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4733A - Metal oxide complex sol,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ember - Google Patents

Metal oxide complex sol,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ember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4733A
TW200934733A TW097138214A TW97138214A TW200934733A TW 200934733 A TW200934733 A TW 200934733A TW 097138214 A TW097138214 A TW 097138214A TW 97138214 A TW97138214 A TW 97138214A TW 200934733 A TW200934733 A TW 2009347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group
colloidal particles
tin
composite colloid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28282B (zh
Inventor
Yoshinari Koyama
Motoko Asada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4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8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82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1/00Compounds of tungst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5/00Compounds of zirconium
    • C01G25/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zirconium,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0Compounds of antimony
    • C01G30/004Oxides; Hydroxides; Oxyacids
    • C01G30/005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1/00Compounds of tungsten
    • C01G41/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tungsten,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1/00Compounds of tungsten
    • C01G41/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0081Composite particulate pigments or fillers, i.e.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solid phases, except those consisting of coated particles of one compoun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01P2004/82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 C01P2004/84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one phase coated with the o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0Solid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22Rheological behaviour as dispersion, e.g. viscosity, sedimentation stab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 C01P2006/82Compositional purity water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934733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以具有2〜50nm的一次粒徑,Sn〇2/Ti〇2 莫耳比爲 0.1〜1.0、Zr02/Ti02莫耳比爲 〇· 1〜〇·4、及 W03/Ti02莫耳比爲0.0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 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及以上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鍩_ 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其粒子表面以具有1〜7nm I 的一次粒徑之酸性氧化物被覆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 Ό 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以及此等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水及 /或有機溶劑之溶膠。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含有以上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或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 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其粒子表面以具有l~7nm的一次 粒徑的酸性氧化物的膠體粒子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之塗佈組成物及 φ 使用其之光學構件,係關於所形成的被覆物係耐溫水性優 異,而且即使其被覆物上施加無機氧化物的蒸鍍膜(防反 射膜等)時,被覆物的耐候性、耐光性亦不會降低,特別 ' 是因爲紫外線所造成的變色約完全被抑制之塗佈組成物及 ' 光學構件。 本發明的複合膠體粒子,係使用於塑膠透鏡的表面或 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之各種顯示元件畫面的硬塗被 膜或防反射被膜等之各種用途。分散有本發明的複合膠體 粒子的溶膠,適合使用於此等的塗佈組成物。 -4- 200934733 _ 【先前技術】 近年來,爲了改良塑膠透鏡的表面,作爲於透鏡基材 上所施加的硬塗被膜的成分’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金屬氧 化物溶膠。作爲高折射率的金屬氧化物’以氧化鈦爲代表 。例如具有高折射率之金屬氧化物溶膠,已知氧化鈦-氧 化錫-氧化鍩複合溶膠(參考專利文獻η或氧化鈦-氧化 ^ 錫-氧化銷複合溶膠以五氧化銻膠體被覆的複合溶膠(參 考專利文獻2)、含有氧化鈦的核粒子與銻氧化物被覆層 之間形成有由二氧化矽與氧化鍩所成的中間層之複合氧化 物粒子的溶膠(參考專利文獻3)等。 另一方面氧化鈦,已知具有藉由紫外線等的光線容易 被激發,表現出氧化還原作用,而分解有機化合物等之光 觸媒效果,而且以特定的比例含有氧化鎢則光觸媒活性提 高(參考專利文獻4 )。 Q 此外,塑膠成形物係其輕量、易加工性、耐衝撃性等 優點受到活用而大量被使用,相反的,因爲硬度不足而易 產生擦傷’容易受到溶劑的侵蝕,帶電而吸附塵埃,耐熱 性不足等’故作爲眼鏡透鏡、窗材等使用,在與無機玻璃 ' 成形體比較下會有實用上的缺點。因此,提議對塑膠成形 體施加保護塗覆層。塗覆層所使用的塗佈組成物,實際上 提議了多數種類。 ί乍胃賦予近似無機系的硬被膜者,以有機矽化合物或 # 物作爲主成分(樹脂成分或塗膜形成成分)之塗佈 -5- 200934733 組成物,使用於作爲眼鏡透鏡用(參考專利文獻5)。 因爲上述塗佈組成物的耐擦傷性亦尙不足,故提議再 於其中添加經分散成膠體狀的二氧化矽溶膠者,此亦實用 化於作爲眼鏡透鏡用(參考專利文獻6)。 先前技術塑膠製眼鏡鏡片,大部分是藉由使二乙二醇 雙烯丙基碳酸酯的單體進行澆鑄聚合而製造。此透鏡,折 射率約1.50,因爲與玻璃透鏡的折射率約1.52比較下較 低,故近視用透鏡時,具有邊緣的厚度變厚的缺點。因此 近年來,進行折射率高於二乙二醇雙烯丙基碳酸酯的單體 的開發,提議高折射率樹脂材料(參考專利文獻7、8 ) 〇 相對於如此的高折射率樹脂透鏡,亦提議將Sb、Ti 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的膠體分散體使用於塗覆材料之方法 (參考專利文獻9、1 0 )。 此外,揭示含有矽烷偶合劑、與以具有2〜60nm的一 次粒徑之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A)作爲核,其表面塗 覆由酸性氧化物的膠體粒子所成的被覆物(B )而得到的 粒子(C),而且由換算爲金屬氧化物以2〜50質量%的 比例含有(C),而具有2〜100nm的一次粒徑之安定的改 性金屬氧化物溶膠所成的塗佈組成物。又,作爲所使用的 膠體粒子的具體例子,揭示以含有烷基胺的五氧化銻被覆 之改性氧化鈦-氧化鍩-氧化錫複合膠體等(參考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10-3 1 0429號公報 11)。 200934733 [專利文獻2]特開2001- 12262 1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2-363442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5-23 1 935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昭52- 1 1 26 1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昭5 3 - 1 1 1 33 6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昭55- 1 3747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昭64-5402 1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開昭62- 1 5 1 80 1號公報 [專利文獻10]特開昭63 -2756 82號公報 [專利文獻11]特開200 1 - 1 23 1 1 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作爲塑膠透鏡基材的硬塗被膜的成分,使用含有氧化 鈦的膠體粒子時,因爲來自氧化鈦的光觸媒效果,故爲黏 合劑之有機化合物分解而硬塗被膜的強度降低,引起因爲 有機物的分解所產生的著色或含有氧化鈦之膠體粒子本身 的變色等,在要求無色透明的被膜之眼鏡用塑膠透鏡用途 中成爲缺點。因此抑制含有氧化鈦的膠體粒子的光觸媒效 果的表現或膠體粒子本身的變色成爲課題。例如專利文獻 1或專利文獻2,記載著藉由使其含有氧化鈦、氧化錫及 氧化銷複合化,因爲氧化鈦、氧化錫的紫外線所造成的變 色受到抑制,但變色的抑制稱不上充足。此外,專利文獻 3係藉由於含有氧化鈦的核粒子與銻氧化物被膜層之間設 200934733 置二氧化矽或氧化鉻的中間薄膜層,嘗試抑制因爲含有氧 化鈦的核粒子的光所造成的活性化,但其效果不足,又因 爲使被覆層形成至少二層以上,故製造步驟變複雜而稱不 上有效率。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精心硏究抑制含有氧化鈦的膠體粒子的光觸 媒活性之方法的結果,藉由對使氧化鈦、氧化錫及氧化鉻 以特定的範圍組合之氧化物複合膠體粒子,再以特定的比 例複合氧化鎢,出乎意料,發現因爲光激發所造成的膠體 粒子的變色約完全地受到抑制者,而且發現可提供含有耐 光性、耐候性優異的氧化鈦之高折射率的金屬氧化物複合 膠體粒子的溶膠與含有此膠體粒子之塗佈組成物及光學構 件,而完成本發明。如專利文獻4所記載,正因爲已知先 前技術僅使氧化鎢複合於氧化鈦時光觸媒活性提高之本發 明中不佳的現象,所以產生與此現象相反的效果這一點爲 出乎意料的發現。 亦即,本發明的第1觀點,係具有2〜5 Onm的一次粒 徑,Sn02/Ti02莫耳比爲 0.1-1.0、Zr02/Ti02莫耳比爲 0.1~0.4、及W03/Ti02莫耳比爲〇·03〜〇·15之氧化鈦-氧化 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第2觀點,如第1觀點所記載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上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M/Ti〇2莫耳比爲〇.〇1〜〇.1再 200934733 含有由鐵、銅、鋅、釔、鈮、鉬、銦、銻、钽'鉛、鉍及 . 铈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氧化 物。 亦即’第3觀點’ 一種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 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係以具有2〜50nm的 —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0.1〜1.0、Zr02/Ti02莫耳 比爲〇_1〜0.4、及W03/Ti02莫耳比爲〇.〇3〜0· 15之氧化鈦-0 氧化錫_氧化錶_氧化鶴複合膠體粒子爲核,其粒子表面以 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之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被覆。 第4觀點,如第3觀點所記載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上述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M/Ti02莫耳 比爲0.0 1〜0.1再含有由鐵、銅、鋅、釔、鈮、鉬、銦、 銻、鉬、鉛、鉍及铈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 的金屬Μ的氧化物。 〇 第5觀點,如第3觀點或第4觀點所記載的酸性氧化 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 中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的質量,相對於成爲核的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質量而言爲 ' 0·01〜0.5的比例。 第6觀點,如第3觀點或第4觀點所記載的酸性氧化 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 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爲五氧化銻。 第7觀點,如第3觀點或第4觀點所記載的酸性氧化 -9- 200934733 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 . 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 第8觀點,如第7觀點所記載巧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前述酸性 氧化物中,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莫耳比,係Si02/Sb205 爲 0.55〜55 。 第9觀點,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 0 粒子分散溶膠,其係第1觀點或第2觀點所記載的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被分散於水及/ 或有機溶劑。 第10觀點,一種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 化鍩-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其係第3觀點~第8 觀點中任一観點所記載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 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被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 〇
〇 第11觀點,一種塗佈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下述(S )成分及(T1 )成分: (S)成分:由一般式(I) (R1)a(R3)bSi(OR2)4.(a + b) (I) (惟,R1及R3係各自爲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 基 '稀基、或者具有環氧基、丙稀醯基、甲基丙焴酿基、 锍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 結;R2爲碳數1〜8的烷基、烷氧基烷基、或醢基;a及b -10- 200934733 各自爲0、1、或2的整數,a + b爲0、1、或2的整數 (Π)
及一般式(II ) [(R4)cSi(OX)3-c]2Y ❹ ❹ (惟’R4表示碳數1〜5的烷基;X表示碳數的院基 或醯基;Y表示伸甲基或碳數2〜20的伸烷基;^爲〇或i 的整數)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以及其水解物所成的群 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含矽的物質; (T1 )成分:以具有2〜50nm的一次粒徑,
Sn02/Ti02莫耳比爲0.1〜1.0、Zr02/Ti02莫耳比爲〇4 、及W〇3/Ti〇2莫耳比爲0.03~0.15之氧化駄-氧化錫-氧化 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第1 2觀點,如第1 1觀點所記載的塗佈組成物,其中 上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 M/Ti02莫耳比爲〇·〇1~〇·1再含有由鐵、銅、鋅、釔、鈮 、鉬、銦、銻、鉬、鉛、鉍及铈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 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氧化物。 第1 3觀點,一種塗佈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下述(S )成分及(Τ2)成分: (S)成分:由一般式(I) (I) (R1)a(R3)bSi(〇R2)4-(a + b) (惟,R1及R3係各自爲烷基、芳基、鹵化院基、鹵化芳 基'烯基'或者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 -11 - 200934733 锍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 . 結;R2爲碳數1〜8的烷基、烷氧基烷基、或醯基·, 各自爲0、1、或2的整數,a + b爲0、1、或2的整數。 ) [(R4)cSi(OX)3-c]2Y (II) (惟,R4表示碳數1〜5的烷基;X表示碳數1〜4的烷基 q 或醯基;Y表示伸甲基或碳數2~20的伸烷基;c爲〇或1 的整數)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以及其水解物所成的群 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含矽的物質; (T2)成分: 以具有 2~50nm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 0.1〜1.0、Zr〇2/Ti〇2 莫耳比爲 0.1 〜0.4、及 W03/Ti02 莫耳 比爲0·0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 粒子爲核,其粒子表面以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之酸性 ❹ 氧化物膠體粒子被覆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 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第14觀點,如第1 3觀點所記載的塗佈組成物,其中 於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 ' 體粒子中’成爲核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 膠體粒子係以M/Ti02莫耳比爲0.01〜〇·1再含有由鐵、銅 、鋅、釔、鈮、鉬、銦、銻、鉬、鉛、鉍及铈所成的群中 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氧化物。 第1 5觀點,如第〗3觀點或第1 4觀點所記載塗佈組 -12- 200934733 成物,其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的質量,相對於成爲核的氧化 .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質量而言爲 0.0 1 ~ 0.5的比例。 第1 6觀點,如第1 3觀點或第1 4觀點所記載的塗佈 組成物,其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爲五氧化銻。 第1 7觀點,如第1 3觀點或第14觀點所記載的塗佈 組成物,其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 0 合氧化物。 第1 8觀點,如第1 7觀點所記載的塗佈組成物,其中 前述酸性氧化物中,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莫耳比,係 Si02/Sb205 爲 0.55〜55 。 第1 9觀點,如第1 1觀點〜第1 8觀點中任一觀點所記 載的塗佈組成物,其係含有由金屬鹽、金屬醇鹽及金屬螯 合化合物所成的群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硬化觸媒而 成。 φ 第20観點,一種光學構件,其係於光學基材表面上 具有由第1 1觀點〜第1 9觀點中任一觀點所記載的塗佈組 成物所形成的硬化膜。 « 第21觀點,一種光學構件,其特徵係於第20觀點所 * 記載的光學構件的表面上,再施加防反射膜。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複合膠體粒子,使用於對塑膠透鏡基材等所 施加的硬塗被膜時,因爲折射率高、分散性優良,且因爲 -13- 200934733 是微粒子而透明性咼、不會因爲紫外線照射而變色,故對 . 於改善被膜的耐候性、耐光性、耐濕性、耐水性、耐磨損 性、長期安定性等有效。 此外’本發明的複合膠體粒子,亦可基於上述的特性 而更有效地使用於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之各種顯示 元件畫面的硬塗被膜或防反射被膜。其他,亦可有效地使 用於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塑膠材料等的表面 U 處理劑。 此外’分散有本發明的複合膠體粒子之溶膠,因爲優 良地分散於各種的樹脂組成物,故適合使用於上述硬塗層 用塗佈組成物等。 由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得到的硬化膜,變成耐擦傷 性、表面硬度、耐磨損性、透明性、耐熱性、耐光性、耐 候性、或者特別是因爲紫外線照射所造成的變色約完全地 被抑制的塗覆層。而且與此塗佈層之上所形成的防反射膜 ❹ (無機氧化物或氟化物等)、金屬蒸鍍膜等之接著性亦優 良。 本發明的光學構件,係耐擦傷性、表面硬度、耐磨損 性、透明性、耐熱性、耐光性、耐候性、或特別是耐水性 ' 優異者,而且即使塗佈於折射率爲1.54以上的高折射率 的構件上,亦變成看不到干渉條紋的高透明性且外觀優良 的光學構件。 具有由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成的硬化膜之光學構件 ,除了眼鏡透鏡之外,亦可使用於附設於攝影機用透鏡、 -14- 200934733 汽車的窗玻璃、液晶顯示器或電漿顯示器等之濾光器等。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子,係具有2〜50nm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 0.1 〜1.0、ZrO2/TiO2 莫耳比爲 0.1~0.4、及 W03/Ti〇2 莫耳 比爲0.03〜0.15,構成成分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鍩及 φ 氧化鎢以原子能階(atomic level )被均勻地複合(固溶 )之膠體粒子。 藉由對氧化鈦、氧化錫及氧化鉻的複合氧化物膠體粒 子以特定的比例使氧化鎢複合,因爲來自氧化鈦的光激發 所造成的膠體粒子的變色約可完全地抑制。被複合的氧化 鎢的比例,可以相對於氧化鈦的莫耳比表示,以 W03/Ti02莫耳比而言爲〇.〇1〜〇.15。W03/Ti02莫耳比低 於〇.〇1或超過0.15,則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 φ 合膠體粒子,因爲紫外線所產生的光激發而變色爲黃色〜 橙色’故較不佳。氧化錫及氧化锆,各自具有抑制因爲氧 化鈦的紫外線所產生光激發的效果,使其以Sn02/Ti02莫 ' 耳比而言爲0.1〜1.0 ’以Zr02/Ti02莫耳比而言爲〇·;!〜〇 4 ' 的比例進行複合。Sn〇2/Ti〇2莫耳比低於〇」則因爲氧化 鈦的紫外線所產生的光激發的抑制效果不足,此外,超過 1 · 〇則複合膠體粒子所具有的折射率降低而較不佳。 Z r ◦ 2 / T10 2莫耳比低於0 _ 1則因爲氧化鈦的紫外線所產生 的光激發的抑制效果不足,此外,超過0.4則複合膠體粒 -15- 200934733 子所具有的折射率降低而較不佳。 . 此外,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 膠體粒子’只要是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可含有由鐵、銅 、鋅、釔、鈮、鉬、銦、銻、鉬、鉛、鉍及姉所成的群中 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作爲氧化物。例如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酸化鐵複合膠體粒子、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氧化鋅複合膠體粒子、氧化鈦-Q 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氧化鈦-氧 化錫-氧化鉻-氧化鎢-氧化鈽複合膠體粒子等。而且,前 述金屬Μ的含量,以M/Ti02莫耳比爲0.01〜0. 1較佳。藉 由再含有上述金屬Μ的氧化物,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可謀求折射率的調整或粒 徑的控制,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的溶膠的安定性的提 高等。 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❹ 子的一次粒徑爲2~50nm,更佳爲2〜30nm。膠體粒子(Α )的一次粒徑低於2nm,則於基材上形成含有前述複合膠 體粒子的被膜時,因爲被膜的硬度變不足,耐擦傷性或耐 磨損性差而較不佳。此外,一次粒徑超過50nm,因爲所 ' 得到的被膜的透明性降低而較不佳。 再者,本發明中一次粒徑之意,在無特別的記載下, 係指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膠體粒子的單一粒 子中的粒子直徑。 此外,藉由以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 -16- 200934733 鎢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使其表面用具有l~7nm的一次 , 粒徑之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進行被覆,可得到酸性氧化物 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此外 ,藉由使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用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之酸性氧化物膠體粒 子進行被覆,特別是可使對於有機溶劑的複合膠體粒子的 分散性提高,可得到安定的有機溶劑分散溶膠。 0 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的質量,相對於成爲核的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質量而言爲 0.0 1〜0.5的比例。此比例低於0.01,因爲經由被覆的複合 膠體粒子對於有機溶劑的分散性提高的效果未充分地發揮 ,此外,因爲即使超過0.5亦無法期待對於有機溶劑的分 散性更提高效果,故無效率。 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複合膠體粒子之核的氧化鈦-氧 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一次粒徑爲2~50nm Q ,更佳爲2~30nm。此膠體粒子(A)的一次粒徑低於2nm ,則於基材上形成含有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 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被膜時,因爲該被膜的 硬度變不足,耐擦傷性或耐磨損性差而較不佳。此外,前 * 述一次粒徑超過5 Onm,因爲所得到的被膜的透明性降低 而較不佳。 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 複合膠體粒子中,被覆所使用的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係 具有1 ~7nm的一次粒徑。作爲酸性氧化物,可列舉五氧 -17- 200934733 化銻、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鉬酸、鉻酸等 、 ,但以五氧化銻或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較佳 。五氧化銻膠體粒子或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 膠體粒子,pH約3~11之廣範圍且表面電荷爲負電荷。因 此,藉由被覆成爲核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鍩-氧化鎢複 合膠體粒子,上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表面電荷係pH約3〜1 1的廣範 0 圍且成爲負電荷,該膠體粒子被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 時,可得到安定的溶膠。 本發明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 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中,五氧化銻、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 複合氧化物等之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因爲並非只是物理 性地吸附於成爲核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 膠體粒子的表面,而是化學性堅固地鍵結,故不會因爲強 烈攪拌或溶劑置換、經由超濾而濃縮、洗淨等,而從氧化 〇 鈦-氧化錫-氧化鍩-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脫離。 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 合氧化物膠體粒子時,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莫耳比, 81〇2/81)2〇5爲0.55〜55較佳。 • 此外,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 鎢複合膠體粒子使用於塑膠基材所施加的被膜時,塑膠基 材與被膜的密著性、被膜的耐候性、耐光性、耐濕性、耐 水性、耐磨損性、長期安定性等提高。 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 -18- 200934733 合氧化物膠體粒子時,特別是可提高被膜的耐濕性、耐磨 損性、長期安定性。 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子,或以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作 爲核,其表面用具有卜7nm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化物膠 體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折射率,雖然依膠體粒子的組 成及膠體粒子的結晶狀態而變動,大約1.9〜2.4的範圍。 含有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的溶膠,或含有以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 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其表面用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 的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之溶膠,係上述 複合氧化物膠體粒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者。 含有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的溶膠,或含有以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 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其表面用具有卜7nm的一次粒徑 的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之溶膠的全金屬 氧化物濃度爲0.1〜50質量% ’較佳爲1~30質量%的範圍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低於〇·1質量%,因爲摻合其他成分 所得到的塗佈組成物的濃度過低而較不佳。此外,全金屬 氧化物超過50質量%則會有溶膠的安定性降低的情況。 本發明的溶膠爲有機溶劑溶膠或水與有機溶劑的混合 -19- 200934733 溶劑溶膠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具體而言可列舉甲醇、 乙醇、異丙醇、η-丙醇等之醇類、二甲基甲醯胺、Ν,Ν-二 甲基乙醯胺等之直鏈醯胺類、Ν-甲基-2-吡略烷酮等之環 狀醯胺類、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乙二醇等之二醇類 、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之酯類、二甲基醚、 甲基乙基醚、四氫呋喃等之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 基異丁基酮等之酮類、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等。 0 此等的有機溶劑,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的溶膠爲有機溶劑溶膠或水與有機溶劑的混合 溶劑溶膠時,該有機溶劑溶膠或該混合溶劑溶膠,將本發 明的分散劑爲水之溶膠(水性溶膠)的水,可藉由一般方 法’例如以蒸發法、超濾法等進行溶劑置換而得到。 所使用的有機溶劑爲上述醚類、酮類、芳香族烴類等 之疏水性溶劑時,因爲溶劑置換前預先將本發明的膠體粒 子的表面以矽烷偶合劑、矽烷基化劑、各種界面活性劑等 〇 處理而疏水化,則可輕易地進行溶劑置換,故較佳。 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子’可藉由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藉由離子交換法、膠溶法 、水解法、反應法等而製造。作爲原料,可使用上述金屬 的水溶性鹽、金屬醇鹽、或金屬粉末等。作爲氧化鈦成分 的原料’可列舉四氯化鈦、硫酸鈦、硝酸鈦、異丙氧鈦等 。作爲氧化錫成分的原料,可列舉氯化錫、錫酸鈉、金屬 錫、四丁氧基錫、二丁氧基二丁基錫等。作爲氧化鍩成分 的原料,可列舉氯氧化鉻、氧硫酸鉻、氧硝酸锆、氧乙酸 -20- 200934733 锆、碳酸鉻、乙氧鍩、四乙氧锆、四丙氧锆等。作爲氧化 鎢成分的原料,可列舉六氯化鎢、氯氧化鎢、鎢酸鈉、六 乙氧鎢等。 例如純水中以 Sn02/Ti02莫耳比爲 0.1〜1.0,以 Zr02/Ti02莫耳比爲0.1〜0.4的比例添加四氯化鈦、氯化 錫、碳酸锆,以70〜100 °C左右加熱,生成氧化鈦·氧化錫_ 氧化銷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此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 溶膠中,可以M/Ti02莫耳比爲〇.〇1〜〇.1的比例添加由鐵 、銅、鋅、釔、鈮、鉬、銦、銻、鉅、鉛、鉍及鈽所成的 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水溶性鹽。 藉由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複合膠 體粒子的水性溶膠中添加異丙基胺等之鹼成分,可藉由陰 離子交換得到鹼安定型水性溶膠。於此水性溶膠中,添加 另外將鎢酸鈉水溶液進行陽離子交換,添加烷基胺而調製 的含有烷基胺的鎢酸寡聚物,藉由以150~3 00°C左右水熱 處理,可得到含有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之水性溶膠。 以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鍩-氧化鎢複合膠體 粒子作爲核,其表面用具有l〜7nm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 化物膠體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可藉由於含有前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中添加而 被覆一次粒徑1〜7nm的五氧化銻膠體粒子或五氧化銻與 二氧化矽的複合膠體粒子而得到。 -21 - 200934733 前述五氧化銻膠體粒子,例如藉由添加相對於將2.5 質量%銻酸鉀水溶液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而得到的水溶液 中所含有的Sb2〇5成分的質量爲約40質量%的二異丙基 胺而得到。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膠體粒子,藉由透過型電子 顯微鏡所觀察到的l〜7nm的粒子。 此外,前述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膠體粒子,例 如藉由添加相對於將2.5質量%銻酸鉀與2.5質量%矽酸 0 鉀的混合水溶液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後,可相對於Si02 與Sb205的合計的質量添加約40質量%的二異丙基胺而 得到。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膠體粒子,藉 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1〜7nm的粒子。 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鍩-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 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以及本發明的酸性氧化物被 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水 〇 及/或有機溶劑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錯·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只要可達成本發明的 目的’可含有其他的任意成分。 羼 特別是羥酸類,相對於前述本發明的溶膠所含有的全 金屬氧化物的合計的質量而言,使由使其以約30質量% &下含有’可得到分散性更受到改良的溶膠。作爲所使用 的經酸之例,可列舉乳酸、酒石酸、枸櫞酸、葡糖酸、蘋 果酸、乙醇酸等。 此外’前述本發明的溶膠,可含有鹼成分,可使其相 -22- 200934733 對於前述本發明的溶膠所含有的全金屬氧化物的合計的質 量而言’以約30質量%以下含有。例如Li、Na、K、Rb 、Cs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NH4、乙基胺、三乙基胺、異 丙基胺、η-丙基胺、二異丙基胺等之烷基胺、苄胺等之芳 烷基胺、哌啶等之脂環式胺、單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之烷 醇胺。此等可混合2種以上含有。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使用的(S)成分中的一般式 (I )中, (R1)a(R3)bSi(〇R2)4-(a + b) (I) ,包含R1與R3爲相同的有機基或相異的有機基時,或a 與b爲相同的整數或相異的整數時之有機矽化合物。 上述(S)成分中的一般式(I)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 物,可列舉例如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η -丙 氧基矽烷、四異丙氧基矽烷、四η-丁氧基矽烷、四乙醯 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丙氧基矽烷、甲基 三乙醯氧基矽烷、甲基三丁氧基矽烷、甲基三丙氧基矽烷 、甲基三戊氧基砂院、甲基二苯氧基砂院、甲基二节基氧 基矽烷、甲基三苯乙基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三甲氧 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 乙基三甲氧基政垸、α-環氧丙氧基乙基三乙氧基形7院、 yS-環氧丙氧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乙基三 乙氧基矽烷、〇;-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 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 -23- 200934733 矽烷、/S-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院、環氧丙 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砍 7"-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丙氧基砂垸、^ _環氧丙氧基丙 丁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三苯氧基砂垸、 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丁基二乙 矽烷、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r·環氧丙 丁基三甲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砂 ^ <5 -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5 -環氧丙氧基丁 乙氧基矽烷、(3,4-環氧環己基)甲基三甲氧基砂院 3,4 -環氧環己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Θ _( 3,4 —環氧 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 - (3,4-環氧環己基)乙基 氧基矽烷、/3 - (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丙氧基砂 冷-(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丁氧基矽烷、沒_(3 氧環己基)乙基三苯氧基矽烷、r-(3,4-環氧環己基 基三甲氧基矽烷、r-(3,4-環氧環己基)丙基三乙氧 D 烷、5-(3,4-環氧環己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 3,4-環氧環己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 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甲基二乙氧基矽 * α-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 ' 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甲 矽烷、iS-環氧丙氧基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 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丙基甲 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 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Τ-環氧丙氧基 氧基 烷、 基三 環氧 氧基 氧基 烷、 基三 ' ( 環己 三乙 烷、 ,4-環 )丙 基矽 J -( 基甲 烷、 基乙 氧基 氧丙 基二 、β -丙基 -24- 200934733 甲基二甲氧基砍燒、r -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一乙氧基砂 烷、τ-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丙氧基矽烷、了 -環氧丙氧 基丙基甲基二丁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苯 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院、r -環 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乙 烯基二甲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乙烯基二乙氧基 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 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 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乙醯 氧基矽烷、r-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r-氯丙基三乙氧基 矽烷、r-氯丙基三乙醯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 基矽烷、r-甲基丙烯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锍基 丙基三甲氧基矽烷、r-锍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氰基 乙基三乙氧基矽烷、氯甲基三甲氧基矽烷、氯甲基三乙氧 基矽烷、n-( /3·胺基乙基)r-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N- ( θ -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r-胺 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ν-(θ-胺基乙基)r-胺基丙 基三乙氧基矽烷、N-(;5-胺基乙基)r-胺基丙基甲基二 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 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r-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r-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 、二甲基二乙醯氧基矽烷、r -甲基丙烯基氧基丙基甲基 二甲氧基矽烷、r-甲基丙烯基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 烷、r-锍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r-锍基甲基二乙氧 -25- 200934733 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 . 矽烷等,此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2種以上組使用。 此外,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使用的(S)成分中的 一般式(I)的有機矽化合物的水解物,藉由使上述一般 式(I)的有機矽化合物水解,變成上述R2的一部分或全 部被取代爲氫原子之化合物。此等的一般式(I)的有機 矽化合物的水解物,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0 水解係藉由於上述的有機矽化合物中,添加鹽酸水溶液、 硫酸水溶液、乙酸水溶液等之酸性水溶液且攪拌而進行。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使用的(S)成分中的一般式 (Π) [(R4)cSi(〇X)3.c]2Y (II) 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甲撐雙甲基二甲氧基 矽烷、乙撐雙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丙撐雙乙基二乙氧基矽 0 烷、丁撐雙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等,此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 合2種以上使用。 此外,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使用的(S)成分中的 一般式(II)的有機矽化合物的水解物,藉由使上述一般 • 式(Π)的有機矽化合物水解,成爲上述X的一部或全部 被置換成氫原子的化合物。此等的一般式(II)的有機矽 化合物的水解物,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水 解係藉由於上述的有機矽化合物中,添加鹽酸水溶液、硫 酸水溶液、乙酸水溶液等之酸性水溶液且攪拌而進行。 -26- 200934733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使用的(s )成分,係由一般 式(I)及一般式(II)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以及其 水解物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含有矽的物質。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使用的(S)成分,較佳係由 一般式(I)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以及其水解物所成 的群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含有矽的物質。特別是R1及 R3的任一者爲具有環氧基之有機基,R2爲烷基,且a及b 各自爲0或1,a + b符合1或2的條件之一般式(I)的有 機矽化合物及其水解物較佳,作爲較佳的有機矽化合物之 例,係環氧丙氧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三 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α-環氧 丙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乙基三甲氧基 矽烷、環氧丙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 丙基三甲氧基较院、α-環氧丙氧基丙基二乙氧基砂院、 泠-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三 乙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 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丙氧基 砂焼、r -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丁氧基砍院、r _環氧丙氧基 丙基三苯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 α-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丁基三 乙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環氧 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丁基三甲氧基 矽烷、環氧丙氧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 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甲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 -27- 200934733 、〇:-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氧丙氧基 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乙基甲基二甲氧 基矽烷、yS-環氧丙氧基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α-環氧 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砂院、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 二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 /3 -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r -環氧丙氧基丙 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 砂院、r-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丙氧基砂院、環氧丙 氧基丙基甲基二丁氧基政院、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 苯氧基砂院、7 -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一甲氧基砂垸、7-環氧丙氧基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氧丙氧基丙基 乙烯基二甲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乙烯基二乙氧 基矽烷。 而且,較佳係r-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r-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了 -環氧丙氧基丙基 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及此等的水解物,此等可單獨使用或可 以混合物使用。此外,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r-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τ-環氧丙氧基 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或此等的水解物’而且,可倂用相 當於一般式(ϊ )中a + b = o的4官能的化合物。作爲相當 於4官能的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 砍院、四異丙氧基矽烷、四η-丙氧基矽烷、四η-丁氧基 砍院、四tert-丁氧基砂院、四sec-丁氧基砂院等。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τ1)成分所使用的複合膠體 -28- 200934733 粒子’可利用以下所表示的複合膠體粒子。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1)成分,係具有2〜5 Onm 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o.i〜1_〇、Zr〇2/Ti〇2莫 耳比爲0.1〜0.4、及W03/Ti02莫耳比爲〇.〇3~〇.15之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構成成分之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锆及氧化鎢以原子能階(atomic level )被均勻地複合(固溶)之膠體粒子。 藉由對氧化鈦、氧化錫及氧化錐的複合氧化物膠體粒 子以特定的比例使氧化鎢複合,因爲來自氧化鈦的光激發 所造成的膠體粒子的變色約可完全地抑制。被複合的氧化 鎢的比例,可以相對於氧化鈦的莫耳比表示,W03/Ti02 莫耳比爲0.01〜0.15。W03/Ti02莫耳比低於0.01或超過 0.15,則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因 爲紫外線所產生的光激發而變色爲黃色〜橙色,故較不佳 。氧化錫及氧化銷,各自具有抑制因爲氧化鈦的紫外線所 產生光激發的效果,使其以Sn02/Ti02莫耳比爲〇.1〜1.〇 ,Zr02/Ti02莫耳比爲 0.1〜0.4 的比例進行複合。 Sn02/Ti02莫耳比低於0.1則因爲氧化鈦的紫外線所產生 的光激發的抑制效果不足,此外,超過1 · 〇則複合膠體粒 子所具有的折射率降低而較不佳。Zr02/Ti02莫耳比低於 0.1則因爲氧化鈦的紫外線所產生的光激發的抑制效果不 足,此外,超過0.4則複合膠體粒子所具有的折射率降低 而較不佳。 此外,(T 1 )成分所使用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_ -29- 200934733 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只要是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可含 . 有由鐵、銅、鋅、釔、鈮、鉬、銦、銻、鉅、鉛、鉍及鈽 . 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作爲氧化 物。例如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酸化鐵複合膠體 粒子、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氧化鋅複合膠體粒 子、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 、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氧化铈複合膠體粒子等 0 。而且,前述金屬Μ的含量,以M/Ti02莫耳比而言爲 0.01~0.1較佳。藉由再含有上述金屬Μ的氧化物,(T1 )成分所使用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 粒子,可謀求折射率的調整或粒徑的控制,分散於水及/ 或有機溶劑的溶膠的安定性的提高等。 本發明的(Τ 1 )成分所使用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鍩-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一次粒徑爲2~ 5 Onm,更佳爲 2〜30nm。複合膠體的一次粒徑低於2nm,則於基材上形 φ 成含有前述複合膠體粒子的被膜時,因爲被膜的硬度變不 足,耐擦傷性或耐磨損性差而較不佳。此汫.,一次粒徑超 過5Onm,因爲所得到的被膜的透明性降低而較不佳。 ' 再者,本發明中一次粒徑之意,在無特別的記載下, * 係指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膠體粒子的單一粒 子中的粒子直徑。 此外,本發明的(T2 )成分所使用的酸性氧化物被覆 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具有 2〜50nm的一次粒徑,Sn〇2/Ti〇2莫耳比爲 〇_1〜1.0、 -30- 200934733
Zr02/Ti02莫耳比爲 0.1-0.4、及 W03/Ti02莫耳比爲 0.0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 爲核,其粒子表面以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之酸性氧化 物的膠體粒子被覆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上述複合膠體粒子的一次粒徑之意,係指藉由透過型 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膠體粒子的單一粒子中的粒子直徑 ❹ 藉由使前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 粒子,因爲用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之酸性氧化物膠體 粒子進行被覆,特別是可提高對於有機溶劑的複合膠體粒 子的分散性,故有效地使用於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 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的質量,相對於成爲核的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質量而言爲 0.01〜0.5的比例。此比例低於0.01,因爲經由被覆的複合 0 膠體粒子對於有機溶劑的分散性提高的效果未充分地發揮 ,此外,因爲即使超過0.5亦無法期待對於有機溶劑的分 散性更提高效果,故無效率。 ' 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複合膠體粒子之核的氧化鈦-氧 ' 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一次粒徑爲2〜50nm ,更佳爲2〜30nm。此膠體粒子(A)的一次粒徑低於2nm ,則於基材上形成含有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 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被膜時,因爲該被膜的 硬度變不足,耐擦傷性或耐磨損性差而較不佳。此外,前 -31 - 200934733 述一次粒徑超過50nm,因爲所得到的被膜的透明性降低 而較不佳。 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 複合膠體粒子中,被覆所使用的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係 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作爲酸性氧化物,可列舉五氧 化銻、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鉬酸、鉻酸等 ,但以五氧化銻或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較佳 。五氧化銻膠體粒子或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 膠體粒子,pH約3〜11之廣範圍且表面電荷爲負電荷。因 此,藉由被覆成爲核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 合膠體粒子,上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表面電荷係pH約3~1 1的廣範 圍且成爲負電荷,該膠體粒子被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 時,可得到安定的溶膠,故可有效地利用於本發明的塗佈 組成物。 本發明的(T2)成分所使用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中,五氧化銻、 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等之酸性氧化物膠體粒 子,因爲並非只是物理性地吸附於成爲核的氧化鈦-氧化 錫-氧化鍩-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表面,而是化學性堅固 地鍵結,故不會因爲強烈攪拌或溶劑置換、經由超濾而濃 縮、洗淨等,而從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脫離。 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 -32- 200934733 合氧化物膠體粒子時,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莫耳比,係 Si02/Sb2〇5 爲 0.55〜55 較佳。 此外,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 鎢複合膠體粒子使用於於塑膠基材所施加的被膜時,塑膠 基材與被膜的密著性、被膜的耐候性、耐光性、耐濕性、 耐水性、耐磨損性、長期安定性等提高。 前述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 合氧化物膠體粒子時,特別是可提高被膜的耐濕性、耐磨 損性、長期安定性。 本發明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子或以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鍩-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作爲 核,其表面用具有l〜7nm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化物膠體 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折射率,雖然依膠體粒子的組成及 膠體粒子的結晶狀態而變動,大約1.9-2.4的範圍。 以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 1 )成分所使用的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或(T2)成分所 使用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作爲 核,其表面用具有l〜7nm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化物膠體 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之溶膠,可作爲上述複合氧化物膠體 粒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的溶劑使用。 以前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的溶膠,或以前述氧化鈦-氧化 -33- 200934733 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其表面用具有 1〜7nm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進行被覆的酸性 氧化辦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的溶膠的全金屬氧化物濃度,爲 0.1~50質量%,較佳爲1〜3 0質量%的範圍。全金屬氧化 物濃度低於0.1質量%,因爲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濃度 過低而較不佳。此外,全金屬氧化物超過50質量%則會 有溶膠的安定性降低的情況。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1)成分或(T2)成分所 使用的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或水與有機溶劑的混 合溶劑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具體而言可列舉甲醇、乙 醇、異丙醇、η-丙醇等之醇類、二甲基甲醯胺、Ν,Ν-二甲 基乙醯胺等之直鏈醯胺類、Ν-甲基-2-吡咯烷酮等之環狀 醯胺類、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乙二醇等之二醇類、 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之酯類、二甲基醚、甲 基乙基醚、四氫呋喃等之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 異丁基酮等之酮類、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等。此 等的有機溶劑,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Τ1)成分或(Τ2)成分所 使用的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有機溶劑溶膠或水與有機溶劑 的混合溶劑溶膠使用時,該有機溶劑溶膠或該混合溶劑溶 膠,將前述複合膠體粒子的分散媒爲水之溶膠(水性溶膠 )的水,可藉由一般方法,例如以蒸發法、超濾法等進行 溶劑置換而得到。 -34- 200934733 所使用的有機溶劑爲上述醚類、酮類、芳香族烴類等 ^ 之疏水性溶劑時,因爲溶劑置換前預先將膠體粒子的表面 以砂院偶合劑、砂院基化劑、各種界面活性劑等處理而疏 水化,則可輕易地進行溶劑置換,故較佳。 此外,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1)成分或(T2) 成分中作爲核用所使用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 複合膠體粒子,可藉由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藉由離子交換 φ 法、膠溶法、水解法、反應法等而製造。作爲原料,可使 用上述金屬的水溶性鹽、金屬醇鹽、或金屬粉末等。作爲 氧化鈦成分的原料,可列舉四氯化鈦、硫酸鈦、硝酸鈦、 異丙氧鈦等。作爲氧化錫成分的原料,可列舉氯化錫、錫 酸納、金屬錫、四丁氧基錫、一 丁氧基二丁基錫等。作爲 氧化锆成分的原料,可列舉氯氧化鉻、氧硫酸鉻、氧硝酸 锆、氧乙酸锆、碳酸鉻、乙氧鉻、四乙氧銷、四丙氧锆等 。作爲氧化鎢成分的原料,可列舉六氯化鎢、氯氧化鎢、 φ 鎢酸鈉、六乙氧鎢等。 例如純水中以 Sn02/Ti02莫耳比爲 0.1〜1.0,以 Zr〇2/Ti〇2莫耳比爲0.1〜0.4的比例添加四氯化鈦、氯化 ' 錫、碳酸锆,以70~100°C左右加熱,生成氧化鈦-氧化錫- • 氧化鉻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此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 溶膠中,可以M/Ti02莫耳比爲〇.〇1〜〇.1的比例添加由鐵 、銅'鋅、釔、鈮、鉬、銦、銻、钽、鉛、鉍及铈所成的 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水溶性鹽。 藉由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複合膠 -35- 200934733 體粒子的水性溶膠中添加異丙基胺等之鹼成分,可藉由陰 . 離子交換得到鹼安定型水性溶膠。於此水性溶膠中,添加 另外將鎢酸鈉水溶液進行陽離子交換,添加烷基胺而調製 的含有烷基胺的鎢酸寡聚物,藉由以150〜300°C左右水熱 處理,可得到含有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之水性溶膠。 以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2 )成分所使用的氧化 0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作爲核,其表面 用具有1 ~7nm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進行被 覆的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 膠體粒子,可藉由於含有前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 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中添加而被覆一次粒徑 1〜7nm的五氧化銻膠體粒子或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 膠體粒子而得到》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2)成分中作爲酸性氧化物 Q 使用的五氧化銻的膠體粒子,可用下述所表示的方法(氧 化法、酸分解法等)得到。作爲酸分解法之例,可列舉使 銻酸鹼與無機酸反應後用胺膠溶之方法(特開昭 60-4 1 536號公報、特開昭6 1 -2279 1 8號公報、特開 * 200 1 - 1 23 1 1 5號公報),作爲氧化法之例,可列舉在胺或 鹼金屬的共存下使三氧化銻用過氧化氫進行氧化之方法( 特公昭5 7- 1 1 84 8號公報、特開昭59-23292 1號公報)或 使三氧化銻用過氧化氫氧化後,添加胺或鹼金屬之方法。 例如藉由添加相對於將2.5質量%銻酸鉀水溶液通過陽離 -36- 200934733 子交換樹脂而得到的水溶液中所含有的Sb2〇5成分的質量 - 爲約40質量%的二異丙基胺而得到。 . 作爲上述五氧化銻的膠體粒子所使用的胺之例,可列 舉銨、四級銨或水溶性的胺。作爲此等的較佳例子,可列 舉異丙基胺、二異丙基胺、η -丙基胺、二異丁基胺等的烷 基胺、苄胺等的芳烷基胺、哌啶等之脂環式胺、單乙醇胺 、三乙醇胺等之烷基胺、氫氧化四甲基銨等的4級銨。特 0 別是以二異丙基胺及二異丁基胺爲佳。 五氧化銻的膠體粒子,可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進行 觀察,一次粒徑爲1〜7nm的膠體粒子。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2 )成分中作爲酸性氧化物 使用的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可用下述所表 示的方法(例如特公昭5 0-40 1 1 9號公報)得到。亦即混 合矽酸鹼水溶液或矽酸溶膠液與銻酸鹼水溶液後,可藉由 使用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脫陽離子而得到。 Q 作爲銻原料,較佳係可使甩銻酸鉀水溶液;作爲二氧 化矽原料,可使用矽酸鈉、矽酸鉀及令此等進行陽離子交 換後所得到的活性矽酸,Si02/Sb205莫耳比爲0.55~55。 ^ 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係微小的五氧化 • 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膠體粒子,膠體粒子可藉由透過型電 子顯微鏡進行觀察,一次粒徑爲1〜7nm的膠體粒子。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 1 )成分所使用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 溶劑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 -37- 200934733 溶膠,以及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T2)成分所使用的酸 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 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 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只要可達成 本發明的目的,可含有其他的任意成分。 特別是羥酸類,藉由相對於前述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 水及/或有機溶劑的溶膠所含有的全金屬氧化物的合計的 質量而言,以約3 0質量%以下含有,可得到分散性更受 到改良的溶膠。作爲所使用的羥酸之例,可列舉乳酸、酒 石酸、枸櫞酸、葡糖酸、蘋果酸、乙醇酸等。 此外,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Τ 1 )成分或(Τ2 ) 成分所使用的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可含有鹼成分,可 使其相對於前述本發明的溶膠所含有的全金屬氧化物的合 計的質量而言,以約30質量%以下含有。例如Li、Na、 K、Rb、Cs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NH4、乙基胺、三乙基 胺、異丙基胺、η-丙基胺、二異丙基胺等之烷基胺、苄胺 等之芳烷基胺、哌啶等之脂環式胺、單乙醇胺、三乙醇胺 等之烷醇胺。 此外,更提高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的(Τ1)成分或( Τ2)成分所使用的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的固形分濃度時 ’可藉由常法,例如蒸發法、超濾法等濃縮至最大約50 重量%爲止。又欲調整此溶膠的pH時,可於濃縮後,藉 由將前述鹼金屬、有機鹽基(胺)、羥酸等添加於溶膠而 進行。特別是金屬氧化物的合計濃度爲1 0〜40重量%之溶 -38- 200934733 膠較爲實用。使用超濾法作爲濃縮法,因爲共存於溶膠中 ^ 之聚陰離子、極微小粒子等與水一起通過超濾膜,故可將 溶膠的不安定化的因之此等聚陰離子、極微小粒子等從 溶膠去除。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係相對於100質量份之(S) 成分,以1〜500質量份的比例摻合(丁1)成分或(丁2) 成分者。亦即,相對於1〇〇質量份之(S)成分:有機矽 0 化合物,含有1〜5 00質量份之(T1)成分:具有2~50nm 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0.1〜1.0、Zr02/Ti02莫 耳比爲0.1〜0.4、及W03/Ti02莫耳比爲〇.〇3~0.15之氧化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較適當。前述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低於1質量 份則硬化膜的折射率變低,於基材的應用範圍明顯地受到 限制。此外,超過5 0 0質量份,則硬化膜與基板之間變得 易發生裂縫等,而且導致透明性的降低的可能性變大。 Q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係相對於1〇〇質量份之(s) 成分,以1〜500質量份的比例摻合(1'1)成分或(丁2) 成分者。亦即,以相對於1〇〇質量份之(S)成分:有機 矽化合物,含有1〜5 00質量份之(T2 )成分:以具有 * 2~50nm的一次粒徑,以Sn02/Ti02莫耳比而言爲〇_ 1〜1 ·〇 、以Zr〇2/Ti〇2莫耳比而言爲0.1~0.4、及以w〇3/Ti02莫 耳比而言爲0.0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 合膠體粒子作爲核,粒子表面用具有1〜7nm的一次粒徑 的酸性氧化物的膠體粒子進行被覆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 -39- 200934733 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較適當。酸性氧 . 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低於1質量份則硬化_的折射率變低,於基材的應用範圍 明顯地受到限制。此外,超過500質量份,則硬化膜與基 板之間變得易發生裂縫等,而且導致透明性的降低的可能 性變大。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中,可含有用於促進反應的硬化 φ 觸媒,亦可含有調整與成爲各種基板之透鏡的折射率用之 微粒子狀金屬氧化物,而且,爲了於塗佈時使濕濡性提高 ,使硬化膜的平滑性提高爲目的,可使其含有各種的界面 活性劑。而且,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等在不會對硬化 膜的物性造成影響下亦可添加。 作爲前述硬化觸媒之例,可列舉烯丙胺、乙胺等之胺 類、又含有路易斯酸或路易斯鹼之各種酸或鹼,例如具有 有機羧酸、鉻酸、次氯酸、硼酸、過氯酸、溴酸、亞硒酸 〇 、硫代硫酸、原矽酸、硫代氰酸、亞硝酸、鋁酸、碳酸等 之鹽或金屬鹽,而且具有鋁、锆、鈦之金屬醇鹽或此等的 金屬螯合化合物。 此外,作爲前述微粒子狀金屬氧化物,可列舉氧化鋁 * 、氧化鈦、氧化銻、氧化鉻、二氧化矽、氧化铈等之微粒 子。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可於基材上塗佈硬化而成爲硬 化膜。塗佈組成物的硬化,藉由熱風乾燥或活性能量線照 射而進行,作爲硬化條件,可於7 0〜2 0 0 °c的熱風中進行, -40- 200934733 特別佳爲90〜15 0°C。再者’作爲活性能量線,有遠紅外線 . ’可降低因爲熱所造成的損傷。 _ 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可於光學基材上塗佈硬化而成 爲硬化膜。而且,本發明更可得到表面具有經層合由上述 塗佈組成物所成的硬化膜、衝撃吸收膜、及防反射膜的膜 之光學構件。 作爲將由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成的硬化膜形成於基 0 材上之方法’可列舉將上述的塗佈組成物塗佈於基材之方 法。作爲塗佈手段,浸漬法、旋轉法、噴霧法等之通常進 行的方法可適用,以浸漬法、旋轉法爲特別佳。 而且將上述塗佈組成物塗佈於基材前,對於基材可藉 由使用藉由酸、鹼、各種有機溶劑之化學處理或藉由電漿 、紫外線等之物理處理或者使用各種洗劑之洗劑處理,而 且,藉由使用利用各種樹脂之底漆處理,提高基材與硬化 膜的密著性。 〇 於上述底漆用各種樹脂可添加作爲折射率調整材之( Τ1)成分及(Τ2)成分所記載的複合膠體粒子。 此外,被設置於由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成的硬化膜 上之由無機氧化物的蒸鏟膜所成的防反射膜,並沒有特別 ^ 的限制,可使用由先前技術以來已知的由無機氧化物的蒸 鍍膜所成的單層或多層的防反射膜。作爲此防反射膜之例 ,可列舉例如特開平2-262 1 04號公報、特開昭56- 1 1 6003 號公報所揭示的防反射膜等。具體而言,可列舉使Si02 、Zr02、Ti02、Y203、Al2〇3、Ta205等之高折射率及低折 -41 - 200934733 射率的各蒸鍍膜交互地層合者。 衝撃吸收膜係提高耐衝撃性,此衝撃吸收膜,以聚丙 烯酸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乙烯基醇系樹脂等 所構成。 此外,由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成的硬化膜,可作爲 高折射率膜使用於反射膜,而且,藉由加入防霧、光致變 色、防污等的機能成分,可作爲多機能膜使用。 具有由本發明的塗佈組成物所成的硬化膜之光學構件 ,除了眼鏡透鏡之外,亦可使用於附設於攝影機用透鏡、 汽車的窗玻璃、液晶顯示器或電漿顯示器等之濾光器等。 【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考例ι(鎢酸寡聚物的調製) 於200L的不鏽鋼製容器中將鎢鎢酸鈉5.7kg (以 W03而言含有69.2%,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製)於 純水125kg中稀釋,將此液體通過經塡充氫型陽進子交換 樹脂(Amberlite IR-120B、ORGANO (股)製)的管柱。 藉由陽離子交換所得到的鎢酸水溶液中添加純水570kg而 稀釋後,在攪拌下添加8 52g異丙基胺’得到鎢酸寡聚物 。所得到的鎢酸寡聚物,以W03而言爲0.56質量%,異 丙基胺/W03莫耳比爲0.86。 參考例2 (五氧化銻膠體粒子的調製) -42- 200934733 於100L的不鏽鋼製容器中添加三氧化銻8.5kg (廣 東三國製,以Sb203而言含有99.5質量% )、純水 41.〇kg及氫氧化鉀6.9kg (以KOH而言含有95質量% ) ,在攪拌下,緩慢添加3 5質量%過氧化氫5.7kg。所得到 的銻酸鉀水溶液,以Sb205而言爲15.1質量%、以KOH 而言爲10.56質量%,K20/Sb2〇5的莫耳比爲2.4。將所得 到的銻酸鉀水溶液62.1kg以純水稀釋成以Sb205而言爲 2.5質量%,將此液體通過經塡充氫型陽離子交換樹脂( Amberlite IR-120B、ORGANO (股)製)的管柱。陽離子 交換後,於所得到的銻酸水溶液中在攪拌下添加4.5kg二 異丙基胺,得到五氧化銻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所得到的 五氧化銻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以Sb205而言含有1.2質 量%、以二異丙基胺而言爲含有0.7質量%,二異丙基胺 /Sb205的莫耳比爲1.89,經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觀察, 一次粒徑爲l~7nm。 參考例3 (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膠體粒子的調製)
將矽酸鉀水溶液(以Si02而言含有20.0質量%,日 產化學工業(股)製)171.0g,用純水1422g進行稀釋後 ,在攪拌下混合使用與參考例2同樣的方法所得到的銻酸 鉀水溶液117.1g (以Sb205而言含有14.6質量%),持 續攪拌1小時,得到矽酸鉀與銻酸鉀的混合水溶液。將所 得到的矽酸鉀與銻酸鉀的混合水溶液1540g,藉由通過經 塡充氫型陽離子交換樹脂(Amberlite IR-120B、ORGANO -43- 200934733 (股)製)的管柱,得到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膠體粒 子的水性溶膠2703g。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 膠體粒子,全金屬氧化物(Sb205 + Si02)濃度i.9質量% 、Si02/Sb2〇5質量比爲2/1,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觀 察,一次粒徑爲l~7nm。 參考例4 (a)步驟:將氯氧化鈦92.23kg (以丁丨02而言含有 2 8.06質量%,住友鈦(股)製)與碳酸銷4.0kg (以 Zr〇2而言含有43.5質量%,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 製)及水90kg,投入於0.5m3的附有夾套的搪瓷襯裏鋼製 容器,調製氯氧化鈦與氯氧化銷的混合水溶液2 06.4kg ( Ti02 12_5質量%、Zr02 0.84質量% )。將此混合水溶液 在攪拌下加熱至60°C後,將液溫度一邊保持在60~70°C’ 一邊將35質量%過氧化氫水(工業用)45.6kg與金屬錫 粉末(山石金屬(股)製AT-Sn、No.200 ) 25.0kg均等地 各自分成10次添加。過氧化氫水與金屬錫粉末的添加’ 係以先加入過氧化氫水,接著慢慢地加入金屬錫粉末’金 屬錫的溶解反應結束後,接著重複過氧化氫水與金屬錫的 添加之方法進行。此反應因爲是發熱反應’故一邊冷卻容 器一邊進行,將液溫保持在60〜70°C。添加時’係以過氧 化氫水與金屬錫的比例,H2〇2/Sn莫耳比爲2.2進行。過 氧化氫水與金屬錫的添加所需要的時間爲3小時’反應結 束後,於所得到的水溶液中再溶解4.0kg碳酸鉻(以Zr〇2 -44 - 200934733 而言含有43.5質量%,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製) . ,以8 5 °C進行2小時熟成,得到淡黃色透明的鹼性氯化 鈦-鉻-錫複合鹽水溶液3 4 7kg。所慢到的鹼性氯化鈦_锆_ 錫複合鹽水溶液中的氧化鈦濃度爲7 · 5質量%,氧化銷濃 度爲1.0質量%,氧化錫濃度爲9.1質量%,Sn02/Ti02 莫耳比 0.65、Zr02/Ti02 莫耳比 0.20。 (b )步驟:(a )步驟所得到的鹼性氯化鈦-鍩-錫複 0 合鹽水溶液347kg中添加純水1 860kg,成爲Ti02、Zr02 及Sn02的合計爲2.77質量%的水溶液。將此水溶液以 95〜98°C進行1〇小時水解,得到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複 合膠體粒子的凝聚物淤漿。 (c )步驟:(b )步驟所得到的氧化鈦-氧化锆-氧化 錫複合膠體的凝聚物淤漿藉由超濾裝置以純水進行洗淨, 去除過剩的電解質而使其解膠,得到酸性的氧化鈦-氧化 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1 3 98kg。所得到的水 〇 性溶膠的pH爲2.8,電導度爲1580pS/cm,固形分(Ti〇2 ' Zr02及Sn02的合計)濃度爲4.59質量%。 (d )步驟:將相對於(c )步驟所得到的酸性的氧化 鈦-氧化鉻-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1 3 98g,在攪 ' 拌下添加混合參考例2所調製的五氧化銻膠體粒子的水性 溶膠644kg後,將液體通過經塡充氫氧基型陰離子交換樹 月旨(Amberlite IRA-410,ORGANO (股)製)的管柱,得 到五氧化銻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 性溶膠2582kg,pH爲10.67,全金屬氧化物濃度爲2.92 -45- 200934733 質量%。 參考例5 ^ (a)步驟:將氯氧化鈦15〇.〇kg (以Ti02而言含有 28.06質量%,住友鈦(股)製)與碳酸鉻14.9kg (以 Zr02而言含有43.6質量%,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 製)及水13 4kg,投入於〇.5m3的附有夾套的搪瓷襯裏鋼 ^ 製容器,調製氯氧化鈦與氯氧化锆的混合水溶液29 8.9kg Ό (Ti〇2 14.1質量%、Zr〇2 0.22質量% )。將此混合水溶 液在攪拌下加熱至60°C後’將液溫度一邊保持在60〜70°C ,一邊將35質量%過氧化氫水(工業用)44.0kg與金屬 錫粉末(山石金屬(股)製AT-Sn、No.200) 25.0kg均等 地各自分成10次添加。過氧化氫水與金屬錫粉末的添加 ,係以先加入過氧化氫水,接著慢慢地加入金屬錫粉末, 金屬錫的溶解反應結束後,接著重複過氧化氫水與金屬錫 Q 的添加之方法進行。此反應因爲是發熱反應,故一邊冷卻 容器一邊進行,將液溫保持在6 0〜7 0 °C。添加時,係以過 氧化氫水與金屬錫的比例,H202/Sn莫耳比爲2.2進行。 * 過氧化氫水與金屬錫的添加所需要的時間爲3小時,反應 ‘ 結束後’於所得到的水溶液中再溶解14 · 9kg碳酸锆(以
Zr〇2而言含有43 ·5質量%,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 製)’以8 5 °C進行2小時熟成,得到淡黃色透明的鹼性氯 化鈦-銷-錫複合鹽水溶液4 4 4.8 k g。所得到的驗性氯化鈦-锆-錫複合鹽水溶液中的氧化鈦濃度爲9.5質量%,氧化 46 - 200934733 錆濃度爲2.9質量%,氧化錫濃度爲7.1質量%, Sn02/Ti〇2 莫耳比 〇·4〇、Zr02/Ti02 莫耳比 0.20。 (b )步驟:(a )步驟所得到的鹼性氯化鈦-锆-錫複 合鹽水溶液471kg中添加純水2422kg,成爲Ti02、Zr02 及Sn02的合計爲3.0質量%的水溶液。將此水溶液以 9 5〜9 8 °C進行1 0小時水解,得到氧化駄-氧化銷-氧化錫複 合膠體粒子的凝聚物淤漿。 (c )步驟:(b )步驟所得到的氧化鈦-氧化鍩·氧化 錫複合膠體的凝聚物淤漿藉由超濾裝置以純水進行洗淨, 去除過剩的電解質而使其解膠,得到酸性的氧化鈦-氧化 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1 698kg。所得到的水 性溶膠的pH爲2.8,電導度爲1725 pS/cm,固形分(Ti02 、Zr02及Sn02的合計)濃度爲5.06質量%。 (d )步驟:將相對於(c )步驟所得到的酸性的氧化 鈦-氧化鉻-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1 698kg,在攪 拌下添加混合參考例2所調製的五氧化銻膠體粒子的水性 溶膠93 7kg後,將液體通過經塡充氫氧基型陰離子交換樹 脂(Amberlite IRA-410,ORGANO (股)製)的管柱,得 到五氧化銻被覆氧化鈦-氧化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 性溶膠2749kg,pH爲1 0.69,全金屬氧化物濃度爲3 .1 5 質量%。 參考例6(鎢酸寡聚物的調製) 於200L的不鏽鋼製容器中將鎢酸鈉7.2kg (以WO3 -47- 200934733 而言含有69.2質量%,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製) 於純水159kg中稀釋,將此液體通過經塡充氫型陽進子交 換樹脂(Amberlite IR-120B、ORGANO (股)製)的管柱 。藉由陽離子交換所得到的鎢酸水溶液中添加純水505kg 而稀釋後’在攪拌下添加1.1kg異丙基胺,得到鎢酸寡聚 物。所得到的鎢酸寡聚物,以W03而言爲0.96質量%。 ❹ 實施例1 於參考例4的(c )步驟所得到的酸性的氧化鈦-氧化 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2000g,添加、混合 異丙基胺2.8g與二異丙基胺1.8g後,將液體通過經塡充 氫氧基型陰離子交換樹脂(Amberlite IRA-410,ORGANO (股)製)的管柱,得到鹼性的氧化鈦-氧化鉻-氧化錫複 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3750g,接著於此水性溶膠中添加 參考例1所調製的鎢酸寡聚物820g,以95 °C進行2小時 φ 熟成。W03/Ti02的莫耳比爲0.04。將所得到的水性溶膠 4570g與約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300°C、壓力 20MPa ( megaPascal )、平均流速 1.03 L/分鐘、滯留時間 ' 7.7分鐘進行水熱處理,得到9180g的氧化鈦-氧化锆-氧 ' 化錫-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 所得到的溶膠,Sn02/Ti02莫耳比0.65、Zr02/Ti02 莫耳比0.20,W03/Ti02莫耳比爲0.04。此外,水性溶膠 的物性,爲比重 1.010、黏度 2.8mPa.s、ρΗ11·04、全金 屬氧化物濃度1.0質量%、經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観察 -48- 200934733 之一次粒徑5~6nm,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 司 N5) 42nmo 實施例2 於參考例4的(d )步驟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被覆氧化 鈦-氧化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2120kg中, 添加參考例1所調製的氧化鎢膠體寡聚物483kg,以95 °C 0 進行2小時熟成,W03/Ti02的莫耳比爲0.04。將所得到 的水性溶膠2447kg與約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 300 °C、壓力 20 MPa ( megaPascal )、平均流速 1.03L/分 鐘、滯留時間7.7分鐘進行水熱處理,得到46 8 2kg的氧 化鈦-氧化鉻-氧化錫-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 相對所得到的水性溶膠40 00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25質 量%)添加35質量%過氧化氫水1.4g,接著在攪拌下添 加參考例3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粒子 Q 的水性溶膠526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9質量% ),以 9 5 °C進行2小時熟成。再將所得到的溶膠使用超濾裝置進 行濃縮。所得到的溶膠,Sn02/Ti02莫耳比 0.65、 ^ Zr02/Ti02 莫耳比 0.20,W03/Ti02 莫耳比爲 0.04。此外, ' 所得到的溶膠,爲比重1.152、黏度2.2mPa.s、pH7.6、 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N5 ) 50nm、全金屬 氧化物濃度17.2質量%。將上述經濃縮的水性溶膠280g 使用附有日本茄型燒瓶的蒸發器一邊以6 0 Otorr添加甲醇 一邊藉由蒸餾去除水而將水性溶膠的水用甲醇置換,得到 -49- 200934733 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 錫-五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所得到的甲醇溶 膠係比重1.052、黏度2.6、ρΗ6·7(以與水同質量進行稀 釋)、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之一次粒徑爲5~6nm 、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N5 ) 42nm、水分 0.3質量%、透過率18%、全金屬氧化物濃度29.8質量 %的溶膠。 ❹ 實施例3 於參考例4的(d )步驟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被覆氧化 鈦-氧化銷-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40.0kg中,添 加參考例1所調製的鶴酸寡聚物22.5kg,以95°C進行2 小時熟成,W03/Ti02的莫耳比爲0.10。將所得到的水性 溶膠61.9kg與約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300 °C、壓 力20MPa ( megaPascal )、平均流速1 · 〇3 L/分鐘、滯留時 〇 間7.7分鐘進行水熱處理,得到126.0kg的氧化鈦-氧化 鍩-氧化錫-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相對所得到 的水性溶膠5 500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0質量% )添加 * 35質量%過氧化氫水1.6g,接著在攪拌下添加參考例3 ' 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 5 7 9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9質量% ),以95°C進行2小 時熟成。再將所得到的溶膠使用超濾裝置進行濃縮。所得 到的溶膠,Sn02/Ti02莫耳比 0.65、Zr02/Ti〇2莫耳比 0·20’ W03/Ti02莫耳比爲〇·1〇。此外’水性溶膠的物性 -50- 200934733 ,爲比重1.140、黏度2.1 mPa’s、ΡΗ7·4、經由透過型電 子顯微鏡的観察之一次粒徑5〜6nm,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 (COULTER公司N5) 45nm、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5:5質 量%。將上述經濃縮的水性溶膠350g使用附有日本茄型 燒瓶的蒸發器一邊以6〇〇torr添加甲醇一邊藉由蒸餾去除 水而將水性溶膠的水用甲醇置換,得到五氧化銻-二氧化 矽複合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五氧化銻複合 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所得到的溶膠係比重1.062、黏度 2·5、ΡΗ6.8(以與水同質量進行稀釋)、藉由透過型電子 顯微鏡的觀察之一次粒徑爲5〜6nm、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 (COULTER公司 N5) 41 nm、水分 0.8質量%、透過率 26%、全金屬氧化物濃度29.7質量%。 實施例4 於參考例5的(d )步驟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被覆氧化 鈦-氧化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2617kg中, 添加參考例6所調製的鎢酸寡聚物3 7 8kg,以95 °C進行2 小時熟成,W03/Ti02的莫耳比爲0.03。將所得到的水性 溶膠61.9kg與約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300 °C、壓 力20MPa ( megaPascal )、平均流速1.03L/分鐘、滯留時 間7.7分鐘進行水熱處理,得到4679.0kg的氧化鈦-氧化 鍩-氧化錫-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於所得到的 水性溶膠22 99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35質量%)中在攪 拌下添加二異丁基胺(DAICEL化學工業(股)製) -51 - 200934733 1.26kg及參考例3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体 „ 體粒子的水性溶膠181k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7質量 ),以95 °C進行2小時熟成。再將所得到的溶膠使用超 裝置進行濃縮。所得到的溶膠,Sn02/Ti02莫耳比0.40 Zr02/Ti02莫耳比0.20,W03/Ti02莫耳比爲0.03。此外 水性溶膠的物性,爲比重1.165、pH9.6、藉由透過型電 顯微鏡觀察的一次粒徑6~8nm、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7. 0 質量%。將上述經濃縮的水性溶膠450g使用附有曰本 型燒瓶的蒸發器一邊以600t〇rr添加甲醇一邊藉由蒸餾 除水而將水性溶膠的水用甲醇置換,得到五氧化銻-二 化矽複合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五氧化銻 合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所得到的溶膠係比重1.067、 度2.4、!>117.3(以與水同質量進行稀釋)、藉由透過型 子顯微鏡的觀察之一次粒子徑爲6~8nm、動態光散射法 子徑(COULTER公司N5 ) 3 0nm、水分0.7質量%、透 φ 率50%、全金屬氧化物濃度30.3質量%。 比較例1 將參考例4的(d )步驟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被覆氧 鈦-氧化鉻-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30.0kg’與 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 3 00°C、壓力 20MPa megaPascal)、平均流速1.03L/分鐘、滯留時間7.7分 進行水熱處理,得到56.3kg的氧化鈦-氧化鲒-氧化錫-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相對所得到的水性溶 膠 % 滹 、 , 子 63 35 去 氧 複 黏 電 粒 過 化 約 ( 鐘 五 膠 -52- 200934733 4333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2質量%)添加35質量%過 . 氧化氫水1 · 5 g,接著在攪拌下添加參考例3所得到的五氧 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547g (全金屬 氧化物濃度1.9質量% ),以95 °C進行2小時熟成。再將 所得到的溶膠使用超濾裝置進行濃縮。所得到的溶膠, Sn02/Ti02 莫耳比 0_65、Zr02/Ti02 莫耳比 0.20 此外,水 性溶膠的物性,爲比重 1.142、黏度2.1mPa*s、pH7.7、 0 經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観察之一次粒子徑5〜6nm,動態 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N5) 53nm、全金屬氧化 物濃度15.9質量%。將上述經濃縮的水性溶膠325g使用 附有日本茄型燒瓶的蒸發器一邊以600t〇rr添加甲醇一邊 藉由蒸餾去除水而將水性溶膠的水用甲醇置換,得到五氧 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五 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所得到的溶膠係比重 1.072、黏度1·9、ρΗ6.2(以與水同質量進行稀釋)、藉 φ 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之一次粒子徑爲5〜6nm、動態 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N5 ) 43 nm、水分0.3質 量%、透過率12%、全金屬氧化物濃度31.0質量%。 比較例2 於參考例4的(d)步驟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被覆氧化 鈦-氧化锆-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40.0kg中,添 加參考例1所調製的鎢酸寡聚物4 · 5 kg,以9 5 °C進行2小 時熟成’ W03/Ti02的莫耳比爲0.02。熟成後,將所得到 -53- 200934733 的水性溶膠44 · 1 kg與約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 , 300°C、壓力 20MPa ( megaPascal )、平均流速 1 .〇3L/分 鐘、滯留時間7.7分鐘進行水熱處理,得到106.2kg的氧 化鈦-氧化鍺-氧化錫-氧化鎢-五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水 性溶膠。相對所得到的水性溶膠445 5g (全金屬氧化物濃 度1.1質量%)添加35質量%過氧化氫水1.5g,接著在 攪拌下添加參考例3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 0 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5 1 6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9質量% ),以95°C進行2小時熟成。再將所得到的溶膠使用超濾 裝置進行濃縮。所得到的溶膠,SnO2/Ti02莫耳比0.65、 Zr02/Ti02 莫耳比 0.20,W03/Ti02 莫耳比爲 0.02。此外, 水性溶膠的物性,爲比重1 .1 30、黏度2. ImPa · s、pH8.1 、經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観察之一次粒徑5〜6nm,動態 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N5 ) 4 Snm、全金屬氧化 物濃度1 4 · 4質量%。將上述經濃縮的水性溶膠3 3 5 g使用 ❽ 附有日本琉型燒瓶的蒸發器一邊以600torr添加甲醇一邊 藉由蒸餾去除水而將水性溶膠的水用甲醇置換,得到五氧 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鍩-氧化錫-五 * 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所得到的溶膠係比重 ' 1.066、黏度1.7、ρΗ6·4 (以與水同質量進行稀釋)、藉 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之一次粒徑爲5~6nm、動態光 散射法粒子徑(C0ULTER公司N5) 39nm、水分0.3質量 %、透過率19%、全金屬氧化物濃度30.4質量%。 -54- 200934733 比較例3 於參考例4的(d )步驟所得到的五氧化銻被覆氧化 鈦-氧化鉻-氧化錫複合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4〇.〇kg中,添 加參考例1所調製的鎢酸寡聚物45.0kg,以95°C進行2 小時熟成,W03/Ti02的莫耳比爲0.20。熟成後,將所得 到的水性溶膠84.9kg與約同質量之經加熱的純水一起以 300°C、壓力 20MPa ( megaPascal)、平均流速 1.03L/分 φ 鐘、滯留時間7.7分鐘進行水熱處理,得到1 5 7.5 kg的水 性溶膠。相對所得到的水性溶膠6875g (全金屬氧化物濃 度0.8質量%)添加35質量%過氧化氫水1.6g,接著在 攪拌下添加參考例3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 膠體粒子的水性溶膠579g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9質量% ),以95 °C進行2小時熟成。再將所得到的水性溶膠使用 超濾裝置進行濃縮。所得到的溶膠,Sn02/Ti02莫耳比 0.65、Zr02/Ti02 莫耳比 0.20、W03/Ti02 莫耳比爲 〇_20。 ❿ 此外,所得到的溶膠,爲比重1.154、黏度2.4mPa.s、 PH7.5、經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的観察之一次粒子徑 5〜6nm,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Ν5) 49nm " 、全金屬氧化物濃度17.0質量%。將上述經濃縮的水性 、 溶膠324g使用附有日本茄型燒瓶的蒸發器一邊以6〇〇t〇rr 添加甲醇一邊藉由蒸餾去除水而將水性溶膠的水用甲醇置 換,得到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 鉻-氧化錫-五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所得到的 溶膠係比重1.052、黏度4.6、pH7.1(以與水同質量進行 -55- 200934733 稀釋)、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所觀察的一次粒子徑爲 5〜6nm、動態光散射法粒子徑(COULTER公司N5) 44nm 、水分0.7質量%、透過率3 1%、固形分濃度29.1質量 %。 實施例5 (塗佈液的製作) 於具備磁力攪拌器之玻璃製的容器中,添加γ-環氧丙 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55.8質量份,一邊攪拌一邊用3 小時滴下0.0 1規定的鹽酸1 9.5質量份。滴下結束後,進 行0.5小時攪拌,得到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的 部分水解物。接著將前述的實施例2所得到之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体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鉻-氧化錫-氧化鎢-五氧化銻複合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換算爲全金屬氧化物 含有29.8質量%) 151.0質量份、丁基溶纖劑65質量份 、而且作爲硬化觸媒之乙醯丙酮鋁0.9質量份,加入於前 述的r-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物75.3 質量份,充分地攪拌後,進行過濾而製作硬塗用塗佈液。 此外,另外混合作爲底漆層用塗佈液之市售的水性乳膠聚 胺基甲酸乙酯「SUPERFLEX (註冊商標)3 00」(第一 工業製藥(股)製、固形分濃度30質量%) 151.0質量份 、溶膠151.0質量份、3 -甲氧基丙基胺(廣榮化學工業( 股)製)0.5質量份而調製。 -56- 200934733 (硬化膜的形成) 準備市售的折射率nD= 1.59的聚碳酸酯板,於其用旋 轉塗佈法塗佈上述底漆層用塗佈組成物,以100 °C進行30 分鐘加熱處理而形成塗膜。而且塗佈硬塗佈用塗佈組成物 ,以1 20°C加熱處理2小時,使塗膜硬化。評估結果列示 於表1。 實施例6 除了使用實施例3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 体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鍩-氧化錫-氧化鎢-五氧化銻複合 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換算爲全金屬氧化物含有2 9.7質 量% ) 1 5 1 · 5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評估 結果列示於表1。 實施例7 Q 除了使用實施例4所得到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 体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氧化鎢-五氧化銻複合 膠體粒子的甲醇溶膠(換算爲全金屬氧化物含有30.3質 ' 量% ) 148.5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評估 結果列示於表1。 實施例8 除了取代相當於(S)成分的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 氧基矽烷,使用同樣地相當於(S)成分的四乙氧基矽烷 -57- 200934733 11.8質量份及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41.3 質量份、作爲硬化觸媒之乙醯丙酮鋁1.4質量份、過氯酸 銨0.3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評估結果列 示於表1。 實施例9 除了取代相當於(s)成分的r-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 氧基矽烷,使用相當於(s)成分的環氧丙氧基丙基三 甲氧基矽烷39.3質量份及7-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 基矽烷16.5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評估 結果列示於表1。 比較例4 除了使用比較例1所製作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 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鍩-氧化錫·五氧化銻複合膠體粒 子的甲醇溶膠145.2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 。評估結果列示於表1。 比較例5 除了使用比較例2所製作的五氧化銻-二氧化矽複合 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锆-氧化錫-五氧化銻複合膠體粒 子的甲醇溶膠1 4 8.0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 。評估結果列示於表1。 -58- 200934733 比較例6 除了使用比較例3所製作的五氧化鍊-二氧化矽複合 體膠體被覆氧化鈦-氧化鉻-氧化錫-五氧化錬複合膠體粒 子的甲醇溶膠154.6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 。評估結果列示於表1。 再者,具有本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硬化膜之光學 構材,藉由如下述所示的測量方法測量諸物性。 (1 )耐擦傷性試驗 以鋼絲棉# 〇 〇 〇 〇摩擦硬化膜表面,以目視判斷擦傷的 附著容易度,判斷基準如下述。 A :完全無法確認出擦傷 B :可確認出少許的擦傷 C:可確認出顯著的擦傷 (2 )密著性試驗 於硬化膜以1 mm間隔施加交差切割成1 〇〇方格’此 交差切割的部分強力地貼上黏著膠帶(cellophane tape、 NICHBAN (股)製品)後,急速地剝除黏著膠帶’調查 剝除黏著膠帶後是否有硬化膜的剝離。 (3 )透明性試驗 暗室内、螢光燈下以目視調查硬化膜是否產生混濁’ 判斷基準如下述。 -59- 200934733 A :無混濁的發生者 B :僅少數混濁發生者 C:白化顯著地出現者 (4)耐候性試驗 關於所得到的光學構件,進行1個月期間的屋外暴露 ,以目視判斷暴露後的光學構材的外觀的變化。 ❺ [表1] 實施例 耐擦傷性 密著性 透明性 耐候性 實施例5 實施例2 A 良好 A 無變化 實施例6 實施例3 A 良好 A 無變化 實施例7 實施例4 A 良好 A 無變化 實施例8 實施例2 A 良好 A 無變化 實施例9 實施例3 A 良好 A 無變化 比較例4 比較例1 A 良好 B 變黃 比較例5 比較例2 A 良好 A~B 變黃 比較例ό 比較例3 B 良好 A〜B 少許變黃 ❹ 本發明的實施例5至9的硬化膜,於耐擦傷性、密著 性、透明性及耐候性皆優異者。相對於比較例4〜6的硬化 膜,不能說兼具有耐擦傷性、密著性、透明性及耐候性者 。此外,實施例5〜9的硬化膜係耐濕性及耐水性皆良好。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複合膠體粒子,係使用於塑膠透鏡的表面或 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之名種顯示元1件畫胃@硬塗被 -60- 200934733 膜或防反射被膜等之各種光學構件等。分散有本發明的複 合膠體粒子的溶膠,適合使用於製作此等光學構件時的塗 佈組成物。 此外,藉由將本發明的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使用於 有機質的纖維、紙等的表面,可提高此等材料的難燃性、 表面防滑性、防靜電性、染色性等。此外,此等的溶膠可 作爲陶瓷纖維、玻璃纖維、陶瓷等的結合劑使用。而且藉 由混合於各種塗料、各種接著劑而使用,可提高此等的硬 化塗膜的耐水性、耐藥品性、耐光性、耐候性、耐磨損性 、難燃性等。另外,此等溶膠一般而言,亦可作爲金屬材 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塑膠材料等的表面處理劑使用 ,此外,亦適合作爲觸媒成分。 ❹ -61 -

Claims (1)

  1. 200934733 十、申請專利範圍 _ 1. 一種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其特徵係具有2〜50nm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 爲 0.1-1.0、Zr02/Ti02 莫耳比爲 0·1~0·4、及 W03/Ti02 莫 耳比爲 0.03~0.1 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上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 0 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M/Ti02莫耳比爲0.01〜〇. 1再含 有由鐵、銅、鋅、釔、鈮、鉬、銦、銻、钽、鉛、鉍及姉 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氧化物。 3. —種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 鎢複合膠體粒子,其特徵係以具有2〜5 0 nm的一次粒徑, Sn02/Ti02 莫耳比爲 〇.1 〜1.〇、Zr02/Ti02 莫耳比爲 0.1〜0.4 、及W〇3/Ti02莫耳比爲〇.〇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爲核,其粒子表面以具有1〜7nm φ 的―次粒徑之酸性氧化物膠體粒子被覆。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上述氧化鈦-氧 " 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M/Ti02莫耳比 ' 爲0.01〜0·1再含有由鐵、銅、鋅、釔、鈮、鉬、銦、銻、 钽、鉛、鉍及铈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 屬Μ的氧化物。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前述酸性 -62- 200934733 氧化物膠體粒子的質量,相對於成爲核的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質量而言爲0·01~0·5的比 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前述酸性 氧化物爲五氧化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 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前述酸性 氧化物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其中前述酸性氧化 物中,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莫耳比,係Si02/Sb2〇5爲 0.55~55 ° 9 . 一種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分散溶膠,其特徵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 溶劑。 10. —種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鉻-氧化 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溶膠,其特徵係申請專利範圍第3~8 項中任一項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 鎢複合膠體粒子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 11· 一種塗佈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下述(S)成分 及(T1)成分: (S)成分:由一般式(I) -63- 200934733 (R1)a(R3)bSi(〇R2)4.(a + b) (I) (惟,R1及R3係各自爲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 基、烯基、或者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 锍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C鍵與矽原子鍵 結者;R2爲碳數1〜8的烷基、烷氧基烷基、或醯基;a及 b各自爲0、1、或2的整數,a + b爲〇、1、或2的整數) 、及一般式(II ) [(R4)cSi(OX)3.c]2Y (II) (惟,R4表示碳數1〜5的烷基;X表示碳數1〜4的烷基或 醯基;Y表示伸甲基或碳數2~20的伸烷基;c爲0或1的 整數)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以及其水解物所成的群中 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含矽的物質; (T1 )成分: 具有 2〜50nm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 0.1~1.0、Zr02/Ti02 莫耳比爲 0.1 〜0.4、及 W03/Ti02 莫耳 比爲0.0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 粒子。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塗佈組成物,其中前 述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係以 M/Ti〇2莫耳比爲〇.〇1〜〇.1再含有由鐵、銅、鋅、釔、鈮 、鉬、銦、銻、鉅、鉛、鉍及姉所成的群中所選出的1種 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氧化物。 13. —種塗佈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下述(S)成分 及(Τ2)成分: -64- 200934733 (S)成分:由一般式(I) (R1)a(R3)bSi(OR2)4.(a + b} (I) (惟,R1及R3係各自爲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 基、烯基、或者具有環氧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 巯基、胺基或氰基之有機基’且藉由Si_C鍵與矽原子鍵 結者,R2爲碳數1~8的院基、垸氧基院基、或醯基;a及 b各自爲0、1、或2的整數,a + b爲〇、1、或2的整數) 、及一般式(II ) [(R4)cSi(OX)3.c]2Y (II) (惟’ R4表不碳數1~5的院基;X表示碳數1~4的院基或 醯基;Y表示伸甲基或碳數2~20的伸烷基;c爲〇或1的 整數)所表示的有機矽化合物、以及其水解物所成的群中 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含矽的物質; (T2)成分: 以具有 2〜50nm的一次粒徑,Sn02/Ti02莫耳比爲 0.1〜1.0、ZrO2/TiO2 莫耳比爲 0.1 〜0.4、及 W03/Ti02 莫耳 比爲0.03~0.15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銷-氧化鎢複合膠體 粒子爲核,其粒子表面以具有的一次粒徑的酸性氧 化物膠體粒子被覆之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 锆-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 i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塗佈組成物,其中於 前述酸性氧化物被覆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鎢複合膠 體粒子中,成爲核之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锆-氧化錫複合膠 體粒子係以M/Ti〇2莫耳比爲0.01-0.1再含有由鐵、銅、 -65- 200934733 鋅、釔、鈮、鉬、銦、銻、鉬、鉛、鉍及铈所成的群中所 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Μ的氧化物。 ^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或1 4 .項之塗佈組成物,其 Ψ 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的質量,相對於成爲核的氧化鈦-氧化 錫-氧化鉻-氧化鎢複合膠體粒子的質量而言爲0.01〜0.5的 比例。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塗佈組成物,其 q 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爲五氧化銻。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或1 4項之塗佈組成物,其 中前述酸性氧化物爲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氧化物。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塗佈組成物,其中前 述酸性氧化物中’五氧化銻與二氧化矽的莫耳比,係 Si02/Sb205 爲 0.55 〜55。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 ~ 1 8項中任一項之塗佈組成 物,其係含有由金屬鹽、金屬醇鹽及金屬螯合化合物所成 0 的群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的硬化觸媒而成。 2 0. —種光學構件,其特徵係於光學基材表面上具有 由申請專利範圔第1 1〜1 9項中任一項之塗佈組成物所形成 • 的硬化膜。 ” 21. —種光學構件,其特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20 項之光學構件的表面上’再施加防反射膜。 -66 - 200934733 ο 無 • · 明 說 單 簡 號 符 表 為代 圖件 表元 代之 定圖 指表 :案代 圖本本 表' ' ^ ) 定一二 指CC 七 無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❹ -3-
TW097138214A 2007-10-03 2008-10-03 金屬氧化物複合溶膠,塗佈組成物及光學構件 TWI428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0148 2007-10-03
JP2007260149 2007-10-03
JP2008117588 2008-04-28
JP2008117586 2008-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733A true TW200934733A (en) 2009-08-16
TWI428282B TWI428282B (zh) 2014-03-01

Family

ID=4052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8214A TWI428282B (zh) 2007-10-03 2008-10-03 金屬氧化物複合溶膠,塗佈組成物及光學構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239872A1 (zh)
EP (1) EP2213623B1 (zh)
JP (1) JP5182533B2 (zh)
KR (1) KR20100076000A (zh)
CN (1) CN101815675B (zh)
TW (1) TWI428282B (zh)
WO (1) WO20090448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56780A (ja) * 2010-01-19 2013-03-28 Nissan Chem Ind Ltd 変性酸化第二セリウムコロイド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527293B1 (en) 2010-01-19 2017-10-25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ilane surface-treated metal oxide fine particles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JP5622468B2 (ja) * 2010-07-26 2014-11-12 ホーヤ レンズ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
FR2967992B1 (fr) * 2010-11-26 2015-05-2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eparation de sols d'oxydes metalliques stables, utiles notamment pour la fabrication de films minces a proprietes optiques et resistants a l'abrasion
CN103347960A (zh) * 2010-12-08 2013-10-09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改性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
US20140199554A1 (en) * 2011-06-03 2014-07-1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al oxide particles containing titanium oxide coated with silicon dioxide-stannic oxide complex oxide
DE102011083960A1 (de) 2011-10-04 2013-04-0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Zusammensetzung für die Herstellung einer Beschichtung mit hoher Haft- und Kratzfestigkeit
CN103922397B (zh) * 2013-01-15 2017-05-31 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改性氧化锆微粒粉末、改性氧化锆微粒分散溶胶及其制造方法
BR112015029996B1 (pt) * 2013-06-03 2022-02-01 Basf Se Pigmento,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e um pigmento, mistura de pigmento, uso de um pigmento, e, tintas para pintura, tintas para impressão, tintas líquidas, cosméticos, plásticos, películas, fibras, esmaltes para cerâmicas e vidro
JP5889261B2 (ja) * 2013-10-18 2016-03-22 第一稀元素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ジルコニウム−酸化チタン複合ゾ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04227B2 (ja) * 2014-02-27 2017-09-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水性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013422B2 (ja) * 2014-10-03 2016-10-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シロキサン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透明硬化物、透明画素、マイクロレンズ、固体撮像素子
JP6001041B2 (ja) * 2014-10-03 2016-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シロキサン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透明硬化物、透明画素、マイクロレンズ、固体撮像素子
KR101713941B1 (ko) * 2015-01-15 2017-03-08 정청식 금속물질 발열용액이 도포된 장판
JPWO2016121263A1 (ja) * 2015-01-29 2017-08-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シロキサン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透明硬化物、透明画素、マイクロレンズ、固体撮像素子
US10444416B2 (en) * 2015-12-24 2019-10-15 Board Of Trustees Of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Near infrared absorbing ag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near infrared absorbing agent
CN108779382B (zh) * 2016-03-11 2021-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抗静电材料、其制造方法和抗静电膜
WO2017170275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親媒性の有機シラン化合物が結合した無機酸化物微粒子、その有機溶媒分散液及び被膜形成用組成物
KR102385050B1 (ko) 2016-03-31 2022-04-11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막형성용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590032A (zh) * 2016-12-09 2017-04-26 湖南科莱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铈黄复合功能材料及制备方法
EP3604226A4 (en) * 2017-03-31 2021-01-13 JGC Catalysts and Chemicals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ERSION OF IRON-BASED RUTILE-LIKE TITANIUM OXIDE MICROPARTICLES, IRON-BASED RUTILE-LIKE TITANIUM OXIDE MICROPARTICLES, AND USE THEREOF
CN111748231A (zh) * 2020-06-28 2020-10-09 四川硅迪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锑氧化物溶胶的合成方法及阻燃助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1336A (en) * 1977-03-11 1978-09-28 Toray Ind Inc Coating composition
US6296943B1 (en) * 1994-03-05 2001-10-02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sol,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element
JP4022970B2 (ja) * 1997-03-04 2007-12-19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チタン−酸化ジルコニウム−酸化スズ複合ゾルの製造方法
JP4171850B2 (ja) * 1998-08-10 2008-10-29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変性された酸化チタン−酸化ジルコニウム−酸化第二スズ複合ゾ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4492B2 (ja) * 1999-08-16 2011-03-2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DE60010992T2 (de) * 1999-08-16 2004-10-28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odifiziertes Metalloxid Sol, Beschichtungszusammensetzung und Optisches Element
JP4730487B2 (ja) * 1999-08-16 2011-07-20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変性金属酸化物ゾ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69968B2 (ja) * 2001-06-08 2007-09-05 触媒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チモン酸化物被覆酸化チタン含有複合酸化物粒子および該粒子分散ゾル、該微粒子含有透明被膜形成用塗布液、透明被膜付基材。
US7593346B2 (en) * 2003-07-31 2009-09-22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ing and balancing traffic flow in a virtual gateway
JP4507066B2 (ja) * 2004-02-18 2010-07-21 多木化学株式会社 酸化タングステン含有酸化チタンゾ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光機能体
US7476695B2 (en) * 2004-03-16 2009-01-13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odified stannic oxide-zirconium oxide complex so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JP4510489B2 (ja) * 2004-03-16 2010-07-21 Hoya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0489041C (zh) * 2005-05-26 2009-05-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抗反射涂布组合物、其所形成的膜层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90081B1 (ko) * 2005-08-09 2013-08-01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산화지르코늄-산화주석 복합체 졸, 코팅 조성물 및광학부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39872A1 (en) 2010-09-23
CN101815675B (zh) 2013-01-16
TWI428282B (zh) 2014-03-01
US20140285897A1 (en) 2014-09-25
JPWO2009044879A1 (ja) 2011-02-10
EP2213623A4 (en) 2012-12-05
CN101815675A (zh) 2010-08-25
EP2213623B1 (en) 2014-03-26
KR20100076000A (ko) 2010-07-05
EP2213623A1 (en) 2010-08-04
JP5182533B2 (ja) 2013-04-17
WO2009044879A1 (ja) 200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4733A (en) Metal oxide complex sol,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ember
TWI433816B (zh) 改性金屬氧化物複合溶膠,塗覆組成物及光學構件
TWI534088B (zh) 經二氧化矽-二氧化錫複合氧化物所被覆之含有氧化鈦金屬氧化物粒子、該粒子分散膠體、含該粒子之透明被膜形成用塗佈液及附透明被膜之基材
EP1930298B1 (en) Zirconium oxide-tin oxide composite sol,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ember
JP6028733B2 (ja) 無機酸化物透明分散液と透明複合体形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透明複合体並びに光学部材
WO1998039253A1 (fr)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sols de composites, de composition de revetement et d'elements optiques
JP7284462B2 (ja) 窒素含有環を含むシラン化合物を含む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2001123115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CN105980500B (zh) 涂料组合物和光学构件
JP4288432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WO2021200135A9 (ja) ジルコニア被覆酸化チタン微粒子の製造方法、ジルコニア被覆酸化チタン微粒子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12031353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WO2004050560A1 (ja) 変性された酸化第二スズゾル、酸化第二スズ−酸化ジルコニウム複合体ゾル、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TW20082126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dified zirconium-tin (IV) oxide complex sol
JP6080583B2 (ja) 表面改質無機複合酸化物微粒子、その製造方法、該微粒子を含む分散液、光学基材用塗布液、光学基材用塗膜および塗膜付基材
JPWO2005088352A1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6253484B2 (ja) 塗料組成物、ハードコート層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層付き光学基材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8114544A (ja) 透明被膜付基材
JP7212320B2 (ja) 窒素含有環を含むシラン化合物で被覆された無機酸化物粒子、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2005015756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EP4368679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