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0316A -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olar cell - Google Patents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olar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0316A
TW201000316A TW098111439A TW98111439A TW201000316A TW 201000316 A TW201000316 A TW 201000316A TW 098111439 A TW098111439 A TW 098111439A TW 98111439 A TW98111439 A TW 98111439A TW 201000316 A TW201000316 A TW 2010003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solar cell
layer
resi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1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deki Fujii
Kazunori Tanaka
Kozo Takahashi
Shigeru Aoyama
Hirokazu Tajim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000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031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20100031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廉價且耐環境性(耐水解、耐候性等 >胃 異’或在太陽光入射光背面側之反射率及/或耐紫外線特性 之領域中最合適的太陽電池用薄片,及使用它之太陽電池 用背板及太陽電池。 【先前技術】 近年來’作爲下世代能源之綠色能源的太陽電池受到 注目中,正進行著始於建築領域至電氣電子零件的開發。 其中,所謂太陽電池係指將太陽光變換成電,發電或累積 該電的系統。 太陽電池係一般如第1圖所示,其係由高光線透過材 料1、太陽電池模組2、塡充樹脂3及背面密封材料4作爲 基本構成者,其係被利用於組裝於家庭之屋頂者或電氣、 電子零件等者,且具有可撓性的性質者。 又,在屋外所用之太陽電池的情況下,爲了提高機械 強度或在環境氛圍氣體下不易劣化的耐環境性能以確保信 賴性,故一般使用的構造爲在強化玻璃板或金屬板上使用 合成樹脂將太陽電池模組密封起來。更具體而言,說明按 照積層方法之模組構造時,則使用在強化玻璃板上依序積 層以氟乙烯薄片夾住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下稱爲 「EVA」)薄片/太陽電池/EVA薄片/鋁箔所構成的薄片(以下 稱爲「氧化鋁-氟複合薄片」)並加熱鑄壓的構造。 201000316 又,在太陽電池如非晶型矽之薄膜太陽電池的情況 下,使用在強化玻璃板上直接形成太陽電池,積層EVA薄 片、氧化鋁-氟複合薄片並加熱鑄壓者。 另外,背面密封材料爲亦稱作「太陽電池背面密封薄 片」、「太陽電池用背板」的構件,太陽電池背面的太陽 電池模組之保護有重要的作用,其爲在必須防止該薄片本 身之劣化的同時,具有遮蔽太陽電池模組最不喜歡、從外 部而來之水蒸氣的進入之作用的重要構件。 相關的太陽電池背面密封材料方面,已知有一方面使 用聚乙嫌系之樹脂薄片或聚酯系樹脂薄片,一方面使用氟 系薄片。(參照專利文獻1、2) 又,如專利文獻3所示,亦進行著藉由反射到達背面 密封薄片的光以提升太陽電池之太陽光的電轉效率之薄片 的開發。 專利文獻1:特開平11-186575公報(第2頁第1欄第36行 至第3頁第1欄第22行) 專利文獻2 :特開2002-26354公報(第2頁第1欄第32至 39行) 專利文獻3:特開平11-261085公報(第2頁第1欄第36行 至第2欄第4行) 【發明內容】 然而,太陽電池背面密封薄片中所用之前述的氟系薄 膜或聚酯系薄膜則有下述的問題點。 201000316 首先,氟系薄膜具有所謂缺乏阻氣性,薄膜彈性弱的 缺點。因此,相關之薄膜係爲了提升阻隔性之改良與作爲 背面密封材料的強度,必須積層鋁等的金屬箔等。因此, 使用氟系薄膜的太陽電池背面密封薄片具有製造步驟變繁 雜、生産性或成本面上的問題。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亦使用聚酯系薄膜。然而,在使 用聚酯系薄膜作爲太陽電池背面密封薄片的情況下,則新 產生下述2點的問題。 第1點之問題點係在太陽電池製造時、或將太陽電池 施工於屋頂等時,受到太陽電池背面密封薄片之厚度方向 的應力,容易在薄片表面或薄片内部剝離(裂開)。其在主 要將太陽電池施工於屋頂而進行位置決定時,由於爲了位 置修正而再度進行剝離,因而在背面密封薄片與建材接著 部分之間施加應力。 第2點之問題點係長期耐久性缺乏。針對使用期間變 長,太陽電池背面密封薄片劣化、太陽電池背面密封片裂 開,變得無法實現作爲保護構件的功能。 上述2點的問題點,在如專利文獻1使用著色成白色 之雙軸延伸聚酯薄膜的情況下則特別顯著。 其中,本發明係提供廉價且生産性優異、而且抗裂開 性優異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及使用它之太陽電池 用背板、以及太陽電池。 本發明係爲了解決相關之課題,而採用如以下的手段 201000316 者。 即,一種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其爲具有含聚 酯樹脂的熱塑性樹脂層之薄片,該熱塑性樹脂層位於最表 層,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醇成分而言’該熱塑 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的含量爲0.5莫耳%以上10莫 耳%以下,及/或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羧酸成分 而言,該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成分、異酞酸成分 及萘二甲酸成分之含量的合計爲0.5莫耳%以上10莫耳% 以下;羧基末端基濃度爲35當量/聚酯106g以下;及使用 它的太陽電池。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廉價且生産性優異、而且具有優 異之機械特性、耐熱性、阻氣性、隱蔽性、耐候性等的耐 環境性、抗裂開性、及有助於太陽電池之電轉效率的提升 之太陽光反射性的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相關的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當然可使用作爲屋 頂材料之太陽電池,亦可較佳地使用於具有可撓性之太陽 電池或電子零件等。特別地,由於作爲保護薄片而具有優 異的特性,則可較佳地使用作爲太陽電池用背板。藉由使 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作爲太陽電池用背 板,可得到電轉效率優異、而且漏電少的太陽電池。又, 在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中含有顔料,藉由進行著 色,可賦予太陽電池設計性。 【實施方式】 201000316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必須爲具有含聚 酯樹脂之熱塑性樹脂層的薄片。 於本發明中’熱塑性樹脂層必須含有其爲熱塑性樹脂 之聚酯樹脂。其中,所謂聚酯樹脂係指其爲二羧酸衍生物 與二醇衍生物之縮合聚合物的高分子。 其中,所謂二醇,亦可稱爲乙二醇,爲醇的一種(多元 醇)’爲具有在鏈狀脂肪族烴或環狀脂肪族烴之2個碳原子 ,, 上平均1個羥基取代的構造之化合物。羥基隣接者稱爲1,2- f 二醇’隔著1個亞甲基而羥基相隣者則稱爲1,3-二醇,以 下隨著亞甲基增加,而稱爲1>4_二醇' 15-二醇等。又,構 造最單純的丨,2-二醇之乙二醇(1,2-乙二醇)則單純地之稱爲 乙二醇。代表性之二醇方面,舉出有乙二醇、1,2-丙二醇、 1,3-丙二醇、i,4-丁二醇、環己二甲醇、二乙二醇、新戊二 醇、多伸烷基二醇等。 又,所謂二羧酸,例如以對酞酸、萘二甲酸、異酞酸、 i, 二苯二甲酸、二苯磺二甲酸、二苯氧乙二甲酸、5-磺二甲 酸鈉、酞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草酸、琥珀酸、己二酸、 癸二酸、二體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之脂肪族二 羧酸;及對羥苯甲酸等羥羧酸;環己二甲酸等脂環羧酸等 爲代表。 又,聚酯樹脂之範例方面,可舉出有對苯二甲酸乙二 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2,6-萘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1,4-環己烯二亞甲酯等》 201000316 又’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層亦可含有聚酯樹 熱塑性樹脂。聚酯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方面, 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共 共聚物等之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等之 聚碳酸酯、聚醯胺、聚醚、聚胺甲酸酯、聚苯硫 胺、聚醚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改質聚 聚烯丙酸酯、聚颯、聚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 胺及以該等爲主成分的共聚物、或該等樹脂的混1 於本發明中,由於從尺寸安定性或機械特性 點來看,熱塑性樹脂特佳爲爲聚酯樹脂,故較佳 性樹脂層中之聚酯樹脂的成分比例高者。具體而 塑性樹脂層全體爲100重量份時,聚酯樹脂之含 60重量份以上,更佳爲70重量份以上。 聚酯樹脂之中,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價,並可用於非常多元的用途,而且效果髙。較 用的聚酯樹脂之熔點,在230 °C以上者則在耐熱 佳,更佳爲250°C以上,300°C以下者則在生産性 若在上述範圍内,共聚合或接枝其他成分均可。 又,本發明之薄片亦可具有熱塑性樹脂層以 熱塑性樹脂層以外之層方面,舉出有使用用於與 之接著性賦予的EVA樹脂而成之層,或使用用於 性之金屬氧化物或氧化矽之氧化物或氧化鋁蒸鍍 氣層等。 脂以外的 可舉出有 希-苯乙烯 聚烯烴; 、聚酯醯 苯基醚、 、聚醯亞 &物等。 良好的觀 爲在熱塑 言,當熱 量較佳爲 旨(PET)廉 佳地被使 性之上較 上較佳。 外之層。 塡充樹脂 賦予阻氣 而成的阻 201000316 又,在本發明之薄片,上述熱塑性樹脂層位於最表層 爲較佳的樣態。其係在太陽電池用背板中使用本發明於之 薄片時,因以太陽電池之塡充樹脂與熱塑性樹脂層直接接 觸之樣態來使用,薄片較不易裂開,因而可顯著提升作爲 保護薄片的機能。 在雙層構成的情況下,必要時亦可以上述熱塑性樹脂 構成爲外側之層來使用。在雙層構成的情況下,雖然與EVA 之密著時的捲曲成爲問題,但藉由上述熱塑性樹脂層,因 控制熱收縮率而可抑制捲曲。 在本發明之薄片的熱塑性樹脂層的表面上,積層其他 層(例如阻氣層)作爲新的太陽電池用構件的情況下,亦在 製造步驟中,薄片變得較不易裂開,可提升處理性或生産 性。還有,亦可使用相關之新的太陽電池用構件作爲太陽 電池用背板。 又,熱塑性樹脂層之層厚較佳爲2gm以上,更佳爲3 (; 以上,特佳爲5//m。藉由使層厚成爲2#m以上,可 提升耐裂開性。又,上限雖無特別限制,但由於從加工性、 輕量性、處理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之薄片的厚度較佳爲 350/zm以下,故350/zm成爲實質的上限。還有,在藉由 共擠壓熱塑性樹脂層與其他層來製造本發明之薄片的情況 下’從積層精確度或經濟性的觀點來看,該熱塑性樹脂層 的厚度較佳爲以上40ym以下,更佳爲3gm以上7 m以下。 -10- 201000316 在本發明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醇成分 而言,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的含量爲0.5莫耳% 以上1 0莫耳%以下,及/或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全部二錢 酸成分而言,該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成分、異酞 酸成分及萘二甲酸成分的含量之合計必需爲0.5莫耳%以 上10莫耳%以下。藉由使熱塑性樹脂層中含有上述範圍 内之上述成分,可賦予薄片柔軟性,可提升薄片的裂開 強度。 首先,於本發明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全部二醇 成分而言,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的含量較佳爲 0.5莫耳%以上10莫耳%以下。藉由使熱塑性樹脂層中含有 上述範圍內之上述成分,可抑制聚酯樹脂的結晶性、發現 柔軟性、並提升薄片的裂開強度。 又,本發明中所謂脂環二醇的脂環,係指環烷 (cycloalkane)、以通式CnH2n(但是3)所表示之環狀脂肪 族烴的總稱。環烷係由3個以上的亞甲基所構成的單環化 合物,隨環之大小分類成小圓環(η = 3、4)、中圓環(η = 8 至11)、大圓環(η > 12)。 所謂脂環二醇,係指兼具環狀脂肪族烴部分與二醇部 分二者的構造之物質。即,脂環二醇的具體範例方面,舉 出有環丙二醇、環丁二醇、環戊二醇、環己二醇、環庚二 醇、環辛二醇、環丙二甲醇、環丁二甲醇、環戊二甲醇、 1,4-環己二甲醇(CHDM)、環庚二甲醇、環辛二醇、三環 -11 - 201000316 (5.2.1.02·6)癸二甲醇、沒,々,冷’,冷四甲基-2,4,8,10-四噚螺 旋〔5,5〕十一烷-3,9 -二乙醇、2,6 -十氫萘二甲醇等。上述 之脂環二醇中,從單體之價格和與聚酯樹脂(特別是pet) 的相溶性來看,特佳爲使用1 ,4 -環己二甲醇。 還有’本發明中之所謂脂環二醇成分,並不限定於以 二醇存在的成分,亦包含含有聚酯之構成成分例如作爲共 聚物而含有、或作爲包含脂環二醇成分之樹脂的混合物而 f 含有之情況。 :, 於本發明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全部二醇成分而 言’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的含量較佳爲含有〇.5 莫耳%以上1〇莫耳%以下。爲了提升薄片之柔軟性,較佳 爲2莫耳%以上,更佳爲5莫耳%以上。柔軟性提升時,則 因可將接著界面之剝離能量轉變成表面的變形能量,而得 到剝離強度的提升效果。 含量未滿0.5莫耳%時,本發明之目的的太陽電池熱塑 ,. 性樹脂薄片的柔軟性不足,且裂開性的改善不足,故而不 佳。 含量超過10莫耳%時’一方面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 薄片的耐熱性降低’一方面在捲取薄片而成爲輥狀時產生 黏結,在製造線之延伸步驟中對於輥之熔融黏著等生産性 惡化,故而不佳。 還有,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以外的二醇成 分雖無特別之限制,從耐熱性或機械強度等之觀點來看, -12- 201000316 較佳爲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特佳爲乙二醇。 其次,在本發明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全部二羧 酸成分而言’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異酞酸及萘 二甲酸的含量之合計較佳爲0.5莫耳%以上1〇莫耳%以下。藉 由使熱塑性樹脂層中含有上述範圍之上述成分,可抑制聚 酯樹脂之結晶性、發現柔軟性、並提升薄片的裂開強度。 所謂脂環二羧酸中之脂環係指環烷(cycloalkane),以通 式C-Ηζη(但是3)所表示之環狀脂肪族烴的總稱,脂環二 羧酸之範例方面,舉出有環丙二甲酸、環丁二甲酸、環戊 二甲酸、環己二甲酸、環庚二甲酸、環辛二甲酸、十氫萘 二甲酸、降萡烷二甲酸、三環癸二甲酸、五環十二烷二甲 酸、異佛酮二甲酸、3,9 -雙(2 -羧乙基)-2,4,8,10 -四噚螺旋 〔5,5〕十一烷等。 上述之脂環二羧酸成分中,從單體之價格和與聚酯(特 別是PET)的相溶性來看,可特佳地使用環己二甲酸。 還有,所謂本發明中之熱塑性樹脂層中的二羧酸成 分’並不限定於以一竣酸存在的成分,亦包含含有聚醋之 構成成分例如作爲共聚物而含有、或作爲彼等樹脂的混合 物而含有之情況。 又,在本發明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羧 酸成分而言,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異酞酸及萘 二甲酸的含量之合計較佳爲0.5莫耳%以上1〇莫耳%以下。 爲了提升薄片的柔軟性,較佳爲2莫耳%以上,更佳爲5 -13- 201000316 莫耳%以上。 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異酞酸及萘二甲酸的 含量之合計未滿0.5莫耳%時,本發明之目的的太陽電池熱 塑性樹脂薄片的柔軟性不足,裂開性之改善不足,故而不 佳。 又’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異酞酸及萘二甲 酸的含量之合計超過10莫耳%時,一方面太陽電池熱塑性樹 脂薄片的耐熱性降低,一方面捲取薄片成爲輥狀時產生黏 f ' 結,在製造線之延伸步驟中對於輥的熔融黏著等生産性惡 化,故而不佳。 還有,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以外的二醇成 分雖無特別之限制,但從耐熱性或機械強度等之觀點來看 較佳爲對酞酸。 由以上得知,本發明之薄片的特佳樣態,熱塑性樹脂 層係由聚酯樹脂所構成,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 醇成分而言,該熱塑性樹脂層中之1,4-環己二甲醇成分的含 量爲0.5莫耳%以上30莫耳%以下,及/或相對於熱塑性樹脂 層中之全部二羧酸成分而言,該熱塑性樹脂層中之異駄酸 成分及萘二甲酸成分的含量之合計爲0.5莫耳%以上30莫耳 %以下。 又,本發明之薄片係以90°剝離強度爲4N/1 5mm以上 爲佳。剝離強度未滿4N/15mm時,在厚度方向施加應力的 情況(例如,在一次施工使用本發明之薄片的太陽電池後, -14- 201000316 移動設置位置的情況等)下,變成在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 薄片的表層部分(特別是熱塑性樹脂層部分)產生裂開的問 題。因此,剝離強度係以 4N/15mm以上爲佳,較佳爲 5N/15mm以上,更佳爲6N/15mm以上。上限雖無特別的限 制,但現在可達成的剝離強度方面則爲100N/15mm以下。 更佳爲60N/15mm以下。還有,剝離強度超過100N/15mm 時,會因先破壞本發明之薄片以外的構件而形成超規格 (over spec) 〇 r 剝離強度係與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的含 量,及脂環二羧酸成分、異酞酸成分及萘二甲酸成分的含 量相關,隨著增加含量,可提升剝離強度。 然而,單純增加上述成分的含量時,由於熱塑性樹脂 層之對於延伸輥的黏著,或熱塑性樹脂片的尺寸安定性變 差,所以作爲現實上可添加的濃度方面則應在前述的範圍 内。
Id 又,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片較佳爲進行雙軸延伸。所 謂雙軸延伸,係指熔融成形上述之聚合物而將所得之未延 伸且無配向的薄片進行雙軸延伸並熱處理。藉由進行雙軸 延伸,可容易地控制本發明之薄片(特別是熱塑性樹脂層) 的結晶性。 又,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薄片的厚度,從作爲太陽電 池用背面密封薄片之適當彈性的強度、加工性、太陽電池 的輕量性上來看,較佳爲20至350微米的範圍。 -15- 201000316 本發明之薄片係羧基末端基濃度必須爲35當量/聚酯 l〇6g以下》較佳爲必須爲2當量以上35當量以下,更佳爲 必須爲5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還有,羧基末端基濃度未 滿2當量/聚酯l〇6g的聚酯,由於實質上不能聚合,故2 當量/聚酯106g成爲實質的下限。羧基末端基濃度超過35 當量/聚酯1 06g時,則耐水解性降低,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 脂薄片的劣化快速。即,使用期間達到長期間時,發生一 < 方面薄片裂開,一方面在使用作爲太陽電池用背板的情況 下,裂痕進入薄片等的問題。 使薄片之羧基末端基濃度成爲35當量/聚酯106g以下 的方法,在聚酯樹脂等之熱塑性樹脂的聚合時則適用固相 聚合法等;藉由將樹脂高分子量化以降低熱塑性樹脂中之 羧基末端基濃度的方法;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時, 藉由進行副反應而以所產生的水爲出發物質DMT(對酞酸 二甲酯),可抑制水解。又,在加工方面,舉出有使熔融加 k , 工前之原料中的含水量爲lOOppm以下、較佳爲50ppm以 下’儘可能縮短從熔融至成形的製程(較佳爲30分鐘以 内)。又,在原料選擇的時點上,舉出有適用酯鍵少的樹脂 等。又,亦可藉由含有羧基終端終止劑等之添加劑而達成。 本發明之薄片以在溫度85 °C、相對濕度85 %環境下之 2000小時處理後的羧基末端基濃度爲1〇〇當量/聚酯i〇6g 以下爲佳。較佳爲40當量以上100當量以下,更佳爲50 當量以上80當量以下。 -16- 201000316 爲了使在上述環境下之2000小時處理後的竣基末端基 濃度爲1 00當量/聚醋1 06g以下,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可藉 由控制薄片之配向•結晶性而達成。控制薄片之結晶性的 方法方面,可藉由添加成爲結晶核之無機粒子(例如二氧化 矽或二氧化鈦等)的方法或改變延伸溫度•延伸倍率•熱 處理溫度來控制。又’亦可藉由添加其爲具有捕捉加速聚 酯水解的因子之Η +之效果的添加劑,例如磷酸二氫鈉等而 達成。又,在聚合物中不殘留促進水解反應的Sb、Ge、Ti、 Zn、Co、Μη、Al、FeA、Cd、Li、Mg、Na、Ni 等之金屬觸 媒殘渣,或使該等失活亦有效。羧基末端基濃度係因在熱 塑性樹脂層中所含的聚酯樹脂水解而增加。 藉由使在溫度85 °C、相對濕度85 %環境下之2000小時 處理後的羧基末端基濃度爲100當量/聚酯l〇6g以下,在使 用本發明之薄片作爲太陽電池用之背面密封材料的情況 下,可渡過長時間而保持保護太陽電池模組的機能,更可 提升薄片之強伸度保持率。 又,較佳爲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含有 紫外線吸收劑。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方法方面,舉出有在 熱塑性樹脂層或構成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之 其他層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方法。又,亦可以在薄片之 表面上塗布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層等的方法來設置。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薄片係被用作爲太陽電池用者。 本發明中所謂的太陽電池係指將太陽光變換成電、發電或 -17- 201000316 儲存該電的系統,較佳爲以高光線透過材料1'太陽電池 模組2、塡充樹脂3及背面密封材料4爲基本構成者,例如 以示於第1圖的構造,組裝於家屋之屋頂者或利用於電 氣、電子零件等者,亦爲具有可撓性的性質者。 其中’所謂高光線透過材料係效率較佳地入射太陽 光,並保護内部之太陽電池模組者,較佳爲使用玻璃或高 光線透過塑膠或薄膜等。 , 又,太陽電池模組係將太陽光變換成電並儲存者,爲 太陽電池的心臟部分。該模組係使用矽、鎘-碲、鍺-砷等 的半導體。在現在大多被使用者中,爲單晶、多晶矽、非 晶矽等。 又’所謂塡充樹脂係用於太陽電池内之太陽電池模組 之固定及保護、電氣絶緣的目的,其中因爲性能與價格而 偏好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EVA) » 由於本發明之薄片具有優異之機械特性、耐熱性、阻 氣性、隱蔽性、耐候性等之耐環境性、抗裂開性,特佳爲 可被用作爲其爲背面密封材料的太陽電池用背板。在該情 況下’特佳爲以熱塑性樹脂層接觸塡充樹脂的樣態來使 用。藉由以相關之樣態來使用,因而即使在薄片厚度方向 施加應力,亦不易裂開》 又,本發明中所謂背面密封材料(太陽電池用背板), 係對太陽電池背面的太陽電池模組之保護有重要的作用, 在與必須防止該薄片本身之劣化的同時,爲了遮蔽太陽電 -18 - 201000316 池模組最不喜歡、從外部而來之水蒸氣的進入,如第2圖 所示’較佳爲使用設置水蒸氣阻層6(水蒸氣遮蔽層)者。 再者’如第3圖所示,在本發明之薄片的兩側設置阻 氣層6,亦可作爲新的太陽電池用構件。使用相關之新的 太陽電池用構件作爲背面密封材材料亦爲較佳的樣態之 -- 〇 其中’本發明中所謂之阻氣層,係特別是指具有水蒸 f 氣之遮蔽性之層者,爲依照〗IS K7129-1992之規格所測定 之水蒸氣的透過値可達成較佳的〇.5g/m2/24Hr(厚度0.1mm 換算)以下之層。水蒸氣透過率變差時,由於促進太陽電池 用熱塑性樹脂薄片的水解,強度、伸長度同時降低,故劣 化而變脆(以下,稱爲脆弱化)。再者,進入至太陽電池模 組内的回路而使回路產生短路等的麻煩。 其中,阻氣層係較佳爲使用氧化矽、金屬、金屬氧化 物等所構成之層。在使用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的情況下,較 I 佳爲使用鋁或氧化鋁。藉由使用該等物質,可大幅提升阻 氣層的阻氣性。 又,阻氣層較佳爲使用真空蒸鍍或噴濺等上述物質之 周知的方法以設置於薄片表面。在該情況下,阻氣層之厚 度較佳爲100至200埃的範圍。 又,亦有在適當之薄膜(例如PET膜)上設置阻氣層, 重疊積層該積層薄膜於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 片表面的方法。 -19- 201000316 又,亦可使用積層金屬箔(例如鋁箔)於薄片表面的方 法。該情況之金屬箔的厚度爲10至50/zm的範圍,因加工 性與阻氣性而佳。 還有,阻氣層不一定必須配置於本發明之薄片的表 面,例如作爲内層、位於薄片内部均可》 較佳爲本發明之薄片具有高的隱蔽性。隱蔽性係可定 量化爲光學濃度。即,光學濃度之數値愈高則隱蔽性亦愈 # 高。本發明中,較佳爲以光學濃度計所測定之薄片的光學 濃度,以薄片厚度l//m換算爲0.014//zm以上,更佳爲 0.015/# m以上。從生産性及薄片強度的觀點來看,特佳爲 0 · 2 / // m 以下。 藉由使薄片之隱蔽性成爲上述範圍内,在使用薄片作 爲太陽電池用背板的情況下,可反射從太陽電池之下半部 所洩漏的太陽光,並將該反射光電轉換,而提升電轉換效 率〇 還有,隱蔽性之提升係可藉由提高薄片之光反射性、 或提高光吸收性而達成。前者之情況係薄片的顏色變白 色,後者之情況爲薄片的顏色變黑色。 本發明之薄片爲透明或者白色或黑色,或著色成其他 顏色均可,但從結晶系矽太陽電池之電轉效率的提升、及 薄片之耐候性的方面來看,特佳爲著色成白色。該情況之 光線透過率,較佳爲35%以下,更佳爲20%以下。又,白 色度爲以色差計2波長法所測定之値,較佳爲75至130% -20- 201000316 以上,更佳爲80至125%。光線透過率或白色度在上述範 圍外時,則不能賦予太陽電池之電轉換效率的提升。 另外,非晶型矽太陽電池之電轉效率的提升,係藉由 將背板著色成黑色等而將太陽光轉換成熱,有上升至非晶 型矽太陽電池之較佳溫度範圍40至50°C的效果。 在該情況下,較佳爲藉由在薄片中含有酞青素金屬錯 合物等之染料或著色劑、顔料、螢光增白劑等添加劑來著 色。
I 又,在使本發明之薄片黑色化的情況下,薄片之光線 透過率較佳爲5%以下,更佳爲2%以下。下限雖無特別之 限制,但0%成爲實質的下限。還有,爲了降低光線透過率 而使添加劑之含量過大時,生産性會顯著地惡化。 由於一方面將本發明之薄片著色,一方面使光學濃 度、白色度、光線透過率在上述的範圍,故本發明之薄片 較佳爲含有顔料。本發明中所謂顔料係指用於著色所添加 ,, 的有機•無機粒子。 又,若在從機械特性與生産性方面無問題的範圍内, 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全體而言,較佳爲在熱塑性樹脂層 中,含有0.5至50重量%選自碳黑、氧化鈦、硫酸鋇、碳 酸鈣及二氧化矽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一種的有機•無機 粒子作爲顏料。特別地,較佳爲將薄片白色化時使用氧化 鈦,黑色化時則使用碳黑。 氧化鈦方面,可舉例有如銳鈦礦型氧化鈦及金紅石型 -21 - 201000316 氧化鈦之結晶型的氧化鈦。從所謂擴大與所用之聚酯的折 射率差的觀點來看,較佳爲折射率爲2.7以上的氧化鈦, 例如,較佳爲使用金紅石型氧化鈦。再者,在氧化鈦之中 特佳爲使用純度高的高純度氧化鈦。其中,所謂高純度氧 化鈦係指對於可見光之光吸收能力小的氧化鈦,即釩、鐵、 鈮、銅、錳等之著色元素的含量少者的意思。於本發明中, 使氧化鈦中所含之釩的含量爲5ppm以下的氧化鈦稱爲高 純度氧化鈦。高純度氧化鈦方面,可舉例有藉由氯氣法製 f 程所製造者。在氯氣法製程中,在1000 °C左右的高溫爐中, 使以氧化鈦爲主成分的金紅石礦與氯氣反應,首先生成四 氯化鈦。其次,可藉由以氧氣燃燒該四氯化鈦,得到高純 度氧化鈦。還有,氧化鈦在工業上的製造方法方面雖然亦 有硫酸法製程,但由於在藉由該方法所得的氧化鈦中,大 多包含釩、鐵、銅、錳、鈮等的著色元素,對可見光的光 吸收能力變大。因此,在硫酸法製程中,難以得到高純度 (. 氧化鈦。 又,於本實施樣態中所用的氧化鈦(高純度氧化鈦), 以選自氧化矽、氧化鋁、及氧化銷中之至少一種的惰性無 機氧化物,來被覆處理表面時,因薄膜的耐光性提高,並 抑制氧化鈦之光觸媒活性,而不損害氧化鈦的高光反射性 而佳。再者,較佳爲倂用二種或三種的惰性無機氧化物來 進行被覆處理,其中特佳爲以氧化矽爲必要之複數種惰性 無機氧化物的組合。 -22- 201000316 還有’爲了提升對於無機粒子之樹脂的分散性,亦可 使用在微粉狀塡充劑的表面上,以矽系化合物、多元醇系 化合物、胺系化合物、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實施表面處理 者。 表面處理劑方面,例如可在氧化鈦的表面使用選自矽 氧烷化合物、矽烷偶合劑等中之至少一種的無機化合物, 亦可組合該等來使用。再者,可使用選自由矽氧烷化合物、 矽烷偶合劑、多元醇及多乙二醇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一 種的有機化合物等。又,亦可組合使用該等無機化合物與 有機化合物。無機粒子係以其數量平均二次粒徑爲0.01# m 以上7 e m以下爲佳,較佳爲0.02# m以上3 V m以下。數量平 均二次粒徑若爲0.1//m以上,由於未降低對於聚酯系樹脂 的分散性,雖得到均質的薄膜,但藉由分散0.02// m以上0.1 /z m以下的微粒子,則得到較高的剝離強度而耐裂開性優 異。又粒徑若爲7微米以下,所形成之空隙未變粗,而得到 高反射率的薄膜。 藉由在熱塑性樹脂層中含有這樣的顔料,並提高隱蔽 性,對於防止從太陽電池模組洩漏至配置於下半部之背面 密封材料(太陽電池用背板)的入射光漏出至太陽電池外部 係有效果。所入射之光洩出至太陽電池外部時,由於不能 再使用太陽電池模組於電轉換,因電轉換效率的提升無望 而不佳。又,在所浅漏之光中,亦存在使背面密封材料(太 陽電池用背板)劣化的UV(紫外線)範圍的光線,但可藉由在 -23- 201000316 熱塑性樹脂層中含有顔料,而在薄片表層附近遮蔽UV光 線。因而,可將對於薄片内部的UV光之透過變少。因此, 可減少薄片内部的UV劣化,而成爲耐候性優異的薄片。 提高耐候性時,使用期間即使歷經長時間,亦變得不易發 生裂開。 另外,爲了提升隱蔽性(即爲了提高光學濃度),例如 單純地增加顔料的添加量時,亦成爲用以除去在熔融擠壓 聚酯時所使用之異物的熔融聚酯過濾器阻塞的原因,成爲 生産性惡化的原因而不佳。 又,在熱塑性樹脂層中,除了上述顔料外,亦可含有 氮化矽、黏土、滑石粉、高嶺土、銷酸等之各種無機粒子 或交聯高分子粒子、各種金屬粒子等之粒子類等的改質劑。 又,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層,較佳爲熔融混練構成熱 塑性樹脂層之樹脂與顔料等的粒子,在得到母粒後,固相 聚合該母粒,使用已進行該固相聚合之母粒以製膜的方 [. 法。通常,在包含多量聚酯的系統中,由於在與粒子之熔 融混練時聚酯樹脂水解,而羧基末端基濃度變高,較佳爲 在熔融混練無機·有機粒子並母粒化後,進行固相聚合的 製造方法。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的製 造方法。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層中所用的聚酯樹脂,係可藉由 例如以周知的方法將對酞酸或其衍生物與乙二醇進行酯交 -24- 201000316 換反應而得。又’含有脂環二醇成分的方法方面,有例 在含有1,4 -環己一甲醇的情況下,添加Eastman化學公 製’’ PET-G 6763” (相對於全部二醇成分而言,共聚合 莫耳%1,4-環己二甲醇的PET)的方法,或含有以周知之方 藉由酯交換反應於聚合時添加1,4 -環己二甲醇及/或對酞 與1,4 -環己二甲醇的酯衍生物之方法。又,含有脂環二 酸成分、異酞酸成分、萘二甲酸成分的方法方面,有例 f 添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環己二甲酸等之共聚物的 法,或含有以周知之方法藉由酯交換反應於聚合時添加 己二羧酸等的方法。 又,於聚合時亦可使用習知公認之反應觸媒(聚合 媒)(鹼金屬化合物、鹼土族金屬化合物、鋅化合物、鉛 合物、錳化合物、鈷化合物、鋁化合物、銻化合物 '鈦 合物等)。再者亦可添加磷化合物等作爲色調調整劑。較 爲位於聚酯之製造方法結束以前的任意段階處,以添加 I: 化合物或鍺化合物、鈦化合物作爲聚合觸媒爲佳。該等 法方面,例如取鍺化合物爲例時,較佳爲原貌地添加鍺 合物粉體。 其次,敘述用於由上述聚酯樹脂得到本發明之薄片 方法。首先,舉出必要時乾燥聚酯樹脂,使用1台擠壓 以擠壓聚酯樹脂,藉由從流路(flow pass)送出’從模頭吐 以製造單層的薄片之方法;或使用2台以上擠壓機’藉 個別擠壓二種以上之聚酯樹脂或熱塑性樹脂,從不同的 如 司 33 法 酸 羧 如 方 IS 環 觸 化 化 佳 銻 方 化 的 機 出 由 流 -25- 201000316 路送出,使用多歧管模頭或者供料頭、或靜態混合器、皮 諾爾等,多層地積層該等樹脂而從模頭吐出以得到積層薄 片的方法。 從模頭所吐出之薄片,係被擠壓至壓鑄鼓等的冷却體 上而被冷却固化,得到壓鑄薄片。此時,較佳爲使用線圈 狀、膠帶狀、針狀或刀狀等的電極,藉由靜電力密著於壓 鑄鼓等的冷却體上,進行急冷固化。 如此所得之壓鑄薄片,必要時進行雙軸延伸亦無妨。 所謂雙軸延伸係指在縱向(長方向)及橫向(寬方向)進行延 伸。延伸係可逐次雙軸延伸,或同時於二方向進行延伸均 可。又,亦可進一步在縱及/或橫向進行再延伸。 其中,所謂朝向縱向的延伸係指用於賦予薄膜長度方 向之分子配向的延伸,通常係藉由輥之圓周速度差來實 施。該延伸可以1段階進行,又,或使用複數支的輥對來 多段階地進行延伸均可。相關之延伸倍率方面雖隨樹脂之 種類而異,但通常較佳爲2至15倍,例如在使用聚酯樹脂 中含有環己二甲醇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況下,較佳 爲2至7倍。 以下,說明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物性及其評估方法、 評估基準。 <物性及評估方法、評估基準> (1)羧基末端基濃度(當量/聚酯106g) (A)熱塑性樹脂薄片之羧基末端基濃度 -26- 201000316 將熱塑性樹脂薄片5g溶解於六氟異丙醇/氯仿(重量 比:1/1)的混合溶劑30ml中,進行離心分離(5000rpm、10 分鐘),除去溶解液,並將所殘存之固體成分再度溶解於六 氟異丙醇/氯仿(重量比:1/1)的混合溶劑30ml中,實施離 心分離(5000rpm、10分鐘)。除去溶解液,將所殘存的固體 成分進行真空乾燥,得到固體物。測定該固體物的重量 (g),由下述式計算出聚酯樹脂以外的成分重量A(重量%)。 聚酯樹脂以外的成分重量A(重量%)= ΙΟΟχ固體物的重 量(g)/5(g)其次,依照 Maurice 法〔Anal.Chim.Acta,22, p363(196 0)中所記載的方法〕,將熱塑性樹脂薄片2g溶解 於鄰甲酚/氯仿(重量比7/3)50ml中,藉由N/20-NaOH甲醇 溶液以進行滴定,測定羧基末端基濃度B。還有,單位爲 〔當量/熱塑性樹脂薄片l〇6g〕。 其次,由下述式求得熱塑性樹脂薄片之羧基末端基濃 度C。熱塑性樹脂薄片之羧基末端基濃度C的單位爲〔當 量/聚酯106g〕。羧基末端基濃度C(當量/聚酯106g)=羧基 末端基濃度B(當量/熱塑性樹脂片l〇6g)/{ (100-聚酯樹脂以 外的成分重量A(重量%))/100}。 (B)在溫度85 °C、相對濕度85 %環境下之2000小時處理後 的羧基末端基濃度 將熱塑性樹脂薄片靜置於溫度85°C相對濕度85%的環 境下2000小時。針對如此處理後之薄片,藉由與(A)同樣 的方法,測定羧基之末端基濃度。且,單位爲〔當量/聚酯 -27- 201000316 106g〕。 (2)二醇成分及二羧酸成分之定量方法 以下述條件,(i)在熱分解爐熱分解熱塑性樹脂層,並 萃取熱分解生成物;(ii)將該熱分解生成物導入至氣相層析 儀(以下簡稱爲「GC」)裝置,以該GC裝置分離各成分;(iii) 藉由質譜儀(以下簡稱爲「MS」),藉由進行各成分之特定 分析,進行熱塑性樹脂層中所含之二醇成分、二羧酸成分 的定性。還有,在以熱分解爐進行熱分解時,藉由添加氫 氧化四甲銨(TMAH),將二醇成分、二羧酸成分甲基化(衍生 物化),亦可進行上述之定性。 其次,將熱塑性樹脂層溶解於重氫化氯仿/重氫化六氟 異丙醇(重量比1/1)溶液中,以下述之條件測定W-NMR,進 行熱塑性樹脂層中所含之二醇成分、二羧酸成分之定量, 並求得含量(莫耳%)。 •熱分解GC/MS測定條件 (i) 熱分解條件 試樣量:3 0 /z g
熱分解爐:FRONTIER LAB公司製 PY-2020D 熱分解爐溫度:400°C (ii) GC測定條件 GC/MS 裝置:JE0L公司製 Automass Sun GC 管柱:〇.25mm 内徑 x30m 不銹鋼毛細管柱 -28- 201000316 固定相5重量%苯基聚二甲基矽氧烷 GC管柱升溫條件:於5 0 °C保持3分鐘後’以8 °C /分鐘之 升溫速度升溫至3 00 °C以分離熱分解物。 (i i i) M S測定條件 MS條件:質量數範圍 m/z 20-650 掃描速度 1秒/掃描 反應試藥:氫氧化四甲銨(TMAH)。 • 1 Η - N M R測定條件 f—. 裝置名:DRX500(Bruker 製) 測定核:1Η 觀測周波數:500MHz 溶劑:重氫化六氟異丙醇/重氫化氯仿(重量比=1/1)。 (3 )固有黏度測定 精秤熱塑性樹脂約O.lg,攪拌溶解於25cc的酚/四氯 乙烷(重量比1/1)中。 1, 溶解後以350網目過濾,以烏伯樓德黏度計(Ubbelodhe visosimeter)測定固有黏度77。 單位係以dl/g表示。 還有,在含有顔料的情況下則以下述式進行顔料修正。 修正後之固有黏度=77 / { (100_顔料濃度%)/1〇〇} 還有’顔料濃度%係表示顔料的重量%。 (4)白色度(2波長法) 依照JIS-K-7105-1981,使用色差計(日本電色製: -29- 201000316 ND-3 00 A)由下述式求得熱塑性樹脂薄片的白色度。且,光 線入射面爲熱塑性樹脂層面。 白色度(W)=l〇〇〔(l〇0-L)2+a2+b2〕1/2 L :明度、a :彩度、b :色相。 (5) 光學濃度 使用光學濃度計(Macbeth製:TR-524),藉由測定透過 光束,由下述式計算出熱塑性樹脂薄片的光學濃度。還有, 以下述式所計算出的光學濃度爲薄片厚度l/zm換算値。 / 又,測定條件係如下述中所示。 光源:可見光線 分光組成:色溫度3006°K之鎢絲燈泡 測定環境:溫度23°C、相對濕度65% 光線入射面:熱塑性樹脂層面 S十算式:光學濃度={l〇gi〇(F〇/F)} /d F:熱塑性樹脂薄片之透過光束、F。:初期(無熱塑性樹脂 I,: 薄片)之透過光束、d:薄膜之厚度(#m)。 (6) 視密度 以測微計(Mitutoyo股份有限公司製、型號:MDQ30M) 測定裁切熱塑性樹脂薄片成爲l〇cmxl〇cm大小而得之試料 樣品的薄片厚度。其次’以電磁式天平(硏精工業股份有限 公司製SD-120L) ’測定試料樣品的質量,以下述式計算出 視密度。還有’測定係在溫度2 3。(:、相對濕度6 5 %的條件 下進行。 -30- 201000316 視密度(g/cm3)=測定質量(g)/(測定厚度(cm)xl0(cm)xl0(cm))。 (7) 耐水解性 首先,依照ASTM-D61T- 1 987,測定熱塑性樹脂薄片的 斷裂伸長度,得到斷裂伸長度A(%)。 其次,在溫度85°C相對濕度85 %的環境下靜置熱塑性 樹脂薄片2000小時,針對相關之處理後的薄片,藉由與上 述相同的方法測定斷裂伸長度,得到斷裂伸長度B(%)。 從所得之斷裂伸長度A、B由下述式求得斷裂伸長度 保持率,以下述基準進行評估。 斷裂伸長度保持率(%)= ΙΟΟχ斷裂伸長度B/斷裂伸長度A ◎(耐水解性極優異):保持率爲60%以上 〇(顯示良好的耐水解性):保持率爲50%以上但小於60% △(耐水解性稍差):保持率爲40%以上但小於50% x(耐水解性差):保持率爲小於40%。 (8) 耐候性 I 首先,依照JIS-K-7 1 05 - 1 98 1測定熱塑性樹脂薄片的b 値,測定値爲b。。測定中所用的色彩儀表爲Suga試驗器製 HGM-2DP,光線入射面爲熱塑性樹脂層面。 其次,使用促進試驗器眼超(Eye SupeOUW測試機,針 對熱塑性樹脂薄片,以下述之照射條件,照射UV光。 照射條件:在溫度60°C、濕度50%RH的氛圍氣體中, 照射100小時UV光。 紫外線照射強度:100mW/cm2 -31- 201000316 針對相關之處理後的薄片,以與上述相同的方法測定 b値,測定値爲b 1。 從所得之b。、bi以下述式求得b値上升度,以下述基 準進行評估。 b値上昇度=b I - b 〇 〇:b値上昇度爲5以下 △ : b値上昇度超過5而在25以下 X : b値上昇度爲25以上。 (9) 相對反射率 使用日立製分光光度計U-33 10,在標準白色板用開口 部分與試驗片開口部分二者上使用氧化鋁作爲標準白色 板,使試驗片開口部分之傾斜角度爲10°來測定波長5 60nm 之擴散反射率。以此時之反射率(T。)作爲相對反射率 100%。之後,在試驗片開口部份設置熱塑性樹脂薄片,測 定波長56 0nm之擴散反射率(T,)。之後,藉由下述式,換 算成相對反射率(R)。還有,光線入射面爲熱塑性樹脂層面。 R(%) = Τι/Τοχ 1 00 T〇 :標準白色板之反射率 Τ〗:熱塑性樹脂薄片之反射率。 (10) 水蒸氣透過率 以於熱塑性樹脂薄片上貼合後述之氧化矽形成薄膜的 薄片作爲測定對象,依照〗IS K7129-1992來測定水蒸氣透 過率。測定時間爲24小時、測定溫度爲4(TC、測定濕度爲 -32- 201000316 相對濕度90%。單位爲「g/m2」。 (1 1)加工性 以下述基準評估使用1 m見方之熱塑性樹脂薄片作爲 太陽電池用背板之情況之對於太陽電池系統的組裝性。 〇:薄片之彈性強度適當,可簡單地組裝加工的程度。 △:薄片之彈性弱或過強而對於組裝加工有稍微困難點的程度。 X :薄片之彈性過弱或過強而在加工性上明顯有困難點的程度。 (12)剝離強度(裂開強度) 以AD 5 03 (20重量份)/CAT10(l重量份)/乙酸乙酯(20重 量份)之摻合量混合胺甲酸酯雙液硬化型接著劑 (Toyo-Morton公司製 AD503/CAT10),以成爲乾燥後塗布 量3 · 5 g/m2的方式。使用計量刮條# 1 2塗布於熱塑性樹脂薄 片的熱塑樹脂層表面之後,以乾燥溫度80。(:進行45秒熱空 氣乾燥’得到積層塗布層的薄片。 #次,藉由以下述之條件輥壓鑄該塗布層與厚度 6〇 之未延伸聚丙烯膜(東麗薄膜加工股份有限公司製 ZK93 k )來貼合。 輯壓每條件: 線壓15N/Cm 輕速度:lm/分鐘。 %合後,於4〇 下進行48小時老化,之後,於常溫下 保存1 6小時,得到寬1 5 m m長2 0 0 m m之試樣。 &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製拉伸試驗器,以速度200mm/ -33- 201000316 分鐘、剝離角度90°支撐之條件,依照〗IS Κ 6854-1994測 定該試樣。由所得之剝離長度(mm)與剝離荷重(Ν)之測定數 據,藉由最適直線法,導出最適荷重直線,求得90°剝離強 度。 (1 3)介電常數 依照JIS C2 1 5 1 -2006測定熱塑性樹脂薄片的介電常數。 (14) 複合薄膜之複合比(積層薄膜之積層比) 依照〗IS C2 1 5 1 -2006測定熱塑性樹脂薄片全體的厚度。 ( 其次’使用薄片切片機,朝厚度方向裁切熱塑性樹脂 薄片,得到切片試樣。 使用日立製作所製電場放射型掃瞄電子顯微鏡 (FE-SEM) S-800,以1〇〇〇倍之倍率對該切片試樣之截面照 相,從相片測量積層厚度並計算出複合比率。 (15) 光線透過率 依照JIS-K-7 1 05- 1 98 1,使用霧度計(Suga試驗器製: (; IS-2B)測定熱塑性樹脂薄片的光線透過率。還有,光線入 射面爲熱塑性樹脂層面。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説明本發明。 [參考例1] 在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〇〇份(重量份:以下簡單地稱爲 份)中混合乙二醇64份,進一步添加〇·ι份乙酸鋅及〇〇3 份三氧化銻作爲觸媒,在乙二醇之回流溫度下實施酯交換。 -34- 201000316 在其中添加磷酸三甲酯〇.〇 8份並緩緩升溫,在減壓下 且27 1°C的溫度下進行5小時聚合。所得之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醋之固有黏度爲〇_55。將該聚合物裁切成長度4mm的管 狀’其爲PET-1。將該PET-1置於溫度22〇。(:、真空度0.5mmHg 之條件的回轉式之真空裝置(回轉真空乾燥器),攪拌2〇小 時同時加熱。所得之原料爲pET_2。pET_2之固有黏度爲 0.81。 其次’溶融混練100份PET· 1與100份氧化鈦粒子,
V 得到氧化鈦母粒。將該母粒置入溫度220艺、真空度 0.5 mmHg之條件的回轉式之真空裝置(回轉真空乾燥器),藉 由ϋ拌20小時同時持續加熱以進行固相聚合,得到 PET-3。PET-3之固有黏度爲0.75。 [實例1] 使用於參考例1中所得之PET-2作爲A層用的原料。 使用於參考例1所得之PET_ 2、PET-3、及環己二甲醇共聚 ( 合聚酯(Eastman化學公司製“ PET-G6763” :相對於全部二 醇成分’共聚合1,4-環己二甲醇33莫耳%共聚合量的聚對 苯一甲酸乙二酯共聚物)作爲B層用原料。藉由摻合 PET-2、PET-3、及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使各二醇成分 量、各二竣酸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表中記載,而得到B 層用原料。 個別將A層用原料、b層用原料在溫度180。(:、真空度 〇.5mmHg的條件下’進行4小時的真空乾燥。其次,個別 -35- 201000316 將A層用原料投入擠壓機A、將B層用原料投入擠壓機B, 於熔融流路内通過可複合A層用原料與B層用原料之裝置 (合流裝置),由T字模頭擠壓具有成爲B層/A層/B層之複 合構成(積層構造)的熔融薄片,於保持在25°C之冷却鼓施 加靜電密著以進行壓鑄,得到未延伸積層薄片。 所得之未延伸薄片的中心部份厚度爲0.7mm。又,擠 壓溫度係擠壓機A、擠壓機B同時爲270至290°C。又,擠 壓機A之口徑爲90mm、擠壓機B之口徑爲40mm。控制二 擠壓機之擠壓量,調整複合構成之複合比(積層比)成爲〔B 層厚度/A層厚度/B層厚度〕=〔15%/70%/15%〕。 以逐次雙軸延伸法,在溫度90°C下,於長方向3.0倍 延伸該未延伸薄片,接著供給至後續之拉幅機,於溫度95 它下於寬方向延伸3.0倍。再者之後於220°C下進行熱處 理,得到厚度50 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還有, B層相當於熱塑性樹脂層。 [實例2至3] 除了摻合PET-2、PET-3、及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 使B層之各二醇成分量、各二羧酸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 表所記載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熱塑性 樹脂薄片。 [實例4至6]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 -36- 201000316 使用於參考例1所得之PET-2、PET-3、及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異酞酸共聚物(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異酞酸 爲23莫耳%共聚合量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作爲b 層用原料。‘又,藉由摻合PET-2、PET-3、及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酯·異酞酸共聚物,使各二醇成分量、各二羧酸成分 量、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到B層用原料。 [實例7至9]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 使用於參考例1所得之PET-2、PET-3、及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萘二甲酸共聚物(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共聚 合12莫耳%萘二甲酸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作爲b 層用原料。又,藉由摻合PET-2、PET-3、及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酯-萘二甲酸共聚物’使各二醇成分量、各二羧酸成分 量、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到B層用原料。 [比較例1、2 ] 除了摻合PET-2、PET-3、及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 使B層之各二醇成分量、各二羧酸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 表所記載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熱塑性 樹脂薄片。 [比較例3 ] 熔融混練100份於參考例1所得之PET-1與1〇〇份氧 化鈦粒子,得到氧化鈦母粒Β»該氧化鈦母粒b的固有黏 -37- 201000316 度爲0.5 5 β 其次,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太陽 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使用PET-1、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上述氧化鈦母 粒B作爲B層用原料。又,B層用原料係藉由摻合PET-1、 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氧化鈦母粒B,使各二醇成分量、 各二羧酸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 [參考例2] 除了以碳黑粒子取代氧化鈦粒子作爲所含有之粒子之 外’與參考例i同樣地,得到PET_4(碳黑母粒)。 [參考例3] 除了以硫酸鋇粒子取代氧化鈦粒子作爲所含有之粒子 之外,與參考例1同樣地,得到PET-5(硫酸鋇母粒)。 [實例1 0至1 8 ]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 使用於參考例1至3所得之PET-2、PET-3、PET-4、 PET-5、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Eastman化學公司製 “PET-G6763 ” :相對於全部二醇成分,ι,4-環己二甲醇爲 33莫耳%共聚合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對苯 二甲酸乙二酯-異酞酸共聚物(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異 舦酸爲23莫耳%共聚合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 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萘二甲酸共聚物(相對於全部二 -38- 201000316 竣酸成分’蔡—甲酸爲12莫耳%共聚合量之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酯共聚物)作爲B層用原料。 又,藉由摻合 ρΕΤ_2、ΡΕτ_3、ρΕΤ 4、ρΕΤ·5、環己二 甲醇共聚合聚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異酞酸共聚物、聚 對苯一甲酸乙二酯-萘二甲酸共聚物,使各二醇成分量、各 一殘酸成分量、粒子種類、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 到Β層用原料。 [比較例4、5 ]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1同樣地,得到熱塑性樹脂 薄片。 使用於參考例1至3所得之PET-2、PET-4、ΡΕΤ-5Β作 爲B層用原料。 又,藉由摻合 PET-2、PET-3、PET-4、PET-5,使粒子 種類、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到B層用原料。 [實例19至22] 個別將A層用原料、β層用原料在溫度i8〇t、真空度 0.5mmHg之條件下’進行4小時的真空乾燥。其次,個別 將A層用原料投入擠壓機a、將B層用原料投入擠壓機B, 在熔融流路内通過可複合A層用原料與B層用原料之裝置 (合流裝置),由T字模頭擠壓具有成爲A層/B層之複合構 成(積層構造)的熔融薄片,於保持於25t之冷却鼓施加靜 電密著來壓鑄,得到未延伸積層薄片。除了摻合PET_2、 PET-3、及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使β層之各二醇成分 -39- 201000316 量、各二羧酸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以上述之 方法進行雙層構成之外,與實例1之方法同樣地,得到太 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實例2 3至2 5 ]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2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 使用於參考例1所得之PET-2、PET-3、及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異酞酸共聚物(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異酞酸 爲30莫耳%共聚合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作爲B 層用原料。又,藉由摻合PET-2、PET-3、及對苯二甲酸乙 二酯-異酞酸共聚物,使各二醇成分量、各二羧酸成分量、 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到B層用原料。 [實例26至28]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2 1同樣地,得到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 1 ; 使用於參考例1所得之PET-2、PET-3、及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萘二甲酸共聚物(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萘二 甲酸爲30莫耳%共聚合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 作爲B層用原料。又,藉由摻合PET-2、PET-3、及對苯二 甲酸乙二酯-萘二甲酸共聚物,使各二醇成分量、各二羧酸 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到B層用原料。 [實例29] 在溫度180°C、真空度0.5mmHg的條件下,將B層用 -40- 201000316 原料進行4小時的真空乾燥。其次,除了將B層用原料投 入擠壓機A,由T字模頭擠壓B層單層之熔融薄片,施加 靜電密著於保持於25 t之冷却鼓,得到未延伸積層薄片。 摻合PET-3、及環己二甲醇共聚合聚酯,使B層之各二醇 成分量、各二羧酸成分量、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以上 述之方法進行單層構成之外,與實例1之方法同樣地,得 到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比較例6 ] 除了下述點之外,與實例2 1同樣地,得到熱塑性樹脂 薄片。 使用於參考例1至3所得之PET-2、PET_4、PET-5作 爲B層用原料。 又,摻合 PET-2、PET-3、PET-4、PET-5,使粒子種類、 粒子量成爲如表所記載,而得到B層用原料。 表中顯示於上述實施例·比較例1所得之熱塑性樹脂 ;... 薄片的特性等。又,於實例1 9所得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 脂薄片,剝離強度比較於比較例1則格外地優異,再者亦 滿足耐水解性、阻氣性、反射性等各特性。針對比較例2, 由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CHDM成分過多,而形成耐水解性 差的結果。又由於比較例3使用羧基終端量大的聚酯樹 脂,耐水解性差,不利於作爲太陽電池用而要求長壽命的 用途。 其次,於實例1 0至1 2所得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 -41- 201000316 薄片係著色成黑色的太陽電池熱塑性樹脂薄片,光學濃度 高、全光線透過率低、設計性優異。剝離強度比較於比較 例4則格外地優異,再者亦滿足耐水解性、阻氣性之各特 性。 於實例1 3至1 5所得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由於含有硫酸鋇,而爲著色成白色的太陽電池熱塑性樹脂 薄片,其反射率高、光學濃度高、全光線透過率低、設計 性優異。 於實例1 6至1 8所得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由於含有二氧化鈦,而爲著色成白色的太陽電池熱塑性樹 脂薄片,其反射率高、光學濃度高、全光線透過率低、設 計性優異。 針對比較例5,不含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 •脂環二羧酸成分•異酞酸成分•萘二甲酸成分,成爲剝 離強度差的結果。又,由於含有55重量%硫酸鋇粒子,則 ζ 薄片大多具有破裂等加工性之問題而不利作爲太陽電池 用。 於表中顯示在實例1 9至28 ·比較例6所得之熱塑性樹 脂薄片之特性等。又,於實例19至28所得之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剝離強度比較於比較例6之Β層則格外 優異,再者亦滿足耐水解性、阻氣性、反射性等各特性。 在使用Α層作爲接著面、Β層作爲外側的情況下,具有對 於紫外線的耐性,作爲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剝離 -42- 201000316 強度比較於比較例6則格外地優異,即使以B層爲接著面、 以A層爲外側,亦滿足耐水解性、阻氣性之各特性。示於 實例29之單層構成,雖然耐裂開性優異,但耐水解性比複 合品差,變成濕熱處理後之羧基終端量多的結果。比較例 6係A層·Β層之熱收縮差異大,而有於150°C之接著加工 時捲曲的加工問題。 [參考例4 ] 在12#m之雙軸延伸薄膜(東麗製Lumirror(註冊商 標))P11上噴濺氧化矽(SiCh)而得到氧化矽膜形成薄膜。其 中,藉由噴濺之蒸鍍厚度爲800埃。 其次,使用下述之接著劑,以下述之條件,貼合與上 述實施例•比較例所得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的熱 塑性樹脂層表面的相反側之面、及與上述氧化矽膜形成薄 膜之蒸鍍面的相反側之面(非噴濺面),而得到貼合薄片。 於表中顯示相關之貼合薄片的水蒸氣透過率。 接著劑:由主劑與硬化劑所構成之胺甲酸酯系的接著 劑(addcoat(註冊商標)76P1:東洋Mortno公司製) 調整條件:相對於主劑1 0重量份以硬化劑1重量份之 比例來摻合,以乙酸乙酯稀釋並調整成接著劑含量爲30重 量%。 接著條件:在與氧化矽膜形成薄膜之蒸鍍面的相反側 之面(非噴濺面)上,以凹槽輥法將上述調整後之接著劑塗 布成溶劑乾燥後之塗布厚度爲5//m厚。其次,藉由以輥積 -43- 201000316 層機於60°C之溫度下,施加1 k g/cm2之壓力,貼合與太陽 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之熱塑性樹脂層表面的相反側之 面,及氧化矽膜形成薄膜的接著劑塗布面。之後,於6(TC 下靜置4 8小時,使接著劑硬化而得到貼合薄片。
-44- 201000316 【I嗽】 實例5 5S 〇 0.75 cs H vo 二氧化鈦 1 _磚 100 〇 Ο 寸 ON 寸 o 實例4 〇〇 0.75 CS »—» 二氧化鈦 cs 1—^ 8 1 < 〇 ο 丨 90.8 CSJ O'; o cs σ< 實例3 r-H oq 0.75 s 二氧化駄 1.42 CO 〇6 〇\ 8 τ H o o o 實例2 1—< oq 0.75 s 二氧化鈦 1.42 v〇 ON 8 r—H o o o 實例1 oq VO 〇 s 二氧化鈦 寸【 1.42 s ο ο 8 o o o 比較例1 0.81 0.75 s 二氧化鈦 1.42 8 i Η ο ο 8 o o o PET-2 :固有黏度 PET-3 :固有黏度 t—H am mi 變 M 細 '•w* m m 補 m 伥 m w 瘀 s 迤 mil m\ s f 七 8 Μ Y~ 诞广' 次— s氍 Μ Μ HO p m s鹅 mm 頰龌 /~~S _ PQ _ < PQ /<—N <5π Β層中所含有之粒子種類 Β層中之粒子濃度(重量% ) 視密度 EG成分 CHDM成分 /"Ν 次 ο Q Β ^ w |ή· life « f.s hi 1-1 _脈 <ια Φ φ; a 链π &搿 mm Sg-hJ hi *s- •B- ij lij m PQ w TPA成分 IPA成分 NDA酸成分 s 氍 l· tl m ^ I 次 Φ w 链 « 氍 8 菡 -蝌 脏 ,Φ Φ 链 链_氍 氍g愁 1¾¾ II II ε插 sg ^ ^ Φ -B-丑· ·Ν趣 ¢5 _ pq m仳w B層中之各二醇成分的含量(mol% ) B層中之各二羧酸成分的含量(mol%)
氍frHru酹-寸“ :saHu SHK1: 0W 氍frM 撕:ναΝ 氍益€: Vdl 201000316 【CNm】 實例5 〇 1 < 〇 r-Η τ-Η 0.42 7.5/35/7.5 CO cn 84% 〇 實例4 CN < 0.73 〇 11.6 0.45 7.5/35/7.5 cn cn 86% 〇 實例3 ◎ 0.72 〇 11.4 0.42 7.5/35/7.5 CO CO 85% 〇 實例2 〇6 〇 r· < 〇 11.5 0.45 7.5/35/7.5 CO cn 84% 〇 實例1 T—< < 1 < 〇 11.8 JO Ο 7.5/35/7.5 CO cn 84% 〇 比較例1 1—Η « i X Γ' Η Γ-; 〇 11.8 c5 7.5/35/7.5 CO cn 83% X 90°剝離強度(N/15mm) 耐水解性 光學濃度(-) 耐候性(耐υν性) 全光線透過率(%) CM "δβ ϊ m m 嫉 綠: 積層厚度:B層/A獅層("m ) 介電常數(-) 相對反射率 加工性 -9寸| 201000316 【e谳】 比較例3 0.55 0.55 on r_ H 二氧化駄 1.42 〇 〇 〇 ι—Η Ο 100 Ο ο Ο 比較例2 0.81 0.75 s 二氧化鈦 1.42 ΓΟ 〇〇 ί 16.5 16.5 〇 ι—H ο ο ο 實例9 0.72 0.72 wn cn 二氧化駄 1.42 8 < < Ο Ο 95.2 1_ ο οο 寸’ οο 實例8 0.72 0.72 m 二氧化鈦 寸· 03 8 r—Η ο ο 90.4 ο νο σ< cK 實例7 0.72 0.72 ; v〇 cn 二氧化鈦 寸 1.42 Ο ι 1 ο ο 98.4 ο \D 實例6 0.81 0.75 05 二氧化鈦 对 T—Η 〇1 τ—Η Ο ο ο 95.4 Ο MD PET-2 :固有黏度 PET-3 :固有黏度 p-H am 發 mM {m i 顆 * m m 豳 s 迤 mil w n m 七 O CS y-' 次s m am OO SH Μ ^ 諒$田 HH w p m s m mm mm 迄张 /~~V PQ < PQ S <!〇 B層中所含有之粒子種類 Β層中之粒子濃度(重量%) 視密度 EG成分 CHDM成分 /--Ν iife时 <ΠΜ Ν 〇 i|d| '—' 如脈 S Φ Φ链 堪a ® 11 1 1 §5 mm SS-N •N •fi-1¾ 幽qq m w TPA成分 ΙΡΑ成分 NDA酸成分 s φ 银 氍 El· 11 撇 ^ ; 次 Φ 时 银 W 氍 8 益 2 挪雊 ’ Φ Φ 堪 链^氍 Μ tl ε §H Sg fe-N •N <S〇 ^ _ Φ9 CQ m舶w B層中之各二醇成分的含量(mol% ) B層中之各二羧酸成分的含量(md%) jtfrHnJ醛-寸二:PMaHu 觀 HN]: s
趦frn· : ναζ 趦趋邮:Vdl 氍益!i : vdH 201000316 【寸嗽】 比較例3 1 < «' Ή X r-; 〇 11.8 0.45 7.5/35/7.5 m cn 84% 〇 比較例2 X < 〇 1 < t "H 0.46 7.5/35/7.5 cn 84% X 實例9 r-; ◎ τ < Γ-; 〇 11.7 0.45 7.5/35/7.5 cn cn 83% 〇 實例8 寸· 〇 〇 »··"Η ι 1 0.43 7.5/35/7.5 CO on 85% 〇 實例7 ν〇 cK < 1 < 卜 〇 οο ψ -Η 0.45 7.5/35/7.5 cn cn 84% 〇 實例6 寸 ◎ 0.72 〇 11.7 0.45 7.5/35/7.5 CO CO 84% 〇 90°剝離強度(N/15mm) 耐水解性 光學濃度(-) 耐候性(耐UV性) 全光線透過率(%) cs 羞 赳 m 嫉 櫞 積層厚度:B層/A層/B層("m ) 介電常數(-) 相對反射率 加工性 •8寸— 201000316 【ί撇】 實例13 0.81 0.75 CN 1-^ 硫酸鋇 \n cn o Ο Ο 90.8 CM cK ο CN σ< 實例12 0.81 0.75 S 碳黑 98.3 r-; η ο; o Ο ο ο 實例11 〇〇 〇 0.75 δ 純 V〇 οΐ to »〇 o T-^ ο ο ο 實例10 〇〇 〇 0.75 : 寸 S 沄 碳黑 ν〇 ο ο o I-< ο ο ο 比較例4 0.81 0.75 ! 寸 »-Η 碳黑 8 I-H ο ο o ο ο ο ΡΕΤ-2 :固有黏度 ΡΕΤ-3 :固有黏度 1 1 am mn. 资 _ m 謂 i 潁 伥 S 輕 mi 1 脚 蜮 f 七 〇 1 Y- 鄉·^ s餾 姻奥 Μ ^ feu® Ui-L ✓ p m 〇〇 mm mm 迄伥 /-V /-~S _ PQ < $ PQ /-N <!□ Β層中所含有之粒子種類 s i|D W m m 屮 N ϋ- PQ 視密度 EG成分 CHDM成分 life时 <Π« Ν g _ 2 S Φ ΦΜ 链® a ιι 11 §s mM 鹄β •Ν &-a·, 酸m pq w TPA成分 1 ΡΑ成分 NDA酸成分 S φ 瀣 l· π m ^ ; 次 Φ w 链 imK 瀣 8 益 2 靴 m ,<k φ 链 链a氍 經 您% Μ Π ε插 酹w啪 ^ <n -e-•fi- -M 1¾ @ _ 〇Q PQ <ίΏ w B層中之各二醇成分的含量(mol%) B層中之各二羧酸成分的含量(md% ) aMK): 03 — 6寸· .· 1 氍益輒:Vdl 齄菡葙:Vdl 氍frHP颼-乂 I :scmo 201000316 【9嗽】 實例13 〇6 < CO Ο 〇 22.3 0.42 7.5/35/7.5 m cn 85% 〇 實例12 3 ◎ CM 〇 Ο 0.42 7.5/35/7.5 cn cn 〇 實例11 CS σ< 〇 CN 〇 Οί 0.45 7.5/35/7.5 cn CO 〇 實例10 y 4 < CN 〇 0.44 7.5/35/7.5 cn cn σ\ 〇 比較例4 CS 〇 C-4 〇 0.45 7.5/35/7.5 CO cn Os X 90°剝離強度(N/15mm) 耐水解性 光學濃度(-) 1 耐候性(耐UV性) 全光線透過率(%) fS a 艇 ii m 嫉 槠 積層厚度:B層/A層/B層(# m ) 介電常數(-) 相對反射率 加工性 -ος — 201000316 【Α概】 比較例5 0.81 〇 s 硫酸鋇 V) VO CN o 1—( Ο ο 〇 r—< Ο Ο ο 實例18 ι 0.72 | 0.72 | cn 二氧化鈦 cn 1—^ o Γ— 4 ο ο 98.2 Ο 〇〇· οο 實例17 0.72 0.72 cn 二氧化鈦 κη CS CO cn l 4 o τ—H ο ο 95.2 ο 〇〇 οο 實例16 0.72 I 0.72 ] v〇 CO $ 二氧化鈦 υη o 赘· < ο ο 90.4 ο cK νο cK 實例15 »—Η 〇〇 0.75 C<3 1—^ 汔 硫酸鋇 ON cs τ—H o ο ο 98.4 1 < ο 實例14 0.81 0.75 j Csj H 硫酸鋇 VO CN 1.32 8 ο ο 95.4 ν〇 ο PET-2 :固有黏度 PET-3 :固有黏度 /-*-s OJO v〇 1—H Dm _ _ m 爾 i m 伥 m « s 鹚 Γττιΐ W m m 七 O 8 CN •N Y~ 赃a 酿咨 _ _ ΠΕΠ ρ η s m 鲥w mm 迄伥 /S 幽 PQ ¢( < 適I PQ 冢 <ίπ Β層中所含有之粒子種類 B層中之粒子濃度(重量%) 視密度 1 EG成分 CHDM成分 r~N iilin )ή" <π« Ν 〇 ijlfl) '~1 如¢1 S Φ: φ链 链a 氍11 1 1 MM Sg -M 忉旮 〇幽 ,m PQ w TPA成分 ΙΡΑ成分 NDA酸成分 S φ 氍 fr 11 m ^ ; 次 链 « 趦 8 挪鹋 ,Φ Φ 链 链A氍 趦ς您 愁%丨1 Μ im 酹=佃 S5 -hi Ν <ίπ ^-fi- -Ν is is _ » « <rn — B層中之各二醇成分的含量(mol%) B層中之各二羧酸成分的含量(mol%) 鮏 HK]: s 趦Ε-u 撇:ναΝ 趑益輒:Vdl氍繇!i : Vdl ® fr M w 0·^^ .. SQffiu 201000316 比較例5 wn Η 〇 Γ1 ·Η 〇 cs uS 0.72 7.5/35/7.5 cn oo 94% X 實例18 ◎ τ~Η Ο; 〇 oo 0.45 7.5/35/7.5 CO on 91% 〇 實例17 5 〇 Γ·^ 〇 CNj V < 对· 7.5/35/7.5 C^) 87% 〇 實例16 03 1 ( <3 1 ( 〇 24.2 cn 7.5/35/7.5 cn CO 84% 〇 實例15 cn ◎ 0.72 〇 0.62 7.5/35/7.5 cn 93% 〇 實例14 v〇 〇 ι—Η 卜 〇 VO 〇 0.55 7.5/35/7.5 cn 〇-; 89% 〇 /^N es "Sb '^·_·/ /-N 胡 /*~N B 幽 I /—s y^~N m es 幽 « 1 < Z > 次 酉 m 1 'X fi 讲 掛 曙 PQ /~N 戡 秘 m w 黯 m m 骧 嫉 tt 紲 纽 III· 搫 櫞 幽 is1 Η 雇 m 35 <- 201000316 【6撇】 實例23 »-η 〇〇 c5 0.75 CN 1—Η ν〇 vn o 二氧化鈦 〇〇 1—^ 寸· 产·Η o Ο Ο csi ON OO ο οο 實例22 i 1 oo 0.75 S o 二氧化駄 〇〇 1—^ »—Η r-Η 98.3 卜 o T~^ ο ο ο 實例21 0.81 Ο 寸 S o T—< 二氧化鈦 〇〇 1" < r-H ,_< VO as o Ο ο ο 實例20 »_< OO Ο VO Ο o 1—^ 二氧化鈦 〇〇 «—Η r-^ T—H ο Ο 8 Ο ο ο 實例19 oo 0.75 o 二氧化鈦, 〇〇 1 ~Η »-H »—H <NJ ON οο οο o Ο ο ο 比較例6 r-H OO 〇 0.75 o 二氧化鈦 oo r 1 < <_ H o ο ο o Ο ο ο PET-2 :固有黏度 PET-3 :固有黏度 /-~N 1 1 餾 Μ 細 1 龌 伥 稍 鹚 mtl w n f 七 O CN Y~ 次— M ¢1 _ Φ田 nn w p m s m 賴 mm /—\ _ < PQ /—N g, ii JA <ln B層中所含有之粒子種類 ; B層中之粒子濃度(重量%) 視密度 EG成分 CHDM成分 life时 <ίπ« •Ν 〇 _ 2 如 S Φ 链a ail 11插 mM ^ -fr 幽PQ m ^ TPA成分 ΙΡΑ成分 NDA酸成分 S φ 氍 11 撇 - 丄 次 Φ W I w 氍 8 益 2 瞰雔 ,Φ Φ 链 堪A氍 瀣$您 11 II β§Η 酹二糾 sg Ν ^ <ίπ ΰ- 丑· Ν Ϊ5 @ _ cn PQ <(r〇 — B層中之各二醇成分的含量(mol%) B層中之各二羧酸成分的含量(mol% ) ®frnrlj鹏-寸二:saHu ®HK): 03 氍frn 撇:ναζ 氍赵«|(:<0|1 M^i^:vdl 201000316 【01椒】 實例23 c<i < 0.43 〇 21.6 0.45 「 5/45 CO CO 76% 〇 實例22 Γ- Η vS ◎ 1 0.42 〇 21.4 0.42 5/45 cn cn 75% 〇 實例21 CN οό 〇 0.41 〇 21.5 0.45 5/45 cn cn 74% 〇 實例20 ι—Η <! 0.41 〇 21.8 0.45 5/45 CO CO 74% 〇 實例19 ι t r—Η <3 τ-Η 寸 Ο 〇 21.8 0.45 5/45 cn CO 74% 〇 比較例6 r- cn 〇 0.45 〇 21.8 0.45 5/45 CO cn· 73% X Α層90°剝離強度(N/15mm) B層90°剝離強度(N/15mm) 1 耐水解性 光學濃度(-) 耐候性(耐UV性) 全光線透過率(%) /-Ν 囤 if 顫 m 碱 櫞 積層厚度:B層/A層(// m ) 介電常數(-) 相對反射率 加工性 -寸ς - 201000316 【II嗽】 實例29 1 0.75 τ—Η 0 1 — 二氧化鈦 寸丨 CN - H Ο ο 8 I—H Ο Ο Ο 實例28 0.72 0.72 cn 二氧化鈦 cs 1 > ο ο ο ο 99.5 ο W~t 實例27 0.72 0.72 CO 二氧化鈦 CN I 1 ο ο ο ο ο Ο 2 實例26 0.72 0.72 CO 二氧化鈦 CN 寸, i 1 ο t—< ο ο 98.4 ο \D 實例25 T叫 〇〇 0.75 _I r_*H ο ϊ—Η 二氧化鈦 〇〇 r_ < » 1 '< τ—H ο ι Η ο ο 95.4 ο vq 實例24 〇〇 〇 0.75 CS Ψ 1 Η Ο 二氧化鈦 oo T-^ 1 t ο ο ο ο 90.8 CN cK ο cs 〇< PET-2 :固有黏度 PET-3 :固有黏度 OJQ b I—^ 氍 變 iW {m m fli i 頓 枨 S 輕 mil 勘 蜮 m 七 8 •N Y~ 赃 /-~Ν 决— _ _ fe $1 cm w p m s m mm mm 迄伥 /~~\ /-~Ν 幽 PQ 幽 < $ m <Π Μ Wv ilrnij 腰1 •Ν <|ιι is DQ s _ _ m m 屮 M •N fr m 視密度 EG成分 CHDM成分 life时 <Π« Ν g _ 2 如_ S <k 悲 ® 11 11镝 m Sg -N N #- 丑· _ _ PQ m w TPA成分 ΙΡΑ成分 NDA酸成分 s Φ 氍 El· 11 m ^ 丄次 經 g 蛾 峨 , 女 链a氍 您111 11 !插 酹^糾 *|\J <|Π -0-fl- *N 1¾ Ϊ5 iW cri 〇Q 4〇 w Β層中之各二醇成分的含量(mol%) B層中之各二羧酸成分的含量(mol%)
afrHrlJ醛-寸二:saHu auK]: S 氍ffi-H 滿:ναΝ 趑益酏:Vdl 趑菡菰:Vdl 201000316 【CSI撇】 實例29 1 1 1 \ < < 0.89 〇 ON r ''< 1 < 0.45 CO cn 90% 〇 實例28 ◎ t—Η 卜 〇 »—Η r·"— 0.45 5/45 cn cn 73% 〇 實例27 νο 〇 tr^ 〇 VO ,丨4 I 1 0.43 5/45 m cn 75% 〇 實例26 vn σ< < 1 ( ο; 〇 oq i Η 1 ( 0.45 5/45 CO 74% 〇 實例25 VO 〇 ι—Η 〇 21.5 0.42 5/45 cn 74% 〇 實例24 c〇 <3 Ο 〇 21.6 0.45 5/45 cn CO 76% 〇 A層90°剝離強度(N/15mm) B層90°剝離強度(N/15mm) 耐水解性 光學濃度(-) 耐候性(耐υν性) 全光線透過率(%) /^\ fN 嫉 讲 m 嫉 櫞 積層厚度:B層/A層(//m) 介電常數(-) 相對反射率 加工性 ά_ 201000316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當然可使用作爲 屋頂材料之太陽電池,亦可較佳地使用於要求具有可撓性 之太陽電池或電子零件、化妝板之設計性的用途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 片而成之太陽電池的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的構造之一 範例的截面圖。 第3圖係顯示在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之兩側具 有阻氣層的太陽電池用構件的構造之一範例的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高光線透過材料 2 太陽電池模組 3 塡充樹脂 4 背面密封材料(太陽電池用背板) 5 鉛線 6 阻氣層 7 熱塑性樹脂層以外之層(A層) 8 熱塑性樹脂層(B層) 10 太陽電池 20 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57-

Claims (1)

  1. 20100031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其係具有含聚酯 的熱塑性樹脂層之薄片,其中該熱塑性樹脂層位於 層;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醇成分而言, 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醇成分的含量爲〇.5莫耳% 10莫耳%以下,及/或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 酸成分而言,該熱塑性樹脂層中之脂環二羧酸成分 酞酸成分及萘二甲酸成分的含量之合計爲0.5莫耳 〇 上10莫耳%以下;羧基末端基濃度爲35當量/聚酯 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 其係由至少2層以上之複合層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 片’其中熱塑性樹脂層係由聚酯樹脂所構成;相對 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醇成分而言,該熱塑性樹脂 0 之1,4_環己二甲醇成分的含量爲〇.5莫耳%以上1〇 %以下;及/或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中之全部二羧酸 而言’該熱塑性樹脂層中之異酞酸成分及萘二甲酸 的含量之合計爲〇·5莫耳!%;以上1〇莫耳%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 性樹脂薄片’其90°剝離強度爲4N/15mm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 性樹脂薄片,其中在溫度85 °C、相對濕度85%的環与 樹脂 最表 該熱 以上 二羧 、異 %以 106g 片, 脂薄 於熱 層中 莫耳 成分 成务 熱塑 熱塑 笔下, -58- 201000316 2000小時處理後的羧基末端基濃度爲100當量/聚酯l〇6g 以下。 6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 性樹脂薄片,其係含有顔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 性樹脂薄片,其光線透過率爲35%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 性樹脂薄片,其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層全體而言,熱塑 性樹脂層含有0.5至50重量%之選自由碳黑粒子、氧化 鈦粒子、硫酸鋇粒子、碳酸鈣粒子及二氧化矽粒子所構 成之群組中至少一種粒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 性樹脂薄片,其係被用作爲太陽電池之背面密封材料的 太陽電池用背板。 10·—種太陽電池,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 一項之太陽電池用熱塑性樹脂薄片。 11·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用 熱塑性樹脂薄片之製造方法,其係熔融混練構成熱塑性 樹脂層之樹脂與粒子,在得到母粒後,固相聚合該母粒, 使用已進行該固相聚合之母粒以製膜。 -59-
TW098111439A 2008-04-08 2009-04-07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olar cell TW20100031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0014 2008-04-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0316A true TW201000316A (en) 2010-01-01

Family

ID=4116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1439A TW201000316A (en) 2008-04-08 2009-04-07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olar cell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125701A1 (zh)
TW (1) TW201000316A (zh)
WO (1) WO200912570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971A (zh) * 2009-09-30 2011-04-27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白色膜和制备不透明白色膜的方法
CN103097461A (zh) * 2010-09-16 2013-05-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聚酯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TWI826268B (zh) * 2022-04-22 2023-12-11 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979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114681B2 (ja) * 2009-01-07 2013-01-09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72949B2 (ja) * 2009-01-08 2014-08-20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03679B2 (ja) * 2009-11-19 2014-01-29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51955B2 (ja) * 2010-01-05 2015-01-14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51954B2 (ja) * 2010-01-05 2015-01-14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34569B2 (ja) * 2010-01-18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1090023A1 (ja) * 2010-01-20 2011-07-28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封止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306274B2 (ja) * 2010-03-30 2013-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22580A (ja) * 2010-04-05 2011-11-04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太陽電池用積層フィルム
JP5752362B2 (ja) * 2010-04-09 2015-07-2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波長変換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566184B2 (ja) * 2010-05-19 2014-08-0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エルフィルム
JP5661386B2 (ja) * 2010-09-03 2015-0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69835A (ja) 2010-09-27 2012-04-0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21469B2 (ja) * 2010-09-27 2014-1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一体化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21470B2 (ja) * 2010-09-27 2014-1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一体化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875225B2 (ja) * 2010-12-22 2016-03-0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用接続構造体
JP5587230B2 (ja) 2011-03-25 2014-09-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19731B2 (ja) * 2011-09-06 2015-05-20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5914393B2 (ja) * 2012-03-26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199592A (ja) * 2012-06-27 2012-10-18 Toyobo Co Ltd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3264A (ja) * 2005-03-09 2006-09-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944398B2 (ja) * 2005-06-28 2012-05-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
JP2007118267A (ja) * 2005-10-26 2007-05-17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用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シート
JP200717713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971A (zh) * 2009-09-30 2011-04-27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白色膜和制备不透明白色膜的方法
CN102030971B (zh) * 2009-09-30 2015-08-05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白色膜和制备不透明白色膜的方法
CN103097461A (zh) * 2010-09-16 2013-05-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聚酯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TWI826268B (zh) * 2022-04-22 2023-12-11 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25701A1 (ja) 2011-08-04
WO2009125701A1 (ja) 200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0316A (en)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solar cell
KR101727766B1 (ko) 이축 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TWI438089B (zh) 聚酯膜及使用它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製造方法
JP5145479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506803B (zh) 太陽能電池背面封裝片及太陽能電池模組
TW201010089A (en) Solar cell backsheet
WO2007105306A1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積層品、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KR20120052900A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적층 필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태양 전지 백 시트, 태양 전지
TW201037840A (en) Polyester film for solar cell, backsheet of solar cell using the same and solar cell
KR20120083887A (ko) 태양전지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575273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10220203A1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polyester film, and solar cell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WO2016190146A1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
JP571014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311680A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08218856A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フィルム
WO2015182282A1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5216213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
JP2018125525A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を巻き取っ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817600A (zh) 積層體及使用其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用片材、太陽電池模組
JP2009249421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374548B (en) Polyester resin sheet for solar cell, laminate formed by using the same, protective sheet inside the solar cell and module thereof
JP2015188015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878952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シート
JP2013055270A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