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8853A -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 Google Patents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8853A
TW200948853A TW098103523A TW98103523A TW200948853A TW 200948853 A TW200948853 A TW 200948853A TW 098103523 A TW098103523 A TW 098103523A TW 98103523 A TW98103523 A TW 98103523A TW 200948853 A TW200948853 A TW 2009488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weight
resin composition
acid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3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iyotsuna Toyohara
Jitsuo Oda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Teijin Chemical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88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83Nucleating agents promoting the crystallisation of the polymer matri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4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8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L51/085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12Polyester-am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20094885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生物量度爲50%以上,具有優良耐衝擊 性、剛性、低吸濕性、耐水解性及高循環成型性,含有芳 香族聚酯(A成份)、聚乳酸(B成份)及改質劑(c成 份)的樹脂組成物。 0 【先前技術】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下簡稱爲ΡΒτ )等工程塑 料因具有優良成型加工性、機械強度、耐熱性、耐藥性及 保香性等,而廣泛使用爲汽車零件、電器電子機械零件、 精密機器零件用等材料。但工程塑料需耗費大量石油資源 ’使用後會成爲廢棄物而破壞景觀影響生物系。又燒毁處 理時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量,而強烈影響地球暖化。 此背景下更期待以非石油資源爲原料的生分解性塑料 ® ,也開始檢討塑料中表示生物基礎原材料之使用比率的生 物量度。 生物基礎聚合物之聚乳酸可由,使用發酵法由原料L-乳酸大量且廉價製造’其具有高剛性之優良特性等,因此 期待其用途。但比較先前以石油資源爲原料之聚合物,聚 乳酸於實用上尙存在待解決之課題。特別是寄望於提升成 型性、耐熱性、耐藥性、耐衝擊性、耐水解性等。 先前聚乳酸爲主要原料爲L-乳酸之聚乳酸,相對於其 又開發原料含有D -乳酸之立體配位聚乳酸(例如參考非 -5- 200948853 專利文獻1 )。立體配位聚乳酸爲,比先前聚L-乳酸具有 更高之熔點的結晶性樹脂,因此可期待特性高於聚L-乳酸 。但尙未完成以良好再現性高度發現立體配位相之技術。 有鑑於該狀況而嘗試開發添加工程塑料及生物基礎聚 合物,而倂有相互特性之樹脂材料。 例如曾提案混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脂肪族聚酯 之構造物(參考專利文獻1)。該提案係藉由加熱分解或 溶劑分解構造物所含的脂肪族聚酯,同時分解所含的酯鍵 部,而得使用後易廢棄處理之成型品。但該類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中添加脂肪族聚酯之樹脂組成物爲,熔融成型 時之熱安定性、成型性較差,而無法實現實用化爲耐衝擊 性較高之工程塑料。 又,爲了改善含有PBT及聚乳酸之樹脂組成物的成型 性,曾提案含有15重量%以下之PBT,且以不熔化其之條 件成型,而提高成型品之熱變形溫度及提升成型性(專利 文獻2)。但該提案中熱變形溫度、成型性之實用化尙不 足。又,工程塑料所必需的耐衝擊強度非PBT單獨之耐衝 擊強度所能及。 又,曾揭示除了 PBT及聚乳酸外,另添加聚縮醛以改 善成型性之方法(專利文獻3)。但該方法會降低玻璃化 溫度,恐降低耐熱性。又耐衝擊性也不足。 上述各種提案係以聚乳酸用可安定生產之聚L-乳酸或 聚D-乳酸的單獨聚合物(以下簡稱爲乳酸均聚物)作爲 檢討對象,而未檢討PBT及立體配位聚乳酸之樹脂組成物 -6 - 200948853 。現狀上未確立安定形成立體配位相聚乳酸之方法,因此 未曾提案PBT及發現立體配位相之聚乳酸的樹脂組成物^ 該狀況下期待提案含有PBT及充分發現立體配位相之 聚乳酸,具有優良成型性、耐水解性、耐衝擊性、剛性之 樹脂組成物。 非專利文獻 1 : Macromolecules 1987,20, 904-906 專利文獻1 :特開平8-104797號公報 ❹ 專利文獻2:特開2006-36818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3-34245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含有PBT及立體配位聚乳酸, 可形成具有優良耐衝擊性及剛性之成型品的樹脂組成物。 又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生物量度50%以上之樹脂組成物 Ο 。又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可形成吸濕率較低、耐水解性 優良之成型品的樹脂組成物。又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可 形成耐熱性優良之成型品的樹脂組成物。又本發明之目的 爲,提供高循環性優良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者們爲了解決上述課題,經專心檢討後完成本 發明。即,本發明係包含下述發明。 (1)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爲含有主要構成單位爲對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骨架的芳香族聚酯(A成份)、由聚L-乳酸及聚D-乳酸形成的聚乳酸(B成份)與改質劑(C成 -7- 200948853 份),又 (1) 差示掃描熱量計測定時出現190°C以上之立體配 位相聚乳酸的結晶熔化峰, (i i )生物量度爲5 0 %以上, (iii) 附切口之艾佐德耐衝擊強度爲4至15kJ/m2, 及 , (iv) 彎曲彈性率爲2.5至6GPa。 (2) 如前項(1)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立體結 @ 晶化比率(Cr )爲50%以上,立體化度(S )爲80%以上 ,又,立體結晶化比率(Cr)如下述式(1)所表示,
Cr(%) = [IIsci/(XISci + lHM)]x 1〇〇 ⑴ Σ I S C i = I S C 1 + I S C 2 +1S C 3
(ISCi(i=l至3)各自爲廣角X線繞射(XRD)測定時2 0 = 12.0°、20.7' 24.0°附近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度,EISCi Q 爲來自立體配位結晶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度總和,Ihm爲 來自均結晶之繞射峰的積分強度) 立體化度(S )爲來自D S C測定時聚乳酸結晶之熔化熱函 數如下述式(2)所表示,
S(〇/〇) = [(AHms/AHms0)/(AHmh/AHmh° + AHms/AHms0)]xlOO (2) (AHms0 = 203.4J/g、AHmh0=142 J/g、AHms =立體配位相聚 -8- 200948853 乳酸之結晶熔化熱函數,AHmh =聚乳酸均相結晶之熔化熱 函數)。 (3 )如前項(2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立體結 晶化比率(Cr )爲50%以上,立體化度(S )爲95%以上 〇 (4 )如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改質劑 (C成份)爲,共聚合聚酯、共聚合聚乙烯及具有聚矽氧/ φ 丙烯酸基系或丙烯酸基系橡膠之芯殻型樹脂所成群中所選 出之至少一種樹脂,其含量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 1〇〇重量份爲1至30重量份。 (5 )如前項(4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 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含有50重量份以上未 達100重量份之B成份,及1至30重量份之C成份。 (6)如前項(4)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以A成 份、B成份及C成份之合計量爲基準時,碳二醯亞胺化合 〇 物(D成份)之含量爲0.001至5重量%,交酯含量爲0 至700wtppm以下,羧基濃度爲0至30當量/ton。 (7 )如前項(4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附切口 之艾佐德衝擊強度爲4至7.5kJ/m2。 (8 )如前項(4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吸濕率 未達1重量%。 (9 )如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改質劑 (C成份)爲聚醯胺彈性體。 (1 0 )如前項(9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9- 200948853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B成份之含量爲50 重量份以上未達100重量份,C成份之含量爲0.1至10重 量份。 (11)如前項(9)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以A 成份、B成份及C成份之合計量爲基準時,碳二醯亞胺化 合物(D成份)之含量爲0.001至5重量%,交酯含量爲0 至700 wt ppm,殘基濃度爲〇至30當量/ton。 (1 2 )如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芳香 族聚酯(A成份)爲,羧基濃度爲〇至60當量/ton,固有 黏度爲0.7至1.8。 (1 3 )如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聚乳 酸(B成份)爲,立體結晶化比率(Cr)爲50%以上,立 體化度(S )爲80%以上。 (14)如前項(1)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聚乳 酸(B成份)爲,含有o.ooi至5重量%之碳二醯亞胺化 合物(D成份),羧基濃度爲10當量/ton以下,交酯含 量爲 〇 至 700wtppm。 (1 5 )如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〇〇重量份,含有〇.〇1至5重量 份之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 (1 6 )如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〇〇重量份,含有〇.〇1至10重量 份之結晶核劑(F成份)。 (1 7 ) —種成型品,其係由如前項1所記載之樹脂組 -10- 200948853 成物形成。 本發明係包含’將前項(1 )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作 爲成型材料,以提升成型品之耐衝擊性、剛性、耐吸濕率 、耐水解性、耐熱性等諸特性的方法。又包含作爲前項( 1)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的成型材料之使用法。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0 下面將詳細說明本發明。 (190°c以上結晶熔化峰)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爲,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測 定)時出現190 °C以上之立體配位相聚乳酸的結晶熔化峰 。未觀測到1 9 0 °C以上之立體配位相聚乳酸的結晶熔化峰 時,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除了無法發揮立體配位聚乳酸原 有的耐熱性外,恐無法將耐衝擊強度維持於4至15kJ/m2 φ ,及將彎曲彈性率維持於2.5至6GPa。 (生物量度)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生物量度爲50%以上。因生物 量度爲50%以上,故可充分符合社會需求。另外考量環境 上,生物量度較佳爲60%以上,更佳爲70%以上。 生物量度係由就成份不明之塑料,同時準備塑料混合 堆肥之物(樣品)及僅堆肥之物(坯料)’置於同樣環境 下數天之數個月進行分解,再藉由AMS法(加速質量分 200948853 析法)測定所產生之二氧化碳量中的14c濃度,其後由該 値計算求取(AMS法)。又就原料及來源明確之塑料,可 藉由來自生體及來自石油之成份的重量比計算求取(計算 法),且已知兩者一致。因此本發明之生物量度可由下述 計算法求取。 生物量度(%) = (聚乳酸(B成份)之重量+其他生物量成 份之重量)/組成物總重量xl 00 (附切口之艾佐德耐衝擊強度) 由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成型的試驗片測得之附切口的 艾佐德耐衝擊強度爲4至15kJ/m2,較佳爲4至7.5kJ/m2 。附切口之艾佐德耐衝擊強度係依據 JIS-K7110(IS0180 )所記載,藉由艾佐德衝擊試驗裝置測定。 (彎曲彈性率) 由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成型的試驗片測得之彎曲彈性 率爲 2.5至 6GPa。彎曲彈性率係依據 JIS-K7017 ( ISO/FDIS 14125)所記載測定。 (吸濕率)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吸濕率較佳爲未達1重量%。 吸濕率係由,真空下以120°C將試料乾燥5小時後,靜置 於25°C、60%RH環境下1周後,求取其重量增加量再計 算而得。 -12- 200948853 (立體結晶化比率、立體化度)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立體結晶化比率(Cr )較佳爲 50%以上,立體化度較佳爲80%以上。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係如下述式(1 )所表示。
Cr(%) = [EIsci/(2Isci + lHM)]xl〇〇 (1) Σ Isci = lsc 1+IsC2 + IsC3 ❹
Isci(i = l至3)各自爲,廣角X線繞射(XRD )測定時2 0 = 12.0°、20.7°、24.0°附近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度,Slsci 爲,來自立體配位結晶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度總和,IHM 爲,來自均結晶之繞射峰的積分強度。 立體化度(S)爲,來自DSC測定時聚乳酸結晶之熔 化熱函數如下述式(2)所表示。
❹ S(%) = [(AHms/AHms0)/(AHmh/AHmh° + AHms/AHms°)]xlOO (2) (式中,AHms0 = 203.4J/g、AHmh0=142 J/g、ΔΗηιβ:立體配 位相聚乳酸之結晶熔化熱函數’ ΔΗιηΙιι聚乳酸均相結晶之 熔化熱函數)。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較高時係指樹脂組成物中聚乳 酸的L-及或D-聚乳酸之單獨結晶比率較低,加熱時170 °C 以下熔化之成份較少。又立體化度(S )較高時係指加熱 時1 90°C以上熔化之立體配位聚乳酸的比率較高。即,兩 -13- 200948853 値均符合上述範圍時可有效提高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同 時可提升耐衝擊強度及彎曲彈性率。 其意味樹脂組成物之立體結晶化比率(C r )又以5 5 % 以上爲佳’更佳爲60%以上。立體化度(S )又以85%以 上爲佳,更佳爲95%以上’特佳爲,僅觀測到立體配位聚 乳酸相結晶之熔化峰的立體化度1 〇 0 %。本發明之樹脂組 成物較佳爲,立體結晶化比率(Cr )爲5 0%以上,立體化 度(S )爲95%以上。 (交酯含量)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交酯含量,即L-交酯及D-交 酯之合計含量較佳爲0至700wtppm,又以0至200wtppm 爲佳,更佳爲0至100wtppm。就色相等物性之觀點又以 交酯含量較少爲佳,過剩時雖適用減量操作,但無法期待 提升物性且不利於成本面而不宜。 (羧基濃度)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羧基濃度較佳爲0至30當量 /ton ’又以〇至1 〇當量/ton爲佳,更佳爲0至5當量/ton ,特佳爲〇至1當量/ton。 (芳香族聚酯:A成份) 本發明所使用的芳香族聚酯(A成份)爲,以對苯二 甲酸丁二醇酯骨架爲主要構成單位。該主要係指,芳香族 -14- 200948853 聚酯中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骨架佔有莫耳分率50^3 上。就提升成型性之觀點,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骨架之含 量較佳爲莫耳分率70%以上,又以85%以上爲佳,更佳爲 9 5 %以上。 芳香族聚酯(A成份)除了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醋外, 可含有共聚合成份。共聚合成份如,羥基羧酸、二竣_、 二元醇類等。羥基羧酸如,乙醇酸、D_乳酸、L_乳酸、3_ φ 羥基丙酸、4-羥基丁酸、3-羥基丁酸、6-羥基己酸、經基 安息香酸、羥基萘羧酸等。二羧酸如,間苯二甲酸、蔡二 羧酸、二苯氧基乙烷羧酸、二苯基醚二羧酸、二苯基颯二 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又如,六氫對苯二甲酸、六氫(間苯 二甲酸等脂肪族環式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 壬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p-yS-羥基乙氧基苯甲酸、£_氧 基苯甲酸等含氧酸等之二官能性羧酸等。又二元醇類如, 三甲二醇、四甲二醇、六甲二醇、十甲二醇、新戊二醇、 ❹ 二乙二醇、1,1-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2,2-雙 (4’- 經基苯基)丙院、雙(4’-/3-經基乙氧基苯基) 磺酸等。 芳香族聚酯(Α成份)之固有黏度較佳爲〇.5至2.0 ,又以0.7至1.8爲佳’更佳爲0.8至1.5。芳香族聚酯( Α成份)之羧基濃度較佳爲0至60當量/ton。因此芳香族 聚酯(A成份)較佳爲,羧基濃度爲〇至6〇當量/ton,固 有黏度爲0.7至1.8。 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〇〇重量份,芳香族聚酷 -15- 200948853 (A成份)之比率較佳爲5至50重量份。就本發明之目 的的改善成型品等之效果,及使用生物基礎聚合物之觀點 更佳爲6至45重量份,特佳爲7至40重量份。 (聚乳酸:B成份)
聚乳酸(B成份)爲,含有由聚L -乳酸及聚〇-乳酸 形成的立體配位聚乳酸。實質上聚L -乳酸及聚D -乳酸係 由下述式(3)所表示的L -乳酸單位及D -乳酸單位形成。
(3) 聚L -乳酸較佳由90至1〇〇莫耳%,又以95至1〇〇莫 耳°/。爲佳,爲了實現高熔點更佳爲99至100莫耳%,以立 體化度爲優先時特佳爲95至99莫耳%之L -乳酸單位構成 。其他單位如,D-乳酸單位、乳酸以外之單位。其他單位 較佳爲0至10莫耳% ’又以〇至5莫耳%爲佳,更佳爲〇 至2莫耳%。 聚D -乳酸較佳由90至1〇〇莫耳%,又以95至100莫 耳%爲佳’爲了實現高熔點更佳爲9 9至i 〇 〇莫耳%,以立 體化度爲優先時特佳爲95至99莫耳%之L -乳酸單位構成 。其他單位如,D-乳酸單位、乳酸以外之共聚合單位。其 他單位較佳爲〇至1 0莫耳%,又以〇至5莫耳%爲佳,更 佳爲0至2莫耳%。 -16- 200948853 其他單位如,來自具有2個以上可形成酯鍵的官能基 之二羧酸、多價醇、羥基羧酸、內酯等之單位,及來自由 此等成份形成之聚酯、聚醚、聚碳酸酯等之單位。 二羧酸如,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對苯 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多價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 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甘油、山梨糖醇、新戊 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脂肪 e 族多價醇等,或雙酚附加環氧乙烷之物等芳香族多價醇等 。羥基羧酸如,乙醇酸、羥基丁酸等。內酯如,乙交酯、 e-己內酯、/3-丙內酯、<5-丁內酯、/3-或r-丁內酯、新 戊內酯、戊內酯等。 聚L-乳酸及聚D-乳酸可由已知方法製造。例如存在 金屬聚合觸媒下,加熱L-或D-交酯使其開環聚合而得。 又,將含有金屬聚合觸媒之低分子量聚乳酸結晶化後,減 壓下或不活性氣體氣流下加熱使其固相聚合而得。另外可 〇 由存在/不存在有機溶劑下,將乳酸脫水縮合之直接聚合 法製造。 聚合反應可以先前已知的反應容器實施,例如可使用 單獨或並列的備有螺旋翼等高黏度用攪拌翼之縱型反應器 或橫型反應器。又可爲分批式、連續式或半分批式、或其 組合式。 所使用的聚合引發劑可爲乙醇。該乙醇較佳爲,不妨 害聚乳酸聚合且爲不揮發性之物,例如癸醇、十二烷醇、 十四烷醇、十六烷醇、十八烷醇等。 -17- 200948853 固相聚合法係以,前述開環聚合法及乳酸之直接聚合 法所得的分子量較低之乳酸聚酯作爲預聚物用。就防止熔 著方面’較佳形態爲,以預聚物之玻璃化溫度(Tg)以上 未達溶點(Tm )之溫度,使預聚物結晶化。結晶化後將預 聚物塡入固定之縱型或橫型反應容器,或轉鼓、窖等容器 本身會回轉之反應容器(旋轉窖等)中,加熱至預聚物之 玻璃化溫度(Tg )以上未達熔點(Tm )之溫度。聚合溫 度可伴隨聚合過程階段性升溫。又,爲了有效率去除固相 聚合中所生成的水可倂用,將前述反應容器類之內部減壓 ’或使加熱後之不活性氣體流流通之方法。 聚乳酸聚合時所使用的含有金屬觸媒較佳爲,以先前 已知的失活劑不活性化。 該失活劑如’由具有亞胺基且可配位於聚合金屬觸媒 之螯合配位基群形成的有機配位體。又如二氫化物羰基磷 (I)酸、二氫化物四羥基二磷(II,II)酸、氫化物三羰 基磷(III)酸、一氫化物五羰基二磷(IH)酸、氫化物 五羰基二(II,IV )酸、十二羥基六磷(ΙΠ )酸、氫化物 八羰基三磷(III, IV,IV )酸、八羰基三磷(IV,IU, IV ) 酸、氫化物六羰基二磷(III,V)酸、六羰基二碟(IV) 酸、十羰基四磷(IV)酸、十一羰基四磷(IV)酸、九羰 基三磷(V,IV,IV)酸等酸價數5以下之低氧化數磷酸。 又如χΗ20 · yP2〇5所表示’ x/y = 3之原磷酸。又如 2>x/y>l,因縮合度被稱爲二磷酸、三磷酸四碟酸、五 磷酸等之聚隣酸及其混合物。又如X/y=l所表示的偏磷酸 -18- 200948853 ,又以三偏磷酸、四偏磷酸爲佳。又如l>x/y>0所表示, 具有殘存部分五氧化磷構造之網目構造的超磷酸(總稱此 等爲偏磷酸系化合物)。又如,此等酸之酸性鹽、一價或 多價醇類、聚烷二醇類的部分或完全酯、膦基取代低級脂 肪族羧酸衍生物等。 就觸媒失活能較佳爲式xH2〇· yP2〇5所表示,x/y = 3 之原磷酸。又較佳爲2>x/y>l,因縮合度而稱爲二磷、三 0 磷、四磷、五磷等之聚磷酸及其混合物。又較佳爲x/y=l 所表示的偏磷酸,又以三偏磷酸、四偏磷酸。又較佳爲 l>x/y>0所表示,具有殘存部分五氧化磷構造之網目構造 的超磷酸(總稱此等爲偏磷酸系化合物)。又較佳爲此等 酸之酸性鹽、一價或多價醇類及聚烷二醇類之部分酯含氧 酸或此等的酸性酯類、膦基取代低級脂肪族羧酸衍生物。 偏磷酸系化合物係包含,縮合3至200個磷酸單位之 環狀偏磷酸或具有立體網目狀構造之超領域偏磷酸或此等 β 的(鹼金屬鹽、鹼土類金屬鹽、鑰鹽)。其中較佳爲環狀 偏磷酸鈉、超領域偏磷酸鈉、膦基取代低級脂肪族羧酸衍 生物之二己基膦基乙基乙酸鹽(以下簡稱爲DHPA )等。 聚乳酸(Β成份)爲,由聚L-乳酸、聚D-乳酸形成 之複合相’因此可形成立體配位結晶。聚L-乳酸及聚D-乳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又以同時爲1〇萬至50萬爲佳,更 佳爲15萬至35萬。 聚乳酸(Β成份)中聚L_乳酸與聚D_乳酸之重量比 較佳爲90: 10至1〇: 90,又以75: 25至25: 75爲佳, -19- 200948853 更佳爲60 : 40至40 : 60。重量比特佳爲盡可能接近50 : 50 ° 聚乳酸(B成份)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爲10萬至 50萬,更佳爲10萬至30萬。重量平均分子量爲,以氯仿 爲溶離液藉由凝膠滲透色譜法(GPC )測定的聚苯乙烯換 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値。 聚乳酸(B成份)較佳爲具有結晶性,立體結晶化比 率(Cr)爲50%以上。立體結晶化比率(C〇如前述式( 1 )所定義。B成份之Cr較佳爲50至100%,更佳爲60 至9 5 %,特佳爲6 5至9 0 %。 聚乳酸(B成份)之立體化度(S )較佳爲80%以上 。立體化度(S)如前述式(2)所定義。即,聚乳酸(B 成份)之特徵爲,高度形成立體配位相。立體化度(S) 爲,表示熱處理過程最終所生成的立體配位聚乳酸結晶之 比率的參數。 聚乳酸(B成份)較佳爲,立體結晶化比率(Cr)爲 50%以上,立體化度(S )爲80%以上。 聚乳酸(B成份)之結晶熔點較佳爲190至250 °C, 更佳爲200至220°C。結晶熔化熱函數較佳爲20J/g以上 ,更佳爲30J/g以上。 聚乳酸(B成份)因具有上述範圍的立體結晶化比率 (C r )、立體化度(S )及結晶熔點,故本發明之樹脂組 成物具有優良成型性、耐熱性及安定性。 聚乳酸(B成份)之父醋含量較佳爲〇至700wtppm 200948853 ,又以〇至500wtPPm爲佳’更佳爲0至200wtppm,特佳 爲〇至lOOwtppm。聚乳酸(B成份)因含有該範圍之交 酯含量,故具有提升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於熔化時的安定 性,可有效率以高循環性製造成型品之優點,及提高成型 品之耐水解性、低氣性。將交酯含量減低至該範圍可由, 聚L-乳酸與聚D-乳酸開始聚合至完成聚乳酸(b成份) 製造爲止的任意階段中,實施先前已知的交酯減輕處理或 0 組合此等之方法達成。 聚乳酸(B成份)之羧基濃度較佳爲10eq (當量) /ton以下,又以2eq/ton以下爲佳,更佳爲ieq/t〇n以下。 羧基濃度爲該範圍時,可得具有良好熔化安定性、濕熱耐 久性之樹脂組成物。使羧基濃度爲10eq/t〇n以下適用,聚 酯中已知的減少羧基末端基濃度之方法,具體上可添加耐 濕熱性改善劑’或不添加末端封止劑而以乙醇、胺使其酯 或醯胺化。 〇 適用之耐濕熱性改善劑可爲,具有後述特定官能基之 羧基封止劑。其中特定官能基爲碳二醯亞胺基之碳二醯亞 胺化合物可有效封止羧基,同時就聚乳酸及本發明之樹脂 組成物的色相、立體配位相之形成促進性、耐濕熱性等觀 點爲更佳選擇。 聚乳酸(B成份)較佳爲,含有0.001至5重量%之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D成份),且羧基濃度爲i〇eq (當量 )/1 ο η以下,父酯含量爲〇至7 〇 〇 w t p p m。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中,A成份及B成份合計爲100 -21 - 200948853 重量份時,聚乳酸(B成份)之含量爲50重量份以上未 達100重量份。該組成首先可實現生物量度50%以上,又 有關耐衝擊強度可實現4至15kJ/m2、彎曲彈性率2.5至 6GPa °另外該範圍之樹脂組成物可提高耐熱性、耐水解性 。A成份及B成份合計爲100重量份時,B成份之含量又 以55至95重量份爲佳,更佳爲55至90重量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爲,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 合計1〇〇重量份,含有50重量份以上未達1〇〇重量份之 @ B成份,及1至30重量份之C成份。 聚乳酸(B成份)可由,以一定重量比共存聚L-乳酸 及聚D-乳酸下混合而得。 混合可於存在溶劑下進行。溶劑可爲能溶解聚L-乳酸 及聚D-乳酸之物,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爲氯仿、二氯甲 烷、二氯乙烷、四氯乙烷、苯酚、四氫呋喃、N-甲基吡咯 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丁內酯、三噁烷、六氟異丙醇 等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之物。 ❹ 又混合可於不存在溶劑下進行。即,可採用混合一定 量的聚L·乳酸及聚D-乳酸後熔化混練之方法,或先熔化 一方後加入另一方混練的方法。 又適用鍵結聚L-乳酸段及聚D-乳酸段而得的立體嵌 段聚乳酸。立體嵌段聚乳酸爲,分子內鍵結聚L-乳酸段及 聚D-乳酸段而得的嵌段聚合物。 該類嵌段聚合物例如可由,逐次開環聚合而製造之方 法,聚合聚L-乳酸及聚D-乳酸後以鏈交換反應或鏈延長 -22- 200948853 劑鍵結的方法,聚合聚L-乳酸及聚D-乳酸後固相聚合而 延長鏈的方法,使用立體選擇開環聚合觸媒由消旋交酯製 造的方法等,可製造具有上述基本構成之嵌段共聚物的方 法。但就易製造性更佳爲,由逐次開環聚合而得的高熔點 之立體嵌段聚合物、由固相聚合法而得的聚合物。 (B成份之添加物) 〇 爲了安定且高度促進配位相形成,本發明所使用的聚 乳酸(B成份)較佳爲添加特定添加物。添加物如下所述 〇 (立體化促進劑) 立體化促進劑如下述式(4)所表示的磷酸金屬鹽。
式中,L爲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R2及 R3可相同或相異,各自爲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12之烷 基’ M1爲鹼金屬原子、鹼土類金屬原子、鋅原子或鋁原 子’ M1爲鹼金屬原子、鹼土類金屬原子或鋅原子時’ 11爲 200948853 0,Μ!爲鋁原子時,η爲1或2。 Μι 爲 Na、K、Al' Mg、Ca,特佳爲 K、Na、Al。 式(4)所表示的磷酸金屬鹽相對於聚乳酸(b成份 )較佳爲使用1 Oppm至2重量%,又以50ppm至0.5重量 %爲佳’更佳爲1 〇 〇 p p m至〇 . 3重量%。太少時會減少提升 立體化度之效果,太多時會使樹脂本身變差而不宜。 另外爲了強化磷酸金屬鹽之作用較佳爲倂用所謂的結 晶核劑。該結晶核劑可爲下述結晶核劑項目所記載的各種 劑,其中較佳爲選用矽酸鈣、滑石、高嶺土、蒙脫石。強 化磷酸金屬鹽之作用的結晶核劑使用量,相對於聚乳酸( B成份)100重量份較佳爲〇.〇5至5重量份,又以0.06至 2重量份爲佳,更佳爲0.06至1重量份。 (嵌段形成劑) 嵌段形成劑如,分子中具有環氧基、噁唑啉基、噁嗪 基、異氰酸酯基、烯酮基及碳二醯亞胺(以下稱爲特定官 能基)所成群中所選出之至少1個基的化合物。 嵌段形成劑爲,特定官能基與聚乳酸(B成份)之分 子末端反應,而部分連結聚L-乳酸單位及聚D-乳酸單位 形成嵌段化聚乳酸,以促進立體配位相形成之劑。 (環氧化合物) 所使用的環氧化合物較佳爲,縮水甘油醚化合物、縮 水甘油酯化合物、縮水甘油基胺化合物、縮水甘油基醯亞 -24- 200948853 胺化合物、縮水甘油基醯胺化合物、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添加該劑可得具有優良機械特性、成型性、耐熱性、耐久 性之樹脂組成物及成型品。 縮水甘油醚化合物如,硬脂醯縮水甘油醚、苯基縮水 甘油醚、環氧乙烷月桂醇縮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 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新 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四甲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 〇 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縮 水甘油醚、其他雙(4-羥基苯基)甲烷等雙酚類與環氧氯 丙烷之縮合反應而得的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等 。其中較佳爲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 縮水甘油酯化合物如,安息香酸縮水甘油酯、硬脂酸 縮水甘油酯、支鏈性烷烴羧酸縮水甘油酯、對苯二甲酸二 縮水甘油酯、酞酸二縮水甘油酯、環己烷二羧酸二縮水甘 油酯、己二酸二縮水甘油酯、琥珀酸二縮水甘油酯、十二 〇 烷二酮酸二縮水甘油酯、均苯四甲酸四縮水甘油酯等。其 中較佳爲安息香酸縮水甘油酯、支鏈性烷烴羧酸縮水甘油 酯。 縮水甘油基胺化合物如,四縮水甘油基胺二苯基甲烷 、三縮水甘油基-P-胺基苯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二縮水 甘油基甲苯胺、四縮水甘油基間二甲苯二胺、三縮水甘油 基三聚異氰酸酯等。 縮水甘油基醯亞胺、縮水甘油基醯胺化合物如,N-縮 水甘油基酞醯亞胺、N-縮水甘油基-4,5-二甲基酞醯亞胺、 -25- 200948853 N -縮水甘油基-3,6 -二甲基酞醯亞胺、N -縮水甘油基琥珀醯 亞胺、N-縮水甘油基-1,2,3,4-四氫酞醯亞胺、N-縮水甘油 基馬來醯亞胺、N-縮水甘油基苯醯胺、N_縮水甘油基硬脂 醯胺等。其中較佳爲N-縮水甘油基酞醯亞胺。 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如,3,4-環氧環己基-3,4-環己基羧 酸酯、雙(3,4·環氧環己基甲基)己二酸酯、乙烯基環己 烯二環氧化物、N-甲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 、N-苯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等。 β 其他環氧化合物如,環氧化大豆油、環氧化亞麻仁油 、環氧化鯨油等環氧改性脂肪酸甘油酯、苯酚酚酸清 '漆型 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等。 (噁唑啉化合物) 嚼哇琳化合物如,2 -甲氧基-2 -嚷哩啉、2 -丁氧基-2_ 噁唑啉、2-硬脂醯氧基-2-噁唑啉、2-環己氧基_2_囉哇琳 、2-烯丙氧基-2-噁唑啉、2-苄氧基-2-噁唑啉、2-Ρ-苯基苯 〇 氧基-2-噁唑啉、2-甲基-2-噁唑啉、2-環己基-2-噁唑啉、 2_甲基丙烯基-2-噁唑啉、2-巴豆基-2-噁唑啉、2-苯基-2-噁唑啉、2-0-乙基苯基-2-噁唑啉、2-0-丙基苯基-2·噁唑啉 、2-ρ-苯基苯基_2_噁唑啉、2,2,-雙(2_噁唑啉)、2,2雙 (4 -甲基-2-卩惡哩啉)、2,2’ -雙(4· 丁基_2_螺唑啉) 2,2,-111-伸苯基雙(2-嚷唑啉)、2,2’卞伸苯基雙(2。唑 啉)、2,2,-ρ-伸苯基雙(4—甲基_2_噁唑啉)、2’2,-Ρ_伸本 基雙(4,4,·甲基-2-噁唑啉)、2,2’_伸乙基雙(2 D<u'唑啉 -26- 200948853 )、2,2’-四伸甲基雙(2-噁唑啉)、2,2 噁唑啉)、2,2’-伸乙基雙(4-甲基-2-喔 伸甲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 2-噁唑啉)、2,2’-二伸苯基雙(4-甲基 如以上述化合物爲單體單位之聚噁唑啉化 (噁嗪化合物) φ 噁嗪化合物如,2-甲氧基-5,6-二氫 己氧基-5,6-二氫-4H-1,3-噁嗪、2-癸氧 1,3-噁嗪、2-環己氧基-5,6-二氫-4H-1,3 基-5,6-二氫-4H-1,3-嚼嗪、2-丁嫌氧基_ 噁嗪等。 又如 2,2’-雙(5,6-二氫-4H-1,3-噁暗 雙(5,6-二氫-4H-1,3-噁嗪)、2,2’-伸乙 4H-1,3-噁嗪)、2,2’-六伸甲基雙(5,6-: # ) 、2,2’-p-伸苯基雙(5,6-二氫-4H-1, p,p’-二伸甲基雙(5,6-二氫-4H-1,3-噁嗪 述化合物爲單體單位之聚噁嗪化合物等。 上述噁唑啉化合物及噁嗪化合物中_ 苯基雙(2-噁唑啉)、2,2’-?-伸苯基雙( (異氰酸酯化合物) 所使用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可爲芳香想 族異氰酸酯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六伸甲基雙(2-;唑啉)、2,2’-四 ,2’-環伸己基雙( i -噁唑啉)等。又 :合物等。 -4 Η -1,3 -噁嗪、2 -基-5,6-_氣-4Η--噁嗪、2 -烯丙氧 5,6 -二氨-4Η-1,3- ? ) 、 2,2’-伸甲基 基雙(5,6-二氫-二氫-4Η-1,3-噁嗪 3-噁嗪)' 2,2’- )等。又如以上 咬佳爲2,2’-m-伸 2-噁唑啉)。 I、脂肪族、脂環 -27- 200948853 一異氰酸酯化合物如,苯基異氰酸酯、甲苯基異第酸 酯、二甲基苯基異氰酸酯、環己基異氰酸酯、丁基異第酸 酯、萘基異氰酸酯等。 二異氰酸酯如,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4~一 苯基二甲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3-伸苯基二異氰酸醋、 1 6 -伸 1,4 -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4-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2, 〇 6 -伸 甲苯基二異氰酸酯、(2,4-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2’ 甲苯基二異氰酸酯)混合物、環己烷-4,4,-二異氰酸酿、 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環3基 甲烷-4,4’-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四 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2,6二異丙基苯基-1,4-二異氣酸 酯等。此等異氰酸酯化合物中較佳爲4,4’-二苯基甲 異氰酸酯、苯基異氰酸酯等芳香族異氰酸酯。 (烯酮化合物) 所使用的烯酮化合物可爲芳香族、脂肪族、脂環 酮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具體例如,二苯基烯酮、雙(2’^ 二-t-丁基苯基)烯酮、雙(2,6-二-異丙基苯基)烯_、一 環己基烯酮等。此等烯酮化合物中較佳爲二苯基烯酮' ^ (2,6·二-t-丁基苯基)烯酮、雙(2,6·二-異丙基苯基)燦 酮等芳香族烯酮。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D成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爲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 -28- 200948853 D成份)。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如,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 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二異丁基碳二醯亞胺、二辛基碳二 醯亞胺、辛基癸基碳二醯亞胺、二-t-丁基碳二醯亞胺、二 苄基碳二醯亞胺、二苯基碳二醯亞胺、N-十八烷基-Ν’-苯 基碳二醯亞胺、Ν-苄基-Ν’-苯基碳二醯亞胺、Ν-苄基-Ν’-甲苯基碳二醯亞胺、二- ο-甲苯醯碳二醯亞胺、二-Ρ-甲苯 醯碳二醯亞胺、雙(Ρ-胺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ρ-氯 φ 苯基)碳二醯亞胺、雙(〇-氯苯基)碳二醯亞胺、雙(0-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ρ_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 雙(〇-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ρ_異丙基苯基)碳 二醯亞胺、雙(〇-異丁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Ρ-異丁 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5-二氯苯基)碳二醯亞胺、 雙(2,6-二甲基苯基)碳二醢亞胺、雙(2,6·二乙基苯基 )碳二醯亞胺、雙(2-乙基-6_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 雙(2-丁基-6-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6-二異丙 e 基苯基)碳一酿亞胺、雙(2,6·二-t -丁基苯基)碳二酿亞 胺、雙(2,4,6-三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4,6-三異 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4,6 -三丁基苯基)碳二醯 亞胺、二召萘基碳二醯亞胺、N -甲苯基-Ν’ -環己基碳二醯 亞胺、Ν-甲苯基-Ν’-苯基碳二醯亞胺、ρ_伸苯基雙(〇-甲 苯醯碳二醯亞胺)、Ρ-伸苯基雙(環己基碳二醯亞胺)、 Ρ-伸苯基雙(Ρ-氯苯基碳二醯亞胺)、2,6,2’,6’-四異丙基 二苯基碳二醯亞胺、六伸甲基雙(環己基碳二醯亞胺)、 伸乙基雙(苯基碳二醯亞胺)、伸乙基雙(環己基碳二醯 -29- 200948853 亞胺)等一或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 其中就反應性、安定性觀點較佳爲雙(2,6 -二異丙基 苯基)碳二醯亞胺、2,6,2’,6’-四異丙基二苯基碳二醯亞胺 。其中又以工業上可取得之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雙( 2,6 -二異丙基苯基)碳二酿亞胺爲佳。另外上述聚碳二酿 亞胺化合物之市售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於無需合成下使 用。該市售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如,日清紡績(股)所販 售商品名爲卡波吉(登記商標)LA-1、或HMV-8CA等。 _ 就影響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色調、熱分解性、耐水 解性等,嵌段形成劑較佳爲具有碳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 即碳二醯亞胺化合物。 嵌段形成劑之使用量相對於聚乳酸(B成份)100重 量份較佳爲0.001至5重量份,更佳爲0.01至3重量份。 使用量超過該範圍時會使樹脂色相變差,或恐造成可塑化 而不宜。又使用量未達0.001重量份時幾乎無法確認其效 果故工業上無意義。 © 立體化促進劑及嵌段形成劑可各自單獨使用,但組合 使用時可進一步有效促進立體配位相形成而爲佳。 聚乳酸(B成份)又以含有兼作嵌段形成劑及耐濕熱 性改善劑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D成份)爲佳。碳二醯亞 胺(D成份)之含量相對於B成份100重量份較佳爲 0.0 01至5重量份。少於0.001重量份時將無法充分發揮 嵌段形成劑用或羧基封止劑用之機能。又超過此範圍大量 使用,則會增加樹脂色相惡化、或引起可塑化的疑慮而較 -30- 200948853 不佳。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以A成份、B成份、C成份的 合計量爲基準,含有0.001〜5重量%之碳二醯亞胺(D) 成份較佳。藉由使D成份的量滿足該範圍,可適當地提高 相對於組成物的水分的安定性、耐水解安定性。由該觀點 而言,D成份的含有比例較佳爲選自0.01〜5重量%,更 佳爲選自0.1〜4重量%的範圍,量過度少於此範圍則D成 0 份適用的效果不被認爲有效,又使用量超過該範圍時將無 法期待進一步提升耐水解性安定性,相反地恐造成組成物 色相等不良現象。 (改質劑:C成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含有改質劑(C成份)。改質劑 (C成份)較佳爲,共聚合聚酯、共聚合聚乙烯及具有聚 矽氧烷/丙烯酸基系或丙烯酸基系橡膠之芯殻型樹脂所成 ❹ 群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樹脂。改質劑(C成份)可達成本 發明目的之剛性、耐衝擊性及低吸濕率。 共聚合聚酯如,含有聚乳酸成份之共聚合聚酯、具有 含有聚伸丁基己二酸酯對苯二甲酸酯成份之星型構造的共 聚合聚酯。又以具有酸成份由對苯二甲酸及己二酸形成, 二醇成份由四乙二醇形成之星型構造的共聚合聚酯爲佳。 具體例如,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以普拉美商品 名販售普拉美(登記商標)PD-150、PD-350等。 又如,BASF日本(股)以耶可費(Ecoflex )商品名 -31 - 200948853 販售的Ecoflex (登記商標)SBX7025。 共聚合聚乙烯如,住友化學(股)以彭德范商品名販 售的由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形成之彭德范(登 記商標)E,及含有丙烯酸甲酯單位之彭德范(登記商標 )7M、DuPont 公司製 Biomax (登記商標)Strony 100 等 〇 由聚矽氧烷/丙烯酸基系或丙烯酸基系橡膠形成之芯 殼型樹脂如,三菱人造絲(股)以美達普名稱販售的美達 @ 普(登記商標)S-2001、W-450A等。 選擇使用此等化合物時,可將剛性及耐衝擊性賦予由 含有立體配位相之聚乳酸及PBT形成的樹脂組成物,且可 將其抑制於合適的1重量份以下。將樹脂組成物之吸濕率 控制於1重量%以下時,可提升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前所 未有的長期性耐水解安定性。即,比較先前添加碳二醯亞 胺等羧基封止劑之化學性方法中,由系外進入之劑會被水 分消耗而減少效果,而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具有持續性永 © 續效果的優點。 樹脂組成物之吸濕率以較小爲佳,但實際上難爲〇·〇 1 重量%以下,又既使將吸濕率降至該値’也無法提升樹脂 組成物之耐水解安定性。 因此樹脂組成物之吸濕率較佳爲0·01至〇·9重量%, 更佳爲選擇0.02至0.8重量%。 考量此等物性下,樹脂組成物中改質劑(c成份)之 含量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量重量份較佳爲1 -32- 200948853 至30重量份,又以2至25重量份爲佳,更佳爲3至20 重量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必需添加c成份’含有C成份可 實現耐衝擊強度4至15kJ/m、彎曲彈性率2·5至6GPa及 吸濕率1重量%以下。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以A成份、B成份及C成份之合 計量爲基準時較佳爲,碳二醯亞胺化合物(D成份)之含 φ 量爲0.001至5重量%,交酯含量爲0至700wtppm以下, 羧基濃度爲〇至30當量/ton。 (聚醯胺彈性體:C成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含有改質劑(C成份)之聚醯 胺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爲,以聚醯胺低聚物橡膠爲硬段 ,以聚酯或聚醚酯爲軟段之彈性體。 硬段爲數平均分子量500至5,000之聚醯胺低聚物。 〇 聚醯胺低聚物之酸成份爲,碳數20至48之聚合脂肪酸及 二羧酸。二胺成份爲碳數2至20之二胺。 聚醯胺低聚物係由,以重量比(聚合脂肪酸/二羧酸 )0.3至5.0,且相對於全部羧基之全部胺基爲實質性當量 的方式混合二羧酸及聚合脂肪酸,例如依據特開平5-320336號公報之方法聚縮合而得。即,放入充分被氮取代 之反應容器中,存在少量觸媒下加熱至200至280°C反應 1至3小時後,1 3 3 . 3 P a ( 1 mmH g) 減壓下聚縮合至溫度 250°C下之熔融黏度爲5Pa. s以上而得。 -33- 200948853 聚醯胺低聚物中(聚合脂肪酸/二羧酸)重量比未達 〇 · 3時’所得聚醯胺彈性體之柔軟性及彈性回復能將不足 。另外與軟段之嵌段共聚合步驟中會降低對軟段之相溶性 ’使聚縮合中產生粗大相分離而無法均質聚縮合,故無法 提升分子量,會降低所得聚醯胺彈性體之透明性及機械強 度’因此不適用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聚合脂肪酸/二 羧酸之重量比超過5.0時會降低硬殻之凝聚力,因此會降 低C成份之機械強度及熔點,故不適用於本發明之樹脂組 @ 成物而不宜。 聚醯胺低聚物之數平均分子量較佳爲500至5,000。 數平均分子量未達5 00時,會降低硬段之凝聚力而降低聚 醯胺彈性體之機械強度及熔點。相反地大於5,000時會同 聚合脂肪酸含量太少時,於其後共聚合軟段之步驟中產生 粗大相分離而無法均質聚縮合,故無法提升分子量,會降 低C成份之透明性及機械強度而不宜。 所使用的碳數20至48之聚合脂肪酸爲不飽和脂肪酸 〇 ,例如碳數10至24的具有1個以上雙鍵或三鍵之一鹼性 脂肪酸聚合而得的聚合脂肪酸。具體例如,油酸、亞油酸 、芥酸等二聚物。市售之聚合脂肪酸一般係以二聚物化脂 肪酸爲主成份,且含有其他原料之脂肪酸及三聚物化脂肪 酸,但較佳爲二聚物化脂肪酸含量爲70重量%以上,又以 95重量%以上爲佳,且加氫而降低不飽和度之物。其中較 佳如普里波1 009、普里波1〇〇4(以上爲尤尼肯公司製) 及恩波爾1〇1〇(漢肯爾公司製)等市售物。又可使用其混 -34- 200948853 合物。 同聚合脂肪酸一起使用之二羧酸就聚合性、對聚合脂 肪酸的共聚合性及所得聚醯胺彈性體之物性等觀點較佳爲 ,壬二酸、癸二酸及該兩者之混合物。 碳數2至20之二胺如,伸乙基二胺、丨,4-二胺基丁烷 、六伸甲基二胺、九伸甲基二胺、十一伸甲基二胺、十二 伸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伸甲基二胺、雙·( 4,4’-胺基 Φ 環己基)甲烷、伸間二甲苯基二胺等二胺類。 軟段爲聚酯或聚醚酯。聚酯或聚醚酯之二醇成份爲, (i)數平均分子量200至3,000之α,ω -二羥基碳化氫, 或(Π)數平均分子量200至3,000之聚氧化烷二醇及α, ω-二羥基碳化氫的混合物。酸成份爲碳數6至20之二羧 酸。 (i)數平均分子量200至3,000之α,ω-二羥基碳化 氫如’聚合烯烴或丁二烯使末端羥基化,及使該雙鍵氫化 © 而得的·聚烯烴乙二醇或氫化聚丁二烯乙二醇等。 聚氧化烷二醇混合α,ω-二羥基碳化氫時,可提升柔 軟性及耐水性,但α,ω -二羥基碳化氫之含量超過80重量 %時會降低所得C成份的機械強度及耐油性等而不宜。 聚氧化烷二醇及α,ω -二羥基碳化氫之數平均分子量 需爲200至3,000。該數平均分子量小於200時,會降低 所得C成份之熔點及無法得到優良物性之物。又,超過 5,000時會降低對聚醯胺低聚物之相溶性,且會減少反應 點’因此聚縮合中易造成粗大相分離而無法進行均質的聚 -35- 200948853 縮合。結果無法提升分子量,會降低所得C成份之透明性 、機械強度等,特別是適用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會有問 題而不宜。 (ii)數平均分子量200至3,000之聚氧化烷二醇如 ,聚氧化乙二醇、聚氧化丙二醇、聚氧化四甲二醇、環氧 乙烷及環氧丙烷之嵌段或無規共聚物、環氧乙烷及四氫呋 喃之嵌段或無規共聚物或其混合物。就所得聚醯胺彈性體 之耐熱性、耐水性、機械強度、彈性回復性,特別是對本 n 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適用性等較佳爲聚氧化四甲二醇。 酸成份之二羧酸較佳爲碳數6至20之二羧酸,具體 例如’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般脂肪族二 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般 芳香族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1,2-環己基-4,4’-二羧 酸般脂環族二羧酸等。特別是就聚合性及聚醯胺彈性體之 物性觀點較佳爲壬二酸' 癸二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酸 、1,4-環己烷二羧酸般二羧酸。 ◎ C成份係由,以相對於全部羥基之全部羧基爲實質性 當量,且前述軟段與聚醯胺低聚物之重量比爲5/95至 8 0/2 0的方式混合聚醯胺低聚物,及α,ω-二羥基碳化氫 或聚氧化烷二醇與α,ω-二羥基碳化氫之混合物,及碳數 6至20之二羧酸後,例如依據特開平5 -3203 3 6號公報之 方法,放入充分被氮取代之反應容器中,存在少量觸媒下 加熱至200至280°C反應1至3小時,再於133.3Pa(
ImmHh)減壓下聚縮合反應至溫度250°C下之熔融黏度爲 -36- 200948853 5 P a · s以上而得。 聚醯胺彈性體(C成份)中軟段與硬段之重量比較佳 爲,前者/後者爲5/95至80/20。硬段多於該範圍時,會 損害所得聚醯胺彈性體之柔軟性及低溫特性,相反地太少 時會降低機械強度及熔點,而無法實施提升本發明組成物 之耐衝擊性故不宜。 製造聚醯胺彈性體(C成份)時,需使聚醯胺低聚物 0 與聚氧化烷二醇等乙二醇與二羧酸於不產生粗大相分離下 均質的聚縮合,但無需使用,以聚合脂肪酸與壬二酸及/ 或癸二酸爲酸成份及以六伸甲基二胺爲二胺成份,而使所 聚醯胺低聚物對聚氧化烷二醇及α,ω -二羥基碳化氫具有 良好相溶性的煩雜聚合方法。 C成份可含有改良耐水解性、耐衝擊性用之苯氧樹脂 、環氧化合物、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及促進此等成份之反 應用的觸媒。 φ 本發明適用之C成份中可使用的苯氧樹脂爲,環氧氯 丙烷及雙酚Α所衍生,下述式(5)所表示的數平均分子 量爲1 0,000至75,000之物。
-37- 200948853 式中,Χι至X4各自獨立爲氫原子、甲基、乙基等低 級烷基、或氯、溴等鹵原子。 C成份之改質用的環氧化合物可爲,同一分子內具有 1個以上環氧基之物,其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具體例如, 下述羧基封止劑之環氧化合物項所記載的縮水甘油基化合 物或二縮水甘油基化合物等。更具體如,甲基縮水甘油醚 、苯基縮水甘油醚、Ρ-叔丁基苯基縮水甘油醚、雙酚Α二 縮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 -己二酸二縮水 甘油醚等。 C成份之改質用的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具體上較佳爲, 下述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其中又以二-0-甲苯醯碳二醯亞 胺、二-2,6-二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聚(甲苯醯碳二醯亞 胺)、聚(4,4’-聯苯基甲烷碳二醯亞胺)、雙(2,6-二異 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之高分子量體、雙(2,4,6-三異丙 基苯基)碳二醯亞胺之高分子量體。 C成份之改質用的觸媒如,胺化合物、有機酸、磷化 合物、碳數10以上之一羧酸或二羧酸的元素周期表I-a族 或II-a族之金屬鹽。特佳爲三丁基膦、三苯基膦等3價磷 化合物。 C成份改質時,相對於C成份1 00重量份之苯氧樹脂 較佳爲2至60重量份、環氧化合物較佳爲0.1至1〇重量 份及碳二醯亞胺化合物較佳爲至5重量份。此時苯 氧樹脂之添加量未達2重量份時提升聚醚酯醯胺樹脂之耐 -38- 200948853 水解性的效果將不足,超過60重量份會降低組成物之耐 衝擊性及柔軟性而不宜。環氧化合物之添加量未達0.1重 量份時提升耐水解性之效果將不足,超過10重量份時會 使熔融時之流動性變差,而降低成型加工性。碳二醯亞胺 化合物之添加量未達0.01重量份時將無法充分提升耐水 解性’超過5重量份時會降低成型加工性,及不透明而不 宜。觸媒較佳爲0.01至2重量份。 φ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中聚醯胺彈性體(C成份)的含 量’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 0 0重量份較佳爲0 · 1至 3 〇重量份,又以〇 _ 1至.1 〇重量份爲佳,更佳爲0 · 5至7 重量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以A成份、B成份及C成份合計 量爲基準時,碳二醯亞胺化合物(D成份)之含量較佳爲 0.001至5重量%,交酯含量較佳爲〇至700wtppm,羧基 濃度較佳爲〇至30當量/ton。 (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 〇〇 重量份,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含量較佳爲0.01至5重 量份。E成份含量又以0.01至1重量份爲佳,更佳爲〇.〇2 至〇 . 5重量份。 含有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時,可提高樹脂組成物 之熔融黏度,抑制樹脂成型時分解及降低分子量,因此可 提高樹脂成型性而適用於熔融成型。 -39- 200948853 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如,磷二氫鈉、乙酸鉀、三 甲基磷酸酯、苯基膦酸等。又適用前述聚乳酸製造觸媒之 觸媒失活劑。就觸媒失活能如其例式xH20 · yP2〇5所表示 。x/y = 3之原磷酸。又如2>x/y>i,藉由縮合度稱爲二磷 酸、三磷酸、四磷酸、五磷酸等之聚磷酸及其混合物。又 如x/y= 1所表示的偏磷酸,其中如三偏磷酸、四偏磷酸。 又如l>x/y>〇所表示,具有殘存部分五氧化磷構造之網目 構造的超磷酸(總稱此等爲偏磷酸系化合物)。又如此等 酸之酸性鹽、一價或多價醇類或聚烷二醇類的部分酯磷含 氧酸。其中適用環狀偏磷酸鈉、超領域偏磷酸鈉、DHPA 等。 (結晶核劑:F成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爲了提升成型性、熱變形溫度, 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含有0.01至10重 量份之結晶核劑(F成份)〇F成份之含量又以0.01至5 重量份爲佳’更佳爲0.02至1重量份。適用上述範圍之F 成份時可提升樹脂組成物之成型速度,同時可提升結晶化 性而提升成型品之耐熱性、熱變形溫度故爲佳。 該結晶核劑可使用先前已知之劑,可使用無機系結晶 核劑及有機系結晶核劑中任何一·種。 無機系結晶核劑如,矽酸鈣、滑石、高嶺土、蒙脫石 、合成雲母、硫化銘、氮化棚、硫酸鎖、氧化銘、氧化銳 及苯基膦酸酯之金屬鹽等。此等無機系結晶核劑爲了提高 -40- 200948853 於組成物中的分散性,較佳爲經有機物修飾。 又’有機系結晶核劑如,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 酸鋰、苯甲酸鈣、苯甲酸鎂、苯甲酸鋇、對苯二甲酸鋰、 、對苯二甲酸鈉、對苯二甲酸鉀、草酸鈣、月桂酸鈉、月 桂酸鉀、肉豆蔻酸鈉、肉豆蔻酸鉀、肉豆蔻酸鈣、二十八 酸鈉、二十八酸鈣、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鈣、硬 脂酸鎂、硬脂酸鋇、褐煤酸鈉、褐煤酸鈣、甲苯酸鈉、水 φ 楊酸鈉、水楊酸鉀、水楊酸鋅、鋁二苯甲酸鹽、鉀二苯甲 酸鹽、鋰二苯甲酸鹽、鈉苯二甲酸鹽、鈉環己烷羧酸 鹽等有機羧酸金屬鹽。又如p-甲苯磺酸鈉、磺基間苯二甲 酸鈉等有機磺酸鹽。又如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月桂酸醯 胺、棕櫚酸醯胺、羥基硬脂酸醯胺、芥酸醯胺、均苯三甲 酸三(t-丁基醯胺)等羧酸醯胺。又如亞苄基山梨糖醇及 其衍生物、鈉-2,2’-伸甲基雙(4,6-二-t-丁基苯基)磷酸 鹽等磷化合物金屬鹽、2,2-甲基雙(4,6-二-t-丁基苯基) φ 鈉等。 就添加此等劑之樹脂的熔融時安定性之觀點,無機系 核劑比有機系核劑更適合作爲核劑用,粒徑又以較低爲佳 。例如平均一次粒徑爲〇·2至0.05 μιη時可適度分散於樹 脂組成物,因此可成爲耐熱性良好之樹脂組成物。 又無機系核劑中較佳爲添加矽酸鈣。所使用的矽酸鈣 如含有六方晶之物,以樹脂組成物爲基準時其添加量較佳 爲0.01至1重量%,更佳爲〇.〇5至0.5重量%。太多時易 使外觀變差,太少時無特別效果而不宜。 -41 - 200948853 (防氧化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爲了提升組成物之氧化安定性, 及抑制樹脂組成物於熔融成型時分解變質以提升滯留安定 性,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爲,含有 0.01至5重量份之防氧化劑。防氧化劑之含量又以0.01 至2重量份爲佳,更佳爲0.02至0.5重量份。使用上述範 圍之防氧化劑時,可提升樹脂組成物之氧化安定性,及抑 制熔融成型時著色、變質與成型品氧化變質。 該防氧化劑如,阻胺苯酚系化合物、阻胺胺系化合物 、亞磷酸酯系化合物、硫醚系化合物等。 本發明所使用的阻胺苯酚系化合物如,II-十八烷基 一 -t-丁基 -4·’-經 基苯基 ) - 丙 酸醋、 η-十 八院基 3-(3’-甲基-5’-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η-十四烷基 3- (3’,5’-二-t-丁基- 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 [3-(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ΐ,4· 丁二醇雙 [3-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伸甲基-雙(4-甲基-t-丁基苯酚)、三乙二醇雙[3- ( 3-t-丁基-5-甲 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四[伸甲基_3_(3,,5,-二-t-丁 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3,9-雙[2-{3-(3-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二甲基乙基]2,3,8,10-四 螺(5,5)十二烷、N,N’-雙-3-(3’,5’-二-1-丁基-4’-羥基苯 基)丙醯基六伸甲基二胺、N,N’ -四伸甲基-雙- [3- (3,-甲 基-5’-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二胺、n,N’-雙[3-( -42- 200948853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肼、N-水楊醯基_N,-亞水楊基肼、3· ( N-水楊醯基)胺基-1,2,4-三唑、N,N,-雙 [2-{3- (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氧醯 胺等。 較佳如三乙二醇雙[3- ( 3-t-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 )-丙酸酯]、及四[伸甲基-3-( 3,,5’-二-t-丁基-4-羥基苯 基)丙酸酯]甲烷等。 D 本發明所使用的亞磷酸酯系化合物較佳爲,芳香族基 鍵結至少1個P-ο鍵之物。具體例如,三(2,6 -二-t-丁基 苯基)亞磷酸酯、四(2,6-二-t-丁基苯基)4,4’-伸聯苯基 亞磷酸酯、雙(2,6-二+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_ 亞磷酸酯、2,2-伸甲基雙(4,6_二_卜丁基苯基)辛基亞磷 酸酯、4,4’-亞丁基-雙(3_甲基_6_卜丁基苯基-二-十三烷基 )亞憐酸醋' 1,1,3-三(2_甲基-4·雙十三烷基亞磷酸酯_5_ t-丁基苯基)丁院、三(混合單及雙-壬基苯基)亞磷酸酯 ® 、4,4’-異亞丙基雙(苯基-二烷基亞磷酸酯)等。又較佳 爲使用三(2,6-二-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2,2_伸甲基雙 (4,6-二-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2,6_:_t_ 丁基· 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四苯基_4,4’_伸聯苯 基亞磷酸酯等。 硫醚系化合物如’二月桂基硫二丙酸酯、雙十三烷基 硫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硫二丙酸酯、二硬脂醯基硫二丙 酸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丙酸酯)、季戊四醇四( 3 -十一院基硫丙酸醋)、季戊四醇四(3 -十八院基硫丙酸 -43- 200948853 酯)、季戊四醇四(3-肉豆蔻基硫丙酸酯)、季戊四醇四 (3-硬脂醯基硫丙酸酯)等。此等可單獨使用或2種以上 混合使用。此等防氧化劑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 重量份較佳爲使用0.0001至5重量份,又以0.0005至1 重量份爲佳,更佳爲0.001至0.5重量份。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直接使用,但不違反本發明要 旨之範圍下,可依希望含有已知的各種添加劑,例如離模 劑、表面平滑劑、難燃劑、塡料、UV吸收劑、可塑劑、 防靜電劑、彈性體、橡膠、強化苯乙系樹脂、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及聚碳酸酯所成群中所選出的添加物。 (離模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爲含有離模劑。本發明所使 用的離模劑可爲一般熱塑性樹脂之使用物。例如,脂肪酸 、脂肪酸金屬鹽、氧基脂肪酸、石蠟低分子量聚烯烴、脂 肪酸醯胺、伸烷基雙脂肪酸醯胺、脂肪族酮、脂肪酸部分 鹼化酯、脂肪酸低級醇酯、脂肪酸多價醇酯、脂肪酸高級 醇酯、脂肪酸多價醇部分酯、脂肪酸聚乙二醇酯、改性聚 矽氧烷等。添加此物可得具有優良機械特性、成型性、耐 熱性之樹脂組成物及成型體。 脂肪酸較佳爲碳數6至40之物,具體例如,油酸、 硬脂酸、月桂酸、羥基硬脂酸、山嵛酸、花生浸烯酸、亞 油酸、亞麻酸、箆麻醇酸、棕櫚酸、褐煤酸及其混合物等 。脂肪酸金屬鹽較佳爲,碳數6至40之脂肪酸的鹼(土 -44- 200948853 類)金屬鹽,具體例如硬脂酸鈣、褐煤酸鈉、褐煤酸鈣等 。氧基脂肪酸如1,2 -氧基硬脂酸等。脂肪酸酯如,硬脂酸 酯、油酸酯、亞油酸酯、亞麻酸酯、己二酸酯、山窬酸酯 、蓖麻醇酸酯、褐煤酸酯、異硬脂酸酯等。脂肪酸部分鹼 化酯如褐煤酸部分鹼化酯等。 石蠟較佳爲碳數1 8以上之物,例如流動石蠟、天然 石蠟、微晶躐、礦脂蠟等。低分子量之聚烯烴較佳爲分子 量5,000以下之物,具體例如聚乙烯蠟、馬來酸改性聚乙 烯蠘、氧化型聚乙烯蠟、氯化聚乙烯蠟、聚丙烯蠟等。 脂肪酸醯胺較佳爲碳數6以上之物,具體例如,油酸 醯胺、芥酸醯胺、山嵛酸醯胺等。伸烷基雙脂肪酸醯胺較 佳爲碳數6以上之物,具體例如伸甲基雙硬脂酸醯胺、伸 乙基雙硬脂酸醯胺、N,N-雙(2-羥基乙基)硬脂酸醯胺等 。脂肪酸酮較佳爲碳數6以上之物,例如高級脂肪酸族酮 。脂肪酸酯較佳爲碳數6以上之物’例如乙基硬脂酸酯、 〇 丁基硬脂酸酯、乙基山窬酸酯、硬脂醯基硬脂酸酯、硬脂 醯基油酸酯、米蠟等。 脂肪酸多價醇酯如,甘油三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 酯、甘油一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 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一硬脂酸酯 、季戊四醇己二酸酯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一山嵛酸酯等 〇 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如,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丙二醇 脂肪酸酯等。改性聚矽氧烷如聚醚改性聚矽氧烷、高級脂 -45- 200948853 肪酸烷氧基改性聚矽氧烷、含有高級脂肪酸聚矽氧烷、高 級脂肪酸酯改性聚矽氧烷、甲基丙烯酸基改性聚矽氧烷、 氟改性聚矽氧烷等。 其他如巴西棕櫚蠟、米蠟等植物系蠟'蜜蠟、含水羊 毛脂等動物系蠟、褐煤蠟、褐煤酸部化鹼化酯蠟等礦物蠟 、石蠟、聚乙烯蠟等石油蠟、蓖麻油及其衍生物、脂肪酸 及其衍生物等油脂系蠟。 其中較佳爲脂肪酸、脂肪酸金屬鹽、氧基脂肪酸、脂 $ 肪酸酯、脂肪酸部分鹸化酯、石躐、低分子量聚烯烴、脂 肪酸醯胺、伸烷基雙脂肪酸醯胺、更佳爲脂肪酸部分鹼化 酯、伸烷基雙脂肪酸醯胺。其中特別是褐煤酸酯、褐煤酸 部分鹼化酯蠟、聚乙烯蠟、酸價聚乙烯蠟、山梨糖醇酐脂 肪酸酯、芥酸醯胺、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可得優良提升 高循環性之效果而爲佳。 特佳爲褐煤酸部分鹼化酯蠟、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 本發明之離模劑可1種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離模劑之含 U 量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爲0.01至 3重量份,更佳爲〇.〇3至2重量份。 (表面平滑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含有表面平滑劑。所使用的表 面平滑劑可爲已知物中任何一種,例如聚矽氧烷系化合物 、氟系表面活性劑、有機表面活性劑。 -46- 200948853 (難燃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含有難燃劑。難燃劑如,溴系難 燃劑、氯系難燃劑、磷系難燃劑、氮化合物系難燃劑、聚 矽氧烷系難燃劑、其他無機系難燃劑等。 溴系難燃劑如,十溴二苯基氧化物、八溴二苯基氧化 物、四溴二苯基氧化物、四溴酞酸酐、六溴環十二烷、雙 (2,4,6 -三溴苯氧基)乙烷、伸乙基雙四溴酞醯亞胺、六 ❹ 溴苯、1,1-磺醯[3,5-二溴-4-( 2,3-二溴丙氧基)]苯、聚二 溴伸苯基氧化物、四溴雙酚S、三(2,3 -二溴丙基-1)三 聚異氰酸酯、三溴苯酚、三溴苯基烯丙醚、三溴新戊醇、 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乙烯、四溴雙酚A、四溴雙酚A衍 生物、四溴雙酚A-環氧低聚物或聚合物、四溴雙酚A-碳 酸酯低聚物或聚合物、溴化苯酚酚醛清漆環氧等溴化環氧 樹脂、四溴雙酚A-雙(2-羥基二乙基醚)、四溴雙酚A-雙(2,3-二溴苯基醚)、四溴雙酚八_雙(烯丙醚)、四溴 ® 環辛烷、伸乙基雙五溴二苯酯、三(三溴新戊基)磷酸酯 、聚(五溴苄基聚丙烯酸酯)、八溴三甲基苯基茚滿、二 溴新戊二醇、五溴苄基聚丙烯酸酯、二溴甲酚縮水甘油醚 、N,N’-伸乙基-四溴酞醯亞胺等。其中較佳如,四溴雙酚 A-環氧低聚物、四溴雙酚A-碳酸酯低聚物、溴化環氧樹 脂等。 氯系難燃劑如,氯化石蠟、氯化聚乙烯、全氯環十五 烷、四氯酞酸酐等。 磷系難燃劑如,磷酸酯、縮合磷酸酯、聚磷酸鹽等有 -47- 200948853 機磷系化合物、或紅磷等。 (塡料)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含有塡料。塡料如,二氧化矽、 雲母、碳酸鈣、玻璃纖維、玻璃珠、硫酸鋇、氫氧化鎂、 矽灰石、矽酸鈣纖維、碳纖維、鎂氧基硫酸鹽纖維、鈦酸 鉀纖維、氧化鈦、亞硫酸鈣、白碳、黏土、蒙脫石、硫酸 鈣、滑石、各種片物等。 滑石可使用矽烷系偶合劑、鈦酸酯系偶合劑等表面處 理劑處理。滑石之平均粒徑較佳爲0.1至50μιη,更佳爲 0 · 5 至 1 0 μιη。 片物如,雲母、玻璃片、各種金屬箔等。 (安定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含有安定劑。安定劑如,硬脂酸 鋰、硬脂酸鎂、月桂酸鈣、蓖麻醇酸鈣、硬脂酸鈣、月桂 酸鋇、蓖麻醇酸鋇、硬脂酸鋇、月桂酸鋅、蓖麻醇酸鋅、 硬脂酸鋅等各種金屬肥皂系安定劑。又如月桂酸酯系、馬 來酸酯系、锍系各種有機錫系安定劑、硬脂酸鉛、三鹼性 硫酸錯等各種給系安定劑。又如環氧化植物油等環氧化合 物。又如含有烷基烯丙基亞磷酸酯、三烷基亞磷酸酯等前 述酯交換抑制劑所列舉之化合物的亞磷酸酯化合物。又如 二苯醯甲烷、脫氫乙酸等/3 -二酮化合物、山梨糖醇、甘 露糖醚、季戊四醇等多元醇、水滑石類、沸石類、苯并三 -48- 200948853 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 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酸醯 替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阻胺胺系光安定劑等。 (可塑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含有可塑劑。可塑劑如,聚酯 系可塑劑、甘油系可塑劑、多價羧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 H 系可塑劑、聚烷二醇系可塑劑、環氧系可塑劑等。 聚酯系可塑劑如,己二酸、癸二酸、對苯二甲酸、間 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等二羧酸成份,及丙 二醇、1,3-丁 二醇、1,4-丁 二醇、1,6-己二醇、乙二醇、二 乙二醇等二醇成份形成的聚酯,或聚己內酯等羥基羧酸形 成的聚酯等。 甘油系可塑劑如,甘油一乙醯一月桂酸酯、甘油二乙 醯一月桂酸酯、甘油二乙醯一油酸酯及甘油一乙醯一褐煤 〇 酸酯等。 多價羧酸酯系可塑劑如,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酞酸二庚酯等酞酸酯、偏苯三 酸三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偏苯三酸三己酯等偏苯三酸 醋' 己二酸二異癸酯等己二酸酯、乙醯檸檬酸三丁酯等檸 檬酸酯、壬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壬二酸酯、及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癸二酸酯等,其他如雙(甲基二甘醇)琥珀 酸醋、甲基二甘醇丁基二甘醇琥珀酸酯、丙基二甘醇丁基 二甘醇號珀酸酯、甲基二甘醇丁基二甘醇琥珀酸酯、苄基 -49- 200948853 甲基二甘醇琥珀酸酯、苄基丁基二甘醇琥珀酸酯、甲基二 甘醇丁基二甘醇己二酸酯、苄基甲基二甘醇己二酸酯、苄 基丁基二甘醇己二酸酯、甲氧基羰基甲基二丁基檸檬酸酯 、乙氧基羰基甲基二丁基檸檬酸酯、丁氧基羰基甲基二丁 基檸檬酸酯、二甲氧基羰基甲基一丁基檸檬酸酯、二乙氧 基羰基甲基一丁基檸檬酸酯、二丁氧基羰基甲基一丁基檸 檬酸酯等。 磷酸酯系可塑劑如,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乙基己酯 @ 、磷酸三辛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基-2-乙基己酯及磷 酸三甲苯酯等。
聚烷二醇系可塑劑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環 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及/或無規共聚物、聚四甲二醇 、雙酚類之環氧乙烷加成聚合物、雙酚類之環氧丙烷加成 聚合物、雙酚類之四氫呋喃加成聚合物等聚烷二醇或其末 端環氧改性化合物、末端酯改性化合物及末端醚改性化合 物等末端封鏈化合物等。 Q 環氧系可塑劑如,環氧硬脂酸烷酯及大豆油形成的環 氧三甘油酯等,其他可使用主要原料爲雙酚A及環氧氯丙 烷之環氧樹脂。 其他如,新戊二醇二苯甲酸酯、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 、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等脂肪族多元醇之苯甲酸酯、 硬脂酸醯胺等脂肪酸醯胺、油酸丁酯等脂肪族羧酸酯、乙 醯蓖麻醇酸甲酯、乙醯蓖麻醇酸丁酯等含氧酸酯、季戊四 醇、各種山梨糖醇、聚丙烯酸酯、聚矽氧烷油及石蠟類等 -50- 200948853 (防靜電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含有防靜電劑。防靜電劑如, 陰離子系防靜電劑、陽離子系防靜電劑、非離子系防靜電 劑、兩性系防靜電劑等低分子型防靜電劑、高分子型防靜 電劑等。 0 較佳之陰離子系防靜電劑如,烷基磺酸鈉、烷基苯磺 酸鈉及烷基磷酸酯。烷基較佳爲使用碳數4至20之直鏈 狀烷基。 較佳之陽離子系防靜電劑如,烷基磺酸鱗、烷基苯磺 酸鱗及4級銨鹽化合物。烷基較佳爲使用碳數4至20之 直鏈狀烷基。 較佳之非離子系防靜電劑如,聚環氧乙烷衍生物、多 價醇衍生物及烷基乙醇胺。聚環氧乙烷衍生物較佳如使用 〇 聚乙二醇般數平均分子量500至100,000之物。 較佳之兩性系防靜電劑如,烷基甜菜鹼及磺基甜菜鹼 衍生物。較佳之高分子型防靜電劑如’聚乙二醇甲基丙烯 酸酯共聚物、聚醚醯胺、聚醚酯醯胺、聚醚醯胺醯亞胺、 聚氧化烯烴共聚物、聚環氧乙烷-環氧氯丙烷共聚物及聚 醚酯。此等防靜電劑可倂用。 (彈性體) 本發明樹脂組成物之特徵爲’具有高耐衝擊性’但可 -51 - 200948853 依希望添加C成份以外之彈性體。該彈性體如’聚酯彈性 體、乙嫌-丙嫌共聚物、乙嫌-丙稀-非共轭一嫌共聚物、乙 嫌·丁嫌-1共聚物、各種丙嫌酸橡膠、乙稀_丙烯酸共聚物 及其鹼金屬鹽(所謂離子鍵聚合物)、乙烯-縮水甘油基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例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酸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二烯橡膠(例如聚丁二嫌、 聚異戊二烯、聚氯丁烯)、二烯及乙烯基單體之共聚物( 例如苯乙烯-丁二烯無規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 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 無規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 二燦-苯乙嫌嵌段共聚物、聚丁 一燒接枝共聚合苯乙嫌之 物、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異丁烯、異丁烯及丁二 烯或異戊二烯之共聚物、天然橡膠、聚硫橡膠、多硫化橡 膠、聚胺基甲酸乙酯橡膠、聚醚橡膠、環氧氯丙烷橡膠等 〇 橡膠強化苯乙烯系樹脂可使用已知物中任何一種,例 如耐衝擊性聚苯乙烯、ABS樹脂、AAS樹脂(丙烯腈-丙 烯酸橡膠-苯乙烯共聚物)及AES樹脂(丙烯腈-乙烯丙烯 橡膠-苯乙烯共聚物)等。 此等添加物可因應所賦予之特性單獨或複數種組合使 用,例如可組合添加安定劑、離模劑及塡料。 (製造樹脂組成物) -52- 200948853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由,混合芳香族聚酯(A成份 )、聚乳酸(B成份)、改質劑(C成份)及必要時之其 他成份而得。混合時可使用熔融摻混、溶液摻混等可均勻 混合之方法摻混。特佳爲於捏合機、單軸式混練機、雙軸 式混練機、熔融反應裝置等之中以熔融狀態混練。 混練溫度可爲熔融兩樹脂之溫度,爲了提升樹脂之安 定性等較佳以2 3 0至2 8 0 °C,更佳以2 3 0至2 6 0 °C混練。 φ 混練時使用相溶化劑可提升樹脂之均勻性,及降低混練溫 度而爲佳。 相溶化劑如,無機塡充劑、接枝或共聚合縮水甘油酯 化合物或酸酐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芳香族聚碳酸酯鍵之 接枝聚合物,及有機金屬化合物,又可使用1種或2種以 上。 又,以聚乳酸(B成份)爲基準時,相溶化劑之添加 量較佳爲1 5至1重量%,更佳爲1 〇至1重量%,未達1 〇 重量%時會減少相溶化劑用之效果,超過1 5重量%時會降 低機械特性而不宜。 (成型品)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成型爲各種成型品、片物等。 成型方法可爲熔融後成型之方法,或壓縮熔合之方法等一 般已知的熔融成型樹脂之成型法。例如適用射出成型、擠 壓成型、吹煉成型、發泡成型、加壓成型等。本發明所得 的樹脂具有優良成型性及耐衝擊性,特別是其成型品具有 -53- 200948853 高結晶化度時,可得成型收縮率低、耐熱性優良之物。特 佳爲結晶化度超過40%之成型品具有優良耐熱性。 【實施方式】 下面將以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非受限 於此。物性係以下述方法測定。 (1) Φ 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平均分子量係由凝膠滲 透色譜法(GPC )測定,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 GPC測定機器如下所述。 檢驗器:差示折射計島津製作所(股)製RID-6A 柱:直列接連東曹(股)TSKgelG3000HXL、 TSKgelG4000HXL、TSKge 1G5 000ΗXL、
TSKguardcokumnHXL-L之物,或直列接連東索(股) TSKgelG2000HXL、TSKgelG3000HXL、 Q TSKguardcokumnHXL-L 之物。 以氯仿爲溶離液,並以溫度40°C、流速1.0ml/min之 條件注入1〇μ1之濃度lmg/ml (含有1%六氟異丙醇之氯仿 )試料進行測定。 (2 )固有黏度 精秤試料〇.5g後溶解於E -溶膠20ml中,25 °C下使用 烏佩洛黏度計測定。 -54- 200948853 (3) 交酯含量 將試料溶解於六氟異丙醇中,以13C法NMR定量。 (4) 碳二醯亞胺含量 使用尼雷可(股)製Magna-750 傅里叶變換紅外分 光光度計,藉由比較樹脂特性吸收及碳二醯亞胺特性吸收 0 測定含量。 (5 )羧基濃度 將試料溶解於精製〇-甲酚中,氮氣流下以溴甲酚藍爲 指示劑,再以0.05當量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滴定。 (6)耐衝擊強度 依據JIS-K7110(IS0180),使用艾佐德衝擊試驗裝 ❹ 置測定。 (7)立體結晶化比率(Cr) 使用理化學電氣公司製ROTA FLEX RU200B型X線 繞射裝置求取赤道方向之繞射強度輪廓,再以下式由出現 於2 0 =12.0。、2 0.7°、24.0°附近之來自立體配位結晶的各 繞射峰之積分強度總和EISCi及出現於20 =16.5。附近之來 自均結晶的繞射峰之積分強度IHM求取立體配位結晶化比 率(Cr)。 -55- 200948853 測定條件 X線源 Cu-Kct線(共焦鏡)
輸出力 45kVx70mA 縫隙 1ιηιηφ-0·8πΐϊηφ 相機長 120mm 積算時間 1 〇分鐘
Cr(%) = [XIsci/(2Isci + lHM)]xl〇〇 (1) 又 Σ I S C i = I S C 1 + I S C 2 + I S C 3 ISCi(i = l 至 3)各自爲 20=12.0°、20.7°、24.0° 附近 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度 (8 )立體化度(S ),結晶熔化溫度 立體化度(S)係由,使用DSC(TA儀器公司製TA-2 92 0 )測定結晶熔化溫度、結晶熔化熱函數後’由該熱函 數以下述式(2)求取。 S = [(AHms/AHms0)/(AHmh/AHmh0 + AHms/AHms°)]xlO〇 (2) (式中,AHms0 = 203.4J/g、ΔΗιη1ι0 = 142·Τ/§、AHms^ 配 位相結晶之熔化熱函數、AHmh =均結晶之熔化熱函數)。 (9 )成型品之耐藥性 將成型品浸漬於下述藥品中’ 2 5 °c下保持1天後調查 200948853 其外觀、重量變化(使用藥品:甲苯、二氯甲烷、THF、 丙酮、乙醇、20%硫酸、10% NaOH )。結果實施例中任一 組成均勻顯目形狀變化,重量變化也多半爲2至3 %之無 問題的數値,故判斷爲耐藥性良好,因此下述實施例之結 果未特別記載。 (1 〇 )耐水解性 φ 耐水解性爲,將120°C、100%RH下高壓鍋中處理2 小時後之溶融黏度保持率爲8 0%以上時判斷爲合格(〇) ,85%以上時判斷爲優秀合格(◎),未達80%時判斷爲 不合格(X)。熔融黏度係使用東洋糖製作所(股)製凱 皮洛 10 依據 JIS K-7 199 ( IS01 1443 )以 260°c 測定。 (1 1 )熔融安定性 熔融安定性爲,將260°C,處理10分鐘後之熔融黏度 φ 保持率爲80%以上時判斷爲合格(〇)。熔融安定性爲樹 脂成型時滞留於裝置內之樹脂安定性參數,熔融安定性超 過80%時判斷爲可無問題成型。保持率超過85%時判斷爲 優秀合格(◎),未達80%時判斷爲不合格(X )。熔融 黏度係使用東洋精機製作所(股)製凱皮洛10依據JIS K-7199 (IS011443)以 260°C 測定。 (12)吸濕率 真空下以120°C乾燥成型品5小時後,靜置於25°C、 -57- 200948853 60%RH氣體環境下!周,再求取其重量增加量計算吸濕量 (13)彎曲強度•彎曲彈性率 彎曲強度.彎曲彈性率係依據JIS-K7 017(ISO/FDIS 1 4 1 2 5 )測定。 製造例1-1 (製造PLLA1 ) 將辛酸錫0·005重量份加入L交酯(武藏野化學硏究 所(股)製,光學純度100%) 100重量份中,氮氣下使用 附攪拌翼之反應機,以18(TC反應2小時後相對於辛酸錫 添加1 .2倍當量之磷酸,再以13.3Pa去除殘存之交酯,片 化後得聚L·乳酸(PLLA1 )。所得PLLA1之重量平均分 子量爲15_2萬,玻璃化點(Tg)爲63。(:,熔點(Tm )爲 180°C,殘基含量爲i4eq/ton,交醋含量爲3 50wtppm。 製造例1-2(製造PLLA2) 除了以1.3kPa去除殘存之交酯外,同製造例1-1製 造聚L-乳酸(PLLA2)。所得PLLA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爲15.2萬,玻璃化點(Tg)爲63°C,熔點(Tm)爲180 °C,殘基含量爲14eq/ton,交酯含量爲l,600wtppm。 製造例1-3 (製造PDLA1 ) 將辛酸錫0.00 5重量份加入D交酯(武藏野化學硏究 200948853 所(股)製,光學純度100%) 100重量份中’氮氣下使用 附攪拌翼之反應機,以18〇r反應2小時後相對於辛酸錫 添加1.2倍當量之磷酸,再以13.3Pa去除殘存之交酯,片 化後得聚D-乳酸(PDLA1 )。所得PDLA1之重量平均分 子量爲15_1萬,玻璃化點(Tg)爲63°C,熔點(Tm)爲 180°C,羧基含量爲15eq/ton,交醋含量爲450wtppm。
製造例卜4 (製造PDLA2) 除了以1.3kPa去除殘存之交酯外,同製造例1-3製 造聚D-乳酸(PDLA2 )。所得PDLA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爲15.1萬,玻璃化點(Tg)爲63°C,熔點(Tm)爲180 C ’竣基含量爲15eq/ton,交醋含量爲l,500wtppm。 表1 製造例 製造例1-1 製造例1-2 製造例1-3 製造例1-4 單位 PLLA1 PLLA2 PDLA1 PDLA2 Tm °c 180 180 180 180 Tg °c 63 63 63 63 Mw χΙΟ4 15.2 15.2 15.1 15.1 竣基濃度 eq/ton 14 14 15 15 交酯 wtppm 350 1600 450 1500 ❹ 製造例2-1 由雙軸混練機之第一供給口供給製造例1_丨所得的聚 L -乳酸(PLLA1) 1〇〇重量份,及表2所示組成之磷酸金 屬鹽(ADEKA (股)(舊:旭電化工業(股))製艾得卡 (登記商標)NA-11 ·· 〇.3重量份)、結晶核劑(η ••矽 -59- 200948853 酸鈣)〇·3重量份後,以汽缸.溫度230°C、放泄壓13.3Pa 進行真空排氣同時熔融混練。另外由第二供給口供給相對 於PLLA1 100重量份爲1重量份之碳二醯亞胺(D成份) 用的日清紡績(股)製卡波吉(登記商標)LA-1後,以 汽缸溫度230 °C混練擠壓,於水槽中取出單絲後,以切片 機片化’得聚乳酸PLLA〗1樹脂。所得樹脂物性如表2-1 所示。 ❹ 製造例2-2 除了以製造例1 _3所得的聚D-乳酸(PDLA1 )取代製 造例1-1所得的聚L-乳酸(PLLA1)外,同製造例2-1操 作得PDLA 1 1樹脂。所得樹脂物性如表2-1所示。 表2-1 製造例 2-1 2-2 聚乳酸組成物 名稱 PLLA11 PDLA11 聚L·乳酸 種類 PLLA1 聚D-乳酸 mm • PDLA1 磷酸金屬鹽 mm NA-11 NA-11 碳二醯亞胺(D) 種類 LA-1 LA-1 結晶核劑(F) 種類 FI FI 物性 雷量卒均分子量(Mw) (χΙΟ4) 14.5 14.6 交酯含量 (wtppm) 60 62 竣基· (eq/ton) 1 1 立體化度(S) (%) 0 0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 0 0 熔點 (°C) 180 180 磷酸金屬鹽"八-11)义0£1<^(股)製艾得卡(登記商標)1^_11 磷酸金屬鹽(NA-71):ADEKA(股)製艾得卡(登記商^ )NA_71 -60- 200948853 碳二醯亞胺(LA-1):日清紡績(股)製卡波吉(登記商標)LA-1 核劑(F1)··矽酸鈣 核劑(F2):滑石 製造例2-3至2-8 由雙軸混練機之第一供給口供給製造例1-1至4所得 的聚L-乳酸及聚D-乳酸各50重量份,及磷酸金屬鹽( ADEKA )(股)(舊:旭電化工業(股))製艾得卡(登 ❹ 記商標)NA-1 1或NA-71 : 0.3重量份)、結晶核劑(F1 :矽酸鈣0.3重量份或F2:滑石0.5重量份)後,以汽缸 溫度23 0°C熔融混練。另外由第二供給口供給相對於聚L-乳酸及聚D-乳酸合計100重量份爲1重量份之碳二醯亞 胺(D成份)用的日清紡績(股)製卡波吉(登記商標) LA-1後,以放泄壓13.3Pa進行真空排氣同時混練擠壓( 但製造例2-4、2-5中僅於氮氣下無法真空揮脫),由水槽 中取出單絲後’以切片機片化,得scPLAi至scPLA4樹 Ο 脂(製造例2-4及2-5爲SCPLA12及SCPLA13樹脂)。所 得樹脂物性如表2-2所示。 -61 - 200948853 表2-2 製造例 2-3 2-4 2-5 2-6 2-7 2-8 聚乳酸組成物 名稱 scPLAl scPLA12 scPLA13 scPLA2 scPLA3 scPLA4 聚L-乳酸 麵 PLLAl PLLAl PLLA2 PLLAl PLLAl PLLAl 聚D-乳酸 mm PDLA1 PDLA1 PDLA2 PDLA1 PDLA1 PDLA1 磷酸金屬鹽 mm - - NA-11 NA-71 NA-71 碳二醯亞胺(D) 種類 LA-1 LA-1 LA-1 LA-1 LA-1 LA-1 結晶核劑(F) mm - - - • FI F2 物性 重量平均分子量 (Mw) (χΙΟ4) 14.6 14.6 14.6 14.5 14.5 14.6 交酯含量 (wtppm) 62 400 1550 61 62 60 竣基濃度 (eq/ton) 1 1 1 1 1 1 立體鑛S) (%) 56 56 56 100 100 100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 35 35 35 65 70 70 熔點 CO 180/221 180/221 180/221 218 218 218 磷酸金屬鹽(ΝΑ-1 1): ADEKA(股)製艾得卡(登記商標)ΝΑ-11 磷酸金屬鹽(NA-71):ADEKA(股)製艾得卡(登記商標)ΝΑ-71 碳二醯亞胺(LA-1):日清紡績(股)製卡波吉(登記商標)LA-1 核劑(F1):矽酸鈣 核劑(F2):滑石 實施例1至8 所使用的聚乳酸(B成份)爲製造例2-6、2-7、2-8 所得之 scPLA2、scPLA3、scPLA4。所使用的芳香族聚酯 (A成份)爲PBT樹脂(威提克(股)製「裘拉內(登記 商標)2002」。 依表3-1及表3-2所記載之重量比添加A成份及B成 份’ 120 °C下乾燥5小時後,使用雙軸混練機以汽缸溫度 250°C,運送速度2kg/kr之條件混練相對於A成份及B成 -62- 200948853 份合計1 00重量份之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0.05重量份 、表3-1及表3-2所記載之改質劑(c成份)10重量份, 得樹脂組成物顆粒。所得樹脂組成物之物性測定結果如表 3-1及表3-2所示。 以模具溫度1 1 0°C、鎖模時間2分鐘之條件將所得顆 粒射出成型,得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爲白色具有良好形狀 。所得成型品之物性如表3 -1及表3 -2所示。 比較例1 除了未使用C成份外,同實施例1調製樹脂組成物, 及製造成型品。結果如表3-2所示。 比較例2 以PDLA11取代SCPLA2’同實施例1調製表3-2所示 組成之樹Sb組成物,及製造成型品。結果如表3_2所示。 比較例3 未使用SCPLA2下’同實施例1調製表3_2所示組成 之樹脂組成物及製造成型品,但鎖模時間不達4分鐘時無 法得到良好成型品。結果如表3 - 2所示。 -63- 200948853 表3-1 實驗例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製造條件 聚乳酸(B) 種類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2 (A)/(B 此 重量hh 40/60 30/70 10/90 30/70 30/70 30/70 改質劑(C) 觀(註1) Cl Cl Cl C2 C3 C4 重量(註2) 10 10 10 10 10 10 酯交換抑制劑 (E成份) 觀(註4) El El El El El El 重量(註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生物量度 計算法(%) 59 69 88 70 69 70 耐水解性 ◎ ◎ ◎ ◎ 〇 ◎ 熔融安定性 ◎ ◎ ◎ ◎ 〇 ◎ 羧基濃度 eq/ton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交酯含量 (wtppm) 37 40 37 35 40 34 立體結晶化比率 (Cr) (%) 70 70 70 70 70 70 立體化度⑸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型品物性 艾佐德衝擊強度 (註3) kJ/m2 3.8 5.5 5.6 5.8 5.3 5.5 彎曲強度 MPa 97 93 89 88 95 87 彎曲彈性率 GPa 3.1 4.2 4.3 3.7 3.5 4.1 吸濕率 wt% 0.3 0.3 0.3 0.3 0.3 0.3 -64- 200948853 表3-2 實驗例 實施例7 實施例8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製造條件 聚乳酸(B) _ scPLA3 scPLA4 scPLA2 PDLA11 - (A)/(B 此 重量比 30/70 30/70 30/70 30/70 100 改質劑(C) 讎(註1) C5 C6 - Cl Cl 重量(註2) 10 10 - 3 3 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 種類(註4)1 El El El El El 重量(註5) 0.05 0.05 0.05 0.05 0.05 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生物量度 計算法(%) 70 70 70 69 0 耐水解性 ◎ ◎ ◎ 〇 X 熔融安定性 ◎ ◎ ◎ 〇 〇 羧基濃度 eq/ton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交酯含量 (wtppm) 35 35 35 40 0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 71 72 70 0 0 立體化度(S) (%) 100 100 100 0 0 成型品物性 艾佐德衝擊強度(註3) kJ/m2 6.1 5.4 1.3 3.6 3.5 彎曲強度 MPa 95 95 46 95 100 彎曲彈性率 GPa 4.4 4.5 3.7 3.5 4.1 吸濕率 wt% 0.2 0.2 0.3 0.3 0.3 註1 Cl: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普拉美D150 C2:三菱人造絲(股)製美達雷(登記商標)S2001 C3:三菱人造絲(股)製美達雷(登記商標)W-450A C4:BASF曰本(股)耶可佛(登記商標)SBX7025 C5:住友化學(股)製彭得發(登記商標)7M C6:DuPont 股)製 Biomax(登記商標)Strong 100 註2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爲100重量份時的 重量份 註3 艾佐德衝擊強度 有缺口 註4 EI:拉撒晃榮(股)製酸性偏磷酸鈉 註5 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之重量份 -65- 200948853 由實施例1至8理解,含有高度形成立體配位相之聚 乳酸(B成份)、PBT ( A成份)及改質劑(C成份), 且影響環境之生物量度爲50%以上,可控制交酯含量、羧 基濃度之樹脂,具有良好艾佐德耐衝擊強度、適度剛性、 低吸濕率、耐水解安定性、熔融安定性及高速成型性。 但未添加(C成份)之樹脂組成物的耐衝擊強度未超 過1.3kJ/m2。含有未形成立體配位相之聚乳酸及改質劑( C成份)的樹脂組成物之耐衝擊強度未超過3.6k J/m2。 實施例9至14 所使用的聚乳酸(B成份)爲製造例2-6、2-3、2-4、 2-5 所得之 scPLA2、scPLAl、scPLA12、scPLA13。所使 用的芳香族聚酯(A成份)爲PBT (威提克(股)製「裘 拉內(登記商標)2002」)。 依表4所記載之重量比添加A成份及B成份,有依表 4所記載之値混合醋交換抑制劑(E成份)及改質劑(c 成份)之種類、量比,120°C下乾燥5小時後,使用雙軸 混練機以汽缸溫度25 0°C、運送速度2kg/hr之條件混練得 樹脂組成物顆粒。以模具溫度1 1 0 °C、鎖模時間2分鐘之 條件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爲白色具 有良好形狀。所得成型品之物性如表4所示。 -66- 200948853 表4 實驗例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Π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製造條件 聚乳酸(B) 種類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l scPLA12 scPLA13 (A)/(B 此 重量比 30/70 30/70 30/70 30/70 30/70 30/70 改質劑(C) 讎(註1) C3 C3 C3 C3 C3 C3 重量©2) 7 15 20 7 15 20 酯交換抑制劑(E) 種類(註4) E2 E2 E2 E2 E2 E2 重量(註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生物量度 計算 65 62 56 62 62 62 耐水解性 ◎ ◎ ◎ 〇 〇 〇 熔融安定性 ◎ ◎ ◎ 〇 〇 〇 羧基濃度 eq/ton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交酯含量 (wtppm) 40 40 35 42 280 1000 立體結晶化比率 (%) 70 70 70 70 65 65 立體化度 (%) 100 100 100 41 40 40 成型品物性 艾佐德衝擊強度 (註3) kJ/m2 3.7 5.5 5.6 3.6 5.1 5.1 彎曲強度 MPa 95 93 85 93 85 88 彎曲彈性率 GPa 4.3 4.2 4 4.1 3.8 3.7 吸濕率 wt% 0.3 0.3 0.3 0.3 0.5 0.7 ❹ ❹
註1 C3:三菱人造絲(股)製美達雷(登記商標)W-450A 註2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爲100重量份時的 重量份 註3 艾佐德衝擊強度 有切口 註4 E2:合成的二己基膦基乙基乙酸鹽 註5 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 00重量份之重量份 所得成型品之艾佐德耐衝擊強度於改質劑(C成份) 添加量爲15重量份時爲高値之5.5 k J/m2。 -67- 200948853 實施例15至20 所使用的聚乳酸(B成份)爲製造例2-6、2· 2-9 戶斤得之 scPLA2 ' scPLA3、scPLA4、scPLA5 的PBT樹脂(A成份)爲威提克(股)製「裘拉 商標)2000」。依表5所記載之重量比添加A成 份後,12〇t下乾燥5小時,再使用雙軸混練機 度25 0°C、運送速度2kg/hr之條件混練相對於A 成份合計1 00重量份之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 份、聚醯胺彈性體(C成份:TPAE )(富士化成 )製「TPAE-32」)12重量份,得樹脂組成物。 組成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以模具溫度1 1 0 °C、 2分鐘之條件將所得樹脂組成物射出成型,得成 得成型品爲白色具有良好形狀。所得成型品之物 所示。 由以上例示得知,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具有 德耐衝擊強度、耐水解性、熔融安定性、高速成 不含c成份之樹脂組成物的耐衝擊強度未超過1 由未形成立體配位相之聚乳酸及TPAE形成的樹 之耐衝擊強度未超過3.6kJ/m2。 7 、 2-8 、 。所使用 內(登記 份及B成 以汽缸溫 成份及B 0.05重量 工業(股 所得樹脂 模具時間 型品。所 性如表5 良好艾佐 型性。但 • 3kJ/m2。 脂組成物 200948853 表5 實驗例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實施例20 製造條件 聚乳酸(B成份) 種類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3 scPLA4 scPLA5 A成份/B成份 重量卜上 40/60 30/70 10/90 30/70 30/70 30/70 聚醯胺彈性體 (C成份) 觀註1) C32 C32 C32 C32 C32 C32 重量(註2) 3 3 3 3 3 3 酯交換抑制劑 (E成份) 種類(註4) El El El El El E1 重量(註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生物量度 計算法(〇/〇) 59 69 88 69 69 69 耐水解性 ◎ ◎ ◎ ◎ ◎ ◎ 熔融安定性 ◎ ◎ ◎ ◎ ◎ ◎ 羧基濃度 eq/ton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交酯含量 (wtppm) 37 40 37 40 40 40 立體結晶化比率 (Cr) (%) 70 70 70 70 70 70 立體化度(S)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型品物性 艾佐德衝擊強度 (註3) kJ/m2 5.1 7.1 7.1 7.1 7.1 7.1 彎曲強度 MPa 100 93 90 93 95 95 彎曲彈性率 GPa 3.1 4.0 4.1 3.9 3.7 4.3 註1 C32··富士化成工業(股)製TPAE-32 註2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爲100重量份之重 量份 註3 艾佐德衝擊強度 有切口 註4 E1:拉撒晃榮(股)製酸性偏磷酸鈉 註5 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 00重量份之重量份 實施例2 1至2 5
依表6所記載之値變更製造例2-6所得之SCPLA2 ( B 成份)、PBT樹脂(威提克(股)製「裘拉內(登記商標 -69- 200948853 )2 000」)(A成份)、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聚醯 胺彈性體(C成份)(富士化成工業(股))之種類及量 比,1 20 °C下乾燥5小時後,使用雙軸混練機以汽缸溫度 25 0°C、運送速度2kg/hr之條件混練酯交換抑制劑(五成 份),得樹脂組成物顆粒。以模具溫度1 l〇°C、鎖模時間 2分鐘之條件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成型品。所得樹脂組 成物及成型品之物性如表6所示。成型品爲白色具有良好 形狀。 200948853 表6 實驗例 實施例 21 實施例 22 實施例 23 實施例 24 實施例 25 製造條件 聚乳酸(B成份) _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2 scPLA2 A成份/B成份 重量l:h 30/70 30/70 30/70 30/70 30/70 TPAE(C 成份) 種類(註1) C32 C32 C32 C31 C38 重量(註2) 1 5 10 3 3 酯交換抑制劑(E) 觀(註4) E2 E2 E2 E2 E2 重量(註5) 0.05 0.05 0.05 0.05 0.05 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生物量度 計算法(〇/〇) 65 62 56 62 62 耐水解性 ◎ ◎ ◎ ◎ ◎ 熔融安定性 ◎ ◎ ◎ ◎ ◎ 羧基濃度 eq/ton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交酯含量 (wtppm) 40 40 35 40 40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 70 70 70 70 70 立體化度(S) (%) 90 100 90 100 100 成型品物性 艾佐德衝擊強度® 3) kJ/m2 4.3 7.2 8.3 6.6 6.5 彎曲強度 MPa 95 93 85 93 93 彎曲彈性率 GPa 3.5 2.9 2.7 4.1 4.2 註1 C32:富士化成工業(股)TPAE-32 C31:富士化成工業(股)TPAE-31 C38:富士化成工業(股)TPAE-38 註2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100重量份時的重 量份 註3 艾佐德衝擊強度 有切口 註4 E2:合成的二己基膦基乙基乙酸鹽 註5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爲100重量份時的 重量份 成型品之艾佐德衝擊強度於添加聚醯胺彈性體(C成 -71 - 200948853 份)10重量份時爲高値之8.3kJ/m2。又將聚醯胺彈性體( C成份)變更爲TPAE-31、TPAE-38時,同TPAE-32可提 升耐衝擊強度。 實施例26至28 除了將實施例16之SCPLA2變更爲,立體化度比 scPLA2低、交酯含量較高的製造例2-3、4' 5所製造之 scPLAl、SCPLA12、scPLA13外,同樣製造組成物及其成 型品。成型品均可保有6.4至7k J/m2之高耐衝擊強度,又 耐水解性、熔融安定性雖爲合格範圍但比實施例1 6低。 -72- 200948853 表7 實驗例 實施例26 實施例27 實施例28 製造條件 聚乳酸(B成份) mm scPLAl scPLA12 SCPLA13 A成份/B成份 重量比 30/70 30/70 30/70 聚醯胺彈性體 (C成份) 觀註1) C32 C32 C32 重量(註2) 3 3 3 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 種類(註4) E2 E2 E2 重量(註5) 0.05 0.05 0.05 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生物量度 計算法(〇/〇) 62 62 62 耐水解性 〇 〇 〇 熔融安定性 〇 〇 〇 羧基濃度 eq/ton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交酯含量 (wtppm) 42 280 1000 立體結晶化比率(Cr) (%) 70 65 65 立體化度(S) (%) 41 40 40 成型品物性 艾佐德衝擊強度(註3) kJ/m2 7 6.5 6.4 彎曲強度 MPa 93 85 88 彎曲彈性率 GPa 4.1 3.8 3.7 註1 C32:富士化成工業(股)TPAE-32 註2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100重量份時的重 量份 註3 艾佐德衝擊強度 有切口 註4 E2:合成的二己基膦基乙基乙酸鹽 註5 以A成份及B成份之合計重量爲100重量份時的 重量份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形成具有優良耐衝擊性及剛性 之成型品。又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生物量度爲5 0%以上 -73- 200948853 。又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具有低吸濕率及優良耐水解性。 又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形成耐熱性優良之成型品。又本 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具有優良高循環性。 -74-

Claims (1)

  1. 20094885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爲含有主要構成 二甲酸丁二醇酯骨架之芳香族聚酯(A成份) 酸及聚D-乳酸形成的聚乳酸(B成份)與改質 ),又 (i)差示掃描熱量計測定時出現19〇°C以 位相聚乳酸的結晶熔化峰, ^ ( Π )生物量度爲50%以上, (iii) 附切口之艾佐德耐衝擊強度爲4至 及 (iv) 彎曲彈性率爲2.5至6 GP a。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 結晶化比率(C〇爲50%以上,立體化度(S ) 上,唯,立體結晶化比率(Cr )如下述式(1 ) Cr(%) = [IIsci/(SIsci + lHM)] x 1 〇〇 (1) Σ ISCi = I SC 1+ 1SC2+ 1SC3 (Isci(i=l至3)各自爲廣角X線繞射(XRD ) = 12.0。、20.7°、24.0°附近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 爲來自立體配位結晶之各繞射峰的積分強度總 來自均結晶之繞射峰的積分強度) 立體化度(s)爲來自DSC測定時聚乳酸結晶: 數如下述式(2)所表示, 單位爲對苯 •由聚L-乳 劑(C成份 上之立體配 1 5kJ/m2, ,其中立體 爲80%以 所表示, 測定時2 0 度,Σ Isci 和,IΗ Μ爲 之熔化熱函 -75- 200948853 S(%) = [(AHms/AHms0)/(AHmh/AHmh0 + AHms/AHins0)]xi〇〇 (2) (式中,AHms〇 = 203.4J/g、AHmh°= 1 42J/g ' ΔΗηΐ5=立體配 位相聚乳酸之結晶熔化熱函數,AHmh =聚乳酸均相結晶之 熔化熱函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立體 結晶化比率((:1:)爲50%以上,立體化度(8)爲95%以 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改質 劑(C成份)爲,共聚合聚酯、共聚合聚乙烯及具有聚矽 氧/丙烯酸基系或丙烯酸基系橡膠之芯殼型樹脂所成群中 所選出之至少一種樹脂,其含量相對於A成份及B成份合 計100重量份爲1至30重量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〇〇重量份,含有50重量份以上 未達100重量份之B成份,及1至30重量份之C成份。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以A 成份、B成份及C成份之合計量爲基準時,碳二醯亞胺化 合物(D成份)之含量爲0.001至5重量%,交酯含量爲0 至7 00wtppm以下,羧基濃度爲〇至30當量/ton。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附切 口之艾佐德衝擊強度爲4至7.5kJ/m2。 20094885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吸濕 率未達1重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改質 劑(C成份)爲聚醯胺彈性體。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B成份之含量爲50 重量份以上未達100重量份,C成份之含量爲0.1至10重 ❹ 量份。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以A 成份、B成份及C成份之合計量爲基準時,碳二醯亞胺化 合物(D成份)之含量爲0.001至5重量%,交酯含量爲〇 至700wtppm,竣基濃度爲〇至30當量/ton。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芳香 族聚酯(A成份)爲,羧基濃度爲〇至60當量/ton,固有 黏度爲〇. 7至1.8。 φ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聚乳 酸(B成份)爲,立體結晶化比率(Cr )爲50%以上,立 體化度(S )爲80%以上。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聚乳 酸(B成份)爲,含有0.001至5重量%之碳二醯亞胺化 合物(D成份),羧基濃度爲10當量/ton以下,交酯含 量爲 〇 至 700wtppm。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含有0.01至5重量 -77- 200948853 份之酯交換抑制劑(E成份)。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 於A成份及B成份合計100重量份,含有0.01至10重量 份之結晶核劑(F成份)。 1 7. —種成型品,其特徵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之樹脂組成物形成。 -78- 200948853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200948853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TW098103523A 2008-02-04 2009-02-04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W20094885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4237 2008-02-04
JP2008024236 2008-0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8853A true TW200948853A (en) 2009-12-01

Family

ID=4095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3523A TW200948853A (en) 2008-02-04 2009-02-04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4220A1 (zh)
EP (1) EP2256165A4 (zh)
JP (1) JPWO2009099225A1 (zh)
KR (1) KR20100126661A (zh)
CN (1) CN101939380A (zh)
TW (1) TW200948853A (zh)
WO (1) WO20090992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7743B2 (ja) * 2009-08-27 2014-03-1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
ES2851010T3 (es) * 2010-04-13 2021-09-02 Henkel IP & Holding GmbH Procedimientos para preparar materiales compuestos que tienen acabado de superficie superior y alta consolidación de fibras
US20110274932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Basf Se Component comprising an insert part and plastics jacketing,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the component
BR112013015947A2 (pt) * 2010-12-23 2018-07-10 Bayer Ip Gmbh composições de moldagem em policarbonato antiestático.
JP5825806B2 (ja) * 2011-03-04 2015-12-02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油溶性消臭剤組成物
US9096758B2 (en) 2011-07-29 2015-08-04 Basf Se Biodegradable polyester foil
WO2013031159A1 (ja) * 2011-08-29 2013-03-07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KR20140099444A (ko) * 2011-11-30 2014-08-12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락트산계 수지 시트 및 성형품
CN102838858B (zh) * 2012-09-21 2014-12-24 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成核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995258A (zh) * 2012-12-27 2015-10-21 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经稳定的聚酯基组合物
JP2014145007A (ja) * 2013-01-28 2014-08-14 Ricoh Co Ltd ポリ乳酸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乳酸組成物製造装置
CN103224478B (zh) * 2013-04-25 2015-08-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间苯二甲酸二四氢糠酯-5-磺酸及其盐、制备方法及应用与聚乳酸树脂
CN103232688A (zh) * 2013-05-10 2013-08-07 苏州工业园区方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塑料板
JP6468728B2 (ja) * 2013-05-21 2019-02-13 学校法人立教学院 ポリ乳酸ステレオブロック共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58268B2 (en) 2014-04-02 2016-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actide-functionalized polymer
US9228044B2 (en) 2014-04-02 2016-01-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rsatile, facile and scalable route to polylactic acid-backbone graft and bottlebrush copolymers
CN104018294B (zh) * 2014-04-10 2016-06-2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23273A (ja) * 2014-07-23 2016-0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US9187597B1 (en) 2014-10-21 2015-11-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lame-retardant polylactic acid (PLA) by grafting through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mers directly to PLA backbone
US9505858B2 (en) 2014-10-21 2016-11-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lylactic acid (PLA) with low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s by grafting through of hydrophobic polymers directly to PLA backbone
US9193818B1 (en) 2014-10-29 2015-11-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oughened polylactic acid (PLA) by grafting through of impact-modifying polymers directly to PLA backbone
CN104371232A (zh) * 2014-11-04 2015-02-25 常熟市浩通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复合管
WO2017203378A1 (en) * 2016-05-23 2017-11-30 Creative Plastics A biodegradable and compostable multilayer film
US10982029B2 (en) * 2016-07-05 2021-04-20 Denka Company Limited Acrylic rubber composition
ES2962254T3 (es) * 2017-10-24 2024-03-18 Youngil Co Ltd Composición elastomérica de poli(tereftalato de butileno) con excelente resistencia al calor
JP7399559B2 (ja) * 2018-09-11 2023-12-1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金属膜付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970942B1 (en) * 2020-03-31 2024-03-27 Toray Industries, Inc. Composite molded article
CN113502041A (zh) * 2021-08-03 2021-10-15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含磷酸盐成核剂的聚乳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1261A (ja) * 1985-03-27 1986-10-01 Daicel Chem Ind Ltd 樹脂組成物
MX172438B (es) 1989-04-28 1993-12-16 Hoechst Celanese Corp Polimeros organicos que tienen una superficie modificada y procedimiento para su obtencion
JP3181374B2 (ja) 1992-05-15 2001-07-03 富士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の製造方法
JP3143367B2 (ja) 1994-08-08 2001-03-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構造材、成形材
DE69633555T2 (de) * 1995-08-02 2005-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Verwendung einer polymermischung aus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aromatischen polyester und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aliphatischen polyester zur herstellung eines leicht-abbaubaren strukturmaterials, formmasse aus diesem material sowie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abbau
JP4306262B2 (ja) 2002-03-20 2009-07-29 東レ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5298797A (ja) * 2003-10-08 2005-10-27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
US7514503B2 (en) * 2003-10-08 2009-04-07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Molded article produced from aliphatic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JP4447950B2 (ja) * 2004-03-29 2010-04-0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モケットパイル布帛
JP5305590B2 (ja) * 2004-06-16 2013-10-0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得られる成形体
JP2006036818A (ja) 2004-07-22 2006-02-09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063864A1 (ja) * 2005-11-30 2007-06-07 Toray Industries, Inc. ポリ乳酸系樹脂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JP5108230B2 (ja) * 2006-01-20 2012-12-2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電気・電子部品
JP5150052B2 (ja) * 2006-01-20 2013-02-20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7231051A (ja) * 2006-02-27 2007-09-13 Toray Ind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7234260A (ja) * 2006-02-27 2007-09-13 Toray Ind Inc コネクター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コネクター
JP2007246694A (ja) * 2006-03-16 2007-09-27 Riken Technos Corp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品および製造方法
JP5085871B2 (ja) * 2006-03-16 2012-11-28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品および製造方法
US20110160364A1 (en) * 2006-07-28 2011-06-30 Teijin Limited Resin composi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lded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99225A1 (ja) 2009-08-13
EP2256165A1 (en) 2010-12-01
CN101939380A (zh) 2011-01-05
EP2256165A4 (en) 2013-09-04
KR20100126661A (ko) 2010-12-02
JPWO2009099225A1 (ja) 2011-06-02
US20100324220A1 (en)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48853A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WI494366B (zh)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TW200827403A (en)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lded article
TWI473828B (zh) A polylactic acid-based resin, a polylactic acid-based resin, and a molded product thereof
TWI396712B (zh) 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WO2008004490A1 (fr) Composition de polyester aliphatiqu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TW200911914A (en)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JP2002356543A (ja) ポリ乳酸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成形品およびポリ乳酸組成物
KR20140100301A (ko) 내충격성 또는 내열성이 우수한 고분자 수지 조성물
JP2008050583A (ja) 樹脂組成物
TW201418363A (zh) 樹脂組成物
US20160185955A1 (en) Heat Resistant Polylactic Acid
JP2010111735A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8193424A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用帯電防止剤、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マスターバッチ、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6332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5243231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WO2014045717A1 (ja) 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179783A (ja)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成型体
JP5536330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5769833B2 (ja) ブロー成型品
JP5173746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8050582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07131796A (ja) 樹脂組成物
JP2004359828A (ja) 乳酸系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2009256417A (ja)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