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90931B - Front cowl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wind shiel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Google Patents

Front cowl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wind shiel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90931B
TW590931B TW091104023A TW91104023A TW590931B TW 590931 B TW590931 B TW 590931B TW 091104023 A TW091104023 A TW 091104023A TW 91104023 A TW91104023 A TW 91104023A TW 590931 B TW590931 B TW 5909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ront cover
handle
windshield
instrument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4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ichi Yagisawa
Tsutomu Takeuchi
Nobuyuki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94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994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943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082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90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909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4Wind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Description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彳) 【本發明相關釣技術領域】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摩托車的前部之前罩支撐結構與檔 風結構。 【習知技術】 一種可用的摩托車,其中覆蓋車體框的前部且具有設 在其上部之風擋之前罩是藉由撐桿而支撐在車體框上。如 上述類型的摩托車,例如,日本實用新型專利公告第 Sho 62-36708號”摩托車用罩附接裝置”以 下稱爲「習知技術1」,是熟知的。 上述的習知技術1係關於一種罩附接裝置,如上述公 告的圖1所示,其中,作爲撐桿之固定件3是附接至框1 的前部引用於公告之參考數字。同樣地應用於以下說明, 且儀錶1 1與罩2是附接至固定件3而風擋6是附接至罩 2的上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再者,包括設在車輛車體的前部之腿罩、風擋與儀錶 板且可高速行駛之相較大尺寸的摩托車是可行的。因爲摩 托車可行駛在高速,駕駛者之風阻特性必須被考慮。如包 括說明的擋風裝置之摩托車,例如,日本專利先行公開公 告第He i - 203453號「機踏車型車輛用擋風裝置 」以下稱爲(習知技術2 )是熟知的。 上述之習知技術2係關於一種機踏車型車輛1 ,如上 述公告的圖2與6所示,其中,把手7 (引用於公告之參 考數字)。同樣地應用於以下說明,然而進風口 3 5 a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受於風檔I飾3 5的面且導風路徑3 7是設在把手盍 3 3的前面與風擋3 4的後面之間之具有其上設置的把手 蓋3 3與風擋3 4且風擋裝飾3 5是設在風擋3 4的前面 的下部。 於機踏車型車輛1的行駛中產生在風擋裝飾3 5的前 面上之流動的風(前面氣流)Fw進入進風口 3 5 a且通 過導風路徑3 7,然後如後面氣流R w流至風擋3 4的後 面的向上及側向位置。流過風擋3 4之前面氣流F w與後 面氣流Rw —起結合,使得將產生在風擋3 4的後面上之 負壓下降,因此提升擋風效果(防風保護效果)。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通常,爲了確定摩托車的裝置,固定件3是配置在罩 2中。配置在窄罩2之固定件3藉由諸如儀錶1 1的其它 部件的設計進行限制。因此,不可避免地,固定件3是小 尺寸使得其不會阻礙到任何其它部件。即使固定件3是小 尺寸,固定的堅硬度是必要的使得其充份地支撐罩2。再 者’於局速行駿時因爲作用在風擋6上之風壓是相較地高 ,風擋6必須充份地支撐。 再者,爲了更加地提升駕駿者之擋風效果,要求不但 要緩和回來風檔3 4的周緣之前面氣流F w,而且要緩和 自包括腿罩的前部回來之前面氣流F w。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一種技術,其中前罩與 風擋可藉由撐桿而更充份地支撐。 本紙張尺度適用巾關家標準([奶)44規格(210/297公釐)"^ '—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種技術,其可更加地提升摩 托車的駕駿者之擋風效果。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解決問題之手段】 爲了獲得上述之第一目的,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用於摩托車之前罩支撐結構,其中覆蓋車體框的前部且 具有設在其上部之風擋之前罩是藉由撐桿而支撐在車體框 上,其特徵在於,撐桿是包括下撐桿與附接至下撐桿的上 撐桿之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且風擋是藉由上撐桿支撐而 前罩是藉由下撐桿而支撐的。 因爲將配置於前罩內之小的空間之撐桿是以上下分開 的兩件撐桿而行成的,這是容易地以適當架構形成撐桿, 使得其不會阻礙到任何其它部件。因此,對撐桿的配置中 之其它部件的設計之限制相較地緩和。結果,撐桿可以大 尺寸而形成。因爲撐桿可以適當架構的大尺寸而形成,撐 桿的堅硬度可隨時地提升以更有效地支撐前罩與風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外,因爲此撐桿是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不同的角 色可指定給下撐桿與上撐桿,使得下撐桿支撐前罩而上撐 桿支撐風擋,且各撐桿可以用於各別支撐目的之適當結構 而形成。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特徵在於,前罩具有設在其上 之儀錶板且上撐桿是自儀錶板向前通過於前罩的內側。 在儀錶板組裝至車輛車體後,這是可能地將上撐桿引 入儀錶板前方的自由空間,將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組裝至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車體框,然後自前側安裝前罩以組合前罩至下撐桿。以此 方式,上撐桿可隨時地引入前罩內的小空間而不會阻礙到 儀錶板。因此,上下分開的兩件擦桿的堅硬度可隨時更加 地提升。此外,即使儀錶板、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及前罩 是大尺寸,它們可隨時地組裝,因此,組裝性能增大。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特徵在於,儀錶板向覆蓋把 手之把手蓋延伸,使得儀錶板如側視地重疊在把手蓋的下 方。 因爲儀錶板是以與把手盘之重疊關係,儀錶板的出風 口及把手蓋的下開口可相互重疊。因此,自儀錶板的後側 之流動的風(或自車輛車體的前側)可通過把手蓋的內側 ,且把手蓋的空氣阻力可被減小。結果,駕駛者的風阻效 應提高。 爲了獲得上述之第二目的,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 ’其中腿罩、風擋與儀錶板是設在車輛車體的前部之摩托 車其特徵在於,進風口是至少設於風擋與儀錶板之間的車 輛車體的前面,且出風口是設在儀錶板的儀錶附近。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摩托車的行駿所產生及回來風擋周緣的流動的風( 前面氣流)可以來自至少設在車輛車體的前面於風擋與儀 錶板之間之進風口之後面氣流而緩和。再者,自包括腿罩 之車輛車體的前部回來之前面氣流可以來自設在儀錶板的 儀錶附近的出風口之後面氣流而大致地緩和。因此,駕駛 者的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其特徵在於,摩托車的把手 本紙張尺度適财S®家辟(CNS ) A4規格(21GX297公釐)' 590931 A7 B7_ 五、發明説明(5 ) 是以把手蓋而覆蓋,且出風口是設於把手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自包括腿罩之車輛車體的前部回來之前面氣流可以更 大的後面氣流而緩和,其是以來自把手蓋的出風口之後面 氣流以及來自儀錶板的出風口之後面氣流而形成,且自適 當位置吹出。因此,駕駛者的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其特徵在於,儀錶板的出風 口及把手蓋的下開口相互重疊。 來自儀錶板的後側之流動的風(或自車輛車體的前側 )是自儀錶板的出風口而通過把手蓋的內側,因此,流動 的風可有效地吹出。因此,駕駿者的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本發明實施的模式】 以下參考附圖而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應注意到,” 前”、”後”、”左”、”右”、”上”與”下”是如駕 駛者所視的方向而界定。再者,此圖以應參考符號的方向 而視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1是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左側的外觀圖,且顯示 摩托車1 0是具有低型踏板2 5之機踏車型車輛。 車體蓋2 0覆蓋摩托車1 0的整個車體架包含:前罩 2 1,其覆蓋下述的車體架的前部與前輪的上部;上蓋 22 ,其覆蓋前罩21的上開口;內蓋23 ,其覆蓋前罩 2 1的後部;中央蓋2 4 ,其自內蓋2 3的後端向後延伸 且覆蓋車體架的縱向中間部;低型踏板2 5,自中央蓋 本紙ίί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590931 A7 五、發明説明(6 2 4的下觸的外緣向外延伸用以 、 丨」介[伸用以仓納放置其上之駕駿者的 腳;踏板外殼2 6,自低型踏板2 5的外緣向下延伸;後 側蓋2 7,其自中央蓋2 4向後延伸且覆蓋車體架的後側 口G,及後盖2 8,宜自後側著Ρ 7的饮域// -、曰俠側盍Z (的後觸向後延伸且覆蓋 車體架的後部。 則罩2 1具有設在其上部的透明的風擋3 i。內蓋 2 3包括腿罩9 1,其覆蓋駕駛者的腳的前部。 再者’摩托車1 〇包括設在車輛車體的前部之把手 2 0 3,及包括座椅2 0 8與設在車輛車體的後部之踏板 托架3 0 0。 座椅2 0 8是雙座椅,其包括駕駛者乘坐之座椅前部 208a與乘客乘坐之座椅後部2〇8b。踏板托架 3 0 0是設在中央蓋2 4的後部附近,且應放置乘客的腳 (乘客用的踏板)之後座踏板3 1 0被附接用於容納並曝 露至踏板托架3 0 〇。 在此圖式中,參考號碼2 6 1代表頭燈,2 6 2代表 眼罩,263代表各鏡面,264代表前擋泥板,265 代表座椅固定鎖,2 6 6代表後空氣阻流板,2 6 7代表 尾燈,2 6 8代表後擋泥板,2 6 9代表補助立架與 3 2 0代表主立架。 應注意到,參考號碼2 7 1與2 7 2代表主缸,其由 刹車手板2 7 3或2 7 4的操作而產生刹車液壓。 圖2是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右側的外觀圖,且顯示 儀錶板9 2是設在前罩2 1的上部且位於風擋3 1的後方 •—β-- I Ί, Γ-----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590931 A7 _______ B7__ 五、發明説明(7 ) 位置。如明白地自先前的說明,風擋3 1 、腿罩9 1與儀 錶板9 2可設在車輛車體的前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再者,此圖顯示包括後座踏板3 1 0之踏板托架 3 0 〇亦是配置在摩托車1 〇的右側上。參考號碼2 7 5 代表排氣用的消音器。 圖3是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側視截面圖,且顯示如 自左側所視的摩托車1 0。 摩托車1 0是一種機踏車型車輛,其主要組件包括: 車體框110;前叉201 ,附接在車體框110的頭管 1 11上用於向左及向右搖擺;前輪2 0 2,附接至前叉 201 ;前述的把手203,連接至前叉201 ;引擎 2 1 1,附接至車體框1 1 0的後部;動力傳動機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1 2 ,附接用於引擎2 1 1的曲軸附近的向上及向下搖 擺作爲獨立於引擎2 1 1的中心;後輪2 0 5 ,附接至動 力傳動機構2 1 2的後部;後滅震單元2 0 6 ,懸吊動力 傳動機構2 1 2的後端部在車體框1 1 0上;容納箱 2 0 7,附接至車體框1 1 0的後部的上部;及座椅 2 0 8,配置在容納箱2 0 7的上方且附接用於開/關機 構。 車體框1 1 0包括:一對左與右上框1 1 3,自頭管 1 1 1向後向下延伸;及一對左與右下管1 1 4,自此對 上框1 1 3的下方之頭管1 1 1向下延伸。 前叉20 1是配置在頭管1 1 1下方之框形叉。前叉 2 0 1的上部與頭管1 1 1是以前罩2 1覆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10-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引擎2 1 1是水冷式雙缸引擎,實質地水平配置與包 括兩個些微向前向上傾斜之左與右汽缸蓋2 1 5。 動力傳動機構2 1 2是皮帶轉換器無段式變速器,具 有用以將引擎2 1 1的電力傳輸至後輪2 0 5之離心離合 器。 谷納相2 0 7是延伸於車體的向則與向後方向之箱, 使得頭盔H f與H r可被容納前方與後方,且包括下箱 2 0 7 a及設在下箱2 0 7 a的後上部之上箱2 0 7 b。 於具有如上述之此種架構之摩托車1 〇,引擎2 1 1 是配置在低型踏板2 5的後部(參考圖1 ),然而引擎冷 卻散熱器2 2 1是配置在低型踏板2 5的前部,且燃料箱 2 3 0是配置在引擎2 1 1與散熱器2 2 1之間。 此圖式顯示引擎2 1 1的前部是以前下蓋9 3所覆蓋 ’散熱器2 2 1與燃料箱2 3 0的底部是以底蓋9 4所覆 蓋,以及機油饋入蓋3 3 0是開啓當燃料經由加油口 2 3 4而加入燃料箱2 3 0時,及檢查液體3 6 0是開啓 當引擎2 1 1的火星塞(未顯示)將被檢查時,機油饋入 蓋3 3 0與檢查液體3 6 0置在車體蓋2 0上。 於此圖中,參考號碼2 8 1代表空氣濾淨器,其配置 在容納箱2 0 7的側部,2 8 2代表連接管,2 8 3代表 空氣室’其配置在容納箱2 0 7前,2 8 4代表節流閥, 2 8 5代表進氣管及2 8 6代表電池。 圖4是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前上部的側視截面圖, 且顯75如自左側所視之摩托車1 〇的前上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襲) I-—^---^---0—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90931 A7 —____ i、發明説明(9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圖顯示兩個進風口 2 1 a是配置在前罩2 1的前面 的左與右上’且風擋3 1對前罩2 1的附接部是以裝飾 3 2而覆蓋於其附近,其具有設在其前面的中間部之進風 〇3 2 a,且進風口 9 6是至少設在車體的前面於風擋 與儀錶板9 2之間。進風口 3 2 a是與進風口 9 6相 通。 尤其,前罩2 1的進風口 2 1 a是向前且向後延伸穿 過前罩2 1之孔用以將流動的風導入前罩2 1 。裝飾3 2 的進風口 3 2 a是向前與向後延伸穿過裝飾3 2之孔用以 將流動的風導入風擋3 1的後面。儀錶蓋9 5是自儀錶板 9 2的上部沿著風擋3 1的內側面而延伸至風擋3 1的下 部之蓋構件。 風擋3 1與儀錶板9 2之間的進風口 9 6是風導引路 徑’用以將導自裝飾3 2的進風口 3 2 a之流動的風導入 風擋3 1的後面與儀錶板9 2的上面之間的位置至風擋 3 1的後面。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同時,把手2 0 3具有如此形狀使得其握把2 0 3 a 是相對地高定位且向後延展。把手2 0 3是以把手蓋 1 〇 1而覆蓋。把手蓋1 0 1的詳細結構將以下說明之。 再者,此圖顯示上撐桿(罩撐桿)4 0是帶有螺紋於 儀錶板9 2的前方於前罩2 1的內側。撐桿4 0是上下分 開的兩件式撐桿,其包括拆卸地安裝在頭管1 1 1的罩撐 桿托架1 1 1 a上之下撐桿4 1 ,及拆卸地附接至下撐桿 41之上撐桿5 1。下與上撐桿4 1與5 1是圓桿或/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管的組合結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由拆卸附接前罩2 1的前部的內側面至下撐桿4 1白勺 第一罩附接部4 2及拆卸地附接前罩2 1的上部的內側面 至下撐桿4 1的第二罩附接部4 3 ,前罩2 1可經由撐桿 4 0而附接至車體框1 1 〇。 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前罩2 1的內側是由水平延伸在前 叉2 0 1的叉橋2 0 1 a上之分隔板6 0而分隔成上與下 部。分隔板6 0下方的前罩2 1的內側的下部是開啓,而 分隔板6 0上方的上部是大致封閉,其與進風口 2 1 a相 通。 應注意到,備用附接部5 2 (顯示數個此種構件被提 供。此相似性應用以下說明),是設在上撐桿5 1的上部 且使用來附接具有不同尺寸的風擋。 圖5是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分解圖,且顯 示前罩2 1、風擋3 1、裝飾3 2、裝飾密封構件3 3、 儀錶板9 2、儀錶蓋9 5、前下蓋9 3、下撐桿4 1與上 撐桿5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前罩2 1具有風擋附接部2 1 b,其設在其上部的左 與右上。風擋3 1具有設在其上的附接部3 1 a用以附接 風擋31至前罩2 1的風擋附接部2 1 b。前下蓋9 3具 有數個散熱器進風口 9 3 a,設在其前面上。 撐桿4 0可整合成單體構件,其藉由以螺栓固定上撐 桿5 1的前連接部5 3至下撐桿4 1的前連接部4 4且以 螺栓固定上撐桿5 1的後連接部5 4至下撐桿4 1的後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3- 590931 A7 _ _ B7 五、發明説明(11 ) 接部4 5。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下撐桿4 1是以實質地中空方形形狀的上撐桿部4 7 的組合形成之管的三維結構,如在向前開口之實質地通道 形狀的下撐桿部4 6上的平面所視。下撐桿部4 6是包括 左與右側構件4 8及延伸於左側構件4 8的後端與右側構 件4 8的後端之間的交叉構件4 9之單體模製部件。 上撐桿5 1包括:直立設立之左與右直立部5 5 ;前 交叉構件5 6,延伸於左與右直立部5 5的前端之間;後 交叉構件5 7,延伸於左與右直立部5 5的後端之間;左 交叉構件5 8,延伸於前交叉構件5 6的左端與後交叉構 件5 7的左端之間;及右交叉構件5 9,延伸於前交叉構 件5 6的右端與後交叉構件5 7的右端之間。 圖6是依據本發明的裝飾附近的構件的側視截面圖, 且顯示風擋3 1的下部是藉由螺栓3 5而附接至前罩2 1 的上部,其以橡膠襯套3 4插入於其間以獲得橡膠固定, &固定部的前面是以裝飾3 2而覆蓋。參考號碼3 5 a表 示插入螺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風擋31可藉由上撐桿51支撐前罩21的上部而支 撐,亦即,風擋附接部2 1 b是藉固定部的後面上之左與 右交叉構件5 8與5 9。尤其於高速行駛時,作用在風擋 3 1上之風壓是相對地高的。針對此點,風擋3 1可由上 撐桿5 1充份地支撐。 應注意到,間隙是否應設在前罩2 1的上部與上撐桿 5 1之間是隨意的,且間隙可被設置若需要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297公釐) 叫4 --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彳2 ) 圖7是依據本發明的儀錶板的前視圖,且顯示如自駕 駿者側所視的結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儀錶板9 2是以樹脂製成的單體模製部件,且包括具 有収置於其上之各種儀錶8 5至8 8之中央面板部9 2 a ’自面板部9 2 a延伸至左與右的側延伸部9 2 b,及自 中央面板部9 2 a向後延伸(至圖式中之較近側)之後延 伸部9 2 c。 左與右側延伸部9 2 b具有設於其中之第一出風口 92d各包括大量的散熱片(葉片)92e。 後延伸部9 2 c是朝向以虛線標示之上蓋2 2而延伸 的部份,且具有設在其底部之第二出風口 9 2 f位於車寬 方向的中央。再者,後延伸部9 2 c具有一對設在第二出 風口 9 2 f的左與右的後方之左與右第三出風口 9 2 g, 且具有設在其端之弧形開口凹部9 2 h位於車寬方向的中 央。第三出風口 9 2 g各具有設在其上的大量的散熱孔 9 2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以此方式,出風口92(1、92 f及92g可設置在 儀錶板9 2的儀錶8 5至8 8附近。 再者,儀錶板9 2的後延伸部9 2 c是向後延伸,亦 即,朝向以虛線所標示之把手蓋1 0 1且把手蓋1 〇 1是 放置在儀錶板9 2的後延伸部9 2 c上。因此,儀錶板 9 2的第三出風口 9 2g與把手蓋1 0 1的下開口 1 〇 5 可前後地相互重疊在左與右上。 尤其,因爲儀錶板9 2是以重疊關係而配置在把手蓋 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0 1下方,儀錶板9 2的第三出風口 9 2 &與把手蓋 ◦ 1的下開口 1 0 5可相互重疊。因此,來自儀錶板 2的後側之流動的風(或來自車體的前側)可通過把手 1〇1的內側,且把手蓋1 〇 1的空氣阻力可被減小。 此,用於駕駛者之擋風效果提高。 以虛線標示之上蓋2 2是自儀錶板9 2向後延伸之蓋 件’目·具有設在其端之弧形開口凹部2 2 a位於車寬方 的中央。上開口 9 7可由調整儀錶板9 2的開口凹部 2 h及上蓋2 2的開口凹部2 2 a而形成以使其相互對 於此圖中,參考號碼9 2 j 、9 2 k、9 2 m及 9 2 η代表碼表顯示□,而9 2 〇代表用以附接上蓋2 2 的前端之附接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蓋 因 構 向 9 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當摩托車1 0行駛時所產生之流動的風導入前罩2 1 (參考圖4 )且流至儀錶板9 2的後側。來自儀錶板9 2 的後側之流動的風可向後吹出如自左與右第一出風口 9 2 d、中央第二出風口 9 2 f與左與右第三出風口 9 2 g之後面氣流R w。 圖8是沿著圖7的線8 - 8之截面圖,且顯示儀錶板 9 2的後延伸部9 2 c是自面板部9 2 a的下端向後延伸 且第二出風口 9 2 f被穿孔在後延伸部9 2 c的底部,使 其上下延伸穿過底部。 圖9是如圖8的箭號9所標示的方向所視之圖,且慕頁 示第二出風口 9 2 f是延伸於車向的孔以及延伸於前後方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向穿過第二出風口 9 2 f之大量的散熱孔9 2 p是設在後 延伸部9 2 c的下面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 0是依據本發明的把手蓋的分解圖。 把手蓋1 0 1包括用於覆蓋把手2 0 3的左與右下部 之左與右下把手蓋1 0 2,以及具有如前視圖所示之實質 ▽形用以覆蓋把手2 0 3的上部之上把手蓋1 0 3。 尤其,把手2 0 3的左與右直立部2 0 3 b是以左與 右下把手蓋1 0 2及上把手蓋1 0 3的側板部1 0 3 a而 覆蓋。由可拆卸地附接左與右下把手蓋1 0 2至上把手蓋 103 ,其可相互整合。再者,藉由以螺栓固定上把手蓋 1 0 3至把手2 0 3,把手蓋1 0 1可拆卸地附接至把手 2 0 3° 圖1 1 ( a )與(b )是顯示依據本發明的把手蓋的 架構之簡圖,以及(a )顯示把手蓋1 〇 1的左側面結構 ,而(b )顯示沿著(a )的線b - b的部份上的結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顯不覆盍把手2 0 3之把手蓋1 〇 1的內側是 形成如凹穴1 0 4,把手蓋1 0 1的下端是開的以形成下 開口 1 0 5,以及垂直延伸的出風口 1 〇 2 a是設在把手 蓋1 0 1的每一個左與右直立部。換言之,垂直延伸的出 風口 10 2 a是設在左與右下把手蓋1 0 2的每一個直立 部。 下開口 1 0 5是大於設在圖7所示之儀錶板9 2與上 蓋2 2之間的接合部之上開口 9 7。出風口 1 〇 2 a是形 成於左與右下把手蓋1 0 2使其對外側開口於車寬方向。 -If-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90931 A7 ___________ _ _B7 五、發明説明(15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b )顯示把手2 0 3的直立部2 0 3 b是以把手蓋 1 〇 1的直立部而覆蓋以及向後傾斜指向之散熱孔 1〇2b是設在出風口102a中。 摩托車1 0行駛中所產生流動的風導入前罩2 1 (參 考圖4)且向上通過上開口 97,然後自下開口 105進 入凹穴1 0 4。凹穴1 0 4中的流動風的氣流是藉由散熱 1 0 2 b而規則化,且可向後傾斜吹出如自出風口 1 〇 2 a之後面氣流R w。 圖1 2是依據本發明的前叉、撐桿與分隔板附近的構 件的前視圖,且顯示延伸在*形前叉2 0 1的叉橋 2 0 1 a上之分隔板6 0且分成兩個左與右部,以及兩個 液壓煞車管8 1與8 2延伸穿過設在分隔板6 0的分開部 6 0 a之開口 6 0 b。液壓煞車管8 1與8 2是連接於用 於參考圖1之以上所述的前與後輪2 0 2與2 0 5之主缸 271與272及煞車之間之管。 圖1 3是依據本發明的分隔板的分解圖,且顯示如自 後面所視之分隔板6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分隔板6 0是配置在左側上之左分隔板6 1及配置在 右側上之右分隔板7 1的組合結構。左與右分隔板6 1與 7 1是樹脂的模製件,其中相對於分開部6 0 a之開口 6 2與7 2是分別地形成。 整合如單體構件之分隔板6 0可由以位於分開部 6 0 a之螺絲8 3拆卸連接右分隔板7 1的前與後連接部 7 3與7 4至左分隔板6 1的前與後連接部6 3與6 4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I. ^ Γ I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獲b。藉由連接左與右分隔板6 1與7 1,g受在分開部 6 0 a的左與右開口 6 2與7 2是相互相通因此形成左右 延伸的開口 6 0 b。 左與右分隔板61與71分別具有整體形成在其後面 上之鉤6 5與7 5,且鉤6 5與7 5可鉤掛在下撐桿4 1 的交叉構件4 9上。 圖1 4是依據本發明的儀錶板附近的構件的側視截面 圖’且顯示儀錶箱8 4是附接至儀錶板9 2的後面,以及 上撐桿5 1的前與後交叉構件5 6與5 7延伸於儀錶板 9 2的前方在前罩2 1的內側(參考圖4 )。儀錶箱8 4 具有內建於其中之儀錶8 5至8 8。 再者’此圖威不儀錶板9 2的左與右後端部是以螺絲 9 8而附接至上蓋2 2的前端,以及儀錶板9 2的左與右 上端部是以螺絲9 8而附接至儀錶蓋9 5的後端。 現在,參考圖1、3、4與14說明之具有上述架構 之前罩支撐結構的組合過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首先,如圖1與3所示,前叉201與把手 2 0 3組合成車體框1 1 0,刹車手板2 7 3與2 7 4、 主缸271與272及液壓煞車管81與82 (參考圖 1 2 )組合成把手2 0 3,然後把手蓋1 0 1組合成 2 0 3° (2 )然後,儀錶箱8 4 (儀錶8 5至8 8 )組合成 儀錶板9 2如圖1 4所示。 (3 )然後,下撐桿4 1組合成頭管1 1 1的罩撐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590931 A7 _____ B7 五、發明説明(17 ) 托架1 1 1 a如圖4所示。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然後,上蓋2 2組合成車體框1 1 〇,而儀錶 板9 2是自前下側插入且組合成上蓋2 2 (車體側)如圖 .4與1 4所示。 (5 )其後,上撐桿5 1引入儀錶板9 2前方的自由 空間,以自儀錶板9 2向前向上地通過前交叉構件5 6且 自儀錶箱8 4向前向上地通過後交叉構件5 7如圖1 4所 示。 (6 )然後,上撐桿5 1是附接至下撐桿4 1如圖4 所示。 (7 )然後,儀錶蓋9 5是附接至儀錶板9 2如圖 1 4所示。 (8 )然後,此兩個左右分開的雙件分隔板6 0是附 接至下撐桿4 1如圖1 2所示。 (9 )其後,其上設有風擋3 1之前罩2 1是自前側 裝入且附接至下撐桿4 1如圖4所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以此方式,上撐桿5 1可隨時通過前罩2 1內的小空 間而不會阻礙到儀錶板9 2。因此,上下分開的雙件撐桿 4 0的堅硬度可隨時更加地敵高。此外,即使儀錶板9 2 、上下分開的雙件撐桿4 0及前罩2 1是大尺寸,其可隨 時組合,因此,組合性能增大。 因爲配置於前罩2 1內的小空間之撐桿4 0是形成自 上下分開的雙件撐桿,這是容易地以適當架構形成撐桿 4 0使其不會阻礙到任何其它部件。因此,對撐桿4 0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______ B7_ 五、發明説明(18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配置中其它部件的設計之限制是比較適當的。結果,撐桿 4 0可以大尺寸而形成。因爲撐桿4 0可以大尺寸的適當 架構而形成,撐桿4 0的堅硬度可隨時提升以更有效地支 撐前罩2 1與風擋3 1。更者,行駛中振動等等的影響可 減至最低。 此外,因爲撐桿4 0是上下分開的雙件撐桿,不同角 色可指定給下撐桿4 1與上撐桿5 1 ,使得下撐桿4 1支 撐前罩2 1而上撐桿5 1支撐風擋3 1 ,且各撐桿可以用 於各別的支撐目的之適當結構而形成。 更者,因爲分隔板6 0的結構使其分成兩個左與右部 ,且液壓煞車管8 1與8 2是旋入穿過設在分隔板6 0的 分開部6 0 a之開口 6 0 b,分隔板6 0可被附接在液壓 煞車管8 1與8 2置入後。因此,液壓煞車管8 1與8 2 的組合性能增加。 接著,參考圖7與1 5至1 7說明之具有上述的架構 之摩托車1 0的操作。 圖1 5是解說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操作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 於摩托車1 〇行駛時,流向前罩2 1的前面之流動的 風(前面氣流)Fw進入進風口 2 1 a且流至前罩2 1中 之分隔板6 0上方的部份,而其一部份吹出至把手蓋 1 0 1附近的後位置如自儀錶板9 2的出風口 9 2 d、 9 2 f及9 2 g之後面氣流R w,然而其它部份向後吹出 如自把手蓋1 0 1的出風口 1 0 2 a之後面氣流R w。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4- 590931 A7 ___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19 ) 時’流入前罩2 1下方的部份之流動的風f w是被分隔板 6 0所欄阻。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再者’流向裝飾3 2的前面之流動的風(前面氣流) F w進入進風口 3 2 a且流動如自風擋3 1的後面的進風 口 9 6之風擋3 1的後面的向上側向的後面氣流R w。大 量的自風擋3 1的後面之後面氣流R w與已流過風擋3 1 的前面氣流F w結合在一起。結果,產生在風擋3 1的後 面上之負壓是更加地小。因此,因爲用以吸取前面氣流 F w至風擋3 1的後面側之作用力變弱,前面氣流F w並 未自風擋3 1的邊緣來到附近,然而向後流動。因此,駕 駛者之風阻效應提高。 同時,當後面氣流R w吹至前罩2 1的下部時,流動 的風F w可被分隔板6 0欄阻。因此,流動的風F w並未 通過前罩2 1的內側。以此方式,甚至在前罩2 1的下部 的開口區域是大之處,這是可能防止流動的風;p w進入前 罩2 1。結果,流動的風F w吹至前罩2 1的下部的影響 可以簡單結構降至最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再者,因爲前罩2 1的上部與前部是藉由撐桿(罩撐 桿)4 0而附接至車體框1 1 〇如圖1 5所示,當流動的 風Fw吹至前罩2 1的下部時,前罩2 1可藉由撐桿4 0 堅固地支撐。 圖1 6是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操作(第1 部份)之圖。 摩托車1 0行駿時流向前罩2 1的前面的流動的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0 )
Fw進入進風口 2 1 a且向後流出如自把手蓋1 〇 1的出 風口 102 a之後面氣流RW。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大量的自出風口 1 0 2 a之後面氣流rw與已流過前 罩2 1的左與右上後端之前面氣流F w 一起結合,亦即, 腿罩9 1的上側端。結果,產生在腿罩9 1的上部後面上 之負壓更加地減小。因此,因爲用以吸取前面氣流F w至 腿罩9 1的上部後面側之作用力減小,前面氣流f w並未 自腿罩9 1的上部的邊緣回來,然而向後流動。因此,此 駕駛者之風阻效應增大。 圖1 7是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操作(第2 部份)之圖。 於摩托車1 〇行駛時,流向前罩2 1的前面的流動的 風Fw進入前罩2 1的進風口2 1 a (參考圖1 6),且 向後吹出如自儀錶板9 2的出風口 9 2 d、9 2 f及 9 2 g之後面氣流Rw。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大量的源自出風口 9 2 d、9 2 f及9 2 g之後面氣 流R w與已流過前罩2 1的左與右上後面端之前面氣流 F w —起結合,亦即,腿罩9 1的上側端。結果,產生在 腿罩9 1的上部後面上之負壓更加地減小。因此,因爲用 以吸取前面氣流F w至腿罩9 1的上部後面側之作用力減 小,前面氣流:P w並未自腿罩9 1的上部的邊緣回來,然 而向後流動。因此,此駕駛者之風阻效應增大。 自先前的說明淸楚地知道,因爲進風口 9 6是設在風 擋3 1與儀錶板9 2之間,回來風擋3 1的周緣之前面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 流F w可以自進風口 9 6之後面氣流R w而緩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並且’因爲出風口 9 2d、92 f及92g是設在儀 錶板9 2的儀錶8 5至8 8附近,來自包括前罩2 1與腿 罩9 1之車輛車體的部回來之前面氣流w可以源自出 風口 9 2 d、9 2 f及9 2 g之後面氣流Rw而大致地減 輕。 因此,此駕駛者之風阻效應增大。 再者,因爲出風口 1 0 2 a的設置亦用於配置於駕駿 者附近的把手蓋1 0 1 ,自包括前罩2 1與腿罩9 1之車 輛車體的前部回來之前面氣流F w可以更大的後面氣流 Rw而緩和,其是來自把手蓋1 〇 1的出風口 1 〇 2 a之 後面氣流R w以及來自儀錶板9 2的出風口 9 2 d、 9 2 f及9 2 g之後面氣流Rw而形成的,且自適當位置 吹出。因此,此駕駛者之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更者,因爲儀錶板9 2的第三出風口 9 2 d、9 2 f 及9 2g與把手蓋1 Ο 1的下開口1 Ο 5是前後且左右相 互重疊的,自儀錶板9 2的後側之流動的風(或自車輛車 體的前側),亦即,導入前罩2 1的流動的風(參考圖 15),是自儀錶板92的出風D92g及上開口97而 通過把手蓋1 0 1的內側,因此,流動的風可有效地吹出 。換言之,流經把手蓋1 0 1的內側之流動的風可有效地 自圖1 1所示之出風口 1 0 2 a而吹出。因此,此駕駿者 之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因爲以此方式之風阻效應是高的,沒有必要設置突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90931 A7 _ B7 五、發明説明(22 ) 自摩托車1 0之風擋裝置。因爲沒有突出的風擋裝置,摩 托車1 0的外觀之形狀與尺寸不會改變,因此,增大尺寸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的摩托車1 〇被抑制,且摩托車1 〇的良好外觀可被促成 〇 應注意到,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之摩托車1 0並未 受限於機踏車型車輛。 再者,如果出風口 9 9是設在上蓋2 2及/或內蓋 2 3的適當位置如上述地參考圖2,使得後面氣流R w可 自出風口 9 9中吹出,然後風阻效應更加地提升。 更者,未顯示之喇叭用的孔及散熱器用之儲存筒的水 量檢查孔可穿孔於分隔板6 0。 【本發明的功效】 因爲本發明具有上述之架構,其發揮以下功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因爲將配置於前罩內之小 的空間之撐桿是以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而行成的’這是容 易地以適當架構形成撐桿,使得其不會阻礙到任何其它部 件。因此,對撐桿的配置中之其它部件的設計之限制相較 地緩和。結果,撐桿可以大尺寸而形成。因爲撐桿可以適 當架構的大尺寸而形成,撐桿的堅硬度可隨時地提升以更 有效地支撐前罩與風擋。 此外,因爲此撐桿是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不同的角 色可指定給下撐桿與上撐桿,使得下撐桿支擦前罩而上撐 桿支撐風擋,且各撐桿可以用於各別支撐目的之適當結構 r\ rr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590931 A7 __ B7__ 五、發明説明(23 ) 而形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因爲上撐桿是自前罩的內 側中的儀錶板向前通過,在儀錶板組裝至車輛車體後,這 是可能地將上撐桿引入儀錶板前方的自由空間,將上下分 開的兩件撐桿組裝至車體框,然後自前側安裝前罩以組合 前罩至下撐桿。以此方式,上撐桿可隨時地引入前罩內的 小空間而不會阻礙到儀錶板。因此,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 的堅硬度可隨時更加地提升。此外,即使儀錶板、上下分 開的兩件撐桿及前罩是大尺寸,它們可隨時地組裝,因此 ,組裝性能增大。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因爲儀錶板向覆蓋把手之 把手蓋延伸,使得儀錶板重疊在把手蓋的下方如自側邊所 視,儀錶板的出風口及把手蓋的下開口可相互重疊。因此 ’自儀錶板的後側之流動的風(或自車輛車體的前側)可 通過把手蓋的內側,且把手蓋的空氣阻力可被減小。結果 ,駕駛者的風阻效應提高。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因爲進風口是至少設在風 擋與儀錶板之間的車輛車體的前面且出風口是設在儀錶板 的儀錶附近,回來風擋的周緣之前面氣流可被緩和,而且 自包括腿罩之車輛車體的前部回來之前面氣流可以來自儀 錶板的出風口之後面氣流大致地緩和。因此,駕駿者的風 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因爲摩托車的把手是以把 手蓋而覆蓋’且出風口亦是設於把手蓋,自包括腿罩之車 :2G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4 ) 輛車體的前部回來之前面氣流可以更大的後面氣流而緩和 ,其是以自把手蓋的出風口之後面氣流以及自儀錶板的出 風口之後面氣流而形成,且自適當位置吹出。因此,駕駛 者的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因爲儀錶板的出風口及把 手蓋的下開口相互重疊,來自儀錶板的後側之流動的風( 或自車輛車體的前側)是自儀錶板的出風口而通過把手蓋 的內側,因此,流動的風可有效地吹出。因此,駕駿者的 風阻效應更加地增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顯示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左側的外觀之圖。 圖2是顯示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右側的外觀之圖。 圖3是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側視截面圖。 圖4是依據本發明的摩托車的前上部的側視截面圖。 圖5是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分解圖。 圖6是依據本發明的裝飾附近的構件的側視截面圖。 圖7是依據本發明的儀錶板的前視圖。 圖8是沿著圖7的線8 - 8之截面圖。 圖9是如以圖8中箭號標示方向所視之圖。 圖1 0是依據本發明的把手蓋的分解圖。 圖1 1 C a )與1 1 ( b )是顯示依據本發明的把手 蓋的架構之圖。 圖1 2是依據本發明的前叉、撐桿與分隔板附近的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董)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90931 A7 ^—--—___ B7 五、發明酬(25 ) " ^ ^ 一 件的前視圖。 圖1 3疋依據本發明的分隔板的分解圖。 圖1 4是依據本發明的儀錶板附近的構件的側視截面 圖。 圖1 5是解說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操作之 圖。 圖1 6是解說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操作( 第1部份)之圖。 圖1 7是解說依據本發明的前罩附近的構件的操作( 第2部份)之圖。 符號說明 1 機踏車型車輛 1 框 2 罩 3 固定件 6 風擋 7 把 手 1 0 摩 托 車 1 1 儀 錶 2 0 車 體 蓋 2 1 上 刖 罩 2 1 a 進 風 □ 2 1 b 風 擋 附接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 2 2 上蓋 2 2 a 弧形開口凹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3 內蓋 2 4 中央蓋 25 低型踏板 2 6 踏板外殼 2 7 後側蓋 2 8 後蓋 3 1 風擋 31a 附接部 3 2 裝飾 32a 進風口 3 3 把手蓋 33 裝飾密封構件 3 4 風擋 34 橡膠襯套 35 風擋裝飾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 5 a 進風口 35a 插入螺帽 3 5 螺栓 37 導風路徑 4 0 上撐桿 4 1 下撐桿 42 第一罩附接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 43 第二罩附接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 前連接部 4 5 後連接部 46 下撐桿部 47 上撐桿部 4 8 左與右側構件 5 1 上撐桿 5 2 備用附接部 53 前連接部 54 後連接部 55 左與右直立部 5 6 前交叉構件 57 後交叉構件 5 8 左交叉構件 5 9 右交叉構件 6 0 分隔板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0 a 分開部 6 0b 開口 6 1 左分隔板 6 2 開口 6 3 前連接部 6 4 後連接部 6 5 鉤 7 1 右分隔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8 ) 7 2 開口 73 前連接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74 後連接部 7 5 鉤 81與82 液壓煞車管 8 3 螺絲 8 4 儀錶箱 8 5至8 8 儀錶 9 1 腿罩 9 2 儀錶板 9 2a 中央面板部 92b 側延伸部 92c 後延伸部 9 2 d 第一出風口 9 2 e 散熱片 9 2 f 第二出風口 9 2 g 左與右第三出風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2 h 弧形開口凹部 9 2 i 散熱孔 9 2 j 、9 2 k、9 2 m及9 2 η 碼表顯示口 9 2 〇 附接部 9 2 ρ 散熱孔 9 3 前下蓋 93a 散熱器進風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4 底 蓋 9 5 儀 錶 蓋 9 6 進 風 □ 9 7 上 開 □ 9 8 螺 絲 9 9 出 風 □ 9 9 1 〇 1 把 手 蓋 1 0 1 把 手 蓋 1 〇 2 左 與 右 下把手 1 〇 2 a 出 風 □ 1 〇 2 b 散 熱 孔 1 〇 3 a 側 板 部 1 〇 3 上 把 手 蓋 1 〇 4 凹 穴 1 〇 5 下 開 □ 1 1 〇 車 體 框 1 1 1 頭 管 1 1 1 a 罩 撐 桿托架 1 1 3 左 與 右 上框 1 1 4 左 與 右 下管 2 〇 1 刖 叉 2 〇 1 a 叉 橋 2 〇 2 刖 輪 2 〇 3 把 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30 ) 2 0 3 a 握把 203b 左與右直立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0 5 後輪 206 後滅震單元 207 容納箱 207a 下箱 207b 上箱 2 0 8 座椅 208b 座椅後部 208a 座椅前部 2 11 引擎 212 動力傳動機構 215 左與右汽缸蓋 2 2 1 引擎冷卻散熱器 230 燃料箱 234 加油口 2 6 1 頭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6 2 眼罩 2 6 3 鏡面 264 前擋泥板 265 座椅固定鎖 266 後空氣阻流板 2 6 7 尾燈 268 後擋泥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0931 A7 B7 五、發明説明(31 ) 269 補助立架 2 7 1 主缸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7 2 主缸 273 刹車手板 274 刹車手板 275 消音器 281 空氣濾淨器 282 連接管 283 空氣室 284 節流閥 285 進氣管 2 8 6 電池 300 踏板托架 310 後座踏板 320 主立架 330 機油饋入蓋 360 檢查液體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Claims (1)

  1. 590931 A8 B8 C8 D8 於年’月、St 頂請委員明示,本案修i£後是否變更原實質内容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附件2: 第9 1 1 0402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3年1月2〇日修正 1 · 一種摩托車用前罩支撐結構,其中覆蓋車體框的 前部且具有設在其上部之風擋之前罩是藉由擦桿而支撐在 該車體框上,其特徵在於,該撐桿是包括下撐桿與附接至 該下撐桿的上撐桿之上下分開的兩件撐桿,且該風擋是藉 由該上撐桿支撐而該前罩是藉由該下撐桿而支撐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摩托車用前罩支撐結構 ,其中該前罩具有設於其上之儀錶板,且該上撐桿是於該 前罩的內側自該儀錶板向前通過。.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摩托車用前罩支撐結構 ,其中該儀錶板向覆蓋把手之把手蓋延伸,使得該儀錶板 如側視地重疊在該把手蓋的下方。 4 · 一種摩托車,在車體的前部,設置具有設在其下 部的開口之前罩、及儀表板,且在該前罩的前面部設有進 風口,其特徵爲: 該儀表板的儀表附近設有出風口,且,該前罩內側設 有分隔板,其把手是以把手蓋予以覆蓋,且,出風口是設 於該把手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摩托車,其中該儀錶板 的該出風口及該把手蓋的下開口相互重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τ —综·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OX297公釐)
TW091104023A 2001-03-28 2002-03-05 Front cowl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wind shiel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TW59093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94289A JP3999471B2 (ja) 2001-03-28 2001-03-28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JP2001094341A JP4108286B2 (ja) 2001-03-28 2001-03-28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90931B true TW590931B (en) 2004-06-11

Family

ID=26612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4023A TW590931B (en) 2001-03-28 2002-03-05 Front cowl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wind shiel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2) CN1280150C (zh)
ES (1) ES2235559B2 (zh)
IT (1) ITTO20020253A1 (zh)
TW (1) TW5909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9852B (zh) * 2013-06-27 2016-09-21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5526A (ja) * 2003-06-27 2005-02-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341840B2 (ja) * 2004-12-27 2009-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4550735B2 (ja) * 2005-12-27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2009107562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142695B2 (ja) * 2007-12-19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JP200917320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CN101633375B (zh) * 2008-07-24 2011-04-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前部车体覆盖件
JP5345484B2 (ja) * 2009-09-02 2013-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474732B2 (ja) * 2009-12-17 2014-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MY172190A (en) * 2012-03-08 2019-11-15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front part of saddle-type vehicle
JP5988639B2 (ja) * 2012-03-22 2016-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JP5869964B2 (ja) * 2012-05-31 2016-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防風構造
IT201800005861A1 (it) * 2018-05-30 2019-11-30 Veicolo a sella cavalcabile con parabrezza a migliorato comfort di guida
JP6935978B2 (ja) * 2018-09-27 2021-09-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20174762A1 (ja) * 2019-02-27 2020-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13924246A (zh) * 2019-03-22 2022-01-11 印度摩托车国际有限公司 两轮式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3218A (en) * 1953-05-18 1956-01-11 William Joseph Bush Improvements in weather screens for motor cycles and like vehicles
US3284130A (en) * 1964-05-15 1966-11-08 Dick Clanfield Combined motorcycle spray shield and windshield
JPS5225344A (en) * 1975-08-15 1977-02-25 Honda Motor Co Ltd Hood unit for motor cycle
JP2533297B2 (ja) * 1985-11-28 1996-09-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輌の前照灯カバ−曇り止め装置
JPS6313874A (ja) * 1986-07-04 1988-01-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導風装置
JP2527188B2 (ja) * 1987-06-19 1996-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JP3125318B2 (ja) * 1991-03-18 2001-01-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
JP3476049B2 (ja) * 1996-11-07 2003-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風防装置
JP3504098B2 (ja) * 1997-01-20 2004-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3584720B2 (ja) * 1998-02-27 2004-11-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386994B2 (ja) * 1999-06-25 2009-1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306890B2 (ja) * 1999-08-31 2009-08-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JP4198286B2 (ja) * 1999-10-13 2008-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9852B (zh) * 2013-06-27 2016-09-21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6606A (zh) 2002-10-30
CN100404361C (zh) 2008-07-23
ITTO20020253A0 (it) 2002-03-21
CN1280150C (zh) 2006-10-18
ITTO20020253A1 (it) 2003-09-22
CN1546348A (zh) 2004-11-17
ES2235559A1 (es) 2005-07-01
ES2235559B2 (es) 200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90931B (en) Front cowl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wind shiel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4531613B2 (ja) 車輌のカウル構造
EP1520968B1 (en) Exhaust control device of motorcycle
JP4108286B2 (ja) 自動二輪車
US8267460B2 (en) Front cover for a vehicle
JP404937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制御装置
EP1245442A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EP3127796B1 (en) Rea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US20020148665A1 (en) Hinged lid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JP415317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TWM474689U (zh) 跨坐型車輛之防風構造
JP200732042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ュラウド取付構造
TW201231340A (en) Motorcycle
TW200301201A (en) Body frontal structure
BR102016003183B1 (pt) Estrutura frontal de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JP4684793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JP2013035305A (ja) 自動二輪車
JP399947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JP4180728B2 (ja) 二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
EP3628577B1 (en) Saddled vehicle
JP2005104313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JP3656931B2 (ja) 自動二、三輪車用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JP3716063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収納ボックス
TWI226297B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