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4335A - 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的運轉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的運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4335A
TW201544335A TW104104616A TW104104616A TW201544335A TW 201544335 A TW201544335 A TW 201544335A TW 104104616 A TW104104616 A TW 104104616A TW 104104616 A TW104104616 A TW 104104616A TW 201544335 A TW201544335 A TW 2015443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gravure
ink
doctor blade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7118B (zh
Inventor
Ohra Sakata
Hiroyuki Sano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44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4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7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71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0Intaglio printing ; Gravur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008Driv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10Forme cylinders
    • B41F13/11Gravure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6Details
    • B41F9/08Wiping mechanisms
    • B41F9/10Doctors, scrapers, or lik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防止版槽於自印版滾筒向橡膠滾筒或基材轉印之步驟以外之期間乾燥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為此,本發明之凹版印刷機具備:印版滾筒120,其於版面設置有供油墨2填充之凹部;及第一刮墨刀121,其前端部相對於印版滾筒120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且係具有將填充於凹部之油墨2轉印至與印版滾筒120對接之橡皮滾筒110之受理步驟者;於未進行受理步驟時,使第一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自印版滾筒120之版面分離並形成覆蓋印版滾筒120之版面之凹部之油墨2之膜;另一方面,於進行受理步驟時,使第一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印版滾筒120之版面對接,去除附著於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而僅留下填充於凹部之油墨2。

Description

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的運轉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
於印刷電子設備(PE)領域中,研究利用凹版印刷機。例如,於將片狀之基材配置於平板(平台)上進行印刷之平台式印刷機中,可藉由使刮墨刀與將形成有配線圖案之槽之凹版(gravure)安裝於外周之印版滾筒(plate cylinder)(凹版滾筒)接觸並一面使該印版滾筒旋轉一面對上述凹版供給油墨,而將油墨填充至該凹版之槽中,同時將附著於該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自上述凹版刮取去除,並且藉由使將矽酮橡皮布纏繞於外周之橡皮滾筒(blanket cylinder)(橡膠滾筒)一面與上述印版滾筒對接一面旋轉,而將對應於上述印版滾筒之凹版之配線圖案之油墨過渡至該橡皮滾筒之矽酮橡皮布上,然後藉由使上述橡皮滾筒於上述平板之基材上轉動,而將該橡皮滾筒之矽酮橡皮布上之油墨轉印至上述基材上以進行印刷(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186597號公報
然而,於如上所述之凹版印刷機中,於自印版滾筒向橡皮滾筒進行轉印後至自橡皮滾筒向基材進行轉印之前之期間,存在如下步 驟,即:為了調整轉印至橡皮滾筒之油墨之黏度而進行待機、或於自印版滾筒向橡皮滾筒之轉印(受理)結束後至進行下一次轉印之前進行基材之搬送以及新的基材之安裝、及該基材之方位對準等。
然而,形成於凹版之配線圖案之槽之寬度變得極細(約1~100μm),因此若於進行自印版滾筒向橡皮滾筒之轉印(受理)之受理步驟結束後至進行下一次轉印之前之期間,於印版滾筒上持續進行刀刮(藉由刮墨刀刮取油墨),則有填充於配線圖案之槽中之油墨乾燥固化之虞。若於填充於配線圖案之槽中之油墨乾燥固化後之狀態下持續印刷運轉,則可能會於印刷於基材上之配線圖案中產生缺損部分,故而若於凹版印刷機中進行特定期間印刷運轉,則需要進行凹版之清洗,但凹版之清洗作業如上所述由於配線圖案之槽之寬度較細而耗費工夫,對於操作者而言會成為較大之負擔。
根據上述情況,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防止於未進行將油墨自印版滾筒轉印至橡膠滾筒或基材之受理步驟時填充於版槽中之油墨乾燥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之第1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係如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該凹版印刷機具備:凹版印版滾筒,其於版面設置有供油墨填充之凹部;及刮墨刀,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且藉由將填充於上述凹部之油墨轉印至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對接之被轉印構件之受理步驟而於該被轉印構件形成藉由上述油墨而形成之功能性圖案;該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第一步驟,其於未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並形成覆蓋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 面之上述凹部之上述油墨之膜;及第二步驟,其於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
又,第2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係如第1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特徵在於:配合上述受理步驟自上述第一步驟之狀態開始之時序而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另一方面,配合上述受理步驟自上述第二步驟之狀態結束之時序而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
又,第3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係如第1或第2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第一步驟中,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反覆對接分離。
又,第4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係如第3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凹版印刷機具備上游側刮墨刀,該上游側刮墨刀設置於較上述刮墨刀靠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旋轉方向上游側,並且其前端部於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之間具有間隙之接近位置與和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之對接位置之間可移動地配設,且於上述第一步驟中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定位於上述接近位置,並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表面形成上述間隙量之厚度之油墨之膜;另一方面,於上述第二步驟中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定位於上述對接位置,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
又,第5發明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係如第3發明之凹版印刷 機之運轉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凹版印刷機具備:上游側刮墨刀,其設置於較上述刮墨刀靠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旋轉方向上游側,並且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及刮板,其設置於較上述上游側刮墨刀靠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旋轉方向上游側,並且其前端部配設於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之間具有間隙之接近位置;且於上述第一步驟中,上述刮板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形成上述間隙量之厚度之油墨膜,
並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分離上述刮板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上述間隙量以上,進而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反覆對接分離,於上述第二步驟中,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對接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
又,第6發明之凹版印刷機具備:凹版印版滾筒,其於版面設置有供油墨填充之凹部;及刮墨刀,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且藉由將填充於上述凹部之油墨轉印至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對接之被轉印構件之受理步驟而於該被轉印構件形成藉由上述油墨而形成之功能性圖案;上述凹版印刷機之特徵在於具有:相位檢測機構,其檢測上述凹版印刷機之基準相位;刮墨刀驅動機構,其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分離移動;及控制機構,其基於上述相位檢測機構,以於未進行上述受理步 驟時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之方式控制上述刮墨刀驅動機構,另一方面,以於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之方式控制上述刮墨刀驅動機構。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於未進行受理步驟時,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並形成覆蓋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之上述凹部之上述油墨之膜,另一方面,於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因此於未進行受理步驟時,凹版印版滾筒之凹部成為由油墨之膜覆蓋之狀態而可防止填充於該凹部之油墨之乾燥。藉此,印刷運轉時之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清洗之週期延長,而印刷物之生產性提高。
1‧‧‧基板
2‧‧‧油墨
2a‧‧‧符號
2b‧‧‧符號
2c‧‧‧油墨聚集
2d‧‧‧油墨帶
2e‧‧‧油墨帶
100‧‧‧凹版印刷機
110‧‧‧平板
120‧‧‧印版滾筒
121‧‧‧第1刮墨刀
122‧‧‧第2刮墨刀
123‧‧‧刮板
124‧‧‧凹版
130‧‧‧橡皮滾筒
141‧‧‧控制裝置
142‧‧‧相位檢測器
143‧‧‧橡皮滾筒位置檢測器
144‧‧‧第1刮墨刀用氣缸
145‧‧‧第2刮墨刀用氣缸
146‧‧‧刮板用氣缸
t1‧‧‧時刻
t3‧‧‧時刻
t4‧‧‧時刻
t5‧‧‧時刻
t8‧‧‧時刻
t9‧‧‧時刻
t10‧‧‧時刻
t11‧‧‧時刻
t14‧‧‧時刻
θ1‧‧‧印版滾筒旋轉角
θ2‧‧‧印版滾筒旋轉角
θB‧‧‧印版滾筒旋轉角
θs‧‧‧印版滾筒旋轉角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之主要部分之概略構成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之主要部分之另一概略構成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之控制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時間序列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狀態之說明圖。
圖5(a)~(d)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6(a)、(b)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之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7係時間序列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狀態之說明圖。
圖8係時間序列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狀態之說明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基於圖1~6就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於本實施例之凹版印刷機100中,於平板110上載置並支持有作為對象體之片狀之樹脂膜或軟性玻璃等基材1。又,於平板110之長邊方向一側(圖1中為左側),將形成有作為凹部之配線圖案之槽(寬度:約1~100μm,深度:約1~100μm)之套筒型之凹版(gravure)124安裝於外周之印版滾筒(凹版印版滾筒)120,係使軸向朝向該平板110之寬度方向(圖1中為與紙面垂直之方向)並可旋轉地配設,另一方面,將矽酮橡皮布纏繞於外周之橡皮滾筒(矽酮橡皮滾筒)130,係以可於與印版滾筒120對接之位置和平板110上之間一面旋轉一面移動之方式,使軸向朝向平板110之寬度方向並可旋轉地配設。該橡皮滾筒130可於平板110之一端側(圖1中為左側)與另一端側(圖1中為右側)之間一面旋轉一面移動,且於位於平板110上之基材1上時可一面與該基材1對接一面轉動。以下,將印版滾筒120(凹版124)上之與橡皮滾筒130對接之位置(於本實施例中,以印版滾筒120之頂點為0°之印版滾筒旋轉角θB之位置)稱為受理位置。
於印版滾筒120,第1刮墨刀121係以可使其前端部相對於印版滾筒120(凹版124)之油墨填充位置(以印版滾筒120之頂點為0°之印版滾 筒旋轉角θ1之位置),對接分離移動之方式而配設。
於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處於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接觸位置)時,視需要將油墨2供給至凹版124與第1刮墨刀121之間,第1刮墨刀121可隨著印版滾筒120之旋轉,而前端部於將油墨2供給(填充)至凹版124之配線圖案之槽之同時,將附著於該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自凹版124刮取。又,於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處於自凹版124分離之狀態(脫離位置)時,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下述刮板123與凹版124之間之間隙(clearance)量以上。
又,於印版滾筒120,第2刮墨刀122係以可使其前端部相對於凹版124之油墨刮取位置(以印版滾筒120之頂點為0°之印版滾筒旋轉角θ2之位置,但θ1<θ2)對接分離移動之方式而配設。
於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處於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接觸位置)時,第2刮墨刀122隨著印版滾筒120之旋轉,前端部可將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自凹版124刮取。又,於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處於自凹版124分離之狀態(脫離位置)時,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下述刮板123與凹版124之間之間隙(clearance)量以上。
又,於印版滾筒120,刮板123係以可使其前端部相對於凹版124之油墨膜形成位置(以印版滾筒120之頂點為0°之印版滾筒旋轉角θs之位置,但θs<θ1)接近分離移動之方式而配設。刮板123之沿印版滾筒120之軸向之長度,與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沿印版滾筒120之軸向之長度相比較長(參照圖6)。
於刮板123之前端部處於接近印版滾筒120之狀態時,刮板123係於其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具有特定之間隙(例如0.03mm~0.1mm),且可隨著印版滾筒120之旋轉而於凹版124之表面(版面)形成具有通過刮板123之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之間隙之間隙量之厚度之油墨2之膜 (油墨膜)。
又,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凹版印刷機100之控制裝置141係以如下方式而構成,即:自檢測成為凹版印刷機100整體之基準之相位(以下,稱為基準相位)之相位檢測器142、及檢測橡皮滾筒130之位置之橡皮滾筒位置檢測器143輸入偵測信號,另一方面,將控制信號輸出至使第1刮墨刀121相對於印版滾筒120對接分離移動之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使第2刮墨刀122相對於印版滾筒120對接分離移動之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及使刮板123相對於印版滾筒120接近分離移動之刮板用氣缸146。
使用圖4及圖5就控制裝置141之控制之流程進行說明。再者,圖5(a)表示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位於自凹版124分離之位置且刮板123之前端部接近凹版124之位置之狀態,圖5(b)表示自圖5(a)所示之狀態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圖5(c)表示自圖5(b)所示之狀態使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圖5(d)表示相對於圖5(c)而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之狀態。又,於圖5中為了容易地說明於印版滾筒120之表面形成有油墨2之膜,而將油墨2之膜厚誇大表示。
首先,圖4所示之時刻t1係上一次受理步驟結束後,於凹版124之表面形成有油墨2之膜之狀態,此時,如圖5(a)所示,第1刮墨刀121、第2刮墨刀122位於其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之位置(脫離位置),刮板123位於其前端部接近凹版124之位置(接觸位置)。再者,圖5(a)中之符號2c係藉由聚集於刮板123與印版滾筒120之間之油墨2而形成之油墨聚集。
於該狀態下,當控制裝置141根據自橡皮滾筒位置檢測器143輸入之信號偵測到受理步驟開始時,首先,前驅至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B之受理步驟之開始時刻t5,並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 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1之時刻t3對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輸出指令以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印版液筒120對接。藉此,於時刻t3,如圖5(b)所示,成為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印版滾筒120對接之狀態,而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開始。此處,關於時刻t3,係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並以如下方式設定該時刻,即:配合受理步驟之開始之時序,而於開始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刮取油墨2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受理位置時,橡皮滾筒130與凹版124對接而受理步驟開始。再者,圖5(b)中之符號2a係由藉由第1刮墨刀121而刮取之油墨2所形成之油墨聚集。
繼而,控制裝置141前驅至受理步驟之開始時刻t5,並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2之時刻t4對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輸出指令以使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藉此,如圖5(c)所示,於時刻t4,成為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而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開始。此處,關於時刻t4,係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並以如下方式設定該時刻,即:配合受理步驟之開始之時序,而於開始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刮取油墨2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油墨刮取位置時,開始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刮取油墨2,且於開始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刮取油墨2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受理位置時,橡皮滾筒130與凹版124對接而受理步驟開始。再者,圖5(c)中之符號2b係由藉由第2刮墨刀122刮取之油墨2所形成之油墨聚集。
其後,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B之時刻t5,橡皮滾筒130與凹版124對接而受理步驟開始,而油墨2於對應於配線圖案之狀態下被過渡至橡皮滾筒130之矽酮橡皮 布上。如上述般,該受理步驟係於開始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分別刮取油墨2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受理位置θB時開始。
繼而,控制裝置141前驅至受理步驟之結束時刻t10,並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1之時刻t8對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輸出指令以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自印版滾筒120分離。藉此,如圖5(d)所示,於時刻t8,成為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之狀態(脫離位置),且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而通過刮板123之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之油墨2之膜於覆蓋凹版124之表面之狀態下被維持。此處,關於時刻t8,係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並以如下方式設定該時刻,即:配合受理步驟之結束之時序,而於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受理位置時,橡皮滾筒130自凹版124分離而受理步驟結束。
進而,其後,控制裝置141對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輸出指令以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以特定時間間隔且既定之次數反覆進行向印版滾筒120之對接分離(接觸脫離)。藉此,於距時刻t8之短暫之期間(例如,印版滾筒120旋轉一圈之期間),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以特定時間間隔且規定次數相對於凹版124反覆對接分離,而使附著於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之油墨2返回至凹版124(回墨)。
繼而,控制裝置141前驅至受理步驟之結束時刻t10,並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2之時刻t9對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輸出指令以使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藉此,如圖5(a)所示,於時刻t9,成為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之狀態(脫離位置),而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 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且通過刮板123之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之油墨2之膜係於覆蓋凹版124之表面之狀態下被維持。再者,關於時刻t9,係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並以如下方式設定該時刻,即:配合受理步驟之結束之時序,而於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油墨刮取位置時,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而進行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且於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受理位置時,橡皮滾筒130自凹版124分離而受理步驟結束。
進而,其後,控制裝置141對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輸出指令以使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以特定時間間隔且既定之次數反覆進行向凹版124之對接分離(接觸脫離)。藉此,於距時刻t9之短暫之期間(例如,印版滾筒120旋轉一圈之期間),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以特定時間間隔且規定次數相對於凹版124反覆對接分離,而使附著於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之油墨2返回至凹版124(回墨)。
其後,於時刻t10受理步驟結束而橡皮滾筒130自凹版124分離。於該時間點,成為於凹版124之表面之膜形成位置至受理位置形成有油墨2之膜之狀態,其後,於圖4所示之時刻t11成為凹版124之表面遍及全周而被油墨2之膜覆蓋之狀態。再者,如上述般,受理步驟係於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分別刮取油墨2結束之印版滾筒120上之位置來到受理位置時結束。再者,由圖4明確可知,印刷運轉時,刮板123始終成為接觸位置(接近位置)。
與上述受理步驟結束後之處理同時進行如下步驟,即:於凹版印刷機100中,利用攝像機讀取轉印至橡皮滾筒130上之油墨2之狀態,於油墨2之黏度成為適合轉印之半固化狀態之前進行黏度調整(黏度調整步驟),於油墨2之狀態成為適合轉印之狀態後,藉由使橡皮滾 筒130自平板110之一端側(圖2中為左側)朝向另一端側(圖2中為右側)一面旋轉一面移動而於基材1上轉動,而將矽酮橡皮布上之油墨2轉印至該基材1上以進行印刷(轉印步驟,參照圖2)。藉此,於對應於配線圖案之狀態下將油墨2轉印至基板1上,從而將該配線圖案印刷於該基板1上。
其後,搬送印刷結束後之基材1(排出步驟),另一方面,將新的基材1載置並支持於平板110上(基材安裝步驟),於進行基材1之方位對準(基材方位調整步驟)後,使橡皮滾筒130移動至與印版滾筒120(凹版124)對接之位置,並且實施上述時刻t3以後之處理。於進行此種受理步驟以外之步驟之期間(未進行受理步驟時,具體而言,自受理步驟結束後至使橡皮滾筒130移動至與印版滾筒120對接之位置之前之期間),於本實施例之凹版印刷機100中,維持藉由油墨2之膜覆蓋印版滾筒120之表面(版面之凹部)之狀態。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第1刮墨刀121構成上游側刮墨刀,藉由第2刮墨刀122構成刮墨刀,藉由相位檢測器142構成相位檢測機構,藉由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構成刮墨刀驅動機構,藉由橡皮滾筒130構成被轉印構件,藉由控制裝置141構成控制機構。
如此,根據本實施例之凹版印刷機100,於進行受理步驟以外之步驟之期間,例如於在受理步驟結束後進行轉印至橡皮滾筒130之油墨2之攝像機讀取、黏度調整、且基材之搬送及基材之安裝以及基材之方位對準等之期間,印版滾筒120成為待機狀態,於此種待機狀態之期間,由於印版滾筒120之表面由油墨2之膜覆蓋,故可防止填充於版槽中之油墨2之乾燥。
隨之可減少於印刷運轉時進行凹版124之清洗之頻率,故而可提高印刷物之生產性。
又,藉由使刮板123之沿印版滾筒120之軸向之長度,長於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沿印版滾筒120之軸向之長度,可於相對於軸向之充分之範圍內藉由油墨2之膜(乾燥防止膜)覆蓋印版滾筒120之凹部,且如圖6(b)所示,亦可利用刮板123將藉由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刮取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時,漏出至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兩端側而成為帶狀之油墨帶2e攤平,並如圖6(a)所示般再次作為油墨2之膜利用,藉此可抑制油墨2之消耗量。
又,藉由進行使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相對於印版滾筒120反覆對接分離之回墨,亦可使附著於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之油墨2返回至印版滾筒120,而可進一步抑制油墨2之消耗量。
[實施例2]
基於圖7就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進行說明。
於上述實施例1中,表示了於印版滾筒120設置第1刮墨刀121、第2刮墨刀122及刮板123之例,但於本實施例中,表示廢棄上述實施例1之刮板123而於印版滾筒120僅設置第1刮墨刀121及第2刮墨刀122之例。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大致相同,以下,對相同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而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隨著廢棄圖1等所示之上述刮板123,第1刮墨刀121變成相對於第2刮墨刀122沿印版滾筒120之軸向之長度變長之構成。
又,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設定為可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於與凹版124對接之接觸位置、接近凹版124之接近位置、及自凹版124分離之脫離位置之間移動,且第1刮墨刀121視需要設定為可於供給 (填充)油墨2之同時刮取油墨2,且可進行油墨2之膜之形成。
於如上述般構成之本實施例中,於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處於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時,上述第1刮墨刀121可隨著上述印版滾筒120之旋轉而將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自凹版124刮取;另一方面,於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處於與凹版124接近之狀態時,第1刮墨刀121於其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具有特定之間隙(例如0.03mm~0.1mm),且可隨著印版滾筒120之旋轉,而於凹版124之表面形成具有通過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之間隙之間隙量之厚度之油墨2之膜。
然後,如圖7所示,於上一次受理步驟結束之後且下一次受理步驟開始之前之時刻t1,第2刮墨刀122成為脫離位置,另一方面,第1刮墨刀121成為接近位置而於印版滾筒120之表面形成油墨2之膜。
於該狀態下,當控制裝置141藉由自橡皮滾筒位置檢測器143輸入之信號偵測到受理步驟之開始時,首先,前驅至受理步驟之開始時刻t5,並於時刻t3對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輸出指令以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藉此,於時刻t3,成為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而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開始。
繼而,控制裝置141前驅至受理步驟之開始時刻t5,並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2之時刻t4對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輸出指令以使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藉此,於時刻t4,成為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與凹版124對接之狀態,而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開始。
又,控制裝置141前驅至受理步驟之結束時刻t10,並於時刻t8對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輸出指令以使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自印版滾筒 120分離而位於接近位置。藉此,於時刻t8,成為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接近之狀態,而藉由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油墨2通過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而形成油墨2之膜。
繼而,控制裝置141前驅至受理步驟之結束時刻t10,並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輸入之基準相位,於印版滾筒之旋轉角成為θ2之時刻t9對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輸出指令以使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藉此,於時刻t9,成為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自凹版124分離之狀態,而藉由第2刮墨刀122之前端部而進行之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之刮取結束,通過第1刮墨刀121之前端部與凹版124之間之油墨2之膜於覆蓋凹版124之表面之狀態下被維持。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第1刮墨刀121構成刮墨刀,藉由相位檢測器142構成相位檢測機構,藉由第1刮墨刀用氣缸144構成刮墨刀驅動機構,藉由橡皮滾筒130構成被轉印構件,藉由控制裝置141構成控制機構。
於如上述般構成之本實施例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中,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相同之作用效果。
[實施例3]
基於圖8對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進行說明。
於上述實施例1中,表示了於印版滾筒120設置第1刮墨刀121、第2刮墨刀122及刮板123之例,但於本實施例中,表示廢棄上述實施例1之第1刮墨刀121,而於印版滾筒120僅設置第2刮墨刀122及刮板123之例。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大致相同,以下,對相同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而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隨著廢棄圖1等所示之上述第1刮墨刀121,而刮板123構成為可形成油墨2之膜,此外亦可視需要供給(填充)油墨2。
又,隨著上述印版滾筒120之旋轉而將附著於凹版124之槽以外之部分之油墨2自凹版124刮取之構件僅成為第2刮墨刀122。
再者,如圖8所示,第2刮墨刀122及刮板123之運轉狀態(接觸脫離動作)與圖4所示之上述實施例1中之運轉狀態相同,因此省略此處之詳細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第2刮墨刀122構成刮墨刀,藉由相位檢測器142構成相位檢測機構,藉由第2刮墨刀用氣缸145構成刮墨刀驅動機構,藉由橡皮滾筒130構成被轉印構件,藉由控制裝置141構成控制機構。
根據如上述般構成之本實施例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除實施例1或實施例2之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之效果以外,由於與凹版124對接之構件僅成為第2刮墨刀122,故而亦可降低刮墨刀之更換頻率,並且可實現凹版124之長壽命化。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1~3中,表示了於印版滾筒120安裝有形成有作為凹部之配線圖案之槽之凹版124之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亦可於印版滾筒120之表面(版面)直接形成作為凹部之槽。
又,於上述實施例1~3中表示了將橡皮滾筒130作為被轉印構件,並於將油墨2自印版滾筒120(凹版124)轉印至橡皮滾筒130後,將油墨2自橡皮滾筒130轉印至基材1之例,但亦可為無橡皮滾筒130,而將印版滾筒120保持為可與基材1對接,並將油墨2自印版滾筒120(凹版124)直接轉印至基材1,於此情形時基材1成為被轉印構件。
又,於上述實施例1~3中,表示了控制裝置141基於自相位檢測器142送出之凹版印刷機100之基準相位而把握印版滾筒120之旋轉角 之例,但亦可為相位檢測器142檢測基於凹版印刷機100之基準相位而旋轉之印版滾筒120之相位或基於凹版印刷機100之基準相位而旋轉之橡皮滾筒130之相位,並將檢測出之相位輸出。
又,於上述實施例1~3中,表示了於受理步驟結束後至下一次受理步驟之前之期間(例如自時刻t14至返回至t3之前之期間)為利用油墨2之膜覆蓋凹版124之表面之狀態且使印版滾筒120旋轉並待機之例,但亦可為將受理步驟結束後設定為利用油墨2之膜覆蓋凹版124之表面之狀態,其後,至返回至時刻t3之處理之前之期間於使印版滾筒120之旋轉停止之狀態下待機。若於時刻t11以後至返回至時刻t3之處理之前之期間使印版滾筒120之旋轉停止,則可抑制形成於刮板123(於實施例2中為第1刮墨刀121)之兩側之油墨帶2d(參照圖6)之成長,從而可進一步抑制油墨2之消耗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較佳為應用於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
t1‧‧‧時刻
t3‧‧‧時刻
t4‧‧‧時刻
t5‧‧‧時刻
t8‧‧‧時刻
t9‧‧‧時刻
t10‧‧‧時刻
t11‧‧‧時刻
t14‧‧‧時刻
θ1‧‧‧印版滾筒旋轉角
θ2‧‧‧印版滾筒旋轉角
θB‧‧‧印版滾筒旋轉角
θs‧‧‧印版滾筒旋轉角

Claims (6)

  1. 一種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該凹版印刷機包含:凹版印版滾筒,其於版面設置有供油墨填充之凹部;及刮墨刀,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且藉由將填充於上述凹部之油墨轉印至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對接之被轉印構件之受理步驟,而於該被轉印構件形成藉由上述油墨而形成之功能性圖案;該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之特徵在於包含:第一步驟,其係於未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並形成覆蓋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之上述凹部之上述油墨之膜;及第二步驟,其係於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
  2. 如請求項1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配合上述受理步驟自上述第一步驟之狀態開始之時序,而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另一方面,配合上述受理步驟自上述第二步驟之狀態結束之時序,而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
  3. 如請求項1或2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中於上述第一步驟中,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反覆對接分離。
  4. 如請求項3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中上述凹版印刷機包含上游側刮墨刀,該上游側刮墨刀設置於較上述刮墨刀靠上述凹 版印版滾筒之旋轉方向上游側,且其前端部於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之間具有間隙之接近位置、及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之對接位置之間可移動地配設;且於上述第一步驟中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定位於上述接近位置,而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表面形成上述間隙量之厚度之油墨之膜;另一方面,於上述第二步驟中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定位於上述對接位置,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
  5. 如請求項3之凹版印刷機之運轉方法,其中上述凹版印刷機包含:上游側刮墨刀,其設置於較上述刮墨刀靠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旋轉方向上游側,且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及刮板,其設置於較上述上游側刮墨刀靠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旋轉方向上游側,且其前端部配設於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之間具有間隙之接近位置;且於上述第一步驟中,上述刮板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形成上述間隙量之厚度之油墨膜;並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分離上述刮板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上述間隙量以上,進而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反覆對接分離;於上述第二步驟中使上述上游側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對接,而去除附著於上述凹部以外之部分之油墨。
  6. 一種凹版印刷機,其包含:凹版印版滾筒,其於版面設置有供油墨填充之凹部;及 刮墨刀,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可對接分離移動地配設;且藉由將填充於上述凹部之油墨轉印至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對接之被轉印構件之受理步驟而於該被轉印構件形成藉由上述油墨而形成之功能性圖案;該凹版印刷機之特徵在於包含:相位檢測機構,其檢測上述凹版印刷機之基準相位;刮墨刀驅動機構,其使上述刮墨刀之前端相對於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分離移動;及控制機構,其基於上述相位檢測機構,以於未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自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分離之方式控制上述刮墨刀驅動機構;另一方面,以於進行上述受理步驟時,上述刮墨刀之前端部與上述凹版印版滾筒之版面對接之方式控制上述刮墨刀驅動機構。
TW104104616A 2014-02-26 2015-02-11 Gravure printing machin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gravure printing machine TWI647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5051A JP6233807B2 (ja) 2014-02-26 2014-02-26 グラビア印刷機およびグラビア印刷機の運転方法
JP2014-035051 2014-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4335A true TW201544335A (zh) 2015-12-01
TWI647118B TWI647118B (zh) 2019-01-11

Family

ID=53905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616A TWI647118B (zh) 2014-02-26 2015-02-11 Gravure printing machin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gravure print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33807B2 (zh)
KR (1) KR102236612B1 (zh)
CN (1) CN104859280B (zh)
TW (1) TWI6471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5258A (zh) * 2015-09-28 2018-02-23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印刷方法及印刷装置
TWI574846B (zh) * 2016-02-18 2017-03-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凹版印刷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1056A (ja) * 1985-11-22 1987-06-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凹版オフセツト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DE4213670C2 (de) * 1992-04-25 1995-06-08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Rakelbalkens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3196337B2 (ja) * 1992-07-22 2001-08-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H06166171A (ja) * 1992-11-30 1994-06-14 Murata Mfg Co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3288127B2 (ja) * 1993-04-16 2002-06-0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薄膜形成装置と薄膜形成方法
CN2211903Y (zh) * 1994-04-15 1995-11-08 李文钟 改进的网版印刷机之刮刀结构
DE20012091U1 (de) * 2000-07-12 2000-12-28 Swt Spann U Wickeltechnik Masc Schabereinrichtung für Walzen mit flexibler pneumatischer Anstellung
JP2002321336A (ja) * 2001-04-26 2002-11-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凹版輪転機
JP2003165197A (ja) * 2001-11-30 2003-06-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印刷塗布機の液状インキ飛散防止装置
ITMI20031539A1 (it) * 2003-07-25 2003-10-24 Percivalle Special Converting S A S Di Percivall Unita' di inchiostrazione e raclatura per un gruppo di stampa e spalmatura rotocalcografica.
JP2005186597A (ja) * 2003-12-26 2005-07-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導電性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06051683A (ja) * 2004-08-11 2006-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オフセットロールを用いた印刷機による印刷方法と印刷機
JP2009214302A (ja) * 2008-03-07 2009-09-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凸版印刷装置
KR101733585B1 (ko) * 2009-07-28 2017-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잉크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잉크 패턴 인쇄 장치
JP2011230348A (ja) * 2010-04-27 2011-11-17 Komori Corp グラビア印刷機
JP5438593B2 (ja) * 2010-05-18 2014-03-12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グラビア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KR20120066803A (ko) * 2010-12-15 2012-06-25 씨앤에스 (주) 수성인쇄의 인쇄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36612B1 (ko) 2021-04-06
KR20150101390A (ko) 2015-09-03
JP6233807B2 (ja) 2017-11-22
JP2015160322A (ja) 2015-09-07
CN104859280B (zh) 2019-03-08
TWI647118B (zh) 2019-01-11
CN104859280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3095B2 (ja) 枚葉紙用塗装機
WO2006075669A1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TW201544335A (zh) 凹版印刷機及凹版印刷機的運轉方法
CN103552372B (zh) 兼具uv冷烫和uv压印功能的轮转式多色油墨印刷机组
JP6379020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TW201536568A (zh) 橡皮布、印刷裝置、印刷方法以及橡皮布製造方法
JP6472046B2 (ja) グラビア印刷機
JP2017189928A (ja) 電子デバイス製造装置
JP5858693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TWI644804B (zh) Gravure printing machine
WO2013161649A1 (ja) 液体転写装置及び液体転写方法
JP2017121985A (ja) 被加工物供給装置
JP2011110905A (ja) 直接感熱方式プリンタ
JP4774874B2 (ja) 印刷物製造装置
JPH08257463A (ja) 塗工方法及び装置
JP2014148095A (ja) 印刷用紙への転写方法及び装置
JP7099826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転写方法
KR101152775B1 (ko) 전자회로 인쇄용 그라비어오프셋 윤전인쇄기의 투루롤링
JP6630223B2 (ja) 電子デバイス製造装置
JP2016034753A (ja) 画像形成デバイスにおける受像媒体基材の高度な剥離を実現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383286B2 (ja) 電子回路の印刷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3095109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を用いた印刷方法、及び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TW202332592A (zh) 凹版印刷裝置
JP2009073149A (ja) 転写印刷装置
JP6336335B2 (ja) 塗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