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5810A -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morphology - Google Patent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morpholog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5810A
TW201125810A TW099128501A TW99128501A TW201125810A TW 201125810 A TW201125810 A TW 201125810A TW 099128501 A TW099128501 A TW 099128501A TW 99128501 A TW99128501 A TW 99128501A TW 201125810 A TW201125810 A TW 2011258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olyol
reaction mixture
nanowires
nano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8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lena Sepa
Rimple Bhatia
Frank Wallace
Original Assignee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5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58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B22F9/1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 B22F9/2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liquid metal compounds, e.g. solu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B22F1/0547Nanofibres or nano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02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7/00Single-crystal growth from solutions using solvents which are liquid at normal temperature, e.g. aqueous solutions
    • C30B7/14Single-crystal growth from solutions using solvents which are liquid at normal temperature, e.g. aqueous solutions the crystallising materials being form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solu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9/00Aspects linked to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used in powder metallu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Description

20112581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藉由溶液合成法製備金屬奈米線,同 時控制其產率及形態之方法。 . 本申β案根據35 U.S.C. § 119(e)主張2009年8月25曰申 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275,〇93號之權利,其全部 内谷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先前技術】 奈米尺寸材料(或奈米材料)可與其類似之塊狀材料明顯 不同。特定而言’奈米材料之物理及化學特性與其尺寸、 形狀及形態極為相關。因此,材料科學家已致力於開發用 於製造具有可控制形態(包含形狀及尺寸)之奈米材料之簡 單及有效方法,由此定製其特性。 溶液合成法(亦稱為「多元醇」合成)對於大規模製造金 屬奈米結構係相當有效。參見(例如)Sun,γ等人,(2〇〇2)
Science,298,2176 ; Sun,Y.等人,(2002) Nano Lett. 2, 165 ; Sun,Y.等人 ’(2002) Adv. Mater. 14,833 ; Kim,F 等人,(2004) Angew· Chem· Int_ Ed. 116, 3759 ;及美國公 開申請案第2005/0056118號。該多元醇合成法包括在聚(乙 烯基吡咯啶酮)(「PVP」)之存在下藉由多元醇(例如乙二 醇)還原該金屬奈米結構之前驅物(例如金屬鹽)。通常,在 不高於200°C之溫度下進行該還原反應。該多元醇通常具 有作為溶劑及還原劑之雙重功能。通常,所形成之奈米奸 構之形態(包含形狀及尺寸)係受包括PVP及金屬鹽之相對 150366.doc 201125810 …、· 3里Pvp及金屬鹽之濃度、反應時間、及反應溫度之參 數影響。 根據此方法,已獲得各種形態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奈 米立方體、奈米線、奈米錐及多層孿晶粒子。然而,該多 元醇合成法之常見問題係形成若干形狀之奈米結構之混合 物。該問題由於該方法之較差再現性(其可能係由該合成 法之組分中之微量污染物所引起)而變得複雜。參見(例 如)Wiley,B.等人,(2〇〇4) Nano Lett. 4(9),1733-1739。 已努力改良該多元醇合成法以形成形狀及尺寸均勻之奈 米結構。例如,在該「多元醇」方法中加入微量氯化物形 成單晶截角立方體及四面體。參見(例如)”,B等人, (2004) Nano Lett· 4(9),1733·1739。在該「多元醇」方法 中使用晶種材料(例如鉑或銀奈米粒子)產生高縱橫比(約 1000)之均勻銀奈米線。Sun,γ等人,⑽2) chem Μ咖 14’ 4736-4745。然而’現有方法中仍然存在形成混合奈米 結構(例如銀奈米線伴有銀奈米粒子之形成)之問題。因此 需要其他分離步驟以獲得單分散性奈米結構。 相關技術中仍,然需要以有效及可再現性方式製造具有可 控制形狀及尺寸之奈米結構。 ~ 【發明内容】 本文描述一種藉由調啓客;35备人^ ^ W正夕7L酵合成法之反應條件來控制 金屬奈米線形態之方法。特定而言,可藉由以惰性氣體清 洗該反應實現批次間一致性。 -實施例提供-種製備金屬奈米線之方法,其包括: 150366.doc 201125810 (a) 藉由在反應容器中組合多元醇溶劑、包覆劑、及離 子添加劑提供第一反應混合物;一 (b) 以惰性氣體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達清洗時間; (c) 在(b)之後’藉由將該第一反應混合物與金屬鹽組合 提供第二反應混合物;及 (d) 藉由使該金屬鹽還原提供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其 中該等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第一產率之金屬奈米線。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以在(b)之前將該第一反 應混合物加熱至預定反應溫度。 在某些實施例中,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包括清洗該反 應容器並在該第一反應混合物之頂面上方形成惰性氣體包 覆層。在其他實施例中,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包括喷射 該第一反應混合物(即直接將該惰性氣體注入該第一反應 混合物中)。 在各種實施例中’提供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在清洗 該第二反應混合物之同時還原該金屬鹽。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多元醇溶劑係乙二醇' 丨,2_丙二 醇、1,3-丙二醇’該包覆劑係聚(乙稀n比洛咬酮),該離子 添加劑提供氣離子(例如氣化四烷基銨)。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金屬鹽係銀鹽且該等金屬奈米線 係銀奈米線。在其他實施例中’藉由本發明方法製造之複 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包含至少80%之金屬奈米線。 在各種實施例中,調整該清洗時間形成不同形態之金屬 奈米結構及/或不同產率之金屬奈米線。 s 150366.doc 201125810 另一實施例提供包括以下步驟之方法. ⑷提供具有目標平均長度、目標平均直 率之第-複數個金屬奈米線,其中藉由第 乂 劑中製備:等第一清洗時間)在第-多一 J中裏備該專第一複數個金屬奈米線, 批次提供該第-多元醇溶劑; ,'中自苐一製造 (b)提供具有該目標平均長度、目 產率之第二複數個金屬夺 :、勺直佐、或目標 法(其包括以惰性氣體清洗達、、主 -〇成 溶劑中製傷兮等 β / 0’㈤)在第二多元醇 -^ 數個金屬奈米線,且其中該第二, 70、谷劑與該第一多元醇溶劑在化 ^夕 製造批次裎徂# , 于上係相同且係自第二 同。/、〜、中该第一清洗時間與該第二清洗時間不 合trr施例中’該第一多元醇合成法與該第二多元醇 卜係在實質上相同之條件下進行。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且古兮a神τ 直徑、力 〜'有5亥目標平均長度、目標平均 第二多元醇_中進行1多種括藉由在該 該第二清咮^ . 丨夕種I式夕转合成法來選擇 屬奈米線之平二ί供藉由各測試多元醇合成法獲得之金 有該目榨 '又、平均寬度或產率;及確認與產生具 線之㈣Γ 目標平均寬度或目標產率之金屬奈米 。式夕元醇合成法相對應之第二清洗時間。 係小於今=疋實細例令’該測試多元醇合成法之反應規模 、磙第二多元醇合成法。 150366.doc -6- 201125810 【實施方式】 在以下圖不中’相同之數字表示相似之元件或操作。該 等圖示中元件之尺寸及相對位置不—定按比例♦製。例 如,未按比例描繪各種元件之形狀及角度,且任意地放大 及以立某些該等元件以提高圖示易讀性。另外,所描繪之 «亥等元件之特疋形狀不意欲傳達任何關於該等特定元件之 實際形狀之資訊’且僅經選擇以利於辨識該等圖示。 本文提供細乡元醇合纽製造奈米結科㈣奈米結 構形態之方法。特定而言’多種實施例提供製造具有批次 間一致性之高產率奈米線之方法。 奈米結構形態 本文提供一種自各種形態之奈米結構之混合物中單離並 純化某些形態之奈米結構之方法。特定而言,冑質上所用 純化之金屬奈米結構具有10或更大之縱橫比。 本文所使用之「傳導性奈米結構」《「奈米結構」一般 係指導電性奈米尺寸結構,,其中至卜種尺寸係小於 遍咖,更佳小於25()nm、咖nm、5()ni^25nm。通 ㊉由金屬材料(例如兀素金屬(如過渡金屬)或金屬化合物 (如金屬氧化物))製造該等奈米結構。該金屬材料亦可為雙 金屬材料或金屬合金,#包括兩種或更多種類型之金屬。 合適之金屬包括(但不限於)銀、金、銅、鎳、鍍金銀、翻 及飽。 該等奈米結構可呈任何形狀或幾何結構。可藉由其縱橫 比(其係該奈米結構之長度對直徑之㈣)以簡單方式確定 150366.doc 201125810 特定奈米結構之形態。例如,某此 一不水結構係呈等向性形 狀(即縱検比=1)。等向性奈米結構 傅逋常包括奈米粒子。在 較佳貫施射,料奈米結構係、呈各向異性形"即縱橫 比川。各向異性奈米結構通常具有沿其長度之縱轴。示 例性各向異性奈米結構包括如本 +又所疋義之奈米線、奈米 棒、及奈米管。 該等奈米結構可為實心或空心。實心奈米結構包括(例 如)奈米粒子、奈米棒及奈米線H線」通常係指縱橫 比大於10,較佳大於50,且更佳大於1〇〇之細長奈米結 構。該等奈米線之長度通常大於5⑽nm,大於i μη1,或大 於10 μπι。「奈米棒」通常係縱橫比不大於1〇之短且寬之各 向異性奈米結構β 空心奈米結構包括(例如)奈米管。該奈米管通常具有大 於1 〇 ’較佳大於50 ’且更佳大於1 〇〇之縱橫比(長度:直 咎)。該等奈米管之長度通常大於500 nm,大於1 μιη,或 大於10 μιη。 南縱橫比之奈米結構(例如奈米線)尤其比低縱橫比(不大 於10)之奈米結構有利,因為奈米結構越長,則需用於達 到目標導電性之奈米結構越少。導電薄膜上之較少奈米結 構亦產生較高之光學透明性及較低之混濁度,該兩種參數 係廣泛應用於顯示器技術中。另外,奈米線之寬度亦直接 影響薄膜導電性’即,在既定之金屬含量下,該等奈米線 越細’則所得之薄膜的導電性越小。 奈米線之導電網路係光學透明,因為奈米線組成該薄膜 150366.doc 201125810 之極小部份。特定而言,奈米線之長度及寬度將影響所得 之透明導體薄膜之光學透明性及光漫散(混濁度),因為夺 米線吸收並散射光。為形成其中奈米結構形成導電網路: ^明導體,可希望減少縱橫比低於奈米線之奈米結構之數 量,因為言亥等低縱橫比奈米結構可能&法有效地促進導電 性’且其等之存在會增加混濁度。本文所使用之「低縱橫 比奈米結構」包括(例如)較寬及/或較短(如奈米粒子、奈 米棒)’且具有較小縱橫比(<10)之奈米結構。由於其在暗 視場顯微照片中之明亮外觀,因此某些或所有此等低心 比奈米結構可被視為導電薄膜中之「明亮物體」。因此, 該等明亮物體可顯著增加導電薄膜之混濁度。 標準多元醇合成法及藉由添加氣離子之修飾物 圖1A至1(:示意地顯示藉由標準多元醇合成法形成奈米 結構。在初始階段(圖1A),藉由含於溶液相〇〇)中之多元 醇溶劑(例如,乙二醇)將金屬鹽還原成元素金屬原子。一 /般而言,該等金屬原子首先藉由均勾成核方法形成小晶種 微粒14。該等晶種微粒通常具有丨至5 nm.圍内之直徑。 某些該等晶種開始在溶液相1G中生長成等方性奈米結構 2〇 ’其係由沿所有方向進行的無差別生長所形成。相反 地’某些晶種生長成各向異性奈米結構24,其係由沿橫向 尺寸擇優生長所形成。如圖lc所示,該等等方性奈米結構 20及各向異性奈米結構24在保持其基本形態之同時繼續生 長成更大之結構。獲得奈米粒子3〇及奈米線34。應注意在 該生長過程中’較小粒子之安定性較差且通常自發地溶解 150366.doc r, 201125810 並促進較大粒子之生長。參見(例如)美國公開專利申請 第2005/0056118號。 ” 雖然可調整諸如反應時間及溫度之反應條件,以傾向於 形成奈米線,但該標準多元醇方法無法製造產量令人滿意 之均勻奈米線。圖2係使用硝酸銀作為前驅物之標準多元 醇方法之反應產物之影像。如圖顯示,同時出現奈米線及 奈米粒子。 已發現添加合適之離子添加劑(如氯化四丁基銨,其在 上述反應混合物中提供氯離子)可增加所得奈米線之產量 及單为散性。在申請者之共同擁有及共同待審之美國專利 申請案第11/766,552號(其全部内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 中)中更詳細地描述此改良之多元醇合成法。 如本文所使用,「金屬鹽」係指具有帶正電荷之金屬離 子及帶負電荷之抗衡離子之中性化合物。該抗衡離子可係 無機或有機。示例性金屬鹽包括(但不限於):硝酸銀 (AgN〇3)、乙酸銀((C^COOLAg)、過氯酸銀(AgC1〇4)、過 氣酸金(Au(C104)3)、氣化鈀(PdCi2)、氣化鉑(ptCl2)、及 類似物。通常,該金屬鹽可溶於還原性溶劑(如乙二醇)並 離解成帶相反電荷之金屬離子及抗衡離子。通常,該金屬 鹽在還原性溶劑中之溶解度為至少〇 〇〇1 g/ml、至少〇 〇5 g/ml、或 〇. 1 g/ml。 以上反應混合物中之金屬鹽之還原形成相應之元素金 屬。該元素金屬結晶或生長成一維奈米結構(如奈米線)。 因此’合適之金屬奈米線包括(但不限於)銀、金 '銅、 150366.doc -10- 201125810 鎳、鈀、鉑、及鍍金銀奈米線。 包覆劑」係指優先與生長奈米線之側面相互作用並黏 附至該侧面,以使該包覆劑限制該側面之生長並促進該奈 米線之橫戴面結晶之化學劑。圖3示意地顯示生長奈米線 之’准生長。生長奈米線3 6包含側面3 7及橫截面3 8。包 覆劑39與側面37之相互作用比其與橫截面%之相互作用更 強烈。側面37因此經鈍化,而橫截面38可進一步結晶以形 成奈米線。該包覆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乙烯吡咯啶 酮)、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酸、及其任何共聚物。 還原性溶劑」係指該金屬鹽、離子添加劑及包覆劑可 /合於其中之極性洛劑。另外,該還原性溶劑係作為將該金 屬鹽轉變成其相應之元素金屬之還原劑。通常,該還原性 溶劑係包含至少兩個羥基之化學試劑。還原性溶劑之實例 匕括(但不限於)二醇、多元醇、二醇、或其混合物。更明 確而5,該還原性溶劑可為(例如)乙二醇、丨,2-丙二醇、 1,3·丙二醇、丙三醇、甘油、及葡萄糖。 _離子添加劑」係指包括陽離子及陰離子之鹽添加劑。 該陽離子及陰離子係藉由離子相互作用結合並在極性溶劑 (例如水、醇、二醇及多元醇(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 ’3丙一醇、丙二醇、甘油、及葡萄糖))中離解。該陽離 子可係無機或有機。該等陰離子通常係無機。示例性陰離 子包2含_子(Cr、Br•、卜F·)、碟酸根(p(V.)、硫酸根 (4 )、硫酸氫根(HSCV)、芳基及烷基磺酸根(RS〇3-)、 及類似物。該離子添加劑可進—步包括其相應的酸,即該 150366.doc 201125810 陽離子係質子。 在某些貫知例中’該離子添加劑係氯化四級敍。本文所 使用之「氯化四級銨」係指其中所有四個氫已被有機基團 置換之氣化銨(NH/Cr) ^因此,通常可藉由式nr/ci-表 示該氯化四級銨’其中各R係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烷 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芳烷基。 「燒基」係指1至20個碳之間之單價飽和烴結構,其中 該等碳原子係以直鏈或分支鏈方式排列。低碳數烷基意指 1至5個碳原子之烷基。低碳數烷基之實例包括曱基、乙 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或第三丁基及類似物。較 長鏈烧基之實例包括辛基(c8)、癸基(Cig)、十二烷基 (C !2)、録蠛基(C ! 6)、及類似物。當指定具有特定數量之碳 原子之院基殘基時,其涵蓋具有該數量之碳原子之所有幾 何異構體;因此,例如,「丁基」意欲包含正丁基 '第二 丁基、異丁基及第三丁基;丙基包含正丙基及異丙基。 除非另外指定’否則該院基可視需要經鹵素(F、Br、C1 或I)、烷氧基、胺、及類似物取代。 「烯基」係指具有至少一個雙鍵之2至20個碳原子之間 之單價烴結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丙稀基、 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丁二烯基、戊二烯基、及類似 物。除非另外指定,否則該烯基可視需要經鹵素(F、Br、 Cl或I)、烷氧基、胺、及類似物取代/ 「炔基」係指具有至少一個三鍵之2至20個碳原子之間 之單價烴結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丙炔基、 150366.doc -12- 201125810 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曱基丙炔基、4_甲基丨丁炔 基、4-丙基-2·戊炔基、及類似物。 「烷氧基」係指具有式-〇-烷基之自由基。實例包括甲 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及類似物。低碳數烷 氧基係指含有1至5個碳原子之基團。 「芳基」係指視需要經取代之苯基或萘基。芳基之示例 性取代基包括i素、經基、炫氧基、胺基、魏基、或類似 物中之一或多種。 「芳烷基」係指經至少一個芳基取代之烷基殘基。通常 可藉由式芳基-烷基-表示該芳烷基。示例性芳烷基包括(但 不限於)苯甲基(及苄基)、或苯乙基。 因此,示例性離子添加劑包括(但不限於):氯化四甲基 銨(TMAC)、氯化四丁基錄(TBAC)、氣化鯨蠟基三曱基錄 (CTAC)氣化C8-C18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甲基三辛基 錢(即Aliquat 336®)、及類似物。 四級銨離子(NR/)永久性帶電陽離子,其通常不受其環 境之pH影響。如本文所^義,其等可溶於還原性溶劑中。 另卜由於該等有機基團之存在,因此其等可與該包覆劑 (例如PVP及其共聚物)相容。 。等四級銨離子與無機陽離子之不同在於其在改良之多 元醇方法中對形成銀奈米線之影響。更明確而言,以四級 銨為主之離子添加#1之存在促進奈米結構主要進行各向異 性生長’以形成較高產量及較高單分散性之奈米線。” 圖4A至4D顯示使用各種氯離子型離子添加劑(分別包括 150366.doc -13· s 201125810 HCl、ZnCh、MgCh、及TBAC)所形成之銀奈米線之影 像。所有反應係藉由首先在室溫(25〇c)至4〇〇c下混合〇^ M AgN〇3、0·15 M PVP及〇.〇〇1 M該等氯化物而進行。隨後 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約16〇〇c。通常在短暫之誘導期(1〇 至30分鐘)後迅速形成奈米結構(奈米線及/或奈米粒子)。 在約3 0分鐘後收集該等產物。 圖4A至4C顯示伴隨不同程度之其他奈米結構(如奈米粒 子)形成銀奈米線。相比之下,圖4D顯示具有極少或無奈 米粒子形成之3至1〇〇 μιη之間之均勻銀奈米線。因此,使 用TBAC作為該添加劑尤其可優化銀奈米線之產帛,並使 其具有高總體產量及高單分散性。 該離子添加齊!中之陰離子(即氯離子)對於控制該奈米線 开ν成亦具有重要作用。已發現基於其他鹵離子(例如溴離 子)之離子添加劑不具有與氯離子型離子添加劑相同之效 果例如,使用溴化鯨蠟基三甲基銨代替氯化鯨蠟基三甲 基銨僅形成奈米粒子。 另外已觀察到該反應混合物中之該等組分之濃度對於奈 =構之形成及其產率具有一定影響。例如,就奈米線之 取仫產率而言,該反應混合物中之金屬鹽通常係在約〇 Μ至〇‘2 Μ,更佳0_05 Μ至(u Μ之範圍内。另外,ρνρ之 漠度通常係在〇·(Η Μ至〇·2Μ ’更佳〇()5 l5 Μ之範圍 内。 各種貫把例中,該反應混合物中之氯化四級敍之濃度 係在〇·〇〇!河至0.5狀範圍内。該濃度較佳係小於〇· ι仙 I50366.doc 201125810 避免沉澱。該氯化四級銨與該金屬鹽之相對莫耳比通常係 約0,1%至10%,更佳約0.5%至1%。 該反應溫度影響所形成之金屬奈米線之產率及長度。通 常’在第一溫度下’將該金屬鹽' PVP、及該離子添加劑 在多元醇溶劑(例如乙二醇或丙二醇)中混合。該第一溫度 可在約20°C至約40°C之範圍内。充分混合該反應混合物, 然後將其加熱至第二溫度。該第二溫度通常保持在約5 〇 t 至約200°c,更通常約15(TC至約16〇t之範圍内。在高於 170°C之溫度下,形成比在較低溫度下形成之奈米線短的 奈米線。 另外藉由反應時間控制藉由該改良多元醇方法製造之金 屬奈米線之產率及長度。圖5入至汀顯示在xl〇〇DF下成像 之奈米線形成之進展。在指定之反應㈣自較應混合物 取樣。藉由冰浴冷卻各樣品以使該等奈米結構停止生長。 圖5A顯示在最初誘導期内(約7分鐘),形成微粒仂(如晶 種)。如圖5B至5D所示,在之後的3分鐘内,奈米線料快速 成形。在反應15分鐘後,較長之奈米線48在該反應混合物 中聚集(圖5E”之後’另外5分鐘產生更多奈米線(圖— 該反應在30分鐘内完成,藉此即使延長反應時間也不再形 成奈米線。 圖6顯示在無任何離子添加劑之乙二醇中進行之對照多 元醇合成法。如圖所示,幾乎不形成奈米線。 溶劑之選擇亦可影響該等奈米線之形態。例如’ ^-丙 二醇比乙二醇產生更快之奈米線生長,而甘油顯示較慢之 150366.doc 201125810 反應速度°圖7至8(分別對應於實例8及9)顯示在ΐ2·丙二 醇及1,3-丙二醇中進行之改良多元醇合成法之結果。 氮氣清洗 上述標準及改良之多元醇合成法皆在空氣之存在下進 行。雖然可優化兩種方法以製造占優勢之奈米線,但產生 除奈米線以外之少數但顯著聚集之奈米結構。例如,除金 屬奈米線以外,亦可獲得多種形態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 奈米粒子、奈米立方體、奈㈣、奈米錐及多層攀晶粒 子。該問題由於該方法的較差再現性而變得複雜,其導致 奈米線形態之批次間變化。此至少部份係因為在空氣之存 在下,對反應動力學之控制較差。例如,在該改良之多元 醇合成法中,藉由對該反應混合物取樣並分析該等奈米線 形匕、之特徵來人工監測該反應。若該等奈米線形態符合某 些關於長度及寬度之目標標準,則通常使該反應中止。然 而,該等奈米線形態之視覺特徵化依賴於反應操作者之主 觀》平i貝,其導致奈米線形態及產率在批次間之較差再現 性。例如,若使該反應過早中止,則將無法實現目標形 態。另一方面’若使該反應過晚中止,則將形成一系列明 焭物體。一旦形成,則很難將該等明亮物體自所需形態之 奈米線分離,此主要係因為質量之相似性。如本文所論 述,該等明亮物體(其通常係具有低縱橫比之奈米結構)可 增加最終導電薄膜之混濁度。 因此,已發現該人工反應控制對於嘗試在達到目標奈米 線形態的同時降低形成低縱橫比奈米結構之發生率的有效 150366.doc 201125810 性較差。因此,具有目標形態之奈米線之產率可在批次之 間變化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低至25%。 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藉由在金屬鹽還原反應之前以惰性氣 體清洗該反應容器來控制多元醇合成法中之奈米線形態之 方法。令人驚訝地,該惰性氣體清洗減小或消除奈米線形 態及產率之批次間變化。 更明確而言,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製備金屬奈米線之方 法,其包括: (a) 藉由在反應容器中組合多元醇溶劑、包覆劑、及 離子添加劑提供第一反應混合物; (b) 以惰性氣體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達清洗時間; (c) 在(b)之後,藉由將該第一反應混合物與金屬鹽組 合提供第二反應混合物;及. (d) 藉由使該金屬鹽還原提供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 其中該等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第一產率之金屬奈米 線。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惰性氣體係氮氣。應瞭解在描述 氮氣清洗之處,亦可使用其他惰性氣體或稀有氣體,如氬 氣。 本文所使用之「α洗」係指將一種類型之反應氣氣氛置 換成另一種氣氛。特定而言,在本文描述之包括在多元醇 溶劑中還原金屬鹽之多元醇合成法中,清洗係指在該還原 反應之前將反應容器中存在之空氣置換為惰性氣體。例 如,氮氣清洗可包括β洗該反應器並在包括除金屬鹽以外 s 150366.doc 201125810 之所有反應物之第-反應混合物之頂面上方形成情性氣體 之包覆層。在其他實施例中,氮氣清洗可包括噴射該第一 反應混合物。本文所使用之「喷射」係指將惰性氣體引入 液相(例如該反應混合物)中之清洗類型。通常,可藉由使 惰性氣體在該反應混合物中起泡來進行喷射。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清洗之前,該方法另外包括將該第 一反應混合物加熱至預定之反應溫度。通常,該溫度係約 70至 140°C,或較佳 80至 12〇。(:。 在其他實施例中,在清洗持續最初清洗時間後,該清洗 在添加金屬鹽之後繼續進行並持續整個反應時間。 在各種實施例中’該多元醇溶劑係乙二醇、〗,2丙二 醇、1,3-丙二醇、或甘油。該包覆劑係聚(乙烯吡咯啶 酮)’且該離子添加劑係氣化四烷基銨。 在任何所述之實施例中,該金屬鹽較佳係銀鹽且該等金 屬奈米線係銀奈米線。 在各種實施例中,金屬奈米線之產率係至少8〇%,更佳 為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本文所用之r產率」 係指該等金屬奈米線相對於以金屬鹽形式添加至該反應混 合物中之金屬之含量。 圖9A至9C顯示氮氣清洗對諸多不同反應批次(總共8〇批 次)中之奈米線形態之影響。圖9A顯示無氮氣清洗之40個 反應批次(1至40)及具有氮氣清洗之40個反應批次(41至80) 中之平均奈米線寬度。該控制上限(UCL)及控制下限(LCL) 係分別定義為自該平均寬度加上及減去三個標準偏差。如 150366.doc •18· 201125810 圖所不’在無氮氣清洗時,該等奈米線寬度之變化程度比 藉由氮氣清洗獲得之奈米線寬度之變化更大(該11(:1^與LCL 之間的差異更大)。類似地,圖9B_示與無氮氣清洗之反 應批次(1至40)相比,具有氮氣清洗之反應批次(41至8〇)之 批次間長度變化亦大幅減小。圖9(:明顯顯示:與無氮氣清 洗之反應批次(1至40)相比,具有氮氣清洗之反應批次(41 至80)之奈米線產率係實質上更高且其變化係小得多。 作為對照,圖9D顯示在未經惰性氣體清洗之先前技術多 元醇合成法中之奈米結構之集合物。相反地,該還厚反應 係在空氣之存在下進行。如圖所示,較短且縱橫比較低之 明亮物體(60)頻繁出現於細長奈米線(7〇)中。該等明亮物 體可施會導致導電薄膜具有不可接受之高混濁度。 因此,已顯示在還原反應之前經惰性氣體(如氮氣及氬 氣)清洗之多元醇合成法獲得再現性更高之奈米線形態、 更高產率之奈米線、及更少之低縱橫比奈米結構。 另外已發現,即使當該惰性氣體以固定流速清洗一段固 定牯間,所得之奈米線形態可高度決定於該多元醇溶劑 (如1,2-丙二醇、或PG)之特定製造批次。圖i〇a顯示在兩 個不同之反應器中’實現所需奈米線形態之總反應時間隨 PG之批次(A-D)而變化。某些批次之pG將導致較短之反應 時間及較短及較細之奈米線,而其他批次之PG將產生較長 之奈米線及較長之反應時間。另外參見圖i〇b。 圖10C顯示就固定批次之PG而言,在添加金屬鹽之前的 不同氮氣清洗時間及隨後開始的反應產生不同之奈米線長
S 150366.doc -19- 201125810 ::而言’當清洗時間增加時,獲得較短但安定之奈 =二。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調整清洗時間之長度 、、主洗時/態之金屬奈米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調整該 ^洗時間形成不同產率之金屬奈米線。 顯*調整該清洗時間亦導致奈米線形態之不同尺寸 =特定而言,該清洗時間越長,則長度分佈越窄,此 可讀制以實現某些目標形態(例如約1〇叫之長度)。 門=插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藉由調整惰性氣體之清洗時 間來彌補該奈米線合成法之原材料之批次間變化之方法, =減小或消除該等原材料之批次間變化對奈米線形態之 二:該多元醇溶劑(如PG)通常係變化之主要來源,因為 、3里明顯超過所有其他原材料。然而’任何原材料可引 起某種程度之批次間蠻仆直 洗時間來解決。 ㈣财稭由調整㈣氣體清 更明確而言,該方法包括: ⑷提供具有目標平均長度、目標平均直徑、或目標 產率之第-複數個金屬奈米線’其中藉由第—多元醇人2 法(其包括以惰性氣體清洗達第一清洗時間)在第一多:醇 浴劑中製備該等第一複數個金屬奈米線,且其中 造批次提供該第一多元醇溶劑; (b)提供具有該目標平均長度、目標平均直徑或目 標產率之第二複數個金屬奈米線,其中藉由第二多元醇合 成法(其包括以惰性氣體清洗達第二清洗時間)在第二夕: 醇浴劑中製備該等第:複數個金屬奈米線,JL其中該第 150366.doc -20- 201125810 户元醇溶劑與該第一多 二製造抵次提供…二2 係相同且係自第 不同。 ,、中該第一清洗時間與該第二清洗時間 在各種實施例令, 夕_ 合成法另外係在成法與該第二多元醇 . '、在實質上相同之條件下進行。 屬太乎绩°預、擇金屬奈米線之目標形態以符合由該等金 形叙透料叙某錢格 共同待審之Μ國皇4丨± U如共同擁有及 線之读明道 月案第U/871,053號提供基於奈米 導體之奈米線形態與薄膜電阻之間的相互關係之 中’该申請案之全部内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 該第-及第二多元醇溶劑在化學上係相@,其等具有相 5之化學特性與性f。其等之相互差異僅在於批次間變 八旦以可由任何既定製造批次之不同程度之雜質及溶解氧 3量所引起。例如’如圖1〇A及⑽顯示,批次八至〇係由
Chemical Company, Midland, Michigan) 提供之丙二醇’然而其等自同樣操作之反應形成不同形態 之奈米線。 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藉由在第二多元醇溶劑中實施一或 多次測試性多元醇合成法來實現目標奈米線形態,以確定 清洗時間長度之方法。敎而言,可首先針對該第二批次 之第二多70醇溶劑進行較小規模之反應(其中變數僅為清 洗時間),且可分析所製造之奈米線。可使用與目標形態 之奈米線相關之清洗時間進行大規模反應。 s 150366.doc -21 - 201125810 墨水组合物 可在基板上沉積該等奈米結構之液體分散液,隨後藉由 乾燥或固化方法製備奈米結構網路層。該液體分散液亦稱 為「墨水組合物」或「墨水調配物」。該墨水組合物通常 包括複數個奈米結構及液體载體。 由於高縱橫比(如大於10)之各向異性奈米結構促進高效 導電網路之形成,因此可希望該墨水組合物之奈米結構— 致具有大於10之縱橫比(如奈米線)。然而,在某些實施例 中,可存在較少量作為奈米線合成之副產物之縱橫比為 或更小之奈米結構(包括奈米粒子)。因此,除非另有說 明,否則應將導電奈米結構理解為包括奈米線及奈米粒 子。另外,如本文所使用,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代表該墨 水組合物及基於其之導電薄膜中之大多數奈米結構之「奈 米線」可伴隨或不伴隨少量奈米粒子或縱橫比為10或更I 之其他奈米結構。 该液體載體可為任何合適之有機或無機溶劑,其包括 (例如)水、酮、醇、或其混合物 、丙二醇、 該酮溶劑可為(例如)甲 、甲基乙基酮、及類似物。該醇溶劑可為(例如)甲醇、 乙醇、異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 及類似物。 社該墨水組合物可另外包含一或多種防止或減少該等奈米 結構之聚集或腐# ’及./或促進該等奈米結構在基板上之 固定之試劑。該等試劑通常係非揮發性且包括界面活性 ^黏度調節劑、防腐钱劑、及類似物。 150366.doc -22- 201125810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墨水組合物包含用於減少該等奈米 結構之聚集之界面活性劑。合適的界面活性劑之代表性實 例包括含氟界面活性劑,如ZONYL®界面活性劑,其包括 ZONYL® FSN、ZONYL® FSO、ZONYL® FSA、ZONYL® FSH (DuPont Chemicals,Wilmington, DE)、及 NOVECtm (3M, St. Paul,MN) »其他示例性界面活性劑包括基於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較佳之界面活性劑包 括(例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如TRITON™(xlOO、xll4、 x45))、及壬基紛聚氧乙烯醚(如TERGITOL™ (Dow Chemical Company,Midland MI))。其他示例性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包 括乙炔系界面活性劑,如DYNOL® (604、607)(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Allentown, PA)及正十二院基β-D-麥芽 糖苷》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墨水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黏度調節 劑,其係用作使奈米結構固定於基板上之黏合劑。合適的 黏度調節劑之實例包括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甲基 纖維素、黃原膠、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 '及羥乙基纖 維素。 在特定實施例中,該界面活性劑對該黏度調節劑之比例 較佳係在約80至約0.01之範圍内;該黏度調節劑對該等金 屬奈米線之比例較佳係在約5至約0.000625之範圍内;且 該等金屬奈米線對該界面活性劑之比例較佳係在約5 6 0至 約5之範圍内。可根據所使用之基板及應用方法改變該墨 水組合物之組分之比例。該墨水組合物之較佳黏度範圍係 150366.doc •23- 201125810 在約1與100 cP之間。 導電薄膜 在墨水沉積及至少部份鉍 — 物乾燥或裔發該液體載體之後形成 奈米結構網路層。因此哕太 、 不'未結構網路層包括隨機分佈且 連接之不米結構。該奈米結構網路層通常係呈厚度一 般相當於該導電奈米姓Μ y 、°構之直徑之薄膜形式。當該等奈米 :構之數量達到滲流臨限值時,該薄膜具有導電性且係稱 :導電薄n墨水组合物之其他非揮發性組分(包括 〆夕種界面活性劑及黏度調節劑)可形成該導電薄膜之 部份。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所用之「導電薄 係指由網路狀及渗流性奈米結構形成之奈米結構網路 I、該墨水組合物之任何非揮發性組分之組合,且可包含 (例如)以下中之一或多種:黏度調節劑、界面活性劑、及 ^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導電薄膜可係指包含該奈 =構網路層及其他層(如保護層或阻擋層)之複合薄膜結 稱0 太吊U結構越長’則需用於實現渗流導電性之 =結構越少。就各向異性奈米結構(例如奈米線)而言, 二電渗流臨限值或裝填密度係與該等奈米線之長度2成反 二共同待審及共同擁有之申請案第"/871,〇53號(其全部 之方式併人本文中)詳細描述該等奈米結構之 龄/形狀與渗流臨限值下之表面裝填密度之間的理論及 只驗關係。 通常藉由「薄膜雷p且產 +「— 罨阻羊」或溥膜電阻」(其可以歐姆/ 150366.doc -24- 201125810 平方(或「Ω/口」)表示)度量該導電薄膜之導電性。該薄膜 電阻係至少表面裝填密度 '奈米結構之尺寸/形狀、及奈 米、、。構且刀之固有電性質之函數。如本文所使用,如果薄 膜具有不高於10s Ω/□之薄膜電阻,則認為該薄膜係導 電。較佳地,該薄膜電阻係不高於1〇4 Ω/口、3,〇〇〇 Ω/口、 1,000 Ω/□、或100 Ω/口。通常,由金屬奈米結構形成之導 電網路之薄膜電阻係在1〇 Ω/□至1〇〇〇 〇/□,1〇〇 Ω/口至 750 Ω/0,50 Ω/□至 200 Ω/口,1〇〇 Ω/□至 5〇〇 Ω/α,1〇〇 Ω/□至 250 Ω/口,10 Ω/□至 2〇〇 Ω/〇,1〇 Ω/□至 5〇 …口, 或1 Ω/□至1〇 Ω/□之範圍内。 在光學上,可藉由「光透射率」及「混濁度」描述該導 電薄膜之特徵。透射率係指透射穿過介質之入射光之百分 比。該入射光係指波長在約25〇 11111至8〇〇 nm之間之紫外光 (UV)或可見光。在各種實施例中,該導電薄膜之光透射率 係至少50%、至少60%、至少7〇%、至少8〇% '至少85%、 至少90%、或至少95%。若該光透射率係至少85%,則認 為該導電薄膜係「透明」。混濁度係光漫散純。其係指 自入射光分離並在透射期間散射(即透射混濁度)之光量之 百分比。與光透射率(其主要係介質(如導電薄膜)之特性) 不同,混濁度通常係產品因素且通常係由表面糙度及介質 中之嵌人顆粒或組成性異f引起4各種實施例中該透 不大於8%,不大於5%, 明導體之混濁度係不大於丨〇% 或不大於1°/〇。 含有或不+防腐蝕劑之保護層亦形成物理障帛以保護奈 s 150366.doc •25- 201125810 米線層免受溫度及濕度、及其任Μ動(其可在特定裝置 之正常操作條件下發生)之影響。該保護層可為硬塗層、 抗反射層、保護膜、阻擋層、及類似物中之一或多種,其 等皆詳細論述於共同待審之申請案第ιι/87ΐ,767及 11/5〇4,822號中。合適的保護層之實例包括合成聚合物, 例如聚丙烯酸物、環氧樹脂、聚胺基甲酸醋、聚矽烷、聚 石夕氧、聚(石夕氧-丙稀酸)物等。合適的防眩材料係相關技術 中已知,其包括(但不限於)矽氧烷、聚苯乙烯/ρΜΜΑ摻合 物、清漆(如醋酸丁酯/硝基纖維素/蠟/醇酸樹脂)、聚噻 吩、聚吡咯、聚胺基甲酸酯、硝基纖維素、及丙烯酸酯, 其等皆可包括光漫散材料,如膠體或發煙矽石。保護膜之 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酯、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酯(ρΕΤ)、 丙烯酸酯(AC)、聚對苯二曱酸丁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三醋 酸自曰(TAC) '聚乙缚醇、聚氯乙烯、聚偏二氣乙稀、聚乙 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丁縮酸、金屬離子 交聯性乙稀-曱基丙酸烯共聚物、聚胺基曱酸酯、玻璃 紙、聚烯烴、或類似物;以AC、PET、PC、PMMA、或 TAC特別佳。 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進一步描述本文所述之各種實施 例0 實例 實例1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小規模 150366.doc -26 - 201125810 在10 ml之小瓶中,於室溫(25°C)下,將含於乙二醇中之 0.5 ml AgN03溶液(0.1 M)與含於乙二醇中之0.5 ml PVP溶 液(0· 15 M)及含於乙二醇中之0.5 ml氯化四丁基銨溶液 (0.001 M)組合。將該小瓶浸入油浴(190°C)中達20至30分 鐘’以完成該反應。獲得灰色及閃光之反應產物。在顯微 鏡(xl00DF)下之目測顯示形成均勻奈米線。 允許該等反應產物沉澱至該小瓶之底部並移除乙二醇。 乾燥該等反應產物,且隨後將該等反應產物再懸浮於5 ml 去離子水中。經由玻璃料(微細,4-6 μιη,Kontes)過遽該 懸浮液。乾燥該滯留物(其含有無法透過該玻璃料之奈米 線)並稱重。 該等反應產物之進一步分析顯示其等實質上係不含或含 有極少奈米粒子之奈米線。 所產生之銀奈来線具有75±8 nm之平均直徑,及9.7±2.6 μιη之平均長度。 本文所述之該小規模反應具有高度再現性,其一致地形 成高百分比之銀奈米線。 實例2 作為對照,在不添加氯化四丁基銨之條件下進行實例i 之反應。如圖6所示,僅獲得奈米粒子。 實例3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大規模 在1000 ml之燒瓶中,於500 ml乙二醇中混合4 171 g PVP(MW=50,〇〇〇,37.6 mmol)、7〇 mg 氯化四 丁基敍(〇 25 s 150366.doc -27- 201125810 mmol)、及 4.254 g AgN03 (25 mmol)。在室溫(25°C )下攪拌 該反應混合物15分鐘,然後藉由設定為200°C之加熱套加 熱該燒瓶。將該反應混合物之内部溫度控制在約150 °C 下。在30分鐘内,該反應混合物已轉變成灰色且閃光之銀 奈米線懸浮液。所形成之銀奈米線具有62±7 nm之平均直 徑,及8.5± 1.9 μιη之平均長度。無沉殿物或奈米粒子形成 (參見(例如)圖4D)。 本文所述之該大規模反應具有高度再現性。 實例4 對照結果-標準多元醇方法 為進行對照,亦根據美國公開專利申請案第2005/0056118 號所述之方法製備銀奈米線。更明確而言,在1 60°C下預 加熱5 ml乙二醇。將含於乙二醇中之3 ml AgN03溶液 (0.085 Μ)及含於乙二醇中之3 ml PVP溶液(0.13 Μ)同時添 加至該經預加熱之乙二醇中。加熱該反應混合物並在160 °C下保持40分鐘。如圖2所示,觀察到所得之反應產物為 奈米線及奈米粒子之混合物。 實例5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大規模 在5000 ml之燒瓶中,於3000 ml乙二醇中混合49.98 g PVP(MW=50,000,450 mmol)、0.84 g 氣化四 丁基銨(3 mmol)、及51.02 g AgN03 (3 00 mmol)。在將該PVP添加至 該反應燒瓶中之前,藉由高剪切混合器將其完全分散於約 1/3之乙二醇中。在室溫(25 °C )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15分 150366.doc -28- 201125810 鐘,然後藉由設定為200°C之加熱套加熱該燒瓶。將該反 應混合物之内部溫度控制在約140°C下。在30分鐘内,該 反應混合物已轉變成灰色且閃光之銀奈米線懸浮液。所形 成之銀奈米線具有82.6±22.3 nm之平均直徑,及14.1±8.1 μηι之平均長度。形成極少奈米粒子。 本文所述之該大規模反應具有高度再現性。 實例6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較低溫度 在100 ml之燒瓶中,於50 ml乙二醇中混合0.42 g PVP (MW=50,000,3.76 mmol)、0.07 ml 氯化四 丁基銨(0.25 mmol)、及 0.43 g AgN03 (2·5 mmol)。在室溫(25°C )下攪拌 該反應混合物1 5分鐘,然後藉由設定為80°C之烘箱加熱該 燒瓶(不攪拌)。在兩周内,該反應混合物轉變成灰色且閃 光之銀奈米線懸浮液。所形成之銀奈米線具有62±1 8 nm之 平均直徑,及43±20 μιη之平均長度。該等反應產物主要為 細長奈米線。 實例7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1,3-丙二醇溶劑 在1000 ml之燒瓶中,於500 ml之1,2-丙二醇中混合4.17 g PVP(MW=50,000,37.6 mmol)、72 mg氯化四 丁基錄(0.25 mmol)、及 4.25 g AgN03 (25 mmol)。在室溫(25°C )下攪拌 該反應混合物15分鐘,然後藉由設定為200°C之加熱套加 熱該燒瓶。將該反應混合物之内部溫度控制在約160 °C 下。在30分鐘内,該反應混合物轉變成灰色且閃光之銀奈 150366.doc •29- 201125810 米線懸浮液。該等反應產物主要為奈米線。 實例8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1,2-丙二醇溶劑 在1000 ml之燒瓶中,於50 ml之1,2-丙二醇中混合0.417 g PVP(MW=50,000,3.76 mmol)、7.2 mg 氯化四 丁基錄 (0·025 mmol)、及 0.425 g AgN03 (2.5 mmol)。在室溫(25 °C )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15分鐘,然後藉由設定為81°c之 加熱套加熱該燒瓶。在兩天内,該反應混合物轉變成灰色 且閃光之銀奈米線懸浮液。該等反應產物主要為如圖7所 示之奈米線。 實例9 改良之多元醇方法-1,3-丙二醇溶劑 在100 ml之燒瓶中,於50 ml之1,3-丙二醇中混合0.42 g PVP(MW=50,000,3.76 mmol)、0·07 ml氯化四 丁基錢(0.25 mmol)、及 0.43 g AgN03 (2.5 mmol)。在室溫(25°C )下撥拌 該反應混合物15分鐘,然後藉由設定為l〇(TC之烘箱加熱 該燒瓶(不攪拌)。在12小時内,該反應混合物轉變成灰色 且閃光之銀奈米線懸浮液。該等反應產物主要為如圖8所 示之奈米線。 實例10 氮氣清洗及喷射 圖12A及12B另外顯示以氮氣清洗或喷射奈米線反應混 合物之間的高度相關性。更明確而言,實施兩種小規模反 應(0.5 L PG),其中在添加該金屬鹽(硝酸銀)之前,利用氮 150366.doc -30- 201125810 =喷射PG或PG及PVPe該等反應條件另外係、相同且在整個 =期間皆接受充分的氮氣清洗。所形成之奈米線形態係 各自相當且盘藉谐秘Λ 产洗心 應(3〇L)相當。所有具有氮氣 月 喷射之反應形成與彼等_由洛,主.土 、土 '攸寻糟由無氮虱清洗之合成法製 攻者明顯不同之形態。 本兒月曰中所引用及’或申請案記錄表中所列舉之所有 上述美國專利、美國專利申 甲開案、美國專利申請案、 外國專利、外國專利φ 士主 π案及非專利公開案之全部内容係 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作今明⑽瞭冑料本文已描述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以 ^之用’但在残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之情況下可 Π各種修飾。因此’除受隨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以外, 本發明不受限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Α至1C示意地顯示在多 仕夕兀知合成法中不同形態之奈 未結構之成核及生長; 圖2顯示根據標準多元 知&成法之奈米線與奈米粒子之 混合反應產物; 圖3示意地顯示藉助包覆劑之奈米線之-維生長; 田至4D顯不在改良多元醇合成法中使用各種氯離子 添加劑之各種實施例; 圖5Α至5F顯示在不同反 叉應時間下之奈米線形成之進 展; 施例之反應產物; 圖6顯示不存在離子添加劑之一實 I50366.doc 31· s 201125810 圖7顯示使用1,2-丙二醇作為還原性溶劑之一實施例; 圖8顯示使用1,3-丙二醇作為還原性溶劑之一實施例; 圖9A顯示藉由多元醇合成法形成之銀奈米線之平均寬度 之批次間變化及氮氣清洗之影響; 圖9B顯示藉由多元醇合成法形成之銀奈米線之平均長度 之批次間變化及氮氣清洗之影響; 圖9C顯示藉由多元醇合成法形成之銀奈米線之產率之批 次間變化及氮氣清洗之影響; 圖9D顯示藉由無氮氣清洗之多元醇合成法製造之複數個 奈米結構; 圖10A顯示丙二醇之批次間變化對除此以外係相同的多 元醇合成法之反應時間之影響; 圖1 0B顯示丙二醇之批次間變化對由除此以外係相同的 多元醇合成法製造之奈米線之平均長度的影響; 圖10C顯示氮氣清洗時間對藉由使用固定丙二醇批次之 多元醇合成法製造之銀奈米線之平均長度的影響; 圖11顯示針對固定丙二醇批次而言,氮氣清洗時間對銀 奈米線長度分佈之影響; 圖12A顯示氮氣清洗或喷射對由多元醇合成法製造之銀 奈米線之平均長度的影響;及 圖12B顯示氮氣清洗或噴射對由多元醇合成法製造之銀 奈米線之平均寬度的影響。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溶液相 150366.doc -32· 201125810 14 晶種微粒 20 等方性奈米結構 24 各向異性奈米結構 3 0 奈米粒子 34 奈米線 36 生長奈米線 37 側面 38 橫截面 39 包覆劑 150366.doc -33-

Claims (1)

  1. 20112581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製備金屬奈米線之方法,其包括: (a) 藉由在反應容器中組合多元醇溶劑、包覆劑、及 離子添加劑而提供第一反應混合物; (b) 以惰性氣體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達清洗時間; (c) 在(b)之後’藉由將該第一反應混合物與金屬鹽組 合而提供第二反應混合物;及 (d) 藉由使該金屬鹽還原提供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 其中該等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第一產率之金屬奈米 線。 2-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另外包括在(b)之前將該第一反應 混合物加熱至反應溫度。 3.如吻求項1之方法,其中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包括清 洗該反應容器並在該第一反應混合物之頂面上方形成= 性氣體包覆層。 4. 5. 6. 7. 8. 9. 如叫求項1之方法,其中清洗該第一反應混合物包括嘴 射該第一反應混合物。 如凊求項1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等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 ι括在凊洗該第二反應混合物之同時還原該金屬鹽。 如Μ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多元醇溶劑係乙二 二醇、丙二醇、或甘油。 丙 如請求項6之方法, 如請求項7之方法, 如請求項8之方法 其中該包覆劑係聚(乙烯。比n各咬_ )。 其中該離子添加劑提供氣離子。 ,其中該離子添加劑係氯化四烷基 150366.doc 201125810 録。 10. 如請求項6之古、土 、 凌’其中該金屬鹽係銀鹽且該等金屬奈 米線係銀奈米線。 、 11. 如請求項1之古 、·^万法,其中該等複數個金屬奈米結構包括 至少80%之金屬奈米線。 12·如喷求項1之方土 万法,其中調節該清洗時間形成不同形態 之金屬奈米結構。 其中調節該清洗時間形成不同產率 13.如請求項〗之方法 之金屬奈米線。 14· 一種方法’其包括: ⑷提供具有目標平均長度、目標 =第-複數個金屬奈米線,其中藉由第-多元醇: -包括以惰性氣體清洗達第一清洗時間)在第一多 :醇溶劑中製備該等第-複數個金屬奈米線,且其中自 第一製造批次提供該第-多元醇溶劑; ⑻提供具有該目標平均長度、目標平均録、或目 2產率之第二複數個金屬奈米線,其中藉由第二多元醇 〇成法(其包括以惰性氣體清洗達第二清洗時間)在第二 多元醇溶劑中製備該等第二複數個金屬奈米線,且其; 該苐一多元醇溶劑盘該望_夕一妒 片匕、Θ第多凡醇溶劑在化學上係相同 且係自第二製造批次提供; 千上係㈣ 其中該第-清洗時間與該第二清洗時間不同。 15.=求^之方法,其中該第_多元醇合成法與該第二 夕疋醇口成法在其他方面係在實質上相同之條件下進 150366.doc 201125810 行。 16.如峭求項14之方法’其中提供具有該目標平均長度、該 目心平均直控、或該目標產率之第二複數_金屬奈米線 包括精由在該第二多元醇溶劑中進行—或多種測試多元 酵合成法來選擇該第二清洗時間;提供藉由各測試多元 醇。成法獲4之各別金屬奈米線之平均長度平均寬度 或產率;及確認與產生具有該目標平均長度、目標平均 寬度或目標產率之金屬奈米線之測試多元醇合成法相對 應之第二清洗時間。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盆中該測蜻夕- 〇 ,、Τ,則试夕兀醇合成法之反應規 模係小於該第二多元醇合成法。 18.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多元醇溶劑係乙二醇、a 丙二醇、1,3-丙二醇、或甘油。 Hi凊未項18之方法,其中該包覆劑係聚(乙烯-比咯啶 _ ) 〇 20. 如請求項ip之方法,豆 上亥離子添加劑提供氯離子。 21. 如5月求項2〇之方法’豆中 銨。 〃中㈣子添加劑係氯化四烧基 ❹屬鹽係銀鹽且該等金屬奈 22. 如凊求項18之方法,其中 米線係銀奈米線。 至少80% S 23.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產率係 150366.doc
TW099128501A 2009-08-25 2010-08-25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morphology TW20112581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7509309P 2009-08-25 2009-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810A true TW201125810A (en) 2011-08-01

Family

ID=43063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8501A TW201125810A (en) 2009-08-25 2010-08-25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morpholog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512438B2 (zh)
EP (2) EP2470318A2 (zh)
JP (1) JP2013503260A (zh)
KR (1) KR101540951B1 (zh)
CN (1) CN102762324B (zh)
SG (2) SG178527A1 (zh)
TW (1) TW201125810A (zh)
WO (1) WO2011031483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5825B2 (en) 2013-01-04 2017-08-08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One-dimensional titanium nano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50514A1 (en) * 2005-08-12 2009-03-30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Nanowires-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EP3595016A1 (en) * 2006-10-12 2020-01-15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m
US8018568B2 (en) 2006-10-12 2011-09-13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2834923B (zh) * 2009-12-04 2017-05-10 凯姆控股有限公司 具有提高的雾度的基于纳米结构的透明导体以及包含所述透明导体的装置
KR101904912B1 (ko) 2010-01-15 2018-10-08 씨에이엠 홀딩 코포레이션 저헤이즈 투명 도전체
EP2531566B1 (en) * 2010-02-05 2018-09-12 CAM Holding Corporation Photosensitive ink compositions an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9023217B2 (en) 2010-03-23 2015-05-05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Etch patterning of nanostructure transparent conductors
US8613887B2 (en) 2011-01-14 2013-12-24 Carestream Health, Inc. Nanowire preparatio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US8551211B2 (en) 2011-02-15 2013-10-08 Carestream Health, Inc. Nanowire preparatio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KR102032108B1 (ko) 2011-02-28 2019-10-15 엔티에이치 디그리 테크놀로지스 월드와이드 인코포레이티드 금속성 나노섬유 잉크, 실질적으로 투명한 전도체, 및 제조 방법
US10494720B2 (en) 2011-02-28 2019-12-03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Metallic nanofiber ink,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conduc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WO2012161857A1 (en) 2011-05-23 2012-11-29 Carestream Health, Inc. Nanowire preparatio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JP5846598B2 (ja) * 2011-06-01 2016-01-20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ナノ粒子の合成方法
KR20130000504A (ko) * 2011-06-23 2013-01-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나노 와이어 제조방법 및 나노 와이어 복합체
US9205493B1 (en) 2011-06-28 2015-12-08 Innova Dynamics, Inc. Production of nanostructures
KR101305705B1 (ko) * 2011-07-12 2013-09-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전극 제조 방법
KR101327074B1 (ko) 2011-07-29 2013-11-07 주식회사 나노픽시스 나노 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956616B2 (en) 2011-07-29 2018-05-01 Lg Innotek Co., Ltd. Nano-w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326952B1 (ko) 2011-07-29 2013-11-13 주식회사 나노픽시스 나노 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476160B (zh) 2011-12-19 2015-03-11 Ind Tech Res Inst 奈米銀線之製備方法
US9095903B2 (en) * 2012-01-23 2015-08-04 Carestream Health, Inc. Nanowire ring preparatio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US10029916B2 (en) 2012-06-22 2018-07-24 C3Nano Inc. Metal nanowire networks a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US9920207B2 (en) 2012-06-22 2018-03-20 C3Nano Inc. Metal nanostructured networks a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IN2012DE01790A (zh) * 2012-08-11 2015-10-16 Council Scient Ind Res
US9821375B2 (en) * 2012-09-12 2017-11-21 M. Technique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 microparticles
US20140123808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Carestream Health, Inc. Nanowire preparatio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US8957322B2 (en) 2012-12-07 2015-02-17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nductive films having low-visibility pattern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WO2014116738A1 (en) 2013-01-22 2014-07-31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Nanostructure transparent conductors having high thermal stability for esd protection
US10971277B2 (en) 2013-02-15 2021-04-06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Methods to incorporate silver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10720257B2 (en) 2013-02-15 2020-07-21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Methods to incorporate silver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in electronic devices
EP2956807B1 (en) 2013-02-15 2021-11-03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Methods to incorporate silver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10020807B2 (en) 2013-02-26 2018-07-10 C3Nano Inc. Fused metal nanostructured networks, fusing solutions with reducing agent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metal networks
WO2014138749A1 (en) * 2013-03-08 2014-09-12 Innova Dynamics, Inc. Production of nanostructures
KR101533565B1 (ko) * 2013-07-04 2015-07-09 한국화학연구원 종횡비 조절이 가능한 고수율의 판상형 Ag 미세입자의 합성 방법
KR101536633B1 (ko) * 2013-07-18 2015-07-15 (주)켐트로스 은 나노와이어의 제조방법
US9759846B2 (en) 2013-09-27 2017-09-12 Cam Holding Corporation Silver nanostructure-based optical stacks and touch sensors with UV protection
TWI520911B (zh) 2013-10-21 2016-02-1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奈米銀線的製備方法
US11274223B2 (en) 2013-11-22 2022-03-15 C3 Nano, Inc.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atings based on metal nanowires and polymer binders, solution processing thereof, and patterning approaches
EP3115135B1 (en) * 2014-03-07 2018-11-28 Dowa Holdings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ver nanowires, silver nanowires and ink using same
KR20160147817A (ko) * 2014-04-11 2016-12-23 챔프 그레이트 인터내셔널 코포레이션 나노와이어 모폴로지를 제어하는 방법
US11343911B1 (en) 2014-04-11 2022-05-24 C3 Nano, Inc. Forma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with metal nanowires
US9801287B2 (en) 2014-07-09 2017-10-24 Cam Holding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tacts in layered structures
US9183968B1 (en) 2014-07-31 2015-11-10 C3Nano Inc. Metal nanowire inks for the forma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with fused networks
DE102015013239A1 (de) * 2014-10-28 2016-04-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drothermal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ber-Nanodrähten
DE102015013220A1 (de) * 2014-10-28 2016-04-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ber-Nanodrähten
DE102015013238A1 (de) * 2014-10-28 2016-04-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mit niedriger Sauerstoffkonzentratio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ber-Nanodrähten
WO2016104359A1 (ja) 2014-12-26 2016-06-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銀ナノワイヤーの製造方法、該方法で得られた銀ナノワイヤー及び該銀ナノワイヤーを含有するインク
KR101745080B1 (ko) * 2015-04-17 2017-06-09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알루미나 기반 광 디퓨저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작된 광 디퓨저
CN104861776A (zh) * 2015-06-02 2015-08-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抗沉降、自流平纳米银线导电油墨和由其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
KR101783104B1 (ko) 2015-10-30 2017-09-28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나노와이어 번들 어레이, 광대역의 초고성능 옵티컬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795866B1 (ko) * 2015-11-20 2017-11-09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나노와이어 번들 어레이, 이를 포함하는 멤브레인, 그 제작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증기발생장치
WO2019034623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Rhodia Operations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AL NANOWELS
EP3678804B1 (en) * 2017-09-06 2022-06-15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ontinuous flow production of metal nanowires
US11446738B2 (en) 2018-05-25 2022-09-20 Seiko Pm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ver nanowire
CN110480028B (zh) * 2019-09-24 2022-10-21 昆明贵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有机卤化物辅助制备银纳米纤维的方法与应用
JP7438348B2 (ja) 2019-11-15 2024-02-26 カウンシル オブ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アンド 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リサーチ 気泡塔型反応器を使用した、金属ナノワイヤの合成のための連続流動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552A (en) 1904-01-05 1904-08-02 Thomas Leggett Sturtevant Clutch device.
US871767A (en) 1906-02-23 1907-11-19 Charles F Raynaud Folding paper box.
US871053A (en) 1907-01-11 1907-11-12 John W Winningham Cutter-head setter.
US3167429A (en) * 1961-05-26 1965-01-26 Levy Marilyn Monobaths containing sodium polyacrylate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US3552969A (en) * 1967-09-25 1971-01-05 Eastman Kodak Co Photographic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DE3216125A1 (de) * 1982-04-30 1983-11-10 Cassella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wefelfarbstoffen der phthalocyanin-reihe
FR2537898A1 (fr) * 1982-12-21 1984-06-22 Univ Paris Procede de reduction de composes metalliques par les polyols, et poudres metalliques obtenues par ce procede
US5611805A (en) 1993-11-12 1997-03-18 Hall; Gary W.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keratotomy incisions
US5565143A (en) * 1995-05-05 1996-10-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Water-based silver-silver chloride compositions
JP3402215B2 (ja) * 1998-09-16 2003-05-0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導電膜形成用塗布液および導電膜
KR20010110754A (ko) * 1999-04-13 2001-12-13 나까도미 히로다카 이온토포레시스 디바이스
US7585349B2 (en) * 2002-12-09 2009-09-08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thods of nanostructure formation and shape selection
JP2004188451A (ja) 2002-12-10 2004-07-08 Sony Corp レーザ加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636454B2 (ja) 2003-05-13 2011-02-23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金属ナノロッドの製造方法と用途
JP4178398B2 (ja) * 2003-08-01 2008-11-12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ロッド状銀粒子の製造方法
US7048806B2 (en) * 2003-12-16 2006-05-23 The Clorox Company Cleaning substrates having low soil redeposition
US20050220882A1 (en) * 2004-03-04 2005-10-06 Wilson Pritchard Materials for medical implants and occlusive devices
JP2006040650A (ja) * 2004-07-26 2006-02-0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銀ペースト及びその銀ペーストの製造方法
US8114187B2 (en) * 2004-08-03 2012-02-1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rough Its Center For Commercialization Synthesis of platinum nanostructures
CN100485833C (zh) * 2004-10-15 2009-05-0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具有高长径比的磁性金属氧化物纳米线的合成方法
WO2006076613A2 (en) * 2005-01-14 2006-07-20 Cabot Corporation Metal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JP4839689B2 (ja) * 2005-06-16 2011-12-21 昭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銀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銀粉末、銀超微粒子分散液
JP2007031799A (ja) * 2005-07-28 2007-02-08 Toda Kogyo Corp 金属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
SG150514A1 (en) * 2005-08-12 2009-03-30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Nanowires-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JP4734521B2 (ja) * 2006-01-06 2011-07-27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金属磁性粉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20080003130A1 (en) * 2006-02-01 2008-01-0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silver nanostructures
KR100790948B1 (ko) * 2006-05-25 2008-01-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금속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금속나노입자
TWI397446B (zh) * 2006-06-21 2013-06-01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控制奈米結構形成及形狀之方法
JP2008031518A (ja) * 2006-07-28 2008-02-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ナノロッド及びナノ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TWI397925B (zh) * 2006-10-12 2013-06-01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用於控制透明導體之電氣和光學性質之系統、裝置及方法
US20090052029A1 (en) * 2006-10-12 2009-02-26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unctional films formed by highly oriented deposition of nanowires
EP3595016A1 (en) * 2006-10-12 2020-01-15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m
JP2008190006A (ja) * 2007-02-06 2008-08-21 Achilles Corp ワイヤー状の銀粒子およびその合成方法
US20080229612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Poshpeds Incorporated Human wearable laminar structure, insole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JP5498937B2 (ja) * 2007-04-20 2014-05-21 カンブリオス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コントラスト透明導電体およびそれを形成する方法
US8018563B2 (en) * 2007-04-20 2011-09-13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mposite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JP2009108407A (ja) * 2007-10-12 2009-05-21 Fujifilm Corp 屈曲棒状金属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屈曲棒状金属粒子含有組成物、及び導電性材料
WO2009063744A1 (ja) * 2007-11-16 2009-05-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金属ナノワイヤの製造方法、金属ナノワイヤ及び透明導電体
US7922787B2 (en) * 2008-02-02 2011-04-12 Seashell Technology, Llc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lver nanowires
JP5203769B2 (ja) * 2008-03-31 2013-06-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銀ナノワイヤ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水性分散物及び透明導電体
US8382878B2 (en) * 2008-08-07 2013-02-26 Xerox Corporation Silver nanoparticle process
CN101407335A (zh) * 2008-08-27 2009-04-15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锌纳米颗粒制备氧化锌纳米线的方法
US9536633B2 (en) * 2009-04-10 2017-01-0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allic composite and composition thereof
WO2010117075A1 (ja) * 2009-04-10 2010-10-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複合体及びその組成物
US20110024159A1 (en) * 2009-05-05 2011-02-03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liable and durable conductive films compris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SG175853A1 (en) * 2009-05-05 2011-12-29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Reliable and durable conductive films compris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EP2470610A1 (en) * 2009-08-24 2012-07-04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urification of metal nanostructures for improved haze in transparent conductors made from the same
US8269214B2 (en) * 2010-07-29 2012-09-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outcoupling layer for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EP3072639B1 (en) 2011-12-31 2019-07-03 Saint-Gobain Abrasives, Inc. Abrasive article having a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opening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5825B2 (en) 2013-01-04 2017-08-08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One-dimensional titanium nano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48170A1 (en) 2011-03-03
JP2013503260A (ja) 2013-01-31
KR20120082409A (ko) 2012-07-23
EP2554300A1 (en) 2013-02-06
EP2470318A2 (en) 2012-07-04
US8512438B2 (en) 2013-08-20
SG186652A1 (en) 2013-01-30
SG178527A1 (en) 2012-03-29
CN102762324A (zh) 2012-10-31
US20130298732A1 (en) 2013-11-14
KR101540951B1 (ko) 2015-08-06
WO2011031483A3 (en) 2011-05-12
CN102762324B (zh) 2016-06-08
WO2011031483A2 (en) 201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5810A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tal nanostructures morphology
Jia et al. Glycerol and ethylene glycol co-mediated synthesis of uniform multiple crystalline silver nanowires
TW201130740A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growing copper nanowires
TW201219133A (en) Nanowire preparatio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US10226822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metal nanoparticles using a multi-functional polymer and a reducing agent
US10406602B2 (en) Methods to produce ultra-thin metal nanowires for transparent conductors
WO2007107574A2 (fr) Nanoparticules notamment a structure coeur coquille, enrobees
JP2008013846A (ja) 金属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ナノ粒子
US20150129813A1 (en) Irradiation-assisted production of nanostructures
WO201903462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AL NANOWELS
WO2014169487A1 (en)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silver nanowires
Li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sea urchin-like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TW201816133A (zh) 使用有機自由基之超薄金屬奈米線的合成
CN113857487A (zh) 一种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Xia et al. Hierarchical gold microspheres catalyst: Simultaneous synthesis and immobilization
Fan et al. Synthesis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ultrafine silver nanowires by using 5-chloro-2-thienylmagnesium bromide as the additive
CN116262868B (zh) 一种高透明高导电石墨烯纳米铟防银变色涂层的制备方法
Kofke et al. Seedless CTAB mediated growth of anisotropic nan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 clusters on nanostructured plasmonic templates
Borchloo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wires with High Aspect Ratio, Length, and Small Diameter for Transparent Coating Applications
JP2015048516A (ja) 銀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