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2956A -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2956A
TW201222956A TW100142003A TW100142003A TW201222956A TW 201222956 A TW201222956 A TW 201222956A TW 100142003 A TW100142003 A TW 100142003A TW 100142003 A TW100142003 A TW 100142003A TW 201222956 A TW201222956 A TW 2012229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atom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2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oru Fukuchi
Ryuya Arase
Katsuyuki Negishi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hemical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hemical Ind filed Critical Nippon Chemical Ind
Publication of TW201222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9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1Alkaline or alkaline earth metals elements
    • H01M4/382Lith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46Alloys based on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01M4/466Magnesium ba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Description

20122295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链一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此正極 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及鋰二次電池。 【先前技術】 以前,鋰二次電池的正極活性物質是使用鈷酸鋰。但 由於钻為稀有金屬,因此正在開發始的含有率降低的鐘鈷 系複合氧化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3)。 已知:將所述鋰鈷系複合氧化物、例如將鈷的一部分 用鎳及錳置換的鋰鎳鈷錳系複合氧化物作為正極活性物質 的鋰二次電池,藉由調整複合氧化物中所含的鎳、錳、鈷 的原子比,而可以實現低成本化,並對安全性的要求也達 到優異,但疋還期望迴圈特性也優異的鐘二次電池。 另外下述專利文獻4中揭示,在將包含鐘及過渡金 屬的複合氧化物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非水系鋰二次電池 中,所述正極活性物質是對組成式LiaMnxNiyMz〇2[M = C〇、A1中的至少—種]所示的其中lSaS1.2、〇.2sx$〇.5、 0·359$〇·5、且x + y+z=1的具有層狀結畜 結構的氧化物,進行含有A1、Mg、Sn、Ti、Zn&Zr中至 夕種的化5物的表面修飾而成的非水系鐘二次電池用 極活性物質。但是根據所述專利文獻4,表面修飾所用Μ 化合物僅為Α1化合物及Mg化合物,對其他化合物並益』 體的記載。 ”’一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4_106875號公報 4 201222956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〇〇4/〇92〇73號小冊子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5-2597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5_346956號公報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提供包含鋰複合氧化物、且能夠對鋰二 次電池賦予優異迴圈特性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工業上有利地製造此種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方法 及使用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迴圈特性優異的鋰二 次電池。 本發明者等人鑒於所述實際情況而反覆銳意研究,結 =發現,將具有特定組成的鋰複合氧化物、與LiTi〇2的複 5粒子用作正極活性物質的鐘二次電池,達到迴圈特性優 異’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I3本發明(1)提供一種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其特徵在於··其為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 與LiTi〇2的複合粒子:
LlxNli-y-zC〇yMz〇2 ( 1 ) (式中 ’ X 為 0.98Sx$1.20,y 為 0<yS0.5,z 為 〇< Ζ^0.5 ;其中y + z<l ; Μ為Li、Ni及Co以外的1種以 上的元素)。 另外’本發明(2)提供一種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 質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第1步驟以及第2步驟, 第1步驟是將(〇鋰化合物、(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 M原子的化合物、(c)鈦化合物以裡原子的莫耳數相對於 201222956 鎳原子、鈷原子、Μ原子及鈦原子的合計莫耳數之比(Li/ (Ni + Co + M + Ti))為0.98〜1.20的方式混合,而獲得假 燒原料混合物的步驟,並且Μ為Li、Ni及Co以外的! 種以上的元素; 第2步驟的將所述煆燒原料混合物煆燒而獲得包含下 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
LixNii.y.zCoyMz02 ( 1 ) (式中,X 為 0·98$χ$1.20,y 為 〇<y$〇.5,z 為 〇< zSO.5 ;其中y + z<l ; Μ為Li、Ni及Co以外的元素)、 與LiTiO〗的複合粒子。 另外’本發明(3)提供一種鋰二次電池,其特徵在於: 其使用本發明(1)的裡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為鋰複合氧化物、且能夠對鐘 二次電池賦予優異迴圈特性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 質。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具有優異迴圈特性的鋰 二次電池。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利用工業上有利的方 法製造此種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特徵在於:: 為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盥LiTi〇 ] 合粒子: 、 1
LixNi! • y.ZC〇yMz〇2 ( 1 ) (式中,X為 〇.9Gd.20,y為 〇<似.5,2為0< 6 201222956 •----Γ — zS0.5 ;其中y+z<l ; Μ為Li、Ni及Co以外的1種以 上的元素)。 具有所述構成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可以對鍾 二次電池賦予優異的迴圈特性。 所述通式(1 )中,X為〇.98$χ^ΐ·2〇、優選為 LOOSdiO、特別優選為l.〇〇SxSl.〇5。藉由使X為所 • 述範圍,而使鋰二次電池的初期放電容量提高。所述通式 (1)中’ y為0<y^0.5、優選為〇<0〇·4、特別優選為 0.1SyS0.3。藉由使y為所述範圍,而使裡二次電池的安 全性提高。所述通式(1)中’ z為〇<ζ$〇 5、優選為〇 <ζ$0.4、特別優選為ojszsoj。藉由使z為所述範圍, 而使裡二次電池的初期放電容量提高。 所述通式(1)中,Μ為Li、Ni及Co以外的1種或2 種以上的元素。並且’從可以實現鋰二次電池的低成本化、 而且對鋰二次電池賦予優異的安全性及迴圈特性的方面來 看’ M優選為選自Μη、A卜Mg、Sn、Cr、Zr、Bi及Mo 的1種以上,特別優選為Mn。 本發明的鐘一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LiTi02能夠 以微細的粒子的形態附著於所述通式(丨)所示的鋰複合氧 化物的一次粒子的表面或二次粒子的表面而存在,也能夠 摻入到所述通式(1 )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内 部或二次粒子的内部而存在。另外,LiTi〇2能夠以覆蓋所 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表面或二次 粒子的表面的整個表面的方式存在,也能夠附著於粒子表 201222956 ~V\JU L· 面的一部分而存在。這些中’從鋰二次電池的迴圈特性優 異的方面來看,優選LiTi〇2存在於所述通式(1)所示的 鐘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表面。 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可以列舉以下的 形態例。參照圖1〜圖3對這些形態例進行說明。圖1〜圖 3是表示本發明的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 示意性截面圖。另外,這些為例示,且本發明並不限定於 這些形態例。 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是 在粒子表面(一次粒子表面)附著有LiTi02的所述通式(1 ) 所示的鐘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即,如圖1所示,作為 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複合 粒子la,包含所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 粒子3、與附著於所述一次粒子3的表面的鈦酸裡(LiTi〇2) 2。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例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 所述通式(1 )所示的裡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不凝聚,而 保持為一次粒子的形態。 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為 在粒子表面(一次粒子表面)附著有UTi〇2的所述通式(/ 所示的賴合氧化⑽—缝子凝料成賴聚體(二攻 j)°即’如圖2所示,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例的鐘二 :人電池用正極活性物f的複合粒子心 所合氧化物的_次粒子6的表面附著有欽^ am〇2)5的粒子7多個凝聚而形成二次粒子。 8 201222956 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是 在所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凝聚而成 的,次粒子的表面附著有LiTi〇2的複合粒子。即,如圖3 所不,作為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 物質的複合粒子le ’是包含所述通式⑴所示的鐘複合 氧化物的一次粒子11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12、與附著於 所述二次粒子12的表面的鈦酸鋰(LiTi02) 13的複合粒 子。 本發明的链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從在正極劑 /,、、東糊中的力政性良好的方面來看,優選本發明的第二形 恕例及第二形態例的經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如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般’在所述通式⑴所示的鐘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不凝 =以-次粒子的形態存在時,所賴式⑴所示的鐘複 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徑優選為ο·1 μιη〜3 μιη、特 · μΐΏ〜2μΠ1。藉由使所述通式(1)所示的鋰 子。氧化物的-絲子的平馳徑為所述範圍,而使鐘二 次電池的迴圈特性變得良好。另外,在所述通式⑴所^ Ζ複化物的—次粒子不凝聚而以—次粒子的形態存 CS£ivn 徑是藉由_掃描型電子顯微鏡 (甘工)’》則疋任意抽出的刚個一次粒子的粒徑,再算出 其平均值的方法而求出的值。 劣士 t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例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s X明的第二形態例練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般, 201222956 在一次$子凝聚而形成凝聚體、即二次粒子時,二次粒子 中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徑優選為G.2 μιη〜4 μπι、特別優選 ,μιη 2μιη。藉由使一次粒子中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 控為所述㈣’而使裡二次電池的迴圈特性變得良好。另 外,二次粒子中的—次粒子的平均粒徑S利用掃摇型電子 顯微鏡觀察而求出的值。 另卜如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例的裡二次電池用正極活 性^質或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例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 質般’在-次粒子凝料形成二次粒子時,二次粒子的平 均粒徑優選為4 μιη〜25 μιη、特職選為5哗〜卿。 藉由使二:綠子的平均粒彳“所賊圍,而餘布性及塗 膜特性良好、且使鋰二次電池的迴圈特性變得良好。另外, =次粒子的平均粒徑是_雷射法粒度分制定方法而求 出的僧。 在作為本發明的鐘二次電子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複合粒 η哲以微細的粒子狀存在。如本發明的第二形態 2第三形態例般’在形成二次粒子時,办的大小並 j別限制,從所料式⑴所*馳複合氧化物與 LiTi02 =件均勻的方面來看,優選比二次粒子微細。另外,如本 $的第-形態例般,在不形成二次粒子而保持為一次粒 的形態時,LlT1〇2的大小並無特別限制,從所述通式⑴ 户^的_合氧化物與通〇2變得均勻的方面來看,優選 比一,子微細。另外,LiTi()2比—次粒子或二次粒子微 、,,田,疋可以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來確切。 201222956 至於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的 的含里’ Τι原子的含量是補於鐘二:欠電池肛極活 質優選為0.045 wt〇/〇 (質量百分比)M 5 wt%、特別優選 為0.25 wt%〜丨_〇 wt%。LiTi〇2的含量是相對於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如果Ti原子小於讀5 wt%,則鐘二次 電池的迴圈特性易降低,另外,如果Ti原子超過i 5糾%, 則鐘二次電池的初期放電容量易降低。 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優選進行第^步 驟以及第2步驟而得’第i步驟是將(a)裡化合物、⑻ 包含錄原子、_子及M原子的化合物、⑷鈦化合物以 鋰原子的莫耳數相對於鎳原子、鈷原子、M原子及鈦原子 的合計莫耳數之比(Li/ (Ni + c〇 + M + Ti))為〇 98〜丨2〇 的方式混合,而獲得煆燒原料混合物的步驟,並且M為 Li、Νι及Co以外的1種以上的元素;第2步驟是將所述 煆燒原料混合物煆燒而獲得包含所述通式(丨)所示的鋰複 合氧化物與LiTi〇2的複合粒子。第i步驟中的煆燒原料混 合物中鋰原子的莫耳數相對於鎳原子、鈷原子、M原子及 鈦原子的合計莫耳數之比(Li/ (Ni + Co + M + Ti)),從鋰 一次電池的迴圈特性提高的方面來看,優選為〇98〜 1.20’特別優選為1〇〇〜丨1〇。另外,在皿為2種以上的 元素時,Μ原子的莫耳數是該些2種以上的原子的合計莫 耳數。第2步驟中的煆燒溫度優選為95〇。〇以下、特別優 選為800°C〜940°C、尤其優選為870°c〜94(rc。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BET比表面 201222956 x «/μ/ΧΛ 0.3 m2/g〜ο.? 積優選為0.2 m2/g〜0.8 m2/g、特別優選為 m2/g ° 在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 存的題量為W wt%以下且所殘存的L優;;: 以下。本發明_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所殘Z ι」〇η量制㈣為⑽5痛町。本糾驗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巾職存的Li2C(〕3_魏為α3哪以 下。藉由使本發明_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所殘存 = L1〇H量及Li2c〇3量為所述範圍,而獲得抑制正極劑混 練糊的凝膠化、或抑制電池膨脹的效果。 、另外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除了所述 通式⑴所示的鐘複合氧化物與LiTi02 U外,在不損及 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内,可以含有製法上科逆地混入的 鎳、鈷、Μ元素等的氧化物。 接著,對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 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具有 2步驟及第2步驟:第1步驟是將(a)鐘化合物、⑻ 3錄原子、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c)鈦化合物以 鋰原子的莫耳數相對於鎳原子 、鈷原子、Μ原子及鈦原子 的合计莫耳數之比(Li/ (Ni + Co + M + Ti)) 為 0.98〜1.20 的方式混合’而獲得煆燒原料混合物的步驟,且Μ為Li、 Nl及Co以外的丨種以上的元素; 第2步驟是將所述煆燒原料混合物煆燒而獲得包含所 12 201222956 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與LiTi〇2的複合粒子。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的第
1步驟是將(a)鋰化合物、(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M 原子的化合物、(c)鈦化合物混合而獲得煆燒原料混合物 的步驟。 第1步驟的(a)鋰化合物是化合物中含有鋰原子的化 合物,例如可以列舉:鋰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碳酸鹽、 硝酸鹽或有機酸鹽等。該些中,(a)鋰化合物從廉價I生 產作業性優異的方面來看,優選碳酸鹽(碳酸鋰)。(&)鋰 化合物的平均粒徑優選為1 μιη〜100 μιη、特別優選為5 μιη 80 μηι藉由使(a)裡化合物的平均粒徑為所述範圍, 而使反應性變得良好。另外,(a)鋰化合物的平均粒徑是 利用雷射法粒度分佈測定方法而求出的值。 二 第1步驟的(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厘原子的化 合物是化合物中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M原子的任一種的 化合物’例如可以列舉:鎳、钻及M的複合氫氛化物、複 合氧氫氧化物、複合碳酸鹽或複合氧化物等八…包含鎳 原子、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的M為u、Ni及C〇以' 外的1種或2種以上的元素。並且,M從能夠實現鋰二欠 電池的低成本化,而且能夠對鋰二次電池賦予優異的 性及迴圈雖的方面來看,優選為選自Mn、A卜Mg、%王、 Cr、Zr、Bi及Mo的!種以上’特別優選為Mn。 鎳、鈷及M的複合氫氧化物例如可以利用共沉澱法 製備。具體而言’鎳、姑及Μ的複合氫氧化物可以藉由進 13 201222956 行共沉殿操作而獲得,即,將包含錄原子、钻原子及㈣ 子的水洛液、與錯合劑的水溶液、以及驗的水溶液混合, 。而使複合氫氧化物共沉澱(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削⑽ 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〇·8ΐ52〇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 ,10-2982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㈤2〇〇2 2〇1〇28號公報 等)。錄、肢Μ的複合魏氧化物相藉碰據所述的 共沉澱操作獲得複合氫氧化物的沉澱後,在 空氣進行氧化而獲得。錄、始及Μ的複合氧化物 依據所述的共沉澱操作獲得複合氫氧化物的沉澱後,將沉 澱於例如200 C〜500。(:下加熱進行氧化而獲得。鎳、鈷及 Μ的複合碳酸鹽可以藉由在所述的共沉澱操作中將作為鹼 的水溶液的碳酸驗或碳酸氫驗的水溶液混合而獲得。 (b)包含鎳原子、始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從與(a) 鋰化合物的反應性提高的方面來看,優選鎳、鈷及M的複 合氫氧化物。 (b)包含錄原子、銘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優選一次 粒子凝聚而形成二次粒子的凝聚體。藉由使包含鎳原 子、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為凝聚體,而獲得在所述通 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凝聚體的表面存 在LiTi〇2的複合粒子(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藉由將此種複合粒子用作鋰二次電池用 正極活性物質’而使鋰二次電池的迴圈特性變得優異。 (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為一次粒 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時,所述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徑是利 201222956 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而求出的值,優選為0 2 pm〜4 μιη、特別優選為0.5 μπι〜2 μιη,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徑是利 用雷射法粒度分佈測定方法而求出的值,優選為4 μιη〜25 μιη、特別優選為5 μιη〜20 μιη。藉由使(b)包含錄原子、 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的一次粒子及二次粒子的平均 粒徑為所述範圍,而獲得塗布性及塗膜特性良好、而且能 夠對鋰二次電池賦予優異迴圈特性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 性物質。 (b)包含錄原子、姑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可以使用 (b )包含錄原子、銘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中的錄原子' 鈷原子及Μ原子的莫耳比處於所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 合氧化物中_原子、_子及子的莫耳比的範圍的 化合物。(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中, 鈷原子相對於鎳原子、鈷原子及馗原子的合計莫耳的莫耳 百分比((Co/ (Ni + Co + M)) xlOO)為大於〇莫耳%且 50莫耳%以下、優選為大於〇莫耳°/。且40莫耳%以下、特 別優選為1G莫耳%〜30莫耳%(5另外,(b)包含錄原子、 銘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中,M原子㈣於獅子、銘原 子及Μ原子的合計莫耳的莫耳百分比((M/(Ni + a爛、 另外,钻原子原子的合計莫耳百分比小於 耳。/日)ϋ於0莫耳%且5〇莫耳%以下、優選為大於〇莫 耳/〇且40莫耳%以下、特別優選為10莫耳%〜30莫耳% 100莫耳% 第1 化合物, .,"矢吁7〇〇 碳酸鹽 ^的(Ο鈦化合物為在化合物中包含鈦原子的 例如可以列舉:鈦的氧化物、氫氧化物 201222956 或硫酸鹽等。(〇鈦化合物從與⑷㉟化合物的反應性較 高、並且容錢得在崎合氧化物的粒子表面存在咖〇 的複合粒子的方面來看,優選氧化鈦。 2 (c)鈦化合物的平均粒徑優選為〇 i μπι〜2〇 pm、特 別優選為0.2μιη〜1〇μιη。藉由使(e)欽化合物的平均粒 徑為所述範圍’而容易與(a)鐘化合物均勻地反應。另外, ⑷^合_平触彳找·雷射法讀分制定方法 而求出的值。 所述U)純合物、(b)包含騎子、糾子 原子的化合物、及(C)!大化合物中 極活性物質,優選雜質含量盡可能地少。门也又的止 i步驟中’混合特定量的⑷鐘化合物、⑻ 包各錄原子、銘原子及Μ原子的化 物,而獲得煆燒原料混合物。 &…欽化口 二(a)鐘化合物、⑴包含錄原子、 = 、U) ^合物的混合比例,恨 燒原枓混β物恤料的財數 Μ原子及鈦原子的合計莫耳數錄原千钻原子
Ti)) ^0.98^1.20 (U/ (Ni + C〇 + M +
Li/ (N1 + Co + M + T〇)T;i〇: *10 ° ^ ^電容量方面優異的正極活性物質。 子的化人物盥ί )抖(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河原 = 合物的思合比例,_料混合 物中鈥原子的莫耳數相對於_子、料、子及Μ原子的合 201222956 计莫耳數之比(1^/(1^+(^0 + ]^))優選為〇〇〇1〜〇〇3、 特別優選為0.005〜0.02的混合比例。藉由使假燒原料混 合物中的原子比(Ti/ (Ni + Co + M))為所述範圍,而獲 得能夠對鐘二次電池賦予較高的初期放電容量與優異迴圈 特性的兩種特性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第1步驟中’混合(a)鋰化合物、(b)包含鎳原子、 始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c)鈦化合物的方法可以為乾 式或濕式的任一種方法,從容易製造的方面來看,優選乾 式混合。在乾式混合時,優選使用將原料均勻地混合的攪 拌器等。 本發明的裡·—欠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的第 2步驟是:將第1步驟中所得的煆燒原料混合物煆燒,而 獲得包含所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與LiTi〇2的 複合粒子的步驟。 第2步驟中,將煆燒原料混合物進行煆燒時的煆燒溫 度優選為95(TC以下、特別優選為800。(:〜940。(:、尤其優 ,為870°C〜94(TC。藉由使第2纟驟中的假燒溫度為所述 範圍,而獲得能夠對鋰二次電池賦予較高的初期放電容量 及優異迴圈特性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另一方 面如果第2步驟中的煆燒溫度超過95〇°c,則链二次電 池的初期放電容量及迴圈特性容易降低。 、^第2步驟中,優選在達到特定煆燒溫度前為止,一邊 適田調整升溫速度一邊升溫,接著在特定的煆燒溫度下煆 燒。例如優選,以40(TC/hr〜8〇(rc/hr、優選為5〇〇t:/hr 17 201222956 -TVd 1 〜700°c/hr的升溫速度,自室溫(25°c)升溫至600°C, 接著,以 50°C/hr〜15(TC/hr、優選為 75〇(:/1ιγ〜125°C/hr 的 升溫速度升溫至特定的假燒溫度,接著,在特定的煆燒溫 度下假燒特定的時間。藉由使用此種煅燒方法,可以獲得 生產效率提高、而且能夠對鋰二次電池賦予優異的迴圈特 性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第2步驟中,將煆燒原 料混合物進行煆燒時的煆燒時間優選為1小時〜3〇小時, 煆燒環境優選大氣中或氧氣環境中。 另外,第2步驟中,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多次煆燒。即, 將煆燒原料混合物進行煆燒,冷卻後,可以將所得的煆燒 物再次煆燒,接著,可以重複所述冷卻及煆燒的操作。或 者,為了使粉體特性達到均勻,而將煆燒原料混合物進行 煆燒,冷卻後,將所得的煆燒物粉碎,接著可以再次進行 煆燒。 第2步驟中,將煆燒原料混合物進行煆燒後,進行適 當冷卻,根據需要進行粉碎,則可以獲得包含所述通式 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與LiTi〇2的複合粒子、即本發明的鋰 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中, 優選還進行:使用溶劑清洗進行第2步驟而得的複合粒子 (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第3步驟、以及將清洗後 的複合粒子(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進行退火處理 的第4步驟。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 方法中,除了第1步驟及第2步驟外,還可以藉由進行第 201222956 3步驟及第4步驟,來降低複合粒子(鋰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中所殘存的LiOH及/或Li2C03,並可以使塗布 性及塗膜特性提高,而且可以抑制鋰二次電池的電池膨脹。 第3步驟中’藉由將進行第2步驟而得的複合粒子進 行清洗,而將複合粒子中所殘存的£ί〇Η量降低至優選為 0.1 wt%以下、特別優選為〇 〇5斯%以下,並將複合粒子中 所殘存的Li2C03量降健優選為〇 5痛以下、特別優選 為〇.4 Wt%以下,而獲得實質上不含LiOH及Li2C03的複 合粒子。 .第3步射,用於清洗複合粒子的溶侧如可以列 水、溫水、乙醇、甲醇、丙嗣等1種或2種以上的混 口 /合劑。其巾’從廉價且清洗效率高的方面來看溶 另夕卜,第3步驟中,清洗複合粒子的方法並無特別 H制使㈣與複合奸在下闕的方法、 或再製漿等常用方法的方法。 行加進行將第3步驟中清洗後的複合粒子進 火處理,也二果=複合粒子進行退 退火選 rc:使退火處理溫度為所述範圍,二:: 的初期放電容量及迴圈特性提高。 之里一-人電池 第4步驟中,將清洗後的複合粒 環境並無特別限制,可以為大氣中或氧氣 19 201222956 環境’並且退火處理時間優選為3小時以上、特別優選為 5小時〜10小時。 第4步驟中,根據需要可以進行多次退火處理。即, 將第3步驟中清洗後的複合粒子進行退火處理冷卻後, y以將所得的退火處理物再次進行退火處理,接著,可以 重複所述冷卻及退火處理的操作。或者,為了使粉體特性 達到均勻’將第3步驟巾清洗後的複合粒子進行退火處 理,冷卻後,將所得的退火處理物進行粉碎接以再 次進行退火處理。 第4步驟中’進行退火處理後,根據需要進行壓碎或 粉碎’接著進行分級,而獲得鐘二次電池紅極活性物質。 另外,本發明中,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求 二絲子(凝聚粒子)的—鍊子的平均粒徑的方 、、’是對任意抽出的100個二次粒子進行SEM觀察對 的所有-次粒子的粒徑進行測定,算 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是使用本發明的鐘二次 t性物質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鐘二次電池,包含正極、 負極、隔板及含有鋰鹽的非水電解質。 物質、導電劑、黏結劑及根 發明的鐘二次電、、也在正要而添加的填料等。本 電池正極活性物質。因此本發明的一== 20 201222956 較南,特別是迴圈特性較高。 本,明的鋰二次電池的正極合劑所含有的正極活性物 的S量較理想為7〇 wt%〜100 wt%、優選為卯〜98
Wt〇/〇。 雷地=^驗二:欠電池的正極錢體只要為在所構成的 例如可以列i化的電子導電體’則並無特別限制’ 錄鋼赫」二錄鎳、紹、鈦、假燒碳、在紹或不 體算、7進打了碳、錄、鈦、銀的表面處理的正極集電 =而r將該些材料絲面進行氧化而,也可以利 的形態例使用。另外’集電體 態、板你Μ 、 膜、片、網、經打孔而成的形 布的成形體=體、多孔質體'發泡體、纖維群、不織 〜500 μιη。。集電體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優選為1 μιη 中不引池的導電劑只要為在所構成的電池 如可以职子導電材料’則並無_限定。例 科灵里1然石墨及人工石墨等石墨,碳里、乙炔寒、 科琴黑、槽黑、爐愛、燈里、 反…d·,、
金屬纖維等輪纖維類:二、4碳黑類,碳纖維J 属氧須晶類’氧化鈦等導電性金 以列舉:鱗狀石墨、鱗片狀2::: ’天然石墨例如: 在正上而使用。導電劑的調配比率 口㈣甲為1 Wt0/〇〜50 Wt〇/、值、Be从 〜糾/。、優選為2糾%〜3〇^0/〇。 201222956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的黏結劑例如可以列舉:澱粉、 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羧曱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 素、再生纖維素、二乙醯基纖維素、聚乙稀。比略烧酮、四 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稀三聚物(EPDM)、 颯化EPDM、苯乙稀丁二稀橡膠、說橡膠、四氟乙烯_六氣 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 烧基乙烯謎共聚物、偏一氟乙稀-六氟丙烤共聚物、偏二氟 乙烯-氣三氟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氣三 氟乙烯、偏二氟乙烯_五氟丙烯共聚物、丙烯_四氟乙烯共 聚物、乙烯-氣三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四 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稀-全氟^曱基乙稀醚四氟乙稀共 ^^物、乙婦-丙稀酸共聚物或其(Na+)離子交聯體、乙稀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Na+)離子交聯體、乙烯_丙烯酸 曱醋共聚物或其(Na+)離子交聯體、乙烯_曱基丙烯酸甲 酯共聚物或其(Na+)離子交聯體、聚氧化乙烯等多糖類、 熱塑性樹脂、具有橡膠彈性的聚合物等,該些黏姓 ' 使用i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4外,使用如多°糖類般 包含與鐘反應的官能基的化合物時,例如優選添力 卜 酸醋基般化合物使所述官能基失活。黏結劑的 正極合劑中為1 wt〇/〇〜50 wt〇/〇、優選為5 wt〇/。〜 。在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的填料是在正極合Wt%。 的體積膨脹等的填料,根據需要進行添加。填卩制正極 所構成的電池中不引起化學變化的纖維狀材料料只要為在 用任意填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二則可以使 等烯烴系聚合 22 201222956 物,玻螭、碳等的纖 正極合劑中優選為Gwt%〜3()=加量並無特別限定,在 極材料並乾焊等=,池,極是在負極集電體上塗布負 體,則並師別=電/^M起化學變化的電子導電 鈦、紹集t二]可以列舉:不錄鋼、錄、鋼、 銀的表面處理而成的導電體及料=鎳、鈦、 2=的表面氧化而使用,也可二=理= ,表=凹凸而使用。另外’集電體的形上= 質體,、發仲片、網、經打孔而成的形態、板條體、多孔 ϋ 纖維群、不織布的成形體等。隼電㈣厂 度並無特職制,㈣為1 μιη〜_ μιη。 體的厚 可以二次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無特別限制,例如 叮/列牛.¼質材料、金屬複合氧化物、鋰金屬、鋰人 石夕系合金、錫系合金、金屬氧化物、導電性高分子Γ硫族
Nl系材料、鈦嶋。碳質材料:: 叮以列舉難石墨化碳材料、石墨系碳材料等。 : Snp(M^),p(MVr ( ^ t » 自Mn、Fe、Pb及氓的}種以上的元素,μ2表示選自八卜 B、P、Si、週期表第1族、第2族、第3族及齒素元素的 1種以上的元素,並表示〇<Pg、l^q$3、。)、
LitFe203 (OSGD'LitWC^ (OSt^l)等化合物。金屬 氧化物可以列舉:GeO、Ge〇2、SnO、Sn02、Pb〇、pb〇2、 23 201222956 7X^t-"h2°3' Sb2°4' Sb2〇S' Bi2°3' Bl2°4' Bi2°5 導=丨生间为子可以列舉:聚乙炔、聚對苯等。 ^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的隔板可以使用保持較大的離子 二卜It具有特定的機械強度的絕緣性薄膜。根據耐有 玻;U水性’可以使用由聚丙烯等烯烴系聚合物或 =:或聚乙稀等製造之片或不織布。隔板的孔徑為通 书電池用途中有用的範圍即可,例如為〇〇1卿〜1〇呵。 隔3〇!度只要為通常的電池⑽的範财可,例如為5 =㈣主μιη。另外使用聚合物等固體電解質作為後述的 電解質時,固體電解質可以兼作隔板。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的含有鐘鹽 水電解質触鹽。本發明⑽^㈣非水 使用非水轉液、有_職解f、無顧
例如可以列舉^甲基〜叫烧酮、碳U S曰;乙1—:日、碳酸丁二自旨、碳酸二甲酉旨、碳酸二乙醋、 :南二二叫夫喃、2-甲基四氮吱 氣Γ戊環,胺、二曱基甲醯胺、 一軋戊农乙腈、硝基甲烷、甲酸甲酯、酢酸甲酯、磷酸 三酯、三曱氧基甲烷、二氧戊 TQg W酉夂 丁硪、3·甲基-2_惡蝴、匕=二碾、甲基環 ^ ,一甲基咪唑啉酮、碳酸 丙二生物、四氫料衍生物、二乙醚、u• 夂 2 Γ二丙酸乙鳴質子性有機溶劑的1種或混合 種以上而成的溶劑。 炫 本發明的鐘二次電池的有機固體電解質例如可以列 24 201222956 舉:聚乙烯衍生物、聚氧化乙烯衍生物或包含其的聚合物、 t氧化丙婦衍生物或包含其的聚合物、峨酸醋聚合物、聚 填腈、聚氮丙啶、聚乙烯硫醚、聚乙烯醇、聚偏二氟乙烯、 聚六氟丙烯等含有離子性解離基的聚合物、含有離子性解 離基的聚合物與所述非水電解液的混合物等。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的無機固體電解質可以使用:Li 的氮化物、齒化物、氧酸鹽、硫化物等,例如可以列舉: L13N 、Lil 、 Li5NI2 、 Li3N-LiI-LiOH 、 LiSi〇4 、 LiSi〇4-LiI-Li〇H、Li2SiS3、Li4Si04、Li4Si04-LiI_Li0H、 极、Li2S 或 Li2S-P2S5、Li2S-SiS2、Li2S-GeS2、Li2S-Ga2S3、 Li2S-B2S3、Li2S-P2S5-X、Li2S-SiS2-X、Li2S-GeS2-X、 Li2S-Ga2S3-X、Li2S-B2S3-X (式中,X 為選自 Lil、B2S3、 或A1ZS3的至少i種以上)等。 接著’在無機固體電解質為非晶質(玻璃)時,可以 機固體電解質含有磷酸鋰(Li3P04 )、氧化鋰(Li20 )、 $酉文鋰(Ll2S〇4)、氧化磷(P205)、硼酸鋰(Li3B03)等 3 氧的化合物’Li3P〇4_uN2ju 為 〇<u<4)、Li4Si〇4_uN2u3 ^ 為 〇<u<4)、Li4Ge04-uN2u/3 (u 為 0<u<4)、 ^3、B〇3^N2U/3 (u為〇<U<3)等含氮的化合物。藉由添加 ,合氧的化合物或含氮的化合物,而可以擴大所形成的 么曰8質骨架的間隙,減輕鋰離子移動的妨礙,而進一步接 向離子傳導性。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的鋰鹽可以使用溶解於所述非水 質的鐘鹽’例如可以列舉:LiC卜LiBr、Lil、LiCl〇4、 25 201222956
LiBF4、LiB10Cl1()、LiPF6、LiCF3S03、LiCF3C02、LiAsF6、 LiSbF6、LiB10Cl1()、LiAlCl4、CH3S03Li、CF3S03Li、 (CFsSOANLi、氯硼烷鋰、低級脂肪族羧酸鋰、四苯基硼 1链、醯亞胺類專1種或混合2種以上而成的鹽。 另外,為了改良放電、充電特性、阻燃性,非水電解 質中可以添加以下所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舉:η比咬、 填酸二乙酯、三乙醇胺、環狀醚、乙二胺、正乙二醇二曱 醚、/、碟k二醯胺、硝基苯衍生物、硫、g昆亞胺染料、ν_ 取代惡唑啶酮與Ν,Ν·取代咪唑啶、乙二醇二烷基醚、銨 鹽、聚乙二醇、吡咯、2_甲氧基乙醇、三氯化鋁、導電性 聚合物電極活性物質的單體、三乙叉膦醯胺、三烷基膦、 嗎啉、具有羰基的芳基化合物、六甲基磷醯三胺及4烷基 嗎啉、二環性三級胺、油、鱗鹽及三級銃鹽、磷腈、碳酸 酯等。另外,為了使電解液變成不燃性,可以使電解液含 f含鹵素溶劑、例如四氯化碳、三氟乙烯。另外,為了對 高溫保存具有適性,可以使電解液含有二氧化碳。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為電池性能、特別是迴圈特性優 異的鋰二次電池,電池的形狀可以為按鈕、片、 圓片型等任一種形狀。 ° 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的用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 列舉:筆記型電腦、膝上型電腦、袖珍文字處理機、手機、 無線分機、攜帶型CD播放器、收音機、紅電視機、備 用電,、電_鬍刀、減卡、電減_像機等電子設 備,汽車、電動車輛、遊戲設備、電動工具等民生用電子 26 201222956 設備。 [實例] 明並=定==本發明進行更詳細地說明’但本發 芑錄原子、銘原子及猛原子的化合物的製造〉 人本發明的實例中’使用具有下述各種物性的市 售的包 S …、子、鈷原子及錳原子的凝聚狀複合氫氧化物(bi) (田中化學研究所製造)。糾,藉由對任意抽出的議個 凝聚粒子進行掃描型電子賴鏡觀察,而求出—次粒子的 t均粒徑。並且’雷射法粒度分佈測定方法,求出凝 聚粒子(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徑。凝聚狀複合氫氧化物中 的Ni: Co : Μη的莫耳比是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測定 Ni 原子、Co 原子及 Mn 原子的含量,根據其測定值而算出。 <凝聚狀複合氫氧化物(bi)的物性> (1) Ni : Co : Μη 的莫耳比=〇 6〇 : 〇.2〇 : 〇.2〇 (2) —次粒子的平均粒徑:〇.2 μιη (3)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徑:10.9 μιη (4) BET 比表面積:2.3 m2/g (實例1) <第1步驟及第2步驟> 以各原子的莫耳比為表1所示的值的方式,乾式混人 碳酸鋰(利用雷射法粒度分佈測定方法測定的平均粒徑σ7 μιη)、所述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錳原子的凝聚狀複入氫 27 201222956 —化物⑴)、氧化鈦(利用雷射法粒度分佈測定方法測定 的平=粒;^ · 〇 4 μηι、昭和銳(shGwa Titanium)製造), 而獲得般燒勒祕合物。接著,在以丨小 升溫至㈣。C ’接著以3小時升溫至925。。,接著於(二) 保持1〇小_條件下,將煆燒補混合物在大氣中假燒。 煆燒結束後進行冷卻,將所得的煆燒物粉碎,喊得鐘二 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A)。 對所知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A)進行利用 CuKot線# 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除了 [叫办。她〇2〇2 的衍射峰值外,在2Θ = 43 78。、63 59。破認到^办的衍 射峰值。並且,將所得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的SEM照片示於圖4。 (實例2) <第3步驟及第4步驟> 將實例1中所得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A) 18質量份、純水45質量份投入至燒杯,在室溫(25。〇) 攪拌15分鐘。 清洗結束後’利用常用方法進行固液分離而以濕潤狀 態回收清洗物。 接著,將濕潤狀態的清洗物以濕潤狀態在600°C在大 氣環境中加熱5小時進行退火處理,將退火處理物粉碎, 接著進行分級而獲得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B)。 對所得的經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B),進行利用 CuKa線的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除了 LiNi()6C〇()2MnQ2〇2 28 201222956 的衍射峰值外,在2Θ=43 78。、63 59。確認到LiTi〇2的衍 射峰值(參照圖5)。並且,將所得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 性物質(B)的SEM照片示於圖 (實例3) 除了使各原子的莫耳比為表1所示的值以外,以與實 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第i步驟及第2步驟,接著以與^例 2相同的方式進行第3步驟及第4步驟,而獲得鋰二次電 池用正極活性物質(C )。 對所得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C),進行利用 CuKa線的X射線衍射分析。結絲了 [叫細為处 的衍射峰值外,在2Θ = 43·78。、63 59。確認到Lm〇2的衍 射峰值。 (比較例1 ) 除了使各原子的莫耳比為表1所示的值以外,以盘實 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第1步驟及第2步驟,接著以盘實例 2相同的方式進行笫3牛跡石 r Λ/r ^第步驟及第4步驟,而獲得 LlNl0.6CoG.2MnG_2〇2 的鐘二次電池用 對所得的鋰二次電砷用砑貝
CuKcx線的X二 活性物f (Ρ),進行利用
CuKcx線的X射線衍射分析。结
LiNi〇.6C〇0.2MnQ.2〇2的衍射峰值。 、 確”心到 另外,比較例1中不混合氧化鈦。 (比較例2) 以各原子的莫耳士或 _ 碳酸鋰(利用雷射法❹八、^^的值的方式,乾式混合 拉度分佈顺枝败解均粒徑:7 29 201222956 μιη)、所述包含錄原子、姑原子及猛原子的凝聚狀複合氫 氧化物(bl )、虱氧化銘(利用雷射法粒度分佈測定方法測 定的平均粒徑:1.4 μιη) ’而獲得煆燒原料混合物。接著, 在以1小時從室溫(25t )升溫至600。(:,接著以3小時 升溫至925°C,接著於925。(:保持1〇小時的條件下,將煆 燒原料混合物在大氣中煆燒。煆燒結束後進行冷卻,將所 得的煆燒物粉碎而獲得煆燒物。 接著,將所得的煆燒物18質量份、純水45質量份投 入至燒杯中,在室溫(25。〇下攪拌15分鐘。 清洗結束後,利用常用方法進行固液分離而以渴潤狀 態回收清洗物。 …、 接著,將濕潤狀態的清洗物以濕潤狀態在6〇〇它在大 =境中加熱5小時進行退火處理,將退火處理物粉碎, 著進行分級而獲付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q)。 對所得_二次電刻正極活性物f (q),進行利用 U (x線的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僅確認到 1 ^CoojMnojAlo.iC^的衍射峰值(參照圖7)。並且,將 3的鍾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f (q) #SEM照片示於 I4j] 實例1 實例Γ 比較兩工 tt 較 煆燒原料混合物中的各原子的莫耳比 U原子
Ni原子
Co 子 原 Μη原子 0.2 0.2 οΤ οΓ 1.00 1.05 Τ〇5 Τ〇5 0.6 0.6 06~ 06" 0.2 0.2 0T 02" Α1原子 o.i
Ti原子 0.005 ——. 煆燒溫度 (°C) 925 ---- —--- --- 925 925 925 30 201222956 •----Γ — <物性評價> 對所述所得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求出一欠 粒子的^均粒徑、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徑、贿比表面積、 Ti的s蓋所殘存的Li〇H及Li2C〇2量。另外,利用 觀/5求出所传的链一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粒子性狀。 (平均粒徑的評價) 藉由對任意抽出的100個凝聚粒子進行掃描型電子顯 微鏡觀察,而求出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徑。並且,利用使用 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Microtrac MT3000II的雷射法 粒度分佈測定方法,求出凝聚粒子(二次粒子)的平均粒 徑。 (Ti原子及a 1原子含量的評價) 利用ICP發光分析法,求出Ti原子含量及A1原子含 (殘存UOH量及殘存Li2C03的評價) 稱量試樣5 g、純水l〇〇g放入至燒杯,使用磁力攪拌 器分散5分鐘。接著,將該分散液過濾,將其濾液3〇 ml 利用自動滴定裝置(型號COMTITE-2500),以0.1 N-HC1 滴定,算出殘存LiOH量及Li2C03量。 (原子在粒子内外的分佈) 對實例2及比較例2中所得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 物質’利用X射線光電子分析(XPS )(裝置名: AXIS_N〇VA、佳潔士(CREST)公司製造)’將表面用氬 氣進行蝕刻,而於深度方向測定含有元素峰值。將其結果 31 201222956, 不於圖9。 另外’ X射線光電子分析的條件如下所述。 •名虫刻速率:7.7 nm/min (利用Ar的表面蝕刻) •餘刻時間:10 sec><2 次、20 sec><2 次、1 min><2 次、 2 minx2 次、3 minx2 次 根據圖9的結果確認到,在將實例2的氧化鈦混合而 得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中,與粒子内部相比,粒 子表面部存在大量的Ti原子、即LiTi02。另一方面,在將 比較例2的氫氧化鋁混合而得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 質中’在粒子内部與粒子表面部的A1原子未確認到濃度 差。即暗示,在比較例2中,粒子整體均勻地存在A1。 [表2] 平均粒徑(um) BET比表 面 積 (m2/g) 含量(wt%) 殘 存 LiOH 含 量(wt%) 殘存 Li2C〇3 含 量 (wt% ) Ti或A1原 子的所在 部位 一次 粒子 —次粒 子 A1原 子 Ti原 子 賞例1 1.5 11.2 0.37 - 0.48 0.10 0.17 表而敕条 實例2 1.5 12.7 0.42 _ 0.49 0.01 0.15 表面較多 實例3 1.5 11.6 0.43 0.24 0.01 0.12 表面較多 比較例 1 3 11.3 0.52 - - 0.01 0.20 比較例 2 1 9.4 0.44 2.6 - 0.01 0.05 粒子整體 --1 <鋰二次電池的評價> (1)鋰二次電池的製成 將貫例1〜貫例3及比較例1〜比較例2中所得的鐘二 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95 wt%、石墨粉末2.5 wt%、聚偏 二氟乙烯2.5 wt%混合而製成正極劑,將正極劑分散於N_ 曱基-2-吡咯烷酮而製備混練糊。將所得的混練糊塗布於鋁 32
201222956 A 镇後進行乾燥、壓製而彳每廢&古 極板。, 碰成餘Μ _ _盤而獲得正 使^所得的正極板,使用隔板、負極、正 :裝配件、外部端子、電解液等各 酸二甲醋:碳酸甲美酸乙二醋:碳 解有1苴且T.m: 土ί基4 15混練液1升中溶 解有莫耳LiPF6而得的電解液。 (2)電池的性能評價 使:二作的鋰二次電池在室溫(2rc)在 動作,並對下述電池性能進行評價。 〒卜 <迴圈特性的評價> ,即,脉定糕霞(cccv)以 ^極充電歷時5小時充電至4 3V後,以放電速率〇 電至2.7v’雜些操作作為i個迴圈對每個迴圈測 電容量。將所述迴圈重複2〇個迴圈,根據第!個迴圈 20個迴圈的各自放電容量,利用下述式算出容量維持率。 另外,將第1個_的放電容量設為初減電容量。將結 果不於表3。 σ 容量維持率(%)==(第2G個迴圈的放電容量 個迴圈的放電容量)X100 (3)塗料穩定性的評價 將實例1〜實例3及比較例丨〜比較例2中所得的鐘二 次,池用邱活性物質95wt%、石墨粉末25wt%、聚[ 二氟乙烯2.5 wt%混合而製成正極劑,將正極劑分散於队 33 201222956κ ~r\r^ ί ^/^/λΙ 曱基-2-吡咯烷酮而製備混練糊。將所得的混練糊落至傾斜 的玻璃板上’根據下述評價基準對成為凝膠化的指標的流 動性進行目視評價。將其結果一併記於表3。 塗料穩定性的評價基準是將流動性良好的情況評價為 「◎」,將流動性稍良好的情況評價為「〇」,將流動性不良 的情況評價為「X」。 [表3] 初期放電容量 (mAH/g) 容量維持率(%) 塗料穩定性 實例1 175 95.2 〇 實例2 170 93.7 ◎ 實例3 170 96.6 ◎ 比較例1 167 88.8 0 比較例2 160 81.2 0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正極活性物質,可以提供使 用鋰鎳鈷系複合氧化物的鋰二次電池、且具有優異迴圈特 性的鋰二次電池。並且,根據本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可以利用工f上有利的方法製造本 發明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的示意性截面圖。 34 201222956 、夫14Ξ曾: ti明的第二形態例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的不意性戴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例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的示意_面圖。 圖4是實例丨巾所得触二 用 (A) 的SEM照片。 uer王初貝 圖5是實例2中所得的鋰 (B) 的X射線衍射圖。 他庄!·玍物買 圖6是實例2中所得㈣二次電池用 (Β)的SEM照片。 『物買 圖7是比較例2中所得的鐘二 試樣(q)的X射線衍射圖β 生物質 圖8是比較例2中所得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 試樣(q)的SEM照片。 生物貝 圖9是利用X射線光電子分析 及 元素峰值圖。 平乂狀以的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a、lb、lc:複合粒子(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 2、 5、13 : LiTi〇2 3、 6、11 .上述通式(!)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 粒子 7 :上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 表面附著有LiTi02的粒子 12:上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 聚而成的二次粒子 35

Claims (1)

  1. 20122295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鐘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其特徵在於:其 為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與LiTi〇2的複 合粒子, LixNii_y_zC〇yMz〇2 ( 1 ) 式中,X 為 0.98SXS1.20,y 為 0<yS0.5,z 為 0< ζ$0·5 ;其中y + z<i ; μ為Li、Ni及Co以外的1種以 上的元素。 2. 如申s青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 性物質,其中所述Μ為選自Μη、A卜Mg、Sn、Cr、Zr·、 Bi及Mo的1種以上的元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其中所述複合粒子為在粒子表面存在 LiTi〇2的所述通式(丨)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其中所述複合粒子為在粒子表面存在 LiTi〇2的所述通式(丨)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凝 聚而成的凝聚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其中所述複合粒子為在所述通式(1)所 不的經複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的表面 存在LiTi02的複合粒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其為進行第1步驟以及第2步驟而得, 36 201222956 • ir 第1步驟是將(a)鐘化合物、與⑻包含錄原子、钻原 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以及⑷鈦化合物赌原子的莫 ,數相對於鎳原子、姑原子、Μ原子及鈦原子的合計莫耳 之比(Li/ (Νι + Co + M + Ti))為 0.98〜1.20 的方式混 合’而獲仔煅燒原料混合物的步驟,並且Μ為u、Ni及 以外的①素’第2步驟是將所述煅燒㈣混合物恨燒而 獲得複合粒子。 7.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 用正極雜物質,其中Ti原子的含量為讀5禮^〜丄5 wt% ° 8. 如申凊專利範圍帛1項或第2項所述的链二次電池 用正極活性物質,其中所殘存的LiOH量為0. i wt%以下且 所殘存的Ll2C〇3量為0.5 wt%以下。 ' 9·種鋰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其特 徵在於:具有第1步驟以及第2步驟,第1步驟是將(a) 鐘化合物、(b)包含鎳原子、鈷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 • (C)欽化合物以鋰原子的莫耳數相對於鎳原子、鈷原子、 M原子及鈦原子的合計莫耳數之比(Li/ (Ni + c〇 + M + TO)為0.98〜1.20的方式混合,而獲得煆燒原料混合物的 步驟,並且Μ為Li、Ni及Co以外的1種以上的元素; 第2步驟是將所述煆燒原料混合物煆燒而獲得包含下 述通式(1)所示的鋰複合氧化物以及LiTi02的複合粒子: LixNi1.y.2c0y]V[2〇2 ( 1 ) 式中,X 為 0.98^xS1.20,y 為 0<y$〇.5,z 為 〇< 37 201222956、 ζ^0.5 ;其中y + z<l ; Μ為Li、Ni及Co以外的元素。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裡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Μ為選自Μη、Λ1、Mg、 Sn、Cr、Zr、Bi及M〇的1種以上的元素。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〇項所述的鋰二次電 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2步驟中的煆 燒溫度為950°C以下。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鋰二次電 池用正極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其巾所述包含鎳原子、姑 原子及Μ原子的化合物為凝錄複合氫氧化物。 、I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鋰二次電 池,正極雜物質的製造方法,其巾還具有利用溶劑清洗 進仃所述第2步驟而得的所述複合粒子的第3步驟、及將 清洗後的複合粒子進行社處㈣第4步驟。 14·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鐘二次電池用正極 活性物質的製造方法,其情述溶劑為水。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 ϋ物質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4步驟中的退火處理溫 度為400°C〜80〇。匚。 16. 卜 種链一次電池,其特徵在於:其使用如申請 利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鐘二次電池用正 活性物質。 38
TW100142003A 2010-11-19 2011-11-17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TW20122295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9057A JP2012113823A (ja) 2010-11-19 2010-11-19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956A true TW201222956A (en) 2012-06-01

Family

ID=4609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2003A TW201222956A (en) 2010-11-19 2011-11-17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13823A (zh)
KR (1) KR20120054532A (zh)
CN (1) CN102479951A (zh)
TW (1) TW2012229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7143A (zh) * 2012-06-11 2012-09-19 江南大学 一种促进钛酸钾晶须生长的方法
EP2954577A4 (en) * 2013-02-11 2016-09-14 Basf Se ACTIVE CATHODE MATERIAL AND ITS USE IN RECHARGEABLE ELECTROCHEMICAL CELLS
KR20150119139A (ko) * 2013-02-11 2015-10-23 바스프 에스이 캐쏘드 활물질 및 재충전가능한 전기화학 전지에서의 이의 용도
WO2014129594A1 (ja) * 2013-02-21 2014-08-28 Connexx Systems 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複合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90963B (zh) * 2013-03-14 2018-11-13 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处理方法
CN104218220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卡姆丹克太阳能(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制造方法
CN103296249B (zh) * 2013-06-19 2018-05-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改性锂镍钴锰、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708542B (zh) * 2013-12-27 2015-07-15 浙江大学 一种岩盐型LiTiO2球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JP6549565B2 (ja) * 2014-05-29 2019-07-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16033901A (ja) 2014-07-31 2016-03-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正極および電池
JP6589339B2 (ja) * 2014-10-06 2019-10-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733140B2 (ja) * 2015-08-27 2020-07-29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EP3246973B1 (en) * 2015-11-13 2019-02-20 Hitachi Metals, Ltd.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US10615414B2 (en) * 2016-01-15 2020-04-07 Toda Kogyo Corp. Lithium nickelate-based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substanc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7871864B (zh) * 2017-04-27 2020-12-18 乳源东阳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钛改性高镍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06545B1 (ko) * 2017-05-12 2023-11-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양극 활물질 입자
EP3652112B1 (en) * 2017-07-14 2021-05-19 Basf Se Process for making an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KR20190059249A (ko) 2017-11-22 2019-05-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152360B2 (ja) * 2019-06-06 2022-10-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正極、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EP4012807A4 (en) * 2019-08-05 2022-09-07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ANHYDR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ANHYDR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10620278B (zh) * 2019-09-25 2021-07-02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KR20210119140A (ko) * 2020-03-24 2021-10-0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고체전지용 리튬금속 단위셀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단위셀
CN114300674B (zh) * 2021-12-22 2023-11-21 广州大学 一种LiNi0.8Co0.1Mn0.1O2三元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7665B2 (ja) * 2002-07-16 2005-08-2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TWI286849B (en) * 2003-03-25 2007-09-11 Nichia Corp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2004311408A (ja) * 2003-03-25 2004-11-04 Nichia Chem Ind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036121B2 (ja) * 2003-08-08 2012-09-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09057722A1 (ja) * 2007-11-01 2009-05-07 Agc Seimi Chemical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CN102239118B (zh) * 2008-12-04 2016-11-09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锂复合化合物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20110018348A (ko) * 2009-01-16 2011-02-23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비수 전해질 이차전지용 양극의 제조방법 및 비수 전해질 이차전지
JP2010177030A (ja) * 2009-01-29 2010-08-12 Nippon Chem Ind Co Ltd リチウム系複合酸化物の表面処理剤、リチウム系複合酸化物の表面処理液、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解液、表面処理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面処理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77207A (ja) * 2010-04-02 2010-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9951A (zh) 2012-05-30
KR20120054532A (ko) 2012-05-30
JP2012113823A (ja)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22956A (en)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5215978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428251B2 (ja) リチウム遷移金属系化合物粉体、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868604B2 (ja) 正極活物質、並びにそれを採用した正極及びリチウム電池
JP5732351B2 (ja) 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TW200920699A (en) Lithium composite metal oxide
TW201019520A (en)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with high safety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for the sam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659343A (zh) 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其的负极和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510971A5 (zh)
TW201225391A (en) Metal halide coatings on lithium ion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corresponding batteries
TW201114094A (en) Layer-layer lithium rich complex metal oxides with high specific capacity and excellent cycling
JP201216921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212356A (e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JP2005340186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用層状リチウムニッケルマンガンコバルト系複合酸化物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997700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用リチウムニッケルマンガン系複合酸化物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828989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TW200840121A (en)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oxi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JP2011213556A (ja)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ナノ粒子、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ナノ粒子とカーボンの複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この複合体からなる電極材料、この電極材料を用いた電極、電気化学素子及び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JP2021170540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WO2016143681A1 (ja) リチウムニッケル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正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201320661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98373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JP2004158443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リチウム−マンガン−ニッケル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JP2016115621A (ja) 非水系電解液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非水系電解液二次電池
JP6012057B2 (ja)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