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59996B -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for self-aligned contact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peripheral transistors easily modifiable for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 Google Patents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for self-aligned contact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peripheral transistors easily modifiable for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59996B
TW559996B TW091118012A TW91118012A TW559996B TW 559996 B TW559996 B TW 559996B TW 091118012 A TW091118012 A TW 091118012A TW 91118012 A TW91118012 A TW 91118012A TW 559996 B TW559996 B TW 5599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region
layer
gat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8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ngya Arthur Wang
Peter Rabkin
Kai-Cheng Chou
Original Assignee
Hynix Semiconductor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nix Semiconductor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Hynix Semiconductor America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59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599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97Formation of self-aligned vias or contact plugs, i.e. involving a lithographically uncritical ste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1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10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10B41/42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periphery and memory cells
    • H10B41/43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periphery and memory cells comprising only one type of peripheral transistor
    • H10B41/44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periphery and memory cells comprising only one type of peripheral transistor with a control gate layer also being used as part of the peripheral transis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彳
發明背景 記憶體陣列中之先前已知的浮動閘極非揮發性記憶單元 電晶體10的佈局圖係繪示於圖1A中。單元電晶體10係藉由 主動區13及閘極12的交叉而形成。接觸區11係連接至單元 10的汲極或源極(例如,在NOR架構中,接觸區11通常係連 接至汲極)。接觸區11會與閘極12相隔最小所需的距離,如 圖1A所顯示。對於0·25 μιη的技術而言,此最小所需的距 離可例如為1〇〇(Μ400埃,並且藉由製程技術的接觸未對 準容忍度來規定。 先前技藝單元電晶體1 〇之進一步的細節係顯示於圖2中。 圖2係有關於圖1Α之沿著經由接觸區11的垂直軸之單元1 〇 截面圖,以及周圍MOS電晶體20的截面圖。單元電晶體10 的範例包括包含穿隧氧化物層的閘極堆疊13、包含浮動閘 極、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ΟΝΟ)合成層、第二多晶矽層 12及包含控制閘極的鎢矽化物(wsix)層的第一多晶矽層、 以及介電層PE-TEOS、PE·氮化物、以及ARC氮氧化物。 周圍電晶體20包括閘極層16,其具有閘極氧化物層、第二 多晶矽層、鎢矽化物層、以及介電層PE-TEOS、PE-氮化 物、以及ARC氮氧化物。堆疊閘極13會使用閘極光罩及閘 極#刻,之後會使用單元自對準光罩及自對準蝕刻(SAe)來 形成。接著,記憶單元10陣列及周圍電晶體2〇中的每一個 會形成包含汲極區14的汲極及源極區。 具有厚度在500-1400埃的範圍内之包含間隙壁15A及 15B的氧化物間隙壁通常會藉由沉積高溫氧化物(ητο)層及 -4- 本紙張尺度適財g g家標準(CNS) △樣⑹训χ297公爱)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回蝕,而形成緊鄰於每一個閘極堆疊13。間隙壁15A為閘 極堆疊13的每一個邊緣與汲極14的接觸區之間之間距的一 部分。閘極至接觸區的間距通常大於間隙壁寬度,以致於 在接觸光罩及蝕刻步驟的期間,間隙壁寬度甚至會維持考 慮到的接觸光罩未對準。 會使用分離的接觸光罩來形成汲極14的接觸區。在施加 接觸光罩之後,會進行蝕刻,以形成接觸孔於汲極及源極 區上。在通常的NOR架構中,會提供每一個源極的接觸 區,例如在使用例如是鎢局部互連(WLI)之源極局部互連的 情況中。另一種方式是,可使用每8個或16個單元的列之源 極收集物(pick-up),而提供源極線的接觸區。由於接觸光 罩未對準,所以在圖2中,某些的汲極接觸孔會偏離其想要 的位置之左側或右侧,而使間隙壁15A或15B的部分被蝕刻 完。如果蝕刻全部的間隙壁15A或15B,之後形成的接觸區 將會與相鄰的閘極做電性接觸,這會保護電晶體操作於想 要的方式中。因此,閘極至接觸區的間距應該要夠寬,以 克服閘極與接觸光罩之間的電位未對準。寬闊的接觸區至 閘極間距會導致大的尺寸單元。 •間隙壁15C也會形成緊鄰於周圍電晶體16,如圖2中所顯 示,同時會形成間隙壁15A或15B。在形成間隙壁15C之 後,如區域17之高摻雜N+或P+源極/汲極區會形成於先前 形成的LDD或DDD區中。間隙壁15C的寬度會決定N+/P + 區的外緣與LDD或DDD區的外緣之間的橫向間距。此間距 係標示為圖2中的”x” ^間隙壁15C必須夠寬(例如,對於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裝 %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0·25 μπι技術,3V電源供應而言,約1000-1400埃),以提 供低摻雜汲極(LDD)區的外緣與低電壓電晶體中的内部 Ν+/Ρ+區(或雙倍摻雜汲極(000)區的外緣與高電壓電晶體 中的内部Ν+/Ρ+區)之間之所需的橫向距離”χ”,以確定高 崩潰電壓及強健的熱載子注入可靠度效能。 取決於不同的因素(如製程技術、記憶體的應用、以及所 需的操作供應電壓),需要使間距"X"變化。例如,操作於 2V供應電壓之用於可攜式裝置的記憶體中,間距"X”會因為 低電壓電晶體而變的較小,而在3 V操作供應電壓的情況 中,間距需要增加。如果較小的間距"X”用於較高的供應電 壓(例如,相同”χ”用於關於2 V運作的3 V),電晶體會需要 較長的通道長度,來改善熱電子注入(ΗΕΙ)可靠度。那將會 依序降低電晶體的驅動電流及全部的效能。適應單一製程 技術中之這樣的變化會導致具有多種型式之不同佈局設計 規則(LDR)的周圍電晶體之複雜製程。這樣的複雜製程技 術會增加製造成本,而使電路設計製程複雜,這是因為具 有不同LDR之相似的電晶體區塊(電路)會因為用於具有不 同電源供應電壓的產品而分開地佈局。 13此,想要降低沿著單元閘極堆疊的側壁之間隙壁的寬 度,以降低單元尺寸,而所提供的機制可在不過度使製程 步驟複雜的情況下(全部都在自對準接觸非揮發性記憶單元 技術之中),使間距”χ”能變化。這也想要用於嵌入的應 用,因為能更簡單地適應各種電晶體的各種需求。 發明簡單概要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本發明提出形成具有自對準汲極/源極接觸區之.快閃記憶 體電晶體之結構及方法。快閃電晶體係形成具有複數個閘 極層。抗蝕劑層係沉積於記憶體陣列電晶體中之閘極層的 頂端上,以及沉積於周圍電晶體的閘極層上。額外的氧化 物間隙壁會形成於抗蝕劑層上,以控制高摻雜N+/P+源極 及汲極擴散區的植入。然後,會進行接觸蝕刻,以形成至 記憶及周圍電晶體之汲極及源極區的接觸孔。抗蝕劑層會 防止接觸蝕刻劑完全地蝕刻圍繞電晶體的閘極層之保護抗 蝕劑層。因此,形成時的汲極/源極接觸區不會與電晶體的 閘極層做電性接觸,這是因為在蝕刻之後,可保持足夠的 抗蝕劑層而提供足夠的隔離。因此,汲極及源極接觸區與 電晶體的閘極是自對準的。 本發明之快閃單元電晶體及周圍電晶體的結構及方法是 有助益的,這是因為汲極/源極接觸區與閘極層之間的間距 會因為接觸蝕刻製程的自對準特性而大大地降低。因此, 快閃記憶體電晶體之間的間距會降低,而實質上增加記憶 體陣列中之電晶體的密度。再者,可選擇沉積於抗蝕劑層 之頂端上之氧化物層的厚度,以使周圍電晶體中之N+/P + 及極/源極擴散區的通道長度及位置最佳化,以保持高崩潰 電壓及強健的熱載子注入可靠度效能。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係描述傳統記憶單元之由上往下的佈局圖; 圖1B係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具有自對準接觸區之記憶單元 之由上往下的佈局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圖2係傳統記憶單元及周圍電晶體的截面圖;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記憶單元及周圍電晶體之第一具體實 施例的戴面圖;以及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記憶單元及周圍電晶體之第二具體實 施例的截面圖。 發明詳細說明 根據本發明的原理所形成的非揮發性記憶單元50之由上 往下的佈局圖係顯示於圖1B中。單元50係形成於主動區53 及控制閘極52的交叉處。閘極52係連接至記憶體陣列的字 元線,而汲極接觸區53係連接至記憶體陣列的位元線。如 顯示,接觸區51係形成緊鄰於閘極52,以致於閘極與接觸 區的間距實質上會降低或消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接觸 區51會覆蓋閘極堆疊52。因此,會得到小的單元尺寸。這 可藉由使用底下所述的之自對準接觸製程來達成。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單元50及周圍電晶體60 的垂直戴面係顯示於圖3中。單元50的閘極堆疊55包括根據 已知的技術所形成的複數個層。閘極堆疊55可包括穿隧氧 化物層、包含浮動閘極的第一多晶矽層71、ΟΝΟ層72、用 以形成控制閘極的第二多晶矽層52、鎢矽化物層(WSix 層)73、以及介電層PE-TEOS、PE-氮化物、以及ARC氮氧 化物。周圍電晶體60包括閘極層65,如用來形成電晶體閘 極的多晶矽層75(例如,自與堆疊55中的第二多晶矽層52之 相同的層中形成)、鎢矽化物層(WSix層)76、以及介電層 PE-TEOS 、PE-IU匕物、以及ARC氣氧化物。在其他的製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6 7 ^ " 〜 ""~ 程中’ CoSix(始發化物)可*用來取代WSix。在某些其他的製 程中,可使用W(鎢)閘極。閘極及介電材料之確切的成分及 次序可以變化。 高溫氧化物(HTO)膜59(例如,100-150埃厚)可選擇性地 沉積於記憶體陣列中的閘極堆疊55及周圍電晶體6〇的閘極 層65之中。HTO膜59可幫助防止記憶單元中的電荷漏失。 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相同目標的達成可藉由在閘極堆 疊形成之後,進行氧化循環,以形成沿著第一及第二多晶 矽層的側面之氧化物膜。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除了上述的 多晶矽再氧化之外,可使用或去除HTO膜59。 在形成HTO膜59之後,氮化物膜(例如,在200_600埃的 厚度)會沉積於單元50及電晶體60之上。然後,會進行氮钱 刻,以形成如圖3所顯示之沿著單元的閘極堆疊55及電晶體 60的閘極層65之側壁的氮化物間隙壁(sPacer)58。氮化物 的額外層57(例如,在150-200埃的厚度)會沉積於單元50及 電晶體60之上^如果想要的話,氮化物層57及間隙壁58可 沉積為一個氮化物層。 氮化物層57及間隙壁58在之後的接觸蝕刻期間,可保護 閘'極堆疊55及閘極層65。氮化物主要是用來對抗用來進行 接觸钱刻的化學藥品。因此,在本發明的内文中,氮化物 係考慮為有關接觸蝕刻的抗蝕劑層。然而,在接觸蝕刻的 期間,會移除氮化物層57的某些或全部。因此,層57係考 慮為犧牲層,這是因為在之後的接觸餘刻期間,其實質上 會被移除。如果想要的話,用來對抗接觸蝕刻的其他層可 -9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7 用來取代氮化物層57及間隙壁58。
在形成HTO膜59之前,汲極及源極區會植入及擴散於單 元50之中,以形成汲極區54及源極區91。周圍電晶體6〇會 接收源極及汲極區中的LDD植入物,以形成用於低電壓 MOS電晶體的LDD區,或者是會接收DDD植入物,以形成 用於高電壓MOS電晶體的DDD區《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單 元的沒極及源極區,以及周圍電晶體的DDD或LDD區會在 HTO膜59的沉積之後,並且在氮化物間隙壁58的形成之前 形成。在此具體實施例中,HTO膜59的厚度會影響單元的 沒極/源極區的位置,以及周圍電晶體的LDD或DDD區的位 置’因此會影響對應的有效通道長度。因此,可修改HTO 膜59的厚度,以使想要的單元50及/或電晶體6〇得到有效通 道長度。 在又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單元的汲極及源極區,以及周 圍電晶體的LDD或DDD區會在氮化物間隙壁58的形成之 後’或甚至在形成犧牲氮化物層57之後形成。在此具體實 施例中,間隙壁58(及/或氮化物層57)的寬度可用來使產生 的電晶體得到想要的有效通道長度。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高摻雜的N +(用於NMOS電晶體)及 P + (用於PMOS電晶體)汲極/源極區(如圖3中的區域80)會在 形成犧牲氮化物層57之後,形成於半導體的主動區中。在 此具體實施例中,在N+/P+區與對應的LDD或DDD區之間 的橫向間距”χ”係由HTO層59、間隙壁58、以及犧牲層 57(在形成HTO層59之前,形成LDD及DDD區而得)的組合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59996 A7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8 ) 厚度來決定。橫向間距”x”可藉由在形成HT〇層59之後,或 在形成間隙壁58之後’形成LDD/DDD而減少。另一種 是,間距"X”可藉由在形成犧牲層57之前,形成N+/p+區而 減少。間距"X”之其他的變化組合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藝而 言,將會是顯然可知的。在此的"X”項不只有關於N + (P+) 擴散區與由LDD/DDD植入物所決定的橫向接面位置之間的 橫向距離,而且更明顯的是有關於電晶體的主動區中的接 面配置,包括2D(二維)摻雜及摻雜梯度配置。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為了得到小的單元尺寸,間隙壁5 8 及犧牲層57中的每一個之厚度會做的相當小。在此具體實 施例中,在N+/P+區與LDD或DDD區之間的橫向距離"X” 會減少,而導致較高的橫向摻雜梯度。這會導致較低的接 面崩潰電壓,並且會降低熱載子注入可靠度。雖然LDD、 DDD、以及N+/P +植入物可最佳化而減輕熱載子注入及降 低的崩潰電壓之問題’但是這樣的最佳化會不足以滿足全 部的電性需求。特定言之,在短通道低電壓電晶體中的熱 載子注入可靠度之問題不能簡單地只藉由LDD或DDD植入 物的最佳化而解決,特別是用於較高的電源供應電壓(例 如,以3伏特取代2伏特)。 為了消除接面崩潰及熱載子注入的問題,會提供如圖3所 顯示之額外的氧化物膜56。在沉積犧牲氮化物層57之後, 氧化物膜56會沉積於單元及周圍電晶體上。氧化物膜56可 具有例如300-800埃的厚度。實際上的厚度會取決於各種電 晶體的接面工程之需求而變化。 -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7 B7
在形成氧化膜56之後,N+/P +摻雜物會植入及擴散到電 晶體的源極及汲極區,以形成源極及汲極區的NWp+區 8〇。氧化物膜56會因為約與氧化物祺56之厚度相等的量而 增加間距”x",因此,會使崩潰電壓增加及使熱載子注入可 靠度改善成周圍電晶體中之所需的位準。 HTO層59、間隙壁58、犧牲層57、以及氧化物層56的結 合可提供大的彈性,而形成於各種周圍電晶體之中,其可 在相同的製程中,獨立地最佳化。另外,各種電晶體的 N+/P+區可形成於氧化物膜之複數層(其沉積於彼此的頂端) 的沉積之間,以使不同電晶體中之"X"的間距獨立地最佳 化。 在沉積氧化物膜56(同時N+/P+區80會形成於周圍電晶體 中)之後’或在形成氧化物膜56及N+/P+區80之前,N+/P + 區可形成於記憶單元的源極及汲極區中,係取決於記憶單 元的電性需求。 接觸光罩92係用來定義接觸孔,然後會進行接觸蝕刻, 以形成接觸孔。之後,單元及電晶體的汲極及源極區之接 觸區會形成於接觸孔中。在接觸蝕刻的期間,會移除氧化 物膜56及犧牲氮化物層57的某些或全部。然而,在接觸蝕 刻之後’氮化物間隙壁58的厚度實質上會保持不變。因 此,氮化物層58(其主要用來對抗接觸蝕刻的化學藥品)會 隔離單元的閘極堆疊55及電晶體的閘極層65,以致於汲極/ 源極接觸區(當形成時)不會與記憶體陣列及周圍中的多晶矽 層71、52、75電性接觸。如果接觸光罩92未對準(例如, -12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7
在圖偏移左邊或右邊),氮化物間隙壁58不會被钱刻 光這疋因為其只貝上是抗姓劑。因此,光罩92會由於間 隙壁58而為自對準接觸區。 有關記憶單元的閘極堆疊及周圍電晶體的閘極層之汲極/ 源極接觸區係自對準,這是因為無論接觸光罩中的未對 準’其離單元的閘極堆疊及電晶體的閘極層之距離是相同 的(亦即,氮化物間隙壁58的厚度)。因此,氮化物層57及 間隙壁58係用來當作用於接觸區钱刻的硬光罩,而消除未 對準接觸光罩所產生的問題。氮化物間隙壁58會將汲極/源 極接觸區與閘極堆疊分離,例如,2〇〇-6〇〇埃,其實質上小 於圖2中的先前技藝單元1〇。例如,對於〇 25 μιη的技術而 言,先前技藝單元10會具有15〇〇埃的閘極至接觸區的分離 (其由閘極至接觸區的間距需求(產生未對準)來決定),以確 疋問極堆叠的整合。 在單元的閘極堆疊與電晶體的閘極層中的每一個與汲極/ 源極接觸區之間之隔離間隙壁的厚度降低會降低記憶單元 及周圍電晶體的尺寸,以致於記憶單元及周圍電晶體會比 例的降低,以增加記憶體密度。如圖3所顯示,具有圍繞閘 極層的氮化物間隙壁之周圍電晶體可選擇性地具有汲極/源 極接觸區,其也是自對準的。 接觸孔51的寬度要足夠大,以確定在矽介面處,會有足 夠大的接觸孔,用以能確實與汲極/源極區及較低的接觸電 阻接觸。氮化物間隙壁5 8的寬度會進一步降低,以增加石夕 介面處之實際的没極/源極接觸區間距。如果記憶單元進一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Ή ) 步的比例降低,可降低氮化物間隙壁58的寬度,以保持矽 介面處之適當的汲極/源極接觸區間距。 本發明的另外具體實施例係顯示於圖4中。在圖4的具體 實施例中,氧化物膜56可沉積於犧牲氮化物層57之上,如 上所述。然後,額外的蝕刻會在記憶單元及周圍電晶體中 進行,以形成氧化物間隙壁61,如圖4所顯示。應該要選擇 用於N+/P+區的植入劑量及植入能量,以解釋氧化物膜56 的額外回钱是否會進行。在如圖4中之會回钱氧化物膜56的 情況中(亦即,N+/P +植入會在無氧化物膜56的源極/沒極區 上進行),植入N+/P +源極/汲極區80之所需的摻雜物植入能 量會比如圖3中之不會回蝕氧化物膜56的情況中來的低(亦 即,N+/P +植入會經由存在於源極/汲極區上的氧化物膜56 進行)。 因此,降低寬度的間隙壁58會提供小的單元尺寸、更可 靠的矽至接觸區介面、以及由於較大的接觸間距而導致的 較低接觸電阻。根據本發明所形成的記憶單元及周圍電晶 體關於其LDD及DDD接面配置,可獨立地最佳化,以對於 已知的電源供應電壓,能提供較高的崩潰電壓及較佳的熱 載子注入可靠度。例如,可降低記憶單元中的間隙壁,以 降低單元尺寸,而同時周圍電晶體中的間距"X”會因為使用 氧化物層56而增加,以使熱載子注入及崩潰電壓的考慮最 佳化。 本發明的製程是令人滿意的,這是因為其提供了這些優 點,而不需要額外的光罩層。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 可使用額外的光罩層與上述的技術結合,以達成進一步的 彈性及優點。本發明的製程也可以不需要改變製程設計規 則。使用相同組的設計規則,可設計出用於不同應用的不 同產品。例如,在根據本發明之使用不同製程技術的不同 應用中,使用最小的製程改變而形成不同的周圍電晶體及 記憶單元的能力可形成嵌入的記憶裝置。另外,本發明不 受限於堆疊閘極單元。本發明的特徵及優點也可藉由將上 述的技術修改為任何浮動閘極的非揮發性單元技術(如分離 閘極單元、源極側注入單元、以及三重多晶矽單元等)而實 現。 雖然本發明在此已參考其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而做說明, 但是自由的修改、各種不同的改變及取代係意含於上述的 揭露中,並且會了解到的是,在不脫離發明所提及的範圍 之下,在某些情況中,將會使用本發明的某些特徵,而不 會使用對應的其他特徵。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基本範 圍及精神之下,可做很多修改,以適應本發明所教導之特 定的情況或材料。這意謂本發明不受限於所揭露的特定具 體實施例,而是本發明將會包括落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 内之全部的具體實施例及等效之物。 -15-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Claims (1)

  1. 々、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形成於一陣列區中的非揮發性記憶單元及該陣 列區的周圍區中的電晶體之矽基板上之方法,該方法包 括: 形成一多晶石夕閘極堆疊於該陣列區中,並且形成一電 晶體多晶矽閘極於該周圍區中; 形成LDD及DDD區中的一個於該電晶體之源極及汲極 區中的一個或兩個中; 形成沿著每一該單元閘極堆疊及該電晶體閘極中之一 個或多個側壁之一間隙壁; 形成一氧化物層於該間隙壁、該單元閘極堆疊、以及 該電晶體閘極之上; 形成一高摻雜區於每一該LDD及DDD區中之一,其中 在該高摻雜擴散區的一外緣與LDD及DDD區中之對應的 一個之外緣之間的橫向距離係至少取決於該氧化物層的 厚度; 使用一光罩層而定義一接觸孔區於該記憶單元之汲極 及源極區中的一個或兩個之上,其中該接觸區係緊鄰或 覆蓋該多晶矽堆疊;以及 進行一接觸蝕刻,以形成一接觸孔於該接觸孔區中, 其中該間隙壁實質上係用來對抗該接觸蝕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該氧化物層形成的動作之前,會形成一犧牲層於該 間隙壁、該單元閘極堆疊、以及該電晶體閘極之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間隙壁及該犧牲層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BCD 七、申請專利範圍 包括氮化物。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蝕刻會移除該 氧化物層及該犧牲層的部分或全部。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LDD及DDD區中的 一個形成的動作會在間隙壁形成的動作之後,而在氧化 物層形成的動作之前實行。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間隙壁係與該閘極 堆疊中的多晶矽層之該侧壁隔離。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形成一 HTO層於該閘極堆疊之上,以使該閘極堆疊與 該間隙壁隔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該HTO層形成的動作之後,會形成該記憶單元的該 源極及汲極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南推雜區形成的動作之前,會進行一氧化物餘刻, 以移除該電晶體的該汲極及源極區上之至少部分的該氧 化物層。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該間隙壁形成的動作之前,會形成一 DDD區於該單 元的該源極或汲極區中;以及 在該間隙壁形成的動作之後,會形成一高摻雜區於該 DDD區中。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記憶單元係一分離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9996 ABCD π、申請專利範圍 閘極單元及一 E T Q X堆疊閘極單元中的一個。 12· —種包括一陣列區中的非揮發性記憶單元電晶體及該陣 列區的周圍區中的電晶體之裝置,該裝置包括·· 形成於該記憶體陣列中的複數個閘極層,包括該記憶 單元電晶體的一控制閘極及一浮動閘極; 該周圍電晶體的一閘極層; 緊鄰於該記憶單元電晶體中的該閘極層及該周圍電晶 體中的該閘極層之橫向邊緣的抗蝕劑間隙壁; 該周圍電晶體的第一汲極及源極區,其中在形成一氧 化物層之後,會形成該第一汲極及源極區;以及 沉積於形成緊鄰於該記憶單元電晶體中的該抗蝕劑間 隙壁中的一個之一接觸孔中的一導電接觸區,其會接觸 於該δ己憶單元電晶體的一沒極或源極區,其中該氧化物 層會在形成該導電接觸區之前蝕刻完,並且該導電接觸 區係緊鄰或覆蓋該記憶單元電晶體的該閘極層。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其中該抗蝕劑間隙壁係 由氮化物形成。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裝置,其中在形成該導電接觸 區之前,會蝕刻沉積於該氮化物間隙壁上的一犧牲氮化 物層。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其中該記憶體陣列中的 該閘極層包括第一及第二多晶矽層。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其中至少某些該周圍電 晶體包括低摻雜汲極區。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〇χ 297公釐) 559996 Α8 Β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其中至少某些該周圍電 晶體包括雙倍摻雜汲極區。 18· —種用於形成於一記憶體陣列中的非揮發性記憶單元電 晶體及該記憶體陣列的周圍區中的電晶體之方法,該方 法包括: 形成複數個閘極層於一半導體區上; 形成緊鄰於該記憶體陣列中的該閘極層及該周圍區中 的該電晶體之第一間隙壁; 形成一氧化物膜於該第一間隙壁上; 形成汲極及源極擴散區於該周圍電晶體中; 遮罩及蝕刻該氧化物膜,以形成至該記憶體陣列電晶 體之一汲極或源極區中的一接觸孔,其中該第一間隙壁 實質上會對抗該接觸孔蝕刻;以及 沉積一導電層於該記憶單元電晶體上,以形成至該記 憶單元電晶體之該汲極或源極區的一接觸區,其中該接 觸區不會與該記憶單元電晶體的該閘極層電性接觸。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沉積該第一抗蝕劑間隙壁之前,會沉積一高熱氧化 物膜於該閘極層上。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形成該周圍區電晶體中的該汲極及源極擴散區之 前,會蝕刻該氧化物膜,以去除緊鄰於該半導體區之該 氧化物膜的一部分。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間隙壁會藉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4
    由沉積及蝕刻一氮化物層而形成,其中該氮化物層實質 上會對抗該接觸孔蝕刻。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形成該第一間隙壁之後,會沉積一氮化物層於該第 一間隙壁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中在該接觸孔蝕刻期 間’會去除部分的該氮化物膜。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間隙壁的寬 度介於100-700埃之間。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形成緊鄰於該閘極層的該第一間隙壁之前,會形成 一低摻雜汲極區於該周圍電晶體中。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形成緊鄰於該閘極層的該第一間隙壁之前,會形成 一雙倍摻雜汲極區於該周圍電晶體中。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該周圍電晶體中的 該汲極及源極擴散區會藉由沉積一第一濃度的摻雜物於 摻雜具有低於該第一濃度的摻雜物之一第二濃度的摻雜 物之該周圍電晶體中的第二汲極及源極擴散區内而形 2 8·種用於形成一包括快閃記憶體陣列中的複數個電晶體 及周圍區中的複數個電晶體之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 括: 形成複數個閘極層於一半導體區上; -20-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ABCD 559996 六、申請專利範圍 形成緊鄰於該快閃記憶體陣列中的該電晶體及該周圍 區中的該電晶體之第一間隙壁; 沉積一第二膜於該第一間隙壁上; 沉積一氧化物膜於該第二膜上; 形成汲極及源極擴散區於該周圍區電晶體中;以及 遮罩及蝕刻該氧化物膜,以形成至該記憶體陣列電晶 體之汲極或源極區中的接觸孔, 其中該第一間隙壁及該第二膜實質上會對抗該接觸孔 蝕刻,並且在接觸孔蝕刻之後,該第一間隙壁會隔離該 記憶體陣列電晶體中之該閘極層的橫向壁。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形成該第一間隙壁之前,會沉積一高熱氧化物膜於 該閘極層上。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形成該周圍區電晶體中的該汲極及源極擴散區之 前,會蝕刻該氧化物膜,以去除緊鄰於該半導體區之該 氧化物膜的一部分。 3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間隙壁會藉 •由沉積及蝕刻一氮化物層而形成,其中該氮化物層實質 上會對抗該接觸孔蝕刻。 3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膜係藉由沉 積一氮化物層而形成。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方法,其中在該接觸孔蝕刻期 間,會去除部分的該第二膜。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A B c D 559996 六、申請專利範圍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間隙壁的寬 度介於100-700埃之間。 35· —種用於形成於一記憶體陣列中的非揮發性記憶單元電 晶體及該記憶體陣列之周圍區中的電晶體之方法,該方 法包括: 形成複數個閘極層於一半導體區上; 形成緊鄰於該記憶單元電晶體及該周圍區中的該電晶 體之該閘極層的第一間隙壁; 沉積一第二膜於該第一間隙壁上; 沉積一第一氧化物膜於該第二膜上; 形成第一汲極及源極擴散區於該周圍區電晶體中; 沉積一第二氧化物膜於該第一氧化物膜上; 形成第二汲極及源極擴散區於該周圍區電晶體中;以 及 遮罩及蝕刻該第一及第二氧化物膜,以形成至該周圍 及記憶體陣列電晶體之汲極或源極區中的接觸孔, 其中該第一間隙壁及該第二膜實質上會對抗該接觸孔 蝕刻,並且在接觸孔蝕刻之後,該第一間隙壁會隔離該 •記憶體陣列電晶體及該周圍區電晶體中之閘極層的橫向 壁。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18012A 2001-08-10 2002-08-09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for self-aligned contact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peripheral transistors easily modifiable for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TW55999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927,303 US6818504B2 (en) 2001-08-10 2001-08-10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for self-aligned contact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peripheral transistors easily modifiable for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9996B true TW559996B (en) 2003-11-01

Family

ID=2545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8012A TW559996B (en) 2001-08-10 2002-08-09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for self-aligned contact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peripheral transistors easily modifiable for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18504B2 (zh)
JP (1) JP2003152164A (zh)
KR (1) KR100839053B1 (zh)
TW (1) TW5599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3242B2 (en) * 2002-03-19 2004-06-22 Motorola, Inc.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JP4647175B2 (ja) 2002-04-18 2011-03-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TWI319713B (en) * 2002-10-25 2010-01-21 Sustained-release tramadol formulations with 24-hour efficacy
US7052947B2 (en) * 2003-07-30 2006-05-30 Promos Technologies Inc. Fabrication of gate dielectric in nonvolatile memories in which a memory cell has multiple floating gates
US20050156229A1 (en) * 2003-12-16 2005-07-21 Yeap Geoffrey C.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0606536B1 (ko) * 2003-12-31 2006-07-31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607329B1 (ko) * 2004-08-26 2006-07-28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플래쉬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100632654B1 (ko) * 2004-12-28 2006-10-12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DE102005020133B4 (de) * 2005-04-29 2012-03-2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ransistorelements mit Technik zur Herstellung einer Kontaktisolationsschicht mit verbesserter Spannungsübertragungseffizienz
TWI293198B (en) * 2006-03-10 2008-02-01 Promo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8098567A (ja) * 2006-10-16 2008-04-24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6632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760547B2 (en) * 2007-09-25 2010-07-20 Sandisk Corporation Offset non-volatile storage
US7745344B2 (en) * 2007-10-29 2010-06-2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integrating NVM circuitry with logic circuitry
CN101211855B (zh) * 2007-12-21 2011-04-20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适用于有源区只读存储器的浅掺杂漏极版图逻辑运算方法
US8652907B2 (en) * 2011-03-24 2014-02-18 Spansion Llc Integrating transistors with different poly-silicon heights on the same die
CN103151458B (zh) * 2013-03-22 2015-04-29 厦门博佳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相变化存储器阵列及制造方法
KR20180022361A (ko) 2016-08-24 201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140569B (zh) * 2020-01-20 2024-04-30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8268A (ja) * 1988-08-23 1990-02-27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642900B1 (fr) * 1989-01-17 1991-05-10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ircuits integres a transistors de memoire eprom et a transistors logiques
JPH07193200A (ja) * 1993-12-27 1995-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05603B2 (ja) * 1994-08-19 2003-05-1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5641696A (en) * 1994-08-31 1997-06-24 Nkk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diffusion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H08153860A (ja) * 1994-11-29 1996-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0172275B1 (ko) * 1995-06-02 1999-02-01 김주용 플래쉬 이이피롬 셀의 접합부 형성방법
US6071775A (en) * 1997-02-21 2000-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forming peripheral circuits including high voltage transistors with LDD structures
KR100265357B1 (ko) * 1997-06-30 2000-10-02 김영환 반도체장치의콘택홀형성방법
US6051465A (en) * 1997-07-30 2000-04-18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363230B (en) * 1997-12-26 1999-07-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flash memory cell with split-gate
JP3113240B2 (ja) * 1999-02-24 2000-11-27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39053B1 (ko) 2008-06-19
US20030032239A1 (en) 2003-02-13
KR20030014658A (ko) 2003-02-19
JP2003152164A (ja) 2003-05-23
US6818504B2 (en) 200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59996B (en)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for self-aligned contact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peripheral transistors easily modifiable for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TW494573B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having a metal-oxide-nitride-oxide-semiconductor gat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7268042B2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and making method thereof
US7390718B2 (en) SONOS embedded memory with CVD dielectric
US7488634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lash memory device
KR100936627B1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6784039B2 (en) Method to form self-aligned split gate flash with L-shaped wordline spacers
JPH07115143A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の製造方法
KR100526478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466194B1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제조방법
JP200104439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KR20040055360A (ko) 플래쉬 메모리의 제조방법
KR100654359B1 (ko)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제조 방법
KR100642383B1 (ko) 개선된 소거효율을 갖는 플래시 메모리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40019191A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제조 방법
US7307024B2 (en) Flash memo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6365449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with a polysilicon spacer defined select gate
US6943119B2 (en) Flash process for stacking poly etching
JPH1011698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262002B1 (ko) 플래쉬 메모리 제조방법
TW409416B (en) New poly spacer split gate cell with extremely small cell size
CN100423214C (zh)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TW569396B (en) Flash memo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492142B (en) Fabrication method of novel type of isolation on a nonvolatile memory
TW474011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rench-type flash mem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