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7277A - 光控濾光片 - Google Patents

光控濾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7277A
TW201947277A TW108115075A TW108115075A TW201947277A TW 201947277 A TW201947277 A TW 201947277A TW 108115075 A TW108115075 A TW 108115075A TW 108115075 A TW108115075 A TW 108115075A TW 201947277 A TW201947277 A TW 2019472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trol filter
light control
island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5750B (zh
Inventor
堀田真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7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7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7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4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with provision for controlling spectral properties, e.g. colour, or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23Optical louvre elements, e.g. for directional light blo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控濾光片(10),其為具備由透光部和遮光部構成的海島結構的片材,透光部和遮光部分別從第一主表面(1)延伸到第二主表面(2),所述透光部和所述遮光部中的任一方形成從所述第一主表面貫通到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個島部分(3),另一方形成使所述多個島部分相互獨立的海部分(4),所述海部分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

Description

光控濾光片
本發明涉及光控濾光片。本申請基於2018年5月10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願2018-091448號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援引於此。
以往,已知一種調節光的透射率或視角的光控膜。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一種光控膜,其具備含有光吸收材料的光固化性樹脂作為基材膜,並形成有多個隨著從基材膜的一個主表面朝向相反側的另一個主表面進行縮徑的研缽形狀的凹部。該凹部不貫通膜,凹部的底面由厚度超過0.1μm的連接盤(land)膜形成,該連接盤膜由所述光固化性樹脂構成。連接盤膜在專利文獻1的光控膜的製造工藝中不可避免地形成。該製造工藝如下:將聚合性樹脂澆注到模具中並使其固化,從而獲得微細結構化層,接著,層疊對該微細結構化層進行支承的可撓性層。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54129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入射到專利文獻1的光控膜的凹部的光需要透過連接盤膜。因為連接盤膜包含光吸收材料,所以入射光的一部分被吸收,從而存在透射的光量減少的問題。另外,在製造工藝中向凹部注入液狀的透明材料的情況下,若存在連接盤膜,則存在氣泡殘留在凹部內的問題。因此,優選在凹部的底面沒有連接盤膜,但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製造方法中,連接盤膜不可避免地產生,並且沒有公開去除連接盤膜的方法。
構成專利文獻1的光控膜的光固化性樹脂在合成樹脂中是比較脆的。因此,在使將光固化性樹脂注入模具且固化得到的微細結構化層從模具進行脫模時,容易產生破裂或缺損。為了防止這些缺陷的產生,需要層疊對微細結構化層進行支承的可撓性層(支承層)。在微細結構化層的凹部的底面存在連接盤膜時,具有支承層的層疊變得容易的優點。
但是,若考慮到提高光控膜的透光性以及實現安裝光控膜的器件的薄型化,則需要一種能夠不層疊支承層而將微細結構化層作為單個層(膜)進行處理的光控體。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作為單個層進行處理的光控濾光片。
[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
[1]一種光控濾光片,其為具備由透光部和遮光部構成的海島結構的片材,透光部和遮光部分別從第一主表面延伸到第二主表面,所述透光部和所述遮光部中的任一方形成從所述第一主表面貫通到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個島部分,另一方形成使所述多個島部分相互獨立的海部分,所述海部分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
[2]根據[1]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海部分包含相對於所述海部分的總質量為50質量%以上的彈性體。
[3]根據[1]或[2]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為透光部,所述海部分為遮光部。
[4]根據[3]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是中空的。
[5]根據[3]或[4]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片材的俯視時的所述島部分的大小與所述片材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島部分的高度的縱橫比為1:5~1:30。
[6]根據[3]~[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片材的俯視時的所述島部分的大小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7]根據[1]或[2]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為遮光部,所述海部分為透光部。
[8]根據[1]~[7]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片材內的所述島部分的立體形狀為柱狀。
[9]根據[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在俯視所述片材時,所述島部分配置成二維陣列狀。
[10]根據[1]~[9]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包含相對於所述島部分的總質量為50質量%以上的彈性體。
[11]根據[1]~[10]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在所述海部分及所述島部分包含相同種類的彈性體。
[12]根據[11]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彈性體為矽橡膠。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光控濾光片由於至少其海部分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所以具有高可撓性,容易彈性變形。因此,以往需要的支承層及連接盤膜不是必須的部件,能夠作為單體的光控濾光片以單層進行處理,透光性優異。另外,由於不需要層疊支承層,所以能夠減薄光控濾光片,對要安裝的器件的薄型化是有用的。
本發明的光控濾光片為如下的光控濾光片:是具備由透光部和遮光部構成的海島結構的片材,透光部和遮光部分別從第一主表面延伸到第二主表面,所述透光部和所述遮光部中的任一方形成從所述第一主表面貫通到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個島部分,另一方形成使所述多個島部分相互獨立的海部分,所述海部分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
光控濾光片的主體為片材,單個海部分形成所述片材,多個島部分形成多個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所述片材的貫通區域。
<第一實施方式>
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圖1所示的光控濾光片10具備:第一主表面1及相反側的第二主表面2;在第一主表面1與第二主表面2之間延伸的透光部3;以及在第一主表面1與第二主表面2之間延伸的遮光部4。透光部3和遮光部4形成了海島結構。透光部3形成了從第一主表面1貫通到第二主表面2的多個島部分5,不形成島部分5的遮光部4形成了使多個島部分5相互獨立的海部分6。海部分6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所述MD-1橡膠硬度優選為40以上且75以下,更優選為50以上且70以下。
如果所述MD-1橡膠硬度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在製造時將光控濾光片10從成型模具中取出後,容易切削多餘的殘膜,容易得到平滑的主表面。如果所述MD-1橡膠硬度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在製造時容易從成型模具中取出光控濾光片10。
所述MD-1橡膠硬度為,對於僅由海部分6構成的光控濾光片10,使用微型橡膠硬度計,在溫度21~25℃下,優選在23℃下,將光控濾光片的海部分在片材的厚度方向上進行按壓而測定的值。在測定中,通過用檢測器讀取在微型橡膠硬度計所具備的壓針使試驗片的表面發生變形時產生的位移量,來測定硬度。壓針按壓的部位設為隨機選擇的海部分的10處以上,將其平均值作為測定值。通常,MD-1橡膠硬度表示接近於使用JIS K6253-3:2012中規定的A型硬度計而測定的值(肖氏A硬度)的值。通過使用微型橡膠硬度計,能夠容易地測定薄試驗片的硬度。但是,在光控濾光片(試驗片)的海部分的厚度小於1.0mm的情況下,重疊多片相同的光控濾光片形成層疊體,測定重疊成為1.0mm以上的最少片數所得到的層疊體的厚度方向的硬度。
使用的微型橡膠硬度計優選為高分子計器株式會社製的“微型橡膠硬度計”商品名:MD-1capa。該微型橡膠硬度計的載荷方式為懸臂梁式板簧。壓針形狀設定為A型(高度0.50mm,φ0.16mm,圓柱形),加壓腳尺寸設定為A型(外徑4.0mm,內徑1.5mm),彈簧載荷設定為22mN(2.24g),測定模式設定為正常模式,來進行測定。
例如,通過鐳射照射或化學蝕刻等去除島部分5,得到僅由海部分6構成的光控濾光片10,將其作為試驗片。測定MD-1橡膠硬度的試驗片的溫度和試驗室的溫度設為21~25℃,優選設為23℃。
具有上述MD-1橡膠硬度的海部分6含有彈性體,優選由彈性體形成。
另外,由海部分6及島部分5構成的光控濾光片10整體的MD-1橡膠硬度優選為25以上且80以下,更優選為40以上且75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0以上且70以上。
若光控濾光片10整體的MD-1橡膠硬度處於上述範圍,則具有高可撓性,能夠容易地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為優選。
光控濾光片10整體的MD-1橡膠硬度通過基於上述測定方法,對隨機選擇的10處以上測定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方向的MD-1橡膠硬度,並對它們的測定值進行平均而得到。
作為所述彈性體,例如可舉出:聚氨酯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乙丙橡膠、天然橡膠、三元乙丙橡膠、丁苯橡膠、矽橡膠等熱固性彈性體;聚氨酯類、酯類、苯乙烯類、烯烴類、丁二烯類或氟類等熱塑性彈性體;或它們的複合物等。其中,優選為矽橡膠,矽橡膠從後述的成型模具中取出後的尺寸變化小,不產生從成型模具中取出後的翹曲,壓縮永久形變小,耐熱性高,並且耐候性及耐寒性也優異。
所述彈性體優選為按照JIS K6253-3:2012使用硬度計測定出的肖氏A硬度為A25以上且A80以下的聚合物,更優選為A40以上且A75以下的聚合物,進一步優選為A50以上且A70以下的聚合物。優選的理由如上所述。
光控濾光片10為矩形的片狀,將其長邊方向設為X方向(圖2中為紙面的左右方向),將其短邊方向設為Y方向(圖2中為紙面的垂直方向),將相對於其主表面的垂線方向(即,片材的厚度方向)設為Z方向。
光控濾光片10的俯視形狀並不限定於矩形,也可以採用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其他任意形狀。
光控濾光片10的縱×橫的尺寸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設為5mm×5mm~100cm×100cm。
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例如優選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更優選為8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0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若所述厚度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光的視角的控制變得更容易。若所述厚度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可撓性變得更高。
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作為在對其截面隨機選擇的10處以上進行測定得到的值的平均值而求出。測定使用測定顯微鏡等公知的微細結構觀察單元。
光控濾光片10具有由構成透光部3(也可以稱為第一部分)的多個島部分5和構成遮光部4(也可以稱為第二部分)的海部分6形成的海島結構。
光控濾光片10的主體為片材,將該片材的一個表面稱為第一主表面,將另一個表面稱為第二主表面。
相對於第一主表面1的總面積的海部分6的合計面積優選為36~99.2%,更優選為49~96%,進一步優選為65~91%。第二主表面2上的海部分6的合計面積也優選為與第一主表面1上的海部分6的合計面積相同。
島部分5和海部分6在各主表面上的各自的合計面積通過用公知的方法對拍攝各主表面得到的圖像進行影像處理而求出。
透光部3的光線透射率優選為70%以上,更優選為80%以上,進一步優選為90%以上。透光部3的光線透射率也可以為100%。若所述光線透射率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通過光控濾光片10的光量充足。
遮光部4的光線透射率優選為小於70%,更優選為小於50%,進一步優選為小於30%,尤其優選為小於10%。遮光部4的光線透射率也可以為0%。若所述光線透射率小於上述上限值,則能夠充分地進行光控濾光片10對視角的控制。
例如,優選為,透光部3的光線透設率為70%以上且100%以下,並且遮光部4的光線透射率為0%以上且小於70%,更優選為,透光部3的光線透射率為80%以上且100%以下,並且遮光部4的光線透射率為0%以上且小於50%,進一步優選為,透光部3的光線透射率為90%以上且100%以下,並且遮光部4的光線透射率為0%以上且小於30%。
這裡,“光線透射率”的值設為如下值:在使用JIS Z8720:2012所規定的D65 作為光源並用受光感測器測定從光源射出的檢查光的強度的裝置中,將在所述檢查光的光路上沒有被測定物的狀態下的受光感測器的輸出值設為A,將在檢查光的光路上設置被測定物且透過了被測定物的透射光在受光感測器中被接收的狀態下的輸出值設為B時,通過光線透射率=(B/A)×100(單位:%)求出的值。
(透光部)
光控濾光片10的透光部3為海島結構中的島部分5,是通過海部分6而相互獨立化的多個圓柱狀的透明部分。由於各島部分5貫通光控濾光片10,所以各島部分5的第一端部露出於光控濾光片10的第一主表面1,各島部分5的第二端部露出於光控濾光片10的第二主表面2。各島部分5沿著X方向及Y方向以固定的間距配置。
在Z方向上貫通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的立體形狀優選為柱狀。在此,島部分5為柱狀,是指假定從光控濾光片10取出了島部分5時,島部分5被識別為立體的柱狀。柱狀的高度方向沿著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方向。呈柱狀的柱的上表面(頂面)和底面分別與第一主表面1及第二主表面2平行。
用XY平面剖切島部分5的截面形狀例如可舉出圓形、橢圓形、四邊形、其他多邊形等。島部分5的露出於第一主表面1的第一端部的所述截面形狀(島部分5的處於第一主表面1的平面形狀)和露出於第二主表面的第二端部的所述截面形狀(島部分5的處於第二主表面2的平面形狀)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從光控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優選為相同。各島部分5的所述截面形狀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從光控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優選為相同。
柱狀的島部分5的中心軸的軸線相對於第一主表面1和第二主表面2,既可以垂直,也可以傾斜,從製造的容易度和視角控制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優選為大致垂直。這裡,所謂大致垂直,是指以90°±2°相交。在大致垂直的情況下,柱狀的島部分5的高度H與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大致相同。
所述軸線與主表面所成的角以及島部分5的高度H通過用測定顯微鏡等公知的微細結構觀察單元測定包含島部分5及主表面的截面而求出。島部分5的高度H是第一主表面1與第二主表面2之間的距離。
對於每個島部分5,露出於各主表面的端部的大小R是包含所述端部的最小圓的直徑。從透過光控濾光片10的光的視角的控制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所述直徑例如優選為5μm~100μm,更優選為10μm~50μm。若所述直徑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能夠防止製造時所使用的成型模具的與島部分5對應的部位(例如柱狀的凸部)的破損。若所述直徑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即使在光控濾光片10較薄的情況下,也容易提高後述的縱橫比。
單個島部分5的露出於各主表面的2個端部的大小R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從光控濾光片10的任意主表面上的多個島部分5中隨機選擇的10個以上的島部分5的所述直徑的平均值優選為5μm~100μm,更優選為10μm~50μm。
所述直徑能夠通過測定顯微鏡等公知的微細結構觀察單元來測定。
柱狀的島部分5的由(大小R:高度H)表示的縱橫比優選為1:5~1:30,更優選為1:8.5~1:25.5。
在所述縱橫比為1:5~1:30且島部分5為中空的情況下,視角θ成為22.6°~3.6°。在所述縱橫比為1:8.5~1:25.5的情況下,視角θ成為13.4°~4.5°。另外,在島部分5填充有透明材料的情況下,由於透明材料的折射率通常比空氣大,所以視角θ比上述所示的中空的情況下的範圍更寬。因此,從縮窄視角θ的觀點出發,島部分5優選是中空的。
若為上述視角θ的範圍的下限值以上,則透過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的光的視角的控制變得容易。
若為上述視角θ的範圍的上限值以下,則能夠增大透過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的光量。另外,能夠比較容易地製造。
所述縱橫比為,對於從光控濾光片10具有的多個島部分5中隨機選擇的10個以上的島部分5測定兩端部的大小R所得到的平均值與測定高度H所得到的平均值之比。能夠使用測定顯微鏡等公知的微細結構觀察單元來測量各個尺寸R和高度H。
第一主表面1和第二主表面2上的島部分5的配置的間距P,即露出於各主表面的島部分5的相鄰端部彼此之間的間距P是包括各個端部的各個最小圓彼此的中心間距離。從透過光控濾光片10的光的視角的控制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該間距P例如優選為10μm~500μm,更優選為15μm~300μm,進一步優選為20μm~200μm。
若所述間距P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在製造時所使用的成型模具的製作變得容易。若所述間距P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通過光控濾光片10看到的圖像的可視性提高,容易獲得充分的解析度。
間距P優選為在各主表面上是固定的。各主表面彼此之間的間距P即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間距P通過用公知的方法對拍攝任意主表面所得到的圖像進行影像處理而求出。
在任意主表面的間距P根據主表面的區域而不同的情況下,優選為連續的3個以上的島部分5的間距P為上述範圍,更優選為連續的5個以上的島部分5的間距P為上述範圍,進一步優選為連續的10個以上的島部分5的間距P為上述範圍。
第一主表面1及第二主表面2上的島部分5的配置是X列×Y行的二維陣列狀的配置。島部分5的配置不限定於該例,可以採用任意的配置圖案。在X列×Y行中,例如X、Y可以分別獨立地設為10~1000的任意整數。在多個島部分5配置為二維陣列狀時,將任意列中相鄰的島部分5彼此的中心相連的各線段位於一條直線上,將任意行中相鄰的島部分5彼此的中心相連的各線段位於一條直線上,代表各列的上述直線與代表各行的上述直線彼此以約90°相交。
配置圖案可以是二維陣列狀,也可以是鋸齒狀,還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圖案,也可以是任意的隨機配置。
在圖1、3所示的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的X列×Y行的二維陣列中,各列的島部分5的排列方向(代表各列的直線的方向)與構成光控濾光片10的外緣的X方向的邊平行,各行的島部分5的排列方向(代表各行的直線的方向)與構成光控濾光片10的外緣的Y方向的邊平行。作為該變形例,由多個島部分5構成的X列×Y行的二維陣列的Y行也可以不與所述外緣的Y方向的邊平行,而是配置在相交的方向上。在這種情況下,所述二維陣列的X列不與所述外緣的X方向的邊平行,而是配置在相交的方向上。例如,參照圖7,在用直線Q1表示光控濾光片30的外緣的Y方向且用直線Q2表示島部分5的Y行的排列方向時,直線Q1與直線Q2以角度α相交。所述Y方向的邊與所述Y行相交的角度α能夠任意調整,觀察銳角側時,例如優選為10~30°。若這樣設置相交的角度,則在將光控濾光片配合顯示器畫面的框進行貼合的情況下,能夠減少由顯示器畫面上的圖元排列的圖案與光控濾光片所具有的多個島部分5的排列圖案之間的干涉引起的干涉條紋(莫爾條紋)的發生。
作為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的透光部3是設置於作為海部分6的遮光部4的貫通孔。貫通孔既可以由空氣填滿,也可以填充有透光性材料。在貫通孔由空氣填滿的情況下,由於透過的光的折射率小,所以能夠減小視角θ。在貫通孔由透光性材料填滿的情況下,貫通孔的形狀容易通過透光性材料來保持,即使在使光控濾光片10發生了變形的情況下,也容易保持透光部3的形狀。
作為所述透光性材料,例如可以舉出透明樹脂、玻璃。從提高光控濾光片10的可撓性的觀點出發,優選為透明彈性體。作為透明彈性體的具體例,例如可舉出矽、聚氨酯等。填充於所述貫通孔中的透明彈性體既可以為1種,也可以為2種以上。從透明性和耐熱性等優異的觀點出發,所述透明彈性體優選為矽橡膠。
(遮光部)
光控濾光片10的遮光部4為海島結構中的海部分6,是除了島部分5以外的不透明部分。
遮光部4的Z方向的長度與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相同,優選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更優選為8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0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如果所述長度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容易控制光的視角(透射角)θ。如果所述長度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可撓性變得更高。
彈性體相對於遮光部4的總的含量優選為50~99質量%,更優選為60~97質量%,進一步優選為70~95質量%。
通過使所述含量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光控濾光片10的可撓性充分提高。通過使所述含量為上述上限值以下,能夠留有使遮光部4充分地含有遮光材料的餘地。能夠將所述總質量中除彈性體的含量以外的剩餘部分分配給遮光材料。
此外,若所述含量接近上述下限值,則在製造時的成型模具內對光控濾光片10進行成型時,容易從成型模具或固化前的光控濾光片10中去除氣泡。若所述含量接近上述上限值,則在製造時容易將光控濾光片10從成型模具中脫模。
通過由彈性體形成光控濾光片10,從而容易從成型模具進行脫模,厚度調整所需的加工也變得容易。另外,與光控濾光片10由矽或金屬形成的情況相比,若光控濾光片10由彈性體形成,則變得輕量,故而優選。
構成遮光部4的彈性體可使用公知的彈性體,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構成遮光部4的彈性體既可以為1種,也可以為2種以上。
在透光部3包含彈性體的情況下,通過提高遮光部4與透光部3的黏接性並使它們一體化,光控濾光片10的可撓性充分提高,所以透光部3所包含的彈性體與遮光部4所包含的彈性體優選為相同。
遮光部4所包含的彈性體優選為矽橡膠。
遮光部4優選為除了彈性體以外,還包含遮光材料。作為遮光材料,使用光吸收性材料和光反射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光吸收性材料含有光吸收劑。作為光吸收劑,可舉出碳、染料、顏料等。在光吸收劑之中,從光吸收性優異的觀點出發,優選為碳。作為碳,例如可舉出炭黑、石墨、碳纖維等,從作為光吸收劑的通用性出發,優選為炭黑。
作為光反射性材料,可舉出金屬。作為金屬,可舉出鋁、銀、金、鉻、鎳等。
<第二實施方式>
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圖4所示的光控濾光片20具備作為主體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10,在主體的兩主表面1、2分別層疊有第一透明密封層7和第二透明密封層8。
光控濾光片20的各透明密封層覆蓋主體的各主表面,保護主體。若存在各透明密封層,則在透光部3為空洞的貫通孔的情況下,能夠防止異物從外部侵入到貫通孔內的情況。
另外,如果各透明密封層的露出的面是平滑的,則會防止該面上的光的漫反射,從而容易通過透光部3,透過觀察光控濾光片20的相反側。
各透明密封層的露出的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優選為0μm以上且1μm以下,更優選為0μm以上且0.2μm以下。若為上述範圍,則能夠抑制光在透明密封層的表面發生漫反射,使光的透過變得容易。這裡,算術平均粗糙度(Ra)是按照JIS B 0601:2013(ISO4287:1997)求得的值。
各透明密封層的構成材料只要是透明的即可,例如可舉出玻璃、透明的合成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矽樹脂、聚氨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環烯烴樹脂、液晶聚合物等。
從提高與主體的緊貼性的觀點出發,構成透明密封層的材料優選為與構成主體的海部分6所包含的彈性體同類的彈性體。另外,若透明密封層為玻璃,則能夠對光控濾光片20賦予剛性,並且能夠進一步提高耐熱性。
在透明密封層為玻璃的情況下,從提高玻璃與主體的各主表面之間的黏接性的觀點出發,優選對玻璃的接觸面及各主表面的至少一方實施表面處理。
作為所述表面處理,例如可舉出准分子UV照射處理、等離子體處理、矽烷偶聯劑等的底漆塗布處理。
第一透明密封層7和第二透明密封層8可以分別由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透明材料形成。
第一透明密封層7和第二透明密封層8也可以分別為多個層。在所述多個層中,各個層既可以分別由相同的透明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玻璃層和透明樹脂層的層疊體形成上述透明密封層。既可以使所述層疊體中的玻璃層與所述片材的主表面接觸,也可以使所述層疊體中的透明樹脂層與所述片材的主表面接觸。
各透明密封層的厚度優選為1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優選為3μm以上且175μ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如果透明密封層的厚度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能夠充分保護光控濾光片的主體,另外,能夠使主體的各主表面的凹凸充分地平滑化,製造時的各透明密封層的厚度的控制變得容易。如果各透明密封層的厚度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能夠確保充分的透光性,可得到良好的光學特性。
透明密封層的厚度作為在對其截面隨機選擇的10處以上進行測定所得到的值的平均值而求出。測定使用測定顯微鏡等公知的微細結構觀察單元。
另外,光控濾光片20的海部分6的MD-1橡膠硬度是在去除了第一透明密封層7及第二透明密封層8而設為僅形成所述海島結構的片材的形態的基礎上測定的值。
以上所說明的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具備作為島部分5的透光部3和作為海部分6的遮光部4。入射到第一主表面1的光線之中,入射到柱狀的島部分5的光線透過該島部分5從第二主表面2射出,入射到海部分6的光線被該海部分6吸收或反射。
通過適當調整柱狀的島部分5的透光部3的排列、間距P、大小R、縱橫比,能夠控制光線的視角(透射角)θ、透射的光量。
[作用效果]
光控濾光片由於至少海部分6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所以具有高的可撓性,容易彈性變形。另外,如果光控濾光片10整體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則具有更高的可撓性,更容易彈性變形。因此,不需要層疊用於維持光控濾光片10的機械強度的支承層,能夠以單體作為單層的光控濾光片進行處理。通常,如果層疊支承層,則會增加支承層的厚度,因此光在支承層中衰減,透光性降低。相反,如果不具有成為光的衰減的原因的支承層,則透光性提高。
光控濾光片10由於不需要層疊支承層,所以能夠減薄光控濾光片10。一般地,層疊支承層會增加支承層的厚度,因此不適於薄型化的目的。能夠薄型化的光控濾光片10可以減薄在要安裝的器件中的佔有空間,因此有助於器件的薄型化。
即使在具備透明密封層的光控濾光片20中,作為其主體的光控濾光片10的可撓性和薄型化的容易性也是有用的。
<第三及第四實施方式:透光部與遮光部的反轉>
本發明的第三及第四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未圖示)具備作為島部分的遮光部和作為海部分的透光部。除了遮光部和透光部反轉以外,與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相同。
優選地,海部分的總質量中的至少70重量%,優選為80-100重量%由透明彈性體形成。海部分也可以包含彈性體以外的材料。島部分包含前述的遮光材料,除此之外也可以包含公知的黏結劑。從提高海部分和島部分的緊貼性的觀點出發,優選為島部分也包含與構成海部分的彈性體為相同種類的彈性體。
以上所說明的第三及第四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具備作為島部分的遮光部和作為海部分的透光部。入射到第一主表面的光線之中,入射到柱狀的島部分的光線被該島部分吸收或反射,入射到海部分的光線透過該海部分從第二主表面射出。
通過適當調整柱狀的島部分的遮光部的排列、間距、大小、縱橫比,能夠控制光線的視角(透射角)、透射的光量。
本發明所涉及的光控濾光片例如以視角控制、亮度提高、防眩等為目的而安裝於液晶顯示裝置等圖像顯示裝置。另外,具體而言,光控濾光片例如可以安裝於發光二極體、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等發光體、光感測器等受光體。
<光控濾光片的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的光控濾光片的製造方法,例如可舉出使用形成有凹凸的成型模具來成型片材,將所述成型模具所具有的所述凹凸轉印到所述片材的方法。作為具體例,首先,如圖5(a)的剖視圖所示,在形成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10所具有的海島結構中的海部分6相對應的凹部M的成型模具K的表面,塗布含有遮光材料的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接著,如圖5(b)所示,使填充在成型模具K的凹部M內的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由此在成型模具K內形成光控濾光片10。但是,在與此處所形成的光控濾光片10的各島部分5相當的區域,存在成型模具K的表面所具有的凸部(非凹部)。
在成型模具K的凹部內形成光控濾光片10時,未進入凹部M內而溢出的彈性體前驅體L成為覆蓋光控濾光片10的一個主表面的殘膜N。通過切削或研磨而去除多餘的殘膜N,將作為目標的光控濾光片10從成型模具K內取出。
在所得到的光控濾光片10的厚度方向上貫通的島部分5的內空部為空洞(圖5(c)),根據需要可以填充透光性材料(圖5(d))。另外,如果利用常規方法在光控濾光片10的第一主表面1和第二主表面2分別層疊第一透明密封層7和第二透明密封層8,則得到第二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20(圖5(e))。
成型模具K是在表面形成有用於形成海部分6的凹部和用於在凹部內形成島部分5的多個柱狀的凸部(非凹部)的平板。凹部的深度與凸部的高度相同。凸部彼此之間的間距與島部分5彼此之間的間距P相對應,凸部的高度與島部分5的高度相對應,凸部的大小與島部分5的大小R相對應。
在成型模具K中,凸部的中心軸的軸線方向及凸部的側面相對於成型模具K的底面垂直地配置。通過使用這樣的成型模具K,能夠使所得到的光控濾光片10中的島部分5的側面相對於光控濾光片10的各主表面垂直地形成。
作為成型模具K的製造方法,例如可舉出對平板狀的基材的一個面進行乾蝕刻而形成凹部M的方法、對平板狀的基材的一個面進行切削而形成凹部M的方法。作為平板狀的基材,例如可舉出矽晶片、石英基板。
作為乾蝕刻,例如可舉出等離子體蝕刻、鐳射蝕刻、離子蝕刻等。作為等離子體蝕刻的方法,可舉出如下方法:在基材的表面配置掩模,經過掩模對基板表面照射等離子體而僅對未被掩模覆蓋的表面進行蝕刻,由此形成凹部M。
作為使用成型模具來成型海部分6的具體方法,例如可舉出下述的(a-1)~(a-5)的方法。
(a-1):在將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塗布到支承膜的平坦的表面上而形成了彈性體前驅體L的膜之後,將成型模具K的凹部M推壓於該膜,並使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的方法。
(a-2):使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向成型模具K的凹部M流下,並使用刮刀等將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填充到凹部M內之後,使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的方法。
(a-3):將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塗布到成型模具K的凹部M上,用壓制模具按壓所塗布的彈性體前驅體L,將彈性體前驅體L填充到凹部M內之後,使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的方法。
(a-4):在加熱預先製作的彈性體的片材的同時將其向成型模具K的凹部M進行按壓,將凹凸轉印到因熱而軟化的片材的方法。
(a-5):將成型模具K安裝於注塑成型機,對彈性體進行注塑成型的方法。
在(a-1)的方法中,作為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例如可列舉固化性矽、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等固化性化合物。彈性體前軀體L中也可以添加聚合催化劑。在彈性體前驅體L為熱固性的情況下,添加熱聚合催化劑,在彈性體前驅體L為光聚合性的情況下,使用光聚合催化劑。另外,彈性體前驅體L中也可以添加前述的遮光材料。如果添加遮光材料,則在海部分6形成遮光部4,如果不添加遮光材料而形成透明彈性體,則在海部分6形成透光部3。彈性體前驅體L中也可以根據需要進一步混合溶劑等其他成分(在以下的方法中也同樣如此)。
作為所述支承膜,優選為能夠容易地從所得到的光控濾光片10剝離的膜,例如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等。作為將彈性體前驅體L塗布於支承膜的方法,可舉出使用公知的塗布機的方法。塗布在支承膜上的彈性體前驅體L的量調整為足以製作作為目標的光控濾光片10的量。
通過將成型模具K的凹部M推壓於形成在支承膜上的彈性體前驅體L的膜,使彈性體前驅體L填充於凹部M,從而在所述膜形成凹凸形狀反轉的凸凹。作為使彈性體前驅體L熱固化的方法,例如可舉出對推壓於所述膜的成型模具K進行加熱的方法、使用與成型模具K分開設置的外部加熱器進行加熱的方法。在使彈性體前驅體L光固化的情況下,例如可以通過紫外線或電子束的照射而使其光固化。
通過使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能夠形成光控濾光片10。
在(a-2)的方法中,流下到成型模具K的凹部M上的彈性體前驅體L的量調整為可得到作為目標的光控濾光片10的量。
在使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流下到成型模具K的凹部M上之後,用刮刀等使彈性體前驅體L的表面均勻,從而使彈性體前驅體L填充到凹部M內。之後,通過使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由此形成光控濾光片10。固化方法可以採用與前述的(a-1)同樣的方法。
作為(a-3)的方法中的彈性體前驅體L的塗布方法,例如可舉出如下方法:將壓制模具按壓到附著於成型模具K的凹部M的任意位置的液狀的彈性體前驅體L,對彈性體前驅體L進行壓延,從而將彈性體前驅體L填充到凹部M內。另外,作為所述塗布方法,也可以採用公知的塗布機。固化方法可以採用與前述的(a-1)同樣的方法。
(a-4)的方法是使用公知的模壓成型機的模壓成型法。通過將成型模具K安裝於模壓成型機,並對彈性體進行模壓成型,從而能夠形成光控濾光片10。所述彈性體中也可以包含遮光材料和其他成分。
(a-5)的方法是使用公知的注塑成型機的注塑成型法。通過將成型模具K安裝於注塑成型機,並對彈性體進行成型,從而能夠形成光控濾光片10。所述彈性體中也可以包含遮光材料和其他成分。
在工序(a-1)~(a-5)的方法中,在成型模具K的凹部M內形成光控濾光片10時,未進入凹部M內而溢出的彈性體前驅體L成為殘膜N。
作為形成殘膜N的優點,可舉出如下優點:在彈性體前驅體L固化時,凹部M的開口部的邊緣的形狀(凸部的前端的形狀)容易反映到所形成的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的端部的形狀中,即能夠高精度地形成反映了凹部M的形狀的島部分5。
作為在固化後去除多餘的殘膜N的方法,例如可列舉出普通的切削或研磨基板表面的接觸式的公知方法、鐳射加工、等離子體處理等非接觸式的公知方法。
在將光控濾光片10整形為所希望的形態時,若在將光控濾光片10冷卻至例如-10℃~-50℃,優選冷卻至-20℃~-40℃,提高了光控濾光片10的硬度之後進行切斷,則切斷等整形加工會變得容易,故而優選。另外,如果光控濾光片10的海部分6的肖氏A硬度為A50以上,則能夠在常溫(例如20~25℃)下容易地進行切斷加工。
光控濾光片10具有可撓性且能夠彈性變形,所以從成型模具K取下光控濾光片10比較容易,能夠防止在取下時成型模具K的凹凸發生破損的情況。
作為在從成型模具K取下的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即貫通孔中填充透光性材料或遮光材料的方法,可採用常規方法,例如可舉出下述的(b-1)~(b-4)的方法。
(b-1):使含有材料的塗料流下至光控濾光片10的貫通孔開口的第一主表面1,並使用刮刀等刮入到貫通孔中進行填充的方法。
(b-2):使含有材料的塗料附著於光控濾光片10的貫通孔開口的第一主表面1,並將壓制模具按壓於所述塗料而將所述塗料壓入並填充到貫通孔中的方法。
(b-3):將光控濾光片10浸漬到含有材料的塗料中,使所述塗料流入到貫通孔中的方法。
填充到所述貫通孔中的所述塗料通過常規方法進行固化。
所述塗料中優選含有固化性的樹脂前驅體或黏結劑。如果應用形成透明樹脂的公知的樹脂前驅體,則能夠在島部分5形成透光部3。如果使用形成不透明的樹脂的公知的樹脂前驅體、或者在形成透明樹脂的公知的樹脂前驅體中添加有所述遮光材料的組合物,則能夠在島部分5形成遮光部4。
作為所述樹脂前驅體,例如可舉出熱固性矽、形成聚氨酯的異氰酸酯和多元醇、丙烯酸化合物、環氧化合物、不飽和聚酯等。
另外,也可以通過將與島部分5嵌合的樹脂製或玻璃製的光纖插通於島部分5,從而在島部分5設置透光部件。
由於在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不存在連接盤膜,所以容易使所述塗料流入至島部分5,以及容易將所述透光部件插通到島部分5內。
相對於光控濾光片10的第一主表面1和第二主表面2分別形成第一透明密封層7和第二透明密封層8中的至少一方的方法,可應用通常的在基板的表面形成透明層時的常規方法。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下述的(c-1)~(c-2)的方法。
(c-1):在所述主表面上塗布含有熱固化性化合物或光固化性化合物的塗料,進行加熱或光照射而使該塗料固化的方法。
(c-2):在所述主表面層疊預先製作的透明樹脂膜或透明玻璃的方法。
作為所述熱固化性化合物和所述光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舉例出丙烯酸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熱固性矽、形成聚氨酯的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等。含有這些固化性化合物的塗料中也可以含有聚合引發劑。作為聚合引發劑,可舉出有機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所述塗料中也可以含有公知的有機溶劑。
作為所述透明樹脂膜或透明玻璃的層疊方法,例如可舉出使用黏接劑進行貼合的方法、熱壓接的方法等。
[光控濾光片10的主表面的整形]
作為在各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內設置透光部件之前或之後,在光控濾光片10的第二主表面2殘留有殘膜R的情況下將其去除,同時將第一主表面1整形為與第二主表面2平行的面的優選方法,可舉出以下例示的方法。在以下的圖中,示出了對在島部分5內設置了透光部件後的光控濾光片10所具有的殘膜R進行去除的情況。參照該情況,對於剛脫模後的島部分5為中空(空洞)的光控濾光片10,也能夠以同樣的方法去除殘膜R。殘膜R相當於圖5的殘膜N。
首先,如圖6(a)的剖視圖所示,使殘留於光控濾光片10的第二主表面2的殘膜R與支承台具有的平坦的支承面S緊貼並固定。殘膜R的厚度有時會不均勻,在圖中,誇大地描繪了殘膜R朝向紙面右側變厚的情況。
接著,與支承面S平行地移動切斷用的刀片或雷射器進行切斷,使得不包含殘膜R並且在儘量接近殘膜R與第二主表面2的邊界的位置(例如圖中用虛線C1所示的位置)切薄光控濾光片10,從而形成平面化的新的第二主表面2。
在此,如圖6(b)所示,切出的光控濾光片10的第一主表面1與第二主表面2也可以是不平行的。
接著,如圖6(c)所示,使光控濾光片10的新的第二主表面2與支承台所具有的平坦的支承面S緊貼並固定。再次與支承面S平行地移動切斷用的刀片或雷射器,以不保留原來的第一主表面1的方式並且在盡可能接近原來的第一主表面1的位置(例如,圖中用虛線C2所示的位置)切斷光控濾光片10,從而形成平坦化的新的第一主表面1。
如圖6(d)所示,切出的光控濾光片10的第一主表面1和第二主表面2在該階段變為平行。另外,連結各島部分5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的直線相對於第一主表面1和第二主表面2所成的角度是由殘膜R的厚度的不均勻引起的,在切除殘膜R之前和之後發生變化。在圖示的例子中,島部分5相對於原來的第一主表面1垂直,但相對於新的第一主表面1傾斜。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光控濾光片10的各面的整形方法,能夠容易地切除殘膜R,能夠容易地獲得形成平滑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主表面1及第二主表面2、且島狀部分5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分別露出於第一主表面1及第二主表面2的厚度較薄的光控濾光片10。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更具體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作為用於製作光控濾光片的成型模具,準備了在表面形成有縱×橫×深度為20mm×20mm×180μm的凹部、並且在凹部內沿著X-Y方向以50μm間距呈柵格狀地排列有400×400個圓柱狀(直徑30μm,高度180μm)的凸部的矽製(Si製)的成型模具。
另外,將液狀的熱固性矽(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製,KE-1935)與炭黑混合,得到遮光部形成用塗料。將熱固性矽相對於該塗料的總質量的含量調整為相對於在塗料的固化後得到的固化物的總質量而言成為約95質量%。
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表面塗布所述遮光部形成用塗料,形成熱固性矽的膜。
接著,將所述成型模具的形成有凹部M的面推壓於該熱固性矽的膜,在130℃下加熱5分鐘,使熱固性矽固化。接著,通過研磨去除由未進入到凹部M內的多餘的熱固性矽構成的殘膜之後,從成型模具的凹部內取出了光控濾光片(縱×橫×厚度=20mm×20mm×180μm)。在該取出過程中,光控濾光片具有可撓性,發生彈性變形,同時具有充分的機械強度,因此能夠不損壞成型模具而容易地取出。
取出的光控濾光片的海部分由遮光性的矽形成,島部分是由空氣填滿的貫通孔。
將6片從成型模具取出的僅由海部分構成的光控濾光片重疊而成的層疊體(厚度:1080μm)作為試驗片,使用高分子計器株式會社製的“微型橡膠硬度計”商品名:MD-1capa,按照上述的測定方法(壓針形狀:A型,加壓腳尺寸:A型,彈簧載荷:22mN,測定模式:正常模式)在23℃的環境下測定試驗片的MD-1橡膠硬度。結果,MD-1橡膠硬度為55。
接著,在光控濾光片的一個主表面盛放液狀的熱固性矽(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製,KE-1935-A/B),並使用壓制模具壓入到貫通孔內之後,加熱至130℃使其固化,在貫通孔內形成了透明的矽。
將6片在此得到的由矽橡膠形成了海部分及島部分的光控濾光片重疊而成的層疊體(厚度:1080μm)作為試驗片,使用MD-1capa,按照上述測定方法在23℃的環境下測定試驗片的MD-1橡膠硬度。結果,MD-1橡膠硬度為55。
所得到的光控濾光片的海部分由遮光性的矽形成,島部分由透明的矽形成。所得到的光控濾光片具有可撓性,能夠容易地彈性變形,具有充分的機械強度,海部分與島部分的緊貼性高,並且形成於島部分的透光部的光線透射率優異。
另外,在從光控濾光片的主表面的正面觀察時,能夠透過觀察光控濾光片的相反側,在從相對於光控濾光片的主表面傾斜的角度觀察時,不能透過觀察光控濾光片的相反側。即,光控濾光片能夠充分地控制視角。
接著,對光控濾光片的兩個主表面照射YAG鐳射,使兩個主表面清潔化。
接著,通過常規方法對光控濾光片的兩個主表面進行准分子UV處理後,層疊了薄的透明玻璃板。在該工序中,光控濾光片具有可撓性,彈性變形,同時具有充分的機械強度,因此容易以單體進行處理。
層疊於兩個主表面的透明玻璃板的緊貼性高,也能夠使其稍微彎曲。
1‧‧‧第一主表面
2‧‧‧第二主表面
3‧‧‧透光部
4‧‧‧遮光部
5‧‧‧島部分
6‧‧‧海部分
7‧‧‧第一透明密封層
8‧‧‧第二透明密封層
10‧‧‧光控濾波片
20‧‧‧光控濾波片
K‧‧‧成型模具
L‧‧‧彈性體前驅體
M‧‧‧凹部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10的立體圖。 圖2是沿著X軸對圖1的光控濾光片10的中央附近進行剖切的剖視圖。 圖3為圖1的光控濾光片10的一部分的俯視圖。 圖4為沿著X軸剖切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光控濾光片20的剖視圖。 圖5(a)~(e)為表示製造本發明所涉及的光控濾光片10、20的樣態的剖視圖,其中: 圖5(a)是將彈性體前驅體L塗布到成型模具K的表面的樣態; 圖5(b)是從成型模具K的凹部M溢出的彈性體前驅體L形成殘膜N的樣態; 圖5(c)是去除了殘膜N並從成型模具K取出的光控濾光片10; 圖5(d)是在光控濾光片10的島部分5填充有材料的樣態; 圖5(e)是在光控濾光片10的兩個主表面層疊有透明密封層的光控濾光片20。 圖6(a)~(d)為表示對本發明所涉及的光控濾光片10的兩個主表面進行整形的方法的一例的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所涉及的光控濾光片30的俯視圖。

Claims (9)

  1. 一種光控濾光片,其是具備由透光部和遮光部構成的海島結構的片材, 透光部和遮光部分別從第一主表面延伸到第二主表面, 所述透光部和所述遮光部中的任一方形成從所述第一主表面貫通到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個島部分,另一方形成使所述多個島部分相互獨立的海部分, 所述海部分的MD-1橡膠硬度為25以上且80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海部分包含相對於所述海部分的總質量為50質量%以上的彈性體。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為所述透光部,所述海部分為所述遮光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是中空的。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片材的俯視時的所述島部分的大小與所述片材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島部分的高度的縱橫比為1:5~1:30。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片材的俯視時的所述島部分的大小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島部分為所述遮光部,所述海部分為所述透光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所述片材內的所述島部分的立體形狀為柱狀。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控濾光片,其中,在所述片材的俯視時,所述島部分配置成二維陣列狀。
TW108115075A 2018-05-10 2019-04-30 光控濾光片 TWI805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1448 2018-05-10
JP2018091448A JP2019197158A (ja) 2018-05-10 2018-05-10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7277A true TW201947277A (zh) 2019-12-16
TWI805750B TWI805750B (zh) 2023-06-21

Family

ID=6846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075A TWI805750B (zh) 2018-05-10 2019-04-30 光控濾光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31848A1 (zh)
EP (1) EP3816680A4 (zh)
JP (1) JP2019197158A (zh)
KR (1) KR20210006398A (zh)
CN (1) CN112262328B (zh)
TW (1) TWI805750B (zh)
WO (1) WO20192163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2833B2 (ja) 2019-12-27 2023-11-01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開口部用装置
JP7407654B2 (ja) 2020-05-07 2024-01-04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WO2023214244A1 (en) * 2022-05-06 2023-1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control fil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836A (ja) * 1991-07-16 1993-01-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方向選択性光線調整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249052A (ja) * 2006-03-17 2007-09-27 Nec Corp 光制御フィルム、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382791B2 (ja) * 2006-05-16 2009-12-16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線方向制御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8089728A (ja) * 2006-09-29 2008-04-17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光学素子、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49210A (ja) * 2007-03-15 2007-09-27 Kureha Elastomer Co Ltd 表示画面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JP2008242175A (ja) * 2007-03-28 2008-10-0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薄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025472A (ja) * 2007-07-18 2009-02-05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視野角制御シート
JP2009069477A (ja) * 2007-09-13 2009-04-02 Bridgestone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260259B2 (ja) * 2008-12-22 2013-08-14 東洋紡株式会社 表示画面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CN103189931B (zh) * 2010-10-29 2015-10-07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玻璃基板
CN103597379B (zh) * 2011-05-25 2016-10-0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控膜
JP2013020118A (ja) * 2011-07-12 2013-01-31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機能性遮光フィルム
JP6242578B2 (ja) * 2012-03-27 2017-12-06 恵和株式会社 視野角制限シート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JP2013225008A (ja) * 2012-04-20 2013-10-31 Sharp Corp 光制御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制御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98560B2 (ja) * 2012-05-08 2016-04-06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覗き見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覗き見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4008445A (ja) * 2012-06-28 2014-01-2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封口用マスク、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ハニカム構造体の封口方法及びハニカム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US9671679B2 (en) * 2012-12-20 2017-06-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comprising flash light circuitry
WO2014103343A1 (ja) * 2012-12-27 2014-07-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プライバシーフィルタ
JP2015022109A (ja) * 2013-07-18 2015-02-02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及び光学フィルタ積層体
US20180052263A1 (en) * 2015-03-03 2018-02-22 Corning Incorporated Privacy filter
JP6624714B2 (ja) * 2015-05-29 2019-12-25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方向制御シート、照明装置及び光センサー装置
JP6751566B2 (ja) * 2016-02-15 2020-09-09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方向制御シート
JP6593966B2 (ja) * 2016-06-29 2019-10-23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用遮光部材
JP6715946B2 (ja) * 2016-11-07 2020-07-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吸収体含有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6929638B2 (ja) 2016-12-06 2021-09-01 日東精工株式会社 軸継手、ダンパ装置、衝撃トルク低減装置
CN106772720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限制片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06398A (ko) 2021-01-18
CN112262328A (zh) 2021-01-22
EP3816680A4 (en) 2022-02-23
EP3816680A1 (en) 2021-05-05
JP2019197158A (ja) 2019-11-14
CN112262328B (zh) 2023-05-02
TWI805750B (zh) 2023-06-21
US20210231848A1 (en) 2021-07-29
WO2019216342A1 (ja)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5750B (zh) 光控濾光片
TWI391236B (zh) 製造光學元件的方法及工具
KR101020634B1 (ko) 기능성 나노패턴을 갖는 렌즈의 제조방법
US20040174596A1 (en) Polariz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721460B1 (ko) 평행 배치된 광반사부를 구비한 광제어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KR20100108559A (ko) 광학 요소의 제조
JP2003139910A (ja) 光学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投影型表示装置
KR101505242B1 (ko) 임프린트 방법, 임프린트 장치 및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JP2006337985A (ja) ハイサグレンズの製作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製作されたレンズ
JPH11123771A (ja) 平板型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製造用スタンパ及び平板型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05157119A (ja) 反射防止光学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系
JPH11211902A (ja) 平板型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
JP2008309829A (ja) 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150020994A (ko) 광학 소자, 광학계, 촬상 장치, 광학 기기, 및 원반과 그 제조 방법
KR101655035B1 (ko) 포토마스크 및 포토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WO2021256452A1 (ja) 細胞培養用シリコーンゴムシート及び細胞培養用容器
JP6820969B2 (ja)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
JP7064549B2 (ja)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7407654B2 (ja)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21076682A (ja)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
KR20200007690A (ko) 스테이지, 물성 측정 장치 및 측정 방법
JP2876277B2 (ja) 複合型成形品
JP2005215417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
JP7162575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H07281165A (ja) 平面基板の貼り合わせ方法および平板型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