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0971A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0971A
TW201030971A TW098143162A TW98143162A TW201030971A TW 201030971 A TW201030971 A TW 201030971A TW 098143162 A TW098143162 A TW 098143162A TW 98143162 A TW98143162 A TW 98143162A TW 201030971 A TW201030971 A TW 2010309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g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wafer
ty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3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hiro Fujikawa
Hideto Tamaso
Shin Harada
Yasuo Namikaw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030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09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53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 H01L29/66068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044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 H01L21/0455Making n or p doped regions or layers, e.g. using diffusion
    • H01L21/046Making n or p doped regions or layers, e.g. using diffusion using ion implantation
    • H01L21/0465Making n or p doped regions or layers, e.g. using diffusion using ion implantation using mas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66G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with PN junction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80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 PN or other rectifying junction gate, i.e. potential-jump barrier
    • H01L29/80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 PN or other rectifying junction gate, i.e. potential-jump barrier with a PN junction gate, e.g. PN homojunction gate
    • H01L29/8083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1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9/1608Silicon carb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Description

20103097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更確切士之, 係關於具備至少一側之主面包含碳化矽之晶圓之半導體裝 置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為使電晶體、二極體等之半導體裝置高耐壓化、 低損失化、能夠在高溫環境下使用等’而逐漸朝向採用碳 化石夕(sic)作為構成半導體裝置之材料進展。相較於歷來作 為構成半導體裝置之材料而廣泛使用之矽(Si),碳化矽為 一種帶隙較大之寬帶隙半導體。目此,藉由採用碳化石夕作 為構成半導體裝置之材料,可謀求半導體裝置之高耐壓 化、導通電阻之降低等。又,相較於採用矽作為材料之半 導體裝置,採用碳化矽作為材料之半導體裝置亦具有在高 溫環境下使用時特性較少降低的優點。 此前已提案具備可將具此種優異特性之Sic作為素材而 應用之各種構造之半導體裝置(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〇〇3_ 068762號公報(專利文獻1))β又,在將Sic作為素材使用之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程序中,#多為藉由對包含Sic之晶圓 實施離子植入而導入雜質之情況,因此亦提案有用於良好 地實施離子植入之各種方策(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〇〇6_ 332180號公報(專利文獻2)及日本特開2〇〇814757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_068762號公報 145324.doc -4- 201030971 [專利文獻2]:曰本特開2006-33218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曰本特開2008-147576號公報 【發明内容】 _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在採用SiC作為素材之電晶體等之半導體裝置 中,存在有本來所應獲得之耐壓等之特性卻無法獲得之情 況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種可更確實得 到採用SiC作為素材時原本可獲得之特性的半導體裝置及 • 其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其具備:至少一側之主面為 包含碳化矽之晶圓,及形成於該一側之主面上之電極。晶 圓包含以包含該一側之主面的方式而形成之離子植入區 域。又,離子植入區域包含:以包含上述一側之主面的方 式配置之基底區域,及連接於基底區域且朝向與電極相反 φ 侧而延伸之突出區域。再者,基底區域在沿著該一侧之主 面之方向上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之寬度。且,電極以平面 觀察時其整體重疊於離子植入區域的方式,接觸於離子植 入區域而配置。 本發明者在採用sic作為素材之電晶體等之半導體裝置 中,針對本應獲得之上述耐壓等之特性卻無法獲得之情況 的原因進行了詳細地研究,其結果,得到下述之見解因而 構想出本發明。 即’通常’在採用SiC作為素材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程 145324.doc 201030971 序中’在SiC晶圓上形成離子植入區域後,以接觸於該離 子植入區域的方式形成包含Ni(鎳)等金屬之金屬電極的情 況很多。在如此之製造程序中,藉由進行構成金屬電極之 金屬與構成晶圓之SiC之合金反應,使該金屬在晶圓中擴 散。而若在該擴散下使得金屬到達該離子植入區域之外, 則將產生所製造之半導體裝置之耐壓等之特性降低,而無 法獲得本應獲得之特性之問題。該問題通常是因金屬在相 對於離子植入之方向垂直之方向上擴散而產生。 此處,該問題可藉由將金屬電極之平面形狀相對於離子 植入區域之平面形狀充分縮小而解決。為此,有必要將金 屬電極之开〉狀縮小至比以往更小,或將離子植入區域之平 面形狀擴大為比以往更大。然而,近年隨著進行半導體裝 置之構造之微細化,要將金屬電極之平面形狀縮小至比以 往更小並不容易。又,要將離子植入區域之平面形狀擴大 為比以往更大,若考量上述半導體裝置之微細化之進展, 亦非易事。 對此,在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中’係使以接觸於電極的 方式而形成之離子植人區域中,包含以接觸於電極的方式 配置之基底區域、與從基底區域延伸於與電極相反側之突 出區域,且基底1域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之寬度。藉此, 在接觸於電極之基底區域巾,德充分之寬度錢源自電 極之金屬擴散納人離子植人區域内,從而抑制半導體裝置 之特性之降低,且另一方面’在藉由與電極遠離而使得源 自電極之金屬擴散到達之可能性小之突出區域中,藉由縮 145324.doc 201030971 小寬度,可對應於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微細化。如上所 述’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可提供一種採用SiC作為 素材而可更確實地獲得本來所應獲得之特性之半導體裝 置。 此處’為使源自電極之金屬之擴散更罐實地納入離子植 入區域内’電極較佳為以平面觀察時其整體重疊於突出區 域的方式接觸於離子植入區域而配置。 上述半導體裝置可為接合型場效應電晶體(Juncti〇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 JFET),上述電極可為閘極電極。 藉此’可縮短閘極長度以使不阻礙jFET之微細化,且可 抑制構成閘極電極之金屬之擴散所造成之耐壓之降低,而 確保高耐壓。再者,在該JFET中,沿著晶圓之上述一側之 主面之方向上的突出區域之寬度成為通道長度。因此,不 但將沿著上述一側之主面之方向上的基底區域之寬度設為 可形成閘極電極之寬度,且將突出區域之寬度縮小至較基 底區域之寬度更小,藉此可縮短通道長度。其結果,可提 供導通電阻比以往更低,且可快速切換之JFET。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中,上述晶圓可包含第1之第1導電型 層;接觸並配置於第1之第i導電型層上,且導電型與第】 之第1導電型層相異之第2導電型層;及接觸並配置於第2 導電型層上,且導電型與第丨之第丨導電型層相同之第之之 第1導電型層。 將該構造應用於JFET之上述半導體裝置,藉此’在 肿丁之關閉狀態中,由於空乏層會於上述晶圓之厚度方向 145324.doc 201030971 伸展,使漂移區域内之電場分佈均一,而緩和間極電極附 近之電场集中。其結果,可抑制起因於該電場集中之絕緣 破壞之發生。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晶圓之厚度方向上之 基底區域之厚度,係從上述一側之主面起至第2之第1導電 型層與第2導電型層之界面止之距離以下。 藉此,可緩和與基底區域之電極相反側之前端外緣部附 近之電場集中。其結果,可進一步確實地抑制半導體裝置 之耐壓之降低。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中較佳為,沿著上述一側之主面之方 向上的基底區域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僅〇2 μιη以上1〇 以下。 通常,包含以接觸於離子植入區域的方式而形成之川等 金屬的電極具有500〜1000 Α左右之厚度。此時,與Sic之 合金反應所造成之金屬之擴散距離為〇.1 μιη左右。因此, 考慮到相對於該金屬之擴散距離之邊距,基底區域之寬度 較佳為大於突出區域0.2 μπι以上。另一方面’若使基底區 域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超出1·〇 μηι,則有對半導體裝置之 構造之微細化造成阻礙之虞。因此,基底區域之寬度較佳 為以大於突出區域僅0.2 μπι以上1. 〇 μπι以下的方式予以調 整。又,若重視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微細化之情況時,基 底區域之寬度更佳為以大於突出區域僅〇·2 μιη以上〇.6 μιη 以下的方式予以調整。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中較佳為,基底區域具有0.3 μιη之厚 145324.doc -8 - 201030971 度。 根據本發明者之實驗結果發現,若基底區域之厚度不滿 0.3 μηι’則會發生在基底區域之厚度方向上金屬擴散至基 底區域以外之情況。因此,基底區域之厚度較佳為〇3 以上。再者’右基底區域之厚度超過0· 4 μηι,則有對半導 體之構造之微細化造成阻礙之虞。因此,基底區域之厚度 較佳為0 · 4 μηι以下。 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具備以下之步 驟:準備晶圓;形成阻止層;在阻止層中形成開口; 曰 3 圓上形成第1區域;擴大開口;在晶圓上形成第2區域;及 形成金屬膜。 在準備晶圓之步驟中,準備至少一側之主面包含碳化矽 之晶圓。在形成阻止層之步驟中,係在上述一側之主面 上,形成阻止對晶圓植入離子之阻止層。在晶圓上形成第 1區域之步驟中,使用已形成開口之阻止層作為遮罩植 入第1導電型之離子,藉此,在晶圓上形成植入有第丨導電 型之離子之第1區域。在擴大開口之步驟中,擴大用於形 成第1區域之阻止層之開口。在晶圓上形成第2區域之步驟 中,使用開口經擴大之阻止層作為遮罩,較在晶圓上形成 第1區域之步驟更淺地植入第i導電型之離子,藉此,在晶 圓上形成植入有第I導電型之離子之第2區域。且,在形成 金屬膜之步驟中,以平面觀察時其整體重疊於第2區域的 方式,在晶圓上形成金屬膜。 在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阻止層形成對 145324.doc 201030971 應於期望之第1區域的形狀之開口,使用該阻止層作為遮 罩而實施離子植入,藉此形成第i區域後,擴大阻止層之 開口並再次實施離子植入’藉此形成第2區域。因此,根 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可容易地製造具備包 含基底區域與突出區域之離子植入區域之上述本發明之半 導體裝置。再者,為使源自金屬膜之金屬之擴散確實納入 離子植入區域内,在於晶圓上形成金屬膜之步驟中較佳 為,以平面觀察時其整體重疊於第i區域的方式形成金屬 膜0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在形成阻止層 之步驟中,形成包含鈦層與配置於上述鈦層上之鎢層之阻 止層、包含鈦層與配置於上述鈦層上之二氧化矽層之阻止 層、或包含二氧化妙層與配置於上述二氧化石夕層上之欽層 及配置於上述鈦層上之鎢層之阻止層。 作為構成阻止層之層,可採用阻止對晶圓植入離子之能 力高的鎢(w)層或二氧化矽(Si〇2)層。另一方面在阻止層 形成開口之步驟中’藉由乾式_等之㈣法在阻止層 形成開口之情況較多。此時,若為採用僅包含w層或叫 層之阻止層之情況時,藉由該㈣法不僅會對阻止層造成 影響’甚至會對晶圓造成#刻之影響,因而有損傷晶圓之 虞。相對於此’在胃層或_層與晶圓之間,預先形成對 a或Si〇2層進行餘刻時不易被钱刻之鈦⑺)層作為蚀刻 終止層’藉此可抑制晶圓之損傷。再者,將Ti層之厚度充 分縮小至例如刚nm左右,藉此,即使在殘存有Ti層之狀 145324.doc 201030971 態下,亦可實施離子植入。再者,在離子植入結束後,為 容易地從晶圓上去除作為蝕刻終止層所形成之Ti層之作 業,可在Tl層與晶圓之間進一步形成作為犧牲層之si〇2 層。又’藉由將Ti層使用氨水與雙氧水之混合溶液等,可 相對於SiCb層將Ti層選擇性去除。 即,作為構成阻止層之層,可採用阻止離子植入之能力 高之w層或si〇2層,此時,較佳在w層或Si〇2層與晶圓之
間,預先形成Ti層作為蝕刻終止層。再者,作為蝕刻終止 層而形成Ti層之情況時,基於容易去除丁丨層之目的,更佳 為在Ti層與晶圓之間,預先形成作為犧牲層之si〇2層為更 佳。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在擴大開口之 步驟中,以平面觀察時使開口之周緣僅移動01 μιη以上05 μπι以下的方式擴大開口。 如上所述,由構成金屬膜(電極)之金屬之合金反應所造 成之擴散距離為0.1 μιη左右。因此,以使開口之周緣僅移 動(Μ㈣以上的方式擴大開口,藉此,可形成確保相對於 該金屬之擴散距離之邊距之第2區域。 另一方面,若基底 μιη,則對半導體裝置之 區域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超過1〇 微細化有造成阻礙之虞’故較佳為以使開口之周緣僅移動 0.5 μιη以下的方式擴大開口。又,若重視半導體裝置之構 造之微細化的情況時,較㈣以使開口周緣僅移動〇 3㈣ 以下的方式擴大開口。 在晶圓上形成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 145324.doc -11 - 201030971 第2區域之步驟中,形成厚度〇 3 μηι以上之第2區域。 如上所述,構成離子植入區域之基底區域之厚度較佳為 為〇·3 μηι以上。因此’在於晶圓上形成第2區域之步驟 中,較佳為形成厚度〇.3 μηι以上之第2區域。另一方面, 如上所述,右基底區域之厚度超過0.4 μηι ,則對半導體裝 置之構造之微細化有造成阻礙之虞。因此,在於晶圓上形 成第2區域之步驟中,較佳為形成厚度〇 4 μιη以下之第2區 域。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上述半導體裝置為接 合型場效應電晶趙’上述金屬膜可為閘極電極。藉此,可 容易地製造縮短閘極長度以使不阻礙微細化、且抑制構成 閘極電極之金屬之擴散所造成之耐壓之降低而可確保高对 壓之JFET。 [發明效果] 由以上之說明可知,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 方法’可提供一種可更確實地獲得採用Sic作為素材時本 應獲得之特性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實施方式】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再者,在以下 之圖式中,對於相同或相當之部分附以相同之參照符號, 不重複其說明。 參照圖1,本實施形態之JFET1包含Sic,且具備:導電 型為η型之n型基板11、形成於η型基板11上之第lp型層 12、形成於第1P型層12上之η型層13、及形成於^型層13上 145324.doc -12· 201030971 之第2p型層14。此處’ p型層及η型層係包含導電型分別為 Ρ型及η型之SiC之層。且,η型基板11、第ip型層12、η型 層13及第2ρ型層14係構成包含sic之晶圓10。 在第2p型層14及η型層13中,形成有包含較n型層13更高 濃度之導電型為η型之雜質(η型雜質X例如lxl〇2〇 cm-3左 右)的第In型區域15及第2n型區域17。又,以夾在第in型 區域15及第2η型區域17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包含較第1?型 層12及第2ρ型層14更高濃度之導電型為ρ型之雜質(ρ型雜 質)(例如lxlO18 cm·3左右)的第lp型區域16。即,第ln型區 域15、第lp型區域16及第2η型區域17係分別貫通第2ρ型層 14直至η型層13的方式形成。又,第ln型區域15、第^型 區域16及第2η型區域17之底部係與第ip型層12之上部表面 (第lp型層12與η型層13之交界部)隔開而配置。 又’從第In型區域15看,在與第lp型區域16相反側,以 從第2p型層14之上部表面14A(與η型13之側相反侧之主面) 貫通第2ρ型層14直至η型層13的方式形成槽部51。即,槽 部51之底壁51Α與第lp型層12和η型層13之界面隔開,而位 於η型層13之内部。再者’以從槽部51之底壁51Α貫通η型 層13直至第lp型層12的方式,形成有包含較第lp型層12及 第2ρ型層14更高濃度(例如1 xio18 cm_3左右)之ρ型雜質之第 2p型區域23。該第2p型區域23之底部與n型基板u之上部 表面(η型基板11與第lp型層12之交界部)隔開而配置。 再者’以接觸於第In型區域15、第lp型區域16、第2n型 區域17及第2p型區域23之上部表面的方式,分別形成有作 145324.doc •13- 201030971 為歐姆接觸電極之源極接點電極19、閘極接點電極21、没 極接點電極22及電位保持接點電極24。且,源極接點電極 19、閘極接點電極21、汲極接點電極22及電位保持接點電 極24包含例如Ni(鎳)而成。 且’在與作為歐姆接觸電極之源極接點電極19、閘極接 點電極21、汲極接點電極22及電位保持接點電極24毗連之 其他之歐姆接觸電極之間,形成有氧化膜18。更具體言 之,作為絕緣膜之氧化膜1 8在第2P型層14之上部表面 14A、槽部51之底壁51A及側壁51Bt,係以覆蓋形成有源 極接點電極19、閘極接點電極21、汲極接點電極22及電位 保持接點電極24之區域以外之區域整體的方式形成。藉此 使相鄰之歐姆接觸電極彼此之間絕緣。 再者,以接觸於源極接點電極1 9、閘極接點電極2丨及沒 極接點電極22之上部表面的方式,分別形成源極配線乃、 閘極配線26及汲極配線27,且與各歐姆接觸電極電性連 接。源極配線25亦接觸於電位保持接點電極24之上部表 面,並亦與電位保持接點電極24電性連接。即,源極配線 以25從源極接點電極19之上部表面延伸至電位保持接點電 極24之上部表面的方式而形成,藉此,電位保持接點電極 24與源極接點電極19保持在相同電位。源極配線25、閘極 配線26及汲極配線27包含例如μ等之導電體而構成。源極 接點電極19及源極配線25構成源極電極41,閘極接點電極 21及閘極配線26構成閘極電極42,汲極接點電極22及汲極 配線27構成汲極電極43。再者,以覆蓋源極電極41、閘極 145324.doc •14- 201030971 電極42、汲極電極43及氧化膜18之上部表面之方式形成鈍 化膜44。該純化膜44例如包含Si〇2,具有將源極電極41、 閘極電極42及沒極電極43與外部電性絕緣且保護jfeTI之 功能。 此處’第lp型區域16及第2p型區域23為藉由離子植入而 形成之離子植入區域。且,第Ip型區域16包含:以包含第 2p型層14之上部表面14A的方式而配置的基底區域16A, 及從基底區域16 A朝向與閘極接點電極21相反侧延伸之突 出區域16B。且,基底區域1 6A在沿著第2p型層14之上部 表面14A之方向上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16B之寬度W2。 又’第2p型區域23亦與上述第lp型區域16同樣地包含:以 包含槽部51之底壁51A的方式而配置之基底區域23A,及 從基底區域23 A朝向與電位保持接點電極24相反側延伸之 突出區域23B。且基底區域23 A在沿著槽部51之底壁5 1A之 方向上之寬度大於突出區域23B。 即’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JFET1具備:包含 SiC之晶圓1〇,及形成於晶圓1〇之一側之主面之第&型層 14之上部表面14A上的閘極接點電極21。晶圓1〇包含以包 含上部表面14A的方式而形成之作為離子植入區域之第lp 型區域16。該第lp型區域16包含:以包含上部表面14A的 方式而配置之基底區域1 6A ’及連接於基底區域1 6a、且 朝向與閘極接點電極21相反側延伸之突出區域16B ^再 者,基底區域16A在沿著上部表面14A之方向上之寬度Wi 大於突出區域16B之寬度%。且,閘極接點電極2丨係以平 145324.doc 201030971 面觀察時其整體重疊於第lp型區域16的方式,接觸於第lp 型區域16而配置。 其次’就JFET1之動作進行說明。參照圖1,在閘極電極 42之電壓為閾值電壓以上之狀態下,在^型層13中,由第 lp型區域16與第2η型區域17所夹住之區域、在由該被夹住 之區域與第lp型層12所夾住之區域(漂移區域)、及由第lp 型區域16與第lp型層12所夾住之區域(通道區域)未被空乏 化’成為第In型區域15與第2n型區域17經由η型層13而電 性連接之狀態《因此,電子會從第ln型區域15朝向第仏型 區域17移動,藉此而流動電流。 另一方面’若對閘極接點電極21持續施加負電壓,上述 之通道區域及漂移區域之空乏化將有所進展,使第ln型區 域15與第2η型區域17成為電性遮斷之狀態。因此,電子無 法從第In型區域15朝向第2η型區域17移動,從而無法流動 電流。 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之JFET1中,以接觸於閘極接點電 極21的方式形成之第化型區域16包含:以接觸於閘極接點 電極21的方式配置之基底區域16入’與從基底區域16Α延 伸於與閘極接點電極21相反側之突出區域16Β,且基底區 域16Α之寬度Wl大於突出區域16Β之寬度W2。藉此,在接 觸於閘極接點電極21之基底區域16A中,確保充分之寬度 以使源自閘極接點電極21之金屬(例如Ni)之擴散納入第ip 型區域16内’從而抑制jFET1之耐壓之降低,且另一方 面’在藉由與閘極接點電極2 1遠離而使得源自閘極接點電 145324.doc -16· 201030971 極21之金屬擴散到達之可能性小之突出區域16B中,藉由 縮小寬度,可對應於JFET1之構造之微細化。 更具體言之’參照圖1 ’在採用SiC作為素材之JFET1之 製造程序中’在包含SiC之晶圓10上形成作為離子植入區 域之第lp型區域16後’以接觸於第lp型區域16的方式,形 成包含Nl等金屬之閘極接點電極21。此時,進行構成閘極 接點電極21之金屬與構成晶圓1〇iSic之合金反應,藉 此’使該金屬在晶圓10中擴散而形成擴散區域21A。此 時若第1P型區域16之寬度為,則擴散區域21A將擴展 至第lp型區域16之外部,從而降低本應藉由pn接合而確保 之耐壓。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之JFET1中,形成寬度 為W之基底區域16A,藉此,可避免擴散區域21八擴展至 第lp型區域16之外部。因此,根據JFET1,可抑制因金屬 之擴散而造成之耐壓之降低。另一方面,將與開極接點電 極21充分遠離之突出區域16B之寬度設為較%更小之%, ❹ 藉此可保持較知之閘極長度,從而可對應於JFET1之構 造之微細化。再者,在上述JFET1+,沿著上部表面Μ 之方向上之突出區域16B之寬度%即為通道長度。因此, 不但將基底區域16A之寬度Wl設為可形成問極接點電極Η 之寬度’且將突出區域16B之寬度^設為更*,藉此可縮 短通道長度。藉此,可使汗訂丨成為導通電阻比以往更 低’且可快速切換之JFET。 此處,在上述則Tlt,晶圓1()之厚度方向上之基底區 域16A之厚度dl,較佳為從上述上部表面i4A起至第邛型層 145324.doc _ 201030971 14與η型層13之界面止之距離以下。即,基底區域16A之厚 度七較佳為第2p型層14之厚度t以下。藉此,可緩和基底區 域16A之與閘極接點電極21相反侧之前端外緣部附近之電 場集中。且結果,可進一步確實抑制JFET1之耐壓之降 低。 又,如圖1所示,第Ip型區域16之深度&大於第2p型層 14之厚度t。再者,基底區域之寬%與突出區域16B之寬% 之差較佳設為0.2 μιη以上i.o μιη以下,更佳設為〇2 ^爪以 上〇 · 6 μιη以下。 JFET1之具體之尺寸可採用例如以下之值。即第2ρ型 層14之厚度t可設為〇35 μηι左右。又基底區域“A之厚 度dl可設為0.30 左右,第lp型區域16之深度d2可設為 〇.7〇 μιη左右。再者,基底區域之寬度%可設為i6 左 右’突出區域之16B之寬度w2可設為1.〇 μιη左右。 又第IP型層12之厚度可設為例如1〇 pm左右,雜質密 度可設為LOx1016 cm·3左右。再者,η型層13之厚度可設為 例如〇·65 μηι左右,雜質密度可設為2〇χ1〇17 cm.3左右。 第2p型層14之厚度可設為例如0.35 μιη左右,雜質密 度可設為2.〇xi〇i7cin-3左右。 其··人’就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JFET1之製造 方法進行說明。 參照圖2,在本實施形態之JFET1之製造方法中,首先, 作為步驟(S10),實施基板準備步驟。在該步驟(S 10)中, 圖3所示,準備含有包含高濃度之η型雜質之Sic之η型基 145324.doc 201030971 板11。
其次,作為步驟(S20) ’實施磊晶生長步驟。具體言 之’參照圖3 ’在η型基板"之一側之主面上,例如藉由氣 相磊晶生長,依次形成包含wc之第lp型層12、η型層13及 第2ρ型層14。在氣㈣晶生長巾,例如料材料氣體可使 ㈣烧卿4)氣體及丙烧(C3h8)氣體,作為裁氣可採用氮 軋(¾)。又,作為用於形成口型層之雜質源,例如將三 甲基銘(TMA)作為用於形成n型層之n型雜質源,可採用例 如氮(NO。藉此,形成包含A1等之ρ型雜質之第邙型層ι2 及第2ρ型層14,與包含Ν等之η型雜質之η型層13。 其人參…、圖2,作為步驟(S30),實施槽部形成步驟。 在該步驟(S30)中,如圖4所示,以從第祚型層"之上部表 面14Α貫通第2ρ型層14直至η型層13之方式形成槽部51。槽 部5 1之形成係藉由例如在第2ρ型層14之上部表面ΐ4Α上, 形成在期望之槽部51之形成位置具開口之遮罩層後,實施 使用SF6氣體之乾式刻蝕而進行。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4〇),實施阻止層形成步 驟。在該步驟(S40)中,參照圖5,例如藉由濺鍍,以從第 2p型層14之上部表面14 A直至槽部5 1之侧壁及底壁的方 式’依次形成包含Ti之Ti層81及包含W之W層82。再者, 此時’如圖6所示,在Ti層81與晶圓1〇之間,亦可形成例 如包含Si〇2之Si〇2層89作為犧牲層。又,在該步驟(S40) 中’可82採用Si〇2層替代w層。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5〇),實施開口形成步驟。 145324.doc -19· 201030971 在該步驟(S50)中,參照圖7,對於上述耵層81及…層82, 为別形成對應於期望之第Ip型區域16及第2p型區域23之配 置之開口 84及開口 83。開口 83、84之形成可藉由例如在w 層82上形成具有對應於期望之開口 83、84之形狀之開口的 抗蝕層後,實施使用SF0之乾式刻蝕而進行。此處,由於 Tl層81之以SF6氣體進行之蝕刻率比W層82小,故可容易地 避免s亥蝕刻對晶圓1〇造成損傷。再者,在圖7中雖顯示開 口 83、84顯示有貫通丁丨層8〗之狀態,但即使在開口 83、84 之底部殘存Ti層81,亦可實施後述之離子植入。又,開口 84之寬度係規定突出區域丨6B之寬度%者(參照圖丨),例如 可設為2 μιη左右。 其次’參照圖2 ’作為步驟(S60),實施第1離子植入步 驟。在該步驟(S60)中,參照圖8,使用已形成開口 83、84 之W層82作為遮罩,對晶圓10植入例如應成為ρ型雜質之 鋁(Α1)離子。藉此,形成分別構成第lp型區域16及第2ρ型 區域23之第1區域16C及第1區域23C。此時,根據Α1離子 之植入深度而規定第ip型區域16之深度d2(參照圖1),且將 植入深度設為例如0.5 μιη左右。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70),實施阻止層蝕刻步 驟。在該蝕刻步驟(S70)中,參照圖9,例如不進行抗蝕劑 等之塗布’而實施使用SF6氣體之乾式刻蝕,藉此擴大開 口 83、84。此時’開口 84之寬度係規定基底區域16A之寬 wi(參照圖1)。且,藉由該乾式刻蝕,以平面觀察時開口 84之周緣為0.1 μϊη以上〇·5 μιη以下、例如僅移動〇 3 ^^的 145324.doc 201030971 方式’進行側面蚀刻。 其-人,參照圖2,作為步驟(S80),實施第2離子植入步 驟。在該步驟(S8G)中,參照圖9,例如使用具有已在步驟 (S7〇)中擴大之開口 83、84之观82作為遮罩,對晶圓_ 入應成為p型雜質之A1離子。藉此,形成分別構成第1?型 區域丨6及第2p型區域23之第2區域16D及第2區域23D〇此 時,根據A1離子之植入深度而規定基底區域16八之厚度旬 (參·、、、圖1 ),且將植入深度設為例如〇 3 以上〇 4 以 下’例如設為0.3 μηι左右。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90),實施η型離子植入區 域形成步驟。在該步驟(S9〇)中,首先去除评層82及耵層81 後,與步驟(S40)〜(S60)同樣地,再次依序積層丁丨層81及| 層82後,如圖1〇所示,形成對應於第^型區域15及第以型 區域17之開口 85及開口 86。其後,植入例如應成為磷 等之11型雜質之離子,從而形成第In型區域15及第2ιι型區 域17。 ^參照圖2,作為步驟(sl〇〇),實施活化退火步 驟在。亥步驟(S100)中,參照圖11,首先,去除Ti層81及 層82其後,將晶圓1 〇在例如氬等惰性氣體氛圍中加熱 ^ 0 C左右,並保持30分鐘左右,藉此實施活化退火。 藉此,使在步驟(S60)、(_)及(S90)中導入之P、Ai等雜 質活化,而可作為雜質或p型雜質發揮功能。藉此,形 、乍為η尘雜夤區域之第ln型區域15及第2n型區域17,且 形成包含基底區域16A、23A與突出區域16B、23B之作為p 145324.doc 201030971 型雜質區域之第lp型區域16及第2p型區域23。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 11 〇),實施氧化膜形成步 驟。具體言之,在步驟(S110)中,參照圖12,實施在例如 氧氛圍中將晶圓10加熱至13〇〇。(:左右,並保持30分鐘左右 之熱氧化處理’藉此’形成覆蓋第2p型層14之上部表面 14 A及槽部5 1之底壁5 1A及侧壁5 1B之作為絕緣膜的氧化膜 18(場氧化膜)。氧化膜18之厚度為例如0 1 μιη左右。 其次’參照圖2 ’作為步驟(s 120)實施歐姆電極形成步 驟。在該步驟(S120)中,參照圖13,首先,在氧化膜18上 塗布抗蝕劑後,進行曝光及顯影,從而形成具有對應於所 應形成源極接點電極19、閘極接點電極21、汲極接點電極 22及電位保持接點電極24(參照圖1)之區域之開口的抗钱 膜。且,使用該抗蝕膜作為遮罩,藉由例如RIE而局部去 除氧化膜1 8。其後’藉由例如濺鍍形成例如厚度5〇〇 a左 右之Ni。再者,藉由去除抗蝕膜,而去除(剝離)抗蝕膜上 之Νι膜,以接觸於第ιη型區域15、第lp型區域10、第仏型 區域17及第2p型區域23的方式’形成包含Ni之源極接點電 極19、閘極接點電極21、汲極接點電極22及電位保持接點 電極24。此處,閘極接點電極21之電極寬度可設為2 下。再者,在Ar等之惰性氣體中,實施將晶圓1〇加熱至例 如1 〇〇(TC左右之合金化處理。藉此,使包含Ni之源極接點 電極19、閘極接點電極21、汲極接點電極22及電位保持接 點電極24矽化反應。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130;),實施配線形成步 145324.doc -22- 201030971 驟。在該步驟(SI30)中,參照圖1,形成分別接觸於源極 接點電極1 9、閘極接點電極21及汲極接點電極22之上部表 面之源極配線25、閘極配線26及汲極配線27。源極配線 25、閘極配線26及汲極配線27可藉由在例如所應形成源極 配線25、閘極配線26及汲極配線27之期望之區域,形成具 有開口之抗蝕層,並將A1沉積後,一併去除(剝離)抗蝕層 及抗蝕層上之A1而形成。 其次’參照圖2,作為步驟(S140),實施鈍化膜形成步 驟。在該步驟(S 140)中,參照圖1,以覆蓋源極電極41、 閘極電極42、汲極電極43及氧化膜18之上部表面的方式, 形成例如包含Si〇2之鈍化膜44。該鈍化膜44之形成可藉由 例如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化學氣相沉積法)而 實施。 藉由以上之步驟’完成本實施形態之JFET1。如此,根 據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可容易地製造本 實施形態之JFET1。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 一例,雖已就JFET1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及 其‘造方法並不僅限於此,亦可適用於例如M〇SFET、 一極體等高濃度離子植入層、及在高濃度離子植入層上具 備歐姆電極之其他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吾人應知此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其所有之點皆為示例, 而非限制性者。本發明之範圍並非根據上述說明而是根據 申請專利範圍而揭示,且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含 145324.doc -23· 201030971 義、及在範圍内之全部之變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可尤其有用地適用 於具備至少一側之主面包含碳化矽而構成之晶圓之半導體 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JFET之構成的概略剖 面圖。 圖2係顯示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之流程圖。 圖3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4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5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6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7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8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9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10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11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12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圖13係用於說明JFET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 接合型場效應電晶體 10 晶圓 II η型基板 145324.doc •24- 201030971 ❹ 12 第lp型層 13 η型層 14 第2ρ型層 14A 上部表面 15 第In型區域 16 第lp型區域 16A 基底區域 16B 突出區域 16C 第1區域 16D 第2區域 17 第2n型區域 18 氧化膜 19 源極接點電極 21 閘極接點電極 21A 擴散區域 22 汲極接點電極 23 第2p型區域 23A 基底區域 23B 突出區域 23C 第1區域 23D 第2區域 24 電位保持接點電極 25 源極配線 26 閘極配線 145324.doc .25- 201030971 27 汲極配線 41 源極電極 42 閘極電極 43 汲極電極 44 鈍化膜 51 槽部 51A 底壁 51B 側壁 81 Ti層 82 W層 83 、 84 、 85 、 86 開口 89 Si02 145324.doc -26-

Claims (1)

  1. 201030971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半導體裝置(1),其具備: 至少一側之主面(14A)包含碳化矽之晶圓(1〇);及 形成於上述一側之主面(14A)上之電極(21);且 上述晶圓(10)包含以包含上述一側之主面(〖4 A)的方式 而形成之離子植入區域(16); 上述離子植入區域(16)包含: 以包含上述一側之主面(14A)的方式而配置之基底區 域(16A);及 連接於上述基底區域(16A),且朝向與上述電極(21)相 反側延伸之突出區域(16B); 上述基底區域(16A)在沿著上述一側之主面(14A)之方 向上之寬度大於上述突出區域(16B); 上述電極(21)以平面.觀察時整體重疊於上述離子植入 區域(16)的方式,接觸於上述離子植入區域(16)而配 置。 2. 如請求項之半導體裝置(1),其中 上述半導體裝置(1)為接合型場效應電晶體,且 上述電極(21)為閘極電極。 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裝置(丨),其中上述晶圓(1〇)包含: 第1之第1導電型層(12); 接觸並配置於上述第1之第〗導電型層(12)上,且導電 型與上述第1之第1導電型層(12)相異之第2導電型層 (13);及 145324.doc 201030971 接觸並配置於上述第2導電型層(13),且導電型與上述 第1之第1導電型層(12)相同之第2之第1導電型層(14)。 4.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裝置(1),其中上述晶圓〇〇)之厚度 方向之上述基底區域(16A)之厚度,係為從上述一侧之主 面(14A)起至上述第2之第1導電型層(14)與上述第2導電 型層(13)之界面止之距離以下。 5,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1),其中沿著上述一側之主面 (14A)之方向上的上述基底區域(16A)之寬度大於上述突 出區域(16B)僅0.2 μπι以上1 .〇 μιη以下。 6.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基底區域(16Α)具有 〇·3 μιη以上之厚度。 7· 一種半導體裝置(1)之製造方法,其具備以下之步驟: 準備至少一側之主面(14Α)包含碳化矽之晶圓(1〇); 在上述一側之主面(14Α)上,形成阻止對上述晶圓(1〇) 植入離子之阻止層; 在上述阻止層形成開口; 使用已形成上述開口之上述阻止層作為遮罩,植入第 1導電型之離子,藉此在上述晶圓(10)形成植入有上述第 1導電型之離子之第1區域; 擴大上述開口; 使用上述開口經擴大之上述阻止層作為遮罩,較在上 述晶圓(10)形成上述第1區域之步驟更淺地植入上述第1 導電型之離子,藉此,在上述晶圓(10)形成植入有上述 第1導電型之離子之第2區域;及 145324.doc 201030971 、、以平面觀察時整體重整於上述第2區域的方式,在上 述晶圓(10)上形成金屬膜。 8·如睛求項7之半導體裝置⑴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形 成阻止層之步驟中,形成包含鈦層與配置於上述欽層上 • 之鎢層之上述阻止層、包含鈦層與配置於上述鈦層上之 二氧化矽層之上述阻止層、或包含二氧化矽層與配置於 上述二氧化矽層上之鈦層及配置於上述鈦層上之鎢層之 上述阻止層。 • 9.如請求項7之半導體裝置⑴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擴大上 述開口之步驟中,以平面觀察時上述開口之周緣僅移動 〇·1 μπι以上0.5 μιη以下的方式擴大上述開口。 10. 如請求項7之半導體裝置(1)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晶 圓(1〇)形成上述第2區域之步驟中,形成厚度〇 3 μιη以上 之上述第2區域》 11. 如請求項7之半導體裝置(1)之製造方法,其中 φ 上述半導體裝置(1)為接合型場效應電晶體,且 上述金屬膜為閘極電極。 145324.doc
TW098143162A 2008-12-16 2009-12-16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20103097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9758 2008-12-16
JP2009244596A JP5564890B2 (ja) 2008-12-16 2009-10-23 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0971A true TW201030971A (en) 2010-08-16

Family

ID=4226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3162A TW201030971A (en) 2008-12-16 2009-12-16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643065B2 (zh)
EP (1) EP2360718B1 (zh)
JP (1) JP5564890B2 (zh)
KR (1) KR101171586B1 (zh)
CN (1) CN101960575B (zh)
CA (1) CA2717077A1 (zh)
TW (1) TW201030971A (zh)
WO (1) WO20100710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7612B2 (en) 2010-06-17 2016-02-0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80359A1 (en) 2010-12-22 2012-06-2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2160584A (ja) * 2011-02-01 2012-08-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装置
KR101444982B1 (ko) * 2011-06-20 2014-09-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전지 모듈용 냉각시트,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전지 모듈
JP2013021219A (ja) * 2011-07-13 2013-01-31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45714B2 (ja) * 2011-08-19 2016-01-2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080762A (ja) * 2011-10-03 2013-05-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93265B1 (en) * 2013-04-15 2017-06-07 Nexperia B.V.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347442B2 (ja) * 2014-08-19 2018-06-2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888056B2 (en) * 2021-09-07 2024-01-30 Fast SiC Semiconductor Incorporated Silicon carbide MOS-g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0179A (en) * 1975-09-01 1977-03-07 Nec Corp Junction-type electric field effective transistor
JPS53132274A (en) * 1977-04-22 1978-11-17 Nec Corp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production
JPS554912A (en) * 1978-06-26 1980-01-14 Hitachi Ltd Fieldeffect lateral transistor
JPS59167069A (ja) * 1983-03-14 1984-09-20 Toko Inc 接合形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H11307784A (ja) * 1998-04-17 1999-11-05 Miyazaki Oki Electric Co Ltd 高耐圧半導体装置および縦型拡散金属酸化物半導体装置
JP3812421B2 (ja) 2001-06-14 2006-08-2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横型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US6841812B2 (en) * 2001-11-09 2005-01-11 United Silicon Carbide, Inc. Double-gated vertical junction field effect power transistor
JP4192469B2 (ja) * 2001-12-27 2008-12-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332180A (ja) 2005-05-24 2006-12-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049272B2 (en) * 2006-06-16 2011-11-01 Cree, Inc. Transistors having implanted channel layer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8147576A (ja) 2006-12-13 2008-06-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51308B2 (ja) * 2006-12-18 2011-08-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横型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WO2010024237A1 (ja) * 2008-08-26 2010-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接合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7612B2 (en) 2010-06-17 2016-02-0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US9627588B2 (en) 2010-06-17 2017-04-1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43065B2 (en) 2014-02-04
CN101960575A (zh) 2011-01-26
CA2717077A1 (en) 2010-06-24
WO2010071084A1 (ja) 2010-06-24
EP2360718A4 (en) 2012-08-15
JP5564890B2 (ja) 2014-08-06
KR20100118590A (ko) 2010-11-05
JP2010166024A (ja) 2010-07-29
US20110001144A1 (en) 2011-01-06
CN101960575B (zh) 2013-08-28
EP2360718B1 (en) 2017-09-06
EP2360718A1 (en) 2011-08-24
KR101171586B1 (ko) 2012-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30971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525940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23773B2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487709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129804B2 (en)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263721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728954B2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222678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A2766981A1 (en) Silicon carbide insulating gate 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613809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9059912A (ja) ショットキーバリアダイオード
JP2010103229A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76592A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44125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63181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0937631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310546A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US20220336602A1 (en) Trench-gate sic mosfe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4354514A2 (e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JP5991629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