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7073B - Method for recording i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recording i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7073B
TWI277073B TW093127628A TW93127628A TWI277073B TW I277073 B TWI277073 B TW I277073B TW 093127628 A TW093127628 A TW 093127628A TW 93127628 A TW93127628 A TW 93127628A TW I277073 B TWI277073 B TW I2770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test
record
layer
recor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7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2671A (en
Inventor
Nobuo Takeshita
Osamu Tsukahara
Tomo Kishigam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32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2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7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70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Description

127707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特別ίΓ月為有關光碟(disk)之記錄方法及光碟。本發明 P於具有複數之記錄層的光叙記錄 =決)定對各記錄層之最她 為,用在依前述記錄方法 =、彔之光碟及依前述記錄方法實行記錄之光 【先前技術】 〃 對於r習於具有複數記錄層之光碟的記錄方法,在 對於各⑽層貫行試驗(test)記錄時,為將試驗 形成在互相鄰接之記錄層間重疊 ‘。…7、5 且予度方向的位置。铁 不考慮對於鄰接之記錄層的影響: 當記錄功率小結果由…到決疋其最適 ^ 禾由於又到郴接之層的影響,其所 ,、疋之取適當記錄功率與真正值有若干偏差的狀態。” 用以改善上述問題的措施有—種方案在確認記 (使用者數據)之層以外的圮抨屌 貝卄 r……… 特別為確認位在靠前側 (口又有光才a ofltm (pick-ud)相丨丨夕#粒a 則之5己錄層之試驗領域的使用狀 況後,再對用以記錄前述資料之 > 杏 專利文獻… 抖之層貝仃減驗記錄的方法(如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m n n ㈤、 ♦行開200"1 1346號公報(第!至第 8圖)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依前述專利文獻丨記載 戟妁方法在貫行對一記錄層 316247 5 1277073 =驗記錄時,需先確認其他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的使 用狀況’因此有對開始記錄相當費時的問題。 本《明乃以減短至記錄開始前之時間為目的。 [解決課題之手段] 提供有3層以上之記錄層之光碟的記錄方法 ......、、要决疋對各記錄層記錄使用者資料時使用之最 適當記錄功率而先記錄試驗數據,將其再生,再由評價再 生結果以求出前述最適當記錄功率的步驟,而以、 由記錄前述試驗數據以形成試驗記錄領域時,為使奇 數⑽之記錄層的試驗記錄領域與偶數號層之記錄層之記 錄有^述試驗數據之試驗記錄領域互相在光碟之厚度方向 不重豎,然將奇數號層之記錄層的前述試驗 相對齊整列於厚度方向,又將偶數號層之記錄層的= 驗記錄領域互相對齊整列於厚度方向之光碟的記錄方Γ。 [發明之效果] =述記錄方法’由於互相鄰接之層間其試驗記錄領 =不重璧’因此於試驗記錄時不必要調查鄰接之記錄層的 使用狀況。由此可縮短試驗至開始記錄的時間。又由於寸 :試::己:彔領域的配置只統一為偶數號層之記錄層用的= ’及可數遽層之記錄層用之配置的兩種,因而對於 碟面之-部分備有再生專用領域之光碟等之情形則且 化其製造步驟的效果。又於實行試驗記錄之記錄再^置 具有由電腦程式(⑶聊ter pnDgraffl)動作的控制手段時, 則由程式實行之處理亦只要奇數號層之記錄層用及偶數號 316247 6 1277073 ,因此可將程式簡化 之實施形態。 層之G己錄層用的兩種即可對應、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表示以本發明第J實施㈣之記 试驗數據之光碟的概略俯視圖,第2圖表 之' Π-Π線的概略剖面圖’即為表示η 图之 試驗記錄領域之位置_的概略職圖。 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光碟i形成有4層的記錄層, 即由近於表面(與光拾訊器相對之側)之側 卜第2、第3、第4之記錄層…………第公 2、/3、第4之記錄層1卜12、13、14上為要決定對於 各。己錄層之取適當記錄功率而記錄有試驗數據,由該記錄 形成試驗記錄領域21、22、23、24。 、$表面側(第2圖所示為下側,即設有後述之拾光器側) 數為々奇數號層之記錄層(以下簡稱「奇數號層」),即於第 及弟3 σ己錄層11、13將試驗記錄領域21、2 3形成在厚 度方向為互相整列(對齊)的位置,即其始點及終點在厚度 方向為整列(對齊)的位置。又偶數號層之記錄層(以下簡稱 「偶數號層」),即第2及第4之記錄層12、14則將試驗 s己錄領域22、24形成在厚度方向為互相整列的位置,即其 始點及終點在厚度方向為整列的位置。 又如圖所示,奇數號層之試驗記錄領域21、23與偶數 號層之試驗記錄領域22、24為互不重疊的配置。 7 316247 1277073 再如第1圖所示,奇數號層之試驗記錄領域及偶數層 之試驗記錄領域均為形成在光碟之最内周附近,即形成在 表内周緣1 a的近傍。 與試驗記錄領域21、22、23、24相對的領域(相對領 域)、’即在光碟的厚度方向為整列而位在鄰接之記錄層内的 領域31、32、33、34為形成非由光記錄裝置實行記錄的領 域(非記錄領域)。換言 <,非記錄領域31 i ^與試驗記 錄領域至24為互相相對向的衫試驗記錄領域21至 24的位置。非記錄領域例如為再生專用領域。該再生專用 ^域例如為由凹坑(pit)構成而例如記錄有光碟之記錄條 例如寫入推薦(write strategyM,推薦非對稱 (asymmetry)值,波長推薦值等,』 取記錄在該再生專用領域 為在趣圮錄之前讀 記錄的條件。數據,然後據以決定試驗 將相對向領域用做再生專用領域時,在繁 際’考慮如前述之試驗記錄領域21至24 二、 之位置於相對於試驗記錄領域2ι =形成 專用領域。 4的位置形成再生 試驗記錄領域21至24盥非 領域挪為料晴理數^;=㈣之間的 30 5 之使用者資料領域2〇。 卩刀為可供記錄或追加記錄 第3圖表示用於光碟之記 九5己錄裝置的概略圖。 316247 8 1277073 如圖所示,該光記錄裝置具備對光碟1之選擇的記錄 層(11至14之任一層)照射雷射光束(iaser beam)並檢測 其反射光之光拾訊器52,對光拾訊器52之雷射54供給雷-射驅動訊號之雷射驅動電路55,對光拾訊器52供給物透· 鏡驅動訊號之伺服(servo)控制電路56,及控制雷射驅動‘ 笔路5 5及伺服控制電路5 6之中央控制電路5 8。 光拾訊益5 2具有用以對光碟1記錄或再生資料而射出 雷射光之雷射(例如半導體雷射)54之外,並備有校準透鏡 (collimate lens)61,供雷射54之雷射光通過而照射於光_ 碟1並將光碟1之反射光反射於預定之方向的光束分離器 (beam splitter)62,對物透鏡63,檢測透鏡64,及對反 射之反射光實行光電變換之光檢測器。 伺服控制電路56依光檢測器65之輸出驅動光拾訊器· 52之對物透鏡63而實行循縱(tracking)控制及對焦 (focus)控制。 雷射驅動電路55由調整供給於雷射54之電流而控制籲 雷射54射出之雷射光的功率。 前述光記錄裝置又備有試驗圖(test pattern)產生電 路6 6用以再生含有光檢測器6 5檢測之資料之訊號的再 生電路67 ’及檢測由再生電路67輸出之再生訊號之跳動 的跳動檢測電路68。 於寫入或讀出時,由伺服控制電路56之對焦控制而選 擇所希望的兄錄層。亦即進行控制以使光束對焦於所希望 的5己錄層。 316247 9 1277073 驗數據的記錄時,由試驗®產生f路66輸出 圖於雷射驅動 侧® 制電路58之^丰 驅動電路55接受中央控 率的試率的指示’而供給相當於該指示之光功 0忒驗圖的電流於雷射54。 雷射54射屮> # # ^ , 準读# " ^應於試驗圖之電流的雷射光通過校 之由=隹^62及對物透鏡63而照射於光碟1 …、払制選擇的記錄層(11、12、13、14之任一声), 對該記錄層記錄對應於試驗圖之試驗數據。 θ 於再生所記錄之試驗數據時,雷射驅動電路55接受中 ,控制電@ 58對於再生時之功率的指示,將相當於該再生 丄^電/爪么、、、、6於雷射54。由雷射54射出之雷射光通過 校準透鏡6卜光束分離器62,對物透鏡63而集光照射於 光碟1之選擇的記錄層m、12、13、14之任一層)。 “由所選擇之記錄層的反射光通過對物透鏡63反射於 光束分離器62,通過檢測透鏡64後由光檢測器仍接受該 反射光,並對其貫行光電變換。由光檢測器65之檢測訊號 即輸出至伺服控制電路56及再生電路67。 伺服控制電路5 6為依據檢測訊號實行循縱控制及對 焦控制。 再生電路6 7對檢測§fL號貫行解調,錯誤(e ^ j* 〇 ^ )修正 等之處理而輸出再生訊號。由再生電路67之再生訊號即供 給於跳動檢測電路68以檢測跳動。 中央控制電路58例如為由CPU(中央處理部)58a,記 十思有供CPU動作之程式的程式記憶體(program memory) ίο 316247 1277073 娜,及用於記憶數據之數據記憶體(data細。ry)58c所 構成。記憶在程式記憶體娜之程式含有用以控制下述之 動作的程式。 刖处光口己錄農置不但可記錄使用者資料,亦可記錄試 ,數據。以下說明以前述光記憶裝置實行試驗數記 錄。 > 口式驗。己錄為在使用者對各記錄層實行數據記錄之前實 二,為由才曰疋各吕己錄層之一部分為試驗記錄領域而實 订4驗5己錄領域之指定為依如第i圖及第2圖所示試驗 記錄領域的位置關係實行。 以下參照第4圖說明記錄順序。 最先說明對第1記錄層U實行記錄。 首先將對焦點(光點)移動至實行記錄之第i記錄層u 1)。即由中央控制電路58對伺服控制電路“供給指定 對焦控制之目標(追縱對象)之記錄層的資料,飼服控制電 路56即據以使對物透鏡63向與光碟之記錄面為垂直的方 向移動。 其次將對焦點移動至設在該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 例如為試驗記錄領域21(S2)。即由中央控制電路58對伺 服控制電路56供給指定為搜索(seek)動作及追縱之目椤 ^己錄槽(track)的資料(記錄槽位址),舰控制電路^ =以使對物透鏡63向平行於光碟之記錄面的方向移動,然 <依據區段位址(sector addres)檢測所指定的區段。 其次將試驗數據記錄於該試驗記錄領域21之記錄,並 316247 11 1277073 再生4成號以決定最適當 適當圮钎功田。己錄功率(S3)。所決定之表示最 週田口己錄功率之貧料為 記憶體58c。 。、 、控制電路58内之數據 本申請案中有時將步 「試驗記錄」。 ^驟幻至步驟S3之處理也簡稱為 其後採用記憶在前述數據記 率貫行對該記錄層上之使 之取i田忑錄功 的記憶(S4)。 者貝枓領域20之使用者資料 於Λ他的記錄層,即對於第2至第4之記錄声12
至S3)之後勺-㈣i 在實行試驗記錄(步驟SI 二丁用者貧料的記錄(S4)。又在對 之使用者資料記錄(S4)終了前實行一』 k 錄(步驟S1至S3)亦可。 、 —圮錄層之試驗記 例如依第!、第2、第3、第4之 錄時’在對第1記錄層丨1之使用㈣二了 1订:己 如在對第1記錄層11之使用者:^ 、、、了刖,例 記錄層12之試驗記錄亦可。同樣的在對第 、第2 使用者資料的記錄終了前,例如在對於第°第=12之 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中間實行對第^ :己錄層 驗記錄亦可。同樣的在對於第3記錄層Η之”㈢之試 記錄終了前’例如於使用者資料的記錄中用者資料的 錄層14之試驗記錄亦可。 、行對第4記 但對最適當記錄功率產生影響之 在變化,以該觀點而言,則對於久^ U ’、、' 4時刻刻 t於㈠己錄層之試驗記 3 】6247 12 1277073 於試驗記錄領域係以比假設為 值變化至較大的值而實行記錄,因適虽之值更小的 記錄。其記錄功率依光碟農置而自由的=…己錄功率的 ^於試驗記錄領域相對的領域,即對之 的領域之影響可能性極高。因而為:避 免省〜ϊ乃使鄰接之記錄層間之 c 不互相重疊。 '知。己錄領域在厚度方向 如第8圖所示,例如對第3 時,對於設在其前方,即設在 '、、、射5己錄功率 玄夕丨、士 先4訊裔52側之第2記錄声 有記錄功率觸及。其影響程度 : 而異,間隔越大其光點直徑也愈大,能量密=距離 受影響亦減小,但鄰接之記錄層 1、/少,所 (energy)密度大而不能忽視其影響。 )則,、此戛 另一方面於其間介設著另一崎層的 例如第1記錄層U盥第3 曰互相間, 蛣層13之間’則試驗記錄領 戍互相在厚度方向整列配置,其理由如下。 、 首先為如前述’於其間介設著另—記錄層之 間,對其-記錄層實行記錄時對於另一記錄層的影變曰之 如第8圖所示’從對焦位置之第3記錄層13隔以鄰〔第 記錄層心對第】記錄層n之影響,與 弟 二之影響比較,則甚小至可忽視程度。這是因為影響2 …己錄層間距離的二次方成比例降低之緣故。’ 在考慮熱的擴散路上,記錄層為由金屬膜及色 熱傳導率比較大的材料構成,如第8圖之箭頭D〗至w所 316247 15 1277073 =沿各記錄層有其熱擴散路,由於在對焦位置 “3的熱擴散D3,及其鄰接之第2及 记錄 之熱擴散D2,,減小了到達第2記錄層 對於具有3層以上之光碟或可考慮將全部 錄領域互不相會的脱罢 姑、, ^㈢之舌己 第3,样:此則有以下的問題。例如將 二、s 3之试驗記錄領域23配置在與第!記錄層u 己錄領域21及第2記錄層12之試驗記錄領域曰以 之又方不相重疊又為不同的位置,則與該等 之領域增加,料相對領域不適合❹於通常之使用戈= 料的記錄,因而降低記錄領域之利用效率。 貝 又例如將再生專用領域與試驗記錄領域相對的配置, 則各記錄層之光碟構造(再生專用領域之配置)依各記錄層 而不同:以致光碟之製造步驟複雜。又於實行試驗記錄及 使用者貧料之記錄時之用於位址指定之記錄再生裝置的程 式變複雜。 然而依本實施形態則例如將第3記錄層13之試驗記錄 領域23與第1記錄層u之試驗記錄領域21在厚度方向配 置於整列的位置,因此對於第3記錄層13之試驗記錄領域 23所對應的位置不必新追加相對領域。又由於第3記錄層 13内。卩之配置可以與第1記錄層11相同,因此光碟之製 造步驟及記錄再生裝置之程式變簡單。 又第4記錄層14之試驗記錄領域2 4與第2記錄層12 之試驗記錄領域22在厚度方向配置於整列的位置,因此對 於第4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24所對應的位置不必新追加 16 316247 1277073 ==又由於第4記錄層14内部之配置可以與第2 相同,因此光碟之製造步驟及記錄再生裝置之程式 且二第1實施形態為以記錄層具有4層為例說明,但 驗記釺;:二層:上之記錄層之光碟亦可將奇數號層之試 域互相在厚度方向整列(對齊)配置,並將偶數號 曰之试驗兄錄領域互相在厚度方向整列(對齊)配置。 域11又Λ上述’由於將非記錄領域31 i 34及試驗記錄領 詈田14為互相相對的決定試驗記錄領域111 14的位 記舒以下的效果。即如於互相鄰接的層間與試驗 登,則與試驗記錄領域相對的領域受到試驗記 錄“響,其後對該領域實行試驗記錄時有無法正確的實 記錄之可能性。因此將不受記錄功率之影響的非記 員域’例如將再生專用領域等與試驗記錄領域相對的配 置而可解決上述的問題。 依前述之例為將再生專用領域與試驗記錄領域相對整 列配置,然將再生專用領域以超出佔有試驗記錄領域之相 對領域以外的領域的構成亦可。該構成之—例表示於第9 圖及第1G圖。第9圖與第1圖同樣的表示光碟中心部之擴 大俯視圖,第10圖與第2圖同樣表示沿第9圖之χ—χ線的 概略剖視圖。 第9及第1〇圖之光碟與第!及第2圖之光碟為相同。 但奇數號層之記錄層U、13之再生專用領域4卜43為形 成在厚度方向整列的位置,偶數號層之記錄層12、Η之再 316247 17 1277073 21至24之非記錄領域31至34為再生專用領域,然將其 用做再生專用領域以外之非記錄領域亦可。試驗領域相對 之領域為再生專用領域時,雖然對試驗記錄領域實行記錄 及再生時有受再生專用領域之凹坑的影響之虞,但如將再, 生專用領域配置在試驗記錄領域相對之領域以外的領域,-將試驗記錄領域相對之領域用做再生專用領域以外之非記 錄領域即可解決該問題。此種記錄領域之一配置例如第U 圖及第12圖所示。第u圖與第丨圖同樣為俯視圖,第 圖與第2圖表示同樣之沿第u圖之χπ—χπ線的概略剖視籲 圖。 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光碟與第丨圖及第2圖所示光 碟相同。但與試驗記錄領域21至24相對之領域31至 用為再生專用領域以外之非記錄領域,而於試驗記錄領域 21至24及相對領域31至34之外側之與該等鄰接的位置 形成再生專用領域41至44。 如第9圖及第1〇圖之光碟,以及如第u圖及第u 圖之光碟的情形,記錄裝置在對各記錄層(11至14之任一⑩ 層)實行試驗記錄之前,由相同記錄層之再生專用領域 至44之任一領域)讀取記錄條件等,其後將光拾訊器之對 焦點移至試驗記錄領域而實行試驗記錄。此時由再生專 領域讀出之記錄條件等設定試驗記錄之記錄條件,例如Z 少設定其初期值。 如前述將記錄有記錄條件等之再生專用領域配置在鄰 接或接近試驗記錄領域,則在讀取記錄條件等的詹理i钟 316247 19 1277073 試驗數據之記錄領域之對焦點的移動較少而具有節省試驗 記錄所需時間的優點。 第2實施形態 第13圖表示以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記錄方法所記錄 之光碟的概略俯視圖。第13圖所示光碟2與第丨及第2 圖所示光碟1同樣具有4層之記錄層,即近於表面側依序 形成有第1、第2、第3、第4之記錄層u、12、13、14。 第丄至第4記錄層………"各設有決定對各記錄層 之取當記錄功率之試驗記錄領域21、22、23、24。 依第1貫施形態為將奇數號層及偶數號層之 領域均設在光们之最内周附近,即配置在最内周缘/ 第2實施形態則將奇數號層u、13之試驗記 =或21、23配置在最内周,亦即在最内 ::號:二14之試驗記錄領娜 周附近,即在最外周緣lb的附近。 取卜 如上述配置之優點如τ。即 試驗記錄領域21形成在最内周附近己錄層⑴由於將 錄為由最内周側開始,在最 ϋ層Η之記 試驗記錄,其後以自内寸近之斌驗記錄領域實行 據的記錄,於達二周:::周側的順序實行使用者數 於内局之試驗側:r事第」記錄層n的記錄。 之之鄰接位置的再生專、&别將對焦點移至其外側 此對焦點需向内側移動少ϋ以項取記錄條件資料等,因 動量小)的移動,雖二上ζ:幅徑方向之移 以正體觀之,仍可謂 316247 20 !277073 相當:「由内周側向外周側進行記錄」。 次於對第2記錄層12開始記 由第1記錄層η移動至第 、才彳必要將對焦點 層12之試驗記錄領域22形成 對隹點由田 、取内周附近,則有必要蔣 r 一取外周側移動至最内周_近,心 UcCess)費時。一 =因此其存取 形成於最外周附近,則不需 ^己錄領域22 動(到達試驗記錄領域22的移動),:對:H 12上的移 =了時雜點從最外周側之第i記錄層= =2 ,己錄層’於最外周側之試驗記 f’然後從最外周側向内周側依序實行使用 即可。由此可縮短用於試驗記錄的時間。、h己錄 同樣的在終了第2記錄層12全部的記錄(試驗 及使用者數據之記錄),對焦點在光碟的最内周側時,將對 焦點從第2記錄層12移動至第3記錄層13 第3記錄層13實行記錄時,由於將試驗記錄領_ ^ 於敢内周附近,因此省去在第3記錄層13上的移動2 可縮短用於試驗記錄的時間。 〜 同樣的在終了第3記錄層13全部的記錄(試驗記錄, 及使用者數據之記錄),對焦點在光碟的最外周側時 焦點從第3記錄層13移動至第4記錄層14,然後開始 第4記錄層14實打記錄時,由於將試驗記錄領域μ形 於最外周附近,因此省去在第4記錄層14上的移動,由此 可縮短用於試驗記錄的時間。 316247 2] 1277073 如上述由於將第1及第3記錄層π、13,即奇數號層 之試驗記錄領域2卜23形成於最内周附近,帛2及第4曰 記錄層12、14’即偶數號層之試驗記錄領域22、24形成 於最外周側可縮短用於試驗記錄的時間。 不作成上述之形態而第i及第3記錄層u、i3,即奇 數號層之試驗記錄領域2卜23形成於最外周附近,而將第 2及第、4記錄層12' 14,即偶數號層之試驗記錄領域2卜 24形成於最内周附近亦可,如此亦可得同樣的效果。 利用各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錄之順序,及對應於各記 錄層決定最適當記錄功率之順序則與第丨實施形態相同。 第3實施形態 第14圖表示以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記錄方法記錄之 光碟的概略俯視圖。第14圖所示之光碟3與第i圖及第2 圖所示之光碟!及第13圖所示之光碟2同樣的形成有4 層之記錄層,即由靠近表面側依序的形成第i、2、3、4 之記錄層U、12、13、14。本實施形態與第i圖及第2圖 之光碟1及第13圖之光碟2不同之處為將各層之試驗記錄 領域配置在最内周附近’即最内周緣la之近傍及最外周附 近,即最外周緣ib近傍雙方。具體言之,第丨記錄層n 於最内周附近設有試驗記錄領域21A及於最外周附近設有 試驗記錄領域21B。同樣的第2、第3、第4記錄層12、13、 14各於最内周附近設有試驗記錄領域22A、23a、24a,及 於最外周附近設有試驗記錄領域22B、23B、24B。 如上述於各層之最内周附近及最外周附近之雙方設試 316247 22 1277073 = 之優點如下。即欲以高速實行光碟之記錄時, 為仵到同樣的線速度在最内周比在 雙倍的旋轉數使光碟旋轉,如此則各有超 側及在外周側的條件顯有不同,因此以在最内 驗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錄 、、 °式 周側之佶田去:欠刺 厅付取適田5己錄功率使用於最外 者貝料的記錄則有不適當的情形。又以 :附近之試驗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 使用於最内周側之使用力率 因此如第14圖所示於最 不適田的’月形。 試驗1挤料# 外周附近之雙方設 = 亲領域,使用由對於最内周附近之試驗記錄 仃式驗纪錄所求得之最適杏 ' 試驗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所:得之二最外周附近之 U坏所水侍之蚨適當記錄功 ’又依據㈣使用者資料之半徑方 ς 記錄位置之最谪去今你Λ方 决疋對该 錄功帛,由此可解決上述的問題。例 之試驗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錄所求得 向:::r;用於對内周側’即對於預定之半徑方 :位置,例如由中間位置至内周側之使用 外周附近之試驗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錄所 μ錄功率制於對外周側,即對於預定之半 二己η:/’例如由中間位置至外周側之使用者資料 用者數據之記錄位置(半徑方向上的位 之試驗記錄領域實行試驗記錄所求 取適U錄功率及對於最外周附近之試驗記錄領域實 336247 23 1277073 行試驗記錄所求得之最適#崎功率 之記錄功率使用於對其記錄位置之使:吻平均所得 可。 布貝料之記錄亦 第4實施形態 實 錄 只卿π悲詋明試驗記錄之順 施形態之順序外’也可以序-如第 。 …’丨頁序貫行試驗記 即依第1實施形態時,對各層之試驗 動作實行,並將試驗數據之記錄 連的 (第5圖之步驟⑽之S分幅度為設的變更 率能十分精確的實行所必要之值,然將 己錄功 數的階段實行亦可。 a 处理分成複
以下說明分為二階段實行的情形。於 粗調整’而對於試驗記錄領域用依第i預定之 …相不同之複數值的記錄功率 T =記錄的試驗數據,其後由評價再生得 ;ti: :Γ 八驗5己錄糾用比依上述第i預定之區分幅度為小之第2 區分ί互相不同,並且在近於上述最適當記錄功 :、既值之乾圍内之複數值的記錄功率實行試驗數據之 然後再生所記錄之試驗數據,其後由評價再生結果 以求得上述最適當記錄功率之更正確的值。 Μ例如於粗調整時,不問光碟之製造偏差及記錄條件(溫 又等)之如何,對於最適當記錄功率可能存在之範圍(最大 316247 24 1277073 1,)王把以比較大的區分幅度(階段)將記錄功率變化,求 1 =近於所使用記錄條件下使用之光碟各層的最適當記錄
Li之概略值的範圍,即求得判斷為含有最適當記錄功率 =圍相整時為在上述判斷為含有最適當記錄功率之 中以比I小的區分幅度(階段)將記錄功率變化而求得 攻適當功率。 κ H於粗5周整時,判斷在上述最大範圍R1内之如第 的Γ审及第』16圖所示以比較大的階段△ρι將記錄功率階段 最二者^錄功率Pq與記錄功率(Pq-Apl)的範圍存在有 記=I农Po。於微調整時則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在 為:的:fc::q至記錄功率(ίνΔ P1)的範圍内以比階段△ P1 Po。、^ΔΡ2將記錄功率階段的變更以求得最適當值 亍。1 將Λ述處理以流程圖表示即如第19圖及第20圖所 即步=;^7整之第19圖的處理大致與第5圖相同, 之用^ / 對應於步驟S11至S17,但步驟奶 更記錄功率的區分幅度(階段)比步驟S13 ::;而並不,16的決定最適當記錄 理。'、付3有取適當記錄功率之範圍」的處 表示微調整之第20圖的處理大致盥 驟如至S37各對應於步驟川至心作牛驟=’即步 錄功率初期設定之初期值為設定於步驟⑽:…之5己 上限。又於步驟S34之判定功率 、:之乾圍的 文又疋兀了的步驟則判定 316247 25 1277073 記錄功率是否到達於步驟S26所求得之範圍的下限。 如上述分為二階段時,可於粗調整完成後立即實行微 調整,亦可於粗調整後先實行別的處理,然後實行微調整。 例如光碟具有複數之記錄層(例如二層,對其中之一記 錄層(第1記錄層)實行使用者數據之記錄,然後欲對其他 記錄層(第2記錄層)記錄使用者數據時,在對第1記錄層 開始使用者數據的記錄前,對第1記錄層之試驗記錄及對 第2記錄層先實行上述試驗記錄中之上述的第1階段(粗調 整),然後在完成對第1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而在對 第2記錄層開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前實行上述第2階段的 處理(微處理)亦可。 在跨著第1記錄層與第2記錄層之間連續實行記錄 時,自完成對第1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至開始對於 第2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記錄的時間希望愈短愈好,一方 面記錄條件(如溫度等)時時刻刻變化,因此微調整最好在 開始對使用者資料之記錄即前實行,然依上述之順序即可 回應上述兩方的要求。 上述順序中,可將第2記錄層之第1階段的處理(粗調 整)在對於第1記錄層之試驗記錄前實行,亦可在對於第1 記錄層之試驗記錄後實行。又可將對於第1記錄層之試驗 記錄分二階段實行,又如參照第5圖的說明以一階段實行 亦可。 又於對第1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在中途中斷 時,而其中斷時間對於第2記錄層之試驗記錄之第1階段 26 316247 1277073 的處理(粗調整)具有充分 ^ 9 -p ^ ^ l ^ @ ’則於其中斷時間實行對 弟2 ,己錄層之粗調整亦可。主要 只丁對 資料記錄終了 Μ實行對第 $ 1崎層之使用者 兄錄層之使用者資料記錄終 在弟 >々棹叫J*A Α Z 5己錄層之使用者資料 之6己錄開始别只要對第2記錄層實行 、 時間。 θ月仃锨调整,因此可縮短 第5實施形態 依弟1實施形態為對夂 對者兮i 層记錄使用者資料前,先 對田4 5己錄層貫行試驗記铋 例如斟⑼ ▲ 己錄但代替以對複數之記錄層, .碟之所有記錄層實行試驗記錄(S1至S3)後, 始對該等記錄層實行使用主後,再開 、! μ仃使用者貧料之記錄(S4)亦可。 於此為對於一記錄声者 9貝仃忒驗數據的記錄(第5圖之 步驟 S11 至 S14),f;f=M>+,c1c:、 (8ιβ)Μ , 、 生(S15),決定最適當記錄功率, ’貫订對別的記錄層之試驗數據記錄(S11至S14) ^可又對複數之兄錄層實行試驗數據之記錄⑽至S⑷ 由該等複數的記錄層順序再生試驗 定各㈣層之㈣當記錄功率(S16)亦可。 ‘、後决( 如上返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試驗記錄後,再開始對該 己錄層開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時,於跨過—記錄層(第1 5己錄層)★與別的記錄層(第2記錄層)連續實行記錄時,則具 有於對第1 έ己錄層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終了時⑺不必實 行試驗記錄)’可立即開始對第2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記錄 的優點。 ’ 又可選擇在對各記錄層實行使用者資料之記錄前對當 316247 27 1277073 。亥。己錄層貫行試驗記錄,或如上述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使 用者資料的記錄前對該複數之記錄層全部實行試驗記錄。 例如可於記錄裝置設置用於選擇之操作輸入手段,由使用 者操作上述操作輸入手段實行選擇的構成。例如使用者判 斷為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跨層的記錄時,則使用操作輸入 手段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試驗記錄。 又=上述在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前 =。亥等複數之記錄層全部實行試驗記錄時,可如第1圖 ==圖所示將全部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集中形成於光 集==近,ί相反的將全部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 附话$力/碟之取外周附近,由此可使對焦點在最内周 即可,亦即且:: 恕下只做記錄層間的移動 /、有可縮短試驗記錄時間的效果。 弟6貫施形態 錄前為對於各記錄層開始使用者資料的記 錄功率對各記錄層實行使用者資料的、2用;^敢適當記 味對其記錄層全部用同一 己錄’但此不一定意 層之使用者資料記錄、/ λ仃記錄,在對各記錄 正亦可。 。…迹,列如檢測溫度變化等而據以修 料的=二己;層:使:者資料的記錄途中,如使用者資 功率以對其後之使;二:錄而用新決定之最適當記錄 此時可以之前貫仃兄錄亦可。 〜丁试驗記錄迄今之預定值以上的溫度 316247 28 1277073 變化及預定值以上之經過時間等為條件以對 實行試驗記錄亦可。 乩σ记錄層 第7實施形態 =6實施形態的說明,對複數之記錄層,例如 茱之王部舌己錄層實施試驗記錄⑻至S3)後開始對 錄層實行使用者資料的圮錚(§4) 、以等冗 日月在對一記錄層之使用者=二:2實施形態的說 記錄中斷,目己錄途中例如使用者資料 續對上述一己,再以新決定之最適當功率繼 該-記錄層二;:::者資料記錄’此時在終了 !料記錄前,以對於上-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 结與最初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試驗記錄 、口果所侍對各記錄層之最適當記 始對上述另,層實行使用者數據之記=的比以開 1及2記錄層開始使用者資料記錄前對第 當驗!錄的結果,第1記錄層之最適 千〆开疋為Ρο 1 a,第2却掉js +田、立上 定為Ρη9 θί 罘己錄層之取適當記錄功率決 記錄功率Ρ〇1!1 广亲層之使用者資料記錄開始為使用 果決定最適;斷’經再度試驗記錄結 當記:吏用者資料之記錄其終了時使用之最適 錄結果所最初對複數之記錄層實行試驗記 為—"該比二:己錄功率相互間之比值則 3】6247 29 ί277〇73 / b = ?〇Jb x CP〇2a / P〇ia) 以求得之P〇2b為對於笛9 記錄層開始❹者資料之崎7之㈣#記錄功率對第; 時,在錄1與/者2記錄層間跨層連續記錄 記錄),具村立^、用者以4記_(*必實行試驗 的優點。 ^ 2記錄層開始實行使用者數據記錄 較長,而彔層之使用者貧料記錄的途中的中斷時間比 長而對於一記錄層及其次之記錄使 足夠時間實行試驗記。己錄層有 貫行試驗記錄,又對-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的 口己錄返中的中斷時間比較 、 不足而對-bn⑽層之試驗記錄 肺i,奋 驗記錄為足夠時,則只對上述一記 =X貝仃试驗記錄,然後用對上述一記錄層之 =料之記錄終了時使用之記錄功率,及對上述 另一記錄層同時並於最徭每 、彔曰及 々样s η 後具仃之试驗記錄的結果所得對夂 5己錄層之最適當記錄功率相互間之比以對上述另—二; 開始使用者資料之記錄亦可。 5己錄層 否實用者經使用者操作手段的操作以選擇是 贪貝仃上述形悲之記錄的構成。 【圖式簡單說明】 夕一f1圖表示以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記錄方法所記錄 之光碟例的概略俯視圖。 、’a 第2圖表示沿第1圖之光碟HI線的概略剖視圖。 316247 30 !277〇73 第16圖表示依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記錄方法實行粗 調整時之試驗記錄位置與跳動的關係。 第17圖表示依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記錄方法實行微 調整時之試驗記錄領域内之記錄位置與記錄功率之一關係 例。 第18圖表示依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記錄方法實行微 調整時之試驗記錄位置與跳動的關係。 第19圖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實行粗調整時之記錄 順序流程圖。 第20圖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實行微調整時之記錄 順序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光碟 la 最内周緣 lb 最外周緣 11 至 14 記錄層 20 使用者資料領域 21至 24 、21A 至 24A 、 21B 至 24B 試驗記錄領域 30 管理數據之記錄領域 31至 34 非§己錄領域 41 至 44 再生專用領域 41a至44a、41b至44b再生專用領域之一部分 52 光拾訊器 54 雷射 55 雷射驅動電路 56 伺服(servo)控制電路 58 中央控制電路 58a CPU (中央處理部) 58b 程式記憶體(program memory) 316247 32 1277073 58c 61 62 63 65 66 67 婁文據記憶體(data memory) 才交準透鏡(col 1 imate 1 ens) 光束分離器(beam spl i tter) 對物透鏡 64 檢測透鏡 光檢測器 試驗圖(test pattern)產生電路 再生電路 68 跳動檢測電%
33 62”

Claims (1)

127707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碟之記錄方法,為對 一 光碟的記錄方法,此方法具有、有二層以上之記錄層之 資料::;::層_於決定對各記錄層實行使用者 最適當記錄功率之試驗數據,將其再 之步驟, α4最適當記錄功率 於崎前述試驗數—形賴驗 錄有前述試驗數據之奇翁 τ吏。己 域虚偶… 層之記錄層的試驗記錄領 =數,記錄層的試驗記錄領域在光碟的厚度 驗;奸配置,而將奇數號之記錄層之前述試 驗5己錄領域在厚度方向互 號之記錄層之前述試驗纪錚地配置’也將偶數 整列地配置。 …、邊或在厚度方向互相對齊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頊 述奇數號之記錄層之試驗方法,其中,將前 錄声之1驗5己錄領域與前述偶數號之記 3.如;4:;=域均形成在光碟之最内周附近。 述奇:項之光碟之記錄方法,其中,將前 錚試驗記錄領域及前述偶數號之記 近=Τ域之任一方形成在光碟的最内周附 、而將另-方形成在光碟之最外周附近。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頂 述奇數#之記錄尽先碟之記錄方法’其中’將前 錄岸之=給j Μ θ之试驗記錄領域及前述偶數號之記 、錄領域均形成在光碟之最内周附近及最 316247 34 ^277073 外周附近之雙方。 一種光碟,為具有三層以上之記錄層,並形成有對其實 行4驗數據之記錄以決定對各記錄層實行使用者資料 之尤錄時之最適當記錄功率之試驗記錄領域的光碟,並· ^將奇數號之記錄層及偶數號之記錄層之前述試驗 -大己錄領域形成在光碟厚度方向互相不重疊的位置,而將 τ數號之記錄層之前述試驗記錄領域形成在厚度方向 ,相對齊整列的位置’也將偶數號之記錄層之前述試驗鲁 錄項域开> 成在厚度方向互相對齊整列的位置。 雜I °月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碟,其中’前述奇數號之記 Μ _之試驗記錄領域及前述偶數號之記錄層之試驗記 錄領域均形成在光碟之最内周附近。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碟,其中,將前述奇數號之· :己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及前述偶數號之記錄層之試驗 己錄項域之任一方形成在光碟之最内周附近,而將另一 方形成在光碟之最外周附近。 8. 如=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碟,其中,將前述奇數號之 f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及前述偶數號之記錄層之試驗 »己錄領域均形成在光碟之最内周附近及最外周附近之 雙方。 9. -種光碟,為具有三層以上之記錄層, 各記錄層形成有再生專用領域,及形成有對其實 订试驗數據之記錄以決定對各記錄層實行使用者資料 316247 35 1277073 之δ己錄^•之取適當記錄功率之試驗記錄領域的光碟,发 奇數號之記錄層之前述再生專用領 度方向互相對齊敕列的办要二7 a 正列的位置,而偶數號之記錄層之前述 專用領域係形成在厚度方向互相對齊整列的位 錄層之再生專㈣域之至少一部分 碟之厚;方領域之至少-部分在光 取马互相不重疊的形成。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楚 ® 項之光碟,其中,於奇數號之呓件 全部相對的位置形成偶U别述一。P分中的一部分或 領域,而 數旎之记錄層之前述試驗記錄 -部虎之前述再生專用領域中之前述 錄層之前述試‘錄=相對的位置形成奇數號之記 11 ·—種光碟之記铋士、 方法,此方法具、有/,為對於備有記錄層之光碟的記錄 對各記錄層記錄 資料之記錄時決定對各記錄層實行使用者 生,而對再生結果加記錄功率之試驗數據,將其再 之步驟, 、"予^以求出前述最適當記錄功率 將前述試驗數據 外周附近之雙方,並々、^彔於圮錄層之最内周附近及最 自求出最適當記錄功^別述最内周附近及最外周附近各 316247 36 l277〇73 於前述使用者資料之記錄時,依據就前述最内周附 之最適當記錄功率’就前述最外周附近所求得 的位置決定用以在該記錄位置記錄使/ 當記錄功率。 有貝枓之取適
12=申請判範圍第丨丨項之崎枝,其巾,以對於最 〇周附近之試驗㈣領域實行試驗數據之記錄至決定 取適當記錄功率之處理而求得之最適當記錄功率利用 =自半徑方向上之預定位置更向内周側之使用者資料 =錄料最外㈣近之試驗崎㈣實行試驗 數據之記錄至決定最適當記錄功率之處理而求得之最 適當記錄功率利用於自半徑方向上之預定位置更向外 周側之使用者資料的記錄。 13.—種光碟之記錄方法,此方法具有:
對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以第丨預定之區分幅度 就各區以互相不同的複數之記錄功率值實行試驗數據 。己錄將所5己錄之試驗數據再生,然後對再生結果加 以砰價以求出最適當記錄功率之概略值的第丨步驟; 對記錄層之試驗記錄領域以比前述第1預定之區 分=度為小之第2預定幅度就各區以互相不同並在接 、iI最適^ &己錄功率之概略值的範圍内之複數之記 錄功率值實行試驗數據之記錄,將所記錄之試驗數據再 生,然後對再生結果加以評價以求出比前述最適當記錄 功率更正確之值的第2步驟;以及 316247 37 1277073 依據比前述最適卷#拉 田5己錄功率更正確之值實行使用 者貧料之記錄的第3步驟。 14·二種光碟之記錄方法’為對於具有 的記錄方法, ^々之光碟 後針==有對記錄層記㈣驗數據,料再生,铁 步驟,而 、乂決疋則述表適當記錄功率的 對别述複數之§己錄層開 實行對前述複數之々棘a $貝丁寸义屺錄别,先 ,,°己錄層之前述試驗數據的記錄,再 生及依據再生結果決定前述再 15. -種光碟之記錄方法,為對於至少具有第,及第f理。 錄層之光碟的記錄方法, 弟之记 此方法具有對記錄 了日记錄试驗數據,將其再生,麸 後對再生結果加以評僧 〜兄 “、、 步驟,而於 、决疋别述最適當記錄功率的 對前述第1記錄層實行 述第2記錄層實行使用者用者負料之記錄後對前 使用者貧料的記錄時, 對剛述第1記錄層之使 前,同時實行由前述第m mi己錄的終了 錄至决疋取適當記錄功 己 1 Μ η ? r 手的處理,由此決定用於前述笫 1及第2 5己錄層之最適當記錄功率, 弟 其後Λ行對第1記錄芦 最適當記錄功率的處理I Μ據的記錄至決定 新的最適當記錄功率,〃定用於前述第2記錄層之 316247 38 1277073 卞决疋丽述新的最適當記錄功率後,對< 5己錄層之其後的使 千重“述第1 當記錄功率,以及"、…’乃使用前逑新的最適 了時::於“第1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之記奸之狹 及第2$样爲杏一/、在其别同時實行之對前述第1 二=:Γ:數據之記錄至決定最適當記錄 率相互二之卜^,所件之對各記錄層之最適當記錄功 4 θ ^以開始對前述第2記錄層之使用者資 料之記錄。 316247 39
TW093127628A 2004-03-30 2004-09-13 Method for recording i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TWI27707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9616A JP2005285254A (ja) 2004-03-30 2004-03-30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2671A TW200532671A (en) 2005-10-01
TWI277073B true TWI277073B (en) 2007-03-21

Family

ID=35150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7628A TWI277073B (en) 2004-03-30 2004-09-13 Method for recording i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7660217B2 (zh)
EP (3) EP1732066B1 (zh)
JP (1) JP2005285254A (zh)
KR (2) KR100800905B1 (zh)
TW (1) TWI277073B (zh)
WO (1) WO20051013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8620901A (en) * 2000-09-13 2002-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MY142139A (en) 2003-06-28 2010-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7518962B2 (en) 2003-06-28 2009-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with respect to 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having optimal power control areas
JP2005285254A (ja) * 2004-03-30 2005-10-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WO2006028115A1 (ja) * 2004-09-09 2006-03-16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060082513A (ko) * 2005-01-12 2006-07-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의 기록방법과 기록장치
TW200627397A (en) 2005-01-12 2006-08-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Optical-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s of laser beam
KR20070003511A (ko) * 2005-06-30 200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방법 및 장치
JP4919790B2 (ja) 2006-12-15 2012-04-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波長制御方法、ホ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810519B2 (ja) * 2007-09-14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層式追記型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US8125725B1 (en) 2007-10-15 2012-02-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using test data recorded in a blank zone to refine data recording
JP4381456B2 (ja) * 2008-03-26 2009-12-09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JP2010009685A (ja) * 2008-06-27 2010-01-14 Sony Corp 多層光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レーザパワー調整方法
KR20110027788A (ko) * 2008-08-07 2011-03-16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정보 기록 매체 및 정보 기록 장치
MY152449A (en) * 2008-09-29 2014-09-30 Panasonic Corp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ethod
WO2010052820A1 (ja) * 2008-11-04 2010-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方法および再生方法
WO2010093212A2 (ko) 2009-02-13 2010-08-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재생 방법
JP6035840B2 (ja) * 2012-04-23 2016-1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5571A (ja) * 1992-02-14 1993-09-03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3551662B2 (ja) 1996-10-23 2004-08-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の再生信号の最適化方法
JPH113550A (ja) * 1997-06-12 1999-01-06 Nikon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11232681A (ja) * 1998-02-13 1999-08-27 Fujitsu Ltd 光学的情報記憶装置
KR100288783B1 (ko) * 1998-09-18 2001-05-02 구자홍 광기록매체의 기록 광파워 검출저장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록 광파워 조절장치와 그 방법
JP2000195054A (ja) 1998-12-24 2000-07-14 Ricoh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EE04789B1 (et) 1999-01-08 2007-02-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etod optimaalse kirjutus- ja kustutusvõimsuse kindlaksmääramiseks optilisele salvestuskandjale kantud märgiste tegemiseks ning kustutamiseks ja salvestusseade
JP3720624B2 (ja) 1999-04-26 2005-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JP2001307326A (ja) 2000-04-20 2001-11-02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AU8620901A (en) 2000-09-13 2002-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JP2002117542A (ja) * 2000-10-05 2002-04-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多層回転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197653A (ja) * 2000-12-22 2002-07-12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レーザパワー調整方法
KR100438828B1 (ko) 2001-11-08 2004-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칩 상의 전기적 미세 검출기
JP2003168216A (ja) * 2001-11-29 2003-06-13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81769B (zh) * 2002-01-22 2013-11-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层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JP2003288759A (ja) * 2002-01-22 2003-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3867962B2 (ja) 2002-03-05 2007-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条件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記録条件決定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
JP3956743B2 (ja) * 2002-04-01 2007-08-08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95474B2 (ja) 2002-05-24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2004063035A (ja) * 2002-07-31 2004-02-26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用パワー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装置
JP4322105B2 (ja) 2002-12-20 2009-08-26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20680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295940A (ja) * 2003-03-25 2004-10-21 Ricoh Co Ltd 試し書き処理制御方法、光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335052A (ja) * 2003-05-12 2004-11-25 Ricoh Co Ltd 信号調整方法、位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並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77108B1 (ko) 2003-06-12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매체
CN1757062B (zh) * 2003-06-12 201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置信息存储介质的区的方法
US7286454B2 (en) 2003-06-30 2007-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4319521B2 (ja) * 2003-10-31 2009-08-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装置および収差補正方法
JP2005228410A (ja) * 2004-02-13 2005-08-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285254A (ja) * 2004-03-30 2005-10-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60217B2 (en) 2010-02-09
US20070159942A1 (en) 2007-07-12
EP1978511A3 (en) 2009-07-22
EP1732066B1 (en) 2019-05-22
EP1978511B1 (en) 2019-05-29
EP1732066A1 (en) 2006-12-13
WO2005101381A1 (ja) 2005-10-27
EP3522162A2 (en) 2019-08-07
US7969840B2 (en) 2011-06-28
EP1978511A2 (en) 2008-10-08
KR100800906B1 (ko) 2008-02-04
KR20070005650A (ko) 2007-01-10
KR100800905B1 (ko) 2008-02-04
JP2005285254A (ja) 2005-10-13
EP1732066A4 (en) 2008-04-30
TW200532671A (en) 2005-10-01
US20080291798A1 (en) 2008-11-27
US8004943B2 (en) 2011-08-23
KR20070102624A (ko) 2007-10-18
US20100014401A1 (en) 201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7073B (en) Method for recording i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TW200534263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302253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の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TW200535829A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the same
JP2010040093A (ja) 光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及び追加記録方法
JPWO2010016264A1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方法
JP422450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00335B2 (ja) 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TWI355651B (zh)
JP2006040446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4510029B2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20351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4361543B2 (ja) 光ディスク
JP5014041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154256B2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JP2009181614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509320A (ja) 長円形のスポットプロフィールを使用して追記型の光記録担体に情報を記録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5380331B2 (ja)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WO2010073727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方法、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光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TWI343569B (en) Optical disk,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k processing method
KR100759910B1 (ko) 정보 기록 매체, 및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JP3556629B2 (ja) 光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11159378A (ja) 光学ドライブ装置
JP2009054233A (ja) 光ディスクのフォーカス位置調整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71046A (ja) 光学的多層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ならびに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