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2522A - 帶匣 - Google Patents

帶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2522A
TW201922522A TW108108533A TW108108533A TW201922522A TW 201922522 A TW201922522 A TW 201922522A TW 108108533 A TW108108533 A TW 108108533A TW 108108533 A TW108108533 A TW 108108533A TW 201922522 A TW201922522 A TW 2019225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tape
printing
wall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9422B (zh
Inventor
坂野秀樹
袖山秀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帝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帝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4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41J32/02Ink-ribbon cartridges for endless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不損及向匣安裝部安裝之導引功能而可抑制灰塵的侵入或位置偏移之帶匣。
本發明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之帶匣100,該帶印刷裝置1具備:匣安裝部5,其供安裝帶匣100;印刷頭21;頭蓋43,其覆蓋印刷頭21;以及導引凸部63,其突出設置於頭蓋43;且該帶匣100具備:印刷帶102;墨色帶110;壓盤滾筒120;匣殼體130,其收容該等;插通開口134,其設置於匣殼體130且供頭蓋43插通;及導引凹部169,其設置於插通開口134之開口周壁部164且接收導引凸部67。

Description

帶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匣安裝部而使用之帶匣,尤其是關於一種搭載有印刷帶及墨色帶(ink ribbon)之帶匣。
作為此種帶匣及使用此種帶匣之帶印刷裝置,已知有如下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該帶匣具備:帶體,其係將印刷帶捲繞於帶芯而成;色帶體,其係將墨色帶捲繞於色帶捲出芯而成;色帶捲取芯,其捲取使用後之墨色帶;壓盤滾筒,其將印刷帶自帶體捲出而饋送;以及匣殼體,其收容帶體、色帶體、色帶捲取芯及壓盤滾筒。
另一方面,於帶印刷裝置之匣安裝部設置有:定位突起,其將帶芯定位於底板上;印刷頭,其被頭蓋覆蓋;壓盤驅動軸,其使壓盤滾筒旋轉;以及色帶捲取驅動軸,其經由色帶捲取芯而捲取墨色帶。又,於匣安裝部之下側空間,內置有使壓盤驅動軸及色帶捲取驅動軸旋轉之馬達驅動之帶饋送機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054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且說,於將帶匣安裝於此種匣安裝部之情形時,頭蓋自然地作為安裝初期之安裝導件而發揮功能。然而,例如於在頭蓋設置有加強其之肋部之情形時,必須以不損及導引功能之方式將帶匣之插通開口形成得大有肋部之突出尺寸的量。但是,如此一來,有於頭蓋與插入開口之間產生間隙而灰塵等容易侵入印刷頭或壓盤滾筒周圍之虞。
又,於先前之帶匣中,當在安裝於匣安裝部之狀態下饋送印刷帶及墨色帶時,自壓盤驅動軸對壓盤滾筒作用旋轉力。同樣地,當捲取墨色帶時,自色帶捲取驅動軸對色帶捲取芯作用旋轉力。對壓盤滾筒輸入之旋轉力之一部分係藉由壓盤滾筒與其軸承部分之間之摩擦,而經由軸承部分作為旋轉轉矩作用於匣殼體。同樣地,對色帶捲取芯輸入之旋轉力之一部分亦作為旋轉轉矩而作用於匣殼體。
此情形時,壓盤滾筒朝前視順時針方向旋轉,色帶捲取芯朝前視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對帶匣作用有壓盤滾筒側之旋轉轉矩與色帶捲取芯側之旋轉轉矩合成之力。由於在連結壓盤滾筒與色帶捲取芯之假想線上,各旋轉力無相互抵消之向量成分,故而於該假想線上各旋轉力在與假想線交叉之方向重合,從而該合成力作為最大之力發揮作用。因此,當帶印刷裝置進行印刷驅動時,有於匣安裝部內帶匣產生位置偏移之虞。而且,帶匣之位置偏移成為相對於印刷頭之位置偏移,對印刷品質帶來不良影響。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不損及向匣安裝部安裝之導引功能而可抑制灰塵的侵入,且可抑制匣安裝部內之位置偏移之帶匣。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帶匣係用於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上述帶印刷裝置具備:匣安裝部,其供安裝帶匣;帶饋送機構部,其自所安裝之帶匣饋送印刷帶;色帶饋送機構部,其與印刷帶之饋送同步地饋送墨色帶;印刷頭部,其構成為可對印刷帶進行印刷,並且可於印刷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頭蓋,其設置於匣安裝部;以及凸部,其突出設置於頭蓋之外表面,且導引帶匣之安裝;該帶匣之特徵在於具備:印刷帶;墨色帶;壓盤滾筒,其被自帶饋送機構部傳遞動力,且用於在印刷位置隔著印刷帶及墨色帶而與印刷頭部對峙;匣殼體,其收容印刷帶、墨色帶及壓盤滾筒;插入開口,其設置於匣殼體,且於安裝於匣安裝部之情形時用以供頭蓋插入;以及對向部,其設置於插入開口之開口周壁部,接收凸部而限制帶匣之移位。
此情形時,對向部較佳為凹部。
又,此情形時,頭蓋較佳為具有3個蓋側壁,該等3個蓋側壁包含:第1蓋側壁,其覆蓋印刷頭部之背面側;及2個第2蓋側壁,其等於與第1蓋側壁交叉之方向分別自第1蓋側壁之兩外端延伸;且插入開口之開口周壁部具有3個開口內壁,該等3個開口內壁包含:第1開口內壁,其與第1蓋側壁對應;及2個第2開口內壁,其等與2個第2蓋側壁對應;且於自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安裝方向觀察之情形時,3個開口內壁形成為與3個蓋側壁互補之形狀。
根據該等構成,於向匣安裝部安裝時,插入開口被朝頭蓋導引,成為正確之安裝姿勢而安裝。於插入開口之開口周壁部設置有接收頭蓋之凸部之對向部(凹部),故而即便未將開口周壁部形成得較大,亦可順利地進行安裝。因此,於頭蓋之3個蓋側壁與插入開口之3個開口內壁之間,必須設置較大之間隙。因此,可不損及向匣安裝部安裝之導引功能而抑制灰塵的侵入或位置偏移。
此情形時,較佳為凹部相對性地嵌合於凸部。
根據該構成,藉由向匣安裝部之安裝,而插入開口之凹部相對性地嵌合於頭蓋之凸部,故而可經由插入開口而將匣殼體定位於頭蓋。即,可相對於被頭蓋覆蓋之印刷頭部,而將插入開口進而將壓盤滾筒精度良好地定位。
又,較佳為相對於突出設置於向與印刷帶之饋送方向相同之方向延伸之第1蓋側壁之外表面的凸部,而凹部設置於第1開口內壁。
且說,當印刷頭部移動而按壓設置於匣殼體之壓盤滾筒時,經由壓盤滾筒對匣殼體作用按壓力。
根據該構成,由於將第1開口內壁之凹部定位於處於印刷頭部之背面側之第1蓋側壁之凸部,故而印刷頭部之按壓力係經由凹部而由凸部承受。即,印刷頭部之按壓力被覆蓋印刷頭部之頭蓋吸收,故而可藉由該按壓力而抑制匣殼體之位置偏移。因此,可使印刷品質穩定。
進而,較佳為相對於突出設置於2個第2蓋側壁之外表面之凸部,而於2個第2開口內壁分別設置有凹部。
且說,當壓盤滾筒於與印刷頭部之間夾入印刷帶及墨色帶而開始旋轉(帶饋送)時,對匣殼體作用繞壓盤滾筒之旋轉力。
根據該構成,由於將2個第2開口內壁之凹部定位於2個第2蓋側壁之凸部,故而繞壓盤滾筒之旋轉力係經由2個凹部而由隔開設置之2個凸部承受。即,繞壓盤滾筒之旋轉力可利用頭蓋抑制,故而可抑制因該旋轉力而引起之匣殼體之位置偏移。因此,可使印刷品質穩定。
另一方面,較佳為凹部具有2個凹部側壁面,帶匣係於與凸部突出之方向交叉之方向上,藉由2個凹部側壁面與凸部而定位。
又,較佳為凹部具有凹部底壁面,凹部底壁面於安裝方向上包含朝上傾斜之傾斜面。
根據該等構成,可相對於凸部而提高對向部之凹設方向及與該凹設方向交叉之方向之定位精度。因此,可將匣殼體之插入開口相對於頭蓋不移動地進行定位。
又,較佳為相對於自匣安裝部之安裝基座面延伸至墨色帶之饋送路徑之安裝方向前方之端位置之近前為止的凸部,而凹部自3個開口內壁之安裝方向前方之端面延伸至與端位置之近前對應之位置為止。
根據該構成,藉由以與安裝基座抵觸之方式安裝於匣安裝部,可提高插入開口、進而壓盤滾筒相對於印刷頭部之定位精度。因此,可維持較高之印刷品質。
此情形時,較佳為3個開口內壁具有內壁本體、及內壁本體與安裝基座面側之外殼壁相交之角部,凹部係於角部包括凹槽,且於內壁本體包括開口。
根據該構成,由於凹部於角部包括凹槽及內壁本體之開口,故而不會於內壁本體之內側產生突部位等突出部分。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凹部與匣殼體內之零件、印刷帶或墨色帶之饋送路徑干涉。
又,較佳為匣殼體包含可於安裝方向上分割之2個殼體,凹部設置於位於安裝方向前方之一殼體。
根據該構成,即便於匣安裝部之頭蓋設置有凸部,亦可藉由僅一殼體之設計變更而應對該凸部。
本發明之帶匣係用於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匣安裝部者,上述帶印刷裝置係於供安裝具有印刷帶及墨色帶之帶匣之匣安裝部設置有:第1輸出部,其輸出用以饋送印刷帶之正轉動力;第2輸出部,其輸出用以捲取墨色帶之反轉動力;以及本體側抵接部,其可於安裝有帶匣之狀態下抵接於帶匣;該帶匣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輸入部,其於成為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狀態之情形時,被自帶印刷裝置之第1輸出部輸入正轉動力;第2輸入部,其被自帶印刷裝置之第2輸出部輸入反轉動力;以及匣側抵接部,其能以對抗藉由帶印刷裝置之第1輸出部及第2輸出部之旋轉力而對帶匣產生之旋轉力之方式,於連結第1輸出部與第2輸出部之假想線上或假想線之附近與帶印刷裝置之上述本體側抵接部抵接。
根據該構成,匣側抵接部能以對抗藉由第1輸出部及第2輸出部產生之旋轉力之方式抵接於本體側抵接部。由此,由第1輸出部及第2輸出部之旋轉力所引起之力使匣側抵接部與匣安裝部的本體側抵接部以較強之力抵接,從使相互之位置關係穩定。又,由於匣側抵接部存在於連結第1輸出部與第2輸出部之假想線上或假想線之附近,故而第1輸出部及第2輸出部各自之旋轉力於該假想線上或假想線之附近之位置無相互抵消之向量成分而成為最大值。因此,可藉由利用引起位置偏移之旋轉力而抑制匣安裝部內之帶匣之位置偏移。
此情形時,較佳為第1輸入部包含於旋轉自如地構成之壓盤滾筒,第2輸入部包含於旋轉自如地構成之捲取芯。
又,較佳為本發明之帶匣相對於設置有印刷頭部、及具有複數個角部之頭蓋、並且於上述頭蓋之1個角部凸設有本體側抵接部之匣安裝部,還具備可供頭蓋插入之插入開口,且匣側抵接部凹設於劃分插入開口之開口周壁部。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凹凸之嚙合而更確實地抑制與凹凸交叉之方向之位置偏移。
此情形時,較佳為相對於具有覆蓋印刷頭部之旋動支軸側並且相互交叉之第1蓋側壁及第2蓋側壁、且於第1蓋側壁與第2蓋側壁交叉之角部凸設有本體側抵接部之上述頭蓋,開口周壁部具有與第1蓋側壁對應之第1開口內壁、及與第1開口內壁交叉並且與上述第2蓋側壁對應之第2開口內壁,匣側抵接部凹設於第1開口內壁與第2開口內壁交叉之角部。
根據該構成,由於將匣側抵接部凹設於開口周壁部之第1開口內壁與第2開口內壁之角部,故而即便將匣側抵接部凹設於開口周壁部,亦不會損害開口周壁部之強度。
此情形時,較佳為匣側抵接部接收本體側抵接部。
根據該構成,可經由匣側抵接部而定位於設置有本體側抵接部之匣安裝部。即,即便作用除上述旋轉轉矩以外之力,亦可防止匣安裝部內之位置偏移。
又,較佳為相對於在角部具有凸設於第1蓋側壁之第1凸部、及凸設於第2蓋側壁之第2凸部之本體側抵接部,匣側抵接部具有對應於第1凸部而凹設於第1開口內壁之第1凹部、及對應於第2凸部而凹設於第2開口內壁之第2凹部。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第1凹部及第2凹部而定位於匣安裝部。即,即便作用除上述旋轉轉矩以外之力,亦可防止匣安裝部內之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較佳為匣側抵接部向朝匣安裝部之安裝方向形成為擴展形狀。
根據該構成,由於在安裝帶匣時沿本體側抵接部將匣側抵接部導引至匣安裝部,故而可精度良好地定位於匣安裝部。
又,較佳為代替凹設於角部之匣側抵接部,而角部兼作為匣側抵接部。
根據該構成,未必一定將匣側抵接部凹設於第1開口內壁與第2開口內壁之角部,而可利用該角部自身構成匣側抵接部。因此,可簡化角部周圍之構造。
進而,較佳為本發明之帶匣相對於設置有印刷頭部及頭蓋、並且於頭蓋凸設有本體側抵接部之匣安裝部,還具備可供頭蓋插入之插入開口,匣側抵接部為與劃分插入開口之開口周壁部之本體側抵接部對向的部分。
根據該構成,未必一定凹設匣側抵接部,而可藉由該開口周壁部構成匣側抵接部。因此,可簡化開口周壁部之構造。又,於和匣側抵接部與本體側抵接部之抵接方向交叉之方向的外力較少之情形時,可藉此充分地防止位置偏移。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帶匣與安裝有該帶匣之帶印刷裝置一併進行說明。該帶印刷裝置係一面自所安裝之帶匣將印刷帶及墨色帶捲出一面進行印刷,並切斷印刷帶之印刷完畢部分而製成標籤(帶片)。
[帶印刷裝置之概略]
圖1係帶印刷裝置及安裝於其之帶匣之外觀立體圖。如圖1所示,帶印刷裝置1具備:裝置殼體3,其構成外殼;匣安裝部5,其供裝卸自如地安裝帶匣100;以及開閉蓋7,其開閉匣安裝部5。於裝置殼體3之上表面,於裏側設置有匣安裝部5,於中央設置有顯示器11,於近前側設置有鍵盤13。於開閉蓋7之附近設置有手指搭放用之凹入部15。開閉蓋7係藉由使手指搭放於該凹入部15並提起而打開。而且,於裝置殼體3之側面(左側面)設置有排出印刷帶102之縱長的帶排出口17。
又,帶印刷裝置1具備:印刷機構部23,其具有豎立設置於匣安裝部5之印刷頭21;帶饋送機構部25,其內置於匣安裝部5之背側空間;以及帶切斷機構部27,其內置於帶排出口17之附近。使用者係自鍵盤13輸入印刷資訊,利用顯示器11確認印刷資訊之後,藉由鍵操作而執行印刷。當被指示印刷時,帶饋送機構部25驅動,藉此印刷帶102與墨色帶110並行移動。進而,藉由自印刷機構部23對墨色帶110施加之熱而將墨色帶110之墨水轉印至印刷帶102,藉此進行印刷。藉由該印刷饋送,印刷帶102被自帶排出口17排出,當印刷結束時,帶切斷機構部27驅動,將印刷帶102之印刷完畢部分切斷。
[帶匣之概略]
如圖2及圖5所示,帶匣100具備:帶輥106,其將印刷帶102捲繞於帶芯104;以及色帶輥114,其將墨色帶110捲繞於捲出芯112。又,帶匣100具備:捲取芯116,其捲取使用後之墨色帶110;以及壓盤滾筒120(壓盤),其供印刷頭21介隔墨色帶110及印刷帶102而抵接並且饋送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進而,帶匣100具備收容該等帶輥106、色帶輥114、捲取芯116及壓盤滾筒120之匣殼體130。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帶匣100具有可利用匣殼體130覆蓋外殼之所謂之殼構造。
又,於帶匣100,在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時供印刷頭21插入之插入開口134形成於匣殼體130。又,帶匣100具備形成於匣殼體130並將印刷帶102送出之帶送出口138。再者,插入開口134既可為貫通孔,亦可為囊孔。又,詳細情況係於下文敍述,帶輥106係旋轉自如地支持於突出設置於匣殼體130之內側之圓筒狀的芯軸192。
當藉由上述帶饋送機構部25驅動壓盤滾筒120及捲取芯116時,印刷帶102被自帶芯104捲出,墨色帶110被自捲出芯112捲出。所捲出之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係於壓盤滾筒120之部分並行移動,藉由印刷頭21而供於印刷。已進行印刷之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印刷完畢部分)係自帶送出口138朝向帶排出口17送出。另一方面,墨色帶110係環繞插入開口134之周壁部分,被捲取芯116捲取。再者,帶匣100係根據印刷帶102之帶寬而準備有厚度不同之複數種。
[帶印刷裝置之詳細情況]
如圖1及圖3所示,匣安裝部5形成為與帶匣100之俯視形狀互補之俯視形狀,並且具有與可安裝之複數種帶匣100中之最大厚度之帶匣100對應之深度而凹入形成。此情形時,構成匣安裝部5之底板部之安裝基座31與側板部33係利用樹脂等而一體地形成(成形)。於匣安裝部5與上述帶排出口17之間,形成有狹縫狀之帶排出路徑35,且於該部分內置有上述帶切斷機構部27。
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基座31,豎立設置有供上述芯軸192嵌合並進行定位之定位突起41、及被頭蓋43覆蓋之印刷頭21。又,於安裝基座31,豎立設置有將壓盤滾筒120旋轉驅動之壓盤驅動軸45、及將捲取芯116旋轉驅動之捲取驅動軸47。進而,位於捲取驅動軸47之附近而於安裝基座31設置有:帶檢測部51,其對印刷帶102之類別(屬性資訊)進行檢測;以及芯解除部53,其解除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旋轉停止。
進而,於安裝基座31,在其對角位置設置有一對小突起55,此外設置有卡止已安裝之帶匣100之中間部之一對卡止片57。而且,於安裝基座31之背側空間,內置有包含使壓盤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旋轉之馬達及齒輪列(均省略圖示)等之上述帶饋送機構部25。帶饋送機構部25係利用齒輪列而進行動力分支,使壓盤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同步旋轉。
印刷機構部23具有:印刷頭21,其包括熱敏頭;以及頭支持框架61,其支持印刷頭21,並且經由旋動支軸63而使印刷頭21旋動。又,印刷機構部23具有:頭釋放機構(省略圖示),其經由頭支持框架61而使印刷頭21於印刷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旋動;以及頭蓋43,其覆蓋印刷頭21(及頭支持框架61)。
頭釋放機構與上述開閉蓋7之開閉連動而作動,與開閉蓋7之閉合動作連動而使印刷頭21移動(旋動)至印刷位置。又,頭釋放機構與打開動作連動而使印刷頭21移動(旋動)至退避位置。移動至印刷位置之印刷頭21係介隔墨色帶110與印刷帶102而抵接於壓盤滾筒120,移動至退避位置之印刷頭21係與壓盤滾筒120隔開。藉此,可防止於裝卸帶匣100時印刷帶102或墨色帶110對印刷頭21之干涉。
於印刷頭21設置有複數個發熱元件,複數個發熱元件並列設置於與壓盤滾筒120之軸向相同之方向。而且,藉由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之饋送與複數個發熱元件之選擇性驅動而進行印刷。
頭蓋43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且與上述安裝基座31(匣安裝部5)一體地形成(成形)。又,頭蓋43係自安裝基座31垂直地較大地突出,於其內側容許印刷頭21之旋動,且於外側作為帶匣100之安裝導件而發揮功能。
帶檢測部51包括複數個微動開關51a,且選擇性地卡合於下述帶匣100之被檢測部180,對印刷帶102之帶寬或帶色、材質等類別進行檢測。而且,基於該檢測結果而控制印刷頭21或帶饋送機構部25之驅動。芯解除部53包括捲出芯112用及捲取芯116用之2個解除銷53a。詳細情況係於下文敍述,於匣殼體130設置有分別卡止於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旋轉停止鉤206(參照圖6)。當安裝帶匣100時,解除銷53a卡合於該等旋轉停止鉤206,而解除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旋轉停止。
壓盤驅動軸45具有:固定軸45a,其以插通壓盤滾筒120之方式較長地延伸;以及花鍵形狀之可動軸45b,其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固定軸45a之基部。帶饋送機構部25之旋轉動力係傳遞至該可動軸45b,進而自可動軸45b傳遞至壓盤滾筒120。同樣地,捲取驅動軸47具有固定軸47a、及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固定軸47a之花鍵形狀之可動軸47b。於此情形時,帶饋送機構部25之旋轉動力亦傳遞至可動軸47b,進而自可動軸47b傳遞至捲取芯116。
當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芯軸192(帶芯104)卡合於定位突起41,壓盤滾筒120卡合於壓盤驅動軸45,進而,捲取芯116卡合於捲取驅動軸47。而且,若使開閉蓋7閉合,則印刷頭21旋動,隔著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而抵接於壓盤滾筒120,帶印刷裝置1成為印刷待機狀態。
如圖1及圖4所示,開閉蓋7係經由設置於裏側之鉸鏈部71,而旋動自如地、即開閉自如地安裝於裝置殼體3。開閉蓋7形成為俯視矩形且具有開閉蓋本體73、及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中央之視窗75。又,開閉蓋7具有:一對軸支片77,其等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旋動自如地軸支於鉸鏈部71;以及作動桿79,其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使印刷頭21旋動。進而,開閉蓋7具有:2個壓入突起81,其等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將帶匣100壓入;以及壓下突起83,其突出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使內置之蓋閉合檢測開關(省略圖示)作動(ON(接通))。
視窗75形成為橫長,且包含與開閉蓋本體73不同之透明(相對於可見光為透明)之樹脂。可透過該視窗75而視認(印刷帶102之類別或帶剩餘量)安裝於匣安裝部5之帶匣100。又,一對軸支片77、作動桿79、2個壓入突起81及壓下突起83與開閉蓋本體73係利用樹脂一體地形成(成形)。
作動桿79係自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較大地突出,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插入至設置於匣安裝部5之側方之狹縫開口87。插入至狹縫開口87之作動桿79係使上述頭釋放機構作動,而使印刷頭21旋動。同樣地,壓下突起83係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插入至鄰接於狹縫開口87之矩形開口91,使蓋閉合檢測開關作動(ON)。
一壓入突起81與帶匣100之壓盤滾筒120之附近位置對應。另一壓入突起81與上述帶檢測部51之正上方位置對應。當使開閉蓋7閉合時,2個壓入突起81以帶匣100落座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基座31之方式將其壓入,並且防止帶匣100之上浮。
[帶匣之詳細情況]
其次,參照圖2、圖5及圖6對帶匣100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帶匣100之說明中,以圖2為例,將帶匣100之上正面即安裝方向近前之面稱作「正面」,將相反側之安裝方向裏側之面稱作「背面」,將左側之側面稱作「左側面」,將右側之側面稱作「右側面」,將上側(前側)之圓弧狀之側面稱作「前端面」,將下側(後側)之側面稱作「基端面」。
如上所述,帶匣100具備匣殼體130、及收容於匣殼體130之帶輥106、色帶輥114、捲取芯116及壓盤滾筒120。又,帶匣100具備:插入開口134,其形成於匣殼體130;帶送出口138,其於壓盤滾筒120之附近形成於左側面;以及識別封條141(參照圖1),其遍及收容有帶輥106之部位之正面、左側面及右側面而貼合。於識別封條141,將收容於匣殼體130之印刷帶102之帶寬或帶色、材質等顯示於正面及左側面之2部位。
匣殼體130為構成帶匣100之外廓者(殼構造),且呈右側面之基端側少許突出之俯視「L」字狀之外觀。於正反方向上,匣殼體130包括於安裝在匣安裝部5時成為裏側之下殼體150、及成為近前側之上殼體152。關於實施形態之匣殼體130,上殼體152包含透明之樹脂之成型品,下殼體150包含不透明之樹脂之成型品。
上殼體152係由構成匣殼體130之正面之頂壁部156與垂設於頂壁部156之周緣部之上周壁部158一體地形成(成形)。又,下殼體150係由構成匣殼體130之背面之底壁部160、豎立設置於底壁部160之周緣部之下周壁162、及為了劃分上述插入開口134而豎立設置於底壁部160之開口周壁部164一體地形成(成形)。
於上殼體152之上周壁部158之下端面,以適當之間隔設置有複數個接合銷170,另一方面,於下殼體150之下周壁162,對應於該複數個接合銷170而設置有複數個接合孔172(參照圖5)。於在下殼體150設置帶輥106或色帶輥114等構成零件之後,以將複數個接合銷170壓入至複數個接合孔172之方式接合上殼體152,藉此組裝帶匣100。再者,考慮成形之容易性,各接合孔172成為貫通孔。
另一方面,於下殼體150之左側面及右側面設置有卡止於上述一對卡止片57之一對卡止支承部174(參照圖2及圖6)。藉由將匣安裝部5側之一對卡止片57卡止於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一對卡止支承部174,可防止帶匣100之上浮。又,於下殼體150之背面,設置有供上述一對小突起55具有少許餘裕地嵌合之嵌合小孔176(參照圖6)。藉由將匣安裝部5側之一對小突起55嵌合於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一對嵌合小孔176,而進行安裝基座31上之帶匣100之簡單定位。
進而,於下殼體150之背面,位於基端面側之左角部(自正面側觀察時為右角部)而設置有對應於上述帶檢測部51之被檢測部180(參照圖6)。被檢測部180形成於與帶檢測部51之複數個微動開關51a對應之部分,根據設置於該部分之接收孔180a之有無,而獲得複數個位元圖案。即,該位元圖案與上述印刷帶102之類別對應。
如圖5所示,於匣殼體130內之上側空間(前端面側),較寬地構成有收容帶輥106之帶收容區域190。於帶收容區域190之中央,豎立設置有一體地形成(成形)於下殼體150之芯軸192。芯軸192形成為圓筒狀,且於其外周面旋轉自如地軸支有帶輥106(帶芯104)。又,位於壓盤滾筒120之附近,於帶收容區域190,將所捲出之印刷帶102導引至壓盤滾筒120之帶導件194一體地豎立設置於下殼體150。
即,於匣殼體130之內部,構成有以帶輥106為起點且經過帶導件194及壓盤滾筒120而到達帶送出口138之帶饋送路徑196。自帶輥106捲出之印刷帶102係經由帶導件194而被導引至壓盤滾筒120,於此處供於印刷,進而被自壓盤滾筒120導引至帶送出口138。
帶輥106具有印刷帶102及帶芯104,並且具有貼合於輥狀之印刷帶102之兩端面之2片膜198。該2片膜198係防止捲繞於帶芯104之印刷帶102鬆散。又,於圖示中雖省略,但於帶芯104組裝有反轉停止機構。於搬運帶匣100時,藉由該反轉停止機構而防止印刷帶102之反轉。另一方面,若將帶匣100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之匣安裝部5,則可利用上述定位突起41而解除反轉停止機構之反轉停止,從而可饋送印刷帶102。
於匣殼體130內之基部右側,鄰接於插入開口134而構成有色帶收容區域200。於色帶收容區域200之靠右側,與匣殼體130一體地形成有將色帶輥114(捲出芯112)旋轉自如地支持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又,於靠左側,與匣殼體130一體地形成有將捲取芯116旋轉自如地支持之捲取側軸承部204。即,於上殼體152及下殼體150分別形成有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
於形成於下殼體150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之缺口部分,分別一體地形成有使前端部面向該等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之旋轉停止鉤206。而且,一旋轉停止鉤206呈旋轉停止狀態卡合於捲出芯112,另一旋轉停止鉤206呈旋轉停止狀態卡合於捲取芯116。
位於捲出側軸承部202之附近而於色帶收容區域200,將所捲出之墨色帶110導引至壓盤滾筒120之第1色帶導件210一體地豎立設置於下殼體150。又,於上述開口周壁部164之外周側,一體地形成有導引墨色帶110之環繞之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
即,於匣殼體130之內部,構成有以色帶輥114為起點且經過第1色帶導件210、壓盤滾筒120及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而到達捲取芯116之色帶饋送路徑214。自色帶輥114捲出之墨色帶110係經由第1色帶導件210而被導引至壓盤滾筒120,於此處供於印刷,進而自壓盤滾筒120環繞開口周壁部164(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而被捲取芯116捲取。
再者,於環繞開口周壁部164之色帶饋送路徑214,為了限制墨色帶110向下方位置偏移,而設置有複數個肋狀限制部168(參照圖7)。複數個肋狀限制部168係於下殼體150之底壁部160上,分別以形成為肋狀之方式設置於第1色帶導件210之位置、第2色帶導件212之位置、開口周壁部164之角部之位置等。
色帶輥114具有墨色帶110及捲出芯112,並且具有對捲出芯112賦予制動負載之圓環狀之板彈簧220(參照圖5(b))。板彈簧220係於周向形成為波狀,於軸向插設於上殼體152之頂壁部156與捲出芯112之間。即,對捲出芯112藉由該板彈簧220之彈力而賦予旋轉制動負載。藉此,可對利用捲取芯116而捲出之墨色帶110賦予反向張力(back tension)而防止其鬆弛。
捲出芯112形成為圓筒狀,且於其下殼體150側之端部,於周向形成有複數個缺口222(參照圖6)。而且,上述旋轉停止鉤206卡合分離於複數個缺口222。再者,支持捲出芯112之下殼體150側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包含圓形之開口,上殼體152側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包含圓筒狀之突出部分。而且,於該突出部分安裝有上述板彈簧220(均參照圖5(b))。
同樣地,捲取芯116形成為圓筒狀,且於其下殼體150側之端部,在周向形成有複數個缺口224。而且,上述旋轉停止鉤206卡合分離於複數個缺口224。又,於捲取芯116之內周面形成有花鍵槽226,且花鍵卡合於上述捲取驅動軸47。藉此,將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傳遞至捲取芯116而捲取墨色帶110。
於匣殼體130內之基部左側,鄰接於插入開口134而構成有壓盤收容區域230。於壓盤收容區域230之中央,設置有形成於下殼體150之橢圓狀開口之下軸承部234(參照圖6)、及形成於上殼體152之橢圓狀開口之上軸承部232(參照圖5(b))。而且,壓盤滾筒120旋轉自如且可略微橫向移動地被支持於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即,支持於橢圓狀之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之壓盤滾筒120構成為可於卡合於壓盤驅動軸45之原點位置與夾入印刷帶102並與帶導件194接觸之夾持位置之間橫向移動(微小移動)。
且說,該帶匣100係將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以自帶送出口138朝外部略微突出之狀態搬運(參照圖1)。此時,若錯誤地對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作用壓入力或拉入力,則被此帶動之壓盤滾筒120向上述夾持位置移動。藉此,可防止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被自帶送出口138拉入至匣殼體130內。
壓盤滾筒120具有圓筒狀之滾筒基體240及安裝於滾筒基體240之外周面之橡膠滾筒242。橡膠滾筒242係於軸向具有與印刷頭21對應之長度,移動至印刷位置之印刷頭21係將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夾入並與該橡膠滾筒242接觸。又,於滾筒基體240之內周面形成有花鍵槽244,且花鍵卡合於上述壓盤驅動軸45。藉此,壓盤驅動軸45之旋轉力被傳遞至壓盤滾筒120,從而印刷饋送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
[第1、第2實施形態之導入部]
且說,如圖7所示,藉由開口周壁部164而劃分之插入開口134為供匣安裝部5之頭蓋43插入之部位,頭蓋43於其基部具有以朝帶匣100突出之方式設置之3個導引凸部67(凸部)。另一方面,開口周壁部164具有與設置於頭蓋43之上述3個導引凸部67對應之3個導引凹部169(對向部)。當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帶匣100之3個導引凹部169分別嵌合於頭蓋43之3個導引凸部67,帶匣100被定位於匣安裝部5(詳細情況係於下文敍述)。
[導引凹部與導引凸部(第1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7至圖9,對第1實施形態之帶匣100之導引凹部169之構造與頭蓋43之導引凸部67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再者,藉由被頭蓋43覆蓋之印刷頭21及支持該印刷頭21之頭支持框架61等,而構成請求項中所提及之印刷頭部。
如圖7及圖8之放大圖所示,於豎立設置在匣安裝部5之安裝基座31之頭蓋43,以分別朝外側突出之方式於3部位設置有導引凸部67(凸部)。頭蓋43係由如下壁部一體地形成,即:後蓋側壁280,其覆蓋印刷頭21之背面側;左蓋側壁282及右蓋側壁284,其等自後蓋側壁280之兩外端分別垂直地延伸;前蓋側壁286,其與後蓋側壁280對向;蓋頂壁288,其自上側覆蓋印刷頭21(印刷頭部)。左蓋側壁282係自後蓋側壁280較短地延伸,右蓋側壁284係自後蓋側壁280較長地延伸。再者,請求項3所提及之「第1蓋側壁」相當於後蓋側壁280,「第2蓋側壁」相當於左蓋側壁282及右蓋側壁284。
3個導引凸部67於安裝基座31上具有突出設置於後蓋側壁280之外表面之後導引凸部300、突出設置於左蓋側壁282之外表面之左導引凸部302、及突出設置於右蓋側壁284之外表面之右導引凸部304。後導引凸部300係於後蓋側壁280之延伸方向配設於中間位置,且形成為剖視矩形形狀。左導引凸部302配設於左蓋側壁282之靠近後蓋側壁280之位置,且形成為剖視矩形形狀。同樣地,右導引凸部304配設於右蓋側壁284之靠近後蓋側壁280之位置,且形成為剖視矩形形狀。
又,後導引凸部300、左導引凸部302及右導引凸部304形成為距離安裝基座31之高度相同,該高度係以較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上述肋狀限制部168低之方式設計(參照圖7(b)及圖8(b))。詳細情況係於下文敍述,以對應於導引凸部67之導引凹部169位於肋狀限制部168之下側,且導引凹部169不於色帶饋送路徑214突出之方式設計。而且,後導引凸部300、左導引凸部302及右導引凸部304係與頭蓋43及安裝基座31一體地形成(成形),作為帶匣100之安裝導件及加強頭蓋43之肋部而發揮功能。
如圖7及圖9之放大圖所示,接收3個導引凸部67之帶匣100之3個導引凹部169形成於劃分插入開口134之開口周壁部164。開口周壁部164具有:後開口內壁310,其對應於後蓋側壁280;左開口內壁312,其對應於左蓋側壁282;右開口內壁314,其對應於右蓋側壁284;以及前開口內壁316,其對應於前蓋側壁286。而且,包含後開口內壁310、左開口內壁312及右開口內壁314之內側之輪廓(自安裝方向觀察時之輪廓)、與包含後蓋側壁280、左蓋側壁282及右蓋側壁284之外側之輪廓(自安裝方向觀察時之輪廓)形成為互補之形狀。再者,請求項3所提及之「第1開口內壁」相當於後開口內壁310,「第2開口內壁」相當於左開口內壁312及右開口內壁314。
3個導引凹部169具有:後導引凹部330,其形成於後開口內壁310,且供後導引凸部300嵌合;左導引凹部332,其形成於左開口內壁312,且供左導引凸部302嵌合;以及右導引凹部334,其形成於右開口內壁314,且供右導引凸部304嵌合。而且,後導引凹部330形成為相對於剖視矩形形狀之後導引凸部300成為互補之形狀之剖視矩形形狀。又,左導引凹部332形成為相對於左導引凸部302成為互補之形狀之剖視矩形形狀。同樣地,右導引凹部334形成為相對於右導引凸部304成為互補之形狀之剖視矩形形狀。
此情形時,後導引凹部330、左導引凹部332及右導引凹部334均具有相互平行之2個凹部側壁面340,該2個凹部側壁面340與各導引凸部67之側面接觸。藉此,後導引凹部330係利用後導引凸部300而於左右方向(與突出設置方向正交之方向)定位。同樣地,左導引凹部332係利用左導引凸部302而於前後方向(與突出設置方向正交之方向)定位,右導引凹部334係利用右導引凸部304而於前後方向(與突出設置方向正交之方向)定位。
又,後導引凹部330、左導引凹部332及右導引凹部334均具有於安裝方向包含朝上傾斜之傾斜面之凹部底壁面342(參照圖7(b))。藉此,當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可藉由後導引凸部300而限制後導引凹部330之向後導引凸部300突出之方向的移位。該按壓力係例如經由壓盤滾筒120之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傳遞至帶匣100而欲使後導引凹部330朝後導引凸部300移位,但被後導引凸部300限制。同樣地,左導引凹部332自左導引凸部302受到向左方之位置限制,右導引凹部334自右導引凸部304受到向右方之位置限制。因此,帶匣100於左右方向上不移動地定位。
另一方面,後導引凹部330、左導引凹部332及右導引凹部334形成為距離底壁部160之高度相同,該高度係以略微低於上述肋狀限制部168之方式設計(參照圖7(b))。藉此,以不於色帶饋送路徑214突出之方式設計3個導引凹部169。
而且,實際之後導引凹部330、左導引凹部332及右導引凹部334均配設於開口周壁部164與底壁部160相交之角部(參照圖7(b)及圖9),該等凹部330、332、334係於角部包括凹槽,於開口周壁部164側(內壁本體)包括開口。藉此,3個導引凹部169可不損及其功能地簡單地形成。
若如此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則帶匣100之3個導引凹部169分別嵌合於頭蓋43之3個導引凸部67,帶匣100被定位於匣安裝部5。因此,即便對帶匣100作用印刷頭21之按壓力、或壓盤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旋轉轉矩),帶匣100亦不會位置偏移。因此,可抑制帶匣100之位置偏移。因此,可防止因帶匣100之位置偏移而導致印刷品質降低。
又,由於藉由導引凸部67與導引凹部169之協動而導引帶匣100之安裝,故而可儘可能地使頭蓋43與插入開口134之間之間隙變窄,從而可有效地防止自該部分之灰塵等之侵入。
[導引凹部與導引凸部(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0對第2實施形態之帶匣100A之導引凹部169A之構造與頭蓋43之導引凸部67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主要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頭蓋43設置有4個導引凸部67,與此對應,於帶匣100A之開口周壁部164設置有4個導引凹部169A。
4個導引凸部67具有:2個後導引凸部300,其等突出設置於後蓋側壁280之外表面;左導引凸部302,其突出設置於左蓋側壁282之外表面;右導引凸部304,其突出設置於右蓋側壁284之外表面。一後導引凸部300與左導引凸部302配設於後蓋側壁280與左蓋側壁282之角附近,又,另一後導引凸部300與右導引凸部304配設於後蓋側壁280與右蓋側壁284之角附近。
4個導引凹部169A對應於4個導引凸部67而具有:2個後導引凹部330,其等形成於後開口內壁310,且供2個後導引凸部300嵌合;左導引凹部332,其形成於左開口內壁312,且供左導引凸部302嵌合;以及右導引凹部334,其形成於右開口內壁314,且供右導引凸部304嵌合。
如此,於開口周壁部164之2個角之一(左側)角,一後導引凹部330嵌合於一後導引凸部300,並且左導引凹部332嵌合於左導引凸部302。又,於另一(右側)角,另一後導引凹部330嵌合於另一後導引凸部300,並且右導引凹部334嵌合於右導引凸部304。藉此,開口周壁部164之2個角分別於前後左右定位。即,帶匣100A係於印刷頭21附近之分離之2部位,分別於前後左右定位。
於此種第2實施形態中,當將帶匣100A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帶匣100A之4個導引凹部169A亦分別嵌合於頭蓋43之4個導引凸部67,帶匣100A不移動地定位於匣安裝部5。因此,即便對帶匣100A作用外力,亦可防止其位置偏移,且可有效地防止因帶匣100A之位置偏移而導致印刷品質降低。
再者,於第1、第2實施形態中,導引凸部67及導引凹部169之數量為任意。又,導引凸部67及導引凹部169之長度亦為任意,例如亦可將其一部分或全部設為與頭蓋43之高度相同長度之導引凸部67、及與開口周壁部164之高度相同長度之導引凹部169。
又,亦可代替導引凹部169,而將插入開口134之後開口內壁310、左開口內壁312及右開口內壁314全部設為後退至第1、第2實施形態之導引凹部169A之底部為止之形狀。藉由設為該形狀,於主要之位置偏移之方向為與該內壁交叉之方向之情形時,可獲得與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因此,可使插入開口134為簡單之形狀,從而容易製造,並且帶匣100、100A之安裝亦可不卡住地順利地進行。
[第3~第5實施形態之導入部]
且說,於本實施形態之帶匣100中,自壓盤驅動軸45對壓盤滾筒120輸入旋轉力,並且自捲取驅動軸47對捲取芯116輸入旋轉力。因此,經由壓盤滾筒120之軸承部分之摩擦而以旋轉轉矩之形式作用於匣殼體130,並且經由捲取芯116之軸承部分之摩擦,而以旋轉轉矩之形式作用於匣殼體130。該2個旋轉轉矩相互朝反方向作用,其合成力M於連結壓盤滾筒120與捲取芯116之假想線L上無相互抵消之向量成分,故而向與假想線L交叉之方向最大程度地作用(參照圖11(a))。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頭蓋43設置本體側抵接部65,並且於帶匣100B設置匣側抵接部166而對抗上述合成力M(參照圖11(a))。
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頭蓋43具有以朝帶匣100B突出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旋動支軸63側之角部370之本體側抵接部65。另一方面,利用開口周壁部164而劃分之插入開口134為供匣安裝部5之頭蓋43插入之部位,開口周壁部164具有設置於頭蓋43且對應於上述本體側抵接部65之匣側抵接部166。當將帶匣100B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帶匣100B之匣側抵接部166抵接於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帶匣100B被定位於匣安裝部5(詳細情況係於下文敍述)。
[匣側抵接部與本體側抵接部(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1至圖13,對第3實施形態之帶匣100B之匣側抵接部166之構造與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再者,藉由被頭蓋43覆蓋之印刷頭21及支持該印刷頭之頭支持框架61,而構成請求項所提及之印刷頭部。
如圖11及圖12之放大圖所示,於豎立設置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基座31之頭蓋43,在上述旋動支軸63側之角部370設置有本體側抵接部65。頭蓋43具有:後蓋側壁280,其覆蓋印刷頭21之背面側;以及左蓋側壁282及右蓋側壁284,其等分別自後蓋側壁280之兩外端垂直地延伸。又,頭蓋43具有覆蓋印刷頭21之前側半部之前蓋側壁286、及自上側覆蓋印刷頭21之蓋頂壁288。而且,該等形成為一體。再者,請求項15所提及之「第1蓋側壁」相當於右蓋側壁284,「第2蓋側壁」相當於前蓋側壁286。
本體側抵接部65突出設置(凸設)於右蓋側壁284與前蓋側壁286相交(交叉)之角部370。具體而言,本體側抵接部65形成為剖視矩形,且突出設置於上述角部370之頂部位。又,本體側抵接部65係以與頭蓋43距離安裝基座31相同高度之方式延伸。如上所述,頭蓋43與安裝基座31形成(成形)為一體,本體側抵接部65與該等形成(成形)為一體。
如圖11及圖13之放大圖所示,接收本體側抵接部65之帶匣100B之匣側抵接部166係於劃分插入開口134之開口周壁部164,形成於與上述角部370對應之角部372。該匣側抵接部166係如圖7所示,位於連結壓盤滾筒120與捲取芯116之假想線L之附近。開口周壁部164具有對應於後蓋側壁280之後開口內壁310、及對應於左蓋側壁282之左開口內壁312。又,開口周壁部164具有對應於右蓋側壁284之右開口內壁314、及對應於前蓋側壁286之前開口內壁316。而且,後蓋側壁280與後開口內壁310保持間隙而對向。同樣地,左蓋側壁282與左開口內壁312、右蓋側壁284與右開口內壁314、前蓋側壁286與前開口內壁316亦分別保持間隙而對向。再者,請求項15所提及之「第1開口內壁」相當於右開口內壁314,「第2開口內壁」相當於前開口內壁316。
匣側抵接部166凹設於右開口內壁314與前開口內壁316相交(交叉)之角部372。此情形時,匣側抵接部166形成為相對於剖視矩形之本體側抵接部65成為互補之形狀之剖視矩形。又,對應於本體側抵接部65,匣側抵接部166自匣殼體130之正側貫穿至背側而形成。而且,匣側抵接部166係於和連結壓盤滾筒120與捲取芯116之假想線L交叉之方向,抵接且嵌合於本體側抵接部65。再者,於圖示中,雖未抵接,但作用有旋轉轉矩,於帶匣100B移動公差之量時,兩抵接部抵接而限制帶匣100B之移動。
匣側抵接部166具有相互平行之2個側壁面374,該2個側壁面374與本體側抵接部65之側面接觸。藉此,匣側抵接部166(匣殼體130)係藉由本體側抵接部65而定位於上述假想線L之方向(與凸設方向正交之方向)。再者,該2個側壁面374較佳為以朝安裝基座31側擴展之方式分別具有傾斜面。如此一來,於安裝帶匣100B時,該傾斜面作為導件而發揮功能,可將匣殼體130於假想線L之方向上精度良好地定位。
於此種第3實施形態中,當將帶匣100B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帶匣100B之匣側抵接部166嵌合且抵觸於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由於匣側抵接部166存在於連結壓盤滾筒120與捲取芯116之假想線L上(根據圖11亦可知包含附近),故而來源於壓盤驅動軸45與捲取驅動軸47之驅動力之旋轉力(旋轉轉矩)幾乎無各自抵消之方向之向量成分,而成為重合之力(合成之力)。因此,即便對帶匣100B作用壓盤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旋轉轉矩),本體側抵接部65與匣側抵接部166亦藉由上述重合之力而對接,從而抑制帶匣100B之位置偏移。因此,可防止因帶匣100B之位置偏移而導致印刷品質降低。
再者,於第3實施形態中,以成為與頭蓋43相同高度之方式形成本體側抵接部65,但亦可較此更短(更低)地形成。同樣地,亦可使匣側抵接部166形成得較短。又,如上所述,於帶匣100B,根據印刷帶102之複數種寬度而存在複數種厚度。於厚度較大之情形時,供印刷頭21(頭蓋43)插入之插入開口134未必一定為貫通孔,只要為可收容印刷頭21者,則亦可為具有頂面之囊孔。於此情形時,只要以該囊孔之囊深度之範圍內之長度設置匣側抵接部166即可。
[匣側抵接部與本體側抵接部(第4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4,對第4實施形態之帶匣100C之匣側抵接部166A之構造與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又,於第4實施形態中,主要對與第3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14所示,於第4實施形態中,本體側抵接部65亦突出設置(凸設)於頭蓋43中之右蓋側壁284與前蓋側壁286相交之角部370。具體而言,本體側抵接部65係於角部370之頂部位附近,具有凸設於右蓋側壁284之剖視矩形形狀之第1凸部65a、及凸設於前蓋側壁286之剖視矩形形狀之第2凸部65b。又,第1凸部65a及第2凸部65b均以自安裝基座31與頭蓋43相同高度之方式延伸。再者,關於該高度關係之變化,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
另一方面,匣側抵接部166A亦凹設於開口周壁部164中之右開口內壁314與前開口內壁316相交之角部372。具體而言,匣側抵接部166A具有對應於上述第1凸部65a而凹設於右開口內壁314之第1凹部380。又,匣側抵接部166A具有對應於上述第2凸部65b而凹設於前開口內壁316之第2凹部382。於此情形時,第1凹部380亦形成為相對於第1凸部65a成為互補之形狀之剖視矩形,第2凹部382形成為相對於第2凸部65b成為互補之形狀之剖視矩形。
又,第1凹部380及第2凹部382均自匣殼體130之正側貫穿至背側而形成。而且,於此情形時,第1凹部380及第2凹部382分別具有相互平行之2個側壁面374,該2個側壁面374與對應之第1凸部65a及第2凸部65b之側面接觸。藉此,匣殼體130於前後左右定位。
於此種第4實施形態中,將帶匣100C安裝於匣安裝部5。如此一來,帶匣100C之第1凹部380及第2凹部382(匣側抵接部166A)分別嵌合且抵觸於頭蓋43之第1凸部65a及第2凸部65b(本體側抵接部65)。因此,即便對帶匣100C作用壓盤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旋轉轉矩),帶匣100C亦不會位置偏移。
[第4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
其次,參照圖14及圖15對第4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進行說明。於該變化例中,匣側抵接部166A之形態與第4實施形態相同(參照圖14),但本體側抵接部65之形態與第4實施形態不同。因此,以下,對本體側抵接部65進行說明。
圖15(a)為頭蓋43周圍之放大俯視圖,圖15(b)為頭蓋43周圍之放大剖視圖。如該等圖所示,第1變化例之本體側抵接部65亦具有第1凸部65a及第2凸部65b,該第1凸部65a具有與第4實施形態不同之形態。雖第1凸部65a係與頭蓋43形成為一體,但其下半部400以頭蓋43側(內側)成為較深之切口之方式形成為朝下方前端變細之形狀。另一方面,於頭蓋43形成有接收第1凸部65a之下半部400之狹縫部402。即,第1凸部65a之下半部400係朝圖示之左右方向發揮彈性。
又,第1凸部65a之下半部400之外側存在階部404而突出,該突出部406抵接於匣側抵接部166A。進而,第1凸部65a之下端部408可動插入至形成於安裝基座31之矩形開口410。當安裝帶匣100C時,第1凸部65a與匣側抵接部166A之第1凹部380接觸,將第1凹部380朝外側(圖示之右方向)按壓(推壓)。即,若將帶匣100C安裝於匣安裝部,則帶匣100C經由第1凸部65a及第1凹部380而被朝圖示之右方向按壓。
如此,於第1變化例中,使第1凸部65a具有彈性,故而帶匣100C於左右方向不移動地定位於頭蓋43。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帶匣100C之位置偏移。再者,對於第2凸部65b,亦設為與第1凸部65a相同之形態。
[第4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
其次,參照圖16對第4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進行說明。於該變化例中,匣側抵接部166A之形態與第4實施形態相同(參照圖14),但本體側抵接部65之形態與第4實施形態不同。又,於此情形時,本體側抵接部65具有第1凸部65a及第2凸部65b,該第1凸部65a具有與第4實施形態不同之形態。
圖16(a)為頭蓋43周圍之放大俯視圖,圖16(b)為頭蓋43周圍之放大剖視圖。如該等圖所示,於第2變化例中,在頭蓋43之角部370之上表面設置有檢測開關420,藉由該檢測開關420與第1凸部65a之協動而檢測帶匣100C之安裝。
於頭蓋43之上表面,一體地豎立設置有安裝片422,檢測開關420朝下安裝於該安裝片422。又,檢測開關420包括內置有對其開關端420a推壓之彈簧之微動開關等。
另一方面,第1凸部65a相對於頭蓋43分開地形成,且旋動自如地支持於頭蓋43之上部。第1凸部65a之下半部400具有與第1變化例相同之形態,與此對應,於頭蓋43形成有狹縫部402。第1凸部65a之上半部424呈「L」字狀延伸,且與檢測開關420之開關端420a接觸。
當安裝帶匣100C時,第1凸部65a與匣側抵接部166A之第1凹部380接觸並略微旋動。藉由該旋動而使檢測開關420成為ON,從而檢測出帶匣100C之安裝。又,當將帶匣100C卸除時,以相反之順序檢測出帶匣100C之非安裝。另一方面,藉由帶匣100C之安裝而旋動之第1凸部65a自檢測開關420之內置彈簧受到推壓力,而將第1凹部380朝外側(圖示之右方向)按壓(推壓)。即,當將帶匣100C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帶匣100C係經由第1凸部65a及第1凹部380而被朝圖示之右方向按壓。
如此,於第2變化例中,可藉由檢測開關420與第1凸部65a之協動而檢測是否安裝帶匣100C。又,由於使檢測開關420之彈力(內置彈簧)經由第1凸部65a而作用於第1凸部65a,故而帶匣100C係於左右方向不移動地定位於頭蓋43。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帶匣100C之位置偏移。
[匣側抵接部與本體側抵接部(第5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7對第5實施形態之帶匣100D之匣側抵接部166B之構造,與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之構造一併進行詳細說明。又,於第5實施形態中,主要對與第3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1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形成為較第1實施形態之本體側抵接部65短。再者,關於該高度關係之變化係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
如上所述,於右蓋側壁284與右開口內壁314之間設置有間隙,於前蓋側壁286與前開口內壁316之間亦設置有間隙。因此,於頭蓋43之角部370與帶匣100D之角部372之間亦產生間隙。
本實施形態之本體側抵接部65係以相當於該角部370與角部372之間隙之突出尺寸而突出設置於頭蓋43。另一方面,右開口內壁314與前開口內壁316相交之角部372之內角部位抵接於本體側抵接部65。即,第5實施形態之匣側抵接部166B包含角部372之內角部位。換言之,角部372之內角部位兼作為匣側抵接部166B。此情形時,角部372之內角部位係根據成形上之要求而形成為圓弧狀,與此對應之本體側抵接部65之前端亦形成為圓弧狀(互補之圓弧狀)。
於此種第5實施形態中,當將帶匣100D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帶匣100D之角部372(匣側抵接部166B)抵觸於頭蓋43之本體側抵接部65。因此,即便對帶匣100D作用壓盤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旋轉轉矩),帶匣100D亦不會位置偏移。
再者,於上述第3至第5實施形態中,本體側抵接部65設置於角部370或其附近,匣側抵接部166設置於角部372或其附近。但是,即便未必為該等位置,只要匣側抵接部166位於圖11所示之連結壓盤滾筒120與捲取芯116之假想線L上(包含附近),亦可獲得本發明之作用效果。又,匣側抵接部166係例示為凹部或角部。但是,未必一定為此種形態。例如只要位於連結壓盤滾筒120與捲取芯116之假想線L上(包含附近),且可承受來自本體側抵接部65之力,則匣側抵接部166亦可為單純之開口周壁部164之壁之與本體側抵接部65對向的壁之一部分。
1‧‧‧帶印刷裝置
3‧‧‧裝置殼體
5‧‧‧匣安裝部
7‧‧‧開閉蓋
11‧‧‧顯示器
13‧‧‧鍵盤
15‧‧‧凹入部
17‧‧‧帶排出口
21‧‧‧印刷頭
23‧‧‧印刷機構部
25‧‧‧帶饋送機構部
27‧‧‧帶切斷機構部
31‧‧‧安裝基座
33‧‧‧側板部
35‧‧‧帶排出路徑
41‧‧‧定位突起
43‧‧‧頭蓋
45‧‧‧壓盤驅動軸
45a‧‧‧固定軸
45b‧‧‧可動軸
47‧‧‧捲取驅動軸
47a‧‧‧固定軸
47b‧‧‧可動軸
51‧‧‧帶檢測部
51a‧‧‧微動開關
53‧‧‧芯解除部
53a‧‧‧解除銷
55‧‧‧小突起
57‧‧‧卡止片
61‧‧‧頭支持框架
63‧‧‧旋動支軸
65‧‧‧本體側抵接部
65a‧‧‧第1凸部
65b‧‧‧第2凸部
67‧‧‧導引凸部
71‧‧‧鉸鏈部
73‧‧‧開閉蓋本體
75‧‧‧視窗
77‧‧‧軸支片
79‧‧‧作動桿
81‧‧‧壓入突起
83‧‧‧壓下突起
87‧‧‧狹縫開口
91‧‧‧矩形開口
100‧‧‧帶匣
100A‧‧‧帶匣
100B‧‧‧帶匣
100C‧‧‧帶匣
100D‧‧‧帶匣
102‧‧‧印刷帶
104‧‧‧帶芯
106‧‧‧帶輥
110‧‧‧墨色帶
112‧‧‧捲出芯
114‧‧‧色帶輥
116‧‧‧捲取芯
120‧‧‧壓盤滾筒
130‧‧‧匣殼體
134‧‧‧插入開口
138‧‧‧帶送出口
141‧‧‧識別封條
150‧‧‧下殼體
152‧‧‧上殼體
156‧‧‧天板部
158‧‧‧上周壁部
160‧‧‧底壁部
162‧‧‧下周壁
164‧‧‧開口周壁部
166‧‧‧匣側抵接部
166A‧‧‧匣側抵接部
166B‧‧‧匣側抵接部
168‧‧‧肋狀限制部
169‧‧‧導引凹部
169A‧‧‧導引凹部
170‧‧‧接合銷
172‧‧‧接合孔
174‧‧‧卡止支承部
176‧‧‧嵌合小孔
180‧‧‧被檢測部
180a‧‧‧ 接收孔
190‧‧‧帶收容區域
192‧‧‧芯軸
194‧‧‧帶導件
196‧‧‧帶饋送路徑
198‧‧‧膜
200‧‧‧色帶收容區域
202‧‧‧捲出側軸承部
204‧‧‧捲取側軸承部
206‧‧‧旋轉停止鉤
210‧‧‧第1色帶導件
212‧‧‧第2色帶導件
214‧‧‧色帶饋送路徑
220‧‧‧板彈簧
222‧‧‧缺口
224‧‧‧缺口
226‧‧‧花鍵槽
230‧‧‧壓盤收容區域
232‧‧‧上軸承部
234‧‧‧下軸承部
240‧‧‧滾筒基體
242‧‧‧橡膠滾筒
244‧‧‧花鍵槽
280‧‧‧後蓋側壁
282‧‧‧左蓋側壁
284‧‧‧右蓋側壁
286‧‧‧前蓋側壁
288‧‧‧蓋頂壁
300‧‧‧後導引凸部
302‧‧‧左導引凸部
304‧‧‧右導引凸部
310‧‧‧後開口內壁
312‧‧‧左開口內壁
314‧‧‧右開口內壁
316‧‧‧前開口內壁
330‧‧‧後導引凹部
332‧‧‧左導引凹部
334‧‧‧右導引凹部
340‧‧‧凹部側壁面
342‧‧‧凹部底壁面
350‧‧‧角部
370‧‧‧角部
372‧‧‧角部
374‧‧‧側壁面
380‧‧‧第1凹部
382‧‧‧第2凹部
400‧‧‧下半部
402‧‧‧狹縫部
404‧‧‧階部
406‧‧‧突出部
408‧‧‧下端部
410‧‧‧矩形開口
420‧‧‧檢測開關
420a‧‧‧開關端
422‧‧‧安裝片
424‧‧‧上半部
L‧‧‧假想線
M‧‧‧ 合成力
圖1係實施形態之帶印刷裝置之開蓋狀態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實施形態之帶匣之俯視圖(a)及側視圖(b)。
圖3係匣安裝部之俯視圖。
圖4係自背面側觀察開閉蓋之立體圖。
圖5係卸除上殼體之狀態之帶匣之俯視圖(a)及上殼體之後視圖(b)。
圖6係自背面側觀察帶匣之立體圖。
圖7係將第1實施形態之帶匣安裝於匣安裝部之狀態之插入開口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剖視圖(b)。
圖8係匣安裝部之頭蓋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側視圖(b)。
圖9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匣之插入開口周圍之放大立體圖。
圖10係將第2實施形態之帶匣安裝於匣安裝部之狀態之插入開口周圍之放大俯視圖。
圖11係將第3實施形態之帶匣安裝於匣安裝部之狀態之匣側抵接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剖視圖(b)。
圖12係匣安裝部之頭蓋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側視圖(b)。
圖13係第3實施形態之帶匣之匣側抵接部周圍之放大立體圖。
圖14係將第4實施形態之帶匣安裝於匣安裝部之狀態之匣側抵接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
圖15係第4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頭蓋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剖視圖(b)。
圖16係第4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之頭蓋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剖視圖(b)。
圖17係將第5實施形態之帶匣安裝於匣安裝部之狀態之匣側抵接部周圍之放大俯視圖。

Claims (7)

  1. 一種帶匣,其係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上述帶印刷裝置具備:匣安裝部,其供安裝帶匣;帶饋送機構部,其自所安裝之上述帶匣一面捲出一面饋送印刷帶;色帶饋送機構部,其與上述印刷帶之饋送同步地饋送墨色帶;印刷頭部,其構成為可對上述印刷帶進行印刷,並且可於印刷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頭蓋,其突出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容許上述印刷頭部之移動且覆蓋上述印刷頭部,並且具有複數個角部;以及凸部,其突出設置於上述頭蓋之1個角部;且該帶匣之特徵在於具備: 壓盤滾筒,其受到上述帶饋送機構部傳遞動力,且在上述印刷位置隔著上述印刷帶及上述墨色帶而與上述印刷頭部對峙; 捲取芯,其捲取上述墨色帶; 匣殼體,其收容上述印刷帶、上述墨色帶、上述壓盤滾筒及上述捲取芯; 插入開口,其設置於上述匣殼體,且於安裝在上述匣安裝部之情形時供上述頭蓋插入;以及 對向部,其係上述插入開口之內壁部中位於收容上述印刷帶之帶收容區域側之第一內壁部與位於收容上述墨色帶之色帶收容區域側之第二內壁部相交之角部,且當上述帶匣安裝於上述匣安裝部時,與上述凸部對向的部位。
  2.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上述對向部位於連結上述壓盤滾筒與上述捲取芯之假想線上或假想線附近。
  3.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上述對向部為上述第一內壁部及/或上述第二內壁部中與上述凸部對向之壁之一部分。
  4.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上述插入開口之內壁部以當上述帶匣安裝於上述匣安裝部時,於與上述頭蓋之側壁存在間隙而對向的方式形成。
  5.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上述對向部為自上述第一內壁部設於上述帶收容區域側之凹部。
  6. 如請求項1之帶匣,其中上述對向部為自上述第二內壁部設於上述墨色帶收容區域側之凹部。
  7. 如請求項5或6之帶匣,其中上述凹部自上述匣殼體之正側貫穿至背側而形成。
TW108108533A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I689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913 2014-03-24
JP2014-060911 2014-03-24
JP2014060913 2014-03-24
JP2014060911 2014-03-24
JP2015-008460 2015-01-20
JP2015008460A JP6113207B2 (ja) 2014-03-24 2015-01-20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522A true TW201922522A (zh) 2019-06-16
TWI689422B TWI689422B (zh) 2020-04-01

Family

ID=5419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533A TWI689422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104108851A TWI597185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106118161A TWI660857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851A TWI597185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TW106118161A TWI660857B (zh) 2014-03-24 2015-03-19 帶匣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5) US9352599B2 (zh)
EP (1) EP3124276B1 (zh)
JP (1) JP6113207B2 (zh)
KR (2) KR102144797B1 (zh)
CN (4) CN106132719B (zh)
BR (1) BR112016022089A2 (zh)
RU (1) RU2664375C2 (zh)
TW (3) TWI689422B (zh)
WO (1) WO20151467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3207B2 (ja) 2014-03-24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321250B2 (ja) * 2014-03-24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1543547S (zh) * 2015-04-03 2016-02-08
USD788844S1 (en) * 2015-04-03 2017-06-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for a label printer
USD787588S1 (en) * 2015-04-03 2017-05-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for a label printer
USD787590S1 (en) * 2015-04-03 2017-05-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for a label printer
USD787587S1 (en) * 2015-04-03 2017-05-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for a label printer
DE102016101137A1 (de) * 2016-01-22 2017-07-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Drucker zur Bedruckung von Bedruckungsobjekten und Farbbandkassette zur Verwendung bei einem Drucker
JP6852473B2 (ja) 2017-03-10 2021-03-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CN108724921B (zh) * 2017-04-13 2020-05-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加压机构和带印刷装置
JP7142564B2 (ja) * 2018-03-29 2022-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143648B2 (ja) * 2018-06-28 2022-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JP7213680B2 (ja) * 2018-12-26 2023-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11376620B (zh) * 2018-12-26 2022-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7208786B2 (ja) * 2018-12-26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247647B2 (ja) * 2019-02-26 2023-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287860B2 (ja) * 2019-03-19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20158210A (ja) * 2019-03-25 2020-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
JP7379850B2 (ja) 2019-03-31 2023-1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
JP7389963B2 (ja) * 2019-07-31 2023-1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7322638B2 (ja) * 2019-09-30 2023-08-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用カセット
JP7367430B2 (ja) * 2019-09-30 2023-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456204B2 (ja) * 2020-03-11 2024-03-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14670559B (zh) 2020-12-24 2023-10-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CN113135047B (zh) * 2021-05-12 2022-08-26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0321U (zh) * 1976-05-10 1977-11-15
JPS5461545A (en) 1977-10-26 1979-05-17 Hitachi Ltd Optically scanning location
JPS56140525A (en) 1980-04-03 1981-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otary magnetic head device
JPH066931Y2 (ja) * 1988-12-15 1994-02-23 東京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867882B2 (ja) * 1994-05-25 1999-03-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212445B2 (ja) * 1994-05-25 2001-09-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968130B2 (ja) * 1994-08-09 2007-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3365157B2 (ja) * 1995-08-03 2003-0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磁気テープ駆動装置
JP3564226B2 (ja) * 1996-04-15 2004-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US5921688A (en) * 1996-04-15 1999-07-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H09277678A (ja) * 1996-04-15 1997-10-28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
US6485206B1 (en) * 1999-09-14 2002-1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ssette and detecting device for installation thereof
JP2006116823A (ja) * 2004-10-21 2006-05-11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が着脱自在に装着されるテープ処理装置
JP4736457B2 (ja) * 2005-02-17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4561442B2 (ja) * 2005-03-30 2010-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WO2007135829A1 (ja) * 2006-05-18 2007-11-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印字テープと印字用カセット
JP2009073135A (ja) * 2007-09-25 2009-04-09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359820B2 (ja) * 2009-11-27 2013-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11046042A (ja) * 2009-08-26 2011-03-10 Seiko Epson Corp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EP2514600B1 (en) * 2009-12-16 2015-01-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JP5348043B2 (ja) * 2010-03-26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556435B2 (ja) * 2010-06-25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429090B2 (ja) 2010-07-16 2014-0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TWI525003B (zh) * 2010-09-27 2016-03-11 兄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帶盒
CN106132712B (zh) 2014-03-24 2018-0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JP6113207B2 (ja) 2014-03-24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321250B2 (ja) 2014-03-24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3207B2 (ja) 2017-04-12
EP3124276A1 (en) 2017-02-01
RU2016141434A3 (zh) 2018-04-25
RU2016141434A (ru) 2018-04-25
TWI597185B (zh) 2017-09-01
EP3124276A4 (en) 2018-03-14
US20180037043A1 (en) 2018-02-08
CN107856424A (zh) 2018-03-30
CN107856423B (zh) 2020-03-03
CN106132719B (zh) 2018-05-25
TWI689422B (zh) 2020-04-01
TW201544346A (zh) 2015-12-01
CN107856424B (zh) 2020-05-19
CN107878049B (zh) 2019-12-10
RU2664375C2 (ru) 2018-08-16
WO2015146794A1 (ja) 2015-10-01
US10987959B2 (en) 2021-04-27
KR20180099947A (ko) 2018-09-05
US10569585B2 (en) 2020-02-25
US9352599B2 (en) 2016-05-31
US20190030935A1 (en) 2019-01-31
KR102144797B1 (ko) 2020-08-14
TW201728470A (zh) 2017-08-16
EP3124276B1 (en) 2020-08-19
US20150283836A1 (en) 2015-10-08
CN106132719A (zh) 2016-11-16
KR20160138202A (ko) 2016-12-02
CN107878049A (zh) 2018-04-06
CN107856423A (zh) 2018-03-30
KR101899525B1 (ko) 2018-09-17
US20200147988A1 (en) 2020-05-14
US20160236495A1 (en) 2016-08-18
US9821582B2 (en) 2017-11-21
JP2015193221A (ja) 2015-11-05
US10137716B2 (en) 2018-11-27
BR112016022089A2 (pt) 2018-10-23
TWI660857B (zh) 201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857B (zh) 帶匣
TWI665100B (zh) 帶匣
TWI651213B (zh)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TWI674202B (zh) 帶匣
TWI688488B (zh) 帶匣
TWI649210B (zh) 帶匣及帶印刷裝置
JP6574866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TWI659863B (zh)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TWI651214B (zh) 帶匣
WO2015146792A1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150509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JP6347173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