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22793B - Bicycle shock-absorb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icycle shock-absorb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22793B
TW422793B TW088104164A TW88104164A TW422793B TW 422793 B TW422793 B TW 422793B TW 088104164 A TW088104164 A TW 088104164A TW 88104164 A TW88104164 A TW 88104164A TW 422793 B TW422793 B TW 4227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elastic member
peripheral surface
scope
cushio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04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hiro Fuji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22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227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4Elastomeric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Λ22.Τ9 3 B7 五、發明說明(1 )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緩衝裝置,特別是關於安裝在自行車的第 1車架構件與第2車架構件之間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習知技術】 自行車不僅是作爲交通工具,而且亦可作爲娛樂活動 的一種形式更加受人喜愛。再者,自行車運動對於職業運 動賁與業餘運動員來說是受人喜愛的競技運動。 近年,已知在登山車與城市車中裝設前避震裝置與後 避震裝置,以吸收在越野騎乘(0ff-r0ad )與公路騎乘( 〇n-road )時傳遞給騎乘者的衝擊力量的做法。此等避震裝 置(緩衝裝置),從簡單結構到複雜結構已有許多不同的 結構。 關於結構簡單且價格便宜的自行車用避震裝置,係有 曰本特開平9 — 2 9 0 7 9 0號公報所揭示的例子。該避 震裝置具備筒狀的外側構件(第1構件的一例)、安裝在 外側構件內的內側構件(第2構件的一例)以及安裝在外 側構件與內側構件之間並且由於兩構件的相對旋轉而壓縮 變形的彈性構件。例如,外側構件與自行車的前車架構件 一體地連結,內側構件與後車架構件一體地連結。在該避 震裝置中,在外側構件爲圓筒形狀的情況下,設置朝向內 側構件突出的止動部:在內側構件爲圓筒形狀的情況下, 設置朝向外側構件突出的止動部。在兩構件爲圓筒形狀的 情況下,在相對向的位置形成兩個止動部。在內側構件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 297公釐) --------1' -------------1線 —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A227 9 3 A7 B7 五、發明說明(2 ) * (請先閲謓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R) 兩端部上一體地裝設側板。後車架構件固定在該側板上。 彈性構件夾裝在內側構件與外側構件之間,因兩構件的相 對旋轉受到壓縮而發生阻力。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前述以往的自行車用避震裝置,彈性構件僅是單純地 夾裝在內側構件與外側構件之間的空間內,因而當彈性構 件處於不太受到壓縮的狀態時,彈性構件有時會偏移以致 在兩構件之間的姿勢發生變化。一旦彈性構件的姿勢發生 變化的話,則壓縮時的狀態也會發生變化,緩衝性能將會 發生變動而不穩定。 因此,爲了防止姿勢變化,雖然可考慮將彈性構件不 留間隙地配置在兩構件之間的空間內,但當不留間隙地配 置彈性構件時,則壓縮時彈性構件的膨脹受到限制,兩構 件的每單位旋轉角的阻力急劇增大,不能夠充分地吸收衝 擊力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針對簡單結構的自行車用緩.衝裝 置,予以製作成:能夠獲得穩定而且可充分吸收衝擊力量 的緩衝性能。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的第1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安裝在自行車 的第1車架構件與第2車架構件之間的裝置,具備:第1 構件、第2構件與第1彈性構件。第1構件可固定於第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笼) -5- A挪9 3 B7_ 五、發明說明(3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車架構件上,具有形成於內部的收容空間與從收容空間的 內周面朝向內方突出的至少一個的第1突出部。第2構件 可固定於第2車架構件上,相對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第1構 件的收容空間內,具有從外周面朝向外方突出的第2突出 部。第1彈性構件在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安裝於雨突 出部所區隔出來而形成的2種空間之其中一方內•由第1 突出部分和第2突出部所保持,並且被配置成與內周面或 外周面之其中至少一方之間保留有間隙,且因兩構件的相 對旋轉而伸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钍印製 這種緩衝裝置,當有來自路面的衝擊力量作用於第1 車架構件或第2車架構件時,第1構件與第2構件相對旋 轉,安裝於兩突出部所區隔出來的空間之其中一方內的第 1彈性構件被兩突出部所夾持而壓縮變形,因而發生彈性 恢復力以吸收衝擊力量。這時,由於彈性構件由兩突出部 所保持,因而不易發生偏移,可維持緩衝性能的穩定。而 且,由於其與內、外周面之其中的至少一方之間保留有間 隙,因此當第1彈性構件被兩突出部所夾持而壓縮時,能 夠朝向與壓縮方向交叉的方向膨脹,兩構件的轉動量增大 ,能夠充分地吸收衝擊力量。 本案第2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L發明 所述的裝置,其中在與第1彈性構件之間形成間隙的第1 構件的內周面與第2構件的外周面是圓周面。在這種情況 下,即使第1構件與第2構件相對旋轉,第1彈性構件的 間隙側的周面也始終處於一定的位置,因此當第1彈性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9 3a7 _B7_ 五、發明說明(4 ) . 件朝向間隙側膨脹時,能夠使間隙減小的比例大致一定, 可使緩衝性能更加穩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案第3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1發明 或第2發明所述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其中第1彈性構件 ,其一端被保持成與內周面和第1突出部的基端部的交界 部分接觸;其另一端被保持成與外周面和第2突出部的基 端部的交界部分接觸。這種情況下,第1彈性構件是由配 置於對角線方向的各自的邊界部分所保持,因此當第1彈 性構件壓縮變形時,除了因受壓縮而朝向厚度方向(與壓 縮方向交叉的方向)進行膨脹以外,第1彈性構件變得不 易移動。因此,能夠使緩衝性能更加穩定。 經濟郁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钍印w4 本案的第4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1發 明〜第3發明中任一發明所述的裝置.,係將第1彈性構件 配置成:使間隙從與前述內周面和外周面之其中至少一方 的接觸部分起逐漸擴大。在這種情況下,當第1彈性構件 朝向間隙側膨脹時,第1彈性構件逐漸與周面貼緊,因此 ,由於貼緊的緣故,在發生摩擦的部分的偏移量減少,第 1彈性構件磨損變難,能夠抑制因磨損所造成的緩衝性能 的變化。 本案的第5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1 1發 明〜第4發明中任一發明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具備:連結 機構,用於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呈同心地配置,同時將 兩構件以可相對旋轉自如且不能朝軸向移動的方式連結在 一起。這種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連結機構將兩構件呈同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i0 X 297公釐) --------Β7____ 五、發明說明(5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地配置’同時以可相對旋轉自如且不能朝軸向移動地連結 起來’當兩構件相對旋轉時不易朝向徑向偏移。因此能夠 防止衝擊力量作用時兩構件的接觸,即使有衝擊力量作用 時’兩構件也不易受損。另外,由於兩構件不易偏移,間 隙也能夠保持一定,可使緩衝性能更加穩定化》 本案的第6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1發 明〜第5中任一發明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第1彈性 構件是與前述兩突出部接觸地配置的彈性體。在這種情況 下’能夠藉由將彈性體配置成與兩構件接觸這樣簡單的結 構來吸收衝擊力量。 本案的第7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1發 明〜第6發明中任一發明所述的裝置,還具備:配置在另 —方空間內的第2彈性構件。這種情況下,因爲在另一方 空間內配置有第2彈性構件,能夠利用該第2彈性構件對 第1彈性構件施加預壓,能夠抑制騎乘者騎上自行車時緩 衝裝置的下沉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案的第8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7發 明所述的裝置,其中另一方的空間係形成:在裝有第2彈 性構件的狀態下,兩突出部實質上是呈平行地配置。這種 情況下,即使第2彈性構件朝徑向發生偏移時,第1:突出 部與第2突出部之間的間隙也不會變化,對於第1彈性構 件的預壓不易變動。 本案的第9發明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針對於第1發 明〜第8發明中任一發明所述的裝置,其中第2構件具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Α4規格(2〗0 X 297公嫠)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 -Β7___ 五、發明說明(6 ) , 支撑部’該旋轉支撐部係呈同心且可旋轉自如地支撐 自行車的曲柄軸。這種情況下,由於在第2構件上設置旋 轉支撑部’緩衝裝置可圍繞曲柄軸進行相對旋轉。因此, 即使兩構件轉動,例如在鏈條驅動的情況下,曲柄大齒輪 與小齒輪的中心距離也不會變動,鏈條張緊度不發生變化
Q 【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與第2圖中,採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行 車1 0是BMX型自行車,具備車架1 2與避震裝置組合 體1 4 °車架1 2具有主車架構件(第1車架構件的一例 )1 6以及藉由避震裝置組合體1 4與主車架構件1 6彈 性連結的後車架構件(第2車架構件的一側)1 8。 自行車1 0還具備圍繞著後輪轂1 9 a旋轉自如地安 裝在車架1 2後部的後輪1 9、圍繞著前輪轂2 0 a旋轉 自如地連結在車架1 2前部的前輪2 0與用於推進自行車 的驅動部2 2。驅動部2 2如圖3所示,與以往的結構相 同’具有:附曲柄軸23 a的天心碗23 (圖4):不能 旋轉地安裝在曲柄軸2 3 a右端的附前鏈輪2 5的右曲柄 臂2 4 :不能旋轉地安裝在曲柄軸2 3 a左端的左曲.柄臂 26 ;安裝在後輪轂19 a上的後鏈輪2 9 ;以及架設在 兩鏈輪2 5 ' 2 9上的驅動鏈條2 8。在各曲柄臂2 4、 2 6的末端裝有腳踏板2 7 〇 主車架構件6係由:具有剛性且被焊接在一起的數根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Ά--------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
五、發明說明(7 ) , 管件所構成的。即,主車架構件16具有:座管30;頭 管32 ;連結兩管30、32的上管33與下管34。主 車架構件16最好使用高強度鋼、鉻鉬鋼、鋁合金、鈦合 金等金屬素材與碳複合材料等纖維強化樹脂素材等具有剛 性的素材製造。前端裝有坐墊3 7的坐墊柱3 8上下位置 可調地固定在座管3 0上。 前叉4 0係旋轉自如地安裝在頭管3 2上,前輪2 0 係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前叉4 0的下端,轉向用車把組合體 4 2係上下位置可調地安裝在其上端。 用於安裝避震裝置組合體1 4的1對托架5 0係焊接 固定在下管3 4與座管3 0的連結部分上。托架5 0係如 第2圖與第3圖所示,具有焊接固定在下管3 4上的第1 固定部50a ;和位於第1固定部50a的斜下方,焊接 固定在座管30上的第2固定部50b:以及將兩固定部 50a、50b彎曲連結成1/4圓弧狀的連結部50c 。這樣的托架5 0係用來安裝避震裝置組合體1 4,並且 能夠將下管3 4與座管3 0連結起來,所以能夠加強主車 架構件1 6。另外,在不設置連結部50 c而將避震裝置 組合體1 4個別地安裝在管3 4、3 0上的情況下,係可 藉由避震裝置組合體1 4將2個管3 4、3 0連結起.來, 也能夠加強主車架構件I 6。 避震裝置組合體1 4安裝在1對托架5 0之間,由螺 栓5 6固定。在各托架5 0上形成供螺栓5 6穿過的2個 螺栓孔(未予圖示)〇因爲是以這種方式利用螺栓5 6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么-------—訂!--I--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t合作钍印製 _B7___ 五、發明說明(8 ) - 避震裝置組合體14裝卸自如地安裝在主車架構件16上 ,避震裝置組合體1 4與後車架構件1.8的裝卸很容易。 後車架構件1 8係如第4圖所示,具有實質上相同的 1對臂構件6 0。各臂構件6 0,在基端具有圓形的避震 裝置安裝部6 2,在前端具有輪轂安裝部6 4。避震裝置 安裝部6 2固定在避震裝置組合體1 4的內側構件(後述 )上。後輪轂1 9 a安裝在1對輪轂安裝部6 4之間,輪 轂軸1 9 b固定在輪轂安裝部6 4上。 避震裝置安裝部6 2具有可供天心碗2 3貫穿的中心 孔70。在中心孔70的周圍形成5個螺栓孔72,用於 安裝螺栓7 4。螺拴7 4用於將避震裝置安裝部6 2固定 在避震裝置組合體1 4的內側構件上。在輪轂安裝部6 4 上形成沿著臂構件60的縱長方向延伸的長溝76,後輪 轂1 9 a的輪轂軸1 9 b是利用眾所周知的方法固定在該 長溝7 6上。 避震裝置組合體1 4係如第4圖〜第6圖所示,具備 :固定在主車架構件1 6上的外側構件(第1構件)8 0 :和配置在外側構件8 ◦的內周側,並.且固定在後車架構 件1 8上的內側構件(第2構件)8 2 ;和因外側構件 8 0與內側構件8 2的相對旋轉而伸縮的第1與第2.彈性 構件8 3、8 4 ;和用以將外側構件8 0與內側構件8 2 配置成同心,並且將雨構件80、8 2可相對旋轉自如但 不能朝軸向移動地連結在一起的連結機構8 6。 外側構件8 0大體上是圓筒狀的金屬構件,在內部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1!--— —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1 - A7 B7 五、發明說明(9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沿自行車1 0的左右延伸的天心碗的軸線爲中心的圓形開 口 9 0。此一構件的金屬最好是鋁合金、鈦合金、鉻鉬鋼 、高強度鋼、不鏽鋼合金等。內部構件8 2可與天心碗 2 3以及2個彈性構件8 3、8 4 —起收容在開口 9 0內 °開口 90 ’其軸線與天心碗23的軸線(曲柄軸23a 的軸線)形成一致。在開口 9 0內形成朝徑向內方延伸的 5個第1突出部92。如第6圖所示,在第1突出部92 的基端部的周方向的一側面與外側構件8 0的內周面的交 界部分上實施倒角以形成圓弧狀的第1保持部9 2 a。第 1彈性構件8 3外周側的角部8 3 a被保持成與該第1保 持部9 2 a相接觸的狀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外側構件8 0在外周側具有朝徑向外方突出的2個安 裝部9 4。在各安裝部9 4的末端分別形成自兩端起具有 一預定深度的螺孔9 6 «該螺孔9 6形成於與托架5 0的 螺栓孔相對向的位置上,藉由將穿過托架5 0的螺栓孔的 螺栓5 6旋入該螺孔9 6內,即可將避震裝置組合體1 4 安裝在主車架構件1 6上。在各安裝部9 4的基端部形成 自兩端切入的缺口部9 7,在外側構件8 0的兩端外周面 上形成圓周面9 8 ^ 內側構件8 2大體上是圓筒狀的金屬製構件,在:內部 形成利用眾所周知的螺紋安裝法來安裝天心碗2 3時所用 的通孔104。該構件的金屬最好是鋁合金、鈦合金、鉻 鉬鋼、高強度鋼、不鏽鋼合金等。在內側構件8 2的外周 部形成朝徑向外方突出的5個第2突出部1 0 2。第2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茇) -1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 93 A7 ^____B7__ 五、發明說明() , 出部1 0 2與第1突出部9 2交替地配置。結果,在第1 突出部9 2與第2突出部1 0 2之間,藉由外側構件8 0 與內側構件8 2的相對旋轉而形成體積會變化的略呈矩形 的2種空間。其中,在大的空間安裝第1彈性構件8 3 , 在小的空間內安裝第2彈性構件8 4。在第2突出部 1 0 2的基端部的周方向的一側面與內側構件8 2的外周 面的交界部分實施倒角以形成圓弧狀的第2保持部 102a。第1彈性構件83的內周側的角部83b被保 持成與該第2保持部1 0 2 a相接觸的狀態。 另外’第1突出部9 2的周方向的另一面9 2 b與第 2突出部1 〇 2的周方向的另一面1 〇 2 b在裝有兩彈性 構件8 3、8 4的狀態下,係大致平行地互相對峙。在第 2突出部1 0 2的頂端側形成供螺栓7 4旋入的螺孔 1 0 b。將螺栓7 4穿過臂構件6 0的螺栓孔7 2旋入該 螺孔1 0 6內,後車架構件1 8即固定在避震裝置組合體 1 4上,而與主車架構件1 6達成彈性連結。 第1彈性構件8 3是斷面呈變形矩形狀的棒狀彈性體 製成的構件。該彈性體,最好是聚酯橡膠,丁睛橡膠和聚 乙烯彈性體之類的彈性體。第1彈性構件8 3與第1突出 部9 2接觸的外周側的角部8 3 a以及與第2突出部: 1 0 2接觸的內周側的角部8 3 b成銳角狀,且帶有圓角 。第1彈性構件8 3是以受預壓的狀態安裝在第1突出部 9 2與第2突出部1 〇 2所形成的空間的其中一方內,兩 端與第2套環部1 1 2接觸。並且,在與第1突出部9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Μ ) — — — — — ! ^---II--1 ^·ίι-----^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3 - Λ Α7 Β7 五、發明說明(11 ) , 接觸的部份,角部8 3 a是被外周側的第1保持部9 2 a 所保持:在與第2突出部1 0 2接觸的部份,角部8 3 b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是被與第1保持部9 2 a對角配置的內周側的第2保持部 1 0 2 a所保持。是以,由於第1彈性構件8 3係由配置 於對角線方向的各個保持部92a 、102a所保持,所 以第1彈性構件8 3在壓縮變形時,除了因受壓縮而朝向 厚度方向(與壓縮方向交叉的方向)進行膨脹之外,第1 彈性構件8 3不易偏移。因此,能夠維持穩定的緩衝性能 〇 另外,第1彈性構件8 3是在受到保持,且在其與外 側構件8 0的內周面之間保留有間隙1 0 8 a的狀態下被 安裝在空間的其中一方內,該間隙1 0 8 a是從與第2突 出部1 0 2的接觸部分起朝順時針方向逐漸變小。另外, 在其與內側構件8 2的外周面之間也保留有間隙1 〇 8 b ,該間隙1 0 8 b是從與第1突出部9 2的接觸部分起朝 反時針方向逐漸變小。 因爲是以保留這種逐漸變小的間隙1 0 8 a、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10 8b的方式來配置第1彈性構件8 3,第1彈性構件 83在被兩突出部92a、102a所夾持的狀態下受到 壓縮時,能夠朝向與壓縮方向交叉的方向膨脹,可鹰兩構 件8 0、8 2的轉動量增多,而充分地吸收衝擊力量。 並且,當內側構件8 2相對旋轉,第1彈性構件8 3 受壓縮而朝向間隙108a、108b側膨脹時,第1彈 性構件8 3朝向外側構件8 0的內周面和內側構件8 2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尹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χ 297公爱〉 -1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⑷93 A7 ____ ___B7_ 五、發明說明(12 ) * 外圓面逐漸貼緊,由於這種緊貼,在發生摩擦部分的偏移 量就會減少,第1彈性構件8 3不易磨損,能夠抑制因磨 損所造成的緩衝性能的變動。 第2彈性構件8 4是大致板狀的彈性體製件,是用以 對第1彈性構件施加預壓,並且可抑制因2個突出部9 2 、1 0 2的接觸而產生的碰撞音。該彈性體,最好是聚氨 酯橡膠、丁腈橡膠和聚乙烯彈性體等彈性體。當第2彈性 構件8 4對第1彈性構件8 3施加預壓的狀態下,第1突 出部9 2的周方向的另一面9 2 b與第2突出部1 0 2的 周方向的另一面1 0 2 b係大致平行地相對峙。因此,即 使第2彈性構件8 4朝徑向偏移,第1突出部9 2的周方 向的另一面9 2 b與第2突出部1 0 2的周方向的另一面 1 0 2 b的間隙也不會產生變化,對於第1彈性構件8 3 的預壓不易變動。在此,由於是對於第1彈性構件8 3施 加預壓,當騎乘者騎在自行車上時,避震裝置組合體1 4 能夠抑制因騎乘者的體重引起的下沉動作。 連結機構8 6具有固定在外側構件8 0上的合成樹脂 製的第1套環部1 1 0 ;和配置在第1套環部1 1 0的外 周側,並且固定在內側構件8 2上的金屬製的第2套環部 1 1 2。用於第1套環部1 1 0的合成樹脂最好是聚縮醛 樹脂、尼龍與鐵氟龍(商標)等合成樹脂。用於第2套環 部1 1 2的金屬最好是鐵系金屬、銅與黃銅系合金等金屬 。第1套環部1 1 0是帶凸邊的環狀構件,具有與外側構 件8 0的圓周面9 8接觸的第1简部1 1 4以及從第1筒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衣--------訂---------線- (锖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3 A7 ____B7 _ 五、發明說明(13 ) · 部1 1 4彎曲而與外側構件8 0的端面接觸的第1環狀部 1 1 6 »第1套環部1 1 0嵌入固定在外側構件8 0的圓 周面9 8上。 第2套環部1 1 2是帶凸邊的環狀構件,具有與第1 套環部1 1 0的第1筒部1 1 4接觸的第2筒部1 1 8以 及從第2筒部1 1 8彎曲而與第1套環部1 1 0的第1環 狀部1 1 6接觸的第2環狀部1 2 0 «在第2環狀部 1 2 0上,在與5個螺栓孔7 2相對向的位置上形成5個 螺栓孔1 2 2。第2套環部1 1 2是藉由螺栓74連同後 車架構件1 8 —起固定在內側構件8 2上。 其次,說明避震裝置組合體1 4的衝擊力量吸收動作 〇 當衝擊力量與負荷作用於後輪1 9時,後車架構件 1 8與內側構件8 2 —起圍繞著第1圖的曲柄軸2 3 a朝 順時針方向旋轉。因爲是以這種方式圍繞著曲軸2 3 a旋 轉,所以不會產生:以其他部分來令其旋轉時所產生的驅 動鏈條2 8的繃緊或鬆弛等對驅動鏈條2 8的不良影響。 因此,能夠抑制蹬踏力量的損失等》當衝擊力量與負荷作 用於自行車的期間|第1彈性構件8 3在兩突出部9 2、 1 0 2之間受到壓縮而變形以吸收其衝擊力量與負荷。這 時,第1彈性構件8 3與外側構件8 0和內側構件8 2的 間隙108a、108T3逐漸變小,如第7圖所示,當被 壓縮到間隙消除時,第1彈性構件8 3受到全部接觸面所 約束,因此抵達壓縮行程的終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衣--------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6- 經濟部智慧财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__________Β7_ 五、發明說明(14) . 在衝擊力量與負荷去除時,第1彈性構件8 3由於彈 丨生恢復力而膨腸’內側構件8 2返回到初始位置。這時的 內側構件8 2的行程與負荷的關係如第8圖所示。在此, S於在第1彈性構件8 3與外側構件8 〇和內側構件8 2 之間’保留有間隙l〇8a 、108b ,如第8圖中的粗 H所示地’相對於負荷係可獲得較大的行程,衝擊力量吸 收範圍加大。若在未形成該間隙l〇8a 、l〇8b的情 ’則係如第8圖中的細線所示地,相對於負荷的行程 減小。 另外’當壓縮第1彈性構件8 3時,由於是以壓入的 對角方向的2個地方來進行保持(夾持),所以當進行壓 縮時第1彈性構件8 3不易朝徑向移動。因此,第8圖所 示的衝擊力量吸收特性始終保持一定的變化,可獲得穩定 的緩衝性能。 另外’由於外側構件8 0與內側構件8 2是利用連結 機構8 6以不能朝軸向移動且可相對旋轉自如地連結在一 起,所以,兩構件80、82不會朝徑向偏移。因此,能 夠防止衝擊力量作用時兩構件8 0、8 2的接觸,即使有 衝擊力量作用,兩構件8 0、8 2也不易受損。 〔其他實施例〕 .(a)在前述實施例中,雖然是將外側構件與內側構 件作成圓筒的形狀,但兩構件的形狀並不限定於圓筒,也 可以是方筒狀或其他形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i—訂··------線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7- 錢鲜^9 3 A7 ____B7_ 五、發明說明(15 ) . (b )在前述實施例中,雖然是以斷面形狀略呈變形 矩形的棒狀構件來構成第1彈性構件,但第1彈性構件的 形狀並不侷限於前述形狀。例如,如第9圖所示,亦可將 第1彈性構件8 3 d的縱長方向的斷面作成梯形,在與第 1彈性構件8 3 d的兩端8 3 e之間形成隨著朝徑向外方 延伸而擴大的間隙,並逐漸與第1彈性構件8 3 d貼緊。 在這種情況下,第1彈性構件8 3 d的膨脹空間更加擴大 ,衝擊力量吸收能力提高,並且因摩擦引起的偏移更加減 小,能夠進一步抑制因磨損所引起的緩衝性能的變動。 (c )在前述實施例中,雖然臂構件的結構爲:對後 輪的輪轂軸以鏈條驅動並且在兩端進行支撐。但也可利用 錐齒輪軸以軸驅動方式來驅動後輪,再者,還可以單臂支 撐後輪的輪轂軸。 (d )在前述實施例中,雖然是將主車架構件固定在 外側構件上,將後車架構件固定在內側構件上,但內側構 件與外側構件固定於車架上的固定形式並不侷限於此,也 可將後車架構件固定在外側構件上,將主車架構件固定在 內側構件上。 (e )在前述實施例中,雖然是安裝第2彈性構件 8 4,以對第1彈性構件8 3進行預壓,但也可不安,裝第 2彈性構件8 4。另外’在安裝有第2彈性構件8 4的情 況下,也可安裝對第1彈性構件8 3不施加預壓程度的軟 彈性體製成的構件。這樣的第2彈性構件8 4 ·雖然不能 施加預壓,但卻能夠防止因兩突出部9 2、1 0 2的碰撞 本纸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Ά—! — 訂-! I 線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8- 上i 里
0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附件1:第881G4164號專利輔案 9 3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 Α_7 民國89年8月呈 五、發明說明(16) 而遗生的噪音,並且能夠吸收復原時的衝擊力^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當第1彈性構件被兩突出部所夾持而受 到颳縮變形以吸收衝擊力量時,由於彈性構件是被兩突出 部所保持,所以不易發生偏移,可穩定其緩衝性能。而且 ’第1彈性構件在與內、外周而中的至少其中一方之間保 留有間隙,因此當第1彈性構件被兩突出部所夾持而受到 m縮時,能夠朝向與壓縮方向交叉的方向膨脹,可使兩構 件的轉動S增多,充分吸收衝擊力量。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是採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第2圖是其驅動部的放大側視圖。 第3圖是驅動部的放大俯視圖。 第4圖是避震裝置組合體與後車架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是避震裝置組合體的縱斷面圖。 第6圖是第5圖的VI — VI線之斷面圖。 第7圖是避震裝置組合體處於行程終端位置時的與第 6圖相當的圖。 第8 _是表示避震裝置組合體的衝擊力量吸收特性的 ^,Ιί,ι 線圖·1 第9圓係其他實施例之與第5Η柑當的部分斷面圖· 本纸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A4規烙<2〗〇χ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1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_B7 五、發明說明(17) 【元件符號說明】 12: 車架 14: 避震裝置組合體 16: 主車架構件 (第1車架構件) 18*· 後車架構件 (第2車架構件) 2 3: 天心碗 2 3a: 曲柄軸 8 0: 外側構件 8 2: 內側構件 8 3: 第1彈性構件 8 4·· 第2彈性構件 8 6: 連結機構 9 0: 開口 9 2 *- 第1突出部 10 2: 第2突出部 9 2a: 第1保持部 1 0 2 a :第2保持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20-

Claims (1)

  1. 六、申請專利範圍 , 1 . 一種自行車用緩衝裝置,是安裝在自行車的第1 車架構件與第2車架構件之間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係具 備:第1構件、第2構件和第1彈性構件: 第1構件可固定於前述第1車架構件上,具有形成於 內部的收容空間和從前述收容空間的內周面朝向內方突出 的至少一個的第1突出部; 第2構件可固定於第2車架構件上,相對旋轉自如地 配置在前述第1構件的前述收容空間內,具有從外周面朝 向外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 第1彈性構件安裝於由前述2突出部在前述第1構件 與第2構件之間所區隔出來而形成的2種空間的其中一方 內,由前述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所保持並且被配置成 與前述內周面或前述外周面之其中至少一方之間保留有間 隙,且前述兩構件的相對旋轉而伸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其 中在與前述第1彈性構件之間形成間隙的前述第1構件的 內周面和前述第2構件的外周面是圓周面。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其中前述第1彈性構件,其一端被保持成與前述內周面 和第1突出部的基端部的交界部分接觸,其另一端裤保持 成與前述外周面和第2突出部的基端部的交界部分接觸。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其中前述第1彈性構件被配置成:令前述間隙自其與前 述內周面與外周面之其中的至少一方的接觸部分起逐漸擴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B國家樣準(CNS ) A4規格{ 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页) •ΤΓ 球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1 - 422T9 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其中還具備:連結機構,用以將前述第1構件與第2構 件呈同心地配置’並且將前述兩構件以可相對旋轉自如且 不能朝軸向移動的方式連結在一起。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其中前述第1彈性構件係與前述兩突出部接觸地配置的 彈性體。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其中還具備:配置於前述另一方空間內的第2彈性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其 中另一方的空間係被形成:在裝有前述第2彈性構件的狀 態下,前述兩突出部實質上是呈平行配置的。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緩衝裝置 ,其中前述第2構件具有旋轉支撐部,該旋轉支撐部係以 同心並可旋轉自如地支撐著自行車的曲柄軸。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困國家搞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22-
TW088104164A 1998-03-31 1999-03-17 Bicycle shock-absorbing device TW42279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087122A JP2977524B2 (ja) 1998-03-31 1998-03-31 自転車用緩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22793B true TW422793B (en) 2001-02-21

Family

ID=13906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04164A TW422793B (en) 1998-03-31 1999-03-17 Bicycle shock-absorb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81700B1 (zh)
EP (1) EP0947418A3 (zh)
JP (1) JP2977524B2 (zh)
CN (1) CN1082917C (zh)
TW (1) TW4227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0846B2 (en) * 1998-03-27 2005-04-19 Carl W. Schonfeld Bicycle with shock absorber
JP4571341B2 (ja) * 2001-06-18 2010-10-27 水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ダンパ機構
US7345364B2 (en) * 2004-02-04 2008-03-18 Agere Systems Inc.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heat conduction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060064223A1 (en) * 2004-09-20 2006-03-23 Darrell Voss Vehicle systems and method
US7222870B2 (en) 2004-11-24 2007-05-29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assembly
US7093698B1 (en) * 2005-05-25 2006-08-22 Kun-Tien Chen Shock-absorbing device for a motorcycle
US20070209899A1 (en) * 2006-03-09 2007-09-13 Keming Liu Decoupling vibration isolator
JP4283858B2 (ja) * 2007-03-29 2009-06-2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マウント組立体
KR100938592B1 (ko) 2009-07-09 2010-01-26 정승식 완충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전거
DE102014017558A1 (de) * 2014-11-28 2016-06-02 Jörn GmbH Fahrradrahmen mit einer Hinterbaufederung
JP6955241B2 (ja) * 2016-07-08 2021-10-27 ▲浜▼元 陽一郎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CN106741499A (zh) * 2016-12-06 2017-05-31 楼蕾 一种自行车减震组件及其自行车
US20190162287A1 (en) * 2017-11-28 2019-05-30 Yoichiro Hamamoto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icycle provided with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elastically-deformable body used in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29465A (en) * 1951-11-17 1956-01-03 Torre Pier Luigi Springing system for a motorcycle wheel
US3314512A (en) * 1965-07-02 1967-04-18 Borg Warner Coupling device employing flexible hub assembly
US3788151A (en) * 1972-10-06 1974-01-29 Chrysler Corp Shock absorbing starter clutch mechanism
US4355990A (en) * 1980-09-22 1982-10-26 The Gates Rubber Company Torsionally elastic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US4679811A (en) * 1986-06-26 1987-07-14 Shuler Jerry N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JPS6328883A (ja) 1986-07-23 1988-02-06 Canon Inc プラズマ反応装置
JPH0616986Y2 (ja) * 1986-08-11 1994-05-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始動装置
GB8914374D0 (en) * 1989-06-22 1989-08-09 Indespension Ltd Suspension unit
JP2598853B2 (ja) * 1992-03-13 1997-04-09 紘二 ▲吉▼岡 自転車前輪制御機構
US5277450A (en) * 1992-07-07 1994-01-11 Henschen Curtiss W Multiple stage torsion axle
CN2136797Y (zh) * 1992-09-16 1993-06-23 向茂祥 自行车缓冲避震器
DE4233596A1 (de) * 1992-10-06 1994-04-07 Richard Kapp Hinterradfederung für Zweiradfahrzeuge
US5413368A (en) * 1993-09-16 1995-05-09 Cannondale Corporation Bicycle with trailing arm wheel suspensions
JP3354239B2 (ja) 1993-11-16 2002-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防振動力取出装置
JP2558257Y2 (ja) * 1993-12-21 1997-12-24 宮田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ダンパー機構
JP3023657B2 (ja) * 1995-09-25 2000-03-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リヤスイングアーム
JPH09290790A (ja) 1996-04-25 1997-11-11 Miyata Ind Co Ltd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DE19717624A1 (de) 1996-05-17 1997-11-20 Mitsuba Corp Reduktionsgetriebe mit einem Stoßabsorbiermechanismus
US5971416A (en) * 1996-08-05 1999-10-26 Hsiung; Kao Fu Bicycle shock absorbing arrangement
US5997022A (en) * 1997-07-02 1999-12-07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assembly
US6099010A (en) * 1997-10-28 2000-08-08 Gt Bicycles, Inc. Bicycle with crank assembly suspen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7C (zh) 2002-04-17
CN1230501A (zh) 1999-10-06
EP0947418A3 (en) 2000-09-27
JPH11278350A (ja) 1999-10-12
US6481700B1 (en) 2002-11-19
JP2977524B2 (ja) 1999-11-15
EP0947418A2 (en) 1999-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22793B (en) Bicycle shock-absorbing device
JP3265264B2 (ja) 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組立体
TW421632B (en) Elastic member for bicycle
US5427208A (en) Bicycle front wheel control mechanism
US6920806B2 (en) Handlebar mounting apparatus
US7503700B2 (en) Bicycle bottom bracket assembly
JP2607243Y2 (ja) 車輪サスペンション型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TW422794B (en) Bicycle shock-absorbing device
JP2006143188A (ja) 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センブリ
TW452553B (en) Bicycle suspension
US7556275B2 (en) Saddle type vehicle
TW479036B (en) Improvements in bicycle construction
US20130187357A1 (en) Bicycle Fork Assembly
JP2008001287A (ja) 自転車用中空部品
CN212290140U (zh) 一种可拆卸式儿童滑步车
JP3048695U (ja) 自転車後部フレームの緩衝装置
KR200488270Y1 (ko) 자전거 크랭크셋 브래킷
KR101694235B1 (ko) 자전거의 보조바퀴 조립체
JP2009161018A (ja) 鞍乗型車両
JP7055855B1 (ja) 取付孔を有する樹脂部品、それを備えた組立部品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S638087A (ja) ハンドルバ−の防振装置
JP2005132255A (ja) 板金製ナックル
JP3991631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収納容器
JP2005014675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
JPH11321768A (ja) 自転車用回転伝達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