl propyl carbonate)所組成之群組,但非限制於此。此外非水 性電解質除了碳酸酯化合物外更包括鋰鹽。鋰鹽選自於 15 1330423
LiCl〇4、UCF3SO3、LiPFe、UBF4、LiAsFf LiN(CF3 S〇2)2 所組成之群組,但並非限於此。 依據本發明之鋰離子電池的製造係藉由傳統方法:引 入孔洞隔離膜(separator)於陰極與陽極之間並注入非水性 5 電解質於其中。 依據本發明之鋰離子電池可具有任何形狀,例如圓柱 形、稜柱形、袋狀(pouch-like)、或其相似形。 【實施方式】 10 現在將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細描述並做為參考。須 了解下述例子僅為說明,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例1】 陰極活性材料漿料之形成由LiCLiojNiojMno^C^ (亦即 3/5[Li(Lii/3Mn2/3)〇2] + s/SCLiNiwMniu] 〇2)作為 15 陰極活性材料’且將陰極活性材料與作為導電劑的碳以及 作為黏著劑的PVDF以重量比88:6:6混合。陰極活性材料漿 料塗覆於厚度15μιη之鋁箔上以提供一陰極。人造石墨用作 為陽極活性材料’且1Μ LiPF6溶液在EC:EMC(重量比1:2) 用為電解質以提供一硬幣型電池。 20 電池第一次循環時在電壓範圍3〜4.8V下充電/放電。隨 後電池第二次循環至第50次循環,在電壓範圍3〜4.4V下充 電/放電。充電/放電循環是在23。C實施。 [比較例1] 電池與上述實施例1之方法相同。第一次循環至第50 16 (S ) 1330423 10 15 20
次循環,電壓範圍限制在3〜4 25v下充電/放電 【比較例2】 電池與上述實施例1之方法相同 次循環,電壓範圍3〜4.4V下充電/放電 [比較例3J 電池與上述實施例1之方法相同 次循環,電壓範圍3〜48v下充電/放電 [實施例2J 電池與上述實施例丨之方法相同。 、述實施例1相同,除了充電/放電循環在溫度5〇。〇下 下實施之外。 [比較例4】 、電池與上述比較例i之方法相同。充電/放電循環之方 法與上述比較例1相同,除 奴 ^ 除了充電/放電循%在溫度50。C下 貫施之外。 [比較例5J 電池與上述比較例2之方法相同。充電/放電循環之方 上述比較例2相同,除了充電/放電循環在溫度5(TC下 貫施之夕卜。 ί比較例6J 電,也與上述比較例3之方法相同。充電/放電循環之方 /上述比較例3相同,除了充電/放電循環在溫度5(TC下 實施之外。 [比較例7J 第一次循環至第50 第一次循環至第50 充電/放電循環之方 17 電池與上述實施例i之方法相同,除了⑹2用作為 :φ ^料。電池第—次循環在電壓㈣3〜4.6V下充電/ 隨後電池第二次循環至第5〇次循環在電壓範圍 4.4V下充電/放電β充電/放電循環在23。匸下實施。
[比較例8J 電池與上述比較例7之方法相同。而第—次循環至第 次循環在電壓範圍3〜4·4ν下充電/放電。 圖1〜3說明電池的充/放電特徵,在電池施加到上述實 施例1與比較例1與2相同之電壓。 如圖1〜3顯示,代表上述分子式丨的陰極活性材料在第 一次充電期間,於電壓範圍4.4〜4 6V具有電位平台。依據實 施例1田包含陰極活性材料的電池在第―次充電循環中充 電至電㈣過電位平台,隨後電壓會降低至低於電位平台 之水準下。當與依據比較例丨或2以相同電池連續地充電至 電壓低於電位平台相比,電池顯示明顯的電容量增加。 下述表1顯示如述之實施例丨與2和比較例丨〜6,在相同 溫度下電池充電至相同電壓的充/放電特徵。 [表1] 在第50次循環中放電電容量/ 在第2次循環中放電電容量(%) 實施例1 97.8 比較例1 98.2 比較例2 97.2 18 1330423 比較例3 75.6 實施例2 92.7 比較例4 93.6 ~~~~ 比較例5 92.2 比較例6 52.8 如上所迅
5 10 ....... 田电靨增加 時副反應會發生在電極活性材料與電解質之間,這種副反 應影響電池品質。當比較實施例丨與比較例2和比較實施例2 與比較例5時,可看出電池(實施例丨與】)充電至超過電1平 2的範圍然後施加較低之電壓,會提供明顯地增加電容 量,當與施加充/放電循環低於電位平台之電池電容量相比 (請參考圖1〜3)。此外,依據實施例丨與2之電池,它提供了 在高電壓下防止介於電極活性材料與電解質反 發生(請參考表丨)。
15 在此同時,圖4與5顯示了比較例7與8的測試結果。由 結果可看出不具有電位平台…⑽2不能提供任何增加的 電容量,甚至使用心〇2之電池在第—次循環中充電至 4.6V而後在第二次循環之後充/放電至4.4V。 工業應用 4可看出,依據本發明之具有-定範圍之電位平 I:電::性材料以充電至超過此電位平台的範圍作為: -中此電位平台高於形成電極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屬 19 1330423 的氧化還原電位_。當此預處理之陰極活性材料在充/放 電循環於較低之電壓的情形下,當相較於在相同電壓之充/ 放電下沒有預處理之電極活性材料的電容量,其可能顯著 地增加電極活性材料的電容量。其亦可能抑制在較低電壓 5之充/放電循環下電解質的反應性,其中此充/放電循環是接 著於預處理後之充電循環。 雖然本發明已以近來認為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麸 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目前之教示可容易地實施在其: 型態的裝置上。本發明之敘述僅作為說明而非限制保護範 1〇圍之標的。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 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 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15 圖1係依據實施例1電池在第一次循環中充電至電壓 4.8V且由第二次循環後充電至電壓4.4V的充/放電特徵說明 示意圖。 圖2係依據比較例1電池充電至電壓4 25v的充/放電特 徵說明示意圖。 20 圖3係依據比較例2電池充電至電壓4 4v的充/放電特 徵說明示意圖。 圖4係依據比較例7電池在第一次循環中充電至電壓 4.6V且由第二次循環後充電至電壓4.4V的充/放電特徵說明 示意圖。 20 1330423
圖5係依據比較例8電池充電至電壓4.4V的充/放電特 徵說明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21

Claims (1)

1330423 第9S126698號,98年7月修正頁
曰修正本 公告本 千7申請專利範圍: 1. -種活化電極活性材料的預處理方法,其係包括在 一固態溶液態之一化合物,其以下列分子式丨表示且具有 - 4.4〜4.6V範圍之電位平台高於形成該電極活性材料 過渡金屬的Kt㈣電位_ ’其包括將該電極活性材 料充電至超過該電位平台之一範圍至少—次,以增加該電 極活性材料之電容量; .[分子式1] XLi(Li1/3M2/3)〇2 + YUm,〇2 (固態溶液) 10 其中M為至少一元素選自於Mn、如、與Ti金屬所組成 之群組; M’為至少-元素選自於Ni、Mn、c_cr所組成之群 組;以及 〇<Χ<1 與 0<Y< 卜且 χ+γ=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預處理方法其中該 電極活性材料之預處理係在其正向充電之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預處理方法,其中在 該預處理之後,該電極活性材料於電壓範圍3 ()v〜44v之間 下顯示-放電電容量在範圍刚mAh/& 28GmAh/g之間。 4. 一種電化學裝置,包括一具有陰極活性材料之陰 極、一具有陽極活性材料之陽極、一隔離膜、一含鋰鹽之 有機電解貝’其中該陰極或陽極活性材料係包括在一固態 溶液態之一化合物,其以下列分子、式丨表示且具有一 4·4〜4·6Υ範圍之電位平台高於形成該電極活性材料之一過 22 1330423 渡金屬的-氧化還原電位範圍,且該電極活性材料充電至 超過該電位平台之一範圍至少一次, 礼田土/ 人邊罨化學裝置設計係 為充/放電循環在一電壓係低於該電位平台的情形; [分子式1] ’ XLi(Li1/3M2/3)〇2 + YLiM,02 (固態溶液) 其中Μ為至少—元素選自於Μη,、與们金屬所組成 之群組; M’為至少-元素選自於Ni、Mn、C(^cr所組成之群 組;以及 10 0<X<1 與 0<Y<1,且 χ+γ=1。 5. -種電化學裝f,包括一具有陰極活性材料之陰 • 極 具有陽極活性材料之陽極、一隔離膜、一含鐘鹽之 冑機電解質’其中該陰極或陽極活性材料係包括在一固態 溶液態之-化合物,其以下列分子式i表示且具有: 15 4.4〜4.6V範圍之電位平台高於形成該電極活性材料^一過 渡金屬的一氧化還原電位範圍,該電化學裝置包括一允許 • 該電化學裝置充電至超過該電位平台之一範圍至少一次的 手段’且隨後係為充/放電循環在—電壓低於該電位平台的 情形; 2〇 [分子式1] XLi(Li1/3M2/3)02 + YLiM’〇2 (固態溶液) 其中Μ為至少-it素選自於Mn、Sn、與Ti金屬所組成 之群組; 23 1330423 i M’為至少一元素選自於Ni、Mn、(^與^所組成之群 組;以及 0<χ<1 與 〇<Υ<1,且 χ+γ=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電化學裝置,其中 5該電極活性材料在一電壓範圍3.0V〜4.4V之間顯示一放電 電谷量範圍100〜280mAh/g之間的方式下活化。 7. —種電極活性材料,該電極活性材料係包括在一固 態溶液態之一化合物,其以下列分子式〖表示且具有一 4.4〜4.6V範圍之電位平台高於形成該電極活性材料之一過 1〇渡金屬的一氧化還原電位範圍,且充電至超過該電位平台 之一範圍至少一次; [分子式1] XLi(Li1/3M2/3)〇2 + YLiM’〇2 (固態溶液) 其中Μ為至少-疋素選自於_、Sn、與Ti金屬所組成 之群組; M’為至少一元素選自於州、Mn、c_cr所組成 I 組;以及 〇<Χ<1 與 0<Y<1,且 χ+γ=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極活性材料,其係 扣由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定義之該預處理 方法獲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極活性材料,1 電至超過該電位平台之一範圍,且因此具有化不足係因 該電極活性材料在該電位平台釋放氧氣而形成。 24 1330423 10. —種由下列分子式1或其衍生物所表示的化合物, 其在電壓範圍3.0V〜4.4V下具有放電電容量範圍在 100〜280mAh/g之間,且顯示為一固態溶液態: [分子式1] XLKLimlV^/S)。〗+ YLiM’〇2 (固態溶液) 其中Μ為至少一元素選自於Mn、Sn、與Ti金屬所組成 之群組; M’為至少一元素選自於Ni、Mn、Co與Cr所組成之群
1〇 0<X<1 與 0<Y<1,且 X+Y=l 0
25
TW095126698A 2005-07-22 2006-07-21 Pre-treatment method of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TWI33042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50066814 2005-07-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7827A TW200707827A (en) 2007-02-16
TWI330423B true TWI330423B (en) 2010-09-11

Family

ID=37669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6698A TWI330423B (en) 2005-07-22 2006-07-21 Pre-treatment method of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37043A1 (zh)
JP (2) JP5420244B2 (zh)
KR (1) KR100786968B1 (zh)
CN (2) CN101228653B (zh)
TW (1) TWI330423B (zh)
WO (1) WO2007011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0419B (en) 2005-08-19 2010-09-11 Lg Chemical Lt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ith high capacit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KR100718455B1 (ko) * 2005-08-19 2007-05-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용량 전기화학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30616B1 (ko) * 2007-12-18 2014-08-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캐소드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전지
EP2541655B1 (en) 2010-02-24 2017-09-06 LG Chem, Ltd.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improving output,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KR101488043B1 (ko) * 2010-04-23 2015-0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용량 리튬이차전지의 활성화 방법
JP2012142154A (ja) 2010-12-28 2012-07-26 Sony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動工具、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JP2012142155A (ja) 2010-12-28 2012-07-26 Sony Corp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正極活物質、正極、電動工具、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KR20130005732A (ko) * 2011-07-07 2013-01-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튬-공기 하이브리드 배터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741942B2 (ja) * 2011-08-24 2015-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容量回復方法
KR101414955B1 (ko) 2011-09-26 2014-07-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 및 수명특성이 향상된 양극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WO2013115390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溶体リチウム含有遷移金属酸化物、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085994B2 (ja) * 2012-04-27 2017-03-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538903B1 (ko) 2012-08-02 2015-07-22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유기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JP5708610B2 (ja) * 2012-10-04 2015-04-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3682439B (zh) * 2013-11-18 2018-09-2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高电压非水系电解液及高电压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
CN106252100B (zh) * 2015-06-03 2019-06-25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活性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9965A (ja) * 1990-10-15 1992-05-22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バナジウム系電解液の製造方法
JP3506397B2 (ja) * 1995-03-28 2004-03-1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6787232B1 (en) * 1998-04-30 2004-09-0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and electrodes for batteries
JP2000195513A (ja) * 1998-12-24 2000-07-14 Asahi Chem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3754218B2 (ja) * 1999-01-25 2006-03-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正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この正極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30178B2 (ja) * 2000-06-0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US6803149B2 (en) * 2000-12-04 2004-10-12 Shin-Kobe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secondary battery
US20020122973A1 (en) * 2001-03-02 2002-09-0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JP4080337B2 (ja) * 2001-03-22 2008-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6964828B2 (en) * 2001-04-27 2005-11-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thode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U2002355544A1 (en) * 2001-08-07 2003-0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thode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KR100441524B1 (ko) * 2002-01-24 2004-07-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슬러리 조성물
JP4192477B2 (ja) * 2002-03-08 2008-1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KR100466586B1 (ko) * 2002-11-07 2005-01-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리튬 2차전지용 리튬-망간-니켈계 산화물 제조방법
WO2004107480A2 (en) * 2003-05-28 2004-12-0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Lithium metal oxide electrodes for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CN1595689A (zh) * 2003-09-08 2005-03-1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锰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与用途
JP2005149867A (ja) * 2003-11-14 2005-06-09 Yuasa Corp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43918B2 (ja) * 2004-08-26 2011-12-21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酸化物材料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CA2578870C (en) * 2004-09-03 2016-01-2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nganese oxide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lithium batteries
KR100628470B1 (ko) * 2004-11-03 2006-09-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전지용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전지
US7771874B2 (en) * 2005-06-29 2010-08-10 Fmc Corporation Lithium manganes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12213A (ko) 2007-01-25
CN101228653B (zh) 2010-06-30
CN101228653A (zh) 2008-07-23
WO2007011169A1 (en) 2007-01-25
JP5735597B2 (ja) 2015-06-17
KR100786968B1 (ko) 2007-12-17
CN101777667A (zh) 2010-07-14
TW200707827A (en) 2007-02-16
JP5420244B2 (ja) 2014-02-19
JP2014038855A (ja) 2014-02-27
US20070037043A1 (en) 2007-02-15
CN101777667B (zh) 2012-12-05
JP2009503766A (ja) 200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0423B (en) Pre-treatment method of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JP6196329B2 (ja) カソード活性材料、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移動度及び電池容量が改良された二次バッテリー
CN105489853B (zh)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和锂二次电池
JP4995074B2 (ja) バッテリー及びその製法
US8241773B2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ith high capacit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WO2007043526A1 (ja)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7925057A (zh) 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所述正极的锂二次电池
TW201145656A (en) Electrode for a secondary lithium-ion battery
CN111771301A (zh) 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它的锂二次电池
KR102090296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3451437B1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cell charging method, lithium ion secondary cell system,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EP293076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parator used therein
JP2003308880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3115324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12252951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22547501A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3381020A (zh) 多孔质介电性颗粒、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13201116A (ja) 複合正極活物質、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2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リチウム2次電池
US20230268517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solid-state battery and negative electrode for solid-stat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2110232A (ja)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電池
JP4967352B2 (ja) 非水電解質電気化学セル用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非水電解質電気化学セル
JP2022547282A (ja) 電池システム、その使用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2022531337A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209614B2 (ja) 電極合剤塗料、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H0982331A (ja) 電極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