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1001B -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1001B
TWI251001B TW92114637A TW92114637A TWI251001B TW I251001 B TWI251001 B TW I251001B TW 92114637 A TW92114637 A TW 92114637A TW 92114637 A TW92114637 A TW 92114637A TW I251001 B TWI251001 B TW I2510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polymerization
carbonate
solid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1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3437A (en
Inventor
Jong-Hun Kim
Boo-Gon Woo
Eun-Duck Park
Mi-Jeung Hong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3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3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1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10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1251001 玫、發明說明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造方 法,尤其是指透過縮聚作用藉由降低存在於聚碳酸酯預聚 物、聚合度低於3之反應副產品端群(end groups)以及未反 5 應二芳香烴基碳酸酯等混合物中之芳香烴基碳酸酯的莫耳 分率(mole fraction)的方式,而能將固態聚合作用後之聚碳 酸酯分子量增加達最大的程度,並能顯著地減少製作相同 分子量聚碳酸酯所需時間之一種高分子量聚碳酸酯製法。 10 【先前技術】 由於聚碳酸酯樹脂具有優良的財熱性、抗衝擊性、機 械強度、透明度等,它被廣泛地使用於製作光碟、透明板、 包裝材料、汽車保險桿、防紫外線膜等,因此其需求是快 速的增加。 15 傳統的聚碳酸酯製法分為使用光氣之界面聚合作用 製法,以及未使用光氣之熔化聚合作用法及固態聚合作用 法等。 界面聚合作用製法是使芳族羥基化合物,如雙酚A之 含水溶液在一種有機溶劑中與氣相光氣混合,以在含水溶 20 液層和有機溶劑層間之界面上進行聚合作用。雖然此製法 比較容易在連續製法中製造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樹脂,惟因 它使用污染氣型溶劑與有毒氣體,此法極具危險性,且需 3續次頁(發明說明頁不敷使用時,請註記並使用續頁) -5- 1251001 _
發明說明SM
投資極高的設備費用。另一方面,該熔化聚合作用法係當 在熔化原料-單體之時進行聚合,雖然因其未使用有毒物質 而具有較低的危險,然而為了製造供射出與壓出之高分子 置聚碳酸S旨,其在處理局黏性反應物時將需要向溫與南真 5 空設備,因此會使品質降低。再者,該固態聚合作用法是 用來使低分子量聚碳酸酯預聚物結晶,然後在低於熔化溫 度之溫度範圍進行聚合作用。由於它未使用有毒物質,並 能在固態狀況進行反應,因此能防止變質。 然而目前已知之固態聚合作用(第4,948,871與 10 5,214,073號美國專利),在經過晶化與固態聚合作用過程
中,在固態聚合作用前並未去除與具有較低分子量(重量平 均分子量:2,000〜20,000 g/mo卜標準最大分子量:15,000 g/mol)之半結晶預聚物同時存在之聚合度小於3之副產品 的端群與未反應二芳香烴基碳酸酯,由於芳族羥基團與芳 15 香烴基碳酸酯團間較大的摩爾比率(mole ratio)差異,因此 縱使操作超過8小時後,分子量最高為38,800 g/mol。此 外,當預聚物分子量增加時,該摩爾比率差異會升高以增 強聚碳酸酯樹脂之物理性,縱使有利於物理性之增強,因 前述因素其在固態聚合作用當中對分子量之增加有不良的 20 影響。因前述因素,其他固態聚合作用製法(第5,717,056 與5,905,135號美國專利)是利用較低分子量(黏度平均分子 量:4,800〜18,000 g/mol)之半結晶預聚物來進行固態聚合作 -6- 1251001 _ 發明說明$賣胃 用,因此縱使在添加催化劑操作ίο小時後,分子量最多只 能增加至31,000 g/mol。 因此需要研究出能防止變質並能在短時間内製造高 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聚碳酸酯製法。 5 【發明内容】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 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造方法,其經由縮聚作用利用降低存 在於聚碳酸酯預聚物、聚合度低於3之反應副產品端群以 10 及未反應二芳香烴基碳酸酯等混合物中之芳香烴基碳酸酯 的莫耳分率的方式,而能將固態聚合作用後之聚碳酸酯分 子量盡其可能地增加到最大的程度,並能顯著地減少製作 相同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所需時間。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分子量聚碳酸 15 酯,其未使用有毒物質光氣,因此不但無危險性,而且能 防止變質,同時可供射出與壓出之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高分子量聚 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包含以下步驟: a)熔化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 20 (dialkyl(aryl)carbonate)及芳族經基化合物並進行S旨基轉移 作用,以製備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15,000 g/mol之低 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 1251001 發明說明$賣Μ b) 對該a)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進行縮聚作 用,以製備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30,000 g/mol之中分 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 c) 對該b)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進行溶劑誘發結 晶,以製備半結晶聚碳酸酯;以及 d) 對該c)半結晶聚碳酸酯進行固態聚合,以製備重量 平均分子量為35,000〜200,000 g/mol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圖式說明】 10 第一圖為用來顯示(a)在縮聚作用後以固態聚合作用所 製備之聚碳酸酯,以及(b)依傳統製法只以固態聚合作用而 未使用縮聚作用所製備之聚碳酸酯之分子量增加曲線圖。 【實施方式】
15 現將本發明詳予說明於後。 本案發明人在短時間内研究出改善聚碳酸酯分子量 之一種方法,先使利用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及芳族羥基 化合物之酯基轉移作用所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1,500〜15,000 g/mol之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產 20 生縮聚作用,再去除未反應的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及低 聚合度小於3之反應副產品,因此在總端群(total end group) 中芳香烴基碳酸酯之莫耳分率減至50.0〜50.2%左右,如此 -8- 1251001 _ 發明說明 能在短時間内以固態聚合作用方式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 為35,000〜200,00〇8/111〇1之高分子量聚礙酸醋樹脂。和傳 統方法相比,製作相同分子量聚碳酸酯樹脂所需時間能明 顯地減少,因此本發明是根據前述研究加以完成。 5 本發明的特徵為,先將利用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
及芳族經基化合物進行溶化與酯基轉移作用所製備,重量 平均分子量為1,500〜15,000 g/mol之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 酸酯預聚物進行縮聚,再去除未反應的二烴基(芳香烴基) 碳酸酯以及聚合度小於3之反應副產品,以製成重量平均 10 分子量為20,000〜30,000 g/mol之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 酉旨。再對該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炭酸酯進行溶劑誘發結晶, 以製成半晶體芳族聚碳酸酯,然後在短時間内以固態聚合 作用來製成35,000〜200,000 g/mol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樹 脂。
15 本發明透過縮聚作用,利用進行縮聚作用以降低存在 於聚碳酸酯預聚物、聚合度低於3之反應副產品端群以及 未反應的二芳香烴基碳酸酯等混合物中之芳香烴基碳酸酯 的莫耳分率,而能將固態聚合作用後之聚碳酸酯分子量盡 其可能地增加到最大的程度,同時並能顯著地減少製作相 20 同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所需時間。同時由於本發明不使用有 毒物質光氣,因此不但無危險性,而且能防止變質並能製 作可用於射出與押出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9- 1251001 發明說明®Μ 本發明之製程將於下文中詳加說明之。 第一步驟: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之製備
此步驟為熔化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及芳族羥基化 合物並使其產生酯基移轉作用之方式來製作低分子量非晶 5 態聚碳酸酯預聚物。酯基移轉作用之反應副產品包括酯基 移轉作用後未反應之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以及低聚合 度小於3之反應副產品。 就該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而言,可採用二苯碳酸 酯、雙氯苯碳酸酯、m-曱苯酚基碳酸酯、二萘碳酸酯、二 10 曱基碳酸酯或二環己基碳酸酯等。 就該芳族羥基化合物而言,可採用雙(4-羥基苯基)甲 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 丙烷、1,4-二羥基-3-曱苯或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等。
此外,在此酯基移轉作用步驟中,最好以1:1至1.1:1 15 之摩爾比率來混合該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及該芳族羥 基化合物。低於此摩爾比率範圍時,所製作之聚碳酸酯預 聚物之克分子量會減少,超越此範圍時,反應在開始時即 告停止。 將以前述摩爾比率所混合之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 20 及芳族羥基化合物置入一個反應器後,可添加酯基移轉作 用催化劑,例如,可採用鹼金屬催化劑,包括氫氧化鈉、 -10- 1251001 發明說明m 氫氧化钟、氫氧化經、碳酸納、礙酸钟或壤酸裡等;或採 用氮鹼催化劑,包括四甲基氫氧化氨((CH3)4NOH)或四丁基 氫氧化氨((C4H9)4NOH)等;或採用酸催化劑,包括硼酸或 填酸等。 5 至於酯基移轉作用所使用之反應器,最好採用附回流
塔與縮合器之一般攪拌式反應器。首先,以摩爾比率1:1 至1·1··1來混合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及芳族羥基化合 物,同時提高溫度在一個在氮氣環境下保持在150〜200°C 之溶池中加以熔化。熔化後,原料被置入外套溫度(j acket 10 temperature)保持在180〜250°C之一個攪拌式反應器内,此 時為了防止高溫反應物和氧氣接觸,反應器内的氣體將以 氮氣取代之。在置入反應原料後,添加酯基移轉作用催化 劑開始進行反應,在減壓之大氣壓力下及氮氣環境下反應 至某些程度後,在製成聚碳酸酯預聚物之時,反應副產品, 15 如反應中所產生之苯在1〜100 mmHg減壓力下被蒸發而去 除之。此時,由於反應原料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可能連 同反應副產品被蒸發,該原料被縮合於反應器所附設的一 個回流塔上以回流至反應塔,同時在回流塔内未遭液化之 反應副產品被縮合於一個縮合器内並被排出而去除之。 20 有關該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和傳統製法一樣,此步驟 之酯基移轉作用最終產品中含有未參與反應之未反應二烴 1251001 基(芳香烴基)碳酸酯以及少量聚合度低於3之反應副產品。 以前述步驟所製成之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 物,以具有1,500〜15,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最佳。 第二步驟: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之製備 5 此步驟係對由該第一步驟所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1,500〜15,000 g/mol之低分子量聚碳酸酯預聚物進行縮聚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作用,並在高溫與減壓狀況下 將該第一步驟酯基移轉作用後未反應的二烴基(芳香烴基) 碳酸酯,以及聚合度小於3之低聚合度反應副產品,以及 10 諸如酚等反應中所新生的副產品去除,或藉由在大氣壓力 下注入氮氣來去除,以製備中分子非結晶聚碳酸酯。
在此縮聚作用步驟中,未參與反應之未反應二烴基(芳 香烴基)碳酸酯因沸點較低,以及聚合度小於3之反應副產 品被蒸發並連同反應副產品苯被排出反應器外,和傳統製 15 法(第4,948871號與5,214,073號美國專利)相較,可促使聚 碳酸酯在固態聚合作用時分子量之增加。另依方面,在傳 統製法中,其在固態聚合作用前,聚合度小於3之反應副 產品和在酯基移轉作用中過度使用之二芳香烴基碳酸酯不 會被縮聚作用去除,因此當預聚合物分子量增加時,芳族 20 羥基團和所產生預聚合物端之芳香烴基碳酸酯間之摩爾比 率差會增加,因此在後續的固態聚合作用中,製作高分子 -12- 1251001 • 發明說明 =聚碳酸㈣較長的時間。尤其是當預聚合物分子 量增加 寸在士 乂下所示方耘式之傳統製法中會產生過量的端群 芳香烴基碳酸醋,此對分子量的增加有不良的影響。 當 2,000<Mw 時,5〇<χ 训〇, 田 5,00〇SMw €2〇,〇〇〇 時,〇 〇〇2 ι u⑼, (Mw .預♦ σ物之分子量;χ :包含於總端群之芳香烴基莫 耳分率) ' 在本發明案中,和傳統製法不同,在酯基移轉作用中 被過度添加且反應完成後存在之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 10 s旨’以及聚合度小於3之反應副產品,在固態聚合作用之 刖已經透過縮聚作用步驟先被去除,因此若對於總反應物 端之功旎團以外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團之芳族羥基化合 物團摩爾比率為Γ時,在固態聚合作用中之聚合度&可用 以下數學式1表示之。 15 [數學式1] 1 + r - 2rp 若反應程度P為1.0時,則前揭數學式丨可用以下數 學式2表示之。如此可以用控制r值接近10之方式在短時 間内使聚合度達最高的程度。 20 [數學式2] -13- 1251001 _ 發明說明®Μ 根據本發明案内容,對由第一步驟所製備之非晶態聚 碳酸酯預聚物進行縮聚作用,同時r值被控制在下述之範 圍内,俾以在固態聚合作用下在短時間内使聚合度達到最 5 南的程度。
0.9901<r<1.000 例如,在製作分子量為40,000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時,傳統製法之固態聚合作用時間為8小時或以上,而本 發明案僅需1個半小時,可節省5倍或以上的時間。 10 在縮聚作用方面,可採用一般的縮合反應器,例如轉 盤反應器、轉籠反應器或薄膜反應器等。
反應溫度最好在180〜400°C之間,但以200〜350°C最 合宜。同時在進行縮聚作用時,可在高溫、0〜50 mmHg減 壓力,最好為0〜20減壓力等狀況下,去除酯基移轉作用後 15 未反應之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聚合度小於3之低聚合 度反應副產品及新生的反應副產品酚。或者,在進行時可 用注入氮氣以取代真空狀況來進行去除動作,此時所注入 的氮氣最好為0.1 Nm3/kg·!!或以上。雖然反應時間是依反 應條件而定,但最好為2〜120分鐘。 20 依前述方法所製成之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其重 量平均分子量最好為20,000〜30,000 g/mol。 -14- 1251001 _ 發明說明® 第三步驟:半結晶聚碳酸酯之製備 此步驟係將該第二步驟所製成之中分子量非晶態聚 碳酸酯進行溶劑誘發結晶,來製作粉狀半結晶芳族聚碳酸 SI ° 5 半結晶聚碳酸酯可用以下之一溶劑誘發結晶法製成
(Donald G. Legrand,John T. Bendler,Marcel Dekker,Inc·於 2000年所出版之“聚碳酸酯科學與技術手冊”)。關於溶劑結 晶法,第一種方法係將以第二步驟所製成之中分子量非晶 態碳酸酯溶解於一種溶劑中,如二氯曱烷、三氯甲烷(氯 10 仿)、四氫呋喃等,如此在高或低溫時其濃度成為0.01〜0.5 g/mL,然後以非溶劑,如甲醇或水等來誘發沈澱作用以製 作結晶聚碳酸酯。第二種方法係將中分子量非晶態碳酸酯 溶解於第一種方法所使用的溶劑中,然後將溶劑蒸發以製 作結晶聚碳酸酯。第三種方法係將熔態或固態之非晶態碳 15 酸酯膨潤於液相或氣相不良溶劑中,如丙酮或高臨界二碳 酸酯等,以製作結晶聚碳酸酯。 以上述步驟所製成之半結晶聚碳酸酯,其平均直徑最 好是〇·〇1〜5.0 mm,但以0.05〜3.0 mm最合宜。 第四步驟: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備 20 此步驟是將第三步驟所製成之半結晶聚碳酸酯進行 固態聚合,以在短時間内製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15- 1251001 _ 發明說明ίβΜ 35,000〜200,000 g/mol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以第三步驟所製成之半結晶聚碳酸酯被加入一個固 態聚合作用反應器内,同時不斷地添加氮氣,或在0〜50 mmHg減壓力下,最好是在0〜20 mmHg下進行聚合作用, 5 以去除反應副產品並製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35,000〜200,000 @/111〇1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此時,在固態 聚合作用前,可研磨該半結晶聚碳酸酯以供使用,或者直 接使用未經研磨者。固態聚合作用是在等溫或升溫狀況下 進行,如此固態聚合作用溫度(Tp)能滿足以下範圍。 10 Tm-50<Tp<Tm (Tm =熔化溫度) 以本發明前揭步驟所製成之聚碳酸酯樹脂具有 35,000〜200,000 g/mol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並能被用來射出 與壓出,和傳統製法相較,可在減少5倍以上時間之短時
15 間内製成。 此外,根據本發明案,固態聚合作用所需的總時間為 2小時以下,而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0 g/mol或以上之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可在傳統製法時間之1/3〜1/5倍時間内 製成。 20 本發明案將以列舉下面實例方式加以詳細說明,然而 這些實例旨在說明本發明案,本發明案未被限定於這些實 -16- 1251001 - 發明說明續頁 例。 【實例】 實例1 (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之製備) 5 以1.05:1比例混合二苯聚碳酸酯與雙酚A,將其置入 氮環境下之反應器内,然後在230QC外套溫度狀況下攪拌 5分鐘使其反應。然後在1〜4 mmHg減壓力下進行酯基轉 移作用30分鐘,以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200 g/mol之 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 10 (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之製備) 將上述步驟所製成之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 物置入一個轉盤反應器中,同時在不斷注入氮氣當中進行 碳酸酯之縮聚作用80分鐘,以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24,000 g/mol之中分子量非結晶聚碳酸酯。 15 (半結晶聚碳酸酯之製備) 將上述步驟所製成之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溶解 於三氯曱烷(氯仿)中,使其濃度成為0.1 g/mL,並以200% 甲醇作為非溶劑以獲得沈澱物之粉狀結晶聚碳酸酯,結晶 聚碳酸酯之平均顆粒直徑為0.2 mm,同時以差式掃描熱卡 20 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所測得之結晶度為 21.1%。 -17- 1251001 發明說明®Μ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作) 未經由個別的研磨程序,將上述步驟所製成之粉狀半 結晶聚碳酸酯置入一固態聚合作用反應器内,在以每分鐘 3L速度不斷添加氮氣之時,在200°C等溫狀況下進行固態 聚合作用。結果,在反應10小時後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92,700 g/mol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第一圖(a))。 比較實例1 (半結晶聚碳酸酯之製備) ίο
除了不進行縮聚作用步驟外,以實例1所載之相同方 法製作粉狀半結晶聚碳酸酯,平均顆粒直徑為0.15 mm, 其結晶度為26.1%。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備)
以實例1所載之相同方法,對上述步驟所製成的粉狀 半結晶聚碳酸酯進行固態聚合,以反應10小時後,製成重 量平均分子量為24,000 g/mol之聚碳酸酯(第一圖(b))。 比較實例2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備) 以比較實例1所載之相同方法製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17,800 g/mol之聚碳酸酯樹脂,惟在固態聚合作用當中所產 20 生的反應副產品在減壓力狀況下被去除。 實例2 1251001 發明說明續頁 (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之製備) 除了以一聚合作用薄膜反應器作為縮聚作用反應 器,且在再循環熔態預聚物之時,在1〜10 mmHg減壓力下 以270QC溫度進行縮聚作用30分鐘之外,以實例1所載之 5 相同方法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6,000 g/mol之中分子量 非結晶聚碳酸酯。
(半結晶聚碳酸酯之製備) 以實例1所載之相同方法,使用該中分子量非晶態聚 碳酸酯來製成結晶度為20.3%之半結晶聚碳酸酯。 10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之製備) 以實例1所載之相同方法進行半結晶聚碳酸酯之固態 聚合作用,在反應10小時後,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100,800 g/mol之聚礙酸S旨樹脂。 實例3
15 (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備) 除了在固態聚合作用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反應副產品 在1 mmHg減壓力下以200°C溫度被去除外,以實例1所 載之相同方法,在反應10小時後製成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69,500 g/mol之聚碳酸酯樹脂。 20 從實例1至3與比較實例1與2中可確認,根據本發 明將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進行縮聚並隨後進行 1251001 _ 發明說明續頁
固態聚合所製成之實例1至3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和比 較實例1與2之聚碳酸酯相比,其重量平均分子量增加 1.8〜2.6倍(以10小時固態聚合作用之結果比較)。其中該等 比較實例是以傳統製法,只進行固態聚合作用而未進行縮 5 聚作用。此外,本發明在製作相同分子量聚碳酸酯之時間 可減少1/3〜1/5。再者,100,000 g/mol或以上之高分子量聚 碳酸酯樹脂,傳統之固態聚合作用無法在10小時内獲得, 然而本發明可在10小時内製成。又,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40,000 g/mol之聚碳酸酯樹脂,傳統製法可在10小時固態 10 聚合作用獲得,而本發明可在1小時30分鐘内製成。
藉由縮聚作用以降低存在於未反應二芳香烴基碳酸 酯、聚合度小於3之反應副產品端群,及以酯基轉移作用 所獲得之碳酸酯預聚物等之中的芳香烴基碳酸酯莫耳分 率,本發明在固態聚合作用後能將分子量之增加達最大的 15 程度,同時在傳統製法時間之1/3〜1/5倍時間内,製成可用 來射出與壓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5,000〜200,000 g/mol 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此外,由於本發明案未使用有毒物 質光氣,因此不但無危險性,而且能防止變質。 -20- 1251001 發明說明®Μ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一圖為用來顯示(a)在縮聚作用後以固態聚合作用所 製備之聚碳酸酯,以及(b)依傳統製法只以固態聚合作用而 未使用縮聚作用所製備之聚碳酸酯之分子量增加曲線圖。

Claims (1)

125100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包含以下步 驟: a) 熔化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及芳族羥基化合物並 進行酯基轉移作用,以製備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15,000 5 g/mol之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 b) 對該a)低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預聚物進行縮聚作 用,以製備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30,000 g/mol之中分 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 c) 對該b)中分子量非晶態聚碳酸酯進行溶劑誘發結 10 晶,以製備半結晶聚碳酸酯;以及 d) 對該C)半結晶聚碳酸酯進行固態聚合,以製備重量 平均分子量為35,000〜200,000 g/mol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樹脂之製法,其中該b)縮聚作用進行時,係在0〜50 mmHg 15 減壓力下,或以加入至少0.1 Nm3/kg·!!氮氣之方式,將酯 基移轉作用後未反應的二烴基(芳香烴基)碳酸酯,以及聚合 度小於3之低聚合度反應副產品移除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樹脂之製法,其中該b)縮聚作用,是在從一轉盤反應器、 20 轉籠反應器與薄膜反應器所構成之族群中所挑選出的一個 反應器中進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Ϊ]續次頁(申請專利範圍頁不敷使用時,請1£認並使用續頁) 1251001
樹脂之製法,其中該步 k b)所製成 二烴基碳酸酯及芳族^美 T刀千®聚碳酸酯之 工土 3物之塵爾 0·9901^γ<1·〇〇〇範圍内。 手_比率⑴,係在 高分子量聚碳酸 用之進行是在2 5·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 ’脂之製法,其中該 d)固態聚合作 小時之内。
-23-
TW92114637A 2002-05-29 2003-05-29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TWI25100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30000A KR100561337B1 (ko) 2002-05-29 2002-05-29 고분자량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3437A TW200413437A (en) 2004-08-01
TWI251001B true TWI251001B (en) 2006-03-11

Family

ID=2957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14637A TWI251001B (en) 2002-05-29 2003-05-29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084232B2 (zh)
EP (1) EP1507953B1 (zh)
JP (1) JP4104595B2 (zh)
KR (1) KR100561337B1 (zh)
CN (1) CN100371366C (zh)
DE (1) DE60328384D1 (zh)
ES (1) ES2327223T3 (zh)
TW (1) TWI251001B (zh)
WO (1) WO2003100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61337B1 (ko) * 2002-05-29 2006-03-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분자량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방법
KR100590722B1 (ko) * 2004-04-20 2006-06-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분지형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방법
WO2006043793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Lg Chem, Ltd.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carbonate resin
KR100676301B1 (ko) * 2004-10-21 2007-01-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록산계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KR100676300B1 (ko) * 2004-12-03 2007-01-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에스테르 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방법
KR100878452B1 (ko) 2007-08-29 2009-01-19 한국화학연구원 고상중합에 의한 실록산함유 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의제조 공정
KR100878453B1 (ko) 2007-08-29 2009-01-19 한국화학연구원 고상중합에 의한 고분자량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의제조 공정
KR100862243B1 (ko) * 2007-12-26 2008-10-09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분자의 구조를 효과적으로 제어할 수 있는 분지형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789284B2 (ja) * 2015-08-26 2020-11-25 サビック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ベスローテン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結晶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粉末の製造方法
EP3587470B1 (en) 2018-06-27 2023-12-06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Semicrystalline polyphenylsulfon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O2021021896A1 (en) 2019-07-31 2021-02-0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wder bed fusion material and method
US11560477B2 (en) 2019-07-31 2023-01-24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owder bed fusion
WO2022164072A1 (ko) 2021-01-27 2022-08-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109153A (ko) 2021-01-28 2022-08-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110957A (ko) 2021-02-01 2022-08-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111957A (ko) 2021-02-03 2022-08-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115343A (ko) 2021-02-10 2022-08-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8375A (en) * 1982-09-20 1985-04-02 Lone Star Steel Company Tubular connection
CA1305579C (en) * 1987-09-28 1992-07-21 Shinsuke Fukuok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rystalliz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and a crystalliz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obtained thereby
US5214073A (en) * 1989-10-17 1993-05-25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rous, crystalliz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prepolymer, a porous, crystalliz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s
KR920011070B1 (ko) * 1990-07-18 1992-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측음 억제회로
CA2163282C (en) * 1994-11-22 2002-08-13 Miyuki Yamamoto Threaded joint for oil well pipes
JP3619579B2 (ja) * 1995-08-31 2005-02-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固相重合用オリゴマー粒状体の製造方法
WO1997019975A1 (en) * 1995-11-27 1997-06-05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US5717056A (en) * 1996-05-24 1998-0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carbonate by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US5864006A (en) * 1997-04-08 1999-01-2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polycarbonate prepolymer and method of mak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US5905135A (en) * 1997-12-08 1999-05-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carbonates by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US6222001B1 (en) * 1999-08-10 2001-04-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crystallizing polycarbonate prepolymer
WO2001021681A1 (fr) * 1999-09-22 2001-03-29 Teijin Limited Procede de cristallisation d'un polycarbonate de faible poids moleculair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e resine de polycarbonate a partir du polycarbonate ainsi obtenu
US6365702B1 (en) * 2001-05-31 2002-04-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estercarbonates and methods for the direct incorporation of acids into polycarbonate chains by SSP
KR100561337B1 (ko) * 2002-05-29 2006-03-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분자량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92361A (ko) 2003-12-06
EP1507953B1 (en) 2009-07-15
KR100561337B1 (ko) 2006-03-16
CN1666004A (zh) 2005-09-07
WO2003100206A8 (en) 2004-05-27
EP1507953A1 (en) 2005-02-23
DE60328384D1 (de) 2009-08-27
JP4104595B2 (ja) 2008-06-18
CN100371366C (zh) 2008-02-27
US7084232B2 (en) 2006-08-01
US20050215758A1 (en) 2005-09-29
TW200413437A (en) 2004-08-01
JP2005530874A (ja) 2005-10-13
ES2327223T3 (es) 2009-10-27
WO2003100206A1 (en) 200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1001B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carbonate
US10053537B2 (en) High-fluidity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process for production highly polymeriz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compound
TWI513731B (zh) Method for producing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by high molecular weight
TWI557153B (zh) And a branch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having a desired degree of branching
JP4178350B2 (ja) 新規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3249825B2 (ja) 異種結合単位を含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304454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paring a polycarbonate, copolymerization reagent and polycarbonate
TW201433589A (zh) 高分子量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EP1035150A1 (en) Copolycarbona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468433B (zh) A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n optical material using the same
TW201439147A (zh) 高分子量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JP2005089634A (ja) 光ディスクの透明保護層用フィルム
US7629432B2 (en) Tert-butylhydroquinone polycarbonates
JP3959572B2 (ja) 芳香族−脂肪族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TW201113326A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116579A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KR100878451B1 (ko) 고상중합에 의한 고분자량의 플루오렌계 폴리카보네이트공중합체의 제조 공정
JPH06239989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029309B2 (ja) 芳香族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1871588B1 (ko) 결정핵제를 이용한 고내열 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물의 결정화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이용한 고분자량의 공중합물 제조방법
KR101840128B1 (ko) 결정핵제를 이용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결정화 방법
KR101813327B1 (ko) 고상중합을 이용한 고내열 폴리카보네이트 블록 공중합체
JP451394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KR20190062024A (ko) 텀블러식 반응기를 이용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중합방법
JP3353411B2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