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7920A -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7920A
TW201637920A TW105101367A TW105101367A TW201637920A TW 201637920 A TW201637920 A TW 201637920A TW 105101367 A TW105101367 A TW 105101367A TW 105101367 A TW105101367 A TW 105101367A TW 201637920 A TW201637920 A TW 2016379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ide cover
box
storage bag
upper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7476B (zh
Inventor
水田耕司
藤本幸冬
濱口大樹
Original Assignee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7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4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2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attached to the cycle as accessories
    • B62J9/25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attached to the cycle as accessories to the fuel tank, e.g. magnetic tank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在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中,能以簡單之構造來提高鎖筒之操作性及箱蓋開閉之操作性。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具備有:頭管;主車架,其自頭管朝後方延伸;收納箱,其係於主車架之附近被配置為朝上方開放;及箱蓋52,其可開閉自如地覆蓋上方開放之收納箱之開口部;其中,對鎖固箱蓋52之箱側鎖固機構進行操作之鎖筒107,係配置於把手保持器25之後方且收納箱51之前方,箱蓋52具備有位於鎖筒107之旁側之腕部140。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作為習知技術,已知有一種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具備有自頭管朝後方延伸之左右一對之主車架、於左右之主車架之間被配置為朝上方開放之收納箱、及可開閉自如地覆蓋收納箱之開口部之箱蓋,且對箱蓋之開閉進行操作之鎖筒,係配置於較關閉狀態之箱蓋之前端更靠前方(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97011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習知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中,雖然鎖筒位於車輛之前側之位置,鎖筒之操作性佳,但由於箱蓋之前端過度靠近騎乘者之身體側,因此難以進行箱蓋之開閉。跨坐型車輛由於零件之配置空間有限,因此期望能以簡單之構造來提高鎖筒之操作性及箱蓋開閉之操作性。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在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中,能以簡單之構造來提高鎖筒之操作性及箱蓋開閉之操作性。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具備有:頭管(14);主車架(15),其自該頭管(14)朝後方延伸;收納箱(51),其於上述主車架(15)之附近被配置為朝上方開放;及箱蓋(52),其可開閉自如地覆蓋上方開放之上述收納箱(51)之開口部(51a);其特徵在於:對鎖固上述箱蓋(52)之箱側鎖固機構(102)進行操作之鎖筒(107),係配置於把手保持器(25)之後方且上述收納箱(51)之前方,上述箱蓋(52)具備有位於上述鎖筒(107)之旁側之腕部(140)。根據本發明,跨坐型車輛其對鎖固箱蓋之箱側鎖固機構進行操作之鎖筒係配置於把手保持器之後方且收納箱之前方,且箱蓋具備有位於鎖筒之旁側之腕部。藉此,騎乘者能藉由對位於把手保持器之後方且收納箱前方,位於不過度靠近騎乘者之位置之鎖筒進行操作,而可容易地操作鎖筒,並且藉由抓住被設於鎖筒之旁側且同樣位於不過度靠近騎乘者之位置之箱蓋的腕部,而可容易地對箱蓋進行開閉操作。因此,能以簡單之構造來提高鎖筒之操作性及箱蓋開閉之操作性。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箱蓋(52)具備有下側箱蓋(115)、及自上方覆蓋該下側箱蓋(115)之上側箱蓋(116),且上述腕部(140)係設於上述上側箱蓋(116)。根據本發明,由於箱蓋具備有下側箱蓋、及自上方覆蓋下側箱蓋之上側箱蓋,且腕部被設於上側箱蓋,因此上側箱蓋之形狀設定的自由度變高,而可容易地設置腕部。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藉由在上述上側箱蓋(116)及上述下側箱蓋(115)之至少一者設置凹部(135、125),來形成收納包安裝孔(136)。根據本發明,由於藉由在上側箱蓋及下側箱蓋之至少一者設 置有凹部而形成收納包安裝孔,即可不需設置用以安裝收納包之專用零件等,而可容易地將收納包安裝於箱蓋。
此外,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以使空氣自車寬方向外側朝車寬方向內側且後方流動之方式形成。根據本發明,由於收納包安裝孔係以使空氣自車寬方向外側朝車寬方向內側且後方流動之方式形成,因此即使為因具備上側箱蓋而使箱蓋之高度變高之構成,仍能使行駛風有效率地朝後方流動,而可確保行駛性能。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上側箱蓋(116)具備有左右一對且朝後方延伸之後側延伸部(134)而形成為以俯視時呈大致H字形狀,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左右一對之上述後側延伸部(134)側。根據本發明,由於收納包安裝孔被設於以俯視時呈大致H字形狀之上側箱蓋之左右一對之後側延伸部側。藉此,可藉由H字形狀之後部且被設為左右一對之後側延伸部,而於靠近車寬方向外側之位置支撐收納包,而將收納包牢固地支撐,並且將上側箱蓋構成為輕量。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在上述上側箱蓋(116)設置有使該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上述彎曲部(132)之後方,上述腕部(140)係設於上述彎曲部(132)之前方。根據本發明,由於在上側箱蓋設置有使上側箱蓋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收納包安裝孔係設於彎曲部之後方,腕部係設於彎曲部之前方。因此,藉由彎曲部,可提高收納包未安裝時之外觀性,並於收納包之安裝時,可較大地確保收納包之容量。又,由於可確保收納包與腕部之距離,收納包不易造成妨礙,因此腕部之操作性較佳。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在上述上側箱蓋(116)設置 有使該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上述上側箱蓋(116)係於該彎曲部(132)之前方且上述鎖筒(107)後方之位置,具備有於車寬方向之中央被設置為大致平坦之平坦部(131)。根據本發明,由於上側箱蓋係於彎曲部之前方且鎖筒後方之位置,具備有於車寬方向之中央被設置為大致平坦之平坦部。因此,可於大致平坦地被設置在車寬方向之中央之平坦部,配置智慧型手機等。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能以簡單之構造來提高鎖筒之操作性及箱蓋開閉之操作性。又,可容易地於上側箱蓋設置腕部。又,可容易地將收納包安裝於箱蓋。此外,即使為因具備上側箱蓋而使箱蓋之高度變高之構成,仍能有效率地使行駛風朝後方流動,而確保行駛性能。又,可藉由後側延伸部,而於靠近車寬方向之外側之位置支撐收納包,將收納包牢固地支撐,並且將上側箱蓋構成為輕量。又,藉由彎曲部可提高收納包未安裝時之外觀性,並於收納包之安裝時,可較大地確保收納包之容量。又,即使設置收納包,腕部也有較佳之操作性。又,可於上側箱蓋之平坦部配置智慧型手機等。
1‧‧‧二輪機車
2‧‧‧前輪
3‧‧‧後輪
10‧‧‧引擎
11‧‧‧前叉
12‧‧‧擺臂
13‧‧‧座墊
14‧‧‧頭管
15‧‧‧主車架
15a‧‧‧主車架本體部
15b‧‧‧補強車架部
16‧‧‧下車架
17‧‧‧樞軸架
18‧‧‧座墊架
19‧‧‧副車架
20‧‧‧連結車架
22‧‧‧下前叉橋
23‧‧‧上前叉橋
24‧‧‧前輪車軸
25‧‧‧把手保持器
26‧‧‧把手
26a‧‧‧握把部
27‧‧‧指關節防護器
28‧‧‧樞軸
29‧‧‧後輪車軸
30‧‧‧曲柄軸
31‧‧‧曲柄軸箱
32‧‧‧汽缸部
37‧‧‧排氣管
38‧‧‧空氣淨化器箱
39‧‧‧電池
40‧‧‧散熱器
41‧‧‧前側座墊
42‧‧‧後側座墊
43‧‧‧把手
45‧‧‧燃料箱
46‧‧‧踏板保持器
47‧‧‧踏板
48‧‧‧後座用踏板
49‧‧‧主腳架
50‧‧‧收納部
51‧‧‧收納箱
51a‧‧‧開口部
51b‧‧‧隆起部
52‧‧‧箱蓋
53‧‧‧車體罩殼
54‧‧‧前整流罩
55‧‧‧側罩殼
56‧‧‧箱側罩殼
57‧‧‧中間罩殼
58‧‧‧後整流罩
59‧‧‧下部罩殼
60‧‧‧頭燈
61‧‧‧擋風屏
63‧‧‧擋泥板
64‧‧‧尾燈
65‧‧‧車牌保持器
66‧‧‧前方向燈
67‧‧‧後方向燈
68‧‧‧後視鏡
69‧‧‧儀表
70‧‧‧鳥嘴狀整流罩
72‧‧‧外部側罩殼
73‧‧‧上側外部側罩殼
73a‧‧‧前側上緣
73b‧‧‧後側上緣
73c‧‧‧下緣
73d‧‧‧前端
74‧‧‧下側外部側罩殼
74a‧‧‧下緣
74b‧‧‧後緣
100‧‧‧鉸鏈機構
101‧‧‧鎖固構件
102‧‧‧箱側鎖固機構
103‧‧‧座墊側鉸鏈機構
104‧‧‧鎖固構件
105‧‧‧座墊側鎖固機構
106‧‧‧解鎖機構
107‧‧‧鎖筒
108‧‧‧座墊用線纜
109‧‧‧鎖筒支架
110‧‧‧前頂部罩殼
110a‧‧‧上表面開口
111‧‧‧前頂部側罩殼
112‧‧‧主鎖筒
115‧‧‧下側箱蓋
116‧‧‧上側箱蓋
117‧‧‧蓋基部
117a‧‧‧周壁部
117b‧‧‧上壁部
117c‧‧‧支撐壁部
118‧‧‧蓋外罩
118a‧‧‧上表面罩殼部
118b‧‧‧台階部
118c‧‧‧側罩殼部
118d‧‧‧前緣
119‧‧‧前方延伸部
119a‧‧‧前緣
120‧‧‧凸條部
121a‧‧‧前側蓋固定部
121b‧‧‧中間蓋固定部
121c‧‧‧後側蓋固定部
122‧‧‧螺栓
123‧‧‧側部凹部
124‧‧‧凸肋
125‧‧‧下側凹部(凹部)
130‧‧‧前後延伸部
131‧‧‧中央連接部(平坦部)
131a‧‧‧前緣
132‧‧‧彎曲部
133‧‧‧前方延伸部
134‧‧‧後側延伸部
135‧‧‧上側凹部(凹部)
135a‧‧‧外端
135b‧‧‧內端
136‧‧‧收納包安裝孔
140‧‧‧腕部
145‧‧‧收納包
146‧‧‧收納包本體
147‧‧‧連接構件
C‧‧‧汽缸軸線
F‧‧‧車體架
P‧‧‧智慧型手機
W‧‧‧行駛風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二輪機車之左側視圖。
圖2為二輪機車之前部之右側視圖。
圖3為在將車體罩殼之大部分卸下之狀態二輪機車之上部之左側視圖。
圖4為自上方觀察箱蓋之周邊部之俯視圖。
圖5為圖4之V-V線剖視圖。
圖6為在將上側箱蓋卸下之狀態下自上方觀察箱蓋之周邊部之俯視圖。
圖7為上側箱蓋之俯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說明中若無特別記載,前後左右及上下等方向之記載,係與相對於車體之方向相同。又,各圖中所示之符號FR係表示車體前方,符號UP係表示車體上方,符號LH係表示車體左側。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二輪機車之左側視圖。再者,於圖1中,對左右設置一對者,僅圖示左側之構成。二輪機車1係一種於車體架F支撐有作為動力單元之引擎10,支撐前輪2之左右一對之前叉11、11可操縱方向地被支撐於車體架F之前端,且支撐後輪3之擺臂12被設於車體架F之後部側之車輛。二輪機車1係一種於車體架F之後部上方設置有供騎乘者以跨騎之方式就坐之座墊13之跨坐型車輛。
車體架F具備有:被設置於前端之頭管14;左右一對之主車架15、15,其等自頭管14之下部朝後下方延伸;左右一對之下車架16、16,其等自主車架15、15之前端部朝後下方延伸;左右一對之樞軸架17、17,其等自主車架15、15之後端朝下方延伸;左右一對之座墊架18、18,其等自樞軸架17、17之上端朝後上方延伸至車輛後端部;及左右一對之副車架19、19,其自樞軸架17、17之上部朝後上方延伸且被連接於座墊架18、18之後部。各主車架15具備有:主車架本體部15a,其自頭管14之下部以相對 平緩之傾斜朝後下方延伸;及補強車架部15b,其連結頭管14之上部與主車架本體部15a之中間部。又,車體架F具備有連結主車架本體部15a、15a之中間部與下車架16、16之左右一對之連結車架20、20。
頭管14係可轉動自如地軸支有轉向軸(未圖示),於轉向軸之下端部及上端部固定有朝車寬方向延伸之下前叉橋22及上前叉橋23。前叉11、11係支撐於下前叉橋22及上前叉橋23,前輪2係軸支於被設在前叉11、11之下端之前輪車軸24。上前叉橋23具備有自上表面朝上方延伸之把手保持器25,到車寬方向延伸之方向操縱用之把手26係支撐於把手保持器25。於把手26安裝有指關節防護器27、27。擺臂12係使前端部被軸支於連結左右之樞軸架17、17之樞軸28,且以樞軸28為中心上下擺動。後輪3係軸支於插通在擺臂12之後端部之後輪車軸29。於擺臂12與車體架F之間,設置有後懸吊系統(未圖示)。
引擎10具備有支撐朝車寬方向延伸之曲柄軸30之曲柄軸箱31、及自曲柄軸箱31之前部朝前上方延伸之汽缸部32。引擎10係以使汽缸部32之汽缸軸線C較鉛垂更靠近水平側之方式向前傾之引擎,並於引擎10之上方確保有零件之配置空間。引擎10之輸出,係藉由被設於引擎10之輸出軸(未圖示)與後輪3之間之鍊條36而被傳遞至後輪3。
引擎10之排氣管37,係自汽缸部32之汽缸頭朝下方被引出,並通過引擎10之下方朝後方延伸,而被連接於消音器(未圖示)。將被供給至引擎10之空氣淨化之空氣淨化器箱38,係配置於主車架15、15之前部上方且於頭管14之後方。通過空氣淨化器 箱38之空氣,係由節流閥體(未圖示)調整流量後流至汽缸部32之汽缸頭。電池39係配置於空氣淨化器箱38與主車架本體部15a、15a之間。引擎10之散熱器40係配置於頭管14之下方且於汽缸部32之前方。
座墊13具備有騎士用之前側座墊41、及較前側座墊41高出一段之同乘者用之後側座墊42。前側座墊41係配置於樞軸架17、17及座墊架18、18之前部上方,後側座墊42係配置於座墊架18、18之上方。於後側座墊42左右之旁側,分別設置有供就坐於後側座墊42之同乘者握持之把手43、43。燃料箱45係配置於前側座墊41及後側座墊42與座墊架18、18之間。於樞軸架17、17之外側,踏板保持器46、46被設置為左右一對,騎士用之踏板47、47,係固定於各踏板保持器46之前部。同乘者用之後座用踏板(tandem step)48、48,係固定於各踏板保持器46之後部。主腳架49係連結於樞軸架17、17之下部。
於主車架15、15之後部之上方,在前側座墊41與頭管14之間設置有收納部50。收納部50具備有上表面開口之收納箱51、及可開閉自如地蓋閉收納箱51上表面之開口之箱蓋52。收納部50具備有可收納1個全罩式安全帽之容量。空氣淨化器箱38及電池39,係配置於收納箱51與頭管14之間。
二輪機車1具備有覆蓋車體之樹脂製之車體罩殼53。車體罩殼53具備有:前整流罩54,其位於頭管14之前方;左右一對之側罩殼55、55,其自旁側覆蓋頭管14及主車架15、15之前部;左右一對之箱側罩殼56、56,其係配置於側罩殼55、55與前側座墊41之間,自旁側覆蓋收納箱51之上部;左右一對之中 間罩殼57、57,其在主車架15、15之上方覆蓋收納箱51之下部及前側座墊41之下方部分;後整流罩58,其在後側座墊42之下方覆蓋座墊架18、18及副車架19、19;下部罩殼59,其自下方覆蓋引擎10;以及鳥嘴狀整流罩70,其自前整流罩54之下方呈鳥嘴狀朝前下方突出。鳥嘴狀整流罩70係於上下方向及車寬方向,被形成為越靠前端側越細。箱側罩殼56、56亦為供騎士(騎乘者)以膝蓋夾持之部分。
頭燈60係一體地被設於前整流罩54之車寬方向之中央部。鳥嘴狀整流罩70係較頭燈60更朝前方突出。於前整流罩54之上部,安裝有擋風屏61。前擋泥板62係固定於前叉11、11。後擋泥板63係設於後輪3之上方,且自下方覆蓋燃料箱45。於後擋泥板63之後端部之上方,在後整流罩58之後端部設置有尾燈64。於後擋泥板63之後端,固定有車牌保持器65。前方向燈66、66係固定於前整流罩54,而後方向燈67、67係固定於後擋泥板63。後視鏡68、68係固定於把手26。顯示速度等之儀表69,係設於擋風屏61之後方且於前整流罩54之上方。
圖2為二輪機車1之前部之右側視圖。此處,側罩殼55、55由於構成為左右大致對稱,因此此處對右側之側罩殼55進行說明。側罩殼55具備有被安裝於車體架F側之板狀之基部側罩殼(未圖示)、及被安裝於該基部側罩殼之外旁側之外部側罩殼72。外部側罩殼72具備有連續於前整流罩54之後緣部而設置之上側外部側罩殼73、及連續於上側外部側罩殼73而朝下方延伸之下側外部側罩殼74。
上側外部側罩殼73係形成為前後較上下更細長之板 狀。上側外部側罩殼73具備有:前側上緣73a,其以沿前整流罩54之後緣部之方式朝後上方延伸;後側上緣73b,其於前整流罩54之後端附近彎曲而朝後下方延伸;及下緣73c,其以沿前側上緣73a及後側上緣73b之方式朝後方延伸。上側外部側罩殼73之前端73d,位於前整流罩54之前端部與鳥嘴狀整流罩70之後端部之上表面之間。上側外部側罩殼73之後端,位於箱蓋52之前後之中間部附近。
上側外部側罩殼73於側視時,前部位於頭管14(圖1)之前方,而後部與頭管14之上部重疊。下側外部側罩殼74係連續於上側外部側罩殼73之下緣73c而朝下方延伸,並如圖1所示,覆蓋頭管14、主車架15、15之前部、空氣淨化器箱38及電池39。下側外部側罩殼74之下緣74a,係沿主車架本體部15a朝後下方延伸,下側外部側罩殼74之後緣74b,係連續於箱側罩殼56及中間罩殼57之前緣。
圖3為在將車體罩殼53之大部分卸下後之狀態下二輪機車1之上部之左側視圖。收納箱51係於上部之後端部具備有被連結於箱蓋52之後端部之鉸鏈機構100。箱蓋52係於前端部具備有朝下方突出之鎖固構件101。箱蓋52藉由將鎖固構件101卡合而鎖固於被設在收納箱51前方之箱側鎖固機構102,而被維持於關閉狀態。箱蓋52藉由以鉸鏈機構100為中心朝後方轉動而被打開,藉此,使收納箱51上表面之開口部51a朝上方露出。箱側鎖固機構102係安裝於自收納箱51之前側上部朝上方隆起之隆起部51b。
後側座墊42係經由被設於後端部之座墊側鉸鏈機構103而被連接於車體架F之後端部。後側座墊42係於前端部具備有 朝下方突出之鎖固構件104。後側座墊42藉由將鎖固構件104卡合而鎖固於被設在前側座墊41之後方之座墊側鎖固機構105,而被維持於關閉之狀態。後側座墊42藉由以座墊側鉸鏈機構103為中心朝後方轉動而被打開,藉此,使燃料箱45之加油口(未圖示)朝上方露出。
二輪機車1具備有對箱側鎖固機構102及座墊側鎖固機構105進行操作而解除(解鎖)鎖定狀態之解鎖機構106。解鎖機構106具備有:鎖筒107,其藉由被插入之鑰匙(未圖示)被轉動操作;箱蓋用線纜(未圖示),其連接鎖筒107與箱側鎖固機構102;及座墊用線纜108,其連接鎖筒107與座墊側鎖固機構105。
於鎖筒107轉動之中立位置,可插拔上述鑰匙,並且,箱側鎖固機構102及座墊側鎖固機構105被鎖定。若藉由上述鑰匙使鎖筒107自中立位置朝一側被轉動操作,僅上述箱蓋用線纜會動作,將箱側鎖固機構102解鎖,而成為箱蓋52可打開之狀態。若藉由上述鑰匙使鎖筒107自中立位置朝另一側被轉動操作,僅座墊用線纜108會動作,將座墊側鎖固機構105解鎖,而成為後側座墊42可打開之狀態。上述鑰匙雖然可使用例如操作二輪機車1之主電源之開/關之主鑰匙,但也可為與主鑰匙不同之其他鑰匙。
於被關閉之狀態之箱蓋52的前端與把手保持器25之間,設置有支撐鎖筒107之鎖筒支架109。於被關閉之狀態之箱蓋52之前端與把手保持器25之間,設置有自上方覆蓋鎖筒支架109及空氣淨化器箱38之前頂部罩殼110。鎖筒支架109係由前頂部罩殼110所支撐。
圖4為自上方觀察箱蓋52之周邊部之俯視圖。前頂 部罩殼110係於車寬方向之中央,具有上表面開口110a(圖4),鎖筒107之鑰匙插入孔,係自上表面開口110a朝上方露出。鎖筒107係於前後方向上被配置於把手保持器25與箱蓋52之前緣之間。該位置係於前後方向上與騎士所握持之把手26之左右端之握把部26a、26a為大致相同之位置,且為就坐於前側座墊41之騎士不需以勉強之姿勢就能輕易伸手所及之位置。因此,騎士可容易地操作鎖筒107。於前頂部罩殼110之車寬方向外側,設置有覆蓋前頂部罩殼110與左右之上側外部側罩殼73、73之間之前頂部側罩殼111。供上述主鑰匙插入之主鎖筒112係配置於上前叉橋23之前方。
圖5為圖4之V-V線剖視圖。如圖4及圖5所示,箱蓋52具備有覆蓋收納箱51之開口部51a之下側箱蓋115、及自上方覆蓋下側箱蓋115之板狀之上側箱蓋116。下側箱蓋115具備有抵接於收納箱51之上緣部而直接覆蓋開口部51a之蓋基部117、及被安裝於蓋基部117之上表面之蓋外罩118。鉸鏈機構100係安裝於蓋基部117之後端部。
圖6為在將上側箱蓋116卸下之狀態下自上方觀察箱蓋52之周邊部之俯視圖。如圖4~圖6所示,蓋基部117具備有:框狀之周壁部117a,其以沿著收納箱51之開口部51a之上緣部之方式朝上方延伸;上壁部117b,其封塞周壁部117a之上表面;及支撐壁部117c、117c,其自周壁部117a之上下之中間部朝車寬方向之外側延伸。蓋基部117內側之空間,也可作為收納空間使用。蓋基部117之上壁部117b具備有較蓋外罩118之前緣118d及收納箱51之開口部51a之前緣51c更朝前方延伸之前方延伸部119(圖6),且前方延伸部119之前緣119a連續於前頂部罩殼110之上部後 緣。鎖固構件101(圖3)係設於前方延伸部119之下表面。
於前後方向之剖視時,蓋外罩118具有朝上方凸出之彎曲形狀,且以隨著自車寬方向之中央部越朝車寬方向外側高度越低之方式形成。蓋外罩118具備有:上表面罩殼部118a,其覆蓋蓋基部117之上壁部117b;台階部118b、118b,其等自上表面罩殼部118a左右之側緣彎曲而朝下方延伸;及側罩殼部118c、118c,其等於台階部118b、118b之下緣彎曲而朝車寬方向外側延伸。側罩殼部118c、118c係由蓋基部117之支撐壁部117c、117c所支撐。側罩殼部118c、118c之外側緣連續於箱側罩殼56、56之上緣。
蓋外罩118之上表面罩殼部118a,係安裝有上側箱蓋116之部分。上表面罩殼部118a係於車寬方向之中央部具備有朝上方隆起之凸條部120。凸條部120係自上表面罩殼部118a之後部延伸至前部。於上表面罩殼部118a之上表面,在凸條部120左右之旁側設置有複數個固定上側箱蓋116之蓋固定部。詳細而言,蓋固定部具備有:一對之前側蓋固定部121a、121a,其等係設於凸條部120之前部的左右;一對之中間蓋固定部121b、121b,其等係設於凸條部120之前後之中間部的左右;及一對之後側蓋固定部121c、121c,其等係設於凸條部120之後部的左右。於前側蓋固定部121a、121a、中間蓋固定部121b、121b及後側蓋固定部121c、121c,自其背面側分別插通有被緊固於上側箱蓋116之下表面之螺栓122(符號僅圖示一個部位)。因此,無法自外側看見螺栓122,外觀性較佳。
於凸條部120之側部,在前側蓋固定部121a與中間蓋固定部121b之間之位置、及中間蓋固定部121b與後側蓋固定部121c之間之位置,分別形成有使凸條部120之側部朝車寬方向之內 側凹陷之側部凹部123。又,於上表面罩殼部118a之上表面,形成有連續於各側部凹部123之前端及後端而朝車寬方向外側延伸至台階部118b附近之複數條凸肋124。藉由側部凹部123及連續於側部凹部123之一對之凸肋124、124,而於上表面罩殼部118a之上表面,形成4處於側視的看起來朝下方凹陷之下側凹部125。各下側凹部125(凹部),於俯視時係以將下側凹部之車寬方向之外端作為基端而指向車寬方向之內側且後方之方式傾斜地被配置。
圖7為上側箱蓋116之俯視圖。參照圖2及圖4至圖7,上側箱蓋116具備有:前後延伸部130、130,其等以左右一對於車寬方向上隔開間隔而朝前後方向延伸;及中央連接部131(平坦部),其於車寬方向中央之位置將前後延伸部130、130沿車寬方向連接。前後延伸部130、130及中央連接部131,係藉由樹脂成形而形成為一體。上側箱蓋116係於前後之大致中央之位置,具備有使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132。彎曲部132、132之彎曲線係沿車寬方向延伸。上側箱蓋116係藉由以沿著蓋外罩118之上表面之形狀的方式於彎曲部132、132彎曲,而形成為於側視時朝上方凸起。
於自圖5之後方之剖視時,前後延伸部130、130係形成為以朝上方凸起之方式彎曲之雨溝狀(gutter shaped;c-shaped)。前後延伸部130、130係以左右之彎曲部132、132為交界,而具備有朝前方延伸之前方延伸部133、133、及朝後方延伸之後側延伸部134、134。上側箱蓋116於圖2之側視時,彎曲部132係成為頂點部,而前方延伸部133、133係自彎曲部132、132朝前方下傾地延伸至前方,後側延伸部134、134係自彎曲部132、132 朝後方下傾地延伸至後方。
中央連接部131係形成為沿車寬方向連接前方延伸部133、133之內側緣之大致矩形之平坦之板狀。中央連接部131係於鎖筒107之後方被設置為大致水平,而於中央連接部131之上表面,可載置物品、例如板狀之智慧型手機P(圖4)等機器。前方延伸部133、133具備有較中央連接部131之前緣131a更朝前方延伸之左右一對之腕部140、140。腕部140、140係形成為越靠前端側寬度越窄之前端較細形狀。上側箱蓋116係於前後之中央部藉由中央連接部連接前後延伸部130、130,使腕部140、140朝前方突出,並且使後側延伸部134、134朝後方突出,藉此形成於俯視時呈大致H字形狀。
後側延伸部134、134係於俯視時,在自上方重疊於蓋外罩118之各下側凹部125之位置,分別具備上側凹部135(凹部)。亦即,上側凹部135係形成於與各下側凹部125之位置對應之4處。於以側視觀察上側箱蓋116之情形時,上側凹部135係以將後側延伸部134、134下緣之一部分朝上方切缺之方式形成,並朝車寬方向貫通各後側延伸部134。各上側凹部135係於俯視時,以將上側凹部135之車寬方向之外端135a作為基端而指向車寬方向之內側且後方之方式傾斜地被配置。亦即,各上側凹部135之車寬方向之內端135b,係位於較外端135a靠後方。
上側箱蓋116係以後側延伸部134、134分別位於蓋外罩118之凸條部120之左右側之方式配置,並藉由螺栓122(圖6)所固定。後側延伸部134、134位於蓋外罩118之各側部凹部123之車寬方向外側。因此,各側部凹部123朝上方露出。若將上側箱 蓋116安裝於蓋外罩118,側藉由將上側凹部135與下側凹部125結合,便形成複數個朝車寬方向貫通各後側延伸部134、134下方之部分之收納包安裝孔136。於本實施形態中,收納包安裝孔136係於各後側延伸部134之前後形成一對而形成共4處。收納包安裝孔136係以將車寬方向之外端作為基端而指向車寬方向之內側且後方之方式傾斜地被設置。又,若上側箱蓋116被安裝,蓋基部117之前方延伸部119(圖6)便藉由上側箱蓋116之前部從上方被覆蓋。
如圖4所示,於箱蓋52被關閉之狀態下,上側箱蓋116之中央連接部131之前緣131a連續於前頂部罩殼110之上部後緣,而腕部140、140分別位於鎖筒107之左右。詳細而言,腕部140、140係於前後方向上位於與鎖筒107大致相同之位置,而於車寬方向上位於鎖筒107之外側。亦即,腕部140、140係以從左右圍繞鎖筒107之方式配置。於箱蓋52被關閉之狀態下,腕部140、140係覆蓋前頂部側罩殼111(圖6)之上部。
前側座墊41之騎士,係藉由手動操作鎖筒107而將箱側鎖固機構102解鎖之後,直接將手往旁側移動,握持腕部140、140之至少任一者,並抓住腕部140使箱蓋52朝後方轉動,而可容易地且迅速地打開箱蓋52。鎖筒107由於位於騎士可輕易伸手所及之位置,且鎖筒107之旁側也同樣為騎士可輕易伸手所及之位置,因此騎士可容易地握持腕部140、140而操作箱蓋52之開閉。又,若箱側鎖固機構102被解鎖,箱蓋52便藉由被設於箱蓋52或箱側鎖固機構102等之彈簧(未圖示)之勢能附加力而朝開啟方向略微地移動。因此,騎士可容易地握持腕部140、140。
如圖5所示,於箱蓋52可安裝能收納物品之收納包 145。收納包145具備有箱狀之收納包本體146、及將收納包本體146連接於箱蓋52之連接構件147。此處,連接構件147係左右一對分別被設於收納包本體146下部之前部及後部之繩索。雖然該繩索係藉由例如扣件相互連接,但連接構件147之連接形態,並無特別限制。收納包145係配置於上側箱蓋116之後部,且被連接於後側延伸部134、134。詳細而言,各連接構件147係朝車寬方向穿通各收納包安裝孔136,而以捆綁之方式被連接於後側延伸部134、134。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各連接構件147被連接於在車寬方向上相互分離之左右一對之後側延伸部134、134,因此可較大地取得收納包145之連接位置之間隔,從而能牢固地連接收納包145。又,由於左右之後側延伸部134、134之間變空,因此可將上側箱蓋116形成為輕量。又,即便上側箱蓋116形成為輕量之構成,仍可牢固地連接收納包145。又,由於後側延伸部134、134朝後下方傾斜,因此可安裝高度較大之收納包145而不會造成騎士的妨礙,而可使收納包145大容量化。又,由於收納包145不易變成妨礙,因此即使為安裝收納包145之狀態下,仍可握持腕部140、140而容易地操作箱蓋52之開閉。
來自前方而流動於箱蓋52之周邊之行駛風W(圖6)之一部分,係自各收納包安裝孔136之車寬方向之外端侵入收納包安裝孔136內,而自各收納包安裝孔136之車寬方向之內端被排出至凸條部120之上方側。亦即,各收納包安裝孔136係形成為使空氣(風)自車寬方向外側流至車寬方向內側及後方。因此,即便為因設置上側箱蓋116而使箱蓋52之高度變大之構成,仍可使行駛風 W有效率地朝後方流動,而確保二輪機車1之行駛性能。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應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二輪機車1具備有:頭管14;主車架15、15,其等自頭管14朝後方延伸;收納箱51,其係於主車架15、15之附近被配置為朝上方開放;及箱蓋52,其可開閉自如地覆蓋朝上方開放之收納箱51之開口部51a;對鎖固箱蓋52之箱側鎖固機構102進行操作之鎖筒107,係配置於把手保持器25之後方且收納箱51之前方,箱蓋52具備有位於鎖筒107之旁側之腕部140、140。藉此,騎士可藉由對位於把手保持器25之後方且收納箱51之前方而位於不過度靠近騎乘者之位置之鎖筒107進行操作,可容易地操作鎖筒107,並且以握持被設於鎖筒107之旁側而同樣位於不過度靠近騎乘者之位置之箱蓋52的腕部140、140,而可容易地對箱蓋52進行開閉操作。因此,能以簡單之構造來提高鎖筒107之操作性及箱蓋52開閉之操作性。
又,箱蓋52具備有下側箱蓋115、及自上方覆蓋下側箱蓋115之上側箱蓋116,且腕部140、140係設於上側箱蓋116,因此上側箱蓋116之形狀設定的自由度變高,而可容易地設置腕部140、140。又,藉由於上側箱蓋116及下側箱蓋115分別設置有上側凹部135及下側凹部125,而形成收納包安裝孔136,因此可不需設置用以安裝收納包145之專用零件等,而可容易地將收納包145安裝於箱蓋52。
此外,收納包安裝孔136係以使空氣(行駛風)自車寬方向外側朝車寬方向內側且後方流動之方式形成。因此即使為因具備上側箱蓋116而使箱蓋52之高度變高之構成,仍能使行駛風W有效率地朝後方流動,而可確保行駛性能。又,上側箱蓋116具備 有左右一對且朝後方延伸之後側延伸部134、134而形成為以俯視時呈大致H字形狀,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左右一對之後側延伸部134、134側。藉此,可藉由H字形狀之後部且被設為左右一對之後側延伸部134、134,而於靠近車寬方向外側之位置支撐收納包145,而將收納包145牢固地支撐,並且將上側箱蓋116構成為輕量。
又,在上側箱蓋116設置有使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132,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彎曲部132、132之後方,腕部140、140係設於彎曲部132、132之前方。因此,藉由彎曲部132、132,可提高收納包145未安裝時之外觀性,並於收納包145之安裝時,可較大地確保收納包145之容量。又,由於可確保收納包145與腕部140、140之距離,收納包145不易造成妨礙,因此腕部140、140之操作性較佳。又,在上側箱蓋116設置有使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132,上側箱蓋116係於彎曲部132、132之前方且鎖筒107後方之位置,具備有於車寬方向之中央被設置為大致平坦之中央連接部131。因此,可於大致平坦地被設置在車寬方向之中央之中央連接部131,配置智慧型手機P等。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應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對藉由在上側箱蓋116及下側箱蓋115分別設置有上側凹部135及下側凹部125,而形成收納包安裝孔136之構成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收納包安裝孔只要於上側箱蓋116及下側箱蓋115之至少一者設置有凹部而形成即可。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 對腕部140、140係以將鎖筒107從左右圍繞之方式配置一對之構成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腕部140也可僅設置左右之任一者。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對收納部50係設置於主車架15、15之後部上方之構成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被設於左右之主車架15、15之間、或於被設為一根之主車架之上方。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對將二輪機車作為跨坐型車輛之例子進行說明,但跨坐型車輛也可為例如具備3輪以上車輪之車輛。
10‧‧‧引擎
23‧‧‧上前叉橋
25‧‧‧把手保持器
26‧‧‧把手
26a‧‧‧握把部
27‧‧‧指關節防護器
41‧‧‧前側座墊
50‧‧‧收納部
52‧‧‧箱蓋
56‧‧‧箱側罩殼
61‧‧‧擋風屏
68‧‧‧後視鏡
72‧‧‧外部側罩殼
73‧‧‧上側外部側罩殼
74‧‧‧下側外部側罩殼
100‧‧‧鉸鏈機構
106‧‧‧解鎖機構
107‧‧‧鎖筒
110‧‧‧前頂部罩殼
110a‧‧‧上表面開口
111‧‧‧前頂部側罩殼
112‧‧‧主鎖筒
115‧‧‧下側箱蓋
116‧‧‧上側箱蓋
118‧‧‧蓋外罩
123‧‧‧側部凹部
130‧‧‧前後延伸部
131‧‧‧中央連接部(平坦部)
131a‧‧‧前緣
132‧‧‧彎曲部
133‧‧‧前方延伸部
134‧‧‧後側延伸部
135‧‧‧上側凹部(凹部)
136‧‧‧收納包安裝孔
140‧‧‧腕部
P‧‧‧智慧型手機

Claims (9)

  1. 一種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具備有:頭管(14);主車架(15),其自該頭管(14)朝後方延伸;收納箱(51),其係於上述主車架(15)之附近被配置為朝上方開放;及箱蓋(52),其可開閉自如地覆蓋朝上方開放之上述收納箱(51)之開口部(51a);其特徵在於:對鎖固上述箱蓋(52)之箱側鎖固機構(102)進行操作之鎖筒(107),係配置於把手保持器(25)之後方且上述收納箱(51)之前方,上述箱蓋(52)具備有位於上述鎖筒(107)之旁側之腕部(140)。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上述箱蓋(52)具備有下側箱蓋(115)、及自上方覆蓋該下側箱蓋(115)之上側箱蓋(116),且上述腕部(140)係設於上述上側箱蓋(116)。
  3.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藉由在上述上側箱蓋(116)及上述下側箱蓋(115)之至少一者設置有凹部(135、125),而形成收納包安裝孔(136)。
  4.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以使空氣自車寬方向外側朝車寬方向內側且後方流動之方式形成。
  5.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上述上側箱蓋(116)具備有左右一對且朝後方延伸之後側延伸部(134)而形成為以俯視時呈大致H字形狀,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左右一對之上述後側延伸部(134)側。
  6. 如請求項4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上述上側箱蓋(116)具備有左右一對且朝後方延伸之後側延伸部(134)而形成為以俯視時呈大致H字形狀,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左右一對 之上述後側延伸部(134)側。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在上述上側箱蓋(116)設置有使該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上述收納包安裝孔(136)係設於上述彎曲部(132)之後方,上述腕部(140)係設於上述彎曲部(132)之前方。
  8.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在上述上側箱蓋(116)設置有使該上側箱蓋(116)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上述上側箱蓋(116)係於該彎曲部(132)之前方且上述鎖筒(107)後方之位置,具備有於車寬方向之中央被設置為大致平坦之平坦部(131)。
  9.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其中,在上述上側箱蓋(116)設置有使該上側箱蓋(116)朝前後彎曲之彎曲部(132),上述上側箱蓋(116)係於該彎曲部(132)之前方且上述鎖筒(107)後方之位置,具備有於車寬方向之中央被設置為大致平坦之平坦部(131)。
TW105101367A 2015-01-23 2016-01-18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TWI6174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1548 2015-01-23
JP2015011548A JP6208698B2 (ja) 2015-01-23 2015-01-23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920A true TW201637920A (zh) 2016-11-01
TWI617476B TWI617476B (zh) 2018-03-11

Family

ID=5512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367A TWI617476B (zh) 2015-01-23 2016-01-18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2456B2 (zh)
EP (1) EP3048033B1 (zh)
JP (1) JP6208698B2 (zh)
BR (1) BR102016001144B1 (zh)
TW (1) TWI6174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1530B2 (ja) * 2014-01-10 2016-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施錠構造
JP6722082B2 (ja) * 2016-09-30 2020-07-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部構造
WO2019210242A1 (en) * 2018-04-27 2019-10-31 FUELL Inc. Electric saddle type vehicle chassis
US11654996B2 (en) 2018-04-27 2023-05-23 FUELL Inc. Electric saddle type vehicle
US11753101B2 (en) 2018-04-27 2023-09-12 FUELL Inc. Electric saddle type vehicle with storage areas
JP7095014B2 (ja) * 2020-03-31 2022-07-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2022050799A (ja) * 2020-09-18 2022-03-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216660753U (zh) 2021-09-30 2022-06-03 郑臣磊 零件收纳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459B2 (zh) * 1973-11-02 1977-04-07
US4830134A (en) * 1986-07-29 1989-05-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storage container mounting system
EP0299524B1 (en) * 1987-07-17 1992-11-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2621193B2 (ja) * 1987-07-21 1997-06-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
JPH0270586A (ja) 1988-09-06 1990-03-09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のヘルメット収納装置
US5020625A (en) * 1988-09-06 1991-06-04 Suzuk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bicycle provided with article accommodating apparatus
JPH0270587A (ja) 1988-09-06 1990-03-09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のヘルメット収納装置
US5147077A (en) * 1990-01-25 1992-09-15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Storage box compartment means for a motorcycle
US5127560A (en) * 1990-01-25 1992-07-07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Storage box with openable lid for a motorcycle
JP2867534B2 (ja) * 1990-01-29 1999-03-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
FR2760714B1 (fr) * 1997-03-14 1999-05-28 Yves Moillo Habillage amovible pour reservoir de moto
JP4176895B2 (ja) * 1999-02-01 2008-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の前部収納構造
DE102004057128A1 (de) * 2004-11-26 2006-06-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Zubehörteil und Motorrad zum Anbringen des Zubehörteils
TWM341634U (en) * 2008-04-25 2008-10-01 Wei-Ming Zhang Structure of a locomotive fuel tank with compartment for storage
TWI385099B (zh) * 2008-12-26 2013-02-11 Kwang Yang Motor Co A front box with a charging function
US20100176169A1 (en) * 2009-01-12 2010-07-15 Terry Lovet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Containers to a Trunk Surface
JP2011073610A (ja) * 2009-09-30 2011-04-14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車両用ユーテイリテイボックスの構造
WO2012015826A2 (en) * 2010-07-28 2012-02-02 Stp Industries, Llc A low profile storage apparatus for a motorcycle
JP5715457B2 (ja) * 2011-03-19 2015-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R2980158A1 (fr) * 2011-09-20 2013-03-22 Iscd Sarl Kit de support de tiers element sur reservoir de motocyclette
JP2013216130A (ja) * 2012-04-05 2013-10-24 Suzuki Motor Corp 鞍乗型車両
JP5277376B1 (ja) * 2012-05-16 2013-08-28 絵里香 田村 幅広蓋付施錠防犯強化自転車用収容ボックス
DE102013000790B4 (de) * 2013-01-17 2017-10-26 Touratech Ag Transport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an einem Fahrzeug-Rahmen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35654A (ja) 2016-07-28
EP3048033A1 (en) 2016-07-27
JP6208698B2 (ja) 2017-10-04
US20160214677A1 (en) 2016-07-28
TWI617476B (zh) 2018-03-11
EP3048033B1 (en) 2020-05-27
US9902456B2 (en) 2018-02-27
BR102016001144B1 (pt) 2022-11-08
BR102016001144A2 (pt)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7920A (zh)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JP619047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US8845154B2 (en) Motorcycle
JP509180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サドルバッグ取付構造
JP596505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電源供給構造
JP613310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ザーブタンク給水構造
TW200821210A (en) Motorcycle
TWI642584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13049391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部構造
US9284006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671224B (zh) 跨坐型車輛之外殼構造
JP6118216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21554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アクセサリーソケット配置構造
EP2431263B1 (en) Saddle ride-type vehicle
JP613851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番号確認構造
JP709501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06064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H107054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収納装置
JP447945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盗難防止具取り付け構造
JPH08318886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
JP2022057181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406172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バッグ
JP2021066255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03212173A (ja) 自動二輪車の荷掛け装置
JPH107059A (ja) 防塵プレート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