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12185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12185B TW212185B TW080102719A TW80102719A TW212185B TW 212185 B TW212185 B TW 212185B TW 080102719 A TW080102719 A TW 080102719A TW 80102719 A TW80102719 A TW 80102719A TW 212185 B TW212185 B TW 2121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thylene
- compound
- polymerization
- aluminum
- ethylene copolym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04—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other component of C08F4/64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rganoaluminium compoun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6—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supported on a carrier, e.g. silica, MgCl2, polym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 C08F4/6592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yclopentadienyl rings, fused or not
- C08F4/65927—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yclopentadienyl rings, fused or not two cyclopentadienyl rings being mutually bridg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4/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way of preparation
- C08L2314/06—Metallocene or single site catalys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6/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6/901—Monomer polymerized in vapor state in pres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containing catalys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6/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6/904—Monomer polymerized in pres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containing catalyst at least part of which is supported on a polymer, e.g. prepolymerized catalys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6/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6/905—Polymerization in pres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containing catalyst in presence of hydroge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6/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6/943—Polymerization with metallocen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3) 發明之領域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球、窝本頁) 本發明係有關新穎乙燏共聚物,特別係有關比較已知 的乙掹共聚物具有狹窄組成分布及卓越熔體張力之新穎乙 燏共聚物。 胃 姥外,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製億洁烴聚合物特別乙烯聚 合物之方法,更特別係有關一種製儀熔體張力岸越,且以 共聚物爲例,具有狹窄組成分布之乙烷聚合物之方法。 •訂. 此外,本發明係有關烯烴聚合反應周之固體鐲媒及使 周該鐲媒進行燏烴聚合反應之方法,特別係有關可應用於 懸浮聚合法及氣相聚合法之掹烴聚合反應用之固體觸媒, 當使Μ較小數量之有機鋁氧化合物應周於此等聚合方法時 ,可以高聚合活佳生成粒子倥質卓越及熔體張力卓越之球 形烯烴聚合物,及使吊該觸謀進行滴烴聚合反應之方法。 發明之背景 .線· 至目前爲止,乙燏共聚物係到用多種模製方法模製, .且用於多個領域。對於乙烯共聚物之特徵之要求係依模製 方法及届法而異。擧例言之,當以高速模製充氣膜時,須 選擇比較其分子量具有更高熔儘張刀之乙烯共聚物,以便 穩定地進行高速模製而無波動起伏或氣泡撖裂現象。要求 乙烯共聚物具有類似特徵以避免吹製過程中出現鬆垂赛额 裂,或將於τ形模內模製時之寬度縮小抑制到最低範圍內 〇 高壓低密度聚乙烯比較使周齊格勒型觸媒製得之乙潘共 聚物具有更高熔髖張力,且可周作薄漠及中空容器之材料
甲 4 ⑵0X297公贷)80. 5. 20,000¾ (H) S A6 212185---- 五、發明説明(4 ) 前述高壓低密度聚乙烯具低機械强度如抗張强度,抗撕强 度及耐蔺擊强度,此外,也具有低®熱性,低應力龜裂抗 性等。 另一方面,日本專利L-0-P第90810 / 1981及106806 / 1 385號提議一種經由鹿兩齊格勒Μ餳媒特別鈦型觸媒所 得之乙烯聚合物之熔韹張力及吹脹比C模/膨脹比)之改 良方法。 然而,使用鈦鐶媒所得之乙烯聚合物,特別低密度乙 摘聚合物,通常有問題例如組成分在廣及模製件如薄嘆發 粘0 :因此,具有卓越熔體張力及狹窄組成密度之乙烯聚合 物之發展相當具有工業價値。 近來,開發一種新型齊格勒型烯烴聚合反應用觸媒其 中包括锆化合物及鋁氧烷,跅述羯媒可以高聚合活度生產 乙烯/α_烯烴共聚物。也曾提議—種使周此種新型觸媒 製備乙烯/α—烯烴共聚物之方法。 例如,日本專利L-0-P第193 09 / 1983號掲示—種 於一 50至20 (Tc之溫度下於觸媒兵存之下聚合乙烯與_種 .或至少兩種C3 — C12 α —烯烴之方法,所述觸媒係由如 下式所代表之過渡金屬化合物所組成 (環戊二熥基)2 Me R Hal :式中R爲環戊二烯基,Ci 一 C6烷基或鹵基,Me爲過渡 金屬及Hal爲鹵基;及如下式所代表之線性鋁氧垸 Al2CR4〔Al(R)-0〕n 4 (210X297公泣)80. 5, 20,000張(η) 先 閲 讀 背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m 寫一 裝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B5C工消费合作社印31 212185 A 6 ----- B 6 五、發明說明(5 ) 式中R爲甲基或乙基,及η之値爲4至20 ;或如下式所 代表之環形鋁氧烷 L_^ A1 (r)_〇^_J+2 式中R及η定義如上。 臼本專利L-0-P第l93〇S / 198 3號掲示有關如下式 所代表之線性鋁氧烷之製痒之發明
R Α1· 〇 R I Α1- 〇—;Α1
R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場寫本頁)
R
R 式中.η之値爲2至4〇及R爲Ci — C8烷基;及如下式所 代表之環形鋁氧烷 A1(R) 0 n+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R工消費合作社印^ 式中η及R定義如上。該專利公開案也揭示使用觸媒聚合 烯烴之方法,該鐲媒例如係經由將前述方法所製得之甲基 鋁氧烷與鈦或锆之雙(環戊二熥基)化合物混合.而製備者 Ο 日本專利L-0-P第35005 / 1985號揭示一種烯烴聚 合觸媒之製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令如下式所代表之鋁氧烷
(式中R爲Ci - c10烷基,及爲Rl或代表一〇 甲 4 ⑵0X297公交)80. 5. 20,000張(H) 5 A 6 B 6 9Λ 2185 五、發明説明(6 ) _鍵聯)首先與鎂化合物反應,然後氯化反應產及使用 Ti、V、Zr或Cr化合物處理。 日本專利L-0_P第35006 / 1985號揭—種由一一 ..,二一或三環戊二烯基一過渡金屬⑻(過渡金屬至少爲兩 種不同的金屬)或其衍生物與鋁氧烷組合所組成的觸煤。 公開案之實施例,揭示乙熥及丙熥於雙(五甲基環戊二燏 基)锆二甲基及鋁氧烷所組成之镯媒共存之下進行聚合反 應而生成聚乙烯。此專利公開案之實施例2中,乙烯與丙 烯進行聚合反應而生成聚乙烯S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合 物摻合物,該反應係於雙(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 物,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及鋁氧烷所組成之 觸媒共存之下進行。 日本專利L-0-P第35 0 07 /19 85號揭示一種單獨聚 •合乙烯之方法,或乙烯與不小於3碳原子之α —烯烴於金 屬辛,及如下式所代表之環形鋁氧烷共存之下進行共聚合 .反應之方法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蜞寫本頁) 訂·
U •線· —Al (R)——0 兮 式中R爲1至七碳原子之烷基,及!!爲1至約2〇之整數 ;或如下式所代表之線性鋁氧烷 / R \
、 I I r -i- Kl 一 〇--A1R2 \ /η 式中只及η定義如上。 ^T7l〇x297iJ7l〇. 5. 〇張(Η) '6 ~~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窝本頁) 日本專利L-0-P苐35008 / 1985號揭示一種製備聚 乙烯或乙烯與— C1() α —烯烴之共聚物之方法,其中使 用包括不小於兩型金屬辛及鋁氧烷之觸謀系統。 -訂. 雖然先前技術所提議之從過渡金屬化合物與銘氧(院所 生成之觸謀其聚合活度卓越,特別乙烯聚合活度比較此等 鐘媒出現以目11已知之1¾寺觸誕估躍’後㉚之觸媒係由過渡 金屬化合物與有機鋁化合物生成,但大部分前述觸媒可溶 於反應系統中,且大多數例中,製法僅限於溶液聚合系統 。此外,燭媒有下述問題:當嘗試製造具有高分子量之聚 合物诗,含聚合物之反應溶液之粘度顯著增高造成聚合物 之生產力下降,經由聚合反應後處理所得之聚合物具有低 體積比重,以及具有卓越穎粒性質之球形聚合物之製備困 難。 •線. 另一方面,曾經嘗試使后胬謀於懸浮聚合系統或氣相 聚合系統中進行烯烴之聚合反應,該觸媒中前述過渡金屬 化合物組分及鋁氧烷組分中之至少一者係支載於多孔無機 氧化物載劑如挈i化矽、氧化錯及氧化砂-氧化銘上。 經濟阶中夬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a印敦 擧例言之,前述日本專利L-0-P第35006 / 1985, 35007 /1985 及 35008 / 1985 號掲示 可使用其中過渡金屬化合物及鋁氧烷係支載於氧化矽、氧 化鋁、氧化矽一氧化鋁等上之鐘謀。 此外,日本專利L-0-P第106808 / 1985及106809 / 198 5號揭示一種製備由乙烯聚合物及塡充劑所組成之 組成物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於如下產物共存之下聚合乙插 甲 4 (210X297公坌)80_ 5· 20,000張(H) · 7 212185 as -----B 5 _ 五、發明説明(8 ) 或共聚合乙烯與α—烯烴,該產物係經由令其中包括烴可 溶性钛化合物及/或锆化合物之高度活化觸媒組分,與塡 充劑、有機鋁化合物及對聚烯涇具有親和力之塡充劑接鐶 而製備者。 日本專利L-0-P苐3 1404 / 19 86·號掲示-種於觸媒 混合物共存之下聚合乙豨或共聚合乙遠與α —烯烴之方法 ’所述觸媒混合物係由過渡金屬化合物與—種產物所組成 ’該種產物係經由令三烷基鋁與水於二氧化矽或氧化鋁共 存之下反應而得者。 — 此外,日本專利L-0-P第276805 / 1986號揭示於 觸媒共存之下聚合烯烴,所述鐶謀系甴锆化合物及一種反 應混合物所組成,該反應混合物係經由令鋁氧烷與三烷基 鋁首先反應,且又令所得反應產物與此種表面上具有氫氧 基的無機氧化物如氧化矽反應而得。 此外,日本專利L-0-P第108610 /1986及2 96 008 / 19 86號掲示一種於觸媒共存之下聚合绮烴之方法,觸 媒中過渡金屬化合物加金屬辛及鋁氧院係支載於載劑如無 機氧化物上。 然而,使甩前述專利公開案所述的支載於載劑上的此 等固體觸媒組分進行熥烴於懸浮液或氣钼之聚合反應或共 聚合反應期間,觸媒袒分比較前述溶液聚合反應顯著降低 .· V.. 聚合活度,且所得聚合物之體積密度並不滿意。· 發明之目的 . 本發明意圖解決前述先前技術相關之問題,本發明有 4 (210X297^5?) 80. 5. 20,000¾ (Η) 8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裝. 訂· •線· 212185 A6 B6 五、發明説明(9) 一目的係提供具有卓越熔體張力及具有狹窄組成分布之乙 烯共聚物。 發明之總論 依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爲一·種乙烯共聚物,其中'包括 衍生自乙烯之組成襌位⑻及衍生自具有3至2 〇碳原子之 α —烯涇之組成單位(b),所述乙烯共聚物之特點爲 (A)乙烯共聚物之密度⑹爲0 · 8 6至0 . 9 5 g / cm3 ; ⑻乙烯共聚物之MFR於l90eC之溫度及2 . 16 kg之負載測得 爲 0.001 至 50 g/lOmin ; (C) 乙烯共聚物之熔體張力(MT )及MFR滿足如下關係式 1 og MT〉— 0 · 6 6 log MFR + 0.6 ;及 (D) 藉示差掃描卡計(DSC )測得烯共聚物之放熱曲線顯 示最高峯之溫度(T )及密度⑹滿足如下關係式 · T< 400d - 250 . r 此外,依本發明製備烯烴聚合物之第一方法包括於下 述固體觸媒共存之下聚合熥舉,該固體觸媒係由如下各組 分而生成者 ' (接次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丨裝. 訂. Γ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甲4規格(210 X 297公釐) 9 81.9.20,000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10 ) ㈧週期表IVB族之過渡金屣化合物,其具有至少二基各別 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所述至少二基係經由含碳及/或矽 之基而交聯者,及 ⑻有機鋁氧化合物,及· 反應條件爲所生成之聚合物係以固相存在於聚合系統內, 因而生成可滿足如下條件之烯烴聚合物: a) 烯烴聚合物之MFR於19(TC之溫度及2.16kg之負載下 測得爲 〇 · 〇〇 1;至 1 00 g / 10 min ;及 I ' . b) 烯烴聚合物之熔體張力(Mf)及MFR可滿足如下關係 式 1 og Μχ 一 0.66 1 og MF R + 0,6 依本發明之熥涇聚合反應用之第一含經預聚合之聚烯 烴之固體觸媒(後文稱之爲經預聚合之固體觸媒)其特徵 爲該固體觸媒係經由於下述燭媒共存之下於懸浮液或氣相 V · 中.將烯涇進行預聚合反應而生成者,所述觸媒包括 〔A〕微細顆粒.載劑, 〔B〕過渡金屬化合物(後文中定名爲非橋型過渡金屬化合 物)包括具有環戊二燏基主幹之配位基,環戊二烯基主幹 並未互相鍵結, 〔C〕過渡金屬化合物(後文定名爲橋型金屬化合物.)其中 包括至少二配合基各別具有一環戊二烯基主幹,所述至少 土配位基係經由次烷基,取代之次烷基,次矽烷基或取代 之次矽烷基而彼此鍵結者,及 〔D〕有機鋁氧化合物。 {靖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12185 A6
五、發明説明(1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本發明之第二烯烴聚合鐶媒之特徵爲該烯烴聚合觸 媒係由前述組分〔A〕、〔B〕、〔C〕及〔D〕,及CE〕有機鋁 化合物而生成者。 此外,依本發明之第二製備烯烴聚合物之方法包括於 前述固體鐲媒共存之下聚合或共聚合烯烴。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顯示使用DSC (示差掃描卡計)測定本發明之 乙烯共聚物(實施例2中製備)之熱吸收所得吸熱曲線。 第2圖爲本發明之有機鋁氧化合物之IR譜之一例。 第3圖爲已知之苯可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之IR譜之 —例。:. 發明之詳細說明 首先,具體擧例說明依本發明之乙燏共聚物如下。 依本發明之乙燏共聚物爲乙烯與具有3至20碳原子 之α —烯徑所生成之逢機共聚物。乙烯共聚物之密度⑹爲 0.8 6 至 0.95 g/cm3,較好 0.87 至 0.94 g/cm3 ,更好 0 . 88 至 0 · 93 g/cm3。 密度係使用索利用密度梯度管而測定,該索係於I90°c 於2 · 1 6 kg負載之下進行MFR測量時獲得,且該索經由於 12〇t加熱1小時進行熱處理及以1小時時間緩慢冷却至 室溫而處理者。 前述乙烯共聚物希望包括衍生自乙烯之組成單位⑻其 數量爲55至99%重量比,較好65至98%重量比,·更好 70至96%重量比,及衍生自具有3至20碳原子之α — 甲4(21〇><'297公釐)80. 5. 20,000張〇1) 11 212185 A6 B 6 經濟部中央樣箏局員工消#合作社印31 五、發明説明(12) 烯烴之組成單位⑹其數量爲1至45%重量比,菽好2至 35 %重量比,更好4至30%重量比。 共聚物之組成通常係藉13C-NMR譜分析樣品而測定, 該樣品係經由將200mg共聚物均勻溶解於直徑10 nm之樣 品管內之1 ml六氯丁二燏內,㈣定條侔如下:測量溫度 120°C,測量頻率25 .0 5 MHz,譜寬15 00 Hz,脈衝重複時 間4.2 sec及脈衝寬6 sec。 具有3至20碳原子之α-爲烴之例包含丙烯、1 一丁 橘、1—戊摘、1 一己摘、4_曱基一 1 一戊插、1_辛 橘、1 一癸榻、1--h二插、1 —h四滿、1 —六插、 1 一十八烯及1 一廿烯。 依本發明之乙烯共聚钧畚望具有MFR爲0 .001至50 g./l〇min,較好 0.01 至 20 g/10 min。 MFR之測定係依ASTM D1238-65T於19 0°C之溫度及 2.16 kg之負載下進行。 此外,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之熔體張力(MT)及MFR 可滿足如下關係式: log MT > -0.66 log MFR + 0.6,較好 log MT > - 0.66 log MFR + 0 · 7,更好 log ΜΓ > - 0.66 log MFR + 0 . 8 ..如前述,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之熔體張力(MT)卓越 ,且具有良好模製性。 此外,熔體張力CMT )係經由測量熔融共聚物之應力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衣頁) .裝. 訂· •線. 甲 4 (2丨ΠΧ297公定)80. 5. 20,000張(H) 12 212185 A 6 B 6___ 五、發明説明(13) . 而測定,此時熔融共聚物係以恒定速率被拉張 '換言之, 經由將共聚物粉末一次溶解於癸院內,且將溶液倒入數量 爲癸烷5倍之曱醇/丙調(i/;!)溶液內,進行沈澱所 得之共聚物粉末或聚合物周作測量周樣品。測量方式係將 樣品以19 0°C之樹脂溫度,1 0 mm/min之濟靈速率及1〇至 2〇 m / min之捲取速率使用噴_直徑爲2.09 mm及噴嘴長 8 mm之MT測量裝置(東洋精機製作所製造)進行擠壓而 測量。熔體張力之測量過程中,乙燏共聚物與0. 量比 之作爲交聯安定劑之2·6 —二一三級丁基一對一甲酚預免 混合》 此外,於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中,藉示差掃描卡計( DSC )測得之吸熱曲線顯示最高峯的溫度(τ)及其密度⑹可 滿足如下關係式: T < 4 ood - 250,較好 T < 450d — 29 7,更好 T < 50〇d — 344,特好 T < 550d - 391 1¾外,使甩DSC進行測量係使用Perkin Elmer公司製 造的DSC-7型裝置。吸熱曲線頴示最高峯之溫度(T)係由下 述吸熱曲線求得:經由將約5 mg樣品塡充於鋁盤內.,以 10eC/min之速率加熱至2 00"c,將樣品維持於20(TC經歷 5 '分鐘,以2〇t/min之速率將溫度降回室溫,然後以10 t/min之速率加熱,獲得吸熱曲線。 於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中,希望正癸烷可溶性組分之 (待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裝. 訂· .線. 甲 4 (2丨0X297公贷)80. 5. 20,000張(H〉 13 m濟茚中夬漆舉局貝工消費会作^,·^ 212185 五、發明説明(14) 分量间及共聚物於23eC之密度可滿足如下關係式: log"W<—50d + 46.5,較好 l〇gW<—50d + 46.4,更好 log W < -50d + 46.3 由溫度(T)與密度(d)閭之關係,及正癸烷可溶性祖分之 分量(W)與密度⑹間之關係可獲得下述結論:本發明之乙烯 共聚物具有狹窄組成分布。 此外,藉前述程序可得正癸烷可溶性組分之數量。 正癸浣可溶性組分之數量(可溶倥組分數量較小的該 種聚合物具有較狹窄的組成分布)之測量方式係將3 g共 聚物加·入45〇 ml正癸烷內,於l45°c溶解共聚物,將溶液 冷却至23t,過濾去除正癸烷不溶性組分,及由濾液中回 收正癸烷可溶性組分。 具有前述特徵之依本發明之乙燏共聚物,例如可經由 令乙烯與具有3至20碳原子之α —豨煙於下述觸媒共存之 下進行共聚合反應而製備,所述觸媒係由下列各成分生成 (i)經由令二配位基化合物(其中選自陰鹺子化茚基 或其取代基之二基係經由含碳及/或矽之基例如低級次烷 基而鍵結者)與週期表^6族之過渡金屬鹵化物反應而得 之羯媒組分(該觸媒組分大證與過渡金屬化合物相同*該 過渡金屬化合物包括至少二配位基各別具有一環戊二烯基 主'幹,至少二配位基係經由含碳及/或矽之基如低級次烷 基而鍵結者)。 (Π)有機鋁氧化合物, _ ......................................y ............................玎...........................緣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甲 4 (21(ιχ297公贷)80. 5. 20,000張(H) 14 A 6 ^12185 _B6__ 五' 發明說明(15) (iH)有機鋁化合物,及 (iv)載劑 因此,所得共聚物具有密度爲0.86至0.95 g / cm3。
於本發明之觸媒組分(i)中,二配位基化合物() 具有選自陰離子化茚基或其取代基中之二基(二基係經由 含碳及/或矽之基如低級次烷基鐘結者),二配位基化合 物(i-l)可由如下式代表之 MR1 - R2 -R3M 式中R1及R3各別爲茚基陰離子,取代茚基陰離子或此等 陰離子之部分氫化陰魃子,R1與R3可相同或相異,R2 爲低級:次烷基,及Μ爲鹼金屬陽鹺子。二配位基化'合物( i 一 1 )之具體例包含 次乙基雙茚基二鋰,次乙基雙茚基二鈉,次乙基雙( 4,5,6,7 —四氫一 1 一茚基)二鋰,次乙基_( 4 —甲基 一 1 一茚基)二鋰,次乙基雙(5 —曱基一 1 一茚基)二 .鋰,次乙基雙(6—甲基一1一茚基)二鋰及次乙基雙( 7 —甲基一 1 一茚基)二鋰。 週期表IVB族過渡金屬鹵化物(i 一 2 )之具體例包 含四氯化.锆,四氯化鈴,四氯化鈦及四溴化鈦。. 本發明之镯媒組分(i )之製法係經由將如前述二配位 基化合物與如前述過渡金屬化合物及鹵化物於有機溶劑如 酿’、四氫呋喃、苯、甲苯及二氯甲烷內混合且使其接觸。 製備期間,二配位基化合物(1 一 1 )對過渡金屬_化物 (i 一 2)之混合分子比C MR1 — R2 — R3M /過渡金屬) -------—__·_____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頊再^寫本頁j •裝. ΤΓ· 線. ^ 4 (210X297^/5:) 80. 5. 20,000¾ (H) 15 Α6 Β 6 012185 五、發明説明(1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爲0.5至2,較好0.75至1.25,而過渡金屬之濃度通常 爲 0 ·.0 3 至 0.5 mo 1/1 ,較好 0.05 至 0.3 mol / 1。 其次,有機鋁氧化合物(Π)將解說如下。 有機鋁氧化合物(Π)可爲已知之鋁氧烷或本發明人已 經發現的苯不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 前述鋁氧浣例如可藉下述程序製備: .⑴鋁氧烷呈其烴溶液回收之程序包括將有饞鋁化合物 如三烷基鋁加入下列化合物於烴介質之懸浮液內:含吸附 水之化合物,或含結晶水之塩如氯化鎂水合物,硫酸銅水 合物,硫酸鋁水合物,硫酸鎳水合物及氯化_水合物;且 與有機鋁化合物反應;及 ⑵鋁氧浣呈其烴溶液回收之程序包括令水、冰或水蒸 氣直接與有機鋁化合物如三烷基鋁於溶劑如苯、甲苯、乙 醚及四氫呋痈內反應。 此外,鋁氧烷可含小量有機金屬組分。此外,可藉蒸 餾從前述回收後之含鋁氧k之溶液中去除溶劑或未反應的 有機鋁化合物,及鋁氧浣可再度溶解於溶劑內。 用於製備鋁氣烷之有機鋁化合物之具體例包含 缢齊茚中夬漂準局WT工消费^咋^.^,& 三烷基鋁如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丙基鋁,三異丙 基鋁,三正丁基鋁,三異丁基鋁,三二級丁基鋁,.三三級 丁基鋁,三戊基鋁,三己基鋁,三辛基鋁,三癸基鋁,三 i己基鋁及三環辛基鋁; 二烷基鋁鹵化物如二甲基鋁氯化物,二乙基鋁氯化物 ,二乙基鋁溴化物及二異丁基鋁氯化物; 16 中 4 (21〇χ297公坌)80. 5. 20,000張(Η)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17) 二烷基鋁氫化物如二乙基鋁氫化物及二丁亭鋁氫化物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 二烷基鋁烷氧化物如二甲基鋁甲氧化物及二乙基鋁乙 氧化物;及 二烷基鋁芳氧化物如二乙基鋁苯氧化物。 此等化合物中,以三烷基鋁爲特隹。 此外,也可使用如下通式所代表之異戊間二烯基鋁作 有機鋁化合物 (i —C4H9)XA1 y(C5H1〇)z 式中x、y、及z各別爲正數,及z>2x。 前述有潫鋁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 用於鋁氧烷溶液之溶劑包含芳香烴如苯,申苯,二甲 苯,異丙苯及甲基異丙苯;脂昉族烴如戊烷,己烷,庚烷 ,辛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及十八烷;環脂族烴如環 戊烷,環己烷,環辛烷及曱基環戊烷;石油餾分如汽油, .媒油及氣體油;及衍生自前述芳香烴,脂肪族烴及環脂族 .烴之鹵化化合物,特別氯化及溴化烴。 此外,也可使兩醚如乙醚及四氫呋如上擧例之溶 劑中以芳香烴爲特佳。 本Μ明所用之苯不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含有A1.組分 可溶解於60-C之苯內而其數量不大於10 %,較好不大於 5%,特好不大於2 % (以A1原子表示),且不溶於或 極微溶於苯。 前述有機鋁氧化合物於苯中之溶解度可經由將有機銘 17 甲4(2丨()\297公货)80.5.20,000張(}^) 212185 五、發明説明(1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氧化合物以相當於1〇〇 mg原子(以AI表示)客數量懸浮 於1 00 ml苯內,藉攪拌將所得懸浮液於6 0 °C混合6小時 ,使用配備有夾套且維持於6〇t之G— 5玻璃過濾器將所 得混合物過濾,使用50 ml 6(TC之苯將過濾器上分離之固 體部分洗4次,及測量全體濾液中.之A1原子存在量(X毫 莫耳)。 當本發明之前述苯不溶性有镆鋁氧化合物藉紅外光譜 術(IR )分析時,於約1260 cm·1之吸光率(D126〇 )對 於約 1220 cm-1 之吸光率(D122〇 )之比(D1260 /D1220 ) 較好不大於〇·〇9,更好不大於0.08,特好於0.04至0.07 之範圍。 訂· 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紅外光譜分析係以如下方式進行。 首先,有機鋁氧化合物連同iiujol於瑪瑙硏鉢內於氮 箱內硏磨而生成糊膏。 - 其次,所得猢資狀樣品固定於KBr板間,於氮氛圍之 下利用日本Bunko公司製造的IR- 810測量IR光譜。 .線. 本發明所周之有機鋁氧化合物之IR光譜示於第2圖 Ο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w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由所得IR光譜,求得d126〇 / D122〇比,且以下述方 式獲得比之値。 ⑻連接於約1280 cnT1之最高點與於約1240 cm-1之最高 :« 點之線取作基線。 (b)讀出於約1260 cm·1之最低吸收點之透光率(T% )及 從該最低吸收點至波數軸(橫赣)之垂直線與該基線 甲 4 (210X297公釐)80· 5. 20,000張(H) 18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1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所生成之交叉點之透光率(T〇%),算出吸光.率(〇1260 =log T〇 /T )。 (c) 以類似方式,將連接於約1280 cm-1之最高點及約1180 cm·1之最高點之線取作基線L2。 (d) 讀出於約12 2 0 αιΓ1之最低吸收點之邊光率(t%)及 從該最低吸收點至波數軸(橫ft)之垂直線與該基線l2 所生成之交叉點之透光率(T(/ % ),算出吸光率(d1220 =1 og T〇 / T ’)〇 ⑻由前述數値算出 D1260 / Ρί220 比 0 訂· 已知之苯可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之IR光譜示於第3 圖。由第3圖可見,苯可溶栓有機鋁氧化合物具有d1260 /D1220値約0.10至0.13 ,如此,本發明之苯不溶性有 機鋁氧化合物就d1260 / D122〇値而言,顯然與已知之苯可 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有別。 前述苯不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估計具有如下式所代表 之烷氧基鋁單位 •線· R1
I -h A1 一 〇 -- 經濟部中夬樣準苟貝工消费合阼注印菽 式中R1爲1至12碳原子之烴基。 前述烷氧基鋁單位中,R1例如包含甲基,乙基,正 丙基,異丙基,正丁基,具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 基,環己基及環辛基。如上所擧例之烴基中,較隹者爲甲 基及乙基,特佳者爲甲基。 甲 4 (210X297公S·) 80. 5« 20,000張(H) 19 A6 B 6 〇 212185 五、發明説明(20) 除如下式烷氧基鋁單位〔I〕之外 _ R1
I 叶A1 — 0十 (式中R1爲1至12碳原子之烴基),.苯不溶性有機鋁氧 化合物可含有如下式所代表之氧鋁單位〔II〕 R2
I 十A1. (式中R2爲1至12碳原子之烴基,1至12碳原子之烷 氧基,6至2〇碳原子之芳氧基,羥基,鹵基或氫,規定 烷氧基鋁單位〔I〕中之R1與R2彼此相異)。該種情況下 ,有機鋁氧化合物希望烷氧基鋁單位〔I〕之含量比例不低 於30 mol %,較好不低於50 mol %,特好不低;於70 mol %。 前述製備苯不溶栓有機鋁氧化合物之方法將具體示例 說明如下。 苯不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係經由令鋁氧烷溶液與水或 含活性氫化合物接觸而得。 含活性氫化合物之例包含 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及異丙醇;. 二醇如乙二醇及氫醌;及 μ 有機酸如乙酸及丙酸。 此等化合物中,較隹者爲醇及二醇,特佳者爲醇。 鋁氧烷溶液與之接镯的水或含活性氫化合物可呈於烴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齊 k 票 % 肖 f 土 P k 甲 4 (210X297公定)80. 5. 20,000張(Η) 20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21) 溶劑如苯,甲苯及己烷,於醚溶劑如四氫呋晡:或於胺溶 劑如三乙胺之溶液或分散液形式使用,或可呈氣體或固體 形式使用。鋁氧烷溶液將與之接觸之水可爲塩之結晶水, 塩例如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鋁,硫酸銅,硫酸鎳,硫酸 鐵及氯化或爲吸附於無機化合物如氧化矽,氧化鋁及 氫氧化鋁或聚合物上之吸陌水。 鋁氧烷於溶液中與水或含活性氫化合物反應通常係於 溶劑如涇溶劑內進行。此種情況下所用溶劑之例包含 芳香烴如苯,甲苯,二甲妄,異丙苯及甲基冥丙苯; 脂肪族烴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 ,十六i完及十八院; 環脂族烴如環戊烷,環己烷,環辛烷及甲基環己烷; 石油餾分如汽油,媒油及氣體油;或前述芳香烴,脂肪族 烴及環脂族烴之鹵化化合物,特別爲氯化物及滇化物.;及 醚如乙醚及四氫呋晡。 如上擧例之溶劑中,特隹者爲芳香烴。 前述反應中,水或含活栓氫化合物之用量基於鋁氧烷 溶液內所存在之IgAl原子爲0.1 — 5莫耳,較好0.2 — 3莫耳。反應系統內以鋁原子表示之瀵度希望爲1 X ΙΟ—3 一5克原子/升,較好爲IX 10-2 一 3克原子/升,而 反應系統內之水孃度希望爲2 X 1〇-4 — 5 mol / 1 ,較好 爲 2 X 1〇-3 - 3 mol/1 〇 鋁氧浣溶液可於水或含活性氫化合物例如藉下列程序 接觸。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濟 部 中 央 標 準 局 貝 X 消’ 费 合 η 社 ζΡ k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說明(2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⑴一種程序包括令鋁氧烷溶液與含水或含活性攀化合物之 烴溶劑接觸。 ⑵一種程序包括將和活性氫化合劫之水蒸氣或蒸氣吹入鋁 氧烷溶液內,藉此使得鋁氧烷與水蒸氣或蒸氣接觸。 ⑶一種程序包括令鋁氧烷溶液直接與水、冰或含活性氫化 合物接頜。 ⑷一*種程序包括將鋁氧烷溶液與含吸附水化合物或含結晶 水化合物於烴之懸浮液混合,或與已經吸附活性氫化合物 之化合物與烴之懸浮液混合,藉龀使得鋁氧烷與吸附水或 結晶水接觸。 鋁氧烷溶液可含有其他耝分,只要其對鋁氧烷與水或 含活性氫化合物之反應無不良影響卽可。 前述鋁氧烷於溶液中與水或含活性氫化合物之反應通 常係於—50至15 0ec,較好〇至120°C,更好20至10〇t之 溫度下進行。所用反應時間通常爲〇 .5至300小時,較好 約1至150小時,但反應時間a所周反應溫度而有極大差 異0 苯不溶性有機鋁氧化合物也可經由令前述有機鋁直接 與水接觸而製備。此種情況下,水之用量使得以總有機鋁 原子爲基準,溶解於反應系統內之有機鋁原子不大於20 有機鋁化合物與之接觸的水可呈於烴溶劑如苯,甲苯 及己烷,於醚溶劑如四氫呋喃或胺溶劑如三乙胺之溶液或 分散液形式使用,或可呈水蒸氣或冰之形式使用。有機鋁 甲 4 (210X297公坌)80_ 5. 20,00*0張(H) . 22 212185 A6 B6 五、發明說明(23 ) 經濟部ΐ-央樣举局負工消费舍作fi印裂 化合物與之接觸之水可爲塩之結晶水,塩例如氯化鎂,硫 酸鎂,硫酸鋁,硫酸酮,硫酸鎳,硫酸鐵及氯化或吸 附於無機化合物上之吸附水,無機化合物例如氧化矽,氧 化鋁及氫氧化鋁或聚合物。 有檨鋁化合物與水之反應逼常係於溶劑如烴溶劑內進 行。此種情沅下所周之溶劑範例包含 芳香烴如苯,甲苯,二甲苯,異丙苯及甲基異丙苯; 脂肪族烴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院 ,十六烷及十八烷; ^ 環脂族烴如環戊烷,環己烷,環辛烷及甲基環己垸; 石油餾分如汽油,煤油及氣體油;或前述芳香怪,脂 肪族烴及環脂族烴之鹵化化合物,特別爲氯化物及溴化物 ;及醚如乙醚及四氫映喃β如上所擧例之溶劑中,特佳者 爲芳香烴。 反應中,有機鋁化合物之溴度以鋁原子表示希望爲 1 X 10-3 — 5克原子/升,較好爲1 X 10-2 — 3克原子 /升,而反應系統內之水溴度希望爲1 X 1〇-3_ 5 m〇1 / i ,較好爲1 X 1〇-2 — 3 mol /1。前述反應中,以總有機 鋁原子爲基準,溶解於反應系統之有機鋁原子不大於20% ,較好不大於10%,更好爲0至5%。 有機鋁化合物例如可藉下列程序與水接觸。 ·. > . ⑴一種程序包括令有機鋁化合物之烴溶液與含水徑溶劑接 觸0 ⑵一種程序包括將水.蒸氣吹送入有機鋁等之烴溶液內,因 甲 4 (210X297公¢) 80- 5. 20,000¾ (Η)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 •線.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說明(24 ) 而使得有機鋁與水蒸氣接鐶。 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未頁) ⑶一種程序包括將有機鋁烴溶液與含吸附水之化合物或含 結晶水之化合物於烴之懸浮液混合,因而使得有機鋁與吸 附水或結晶水接觸。 ⑷一種程序包掊令有機鋁烴溶液與泳直接接觸。 秦 前述有機鋁之烴溶液可含有其他組分,只要其對有機 鋁與水反應無不良影響卽可。 前述有機鋁與水之反應通常係於_ 100至15 (Tc,較 好-70至100°C,更好一 5〇至8〇°C之溫度下進行。所用 反應時間通常爲1至2〇〇小時,較好2至100小時,但反 應時間隨所用反應溫度而有極大變化。 •訂. 其次,本發明之有機鋁化合物(iii)將示例說明如下。 此處所用之有機鋁化合物(iii)包含如下式所代表之 有機鋁化合物 R6nAlX3-n •線· 式中R6爲1至12破1^子之煙基’ X爲国基3¾氯,及η爲 1至3。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釔 上式中,R6爲1至12碳原子之烴基,例如垸基,瓌 烷基或芳基。R6之具體例包含甲基,乙基,正丙基,異 丙基,異丁基^戊基’己基,罕基,環戊基,環己基,苯 基及甲苯基。 此等有機鋁化合物之具體例包含 三烷基鋁如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異丙基鋁,三異 丁基鋁,三辛基鋁及三一 2 —乙基己基鋁; 中 4 (2丨0><297公坌〉80. 5. 20,000¾ (Η) 24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25〉 烯基鋁如異戊間二烯基鋁; . (請先閲績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二烷基鋁齒化物如二甲基鋁氯化物,二乙基鋁氯化物 ,二異丙基鋁氯化物,二異丁基鋁氯化物及二甲基鋁溴化 物; 烷基鋁倍半鹵化物如甲基鋁倍半氯化物,乙基鋁倍半 氯化物,異丙基鋁倍半氯化物,丁基鋁倍半氯化物及乙基 鋁倍半溴化物; 烷基鋁二鹵化物例如甲基鋁二氯化物,乙基鋁二氯化 物,異丙基鋁二氯化物及乙基鋁二溴化物;及 烷基鋁氫化物例如二乙基鋁氫化物及二丁基鋁氫化物 0 此外,也可使甩如下式所代表之其他有機鋁化合物 R6nAlY3.n 式中 R6 定義如前,Y 爲一OR7 ,一 OSiR83,一0A1R92 , -NR102,一 s iR1:L3 或一N ( R12 )A1R132,n 爲 1 至 2,R7、 R8、R9及Rl3各別爲甲基,乙基,異丙基,異丁基,環 己基或苯基,R10爲氫,甲基,乙基,異丙基,苯基或三 甲基矽烷基,R11及R12各別爲曱基或乙基。 經濟郎中夬埭準局貝工消费合作fi,·裝 前述有機鋁化合物具體包含下列化合物。 ⑴式R6nAl (OR7)3_n化合物例如二甲基鋁甲氧化物,二乙 基鋁乙氧化物及二異丁基鋁甲氧化物。 ⑵式 R6nAl(OSiR8s)3_n 之化合物如 Et2AlC〇SiMe3 ), (i so-Bu ) 2AI (OS iMe3)及(iso-Bu) 2AI (OS iEt 3) 0 ⑶式 R6nAl(OAlR92)3_n 之化合物如 Et2A10AlEt2 及 甲4(21()\297公贷)80.5.20,00〇張(}^) 25 A 6 B 6 9Λ2185_ 五、發明説明(26) (iso-Bu)2A10Al(iso-Bu)2 。 ⑷式 R6nAl(NR102)3_n 之化合物如 Me2AlNEt2,Et2AlNHMe ,Me2AlNHEt,Et2*A>lN(SiMe3)2,( i so-Bu )2A1N(SiMe3 ) 2 0 ⑸式 R6nAl(SiRn3 )3-11 之化合物® (iso-Bu)2AlSiMe3。 R6n Ai (NAlRl32)3_n Et2 AlNAlEt2 ⑹式 I,。 之化合物如 丨 及 R12 Me (i so-Bu)2A1NA1 ( i so-Bu)2 I 0
Et 如前述擧例之有機鋁化合物中,較隹者爲具有下列通 式者二 R63A1,R^AICOR7)^ 及 R6nAl(〇AlR92)3_n, 而特佳者爲具有前述通式其中R6爲異浣基及η爲2者。 此等有機銘化合物也可併用爾種或Μ種以上。 用作本發明之觸媒組分(iv)之載劑者爲呈顆粒或細粒 .形式具有粒徑10至300 pm,較好20至2〇〇 pm之固體無 機或有機化合物。此等载劑中,較好使用多孔氧化物作^ 機載劑。氧化物載劑之具饅例包含Si02,Al2〇3 ,MgO, Zr〇2 » TiO2,B2O3 » CaO,ZnO,BaO,Th〇2,或此 等化合物之混合物例如Si02-Mg0,Si02-Al 203,Si02-Xi〇2 * Si 〇2~V2〇5,Si〇2-Cr2〇3 及 Si〇2_Ti〇2-MgO。此 等載劑中.,較佳者爲其中包括選自Si〇2及Al2〇3作主要 組分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者β 此外,前述無機氧化物也可含有小量碳酸塩,硫酸塩 ......................................一 .......^........................…订...................·-…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未頁)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员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f 4(21(1 Χ297公2·) 80. 5. 20,000張(Η) 26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2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硝酸塩及氧化物例如Na2C03,K2C03,CaOQ3,MkC03 Na2S04,A12(S04)3,BaS04,KN〇3 , λ%(Ν〇3)2 ’ Al(N〇3)3,Na2〇,K20 及 Li02。 雖然多孔無機載劑依據類型及製法而異具有不同性質 ,但本發明使用之較佳載劑具有比表面_積50至1000 m2/g ,較好100至700 m2 / & ’孔隙容積希望爲0.3至2.5 cm2 /g。若有所需,經由於150至100 0ec,較好200至80 0PC 之溫度燒製而製備載劑。 此外,値得一提者爲從固體顆粒或固韙細粒形式各別 具有粒徑10至30 0 pm之有機化合物可周於本發明作載劑 。此等有機化合物之例包含含有衍生自2至14碳原子之α 烯烴如乙烯,丙烯,1 一 丁烯及4 一甲基一 1 一戊烯之組 成單位作主要組分之(共)聚合物;或含有衍生自乙烯基 環己烷或苯乙燏之組成皐位作主要組分之聚合物或共聚物 Ο 本發明中,希望經由於前述攝媒組分(i),(ii),(iii) 及(iv)上進行烯烴預聚合反應所丰成之餳媒可用於乙烯共 聚物之製備。 經濟部中夬慄準局員工消费含作社印裝 預聚合反應前,觸媒組分(i),觸媒組分(i)及(ii) ,或觸媒組分(i),( ii)及(ϋ〇可支載於觸媒組分(iv) 之該種載劑上;或各觸媒組分可隨意彼此接觸及混合而用 於預聚合反應。 顆粒形狀卓越之球形烯烴共聚物可於下述條件下製備 :預聚合反應中使用觸媒組分(i)連同過渡金屬化合物(vi) 甲 4 (21〇χ297公定)80. 5. 20,000¾ (Η) 27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28) (精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中包括各別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且未鍵結在一起之配位 基者。 其中包括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且未鍵結在一起之配位 基之過渡金屬化合物(vi)之具體例包含 雙(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雙(二甲基環戊二燏基)‘锆二氯化物, 雙(乙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雙(·正丁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及 雙(茚基)锆二氯化物。 過渡金屬化合物〇i)對觸媒組分(i )之用量比例爲〇 至 50 mol%,較好 5 至 40 mol%,更好 10 至 3 0· mol %, 係以組分(i)及(vi)之總量定義爲1〇〇 mol %爲基準。 預聚合反應中,燏烴聚合物(v )之生成量以1 g載劑 爲基準爲0.05至l〇Og,較好0.1至50g,更好〇.2至30 g 〇 烯烴之範例包含乙熥及具有3至2〇碳原子之α —烯徑 例如丙烯,1- 丁烯,1 一戊熥,4 一甲基一1—戊烯, 1—己烯,1 一辛燏,ι_癸烯,1 —h二熥及1 —h四 烯。其中,以乙烯爲較佳。 ' . 預聚合反應可於無溶劑共存之下或於惰性烴溶劑內進 行。預聚合方法中,有機鋁化合物之用量爲0.2至20毫 莫耳,較好0.5至10毫莫耳,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用量爲 1至5〇11^原子,較.好2至2〇1115原子(以八1表示);而 28 T7 4 (210X297-^/2:) 80. 5. 20,000¾ (H)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2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葶項再填窝本頁) 觸媒Μ分(i)之用量爲〇.〇2至2 mg原子,較好0.05至 1 mg原子(以過渡金屬表示),所有數量皆以ig載劑 爲基準。 此外,有機鋁化合物(iii)(以A1原子表示)對有機 鋁氧化合物(i i)(以A1原子袠示)之期望分子比〔A1 (iii) /Al(ii)〕通常爲 0.02 至 3,較好 0.05 至 1.5 〇 有 機鋁氧化合物(ii)(以A1原子表示)對羯媒組分(i)( 以過渡会屬原子(Μ)表示)之分子比〔Al(ii)/M〕通常爲 5至2S0,較好爲10至ISO當預聚合反應係於惰性烴 溶劑內進行時,鐶媒組分(i)之濃度以過渡金屬表示通常 爲0·ϊ.至10 mg原子/升,較好0.5至5 mg原子/升。 預聚合反應係於一 20至7〇*c,較好一 10至60*C,更 好〇至50°C之溫度下進行。 預聚合反應可分批或連續,及於減壓,常壓或施壓下 進行。雖然分子量改質劑例如氫可存在於預聚合反應過程 中,但其數量較好受限制,因而可製得特性粘度〔7;〕於十 氫萘內於lWC測得不小於〇 .2 dl / g,較好0.5至1〇幻 / g之預聚物。 如此所得預聚合反應觸媒中,觸媒組分(i)之支載數 量(以過渡金屬原子表示,以1芎載劑爲竿)爲〇·1至5〇 mg ’較好〇·3至3〇 mg ,更好〇.5至2〇1112。觸媒組分 (ii)及(iii) C以A1原子表示)對觸媒組分(i)(以過 渡金屬(M)表示)之分子比(A1/M)爲5至200,較好 1 0至15 G,更好1 5至1 〇 〇。
212185 A 6 B.6 經濟郎中夬慄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0) 依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係經由令乙烯與下0具有3至 2〇碳原子滴烴進行共聚合反應而得,例如丙烯* 1一 丁烯,1 一戊豨,1—己烯,4 一甲基一 1 一戊燏,1一 辛摘’ 1一癸摘’ 1一十二嫌*【一十四攝* 1一十六摘 ,1一十八插及1一廿嫌。 本發明中,烯烴通常係於氣相或液相例如於淤漿內進 行聚合反應。於淤漿聚合反應中,惰性烴或烯烴本身可作 溶劑用。 烴溶劑之具體例包含脂肪族烴如丁烷、異丁烷、戊烷 、己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及十八烷;環脂族 烴如瓌戊烷、甲基環戊烷、環己烷及環辛烷;芳香烴如苯 、甲苯及二甲苯;及石油餾分如汽油、煤油及氣體油。此 等烴中,較佳者爲脂肪族烴,環脂族烴及石油餾分。 本發明中,淤漿聚合反應係於逼常一 50至100eC,較 好0至90eC之溫度下進行。 本發明中,氣相聚合反應係於通常0至120eC,較好 20至10 0°C之溫度下進行。 本發明之淤漿聚合反應或氣相聚合反應中,以過渡金 屬表示,過渡金屬化合物之滇度通常爲ΙΟ·8至10-2克原 子/升,較好1(Τ7至1〇·3克原子/升。 此外,於本發明之聚合反應中,可加入類似觸媒組分 (ii)及(iii)所用之鋁氧化合物或鋁化合物。聚合反應中 過程中,鋁化合物(以A1原子表示)對過渡金屬原子(M) 之比(Al/Μ)爲5至300,較好1〇至200,更好15至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甲 4 (210X297公交)80. 5. 20,000張(H) 30 »12iS5— 五、發明説明(31) A 6 B 6 150 〇 聚合反應通常係於常壓至1 〇〇kg/ cm2,較好2至50 kg / cm2之加壓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可分批,半連績 或連續進行。 此外,聚合反應也可以不少於2步驟之方式進行,2 步驟之反應條件彼此不同。 依本發明之製備烯烴聚合物之第二方法將具說明 如下。 藉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所製得之烯烴聚合 物,特別乙烯聚合物爲乙熥均聚物或乙烯與具有3至20 碳原字之α—烯烴所生成之逢機共聚物。 經由依本發明之插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所製得之乙烯 與具有3至2〇碳原子之α —豨烴所生成之逢機共聚物具 有上述特徵。 於本發明之熥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中,使闱由如下各 組分所生成的固體觸媒 ㈧週期表IVB族過渡金屬化合物,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 至少二基作爲配位基,所述至少二基係經由含碳及/或矽 之基而交聯者,及 ⑻有機鋁氧化合物,烯烴之聚合反應係於所得聚合物以固 態存在於聚合系統內之條件下進行。 • ^ . 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所用的過渡金屬化 合物㈧可由如下式代表之 M1L1x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A6 rS43445---_U_ 五、發明説明(32〉 式中Μ1爲過渡金屬,L1爲對應於過渡金屬之配位基,L1 中之至少二者爲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且經由含碳及/或矽 之基而鍵聯的配位基,具有環戊二燏基主幹之配位基以外 之爲具有1至12碳原子之烴基,院氧基,芳氧基,_ 基或氫;而X爲過渡金屬之價數。 上式中,M1爲過渡金屬,而M1之較佳具體例包含锆 、鈦、銓、鉻及釩。其中特佳者爲锆及銓。 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包含例如環戊二烯基, 烷基取代之環戊二烯基如甲基_戊二烯基,乙基環戊二烯 基,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甲基環戊二烯基及五甲基環戊 一插基,印基,4,5,6,7 —四氣節基及匆基。 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者以外之配位基爲具有1至12 碳原子之烴基,烷氧基,芳氧基,鹵基或氫。 具有1至12碳原子之烴基例如包含浣基,環烷基, 芳基,芳烷基,及此等基之具體例如下: 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及丁基; 環烷基如環戊基及環己基; 芳基如苯基及甲苯基; 芳烷基如苄基及新苯基Γ 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及丁氧基; 芳氧基如苯氧基;及 ' 鹵基如氟,氯,溴及碘。 本發明所用之包括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且具 有價數4之過渡金屬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可由如下式具體 ......................................Λ ::…裝...........................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葶項再填寫本頁) 甲4(21(以297公贷)80._5.20,000張(1{) 32 A6 B 6 2121^5_ 五、發明説明(33) 代表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蜞寫本頁) 式中Ml爲锆,鈦,銓或釩,R2,R3,r4及r5中之至 少二者,換言之,R2及R3、各別爲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 基,所述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二基係經由含碳及/或砂 之基如次烷基(·如次乙基及次丙基),取代次烷基如亞異 丙基及二苯基亞甲基,次砂烷基,及取代次矽烷基如二甲 基次矽烷基而鍵結在一起;R4及R5各別爲具有環戊二烯 基主幹之基,烷基,環烷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芳 氧基,鹵基或氫。 以下列擧具有至少二含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所 述二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係經由次烷基,取代次 烷基.,次矽烷基或取代次矽烷基而鍵結在一起之過渡金屬 化合物(A)之具體例。 次乙基·雙(茚基)二甲基锆, 次乙基雙(茚基)二乙基锆, 次乙基雙(茚基)二苯基锆—氯化物, 次乙基雙(茚基)甲基锆一氯化物, 次乙基雙(茚基)乙基锆一氯化物, 次乙基雙(茚基)甲基锆一滇化物, .·. 次乙基雙(茚基)锆二氯化物, ' 次乙基雙C茚·基)锆二溴化物, 次乙基雙(4,5, 6, 7 —四重(一 1 —苟基)二甲基結’ 次乙基雙(4, 5, 6, 7 —四氫一 1 —茚基)甲基锆一氯 33 f 4 (2ΐπχ297·^^) 80. 5. 20,000¾ (Η) A 6 Γ^121β5---1!_ 五、發明説明(34) 化物,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项寫本頁) 次乙基雙(4,5, 6, 7 —四氣一 1 —節基)结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4, 5,6,7 —四氫一1 一茚基;)锆二溴化物, 次乙基雙(4 一甲基一 1 —節基)结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5-甲基-1-節基)·结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6 —甲基一1—茚基)锆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7 —甲基一 .1—節基)锆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5 —甲氧基一 1 一節基)锆二氧化物, 次乙基雙(2,3 —二甲基一 1 一茚蕋)锆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4,7 —二甲基—1 一茚基)锆二氯化物, 次.乙基雙(4,7 — 一甲.氧基一1—節基)結二氯化物, 亞異丙遙(環戊二烯基场基)锆二氯化物, 亞異丙基(環戊二烯基一 2,7 —二—三級丁基务基) 锆二氯化物, 亞異丙基(環戊二烯基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二甲基次矽烷基雙C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二甲基次矽烷基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二甲基次矽烷蕋雙(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二曱基次矽浣基雙(三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及.. -.. 二甲基次矽烷基雙(茚基)锆二氯化物。 也可使用經由以鈦、给或巩取代前述锆化合物各例中 之锆所得的過渡金屬化合物。 依本發明之插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中,類似有機鋁氧 i 甲 4 (210X297公货)80. 5. 20,0005fc (Η) ----- A6 Βδ 212185 五、發明説明(35 ) 化合物(ii)之化合物可用作有機鋁氧化合物(B)。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外,於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中,若有 所需,於烯烴聚合物之製備過程中除前述過渡金屬化合物 ㈧及有機鋁氧化合物⑻之外,也可使用有機鋁化合物(C)。 類似有機銘化合物(i i i)之化合物可用作此種有機銘 化合物(C)。 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中所用的觸媒組分 係呈固相’此種固體觸媒組分例如可經由將觸媒組分⑷支 載於載劑(D)或固體有機鋁氧化合物上而製備。 類似前述之載劑可用作載劑(D)。 訂· 經由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物之第二製法製備乙烯聚合 物之過程中,較好使用如下所生成的觸媒,將烯烴於包括 觸媒組分(A)及⑻,且若有所需鐲媒組分(C)及/或觸媒組分 (D)之镯謀組分上進行預聚合反應,所有此等觸媒組分皆爲 前述者。 .線· 預聚合反應前,鐲媒組分(A),鐶媒組分(A)及ίΒ)或觸媒 組分(Α)、⑻及(C)可預先支載於载劑上,或者此等觸媒組分 可單純隨意接觸及混合》 當含有各別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且此等配位 基並未鍵結在一起的過渡金屬化合物(Ε)與觸媒組分(Α)共同 用於接觸及混合時,可製得顆粒性質卓越之球形烯烴共聚 • > 物。 若有所需,本發明所用之遇渡金屬化合物(Ε)爲類似前 述含有各別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且該等配位基並
Α6 Β 6 〇1 21Β5_ 五、發明説明(36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未鍵結在一起的過渡金屬化合物(vi),此種過渡金屬化合 物(E)將更詳細示例說明如下。過渡金屬化合物⑻可由如下 式代表之 M2L2x 式中Μ2爲過渡金屬,L2爲對應於過渡金屬;£配位基,其 中至少一個L2爲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具有環 戊二燏基-主幹之配位基以外的L2爲具有1至20碳原子之 烴基,烷氧基,芳氧基,鹵基或氫,而X爲過渡金屬之價 數0 前述式中,Μ2爲過渡金屬,而Μ2之較佳具體例包含 锆、鈦、銓、络及釩❺其中,特佳者爲锆及銓。· 具有環戊二摘基主幹之配合基之例包含環戊二嫌基, 烷基取代之環戊二烯基如甲基環戊二燏基,乙基環戊二烯 基,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曱基環戊二烯基及五甲基環戊 二燏基,茚基及令基。 . •線· 如前述,各別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至少一較好二配 位基係相當於過渡金屬Μ2。 經濟部中央搮率扃負工消費合作社印$1 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以外之配位基爲1至12 碳原子之烴基,烷氧基,芳氧基,-基或氫。 具有1至12碳原子之烴基例如包含烷基,環院.基,芳 基及芳烷基,而其具體例列擧如下。 ' 烷基包含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及丁基。 環烷基包含環戊基及環己基。 芳基包含苯基及甲苯基。 甲 4 (210X297公¢) 80. 5. 20,000張(Η) 36
I I A 6 B 6 21218ο ~- 、發明説明(37 ) 芳烷基包含苄基及新苯基》 烷氧基包含甲氧基,乙氧基及丁氧基。 芳氧基包含苯氧基。 鹵基包含氖,氯,溴及碘。 含有如本發明所用之各別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且未鍵 結至其他環戊二烯基主幹的配位基及具有4價過渡金屬之 過渡金屬化合物(E)可由如下式具體代表之 ... R2,kR3; !R4fmR5,nM2 式中Μ2爲锆,鈦,銓或釩,rV爲具有瓖戊二熥基主幹之 基,及各別爲具有環戊二燏基主幹之基,烷 基,環烷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鹵基或氫 ,垃爲不小於1之整數,及k+i+m+n=4。 以下列擧過渡金屬化合物_:Ε)之具體例,其中具有锆作 Μ2及各別含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且未鍵結至其他環戊二烯 基主幹之配位基。 雙(環戊二烯基)锆一氯化物一氫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锆一溴化物一氫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甲基锆氫化物, 雙C環戊二烯基)乙基锆氫化物, - 雙(環戊二熥基)苯基锆氫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苄基锆氫化物, ’ 雙(環戊二烯基)新戊基锆氫化物, 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一氯化物氫化物, 雙(茚基)锆一氯化物一氫化物, {精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蜞窝本頁) •裝. •線· 甲 4 ⑵()X 297公;52:) 80. 5. 20,000張(Η) 37 A6 B6 五、發明说明(38) 雙(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雙(環戊二熥基)锆二溴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甲基结一·氯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乙基结一氯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環己基锆一氯化物, 雙(環戊二烯基)苯基锆一氯化物, 雙(瑱戊二烯基)苄基.结一氯化物, 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 雙(二甲基環戊二烯基)_二氯化物, 雙(正丁基環戊二熥基)锆二氯化物, 雙(茚基)锆二氯化物, 雙(茚基)锆二漠化物, . 訂· 雙(環戊二烯基)锆二甲基, 雙(瑱戊二烯基)锆二苯基, 雙(環戊二烯基)鉻二苄基, 雙(環戊二烯基)锆甲氧基氯化物, •線. 雙(環戊二燏基)锆乙氧基氯化物, 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锆乙氧基氯化物, 雙(_環.戊一·蹄基)结本氧基氯化物,及 雙(f基)锆二氯化物。 _ ' 也可使用經由於如上擧例之锆化合物中使用鈦、銓或 飢’取代锆所得之過渡金屬化合物。 於預聚合反應過程中,以lg載劑爲準,烯烴聚合物 之生成量爲0.05至lOOg,較好0.3至5〇g,更好0.2至 肀 4(2丨ι)χ297公垃)80. 5. 20,000?fc(H) 38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39) 30 g 〇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滴烴之範例包含乙烯及具有3至20碳原子之α —嫌 例如丙烯,1 一 丁烯,1 一戊烯,4_甲基一 1—戊烯, 1 一己熥,1-辛烯,1一癸烷,1 一十二烯及1—十四 烯。其中,以乙烯爲較隹。 預聚合反塵係於無溶劑共存或惰性烴溶劑內進行。預 聚合反應過程中,有樣鋁化合物之周量爲〇·2·至20毫莫' 耳,較好0.5至10毫莫耳,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用量爲1 至50毫克原子,較好2至20_克原子C以Α1表示), 而鐲媒組分㈧之用量爲0.02至2毫克原子,較好〇.〇5至 1毫竞原子(以過渡金屬表示),所有數量皆以1 S載劑 爲準。 此外,較好有機鋁化合物(以A1原子表示)〔A1 (C)〕 對有機鋁氧化合物(以A1原子表示)〔A1(B)〕之期望分子 比〔A1(C)/A1(B)〕通常爲 0.02 至 3,較好 至 1.5。 有機鋁氧化合物(以A1原子表示)〔A1 .B)〕對鐲謀組分㈧ (以過渡金屬⑽表示)之期望分子比〔A1 (B)/M〕通常爲5 至2 50,較好10至15 0。當預聚合反應係於惰性烴溶劑 內進行時,觸媒組分(A)之濃度以過渡金屬原子表示通常爲 0..1至10毫克原子/升,較好〇.5至5最克原子/升。 預聚合反應係於一 20至70*C,較好-10至60°C,更 # 〇至5 之溫度下進行》 預聚合反應可分批或連續,及於減壓,常壓或施壓下 進行。雖然分子量改質劑例如氫可存在於預聚合反應過程 甲 4 (21t)x297公坌)80. 5. 2〇,〇〇〇乐(H) 39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40)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中,但其踅量較好受限制,因而可製得特性粘亭〔7〕於十 氬萘內於135lc測得不小於0 . 2 dl / g,較好〇 . 5至1 〇 dl /g之預聚物》 如此所得預聚合反應觸媒中,觸媒組分㈧之支載數量 (以過渡金屬原子表示,以1 g載劑爲準)爲O.i至50 mg,較好〇·3至3〇mg,更好〇·5至20mg。鏔媒組分 (B)及(C)(以A1原子表示)對觸媒組分㈧(以過渡金屬咖: 表取)之分子比(A1 /M )爲5至200,較好1〇至150, 更好15至100。 、玎· 依本發明之乙烯共聚物係經由令乙烯與下列具有3至 20碳原子之α烯烴進行共聚合反應而得,例如丙烯,1 一 丁烯,1 一戊摘,1 一己烯,4 一甲基一1 一戊摘,1一 辛攝’ 1_癸摘,1 一十二搞,1—十园滴,1 —h六橘 * 1 —八想及1 一廿结。 •線· 於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反應之第二方法中,烯烴通常 係於所生成之聚合物以固體狀態例如氣相或淤漿存在之條 件下進行聚合反應。於淤漿聚合反應中,惰性烴或烯烴本 身可作溶劑用。 烴溶劑之具體例包含 ϋ旨肪族烴如丁烷,異丁烷,戊烷,己烷,辛烷.,癸烷 ,十二院,十六'丨完及十八院; 環脂族烴如環戊烷,甲基環戊烷,環己烷及環辛烷; 芳香烴如苯,甲苯及二甲苯;及 石油餾分如汽油,煤油及氣體油。此等烴中,較佳者 212185 A6 ----—------------BJ___^ 五、發明説明(41) 爲脂肪族烴,環脂族烴及石油饀分。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衣頁) 本發明中,淤漿聚合反應這常係於—5〇至1〇〇1 ,較 好〇至9(TC之溫度下進行。 本發明中,氣相聚合反應通常係於〇至l2(rc,較好 20至l〇〇t之溫度下進行。 於本發閱之淤漿聚合反應或氣相聚合反應中,於聚合 反應系統內之過渡金屬濃度通常爲10-8至“-2克原子/升 ,較好10 — 7至1〇_ 3克原子/升。 • 此外,於本發明之聚合反應Φ,類似镯媒組分⑻及(C) 製備中所用的鋁氧化合物或鋁化合物可加入反應系統內。 訂. 聚合皮應過程中,鋁化合物(以A1原子表示)對過渡金 屬原子(M)之比(Al/Μ)爲5至30 0,較好10至2 00,更 好15至150。 聚合反應通常係於常壓至100 kg/ cm2,較好於2 至50 kg / cm2之施壓條件下逞行。聚合反應可分批 .,半連績或以連續方式進行。 .線. 此外,聚合反應也可於不少於2步驟之情況下進行, 各步驟具有彼此相異的反應條伶。 經濟部中央搮举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ί 本發明之攝烴聚合反應用之固體觸媒將疋例說明如下 Ο 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反應用之第一預聚合固體觸媒係 經由於懸浮液或氣相中於包括下列各組分之固體觸媒共存 之下將豨烴進行預聚合反應而生成者 〔Α〕微細顆粒載劑, 甲4(2川><297公货)80.5.20,000張(11〉 41 A6 B 6 莊2185_ 五、發明説明(42 ) 〔B〕過渡金屬化合物(後文中定名爲非橋型遇.渡金屬化合 物).包括具有環戊二熥基主幹之配合基,環戊二蹄基主幹 並未互相鍵結, 〔C〕過渡金屬化合物(後文定名爲橋型金屬化合物)其中 包括至少二配合基各別具有一環戊二烯基主幹’所述至少 二配合基係經由次烷基,取代之次烷基,次砍院基或取代 之次矽烷基而彼此鍵結者,及 · 〔D〕有機鋁氧化合物。 依本發明之烯烴聚合反應_用之第二預聚合固體觸媒係 由前述組分〔A〕、〔B〕、〔C〕、〔D〕、及〔E〕有機鋁化合 物而生成者〇 前述載劑(iv)可周作細粒载劑〔A〕。 也可使用如同前述過渡金屬化合物(E)其中包括具有環 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而環戊二烯基主幹並未彼此鍵聯 者之相同化合物作爲非橋型過渡金屬化合物〔B〕。 也可使用前述相同化合物作橋型過渡金屬化合物〔C〕 0 此外,也可使周前述相同化合物作有機鋁氧化合物 〔D〕〇 又復,可使用前述相同化合物作有機鋁化合物.〔E〕。 本發明之浠烴聚合反應用之預聚合固體觸媒係經由將 細粒載劑〔A〕,非橋型過渡金屬化合物〔B〕,橋型過渡金 屬化合物〔C〕,有機鋁氧化合物〔D〕及若有所需有機鋁化 合物〔E〕於惰性烴溶劑內混合,以及引進烯烴進行預聚合 ^4 (21(1X297-^2:) 80. 5. 20,000¾ (H) 42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t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說明(43) 反應而製備者。 · 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雖然混合可、以任意選擇之次序進行,但混合及接觸較 好以〔Α〕—(〔Ε〕)->〔D〕—〔Β〕一> 流烴―〔C〕—烯烴,或 〔A〕—(〔E〕)—〔D〕— {〔B〕+〔C〕}—烯烴之順序進行 Ο 本發明之烯烴聚合反應届之預聚合固體觸媒也可經由 將非橋型過渡金屬化合物〔Β〕,橋型過渡金屬化合物〔C〕 ,有機鋁化合物〔D〕及若有所需有機鋁化合物〔Ε〕支載於 細粒載劑〔Α〕上,引進烷烴,於無溶劑共存之下進行預聚 合反應而製備。 當:組分〔Α〕至〔D〕,及若有所需組分〔Ε〕混合時,組 分〔Β〕及組分〔C〕之用量總計道常爲1〇-5至5 X l〇-3m〇l ,較好5 X 10·5至10-3 m〇1 (以組分〔a〕爲準),及 總濃度約爲1〇-4至2 X 1〇-2 mol/1,較好2 X 1〇-4至1〇-2 mol/1 。組分〔B〕之用量爲5至80 mol%,較好7至70 mol%,更好10至60 m〇l %,以組分〔B〕及組分〔C〕之總 量爲100 mol %爲基準。 ¥ 票 組分〔D〕中之鋁對耝分〔B〕及〔C〕中之過渡金屬之原 子比〔A1/(過渡金屬)〕通常爲1〇至500,較好20至 2〇〇。若有所需,使用的組分〔E〕中之鋁原子(A1E)對組 分〔D〕中之鋁原子〔A1D〕之原子比(A1E / A1D)通常爲 • » . 0.02至3,較好0.05至1.5。組分〔A〕至〔D〕,及若有 所需組分〔E〕適常係於-20至80’c,較好〇至60*c之溫度 下混合,而接觸時間爲1至200分鐘,較好5至120分鐘。 •η ά. 甲 4(210X297公坌)80_ 5. 20,000張(1〇 43 A6 B 6 五、發明説明(44) 烴烯係於組分〔A〕至〔D〕,及若有所需前@組分〔E〕 共存之下進行預聚合反應。預聚合反應進行時,過渡金屬 化合物之用量通常爲10·4至2 X 10-2 mol/1,較好5 X 10·4至1 〇-2 mol /1 ,反應溫度爲一 20至80·(:,較好〇 至5(TC,及反應時間爲〇·5至1〇〇小時’,較好1至50小 時。 雖然預.聚合反應中所用之烯烴係選自聚合反應所用之 烯烴,但以乙燏爲隹。 如前所得之本發明之烯烴察合反應所用之預聚合固髏 觸媒中,過渡金屬之支載量爲5 X ΙΟ·6至5 X ΙΟ·4克原 子,餃好ΙΟ-5至3 X 10_4克原子,而鋁之支載量爲10-3 至ΙΟ·1克原子,較好2 X 10·3至5X 10·2克原子,所有 餃量皆以lg組分〔Α〕爲基準。 此外,於預聚合反應過程中生成之聚合物數量以lg 細粒載劑爲基準約爲0.1至50〇g,較好〇·3至3〇〇g,特 好1至1o〇g 。 用於製備本發明之烯烴聚合反應用固體觸媒作溶劑之 惰性烴之具體例包含 r 脂肪族烴如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 癸烷,十二烷及煤油; 環脂族烴如環戊烷,環己院,及甲基環戊烷,; 、 芳香族烴如苯,甲苯及二>苯; 鹵化烴如次乙基氯,氯苯及二氯甲烷;及 此等烴之混合物。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搮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甲4(21(以297公坌)80.5.20,000張出) 44
^21^18^212185 A 6 B 6 齊 郎 t 夬S 準 η 资 会· ; \k -:P k 五、發明説明(45| 於庾用此種其中具有前述所定義的預聚合的烯烴之烯 烴聚合反應用之預聚合固體觸媒進行烯烴之具合反應時, 過渡金屬化合物〔B〕及〔C〕之期望用量(相對於每升聚合 容積)通常爲10-8至10-3克原子,較好10-7至1〇-4克原 子(以過渡金屬表示)。聚合反應中,’若有所需可使用有 機鋁化合物及鋁氧烷。聚合反應所用之有機鋁化合物之範 例包含類似前述有機鋁化合物〔E〕之化合物。有機鋁化合 物之用量爲〇至5〇〇莫耳,較t子5至20 0莫耳,以1克原 子過渡金屬爲基準。 可使用此種烯烴聚合反應用之預聚合鏢媒進行聚合反 應之烯烴包含乙烯及具有3至20碳原子之α —烯烴,例 如丙烯,1 一 丁烯,1 一戊烯,1 一己烯,4 一甲基一1 一戊i_希’ 1 一辛搞,1 一癸橘,1 —十二締,1 —十四蹄 ,ι —h六烯,1 —P八烯,1—廿燏,環戊锜,環庚烯 ’尿冰片懷,5_甲基一2—原冰片插,四環十二想,2 一甲基一 1,4,5,8 -二甲撑 一 l,2,3,4,4a,5,8,8a —八氫 萘。此外,也可使兩苯乙烯,乙豨基環己烷及二烯類。 本發明中,聚合反應可藉液相聚合反應如溶液聚合及 懸浮液聚合反應方法,或藉氣相聚合反應方法實施。 液相聚合反應方法中,可用如同觸媒製備時所兩的相 同惰性烴溶劑,而烯烴本身也可用作溶劑。 烯烴聚合反應通常使用如前述用於烯烴聚合反應之觸 媒,於通常一 50至l5〇’C,較好〇至10 0.C之溫度.下,於 通吊爲S壓至100 kg / cm? ’較好常蹈至50 kg / cm2之 甲 4 (2丨ΠΧ297公沒)80. 5. 20,000張(H)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Y .線·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說明(46〉 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可分批,半連績或以連績方式進行 。此外,聚合反應也可以二或二以上之步驟進行,各步驟 之反應條件彼此不同,所得烯烴聚合物之分子量可經由將 氫置於聚合系統內或經由改變聚合溫度而調整。 此外,於本發明中,烯烴聚合反應周屬媒也可含有與 前述組分不同的組分,該等組分係可周於涂烴聚合反應-者 Ο 以下將參照實施例示例說明本發明,但絕非將本發明 囿限於此等實施例。 此外,本說明書中熔體張力(後文偶爾縮寫爲MT ) 係藉下述程序測定° 熔體張力(MT)係經由當聚合物以穩定速率拉張時測 量熔融聚合物之應力而測定。換言之,使周所生成之聚合 物之細粒,或使周經由將細粒—次溶解於癸烷內,及使用 甲醇/丙酮(體積比i/1)溶液以不小於癸烷5倍之容 積沈澱出已經溶解的粉末所獲得之聚合物作測量用樣品; 以及使用噴嘴直徑爲2·09 mm及噴嘴長8 mm之MT測量 裝量(東洋精機製作所製造)於樹脂溫度19〇。(:,擠壓速 率10 mm / min及捲取速率10至20 m/min之條件下進行 測量。 於熔體張力之測量過程中,乙烯共聚物樣品與0.1% i量比之2,6 —二三級丁基劈甲酚,此乃一種交聯安定劑 ,預免混合。 實施例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甲 4 (21 () X297公交)80. 5. 20,000張(Η) 46 1 A6 B 6 212185 五、奁明説明(47) 〔觸媒組分㈧之製備〕 · 使用氮淸洗之400 ml玻璃瓶內饋入20g雙(茚基) 乙烷及20 0 ml THF。內容物藉攪拌冷却至_ WC,及以’ 50分鐘時間加入100 mi n-BuLi溶液(1.6M溶液)。 隨後,所得混合物於一 50¾攪拌1小時,且使其溫熱至室. 溫,因而使得雙(茚基)乙烷變成陰離子性。內容物內加 入1 0 0 ml THF而生成均質·_液。 - 另一個使用氮淸洗之1升莰璃瓶內餓入250 ml THF, 冷却至一5(TC及徐緩加入16 . 54g四氯化锆。內容物溫熱 至6 0’C,及攪拌1小時。如上所製得之陰難子性配位基逐 • * 滴加入其中。所生成之混合物於6 (TC攪拌3小時,及使用 玻瑪過濾器過濾。濾液於室溫湊縮至原姶體積之1 /5而 沈澱出固體,經由使用玻瑪過濾器過濾而分離固體,固體
I 殘渣使用己烷/醚(體積比1/1)溶劑混合物洗滌,及 烕壓乾燥而得觸媒組分㈧。 〔觸媒組分⑻之製備〕 · 使用氮徹底淸洗之400 ml瓶內饋入37g Al2(SO4)3· l4H2〇及125 mi甲苯。內容物冷却至0 ’C,及逐滴加入 使用125.ml甲苯稀釋之500毫莫耳三甲基鋁。所得混合 物溫熱至4(TC,及於該溫持旗進行反應經歷4 8小時。反 、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藉過濾進行固一液分離,及從濾液 Φ去除甲苯,因而獲得9.lg白色固體觸媒組分⑻。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使用氮徹底淸洗之4〇〇 ml瓶內饋入l.29g氧化矽( 甲 Ί (210X297-^ίί) 80. 5. 20,000¾ (Η) 47 ' .......................................一:…·裝...........................訂....................._ •線 (锖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续濟筇中央""局貝二消f合乍法··长 A6 _:_____B_6_;___ 24誠綠月(4¾ F-948得自Fuji Davison公司,於饋入瓶中前事先於70 (TG 燒製6小時)及2〇 ml甲苯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中加入 4.511111三異丁基鋁之癸烷溶液(八1:1莫耳/升), 及痕合物於室溫攪拌3〇分鐘。隨後,加入7.91 ml如上 所製備之觸媒組分⑻之甲苯溶液(A1 : 0.95莫耳/弁) ,及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72 ml如上 所製得之觸媒組分㈧之甲苯溶液(Zr : 0 .00 29 8莫耳/. 升),及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然後,又加入52 ml 癸烷,及經由於常壓連績引進乙豨而於30°C進行預聚合反 應經歷4小時。 預聚合完成後,藉傾析去除溶劑,殘渣使用20 0 ml己 浣於6 0·(:洗3次,且又使用2 〇〇 ml己烷於室溫洗3次,因 而獲得預聚合觸媒其中以氧化矽爲準含有8·5 mg Zr, 160 mg A1及15g聚乙烯。 〔聚合反應〕 內容積2升之壓熱鍋內經以氮徹底清洗,其中饋入 150g氯化鈉(特甩級’得自Wako Junyaku K.K.) ’內容 物於9 0*c減壓乾燥1小時。隨後,經由引進乙插與1 一 丁烯之氣體混合物(1 一丁烯含量:6.3mo1%) *使得 系統壓力回復至常壓,系統溫度降至7 〇1° 壓熱鍋內加入如上所製得之預聚合羯媒*其數量爲 (K 007 5毫克原子(以锆原子計)及1.13毫莫耳三異丁基 銘。 隨後,將50Nml氫及如上述之乙烯與1 一丁烯之氣 中4(2川><297公货)80.5.20,000張(}{) 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練. 212185 A 6 B 6 五、發明說明q9) 體混合物依次引進其中,於4 kg/cm2 —G之總壓力下開 始進行聚合反應,藉此反應系統溫度立刻升高至8 0.C。,隨 後’.於8(rc道行聚合反應1小時,同時經由單純饋進氣體 :混合物而將總壓力維持於4 kg / cm2 -G 〇 •聚合反應完成後,經由以水统滌而從反應混合物內去 除氯化鈉,其餘聚合物使用甲醇洗滌及於8〇.c減壓乾燥隔 夜’因而獲得11 eg乙烯一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8.1. %重量比之1 一丁燏組成單位及2.8 %重量比之癸烷可溶 性組分,其溫度爲2 3*C,於1 9 〇··(:及2.1 6 kg之負載測得 MFR 爲 2.30g/i〇min,密度 0.915 g./cm3 及熔體張力 «
CfvfT〉5.3g及體積比重〇.3lg/cm3,藉示差掃描卡計 C DSC)測量時頭示吸熱曲線,最高峯於94«c。 ‘ 實施例2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於1 . 3 0g實施例1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 0 ml癸 .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3 .24 ml三異丁基鋁之癸 烷溶液(Al : 1莫耳/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 0分鐘 Ο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藉實施例1之相同程序所合成 的17 .1 ml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C A1 : 0.95莫耳 /升),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0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03 ml雙(環戊二烯基)锆 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 0·〇417莫耳/升),所得混 合物攪袢15分鐘。混合物內加入5〇 ml癸烷,及於3(/C (請先閱讀货面之注意事項再项寫本頁) .裝· 甲 4 (210X297公岔)80_ 5_ 20,000¾ (H) 49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50) (請先閱蹟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進行預聚合2小時同時連績引進於常壓之乙烯?隨後,引 進含0.0017 2莫耳/升Zr之觸媒組分(A)之甲苯溶液100.5 ml,及於30*C持續進行預聚合反應4小時。隨後進行類似 實施例1之作業獲得含9·3 mg锆,190 mg鋁及2〇g聚乙 烯之預聚合觸媒。 〔聚合反應〕 重複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使用含有3· 6 mol % 1 — 丁烯,1 〇 Nml氫之氣體混合物及前述預聚合觸 媒其數量爲0.0 05毫克原子(以锆原子計)及0·75毫莫耳 (以三異丁基鋁計),且於7 0°c進行聚合反應2小時,因 而獲彳$8 8g乙掹/1 一 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6 ·7 %重量比 之1 一丁烯組成單位及〇.25 %重量比之癸烷可溶性組分, 具有 MFR 0.48 g / 10 min,密度 0 .922 g / cm3,熔體張力 llg及體積比重〇.35g/cm3 ,且顯示吸熱曲線之最高峯 於1 〇 3*c (藉Ds C測定)。 實施例3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於3.Og實施例1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30 ml癸 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7.4 5 ml三異丁基鋁之癸 烷溶液(Al : 1莫耳/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25分鐘 Ο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藉實施例1之相同程序所合成 的39.4 ml有镤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i : 0·95莫耳 /升),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拌25分鐘。 甲(210X297公釐)80. 5. 20,000¾ (Η) 50 A 6 pftiaiss_b6 五、發明説明(51〉'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2.14 ml雙(甲基環戊二烯基 )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 0.0465莫耳/升),所 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混合物內加入1〇〇 ml癸烷,及於 25\:進行預聚合2 .5小時同時連謓引進'於常壓之乙烯。 隨後,引進含0.0 0240莫耳 > 升Z_r之觸媒組分(A)之 甲苯溶液166 .4 ml,及於30¾持績進行預聚合反應5小 時。隨後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作業'獲得含8.2 mg锆,15 0 mg鋁及2〇g聚乙烯之預聚令觸媒。 〔聚合反應〕 ’ 重復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加入30 Nml 氣,及使用前述預聚合觸媒,因而獲得14 9g乙熥/1 一 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10.1 %重量比之1 一 丁烯組成單位 及3.1 %重量比之癸烷可溶性組分,具有MFR 1.78 g / 10 min,密度0.912 g / cm3,熔體張力5. 3g及體積比 重0.3 6 g / cm3 ,且顯示吸熱S線之最高峯於9 /Tc (藉 .DSC測定)。 實施例4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於1.49g實施例1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5 ml癸 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3 · 7 2 ml三異丁基鋁之癸 综溶液(Al : 1莫耳/升),混合物於室溫搜伴45分鐘 Ο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藉實施例1之相同程序所合成 的19.6 ml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 0.95莫耳 中4(21(1?<297公3?)8〇.5.2〇,〇〇〇張(1^ 51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52 ) /升),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拌45分鐘。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墙寫本頁)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2.13 ml雙(甲基環戊二燏基) 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 0 . 〇4 6 5莫耳/升),所得 混合物攪拌10分鐘。混合物內加入75 ml癸烷,及於3(TC 進行預聚合1.5小時同時連績引進於常壓之乙烯。 隨後,於反應混合物內加入含〇 ·〇〇2δ7莫耳/升Zr 且如實施例1製備之觸媒組.分㈧之甲苯溶液51.9 ml ,及 於3(TC持績進行預聚合反應4,小時。隨後進行類似實施例 1之作業獲得含1 〇 · 5 mg锆,1 9 Omg鋁及1 7g聚乙烯之預 聚合觸媒,以1g氧化矽爲基準。 〔聚合反應〕 ' 重復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使用含有4.4· mol % 1 — 丁烯,30 Nml氫之氣體混合物及前述預聚合觸 媒其數量爲0.005毫克原子(以锆原子計)及0.5毫莫耳 (以三異丁基鋁計),因而獲得4 Sg乙烯/1 一 丁烯共聚 物其中含有6.5 %重量比之1 — 丁豨組成單位及〇·32 % 重量比之癸烷可溶性組分,具有MFR 3 . 1 g / 1 〇 min,密 度0 . 9 2 2 g / cm3,熔體張力4.9g及證積比重.0.36 g/ cm3,且顯示吸熱曲線之最高峯於11 5*C (藉DSC測定) Ο 實施例5 · 〔'聚合反應〕. ’ - 重複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使用含有3 .6 mol % 1 — 丁烯,10 Nml氫之氣體混合物及前述預聚合觸 52 甲 4 (21()X297&iJ) 80· 5· 20,0005Jc (H)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53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謀其數量爲0·005毫克原子(以_原子計)及〇.75毫莫 耳(以三異丁基鋁計),且於7 〇*C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 因而獲得9 5g乙烯/1 一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7.4 %重量 比之1 一丁烯組成單位及0.18 %重量比之*烷可溶性祖 分,具有 MFR 0.075 g / 10 min,密度 0.920g / cm3, 溶體張力42g及體積比重0.24g / cm3 »且顯示吸熱岛線 之最高峯於1 〇 3*c (藉DS C測定)。 、 比較例1 〔預聚合髑媒之製備〕 於3.14g實施例1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5 ml癸 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I3 .1 ml三異丁基鋁之癸 烷溶液(Al : 1莫耳/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45分鐘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藉實施例1之相同程序所合·成 的36·5 ml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 I·79莫耳 /升),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袢2〇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 〇 . 9 ml雙〔甲基環戊二烯基 )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 0.〇48〇莫耳/升),所 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混合物內加入1〇〇 ml癸烷,及於 30"C進行預聚合4· 5小時同時連績引進於常壓之乙烯。隨 後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洗髋作業,獲得預聚合觸媒其中以 :ί', lg氧化矽爲準含有7.6mg锆,190mg鋁及’9.7g聚乙 烯。 〔聚合反應〕 A 6 B 6 經濟郎中央搮準局員工消費合作钍印t 212185 五'發明説明(54) 重複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使f含有e·1 mol —丁烯及前述預聚合燭媒其數暈爲0.015毫克原子 (以锆原子計)及0.75毫莫耳(以三具丁基鋁計),且於 8 5*C及8 kg /cm2- G之總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因 而獲得137g乙烯/ 1 一 丁燏共聚物其中含有7· 2 %重量 比之1 一丁燏組成單位及1.1.%重量比之癸烷可溶性掇分 ,具有 MFR 1 .29 g / lOmin,密度 〇 . 920 g /cm3,熔體張 力1.9g及體積比重0.37 g /cm3,且顯示吸熱曲線之最 高峯於114-C (藉DSC測定); 實施例6 〔聚合反應〕 重複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使用聚合觸媒之用 量爲0.003毫克原子,以锆原子計,及0.54毫莫耳以三 異丁基銘計,且於8 及8 kg / cm2 —G之總E力下進行 單獨乙烯之聚合反應經歷1小時,因而獲得乙烯聚 合物,具有!^'110.29£/1〇111〖11,熔髖張力17.5叾及體 積比重 0.32g / cm3 。 實施例7 〔聚合反應〕 重複進行類似實施例3之聚合程序,但使用含有3·9 mol % 1 - 丁烯,50 Nml氣之氣體混合物及前述預聚合觸 媒其數量爲0.0 05毫克原子(以锆原子計)及〇·5毫莫耳 (以三異丁基鋁計),及聚合反應係於2 . 5 kg / cm2 — G 之總壓力下進行,因而獲得119g乙烯/1 一丁烯共聚物 甲 4 (210X297公坌)80· 5· 20,000張(H) 5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6 B 6 cm、 212185 五、發明説明(55 ) 其中含有7.0%重量比之1 一丁烯组成單位及P·35 %重 量比之癸浣可溶性組分,具有MFRl·97 g / lOmin,密度 0 · 920 g / cm3,熔體張力4.6g及體積比重〇·36 g / cm3 .,且顯示吸熱曲線之最高峯於l〇3*C (藉DSC測定)。 實施例8 1 . 〔聚合反應〕 重複類似實施例4之聚合反應程序,但使用50 Nml . 氫及預聚合觸媒之用量以三異丁基鋁計爲0.75毫莫耳,且 於85¾及7 kg / CmLG之總壓力下進行預合反應,因而獲 得141 g乙賴/ 1 一 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6·8%重量比之 1 一 1:烯組成單位及0.67 %重量比之癸烷可溶性組分,具 有 MFR 1.99g/l〇mm,密度 0.920 g/ cm3 ,熔體張力 6 .〇g及體積比重〇 .37g 比較例2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於1 . 1 lg實施例1所用之¥同氧化矽內加入1 5 ml甲 苯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7 .76 ml三異丁基鋁之甲 苯溶液( Al: 1莫耳/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0分鐘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I3.6 ml以實施例1之類似程序 合成的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 0..95莫耳/升 ),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5分鐘。隨後,於懸浮液內 加入162.0 ml次乙基雙(茚基)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 (Zr: 0.0〇228莫耳/升),所得混合物又攪拌30分鐘 (靖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場寫本頁) •裝. 訂· 線· 55 A6 B6 212185 4 '發明説明(56 ) .。混合物內.加入1〇〇 ml癸烷,經由連續引進常壓之乙烯 而於3〇t進行預聚合反應經歷5小時。隨後進行類似實施 例1之作業,獲得預聚合觸媒其中含有20.6 mg结,31 0 mg鋁及27g聚乙烯,以】g氧化矽爲基準。 〔聚合反應〕 內容積爲1.5升之玻瑪壓熱鍋且經以氮徹底淸洗者, 其中饋入1升癸焼’乙烯及氣氣體混合物分別以250升/ 小時及1升/小時之流速引進其中。系統溫度升高至7 5*c ,壓熱鍋內加入〇.5毫莫耳三麵丁基鋁及前述預聚合觸媒 之混合物,觸媒用量爲〇. 00 5毫克原子(以锆原子計)。 隨後,於7 5"C及常壓進行聚合反應經歷3小時同時連績饋 入前述氣體混合物,因而聚合反應係於淤漿狀態進行。 聚合反應完成後,藉過濾回收所得聚合物,於80*c於 減壓乾燥隔夜,獲得16.9g乙燏聚合物具有mFR i . 18 g / 10 min及熔體張力6 . 5 g。 比較例3 〔觸媒之製備〕 100 ml茄型僥瓶且以氮徹底清洗者內饋入20 mi癸 烷,27 ..9 ml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 0.716 莫耳/升)及37 .3 ml次乙基雙(茚基)锆二氯化物之 甲苯溶液(Zr: 〇.0〇268莫耳/升),及將內容物攪拌5 分鐘。於室溫於減壓下以2小時晴間從混合物內蒸餾去除 甲苯。藉過濾回收所得沈澱固體產物,以己烷洗谯,及於 室溫於谲壓下乾燥,獲得固體觸媒具有A1 / Zr原子比 Γ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塞.項再¾寫本頁) •裝. -訂. .線· 212185 A 6 B 6 五 、發明説明(57) 112 ° 〔聚合反應〕 重複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反應程序,但僅使用如上所 製得之固體觸媒組分作觸媒組分,其用量以锆原子計爲 0.005毫克原子,乙烯均聚合反應係於8 5*c於8 kg / cm2 一G之總壓力下進行1小時,因而獲得2 6 · 4g乙烯均聚物 具有MFR 〇 .42g / 10 min及熔體張力I2.0g。 比較例4 〔聚合反應〕. 重複類似比較例2.之聚合反應程序,但加入100 Nml 氫,因而獲得34.0g乙烯均聚物具有MFR 3.10g / 10 min 及熔體張力5.0 g。 比較例\ 〔聚合汉應〕 重複類似比較例2之聚合反應程序,但使用甲苯作溶 劑,及乙烯,1一丁烯(二者皆爲聚合單體)及氫氣體混 合物之流速分別爲285升/小時,15升/小時及2升/ 小時,進行共聚合反應經歷20分鐘,因而聚合反應係於 溶液狀態進行。聚合反應完成後,經由於大量甲醇中沐 澱而回收所得聚合物,於13 0"C減壓乾燥隔夜,因而獲得 33.lg乙烯/1 一 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6·5%重量比之 i 一 丁烯組成單位,具有MFR 1 .44 g / 10 min,密度0.922 g/ cm3及熔體張力。 比較例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X .線· A 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58) 〔聚合反應〕 重復類似比較例2之聚合反應程序,但氣體混合物內 之乙烯及氫之流速分別改成1 00升/小時及5升/小時, 以及使用3. 42 ml之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I.46莫耳/升)及0· 33 ml次乙基雙(茚基)锆二氯化. 物之甲苯溶液(Zr : 0 · 00 1 5 0莫耳/升)作鐶媒組分,且 •乙烯均聚合反應係進行80分鐘,因而聚合反應係於混濁. 狀態進行。聚合反應完成後,所得聚合物於大量甲醇中沈 澱及於8〇t減壓乾燥隔夜回收、因而獲得8.2g乙烯共聚 物具有1\1卩11〇.72@/1〇111111及溶體張力2.9叾。 實施例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A6 B 6 2121S5 五、發明說明(5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2.79升實施例1所製備之觸媒組分(i) ( Zr: q .0 0 26 4莫 耳/升),及23·4πι1以50ml癸烷稀釋之三異丁基鋁, 於3 0·(:進行預聚合反應經歷4小時。 預聚合反慝完成後,藉傾祈去除溶劑,使用5升己烷 於60 ·(:浣3次,且又於室溫使周5升己烷洗3次,因而獲 得預聚合镯媒,其中含有UmgZr,l90mgAlSl6g — 乙烯(以lg氧化矽爲準)。 - 〔聚合反應〕 •訂. 乙烯與1 一己烯之共聚合反應係使周連續流體床氣相 聚合反應設備於8〇°C之聚合溫度及20kg / cm2-G之總壓 力下逭行,其進行方式係將前述預聚合蕕媒以锆計爲〇·1 毫莫耳/小時之流速及以三異丁基鋁計爲15毫莫耳/小時 之流速連績饋入反應系統內,同時連續供應乙烯,1 一己 烯,氫及氮而於聚合反應過程中維持如下恒定氣體組成: 1 一己烯/乙烯體積比0.015及Η2/乙烯體積比6.3 X 1〇_3。聚合物產率爲6.0 kg/hr。. .線. 如此所得聚合物含有10.7 %重量比之1 一己烯組成 單位及0.53 %重量比之癸烷可溶控組分,於23·(:測量, 具有 MFR 1 · 6 0 g / 10 min,密度 〇 . 922g / cm3,熔體張 力(MT) 6.6g,及體積比重〇.38g ./ cm3,且顯示吸熱曲 線(藉DSC測定)具有最高峯於112.Tc。 結果示於表1及2。 中 4 (2丨()χ297公货)80· 5· 20,000張(H) 212185 A6 B 6 五、發明説明(60)
Comp,wx,1 I comp· Ex-Comp *nx .^ {C03P· P1J 0.0150 (ex.-0.0050 icomp* ?.-P00P5 0.75 0.50 5·00 {一卬一/5 50 <2 1/h) (5 1/h} 85 75 75 1 0·33 1·33
Zj 兹 28S 1/h 2i^il/h 甲 4 (210X297公¢) 80. 5. 20,0〇〇張(η) I it;頰盒3 祎頰令」4 IS5J9 1 2 3 办 5 ίεχ·10> 0.0050 {εχ_1Ξ 0.0050 ίΕΧ·12) {0·1 mmole/-
(εχ 9Χ (εχ <ηχ (Εχ ί"χ "X -0 -Ο 1) Ο -0 3) Ο -0 9) Ο sx.l> 0 iwx.2) 0 0075 0050 0075 0050 0050 0030 0050 0050 0050 (mgST5i^zr) <15 雪 ole/5 13 75 13 50 75 5厶 50 75 50 8 2.5 1 8 8 20 3·- ω. 一 ru so 10 30 30 30 50 50 50 fl l/h> 50 100
80 70 80 80 7° BS 80 85 75 85 85 BO 1 2 1 1 1 1 1 1 3 u 蒜 250 l/h 60 (ilBn)^l (mmol )
靈 ny· (kg/6mN>-G 一 — Ts (mol%)
(F gs (h } 0 0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m 訂· •線_ A6 ^ 五、發明説明(61) Ο Ο 〇 Ο Ο 0 B B B σ ό *〇 n w t*i XXX ,0¾ ΟΊ Η Μ样存共 un η η """"""" <0 to to 實施例 〇J ® ^ Μ -J 116 88 149 48 95 121 119 141 ..16.9 26.4 34.0 (6.0 kg/h) /•N蹄 OQ w _ σ\ -J ι · · Ln hJ 8.1 6.7 10.1 6.5 7.4 7.0 6.8 10.7 B燏含* v_xlS 1 Ο Μ Η· Λ Κ) Μ 办 VD MUlOMMH'OpUJI-'OisJ σνΜΛ.»-·νΰν〇Μ^Μ^ΐΛ.ω OOKjcDvo-Jvo^oaacoo cn · MFR (g/iOmin) 0.920 0.922 0.915 0.922 0.912 0.922 0.920 0.920 0.920 0.922 密度 (g/cm3) Μ 幽 1 · Η* •o 〇 p P p uj p w ϋΐ 丨 丨 J σ» U) * ^ ^ L. ^ X% U> Ό cn 03 N) ^ Cn 癸烷可溶 性組分 (wt%) Ν) Ν) Μ VO »-» VD criOQLno'm^^votJ^Ui 熔體張力 (g ) Μ 1 1 )-» 办 94 103 94 115 103 103 112.1 DSC最高 峯溫 (C) 1 1 1 O 〇〇〇〇〇〇〇 u * 1 1 1 oj 〇j ω N> uj oj tj 03 〇% K) ^ Ο M 體積比重 (g/cm3) ....................................... ···.:·.裝...........................訂.....................一··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61 甲 4 (21ΠΧ297公¢) 80. 5. 20,000張(H) Q121S5 _^ _ 五、發明説明(32) 比較例7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重複比較例1,但使用IS.lml雙(環戊二燏基)锆 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0.〇4莫耳/升)取代雙(甲基 環戊二烯基)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獲得預聚合觸媒,. 其中含有8.7 mg誥,290 mg鋁及7.7g聚乙烯,以ig氧 化矽爲準。 ... 〔聚合反應〕 重複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皮應程序,伹使用氣體混合 物其中含有6.7 mol% 1 — 丁烯及前述預聚合觸媒,其用 量爲〇 .01毫克原子以锆計,及〇 .1 25毫莫耳以三異丁基鋁 計,及聚合反應係於85t及8 kg / cm2 —G總壓力下進行 1小時,因而獲得7 5g乙烯/ 1 一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 6·9 %重量比之1 一丁烯組成單位及1.5 %重量比之癸烷 可溶性組分,具有MFR 2.63g/l〇min,密度0.922 g/ cm3及熔體張力i.3g,且顯示吸熱曲線(藉DSC測量)具 有最高峯於114°c。 ·. 比較例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線.
1 〔預聚合觸媒之製備〕 於1 · 〇5g如實施例1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0 ml 癸烷,而於4 00 ml玻璃瓶內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 2 .62ml三異丁基鋁之癸烷溶液(Al: 1莫耳/升), 3 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 0分鐘。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4.S7 ml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 A 6 B 6 五、發明説明(63) 笨溶液〔從先靈公司製備之甲基鋁氧烷之甲苯溶液內去除 甲苯及將殘渣再度溶解於甲笨內而製備(A1: i·79莫耳 /升)〕,所得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5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6·2 ml雙(正丁基環戊二烯 基)锆二氯化物之甲笨溶液(Zr: 0.0108莫耳/升),及 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然後,又將75 ml癸烷加入混合物 內,經由連績引進常壓之乙烯而於3(rC進行預聚合反應經 歷4小時。隨後之作業類似實施例1,獲得預聚合觸媒, 其中含有9 · 3 mg结’ 1 5 〇 mg銘及&聚乙嫌。 〔聚合反應〕 重複進行類似實施例1之聚合程序,但使用含有6·9 mol — 丁烯及前述預聚合觸媒其數量爲〇. 005毫克原 子(以锆原子計)及〇·5毫莫耳(以三異丁基鋁計),且 於8 5*c及8 kg / cm2 — G之總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 因而獲得147g乙烯/1 一 丁烯共聚物其中含有9.6 %重 量比之1 一丁烯組成單位及i·5 %重量比之癸'垸可溶性組 分,具有 MFR 2 . 4 5 g / 1 〇 min,密度 0.910 g / cm3 , 熔體張力〇.95g,且顛示吸熱曲線之最®峯於109'c (藉 DSC 測定)。 , _ 比較例9 內容積I·5升且經氮徹底淸洗之玻璃壓熱鍋內饋入1 升甲苯,及混合物內之乙烯’ 1 一 丁赌及氣分別以285升 /小時,15升/小時及2升/小時之速率引進其中。系 統溫度升高至7(Tc,引進0·5毫莫耳三異丁基銘及實施例 (請先閲绩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甲 4(210X297公犮)80. 5. 20,000¾ (H) 63 A6 B 6 ^12165 五、發明説明(64) (待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所製備之預聚合觸媒其數量以锆原子計爲0. 005毫克原 子後開始進行聚合反應。 聚合反應係於7 5’C及常壓下經由連績引進前述氣體混 合物進行20分鐘,.因而反應進展之同時將所得聚合物溶解 於甲苯內。聚合反應完成後,所得聚合物經由將聚合物溶 液倒入甲醇內而沈澱出。 然後,藉過.爐回收沈澱的聚合物,及於80°C減壓乾燥 隔夜,因而獲得33.lg乙烯/1- 丁燏共聚物,具有MFR 1.44g / 10 min,密度 0.922 g ./ cm3 及熔體張力(MT ) 2 .lg 〇 比較例10 內容積1.5升且經氮徹底清洗之玻瑀II熱鍋內饋入1 升甲苯,及混合物內之乙燏,1 一丁燏及氫分別以285升 /小時,1 5升/小時及5升/小時之流速引進其中。系 統溫度升高至7(TC,經由以鋁原子計爲5.0毫克原子之數 量引進實施例1所製備之有機鋁氧化合物及以锆原子計爲 〇.〇 〇〇5毫克原子之觸媒組分(i )而起始聚合反應。 聚合反應係於75t及常壓下進行20分鐘,同時連績 引進前述氣體混合物,藉此反應進展之同時將所生成之聚 合物溶解於甲苯內。隨後之作業類似比較例4,重複進行 該程序,獲得44.1g乙孀/1 一丁烯共聚物,具有MFR l'.08g / 10 min,密度 〇 .9 28 g / cm3 及熔體張力(MT) 2. 0g 〇 實施例10 64 212185 A6 B6 經齊部中夬櫺準局貝工消費合泎社印裂 五、發明説明(35) 〔預聚合固髏觸媒(锆觸媒)之製f〕 以氮撤底淸洗之40 0 ml玻瑪)^入i.wg氧化砂( F- 498,Fuji Davison公司製造),其饋入之前事充於 70 0·(:燒製6小時,及饋入20 ml癸烷而生成懸浮液。懸 浮液內加入3.24 ml三異丁基鋁之癸烷溶液(Al: 1莫耳 /升),及內容物於室溫攪拌30分鐘。 懸浮液內加入1 8 · 8 ml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 經由將先靈公司製造之甲基鋁氧烷乾燥及將殘蜜再度溶解 於甲苯內而製備,A1 : 0. 86 4莫耳/升),混合物又於室 溫攪捽30分鐘。 &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03 ml雙(環戊二燏基)锆 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0.〇417莫耳/升),及混合物 攪拌10分鐘。然後,又加入50 ml癸烷,及於3 0·(:進行 預聚合反應2小時,同時連績引進常壓之乙烯。 隨後,加入100.5 ml次乙基雙.(茚基)锆二氯化物 之甲苯溶液(多r: 0.00172莫耳/升),及於3(TC持續預 聚合4小時。 預聚合反應完成後,藉傾析去除溶劑,殘渣於6 0-C使 用25 0 ml己浣洗3次,然後於室溫使用25〇 ml己烷洗3 次,因而獲得預聚合固髏觸媒其中含有_ 9.5毫克原.子锆, 0.66克原子鋁及175 0 g聚乙烯。 〔聚合反應_〕 內容積爲2升且以氮徹底清洗之不銹鋼壓熱鍋內饋入 15 0 g氯化鈉(特用級,得自Wako Junyaku K.K.),內容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T 4(210X297公¢) 80. 5. 20,000張(Η) A6 P-2121B5 -----^--- 五、發明説明(筇) 物於9 〇·<:於減壓下乾燥1小時。隨後,藉引進乙烯將系統 壓力回復至常壓,且係統溫度維持於7。隨後,壓熱鍋 內饋入0.3毫莫耳三異丁基鋁及前述固體觸媒(以锆計爲 0.003毫克原子)之預混物。 然後,首先引進50 Nml氫,隨後又於系統溫度7〇t 將乙烯引進壓熱鍋內,因此總壓力變成8 kg / cm2 — G , 且開始進行聚合反應。 隨後,聚合反應於進行1小時,同時藉單純引進 乙烯而將總壓力維持於8 kg / cm2 —G。聚合反應完成後 ,以水清洗從內容物中去除氯化鈉。其餘聚合物以甲醇洗 滌,及於8CTC減壓乾燥隔夜,因而獲得142g聚合物具有 體積比重 0.43 g / cm3 ,MFR 0.65 g / i〇 min (於 l9 0*c 及2.16 kg負載測定),熔體張力(MT) 10 g及平均粒徑 4 10 μτη. 〇 實施例11 於1 · 12 g如實施例1〇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 〇 ml 癸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2 . S ml三異丁基鋁之 癸烷溶液(Al: 1莫耳/升),及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5 分鐘。. 然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 〇. 8 nil如實施例i所用之相 同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l: 0.S64莫耳/升), 混合物又於室溫攪拌25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 34 ml雙(環戊二烯基)锆 二氯化物之甲本溶液(Zr. 0.〇417莫耳/升),內容物 ......................................•二.……^............................可......................一 緣 C精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中 4 (21ΠΧ297公¢) 80· 5. 20,000¾ (H) 66 212185 A6 _______B 6 _ 五、發明説明(6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攪拌30分鐘。此外,加入5〇 mi癸烷,及經由連績引進 常壓之乙熥而於3〇'C進行預聚合反應經歷2小時。隨後, 於反應混合物內加入71.3 ml次乙基雙(茚基)结二氯化 物)之甲苯溶液(Zr: 0.0 0183莫耳/升),及於3〇-c持 續進行預聚合經歷3 . 5小時。隨後進行類似實施例i 3之' 作業,獲得固體觸媒內含9·6毫克原子锆,〇·66克原子銘 及21〇〇g聚乙烯,以100g琴;化矽爲準。 〔聚合反應〕 重複實施例〗0之程序,獲得88g聚合物具有體積比 重 0 · 42 g / cm3,MFR 〇 . 60 g / 1〇 min 及平均粒徑 380 °· 實施例12 〔固體觸媒(锆觸媒)之製備〕 . 於3 . 0g實施例10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30 ml癸 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7.45 ml三異丁基鋁之癸 .烷溶液(Al: 1莫耳/升),及混合物於室溫攪拌25分 鐘0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7.6 如寘施例13之相同 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2.13莫耳/升),及 內容物於室溫攪袢25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2.14 ml雙(甲基環戊二烯基 )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 0.0465莫耳/升),及 將內容物攪拌5分鐘。混合物內又加入ml癸烷,及 經由連續引進常壓之乙烯而於25t連續進行預聚合反應 甲4(21()父297公岔)80. 5. 20,000張出) 67 A6 B 6 212185 五、發明説明(δ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歷2.5小時。然後,加入166.4 ml次乙基雙(茚基)锆 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 0.0024莫耳/升),及又於 3〇t持續進行預聚合反應5小時〇隨後進行類似實施例13 之作業,獲得預聚合固體觸媒其中含有9.0毫克原子锆, 0.55克原子鋁及2000g聚乙烯,以10 0g氧化矽爲準。 〔聚合反應〕 重複實施例10之聚合華序,但使用0.54毫莫耳三異 丁基鋁,及觸媒組分連同乙烯一起注入內壓爲6.5 kg/ cm2之壓熱鍋內,因而獲得124g聚合物具有體積比重 0.41 g / cm3,MFR 0,5 8 g ./ 10 min,熔體張力(MT) 1 3 _g及平均聚合物粒徑400 pm。 比較例11 1 〔預聚合固體觸媒(锆觸媒)之製備〕 於3 . 05g實施例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〇 πιί癸 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7 . 6 1 ml三異丁基鋁之癸 烷溶液(Al : 1莫耳/升),及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0分 AVr 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1 ·9 ml如實施例13之相同 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2·13莫耳/升),及 內容物於室溫攪拌30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1〇·9 ml鼕(甲基環戊二烯基 )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0· 0465莫耳/升),及 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混合物內又加入100 ml癸院’及 經由連績引進常壓之乙摘而於3〇c連績進行預聚合反應經 甲4(2丨()父297公交)80.5.20,000張(1^) 68 A6 B 6 212183 五、發明説明(69)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歷3 . 5小時。隨後進行類似實施例10之作業,獲得固髏 觸媒其中含有12.0毫克原子锆,.0.71克原子鋁及790g 聚乙烯,以l〇〇g氧化矽爲準。 〔聚合反應〕 重複實施例12之聚合反應程序.,但庾用如上所得預 聚合固體觸媒,其罔量以锆原子計爲0.015毫克原子,獲 得70g聚合物具有體積比重0.42g/cm3及MFR 0.69 g / l〇min 〇 比較例12 〔預聚合固體觸媒(锆觸媒)之製備〕 於1.1时實施例10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0 ml 癸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4 . 〇5 ml三異丁基鋁之 癸烷溶液(Al: 1莫耳/升),及混合物於室溫攪拌30 分鐘。 .線.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3. 17 ml如實施例13之相同 .有機鋁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2·13莫耳/升),及 內容物於室溫攪拌3〇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8〇.5 次乙基雙(節基)锆 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Zr: 0.0024莫耳/升),及將混合 物攪捽30分鐘。.然後,又加入5〇 ml癸烷及?〇邱甲苯, 及經由連續引進常壓之乙烯而於3 連續進行預聚合反應 經歷3小時。隨後進行類似實施例13之作業,獲得預聚 合固體觸媒其中含有8·9毫克原子锆,0.56克原子鋁及 1 〇〇〇 g聚乙烯,以ίο氧化矽爲準。 甲 4 (21(1X297公坌)80. 5_ 20,000張(H) 39 A6 B 6 2121S5 五、發明説明(70> 〔聚合反應〕 重複實施例12、之聚合程序,獲得IMS聚合物具有體 積比重〇 · 36 g / cm3,MFR 0.44g / 1〇 min及聚合物平均 粒徑 37 0 //m。 實施例13 〔聚合反應〕 重複實旆例10之聚合.反應程序,但使用乙烯及1·^ 丁烯(1 一丁燏含量3 . 9 mol % )之氣體混合物取代乙烯 ,3 0 Nml氫,0 . 7 5毫莫耳三具丁基鋁,及實施例3製備 之固體觸媒組分用量以锆原子計爲0.0075毫克原子*及 聚合··溫度及總壓力分別設定爲8(TC及2 .5 kg / cm2 — G, 因此獲得172g聚合物具有體積比重0. 38 g / cm3,MFR 0.82 g/ 10 min,熔體張力(ΜΓ) 9g 及密度 0.918 g /. 實施例14 — 〔預聚合固體觸媒(锆觸媒)之製備〕 於1.4 9g實施例10所用之相同氧化矽內加入2 5 ml 癸烷而生成懸浮液。懸浮液內加入3.72 ml三異丁基鋁之 癸烷溶液(Al: l莫耳/升),及混合物於室溫攪拌45 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8.09 ml如實施例13之相同. 有機銘氧化合物之甲苯溶液(A1: 2.30莫耳/升),及 內容物於室溫攪拌45分鐘。 隨後,於懸浮液內加入2 · 1 3 ml雙(甲基環戊二烯基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蜞寫本頁) •裝·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w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212185 A6 B6 .五、發明説明(71) )锆二氯化物之甲苯溶液(Ζγ: 0.〇4 65莫耳/升),及將 內容物攪拌10分鐘。混合物內又加入75 ml癸烷,及經由 連練引進常壓之乙烯而於3〇t連績進行預聚合反應’經歷15 小時。然後,加入51 .9 ml次乙基雙(茚基)锆二氯化物 之甲苯溶液(Ζγ: 0·0〇287莫耳/升),及又於3〇*c持績 進行預聚合反應4小時,因面獲得預聚合固體觸煤其中含 有11.5毫克原子锆,〇.71克原子鋁及17〇(^聚乙烯,.以 10 0g氧化矽爲準。 〔聚合反應〕 重複實施例10之聚合反應程序,但使用乙烯及1 一 .丁烯(1 一丁烯含量4 .4 mol%)之氣髏混合物取代乙烯 ,30Nml氫,〇·5毫莫耳三異丁基鋁,及如上所製備之 預聚合固體觸媒組分用量以锆原子計爲0·005毫克原子, 因此獲得l37g聚合物具有體積比重〇. 39 g / cm3,MFR 0.53 g./ l〇min,熔體張力(MT) 12g 及密度 0.917g·/ cm3 〇 (接次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樣箏历員工消赍合作杜印$ί 肀 4 (2ΐ〇Χ297Α;$·) 80. 5. 20,000張(Η) 71 21218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6 B6 五、發明説明(72 ) [鋁氯烷之調製] 將硫酸銅五水合物50g在Ot:下每次5g以5分鐘之間隔 滴下於含有三甲鋁48.2g之甲苯溶掖565ml中並一面既拌, 混合完羅後慢慢升溫到2 5 0 t:,,在2 5 0 Ό绯持2小時反脛, 然後升溫到3 5它反應2日。將殘留之硫酸銅之固體分離, 而搜得鋁氣烷之甲苯溶肢ό甲基鋁氣烷之猥.度為2 7 3 ms / π 1 ( 2 . 7 ν / ν % ) 〇 [二氧化矽與甲基鋁氧烷之反趕]. 在m氣環流中,將以6 0 0 =乾燥4小時之二氣化矽[ D a v f d s ο η公司出品(》9 5 2 ] 1 0 0 g添加於由上述方法製得之鋁氣 烷-甲苯溶液1 2 0 m 1 (鋁氧烷3 . 3 s ),在6 0它反應1小時後, 以甲苯充分予以洗淨,將未反蘀之鋁氣烷除去。 [绖上述之甲基鋁氣烷處理之二氧化矽與雙(璟戊二烯基)誥 二氮化物(bis(cyclopentadienyl)zirconium dichloride 之反脛] 將0.25g之雙(環戊二締基)錯二氛化物(bis(cycl〇-pentadienyl)zi「conium dichloride)添加於上述之甲基 IS 氣烷處理之二氣化鋁-甲苯漿?!,在25Ό反E2小時,然後 以甲苯洗淨,並以40Ό下減壓乾燥。將所獲得之固醱觸媒 在氮氣下保存。固脰觸媒lg中含有60nrg之Λ1,與2.4iag之Zr
I
[乙烯與丁烯之共聚合]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裝_ 訂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甲4規格(210 X 297公釐) 81.9.20,000 72 A6 B6 2i2l65 五、發明説明(73) 將氯化m (和光純藥公司,待级)15 〇 g作為晶種,放入 容積為2 1之壓熱器内•在6 Ο υ將上述之鋁氣烷溶液7 . 1 m 1 ( 鋁氣烷193mg)加入其中,予以分散1〇分鐘。再將上述之固 體觸媒0.19s加人其中,分散5分鐘。然後將液化丁烯6cc 壓入其中,並以含有2.5荚耳%之丁烯之乙烯升壓到 9kg/cn2-G。—聚合反E立即開始,以上述含有丁烯之乙締一 面補償吸收一面進行聚合反眶2小時。聚合完畢後,以水 洗去氮化鈉,將剩下之聚合物以甲醇洗淨後,在80t!減壓 乾燥一夜。结果獲得熔化指數(nelt index)1.5g/10分,密 度0 /.9 25s/cm2,溶體張力1.5s之聚合物50g。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丨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员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甲4规格(210 X 297公釐) 73 81.9.20,000
Claims (1)
- Η 212185 L :¾: 第'故 271 9號專利申請案 .% j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 - - (82年 7 月 24 日) 附 件 一種乙烯共聚物,傜由下述固體觸媒共存下,使乙烯與 具3至10個碩原子之α-烯烴共聚合而得者,該固體觸 媒係由如下各組分所生成者: U)具有至少二基各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之誥 或給化合物,該至少二基偽經由含磺及/或矽之基 而交聯者, (Β)有機鋁氣化合物,及若需要 (C )有機鋁化合物; 其中該乙烯共聚物之特徵為: (a )乙烯共聚物之密度(d )為0 . 8 7至0 . 9 4 g / c ra 3 ; (b) 乙烯共聚物之熔體流動速率(MFR)於19010之溫 度及2.161^之負載下測得為0.001至5(^/101111〇 (c) 乙烯共聚物之熔體張力(MT)及滿足如下關 偽式 logMT>-0.66 logMFR+0.6; (d )藉示差掃描卡計(D S C )測得乙烯共聚物之吸熱 曲線顯示最高峯之溫度(T)及密度(d)滿足如下 關偽式 T<400d-250;及 (e)乙烯共聚物包括65至98 %重量之衍生自乙烯之 組成單位,及2至35 %重量之衍生自α-烯烴 之组成單位。 甲 4(210 X 297 公釐) 212185 H3 2 .如 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之 乙 烯 共 聚 物 i 其中 之 乙 烯 共 聚 物 包 括 衍 生 白 乙 烯 之 組 成 αο 早 位 其 數 量 為 70至 96 % 重 量 9 及 衍 生 白 α -f 希烴之組成單位其數量為4 至3 0 %重量。 3 . 一 種 製 備 申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之 乙 烯 共 聚物 之 方 法 f 包 括 在 0 - -1 20 X: 之 溫 度 及 常 壓 至 100k g / c m 2之壓力下, 於 下 述 固 體 觸 媒 共 存 下 使 乙 烯 與 具 有 3 至 10個 碳 原 子 之 α -烯烴共聚合, 該固體觸媒偽由如下各組分而生成者: (A) 具 有 至 少 二 基 各 別 具 有 環 戊 二 烯 基 主"幹 之 配 位 基 之 錯 或 姶 化 合 物 9 該 至 少 二 基 係 經 由 含磺 及 /或矽之 基 而 交 聯 者 9 及 (B ) 有 機 鋁 氧 化 合 物 1 反 應 條 件 為 所 生 成 之 聚 合 物 傺 以固 相 存 在 於 聚 合 糸 統 内 , 因 而 生 成 可 滿 足 如 下 條 件之 烯 烴 聚 合 物 , (a ) 烯 烴 聚 合 物 之 密 度 (d )為 0 • 87至 0 . 94g / C m 3 t (b ) 烯 烴 聚 合 物 之 熔 體 流 動 速 率 (M F R )於 1 9 0 r 之 溫 度 及 2 . 16kg 之 負 載 測 得 為 0 . 00 1至1 00 g / 10 mi η ; (c ) 烯 烴 聚 合 物 之 熔 體 張 力 (MT) 及 MFR滿足$1 ]下關 傺 式 1 〇 gMT> -0 .6 6 1 〇 gMFR + 0 .6 (d) 藉 示 差 掃 描 卡 計 (D S C )測得乙烯共聚物之吸熱 曲 線 顯 示 最 高 峯 之 溫 度 (T)及密度( d ) 滿 足 如 下 關 式 K 4 0 0 d -250 0 4 . 一 禪 製 備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烯 共 聚物 之 方 法 > f丨 甲4(210X 297公尨) 212185 H3 括在0〜1 2 0 °C之溫度及常壓至1 Ο 0 k g / c m 2之壓力下,於 下述固體觸媒共存之下使乙烯與具有3至10値碩原子之 〇t-烯烴共聚合,該固證觸媒偽由如下各組分而生成者: U)具有至少二基各別具有環戊二烯基主幹之配位基之 錯或給化合物,該至少二基傜經由含磺及/或矽之 基而交聯者, (B )有機鋁氣化合物,及 (C )有機鋁化合物, 反應條件為所生成之聚合物傺以固相存在於聚 合条統内,因而生成可滿足如下條件之烯烴聚合物 (a )烯烴聚合物之密度(d )為0 . 8 7至0 . 9 4 g / c m 3 ; (b)烯烴聚合物之熔體流動速率(MFR)於19〇υ之溫 度及2.161^之負載測得為0.001至10〇8/1〇111丨11; (e)烯烴聚合物之熔體張力(ΜΤ)及MFR滿足如下關 傜式 1 ogMT> -0.66 1 ogMFR + 0 . 6 ; (d )藉示差掃描卡計(D S C )測得乙烯共聚物之吸熱 曲線顯示最高峯之溫度(T)及密度(d)滿足如下 關傜式 T< 4 0 0 d - 2 5 0 〇 甲4(210X 297公超) 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216090 | 1990-04-18 | ||
JP12385890 | 1990-05-14 | ||
JP21133490 | 1990-08-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12185B true TW212185B (zh) | 1993-09-01 |
Family
ID=273096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1108525A TW237461B (zh) | 1990-04-18 | 1991-04-10 | |
TW080102719A TW212185B (zh) | 1990-04-18 | 1991-04-10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1108525A TW237461B (zh) | 1990-04-18 | 1991-04-10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5374700A (zh) |
EP (1) | EP0452920B1 (zh) |
KR (1) | KR930011666B1 (zh) |
CN (2) | CN1042433C (zh) |
AT (1) | ATE206721T1 (zh) |
AU (3) | AU624289B2 (zh) |
CA (1) | CA2040713C (zh) |
DE (1) | DE69132755T2 (zh) |
ES (1) | ES2165347T3 (zh) |
MY (2) | MY141000A (zh) |
TW (2) | TW2374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37398B (it) * | 1989-01-31 | 1993-06-01 | Ausimont Srl | Catalizzatori per la polimerizzazione di olefine. |
GB8914703D0 (en) * | 1989-06-27 | 1989-08-16 | Dow Europ Sa | Bioriented film |
US6025448A (en) | 1989-08-31 | 2000-02-15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
US6538080B1 (en) | 1990-07-03 | 2003-03-25 | Bp Chemicals Limited |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
DE4121368A1 (de) * | 1991-06-28 | 1993-01-07 | Hoechst Ag | Katalysa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olefinen |
US5562958A (en) * | 1991-10-15 | 1996-10-08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Packaging and wrapping film |
US6316549B1 (en) | 1991-10-15 | 2001-11-13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Ethylene polymer fiber made from ethylene polymer blends |
US5677383A (en) * | 1991-10-15 | 1997-10-14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Fabricated articles made from ethylene polymer blends |
US5847053A (en) * | 1991-10-15 | 1998-12-08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Ethylene polymer film made from ethylene polymer blends |
US6545088B1 (en) | 1991-12-30 | 2003-04-08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Metallocene-catalyze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P and EPDM polymers |
US6143854A (en) * | 1993-08-06 | 2000-11-07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
JPH05310847A (ja) * | 1992-05-08 | 1993-11-22 | Nippon Oil Co Ltd |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 |
DE69313354T3 (de) * | 1992-06-04 | 2001-01-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inem Ethylencopolymeren |
DE69329313T3 (de) * | 1992-06-17 | 2008-07-31 | Mitsui Chemicals, Inc. | Ethylencopolymerzusammensetzung |
US6774190B1 (en) | 1992-06-17 | 2004-08-10 | Mitsui Chemicals, Inc. | 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
US6034196A (en) * | 1992-06-18 | 2000-03-07 | Montell Technology Company Bv | Super random copolymers of ethylene with olefinic monomers |
JPH07509753A (ja) * | 1992-08-05 | 1995-10-26 | エクソン・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 エチレンとc↓7乃至c↓1↓0オレフィンの気相重合 |
ATE291059T1 (de) | 1992-11-13 | 2005-04-15 | Cryovac Inc | Wärmeschrumpfbare, durch single-site-katalyse hergestellte copolymere enthaltende folien. |
CA2103401C (en) | 1992-11-19 | 2002-12-17 | Mamoru Takahashi | 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
CA2103380C (en) * | 1992-11-19 | 2002-07-02 | Mitsui Chemicals, Inc. |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composition, graft modified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composition, 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ulti-stage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CA2103379C (en) * | 1992-11-19 | 2000-05-23 | Toshiyuki Tsutsui |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using the same,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graft modified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and 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
US6001941A (en) * | 1992-11-19 | 1999-12-14 | Mitsui Chemicals, Inc. | Ethylene α-olefin copolymer obtained by copolymerizing ethylene with an α-olefin |
US5604043A (en) * | 1993-09-20 | 1997-02-18 | W.R. Grace & Co.-Conn. | Heat shrinkable films containing single site catalyzed copolymers having long chain branching |
CA2085813C (en) * | 1992-12-18 | 2001-06-12 | Bankim B. Desai | Formulation of high abuse, high shrink barrier bags for meat packaging |
DE69430795T2 (de) * | 1993-02-05 | 2002-11-28 | Idemitsu Kosan Co. Ltd., Tokio/Tokyo | Polyethylen,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dieselbige enthalte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ylen |
EP0610942B1 (en) * | 1993-02-12 | 1998-06-10 | Tosoh Corporation |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and film thereof |
US5747620A (en) * | 1993-02-22 | 1998-05-05 | Idemitsu Kosan Co., Ltd. | Ethylene copolymer,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ethylene copolymer |
PT619325E (pt) * | 1993-04-07 | 2002-02-28 | Atofina Res | Processo e catalisadores para a producao de olefinas |
KR100332016B1 (ko) * | 1993-04-07 | 2002-07-27 | 아토피나 리서치 | 폴리올레핀의제조방법및폴리올레핀촉매 |
CA2129794A1 (en) * | 1993-08-10 | 1995-02-11 | Toshiyuki Tsutsui |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methods of olefin polymerization |
JP3344015B2 (ja) * | 1993-08-23 | 2002-11-11 |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及び該共重合体から成形されてなる成形体 |
US5700895A (en) * | 1993-08-23 | 1997-12-23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Ethylene-α-olefin copolymer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
EP0645400B1 (en) * | 1993-09-27 | 1998-04-01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Ethylene polymer and fuel tank comprising the same |
FI95276C (fi) * | 1993-12-03 | 1996-01-10 | Borealis As | Olefiinien polymerointikatalyytti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
CA2138572C (en) * | 1993-12-21 | 1999-08-24 |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 Production of polyolefins containing long chain branches by a gas phase process |
KR0162685B1 (ko) * | 1994-02-18 | 1999-01-15 | 고다 시게노리 | 에틸렌 중합체와 그 제조방법 |
JP3472935B2 (ja) * | 1994-02-18 | 2003-12-02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エチレン重合用固体状チタン触媒成分ならびにエチレン重合用触媒 |
JP3365668B2 (ja) * | 1994-03-02 | 2003-01-14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エチレン重合用固体状チタン触媒成分、該触媒成分を含むエチレ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該触媒を用いる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FR2717816B1 (fr) | 1994-03-23 | 1996-04-26 | Atochem Elf Sa | Composante catalytique pour la polymérisation des oléfines obtenue par impregnation d'un prépolymère par une solution d'une composante catalytique. Prépolymère et polymère obtenus à partir de ladite composante catalytique. |
DE69534436T2 (de) * | 1994-04-07 | 2006-02-23 | Innovene Europe Limited, Sunbury On Thames | Copolymere |
US5498581A (en) * | 1994-06-01 | 1996-03-12 |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 Method for making and using a supported metallocene catalyst system |
US5837335A (en) * | 1994-10-04 | 1998-11-17 | Cryovac, Inc. | High shrink multilayer film which maintains optics upon shrinking |
US5834077A (en) * | 1994-10-04 | 1998-11-10 | W. R. Grace & Co.-Conn. | High shrink multilayer film which maintains optics upon shrinking |
US5792534A (en) | 1994-10-21 | 1998-08-11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Polyolefin film exhibiting heat resistivity, low hexane extractives and controlled modulus |
US6287613B1 (en) | 1994-12-12 | 2001-09-11 | Cryovac Inc | Patch bag comprising homogeneous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
ATE223929T1 (de) * | 1995-05-16 | 2002-09-15 | Univation Tech Llc | Herstellung von polyethylen unter verwendung eines stereoisomeren metallocens |
UA47394C2 (uk) * | 1995-05-16 | 2002-07-15 | Юнівейшн Текнолоджіз, Ллс | Етиленовий полімер, який має підвищену придатність до обробки та вирiб, що містить етиленовий полімер |
EP0755971B1 (en) * | 1995-07-28 | 2002-03-06 | Tosoh Corporation | Molding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m |
EP0768319A1 (en) * | 1995-09-29 | 1997-04-16 | Nippon Oil Co. Ltd.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olefins |
US5962714A (en) * | 1995-10-02 | 1999-10-05 | Mccullough; Laughlin Gerard | Monocyclopentadienyl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a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US6114477A (en) * | 1996-02-09 | 2000-09-05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US6417130B1 (en) | 1996-03-25 | 2002-07-09 | Exxonmobil Oil Corporation | One pot preparation of bimetallic catalysts for ethylene 1-olefin copolymerization |
ES2171640T3 (es) | 1996-06-26 | 2002-09-16 | Bp Chem Int Ltd | Procedimiento para la polimerizacion de etileno en fase gaseosa. |
EP0816394B1 (en) * | 1996-06-26 | 2002-01-30 | BP Chemicals S.N.C. | Process for polymerising ethylene in the gas phase |
AU3505497A (en) | 1996-07-15 | 1998-02-09 | Mobil Oil Corporation | Comonomer pretreated bimetallic catalyst for blow molding and film applications |
US6271322B1 (en) | 1996-10-02 | 2001-08-07 | Mccullough Laughlin Gerard | Monocyclopentadienyl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a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EP0839842B1 (en) * | 1996-10-31 | 2004-04-14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Film made from an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
US6110858A (en) * | 1996-12-18 | 2000-08-29 | Tosoh Corporation |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olefin polymers |
US5847059A (en) * | 1996-12-20 | 1998-12-08 | Fina Technology, Inc. | Catalyst yield from supported metallocene catalysts |
US6180736B1 (en) | 1996-12-20 | 2001-01-30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High activity metallocen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US6255426B1 (en) | 1997-04-01 | 2001-07-03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Easy processing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
US6051525A (en) | 1997-07-14 | 2000-04-18 | Mobil Corporation | Catalys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olyethylene with a broad or bimodal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
US6153551A (en) | 1997-07-14 | 2000-11-28 | Mobil Oil Corporation | Preparation of supported catalyst using trialkylaluminum-metallocene contact products |
US6069213A (en) * | 1997-12-16 | 2000-05-30 |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ixed catalyst system |
WO2000004057A1 (en) * | 1998-07-17 | 2000-01-27 | Bp Chemicals Limited |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activator for the polymerisation of olefins |
ID28056A (id) * | 1999-04-22 | 2001-05-03 | Mitsui Chemicals Inc | Kawat dan proses untuk memproduksinya |
US20080281063A9 (en) * | 1999-12-30 | 2008-11-13 | Sukhadia Ashish M | Ethylene polymers and copolymers with high optical opacit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US20020143126A1 (en) * | 2000-09-19 | 2002-10-03 | Mamoru Takahashi | Ethylene resin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s |
SG98056A1 (en) * | 2001-06-13 | 2003-08-20 | Sumitomo Chemical Co | Catalyst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d addition polymer |
BR0211286B1 (pt) * | 2001-07-19 | 2012-10-02 | filmes com propriedades fìsicas aperfeiçoadas. | |
US6936675B2 (en) * | 2001-07-19 | 2005-08-30 |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 High tear films from hafnocene catalyzed polyethylenes |
SG110031A1 (en) * | 2002-03-28 | 2005-04-28 | Sumitomo Chemical Co | Ethylene-based polymer resin |
JP2004149761A (ja) * | 2002-09-02 | 2004-05-27 | Sumitomo Chem Co Ltd | エチレン重合体 |
US7700707B2 (en) | 2002-10-15 | 2010-04-20 |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 Polyolefin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
US7541402B2 (en) | 2002-10-15 | 2009-06-02 |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 Blend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adhesive |
US7223822B2 (en) | 2002-10-15 | 2007-05-29 |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 Multiple catalyst and reactor system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polymers produced therefrom |
KR101113341B1 (ko) | 2002-10-15 | 2012-09-27 | 엑손모빌 케미칼 패턴츠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올레핀 중합용 다중 촉매 시스템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중합체 |
US7208559B2 (en) | 2002-12-27 | 2007-04-24 | Mitsui Chemicals, Inc. | Ethylened polymer and molded object obtained therefrom |
JP4903357B2 (ja) * | 2003-03-28 | 2012-03-2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エチレン重合体 |
TW200504093A (en) | 2003-05-12 | 2005-02-01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to manufacture high molecular weight-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and film therefrom |
US7871557B2 (en) * | 2003-09-26 | 2011-01-18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xtruded molded article of ethylene polymer and the film |
US7119153B2 (en) | 2004-01-21 | 2006-10-10 | Jensen Michael D | Dual metallocene catalyst for producing film resins with good machine direction (MD) elmendorf tear strength |
US7094857B2 (en) * | 2004-03-10 | 2006-08-22 |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P. | Ethylene polymers and copolymers with high optical opacity |
JP2006307139A (ja) * | 2004-10-26 | 2006-11-09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 |
JP2006307138A (ja) * | 2004-10-26 | 2006-11-09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 |
KR100932149B1 (ko) * | 2005-01-31 | 2009-12-16 |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에틸렌계 수지 및 이것으로부터 얻어지는 성형체 |
US20070087183A1 (en) * | 2005-10-18 | 2007-04-19 | Cpfilms, Inc. | Glazing and film functional coatings having a porous inorganic layer and a polymeric filler |
EP2050771B1 (en) * | 2006-07-31 | 2020-07-15 | Mitsui Chemicals, Inc. | Film or laminate comprising ethylene resin or ethylene resin composition |
CA2706822C (en) * | 2007-11-19 | 2013-05-2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Bridged metallocene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ethylene polymer obtained with the catalyst |
US20120015854A1 (en) | 2008-08-08 | 2012-01-19 | Ravishankar Periagaram S | Olefinic Co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Viscosity Modification of Motor Oil |
US8299194B2 (en) | 2009-05-29 | 2012-10-30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Ethylene-α-olefin copolymer and article |
US20130165354A1 (en) | 2011-12-22 | 2013-06-27 |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Method for improving engine fuel efficiency |
US11859041B2 (en) * | 2021-08-16 | 2024-01-02 |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p | Modulating co-monomer selectivity using non-covalent dispersion interactions in group 4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30914A (en) * | 1983-06-06 | 1985-07-23 |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ducing polyethylene having a broa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
JPS6088016A (ja) * | 1983-10-21 | 1985-05-17 |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 |
DE3443087A1 (de) * | 1984-11-27 | 1986-05-28 |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olefinen |
JPS6253313A (ja) * | 1985-08-30 | 1987-03-09 |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 射出成形用ポリエチレン |
US5124418A (en) * | 1985-11-15 | 1992-06-23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Supported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
US4658078A (en) * | 1986-08-15 | 1987-04-14 | Shell Oil Company | Vinylidene olefin process |
EP0260999A1 (en) * | 1986-09-19 | 1988-03-23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
EP0268214B1 (en) * | 1986-11-13 | 1991-08-21 |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oligomers |
JP2538588B2 (ja) * | 1987-04-03 | 1996-09-25 |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オレフイン重合用固体触媒の製法 |
JP2583244B2 (ja) * | 1987-10-14 | 1997-02-19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
JPH02504166A (ja) * | 1988-05-06 | 1990-11-29 | ザ ダウ ケミカル カンパニー | 超低密度の線状低密度ポリエチレン |
US5015511A (en) * | 1988-05-12 | 1991-05-14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Linear low density ethylene interpolymers for injection molding |
US4871705A (en) * | 1988-06-16 | 1989-10-03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ethylene a-olefin elastomer with a metallocene alumoxane catalyst |
US5091352A (en) * | 1988-09-14 | 1992-02-25 |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mponent,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
JP2627669B2 (ja) * | 1989-08-15 | 1997-07-09 | チッソ株式会社 | 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
-
1991
- 1991-04-09 MY MYPI20053174A patent/MY141000A/en unknown
- 1991-04-09 MY MYPI91000592A patent/MY107639A/en unknown
- 1991-04-10 TW TW081108525A patent/TW23746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1-04-10 TW TW080102719A patent/TW21218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1-04-16 AU AU75029/91A patent/AU6242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1-04-17 US US07/686,599 patent/US5374700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7 CA CA002040713A patent/CA2040713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8 CN CN91102508A patent/CN104243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8 EP EP91106211A patent/EP045292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8 DE DE69132755T patent/DE6913275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8 KR KR1019910006227A patent/KR93001166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1-04-18 ES ES91106211T patent/ES2165347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8 CN CN93118655A patent/CN104076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1-04-18 AT AT91106211T patent/ATE20672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
- 1992-03-12 AU AU12866/92A patent/AU6405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3
- 1993-06-09 AU AU40118/93A patent/AU6523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5
- 1995-06-02 US US08/460,717 patent/US584081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05-22 US US08/861,940 patent/US588320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920005726A (ko) | 1992-04-03 |
MY107639A (en) | 1996-05-30 |
ATE206721T1 (de) | 2001-10-15 |
CN1042433C (zh) | 1999-03-10 |
EP0452920B1 (en) | 2001-10-10 |
KR930011666B1 (ko) | 1993-12-16 |
US5840815A (en) | 1998-11-24 |
EP0452920A2 (en) | 1991-10-23 |
AU7502991A (en) | 1991-10-24 |
DE69132755T2 (de) | 2002-07-11 |
EP0452920A3 (en) | 1993-03-17 |
AU624289B2 (en) | 1992-06-04 |
AU1286692A (en) | 1992-05-21 |
DE69132755D1 (de) | 2001-11-15 |
CA2040713C (en) | 1997-08-12 |
US5374700A (en) | 1994-12-20 |
CN1055935A (zh) | 1991-11-06 |
AU4011893A (en) | 1993-08-26 |
CA2040713A1 (en) | 1991-10-19 |
CN1086826A (zh) | 1994-05-18 |
TW237461B (zh) | 1995-01-01 |
AU640559B2 (en) | 1993-08-26 |
CN1040762C (zh) | 1998-11-18 |
AU652316B2 (en) | 1994-08-18 |
ES2165347T3 (es) | 2002-03-16 |
MY141000A (en) | 2010-02-12 |
US5883205A (en) | 1999-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12185B (zh) | ||
TW198726B (zh) | ||
TW206240B (zh) | ||
TW538052B (en) | Process to polymerize olefin(s) and to control polymer properties | |
US8785574B2 (en) | Bridged metallocene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ethylene polymer obtained with the catalyst | |
EP0435514B1 (en) | Catalyst and prepolymer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olefins | |
JPH0278687A (ja) | ベンゼン不溶性の有機アルミニウムオ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JPH06501037A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モノシクロペンタジエニル遷移金属担持触媒 | |
WO1994019381A1 (en) | Ethylene copolymer,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ethylene copolymer | |
JP2812565B2 (ja) | エチレン系共重合体 | |
JP2009173896A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
JP2812566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
JP2953522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固体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JP4021463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該触媒を用いる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JP2953520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JP2781245B2 (ja) |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
JP2953519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JPH0411604A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CN1270179A (zh) | 共聚物,共聚物的生产方法及其模塑制品 | |
US7166684B2 (en) |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olefin | |
JP3172594B2 (ja) | 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
JPH02173111A (ja) | α―オレフィン系ランダム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
JP2953524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JP2825911B2 (ja)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 |
TWI245773B (en) |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in polymerizing olefin(s), and polymer therefro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