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0754A -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0754A
TW202230754A TW110136840A TW110136840A TW202230754A TW 202230754 A TW202230754 A TW 202230754A TW 110136840 A TW110136840 A TW 110136840A TW 110136840 A TW110136840 A TW 110136840A TW 202230754 A TW202230754 A TW 2022307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onductive
opening area
opening
conducti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6179B (zh
Inventor
雷傑
許鄒明
田�健
劉純建
吳信濤
王傑
曾琴
張建英
張志
王慶浦
張傳穩
方振中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商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商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0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0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6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61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01L22/32Additional lead-in metallisation on a device or substrate, e.g. additional pads or pad portions, lines in the scribe line, sacrificed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陣列基板包括襯底基板、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第一導電層設於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一導電部;第二導電層設於第一導電層背離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二導電部,至少部分第二導電部和第一導電部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不重疊。本揭露將第二導電部和第一導電部交疊區域下方的第一導電部挖空,由此可以避免交疊區域因靜電、製程工藝、測試等原因發生短路,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

Description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本申請要求於2021年1月28日遞交、名稱為“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國際申請號為PCT/CN2021/074256的PCT國際申請的優先權,在此全文引用上述國際專利申請公開的內容以作為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揭露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Mini-LED是在小間距LED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LED顯示技術,也被稱為亞毫米發光二極體。它的晶粒尺寸大約在100到200um之間,即介於傳統LED和Micro LED之間。由於其具有較好的顯示效果以及輕薄體驗,同時具有較高的對比度、壽命長等優勢,因此在高端顯示領域使用趨勢明顯。
本揭露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根據本揭露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陣列基板,其中,包括: 襯底基板; 第一導電層,設於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一導電部; 第二導電層,設於所述第一導電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二導電部;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導電部和所述第一導電部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不重疊。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電部具有開口區,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導電部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位於所述開口區投影投影圍成的區域內。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導電部中與開口區對應的部分的投影邊緣與所述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焊盤、第一引線、第二引線、功能單元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一開口區、第二開口區、第三開口區和第四開口區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一開口區,所述第一開口區包括多個第一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多組焊盤,每組所述焊盤包括多個子焊盤; 至少部分所述子焊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分別一一對應的位於各所述第一子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各所述子焊盤的投影外周均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同一組所述焊盤的各子焊盤對應的各所述第一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電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二開口區,所述第二開口區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引線,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引線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二開口區的投影重疊,且所述第一引線至少一側的投影邊緣與所述第二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開口區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電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三開口區,所述第三開口區包括至少一個第三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引線,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引線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重疊,且所述第二引線的相對兩側的邊緣與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區包括第四開口區,所述第四開口區包括至少一個第四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若干功能單元; 各所述功能單元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一一對應的位於各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的投圍成的區域影內,且所述功能單元的投影外周均與對應的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功能單元包括與所述焊盤、第一引線或第二引線電連接的第一測試導電部,所述第一測試導電部用於檢測所述焊盤、第一引線或第二引線的電學性能。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開口區、第二開口區、第三開口區、第四開口區中的至少兩種相互連通。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導電部的投影邊緣與對應的所述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之間的間隙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值,所述預設值包括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和預留間距之和; 其中,所述製程公差指第一導電部和/或第二導電部製備工藝中允許的尺寸偏差量,所述雜質最大尺寸是指製程中雜質顆粒的最大直徑,所述預留間距是形成所述間隙而人為設定的間距數值。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值為20μm。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電層還包括多個導電島,至少一個所述子開口區內具有所述導電島,且所述導電島外周與對應的所述子開口區的邊緣具有間隙; 所述子焊盤、第一引線、第二引線或第一測試導電部中至少一種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位於對應的所述導電島的投影內或與各所述導電島的投影完全重合。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導電島外周與對應的所述子開口區的邊緣的間隙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值,所述預設值包括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和預留間距之和。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值為20μm。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導電島的材料與所述第一導電部的材料相同。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同一所述開口區的至少兩個所述子開口區相互連通,,相互連通的所述子開口區內的各所述導電島相互獨立或連接為一體。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開口區、第二開口區、第三開口區、第四開口區中的至少兩種相互連通,相互連通的所述開口區內的各所述導電島相互獨立或連接為一體。
在本揭露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導電層還包括第二測試導電部,所述第二測試導電部與第一導電部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重疊,且透過過孔電連接,所述第二測試導電部用於檢測所述第一導電部電學性能。
根據本揭露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以上所述的陣列基板。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揭露。
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揭露將全面和完整,並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此外,附圖僅為本揭露的示意性圖解,並非一定是按比例繪製。
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揭露將全面和完整,並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在圖中,為了清晰,可能誇大了區域和層的厚度。在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所描述的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適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更多實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許多具體細節從而給出對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可以實踐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沒有所述特定細節中的一個或更多,或者可以採用其它的方法、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況下,不詳細示出或描述習知結構、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揭露的主要技術創意。
當某結構在其它結構“上”時,有可能是指某結構一體形成於其它結構上,或指某結構“直接”設置在其它結構上,或指某結構透過另一結構“間接”設置在其它結構上。
用語“一個”、“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個或多個要素/組成部分/等;用語“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開放式的包括在內的意思並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組成部分/等之外還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組成部分/等。用語“第一”和“第二”等僅作為標記使用,不是對其對象的數量限制。
如圖1所示,為一種mini LED的陣列基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M區的局部放大圖,示出了一個發光單元的結構。該發光單元包括4個串聯的發光器件,以與驅動電壓線VLED電連接的發光器件作為這4個發光器件串聯的起點,與驅動IC電連接的發光器件作為這4個發光器件串聯的終點。4個發光器件由一個驅動IC進行驅動。
需要說明的是,本揭露的實施例中,每個發光單元中的發光器件的數量不受限制,可以為5個、6個、7個、8個等任意數量,而不限於4個。同時,發光器件可以是Mini LED 、OLED或其他任意形式的發光器件。
本揭露實施方式中,Mini-LED陣列基板包括襯底基板900、第一導電層100和第二導電層200。第一導電層100設於襯底基板900的一側,包括第一導電部10。第二導電層200設於第一導電層100背離襯底基板900的一側,包括第二導電部20。第一導電層100和第二導電層200之間設有第一絕緣層400和第一無機層300,第二導電層200上方設有第二絕緣層600和第二無機層500。
第一導電層100通常用於佈置各種信號線,即第一導電部10可以為各種信號線,例如公共電壓線GND、驅動電壓線VLED、源電源線PWR、源地址線DI等。可選的,該膜層厚度約為1.5~7μm,其材料包括銅,例如可以透過濺射的方式形成例如MoNb/Cu/MoNb的疊層材料,底層MoNb(300Å)用於提高黏附力,中間層Cu用於傳遞電信號,頂層MoNb(200Å)用於防氧化。該膜層還可以透過電鍍的方式形成,先形成種子層MoNiTi提高晶粒成核密度,電鍍後再製作防氧化層MoNiTi。
第二導電層200通常用於設置各種焊盤,即第二導電部20可以為各種焊盤,例如用於安裝功能元件的焊盤或用於安裝功能元件驅動晶片的焊盤;第二導電層200還可以設置起連接作用的引線,即第二導電部20也可以為引線。可選的,該膜層厚度約為6000Å,其材料可以為例如MoNb/Cu/ CuNi的疊層材料,底層MoNb用於提高黏附力,中間層Cu用於傳遞電信號,頂層CuNi可兼顧防氧化和固晶牢固性。
第一導電層100和第二導電層200之間設置有絕緣層。
由於基板尺寸、工藝等限制,在製作位於上層的第二導電部20時,往往不可避免的會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形成交疊,二者的交疊區為性能薄弱區域,容易發生短路或斷路,導致發生不良或影響可靠度。
例如,若上層的焊盤與下層的信號線交疊,則在後續焊接功能元件時,例如採用SMT回流焊技術焊接LED晶片時,由於焊接區間溫度達到260~265℃,此溫度易超出中間絕緣層的耐溫值,導致焊盤處OC破損,進而導致焊盤與信號線短路。此外,在LED晶片固晶時,LED的銳角顆粒也可能會刺傷焊盤和絕緣層,導致焊盤與信號線短路。
再例如,若上層的引線與下層的信號線交疊,交疊處邊緣產生的空氣式靜電容易將絕緣層擊穿,導致引線與信號線短路。另外,製程中產生的顆粒無法完全消除,當顆粒掉落在引線與信號線的交疊區時,容易導致引線與信號線不穩定性的導通,影響產品的可靠度。再者,在採用扎針測試法對上層引線進行電流或電壓測試時,容易扎破絕緣層扎到下方的信號線,導致測試不準或精度降低。
第一導電部10和第二導電部20發生短路的一種原因在於,第一導電部10通常設置的較厚較寬,以提供較大的電壓/電流和較低的電阻,第二導電部20通常設置的較窄較短,作為引線、焊盤等結構存在。因此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電勢差。由於玻璃基薄膜製程中,兩個導電部之間的絕緣層在固化前為半固半液狀態,該過程中引入的水汽可能會留在絕緣層內。而導電部中Cu生長的本質為電化學腐蝕,水在電勢差的存在下容易引發電化學反應,在絕緣層中形成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1
則會引發第一導電部10和第二導電部20短路。
可見,為了確保產品品質和性能,應當儘量避免第一導電部10和第二導電部20之間短路。
本揭露的陣列基板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導電部20和第一導電部10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不重疊,也就是說,在陣列基板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導電部20和第一導電部10不交疊,那麼,不交疊的地方就可以避免二者之間因靜電、製程工藝、測試等原因發生短路,從而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當然,在完全理想的情況下,使所有第二導電部20和第一導電部10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都不重疊,則可以完全避免短路。
在本揭露中,描述兩個結構之間“交疊”時,指的是其中一個結構在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與另一個結構在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疊。下面對本揭露實施方式的陣列基板進行詳細說明:
由於第一導電部10需要提供較大的電壓/電流和較低的IR drop,通常設置的較寬,第二導電部20通常作為引線、焊盤等較小的結構,通常設置的較窄。例如,對於小尺寸產品,第一導電部10和第二導電部20的線寬比值約為20到30,對於大尺寸產品,第一導電部10和第二導電部20的線寬比值可高達100倍甚至更多,因此第二導電部與第一導電部10必然存在交疊。
參考圖2,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揭露在第一導電部10內設置開口區110,其中,既包括位於第一導電部10中部的鏤空區,該鏤空區具有一環形的完整邊緣,也包括位於第一導電部10邊緣的鏤空區,該鏤空區具有部分邊緣,具體結合附圖見下文詳細說明。由於開口區110為一鏤空的區域,本揭露認為其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為其周邊膜層邊緣的投影,即一環形邊緣,本揭露以該環形的投影邊緣圍成的區域作為參照,使至少部分第二導電部20(即交疊處的第二導電部20)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開口區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需要說明的是,本揭露所指的交疊處的第二導電部20的投影位於開口區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第二導電部20的至少部分投影邊緣位於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內側,且第二導電部20的投影面積比開口區投影圍成的區域面積小。另一種是第二導電部20的投影與開口區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完全重合,是指兩個投影的形狀相同且完全重合。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指將交疊區域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挖空,由此可以避免第一導電部10與第二導電部20在交疊區域因靜電、製程工藝、測試等原因發生短路,從而避免影響產品性能穩定性。
進一步地,第二導電部20中與開口區110對應的部分的投影邊緣與開口區110的投影邊緣可以設置一定間隙,使得第二導電部20與第一導電部10的邊緣保留一定距離,進一步降低了二者之間發生短路的可能性。
在一種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部20包括多組焊盤210。本實施方式中,焊盤210可以是用於安裝功能器件的焊盤,例如發光器件、感測器等,也可以是用於安裝功能器件驅動晶片的焊盤。
參考圖3,為圖2中N區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以用於安裝發光器件的焊盤為例,該焊盤210包括兩個子焊盤2110,一個為陽極焊盤(圖中P所示),另一個為陰極焊盤(圖中N所示)。參考圖4,為圖3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部10為公共電壓線GND,發光器件的焊盤在陣列基板厚度方向上與公共電壓線GND發生交疊。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部10的開口區110包括第一開口區111,第一開口區111包括兩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在基板厚度方向上,陽極焊盤的投影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一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陽極焊盤的投影外周邊緣與該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同樣的,陰極焊盤的投影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另一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陰極焊盤的投影外周邊緣與該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之間被未挖空的第一導電部10分隔,以使每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對應各自的子焊盤2110。
將第一導電部10正對陽極焊盤和陰極焊盤的區域進行了挖空,使得陽極焊盤、陰極焊盤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不再形成交疊,從而避免了焊盤與第一導電部10因焊接、固晶等原因發生短路的問題。
進一步地,同一組焊盤的各子焊盤對應的各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參考圖5和圖6,圖6為圖5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形成一個開口,也就是說,陽極焊盤和陰極焊盤的投影位於同一個大的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110內。該結構既可以避免陽極焊盤、陰極焊盤與第一導電部10短路,又降低了對第一導電部10進行挖空處理的工藝難度。
本實施例中,子焊盤2110和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形狀一致,大致均為矩形。
參考圖7,以用於安裝IC驅動晶片的焊盤為例,該焊盤包括四個子焊盤2110,分別為第一輸入焊盤Di、第二輸入焊盤Pwr、輸出焊盤Out以及公共電壓焊盤Gnd。上述第一輸入焊盤Di被配置為接收第一輸入信號,該第一輸入信號例如為位址信號,以用於選通相應位元址的IC驅動晶片。例如,第一輸入信號可以為來自於源位址線DI的8bit的位址信號,透過解析該位址信號可以獲知待傳輸的位址。第二輸入焊盤Pwr被配置為接收第二輸入信號,第二輸入信號例如為來自於源電源線PWR的電力線載波通信信號。第二輸入信號不僅為IC驅動晶片提供電能,還向IC驅動晶片傳輸通信資料,該通信資料可用於控制相應的發光單元的發光時長,進而控制其視覺上的發光亮度。輸出焊盤Out被配置為輸出驅動信號。例如,驅動信號可以為來自於驅動電壓線VLED的驅動電壓,用於驅動發光元件發光。公共電壓焊盤Gnd被配置為接收公共電壓信號,例如來自於公共電壓線GND的接地信號。
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部10為公共電壓線GND,IC驅動晶片的焊盤在陣列基板厚度方向上與公共電壓線GND發生交疊。第一導電部10的第一開口區111包括四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在基板厚度方向上,第一輸入焊盤Di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第一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第一輸入焊盤Di的投影外周邊緣與該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第二輸入焊盤Pwr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第二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第二輸入焊盤Pwr的投影外周邊緣與該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輸出焊盤Out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第三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輸出焊盤Out的投影外周邊緣與該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公共電壓焊盤Gnd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第四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公共電壓焊盤Gnd的投影外周邊緣與該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本實施例中,四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之間被未挖空的第一導電部10分隔,以使每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對應各自的子焊盤2110。
將第一導電部10正對四個子焊盤2110的區域進行了挖空,使得四個子焊盤2110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不再形成交疊,從而避免了焊盤與第一導電部10短路的問題。
進一步地,同一組焊盤的各子焊盤對應的各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從而降低挖空難度。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四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形成一個開口,也就是說,第一輸入焊盤Di、第二輸入焊盤Pwr、輸出焊盤Out以及公共電壓焊盤Gnd的投影位於同一個大的開口區110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該結構既可以避免各子焊盤2110與下方第一導電部10短路,又降低了對第一導電部10挖空處理的精度要求。
本實施例中,子焊盤2110的形狀大致為五邊形,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形狀大致為矩形。
需要說明的是,本揭露不限定第一子開口區1110的具體形狀,其可以與子焊盤2110形狀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其中,“大致為五邊形”、“大致為矩形”是指,子焊盤2110的外輪廓以及第一子開口區1110邊界的形狀整體上呈五邊形形狀或矩形形狀,但是並不局限為標準的五邊形或矩形。
在其他實施例中,焊盤還可以具有其他數量的子焊盤,例如具有1個、3個等數量的子焊盤。相應的,第一開口區111包括相應數量的第一子開口區1110,以使每個子焊盤下方都對應一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避免在子焊盤處形成交疊。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本揭露不限定焊盤的數量,以圖1中所示結構為例,該陣列基板上包含多個發光器件焊盤和多個IC驅動晶片焊盤。在一種實施例中,用於綁定同一功能器件的所有焊盤所對應的各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例如,所有綁定發光器件的焊盤對應的各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所有綁定IC驅動晶片的焊盤對應的各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
在一種實施例中,參考圖9,第二導電部20包括第一引線220,第一引線220沿圖中縱向(第一方向)延伸。以圖中所示為例,第一引線220為由LED發光器件延伸出的縱向引線。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引線220還可以為由IC驅動晶片焊盤延伸出的縱向引線。
繼續參考圖9,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部10也為公共電壓線GND,縱向延伸的第一引線在陣列基板厚度方向上與公共電壓線GND縱向延伸的部分發生交疊。
第一導電部10的開口包括第二開口區112,第二開口區112位於第一導電部10縱向延伸的部分。第二開口區112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子開口區,第一引線220中的至少一段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第二子開口區112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也就是說,將第一引線220中的至少一段下方對應的第一導電部10進行挖空處理,使得第一引線220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在該區域不再形成交疊,從而避免了第一引線220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因靜電、測試、製程的原因短路。
第一引線220下方可以全部挖空,如圖9中所示,也可以只有一段挖空。也就是說,第二開口區112可以設置在全部第一引線220的下方,也可以僅設置在第一引線220的部分區域的下方。圖9中第一引線220下方對應的第二開口區112僅包含一個第二子開口區1120,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包含多個第二子開口區。當第二子開口區1120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第二子開口區1120也可以相互連通,從而降低挖空難度。
本揭露中,第一引線220至少一側的投影邊緣與該第二開口區112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具體而言,在一種實施例中,參考圖2,右側的第二開口區112為設置在第一導電部10內部的封閉區域,具有四個邊界,右側第一引線220左右兩側的投影邊緣與第二開口區112的左右兩側投影邊緣都具有間隙。左側的第二開口區112為設置在第一導電部10內部邊緣的半封閉區域,即該第二開口區112具有三個邊界,左側與第一導電部10外部的空白區連通,左側的第一引線220右側的投影邊緣與第二開口區112的右側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在一種實施例中,參考圖10,第二導電部20還包括第二引線230,第二引線230沿橫向方向延伸。第二引線230可以為由IC驅動晶片焊盤延伸出的橫向引線,也可以為由LED發光器件延伸出的橫向引線。
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部10也為公共電壓線GND,橫向延伸的第二引線230在陣列基板厚度方向上與公共電壓線GND縱向延伸的部分發生交疊。
第一導電部10的開口包括第三開口區113,第三開口區113位於第一導電部10縱向延伸的部分;第三開口區113包括至少一個第三子開口區,第二引線230中至少一段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位於第三子開口區113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也就是說,將第二引線230中的至少一段下方對應的第一導電部10進行挖空處理,使得第二引線230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在該區域不再形成交疊,從而避免了第二引線230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因靜電、測試、製程的原因短路。
第二引線230下方可以全部挖空,也可以只有一段挖空。也就是說,第三開口區113可以設置在全部第二引線230的下方,也可以僅設置在第二引線230的部分區域的下方。圖9中第二引線230下方對應的第三開口區113僅包含一個第三子開口區1130,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包含多個第三子開口區1130。當第三子開口區1130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第第三子開口區也可以相互連通,從而降低挖空難度。
在本實施例中,將該第二引線230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進行挖空,由此可以避免第二引線230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因靜電、製程的原因短路。
本揭露中,在縱向方向上,第二引線230對應的第三開口區113可以位於第一導電部10的上邊緣或下邊緣,也可以位於第一導電部10的中間。因此,第二引線230上下兩側中至少一側的投影邊緣與第三開口區113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圖10中所示的第三開口區113為一封閉的開口區,第二引線230中的一段的投影與第三開口區113的投影重疊,且上下兩側中至少一側的投影邊緣與第三開口區113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第二引線230沿橫向方向延伸,第三開口區113也沿橫向延伸,對於一個第一導電部10內的第三開口區113而言,第三開口區113橫向長度應當小於第一導電部10的寬度,否則會截斷第一導電部10。因此,當第二引線230在橫向上穿過整個第一導電部10時,應當只對第二引線230中的一部分下方進行挖空。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開口區113在橫向上的長度越長,對縱向延伸的第一導電部10的IR Drop影響越大,導致信號強度降低。但第三開口區113在橫向上的長度越長,第二引線230與第一導電部10交疊區越少,越不容易產生靜電。實際產品中,需綜合考慮兩方面原因設置第三開口區113的橫向長度。此外,第二引線230也可以同時橫跨多個縱向延伸的第一導電部10,那麼,每個第一導電部10內都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第三子開口區1130。一條第二引線230不橫跨第一導電部10時,即第二引線230的投影僅位於一個第一導電部10的投影內時,其對應的第三開口區113可以包括多個第三子開口區1130,分別對應第二引線230上的多個部分。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引線230延伸的第二方向也可以不垂直於第一方向。無論方向如何,都應保證第二引線230對應的第三開口區113不會截斷第一導電部10,且儘量降低對IR Drop的影響。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引線220或第二引線230的形狀一般大致為條形,因此第二開口區112和第三開口區113的形狀大致也為條形。本揭露不限定第二開口區112和第三開口區113的具體形狀,其可以與引線形狀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在一種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部20還包括若干功能單元,用於實現特定功能。例如,本實施例中,功能單元可以為第一測試導電部241,第一測試導電部241與焊盤、第一引線或第二引線電連接,用於檢測焊盤或第一引線、第二引線的電學性能。例如可採用扎針測試方法測試焊盤的電流或電壓特性,具體而言,圖11中示出了IC驅動晶片焊盤中的三種子焊盤對應的第一測試導電部241及第四開口區114,三個第一測試導電部241分別對應設置在第一輸入焊盤Di、第二輸入焊盤Pwr、輸出焊盤Out附近,一端與子焊盤連接,用於測試子焊盤的電壓和/或電流,其另一端還可以與第一引線或第二引線連接。第一測試導電部241上方膜層(例如第二絕緣層600、第二無機層500)開口,使第一測試導電部241裸露在外,以便在此處進行扎針測試。
開口區110包括第四開口區114,該第四開口區114包括三個第四子開口區1140,三個第一測試導電部241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一一對應的位於各第四子開口區1140的投影內,第一測試導電部241的投影與對應的第四子開口區1140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也就是說,將第一測試導電部241下方對應的第一導電部10進行挖空處理,使得第一測試導電部241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在該區域不再形成交疊,從而避免了在進行扎針測試時,針頭扎破第一測試導電部241而與第一導電部10接觸造成短路或測試不準。由於公共電壓焊盤Gnd與公共電壓線GND透過過孔相連,因此公共電壓焊盤Gnd的電流或電壓可以直接在公共電壓線GND上測試。本實施例中第一測試導電部241的數量僅為示例,具體數量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例如,也可以僅針對某一子焊盤設置一個第一測試導電部241,本申請不對第一測試導電部241的數量進行特殊限定。本實施例中,三個第四子開口區1140相互連通,從而降低挖空難度。其他實施例中,各第四子開口區1140也可以相互獨立。
以上對各種第二導電部10的類型及其對應第一導電部的開口區110進行了詳細說明。本揭露的陣列基板可以只包括上述任意一種第二導電部10及其對應的開口區110,也可以包括至少任意兩種第二導電部10及其對應的兩種開口區110。例如,陣列基板上可以包括焊盤210及縱向設置的第一引線220,還包括第一開口區111和第二開口區112;也可以包括焊盤210及第一測試導電部241,還包括第一開口區111和第四開口區114;也可以同時包括焊盤210、第一引線220、第二引線230及第一測試導電部241,還包括第一開口區111、第二開口區112、第三開口區113和第四開口區114,等,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本揭露中,當包含多種開口區時,多種開口區可以相互連通,以便於進一步形成較大的開口,從而降低挖空難度,也就是說時,第一開口區111、第二開口區112、第三開口區113和第四開口區114中的至少兩種相互連通。該較大的開口內對應的焊盤210、第一引線220、第二引線230或第一測試導電部241可以相互連接或不連接。
舉例而言,參考圖11,第一測試導電部241的各第四開口區114可以與相近的子焊盤對應的各第一開口區111相互連通,以形成一個大的開口區。
再舉例而言,參考圖12,在該陣列基板中,左下方第一個LED發光器件的焊盤下方對應的第一開口區111、左側第一引線220下方對應的第二開口區112、左上方第二個LED發光器件的焊盤210下方對應的第一開口區111、橫向的第二引線230下方對應的第三開口區113依次連通;右上方第三個LED發光器件的焊盤210下方對應的第一開口區111、右側第一引線220下方對應的第二開口區112、右下方第四個LED發光器件的焊盤210下方對應的第一開口區111依次連通。
同時,如圖所示,IC驅動晶片的焊盤對應的第一開口區111與LED發光器件的焊盤210下方對應的第一開口區111也相互連通。
上述實施方式中,參考圖7,第二導電部20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邊緣與子開口區對應的投影邊緣之間應當保證一定的間隙d,以確保第二導電部20不會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接觸。本實施例中,該間隙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值,該預設值包括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和預留間距之和。其中,製程公差是指製程相關工藝過程中允許的尺寸偏差量,由於該間隙d是第一導電部10和第二導電部120之間形成的,這兩個膜層的公差都會影響到間隙的尺寸,因此包含第一導電部的製程公差和第二導電部的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是指製程中遇到的雜質顆粒(partical)的最大直徑,若雜質顆粒落入該間隙,則有可能會導致第一導電部和第二導電部連接,因此在設計間隙尺寸時需要考慮雜質尺寸的影響。預留間距是指為了形成間隙而人為設定的一個間距數值。當第二導電部20與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之間的間隙大於或等於上述各數值之和時,可以避免因製程公差導致二者接觸,也可以避免因存在雜質顆粒導致二者接觸,確保第二導電部20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之間保留足夠的距離,防止短路。當然在此基礎上,預設值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其他因素引起的尺寸偏差。在圖7所示的結構中,由於第一開口區111邊緣與子焊盤2110邊緣形狀不同,應當保證子焊盤2110投影邊緣與第一開口區111對應的投影邊緣之間的最小間隙d大於或等於預設值。
根據目前製程工藝,製程公差約為±5um,雜質最大尺寸約為±10um,預留間距優選為5um,因此第二導電部20與開口區110的投影邊緣之間間隙d大於或等於20um。進一步地,由於開口區過大有可能會導致第一導電部10的IR Drop過大,因此第二導電部20與開口區110的投影邊緣之間的間隙優選小於或等於100μm,可以儘量降低第一導電部10的IR Drop。
在一種實施例中,參照圖13-圖20,第一導電層100還包括多個導電島120,至少一個子開口區內具有一個導電島120,且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均具有間隙。導電島120和第一導電部10為相同材料,也可以理解為,對第一導電部10挖環形槽,以形成單獨的導電區域,即導電島120。具有導電島120的開口區上方的第二導電部20正好位於導電島120上方,且第二導電部20在襯底基板900上的投影對應的位於導電島120的投影內或與導電島120的投影完全重合。由於第二導電部20位於導電島120上方,而導電島120與第一導電部10具有間隔,因此,即使第二導電部20與導電島120短路,也不會影響第一導電部10。
在本揭露中,描述兩個結構之間“完全重合”時,指的是其中一個結構在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位於另一個結構在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內。
舉例而言,以用於安裝LED發光器件的焊盤為例,參照圖13和圖14,陽極焊盤下方的第一子開口區1110內對應設置有一導電島120,陰極焊盤下方的第一子開口區1110內對應也設置有一導電島120,兩個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均具有間隙。在一種實施例中,參照圖15和16,兩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成一個開口,兩個導電島120相互連接成一體結構,由此可以降低開槽難度,便於加工。
以用於安裝IC驅動晶片的焊盤為例,參照圖17,第一輸入焊盤Di2113、第二輸入焊盤Pwr2114、輸出焊盤Out2115以及公共電壓焊盤Gnd2116下方的第一子開口區1110內分別對應設置有一導電島120,四個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均具有間隙,且四個第一子開口區1110相互連通成一個開口。在一種實施例中,參照圖18,四個導電島120相互連接成一體結構。
以第一引線220、第二引線230為例,參照圖19,第一引線220下方的第二開口區112內設置有一導電島120,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均具有間隙。
以第一測試導電部241為例,參照圖20,三個第一測試導電部241下方的三個第四子開口區114內各設置有一導電島120,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之間具有間隙。
在圖14、17所示的結構中,同一焊盤下方的開口區的各子開口區相互連通,各子開口區內的導電島120相互獨立。在圖15、18所示的結構中,同一焊盤下方的開口區的各子開口區相互連通,各子開口區內的導電島120相互連接,以降低製備難度。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開口區111、第二開口區112、第三開口區113、第四開口區114中的至少兩種可以相互連通,相互連通的開口區內的各導電島120也可以相互獨立或連接為一體。例如,第一引線220和焊盤210下方的兩個導電島120也可以相互連接成一體結構,第一引線220和第二引線230下方的兩個導電島120也可以相互連接成一體結構,或者焊盤210和第一測試導電部241下方的導電島120也可以相互連接,也就是說,任意相互連通的開口區內的各導電島都可以連接為一體。
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的子開口區的邊緣之間也應當保證一定的間隙d,以確保導電島120上方的第二導電部20不會與下方的第一導電部10形成電接觸。與間隙d類似,該間隙h也優選大於或等於包括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和預留間距之和的預設值。不同之處在於,由於該間隙h是同屬於第一導電層內第一導電部10和導電島120之間形成的,在計算預設值時,其中的製程公差是指在製作第一導電部時相關工藝帶來的製程公差。同樣的,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的子開口區的邊緣之間的間隙h優選大於或等於20μm,由此可避免因工藝偏差等因素使導電島120與第一導電部10接觸。進一步地,導電島120外周與第一導電部10的子開口區的邊緣之間的間隙h還優選小於或等於100μm,可以儘量降低第一導電部10的IR Drop。
本揭露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導電部可以採用磁控濺射或電鍍兩種工藝來形成。由於電鍍通常用於形成厚度較厚的膜層,若在開口區形成挖空的結構,開口區邊緣往往會出現較大的膜層厚度斷差。出於對膜層均一性或平整性的考慮,實際上並不希望出現大的厚度斷差,因此當採用電鍍工藝時,優選用於製備包含導電島結構的陣列基板,由此形成的膜層厚度較厚且平整性較好。而磁控濺射工藝通常形成的膜層厚度相對電鍍工藝來說較薄,更適合用於形成開口區挖空的結構。
參照圖20和圖21,圖21為圖20中A-A處的截面示意圖,第二導電層還包括第二測試導電部242,第二測試導電部242與第一導電部10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重疊,且透過過孔電連接,第二測試導電部242用於檢測第一導電部10的電學性能。例如,當需要對公共電壓線GND進行測試時,可以在第二導電層內設置第二測試導電部242,並透過過孔將第二測試導電部242與公共電壓線GND電連接,即可以得到公共電壓線GND的性能資料。而在現有技術中,是對第一導電部10待測試區域上方的膜層進行開口,從而直接對第一導電部10進行測試。那麼在製備過程中,第一導電部10待測試區域需要暴露在空氣中,以等待上方還有其他膜層製備,第一導電部10由於材料性能限制,暴露時間過長容易腐蝕,影響信號傳輸。第二測試導電部242覆蓋在第一導電部10上方,對第一導電部10形成保護,避免其受到腐蝕。而第二測試導電部242屬於第二導電層,其材料中的銅鎳合金抗腐蝕能力強,即使暴露在外也不易腐蝕,能保證良好的測試效果。
以上實施方式中均以各焊盤、引線與公共電壓線GND交疊為例進行了說明,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參考圖22,為圖1中M區的另一種局部放大圖,即另一種陣列基板的版圖示意圖。各焊盤、引線也可以與其他信號線交疊,例如與驅動電壓線VLED交疊,即第一導電部10還可以為驅動電壓線VLED,那麼,對應的開口區110則設置在驅動電壓線VLED內。具體結構與前述實施例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本揭露的陣列基板既可以綁定發光器件作為具有發光功能的基板使用,也可以進一步作為背光單元應用到顯示裝置中。
本發明實施方式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陣列基板。由於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陣列基板,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對於顯示裝置的適用不做具體限制,其可以是電視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可穿戴顯示裝置、手機、車載顯示、導航、電子書、數碼相框、廣告燈箱等任何具有柔性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裡公開的發明後,將容易想到本揭露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揭露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揭露的一般性原理並包括本揭露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習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揭露的真正範圍和精神由所附的請求項指出。
100:第一導電層 10:第一導電部 110:開口區 111:第一開口區 1110:第一子開口區 112:第二開口區 1120:第二子開口區 113:第三開口區 1130:第三子開口區 114:第四開口區 1140:第四子開口區 120:導電島 200:第二導電層 20:第二導電部 210:焊盤 2110:子焊盤 220:第一引線 230:第二引線 241:第一測試導電部 242:第二測試導電部 400:第一絕緣層 300:第一無機層 600:第二絕緣層 500:第二無機層 900:襯底基板
此處的附圖被併入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揭露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揭露的原理。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一種mini LED的陣列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M區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一種實施方式中LED發光器件的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5為LED發光器件的另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7為IC驅動晶片焊盤的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8為IC驅動晶片焊盤的另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9為第一引線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0為第二引線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1為第一測試導電部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各開口區相連通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3為LED發光器件包含導電島的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9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15為LED發光器件包含導電島的另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圖11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17為IC驅動晶片焊盤包含導電島的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18為IC驅動晶片焊盤包含導電島的另一種焊盤結構示意圖; 圖19為第一引線和第二引線包含導電島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0為第一測試導電部包含導電島、第二測試導電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21為圖20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22為圖1中M區的另一種局部放大圖。
10:第一導電部
111:第一開口區
210:焊盤
GND:公共電壓線
VLED:驅動電壓線
PWR:源電源線
DI:源地址線

Claims (24)

  1. 一種陣列基板,其中,包括: 襯底基板; 第一導電層,設於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一導電部; 第二導電層,設於所述第一導電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二導電部;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導電部和所述第一導電部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不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導電部具有開口區,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導電部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位於所述開口區投影圍成的區域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部中與開口區對應的部分的投影邊緣與所述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焊盤、第一引線、第二引線、功能單元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一開口區、第二開口區、第三開口區和第四開口區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一開口區,所述第一開口區包括多個第一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多組焊盤,每組所述焊盤包括多個子焊盤; 至少部分所述子焊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分別一一對應的位於各所述第一子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各所述子焊盤的投影外周均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同一組所述焊盤的各子焊盤對應的各所述第一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導電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二開口區,所述第二開口區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引線,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引線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二子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重疊,且所述第一引線至少一側的投影邊緣與所述第二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子開口區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導電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開口區包括第三開口區,所述第三開口區包括至少一個第三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引線,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引線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重疊,且所述第二引線的相對兩側的邊緣與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所述第三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11. 如請求項4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開口區包括第四開口區,所述第四開口區包括至少一個第四子開口區; 所述第二導電部包括若干功能單元; 各所述功能單元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一一對應的位於各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的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所述功能單元的投影外周均與對應的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具有間隙。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的數量為多個,至少兩個所述第四子開口區相互連通。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單元包括與所述焊盤、第一引線或第二引線電連接的第一測試導電部,所述第一測試導電部用於檢測所述焊盤、第一引線或第二引線的電學性能。
  14. 如請求項5-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開口區、第二開口區、第三開口區、第四開口區中的至少兩種相互連通。
  15. 如請求項5-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部的投影邊緣與對應的所述子開口區的投影邊緣之間的間隙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值,所述預設值包括所述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和預留間距之和; 其中,所述製程公差指第一導電部和/或第二導電部製備工藝中允許的尺寸偏差量,所述雜質最大尺寸是指製程中雜質顆粒的最大直徑,所述預留間距是形成所述間隙而人為設定的間距數值。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預設值為20μm。
  17. 如請求項5-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還包括多個導電島,至少一個所述子開口區內具有所述導電島,且所述導電島外周與對應的所述子開口區的邊緣具有間隙; 所述子焊盤、第一引線、第二引線或第一測試導電部中至少一種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位於對應的所述導電島的投影內或與各所述導電島的投影完全重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導電島外周與對應的所述子開口區的邊緣的間隙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值,所述預設值包括製程公差、雜質最大尺寸和預留間距之和。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預設值為20μm。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導電島的材料與所述第一導電部的材料相同。
  21.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同一所述開口區的至少兩個所述子開口區相互連通,相互連通的所述子開口區內的各所述導電島相互獨立或連接為一體。
  22.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開口區、第二開口區、第三開口區、第四開口區中的至少兩種相互連通,相互連通的所述開口區內的各所述導電島相互獨立或連接為一體。
  2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還包括第二測試導電部,所述第二測試導電部與第一導電部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投影重疊,且透過過孔電連接,所述第二測試導電部用於檢測所述第一導電部電學性能。
  24. 一種顯示裝置,其中,包括請求項1-23中任一項所述的陣列基板。
TW110136840A 2021-01-28 2021-10-04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TWI806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4256 WO2022160216A1 (zh) 2021-01-28 2021-01-28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WOPCT/CN2021/074256 2021-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0754A true TW202230754A (zh) 2022-08-01
TWI806179B TWI806179B (zh) 2023-06-21

Family

ID=8249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840A TWI806179B (zh) 2021-01-28 2021-10-04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8771A1 (zh)
CN (1) CN115362556A (zh)
DE (1) DE112021003516T5 (zh)
TW (1) TWI806179B (zh)
WO (1) WO2022160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75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9916B (en) * 2005-01-31 2007-04-21 Au Optronics Corp TFT array substrate of a LCD, LCD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526761B (zh) * 2014-08-20 2016-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面板
CN105789251B (zh) * 2014-12-26 2019-03-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装置
CN105974690B (zh) * 2016-07-22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掩模板、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735119B1 (en) * 2016-07-25 2017-08-15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nductive pads forming method
TWI611599B (zh) * 2016-10-27 2018-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過渡載板裝置、顯示面板以及兩者的製造方法、微型發光件的檢測方法
KR102342839B1 (ko) * 2017-04-21 2021-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및 표시모듈 검사방법
CN107742636B (zh) * 2017-10-25 2020-04-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678009B (zh) * 2018-06-22 2019-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KR102605586B1 (ko) * 2018-07-11 2023-1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90759B (zh) * 2018-09-06 2020-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感測顯示裝置
US11588085B2 (en) * 2019-05-10 2023-02-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 emitting drive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912874U (zh) * 2019-08-05 2020-01-07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1149225B (zh) * 2019-12-19 2023-10-27 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ft结构、发光件、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0764A (zh) * 2020-06-02 2020-08-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27350B (zh) * 2020-06-23 2022-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2323B (zh) * 2020-08-19 2022-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3516T5 (de) 2023-05-17
TWI806179B (zh) 2023-06-21
CN115362556A (zh) 2022-11-18
WO2022160216A1 (zh) 2022-08-04
US20220238771A1 (en) 2022-07-28
WO2022160216A9 (zh)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1987B (zh) 发光二极管面板
US7403256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and drive chip thereof
CN201590281U (zh) 扇形导线结构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CN100369258C (zh)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US11532265B2 (en) Driving backplan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556203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KR20190095684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18838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09875A1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TWI806179B (zh)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KR20110090332A (ko) 이방성 전도 필름을 이용하여 기판이 접합된 반도체 소자 및 기판 접합방법
CN114284248A (zh) 显示面板
KR100644028B1 (ko) 반도체 칩 및 반도체 칩 패키지
US20050040544A1 (en) Electric circuit substrate
WO2020187177A1 (zh) 一种mini LED显示屏及制作方法
CN11195168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300470A1 (en) Drive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CN11565735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26976A1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51347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WO2023184505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59553A1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977A1 (zh) 布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40567A1 (zh) 驱动基板、发光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077281A1 (zh) 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