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863B -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 Google Patents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9863B
TWI659863B TW104109065A TW104109065A TWI659863B TW I659863 B TWI659863 B TW I659863B TW 104109065 A TW104109065 A TW 104109065A TW 104109065 A TW104109065 A TW 104109065A TW I659863 B TWI659863 B TW I6598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tape
mounting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9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0554A (zh
Inventor
坂野秀樹
新谷明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60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419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609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007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289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5960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0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8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檢測帶匣之安裝、且可抑制所安裝之帶匣之位置偏移的帶印刷裝置等。
本發明之帶印刷裝置具備供帶匣100裝卸自如地安裝之匣安裝部5、及設置於匣安裝部5且檢測所安裝之帶匣100之按壓開關420,按壓開關420具有藉由內置彈簧而朝突出方向被彈推之頂桿420a,作動狀態之頂桿420a將所安裝之帶匣100朝與安裝方向交叉之方向彈推。

Description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匣安裝部設置有檢測帶匣之按壓開關之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先前,作為此種帶匣,已知與設置於印字標籤製作裝置之匣安裝部中之感測器支持部對應而具有凹狀空間之帶匣(參照專利文獻1)。
於印字標籤製作裝置之匣安裝部,配設有對自帶匣引出之帶進行印刷之印字機構或搬送機構。又,於匣安裝部,立設有角柱狀之感測器支持部,其裝入有用以檢測帶(膜帶)之屬性資訊之複數個感測器。於感測器支持部,於前側面設置有縱向排列之4個反射型感測器,同樣地於右側面亦設置有縱向排列之4個反射型感測器。
另一方面,帶匣具備捲繞有雙面膠帶之膠帶線軸、捲繞有膜帶(印刷帶)之膜帶線軸、捲繞有墨色帶之色帶線軸、捲取墨色帶之色帶捲取線軸、帶驅動輥、及收容有該等之匣護罩。又,於雙面膠帶與膜帶之間之空隙中,形成有與感測器支持部對應之凹狀空間。而且,於構成凹狀空間之周壁部,設置有與上述反射型感測器對應之塗成黑色之共計8個被檢測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41749號公報
於此種先前之帶匣中,於雙面膠帶與膜帶之間之狹窄之空隙中設置有凹狀空間,因此必須將被檢測部精簡地構成。因此,存在成為檢測對象之膜帶之屬性資訊之資訊量受到限制、或檢測變得不穩定之虞。
另一方面,例如若於帶匣(帶匣)之下表面設置被檢測部以確保較大之空隙,而匣安裝部側之檢測部為微開關等之情形時,使帶匣浮升之力會作用,需要將其按住之構造。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檢測帶匣之安裝、且同時可抑制所安裝之帶匣之位置偏移的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本發明之帶印刷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匣安裝部,其供帶匣裝卸自如地安裝;及按壓開關,其設置於匣安裝部,檢測所安裝之帶匣;且按壓開關具有藉由內置彈簧而朝突出方向被彈推之頂桿,作動狀態之頂桿將所安裝之帶匣朝與安裝方向交叉之方向彈推。
根據該構成,若將帶匣安裝於匣安裝部,則頂桿作動,從而可藉由按壓開關而檢測帶匣。又,作動狀態之頂桿將所安裝之帶匣朝與安裝方向交叉之方向彈推,因此於匣安裝部,可防止帶匣之浮升等,並且可抑制帶匣之位置偏移。
該情形時,較佳為,匣安裝部具有安裝底座部、及包圍安裝底座部之安裝周壁部,按壓開關配設於安裝周壁部,頂桿將與安裝周壁部面對之帶匣之外周面彈推。
根據該構成,頂桿彈推帶匣之外周面,因此於帶匣側無需需要空隙之特別的被檢測部。又,可由頂桿直接彈推帶匣,從而可使按壓開關側之構造簡化。
該情形時,較佳為,帶匣於外周面具有複數個被檢測部,按壓開關與複數個被檢測部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
該情形時,較佳為,對應於分散配置於周向之上述複數個被檢測部,將複數個按壓開關分散配置於安裝周壁部之周向。
根據該等構成,可將複數個按壓開關留有空隙地合理配置。又,可藉由複數個按壓開關而抑制帶匣之位置偏移。
又,較佳為,於匣安裝部,可安裝複數種安裝方向之厚度不同之帶匣,且複數種帶匣具有自安裝方向之前端起之長度對應於厚度而不同的被檢測部,複數個按壓開關配設成自安裝底座部朝與安裝方向相反方向之距離對應於複數種帶匣之被檢測部而不同。
根據該構成,可使複數種帶匣之被檢測部與複數個按壓開關在高度方向上對應。因此,不僅可檢測複數個按壓開關之安裝,亦可同時檢測與帶匣之安裝方向之厚度對應之類別。
該情形時,較佳為,複數個按壓開關中、與設置於匣安裝部之印刷頭相隔之距離最近之按壓開關,在安裝有複數種帶匣之任一者之情形時皆成為作動狀態。
根據該構成,即便於安裝有較薄之帶匣之情形時,亦可藉由按壓開關之彈力而抑制帶匣之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較佳為,帶匣具有供覆蓋設置於匣安裝部之印刷頭之頭罩插入之插入開口,按壓開關配設於頭罩之角部,頂桿彈推與角部對應之插入開口之隅部。
根據該構成,頂桿彈推帶匣之插入開口之隅部,因此於帶匣側無需需要空隙之特別的被檢測部。又,按壓開關配設於頭罩之角部,因此可空隙效率良好地配置按壓開關。
該情形時,較佳為,具有本體抵接部,其與凹設於插入開口之隅部之匣側抵接部對應而凸設於頭罩,本體抵接部設置成在嵌合於匣 側抵接部之方向上可於頭罩移動,頂桿經由本體抵接部而彈推匣側抵接部。
該情形時,較佳為,本體抵接部經由旋動軸而旋動自如地被支持於頭罩。
根據該等構成,藉由頂桿彈推之本體抵接部嵌合於匣側抵接部,因此可將帶匣定位於頭罩、即定位於匣安裝部。
又,較佳為,進而具備:第1輸出部,其設置於匣安裝部,且輸出用以饋送所安裝之帶匣之印刷帶之正向旋轉動力;及第2輸出部,其設置於匣安裝部,且輸出用以饋送所安裝之帶匣之墨色帶之逆向旋轉動力;本體抵接部配設於將第1輸出部與第2輸出部連結之假想線上或假想線之附近。
該情形時,較佳為,第1輸出部具有將饋送印刷帶之帶匣之壓輥旋轉驅動的壓板驅動軸,第2輸出部具有將捲取墨色帶之帶匣之捲取芯旋轉驅動之捲取驅動軸。
根據該等構成,帶匣自第1輸出部接受之旋轉力矩、與帶匣自第2輸出部接受之旋轉力矩之合成力於假想線上成為最大值,該力由被頂桿彈推之本體抵接部接受。即,自第1輸出部及第2輸出部接受之力被頂桿吸收。因此,可效率良好地抑制帶匣之位置偏移。
本發明之帶印刷系統之特徵在於具備上述帶印刷裝置、及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匣安裝部之帶匣。
根據該構成,可檢測帶匣之安裝,且同時可抑制所安裝之帶匣之位置偏移,因此可維持較高之印刷品質。
1‧‧‧帶印刷裝置
3‧‧‧裝置殼體
5‧‧‧匣安裝部
7‧‧‧開閉蓋
11‧‧‧顯示器
13‧‧‧鍵盤
15‧‧‧凹陷部
17‧‧‧帶排出口
21‧‧‧印刷頭
23‧‧‧印刷機構部
25‧‧‧饋帶機構部
27‧‧‧帶切斷機構部
31‧‧‧安裝底座部
33‧‧‧安裝周壁部
35‧‧‧帶排出路徑
41‧‧‧定位突起
43‧‧‧頭罩
45‧‧‧壓板驅動軸
45a‧‧‧固定軸
45b‧‧‧可動軸
47‧‧‧捲取驅動軸
47a‧‧‧固定軸
47b‧‧‧可動軸
51‧‧‧帶檢測部
51a‧‧‧微開關
53‧‧‧芯解除部
53a‧‧‧解除銷
55‧‧‧小突起
57‧‧‧鉤片
61‧‧‧頭支架
65‧‧‧厚度檢測開關
65A‧‧‧第1檢測開關
65B‧‧‧第2檢測開關
65C‧‧‧第3檢測開關
67‧‧‧本體側抵接部
67a‧‧‧第1凸部
67b‧‧‧第2凸部
71‧‧‧鉸鏈部
73‧‧‧開閉蓋本體
75‧‧‧視窗
77‧‧‧軸支片
79‧‧‧作動桿
81‧‧‧壓入突起
83‧‧‧壓入突起
87‧‧‧狹縫開口
100‧‧‧帶匣
100A‧‧‧帶匣
100B‧‧‧帶匣
100C‧‧‧帶匣
102‧‧‧印刷帶
104‧‧‧帶芯
106‧‧‧帶輥
110‧‧‧墨色帶
112‧‧‧捲出芯
114‧‧‧色帶輥
116‧‧‧捲取芯
120‧‧‧壓輥
130‧‧‧匣殼
134‧‧‧插入開口
138‧‧‧帶送出口
141‧‧‧識別封條
150‧‧‧下殼
152‧‧‧上殼
156‧‧‧頂壁部
158‧‧‧上周壁部
160‧‧‧底壁部
162‧‧‧下周壁部
164‧‧‧開口周壁部
166‧‧‧匣側抵接部
170‧‧‧接合銷
172‧‧‧接合孔
174‧‧‧受固持部
176‧‧‧嵌合小孔
178‧‧‧受檢測部
178a‧‧‧接受孔
180‧‧‧被檢測部
180S‧‧‧預備之被檢測部
182‧‧‧凹入部
184‧‧‧厚壁部
186‧‧‧碰觸面
188‧‧‧滑動部
190‧‧‧帶收容區域
192‧‧‧芯軸
194‧‧‧帶導件
196‧‧‧饋帶路徑
198‧‧‧圓形膜
200‧‧‧色帶收容區域
202‧‧‧捲出側軸承部
204‧‧‧捲取側軸承部
206‧‧‧止轉鉤
210‧‧‧第1色帶導件
212‧‧‧第2色帶導件
214‧‧‧色帶饋送路徑
222‧‧‧切口
224‧‧‧切口
226‧‧‧花鍵槽
230‧‧‧壓板收容區域
232‧‧‧上軸承部
234‧‧‧下軸承部
240‧‧‧輥基體
242‧‧‧橡膠輥
244‧‧‧花鍵槽
245‧‧‧壓板驅動軸
280‧‧‧開關本體
282‧‧‧頂桿
300‧‧‧接觸面
302‧‧‧安裝導引斜面
304‧‧‧脫離導引斜面
380‧‧‧後罩側壁
382‧‧‧左罩側壁
384‧‧‧右罩側壁
386‧‧‧前罩側壁
388‧‧‧罩頂壁
390‧‧‧後開口內壁
392‧‧‧左開口內壁
394‧‧‧右開口內壁
396‧‧‧前開口內壁
420‧‧‧檢測開關
420a‧‧‧頂桿
422‧‧‧安裝片
430‧‧‧被推壓部
432‧‧‧旋動軸
434‧‧‧軸承支承部
436‧‧‧凸部本體
440‧‧‧階部
442‧‧‧推出部
450‧‧‧狹縫部
452‧‧‧矩形開口
470‧‧‧角部
472‧‧‧隅部
474‧‧‧側壁面
480‧‧‧第1凹部
482‧‧‧第2凹部
Da、Db、Dc‧‧‧距離
L‧‧‧假想線
M‧‧‧合成力
圖1係實施形態之帶印刷裝置之開蓋狀態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實施形態之帶匣之俯視圖(a)及側視圖(b)。
圖3係匣安裝部之俯視圖。
圖4係自背面側觀察開閉蓋之立體圖。
圖5係去除上殼與上殼之狀態之帶匣之俯視圖(a)及上殼之後視圖(b)。
圖6係自背面側觀察帶匣之立體圖。
圖7係匣安裝部之俯視圖(a)、立體圖(b)、及安裝有帶匣之狀態之俯視圖(c)。
圖8係帶匣之俯視圖(a)及剖視圖(b)。
圖9係根據圖7(c)之A-A線切斷之剖視圖(a)、根據圖7(c)之B-B線切斷之剖視圖(b)、及根據圖7(c)之C-C線切斷之剖視圖(c)。
圖10(a)、(b)係表示由複數個寬度檢測開關執行之帶匣之厚度檢測方法之說明圖。
圖11係第2實施形態之帶印刷裝置之頭罩周圍之放大俯視圖(a)及放大剖視圖(b)。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進行說明。該帶印刷裝置係一面自所安裝之帶匣捲出印刷帶及墨色帶一面進行印刷,切斷印刷帶之已印刷部分,製作標籤(帶片)。又,帶印刷系統藉由該帶印刷裝置及安裝於其上並使用之帶匣而構成。
[帶印刷裝置之概要]
圖1係帶印刷裝置及於其上安裝之帶匣之外觀立體圖。如圖1所示,帶印刷裝置1具備構成外殼之裝置殼體3、供帶匣100裝卸自如地安裝之匣安裝部5、及使匣安裝部5開閉之開閉蓋7。於裝置殼體3之上表面,於裏側設置有匣安裝部5,於中央設置有顯示器11,於近前側設置有鍵盤13。於開閉蓋7之附近,設置有置放手指用之凹陷部15。開閉蓋7藉由將手指置放於該凹陷部15並上提而打開。而且,於裝置 殼體3之側面(左側面),設置有供印刷帶102排出之縱向之帶排出口17。
又,帶印刷裝置1具備具有立設於匣安裝部5之印刷頭21之印刷機構部23、內置於匣安裝部5之背側空間中之饋帶機構部25、及內置於帶排出口17之附近之帶切斷機構部27。使用者自鍵盤13輸入印刷資訊,於顯示器11中確認印刷資訊之後,藉由按鍵操作而執行印刷。若指示印刷,則饋帶機構部25驅動,藉此使印刷帶102與墨色帶110並排移動。進而,藉由自印刷機構部23給予墨色帶110之熱而使墨色帶110轉印至印刷帶102,藉此進行熱轉印之印刷。藉由該印刷饋送,印刷帶102自帶排出口17排出,若完成印刷,則帶切斷機構部27驅動,將印刷帶102之已印刷部分切斷。
[帶匣之概要]
如圖2及圖5所示,帶匣100具備將印刷帶102捲繞於帶芯104之帶輥106。又,帶匣100具備:色帶輥114,其將墨色帶110捲繞於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其捲取使用後之墨色帶110。又,帶匣100具備:壓輥120(壓板),其係印刷頭21抵接者,且饋送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進而,帶匣100具備匣殼130,其收容有該等帶輥106、色帶輥114、捲取芯116及壓輥120。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帶匣100具有由匣殼130覆蓋其外殼之所謂殼構造。
又,於帶匣100上,於匣殼130上形成有在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時供印刷頭21插入之插入開口134。帶匣100具備形成於匣殼130且供印刷帶102送出之帶送出口138。再者,詳情將於以下敍述,帶輥106旋轉自如地支持於突設於匣殼130內側之圓筒狀之芯軸192。
若藉由上述饋帶機構部25而使壓輥120及捲取芯116驅動,則印刷帶102自帶芯104捲出,墨色帶110自捲出芯112捲出。捲出之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於壓輥120之部分並排移動,且藉由印刷頭21而供印 刷。已進行印刷之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已印刷部分)自帶送出口138向帶排出口17送出。另一方面,墨色帶110繞插入開口134之周壁部分旋轉,捲取於捲取芯116。再者,對於帶匣100,根據印刷帶102之帶寬而準備有複數種厚度不同者(實施形態中為3種)。
[帶印刷裝置之詳情]
圖1及圖3所示,匣安裝部5形成為與帶匣100之平面形狀互補的形狀,且具有與可安裝之複數種帶匣100中最大厚度之帶匣100對應之深度而凹陷形成。該情形時,構成匣安裝部5之底板部之安裝底座部31、與構成側板部之安裝周壁部33由樹脂等一體形成(成形)。於匣安裝部5與上述帶排出口17之間,形成有狹縫狀之帶排出路徑35,且於該部分,內置有上述帶切斷機構部27。
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底座部31,立設有於安裝帶匣100時供該帶匣100之芯軸192嵌合且定位之定位突起41。又,於安裝底座部31,立設有由頭罩43覆蓋之印刷頭21、旋轉驅動壓輥120之壓板驅動軸45、及旋轉驅動捲取芯116之捲取驅動軸47。又,位於捲取驅動軸47附近而在安裝底座部31上,設置有檢測印刷帶102之類別(屬性資訊)之帶檢測部51、及解除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止轉之芯解除部53。
進而,於安裝底座部31,於其對角位置上設置有一對小突起55,此外並設置有鉤住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中間部之一對鉤片57。而且,於安裝底座部31之背側空間中,內置有上述饋帶機構部25,其由使壓板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旋轉之馬達及齒輪排(均省略圖示)等構成。饋帶機構部25由齒輪排動力分支,使壓板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同步旋轉。
印刷機構部23具有:印刷頭21,其由熱感應頭構成;及頭支架61,其支持印刷頭21並且使其旋動。又,印刷機構部23具有:頭釋放機構(省略圖示),其經由頭支架61而使印刷頭21於印刷位置與退避位 置之間旋動;及頭罩43,其覆蓋印刷頭21(及頭支架61)。
頭釋放機構與上述開閉蓋7之開閉連動而作動,且與開閉蓋7之閉合動作連動而使印刷頭21移動(旋動)至印刷位置。又,頭釋放機構與打開動作連動而使印刷頭21移動(旋動)至退避位置。移動至印刷位置之印刷頭21隔著墨色帶110與印刷帶102而抵接於帶匣100之壓輥120,移動至退避位置之印刷頭21與壓輥120隔開。藉此,於裝卸帶匣100時,可防止印刷帶102或墨色帶110對印刷頭21之干擾。
於印刷頭21上,設置有複數個發熱元件,複數個發熱元件成排設置於與壓輥120之軸方向相同之方向上。而且,藉由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之饋送、與複數個發熱元件之選擇性驅動而進行印刷。
頭罩43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且與上述安裝底座部31(匣安裝部5)一體形成(成形)。又,頭罩43自安裝底座部31垂直且較大地突出,於其內側容許印刷頭21之旋動,於外側作為帶匣100之安裝導件而發揮功能。
帶檢測部51係由複數個微開關51a構成,且對下述帶匣100之受檢測部178選擇性地卡合,檢測印刷帶102之帶色、材質等類別。繼而,根據該檢測結果,控制印刷頭21或饋帶機構部25之驅動。再者,印刷帶102之帶寬藉由下述厚度檢測開關65檢測作為帶匣100之厚度。
芯解除部53係由捲出芯112用及捲取芯116用之2個解除銷53a構成。詳情將於以下敍述,於匣殼130上,設置有分別鉤住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止轉鉤206(參照圖6)。當安裝帶匣100時,解除銷53a卡合於該等止轉鉤206,而解除捲出芯112及捲取芯116之止轉。
壓板驅動軸45具有插入至壓輥120之固定軸45a、及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固定軸45a之基部之花鍵形狀之可動軸45b。饋帶機構部25之旋轉動力傳遞至該可動軸45b,進而自可動軸45b傳遞至壓輥120。同樣地,捲取驅動軸47具有固定軸47a、及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固定軸47a之 花鍵形狀之可動軸47b。該情形時,亦為饋帶機構部25之旋轉動力傳遞至可動軸47b,進而自可動軸47b傳遞至捲取芯116。
若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則芯軸192(帶芯104)卡合於定位突起41,壓輥120卡合於壓板驅動軸45,進而捲取芯116卡合於捲取驅動軸47。而若將開閉蓋7閉合,則印刷頭21旋動,且夾著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而抵接於壓輥120,從而帶印刷裝置1成為印刷待機狀態。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周壁部33,設置有用以檢測所安裝之帶匣100之厚度之複數個厚度檢測開關65。對於實施形態之帶匣100,準備例如搭載有12mm寬之印刷帶102之較薄的帶匣100A、搭載有18mm寬之印刷帶102之中間厚度的帶匣100B、及搭載有24mm寬之印刷帶102之較厚的帶匣100C(參照圖10)。再者,印刷帶102之寬度係指與印刷帶102送出之方向交叉之方向上的印刷帶102之長度。
與該等厚度不同之3種帶匣100A、100B、100C對應,於安裝周壁部33,以分散於周向之方式配設有3個厚度檢測開關65。各厚度檢測開關65例如由按壓開關(微開關)構成。3個厚度檢測開關65中,第1檢測開關65A配設於印刷頭21(頭罩43)之附近,第2檢測開關65B配設於上述帶檢測部51之附近,第3檢測開關65C配設於上述一小突起55之附近。
詳情將於以下敍述,該等3個厚度檢測開關65A、65B、65C配設成使自安裝底座部31起之設置距離對應於3種帶匣100A、100B、100C之厚度而不同。而且,3個厚度檢測開關65A、65B、65C分別連接於檢測電路(省略圖示),檢測電路根據各厚度檢測開關65之接通/斷開之檢測及非檢測之二值化資料而檢測所安裝之帶匣100之厚度。
如圖1及圖4所示,開閉蓋7經由設置於裏側之鉸鏈部71而旋動自如地、即開閉自如地安裝於裝置殼體3上。開閉蓋7具有開閉蓋本體 73、及設置於開閉蓋本體73之中央之視窗75。又,開閉蓋7具有突設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旋動自如地軸支於鉸鏈部71之一對軸支片77、及突設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使印刷頭21旋動之作動桿79。進而,開閉蓋7具有突設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壓入帶匣100之2個壓入突起81、及突設於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且使內置之蓋閉合檢測開關(省略圖示)作動(設為接通)之壓下突起83。
視窗75係橫長地形成,且由與開閉蓋本體73不同體之透明(相對於可見光透明)之樹脂而構成。隔著該視窗75可視認安裝於匣安裝部5之帶匣100(印刷帶102之類別或帶剩餘量)。又,一對軸支片77、作動桿79、2個壓入突起81及壓下突起83、以及開閉蓋本體73由樹脂而一體形成(成形)。
作動桿79自開閉蓋本體73之背面突出,且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插入至設置於匣安裝部5之側方之狹縫開口87中。插入至狹縫開口87中之作動桿79使上述頭釋放機構作動,使印刷頭21向壓輥120旋動。同樣地,壓下突起83伴隨開閉蓋7之閉合而插入至與狹縫開口87鄰接之矩形開口91中,使蓋閉合檢測開關作動。
一壓入突起81與帶匣100之壓輥120之附近位置對應。另一壓入突起81與上述帶檢測部51之正上方位置對應。若閉合開閉蓋7,則2個壓入突起81壓入帶匣100,以使其載入至匣安裝部5之安裝底座部31,並且防止帶匣100之浮升。
[帶匣之詳情]
其次,參照圖2、圖5及圖6,對帶匣100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於帶匣100之說明中,以圖2為例,將帶匣100之頂視正面即安裝方向近前之面稱為「表面」,將相反側之安裝方向裏側之面稱為「背面」,將左側之側面稱為「左側面」,將右側之側面稱為「右側面」,將上側之圓弧狀之側面稱為「前端面」,將下側之側面稱為「基端 面」。
如上所述,帶匣100具備匣殼130與收容於其中之帶輥106、色帶輥114、捲取芯116及壓輥120。又,帶匣100具備:形成於匣殼130上之插入開口134;於壓輥120之附近形成於左側面之帶送出口138;及遍及收容有帶輥106之部位之表面、左側面及右側面而貼合之識別封條141(參照圖1)。於識別封條141上,將收容於匣殼130中之印刷帶102之帶寬或帶色、材質等顯示於表面及左側面之2個部位。
匣殼130係構成帶匣100之外廓者(殼構造),且呈右側面之基端側少許突出之俯視「L」字狀之外觀。於正反方向上,匣殼130由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成為裏側之下殼150與成為近前側之上殼152而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匣殼130中,上殼152係以可視認所收容之印刷帶102之程度由透明之樹脂之成型品構成,下殼150係由不透明之樹脂之成型品構成。
上殼152係由構成匣殼130之表面之頂壁部156、與垂設於頂壁部156之周緣部之上周壁部158而一體形成(成形)。又,下殼150係由構成匣殼130之背面之底壁部160、立設於底壁部160之周緣部之下周壁部162、及可劃分形成上述插入開口134之立設於底壁部160之開口周壁部164而一體形成(成形)。
於上殼152之上周壁部158之下端面,以適當之間隔設置有複數個接合銷170,另一方面,於下殼150之下周壁部162,與該複數個接合銷170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接合孔172(參照圖5)。於下殼150上安置帶輥106或色帶輥114等構成零件之後,將上殼152以壓入複數個接合銷170之方式接合於複數個接合孔172,藉此組裝帶匣100。再者,考慮成形之容易性,各接合孔172成為貫通孔。
另一方面,於下殼150之左側面及右側面,設置有固持於上述一對鉤片57上之一對受固持部174(參照圖2及圖6)。藉由將匣安裝部5側 之一對鉤片57固持於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一對受固持部174而防止帶匣100之浮升。又,於下殼150之背面,設置有上述一對小突起55稍有餘裕地嵌合之嵌合小孔176(參照圖6)。藉由將匣安裝部5側之一對小突起55嵌合於所安裝之帶匣100之一對嵌合小孔176中而完成安裝底座部31上之帶匣100之簡單的定位。
進而,於下殼150之背面,位於基端面側之左隅部(自表面側觀察為右隅部)而設置有與上述帶檢測部51對應之受檢測部178(參照圖6)。受檢測部178形成於與帶檢測部51之複數個微開關51a對應之部分,根據設置於該部分之接受孔178a之有無而獲得複數個位元圖案。即,該位元圖案對應於上述印刷帶102之除帶寬以外之類別。
另一方面,如圖2、圖5及圖8所示,於上殼152之上周壁部158,於周向之4個部位形成有凹入部182。又,與該等4個部位之凹入部182對應,於下殼150之下周壁部162,於周向之4個部位形成有厚壁部184。而且,各厚壁部184之上周壁部158側之端面構成下述分解治具(省略圖示)之一部分碰觸之碰觸面186。
並未特別圖示,分解治具具有:4根支柱,其等係於對使用過的帶匣100進行分解時,於上述4個部位之碰觸面186之部分支承正反顛倒之帶匣100;及4根沖孔銷,其等插通於由貫通孔構成之下殼150之4個接合孔172。於將帶匣100安置於4根支柱之狀態下,使4根沖孔銷下降,自下殼150之背側插入至4個接合孔172。藉此,4根沖孔銷將上殼152之4根接合銷170同時擠出(抽出),藉此分解出下殼150與上殼152。
如此,上殼152之4個部位之凹入部182、與下殼150之4個部位之厚壁部184及4個部位之碰觸面186係作為帶匣100之要分解部位而形成於匣殼130。又,該等凹入部182、厚壁部184及碰觸面186與形成於厚壁部184之外側之滑動部188一併構成與上述厚度檢測開關65對應之帶 匣100之被檢測部180。再者,實施形態中,4個部位之被檢測部180中之3個部位之被檢測部180與上述3個厚度檢測開關65對應(詳情將於以下敍述)。
如圖5所示,於匣殼130內之上側空間(前端面側),構成有寬敞地收容帶輥106之帶收容區域190。於帶收容區域190之中央,立設有與下殼150一體形成(成形)之芯軸192。芯軸192形成為圓筒狀,於其外周面旋轉自如地軸支有帶輥106(帶芯104)。又,在位於壓輥120之附近之帶收容區域190,與下殼150一體地立設有將捲出之印刷帶102導引至壓輥120之帶導件194。
即,於匣殼130之內部,構成有以帶輥106為起點並經由帶導件194及壓輥120而到達帶送出口138之饋帶路徑196。將自帶輥106捲出之印刷帶102經由帶導件194而導引至壓輥120,且於此處供印刷,進而自壓輥120導引至帶送出口138。
帶輥106具有印刷帶102及帶芯104,並且具有貼合於輥狀之印刷帶102之兩端面上之2片圓形膜198。該等2片圓形膜198防止捲繞於帶芯104之印刷帶102之細毛。又,圖示中省略,於帶芯104上,裝入有倒轉防止機構。於挪動帶匣100時,藉由該倒轉防止機構而防止印刷帶102之倒轉。另一方面,若將帶匣100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之匣安裝部5,則倒轉防止機構之倒轉防止藉由上述定位突起41而解除,從而可進行印刷帶102之饋送。
於匣殼130內之基部右側,與插入開口134鄰接而構成色帶收容區域200。於色帶收容區域200之偏右側,與匣殼130一體形成有旋轉自如地支持色帶輥114(捲出芯112)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又,於色帶收容區域200之偏左側,與匣殼130一體形成有旋轉自如地支持捲取芯116之捲取側軸承部204。即,於上殼152及下殼150上,分別形成有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
在形成於下殼150之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之切口部分,分別一體形成有使前端部面向該等捲出側軸承部202及捲取側軸承部204之止轉鉤206。而且,一止轉鉤206以止轉狀態卡合於捲出芯112,另一止轉鉤206以止轉狀態卡合於捲取芯116。
在位於捲出側軸承部202之附近之色帶收容區域200,與下殼150一體地立設有將捲出之墨色帶110導引至壓輥120之第1色帶導件210。又,於上述開口周壁部164之外周側,一體形成有導引墨色帶110之周圍之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
即,於匣殼130之內部,構成有以色帶輥114為起點並經由第1色帶導件210、壓輥120及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而到達捲取芯116之色帶饋送路徑214。將自色帶輥114捲出之墨色帶110經由第1色帶導件210而導引至壓輥120,且於此處供印刷,進而自壓輥120繞開口周壁部164(複數個第2色帶導件212)旋轉而捲取於捲取芯116。
色帶輥114具有墨色帶110及捲出芯112,並且具有對捲出芯112給予制動負荷之圓環狀之板彈簧220(參照圖5(b))。板彈簧220於周向形成為波狀,於軸方向介設於上殼152之頂壁部156與捲出芯112之間。即,於捲出芯112上,藉由該板彈簧220之彈力而給予旋轉制動負荷。藉此,於藉由捲取芯116捲出之墨色帶110上,被給予反張力而防止其鬆馳。
捲出芯112形成為圓筒狀,於其之下殼150側之端部,於周向形成有複數個切口222(參照圖6)。而且,於複數個切口222上,扣卸有上述止轉鉤206。再者,支持捲出芯112之下殼150側之捲出側軸承部202係由圓形之開口構成,但上殼152側之捲出側軸承部202係由圓筒狀之突出部分構成。而且,於該突出部分安裝有上述板彈簧220(均參照圖5(b))。
同樣地,捲取芯116形成為圓筒狀,於其之下殼150側之端部,於 周向形成有複數個切口224。而且,於複數個切口224上,扣卸有上述止轉鉤206。又,於捲取芯116之內周面形成有花鍵槽226,且花鍵卡合於上述捲取驅動軸47。藉此,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傳遞至捲取芯116,從而將墨色帶110捲取。
於匣殼130內之基部左側,與插入開口134鄰接而構成壓板收容區域230。於壓板收容區域230之中央,設置有形成於下殼150之橢圓狀開口之下軸承部234(參照圖6)、及形成於上殼152之長圓(橢圓)狀開口之上軸承部232(參照圖5(b))。而且,於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上,旋轉自如且可少許橫向移動地支持有壓輥120。即,支持於橢圓狀之上軸承部232及下軸承部234之壓輥120可在卡合於壓板驅動軸45之靜止位置、與夾入印刷帶102而與帶導件194接觸之夾持位置之間橫向移動(微小移動)地構成。
且說,將該帶匣100於使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自帶送出口138向外部少許突出之狀態下挪動(參照圖1)。此時,若錯將壓入力或引入力作用於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則被其拖曳之壓輥120會移動至上述夾持位置。藉此,可防止將印刷帶102之捲出端部自帶送出口138引入至匣殼130內。
壓輥120具有圓筒狀之輥基體240、及安裝於輥基體240之外周面之橡膠輥242。橡膠輥242於軸方向上具有與印刷頭21對應之長度,移動至印刷位置之印刷頭21夾入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而與該橡膠輥242接觸。又,於輥基體240之內周面形成有花鍵槽244,且花鍵卡合於上述壓板驅動軸45。藉此,將壓板驅動軸45之旋轉力傳遞至壓輥120,從而將印刷帶102(及墨色帶110)進行印刷饋送。
[厚度檢測開關(第1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3、圖7至圖9,對設置於實施形態(第1實施形態)之匣安裝部5之厚度檢測開關65之構造與帶匣100之被檢測部180之構造 一併詳細地進行說明。如上所述,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周壁部33,配設有3個厚度檢測開關65,且與其等對應,於帶匣100上,於其外周面之3個部位形成有被檢測部180,且於1個部位形成有預備之被檢測部180S。
如圖3、圖7及圖9所示,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周壁部33,以分散於周向之方式配設有3個厚度檢測開關65。如上所述,第1檢測開關65A配設於印刷頭21之附近,第2檢測開關65B配設於帶檢測部51之附近,第3檢測開關65C配設於一小突起55之附近。
各厚度檢測開關65係由按壓開關構成。各厚度檢測開關65具有安裝於安裝周壁部33之開關本體280、及頂桿282,其進退自如地支持於開關本體280,且與帶匣100(匣殼130)接觸而使開關本體280作動(接通/斷開)(參照圖9)。
頂桿282於以下位置之間進退,即,在相對於安裝方向交叉之方向亦即大致水平方向上自開關本體280突出之突出位置、與藉由安裝於匣安裝部5之帶匣100推壓且被壓入之壓入位置。又,頂桿282藉由內置彈簧(省略圖示)而朝遠離開關本體280之方向亦即突出方向被彈推。而且,關於厚度檢測開關65之使用方法,將頂桿282藉由內置彈簧之彈力而突出於突出位置之狀態設為厚度檢測開關65(開關本體280)「斷開」,相反,將頂桿282抵抗內置彈簧而被壓入至壓入位置之狀態設為厚度檢測開關65(開關本體280)「接通」。
即,在頂桿282位於匣殼130之凹入部182或滑動部188之脫離導引斜面304之狀態下,頂桿282突出於突出位置,厚度檢測開關65斷開。另一方面,在頂桿282與匣殼130之滑動部188之接觸面300接觸之狀態下,頂桿282被推壓至壓入位置,厚度檢測開關65接通。
又,在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若頂桿282自滑動部188之接觸面300向脫離導引斜面304相對地移動,則開關本體280(厚度檢 測開關65)由接通切換為斷開。同樣地,在帶匣100自匣安裝部5脫離時,若頂桿282自脫離導引斜面304向接觸面300相對地移動,則開關本體280(厚度檢測開關65)由斷開切換為接通。
於安裝有任一厚度之帶匣100時,第1檢測開關65A均可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帶匣100之接觸面300而被推壓。換言之,第1檢測開關65A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接觸面300而被壓入至壓入位置,使開關本體280動作(接通)。
具體而言,第1檢測開關65A配設於自安裝底座部31朝與安裝方向相反之方向亦即上方之距離為Da之位置、即匣安裝部5較低之位置(參照圖10)。
同樣地,於安裝有較薄之帶匣100A時,第2檢測開關65B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該帶匣100A之脫離導引斜面304而斷開。又,於安裝有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時,第2檢測開關65B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該帶匣100B之接觸面300而接通。又,於安裝有較厚之帶匣100C時,第2檢測開關65B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該帶匣100C之接觸面300而接通。
具體而言,第2檢測開關65B配設於自安裝底座部31朝上方之距離為Db(>Da)之位置、即匣安裝部5之中間位置(參照圖10)。
同樣地,於安裝有較薄之帶匣100A時,第3檢測開關65C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該帶匣100A之凹入部182而斷開。又,於安裝有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時,第3檢測開關65C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該帶匣100B之脫離導引斜面304而斷開。又,於安裝有較厚之帶匣100C時,第3檢測開關65C配設成使其頂桿282面向該帶匣100C之接觸面300而接通。
具體而言,第3檢測開關65C配設於自安裝底座部31朝上方之距離為Dc(>Db)之位置、即匣安裝部5之較高之位置(參照圖10)。
詳情將於以下敍述,例如若於匣安裝部5安裝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則第1檢測開關65A接通,第2檢測開關65B接通,且第3檢測開關65C斷開(參照圖9)。與該等3個厚度檢測開關65連接之上述檢測電路係根據第1檢測開關65A、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分別為接通抑或為斷開,而檢測與所安裝之帶匣100之厚度相關之類別(參照圖10)。
另一方面,如圖8及圖9所示,於帶匣100上,與3個厚度檢測開關65對應地,於其外周面之3個部位設置有被檢測部180。如上所述,各被檢測部180具有凹陷形成於上殼152之上周壁部158之凹入部182、與凹入部182對應而形成於下殼150之下周壁部162之厚壁部184、厚壁部184之上周壁部158側之端面即碰觸面186、及凹陷形成於厚壁部184之外表面之滑動部188。
凹入部182係與其面對之厚度檢測開關65斷開之槽狀之部位,朝內側凹陷形成為剖視圓弧狀。又,凹入部182形成為遍及上殼152之厚度而自包含頂壁部156之上周壁部158之上端連續至下端。面向凹入部182之厚度檢測開關65之頂桿282自開關本體280突出至突出位置,厚度檢測開關65斷開。
厚壁部184仿照凹入部182而形成為剖視圓弧狀。但,該情形之厚壁部184形成為以上周壁部158之厚度量較凹入部182大一圈之剖視圓弧狀。又,相當於厚壁部184之凹入部182側(上周壁部158側)之端面之碰觸面186形成為與厚壁部184之剖視形狀相同形狀。
滑動部188形成為遍及下殼150之厚度而自下周壁部162之上端連續至下端。滑動部188具有設置於下端部之安裝導引斜面302、及與安裝導引斜面302之上側相連之接觸面300,進而一部分之滑動部188具有與接觸面300之上側相連之脫離導引斜面304。
接觸面300形成為與安裝方向大致平行。安裝導引斜面302之安 裝方向之裏側亦即下側朝頂桿282之突出方向傾斜。安裝導引斜面302在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時,將頂桿282推壓至壓入位置。另一方面,脫離導引斜面304之安裝方向之近前側亦即上側朝頂桿282之突出方向傾斜。安裝導引斜面302在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之狀態下,解除頂桿282之壓入,在使帶匣100自匣安裝部5脫離時,將頂桿282推壓至壓入位置。
更具體而言,對於較薄之帶匣100A,3個被檢測部180中、與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對應之2個被檢測部180具有安裝導引斜面302。又,對於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3個被檢測部180中之與第3檢測開關65C對應之1個被檢測部180具有安裝導引斜面302(參照圖9)。另一方面,對於較厚之帶匣100C,3個被檢測部180之任一者均不具有安裝導引斜面302。
再者,對於較薄之帶匣100A之與第1檢測開關65A對應之被檢測部180,形成於與安裝導引斜面302相同之斜面,但亦可不存在該斜面。即,被檢測部180之上端角部亦可形成為剖視大致直角狀。對於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之與第1檢測開關65A及第2檢測開關65B對應之被檢測部180、及較厚之帶匣100C之3個被檢測部180亦相同。
且說,如上所述複數種帶匣100之厚度之不同可根據下殼150之厚度之不同而調整。即,於所安裝之帶匣100中,自形成於其下殼150之上端之脫離導引斜面304之安裝底座部31起的高度位置成為使帶匣100之厚度指標化之固定位置。
因此,若於匣安裝部5安裝較薄之帶匣100A(「12mm寬度之匣」),則第1檢測開關65A接通,且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斷開。
又,若安裝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18mm寬度之匣」),則第1檢測開關65A及第2檢測開關65BB接通,且第3檢測開關65C斷開。
進而,若安裝較厚之帶匣100C(「24mm寬度之匣」),則第1檢測開關65A、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之任一者均接通。
[帶匣之厚度檢測]
圖10表示帶匣100之厚度(類別)之檢測方法。如該圖所示,將3個厚度檢測開關65A、65B、65C設置成使自安裝底座部31朝與安裝方向相反之方向亦即上方之距離不同。
而且,檢測電路在第1檢測開關65A接通、且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斷開時,判定為安裝有較薄之帶匣100A。
同樣地,檢測電路在第1檢測開關65A及第2檢測開關65B接通、且第3檢測開關65C斷開時,判定為安裝有中間厚度之帶匣100B。
同樣地,檢測電路在第1檢測開關65A、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之任一者均接通時,判定為安裝有較厚之帶匣100C。
如以上般,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匣殼130之外周面設置有與3個厚度檢測開關65對應之3個被檢測部180,因此可抑制由設置被檢測部180而導致之帶匣100之大型化。又,利用下殼150之厚度而進行帶匣100之厚度檢測,因此可抑制由設置被檢測部180而導致之帶匣100之構造之複雜化,並且可確實地進行厚度檢測。而且,被檢測部180可兼作用以分解帶匣100之要分解部位使用。
又,厚度檢測開關65之彈力自側方作用於帶匣100,因此藉由分散配置之3個厚度檢測開關65而可防止帶匣100之位置偏移。尤其對於自印刷頭21受到推壓力之壓輥120,依第1檢測開關65A、第2檢測開關65B、及第3檢測開關65C之順序配設於遠方,3個厚度檢測開關65成為儘可能抵抗印刷頭21之推壓力之配置構成。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檢測厚度不同之3種帶匣100,但亦可為使厚度檢測開關65及被檢測部180之數量增加而檢測3種以上之帶匣100之構成。與此相反,帶匣100亦可為僅具備1個被檢測部180之構 成,且亦可使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厚度檢測開關65發揮功能之按壓開關作為檢測帶匣100之安裝/非安裝之安裝檢測開關而發揮功能。
[第2實施形態]
且說,本實施形態之帶匣100中,自壓板驅動軸45對壓輥120輸入旋轉力,並且自捲取驅動軸47對捲取芯116輸入旋轉力。因此,經由壓輥120之軸承部分之摩擦而作為旋轉力矩作用於匣殼130,並且經由捲取芯116之軸承部分之摩擦而作為旋轉力矩作用於匣殼130。該等2個旋轉力矩作用於彼此相反之方向,其合成力M於將壓輥120與捲取芯116連結之假想線L上並無相互抵消之向量成分,因此於與假想線L交叉之方向上最大地發揮作用(參照圖11(a))。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於頭罩43上設置有上述本體側抵接部67,並且於帶匣100上設置有上述匣側抵接部166來抵抗上述合成力M(參照圖11(a))。
如圖11之放大圖所示,在立設於匣安裝部5之安裝底座部31之頭罩43上,於上述旋動支軸63側之角部470設置有本體側抵接部67。該本體側抵接部67位於將壓板驅動軸45(壓輥120)與捲取驅動軸47(捲取芯116)連結之假想線L之附近(圖11(a))。
頭罩43具有覆蓋印刷頭21之背面側之後罩側壁380、與自後罩側壁380之兩外端分別以直角延伸之左罩側壁382及右罩側壁384。又,頭罩43具有覆蓋印刷頭21之前側半部之前罩側壁386、及自上側覆蓋印刷頭21之罩頂壁388。而且,該等係一體地形成。
本體側抵接部67突設(凸設)於右罩側壁384與前罩側壁386相交(交會)之角部470。具體而言,本體側抵接部67於角部470之頂部位附近,具有凸設於右罩側壁384之剖視矩形形狀之第1凸部67a、及凸設於前罩側壁386之剖視矩形形狀之第2凸部67b。又,第1凸部67a及第2凸部67b均自安裝底座部31延伸成為與頭罩43相同高度。
第2凸部67b與頭罩43係一體地形成(成形)。另一方面,第1凸部67a與頭罩43不同體地形成,且旋動自如地安裝於頭罩43。而且,於頭罩43之角部470之上表面,設置有檢測開關420(按壓開關),藉由該檢測開關420與第1凸部67a之協動而檢測帶匣100之安裝(詳情將於以下敍述)。
另一方面,容納本體側抵接部67之帶匣100之匣側抵接部166於劃分形成插入開口134之開口周壁部164,於與上述角部470對應之隅部472形成。該匣側抵接部166位於將壓輥120與捲取芯116連結之假想線L之附近(圖11(a))。
開口周壁部164具有與後罩側壁380對應之後開口內壁390、及與左罩側壁382對應之左開口內壁392。又,開口周壁部164具有與右罩側壁384對應之右開口內壁394、及與前罩側壁386對應之前開口內壁396。而且,後罩側壁380與後開口內壁390存有間隙而相面對。同樣地,左罩側壁382與左開口內壁392、右罩側壁384與右開口內壁394、及前罩側壁386與前開口內壁396亦分別存有間隙而相面對。
匣側抵接部166凹設於右開口內壁394與前開口內壁396相交(交會)之隅部472。具體而言,匣側抵接部166對應於上述第1凸部67a而具有凹設於右開口內壁394之第1凹部480。又,匣側抵接部166對應於上述第2凸部67b而具有凹設於前開口內壁396之第2凹部482。第1凹部480形成為相對於第1凸部67a成為互補的形狀之剖視矩形,第2凹部482形成為相對於第2凸部67b成為互補的形狀之剖視矩形。
又,第1凹部480及第2凹部482均自匣殼130之表側穿通至背側而形成。而且該情形時,亦為第1凹部480及第2凹部482分別具有相互平行之2個側壁面474,且使該等2個側壁面474與對應之第1凸部67a及第2凸部67b之側面接觸。藉此,將匣殼130於前後左右定位。
檢測開關420位於第1凸部67a之附近,且配設於頭罩43之上表 面。於頭罩43之上表面,一體立設有安裝片422,於該安裝片422上安裝有頂桿420a朝下之檢測開關420。檢測開關420係由藉由內置彈簧將頂桿420a朝突出方向被彈推之按壓開關而構成。
第1凸部67a相對於頭罩43不同體地形成,且經由旋動軸432而旋動自如地支持於頭罩43之上部。第1凸部67a係由自上側而與頂桿420a接觸之被推壓部430、設置有與被推壓部430相連之旋動軸432之軸承支承部434、及與軸承支承部434相連之凸部本體436而一體形成。而且,被推壓部430相對於凸部本體436以「L」字狀延伸,且與檢測開關420之頂桿420a接觸。
凸部本體436之下半部朝下方形成為前端尖細之形狀。另一方面,於頭罩43上,形成有容納凸部本體436之下半部之狹縫部450。又,凸部本體436之下半部之外側將階部440保持且推出,使該推出部442抵接於匣側抵接部166。進而,凸部本體436之下端部444可動插入至形成於安裝底座部31之矩形開口452中。
若安裝帶匣100則,第1凸部67a(凸部本體436)會與匣側抵接部166之第1凹部480接觸且少許旋動。藉由該旋動,檢測開關420接通,檢測帶匣100之安裝。又,若卸除帶匣100,則以相反之順序檢測帶匣100之非安裝。
另一方面,藉由帶匣100之安裝而旋動之第1凸部67a自檢測開關420之內置彈簧受到彈推力,將第1凹部480向外側(圖示之右方向)推壓(彈推)。即,若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則帶匣100經由第1凸部67a及第1凹部480而朝圖示之右方向被推壓。
如此,第2實施形態中,可藉由檢測開關420與第1凸部67a之協動而檢測帶匣100是否被安裝。又,使檢測開關420之彈力(內置彈簧)經由第1凸部67a而作用於第1凹部480,因此帶匣100於左右方向上被牢固地定位於頭罩43。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帶匣100之位置偏移。
又,若將帶匣100安裝於匣安裝部5,則帶匣100之匣側抵接部166嵌合且碰觸於頭罩43之本體側抵接部67。本體側抵接部67位於將壓板驅動軸45(壓輥120)與捲取驅動軸47(捲取芯116)連結之假想線L之附近,因此以壓板驅動軸45與捲取驅動軸47之驅動力為源頭之旋轉力(旋轉力矩)成為重合之力(合成之力),各者幾乎不存在消除之方向之向量成分。
因此,即便壓板驅動軸45及捲取驅動軸47之旋轉力(旋轉力矩)作用於帶匣100,本體側抵接部67與匣側抵接部166亦會因上述重合之力而對接,從而抑制帶匣100之位置偏移。因此,可防止因帶匣100之位置偏移而導致之印刷品質之降低。

Claims (11)

  1. 一種帶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匣安裝部,其供帶匣裝卸自如地安裝;及按壓開關,其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檢測所安裝之上述帶匣;且上述匣安裝部具有安裝底座部、及包圍上述安裝底座部之安裝周壁部,上述按壓開關配設於上述安裝周壁部,具有藉由內置彈簧而朝突出方向被彈推之頂桿,作動狀態之上述頂桿將與上述安裝周壁部面對之上述帶匣之外周面朝與所安裝之上述帶匣之安裝方向交叉之方向彈推,上述帶匣具備凹入部、及具有脫離導引斜面與接觸面的滑動部,上述頂桿位於上述凹入部或上述脫離導引斜面時,上述按壓開關斷開,上述頂桿與上述接觸面接觸時,上述按壓開關接通。
  2. 如請求項1之帶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帶匣於上述外周面具有複數個被檢測部,上述按壓開關與上述複數個被檢測部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
  3. 如請求項2之帶印刷裝置,其中對應於分散配置於周向之上述複數個被檢測部,將上述複數個按壓開關分散配置於上述安裝周壁部之周向。
  4. 如請求項2或3之帶印刷裝置,其中於上述匣安裝部可安裝複數種上述安裝方向之厚度不同之上述帶匣,且上述複數種帶匣具有自上述安裝方向之前端起之長度對應於上述厚度而不同之上述被檢測部,上述複數個按壓開關配設成自上述安裝底座部朝與上述安裝方向相反方向之距離對應於上述複數種帶匣之上述被檢測部而不同。
  5. 如請求項4之帶印刷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按壓開關中、與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之印刷頭相隔之距離最近之上述按壓開關,在安裝有上述複數種帶匣之任一者之情形時皆成為作動狀態。
  6. 一種帶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匣安裝部,其供帶匣裝卸自如地安裝;及按壓開關,其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檢測所安裝之上述帶匣;且上述按壓開關具有藉由內置彈簧而朝突出方向被彈推之頂桿,作動狀態之上述頂桿將所安裝之上述帶匣朝與安裝方向交叉之方向彈推;其中上述帶匣具有插入開口,該插入開口供覆蓋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之印刷頭之頭罩插入,上述按壓開關配設於上述頭罩之角部,上述頂桿彈推與上述角部對應之上述插入開口之隅部。
  7. 如請求項6之帶印刷裝置,其具備本體抵接部,該本體抵接部與凹設於上述插入開口之隅部之匣側抵接部對應而凸設於上述頭罩,上述本體抵接部設置成在嵌合於上述匣側抵接部之方向上可於上述頭罩移動,上述頂桿經由上述本體抵接部而彈推上述匣側抵接部。
  8. 如請求項7之帶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本體抵接部經由旋動軸而旋動自如地被支持於上述頭罩。
  9. 如請求項7或8之帶印刷裝置,其進而具備:第1輸出部,其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且輸出用以饋送所安裝之上述帶匣之印刷帶之正向旋轉動力;及第2輸出部,其設置於上述匣安裝部,且輸出用以饋送所安裝之上述帶匣之墨色帶之逆向旋轉動力;上述本體抵接部配設於將上述第1輸出部與上述第2輸出部連結之假想線上或該假想線之附近。
  10. 如請求項9之帶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第1輸出部具有將饋送上述印刷帶之上述帶匣之壓輥旋轉驅動的壓板驅動軸,上述第2輸出部具有將捲取墨色帶之上述帶匣之捲取芯旋轉驅動的捲取驅動軸。
  11. 一種帶印刷系統,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帶印刷裝置;及裝卸自如地安裝於上述匣安裝部之上述帶匣。
TW104109065A 2014-03-24 2015-03-20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TWI659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915 2014-03-24
JP2014060915A JP6374191B2 (ja) 2014-03-24 2014-03-24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60922A JP6100721B2 (ja) 2014-03-24 2014-03-24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60922 2014-03-24
JP2015-028977 2015-02-17
JP2015028977A JP6459602B2 (ja) 2015-02-17 2015-02-17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554A TW201540554A (zh) 2015-11-01
TWI659863B true TWI659863B (zh) 2019-05-21

Family

ID=5419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9065A TWI659863B (zh) 2014-03-24 2015-03-20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56798B2 (zh)
EP (2) EP3124259B1 (zh)
CN (1) CN106103112B (zh)
TW (1) TWI659863B (zh)
WO (1) WO2015146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0916B2 (ja) * 2017-03-01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6798360B2 (ja) 2017-03-01 2020-1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6939210B2 (ja) * 2017-07-31 2021-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装着構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322638B2 (ja) * 2019-09-30 2023-08-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用カセット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743A (ja) * 1993-06-28 1995-01-13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TW357123B (en) * 1997-07-30 1999-05-01 Seiko Epson Corp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device
TW517008B (en) * 2000-09-29 2003-01-11 Seiko Epson Corp Tape printing device
CN101758672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机
JP2010167754A (ja) * 2008-12-25 2010-08-0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02076503A (zh) * 2008-04-29 2011-05-25 迪默公司 标签打印机
CN102481794A (zh) * 2009-12-28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JP2013141749A (ja) * 2012-01-06 2013-07-2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印字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0199A (en) 1983-09-16 1986-10-28 Kabuskiki Kaisha Toshiba Thermal transfer color printer
JP2583625Y2 (ja) 1991-08-30 1998-10-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5253334A (en) 1991-01-31 1993-10-12 Casio Computer Co., Ltd. Tape printer
US5595447A (en) 1992-10-13 1997-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having print medium cartridge
JP3334256B2 (ja) 1993-06-07 2002-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041516B2 (ja) 1997-12-15 2000-05-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字シートカートリッジ
JP4683643B2 (ja) 2006-02-27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材インクシート一体型カセット群
JP2010076167A (ja) 2008-09-25 2010-04-08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
JP5077222B2 (ja) 2008-12-25 2012-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US8562228B2 (en) 2008-12-25 2013-10-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JP4957717B2 (ja) * 2008-12-25 2012-06-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3106314B1 (en) 2009-03-31 2022-04-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JP5136503B2 (ja) * 2009-03-31 2013-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2415610B1 (en) 2009-03-31 2019-07-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EP2414165B1 (en) 2009-03-31 2014-04-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JP5776898B2 (ja) * 2011-09-13 2015-09-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印字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JP5234161B2 (ja) * 2011-11-10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743A (ja) * 1993-06-28 1995-01-13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TW357123B (en) * 1997-07-30 1999-05-01 Seiko Epson Corp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device
TW517008B (en) * 2000-09-29 2003-01-11 Seiko Epson Corp Tape printing device
CN102076503A (zh) * 2008-04-29 2011-05-25 迪默公司 标签打印机
CN101758672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机
JP2010167754A (ja) * 2008-12-25 2010-08-0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02481794A (zh) * 2009-12-28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JP2013141749A (ja) * 2012-01-06 2013-07-2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印字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554A (zh) 2015-11-01
EP3492268A1 (en) 2019-06-05
CN106103112B (zh) 2017-10-31
EP3124259A4 (en) 2018-01-31
US20170210151A1 (en) 2017-07-27
EP3124259B1 (en) 2020-02-26
WO2015146093A1 (ja) 2015-10-01
EP3124259A1 (en) 2017-02-01
US9956798B2 (en) 2018-05-01
CN106103112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9422B (zh) 帶匣
TWI633017B (zh) 帶匣
TWI665100B (zh) 帶匣
TWI674202B (zh) 帶匣
TWI680062B (zh) 帶匣
TWI659863B (zh)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US20180043715A1 (en) Tape cartridge
TWI655107B (zh) Carcass
JP6459602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TWI651214B (zh) 帶匣
TWI652180B (zh) With 匣
JP6423903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