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860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高度維持聚人 一 μ行敉σ物之立體規則性及產 率,且氫量對溶融流動速率之 ^ 午Μ果大的所謂氫反應 ㈣哪n resp霞)良好之馳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及觸 媒’暨❹其之_«讀或料匈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先前’於丙烯等烯烴類之聚人中,〇 i ^已知有含有鎂、鈦、電 子供應性化合物及-素作為必需成份之_觸媒成份,且已 提出大量之於由該固體觸媒成份、有機紹化合物及有機石夕化 合物構成之烯烴㈣合用_之存在下而㈣烴類聚合或 共聚合之方法。使用此種觸媒所得之聚合物,除了用於汽車 或家電製品等成型品以外,還用於容器或薄膜等各種用途。 該等係將藉由聚合而生成之聚合物粉㈣& 機加以成型’尤其於製造射出成型且大型之成型品時,存在 要求熔融聚合物之流動性(熔融流動速率,MFR,爪也fl〇w rate)高之情況。尤其為了降低希望用於汽車材料之高功能性 嵌段共聚合體之成本,而利用在共聚合反應器内僅生產稀烴 系熱可塑性彈性體(以下稱為「TPO」)生產時所必需之共聚 合體、且製造後不新添加另行合成之共聚合體而直接於聚合 反應器内製作TPO之方法,即業界所稱之直接聚合的反應 器直接生產(reactor-made)TPO之生產中,為將最終製品之 099107422 4 201038601 ::流動逮率保持得充分大而容易進行射 流動速率有要求2。。以上之值之情況,因此,為 二二物的熔融流動速率而進行大量研究。熔融流動速 衫幅依存於料物之分子量。業界財㈣烯之聚合時添 '^祕為生成聚合物之分子量調節劑。此時,於製造低分子 ❹ 、:#之即為了製造高溶融流動速率之聚合物, 通常添加大量之氫’然而總體聚合裝置 =!:性:面有界限,可添加之氣量亦有限制:又 。::目聚口而s ’為了添加更大量之氫而必需提高聚合之 Π之分壓,此時生產性下降。又,大量使用氣亦會產生成 本方面之問題。 & 例如專利文獻_2006/129773號公報)中,作為稀煙類 ^聚合時之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提出有通式 1^(臟)2所表示之胺基残化合物,藉由使用該化合 物\更夕之氫里便可獲得而炼融流動逮率之聚合物。然 而,於用作聚合時之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之情況,為了表 現出某種 <程度以上之聚合物特性’必需增加相對於固體 觸媒成份之使用量,於成本方面不利於卫業生產。又,聚合 物之MFR雖有提高,但存錢合物之讀賴性下降之; 題。 另一方面’於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特開2007-326886號公 報)中,提出有將使乙烯基矽烷化合物及通式 099107422 5 201038601 [R R N]Sl(0的3所表示之有機石夕化合物與含有鈦、鎂、齒 素作為必需成份之㈣成份接觸_體_成份和有機銘 化合物組合之烯烴聚合用觸媒成份,χ,於專利文獻抑 本專利特開2·326887號公報)中,提出有將使乙縣石夕 烧化合物、通式[RlR2N]Sl(〇R3)3所表示之有_化合物及 RVaSl(⑽6)b所表示之有齡化合物與含有鈦、鎮、齒素 作為必需成份之㈣餘接觸_體觸成份和有機純 合物組合之烯烴聚合_媒成份。該等觸縣#試使較聚合 時所用之量明顯少的量之胺基矽烷化合物與含有鎂及鈦之 固體觸媒成份預先接觸,而使胺基矽烷化合物含有於固體觸 媒成份中,於聚合時即便不使用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亦 表現出同樣之效果,可發現聚合物之MFR之提高效果。然 而’存在難以製造MFR高之聚合物,而且聚合活性下降、 進而聚合物的立體規則性下降之問題。 進而,於專利文獻4(W02007/026903號公報)中,提出有 將使通式[CH2=CH-(CH2)n]qSiRl4-q所表示之有機石夕化合物 與含有鎂、鈦、鹵素作為必需成份之固體成份接觸的固體觸 媒成份和有機I呂化合物組合之稀煙聚合用觸媒成份。藉由該 觸媒,可獲得進行活性持續性優異之聚合之效果,但存在難 以製造MFR高之聚合物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99107422 6 201038601 [專利文獻l]WO2006/129773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326886號公報(申請專利 範圍) [專利文獻3]曰本專利特開2007_326887號公報(申請專利 範圍) [專利文獻4]W02007/026903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發明内容】 〇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高度維持聚合物之立體規 則性及產率,且氫量祕融流動速率之效果大的所謂氮反應 良好之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及觸媒,暨使用其之烯烴 聚合體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手段) 〇 於該實際情況中,本發明者們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 將含有鎂、鈦、《、電子供應性化合物之固體成份,x以及 具有活性氫之胺基魏化合物與特定之有機魏合物接觸所 得之固體賴成份卿成_媒,較上㈣知觸媒更適合作 為稀烴«合謂媒及共聚合_媒,從料成了本㈣。 即,本發明提供-種稀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其特徵 為’使含祕、鈦、i素及電子供應體之㈣成、, 下述通式(1) : rLsKNR2!^—n (1) 經取代 (式中,R1表示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狀烷基 099107422 7 201038601 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芳烷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节基、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萘基,可相同或不同,R2為氫原子、碳數1〜2〇之 直鏈或分支狀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乙烯基、 烯丙基、芳烷基,可相同或不同,R3為碳數丨〜如之直鏈 或分支狀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乙烯基、烯丙 基、芳烷基,可相同或不同,R2與3亦可鍵結而形成環狀, η為0或1〜3之整數,NR2r3基之至少一個為具有N书鍵 之二級胺基)所表示之胺基矽烷化合物(b),以及 自下述通式(2-A) : [CHfCH-CCHWqSiRVq (2-A) (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2〇之直鏈或分支狀燒 基、環烷基、芳基、乙烯基、鹵素原子,可相同或不同,^ 為0或1〜5之整數,q為之整數。其中,當。為夏 時’ R4之至少一個為碳數2〜20之烷基、環烷基、芳基、 乙烯基、鹵素原子) 及下述通式(2-B) : R5Si(〇R6)4_ s (2_B) (式中,R5表示碳數1〜12之直鏈或分支狀烷基、環烷基、 苯基、乙烯基、烯丙基、芳烷基、直鏈或分支狀烷基胺基、 多環狀胺基,可相同或不同,R6表示碳數1〜4之直鏈或具 有分支之院基,可相同或不同,s為之整數)中選擇 之任意一種以上之有機矽化合物(c) 接觸而獲得。 099107422 201038601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烯烴類聚合用觸媒,其特徵為含有: (A) 上述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 (B) 下述通式(5) ·· R8PA1Q3 —p (5) (式中,R8表示碳數i〜4之烷基,Q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 子P為之整數)所表示之有機鋁化合物、及 , (C)視需要之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 又本發明提供—種烯烴類聚合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 〇於上述烯烴崎合用觸媒之存在下進㈣煙類之聚合。“、 (發明效果) 使用本發明之婦烴類聚合用觸媒成份之觸媒,相較於習知 觸媒可向度維持聚合物之立體規則性及產率,且可獲得氫量 對溶㉔流動速率之較大效果(以下有時簡稱為「氫反應」)。 因此’藉由可減少聚合時所使用之氫量或觸媒活性高等功 忐,可以低成本而提供泛用之聚烯烴,並且於具有高功能性 ,”類聚合體之製造中可期待有用性。進而,使習知於稀 皂頜即將聚合前與固體觸媒成份接觸而形成觸媒之有機矽 化口物y外。P電子供應性化合物)含有於固體觸媒成份中,藉 /、4 4作為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而使用之有機石夕化合 物之使用量相比’可大幅減少使用量,從而可降低所得之聚 合物之製造成本。 Λ 【實施方式】 之口體觸媒成份(Α)(以下有時稱為「成份(Α)」)可 099107422 201038601 藉由使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胺基石夕烧化合物(b)(以下有時 稱為「成份(b)」)及自上述通式(2-A)、(2-B)中選擇之一種以 上之有機矽化合物(c)(以下有時稱為「成份(c)」)與含有鎂、 鈦、鹵素及電子供應體之固體成份(a)(以下有時稱為「成份 (a)」)接觸之方法而獲得。較佳為藉由使成份(a)、成份(b)、 成份(c)及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有機鋁化合物(e)(以下有時 稱為「成份0)」)接觸之方法而獲得。 [鎂化合物⑴] 上述固體成份(a)可使鎂化合物(i)(以下有時稱為「成份 ⑴」)、鈦化合物(ii)(以下有時稱為「成份(ii)」)及電子供應 性化合物(iii)(以下有時稱為「成份(iii)」)接觸而獲得。又, 固體成份⑻亦可除了成份⑴、成份⑼及成份(出)之外,使烴 溶劑(iv)(以下有時稱為「成份(iv)」)一併接觸而獲得。 作為上述固體成份之製備中所使用之鎂化合物⑴’可舉 出:二ii化鎂、二烷基鎂、鹵化烷基鎂、二烷氧基鎂、二芳 氧基鎂、齒化烷氧基鎂或脂肪酸鎂等。該等鎂化合物中,較 佳為二幽化鎂、二齒化鎂與二烷氧基鎂之混合物、二烷氧基 鎂,尤佳為二烷氧基鎂,具體可舉出:二曱氧基鎂、二乙氧 基鎂、二丙氧基鎂、二丁氧基鎂、乙氧基曱氧基鎂、乙氧基 丙氧基鎂、丁氧基乙氧基鎂等,尤佳為二乙氧基鎂。 又,该等二烷氧基鎂亦可為使金屬鎂於含鹵素之有機金屬 等之存在下與醇反應而獲得者。上述二烷氧基鎂可單獨使用 099107422 10 201038601 或併用兩種以上。進而,適合使用之二烷氧基鎂為顆粒狀或 粉末狀,其形狀可使用不定形或球狀。例如於使用球狀二烷 氧基鎂之情況’可獲得具有更良好之粒子形狀及狹窄之粒度 分布的聚合體粉末,聚合操作時之生成聚合體粉末之處理操 作性提升,可料由生絲合體粉末巾所含之微粉引起的聚 合體之分離裝置之過濾器堵塞等問題。 1述球狀二烧氧基錤不—定必需為圓球狀,亦可使用擴圓 Ο形狀或馬鈴薯形狀者。具體而言,該粒子形狀係長轴徑l ”短軸;L W之比(L/W)為3以下’較佳為丨〜2,更佳為i 〜1,5。 又,關於上述二燒氧基鎂之平均粒徑,可使用卜謂〆 m者。較佳為5〜150 „ 50 於球狀二烷氧基鎂之情況,平 均粒徑為卜⑽㈣,較佳為5〜5〇㈣更佳為忉〜 "X Μ於其粒度,較佳為使用微粉及粗粉少、且粒度 U 分布狹窄者。具體而f,5 " ^ 。 5 以下之粒子為20%以下,較 佳為10%以下。另一古品 . ^ ,00 以上之粒子為10%以 下’較佳為5%以下。推而 ’右將該粒度分布以D90/D10(此
处,D90為累計粒度90%之粒徑,D1〇 A — ^ D10為累叶粒度10%之粒 度)表不,則為3以下,較佳為2以下。 之球狀二烧氧基鎂之製造方法,係例如例示於曰 ^利特_似13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2_51633 號公報、日本專利制平3_7434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 099107422 201038601 4-36839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8·73388號公報等中。 [鈦化合物(ii)] 固體成份(a)之製備中所使用之鈦化合物為自4價之鈦 鹵化物或烷氧基鈦鹵化物群組中選擇之化合物之一種或兩 種以上具體而5 ’作為鈦鹵化物,可例示:四氣化欽、四 漠化鈦、四魏鈦等四^化鈦;作為烧氧基鈦鹵化物,可例 不.二氯化甲氧基鈦、三氯化乙氧基鈦、三氣化丙氧基欽、 -氯化正丁氧基鈦、二氣化二曱氧基鈦、二氣化二乙氧基『 鈦、二氯化二丙氧基鈦、二氣化二正丁氧基鈦、氯化三甲 氧基鈦、氣化三乙氧基鈦、氯化三丙氧基鈦、氯化三-正丁 乳基鈦4 1¾等之中’較佳為四_化鈦,尤佳為四氯化鈦。 該等鈦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併用兩種以上。 [電子供應性化合物(iii)] 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製備中所使用之電子供應性化合 物(111)為含有氧原子或氮原子之有機化合物,例如可舉出: 醇類H員、_類、自旨類、嗣類、醯齒類、酸類、胺類、醯 胺類、腈類、異氰酸酯類等。 具體可舉出:甲醇、乙醇、丙醇、2_乙基己醇等醇類;苯 酚、曱酚等酚類;曱醚、乙醚、丙醚'丁醚、戊醚、二苯醚、 9,9-雙(曱氧基曱基)葬、2_異丙基_2_異戊基^3-二甲氧基丙 烷、2,2-二異丁基_ι,3-二曱氧基丙烷、2,2_二環己基_丨,3_二 甲氧基丙烧、2,2-雙(環己基曱基卜匕弘二曱氧基丙烷、2_環 099107422 12 201038601 己基-2-異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烧、2-異丙基_2-第二丁基 -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環戊 基-2-異丙基-1,3-二曱氧基丙燒等鍵類;甲酸曱g旨、乙酸乙 酯、乙酸乙烯酷、乙酸丙酯、乙酸辛酯、乙酸環己酯、丙酸 乙酯、丁酸乙酯、苯曱酸乙酯、苯曱酸丙酯、苯甲酸丁酯、 苯曱酸辛酯、苯曱酸環己酯、苯曱酸苯酯、對曱苯曱酸曱酯、 對甲苯曱酸乙酯、對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對甲氧基苯曱酸乙 〇 酯等單羧酸酯類;二異丙基丙二酸二甲酯、二異丙基丙二酸 一乙、一異丙基丙二酸二丙醋、二異丙基丙二酸二異丙 酯、二異丙基丙二酸二丁酯、二異丙基丙二酸二異丁酯、二 異丙基丙二酸二新戊酯、二異丁基丙二酸二曱酯、二異丁基 丙二酸二乙酯、二異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異丁基丙二酸二 異丙酯、二異丁基丙二酸二丁酯、二異丁基丙二酸二異丁 酯、二異丁基丙二酸二新戊酯、二異戊基丙二酸二甲酯、二 〇 異戊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異戊基丙二酸二丙酯、二異戊基丙 二酸二異丙酯、二異戊基丙二酸二丁酯、二異戊基丙二酸二 異丁醋、二異戊基丙二酸二新戊酯、異丙基異丁基丙二酸二 曱酉旨、異丙基異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異丙基異丁基丙二酸二 丙醋、異丙基異丁基丙二酸二異丙酯、異丙基異丁基丙二酸 二丁醋、異丙基異丁基丙二酸二異丁酯、異丙基異丁基丙二 酸二新戊酯、異丙基異戊基丙二酸二曱酯、異丙基異戊基丙 二酸二乙酯、異丙基異戊基丙二酸二丙酯、異丙基異戊基丙 099107422 13 201038601 二酸二異丙酯、異丙基異戊基丙二酸二丁酯、異丙基異戊基 丙二酸二異丁酯、異丙基異戊基丙二酸二新戊酯等丙二酸二 酯類;2,3-二乙基丁二酸二乙酯、2,3_二丙基丁二酸二乙酯、 2.3- 二異丙基丁二酸二乙酯、2,3_二丁基丁二酸二乙酯、2,孓 二異丁基丁二酸二乙酯、2,3-二·第三丁基丁二酸二乙酯、 2.3- 二乙基丁二酸二丁酯、2,3_二丙基丁二酸二丁酯、 二異丙基丁二酸二丁酯、2,3-二丁基丁二酸二丁酯、2,3_二 異丁基丁二酸二丁酯、2,3_二-第三丁基丁二酸二丁酯等丁二 酸二酯類;3-曱基戊二酸二異丁酯、3_苯基戊二酸二異丁 S曰、3-乙基戊二酸二乙酯、3_正丙基戊二酸二乙酯、3_異丙 基戊二酸二乙酯、3-異丁基戊二酸二乙酯、3_苯基戊二酸二 乙酯、3-乙基戊二酸二異丁酯、3_異丙基戊二酸二異丁酯、 3-異丁基戊二酸二異丁酯、3_(3,3,3_三氟丙基)戊二酸二乙 酯、3-環己基曱基戊二酸二乙酯、3_第三丁基戊二酸二乙 酉曰3,3 一甲基戍一酸二乙g旨、3,3 -二甲基戊二酸二異丁 g旨、 3-曱基-3-異丁基戊二酸二乙酯、3_曱基_3_第三丁基戊二酸 二乙自旨等戊二酸二酯類;1-環己烯-1,2-二曱酸二乙酯、^環 己浠-1,2-一甲酸二-正丙醋、ι_環己婦_ι,2_二甲酸二_正丁 酯、1-環己烯-1,2-二曱酸二-異丁酯、1_環己烯_丨,2_二甲酸二 新戊醋、1-環己烯·1,2-二曱酸雙(2,2-二甲基己基)酯等環己 婦二叛酸二酯類;環己烧_1,2-二甲酸二乙酯、環己烧_丨,2_ 二曱酸二-正丙酯、環己烷-1,2-二曱酸二-正丁酯、環己烷 099107422 14 201038601 -1,2-二曱酸二-異丁酯、環己烷-1,2-二曱酸二新戊酯、環己 烷·1,2-二甲酸雙(2,2-二甲基己基)酯、3-甲基環己烷-1,2-二 曱酸二乙酯、4-f基環己烷-1,2-二甲酸二乙酯、環己烷-1,1-二甲酸二乙酯、環己烷-1,1-二曱酸二•正丙酯、環己烷-1,1-二曱酸二-正丁酯、環己烷·1,1-二曱酸二-異丁酯、環己烷 -U-二甲酸二新戊酯、環己烷-1,1-二甲酸雙(2,2-二甲基己基) 西旨、3_曱基環己烷-1,1-二甲酸二乙酯、4-甲基環己烷-U-二 〇 曱酸二乙酯等環己烷二羧酸二酯類;順丁烯二酸二乙酯、順 丁烯二酸二丁酯等順丁烯二酸二酯類;己二酸二曱酯、己二 酸二乙酯、己二酸二丙酯、己二酸二異丙酯、己二酸二丁酯、 己二酸二異癸酯、己二酸二辛酯等己二酸二酯類;鄰苯二甲 酸二曱酯、鄰苯二曱酸二乙酯、鄰苯二曱酸二丙酯、鄰苯二 曱酸二異丙酯、鄰苯二曱酸二丁酯、鄰苯二曱酸二異丁酯、 鄰苯二甲酸乙基甲酯、鄰苯二甲酸甲基異丙酯、鄰苯二曱酸 Ο 乙基丙酯、鄰苯二曱酸乙基丁酯、鄰苯二甲酸乙基異丁酯、 鄰苯二曱酸二戊酯、鄰苯二曱酸二異戊酯、鄰苯二曱酸二新 戊酯、鄰苯二甲酸二己酯、鄰苯二甲酸二庚酯、鄰苯二曱酸 二辛基、鄰苯二曱酸雙(2,2-二曱基己基)酯、鄰苯二甲酸雙 (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曱酸二壬酯、鄰苯二曱酸二異癸酯、 鄰苯二曱酸雙(2,2-二曱基庚基)酯、鄰笨二曱酸丁基異己 酯、鄰苯二曱酸丁基(2-乙基己基)醋、鄰苯二曱酸戊基己酯、 鄰苯二甲酸戊基異己酯、鄰苯二曱酸異戊基庚酯、鄰苯二曱 099107422 15 201038601 酸戊基(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曱酸戊基異壬酯、鄰苯二曱 酸異戊基癸酯、鄰苯二曱酸戊基十一烷基酯、鄰苯二甲酸異 戊基異己酯、鄰苯二曱酸己基(2,2-二曱基己基)酯、鄰苯二 曱酸己基異壬酯、鄰苯二曱酸己基癸酯、鄰苯二曱酸庚基(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曱酸庚基異壬酯、鄰苯二曱酸庚基癸 酯、鄰苯二曱酸(2-乙基己基)異壬酯、4-曱基鄰苯二曱酸二 新戊酯、4-乙基鄰苯二曱酸二新戊酯、4,5-二曱基鄰笨二曱 酸二新戊酯、4,5-二乙基鄰苯二甲酸二新戊酯、4-氣鄰苯二 甲酸二乙酯、4-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4-氯鄰苯二曱酸二新 戊酯、4-氯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4-氯鄰苯二曱酸二異己 酯、4-氣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4-溴鄰苯二曱酸二乙酯、4-溴鄰苯二甲酸二丁酯、4-溴鄰苯二甲酸二新戊酯、4-溴鄰苯 二甲酸二異丁酯、4-溴鄰苯二曱酸二異己酯、4-溴鄰苯二曱 酸二異辛酯、4,5-二氯鄰苯二曱酸二乙酯、4,5-二氣鄰苯二 甲酸二丁酯、4,5-二氣鄰苯二曱酸二異己酯、4,5-二氣鄰苯 二甲酸二異辛酯等鄰苯二曱酸二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 甲基丁基酮、苯乙酮、二苯曱酮等酮類,鄰苯二甲醯二氯、 對苯二甲醯二氯等醯氣類;乙醛、丙醛、辛醛、苄醛等醛類; 曱基胺、乙基胺、三丁基胺、哌啶、苯胺、吡啶等胺類;2,2,6,6-四曱基哌啶等2,6-取代哌啶類;2,5-取代哌啶類;N,N,W-四曱基亞曱二胺等經取代之亞曱二胺類;烯醯胺、硬脂醯胺 等醯胺類;乙腈、苄腈、苯乙腈等腈類;異氰酸甲酯、異氰 099107422 16 201038601 酸乙酯等異氰酸酯類。 上述電子供應性化合物中,較佳為使用酯類,尤其是二羧 I 一 Sa,尤佳為鄰笨二曱酸二酯、丙二酸二酯衍生物、順丁 稀二酸二酯。 ^ 再者,上述酯類亦較佳為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較理想為 , 將在匕時所使用《醋之院基之總計碳數與其他醋烧基之總計 石厌數相比其差為4以上之酯類加以組合。 〇 於本發明中’藉由使上述成份⑴、⑻及(iii)於烴溶劑(iv) 之存在下接觸而製備固體成份(a)之方法為較佳態樣,作為 該煙溶劑(iv) ’具體可舉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 烷、癸烧、環己烷等飽和烴化合物;苯、曱苯、二曱苯、乙 苯等芳香族烴化合物;二氯曱烷、1,2·二氯苯等鹵化烴化合 物,二乙醚等醚類等。該等之中,較佳為使用甲苯、二甲苯 等在室溫時為液體之芳香族烴化合物及己烷、庚烷、環己烷 ❹ 等在室溫時為液體之飽和烴化合物。又,該等可單獨使用, 亦可將兩種以上混合使用。 • 作為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尤佳製備方法,可舉出藉由 ' 如下方式而進行之製備方法:由成份(i)、成份(iii)及成份(iv) 而形成懸浮液,使由成份(ii)與成份(iv)形成之混合溶液與該 懸浮液接觸’其後進行反應。 [其他成份] 於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製備中,較佳為除上述成份以 099107422 201038601 外,進一步使用聚石夕氧烧(v)(以下有 藉由使用聚魏燒,可提高生成聚合體成份(V)」)’ 性,進而可減少生成聚合物之微粉=或結晶 魏簡合n 鏈上具有 度有⑽〜1G(W吨〜画厘^為’係坑之黏 狀或黏稠狀之鏈狀、邱八)’於常溫時為液 叇狀Mil化 作為鏈狀聚矽氧烷,可例示、虱烷。 矽氧烷.γ 基聚矽氧烷、甲基笨基聚 7乳烷,作為部分氫化聚矽氧烷, 斤 之甲其气几取a/· 『例不虱化率10〜80% 之甲基11化5^減;作為環狀聚 二访#i & 虱烷,可例示六甲基環 二矽虱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 -^ _ 笮基裱五矽氧烷、2,4,6- =基㈣魏I 2,4,6細甲基環叫魏;又,作為 改备聚錢烧’可例示經高㈣旨肪酸基取代之二甲基石夕氧 烧、經環氧基取代之二甲歸纽、經聚氧伸燒基取代之二 曱基錢燒。該等之中,較佳為十甲基環五發氧烧及二甲基 聚石夕氧烷,尤佳為十甲基環五矽氧貌。 [固體成份(a)之製備方法] 於本發明中,使上述成份⑴、(…及(Hi)以及視需要之成份 (iv)或成份(v)接觸而形成固體成份(a),以下,對本發明之固 體成份(a)之製備方法加以說明。具體可舉出如下方法:使 鎮化合物⑴懸浮於4價之鈦鹵化物(ii)或烴溶劑(iv)中,使鄰 笨二曱酸二酯等電子供應性化合物(iii)、進一步視需要使4 價之鈦由化物(ii)接觸而獲得固體成份(a)。於該方法中,藉 099107422 18 201038601 由使用球狀之鎮化合物,可獲得球狀且粒度分布狹窄之固體 成份(a),又’即便不使用球狀之鎂化合物,亦可藉由利用 例如使用嘴霧裂置對溶液或懸浮液進行噴霧.乾燥之所謂喷 霧-乾燥法形成粒子’而同樣地獲得球狀且粒度分布狹窄之 固體成份(a)。 各成份之接觸係於惰性氣體環境下,於將水分等去除之狀 況下,於具備攪拌機之容器中一邊攪拌一邊進行。接觸溫度 〇 於各成份之接觸時係各成份之接觸時之溫度,可為與反應溫 度相同之溫度亦可為不同之溫度。接觸溫度於僅接觸而攪拌 此合之情況、或者分散或懸浮而進行改質處理之情況,為室 溫附近之相對較低之溫度範圍亦無妨,而於接觸後進行反應 而獲得產物之情況,較佳為4〇。〇〜13〇。(:之溫度範圍。當反 應日寸之溫度未滿40°C時’反應未充分進行,結果所製備之 固體觸媒成份之性能變得不充分’若超過13〇。〇則所使用之 〇 溶劑之蒸發變得明顯等,反應之控制變困難。反應時間為i 分鐘以上,較佳為10分鐘以上,更佳為3〇分鐘以上。 作為本發明之較佳之固體成份(a)之製備方法,可舉出: 使成份⑴懸浮於成份(iv)中,繼而使成份(ii)接觸後使成份(iii) 及成份(iv)接觸,並進行反應,藉此製備固體成份(a)之方 法,或者,使成份(1)懸浮於成份(iv)中,繼而使成份(iii)接 觸後使成份(ii)接觸,並進行反應,藉此製備固體成份(&)之 方法。又,藉由使成份(ii)、或者成份(ii)及成份(iii)再次或 099107422 19 201038601 數次與以上述方式製備之固體成份(a)接觸,可提高最終之 固體觸媒成份之性能。此時’較理想為於芳香族烴化合物(i V) 之存在下進行。 作為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較佳製備方法,可舉出藉由 如下方式而進行之製備方法:由成份⑴、成份(iii)及沸點50 〜150°C之烴溶劑(iv)形成懸浮液’使由成份(H)及成份(iv) 形成之混合溶液與該懸浮液接觸,其後進行反應。 作為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較佳製備方法,可舉出以下 所示之方法。由上述成份⑴、成份(iii)及彿點50〜150°C之 芳香族烴化合物(iv)形成懸浮液。預先由成份(iii)及沸點50 〜150°C之烴溶劑(iv)形成混合溶液,於該混合溶液中添加上 述懸浮液。其後,將所得之混合溶液升溫而進行反應處理(第 一次反應處理)。反應結束後,於常溫以液體之烴化合物對 所得之固體物質進行清洗,將清洗後之固體物質作為固體產 物。再者,其後,亦可進一步重新使成份(U)及沸點50〜150 °C之烴溶劑(iv)於-20〜100°C與該清洗後之固體物質接觸, 升溫而進行反應處理(第二次反應處理)’反應結束後,重複 進行1〜10次於常溫以液體之烴化合物進行清洗之操作,從 而獲得固體成份(a)。 作為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更佳製備方法,可舉出如下 方法:由成份⑴及成份(iv)形成懸浮液,對該懸浮液添加由 成份(ii)及成份(iv)形成之混合溶液,於所得之混合溶液中添 099107422 20 201038601 加成份(ill),升溫而進行反應處理(1),獲得固體成份(a)。更 佳為採用如下方法:將反應處理(1)後所得之固體產物以作 為成份(IV)而使用之芳香族烴化合物進行清洗,進—步與由 成份(11)及成份(IV)形成之混合溶液接觸,升溫而進行反應處 理(2),從而獲得固體成份⑻。 綜上所述’作為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之尤佳製備方法, 係使二烧氧基鎂(i)懸浮於沸點5〇〜15〇°C2烴溶劑(iv)中, 〇 繼而使4價之鈦鹵化物(ii)及沸點50〜150〇C之烴溶劑(iv)之 混合溶液與該懸浮液接觸,然後進行反應處理。此時,於使 4價之鈦_化物(ϋ)及沸點刈〜^代之烴溶劑⑼丨之混合溶 液與該懸浮液接觸之前或接觸之後,使鄰苯二曱酸二酯等電 子供應性化合物(iii)之一種或兩種以上,於_2〇〜13〇。〇接 觸’視需要使成份(V)接觸,進行第一反應處理,獲得固體 產物(1)。此時’較理想為於使電子供應性化合物之一種或 〇 兩種以上接觸之前或接觸之後,於低溫進行熟化反應。將該 固體產物(1)於常溫以液體之烴化合物、較佳為沸點50〜150 它之烴溶劑(iv)進行清洗(中間清洗)後,再次使4價鈦鹵化 物(ii)於烴溶劑(iv)之存在下於-20〜150°C接觸,進行第二反 應處理’獲得固體產物(2)。再者,視需要亦可進一步重複 進行數次中間清洗及第二反應處理。然後,藉由傾析將固體 產物(2)於常溫以液體之烴化合物進行清洗而獲得固體成份 ⑻。 099107422 21 201038601 製備固體成份(a)時之各成份之使用量比係根據製備法而 不同,故不可一概而定,例如相對於鎂化合物⑴每i莫耳, 4價之鈦鹵化物(ii)為〇 5〜1〇〇莫耳,較佳為〇 5〜5〇莫耳, 更佳為1〜10莫耳,電子供應性化合物(iii)為0.01〜10莫 耳,#父佳為0.01〜1莫耳,更佳為〇 〇2〜〇 6莫耳,烴溶劑 (iv)為0.001〜500莫耳,較佳為〇 〇〇1〜1〇()莫耳,更佳為 0.005〜10莫耳,聚石夕氧烧(v)為〇 〇1〜1〇〇 g,較佳為_ 〜80 g,更佳為1〜5〇 g。 75 更 又,本發明之固體成份(a)中之鈦、鎂、^素、電子 性化合物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係:鈦為丨〇〜供應 %、較佳為2.0〜8.0重量%、更佳為3.〇〜8 〇 8·0重量 10〜70重量%、更佳為10〜50重量%、尤佳為15 鎂為 %、進而佳為15〜25重量°/0,鹵素為2〇〜9〇重量。4〇重量 為30〜85重量%、尤佳為40〜8〇重量。/。、進而佳為。更佳 重置%,又,電子供應性化合物總計為〇.5〜3〇 t窃 佳為總計1〜25重量%、尤佳為總計2〜2〇重量〇/ 1/°、 [胺基矽烷化合物(b)]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 烷化合物(b)(以下有時簡稱為「成份(b)」),只要=胺基矽 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制。通式〇);上述通 胺基石夕烧化合物⑻具有活Μ。具有活性氫切^示之 合物已知制乍為聚合時之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 '"石夕烷化 使用’先 099107422 22 201038601 前,於此種化合物係作為烯烴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中之構成 成份之情況,考慮到其會作為觸媒毒而對屬於活性點之鈦造 成不良影響,故不使用於固體觸媒成份内部之電子供應性化 合物。 作為成份(b),可舉出:(烷基胺基)三烷基矽烷、(烷基胺 基)二烷基環烷基矽烷、(烷基胺基)烷基二環烷基矽烷、(烧 基胺基)三環烷基矽烷、(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烷基石夕 〇 烷、(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環烷基矽烷、雙(烷基胺基) 二烷基矽烷、雙(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矽烷、雙(烷基胺基) 二環烧基梦烧、雙(烧基胺基)(二烧基胺基)烧基梦烧、雙(烧 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矽烷、二(烷基胺基)二烷基矽 烷、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矽烷、二(烷基胺基)二環烷基 矽烷、二(環烷基胺基)二烷基矽烷、二(環烷基胺基)烷基環 烷基矽烷、二(環烷基胺基)二環烷基矽烷 '參(烷基胺基)烷 ❹ 基矽烷、參(烷基胺基)環烷基矽烷、三(烷基胺基)烷基矽烷、 參(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矽烷、三(烷基胺基)環烷基矽 烷、三(環烷基胺基)烷基矽烷、三(環烷基胺基)環烷基矽烷、 肆(烷基胺基)矽烷、參(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矽烷、參(環烷 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矽烷、雙(二烷基胺基)雙(烷基胺基)矽 烧、二烧基胺基參(焼*基胺基)破烧、雙(全氫異喹琳基)雙(烧 基胺基)矽烷、雙(全氫喹啉基)雙(烷基胺基)矽烷、雙(環烷 基胺基)雙(烷基胺基)破烷、四(烷基胺基)發烷、三(烷基胺 099107422 23 201038601 基)二烷基胺基矽烧、三(環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矽烷、二(二 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矽烷、二烷基胺基參(烷基胺基)矽 烷、二(經烷基取代之全氫異喹啉基)二(烷基胺基)矽烷、二 (經烷基取代之全氮喹啉基)二(烷基胺基)矽烷、二(環烷基胺 基)二(烷基胺基)矽烷。 該等之中,較佳為雙(烷基胺基)二環戊基矽烷、雙(烷基胺 基)二異丙基矽烷、雙(烷基胺基)二-第三丁基矽烷、雙(烷基 胺基)第三丁基乙基矽烷、雙(烷基胺基)第三丁基甲基矽烷、 雙(烷基胺基)二環己基矽烷、雙(烷基胺基)環己基甲基矽 烷、雙(烧基胺基)雙(十氫萘基)石夕烷、雙(烧基胺基)環戊基 環己基矽烷、雙(全氫異喹啉基)(烷基胺基)烷基矽烷、雙(全 氫喹啉基)(烷基胺基)烷基矽烷、二(烷基胺基)二環戊基矽 烷、二(烷基胺基)二異丙基矽烷、二(烷基胺基)二_第三丁基 矽烷、二(烷基胺基)第三丁基乙基矽烷、二(烷基胺基)第三 丁基甲基矽烷、二(烷基胺基)二環己基矽烷、二(烷基胺基) 環己基曱基矽烷、二(烷基胺基)二(十氫萘基)矽烷、二(烷基 胺基)環戊基環己基矽烷、二(烷基胺基)環己基(2,3-二曱基 -2-丁基)矽烷、肆(曱基胺基)矽烷、參(烷基胺基)烷基矽烷、 參(烷基胺基)環烷基矽烷、雙(二烷基胺基)雙(烷基胺基)矽 炫、一院基胺基參(院基胺基)碎院、雙(全氫異啥琳基)雙(烧 基胺基)矽烷’更佳為雙(烷基胺基)二環戊基矽烷、雙(院基 胺基)二異丙基矽烷、雙(烷基胺基)二-第三丁基矽烷、雙(烧 099107422 24 201038601 基胺基)第三丁基乙基矽烷、雙(烷基胺基)第三丁基甲基石夕 烷、雙(烷基胺基)二環己基矽烷、雙(烷基胺基)環己基甲基 石夕烧、雙(烧基胺基)雙(十氳萘基)石夕燒、雙(烧基胺基)環戊 基環己基矽烷、雙(全氫異喹啉基)(烷基胺基)烷基矽烷、雙 (全氫喹啉基)(烷基胺基)烷基矽烷。 以下例示上述胺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參(曱 基胺基)曱基矽烷、參(甲基胺基)乙基矽烷、參(甲基胺基) 〇 正丙基矽烷、參(曱基胺基)異丙基矽烷、參(甲基胺基)正丁 基矽烷、參(Ψ基胺基)異丁基矽烷、參(曱基胺基)第三丁基 矽烷、參(甲基胺基)環戊基矽烷、參(曱基胺基)環己基矽烷、 參(甲基胺基)乙烯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甲基矽烷、參(乙基 胺基)乙基矽烷、參(乙基胺基)正丙基矽烷、參(乙基胺基) 異丙基矽烷、參(乙基胺基)正丁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異丁 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環戊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環己基矽 〇 烷、參(乙基胺基)乙烯基矽烷、參(乙基胺基)苯基矽烷、參(正 丙基胺基)甲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乙基矽烷、參(正丙基 胺基)正丙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異丙基矽烷、參(正丙基 胺基)正丁基石夕烧、參(正丙基胺基)異丁基我、參(正丙基 胺基)環戊基石夕炫、參(正丙基胺基)環己基石夕院、參(正丙基 胺基)乙烯基石夕烧、參(異丙基胺基)甲基石夕烧、參(異丙基胺 基)乙基石夕烧、參(異丙基胺基)正丙基石夕烧、參(異丙基胺基) 異丙基魏、參(異丙基胺基)正丁基石夕燒、參(異丙基胺基) 099107422 25 2〇l〇38601 2丁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環戊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 環己基石夕燒、參(異丙基胺基)乙烯基石夕院、參(正丁基胺基) ”丙基残、參(第二τ基胺基)乙基傾、參(第三丁基胺基) 甲基石夕烧、參(環戊基胺基)乙基石夕统、參(環戊基胺基)異丙 基矽烷、參(環己基胺基)乙基矽烷、參(環己基胺基)異丙基 矽=、參(環己基胺基作基石夕烧、參(環己基胺基)苯基石夕烧、 > (¼己基胺基)乙烯基矽烷、參(甲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 參(曱基胺基)乙基胺基石夕烧、參(甲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石夕 烧參(曱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石夕院、參(甲基胺基)正丁基胺 土夕烧參(Τ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秒烧、參(p基胺基)第三 丁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 環己基胺基石規、參(甲基胺基)乙烯基月安基石夕烧、參(乙基胺 基)甲基胺基残、參(乙基胺基)乙基胺基梦烧、參(乙基胺 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烷、參(乙 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石夕院、參(乙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石夕烧、參 (乙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矽 烷、參(乙基胺基)乙烯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苯基胺基 矽烷、參(正丙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乙基 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 異丙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正丙 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石夕燒、參(正丙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石夕烧、 參(正丙基胺基)環己基縣魏、參(正丙基胺基)乙稀基胺 099107422 26 201038601 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乙 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 基)異丙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異 丙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 - 烷、參(異丙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環己 . 基胺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乙烯基胺基矽烷、參(正丁基胺 基)甲基胺基矽烷、參(正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正丁 〇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石夕烧、參(正丁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石夕烧、 參(第二丁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第二丁基胺基)乙基胺 基矽烷、參(第二丁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第二丁基胺 基)異丙基胺基石夕院、參(第二丁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石夕烧、參 (第二丁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矽烷、參(第二丁基胺基)第三丁 基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 胺基)乙基胺基石夕烧、參(第三丁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石夕烧、參 〇 (第三丁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胺基)正丁基 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 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環戊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 (環戊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環戊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 烷、參(環戊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環戊基胺基)異丁 基胺基矽烷、參(環戊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 胺基)甲基胺基石夕烧、參(環己基胺基)乙基胺基石夕烧、參(環 己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 099107422 27 201038601 烷、參(環己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胺基)異丁 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 胺基)节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胺基)苯基胺基矽烷、參(環 己基胺基)乙烯基胺基石夕燒、雙(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甲基 硬烧雙(甲基月女基)(一乙基胺基)甲基碎烧、雙(甲基胺基)(甲 基乙基胺基)甲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二正丙基胺基)甲基矽 烧、雙(甲基胺基)(甲基正丙基胺基)曱基石夕烧、雙(甲基胺 基)(曱基異丙基胺基)甲基矽烷、雙(甲基胺基)(曱基正丁基 胺基)甲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正丁基胺基)曱基矽烷、 雙(子基胺基)(乙基異丁基胺基)甲基梦烧、雙(甲基胺基)(乙 基第二丁基胺基)甲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胺 基)甲基矽烷、雙(甲基胺基)(曱基環戊基胺基)甲基矽烷、雙 (曱基胺基)(乙基環戊基胺基)曱基矽烷、雙(甲基胺基)(曱基 環己基胺基)甲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環己基胺基)曱基 石夕烧、雙(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乙基石夕烧、雙(甲基胺基)(二 乙基胺基)乙基矽烧、雙(甲基胺基)(甲基乙基胺基)乙基矽 烧、雙(甲基胺基)(二正丙基胺基)乙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甲 基正丙基胺基)乙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異丙基胺基) 乙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曱基正丁基胺基)乙基石夕院、雙(曱 基胺基)(乙基正丁基胺基)乙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乙基異 丁基胺基)乙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乙基第二丁基胺基)乙基 矽烷、雙(曱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乙基矽烷、雙(曱基 099107422 28 201038601 胺基)(甲基環戊基胺基)乙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環戊 基胺基)乙基矽烷、雙(甲基胺基)(曱基環己基胺基)乙基矽 烷、雙(曱基胺基)(乙基環己基胺基)乙基矽烷、雙(曱基胺 基)(異丁基胺基)甲基石夕烧、雙(甲基胺基)(異丁基胺基)乙基 矽烷、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基)正丙基矽烷、雙(甲基胺 .基)(異丁基胺基)異丙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異丁基胺基)正 丁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第二丁基矽烷、雙(甲 Ο 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異丁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 基)第三丁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異丁基胺基χ2,3_二曱基_2_ 丁基)秒烷、雙(甲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環戍基矽烷、雙(曱 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環己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 基)全氲奈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基)金剛烧基石夕 烧、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甲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第 二丁基胺基)乙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正丙基 〇 矽烷、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異丙基矽烷、雙(甲基胺 基)(第三丁基胺基)正丁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 基)第二丁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異丁基矽 炫、雙(甲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第三丁基石夕烧、雙(Ρ基胺 基)(苐二丁基胺基)(2,3-二甲基-2-丁基)石夕烧、雙(曱基胺 基)(第二丁基胺基)環戊基矽烧、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 基)環己基矽烷、雙(甲基胺基X第三丁基胺基)全氫萘基矽 院、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金剛烧基矽烧、雙(曱基胺 099107422 29 201038601 基)二曱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二乙基矽烷、雙(曱基胺基) 二乙烯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二-正丙基石夕燒、雙(曱基胺基) 二-異丙基矽烷、雙(曱基胺基)二-正丁基矽烷、雙(甲基胺基) 二-異丁基矽烷、雙(曱基胺基)二-第二丁基矽烷、雙(曱基胺 基)二-第三丁基石夕烧、雙(甲基胺基)二-正新戊基石夕烧、雙(甲 基胺基)二環戊基石夕烧、雙(甲基胺基)二環己基石夕烧、雙(曱 基胺基)二-4-甲氧基笨基矽烧、雙(曱基胺基)甲基乙基石夕 烷、雙(曱基胺基)甲基第三丁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苯 基矽烷、雙(曱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第 二丁基甲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第二丁基乙基矽烷、雙(曱基 胺基)曱基環戊基矽烷、雙(曱基胺基)乙基環戊基矽烷、雙(曱 基胺基)環戊基環己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環己基矽烷、 雙(甲基胺基)二-十氫萘基矽烷、雙(甲基胺基)(2,3-二曱基-2-丁基)甲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曱基矽烷、雙(乙基胺基) 二乙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乙烯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正丙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異丙基矽烷、雙(乙基胺基) 二-正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異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 二-第二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第三丁基矽烷、雙(乙基 胺基)二環戊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環己基矽烷、雙(乙基 胺基)二-十氫萘基矽烷、雙(乙基胺基)曱基乙基矽烷、雙(乙 基胺基)甲基第三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甲基苯基矽烷、雙 (乙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第二丁基曱基 099107422 30 201038601 矽烷、雙(乙基胺基)第二丁基乙基矽烷、雙(乙基胺基)曱基 環戊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環戊基環己基矽烷、雙(乙基胺基) 曱基環己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第三丁基異丁基矽烷、雙(乙 基胺基)環己基(2,3-二甲基-2-丁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二 甲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二乙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二 乙稀基石夕烧、雙(正丙基胺基)二-正丙基石夕烧、雙(正丙基胺 基)-一 異丙基梦炫、雙(正丙基胺基)二-正丁基發烧、雙(正 Ο 丙基胺基)二-異丁基石夕烧、雙(正丙基胺基)二-第二丁基石夕 烷、雙(正丙基胺基)二-第三丁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二_ 正新戊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二環戊基矽烷、雙(正丙基胺 基)二環己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二甲基矽烷、雙(異丙基 胺基)二乙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二乙烯基石夕烧、雙(異丙 基胺基)二-正丙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二_異丙基石夕烧、雙 (異丙基胺基)二-正丁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二_異丁基矽 ο 烧、雙(異丙基胺基)-一-第一丁基梦烧、雙(異丙基胺基)二_ 第二丁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二新戊基石夕燒、雙(異丙基胺 基)二環戊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二環己基石夕烧、雙(異丙 基胺基)二-十氫萘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二_四氫萘基矽 烧、雙(異丙基基)二节基石夕燒、雙(異丙基胺基)二苯基石夕 烧、雙(異丙基胺基)甲基乙基石夕燒、雙(異丙基胺基)曱基第 三丁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矽烷、雙(異丙基 胺基)第二丁基甲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第二丁基乙基矽 099107422 31 201038601 烧、雙(異丙基胺基)曱基新戊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曱基 環戊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異丙基環戊基矽烷、雙(異丙基 胺基)異丁基環戊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環戊基環己基矽 烷、雙(異丙基胺基)甲基環己基矽烷、雙(曱基胺基)(二甲基 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乙基胺基矽 烷、雙(甲基胺基)(甲基乙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 基)(二正丙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X曱基正丙 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異丙基胺基)乙基 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正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 雙(甲基胺基)(乙基正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石夕烧、雙(〒基胺 基)(乙基異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第 二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胺 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曱基環戊基胺基)乙基胺基 石夕烧、雙(曱基胺基)(乙基環戊基胺基)乙基胺基石夕烧、雙(曱 基胺基)(甲基環己基胺基)乙基胺基石夕燒、雙(甲基胺基)(乙 基環己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基) 正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異丁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 炫•、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石夕烧、雙(甲基 胺基)(異丁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统、雙(曱基胺基)(異丁 基胺基)(2,3-二甲基-2-丁基)胺基石夕烧、雙(甲基胺基)(異丁基 胺基)環戊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環己基胺 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雙 099107422 32 201038601 (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 基)(第三丁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X第三丁 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矽烷、雙($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 異丁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2,3_二曱基 -2-丁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X第三丁基胺基)環戊基胺基 矽烷、雙(甲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矽烷、雙(甲 基胺基)甲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第三丁基胺基 Ο 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笨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 第三丁基胺基石夕烧、雙(曱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甲基矽烧、 雙(曱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乙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環 戊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乙基環戊基胺基矽烷、雙(甲基 胺基)環戊基胺基環己基矽烷、雙(甲基胺基)甲基環己基胺基 矽烷、雙(甲基胺基)(2,3-二甲基-2-丁基)胺基甲基矽烷、雙 (乙基胺基)曱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甲基笨基 〇 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 基)第二丁基胺基甲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乙基 矽烷、雙(乙基胺基)曱基環戊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環 戊基胺基環戊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環己基矽 烧、雙(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環戊基石夕燒、雙(乙基胺基)曱 基環己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異丁基矽 烷、雙(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2,3-二曱基_2_丁基)矽烷、雙 (乙基胺基)(2,3-—曱基-2-丁基)胺基環己基石夕燒、雙(異丙基 099107422 33 201038601 胺基)曱基乙基胺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曱基第三丁基胺基 矽烷、雙(異丙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雙(異丙基胺 基)第二丁基胺基乙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乙 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甲基新戊基胺基矽烷、雙(異丙基胺 基)甲基環戊基胺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異丙基環戊基胺基 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環戊基矽烷、雙(異丙基胺 基)異丁基胺基環戊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異丁基環戊基胺 基石夕烧、雙(異丙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環己基石夕烧、雙(異丙基 胺基)環戊基環己基胺基矽烷、雙(異丙基胺基)甲基環己基胺 基矽烷、肆(甲基胺基)矽烷、肆(乙基胺基)矽烷、肆(正丙基 胺基)矽烷、肆(異丙基胺基)矽烷、肆(正丁基胺基)矽烷、肆 (異丁基胺基)矽烷、肆(第二丁基胺基)矽烷、肆(正己基胺基) 矽烷、參(曱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正丙基 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烷、參(曱基胺 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曱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矽烷、 參(曱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新戊基胺 基)夕院參(甲基胺基)(一-4-甲氧基苯基胺基)石夕烧、參(甲 基胺基)(二乙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二-異丙基胺基) 石夕炫參(甲基胺基)(二_異丁基胺基)石夕烧、參(甲基胺基)(二 -第二丁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二_第三丁基胺基)矽 烧、參(甲基胺基)(全氫異啥琳基)石夕烧、參(甲基胺基)(全氫 啥琳基)秒燒、參(甲基胺基)(二環戊基胺基)紗烧、參(甲基 099107422 34 201038601 細基)(一%•己基胺基)石夕烧、參(甲基胺基)(第三丁基乙基胺 基)矽烷、參(甲基胺基)(第三丁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曱 基胺基)(第二丁基乙基胺基)矽烷、參(甲基胺基第二丁基 異丙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乙基 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矽烷、 • 參(乙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第二丁基胺 基)矽烷、參(乙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 Ο 基)(新戊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二乙基胺基)矽烷、參 (乙基胺基)(二異丙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二-異丁基 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二-第二丁基胺基)矽烷、參(乙基 胺基)(二-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二環戊基胺基) 矽烷、參(乙基胺基)(二環己基胺基)矽烷、參(乙基胺基)(全 氫異喹啉基)矽烷、參(乙基胺基)(全氫喹啉基)矽烷、參(乙 基胺基)(第三丁基乙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曱基胺 ❹ 基)石夕烧、參(正丙基)(異丙基胺基)石夕烷、參(正丙基胺基)(第 三丁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正丁基胺基)矽烷、參(正 丙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環戊基胺 基)石夕烧、參(正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石夕烷、參(正丙基胺 基)(二乙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二_異丙基胺基)矽 烷、參(正丙基胺基)(二-異丁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 基)(二-第三丁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基)(二環戊基胺基) 矽烷、參(正丙基胺基)(二環己基胺基)矽烷、參(正丙基胺 099107422 35 201038601 基)(全氫異喹啉基)矽烷、參(異丙基胺基)(全氫喹啉基)矽 烷、雙(曱基胺基)雙(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正丙 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異丙基胺基)矽烷、雙(曱基 胺基)雙(正丁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異丁基胺基)矽 烷、雙(甲基胺基)雙(第二丁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第 三丁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環戊基胺基)矽烷、雙(甲 基胺基)雙(環己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雙(全氫異喹啉 基)矽烷、雙(曱基胺基)雙(四氫異喹啉基)矽烷、雙(曱基胺 基)雙(全氫喹啉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二乙基胺基)矽 烷、雙(甲基胺基)雙(二-正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 (二-異丙基胺基)矽烷、雙(甲基胺基)雙(二-正丁基胺基)矽 烷、雙(甲基胺基)雙(二-異丁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雙 (二-第二丁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雙(二-第三丁基胺基) 矽烷、雙(甲基胺基)雙(二環戊基胺基)矽烷、雙(曱基胺基) 雙(二環己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正丙基胺基)矽 烷、雙(乙基胺基)雙(異丙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正 丁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異丁基胺基)矽烷、雙(乙 基胺基)雙(第二丁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第三丁基 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環戊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 基)雙(環己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全氫異喹啉基)矽 烷、雙(乙基胺基)雙(全氫喹啉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環 八亞甲基亞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二乙基胺基)矽烷、 099107422 36 201038601 雙(乙基胺基)雙(二-正丙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二_ 異丙基胺基)石夕烧、雙(乙基胺基)雙(二-正丁基胺基)石夕貌、 雙(乙基胺基)雙(二-異丁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二_ 第二丁基胺基)石夕烧、雙(乙基胺基)雙(二-第三丁基胺基)石夕 烷、雙(乙基胺基)雙(二環戊基胺基)矽烷、雙(乙基胺基)雙(二 • 環己基胺基)矽烧、雙(正丙基胺基)雙(環戊基胺基)石夕烧、雙 (正丙基胺基)雙(環己基胺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全氫 Ο 異喹啉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全氫異喹啉基)矽烷、雙 (正丙基胺基)雙(全氫喹啉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二乙 基胺基)矽烷、雙(丙基胺基)雙(二-正丙基胺基)矽烷、雙(正 丙基胺基)雙(二•異丙基胺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二_ 正丁基胺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二-異丁基胺基)矽 烷、雙(正丙基胺基)雙(二-第二丁基胺基)矽烷、雙(正丙基 胺基)雙(二-第三丁基胺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二環戊 〇 基胺基)矽烷、雙(正丙基胺基)雙(二環己基胺基)矽烷、參(二 甲基胺基)(曱基胺基)矽烷、參(二乙基胺基)(曱基胺基)矽 烷、參(二·正丙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二-異丙基胺 基)(甲基胺基)矽烷、參(二-正丁基胺基)(曱基胺基)矽烷、參 (二-異丁基胺基)(曱基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胺基)(曱基胺 基)矽烷、參(環戊基胺基)(甲基胺基)矽烷、參(環己基胺 基)(甲基胺基)矽烷、參(二曱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二 乙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二-正丙基胺基)(乙基胺基) 099107422 37 201038601 矽烷、參(二-異丙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二-正丁基胺 基)(乙基胺基)矽烷、參(二-異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 (第二丁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環戊基胺基X乙基胺基) 矽烷、參(環己基胺基)(乙基胺基)矽烷、參(二曱基胺基)(正 丙基胺基)矽烷、參(二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二_ 正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二_異丙基胺基X正丙基 胺基)矽烷、參(二-正丁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二_ 異丁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矽烷、參(第三丁基胺基)(正丙基 胺基)石夕燒、參(環戊基胺基)(正丙基胺基)石夕烧、參(環己基 胺基)(正丙基胺基)石夕烧等。該等之中,尤佳為使用雙(乙基 胺基)二-第三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環戊基矽烷、雙(乙 基胺基)曱基第三丁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乙基第三丁基矽 烷。該有機矽化合物(b)可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通式(1)中,η之較佳範圍為1〜3 ’ R1之較佳範圍為碳數 1〜8之烧基,尤佳為碳數1〜6之烧基或碳數5〜8之環戍 基’ R2R3基中,不為Ν-Η基之基中較佳者為碳數1〜6之垸 基,尤佳為碳數1〜4之烷基。其中,若上述胺基石夕烧化合 物(b)之通式(1)中之R1為含有二級碳或三級碳之烧基,則 MFR高而較佳。通式(1)中’「未經取代」係指不具有取代基。 作為取代基,可舉出院基、乙稀基、稀丙基、芳院基等。 [有機矽化合物(c)] 構成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之有機石夕化合 099107422 38 201038601 物(C)(以下有時簡稱為「成份(C)」),只要為自上述通式(2_A) 及(2-B)中選擇之一種以上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制。 通式(2-A)之有機矽化合物例如為含乙烯基之烷基矽烷、 含乙稀基之環烧基碎烧、含乙烯基之苯基石夕烧、含乙婦基之 鹵化矽烷、含乙烯基之烷基i化矽烷、含烯基之烷基矽烷、 含烯基之環烷基矽烷、含烯基之苯基矽烷、含烯基之乙烯基 石夕烧、含稀基之齒化發炫、含烯基之烧基函化石夕燒。此處, 〇 所謂烯基係指CHfCKKCH)!-基。於上述通式(2)中,作為 R4,較佳為曱基、乙基、乙烯基或氣原子,通式(2_A)之有 機矽化合物較佳為乙烯基矽烷、二乙烯基矽烷、烯基乙烯基 矽烷、烯基矽烷、二烯基矽烷、三烯基矽烷,又,較佳係1 為1之烯丙基矽烷及1為2之3-丁烯基矽烷,尤佳為乙烯基 三烷基矽烷、二乙烯基二烷基矽烷、烯丙基乙烯基二烷基矽 烷、烯丙基三烷基矽烷、二烯丙基二烷基矽烷、二烯丙基二 〇 鹵化矽烷、三烯丙基烷基矽烷。 對上述通式(2-A)之有機石夕化合物(c)加以具體例示,較佳 為使用乙烯基三甲基矽烷、乙烯基三乙基矽烷、乙烯基甲基 二氯矽烷、乙烯基三氣矽烷、乙烯基三溴矽烷、二乙烯基二 甲基石夕燒、一乙埽基二乙基石夕烧、二乙烯基甲基氯石夕烧、二 乙烯基二氣矽烷、二乙烯基二溴矽烷、三乙烯基甲基矽烷、 二乙烯基乙基矽烷、三乙烯基氯矽烷、三乙烯基溴矽烷、四 乙烯基矽烷、烯丙基三乙基矽烷、烯丙基三乙烯基矽烷、烯 099107422 39 201038601 丙基甲基二乙職残、料基二甲基乙職傾、稀丙基 甲基二氯雜、烯丙基三氣魏、烯丙基三漠残、二烯丙 基二甲基雜、二缔丙基二乙基魏、二烯丙基二乙稀基石夕 烧、二烯丙基曱基乙稀基魏、二烯丙基甲基切烧、二婦 丙基二氯雜、二歸丙基二演魏、三烯丙基甲基㈣、三 烯丙基乙基魏、三烯丙基乙烯基魏、三烯丙基氯石夕烧、 三烯丙基漠矽烷、四烯丙基矽烷、二_3_丁烯基二甲基矽烷、 二-3-丁烯基二乙基魏、二_3_丁烯基二乙烯基魏、二冬 丁稀基曱基乙烯基錢、二_3_ 丁稀基f基氯魏、二冬丁 烯基二氣魏、二_3•丁烯基二㈣m 丁烯基甲基石夕 烧、三-3-丁烯基乙基石夕烧、三_3_丁婦基乙稀基石夕烧、三| 丁烯基氣雜、三.3_了烯基財m丁魏,該 等之中’尤佳為乙烯基三f基魏、二乙稀基二曱基石夕烧、 烯丙基二甲基乙烯基料、二烯丙基二甲基魏、三稀丙基 甲基矽烷、三乙烯基曱基矽烷、二_3_丁烯基二曱基矽烷、 二烯丙基二氯矽烷、二乙烯基二氯矽烷、乙烯基烯丙基二甲 基石夕烧、婦丙基三乙基石夕烧。 通式(2-B)之有機矽化合物例如可舉出烷基烷氧基矽烷、 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矽烷、環烷基烷氧基矽烷、苯基烷氧基 矽烷、烷基(苯基)烷氧基矽烷、烷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矽 炫、(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矽烷、環烷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 矽烷、烷基(二環烷基胺基)烷氧基矽烷、多環狀胺基烷氧基 099107422 40 201038601 矽烷、烷基(多環狀胺基)烷氧基矽烷等。 於上述通式(2-B)中,作為R5 ’較佳為甲基、乙基、異丙 基、異丁基、第三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尤佳為直接鍵結 於Si之碳為二級或三級。又,較佳為s為2之二烷氧基矽 烷。作為R6 ’較佳為甲基、乙基、異丙基、異丁基、第三 丁基。 對上述通式(2-B)之有機矽化合物(c)加以具體例示,較佳 Ο 為使用二-正丙基二曱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 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正丁基二乙氧基矽烷、第三丁 基(甲基)二曱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乙基)二曱氧基矽烷、二 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環戊 基二曱氧基矽烷、環戊基(曱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乙基) 二曱氧基矽烷、環戊基(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3_甲基環己 基(環戊基)二曱氧基矽烷、4-曱基環己基(環戊基)二曱氧基 發烧、3,5-一甲基核己基(環戊基)二曱氧基碎院、雙(二乙基 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二-正丙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 (二-正丁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二_第三丁基胺基)二甲 氧基矽烷、雙(二環戊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環己基胺 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2-甲基環己基胺基)二甲氧基矽 燒、雙(異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雙(喹啉基)二曱氧基矽烷、 雙(乙基正丙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乙基異丙基胺基) 二曱氧基矽烷、雙(乙基-正丁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乙 099107422 41 201038601 基異丁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二甲 氧基矽烷、雙(異丁基-正丙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乙基 環戊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乙基環己基胺基)二曱氧基矽 烷、乙基(二乙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正丙基(二異丙基胺基) 二甲氧基矽烷、異丙基(二-第三丁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環 己基(二乙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乙基(二_第三丁基胺基) 一曱氧基矽烷、乙基(異喹啉基)二曱氧基矽烷、正丙基(異喹 啉基)二曱氧基矽烷、異丙基(異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正丁 基(異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乙基(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 正丙基(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異丙基(喹啉基)二甲氧基矽 烷、正丁基(喹啉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二乙基胺基)二乙氧 基矽烷、雙(二-正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_正丁基胺 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第三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 (二環戊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環己基胺基)二乙氧基 石夕烧、雙('一甲基環己基胺基)二乙氧基石夕烧、雙(二異噎 琳基)二乙氧基石夕烧、雙(二喧琳基)二乙氧基石夕烧、雙(乙基_ 正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異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石夕 烷、雙(乙基-正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異丁基胺 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 雙(異丁基-正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石夕院、雙(乙基環戊基胺基) 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環己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正丙基 (二異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石夕烧、乙基(異喧琳基)二乙氧基石夕 099107422 42 201038601 炫、正丙基(異^圭琳基)一乙氧基發烧、異丙基(異喧淋基)二 乙氧基矽烷、正丁基(異喹啉基)二乙氧基矽烷、乙基(喹啉基) 二乙氧基矽烷、正丙基(喹啉基)二乙氧基矽烷、異丙基(喹啉 基)二乙氧基矽烧、正丁基(喹琳基)二乙氧基矽焼、(2,3_二甲 基-2-丁基)三甲氧基矽烷、二乙基胺基三甲氧基矽烷、二_
正丙基胺基三曱氧基矽烷、二-正丁基胺基三甲氧基矽烷、 二-第三丁基胺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環戊基胺基三甲氧基矽 燒、二環己基月安基三甲氧基石夕烧、二冬甲基環己基胺基三 曱氧基㈣、異啥琳基三甲氧基㈣、㈣基三甲氧基石夕 燒、二乙基胺基三乙氧基魏、二正丙基胺基三乙氧基石夕 烷--正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石夕烧、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三乙 氧基魏、乙基·第二丁基胺基三乙氧基魏、二環戊基胺 ,三乙氧基料、二環己基胺基三乙氧基錢、二_2_曱基 壤己基胺基三乙氧基魏、異料基三乙氧基魏、啥琳基 二乙氧基傾,料之中,尤佳為使Μ三 =-、第三丁基(乙基)二甲氧鮮炫、二環二 二=基(甲基)二甲_、二環戊基二甲_ 用。 魏合物⑻可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 099107422 43 201038601 (式中,R7表示碳數1〜4之燒基,Q表示氫原子或齒料 子’Γ為1^63之整數)所表示之化合物。 作為R7,較佳為乙基、異丁基,作為Q,較佳為氫原子、 氯原子、㈣子,r較佳為2或3,尤佳為3。作為此種有 機銘化合物(d)之具體例,可舉出三乙基紹、氯化二乙基銘、 三異丁細、漠化二乙基銘、氫化二乙基銘,可使用i種或 2種以上。較佳為三乙基鋁、三異丁基鋁。 (固體觸媒成份(A)之製備方法) 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係使上述_成份⑷、上述成 份⑻及上述成份⑷或者使上述固體成份⑷、上述成份⑻、 上述成份⑷及上述成份(d)接觸而獲得,考慮到操作之容易 性’成份⑷、⑻、⑷及(d)之接觸係、於祕溶劑之存在下進 行。作為惰性溶劑,係使用己烧、歧、環己燒 '辛烧、癸 烧等脂肪族煙化合物,*、甲苯、二甲苯、乙笨等^^ 化合物等。各成份之接觸順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 出之接觸順序。 ‘、、、 不 (1) 成伤(a)+成份(b)+成份(c)+成份(句 (2) 成份(a) +成份(b) +成份(c)—成份(句 (3) 成份(a) +成份(b)—成份(c) +成份(句 ⑷成份⑷+成份⑷—成份(b) +成份⑷ ⑸成份⑷+成份⑷—成份⑻+成份⑷ (6)成份(a)—成份(b) +成份(c)(預先混合成份(幻 099107422 44 201038601 ⑺成份(a)—成份(c)+成份(d)(預先混合)—成份⑼ 上述接觸順序中’較佳為先使成份(b)或成份(c)與成份(a) 接觸’繼而使成份⑷接觸之方法,而使成份(c)與成份⑷接 觸、繼而使成份(b)及成份(d)接觸時,係於成份(b)或成份(c) 之存在下進行接觸。又,如上所述般使各成份接觸後,為了 將不需要之成份去除,係以庚烷等惰性溶劑進行清洗。尤 其’若成份(d)殘存於固體觸媒成份中,則會成為觸媒活性 〇 下降等經時劣化之原因,因此充分清洗而將其去除。又,亦 可於如上所述般使成份(b)、成份(C)及成份(d)與成份(a)接觸 之後’再次使成份(b)、成份(c)及成份(d)重複接觸1次或2 次以上。 使各成份接觸時之使用量比只要不對本發明之效果造成 影響,則為任意,並無特別限定。通常成份⑻或成份⑷係 以相對於成份(a)中之鈦原子每1莫耳為0.2〜10莫耳、較佳 ❹ 為0.5〜5莫耳之範圍使用。藉由設定為該範圍,可表現出 尚活性及咼立體規則性。成份(d)係以相對於成份(a)中之妖 原子每1莫耳為〇.5〜15莫耳、較佳為卜1〇莫耳、尤佳為 1.5〜7莫耳之範圍使用。藉由設定為該範圍,可表現出高活 性。 使上述各成份接觸時之溫度為-l〇°C〜100T:,較佳為〇它 〜9〇C,尤佳為2〇。〇〜80°C。接觸時間為1分鐘〜1〇小時, 較佳為10分鐘〜5小時,尤佳為30分鐘〜2小時。尤其视 099107422 45 201038601 使⑷接觸日代條件不同,而存在成份⑷聚合成為聚合物之 接觸溫度為3G<t以上時,成份⑷開始聚合而一部 刀或王。P成為聚合物,'結果,所得之稀煙類聚合體之結晶性 或觸媒活性提高。 ^如上方式而獲得之固體觸媒成份(A)含祕、欽、鹵素、 成份(b)及成份(c)或其聚合物,各構成成分之含量係:鎮為 10 70重里%、較佳為10〜50重量%,鈦為1.0〜8.0重量 ▲較佐為2.0〜8.〇重量%,鹵素為20〜90重量%、較佳為❹ 30 85重里%,成份〇5)為i 〇〜5〇重量%、較佳為1.0〜30 重篁%,成份⑷為重量%,較佳為上〇〜3〇重量%。 作為形成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用觸媒時所使用之有機鋁化 s物(B) ’可使用與上述成份⑷相同之有機紹化合物,較佳 為二乙基紹、三異丁基I呂。 形成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時,除上述成份(A)及成 伤(B)以外,可使用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c)。即便不將該u 成份(C)用於烯烴《合關媒之形成,亦可維持高活性及 尚立體規則性。作為成份(C),係使用與固體觸媒成份之形 成時可用之電子供應性化合物相同者,其中可使用:雙 (曱氧基曱基)葬、2-異丙基_2_異戊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2_ 二異丁基二曱氧基丙烧、2,2_二環己基二甲氧基丙 烧、2,2-雙(環己基曱基)-1,3_二曱氧基丙燒、環己基_2·異 丙基-1,3-二曱氧基丙燒、2-異丙基_2_第二丁基十3_二^氧基 099107422 46 201038601 丙烷、2,2-二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環戊基-2-異丙基 -1,3 -一甲氧基丙烧等醚類,苯曱酸曱酿及苯曱酸乙S旨專酉旨 類’ 2,2,6,6-四曱基派咬等2,6-取代派咬類,2,5-取代派α定類, Ν,Ν,Ν',Ν'-四甲基亞曱二胺等經取代之亞甲二胺類’有機石夕 化合物或上述成份(b)之胺基矽烷化合物。 -作為上述有機矽化合物(C),可使用通式(6) : R9qSi(OR1(Vq ⑹ Ο (式中’ R9表示碳數1〜12之烷基、環烷基、苯基、乙烯 基、烯丙基、芳烷基、直鏈或分支狀烷基胺基、多環狀胺基, 可相同或不同。R10表示碳數1〜4之烷基、環烷基、苯基、 乙烯基、烯丙基或芳烷基,可相同或不同。q為〇Sq$3之 整數)所表示之化合物。 作為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可舉出:烷基烷氧基矽烷、 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矽烷、環烷基烷氧基矽烷、苯基烷氧基 〇石夕烧、燒基(苯基)燒氧基石夕烧、烷基(二烷基胺基)烧氧基矽 烷、(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矽烷、環烷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 矽烷烷基(一裱烷基胺基)烷氧基矽烷、多環狀胺基烷氧基 矽烷、烷基(多環狀胺基)烷氧基矽烷等。 於上述通式⑹中,作為R9,較佳為甲基、乙基、異丙基、 異丁基、第三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尤佳為直接鍵結於 si之碳為二級或三級。又,較佳為q為2之二絲基石夕院。 對上述有機石夕化合物(C)加以具體例示,較佳為使用二_正 099107422 47 201038601 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曱氧基矽烷、二_正丁基二 曱氧基矽烷、二-正丁基二乙氧基矽炫、第三丁基(曱基)二甲 氧基石夕烧、第二丁基(乙基)二曱氧基石夕烧、二環己基二曱氧 基矽烷、環己基(曱基)二曱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曱氧基矽 烷、環戊基(曱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乙基)二甲氧基矽 烷、環戊基(環己基)二曱氧基矽烷' 3_曱基環己基(環戊基) 一曱氧基矽烷、4- f基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3,5_ 二甲基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乙基胺基)二曱 氧基矽烷、雙(二-正丙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_正丁基 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第三丁基胺基)二〒氧基矽烷、 雙(二環戊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環己基胺基)二曱氧 基矽烷、雙(二-2-甲基環己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異喹 啉基)二甲氧基矽烷、雙(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乙基_ 正丙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乙基異丙基胺基)二甲氧基矽 烷、雙(乙基-正丁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乙基異丁基胺 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 雙(異丁基·正丙基胺基)二曱氧基矽烷、雙(乙基環戊基胺基) 二甲氧基矽烷、雙(乙基環己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乙基(二 乙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正丙基(二異丙基胺基)二曱氧基矽 烷、異丙基(二-第三丁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二乙 基胺基)二甲氧基矽烷、乙基(二-第三丁基胺基)二甲氧基矽 烷、乙基(異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正丙基(異喹啉基)二曱 099107422 48 201038601 氧基矽烷、異丙基(異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正丁基(異喹啉 基)一甲氧基矽烷、乙基(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正丙基(喹 啉基)一曱氧基矽烷、異丙基(喹啉基)二曱氧基矽烷、正丁基 (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雙(二乙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 (二-正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正丁基胺基)二乙氧 基矽烷、雙(二-第三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環戊基 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環己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 Ο _2-甲基環己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二異喹啉基)二乙氧 基矽烷、雙(二喹啉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_正丙基胺基) 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異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 -正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_異丁基胺基)二乙氧基 矽烧、雙(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烧、雙(異丁基_ 正丙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雙(乙基環戊基胺基)二乙氧基矽 烷、雙(乙基環己基胺基)二乙氧基矽烷、正丙基(二異丙基胺 〇 基)二乙氧基矽烧、乙基(異喹淋基)二乙氧基矽烷、正丙基(異 喧琳基)二乙氧基石夕烧、異丙基(異P奎琳基)二乙氧基石夕烧、正 丁基(異喹啉基)二乙氧基矽烷、乙基(喹啉基)二乙氧基石夕 烷、正丙基(喹啉基)二乙氧基矽烷、異丙基(喹啉基)二乙氧 基矽烷、正丁基(喹啉基)二乙氧基矽烷、(2,3-二甲基-2-丁基) 三曱氧基矽烷、二乙基胺基三甲氧基矽烷、二-正丙基胺基 三曱氧基矽烷、二-正丁基胺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第三丁基 胺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環戊基胺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環己基 099107422 49 201038601 胺基二曱氧基矽烷、二_2-曱基環己基胺基三曱氧基矽烷、 異喹啉基二甲氧基矽烷、喹啉基三甲氧基矽烷、二乙基胺基 二乙氧基矽烷、二-正丙基胺基三乙氧基矽烷、二_正丁基胺 基二乙氧基矽烷、乙基-第三丁基胺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_ 第二丁基胺基三乙氧基石浅、二環戊基胺基三乙氧基石夕院、 一裱己基胺基三乙氧基矽烷、二_2_曱基環己基胺基三乙氧 基矽烷、異喹啉基三乙氧基矽烷、喹啉基三乙氧基矽烷,該 等之中,尤佳為使用第三丁基(曱基)二曱氧基矽烷、第三丁 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曱 基)一甲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該有機矽化合 物(C)可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於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烯烴類之聚 合或共聚合。烯烴類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_曱 土戊烯乙稀基環己烧專,該等埽烴類可使用1種或併 用2種以上。尤其適宜使用乙稀、丙稀及卜丁稀。尤佳為 丙烯。於丙稀之情況’亦可進行與其他烯烴類之共聚合。共 聚合之晞烴類為乙稀、u丁烤、卜戊烯、4•甲基小戊婦、乙 稀基?衣己炫等,該等稀烴類可使用1種或併用2種以上。尤 2適宜使用乙稀及丨·了烯。作為㈣與其他馳類單體之 共聚合,具代表性者為:將丙烯與少量之乙_為共單體, 以1階段進行聚合之無規共聚合;於第一階段(第-聚合样) 中進行丙婦之均聚合、於第二階段(第二聚合槽)或其以上^ 099107422 50 201038601 多階段(多階段聚合槽)中進行丙烯與乙烯之共聚合之所謂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合。此種無規共聚合或嵌段共聚人中, 由上述成份(A)及成份(B)、或成份(c)構成之本發明之觸媒亦 有效,不僅觸媒活性、立體規則性良好,而且形成分子量分 布廣之聚合體或共聚合體。 _ Μ份之使用纽只要骑本發明之效果造成影響,則為 任意,並無特別限定,通常成份(Β)係以相對於成份(Α)中之 〇 鈦原子每1莫耳而為1〜20〇0莫耳、較佳為50〜1000莫耳 之範圍使用。成份(C)係以相對於(Β)成份每〖莫耳而為〇 〇〇1 〜10莫耳、較佳為0.002〜2莫耳、尤佳為〇 〇〇2〜〇 5莫耳 之範圍使用。 各成份之接觸順序為任意,較理想為於聚合系統内首先裝 入有機純合物⑻,使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A)接 觸。於使用成份(C)之情況,較理想為於聚合系統内首先裝 〇人有機紹化合物⑻,繼而使成份(c)接觸,進而使稀烴類聚 合用固體觸媒成份(A)接觸。 本發明之聚合方法可於有機㈣之存在下亦可於非存在 下進行’又’丙烯等烯煙單體可以氣體及液體中任〆狀態使 用聚口 /皿度為200C以下,較佳為1〇〇〇c以下,聚合壓力 為10 MPa以下’車乂佳為6 Mpa以下。又,連續聚合法、批 次式聚合法中任-者均可。進而,可以】階段進行聚合反 應,亦可以2 段以上進行聚合反應。 099107422 51 201038601 進而,於本發明中使用含有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 (A)、成份(B)及視需要而使用之成份(c)之觸媒將烯烴聚合 a夺(亦稱為正絲合)’為了使觸伽性、立體細性及生成 之聚合體之粒子性狀等進—步改善,較理想為於正式聚合之 前進行預備聚合。預備聚合時’可使用與正式聚合相同之烯 烴類或苯乙烯等單體。 進行預備聚合時,各成份及單體之接觸順序為任意,較佳 為於經設定㈣性氣體環境或烯烴氣_境之預備聚合系 統内百先褒人成份⑻,繼而使馳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 ㈧接觸後,使丙烯等烯烴及/或i種或者2種以上之其 經類接觸。組合成份(C)而進行預備聚合時,較理想為心 設定為惰性氣體環境或烯烴氣體魏之㈣聚合系統内首 先裝入成份⑻,繼而使成份(〇接觸,進而使烯烴類聚合用 固體觸媒成份(A)接觸後’使丙烯等烯煙及/或i種或者2種 以上之其他烯烴類接觸之方法。 於由本發卿成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歸炉 類之聚合的情況,與使用習知觸媒之情況相比,可獲得維^ 高產=及高域_性、且分子好布廣之馳類聚合體。 其次,舉出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更具體說明,但僅 示,並不限制本發明。 ' (實施例1) <固體成份之製備> 099107422 52 201038601 於具備攪拌機、經氮氣充分置換之容量500功丨之圓底燒 瓶中袭入二乙氣基鎮2 0 g及曱笨! 〇 〇 m卜形成懸浮狀態二 繼而,將讀懸浮液添加至預先裴入至具備攪拌機、經氮氣充 分置換之容量500 ml之圓底燒瓶中之曱苯4〇如及四氯化 鈦60 ml之溶液中。繼而,使該懸浮液於5ΐ反應!小時。 其後,添力σ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8.4ml,升溫至11〇它為止 後,一邊攪拌一邊進行4小時之第一反應處理。反應結束 〇 後,將產物以8〇°C之曱苯150 ml清洗4次,新添加甲苯11〇 ml及四氣化鈦4〇ml,一邊攪拌一邊於110°C進行2小時之 第二反應處理。將中間清洗及第二反應處理進—步重複一 次。繼而,將產物以40°C之庚烷140ml清洗7次,過濾、 乾燥而獲得粉末狀之固體成份。對該固體成份中之鈦含量進 行測定,結果為2.9重量%。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 使上述所得之固體成份1懸浮於庚烷100 ml中,於該 懸浮液中震入二乙烯基一曱基石夕院11 mmol,於7〇°C反應2 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溶液冷卻至30¾為止,添加第 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妓8 5 _丨及經聽稀釋之三 乙基銘29 mm〇1,一邊於3〇t攪拌2小時一邊進行接觸。 繼而,將產物以3(TC之庚& 1〇〇ml清洗7次,獲得固體觸 媒成份。對該固體觸媒成份進行分析,結果欽為Μ重量%。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099107422 53 201038601 於經氣氣元王置換之内谷積2.0升之帶有擾摔機之高壓爸 中,裝入彡乙基鋁LMmmol及鈦原子為〇 〇〇26mm〇1之上 述固體觸媒成伤’形成1合觸媒。其後,裝入氫氣4升及液 化丙烯1.4升’於2〇°C進行5分鐘預備聚合,然後升溫,於 7(TC進行1小時聚合反應。對所得之聚合體測定觸媒活性、 熔融流動速率(MI ’ g-PP/l〇分鐘),23°C之二曱苯溶解成份 量(XS,重量%)。其結果一併記載於表1。 表示固體觸媒成份母1 g、聚合時間每1小時之生成聚合 體量(F)g之觸媒活性係藉由下式算出。 觸媒活性=生成聚合體(F)g/固體觸媒成份g/1小時 再者,聚合體之二曱苯溶解成份(xs:重量%)係藉由以下 方法測疋。一曱本/谷解成份之測定方法:將4.0 g之聚合體 裝入至200 ml之對一曱苯中,於甲苯之沸點下(138它)用2 小時溶解聚合體。其後冷卻至23°C為止,將不溶解成份與 溶解成份過濾分離。將該溶解成份之溶劑蒸餾去除並進行加 熱乾燥,將所彳t聚合II作為二甲苯可溶成份,以相對於生成 聚合體(F)之相對值(XS,重量%)表示。 表示聚合體之熔融流動速率之熔融指數(ΜΙ)之值係依據 ASTM D 1238、JIS Κ 7210 測定。 (實施例2) 除代替二乙稀基二甲基魏、第三了基曱基雙(乙基胺基) 矽烷及三乙基鋁各自之使用量u mm〇1、8.5 mm〇1及29 099107422 54 201038601 mmol而設定為17 mmol、26 mmol及78 mmol以外,以與 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代替第三丁基f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環戊基 雙(乙基胺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4) 〇 除代替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第三丁基 環戊基雙(乙基胺基)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除代替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第三丁基 胺基乙基雙(乙基胺基矽烷)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以 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Ο (實施例6)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環戊基胺 基環戊基雙(乙基胺基矽烷)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以 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7)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二烯丙基二甲基矽烷 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099107422 55 201038601 (實施例8)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二乙烯基二氯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9)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而使用二烯丙基二氯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0)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而使用乙烯基三曱基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1)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乙烯基烯丙基二曱基 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於表1。 (實施例12)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三乙烯基甲基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3) 除代替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丁基丙二酸二乙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 表卜 (實施例14)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丁基丙二酸二曱 099107422 56 201038601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 表1。 (實施例15)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四氫鄰苯二曱酸二正 丁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於表1。 (實施例16) 〇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以 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7)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異丙基順丁烯二酸二 乙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於表1。 (實施例18) 〇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丙基丁二酸二乙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 表1 0 (實施例19)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丁基戊二酸二乙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 表1。 (實施例20) 099107422 57 201038601 除代替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而使用環己烷-1,1-二曱酸二 正丁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 示於表1。 (實施例21) 除代替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而使用環己烷-1,2-二曱酸二 正丁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 示於表1。 (實施例22) <固體成份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經氮氣充分置換之容量1000ml之圓底燒 瓶中投入格氏試劑用屑狀鎂32 g。繼而,於該鎂中,於50 °C用4小時滴加丁基氣化物120 g及二丁醚500 ml之混合 液,其後於60°C反應1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溶液冷 卻至室溫,藉由過濾將固形份去除,獲得鎂化合物溶液。繼 而,向於具備攪拌機、經氮氣充分置換之容量500 ml之圓 底燒瓶中裝入己烷240 ml、四丁氧基鈦5.4 g及四乙氧基矽 烷61.4 g而製成均勻溶液之系統中,於5°C用4小時滴加該 鎂化合物溶液150 ml進行反應,其後於室溫攪拌1小時。 繼而,將該反應溶液於室溫過濾而去除液狀部分後,將殘留 之固體成份以己烷240 ml清洗8次,進行減壓乾燥而獲得 固體產物。然後,將該固體產物8.6 g裝入至具備攪拌機、 經氮氣充分置換之容量1〇〇 ml之圓底燒瓶中,進一步添加 099107422 58 201038601 甲苯48 ml及鄰苯二曱酸二異丁酯5.8 ml,於95°C反應1小 時°其後’藉由過濾將液狀部分去除後’將殘留之固體成份 以甲苯85 ml清洗8次。清洗結束後’於燒瓶中添加甲苯 21 ml、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0.48 ml及四氯化鈦12.8 mb 於95°C反應8小時。反應結束後,於95°C進行固液分離, 將固形份以甲苯48 ml清洗2次,繼而於相同條件下再次進 行上述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及四氯化鈦之混合物之處理,以 〇 己烧48 ml清洗8次,過濾、乾燥而獲得粉末狀之固體成份。 對該固體觸媒成份中之鈦含量進行測定,結果為2.1重量%。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除使用上述所得之固體成份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除使用上述所得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外,與實施例丨同樣地 〇 進行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所得結果示於表i。 (實施例23) <固體成份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經氮氣充分置換之容量5〇〇 ml之圓底燒 瓶中裝入無水氯化鎂4.76 g、癸烷25 ml及2_乙基己醇23.4 m卜於130 C反應2小時,形成均勻溶液。繼而,於該均勻 溶液中添加鄰苯二曱酸酐Ul g,於l3(rc反應1小時。繼 而,用1小時將該溶液全量滴加至經裝入至具備攪拌機、經 099107422 59 201038601 氮氣充分置換之容量500 ml之圓底燒瓶中且保持於-20°C之 四氯化鈦200 ml中。然後,將該混合溶液用4小時升溫至 110°C為止後,添加鄰苯二曱酸二異丁酯2.68 m卜反應2小 時。反應結束後,藉由過濾將液體部分去除,於ll〇°C以癸 烷及己烷對殘留之固體成份進行清洗直至檢測不到游離之 鈦化合物為止,過滤、乾燥而獲得粉末狀之固體觸媒成份。 對該固體成份中之鈦含量進行測定,結果為3.1重量%。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除使用上述所得之固體成份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除使用上述所得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 進行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所得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環己基曱 基二甲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 所得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代替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環戊基 二曱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 得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3) 099107422 60 201038601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第三丁基 曱基二甲氧基矽烷,且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而使用二烯 丙基二曱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 所得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4) 除於聚合用觸媒之製備中代替固體觸媒成份而使用固體 成份,且進一步添加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0.132 0 mmol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形成聚合用觸媒。 即,比較例4係於實施例1中不使用固體觸媒成份,且將第 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用作外部電子供應性化合 物。所得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5) 除代替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乙基胺 基三乙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 Ο 所得結果示於表1。 099107422 61 201038601 [表i] 活性 (g-pp/g-觸媒活性) MFR (g/ΐο分鐘) XS (重量%) 實施例1 55800 260 2.6 實施例2 63600 290 1.8 實施例3 59300 200 1.6 實施例4 56100 180 2.2 實施例5 51000 140 0.9 實施例6 52100 110 0.8 實施例7 59900 330 2.1 實施例8 64800 280 1.9 實施例9 58500 310 2.2 實施例10 61000 300 2.3 實施例11 61900 330 2.3 實施例12 65400 260 1.8 實施例13 56900 400 2.9 實施例14 51000 490 2.1 實施例15 44300 250 1.6 實施例16 46600 420 3.8 實施例17 49200 360 3.0 實施例18 48000 380 3.5 實施例19 63100 270 2.5 實施例20 46900 440 3.7 實施例21 49200 290 3.4 實施例22 48300 440 3.2 實施例23 46600 470 3.4 比較例1 42500 35 2.1 比較例2 59800 18 1.8 比較例3 56800 12 2.2 比較例4 47800 80 1.9 比較例5 34000 100 1.9 (實施例24)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8.5 mmol而使用 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4.3 mmol及二環戊基二甲 氧基石夕烧4.2 mmol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099107422 62 201038601 (實施例25) 除將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 烷、二環戊基二曱氧基矽烷及三乙基鋁各自之使用量11 mmol、4_3 mmol、4.2 mmol 及 29 mmol 而設定為 17 mmol、 13.2 mmol、12·8 mmol及78 mmol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 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26) 〇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環戊基 雙(乙基胺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27)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第三丁基 環戊基雙(乙基胺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 進行實驗。將所得結果示於表2。 Ο (實施例28) 除代替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第三丁基 胺基乙基雙(乙基胺基矽烷)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以 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1。 (實施例29) 除代替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環戊基胺 基環戊基雙(乙基胺基矽烷)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以 099107422 63 201038601 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2 ° (實施例30) 除不使用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 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31)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二烯丙基二甲基矽烷 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 表2。 (實施例32)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而使用二乙烯基二氣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2 ° (實施例33)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T基矽烷而使用二烯丙基二氣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2 ° (實施例34)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而使用乙烯基三曱基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2 ° (實施例35) 099107422 64 201038601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乙烯基烯丙基二曱基 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 示於表2。 (實施例36)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而使用三乙烯基甲基矽烷以 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1。 0 (實施例37) 除代替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丁基丙二酸二乙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於表2。 (實施例38)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丁基丙二酸二曱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〇 於表2。 (實施例39) 除代替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而使用四氫鄰苯二甲酸二正 丁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 示於表2。 (實施例40)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以 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 099107422 65 201038601 2 ° (實施例41)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異丙基順丁烯二酸二 乙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 示於表2。 (實施例42)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丙基丁二酸二乙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於表2。 (實施例43)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二異丁基戊二酸二乙 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 於表2。 (實施例44)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環己烷-1,1-二曱酸二 正丁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 果示於表2。 (實施例45) 除代替鄰苯二曱酸二正丁酯而使用環己烷-1,2-二曱酸二 正丁酯以外,以與實施例2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 果示於表2。 (實施例46) 099107422 66 201038601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除使用實施例22中所得之固體成份以外,與實施例24 同樣地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除使用上述所得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外,與實施例24同樣 地進行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所得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47) 0 <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除使用實施例23中所得之固體成份以外,與實施例24 同樣地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除使用上述所得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外,與實施例24同樣 地進行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所得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6) 〇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環己基曱 基二曱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 (比較例7)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環戊基 二甲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 所得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8) 099107422 67 201038601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第三丁基 曱基二甲氧基矽烷,且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而使用二烯 丙基二甲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2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9)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乙基胺 基三乙氧基矽烷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製備以外,以與實施例 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2。 099107422 68 201038601 [表2]
活性 (g-pp/g-觸媒活性) MFR (g/ΙΟ分鐘) XS (重量%) 實施例24 55200 160 1.7 實施例25 62600 140 1.4 實施例26 60200 120 1.3 實施例27 52000 130 1.6 實施例28 53500 110 1.0 實施例29 52800 100 0.8 實施例30 52300 170 1.5 實施例31 61900 140 1.4 實施例32 66800 110 1.3 實施例33 58600 140 1.7 實施例34 57100 160 1.7 實施例35 55800 120 1.5 實施例36 60100 110 1.4 實施例37 57000 180 1.8 實施例38 51300 210 2.0 實施例39 54300 120 1.1 實施例40 56600 170 2.0 實施例41 49900 170 1.7 實施例42 41000 200 2.7 實施例43 60300 240 2.4 實施例44 39900 250 2.8 實施例45 39200 210 3.0 實施例46 38300 200 2.0 實施例47 40600 220 2.7 比較例6 40900 50 3.2 比較例7 49600 32 1.9 比較例8 63300 15 1.1 比較例9 46500 38 1.2 (實施例48)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 石夕烧及三乙基铭各自之使用量11 mmol、8.5 mmol及29 mmol而設定為6 mmol、6 mmol及20 mmol以外,以與實 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即,實施例48係相對於固體 099107422 69 201038601 成份中之鈦原子1莫耳,而將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第三丁 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及三乙基鋁各自之使用量(莫耳比) 由實施例1之1.8、1.3、4.8變更為0.98、0.98、3.3(固體觸 媒成份 10 g 中之鈦含量為 2.9 wt%xl0 g = 0.29 g/47.88 = 6.1 mmol)。戶斤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49)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曱基矽烷、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 石夕烧及三乙基銘各自之使用量11 mmol、8.5 mmol及29 mmol而設定為15 mmol、15 mmol及40 mmol(相對於固體 成份中之鈦原子1莫耳,以莫耳比計為2.5、2.5、6.6)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0) 除代替二乙稀基二曱基石夕烧、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 石夕院及三乙基I呂各自之使用量11 mmol、8.5 mmol及29 mmol而設定為30 mmol、30 mmol及40 mmol(相對於固體 成份中之鈦原子1莫耳,以莫耳比計為4.9、4.9、6.6)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1)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環戊基 雙(乙基胺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49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2) 099107422 70 201038601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而使用二環戊基 雙(乙基胺基)石夕烧以外,以與實施例50相同之條件進行實 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3) ,除代替二乙浠基二甲基石夕燒、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 • 矽烷及三乙基鋁而採用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6 mm〇1、第三 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矽烷6 mmo卜二環戊基二曱氧基矽烷 〇 2.5 mmol及二乙基紹20 mmol以外(相對於固體成份中之欽 原子1莫耳’以莫耳比計為0.98、0.98、0.36、3.3),以與 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4) 除代替一乙稀基二甲基石夕烧、第三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 矽烧及三乙基鋁而採用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烧15 mm〇卜第三 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石夕烧12.5 mmol、二環戊基二甲氧基 Ο 石夕烧2.5 mmo1及三乙基銘40 mmol以外(相對於固體成份中 之欽原子1莫耳’以莫耳比計為2.5、2.0、1.2、6.6),以與 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 (實施例55) 除代替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 矽烷及三乙基鋁而採用二乙烯基二甲基矽烷3〇mm〇卜第三 丁基甲基雙(乙基胺基)石夕烷20 mmol、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石夕 烧10 mmol及三乙基紹40 mmol以外(相對於固體成份中之 099107422 71 201038601 鈦原子1莫耳,以莫耳比計為4.9、3.3、1.6、6.6),以與實 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6)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 基矽烷而採用二環戊基雙(乙基胺基)矽烷、第三丁基曱基二 曱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54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 得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7) 除代替第三丁基曱基雙(乙基胺基)矽烷、二環戊基二曱氧 基矽烷而採用二環戊基雙(乙基胺基)矽烷、第三丁基曱基二 曱氧基矽烷以外,以與實施例55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所 得結果示於表3。 [表3] 活性 (g-pp/g-觸媒活性) MFR (g/ΙΟ分鐘) XS (重量%) 實施例48 44200 170 2.9 實施例49 53800 210 2.2 實施例50 49500 240 1.7 實施例51 51900 200 2.0 實施例52 48600 160 1.6 實施例53 43200 100 2.0 實施例54 53300 180 2.2 實施例55 52900 150 1.6 實施例56 53300 180 2.2 實施例57 52900 150 1.6 由表1、表2、表3之結果可知,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固體 觸媒成份及觸媒進行烯烴類之聚合,可獲得高MFR之聚合 體,且可獲得高聚合活性及高立體規則性之烯烴類聚合體。 099107422 72 201038601 尤其,使用含活性氳之胺基矽烷化合物作為内部電子供應性 化合物之實施例與使用含活性氫之胺基矽烷化合物作為外 部電子供應性化合物之比較例4相比,可獲得高MFR、且 高聚合活性及高立體規則性之聚合體。考慮到先前含活性氫 之胺基矽烷化合物於用作烯烴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中之構 成成份之情況下會作為觸媒毒而對作為活性點之鈦造成不 良影響,故上述結果令人驚訝。 〇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製備本發明之聚合觸媒的步驟之流程圖。 09910742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