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8733B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internal electrode - Google Pat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internal electro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8733B
TWI228733B TW092137023A TW92137023A TWI228733B TW I228733 B TWI228733 B TW I228733B TW 092137023 A TW092137023 A TW 092137023A TW 92137023 A TW92137023 A TW 92137023A TW I228733 B TWI228733 B TW I2287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een sheet
aforementioned
electrode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4241A (en
Inventor
Shogo Murosawa
Shigeki Satou
Takeshi Nomura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14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4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8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87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12Form of non-self-support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08Inorganic dielectrics
    • H01G4/12Ceramic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 H01G4/308Stacked capacitors made by transfer techniques

Description

1228733_^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層積陶瓷電容器等之具有内部 電極之電子零件的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來,由於各種電子機器之小型化而使得裝設在電 子機器内部之電子零件之小型化及高性能性進步。作為電 子零件之一種係有層積陶瓷電容器,該層積陶瓷電容器係 也要求小型化及高性能性。 - 為了進行該層積陶瓷電容器之小型化及高電容性,因 此,強烈地要求介電質層之薄層化。在最近,介電質綠色 薄片之厚度係成為數// m以下。 為了製造陶瓷綠色薄片,因此,通常,首先準備由陶 瓷粉末、黏合劑(丙稀系樹脂、丁縮酸系樹脂等)、可塑劑 和有機溶劑(甲苯、醇、MEK等)所構成之陶瓷塗料。接 著,使用刮刀法等而將該陶瓷塗料,塗敷在PET等之載體 薄片上,進行加熱乾燥及製造。 此外,在近年來,也檢討:準備將陶瓷粉末和黏合劑 混合在溶媒之陶瓷懸濁液,對於該懸濁液進行擠壓成形所 得到之薄膜狀成形體,來進行二軸延伸及製造。 在具體地說明使用前述陶瓷綠色薄片而製造層積陶瓷 電容器之方法時,在陶瓷綠色薄片上,以既定圖案而印刷 包含金屬粉末和黏合劑之内部電極用導電性糊膏,進行乾 燥,形成内部電極圖案。接著,由前述陶瓷綠色薄片而剝
2030-6066-PF(N2);Ahddub.p t d 第5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2) _ 為:ΐ2:::積)些複數個者,切斷成為晶片狀,成 部電極。 在燒成該綠色晶片後,形成及製造外 膏之狀:下在::f:陶瓷綠色薄片而印刷内部電極用糊 膨潤陶瓷綠色^片之部電極用糊膏中之溶劑來溶解或 在綠色薄片中而2::;:::意外發生。此外,也有 ;2為短路不良之發生 — 為了消除此種意外, 狀心 * 6 3 ~ 5 1 6 1 Θ號公報、日本 文獻1〜3 (日本特開昭. 開平卜31 2326號公報)本特/字平內3:25〇6M公報、曰本特 薄片後,進行乾燥,另外電極圖案形成於支持體 議:將該乾式形式之@ f乾式形式之電極圖案。提 表面或陶瓷綠色薄片層積, 至各個陶瓷綠色薄片之 法。 積以表面上之内部電極圖案轉印 但是,在這些文獻丨及2所示 藉由印刷而形成電極圖案,進疒埶術’於支持薄骐上, 不容易由支持薄膜來剝離電極m:::是’會有所謂 此外,陶瓷綠色薄片係通常.课碭么生。 轉印性而在構成綠色薄片之介^層積製程之剝離性或 者是在形成綠色薄片之支持薄片1’貧’添加剝離劑,或 在陶瓷綠色薄月變得特別薄之狀At,塗敷剝離劑。因此, 竟綠色薄片係其強度非常微弱,,於支持薄片上,陶 支持薄片上,陶曼綠色薄片 狀態。或者是在
2030-6066-Ph(N2);Ahddub.ptd 奋易偏離於支持薄片。 1228733 五、發明說叼(3) 因 &而精度而將乾式开》 片之表面係朽A /式之電極圖案來轉 跨色薄Η 為難,在轉印製程,也呈畔轉缚 、本巳4片。 也呈部分地破壞陶瓷 卜,在文獻3所示之枯供 ^ f J支:薄片上而形成剝離層時,為心了1乾式形式電極圖 汗 因此,形成電極圖安开彡出A田、 止電極圖案之迸 期待在該方法,使得電極;:對 f及背印防止層等。 變得容易,但是,並非變得二對:ff薄片表面之轉印, 造成本增大之課題。 73 ^括所謂支持薄片之製 # & ί外,在這些先前技術之轉印法,A T " 轉印在綠色薄片之矣 為了將電極圖案層 果,容易引起iiL.因此’需要高壓力及熱,結 在層積時,供庫在电::電極層及支持薄片之變形,無法 壞而引起短路用上,或者是可能由於綠色薄片之破 地剝持片和電極層時,不容易呈選擇性 慮在電極層之轉:變得容易,因此,也考 藉由塗敷法等而在雷二:表面,,成接著層。但是’在 接著層時,接荖Μ 。^或綠色薄片之表面來直接地形成 此,恐怕不容易;系染入至電極層或綠色薄'。因 或綠色薄片之%:為接著層之功能’同時,在電極層 片之組成’造成不良影響。 【發明内容】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7頁 (4) 1228733 五 發明說明 本發 明係有锻於此種實際狀態而完 二?雷綠色薄片不發生破壞或變形並且接著層之成八係提 電極層或綠色薄片而能夠在峥色: 刀不染 高精度地轉印乾式形式之電極呈容易且 的製造方法。 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果,i::月I人係為了達成前述目的而全心地進行檢討,- 本發明之目的;以致於完成本發明。 匕幻違成 方法t ί是說’本發明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的f斤 ί =丨第1支持薄片之表面,形成剝離層之製 極層壓緊在綠色薄片之表面rn、+、二f衣权,將則述電 m夕主:1 刖述電極層接著在前述綠 妒成缔A表衣气,層積接著前述電極層之綠色薄片, 有片之製程;以及燒成前述綠色晶片之製程的具 =電極之電子零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將前 ^電極:壓緊在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前,於前述電極層之 表面,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藉由轉印法而形成接著層。 — 最好是前述綠色薄片係可自由剝離地形成在第2支曰持 薄片之表面,在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來接著前述電極層 後,前述第2支持薄片係由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來剝離。 最好是前述接著層係最初可自由剝離地形成在第3支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8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5) 持薄片之表 薄片之表面 在本号务 電極層或綠 過該接著層 由形成接著 時,不需要 接著。因此 壞綠色薄片 不發生短路 此外, 離層之黏著 薄片和支持 色薄片側之 面,最 或前述 明之具 色薄片 ’來將 層而將 向壓力 ’即使 ’能夠 不良等 可以藉 力,並 薄片間 支持薄 好是在 電極層 有内部 之表面 電極層 電極層 或熱, 疋在綠 良好地 〇 由例如 且,使 之黏著 片。 乾燥後, 之表面。 電極之電 ’藉由轉 ,接著在 來接著及 可以進行 色缚片極 層積附有 使得接著 得剝離層 力等,而 I緊及接著在前述綠色 ,零件的製造方法, 印法而形成接著層,透 、、、彔色薄片之表面。在 、、4色潯片之表面 在更低之低壓及低溫之 為薄之狀態下,也不破 内部電極之綠色薄片, 層之接著力更加強於剝 之黏著力更加強於綠色 王選擇性地容易剝離綠 此外,如果藉由本發明的話, 之表面,不直接利用塗敷法等°,二則在電極層或綠色薄片 印法,來形成接著層,因此',^死^成接著層,而利用轉 層或綠色薄片,同時,可以形著層之成分不染入至電極 著層之厚度係可以變薄至〇 〇 2〜亟為薄之接著層。例如接 之厚度變薄,但是,接著層之 \3 A m左右。雖然接著層 色薄片,因此,接著力係變得&二也不染入至電極層或綠_ 於電極層或綠色薄片之組成j、生刀,並且,不必恐怕會對 最好疋為了形成前述綠色=成不良影響。 極層之綠色薄片之反電極層侧Z片’因此,在接著前述電 曰 x面,透過藉由轉印法所形
1228733 五、發明說明(6) 成之接著層,來壓緊應該接著之其他電極層,接著電極 層,透過藉由轉印法所形成之接著層,來將該電極層,壓 緊及接著在其他綠色薄片。 或者是也可以為了形成前述綠色晶片,因此,在接著 前述電極層之綠色薄片之電極層側表面,透過藉由轉印法 所形成之接著層,來壓緊應該接著之其他綠色薄片,接著 綠色薄片,在該綠色薄片,透過藉由轉印法所形成之接著 層,來壓緊及接著其他電極層。 可以藉由重複進行此種製程而容易進行多層之層積陶 瓷電容器等之電子零件之製造。 最好是接著層之厚度係0 . 0 2〜0 . 3 // m。在接著層之厚 _ 度變得過薄時,接著層之厚度更加小於綠色薄片表面之凹 凸,會有接著性顯著地變低之傾向產生。此外,在接著層 之厚度變得過厚時,依附於該接著層之厚度而容易在燒結 後之元件本體内部,形成間隙,會有該體積分之靜電電容 顯著地變低之傾向產生。 最好是在前述剝離層之表面,以既定圖案而形成前述 電極層,在並無形成電極層之剝離層表面,形成厚度實質 相同於前述電極層之空白圖案層。最好是前述空白圖案層 係包含實質相同於構成前述綠色薄片之介電質之同樣介電 質。此外,最好是前述空白圖案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前述 綠色薄片之同樣黏合劑。 藉由形成空白圖案層而消除由於既定圖案之電極層所 造成之表面位差。因此,即使是在層積許多綠色薄片後,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 10 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7) 於燒結前, 上,同時, 沒有穿破綠 最好是 片之介電質 電極層之表 剝離層成為 而變得相當 之同樣介電 成,也相同 故。 最好是 包含之黏合 接著層係包 脂之同樣黏 質相同於前 樹脂。 可以藉 以上之黏合 並且, 糸樹脂或者 黏合劑樹脂 之薄膜化, 此外, 來進行加 電極層之 色薄片而 前述剝離 之同樣介 面來附著 問題。原 薄,並且 質,因此 於綠色薄 前述剝離 劑樹脂之 含實質相 合劑樹脂 述綠色薄 由像這樣 劑樹脂之 最好是前 是僅藉由 成為特定 同時,在 可以在剝 壓,也 位置不 成為短 層係包 電質組 及殘留 因是該 ,包含 ,即使 片,來 使得層 偏離於 路之原 含實質 成物。 剝離層 殘留之 相同於 是層積 成為介 積體之 平面方 因等。 相同於 在該狀 ,也不 剝離層 構成綠 於綠色 電質層 外面保 向上, 構成前 態下, 會使得 係比起 色薄片 薄片同 之 部 持在平面 並且,也 述綠色薄 即使是在 該殘留之 綠色薄片 之介電質 時進行燒 分之緣 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前述綠色薄片所 同樣黏合劑樹脂。此外,最好是前述 同於前述綠色薄片所包含之黏合劑樹 。此外,最好是前述電極層係包含實 片所包含之黏合劑樹脂之同樣黏合劑 成為相同黏合劑樹脂而比起使用二種 狀態,來得到更加牢固之接著力。 述黏合劑樹脂係包含一部分之丁縮醛 丁縮酸系樹脂所構成。可以藉由使得 之丁縮醛系樹脂而能夠進行綠色薄片 低壓良好地進行接著。 離層、接著層、電極層及綠色薄片,
2030-6066-PF(N2);Ahddub.p t d 第11頁 1228733
起包含黏合劑樹脂和可塑劑,可 脂100質量份而最好是包含25〜1〇〇質1 =相對於黏合劑樹 五、發明說明(8) _ 最好是前述綠色薄片之厚度係、里知。 即使是3 _以下厚度之綠色薄片:、:::下。在本發明, 積。 也此夠良好地進行層 最好是前述剝離層之厚度传前 設定制離層之厚度,成為電;層之厚度以下。 使用在剝離層之介電質原料之粒曰/等度而之下限係藉由能夠 〜〇.〇lmm。 卫專而決定,农好是0.05 最好是在將前述電極層接荖於二 壓力係〇.2〜驗a、更加理;綠色薄片表面時之 。此外,加壓時之溫度係最2〜,:、m子是i 更加理想是90 t以下。此外,最好β :40〜100 C左右、 片成為有機薄膜之狀態Τ,成為該;之:=念持薄 度以下。 令機溥膜之剝離轉移溫 在=溫度變得過度低時,,有轉印變得 f生,在變得過度高時,恐怕支持薄片發生熱變形,:: 易以南精度,來將既定圖案之電極層轉印至綠色薄Μ。: 夕卜:在加壓力變得過度小時’恐怕轉印變得困· : 力受得過度高時,綠色薄片受到破壞之可能性變高,& 此’變得不理想。特別是在綠色薄片之厚度變薄之狀能 下’最好是能夠以低的加壓力而將電極層接著在綠色^ 之表面上。此外,加壓係最好是藉由_筒所造成之片
2030-6066-PF(Ν2),Ahdd ub.p t d 第12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9) 壓。 在本發明,最好是在前述剝離層之表面,藉由使用電 極糊膏之厚膜法而形成前述電極層。作為厚膜法係並無特 別限定,但是,例舉網版印刷等。此外,可以在前述剝離 層之表面,藉由薄膜法而進行成膜。作為薄膜法係並無特 別限定,但是,例舉濺鍍法、真空蒸鍍法、CVD法等。 在藉由這些薄膜法而成膜電極層之狀態下,產生在真 空下之黏合劑及可塑劑成分之蒸發,同時,由於濺鍍粒子 或蒸發粒子,因此,在第1支持薄片表面之剝離層,受到 損傷。但是,這個係作用在使得剝離層之強度變弱之方向 上,因此,將電極層轉印至綠色薄片之表面上,結果,變 得適當。 此外,在本發明,綠色薄片之材質及製造方法等係並 無特別限定,可以是對於藉由刮刀法之所成形之陶瓷綠色 薄片、擠壓成形之薄膜來進行二轴延伸而得到之多孔質陶 瓷綠色薄片等。 此外,在本發明,所謂電極層係使用在燒成後而包含 成為内部電極層之電極糊膏膜之概念。 【實施方式】 ¥ 以下,根據圖式所示之實施例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首先,作為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電子零件之某 一實施形態係就層積陶瓷電容器之整體構造而進行說明。 正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層積陶瓷電容器2係包括電容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 13 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0) 器素體4、第1端子電㈣㈣" 包括介電質層1 〇和内部電極層〗2,丄 電容器素體4係 地層積這些内部電極層1 ,質層1〇間,交互 部5極川係對於形成在電之層積之某一邊之内 之第1鈿子電極6之内側,來進行電 ,、邊端部外側 行層積之其他邊之内部電極層丨2係 ,外,交互地進 4之其他邊端部外側之第2端子電極、7 '在電容器素體 接。 内側,來進行電連 在本實施形態,内部電極層1 2係正如/ 行說明,正如圖2〜圖6所示,將電極層丨在後面詳細地進 陶竞綠色薄片l〇a,藉由相同於電極層曰工轉印及形成在 成,但是,其厚度係僅以藉由燒成所9造成^樣材質而構 縮部分而更加厚於電極層丨2a。 水平方向之收 ”電貝層1 0之材質係並無特別限定‘ 鈣、鈦酸銘及/或鈦酸鋇等之介電質材如错由鈦酸 電貝層1 0之厚度係並無特別限定,一般成、。各個介 ,。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最好是薄層化、〜數百 更加理想是3 //m以下。 以下、 端子電極6及8之材質係也並無特別限定, 或銅合金、鎳或鎳合金等,但是,也二:使用銅 之合金等。端子電極6及8 用銀或銀和鈀 成為1。〜50㈣左右。予也並無特別限定,通常 層積陶兗電容器2之形狀或尺寸係可以配合目 k而、“也進打決定。在層積陶瓷電容器2成為長方^形
I 第14頁 2030-6066-PF(N2);Ahddub.ptd 1228733 五、發明制(11) ------ 狀之狀態下,通常是縱長(0·6〜5·6Π1Π1、最好 3. 2mm) χ 橫寬(〇· 3 〜5· Omm、最好是〇. 3 〜)· 6 : = (〇· 1〜l 9mm、最好是〇· 3〜1· 6mm)左右。 乂度 法之=例;明本實施形態之層積陶曼電容器2之製造方 11 ^ ^«1 ^ ^ ^ 介電質糊ί :! 備介電質糊膏。 川尾負糊員,通常係藉由混練介電質 …;丨電貝原料係可以由複合氧化物戋 化合物、例如碳酸鹽、硝酸鹽、氫氧化物:ί成 末。此外,為了形成極為薄之;;色薄,0:m左右,粉 用更加細於綠色薄片厚度之粉末。 因此,取好是使 所謂有機展色劑係將 為使用在有機展色劑之 機溶劑中。作 纖維素1乙稀基丁縮搭、丙烯;::::,使用乙基 劑,但是,•好是使用 寺之通常之各種黏合 脂。 烯基丁縮醛等之丁縮醛系樹 此外二使用在有機展色 ^ 疋,使用蔽品醇、丁基卡必 、4劑係也並無特別限 劑。此外,水系糊膏之展色T苯等之有機溶 劑。作為水溶性黏合劑係並水中,溶解水溶性黏合 …、特別限定,使用聚乙烯醇、
Hi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15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2) 曱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水溶性丙烯樹脂、乳膠 等。介電質糊貧中之各種成分之含有量係並無特別限^, 通常之含有量係例如可以黏合劑成為1〜5質量。左右 劑(或水)成為1 0〜5 0質量%左右。 各
可以在介電質糊膏中,配合需要而含有由各種分散 劑、可塑劑、介電質、玻璃燒結料、絕緣體等而選擇之添 加物。但是’這些之總含有量係最好是丨〇質量%以下。在* 使用丁縮醛系樹脂來作為黏合劑樹脂之狀態下,最好是 塑劑係相對於黏合劑樹脂丨〇 〇質量份而成為2 5〜丨〇 〇質量份 之含有量。在可塑劑變得過度少時,會有綠色薄片變脆1 傾向產生,在變得過多時,滲出可塑劑,不容易處理。1" 接著’使用該介電質糊膏,藉由刮刀法等而正如圖3 A 所示’在作為第2支持薄片之載體薄片3〇上,以最好是〇 5 〜//m、更加理想是〇· 5〜1〇 左右之厚度,來形成綠 色薄片10a。綠色薄片10a係在形成於載體薄片3〇後而進行 乾燥。綠色薄片1 〇 a之乾燥溫度係最好是5 〇〜丨〇 〇,乾燥 %間係最好是1〜2 〇分鐘。乾燥後之綠色薄片丨〇 a之厚度係 比起乾燥前,還更加收縮至5〜2 5 %之厚度。
、(2)不同於剷述載體薄片30,正如圖2A所示,準備作 為第1支持薄片之載體薄片20,在其上面,形成剝離層 22 ’在其上面,形成既定圖案之電極層12a,在其前後, 在並無形成該電極層12a之剝離層22之表面上,形成厚度 實質相同於電極層12a之空白圖案層24。 作為載體薄片20及30係使用例如PET薄膜等,為了改
2030-6066-PF(N2);Ahddab.ptd 第16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3) I 2 ::二^ A ’最好是塗敷矽等。這些載體薄片20及30 、子f糸並…、特別限定,但是,最好是5〜1 00 “ m。這些 載體薄片20及30之厚度係可以相同或不同。 一 剝離層22係最好是包含相同於構成圖3A所示之綠色薄 片1 〇 a之;丨電貝之同樣介電質粒子。此外,該剝離層2 2係 除了介電質粒子以外,還包含黏合劑、可塑劑和作為任意 成分之離模劑。介電質粒子之粒徑係可以相同於綠色薄^ 所包含之介電質粒子之粒徑’但是,最好是更小。 在本實施形態,剝離層22之厚度t2係最好是電極層 12a厚度以下之厚度,最好是設定成為6〇 %以 加理想是30%以下。 子度更 作為剝離層2 2之塗敷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由 於必須形成極微薄,因此,最好是使用例如線棒塗敷器之 塗敷方法。此外,剝離層厚度之調整係可以藉由選擇^同 線徑之線棒塗敷器而進行。也就是說,為了使得剝離層之 塗敷厚度變薄,因此,可以選擇線徑小者,相反地,為了 形成厚度變厚,因此,可以選擇粗線徑者。剝離層22係在 塗敷後’進行乾燥。乾燥溫度係最好是5〇〜丨〇〇 ,乾燥 時間係最好是1〜1 0分鐘。 L木 作為剝離層2 2用之黏合劑係藉由例如丙稀樹脂、f乙 稀基丁縮醛、聚乙烯基縮醛、聚乙烯醇、聚烯烴、聚2基 甲酸乙酯、聚苯乙烯或這些之共聚物所構成之有機質、戍 者乳膠而構成。包含在剝離層2 2之黏合劑係可以相同咬不 同於綠色薄片1 0a所包含之黏合劑,但是,最好是相同一。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4) ----- ' 作為剝離層22用之可塑劑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例 舉例如苯一曱酸酯、己一酸、碟酸酯、乙二醇類等。包含 在剝離層22之可塑劑係可以相同或不同於綠色薄片j 〇a所 包含之可塑劑。 作為剝離層2 2用之剝離劑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例 舉例如石蠟、蠟、矽酮油等。包含在剝離層22之剝離劑係 可以相同或不同於綠色薄片10a所包含之剝離劑。 黏合劑係在剝離層2 2中,相對於介雷皙拉手1 〇 〇質量 份,以最好是2.5〜2。0質量份、更加理3〜:質; 份、特別最好是8〜30質量份左右而含有V"5 可塑劑係在剝離層22中,相對於黏合劑1〇〇質量份, 最好是以0〜20 0質量份、更加理想是2〇〜2〇〇質量份、特 別最好是50〜100質量份而含有。 π剝離劑係在剝離層22中,相對於黏合劑10〇質量份, 取好是以0〜100質量份、更加理想是2〜5〇質量份、特別 最好是5〜20質量份而含有。 _在將剝離層22形成於載體薄片3〇之表面&,正如圖 ::而ί: η2之表面’以既定圖案,來形成成為在 層12之電極層1m層心之厚 f取好疋0.1〜5”、更加理想是on. 層心係可以藉由單-層而構成,或者是藉由2個以上之 同組成之複數層而構成。 ㈢田dU以上(
電極層1 2 a係可以藉由例如传用免 广+ j戈便用電極糊膏之印刷法等 之厚膜形成方法或蒸鍍、濺鍍法等月i丨刎友子 艰/ίΓ寺之溥膜法而形成在剝離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5) 層2 2之表面上。在藉由成為1種厚膜法之網版印刷法或照 相凹版印刷法而在剝離層2 2之表面來形成電極層1 2 a之狀 態下,正如以下而進行。 首先,準備電極糊膏。電極糊膏係混練由各種導電性 金屬或合金所構成之導電體材料、或在燒成後而由前述導 電體材料所構成之各種氧化物、有機金屬化合物、或者樹 脂酸鹽等和有機展色劑,進行調製。 作為在製造電極糊膏時之所使用之導體材料係使用N i 或N i合金以及這些混合物。此種導體材料係球狀、環圈片 狀等,並無特別限制在其形狀,此外,也可以混合這些形 狀。此外,導體材料之平均粒徑係通常可以使用0. 1〜2 // m、最好是0.2〜1 //m左右者。 有機展色劑係含有黏合劑及溶劑。作為黏合劑係例舉 例如乙基纖維素、丙烯樹脂、聚乙烯基丁縮醛、聚乙烯基 縮醛、聚乙烯醇、聚烯烴、聚胺基曱酸乙酯、聚苯乙烯、 或這些之共聚物等,但是,特別最好是聚乙稀基丁縮酸等 之丁縮醛系。 黏合劑係在電極糊膏中,相對於導體材料(金屬粉末) 1 0 0質量份而最好是包含4〜2 0質量份。作為溶劑係皆可以 使用例如te品醇、丁基卡必醇、煤油等之習知者。溶劑含 有量係相對於糊膏整體而最好是20〜55質量°/◦左右。 為了接著性之改善,因此,最好是在電極糊膏,包含 可塑劑。作為可塑劑係例舉苯二曱酸T基丁基(BBP)等之 苯二甲酸酯、己二酸、磷酸酯、乙二醇類等。可塑劑係在
2030-6066-PF(N2);Ahddub.p t d 第19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6)
電極糊膏中,相對於黏合劑丨〇 〇質量份而最好是丨〇〜3 〇 〇質 量份、更加理想是1 〇〜2 〇 〇質量份。或者是在電極糊膏, 相對於黏合劑1 〇 〇質量份而最好是添加玻璃轉移溫度Tg成 為室溫以下之丙烯黏合劑(月桂基甲基丙烯酸、乙基己基 甲基丙浠酸、月桂基丙烯酸、乙基己基丙烯酸、丁基丙烯 I等)1 0〜1 0 0質量份。此外,同樣地,黏著劑係可以在電 極糊貧中,相對於黏合劑丨〇 〇質量份而添加丨〇 〇質量份以 下此外’在可塑劑或黏著劑之添加量過多時,會有電極 層1 2a之強度顯著地降低之傾向產生。此外,為了提高電 極層1 2a之轉印性,因此,最好是在電極糊膏中,添加可 塑劑及/或黏著劑,提高電極糊膏之接著性及/或黏著性。 ^作為黏著劑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例舉例如丁基丙 烯酸(BA)、丙烯酸—2 —乙基己基(2HEA)、月桂基 烯酸(RMA)等。 一在剝離層22之表面藉由印刷法而形成既定圖案之電4 ::層後或者是在其前面’於並無形成電極層i2a之剝離 】22之表面’形成厚度實質相同於電極層⑺之空 層24。空白圖案層24係藉由相同於㈣所示之綠色薄, l〇a之同樣材質而構成,藉由同樣方法而形成。電極㈣
=白圖案層24係配合需要而進行乾燥。乾燥 曰並 特;限定’但是’最好是70〜12〇。。,乾燥時間係最好是 〜1 5分鐘。 〜 ’正如圖2 A所示,準 之表面而形成接著層 (3)不同於前述載體薄片2〇及3〇 備在作為第3支持薄片之載體薄片2 6
26係藉由相同於載體薄 介電質粒子以外,其餘 層28係包含黏合劑了可 包含相同於構成綠色薄 ,但是,在形成厚度更 狀態下,最好是不包含 含介電質粒子之狀態 量之比例係最好是更加 相對於黏合劑重量之比 塑劑係最好是相同於剝 相對於黏合劑1 〇 〇質 想是2 0〜2 0 0質量份、 〜0·3//πι左右。在接著 降低,在變得過厚時, 傾向產生。 、模塗敷法、逆向塗敷 方法而形成在作為第3 配合需要而進行乾燥。 最好是室溫〜8 0 °C,乾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7) 28之接著層轉印用镇 片2。及3。之同樣#片#二。載體薄片 U俅溥片而構成。 接著層28之缸忐技人 〜、、且成係除了不包含 相同於剝離層22。氺n 也就是說,接荖 塑劑和離模劑。可以在接著層28, 片10a之介電質之同樣介電曰粒子 加薄於介電質粒子粒著 介電質粒子。&外,/社 下,該介雷質+☆工+在接著層28包 下X ;丨電貝粒子相對於黏合劑重 小於綠色薄片所包含之八于 U 3 <介電質粒子 例。 作為接著層2 8用之黏合劑及可 離層2 2,但是,也可以不同。 可塑劑係最好是在接著声2 8中 量份而包含0〜2〇。質量份者f力:: 特別最好是20〜100質量份。 接者層28之厚度係最好是〇 〇2 層2 8之厚度變得過薄時,接著力係 會有成為缺陷(間隙)之發生原因之 接著層2 8係例如藉由棒塗敷法 法、浸潰塗敷法、接吻塗數半笠 支持薄片之載體薄片26之表面上, 乾燥溫度係並無特別限定,彳曰是, 燥時間係最好是1〜5分鐘。 ❿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8) (4)為了在圖2A所示之電極層1 2a及空白圖案層24之表 3 H二,、接著層,因此,在本實施形態,採用轉印法。也 ^ ^兄正如圖2B所示,將載體薄片26之接著層28,壓緊 德,^ ί 1 立及空白圖案層24之表面’進行加熱加慶,然 印在:朽2 =載體薄片26而正如圖2C所示,將接著層28轉 印在電f層12a及空白圖案層以之表面。 係最加熱溫度係最好是4〇〜100,此外,加壓力 壓或者:夢由〜厂:5心。加壓係可以是藉由沖床所造成之加 1對滾筒而9進^筒所造成之加壓,但是,最好是藉由
薄片=面著ΐ形成於圖3A所示之載體 干,將恭牌“彔色溥片0a之表面。因此’正如圖3B所 ==載體溥片2〇之電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Μ,透過 :層28而和載體薄片2〇,一起壓緊在綠色薄片i〇a之表 圖牵t加熱加壓’正如圖託所示’將電極層心及空白 1案層24 ’轉印在綠色薄片1〇a之表面。但是,由於 綠色薄片側之載體薄片3〇,因此,如果由綠色薄片;。離 ^的二’則綠色薄片⑽係透過接著層28而轉印在1 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 仕冤
印日寺之加熱及加壓係可以是藉自沖床所造 :.力”是藉由壓延滾筒所造成之加[加 旦口 ^ π =好疋藉由1對滾筒而進行。該加熱溫度及加壓力# 相同於轉印接著層2 8時。 係 藉由圖2Α〜圖3C所示之製程而在單 …上μ » 1228733 五、發明說明(19) 上,形成單一層之既定圖案之電極層12a。為了層積形成 電極層1 2a之綠色薄片1 〇a,因此,例如可以重複地進行圖 4A〜圖6C所示之製程。此外,在圖4A〜圖叱,在共通於圖 3 A〜圖4 C所不構件之構件,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該說明之 一部分。 先,正如圖4A〜圖4C所示,在綠色薄片1〇a之反電 極層侧表面(背面),轉印接著層28。然後,正如圖5八〜圖 5C所示,透過接著層28而在綠色薄片1〇&之背面,轉印電 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
接著,正如圖6A〜圖6C所示,透過接著層28而在電極 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之表面,轉印綠色薄片1(^。然後, 如果重複地進行這些轉印的話,則得到交互地廣積許多電 極層12a及綠色薄片i〇a之層積體。 (5)然後,在對於該層積體來進行最後加壓後,剝離 載體薄片20。最後加壓時之壓力係最好是1〇〜2_pa。此 外,力口熱溫度係最好是40〜10(TC。然後,將層積體切斷 成為既;t Μ ’形成綠色@ I該綠色晶片係、進行脫黏合 劑處理、燒成處理,接著,再氧化介電質層,因此,進行 熱處理。 條件而進行,但是,在内 或Ni合金等之卑金屬之狀 而進行。 特別是1 0〜5 〇 °C /小時 別是2 5 0〜3 5 0 t:
脫黏合劑處理係能夠以通常 部電極層之導電體材料而使用N i 態下,特別最好是藉由下列條件 升溫速度:5〜3 0 0 °C /小時 保持溫度:2 0 0〜4 0 0 °C、特
1228733
保持時間:0.5〜20小時 氣氛:加濕之N2和仏之混合氣^是1〜10小時 燒成條件係最好是下列條件。—。 升溫速度·· 5 0〜5 0 Ot /小日士 時 ^、特別是2 0 0〜3 0 0 °C /小 保持溫度 保持時間 冷卻速度 時 :1100 〜1300 〇c、 • 0 · 5〜8小時、特 ·· 5 0 〜5 0 0 °C / 小時 特別是1 1 5 0〜1 2 5 0 °C 別是1〜3小時 、特別是2 0 0〜3 0 0 °C /小 軋氛: 但是, 1 0_2Pa以下 圍時’會有 變得太過度 而會有中斷 進行此 高溫度成為 而進^亍。熱 圍,使得介 電阻壽命變 之N i發生氧 應,也有壽 高於燒成時 理想是1 0~2 , 加濕之和Hg之混合氣體等 燒成時广空氣氣氛中之氧分壓係最好是在 特別疋在10〜l〇8pa而進行。在超過前述範 内部電極層氧化之傾向產生,此外,在氧分β 低時,内部電極層之電極材料係引起異常燒矣 之傾向產生。 種燒成後之熱處理係最好是使得保持溫度或邊 理想之1 0 0 0 °c以上、更加理想是1 000〜11〇〇。( 處理時之保持a K冑^度係在纟述 電質材料之氧化變得不充分,因此,會有絕, ms低過前述範圍,,内部電, 化’不僅疋降低電#,和介電質素 傳,傾向產生。熱處理時之氧分壓係^ 之還原軋吼之氧分壓,最好是10_8〜丨yPa。在未滿前述範圍,不容易進行介電質^
五、發明說明(21) — 2之再氧化,在超過前述範圍時,會 傾向產生。接著,其他之熱處理條件係最好是下列條件之 保持時間.0〜6小時、特別是2〜5小日士 士冷卻速度:50〜500 〇C/小時、特別是^〜3〇〇〇〇/小 Η 氣氛用氣體:加濕之Ν2氣體等。 此外,I 了加濕Ν2氣體或混合氣體等,因此,例 以使用:化。在該狀態下’水溫係最好是〇〜75。。, 右。此外’脫黏合劑處理、燒成及熱處理工 行各,,也可以獨立地進行。在連續地 =進 下,最好是在脫黏合劑處理後’不進行Α =狀恕 接著,進行升溫至燒成時之保持溫度為二, 二,坑’ 鲁 後’進行冷卻’在達到熱處理之保持溫二:::然 進行熱處理。另一方面,最好是在獨立地進乳氣= 下,於燒成時,在Ν2氣體或加濕之ν2氣體氣、二之狀態 脫黏合劑處理時之保持溫度為止後,改變、_升溫至 進行升溫,最好是在冷卻至熱處理時之保繼續地 再度改變成為%氣體或加濕之%氣體氣氛,X,,、、、止後, 卻。此外,在熱處理時’於叱氣體氣氛下,^進行冷 溫度為止後…改變氣氛,可以使得熱乂升溫至保持 程,成為加濕之N2氣體氣氛。 处之整個過 在這樣所得到之燒結體(元件本體4 ),_ 研磨、喷砂等而施行端面研磨,燒結端错由例如滾筒 成端子電極6、8。端子電極用糊膏之燒】用糊膏,形 1糸件係最好是在
2030-6066-PF(N2);Ahddub.p t d 第25頁 1228733
五、發明說明(22) 例如加濕之^和4之混合f 分鐘〜1小時左右。接“體中,於6〇〇〜800 °C,成為10 8上’進行電鍍等而形:襯:J需要,藉由在端子電極6、 係可以相同於前述電 s 。此外,端子電極用糊膏 <电極糊T而進轩嘴制。 這樣所製造之本發明之2仃凋衣 而構裝在印刷電路其μ Μ €積陶瓷電容器係藉由銲錫等 ^ ^ ^ a Β ^ M 寺,使用於各種電子機器等。 l〇a係並無發生破壞或 ,之衣仏方法,綠色薄片 容易且高精度地轉印乾式^ M在綠色薄片1 0a之表面, 子寻W #c式形式之電極芦彳? 特別是在本實施形離之制1Z ^層12a 片之# ®,ίέ i Μ /〜、之衣k方法,於電極層或綠色薄 片之表面措由轉印法而形成接著声28,锈捫兮桩荽厗Μ 而將電極層12a,接荖在綠务、% u曰28透過逵接者層28 ^ ^ ^ ^ ^ 、“ /寻片1〇a之表面。在藉由形成 接者層28而將電極層丨2a接著及 名 時,不需要高壓力戍埶,能釣、隹y 心色溥片〇a之表面 垃婪 B A ”、、此夠進行在更低之低壓及低溫之 接者。因此,即使|扃绛耷、雙y 祐_终& $ tM Π 4片0 8極為薄之狀態下,不 —、色溥片1 〇a,能夠良好地層積電極層上2&及綠色薄片 1 ◦ a,不發生短路不良等。 θ μ ibJ!,可ίί藉由例如使得接著層28之接著力更加強於 'a之黏著力,並且,使得剝離層2 2之黏著力更加強 =綠色薄片10a和載體薄片30間之黏著力,而呈選擇性地 容易選擇綠色薄片1 〇 a側之载體薄片3 〇。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於電極層丨2a或綠色薄片丨〇a之 表面,不直接藉由塗敷法等來形成接著層28,而是藉由轉 印法,來形成接著層28,因此,接著層28之成分係不染入
2030-6066-PF(N2) ;A*hddub.ptd 第26頁 !228733___ 五、發明說明(23) 至電極層12a或綠色薄片10a,同時,可以形成極為薄之接 著層2 8。例如接著層2 8之厚度係可以變薄至0 · 〇 2〜0 · 3 # m 左右。接著層28之厚度係變薄並且接著層28之成分不染入 至電極層1 2 a或綠色薄片1 〇 a,因此,接著力係變得充分, 而且’不可能對於電極層12a或綠色薄片10a之組成,造成 不良影響。 此外’本發明係並非限定在前述實施形態,可以在本 發明之範圍内,進行各種改變。 ^ 此外’本發明之方法係不限定在層積陶瓷電容器之製 ^方法’也可以適用作為其他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 以下’還根據詳細之實施例而說明本發明,但是,本 發明係並非限定在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首先’準備下列之各種糊膏。 綠色薄片用糊貧(空白圖案用糊膏也相同) 一 藉由利用球磨機而將由BaTi03粉末(BT — 02 /堺化學工 業(股)公司)、MgC〇3、MnC〇3、(Ba06Ca04)SiO3 及稀土類 Gd2〇2、Tb4〇7、Dy2〇3、Ho2 03、Er2〇3、Tm2〇3、Yb2 03、Lu2 03、
二〇3 )所選出之粉末,進行丨6小時之濕式混合及乾燥,以便 於成為介電質材料。這些原料粉末之平均粒徑係
Si〇2 (BauCaG.4)Si〇3係藉由利用球磨機而將BaC%、caC〇3及 進行1 6卜日守之濕式混合,在乾燥後,於11 5 0 °C、空
1228733 五、發明說明(24) 氣中,進行燒 及製作。 為了使得 劑加入至介電 質綠色薄片用 質量份而成為 量份、作為可 量份、乙基乙 劑之石蠟:. 剝離層用糊膏 使得藉由 用糊貧以重量 接著層用糊膏 成,藉由球磨機而進行100小時之濕式粉碎 ::質材料進行糊膏化…,將 貝材料,藉由球磨機而進行混合,得到 糊膏。有機展色劑係相對於介電質材料1〇〇^ ^作為黏合劑之聚乙烯基丁縮醛樹脂:6 :劑之苯二甲酸雙(二乙基己基)( 質 酸:55質量份、甲苯:1〇質量 二 5質量份之配合比。 乍為離极 甲苯(55/10)而將前述介電質綠色薄片 成馮者成為剝離層用糊膏。 除了不加入介電質粒子和剝離劑以 而將相同之前述介電質綠色薄片:糊膏 稀釋成為4倍者,成為接著層用糊膏。 θ 里比來 内部電極用糊膏(轉印之電極層用糊膏) 接著,以下列所示之配合比,藉由3 練及漿體化,成為内部電極用糊膏。也%淚—筒而進行混 均粒徑0· 4 //in之Ni粒子1〇〇質量份而加入^疋况,相對於平 為黏合劑之聚乙烯基丁縮醛樹脂8質量份紐色劑(將作 質量份者)40質量份及萜品醇1〇質量份,蕻;在萜品醇92 行混練及漿體化,成為内部電極用糊膏。5由3條滾筒而進 空白圖案層用印刷糊膏之製作
1228733 五、發明說明(25) 作為陶瓷粉末及副成分添加物係準備將相同於綠色薄 片用糊膏之所使用者,成為同樣配合比。 ' 在陶瓷粉末及副成分添加物(1 5〇g),加入酯系聚合物 之分散劑(1· 5g)、萜品錄(5g)、曱笨(6〇g)和,為可塑劑 之二辛基苯二曱酸(5g ),進行4小時之混合。接著,在二 混合液,乙1 20g之量而加入積水化學公司製之BH6 (聚合 度:1 450、丁縮醛化度:69莫爾% ± 3°/。之聚乙烯基丁縮酸 樹脂)之8%漆(相對於漆全量而成為聚乙烯基丁縮酸8質量 %、萜品醇92質量%),進行16小時之混合。然後,藉由^ 去剩餘溶劑之丙酮,加入te品醇4 0〜1 〇 〇 g來作為黏度货 整,而製作糊膏。 綠色薄片之形成、接著層及電極層之轉印 首先,使用前述介電質綠色薄片用糊膏,在pET薄膜 (第2支持薄片)上,使用線棒塗敷器,形成厚度丨· 〇 v爪之 綠色薄片。接著’為了在不同於這個之其他ΡΕτ薄膜(第1 支持溥片)上’形成剝離層’因此’藉由線棒塗敷器而塗 敷及乾燥前述剝離層用糊貧’形成〇 · 2 v m之剝離層。' 鲁 在剝離層之表面上’形成電極層12a和空白圖案展 2 4。電極層1 2 a係藉由使用前述内部電極用糊膏之印刷法 而以1 · 2 // m之厚度所形成。空白圖案層2 4係藉由使用 空白圖案層用糊膏之印刷法而以丨· 2以m之厚度所形成。 此外,在其他之PET薄膜(第3支持薄片)上,形 層28。接著層28係藉由使用前述接著層用糊膏 器而以0 · 1 # m之厚度所形成。 男
2030-6066-PF(N2);Ahddub.ptd 1228733 五、發明說明(26) 首先,在電極層12a和空白圖案層24之表面,藉由圖2 所示之方法而轉印接著層2 8。可以確認:在轉印時,使用 1對滾筒,其加壓力係IMPa,溫度係80 °C,轉印係良好地 進行。 — 接著,藉由圖3所示之方法而透過接著層28,在綠色 薄片l〇a之表面,接著(轉印)内部電極層12a和空白圖案層 24。可以確認:在轉印時,使用}對滾筒,其加壓力係、曰 1 MPa,溫度係80 °C,轉印係良好地進行。 就相同2 0個之試料而言,分別 電極層之缺口或針孔,測定並印’並無轉印之 判斷60%以下者成為χ 。將結 95%者成為〇 率之判斷時,也判斷支持薄m、表1。此外,在良品 者,判斷成為不良。 ,寻片)之變形’將變形
1228733 五、發明說明(27) 表1 加壓力 (MPa) 加壓溫度 rc) 綠色薄片厚度 (Mm) 接著層膜厚 (/^m) 轉印性 良品率 n = 2Q(%) 寳施例1 1 80 1.0 0.1 ◎ 100 實施例2 0.2 80 1.0 0.1 〇 65 實施例2 0.5 80 1.0 0.1 ◎ 95 實施例2 2 80 1.0 0.1 ◎ 100 實施例2 5 80 1.0 0.1 〇 90 實施例2 10 80 1.0 0.1 〇 90 實施例2 15 80 1.0 0.1 〇 80 資施例3 0.5 40 1.0 0.1 〇 65 實施例3 0.5 50 1.0 0.1 〇 80 實施例3 0.5 60 1.0 0.1 ◎ 95 實施例3 0.5 70 1.0 0.1 ◎ 100 寳施例3 0.5 90 1.0 0.1 ◎ 95 實施例3 0.5 100 1.0 0.1 〇 85 實施例3 1 120 1.0 0.1 X 50 比較例2 15 100 1.0 0.1 X 0 實施例4 1 80 1.0 0.1 〇 75 實施例5 1 80 1.0 0.1 〇 65 實施例6 1 80 1.0 0.1 〇 65 寶施例7 1 80 1.0 0.01 X 10 實施例7 1 80 1.0 0.05 〇 60 資施例7 1 80 1.0 D.3 ◎ 100 資施例7 1 80 1.0 0.5 ◎ 100 1 :在3 I0層之層彳 廣_燒成後,於燒結體,觀察到破裂。 實施例2 除了在0 . 2〜1 5 Μ P a之範圍而改變轉印時之加壓力以 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在綠色薄片1 0 a之表面,接著 (轉印)内部電極層1 2a及空白圖案層24。相同於實施例1而 進行轉印性之評價。將結果,顯示在表1。 正如表1所示,可以確認:轉印時之加壓力係0 · 2〜 15MPa、更加理想是0.2〜6MPa、特別最好是1〜3MPa。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31頁 、發明說明(28) 貫施例3 除了在4 0〜1 2 0 〇C之範圍而改變轉e口口走 > 丄& ^ 外,f从a ^ η 得印時之加熱溫度以 u# 實施例1,在綠色薄M()a m m C轉印)内部電極層丨2a及空白圖案層24。知η认一 1 進仃轉印性之評價。將 '结果,顯示在表}。5 ;貝施例而 〜100正Λ表2所示,可以確認:#印時之溫度係最好是40 i υ 〇 C左右、更加理想是9 〇 °c以下、6 n t、,匕 比較例1 M C以上。 除了不形成接著層2 8以外,其餘係力 — 在、、、彔色薄片1 0 a之表面,接著(轉印)内叫 圖案層24。 W 4電極層12a及空白 就同樣20個試料而言,完全無法轉 比較例2 得印而剝離掉。 除了不形成接著層28而使得在綠色壤^“ 垃芏,技<、 巴涛片l〇a之表面來 f耆(轉印)内部電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時之加壓力 為15MPa、其溫度成為10(rc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 ’在綠色薄片10a之表面,接著(轉印)内部電極層12&及 空白圖案層24。 曰 相同於實施例1而將進行轉印性評價之結果,顯示在 表1。可以確認:正如表1所示,在不形成接著層28之狀態 下’即使是提高加壓力,也使得轉印性變差。 比較例3 除了在電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之表面,藉由線棒 塗敷器而直接地以〇 · 1 // m之厚度,來形成接著層28以外,
1228733 五 、發明說明(29) 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在綠色薄片— 印)内部電極層l2a及空白圖案層24。 、,接著(轉 接著層之成分係染入至電極層或綠色薄只, 表面之接著性,因&,無法進行轉印。也二無法改善 ::使是藉由轉印方法以外之方法 】:展可以確 法改善轉印性。 战接耆層,也無 實施例4 f以:了 f接著層用糊膏之黏合劑樹脂來取代成A 月曰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 ’在綠色1成為内烯樹 接者(轉印)=部電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 a之表面, 相同於H把例1而將進行轉印性評價之社 表1。可以確認:正士本- 、、口果’顯示在 疋,侍到良好之轉印性。 貝她例1,但 實施例5 除了將電極層用相η A v -,. 处本Μ 糊竭之黏合劑樹脂來取代忐为 ί素树月曰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在綠色策為乙基纖 表面,接著(轉印)内部雷 。色/專片l〇a之 付| ^ π邛電極層12a及空白圖 d ^ 相同於實施例!而將進行轉印 结^4。 f。可以確認:正如表1所示,乡少變差於:V/員示在 疋,得到良好之轉印性。 、Μ施例1,但 # 實施例6 維去f 了將空白層用糊f之黏合劑樹脂來取代成A =樹脂以外’其餘係相 :成為乙基纖 表面’接著(轉印)内部電極層12a及空白:以一之
第33頁 II· 2030-6066-PF(N2);Ahdd ub.p t d 1228733 五、發明說明(30) 相同於實施例1而將進行轉印性評價之結果,顯示在 表1。可以確認··正如表1所示,多少變差於實施例1,但 是,得到良好之轉印性。 實施例7 除了將接著層之厚度改變成為0 . 0 1〜0 . 5 // m以外,其 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在綠色薄片1 0 a之表面,接著(轉印) 内部電極層12a及空白圖案層24。 相同於實施例1而將進行轉印性評價之結果,顯示在 表1。此外,在表1,在使得藉由轉印法所造成之接著層之 厚度成為0. 5 // m之狀態下,轉印性係變得良好,但是,在 層積3 0層而進行燒成後,於燒成體,觀察到破裂。相對於 這個,在0.3//m以下之狀態下,於層積30層而進行燒成 後,於燒成體,並無觀察到破裂。 可以由這些結果而確認:正如表1所示,藉由轉印法 所形成之接著層之厚度係最好是0 . 0 2〜0 . 3 // m、更加理想 是 0.1 〜0.3 //m 〇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 34 頁 1228733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某一實施形態之層積陶瓷電容器之概略 剖面圖。 圖2A〜圖2C及圖3A〜圖3C係顯示電極層之轉印方法之 要部剖面圖。 圖4A〜圖4C、圖5A〜圖5C、圖6A〜圖6C係顯示接著電 極層之綠色薄片之層積方法之要部剖面圖。 2〜層積陶瓷電容器; 6〜第1端子電極; 1 0〜介電質層; 1 2〜内部電極層; 20〜第1支持薄片; 24〜空白圖案層; 2 8〜接著層; 【符號說明】 t 2〜厚度; 4〜電容器素體 8〜第2端子電極 1 0 a〜綠色薄片 1 2 a〜電極層; 2 2〜剝離層; 2 6〜載體薄片; 3 0〜載體薄片。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35頁

Claims (1)

1228733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的製造方法,包括: 在第1支持薄片之表面,形成剝離層之製程; 在前述剝離層之表面,形成電極層之製程; 將前述電極層壓緊在綠色薄片之表面,將前述電極層 接著在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之製程; 層積接著前述電極層之綠色薄片,形成綠色晶片之製 程;以及 燒成前述綠色晶片之製程, 其特徵在於: 在將前述電極層壓緊在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前,於前 述電極層之表面或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藉由轉印法而形 成接著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為了形成前述綠色晶片,因此,在接 著前述電極層之綠色薄片之反電極層側表面,透過藉由轉 印法所形成之接著層,來壓緊應該接著之其他電極層,接 著電極層,透過藉由轉印法所形成之接著層,來將該電極 層,壓緊及接著在其他綠色薄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為了形成前述綠色晶片,因此,在接 著前述電極層之綠色薄片之電極層側表面,透過藉由轉印 法所形成之接著層,來壓緊應該接著之其他綠色薄片,接 著綠色薄片,在該綠色薄片,透過藉由轉印法所形成之接 著層,來壓緊及接著其他電極層。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36頁 1228733 六、申請專利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 子零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綠色薄片係可自由剝離地 形成在第2支持薄片之表面,在前述綠色薄片之表面來接 著前述電極層後,前述第2支持薄片係由前述綠色薄片之 表面來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接著層係最初可自由剝離地形成 在第3支持薄片之表面,壓緊及接著在前述綠色薄片之表 面或前述電極層之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接著層之厚度係0. 0 2〜0. 3 // 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剝離層之表面,以既定圖案而 形成前述電極層,在並無形成電極層之剝離層表面,形成 厚度實質相同於前述電極層之空白圖案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空白圖案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構 成前述綠色薄片之介電質之同樣介電質。 _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空白圖案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前 述綠色薄片之同樣黏合劑。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剝離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構成前 述綠色薄片之介電質之同樣介電質。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37頁 1228733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 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剝離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前述 綠色薄片所包含之黏合劑樹脂之同樣黏合劑樹脂。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接著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前述綠 色薄片所包含之黏合劑樹脂之同樣黏合劑樹脂。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電極層係包含實質相同於前述綠 色薄片所包含之黏合劑樹脂之同樣黏合劑樹脂。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黏合劑樹脂係包含丁縮藤系樹 脂。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綠色薄片之厚度係3 // m以下。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剝離層之厚度係前述電極層之厚 度以下。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將前述電極層接著於前述綠色薄片 表面時之壓力係0. 2〜15MPa。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内部電極之電子零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將前述電極層接著於前述綠色薄片 表面時之加壓溫度係4 0〜1 0 0 °C。
2030-6066-PF(N2);Ahddub.ptd 第38頁
TW092137023A 2002-12-27 2003-12-26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internal electrode TWI22873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78811 2002-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4241A TW200414241A (en) 2004-08-01
TWI228733B true TWI228733B (en) 2005-03-01

Family

ID=3270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7023A TWI228733B (en) 2002-12-27 2003-12-26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internal electrod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17418B2 (zh)
JP (1) JP4275074B2 (zh)
KR (1) KR100731868B1 (zh)
CN (1) CN1754233A (zh)
TW (1) TWI228733B (zh)
WO (1) WO20040618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7928B2 (en) * 2002-12-12 2008-12-23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Microfluidic device utilizing magnetohydrodynamic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thereof
US7491283B2 (en) * 2002-12-27 2009-02-17 Tdk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multilayer electronic device
TWI237834B (en) * 2003-03-31 2005-08-11 Tdk Corp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WO2004095479A1 (ja) * 2003-04-18 2004-11-04 Tdk Corporation 積層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04095478A1 (ja) * 2003-04-18 2004-11-04 Tdk Corporation 積層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20070007700A1 (en) * 2003-09-30 2007-01-11 Td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Dielelectric Paste for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JP4487542B2 (ja) * 2003-11-27 2010-06-23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導電体ペースト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662298B2 (ja) * 2003-12-15 2011-03-30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スペーサ層用の誘電体ペースト
JP4487595B2 (ja) * 2004-02-27 2010-06-23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487596B2 (ja) * 2004-02-27 2010-06-23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412013B2 (ja) * 2004-03-16 2010-02-10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誘電体ペースト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06013625A1 (ja) * 2004-08-04 2006-02-09 Tdk Corporation 厚膜グリーンシート用塗料及びその製法、該塗料を用いた電子部品の製法
JP4784264B2 (ja) * 2005-10-31 2011-10-05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0706703B1 (ko) * 2006-03-13 2007-04-12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 칩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KR200448616Y1 (ko) * 2008-03-07 2010-05-03 이장훈 면상발열체
CN101752081B (zh) * 2008-12-02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电容
JP7251208B2 (ja) * 2019-02-25 2023-04-04 Tdk株式会社 積層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1616A (ja) 1986-08-20 1988-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H01151218A (ja) 1987-12-08 1989-06-14 Murata Mfg Co Ltd 高圧磁器コンデンサの電極形成方法
JPH03250612A (ja) 1990-02-28 1991-11-08 Nec Corp 積層セラミック部品の製造方法
US5342461A (en) * 1992-04-14 1994-08-30 Imtec, Inc. High speed continuous conveyor printer/applicator
JP3097007B2 (ja) 1993-02-08 2000-10-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H07169638A (ja) 1993-12-14 1995-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7283073A (ja) 1994-04-07 199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7312326A (ja) 1994-05-18 1995-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8153646A (ja) 1994-11-30 1996-06-1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9835934D1 (de) 1997-12-03 2006-11-02 Tdk Corp Mehrlagiges keramisches Elektronikbauteil und dess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H11238646A (ja) 1997-12-03 1999-08-31 Tdk Corp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20330B1 (en) * 1998-10-01 2001-04-24 Dorner Mfg. Corp. Conveyor system incorporating article guide and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for a labeling station
US6428639B1 (en) * 1999-07-19 2002-08-06 Krones, Inc. Computer controlled position slaved servo labeling system
JP3527667B2 (ja) * 1999-07-28 2004-05-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US6419782B1 (en) * 1999-12-09 2002-07-16 Dorner Mfg. Corp. Bar code overlabeling system
JP3767362B2 (ja) * 1999-12-13 2006-04-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1237140A (ja) * 1999-12-13 2001-08-31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セラミックペース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16540A (ja) 2000-11-15 2002-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極ペース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653304B2 (ja) 2000-12-28 2011-03-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複合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100874B2 (ja) 2001-03-02 2008-06-11 Tdk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体および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888929B2 (ja) 2001-06-08 2012-02-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用キャリアシート
TW543052B (en) 2001-03-05 2003-07-21 Nitto Denko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eramic green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carrier sheet for ceramic green sheets
DE10113361A1 (de) * 2001-03-20 2002-09-26 Andreas Roosen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keramischer Grünkörper unter Verwendung eines Transfertapes und Überführung dieser verklebten Grünkörper in einen Keramikkörper
EP1402687B1 (de) * 2001-06-27 2011-03-23 Infosim Networking Solutions AG Verfahren und computersystem zum ermitteln einer datenflusshierarchie in einem computernetzwerk
WO2003036667A1 (fr) * 2001-10-25 2003-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omposant electronique en ceramique multicouche
JP3870785B2 (ja) * 2002-01-07 2007-0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WO2004095479A1 (ja) * 2003-04-18 2004-11-04 Tdk Corporation 積層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17418B2 (en) 2009-04-14
TW200414241A (en) 2004-08-01
JPWO2004061879A1 (ja) 2006-05-18
US20060096693A1 (en) 2006-05-11
JP4275074B2 (ja) 2009-06-10
KR100731868B1 (ko) 2007-06-25
KR20050088234A (ko) 2005-09-02
WO2004061879A1 (ja) 2004-07-22
CN1754233A (zh) 200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28733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internal electrode
TWI237834B (e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JP4317820B2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7234829A (ja) 積層型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080236717A1 (en)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device an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KR100766184B1 (ko) 그린 시트의 적층 방법과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의 제조방법
TWI228261B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laminat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03197457A (ja) 金属膜の転写方法および内部電極を持つ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268967B2 (ja) グリーンシート用塗料、グリーンシート、グリー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784264B2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TWI246094B (en) Conductive paste for an electrode layer of a multi-layer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ed unit for a multi-layer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TWI241603B (en) Coating material for green sheet, green sheet, method for producing green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JP4626455B2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7081339A (ja) 導電性ペースト、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62298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スペーサ層用の誘電体ペースト
JP2003124053A (ja) 電子部品用金属膜転写フィルム
JP2007201185A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5263501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誘電体ペースト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の積層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TW200523959A (en) Dielectric paste for a spacer layer of a multi-layer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04303976A (ja) 積層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極付きグリーンシート
JP2001023855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5324990A (ja) 自立性多孔質セラミック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電子部品
JPH02126619A (ja) 積層磁器コンデンサ用グリーンシート
JP2004238264A (ja) 金属化層を有するセラミックス焼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13055A (ja) 自立性多孔質セラミック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